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德師風量化考評細則范文
時間:2024-01-19 17:47:3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師德師風量化考評細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德育是學校工作的核心,是塑造學生心靈的工作,它貫穿于學校教育教學的全過程和學生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我校在上級部門的正確領導下,強化了學校德育工作,優化育人環境,著力營造和諧向上的育人氛圍,以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為目標,以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為基礎,以培養學生的健全人格為重點,以德育課堂為載體,以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為途徑,以家庭、社會、學校三位一體的教育網絡為保證,切實引導學生在活動和行動中體驗道德是非,體驗高尚、體驗成功,不斷探索德育工作的新規律、新思路、新舉措,積極打造德育特色活動,努力構筑我校德育工作發展的新格局。
一、理念創新,管理科學,體制完善
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切實把德育放在學校工作的首位。以學生全面發展為目標,以高度的緊迫感和責任心,全面貫徹落實《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的精神,不斷完善師德工作機制,把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落到實處。
1. 目標明確,機制靈活。學校確立了“好習慣、好品德伴我成長”的總德育目標。
在德育總目標統領下,以增強責任意識、激發責任情感、產生責任行為,作為我校行為規范教育的現行目標。為了確保德育目標的實現,學校著力從制度層面、運行機制上保證,先后制定了《班級工作綜合考評評比細則》、《班主任工作量化表》和《師德師風考核辦法》等一系列規章制度。
2. 內挖外聯,整體推進。學校著力營造校內良好德育環境的同時,廣開校外德育資源。
內挖掘:
(1)師生共同參與行為規范教育研討,大隊倡議將行規亮點與焦點在全校進行曝光。
(2)不斷完善行規檢測手段研究,制定一系列條例和專人負責制。
(3)制定值周生工作條例,保障校園文明和管理監督。
(4)安排每周一次的升旗儀式上的講話,緊扣德育主題,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
(5)分年級、分階段對學生開展“擁有責任心,做可愛二實驗人”主題系列教育活動。
外開發:
(1)學校與家庭、社區、其他校外機構廣泛合作,共建精神文明。
(2)與吉林市武警一大隊進行“軍民共建”。學生定期去部隊或部隊來學校。
(3)與北華大學開展了有聲有色的“大手牽小手”、“共話人生理想”活動。
(4)舉辦“今天我怎樣做好家長”主題家長會、評選好家長等活動。
(5)在九站娃哈哈集團建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讓學生親身感受家鄉的品牌。
(6)做好和共同體學校江密峰中心校的手拉手活動。
(7)在新安街道成立了“少兒成長樂園”——社區基地。
3. 課題引路,縱深發展。學校以德育課題研究為先導,引領學校德育工作向縱深方向發展。
學校領導把德育放到了辦“科研興校”的高度上來抓,成立了德育領導小組,建立了一系列的管理、檢查、評比、總結、獎勵制度,并制定了德育目標,并且分年齡、分階段制定了學生品德評價量化表,采取了學生自評、互評、教師評及家長評四方面的評價。為了使課題更加完善,學校先后制定了校本教材《成長的心路》、《德育活動課集錦》、《德育成果集》等,使教師和學生更具有可操作性。
在“十二五”課題上,我校選擇的子課題是《學生自我管理的深化與研究 》,學生提出“對自己負責”目標。結合“對自己負責”的目標,提出了學生自我發展、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管理模式,并設計了班級日志表、小干部輪一覽表、值日日記等,使學生自主管理方向明確,有章可循。
為了加強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成立了學生自律委員會。學生可以根據委員會的意愿,自我管理班級的一切:從早晨——放學,充分發揮學生的自。
4. 鑄師魂,育師德。在德育管理中,我們充分地認識到,要培養、建設一支好的德育隊伍,就必須抓好師德建設。師德建設的核心就是愛學生。在實際工作中,我們遵循兩個原則:尊重信任原則和嚴格要求相結合的原則、思想性與科學性相統一的原則。強調師愛的深層次是理解、尊重和信任學生。學校和每位教師簽定了《師德師風責任狀》,制定了《師德師風量化表》。組織全校教師在政治理論學習中學習師德先進典型事跡,努力提高教師的政治素質和師德修養,先后開展了教師“師德修養日記”的征集活動,在學生中開展了“我心中的好老師”征文。同時,還開展了“五師”教育系列工程,即鑄師魂、育師德、樹師表、正師風、練師能。通過以上系列活動,我校教師的師德面貌煥然一新,敬業奉獻精神高揚。在學校這個大家庭里,教師充滿愛心,一個團結進取、無私奉獻、勤職愛崗、求實創新的群體已經形成。
二、以建設特色班級為引領,努力打造班級文化品牌
大力推進教育創新,創造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式的特色品牌,是提高教學核心競爭力的一項永恒主題。兩年來,我們龍潭區二實驗小學致力于教育創新工程,堅持不懈地抓班級文化建設,把創建特色班級、打造班級品牌作為強化校園文化建設的一項重要舉措,將班級品牌創建納入了班主任考核的重要內容,逐步形成了班班有品牌、人人知特色、個個有特長的濃厚班級文化氛圍。
在建設特色班級、打造文化的過程中,主要采取了“定品牌、集精神、建園地、促深入”四步的做法,逐步將特色班級建設推向深入。一是聯系實際,確定班級品牌;二是集思廣益,形成班級精神;三是搭建平臺,開辟展示園地;四是挖掘內涵,推進班級特色向縱深發展。
通過創建活動,啟迪了學生思想,升華了學生人格,陶冶了學生情操,培養了學生的主人翁精神。
三、以活動為載體,全方位、多渠道育人
1. 學校根據少年兒童的年齡特點,通過多渠道、多層面全方位對隊員進行思想教育,并寓教育于活動之中。學校利用三八婦女節、雷鋒月、清明節、五一勞動節、六一兒童節、陽光體育運動,廉潔文化進校園、我愛我城行動,安全月、禁毒日、迎奧運、講文明、創和諧校園等有利契機,通過舉行活動,出版宣傳欄,國旗下演講,征文比賽、歌謠征集、警示語征集、影視征文、手抄報制作、編輯校本教材、德育論壇、演講,走向街道清除白色垃圾等形式生動的活動,在隊員中深入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培養他們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家鄉的情感,樹立起建設祖國、建設家鄉而努力學習的遠大志向。
2. 在隊員中廣泛開展以“好習慣伴我成長”為主題的實踐體驗活動。在校內利用校園網資源,發動隊員自己上網查資料,積極參與學校的手抄報比賽、環保征文比賽、閱讀課外書比賽、利用廢物參加創作發明大賽。另外,按照年齡特點來選擇主題,走出學校,踏進社會實踐活動。親自扮演社會上不同的角色,體驗不同工作的感受,通過實地觀察、操作,讓隊員們了解各個行業情況,提高“五自”能力,培養了隊員的創新思維和實踐操作能力,以及高度的組織紀律性和團結互助的精神。
3. 開展“扶貧助學”活動。學校大隊部號召隊員們發揚勤儉節約、奉獻愛心、助人為樂的精神,把自己的零用錢捐到學校的扶貧基金,2012年全校師生共捐款25000余元,分別向災區和“殘疾人”捐助。通過該項活動培養隊員勤儉節約的良好習慣,又使隊員養成關心他人、關心社會的好品質,增強集體的凝聚力。
4. 開展廉潔文化進校園活動,在學生中開展“十個一”教育系列教育活動。學校出了6本集子:即《廉路心語》、《我的人生格言》、《樹廉潔之風,做新時期合格教師》、《知榮明辱、廉潔從教》、《廉潔板報設計小樣》、《廉潔故事集》。通過這些活動,學校形成了“以廉為榮、以貪為恥”的濃厚氛圍,清廉之風吹遍了社會的每一個角落。
5. 為使城鄉教育均衡發展,我們和共同體江密峰中心學校先后開展了“手拉手”夏令營。“大手拉小手”、共化人生理想的走進北華活動。通過走進北華校園的體驗活動,了解大學生活,讓學生在活動中感受到集體生活的樂趣,豐富視野、增長知識,并樹立遠大的理想。
6. 學校和新安街道成立了“少兒成長樂園”。我們開展此項活動,旨在通過在社會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提升全社會參與德育工作的社會責任和意識,為孩子們拓寬更為廣闊的活動空間,讓學生們在學中學、學中玩、在活動中積極主動地認知,在活動中體驗、在活動中成長,在成長中體驗快樂,在快樂中品位成長。讓他們感到豐富、快樂、走出孤獨,學會關心、尊重別人,促進家庭、學校、社會三方互動,和諧施教,從而產生和諧整體的德育效應。
我們欣喜地看到,通過一系列教育活動,學生思想道德素質有了明顯提高,精神風貌有了很大改觀,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正在養成,初步形成了校園整潔、環境優美、學生舉止文明、各項工作井然有序的局面。
四、不斷拓寬教育渠道,優化育人資源,形成工作合力
學校本著“活動育人”、家庭本著“生活育人”、社會本著“環境育人”的原則,不斷拓寬教育空間,努力創新德育氛圍,探索構建學校、家庭、社會一體化新格局。以學校教育為主體、家庭教育為基礎、社會教育為依托,充分發揮好“三結合”的教育作用。
做好家庭教育指導工作,著力抓好家長學校工作,增強家長學校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開學初,成立家長委員會,及時溝通信息,達到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充分發揮家長委員會的作用。建立家長監督機制,充分發揮學校現代教育資源,使家校聯系經常化。舉辦“家長開放日”、“家長座談會”等活動,聘請部分家長作為學校的行風監督員。請家長走進學校:了解學校、了解學校教學,努力形成齊抓共管的局面。在家長中開展問卷調查,了解家長的思想動態。
精品范文
10師德考核十項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