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裝設計發展現狀及趨勢范文
時間:2024-01-05 17:42:1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服裝設計發展現狀及趨勢,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2008年3月,我們對宜春中心城區社區衛生服務情況進行了調研,針對了解的情況,提出發展思路與對策。現報道如下。
1 社區衛生服務的現狀
宜春中心城區自2003年開展社區衛生服務試點工作,到2008年底,城區共有17所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開張運行的時候,鑼鼓掀天放鞭炮,領導剪彩上電視,造就了較大的氛圍,事后也發揮了一定的作用,其中有兩個社區衛生服務點還被評為全省示范社區服務中心。但是大部分社區衛生服務點有時一天到晚都沒有一個門診病人,嚴重虧損,時間不長又“縮回”醫院里去了,究其原因如下:
1.1 群眾對社區衛生服務認識上存在誤區 群眾認為大醫院專家多,設備好,感覺更可靠,而社區衛生服務點規模太小,設備更差,藥品不全,對醫生的技術不敢相信。社區在群眾心目中沒有位置,所以社區衛生服務點“患者稀少門前冷”。群眾對社區衛生服務認識上存在誤區。
1.2 房屋破舊,設備不全 宜春城區的社區衛生服務站,有公立醫院分院“換牌”的、有社會和廠礦,事業單位醫院機構“轉型”的,這些機構對比二、三級醫院,大而全的老牌醫院差距太大。他們有的是租了人家的破舊房子,有的是臨時裝修了一兩間店面,由于開張經費不足,也沒添置新設備,房屋破舊,設備落后,藥品不全。宜春東方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雖然被評為全省社區服務示范點,因長期租用人家的破舊房,看上去還不如一個鄉鎮衛生院。
1.3 服務單一,功能不全 目前城區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都沒有完全按照社區服務的要求,發揮“六位一體”的功能,即全面開展基本醫療、預防、保健、計劃生育指導、健康教育、康復六個方面的服務,80%的僅是開展了基本醫療服務。只有20%左右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除開展基本醫療服務外,還開展了健康教育和康復等服務,所以這些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其實是功能不全,稱不上群眾心目中真正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1.4 設置不規范、環境欠寬松,制約社區衛生發展 (1)醫療機構過剩。宜春中心城區人口只有32萬,但三級二級一級公立醫院和社會辦的全科、專科醫院共有25家,加上個體醫療診所上百個,還有不少藥房,社區服務站的服務對象非常少,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遠遠過剩。(2)上門管理、檢查、收費的多。據市衛生局醫政科負責人反映:到醫療機構去檢查的部門大大小小共有37家。東方社區負責人說,“我們買的一臺設備只花了4000元,但為接待一個部門來檢查就花了上千元招待費。”
1.5 服務模式沒有改革,社區衛生機構缺乏活力 一些公辦的社區醫療服務機構是由區級醫院或其門診點“變臉”而來,有的是公立醫院改革分流或輪流的醫護人員辦起來的,其用人機制、分配制度、服務模式都還沿襲著大醫院的管理模式,公立醫院的“等病人上門”的現象普遍存在,遠不能適應群眾對醫療服務的多樣性需求。
1.6 社區衛生機構與醫院的服務職能急待協調 平時我們講是“小病上社區,大病進醫院”,但實際無論大病小病,人們更喜歡上醫院,并且盡可能上大醫院,比如市人民醫院每天的門診病人500左右,其中70%都是來看小毛病的,但他們就是不去收費低廉、程序簡便的社區衛生服務點就診。為解決大醫院的“門庭若市”,社區點“門可羅雀”問題,過去對社區和醫院“雙向轉診”也曾作過布置,但是如何建立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與二、三級醫院之間利益共享和信息互傳的機制還急待研究。現在社區衛生服務站會向大醫院輸送病人,但醫院從未向社區衛生機構轉過患者。
2 發展社區衛生服務的建議和對策
2.1 提高認識,加大社區衛生服務的宣傳 發展社區衛生服務是政府履行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的一項重要內容,發展社區衛生服務對于維護居民健康,促進社區和諧,建立和諧社會,和諧“醫患關系”,改善發展環境都有著重大意義。同時也是解決“看病貴、就醫難”的重大舉措。對此,總書記、總理都作了重要批示,國務院召開專門會議并下發了[2006]10號文件,決定“中央財政從2007年起,對中西部地區發展社區公共衛生服務按照一定標準給予補助,對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基礎設施建設、基本設備配置和人員培訓等給予必要支持”。鑒于當前人們對社區衛生服務還不太了解,不太信任的情況,建議要成立政府分管領導為組長的專項領導小組,加強領導,加大宣傳;要像重視農村新型合作醫療那樣,樹立超前意識,提前做好工作,使居民群眾感受到黨和政府的關懷,讓上級領導看到我們對此高度重視和所取得的成績,從而給予更大的支持。
2.2 搞好服務,加快社區衛生服務的推進 (1)對社區衛生服務的“六項功能”要逐步推進,全面鋪開。六位一體的服務特點是貼近群眾,解決廣大居民的基本公共衛生和醫療服務,“六位一體”服務項目都是要在社區完成的。過去我們的社區大部分只搞了基本醫療,少數搞了醫療、健教和康復,至于預防、保健和計劃生育基本未開展,這樣功能沒有全面推進,社區衛生服務作用沒有得到發揮,地位也就不高,人們就瞧不起。國務院《指導意見》中提出,要調整疾病預防控制、婦幼保健等預防保健機構的職能,適宜社區開展的公共衛生服務交由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承擔。只有這樣,社區衛生服務“六位一體”各項工作,才能順利開展。(2)改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硬件、軟件條件。研究制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規劃、標準和管理辦法,定好“入場券”,防止魚目混珠,采取“建、調、并、轉”四大舉措,重新樹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服務站的形象。同時加強全科醫生培訓,加大人員使用、獎金分配的改革力度,讓社區工作人員對社區群眾“病時是醫生、平時為親人:康復當助手”,實現醫患“一家親”,要基本實現一個電話,服務就到居民身邊。要讓居民視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為“家門口的醫院”、“自己床邊的大夫”。(3)明確服務重點和職責,協調好“雙向轉診”。要以社區、家庭、和居民為服務對象,以婦女、兒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殘疾人、貧困居民等為服務重點,以主動服務、上門服務為主;要建立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與預防保健機構、醫院合理分工協作關系,預防、保健機構要對社區提供業務指導和技術支持,醫院和社區要實行各種形式的聯合與合作,如建立分級醫療和雙向轉診制度,真正做到“小病在社區,大病到醫院;手術在醫院,術后護理在社區”。
2.3 改善環境,加強社區衛生服務的配套 在政府的統一領導下,各部門要協同配合,為社區衛生服務創造一個寬松的發展環境,出臺一些配套的政策措施。比如鑒于社區衛生服務除醫療有費可收之外,其余5項功能都是只有服務沒有收入的公益事業,財政部門可否象支持合作醫療一樣,國家出大頭,財政、社區出中頭、居民自己出小頭,給予一定財力支持。
篇2
[關鍵詞] 科技基礎條件;科技創新服務平臺;發展對策
[中圖分類號] G32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1671-0037(2015)11-25-2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of Qujing Scientific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Service Platform
Shi Jiachun
(Qujing Institute of ScientificandTechnological Information,Qujing Yunnan 655000)
Abstract: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construc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Qujing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service platform,and puts forward the main contents of Qujing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service platform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service platform.
Keywords: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basis;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service platform; Development suggestions
1 曲靖市科技創新服務平臺建設現狀
“十二五”以來,曲靖市把建設科技創新服務平臺作為建設服務型政府和推動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一項有效措施,積極探索科技創新服務平臺建設機制,加大財政科技投入,整合集聚創新資源,科技創新服務平臺建設成效顯著。截至目前,已建成省級科技企業孵化器1個,省級生產力促進中心2個,省級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2個,省級重點實驗室2個,院士工作站2個,專家工作站3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個,省級企業技術中心21個,市級企業技術中心47個,省級創新團隊1個,科技信息咨詢服務機構1家,知識產權咨詢服務機構2家,科技培訓服務機構1家,行業科研院所4家。現有科技創新服務平臺中,綜合性科技創新服務平臺6個,產業型科技創新服務平臺15個,企業類科技創新服務平臺71個[1]。全市科技創新服務平臺通過整合政府、高校、科研院所、企業等多方面的科技資源,為社會提供科研條件、研發設計、技術轉移、成果轉化、知識產權、信息咨詢、企業孵化等專業化服務,極大地提升了產業和產品的技術水平,突破了一批產業核心技術、降低了創新成本、提高了創新效率。
2 曲靖市科技創新服務平臺建設存在問題
2.1 平臺數量少、布局尚欠合理、層次低。一是科技創新服務平臺數量不足。據2014年統計,全市895戶企業有創新活動的企業僅303戶,設立研發機構的72戶,以培育企業和企業家的科技企業孵化器僅1家。二是科技創新服務平臺覆蓋面窄。曲靖市幾個重點平臺主要分布在農業、環保、化工、有色金屬、煤炭等傳統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則較少覆蓋。三是布局不合理。從地域分布看,平臺主要集中在曲靖城區,縣市相對偏少,發展相對不平衡。四是科技創新服務平臺服務水平低。現有科技創新服務平臺中,國家級目前還是空白,省級有37個,整體研發能力弱、科技創新成果少、服務水平低。
2.2 運行機制不夠順暢。曲靖市科技創新服務機構還沒有形成企業化管理、市場化運作的機制,由政府主導建立的公共科技創新服務平臺建設和管理手段比較單一,缺乏相應的激勵機制,導致市場經濟氛圍不濃,科技資源的利用率較為低下,科技人員積極性不高,創新動力不足。企業內設的研發機構受企業規模、實力、科技人員創新素質的影響,服務能力不強,難于對企業或相關行業形成有效的創新支持。
2.3 扶持政策有待加強。曲靖市雖然也出臺了一系列推進科技創新的支持政策,但還沒有科技創新服務平臺建設的專項規劃和實施意見。如每年財政預算安排150到200萬元用于支持科技企業孵化器建設,但對國家級、省級和市級相關部門認定的科技創新服務平臺,目前還沒有出臺相應的獎勵補助政策,大多數企業因科技投入風險的不確定性而不愿投入,相當數量的科技創新服務平臺資金瓶頸現象十分突出,政府購買科技公共服務轉移支付等方面政策還有待建立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