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聯計劃生育工作總結范文
時間:2024-01-16 17:26:2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婦聯計劃生育工作總結,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2009年度,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縣人口與計劃生育局的具體指導下,以黨的十七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為指導,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全面貫徹落實中央、省委《關于全面加強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統籌解決人口問題的決定》和省市若干意見等法律法規,以生育文明創建為主線,以穩定低
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質為目標,以規范基層基礎工作管理水平為核心,強化目標管理,加強檢查督辦,進一步完善“依法管理、村民自治、優質服務、政策推動、綜合治理”的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新機制,全面完成了各項工作任務?,F將工作總結報告如下: 總已婚育齡婦女3149人,占總人口的21.01。無孩129人(當年新婚95人),占已婚育婦的4.01;一孩744人,占23.63;二孩1504人,占47.76,二女戶96人,多孩772人,占24.52,多女戶29人。
一、2009年度各項指標完成情況
(一)人口計劃完成情況。 全鎮累計落實節育2750人,綜合節育率為87.33,其中放環577人(即一孩放環525人,二孩放環36人,多孩放環16人),皮埋6人,藥具8人,結扎2159人;其中一孩27例,二孩1414人(二女91人),多孩718例(多女27人)。其中當年:共落實四項手術190例,其中,放環125例,結扎62例,人流3例。
(二)環孕情服務及四術落實情況。 (三)流動人口管理情況 (四)社會撫養費征收情況。 (五)專項治理工作進展情況 (六)優惠政府落實情況 (七)宣傳工作開展情況,利用節假日,聯合團委、婦聯、教育等部門開展各種針對性強的宣傳教育活動。累計發放各種宣傳資料12000多份,舉辦人口和計劃生育培訓班6期。特別是舉辦了以“劉巧兒”原型封芝琴為發起人的婚育新風進萬家活動,從根本上的轉變了群眾的生育觀念。通過發放宣
傳資料、舉辦講座、觀看錄像、收聽廣播等多種形式,為育齡群眾提供內容豐富、形式多樣、通俗易懂的宣傳教育活動,提高了群眾參與計劃生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從報表分析看: 2、二女戶積累少。全鎮二女戶累計91人,占二孩育婦的6.2,比正常指標偏低。
3、社會撫養費征收難度大,特別是特困戶、貧困戶,無力繳納,給社會撫養費征收帶來了一定的難度,對一些個別有能力繳納的“富裕戶”“釘子戶”“難纏戶”沒有有效的措施的支撐。
4、流動人口管理還存在一定的缺陷,對特殊地段沒有加強重點管理,流出人口計生管理與服務工作等問題還沒有得到有效解決。
三、2012年度工作打算
面對我鎮計劃生育工作現狀及存在的困難和問題,我們將進一步分析形勢,尋找差距,靠實工作責任,加大工作力度,抓好工作落實,促使2012年的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再上新臺階。 2、切實加強基層基礎管理工作,特別要加強鄉站、村室的規范化管理,使鄉、村、組、戶資料管理規范科學合理。
3、不斷加大四項手術和環孕情服務的力度,從源頭上杜絕計外出生。
4、深入開展以二女戶結扎、清理出生漏報、新婚、私婚、早婚、流動人口管理和多子女社會撫養費征收為突破口的治理活動,攻堅破難,落實責任,擠干水分,整體推進。
5、加大計劃生育執法力度,進一步提高依法行政的水平。從規范執法程序、執法文書入手,加大申請法院強制執行力度,對有經濟能力又拒繳的,堅決申請法院強制執行,從而形成強大法律震懾力,為穩定低生育水平提供法律保障。
6、全面落實各項優惠政策,不斷擴大計劃生育家庭獎勵優惠政策的覆蓋面,使計生家庭戶都能夠享受到黨的關懷和溫暖,為我站新機制建設奠定堅實的基礎。
篇2
20*年,我區認真貫徹落實中央《關于全面加強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統籌解決人口問題的決定》精神,以“和諧計生建設年”活動為載體,在穩定低生育水平的基礎上,更加注重更加注重科學發展和民生和諧,更加注重依法行政和以人為本,進一步加強領導,落實責任,較好地完成了年度目標管理責任制的各項目標任務,獲得了全市20*年度人口計生目標責任制管理先進獎。20*年,全區出生(含往年補報)3363人,計劃生育率為92.69%。
(一)責任機制進一步健全。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區委常委會和區政府常務會議、區長辦公會議多次專題聽取工作匯報,并先后兩次召開全區性工作會議,及時研究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部署全年和階段性工作任務。一是健全了督導機制。將人口計生工作納入黨委、政府的年度重要工作督查范圍,實行“周上報、月排名、季督查、年掛牌”制度,切實掌握工作動態。特別是在上半年村級換屆期間,由區分管領導帶隊,對有關工作難度較大或基礎相對薄弱的鎮、街道進行實地督查和現場指導,幫助他們分析問題、解決困難,落實整改措施,確保人口和計生工作不受換屆影響,做到思想不松,力度不減。二是健全了保障機制。完善了持續穩定的人口計生經費投入機制,全區人均投入達20.21元,確保了財政投入增長幅度高于同級財政經常性收入的增長幅度。在社會撫養費征收和管理中,建立“鎮收區管、統籌安排、合理使用、獎勵先進”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確保社會撫養費全額用于人口和計劃生育事業。三是健全了問責機制。嚴格執行省、市關于實行計劃生育“一票否決”的實施意見,對人口計生工作考核不達標或名列最后一位的單位,一律懸掛黃牌,取消各類評先資格。區紀委、監察局出臺了查辦人口和計劃生育違紀案件的指導意見,查處并公布了2000年以來黨員違法生育對象23例。85名干部因計生工作不力受到處罰,8人受到黃牌警告并被扣發年度目標管理獎,53人受到黃牌警告,以上61人同時被取消一切評先評優和晉升資格,還有24名干部被扣發目標管理獎,處罰金額合計達12.37萬元。
(二)優質服務進一步提升。以2007年跨入省級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區行列為起點,不斷強化服務措施,鞏固和提升優質服務區創建水平。一是積極實施“三免”政策。在全市率先推行免費生殖健康體檢、免費婚前醫學檢查和免費孕前優生檢測“三免”服務政策,并作為區政府為民辦實事項目部署實施,著力打造群眾滿意的惠民工程。繼續實施兩年一次的為全區已婚育齡婦女開展免費生殖健康體檢,區計生、衛生部門已為3萬名已婚婦女提供免費婦科檢查,區衛生部門為198對新婚夫婦提供婚前醫學檢查,為194人提供孕前優生檢測,起到了保障婦女健康和提高出生人口素質的積極作用。同時,我區還邀請有關專家、教授在全區范圍內舉辦了12場女性健康知識巡回講座,增強婦女健康意識。二是大力推進服務機構規范化建設。以“統一規劃建設、統一建筑外觀形象、統一站內外標識、統一人員服裝、統一宣傳模式”的“五個統一”要求,分批開展計生服務機構規范化建設,著力營造人性化的溫馨服務環境。20*年建成鎮、街道規范化計劃生育技術服務中心站1個,合格站4個。三是廣泛開展“生育關懷行動”。對計生困難家庭、村居計生服務員、計生手術并發癥患者、獨身子女、已婚育齡婦女等“五關懷”對象,進行了走訪慰問活動。區政府出臺了*區出生缺陷干預實施意見,對全區范圍內的唇腭裂對象進行調查摸底,并組織唇腭裂對象進行初查、篩查和醫療救助。繼續開展婚前、孕前、育前和產后、術后隨訪服務,隨訪率達到99.1%。
(三)重點難點工作進一步突破。針對我區計生工作中的社會撫養費征收難、出生人口性別比控制難、流動人口計生管理難等問題,強化措施,創新方式,努力進行突破。建立完善了社會撫養費征收工作的溝通協調和聯合辦事機制,對社會撫養費征收實行綜合治理,法院和稅務、工商、土地、規劃等部門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密切配合,有力地促進了社會撫養費征收工作。針對性別比偏高勢頭上升的實際,堅持打防并舉,對二胎生育實行全過程的動態管理,定期組織衛生、計生、公安、工商等部門,對全區各衛生醫療機構和個體診所進行執法檢查,嚴厲打擊使用“黑B超”鑒定胎兒性別等違法行為。20*年,共對3家非法實施藥流手術和介紹對象施行非法胎兒性別鑒定的私人診所進行查處。進一步完善了流動人口管理制度,積極探索科學合理有效的管理方法。按照500:1的比例,建立了1350人的外口綜合管理隊伍,開展外口登記、查驗證等經常性工作,每季開展一次流動人口集中管理和服務活動。對本區外出人員,充分發揮村干部和計生協管員的作用,及時掌握外出流動人口計劃生育動態,加強與現居住地計生部門的聯系,建立協作制度,實行跟蹤管理。對違法對象異地低額征收社會撫養費的“法律規避”行為,加強溝通聯系并進行糾正,并按照規定重新征收,確保公平公正。同時,利用全國流動人口信息交換平臺,大力推廣和使用全省流動人口計劃生育信息系統,完善區人口計生部門育齡婦女信息系統、公安部門的人口信息管理系統、衛生部門的防疫信息系統和民政部門的婚姻登記信息系統,建立信息資源共享機制,提高對流動人口信息監控和服務能力。
(四)利益導向機制進一步完善。出臺并落實一系列計劃生育優惠政策,健全利益導向機制,逐步實現從“重經濟處罰”向“重利益導向”的轉變。一是完善了獎勵扶助制度。在全面落實有關計生優惠政策的基礎上,推行農村計生家庭獎勵扶助制度,向全區1704名對象發放獎扶金191萬元。修定“計劃生育家庭特別扶助制度”,對全區部分獨生子女死亡、殘疾后未再生育或收養子女的家庭,給予夫妻每人每月300元的補助,20*年發放特扶金7.56萬元。二是繼續推行農村合作醫療繳費減免制度。對獨生子女、兩女的農村家庭,在參加農村合作醫療時,每人予以減免10元,同時在農合醫療報銷時再增加優惠比例5%。三是探索建立農村計劃生育家庭養老保障制度。區長辦公會議原則通過了《*區農村獨生子女家庭社會養老保險暫行辦法》,從今年起將對全區農村獨生子女家庭分批分步驟地實行社會養老保險,初步測算,2009年區財政為此要負擔約500萬元。在完善的利益導向機制下,我區共有1500多對夫婦自愿放棄再生育第二胎。
(五)宣傳教育進一步深化。以提高計生知識入戶率、群眾知情率為目標,大張旗鼓、形式多樣地開展宣傳教育,努力營造優生優育、依法生育的良好氛圍。一是部門聯動抓宣傳。把人口和計劃生育宣傳教育納入大宣傳規劃之中,各部門結合各自職能,深入開展宣傳教育活動。區宣傳部門在精神文明和文明城市創建活動中,把人口計劃生育工作與生育文化建設作為一項重要內容,積極開展人口文化的宣傳教育;教育部門把人口與青春期性健康教育作為重要內容,列入各中小學校教學計劃;文化部門定期創作反映時代特征、群眾喜聞樂見的生育文化節目,并進行巡回演出;司法部門把計生法律法規納入“五五”普法規劃;共青團、婦聯等群團組織把國情國策、婚育新風、計劃生育等內容列入青年和婦女培訓的必備內容。二是突出載體抓宣傳。利用開展“5.29”計生協會活動日、“7.11”世界人口日、“12.1”世界艾滋病日等載體,通過圖片巡展、現場咨詢等形式,深入開展互動性強、面對面的宣傳教育活動。區計生、文化等部門精心組織生育文化宣傳服務月活動,在新橋、仙巖等地舉辦了“人文計生、溫馨服務”巡回文藝演出,深受基層群眾的歡迎。三是拓展陣地抓宣傳。組織實施“計生政策上墻”項目,全區實現計劃生育政策“上墻”的村居達40%,并印發了相配套的《人口計生服務指南》1萬多份。繼續推進生育文化園區建設,在景山、梧田、麗岙、婁橋等鎮、街道建設了一批生育文化長廊和生育文化園區。
篇3
我局在畜牧業生產、動物防疫、檢疫、行政執法、項目建設黨風廉政建設等方面做了一些工作,現總結如下:
(一)抓好畜禽規模養殖
我局組織專業技術人員對新建的規模養殖場在選址、設計、施工、環境衛生、引種等全方位指導,對老養殖戶在市場信息、產品銷售、防疫滅病等方面給予指導支持。目前,全縣畜牧規模場達到9691個,存欄畜禽257.7萬頭只,出欄畜禽267.4萬頭只,其中較大規模養殖場510個,2009年新建30個。
(二)認真抓好家畜品種改良工作
為提高畜產品品質,提高養殖效益,我局主要負責同志親自帶隊到河南、吉林等地考察良種畜禽場,擬定引種計劃,下達規范文件,今年先后從吉林、河南雙匯、湖北農科院引進豬、牛良種2100多頭,對改良我縣家畜品種起到了很好的推動作用。
(三)抓好動物強制免疫和動物檢疫工作
扎實做好春秋兩季動物集中免疫和適時補免工作,及時、有力、有序地組織動物防疫員開展免疫注射、耳標加掛、免疫卡發放、臺帳建立、消毒等工作,確保強制免疫工作達到5個100。即強制免疫率100、免疫抗體合格率100、免疫證明發放率100、免疫畜禽的建檔率100、二維碼標識加掛率達到100。縣防指成員單位組成四個督查組,認真檢查,針對檢查中發現的問題予以通報,表揚先進、鞭策后進,落實了“雙軌制”和“政、技企聯系制度”,積極做好動物標識和疫病可追溯體系試點工作,認真做好抗體監測工作,保證動物抗體水平在規定的范圍之內。穩步推進無規定動物疫病示范區建設。切實做好產地檢疫推進年工作,加大執法力度,抓好動物檢疫人員培訓,強化檢疫隊伍內部管理,確保全縣不發生重大動物疫情和畜產品質量安全事故,讓人民群眾吃上放心肉。
(四)扎實開展畜牧科技進萬家工作
我局與縣共青團、婦聯、科協等部門密切協作,組織了50多名科技人員與200個規模養殖戶結成“一幫一”幫扶對子。開通了熱線電話,設立了畜牧獸醫局專家門診部。今年累計深入場(戶)技術指導1800人次,現場解決技術問題400多個,接待來電和上門咨詢2600人次,此活動的扎實開展,增強了群眾發展畜牧業的積極性。
(五)抓好畜牧業項目的實施工作
我縣承擔的生豬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建設項目進展順利,年底前可完成項目建設任務;第三批擴大內需鄉鎮獸醫站建設項目,到目前為止,3個獸醫站已完成投資23萬元。
(六)加強監管,保證畜牧產業安全
為了全面抓好畜產品質量安全,推進畜牧生產又好又快發展,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我局全面加強執法工作,扎實推進綜合執法,規范畜產品市場和生產經營秩序,維護農民合法權益。
1、加大法制宣傳力度,做好培訓工作。2009年共舉辦執法人員集中培訓2期、法制宣傳2期,舉辦畜產品質量安全和畜牧生產投入品安全等業務技術培訓3期,培訓人員560人。
2、明確目標任務,成立畜產品質量安全領導小組。制訂獸藥飼料專項整治工作方案、畜產品質量安全專項整治工作方案和工作責任制,明確提出“六個100和一個零檢出”,從而保證畜產品質量安全。
3、突出六項整治內容:一是強化獸藥飼料等畜牧生產投入品的監管;二是加大規模養殖場的監管力度;三是加強檢疫監督,抓好畜禽產地檢疫工作;四是嚴厲打擊病害肉經營行為;五是加強藥物監測工作;六是開展生產經營企業質量承諾活動,大力推進安徽龍仕佳獸藥連鎖經營放心店工程和獸藥經營gsp經營制度,嚴禁經營、使用瘦肉精等違禁藥物的違法行為。
到目前為止,共出動執法車輛86輛(次)、執法人員316人(次),檢查生產經營企業425個(次),責令整改企業138個(次),處理違法經營企業15個(次),理順了市場秩序,打擊了違法行為。
4、黨風廉政建設成效明顯。我局認真開展了落實科學發展觀學習教育活動,通過學習教育,增強了理想信念,提高了辦事效率。建立健全了黨員隊伍管理的長效機制、黨員密切聯系群眾的服務機制、新形勢下加強黨建工作的責任機制等。局黨組與各站、所負責人分別簽訂了責任書,加強廉政、勤政責任意識,特別教育執法人員要秉公執法、廉潔從政,局領導以身作則,切實承擔起黨風廉政建設“第一責任人”的職責,明確班子成員的分工和責任,做到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樹立改革創新的意識,端正黨風、學風,堅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則,增強領導班子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保持團結向上的精神狀態。嚴防腐敗,
徹底改變了不作為和亂作為現象,誠心誠意為人民辦實事、辦好事,形成求真務實、廉潔高效的好局面,樹立了良好的畜牧業干部形象。
(七)認真抓好計劃生育和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
我局分別成立了計劃生育工作領導小組和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確定專人負責,建立健全了各項制度,教育廣大干部職工積極響應國家的計劃生育政策,做好計生服務工作,使同志們響應計劃生育政策。為深入抓好畜牧系統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綜合治理辦公室定期組織人員對流動人員進行摸排登記,確保不發生任何矛盾糾紛和刑事案件,加強“五五”普法工作,努力提高畜牧系統干部隊伍依法行政素質,做好經常性治安防范工作。今年以來,我局沒有發生超計劃生育現象,也沒有發生治安案件。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農戶散養畜禽逐年下降,全縣飼養畜禽總量上不去,影響畜牧業產值的增長。
(二)資金不足,貸款難,是制約規模養殖發展的瓶頸,嚴重阻礙現代畜牧業發展的步伐。目前,全縣很多養殖場想擴大規模,靠自籌資金力不從心,靠貸款銀行方面有政策,落實難。
(三)畜牧養殖戶動物防疫意識不夠強。國家出錢出人為群眾飼養畜禽進行強制免疫,但由于有些群眾不完全配合等原因,導致防疫密度達不到100,散養農戶除強制性免疫外的各種疫苗很少自覺購買注射。
(四)規?;B殖場整體科學管理水平急待進一步提高。當前存在場址選擇不佳、引進良種不慎、飼養方法不優、管理方式不新等問題。
(五)規模養殖場用地難題多。在平原地區,荒廢地很少,我縣人口居住密集,按動物養殖防疫要求,規模養殖場四周距村莊300米以上,很難找到不是基本田的土地。
(六)規模養殖場的污染問題很難解決。當前,除了畜禽的疫病對畜牧業造成威脅外,畜禽糞便污染治理任務很重。
三、2010年工作計劃
(一)指導思想和奮斗目標
1、指導思想:以市場化為導向、以效益為中心、以服務體系建設為支撐,推廣標準化、規?;?、專業化生產,產業化經營,全面提升畜牧業科技含量和養殖效益;大力培育龍頭企業和農民合作經濟組織,大幅度提高規模養殖效益;堅持依法興牧,加強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切實保障畜牧產業安全和人民身體健康。
2、奮斗目標:到2010年底,存欄牛7.6萬頭,羊18.6萬只,豬48.6萬頭,禽320萬只;出欄牛7萬頭,豬88萬頭,羊32萬只,禽550萬只。畜牧業產值達到23億元,豬、牛、羊、禽的病死率控制在4%、1%、2%、lo%以下,畜牧技術推廣取得明顯實效,良種普及率提高到90%以上。
(二)完成任務的主要措施
1、扎實開展重大動物疫病的防控工作。堅持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工作雙軌制和責任追究制。充分發揮國家級動物疫情測報站的先進設備和技術優勢,強化免疫質量抗體監測,科學判定防疫效果。加強疫苗、消毒藥品、防護用品等動物防疫物資的儲備。做好重大動物疫病防控,推進無規定動物疫病示范區建設。加強重大動物疫情監測預警預報,提高對突發重大動物疫病應急處置能力。建立和完善畜禽標識及疫病可追溯體系。落實對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動物疫病依法實行強制免疫措施。建立動物防疫督查機制,發現問題,及時解決,逐步實現動物疫病防控區域化管理。
2、認真抓好畜禽規模養殖。加大畜禽養殖小區建設,逐步實現規?;⒐S化養殖,重點扶持上規模、上檔次、科技含量高的養殖場(小區),縣畜牧獸醫局整合技術力量,負責對小區建設的選址、設計、建設、引種、防疫和飼養管理各個環節的技術服務,按照規定驗收,確保養殖小區建設質量。
3、認真抓好畜牧產業化建設。要抓住沿海發達地區規模養殖和加工企業向內地轉移的機遇,抽調骨干力量,圍繞畜牧產業發展,大力開展招商引資活動,積極引進科技含量高、規模大、上檔次的畜產品加工養殖企業。
積極運作好畜牧經濟合作組織,充分發揮各專業協會的作用,為畜牧業規模養殖大戶定期進行經驗交流、相互溝通信息搭建平臺,推動規模養殖的健康快速發展。
4、努力推廣畜牧實用技術,提高養殖業的科技含量。抓好畜禽品種改良工作,抓好秸稈的開發利用,在玉米主產區,重點開展玉米秸稈青貯工作。加強技術人員、養殖業主能力建設,針對畜牧生產、動物疫病、畜牧階段性重點工作的特點,在縣電視臺不定期設立畜牧獸醫專家講座欄目。
5、大力推行標準化生產。積極推行良種、良舍、良料、良管“四良”配套養殖模式,認真執行《畜牧法》,進一步規范養殖小區和規模養殖場的生產行為,推行標準化生產,實行健康養殖。積極鼓勵、支持企業進行無公害、綠色、有機畜產品認證。
6、積極發展畜牧業循環經濟。加大對作物秸稈的開發與利用力度,積極采取養殖場(戶)購置青貯機械享受農機補貼政策。積極推廣“牛一沼一菌”、“豬一沼一糧(果、林)”、“禽一有機肥”等畜牧業循環經濟模式。加大畜禽養殖環境治理力度,重點支持養殖場和養殖小區建設糞污無害化處理設施,改變人畜混居、畜禽混養的狀況,實現清潔生產,提高養殖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