青少年體質調查報告范文

時間:2024-01-03 17:40:2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青少年體質調查報告,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青少年體質調查報告

篇1

調查報告是對某項工作、某個事件、某個問題,經過深入細致的調查后,將調查中收集到的材料加以系統整理,分析研究,以書面形式向組織和領導匯報調查情況的一種文書。其特點是具有寫實性、針對性、邏輯性。根據調查報告的要求,對我校學生調查報告格式做如下要求: 一、標題要求 基本格式為“關于××××的調查報告”。 二、列出調查的主要內容,格式如下: 調查時間、 調查地點、調查對象、 調查方法、調 查 人(以小組形式調查的要求,小組人數不得超過3人) 三、報告正文。 正文一般分調查原因、調查方法、調查分析、調查結果和建議五部分。

一、 研究原因:

據調查,我國現有盲人500多萬,低視力近千萬人,尤其是在兒童及青少年當中,患病率極高。全國學生體質健康調研最新數據表明,我國小學生近視眼發病率為22.78%,中學生為55.22%,高中生為70.34%。更令人震驚的是,有份調查報告稱,國內因高度近視致盲者已達30多萬人。因此兒童及青少年近視的防治越來越為學生、家長及社會所關注。為什么患近視的學生越來越多?學生的眼睛到底是怎么近視的?僅僅是不良用眼習慣造成的嗎?為了解小學生近視情

況及引起近視的相關因素,我針對我們學校的部分同學作了一次調查。

二、調查問卷

1.你是不是近視?

A. 是的 B、 不是

2.你是如何近視的?(不近視的可不答)

A、看電視過度 B、坐姿不端 C. 其它

3 你近視多少度?

A. 100以下 B. 500以下 C. 更高

三、調查分析:

導致眼睛近視的原因:

大多數人都是平時不注意保護眼睛而導致近視的。研究結果表明,近視眼是人眼對當代環境的適應性改變,它的發生與發展與日益增加的近距離用眼活動的環境密切相關,與攝入營養成分的失衡密切相關。而不正確用眼,不注意用眼衛生(如看電視和上網過長等)是現代兒童近視大增的主因。

1 看電視距離太近

2 看電視的時間太長

3 所看電視的畫面濃度太深

4 寫作業時的姿勢不正確

5 在光線太強的陽光下看書

6 在光線太弱的光下看書

7 長時間的在電腦前

8 不合理飲食

9 看激光

10 在車廂里看書

11 遺傳因素

12 不認真做眼保健操

四、調查結果:

通過調查發現,在當今的中學生近視率不斷上升,而中學生們對近視這一現象并不加以重視。甚至有人認為近視怎樣,戴副眼鏡不就得了。還對近視無所謂,錯上犯錯。許多人常將其歸咎于不良的用眼習慣,如看書距離不當、光太暗、持久用眼等。但近年來的醫學研究表明,飲食不均衡、睡眠不足、噪音等,也是誘發青少年近視的重要因素。

五、建議

(一)看書時作姿要端正,光線要充足。讀寫要坐到離課桌一尺,胸離課桌一拳,眼離課本一尺。

(二)不要在坐車或行走的時候看書,不要躺下看書。讀寫1小時要遠眺10分鐘或到戶外走動,調節眼睛肌肉。

(三)在課間十分鐘堅持做眼保健操。

(四)盡可能少上網或看其他輻射性強的東西。注意作息時間的安排,不能讓眼睛長期處于疲勞狀態。

(五)不偏食,少吃辣的食品,多吃含維生素C和維生素A,D

的食物。

(六)定期到眼科專醫作檢查,聽從醫師的指導,逐步矯正視力或防止近視度加深。

篇2

小學生關于近視的調查報告一

一、問題的提出

最近,我們班里多了幾副眼鏡,又有幾個同學加入了眼鏡一族中。為什么會有那么多同學近視了呢?我決定對同學們的近視情況調查一下。

二、調查的方法

⒈采訪調查班里同學近視情況、人數及近視原因。

⒉上網瀏覽如何預防近視、注意用眼衛生。

⒊請教有經驗的專業人士。

三、調查情況和資料整理

采訪人數40人

近視情況輕微近視中度近視高度近視不近視

近視人數21人8人2人9人

所占比例52.5%20%5%22.5%

近視主要原因不注意看書的姿勢。??措娨?,玩電腦游戲長時間玩電腦游戲,看電視。非常注意用眼衛生。

四、結論

⒈班里的同學已經大部分都近視了,我們要找出近視原因。還要做到看書、電視電腦屏幕時保持良好的距離,否則會導致散光或近視度數加深。

⒉中度近視和高度近視的同學們的近視原因都是常看電視,玩電腦??闯鲭娨暫碗娔X對我們的視力有很大的毒害,我們要盡量的少看甚至不看它們,別讓鏡片越變越厚。

五、建議

⒈要養成看書寫字的正確姿勢,眼與書本之間應保持30厘米左右的距離。

⒉不要看字跡太小或模糊的書報,寫字不要寫得太小。

⒊教育兒童改正不合理的用眼習慣,如趴在桌上、歪頭看書或寫字,躺在床上看書,吃飯時看書,在強光下或暗

小學生關于近視的調查報告二

一.問題的提出: 我們現在才上小學,可我發現我們班戴眼鏡的同學很多,有的同學甚至低于4.5,這也許給他們以后的生活,學習以及工作帶來不便.所以,我想借用這次機會,去研究一下小學生的視力主要涉及哪幾個因素.

二.調查方法: 1.查閱有關視力的原因的書籍,報刊,網站等,了解小學生視力下降的原因.

2.派發調查問卷,了解小學生視力下降的自身原因于人數. 3.通過多種途徑,收集有關下降導致的結果.

三.調查情況和質料整理.

四.結論 根據資料與調查報告的統計表明,造成視力或視力下降的原因有: 1.做作業時的姿勢姿勢. 2.每天花在上網看電視的時間較多. 3.做眼操時不夠認真. 4.看書姿勢姿勢. 所以,養成良好的用眼習慣是保護視力的重點,請不要讓心靈的窗戶受到傷害. 針

對沒有養成良好用眼習慣的同學的建議:1.盡量不要在傍晚以后不開電燈看書或作業.2.做作業時要嚴格做到一拳一尺一寸的目標.3.晚上看電視或者使用電腦,盡量不要關燈,因為這是導致視力下降的一個重點.4.不要長時間坐電視.電腦前,更不要長時間玩游戲.5.每天回家自己叫口令,做一遍眼保健操.6.不要輕易去戴其它同學的眼鏡,這樣對自己沒有好處,反到使自己的視力慢慢下降.

目前中國學生中小學近視率己達34.6%,高中生近視率已達70%,患者人數超過六千萬,因近視到盲人數達三十萬人.視力下降直接影響了我們的學習成績.并對我們的心理造成不同程度的傷害.據衛生部.教育局聯合調查,目前我國學生近視發生北接近60%,居世界第一位.

讓我們從小就保持良好的用眼習慣,讓心靈的窗戶永遠明亮.

由組長:張子旋組員季子恒.孫鈞陶.謝驥超.胡一揚共同完成.

小學生關于近視的調查報告三

一、 問題的提出

上五年級了,班級里戴眼鏡的同學越來越多,照這樣的速度發展下去,眼鏡將會在整個班級普及了。近視給同學們的學習生活帶了許多不方便,洗臉刷牙,吃飯行走,眼鏡如同人身上的一個器官,怎么也離不開它了。同學們的視力為什么會下降?是否和平時的學習生活習慣息息相關呢?

二、 調查方法

1 看書

2 上網找資料

三 調查情況和資料整理

具體內容

信息渠道 涉及方面

網絡近視怎么形成及治療 近視眼發生的原因分內因和外因。內因主要有遺傳因素和發育因素。近視眼有一定遺傳的傾向,高度近視更是如此。正常情況下,至青春期眼球可發育正常,如過度發育即形成近視,這種近視一般到20歲左右即停止發展。如進行性發展可變成高度近視或病理性近視。從事文字工作和近距離工作的人容易發生近視,尤其是青少年的眼球正處于生長發育階段,調節能力很強,球壁的伸展性也比較大,用眼過度使睫狀肌和眼外肌處于高度緊張狀態是形成青少年近視的直接原因。因此重視視力衛生極為重要。包括注意改掉不良的用眼習慣,注意燈光照明,注意讀書姿勢,避免閱讀時間過長,注意加強體育鍛煉都能達到防治近視的作用。

書籍怎么樣會近視大多數人都是平時不注意保護眼睛而導致近視的。研究結果表明,近視眼是人眼對當代環境的適應性改變,它的發生與發展與日益增加的近距離用眼活動的環境密切相關,與攝入營養成分的失衡密切相關。而不正確用眼,不注意用眼衛生(如看電視和上網過長等)是現代兒童近視大增的主因。

四 、 結論

1.遺傳因素:根據大量的調查資料,比較一致的結論是高度近視和遺傳有關,中度以下近視則存在較大的分歧。高度近視的遺傳類型,多數調查資料的結論是常染色體隱性遺傳。因此父代與子代可以不同時出現近視。遺傳又往往受客觀環境,即生活條件的影響使之變異,增加了遺傳的復雜性。

2.環境因素:環境因素主要是近距離作業和不良的作業環境,這是最古老的學說,雖然至今仍存在一些爭議,但是從大量國內外有關調查研究報告看,已公認遺傳與環境是近視眼形成的主要原因,并指出環境條件是決定近視眼形成的客觀因素。但是,在近距離閱讀或近距離工作的影響下,為什么能產生近視?對此還沒有一致認識,主要有以下幾種理論:

(1)調節學說:絕大多數近視是在青少年時代出現,由于青少年眼的調節力特別強,對近距離工作學習有高度適應性,所以看近也不易疲勞。但是睫狀肌長時間過度緊張,睫狀肌會發生疲勞甚至痙攣而出現調節性近視,不及時消除持續發展則可成為不可逆轉的真性近視。或通過其他途徑影響到眼球軸的延長。

(2)輻輳學說:近距離工作使用調節時,也需要兩眼同時內轉的輻輳功能加強,由此可以導致眼肌對眼球加壓,而引起眼球軸的延長。

(3)環境適應學說:幼兒時期眼球小,多數呈現遠視,隨著年齡增長眼球增大達到正視狀態。在這一發育過程中近距離閱讀過多,眼球為適應這種調節需要而成為近視。這一學說受到許多反對,但是在發育期可塑性很強, 對近視發展具有重要影響已是共識。

其他學說不作介紹,需要再提一下的是諸如照明光線、閱讀姿勢、對比度、字小模糊、距離太近和閱讀時間長等外部因素都能影響以上因素的作用。

3.營養體質學說:從一些資料分析到,微量元素鎘、鍶和鋅等的缺乏和體質的薄弱也可影響到近視的發生,但是這些因素是通過什么途徑影響近視則各有說法。

總之,從以上可以看出近視是有許多因素可以引起,既有外部因素,又有內部體質因素的相互影響,而非某單一因素而成。

小學生關于近視的調查報告四

關于同學近視情況的調查及其原因分析一

. 問題的提出這個星期的周一晨會上,衛生曹老師鄭重地向我們宣布了一件事:2004年到2009年我校學生近視率直線上升。平均每個班一學期就增加一名近視學生,這是一個多么觸目驚心的數據啊!大家聽了這個消息都感到震驚,這是什么原因導致我們的視力下降這么快呢?好奇心促使我作了一次詳細的調查和分析。

二.調查方法 1.采訪別人 2.統計三.調查情況和資料整理

表格一:人物 左眼視力 右眼視力 做作業或看書時的不良習慣 自己 4.4 4.5 喜歡在車上看書 沈心詣 4.8 4.7 看書時頭低得很低 吳越韻 4.4 4.4 在光線暗的地方躺著看書,做作業時頭低得很低。 柴涵琦 4.5 4.4 做作業時喜歡歪著頭嘟著嘴 表格二:班級 全班人數 近視人數 近視人數占總人數百分比 長壽班(3)班 34人 16人 47% 素描班 35人 20人 57% 英語班 40人 20人 50% 四.結論 1.分析

篇3

關鍵詞:青少年 體質 干預措施

1.我國青少年體質健康的現狀及成因分析

1.1我國青少年體質健康的現狀

從1985年開始,中國進行了四次全國青少年體質健康調查,調查顯示,最近20年,中國青少年的體質在持續下降。最近一次全國青少年體質健康調查報告表明, 學生肥胖率在過去五年內迅速增加,四分之一的城市男生是“胖墩”。學生視力不良檢出率居高不下,其中初中生近視人數成為各學段中漲幅最大的學生群體。初中生達到58%,高中生達到76%,大學生達到83%。也就是說,10個大學生中,還找不到2個視力合格的。這些數據給國人以最強烈的警示:中國已到了必須關注青少年體質的時候了!

1.2學生體質下降的成因分析

1.2.1營養方面的原因

物質條件的改善使人們從食物中攝取的營養大為增加,青少年的飲食方式和飲食結構發生了變化,高脂肪及高糖類等攝取的機會和比例大大增加。尤其是青少年的飲食存在“三過”,即吃得過精、過甜、過軟,油炸食品、碳酸飲料在青少年食譜中的比重越來越高。

1.2.2運動方面的原因

有數據顯示,歐美等國的青少年平均每天的戶外活動時間為2至3小時,而我國青少年平均每天戶外活動時間不足一小時。眾所周知,現在的孩子不鍛煉,最根本的原因是沒有時間。

1.2.3長期應試教育觀念的影響

“重文輕武”是我國幾千年封建教育思想的主要特征之一,“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就是對這種傳統教育觀念的注解。這種教育觀念不可避免地導致了對應試以外學習內容的輕視與排斥。

1.2.4相關法律法規的有法不依、執法不嚴

我國相繼頒布了多部不同層次的青少年體質健康有關的法律法規,但青少年體質健康問題卻始終沒有得到根本改善,有法不依、執法不嚴應是學生體質健康狀況下降的另一個主要原因。

1.2.5現代生活方式變遷的影響

現代科學技術發展在為人類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也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人們在享受科技發展成果的同時也付出了身體機能退化的代價,其中最明顯的是人體的運動能力失去了協調、靈敏、力量、平衡等許多必備素質以及許多對外界的適應能力。

1.2.6其他原因

隨著電子游戲機盛行、計算機普及、網絡信息的發展,中小學生長時間投入進去,結果不但占去了鍛煉的時間,而且還損害了身體,同時也使近視率不斷上升。

2.關于改善我國青少年體質健康狀況的若干思考

2.1政府積極參與,加強組織領導

有資料顯示,美、日等國在上世紀80年代,面對隨著生活水平和營養狀況的改善,青少年體質卻下降的情況,進行了全國性的增強體質的規劃。當下,教育部提出“每天鍛煉一小時,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輩子”的口號,國務院下發《關于開展全國億萬學生陽光體育運動的決定》,所以要在全國各級各類學校中廣泛、深入地開展全國億萬學生陽光體育運動,全面提高青少年的體質。

2.2體育課的結構和形式是完成“增強學生體質”的根本保證

中小學的體育課程不是休閑體育、娛樂體育、競技體育,與一般的課外體育活動也不完全相同。如果我們的體育課只強調興趣,甚至不恰當地提出“娛樂第一,興趣至上”的口號,鍛煉身體、增進身體健康、增強體質的目標就難以實現。

2.3重視校外教育對青少年體質健康的促進作用

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外體育活動充實課外生活,努力把更多的青少年吸引到健康向上的體育活動中來,充分發揮政府在校外教育發展中的主導職責,體現校外教育的公益事業主體特征,促使經營性活動場所向青少年優惠或免費開放。

2.4形成“學校、社區、家庭”三位一體, 讓體育成為學生生活的組成部分

全社會和家庭都應該樹立起“健康第一”的思想,克服急功近利、智育第一的思想,形成合力,根據各自的職能積極發揮作用。社區要進一步完善體育設施建設,組織開展多種多樣的青少年體育活動。要在廣大家長中積極倡導“健康第一”的理念,調整膳食結構,注意合理的營養搭配,樹立正確的育子觀、成才觀,鼓勵父母和孩子共同參加體育鍛煉,從小培養良好的鍛煉習慣和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2.5完善青少年體質監測制度,定期測試并向社會公布

對于青少年體質健康水平的變化,以科學數據給予直觀和量化方面一直做得不夠全面與完善,這是長期以來我國青少年體質健康工作中的缺憾和需要努力解決的問題。1979年以來,我國先后進行了不同規模的4次全國性的青少年體質調研,為進一步完善我國青少年體質健康制度奠定了基礎,積累了經驗。

篇4

關鍵詞: 超重;肥胖;體質指數;學生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生活方式的改變,學生進行體育活動的時間不斷減少,靜態活動時間不斷增加,這種不良的生活方式可能導致青少年超重肥胖問題日趨嚴重[1]。肥胖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造成嚴重不良影響也給各種成人疾?。ㄈ绺哐獕骸⒏哐⒐谛牟 ⑻悄虿 ⒛[瘤等)的發生帶來影響[2]。為了解岳陽市中小學生超重肥胖情況以及影響因素,幫助制定防制策略提供依據,筆者采取隨機整群抽樣方法對岳陽市岳陽樓區6-18歲的中小學生918名進行了問卷調查,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采用隨機整群抽樣方法,抽取岳陽市樓區3所學校6-18歲中小學生918人,其中小學279人,初中生348,高中生291人。

注:*表示p0.05, ()內數字為檢出率%。

3討論

3.1兒童青少年超重肥現狀 我國在20世紀80年代前兒童的重要健康問題是營養不良和感染性疾病,1986年全國首次進行城市0-7歲學齡前兒童肥胖流行病學調查報告顯示肥胖的檢出率低于1%。由國家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衛生部等部委共同組織的全國多民族大規模的學生體質健康調查結果顯示:2005年城市7-22歲男生超重和肥胖檢出率分別為13.25%和11.39%,女生超重和肥胖分別是8.72%和5.01%[3]。2010年男生、女生、肥胖檢出率分別為13.33%、5.64%;超重檢出率分別為14.81%、9.92%[4]。2009年上半年,湖南省兒童醫院對天心區、開福區62051名中小學生的體檢數據顯示,參加調查的孩子肥胖率已經達到11.68%。以上結果顯示,近年來我國兒童青少年肥胖檢出率呈明顯上升趨勢,肥胖正成為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嚴重后果是成年期的延續,是成人期肥胖、高血壓、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疾病的重要危險因素[5]。本次對岳陽市區918名兒童青少年調查結果超重率為8.82%,肥胖率為3.59%,其中男生超重肥胖率為8.9%,5.73%,女生超重肥胖率為 8.7 %,1.34%。由表1可以看出小學學段的超重肥胖率最高,而高中學段的超重肥胖率較低。由此說明兒童期是預防超重肥胖的關鍵時期,該年齡處于兒童向青少年過度階段,我們應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加于干預和宣傳,在學校和家庭制定有效的兒童超重肥胖防治策略。

3.2 各因素與超重肥胖的關系 以下是對于超重肥胖相關因素的分析與討論

3.2.1生活方式 一日三餐在家用餐的超重肥胖率最高,睡眠時間大于10小時和小于6小時的超重肥胖率最高,由此可以得出家庭環境的影響,不良的生活方式是兒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的重要因素。在肥胖的干預措施中,家庭的重點要著眼于飲食與睡眠的合理安排。飲食方面營養要合理搭配,三餐按時按比例進食(早、中、晚餐比例為3:4:4)[6],杜絕不健康食品,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從而預防成年后肥胖相關疾病的發生。

合理安排睡眠時間在肥胖的預防和控制中也相當重要。減少睡眠時間可升高胰島素水平,增加饑餓感[7],睡眠時間短會增加體重和皮褶厚度[8]。而每天睡眠時間超過10小時的學生患超重肥胖的風險是睡眠正常的1.242倍。說明睡眠時間不足或過長都是學生超重肥胖的危險因素。合理安排睡眠時間,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是預防肥胖的重要因素。

3.2.2 運動 兒童青少年體力活動在肥胖的預防上比控制膳食更為重要[9]。運動減肥能夠增加體內脂肪和糖的消耗。當增加運動時,肌肉活動需要熱量,因此對血的游離脂肪酸和葡萄糖利用率增高,脂肪細胞得不到補充,反而還要支出,于是就縮小變癟。同時多余的血糖被消耗而不能轉化為脂肪,結果體內脂肪減少,最終使體重下降。本次研究可以看出運動項目,運動頻率與超重肥胖呈反比,結果表明選擇運動項目越多,而且運動頻率越高的學生發生肥胖的幾率越低。由于運動對降低兒童青少年肥胖的發生起著主導作用,因此要利用家庭和學校學生學習和生活的重要場所制定實用而有效的運動方案,對學生運動進行規劃,如運動時間、強度和項目,調動學生的運動積極性,讓學生自覺參加從而發揮運動在降低肥胖的重要作用。

3.2.3 遺傳 遺傳對肥胖的影響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遺傳因素起決定性作用,從而導致一種罕見的畸形肥胖;另一方面遺傳物質與環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導致肥胖[10]。目前研究較多的是后一種情況。遺傳物質與環境因素相互作用使家長不僅將肥胖基因遺傳給孩子,而且在家庭環境上影響孩子,將導致肥胖的不良生活習慣帶給下一代,從而使兒童生活的環境因素成為形成肥胖的主要原因。本次研究可以看出,兒童肥胖與父母肥胖之間的關系,父母都肥胖,子女發生肥胖的可能性最大,在單方父母發生肥胖的子女中,母親肥胖的情況下,子女發生肥胖的可能性越大。所以在以后的肥胖控制因素中要著重改變家長的不良生活方式,宣傳正確的飲食,作息習慣,防止將肥胖影響到下一代。

通過對岳陽市兒童青少年超重肥胖信息的收集,結果發現岳陽市兒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較全國水平低,分析其原因為:岳陽市位于湖區,農業和漁業產量高,這就對食物的選擇存在一定的偏重,從而增加低脂高蛋白食物的攝入,減少了禽類等高脂肪高熱量食物的攝入,飲食結構的不同在控制超重肥胖的發生有一定的作用??刂品逝职l生是多因素下的共同結果,有更多的未查明的因素有待以后去發現和研究。

針對我國目前兒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的發展趨勢,我們應該對影響超重肥胖的相關因素采取積極有效的干預措施,加強宣傳力度,制定防治兒童超重肥胖策略,從兒童抓起,從根本上減少肥胖相關疾病的發生,增強國民整體身體素質。

參考文獻:

[1] 楊漾,陳佩杰等。上海市學齡兒童青少年超重肥胖影響影響因素分析 中國學校衛生 2012,33(11):1350

[2]季成葉,正視和積極應對生長長期趨勢的負面影響〔J〕.中國學校衛生 2011 32(10),,1153―1157

[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05年全國學生體質與健康調研結果公告

[4] 國家體育總局 2010年全國學生體質與健康調研結果

[5] 張麗娜,陳健爾,張濤,等 高血壓流行病學特征與相關因素調查〔J〕.中國公共衛生,2006,22(1):93-94.

[6] 源于中國健康與營養調查 膳食調查表表2家庭3日用餐人次數登記表

[7] SPIEGEL K,TASALI E,PENEV P,et al. Brief communication:sleep curtailment in lealthy young men is associated with decresed leptin levels,elevated ghrelin levels, and increased hunger and appetite〔J〕. Ann

Intern Med, 2004,141(11) :846-850

[8] WELLS JC, HALLAL PC, REICHERT FF,et al.Sleep patterns and television viewing in relation to obesity and blood pressure ; Evidence from an adolescent Brazilian birth cohort〔J〕.Int J Obes(Lond) , 2008 , 32(7) :1042-1049.

[9] WHO Global recommendations on physical activity for health〔R〕.

篇5

世界衛生組織(WHO)早在1992年維多利亞宣言中就提出了健康的四大基石:“合理膳食、適量運動、戒煙限酒、心理平衡”。宣言中將合理膳食放在了四大基石之首,是健康的第一基石,足以證明合理膳食對于健康的重要性。

但是,由于膳食結構不合理所導致的營養不良,已經成為目前影響我國學生健康的最主要原因。營養不良(包括營養過剩和營養缺乏)將對人口素質產生極為不利的影響,具體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①體力不足,勞動能力降低。②智力受損,受教育的能力降低,創新能力不足。③與傳染病互為因果。④是許多慢性疾病的潛在原因。⑤會世代相傳,形成惡性循環。⑥與貧困互為因果。因此,我們必須充分認識到營養不良的嚴重性和提高國民營養知識水平的緊迫性與重要性。

營養不良,特別是兒童時期的營養不良,將干擾基因的優秀表達,不僅妨礙他們正常的體質發育,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其智力發育,關系到人力資源的綜合素質。權威資料表明,兒童時期蛋白質―能量營養不良可使智商降低15分,使勞動生產力損失10%。兒童鐵缺乏可使聽力、視力減弱,學習成績不佳,智力發育受到嚴重損害。碘缺乏可使兒童智商降低10%,成年后勞動能力下降10%……。

從2002年“中國學齡兒童青少年營養與健康狀況調查報告”和“全國營養調查報告”等資料所顯示的結果來看,我國青少年兒童健康狀況令人擔憂:我國兒童肥胖率為8.1%,城市中有1/4的男生超重和肥胖;青少年兒童高血壓患病率超過7%;3~12歲的兒童維生素A缺乏率達9.3%;我國居民鈣的平均攝入量為391毫克/日,僅為青少年應攝入量的32.5%;農村4歲以下兒童的身材矮小率達20.5%。我國學生近視眼患病率為:初中生60%,高中生76%,大學生83%;青春期學生尤其是女生貧血仍然比較嚴重;學生的心肺功能、肌肉力量和耐力素質明顯下降……。上述問題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膳食因素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

與之相反,日本國民的健康情況令我們驚嘆!有資料顯示,由于日本歷屆政府對于國民營養特別是對青少年兒童營養的重視,以及國民營養知識水平的提高,使日本青年人的平均身高比“二戰”時高出11~15厘米,曾經的“小日本兒”其身高已經超過中國人。日本人的平均壽命明顯高于其他國家,尤其是女性的平均壽命為87.6歲,比我國的67.88歲高出近20歲,并且是“壽爾康”,我們卻是“不壽不康”!為此,自1986年以來日本持續被聯合國評為長壽國和高智商國。由于日本國民整體素質的提高,促進了國民經濟的迅速崛起,在較短的時間內成為世界經濟強國??吹竭@些事實,我們就不難找到我們的差距所在,同時也就不難領悟到學生家長、老師、學校乃至全社會“補”上營養這一課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當前導致我市學生營養不均衡乃至營養不良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方面:①城市學生谷類食物偏少,動物性食物和油脂的攝入量偏高。②學生家長營養知識匱乏,營養素搭配比例不當。③學生不吃早餐或在家庭以外就餐率較高。④營養教育落后,學生缺乏營養知識,飲食不節制、偏食、吃過多的零食。⑤過多的飲用碳酸飲料、香甜味飲料。⑥一些學生盲目減肥、節食。⑦部分學校疏于對食堂管理,飯菜價高質差。⑧食品生產、加工和銷售領域的衛生與安全問題嚴重,也是造成學生營養不良的重要原因之一。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膳食結構不合理所導致的高血壓、糖尿病、超重與肥胖等成年期慢性非傳染性疾病,近些年來呈現低齡化且上升的態勢,成為威脅我國城市兒童少年健康的突出問題。此外,血脂異常還可見于農村青少年。膳食營養素失衡不僅威脅易感人群的健康,最為重要的是,還將影響下一代甚至幾代人的智力、體力和精神等的正常發育。

國民營養,特別是學生營養,關乎國家的興衰,關乎民族的未來,不容忽視!為此,包括中國營養學會理事長葛可佑先生在內的數十名營養界著名專家多次呼吁:國家要對國民營養進行立法,飲食營養要從孕期開始,“食育”要從娃娃抓起!

黨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把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地位。健康素質與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并提為國民三大素質。建立創新型國家和實現小康目標,最終趕上或超過西方發達國家,“高素質的健康人”是第一要素,人才是第一競爭力,健康是第一保障力,而膳食營養又是健康的第一基石。所以,加強和改善學生營養,提高青少年兒童的健康(包括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素質,是使教育良性發展的基礎和提高學生整體素質的必要條件,是關系到國家和民族興衰的長遠大計。

篇6

【關鍵詞】 肥胖癥;健康狀況指標;生活質量;青少年

【中圖分類號】 R 179 G 479 R 589.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0-9817(2008)03-0211-02

Effect of Overweight and Obesity on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Among Adolescents/XU Yi-qun, JI Cheng-ye, MA Jun, et al. Institute of Child and Adolescent Health,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100083),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influence of overweight and obesity on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among adolescents in Beijing, and to provide bases for evaluating the effect of body weight on health. Methods A total of 505 juni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were investigated with a self-designed questionnaire, including personal and family information and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ResultsObesity adolescent had more physical and psychological problems(P

【Key words】 Obesity; Health status indicators; Quality of life; Students

隨著兒童超重、肥胖在全球范圍內的快速流行,研究人員、兒科醫生和家長更多地關注肥胖對兒童青少年的近期和長遠的健康影響[1-2],并將研究重點從單純研究肥胖相關疾病轉到對肥胖有關的疾病、心理和社會適應方面影響的評價。健康相關生活質量(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HRQOL)是適應WHO新的健康概念,從生理、心理和社會適應方面綜合評價健康的一種模式[3],是目前慢性病干預和治療評價的常用指標,近10 a開始用于肥胖評價[4]。筆者選擇北京地區初中學生505名進行相關研究,旨在為全面評價體重對健康的影響提供依據。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整群抽取北京市某中學初二和初三年級學生505名為調查對象。通過體格檢查和詢問既往病史,剔除慢性病和過敏性疾病患者。

1.2 方法 采用自制的調查表,由家長和學生分別填寫完成。調查內容包括青少年家庭情況、個人情況和HRQOL部分。HRQOL參考國際現有適齡生活質量問卷設計[5-7],包括生理功能(健康狀況、生活功能和肥胖相關功能)、心理功能(自尊、抑郁和焦慮)和社會適應(學校功能和伙伴關系)部分。每個問題有5個選項,按照1~5分計。身高、體重由專業人員按照《2000年中國學生健康與體質調研檢測細則》[8]進行測量,超重、肥胖判定參照《中國學生超重、肥胖BMI篩查標準》[9]。全部分析利用SPSS/PC 10軟件包完成。

2 結果

2.1 生活質量調查表結構及其信效度評價 生活質量調查表各維度各分項Cronbach α均>0.5,各維度總和>0.75;分半系數在0.56~0.79之間,表明該調查表有較好信度。見表1。

2.2 男女中學生不同體重組基本情況 見表2。不同性別各體重組在年齡分布和BMI均數上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值均>0.05)。

2.3 男女中學生不同體重組各維度均數比較 見表3。除健康狀況、自尊和學校功能外,無論男、女各維度均數均隨著BMI增加而增高;肥胖組與正常組或超重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正常組與超重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除正常組抑郁焦慮女生顯著高于男生,學校關系和社會適應低于男生外,超重、肥胖組男、女生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3 討論

隨著肥胖研究深入發現,肥胖不但與心血管疾病有關,同時還與各種心理和社會適應問題有關。肥胖者尤其是重度肥胖患者可能出現社會適應不良、自尊受損和抑郁、焦慮狀態[10]。HRQOL是從生理、心理功能和社會適應多維度綜合評價疾病的指標,應用HRQOL可以幫助識別是健康的哪方面受到影響,并給予及時、有針對性的干預和治療。由于兒童青少年時期與成人疾病進程不同,問卷適用性也有差異,目前尚無合適的適齡中文HRQOL問卷。本調查參考目前國際上常用的CHQ、PedsQL、Kindl等[5-7]問卷模式和條目,并采用標準化的自尊問卷以及抑郁、焦慮量表自制調查表[11],采用負向記分,調查表信度和效度均達到要求。

結果發現,肥胖組較正常組和超重組有顯著的生理、心理和社會適應功能的影響。健康狀況(即你認為自己的健康狀況和別人相比如何?)各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與其他研究結果不同[12],考慮這可能與青少年對健康的認識有關;不同性別青少年生活能力及與肥胖有關的活動,肥胖組都表現出明顯的下降,說明肥胖已對該年齡段的人群產生生理功能影響,但受到疾病進程的影響,可能還沒有出現成年期明確的疾?。?3]。研究還發現,肥胖組較正常和超重組表現出明顯的抑郁焦慮狀態和伙伴關系問題,進一步證實肥胖對健康影響的多重性。與其他人群結果不同,肥胖組并無顯著的自尊受損[14],女生也未表現出比男生明顯的心理功能和社會適應問題[15]。HRQOL可能受到社會人口學指標的影響,在今后研究中要擴大樣本,以控制混雜因素的影響。

伴隨超重、肥胖的出現,男、女生均已出現一系列身心健康問題。在今后工作中,要加強肥胖及相關影響的健康教育,提高學生和家長認識;在肥胖干預中,除傳統的學校體育活動和飲食干預外,還應對肥胖學生給予一定的心理干預,避免肥胖對健康的多重影響。

4 參考文獻

[1] 徐軼群,馬軍,尹遵棟,等.北京地區不同營養狀況初中畢業生血壓狀況.中國學校衛生,2005,26(12):1 016-1 017.

[2] FREEDMAN DS, DIETZ WH, SRINIVASAN SR, et al. The relation of overweight to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among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The Bogalusa Heart Study.Pediatrics, 1999,103(6):1 175-1 182.

[3] CDC. Quality of life as a new public health measure-Behavioral Risk Factor Surveillance System, 1993. MMWR, 1994,43(3):375-380.

[4] WATERS E, DOYLE J, WOLFE R, et al. Influence of parental gender and self-reported health and illness on parent-reported child health. Pediatrics, 2000,106(6):1 422-1 428.

[5] WAKE M, HESKETH K, CAMERON F. The Child Health Questionnaire in children with diabetes: Cross-sectional survey of parent and adolescent-reported functional health status. Diabet Med, 2000,17(5):700-707.

[6] VARNI JW, BURWINKLE TM, SEID M, et al. The PedsQL 4.0 as a pediatric population health measure: Feasibility,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Ambulatory Pediatr, 2003,3(3):329-341.

[7] RAVENS-SIEBERER U, REDEGELD M, BULLINGER M. Quality of life after in-patient rehabilitation in children with obesity. Int J Obes, 2001,25(Suppl 1):63-65.

[8] 中國學生體質與健康調研組.2000年全國學生體質與健康狀況調查報告.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7-20.

[9] 季成葉.中國學齡兒童青少年超重、肥胖BMI篩查分類標準.中國學校衛生,2004,25(1):125-128.

[10]SCHWIMMER JB, BURWINKLE TM, VARNI JW.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of severely obese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JAMA, 2003,289(4):1 813-1 819.

[11]汪向東,王希林,馬弘,編.心理衛生評定量表手冊:增訂版.北京:中國心理衛生雜志社,1999:318-319.

[12]SWALLEN KC, REITHER EN, STEVEN A, et al. Overweight,obesity,and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among adolescents: The national longitudinal study of adolescent health. Pediatrics, 2005,115(2):340-347.

[13]WILLIAMS J, WAKE M, HESKETH K, et al.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of overweight and obese children. JAMA, 2005,293(1):70-76.

[14]ERICKSON SJ, ROBINSON TN, HAYDEL F, et al. Are overweight children unhappy? Body mass index, depressive symptoms, and overweight concerns in elementary school children. Arch Pediatr Adolesc Med, 2000,154(9):931-935.

篇7

摘 要 近年來,我國青少年體質不斷下降令人擔憂。最近一次全國青少年體質健康調查報告表明,學生肥胖人數在過去5年內迅速增加,四分之一的城市男生是“胖墩”;眼睛近視比例,初中生接近60%,高中生為76%,大學生高達83%。視力不良、超重及肥胖仍然嚴重影響著青少年的健康。針對這些問題,我國開展“全國億萬學生陽光體育運動”,力爭用3年時間,使85%以上的學生能做到每天鍛煉一小時。本文論述的就是如何貫徹落實“陽光體育運動”,從而達到增強廣大青少年的體質。

關鍵詞 宣傳 指導思想 體育文化 安全教育

陽光體育運動是在2006年12月23日,建國以來首次在北京舉行的全國學校體育工作會議的時候提出的,當時提出來叫“全國億萬學生陽光體育運動”。其主要內容是針對目前全國的學生,尤其是中小學生的身體素質和運動素質有所下降的情況,教育部要求全國各個學校首先樹立健康第一的思想,要求貫徹落實國家對學校工作的要求,包括依法保障學生睡眠和體育鍛煉的權利。讓我們的小學生每天睡眠不能少于10個小時,中學生不能少于9小時,學生的體育活動時間不少于1小時。關鍵是學生的體育活動每天不能少于1小時。所以這次執行陽光體育運動,就是要求中小學生包括家長家喻戶曉,如何保證學生做好一小時的體育運動,真正起到了增強人民體質中的增強中小學生體質的一個問題。從孩子們的長遠來考慮,應該增強體質,有一個健康的體魄,按照我們過去說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體”是極重要的一部分。這就是所謂陽光體育運動的主要含義。

現實情況又是如何呢?根據全國第二次國民體質檢測顯示:有66%的學生每天鍛煉不足一小時,有24.8%的學生基本不鍛煉,有60.4%的學生沒有養成體育鍛煉的習慣,有74.6%的學生認為他們體質不好是由于體育鍛煉不夠造成的,有28.9%的學生認為他們沒有時間進行體育鍛煉。

一、造成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熱情不高的原因

(一)學生方面的原因:一是學生體質下降,耐力、協調力、吃苦精神明顯下降,缺乏主動積極參加陽光體育運動的愿意;二是由于家長、教師的較高期望,使得學生的學習壓力較大,無形中導致學生壓縮參加陽光運動的時間,少參加或是不參加鍛煉;三是由于宣傳發動不夠,或是活動組織不到位,或是參與面不廣泛,這也影響了學生參與陽光體育運動的積極性。

(二)教師方面的原因:由于部分教師受應付教育思維的影響,對素質教育理解的局限性,以為學生參加陽光體育運動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成績,加之青少年學生天性活潑好動,運動傷害事故時有發生,對陽光體育產生嚴重的消極影響。

(三)家長方面的原因:主要是家長對陽光運動的認識與理解不夠,認為學生在校內就是上好課,少玩多學習,考個好分數,至于參加陽光體育運動那是花費學生學習時間的事,可參加可不參加,從而影響了學生參與的積極性。

(四)社會方面的原因:當前社會上衡量一所學校好差的量化指標,主要還是學校的辦學質量,具體來說就是學生的分數和學校的升學率、競賽獲獎人數,至于學校的陽光體育運動開展如何,效果怎樣,社會上不太關心也不會關心。

二、對策

如何利用現在好的政策支持,如何深入開展好陽光體育運動,從學校實際出發切實提高中學生體質健康素質呢?我認為:

(一)開展陽光體育運動,首先加強“陽光體育運動”的宣傳,大力營造活動氛圍。充分利用升旗、知識競賽、班會、宣傳板報、征文、標語等形式,使我們的師生家長深入地了解“陽光體育運動”的重要意義。邀請家長參與大課間體育活動,爭取家長的理解與支持。開展“五個一倡議”活動(即“建立一個體育愛好、掌握一種體育技能、每天步行一千米、每周與家長做一次體育運動、每月與家長到大自然中進行一次戶外體育活動”),使“陽光體育運動”深入到校外教育和家庭教育中。

(二)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保障陽光體育運動順利進行。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相關職能部門更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思想,貫徹“健康第一”的精神,只有這樣才能以“達標爭優、強健體魄”為目標深入開展好陽光體育運動,切實提高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真正認識到陽光體育運動的重要性、迫切性。

(三)發揮體育社團功能,吸引學生參與課外體育活動,推進陽光體育運動。學校要充分重視學生體育社團的作用和功能,因勢利導,加強對學生體育社團的支持、管理和指導。

(四)舉辦體育文化活動,營造體育鍛煉氛圍,推進陽光體育運動。體育文化活動是一種新型校園文化組織形式,其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歷時較長,參與面較廣,更加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有益于營造濃郁的體育鍛煉氛圍。

(五)完善學生體質健康測試體系,加強學生體質監測和科學健身指導。學校要建立和完善《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結果記錄體系,并把畢業生的《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成績與學位掛鉤等,增強了達標工作中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和責任心,同時促進了畢業生良好身體素質的培養。

篇8

教育專家葉瀾說:“把豐富復雜、變動不居的課堂教學過程,簡約化歸為特殊的認識活動,把它從整體的生命活動中抽象、隔離出來,是傳統課堂教學觀的最根本缺陷。”學校教育的根本缺陷是對學生的生命關注不夠。教育是社會進步及社會改革的基本方法,教育必須尊重學生,尊重生命、體驗和情感。我認為生命教育就是以學生的生命活力為基礎,關注學生生命,遵循生命發展原則,旨在形成學生健康的生命態度的教育。生命教育要遵循生命發展原則。其一,生命就其本身來說是自由的、平等的,是渴望幸福又避免不快的。其二,生命是具體的、獨特的,而不是抽象的。其三,就個體而言,生命具有不斷向上發展的驅力,生命教育借助這種驅力以實現學生的自我教育??偠灾?,生命教育旨在形成學生健全的人格和對待生命健全的態度,而這些也都是學校德育的重要任務。用生命觀改進教育,其實質是將生命本身的活力作為德育的動力,將個體的生命作為德育的出發點,將培養健全的生命意識作為德育的目標。以生命教育觀進行德育,德育就不能將道德從情景中脫離出來。教師的作用是營造良好的環境,拓展教育的空間,給學生充分的自由,鼓勵學生自我表現、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觀察學生的天賦與個性,調動他們的創造性,引導生命的活力以創造性的形式表現出來。

二、生存教育

對一所學校的問卷調查表明:現在80%的孩子不會洗衣、做飯、做家務。由于家長長期嬌生慣養、溺愛,很多青少年從小就過著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生活。據另一份調查報告顯示,在我國18歲以下的青少年中,大約有17%受到各種情緒障礙和行為問題的困擾,突出表現為人際關系、情緒穩定性和學習適應方面的問題。此外,不少人難以應對逆境?,F在的青少年到底怎么了?他們的生存教育應該如何走,將走向何方?這迫切需要我們關注。生存能力是指一個人在社會上正常生活的最基本能力,主要表現為對艱苦環境的適應能力和擺脫困境的能力,以及面對災難、危險時的應對能力和逃生能力。生存教育的目的就是讓青少年不僅具備獨立生存能力,而且能正確認識自己、他人和周圍環境,調整自己的行為,挖掘個人潛能,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以達到最佳的發展和良好的社會適應狀態。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各方面條件都得到了改善,青少年生長的環境也越來越優越??墒牵鎸щy、災難及外界壓力時,青少年表現出來的生存能力卻讓人擔憂,人際交往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弱,缺乏社會責任感,加上社會和學校對青少年的生存能力培養不太重視,對青少年加強“生存教育”變得刻不容緩。人的社會化就是不斷適應現實社會的過程。在青少年成長過程中,周圍環境對他們的成長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為青少年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目的是保護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保障青少年的合法權益,促進青少年在品德、智力、體質等全方面得到發展。在目前青少年的生存環境方面存在一些問題:應試教育導致部分青少年的價值取向出現了偏差;受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抬頭,使青少年不同程度地存在理想淡化和信仰危機;侵害青少年合法權益的現象時有發生。針對這樣的現實,我認為應該采取以下幾方面的措施:首先,加強青少年法制教育;開展理想信念教育;強化對青少年的服務功能。在服務上,應該暢通青少年的訴求渠道,保障青少年的合法權益,如開通青少年維權、心理咨詢服務熱線等。其次,關注弱勢青少年群體和犯罪及有過錯的青少年成長,如留守兒童、少教所青少年等。再次,形成優化社會環境的合力,如加大對校園周邊環境的整治力度,對黑惡勢力的打擊力度,以及引導青少年健康上網的指導。最后,青少年生存能力逐年下降,增強孩子生存能力應以家長意識先行。由于現在大部分孩子是獨生子女,很多家長走入誤區,在孩子的生活自理方面大包大攬,生怕耽誤了孩子時間,影響學習成績。其實勞逸結合不僅不影響學習,反而有助于提高學習效率。

篇9

謝亞龍介紹說:“中國成年人身高總體上呈增長趨勢,但增長幅度比日本同齡人低。目前,中國40歲以上男子比日本同齡人身高平均值高1.2厘米,39歲以下男子則低于日本同齡人0.68厘米,中國中青年男子身高相對日本同齡人已無優勢可言。中國女子成年人各年齡段身高仍高于日本同齡人,但隨著年齡的減小,差距越來越小?!?/p>

他進一步解釋說,上述結果在1988年原國家體委(現國家體育總局)頒布的《中國成年人體質監測報告》中已予表明。1997年,原國家體委在全國19個省、區、市組織進行了中國成年人體質監測工作,這在中國歷史上還是首次。監測對象是18歲至59歲的中國國民,共采集105328個樣本,其中男性55980例。日本人體質狀況的數據源于日本文部省體育局1997年度的調查報告書。

不容置疑的數據對比

中、日兩個報告對比可以看出:中國男性18歲至20歲年齡組比57歲至59歲年齡組平均增長了3厘米,說明中國的青年要高于老年,中國人相對自己長高了,這和人們的經驗相符。但是,和日本男性各年齡組相比,中國人身高出現低于日本人的趨勢。具體表現為:中國59歲男性還高于日本同齡人2.6厘米,而18歲則低于日本同齡人13厘米。如果按各年齡段平均身高比較,可以明顯看到這個趨勢的變化過程:中國男性50歲至59歲組高于日本人1.52厘米,40歲至49歲組僅低于日本人0.03厘米,30歲至39歲組低于日本人0.69厘米,18歲至29歲組比日本人低1.04厘米。

在青少年中,中國女性身高也開始出現低于日本人的趨勢。1995年的調查結果顯示,中國16歲至22歲女生同日本女生身高平均值相等;而中國7歲至22歲所有年齡組男生的身高均低于日本男生,平均低1.96厘米,其中7歲至14歲低2.28厘米。

1902年至1997年日本國民身高增長了12厘米,其中僅戰后20年間就增長了4.6厘米。1948年至1997年增長了7厘米,反映了日本戰后經濟和社會迅猛發展的情況,同時與日本一個世紀以來注重增強國民體質,堅持國民體質監測和研究,持續開展青少年體育活動有關。

中國人的身高已呈低于日本人的趨勢,在男性國民方面表現得更加明顯。從這次體質監測可以看出,日本人身高增長速度快于我國,中、日兩國男性身高的差距出現在40歲以下,說明中國50年代末60年代初出生的男性身高就開始低于日本人了。

我們為什么比日本人矮了

20世紀50年代日本人提出“一杯奶強壯一個民族”的口號,經過幾十年努力,其國民健康大大提高,99%的小學生都飲用學生奶。與之相反,中國兒童在生活條件大大改善的今天,非但身高沒有趕上日本同齡兒童,反而出現大量營養過剩的肥胖型兒童,受到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與國際先進水平國家相比,我國兒童在營養成分攝取方面存在比較嚴重的問題。

另外,日本人身高的增長與其進行運動的主要方式有關,日本人運動的主要方式為跳繩與游泳。在諸多運動項目中,游泳被認為是最佳運動,更協調更全面而且副作用最小。有關專家指出,中國學生的鍛煉意識遠遠不及韓日學生。大多數中國學生僅在體育課時間參加運動,而中國學校安排的每周體育課時間也少于韓日學校。在中國,有20.9%的家長不支持學生參加體育鍛煉,有66%的學生每天運動時間不到一小時。此外,還有60.4%的學生認為造成自己體質下降的原因是從小沒有養成鍛煉習慣,這與學校和家長對孩子的過分“呵護”有關。體育教師陶遠強坦承,“快樂體育”教育改革“華而不實”,目前體育課“形式”大于內容:身高是人體質的重要指標,同時也反映了一個民族體質的基本狀況。如今,在亞洲身材最高的是韓國,他們的平均身高超過了中南美洲,正接近南歐的水平。最新統計的世界各國男性平均身高列表中,韓國、日本和中國男子的平均身高分別是173.3厘米、170.7厘米和169.7厘米。

反思現代教育體制

震驚,似乎是每一個初次得知這一消息的中國人的必然反應。這完全不符合我們的“經驗”。相反,誰能想到韓國男性平均身高亞洲最高,誰能接受日本男人比中國男人高大的事實?這一切都是為什么?我們的耳邊,似乎又響起了“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的錚錚號召,似乎又看到了中國人熱火朝天進行群眾體育運動的場景。但不可否認的是,那些場面都成為了歷史,就在我們東亞鄰居的男性后代日復一日地親近大自然、把身體鍛煉作為第一要務的時候,我們的孩子卻在課堂里、在補習班老師的敦促下,為了將來“出人頭地”而讀書。哪個孩子不愿意玩?而來自老師、家長的聲音又在隨時敲打著他們,現在傻玩、瘋淘,將來是要吃苦頭的!

實在怨不得我們這些天真無邪的孩子,也怨不得望子成龍的家長和老師,的確,在當前的教育體制下,一個像韓國、日本例子那樣放學就扔下書包“到廣闊的天地里”去的中國孩子,要是能考試雙百、全班第一,那才是體制的反諷和笑話,這種情況發生概率微乎其微。

教育要面向未來、面向現代化,改革開放之初,有一位偉人深謀遠慮地說??墒?0年后的今天又一代孩子悄然長成,未來近在眼前,我們卻痛苦地發現,我們已經遠遠落后于鄰居,而且是在與我們曾經最不屑一比的身高上。我們不得不看到,在運動場上、在職業舞臺、在一切有著強烈競爭與挑戰的領域,挺拔著走出來的黃種人,往往不一定是咱們中國人。要知道國民的健康與健美,也是一個國家的財富啊!

世界男人身高排名

1.荷蘭182.5

2.丹麥181.5

3.德國180.2

4.挪威179.7

5.瑞典179.6

6.盧森堡179.1

7.奧地利178.2

8.芬蘭178.2

9.英國178.1

10.羅馬球尼亞178

11.澳大利亞177

12.匈牙利177

13.加拿大177

14.希臘176.5

15.法國176.4

16.意大利176.1

17.愛爾蘭176.1

18.比利時175.6

19.俄羅斯175

20.美國175

21.新西蘭175

22.葡萄牙173.9

23.西班牙173.4

24.韓國173.3

25.阿爾及利亞172.2

26.土耳其172

27.巴西171

28.墨西哥171

29.日本170.7

30.波蘭170

31.馬爾他169.9

32.中國169.7

33.湯加169.4

34.蒙古168

35.印度167.6

36.越南165

篇10

【中圖分類號】 G 478.2 R 179

【文章編號】 1000-9817(2008)09-0859-02

【關鍵詞】 視力,低;沙眼;齲齒;營養評價;學生

肥胖、視力不良、齲齒等是危害兒童青少年健康的常見疾病。為了解石家莊城市兒童常見病患病情況,制定切實可行的綜合防治措施,降低兒童常見病的發病率,同時也為兒童常見病防治效果評價提供基礎資料,筆者于2007年5月對石家莊市7~13歲兒童常見病患病情況進行了調查。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按照整群抽樣的方法,在石家莊市隨機抽取8所小學,共有7 923名學生參加了健康檢查。通過對數據的整理,共有7 189名學生(男生3 752名,女生3 437名)有完整的資料,年齡為7~13歲。

1.2 方法 按照衛生部下發的《中國衛生監督統計報表學校衛生情況年報表技術規范》[1]要求,測量和檢查學生的身高、體重、視力、沙眼、齲齒狀況。采用中國學齡兒童青少年超重、肥胖BMI篩查分類標準評價超重和肥胖[2];按身高標準體重法,低于90%評定為營養不良[3]。用SPSS 10.0軟件進行統計處理,其他指標由學生體質健康管理系統6.0(學校版)軟件進行分析。

2 結果

2.1 視力不良 小學生視力不良檢出率為42.82%,其中男生為38.89%,女生為47.1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9.84,P<0.01),且男、女生視力不良檢出率均隨年齡的增加而上升(χ2趨=196.03,185.15,P值均<0.01)。見表1。

2.2 沙眼 小學生沙眼檢出率為3.44%,其中男生為3.38%,女生為3.52%,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10,P>0.05),且男、女生沙眼檢出率均隨年齡的增加而上升(χ2趨=15.03,7.61,P值均<0.01)。見表1。

2.3 齲齒 小學生齲患率為23.15%,其中男生為 23.64%,女生為22.61%,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1.08,P>0.05),且男、女生各年齡組齲患率無線性趨勢(χ2趨=3.34,5.89,P值均>0.05)。

2.4 營養狀況 小學生超重、肥胖、營養不良檢出率分別為18.43%,20.52%,5.30%,其中男生超重、肥胖、營養不良檢出率分別為19.51%,21.57%,5.61%,女生超重、肥胖、營養不良檢出率分別為17.25%,19.37%,4.97%,各項指標男、女生之間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χ2=6.07,5.25,1.38,P值均>0.05)。見表2。

3 討論

本次調查顯示,石家莊市小學生視力不良檢出率高于2003年河南省城市同年齡組小學生(26.77%)[4],且檢出率隨年齡的增長而上升。如今小學生課業負擔加重,看電視、上網時間較長,長時間超負荷用眼導致視力下降,尤其是男生熱衷于上網,且視力不良檢出率顯著高于女生。為預防視力不良的發生,應加強學校衛生監督監測工作,定期對學校教室環境進行監測,同時對師生、家長進行視力保護宣傳教育,讓小學生養成良好的讀寫姿勢,合理安排上網、看電視時間,并且保證每天有適量的戶外活動。小學生沙眼檢出率為3.44%,明顯低于2007年銀川市的調查結果(28.80%)[5]。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多形式綜合防治措施的開展以及個人良好衛生習慣的形成,小學生沙眼患病率已大大降低。

本次監測結果還顯示,該年齡段小學生齲患率較高(23.15%)。由于兒童抗齲能力較低,加上生活水平提高、飲細、食糖增加,導致齲患率增加[6]。因此,應加強兒童青少年口腔衛生知識宣教,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超重、肥胖和營養不良是青少年最突出的營養問題[7]。超重和肥胖將導致成年期心腦血管等疾病發病率增加[8-9]。除遺傳因素外,膳食結構不合理、能量攝入過多、活動較少等不良生活方式與行為是造成超重與肥胖的主要原因[10]。兒童營養不良的發生往往與挑食、偏食、吃零食有關,而營養不良是影響生長發育的重要公共衛生問題。在本次監測中,小學生超重、肥胖檢出率均高于譚鳳朱[11]等對石家莊市學齡兒童的調查結果(13.69%,15.55%)??赡苁请S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一些家長不能進行正確的營養搭配,長期給予孩子高能量飲食,引起超重和肥胖;學生靜坐時間過長,能量消耗減少,導致體內脂肪堆積。本次小學生營養不良檢出率為5.30%,高于高廷海[12]等對大連市兒童的調查結果(2.51%),可能是近幾年來學生學習壓力越來越大,而部分學生存在偏食、挑食、吃零食的習慣,導致營養和膳食結構不合理。為有效預防肥胖和營養不良的發生,必須對家長和小學生進行合理營養、平衡膳食、適當運動等相關知識的宣傳教育。

4 參考文獻

[1] 白呼群,霍卓平,王紹麗,等.中國衛生監督統計報表學校衛生情況年報表技術規范.北京:北京醫科大學、中國協和醫科大學聯合出版社,1996:30-37.

[2] 中國肥胖問題工作組.中國學齡兒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篩查體重指數值分類標準.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04,25(2):97-102.

[3] 葉廣俊,胡虞志,林琬生.現代兒童少年衛生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9:212-245.

[4] 楊汴生,何健,鐘婭,等.河南省學生常見病患病狀況及變化趨勢分析.中國校醫,2007,21(4):382-385.

[5] 張亞軍,李國娟,呂益榮,等.小學生沙眼的調查報告.寧夏醫學雜志,2007,6(29):530-531.

[6] 趙宏艷,劉敏,吳立信,等.唐山市監測點小學生1999~2003年常見病患病情況.中國學校衛生,2005,26(1):67-68.

[7] FERNANDO SD, PARANAVITANE SR, RAJAKARUNA J, et al. The health and nutritional status of school children in two rural communities in Sri Lanka.Trop Med Int Health, 2000,5(6):450-452.

[8] WADDEN TA, BROWNELL KD, FOSTER GD. Obesity: Responding to the global epidemic. J Consult Clin Psychol,2002,70(3):510-525.

[9] MCMURRAY RG, HARRELL JS, BANGDL WSI, et al. Cardiovascular disease risk factors and obesity rural and urban elementary school children. J Rural Health,1999,15(4):365-374.

[10]杜琳,林國楨,陳兆榮,等.2000年廣州市中小學生營養狀況分析.中國校醫,2002,16(4):297-299.

[11]譚鳳朱,董會敏,馮桂華,等.石家莊市學齡兒童超重、肥胖與血壓、血脂和血糖的關系.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05,26(8):592-5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