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醫院綜合解決方案范文

時間:2024-01-10 17:59:0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智慧醫院綜合解決方案,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智慧醫院綜合解決方案

篇1

在物聯網時代,智慧城市的建設面臨幾大挑戰:需要采集的信息量大,來源復雜;信息需要實時監控,同時數據也要用于歷史分析;需要簡明直觀的展示和控制手段;有完備的應急處理系統;有方便的數據分析和展示手段;具有方便的調度體系。

上海寶信軟件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寶信軟件)作為國內領先的城市信息化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積極與政府及各類用戶、lT基礎平臺供應商及其它行業解決方案提供商密切協作,以智能交通和智能建筑為基礎,打造智慧應用開發平臺,共同建設智慧的城市,讓“智慧城市”為人們創造更美好的生活。

智慧應用開發平臺

寶信軟件打造先進完備的面向物聯網、智慧城市的綜合應用開臺產品,提供面向樓宇、軌道、市政、石化、水務、農業、智能交通、工業控制等領域的全面綜合解決方案,實現數據采集、數據存儲、數據展示、數據分析和數據的所有功能要求。

智慧應用開發平臺方案(見圖1)融合了從網絡層的工業通信網關iCentroGate到平臺層的一體化監控指揮平臺iCentroView、企業高性能實時數據庫iHyperDB、信息平臺iPlat4j,再到上層應用平臺的應急管理平臺iCentroEmergency、移動平臺iPlat4M、實時數據分析展示平臺iWebView多個產品。在此共性架構基礎上,用戶可以方便的搭建各項智慧應用。

平臺備產品功能

一體化監控指揮平臺iCentroVlew

“我在中間看”,是寶信軟件歷經十載自主研發的綜合監控與指揮調度平臺產品。主要實現畫面組態、集中控制、事件報警、智能聯動、多媒體監控等功能,具有有機集成、智能聯動、架構領先等特點,為客戶提供全面靈活、安全可靠的監管控一體化解決方案,在橋隧、樓宇、采掘、地鐵、石化、水務、)臺金、有色、環保、交通樞紐、工業控制等行業或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產品獲得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國家重點新產品、上海市重點新產品、中國優秀軟件產品等榮譽稱號。

高性能實時數據庫軟件iHyperDB

iHyperDB是寶信軟件自主研發的高性能實時歷史數據庫產品,具備海量實時數據的海量存儲、高效檢索、統計分析、數據處理和畫面展示等功能,采用了多項國際國內領先的技術達到海量、實時、并發、高速、高可靠、高容量、跨平臺、可擴展等特點,iHyperDB以其超高的處理性能獲得第五屆國際華沙發明展金獎。產品目前應用于物聯網、采掘、石化、鋼鐵等需要大數據實時存儲的行業。

工業通信網關iCelltrOGate

作為物聯網接入網關、協議網關、通訊管理機、協議轉換器,iCentroGate是連接工業感知網絡與傳統通信網絡的紐帶,實現設備互聯、分散采集、協議轉發等功能,是一款硬件產品,具備安全可靠、簡單移動等特點,已大量應用于工礦企業、電力、環保、節能、礦井、礦山、油田、市政、建筑、銀行、酒店、學校等行業或領域。

信息系統平臺iPlat4J

iPlat4J是寶信軟件自主研發的一套面向信息化應用建設的平臺產品,可解決信息化建設過程中常見的IT黑洞、應用孤島等問題。在該平臺上可簡單快速地搭建各種類型的信息化應用系統,降低信息化應用開發的技術難度,使得開發者主要關注于業務邏輯和流程的設計。

該產品具備架構領先、便于集成、穩定高效、組件豐富、界面友好等特點,產品覆蓋信息化建設全流程、具有開放的技術架構和企業級的安全防護體系,自2007年問世以來已在上千個信息化項目中得到應用。該產品獲得過國家重點新產品稱號,可廣泛用于任何有信息化系統建設需求的政府、企業和事業單位。

移動應用平臺iPlat4M

iPlat4M是寶信軟件自主研發的、為支持企業實現應用程序移動化而構建的完整平臺體系,它通過提供后端信息化系統快速集成、多類型移動終端覆蓋、移動應用基礎組件、企業級移動應用運營管理、專有的移動應用商店等一系列全面的服務,幫助企業快速將應用、數據、業務流程移動化到主流移動設備上,為用戶提供及時、自助式的移動服務,讓用戶隨時掌控各項業務。該移動應用平臺承前啟后,部署對原有信息化結構無影響,擁有完整平臺體系架構和企業級安全保障,為企業建設統一的應用平臺,提升企業價值。

篇2

目前,我國已具備發展物聯網的技術、產業和應用基礎,部分領域形成了可觀的產業規模,技術研發和標準化工作也取得了初步成果,掌握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技術,物聯網在交通、物流、金融、工業控制、環境保護、醫療衛生、公共安全、國防軍事等領域有了初步應用。據預測,全球物聯網產業市場將呈現快速增長的態勢,預計2012年全球物聯網市場規模將超過1700億美元,2015年將接近3500億美元,年均增長率接近25%。業內人士認為,中國的物聯網產業是全球物聯網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正迎來大發展的歷史機遇。

泛在無線技術與物聯網

物聯網可以理解為泛在網的應用形式,而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網絡概念。泛在網在異構網絡融合和頻譜資源共享基礎上實現無所不在的網絡覆蓋,是利用現有和新的網絡技術,實現人與人、人與物、物與物之間無所不在并且按需進行的信息獲取、傳遞、存儲、認知、決策、使用等綜合服務的網絡體系。

泛在無線技術是泛在網在連接物質世界過程中實現末梢效應和邊緣價值的核心技術,也是促進物聯網產業化應用的關鍵。泛在網通過泛在無線技術完成與物質世界的連接,并且實現環境感知、內容感知以及智慧性,為個人和社會提供泛在的、無所不含的信息服務和應用。泛在網具有比物聯網更廣泛的內涵。

作為泛在無線技術重要組成部分的傳感網,可以看作物聯網的一種末梢網絡和感知延伸網。傳感網是多個由傳感器、數據處理單元和通信單元組成的節點,通過自組織方式構成范圍受限的無線局域網絡。傳感網為物聯網提供事物的連接和信息的感知。

目前,與物聯網緊密相關的無線通信技術已滲透到社會各領域,成為眾多行業的支撐,并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從長遠來看,物聯網的產業化應用有望成為后互聯網時代經濟增長的引擎。泛在網絡能夠隨時隨地提供網絡服務,用戶通過智能終端可以從網絡上獲得除傳統的話音、短信、視頻業務外的各種各樣的服務。泛在網絡幫助人類實現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任何人、任何物都能順暢地通信。通信對象可以是機器對機器、機器對人、人對機器和人對人??梢哉f,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和社會信息化水平的日益提高,泛在網絡已經成為國內外政府、學術界、運營商、社會團體、設備廠商關注的重要話題,泛在無線通信也成為無線通信領域關注的熱點之一。

不可或缺的關鍵支撐

在物聯網發展過程中,涉及到的關鍵無線技術主要包括:末梢感知層的關鍵技術、網絡融合層的關鍵技術、無線資源管理的關鍵技術以及對數據進行綜合處理的信息處理等關鍵技術。

末梢感知層

末梢感知層的關鍵技術主要涉及數據的感知、采集和傳輸技術,其中無線技術主要集中在數據傳輸部分。物聯網的末梢網絡主要是以無線傳感器為代表的大規模自組織網絡結構。傳感器網絡內部署了海量的多種類型傳感器,每個傳感器都是一個信息源,不同類別的傳感器對不同的環境和信息進行感知并捕獲數據。傳感器按一定周期采集不同類型的數據,所采集的信息內容和信息格式也不同。數據采集需要采用短距離低功率的無線通信技術,之后要將數據傳輸到控制中心或者處理平臺,經過處理后,由應用平臺控制實現不同的系統應用。

首先是短距離無線通信技術。鑒于物聯網的無線連通方式有部署靈活、移動性、滲透性強等特點,近年來,世界眾多站在技術前沿的國家和企業在制訂標準、研究新技術和應用解決方案方面紛紛予以關注,以期掌握市場主動。近年來中國也通過一系列措施支持和鼓勵中短距離無線通信、與無線傳感技術相關技術的研發和產業化。

短距離無線通信尤其適合物聯網的感知延伸層的組網和應用,尤其以無線個人局域網(WPAN) 為主的無線通信網絡為主要內容。目前,主流的微功率短距離的無線通信技術如WLAN、UWB、RFID、Bluetooth、Zigbee、60 GHz 毫米波的WPAN 等,其中大部分技術的工作頻率都集中在2.3~2.4 GHz頻段上。2.4 GHz頻段無線系統主要有Bluetooth、WiFi、Wireless USB、Zigbee 以及無繩電話和微波爐等系統與設備。如此密集的系統分布,必然造成該頻段的資源緊缺,頻譜日益擁擠,電磁兼容問題日益凸現。

其次是無線傳感器網絡。無線傳感器網絡將以其網絡規模大、自組織性強、網絡拓撲動態變化強、以數據為中心等優勢,成為物聯網不可或缺的主要部分。ITU架構中泛在傳感器網絡、基礎骨干網絡和泛在傳感器接入網絡,是物聯網網絡架構中可能采用無線傳輸技術的部分,也是物聯網頻譜需求的主要來源。

傳感器網絡基礎骨干網絡以傳統的公共移動通信網絡和數字集群網絡為代表,泛在傳感器接入網絡則以短距離無線傳輸技術為代表。物聯網在各個行業(如智能家居、智能安全、動物溯源、智能醫院、智能交通、智能物流等)領域應用中,末端設備和設施,包括具備“內在智能”的(如傳感器、移動終端、工業系統、樓控系統、家庭智能設施、視頻監控系統等) 和“外在使能”的(如貼上RFID 的各種資產、攜帶無線終端的個人與車輛甚至“智能塵?!钡龋┪锢斫鐚嶓w,都需要通過各種傳感器設備、無線、有線的通信網絡實現互聯互通,以實現其“智能化物件或動物”的特質,這其中無線傳感器網絡的應用需求最為強烈。

無線頻譜資源應用與管理策略

在末梢網絡中,以無線傳感器網絡的頻譜需求為例,無線傳感器網絡所能提供的無線通信帶寬是十分有限的,特別是在2.4 GHz的通信頻段上,聚集了藍牙、WiFi、ZigBee 等無線網絡,使得該頻段的信道變得十分擁擠。

因此,無線頻譜資源緊張可能成為物聯網應用的“瓶頸”問題。不過,可以通過有效的資源管理機制實現頻譜的合理和高效再利用,從而解決頻譜資源緊張問題,使資源的供需達到平衡。無線資源管理可以從國家政策和規劃角度得到很好的再配置,例如對物聯網頻譜的合理規劃與管理、物聯網頻率劃分調整及頻率保護政策、參照國際慣例對物聯網頻譜進行規劃、建立物聯網的流量模型及常見應用模型、為典型的物聯網應用制訂頻譜標準、借鑒頻譜拍賣機制適當實施頻譜開放計劃等等。

從技術方面適合于物聯網無線資源管理的各種措施則包括:從空時頻能復用角度,開發頻譜池、頻譜聚合、智能天線、軟件無線電、多點協作等技術;在授權頻段開發D2D直通技術,在非授權頻段,開發多種短距離通信技術共存技術等;從系統級角度開發頻譜分析、頻譜決策、頻譜監視、頻譜搬移和頻譜共享等頻譜管理技術;從頻譜二次利用角度開發可見光通信、太赫茲通信、白色空間通信以及開發2.5 GHz、3.3~3.4 GHz、3.5 GHz、5 GHz、5.15~5.725 GHz 等新頻段業務;此外,在無線資源管理方面,著重開發無線技術的電磁兼容和電磁干擾技術,為無線資源的有效復用、多種技術和系統的高效共存提供保障。

異構網絡融合與協同技術

網絡的異構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不同的無線頻段特性導致的頻譜資源使用的異構性;不同的組網接入技術所使用的空中接口設計及相關協議,在實現方式上的差異性和不可兼容性;業務的多樣化;終端的多樣化;不同運營商針對異構網絡所實施的相應的運營管理策略不同。以上幾個方面交叉聯系,相互影響構成了無線網絡的異構性。這種異構性對網絡的穩定性、可靠性和高效性帶來了挑戰,同時給移動性管理、聯合無線資源管理、服務質量保證等帶來了很大問題。

網絡融合的主要策略可以理解為各種異構網絡之間,在基礎性網絡構建的公共通信平臺之上,實現共性的融合與個性的協同。所謂“融合”是在技術創新和概念創新的基礎上對不同系統間共性的整合,具體是指各種異構網絡與作為公共通信平臺的移動通信網或者下一代網絡的融合,從而構成一張無所不在的大網。所謂“協同”則是在技術創新和概念創新的基礎上對不同系統間個性的整合,具體是指大網中的各個接入子網通過彼此之間的協同,實現共存、競爭與協作的關系以滿足業務和應用需求。

不同通信網絡的融合是為了更好地服務于異構通信網絡的協同。協同技術是實現多網互通及無線服務的泛在化、高速化和便捷化的必然選擇,也是未來的物聯網頻譜資源共享亟待解決的問題。具體來說,異構網絡融合的實現分為兩個階段,一是連通階段,二是融合階段。

連通階段指各種網絡如傳感器網絡、RFID 網絡、局域網、廣域網等都能互聯互通,感知信息和業務信息傳送到網絡另一端的應用服務器進行處理以支持應用服務。融合階段是指在網絡連通層面的網絡平臺上,分布式部署若干信息處理的功能單元,根據應用需求而在網絡中對傳遞的信息進行收集、融合和處理,從而使基于感知的智能服務實現得更為精確。從該階段開始,網絡將從提供信息交互功能擴展到提供智能信息處理功能乃至支撐服務。

海量信息處理技術與云計算

在物聯網中,從末梢網絡采集了大量的數據,這些數據需要進行處理才能實現各種不同的應用需求。于是,海量信息智能處理與云計算技術應運而生。根據泛在無線網絡中數據信息的特點,可以采用諸如數據時間對準技術、集中式數據融合算法及分布式數據融合算法等技術進行數據融合,采用分類、估值、預言、相關性分組或關聯規則、聚集、描述和可視化、復雜數據類型(Text、Web、圖形圖像、視頻、音頻等)挖掘等進行數據挖掘。

未來發展大有可為

現在,生活中已隨處可見物聯網的具體應用,如遠程防盜、高速公路不停車收費、智能圖書館、遠程電力抄表等,只不過這些僅是物聯網的雛形,還尚未形成一個龐大的網絡。物聯網給我們構建了一個十分美好的藍圖,我們完全可以想象通過物物相連的龐大網絡,實現智能交通、智能安防、智能監控、智能物流以及家庭電器的智能化控制。那么,中國物聯網呈現出怎樣的發展趨勢呢?

首先,物聯網應用已從簡單的基礎應用發展向信息化的綜合物聯網智能解決方案轉移。目前,信息化對物聯網的要求已從基礎的無線抄表、車輛位置監控、移動POS應用發展到智能化綜合解決方案,信息化應用趨勢重點在物聯網智能化應用解決方案,例如:氣象感應系統預知臺風來襲時,交通感應單元自動通知漁船返港,高速公路封閉,規定居民轉移區域;當車禍發生時,路面監控系統自動通知急救醫院并提供最佳路線,GPS系統提示來往該路段的車輛繞行;每月公共服務系統自動記錄水電煤氣用度通知戶主后在銀行賬號中自動扣款,目前現有的M2M應用也是物聯網的構成基礎。就如人體各個系統的不同性能一樣,不同的M2M系統會負責不同的功能處理,通過中心處理單元協同運作,終極組成智能化的社會系統。

如今,我國正處在產業化和信息化融合的網絡化推進階段,產業控制需要實現智能化、遠程化、實時化和自動化,M2M推廣應用正當其時,潛力巨大。而3G網絡建設帶來的無線寬帶突破,更為M2M服務的發展提供了承載基礎,中國移動下一個上億級用戶規模的應用將是M2M,而全球運營商都已開始積極推動M2M業務的發展。

其次,手機與物聯網終端融合。手機如何與物聯網終端融合從而更好地發揮手機的利用率,已成為運營商在物聯網信息化應用的重要發展趨勢。例如,iPhone和iPad將采用NFC技術即傳感網技術發展手機替代支付系統,這對用戶來說很有好處,因為它可以幫助削減與信用卡手續費相關的成本。英國 MoCo 公司幫助用戶采用 NFC 手機追蹤人員和資產,這套系統通過將 RFID 標簽放置在固定或移動位置,或需要追蹤的物體上,幫助用戶追蹤供應鏈的資產,或確認工作場所里員工的位置。舉個例子,上下班時,員工可以將各自的 NFC手機輕碰一個固定的位置,生成實時的考勤記錄,以便管理人員監測。機構用戶只需讓員工將他們的 NFC手機輕碰或靠近標簽,就可以實時獲取人員和資產的位置及活動信息。位置或資產信息可在用戶手機和服務器間進行交換。

再次,農業物聯網的應用包括動物溯源、溫室監控、森林防火監控等,將成為物聯網應用的主要開發領域。將農業生產過程中最關鍵的溫度、濕度、二氧化碳含量、土壤溫度、土壤含水率的信息實時采集,利用M2M運營支撐平臺和GPRS、ESGE網絡傳輸,利用短信息、WEB、WAP等手段,讓從事農業生產的客戶掌握這些信息。比如,面對國內日益頻發的食品安全問題,動物溯源稱得上是物聯網應用的又一亮點。目前,物聯網應用集成商已經與農業部合作開發動物溯源系統,這將為溯源擴充到動物領域之外的農業產品應用打下良好基礎。

最后,智能家居開發是物聯網應用的藍海。如今,智能家居逐漸成為潮流家裝的訴求重點,更為舒適、智能化的生活體驗儼然成為重新定義家居內涵的新標準。圍繞智慧型家居所應運而生的新產品和新技術層出不窮,而作為調節居室溫度與空氣的家用空調,更為引人關注。

例如,目前的U-home智能家居在物聯網時代為客戶打造的多網融合智能化解決方案,其特點就是通過有線和無線網絡相結合的方式,實現電信網、廣電網、互聯網、電力網的“多網融合”,將“家庭小網”聯向“社區中網”,并最終與“世界大網”網網互聯、互聯互通。消費者生活中的樓宇對講、安防功能、視頻監控功能,以及家庭內的燈光、窗簾控制和家電控制等,乃至家庭能源管理、社區信息查詢和社區服務等等,都最終融合匯總到一起,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解決方案。家中的電視屏、電腦屏、智能終端屏以及3G手機等任何一塊屏幕,都是家庭的信息中心和管理中心。U-home的智能終端作為家庭的管理中心,不僅可以管理家中各類家電,還可以打電話、可視對講、視頻監控、進行外出布防、看天氣預報、查詢各類社區資訊等,真正實現了電視、手機、電腦以及小區對講屏等多個終端的“N屏合一”,讓消費者在生活中切實享受到“多網融合”的便利與舒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