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征地賠償規定范文
時間:2024-01-29 17:59:0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房屋征地賠償規定,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 土地管理法 土地征用 征地補償安置 公正 公平 公開 透明
中圖分類號:F301 文獻標識碼:A
隨著油田產能建設的不斷擴大,油水井及配套設施占用土地越來越多,油區內農民賴以生存的土地,越來越少,加上農村城鎮化的不斷推進,工程項目占地時有發生。在征地過程中,時而也發生了令人痛心的事情,如有的農民為了保護自己賴以生存的土地,采取鋌而走險、甚至違法的方法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這其中也不乏有的地方政府、工礦企業損害農民利益的情況存在。那么,在征地過程中,如何做到公正、公平、公開、透明,真正做到維護農民的切身利益呢?從目前我國現有的法律、法規來看,還有許多不足和急待完善的地方,以下是筆者個人的幾點看法,僅供參考。
1有關征地的法律、法規不太完善
目前我國的根本大法《憲法》第十條第三款對征地作了原則規定:“國家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對土地實行征用。”《土地管理法》第二條第四款也作了相應的規定?!锻恋毓芾矸ā返谒氖鍡l至第五十條集中規定了征地的批準機關、程序、補償安置等。從以上的法律、行政法規可以看出,我國有關征地制度是不完善的,操作性不強。而《土地管理法》是1986年制定的,雖經兩次修訂,但變動不大,故該法已與市場經濟發展不相適應。其中,規定了關于征地的制度前提條件是國家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而什么是公共利益沒有任何規定,這就為政府無限擴大征地提供了便利條件,原因就是沒有對征地用途加以區分。征地用途分為公益性征地和經營性征地,公益性征地如用于公共道路、水利、學校等建設,這種情況才是征地的合理前提。經營性征地是用于商業目的,如搞房地產開發,這種情況往往是政府低價從農民手中征用土地,再高價出讓給公司或私人,這與政府的職能是不相稱的,這種情況完全可以由開發商與農民以市場價格協商來簽定土地出讓合同,只是用地上要嚴格限制,政府應加強用地的審批管理。這才能體現市場經濟的公平、等價、有償的原則。
眾所周知,土地是不可再生資源,土地也是農民賴以生存的生產資料,對農民土地的征用,就意味著農民喪失了生存的源泉。所以,征用土地對農民給予合理的補償是必要的。國家有必要專門制定一部《土地征用法》來加以規范,這是目前征地過程中急需解決的問題。
2依法過程中,標準不統一,農民利益受到了損失
征地過程中涉及到的核心問題――征地補償安置,而真正涉及到補償安置的只有《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七條。這一條特別就耕地的補償安置費用作了規定,而其它土地及地上附著物和青苗補償安置沒有標準。而是授權省、自治區、直轄市制定具體標準,而省級地方政府往往在制定標準時又顯得過低。而且標準的制定又是省級授權地市級,地市級又授權區縣級,這種做法有違《立法法》,這必然會造成層層降低標準,也會損害農民的利益。從目前的操作情況來看,矛盾就很明顯,采油三廠地處河南、山東兩省交界處,然而青苗賠償標準就有很大區別,山東地段的污染賠償按每平方、每年1.5元執行,河南地段的污染賠償按每平方、每年1.977元執行,顯然賠償標準懸殊太大,農民利益不同程度上受到了損失。
誠然,每一地塊的價值是不一樣的,但為了維護農民切身利益,每個省級政府在制定標準時除明確一個最低標準外,還要參考周邊地區的標準,最大限度的保護農民利益。
征地中必然會涉及到房屋的拆遷補償安置問題,而地方政府在制定房屋補償安置價格中往往只體現了房屋的殘存價值,更說不上對房屋所占土地的價格補償了,這是極不合理的。土地使用權價格是否應該補償,這是爭論的焦點。本人認為,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土地也是一種商品,也要體現等價交換的原則,應該給予房屋所占范圍內的土地作補償。
3依法完善征地補償安置標準,使之公開、透明,給農民一個明確交代
關于有關補償安置的地方文件中,很多都是對城市拆遷補償的規定,而真正涉及到征地補償標準的很少。如有關評估問題就是這樣,沒有專門對征地補償評估作規定,而征地也是完全可以采用的。如在四川省人民政府制定的《城市房屋拆遷補償評估管理辦法》中就只涉及到城市房屋,沒有規定在征地補償中可以適用,而這恰恰是可以采用的。如在征地動員會上采用城市房屋拆遷做法,如實介紹全部報名的估價機構,并在政府主管部門監督下當場以抽簽方式確定估價機構,這有利于消除農民的種種不合理猜想,避免不必要的糾紛。
在制定補償標準問題上,有的省份是多年不變。大家知道,土地價格在逐年增加,至少每年要調整一次。在價格制定上可采取聽證會形式,除要有政府主管部門參與外,還應該有農民代表參加,聽取農民的意見,這有利于推進政務公開,接受群眾的監督。
4結語
目前我們已進入了信息時代,政府應把有關征地補償標準公布在互聯網上,供公眾查閱。現很多地方政府還沒有做到這一點。而有的地方政府已建立了專門的網站,如南京拆遷網公布了城市拆遷補償標準,但沒有涉及征地補償,是不足的。上海市的房地資源網做得很好,其中專門公布了征地補償的各種標準,這是政府服務人民,構建和諧社會思想的具體體現。
參考文獻
篇2
第一條為加強征地房屋拆遷管理,保障建設順利進行,保護當事人合法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江蘇省土地管理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和規定,結合《*市征地拆遷補償安置辦法》(寧政發〔2004〕93號)執行情況,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凡在本市*區、白下區、秦淮區、建鄴區、鼓樓區、下關區、雨花臺區、棲霞區(以下簡稱“江南八區”)范圍內的征地房屋拆遷補償安置,適用本辦法。
撤組剩余國有土地上原建于集體土地上房屋被拆遷的,以及撤組后原宅基地上依法翻建或改建的房屋被拆遷的,不論被拆遷人是否領取國有土地使用證和房屋產權證,均適用本辦法。
臨時使用土地涉及農民房屋拆遷的,按本辦法規定實施拆遷。
第三條本辦法所稱征地房屋拆遷補償安置,系指國家為了公共利益及實施規劃的需要,依據法律規定的程序和批準權限,將農民集體所有土地轉為國有土地,需實施征地房屋拆遷,并依法給予被拆遷人合理補償安置的行為。
第四條本辦法所稱征地房屋拆遷,包括住宅房屋拆遷和非住宅房屋拆遷。住宅房屋拆遷包括居住房屋拆遷及其附房和披房拆遷。非住宅房屋拆遷包括營業用房拆遷和非營業用房拆遷及其附房和披房拆遷。
第五條征地房屋拆遷補償安置方式,分為貨幣補償、統拆統建兩種。住宅房屋拆遷實行貨幣補償的,被拆遷人可以申購拆遷安置房,實施產權調換,被拆遷人放棄申購拆遷安置房并經公證的,可以領取貨幣補償款;住宅房屋拆遷不具備實行貨幣補償條件的,實行統拆統建。
第六條拆遷安置房原則上由各區政府在本轄區內按照“相對就近”的原則,根據城市總體規劃、土地利用規劃和城鎮建設規劃,負責建設、供應和管理;確因規劃、土地等原因需跨區建設的,必須報市政府批準。拆遷安置房享受經濟適用住房政策。拆遷安置房建設、供應和管理的具體辦法,由市房屋管理部門另行制定。
第七條拆遷安置房實行基準價格區間制度。基準價格區間由市物價局會同市國土資源局,參照經濟適用住房定價體系,根據不同區域實際情況,適時制定并公布。
具體拆遷安置房項目供應的基準價格,由項目所在區政府在前款公布的拆遷安置房基準價格區間內確定,報市物價局和市國土資源局備案;確需超出前款公布的拆遷安置房基準價格區間的,須經市物價局和市國土資源局初審后報市政府審定。
具體拆遷項目實施前,由所在區政府負責及時向被拆遷人公告供應該項目的拆遷安置房的基準價格。
第八條*市國土資源局是本市征地房屋拆遷補償安置工作的行政主管部門,對本市征地房屋拆遷補償安置工作實施監督管理。
*市集體土地房屋拆遷管理辦公室具體負責本市征地房屋拆遷補償安置日常管理工作,承辦拆遷方案審核、業務培訓指導、政策咨詢服務、拆遷糾紛協調、上訪矛盾處理等事務。
第九條建設、規劃、房產、物價、監察、審計、、公安、宣傳、司法行政、發展改革、行政執法、勞動保障、農村經濟、市政公用、民政、工商、稅務、教育、衛生、商貿、建工、郵政、電信、供電等部門和單位,以及有關街道辦事處,應當按照各自職責,共同做好相關工作。
第十條征地房屋拆遷補償安置工作實行屬地負責制。江南八區政府是本區征地房屋拆遷補償安置責任單位,負責本轄區內征地房屋拆遷補償安置工作,落實具體的政府部門作為拆遷實施單位,承辦本區征地房屋拆遷補償安置事務。
第十一條建立征地房屋拆遷補償安置工作績效考核制度。市政府對各區政府征地房屋拆遷補償安置工作實行綜合目標考核,具體考核工作由市集體土地房屋拆遷管理辦公室承辦。
第二章拆遷管理
第十二條征地公告后,有關部門、單位和個人應在征(用)地范圍內暫停辦理下列事項:
(一)新批宅基地和其他建設用地;
(二)審批新建、改建、擴建房屋;
(三)辦理入戶或分戶,但因婚姻、出生、回國、士兵退伍、經批準由外省市投靠直系親屬以及刑滿釋放、解除勞動教養等情況必須入戶或分戶的除外;
(四)核發工商營業執照;
(五)批準房屋、土地流轉;
(六)變更房屋、土地用途。
征地公告后,擅自辦理本條所列事項的,征地房屋拆遷時不予認定。
第十三條因建設征收土地,需實施征地房屋拆遷的,拆遷實施單位應當依據本辦法對拆遷總費用進行測算,并在征求拆遷人意見、報市集體土地房屋拆遷管理辦公室審核后,與拆遷人簽訂《拆遷事務辦理協議》,按協議約定履行拆遷責任。
第十四條征地房屋拆遷實施前,拆遷實施單位應將征地房屋拆遷方案報市集體土地房屋拆遷管理辦公室審核,經批準的應將《*市征地房屋拆遷方案批準通知書》在被拆遷房屋所在街道、村進行公告,公告期不得少于7天,并按經批準的方案實施拆遷。
第十五條拆遷實施單位申請審核征地房屋拆遷方案時,應提供以下材料:
(一)征(用)地批準文件及經核準的用地范圍圖;
(二)征地房屋拆遷方案申請表及附表;
(三)由辦理存款業務的金融機構出具的已專項收存拆遷實施單位不少于拆遷補償款總額80%的資金證明;
(四)與拆遷人簽訂的《拆遷事務辦理協議》及市集體土地房屋拆遷管理辦公室對拆遷總費用的審核意見書;
(五)拆遷撤組剩余國有土地上原建(或依法翻建、改建)于集體土地上的房屋的,需提供相應的土地權屬證明材料;
(六)拆遷安置房落實材料;
(七)其它需要提交的材料。
第十六條《*市征地房屋拆遷方案批準通知書》有效期為4個月。超過規定時間仍未完成拆遷的,拆遷實施單位應在期滿10日前向市集體土地房屋拆遷管理辦公室申請續期,一次續期不得超過3個月。拆遷項目結束后,拆遷實施單位應當向市集體土地房屋拆遷管理辦公室報結。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偽造、涂改、轉讓《*市征地房屋拆遷方案批準通知書》。
第十七條拆遷實施單位在領取《*市征地房屋拆遷方案批準通知書》后7個工作日內,應當將不低于拆遷費用總額的30%資金先行支付給拆遷安置房建設方,作為拆遷安置房建設的啟動資金,并與拆遷安置房建設方簽訂相關協議。
第十八條拆遷實施單位應當與被拆遷人依照本辦法規定就補償、搬遷等事項簽訂《拆遷補償安置協議》。
第十九條征地房屋拆遷工作人員須經業務培訓,經考核合格后,由市集體土地房屋拆遷管理辦公室核發《*市征地房屋拆遷上崗資格證書》,取得資格后方可上崗從事征地房屋拆遷工作。
第三章拆遷補償
第二十條被拆遷人持有宅基地集體土地使用證(含撤組剩余國有土地使用證,下同)和房屋產權證(含建房許可證,下同)的,按本辦法給予補償。拆遷補償以前述兩證所載的合法房屋建筑面積為測算依據。
宅基地集體土地使用證和房屋產權證均不具備的,屬于違法建筑,不予補償。
征地公告后,突擊建設的建(構)筑物,不予補償。
第二十一條住宅房屋實行貨幣補償的,其拆遷補償款由原房補償款、購房補償款和區位補償款三部分組成。拆遷住宅房屋的附房、披房只支付原房補償款。
被拆遷人原合法住宅房屋建筑面積超過220平方米的,超出部分只支付原房補償款。
第二十二條被拆遷人僅有一處住房(一處住房的認定,以一個土地使用證為準;沒有土地使用證的,以一個房屋產權證為準;土地使用證和房屋產權證均不具備的,按有關規定處理),且獲得的貨幣補償款低于供應該項目最小套型拆遷安置房總價的,拆遷實施單位應按照以基準價格測算的供應該項目的最小戶型拆遷安置房總價對被拆遷人進行貨幣補償。
第二十三條住宅房屋實行統拆統建的,其拆遷補償款由原房補償款和建房補助款兩部分組成。拆遷人在此基礎上,應當增加拆遷補償款總額的25%作為公用設施配套費,由所在街道辦事處包干使用,專項用于公用設施配套建設。
統拆統建的新宅基地使用農用地的,拆遷人還應當支付辦理農用地轉用手續等有關費用。
統拆統建的新宅基地面積,每戶不得超過135平方米,由街道辦事處統一規劃、統一安排,宅基地用地手續須按規定程序報批。
第二十四條非住宅房屋拆遷,對用地與建設手續合法、具備工商營業執照的產權人,按下列規定進行貨幣補償:
(一)拆遷非住宅房屋,拆遷補償款由原房補償款、區位補償款兩部分組成;拆除非住宅房屋中的附房、披房只支付原房補償款。
(二)拆遷具有區域功能性的學校、醫院、敬老院,按非住宅房屋拆遷補償費標準1.5倍計算,拆遷人不承擔另行復建責任。
(三)拆遷營業用房,其設施搬遷費用,由拆遷實施單位按照不超過拆遷補償款2%給予補償;拆遷非營業用房中的生產用房,其設備的拆除、安裝和搬遷費用,由拆遷實施單位按照不超過拆遷補償款8%給予補償;拆遷其他非營業房屋的設施搬運費用,由拆遷實施單位按照不超過拆遷補償款4%給予補償。
(四)拆遷非住宅房屋造成停業的,屬于營業用房的,拆遷實施單位應當給予不超過拆遷補償款8%的補償;屬于非營業用房的,應當給予不超過貨幣補償金額5%補償。
(五)拆遷非住宅房屋,對拆除后無法進行搬遷和再次安裝使用的設備的補償,由拆遷實施單位按照重置價結合成新測算,征求拆遷人意見后,報所在區政府審定。
(六)被拆遷人將房屋出租的,拆遷實施單位僅對被拆遷人進行補償,其中,對承租人因停業、設備拆除、安裝和搬遷造成的損失補償,由被拆遷人支付給承租人。
被拆遷人與承租人的出租協議對前款所述的損失補償有約定的,由雙方按協議約定處理;雙方沒有出租協議或出租協議對之未約定的,由被拆遷人與承租人根據實際情況自行協商解決。
第二十五條拆遷個體工商戶自有營業用房及連家店的,被拆遷人必須提供土地使用證、房屋產權證、工商營業執照,按以下規定補償:
(一)貨幣拆遷的,如其土地使用證上所載明的土地用途為宅基地的,按住宅房屋貨幣補償標準支付拆遷補償款,但其原房補償款部分按1.2倍計算,不再另行安置和支付停業損失等其它補償;如其土地使用證上所載明的為其它用途的,按非住宅房屋實行拆遷。
(二)統拆統建的,按住宅房屋統拆統建標準支付拆遷補償款,但其原房補償款部分按1.2倍計算,不再另行安置和支付停業損失等其它補償。
第二十六條住宅房屋實行貨幣拆遷或統拆統建的,拆遷實施單位應當向被拆遷人支付搬家費、過渡費、原房電話、空調、有線電視等設備拆移補償費、拆除管道煤氣補助費和電增容工料費等費用;被拆遷人的原房有裝修的,拆遷實施單位應當支付裝修補償費。
第二十七條住宅房屋被拆遷人提前搬遷的,拆遷實施單位應當給予獎勵費,其標準和期限參照同時期市政府公布的國有土地上城市房屋拆遷規定執行。
提前搬家獎勵費以一個產權戶為單位核計,一個產權戶的認定,以一個土地使用證為準;沒有土地使用證的,以一個房屋產權證為準;土地使用證和房屋產權證均不具備的,按有關規定處理。
被拆遷人申購拆遷安置房的,同一項目按搬遷先后順序參加選房。
第四章拆遷安置房申購
第二十八條住宅房屋被拆遷人申購拆遷安置房,實施產權調換的,其可申購面積按以下規定執行:
(一)被拆遷人申購拆遷安置房時,購房款由被拆遷房屋合法建筑面積的原房補償款、購房補償款和區位補償款三部分組成,且必須在購房款總額內申購拆遷安置房,不得使用其它補償費用和被拆遷人其它自有資金。
(二)每產權戶可申購拆遷安置房的最大面積不得超過220平方米。每產權戶認定以一個土地使用證為準;沒有土地使用證的,以一個房屋產權證為準;土地使用證和房屋產權證均不具備的,按有關規定處理。
(三)住宅房屋被拆遷人因同一戶籍家庭人口較多、住房特別困難等原因,確需超過本條第(一)款規定的面積進行申購的,必須經拆遷實施單位審核同意,并報區、市拆遷安置房管理部門批準。每產權戶被拆遷人申購面積人均最多不能超過30平方米,總申購面積不得超過本條第(二)款規定的220平方米。
同一戶籍家庭人口為征地公告前戶口實際存續、實際居住并在他處無住房的人員。該部分人員由被拆遷人取得所在街道和村組證明后經拆遷實施單位審核產生,并在被拆遷人所在村組公示5天,無異議的,方可列入人口基數計算。
(四)被拆遷人必須同時滿足前述第(一)款、第(二)款、第(三)款規定的條件,申購拆遷安置房。
第二十九條住宅房屋被拆遷人申購拆遷安置房,實施產權調換的,其購房款支付按以下規定執行:
(一)被拆遷人按所購拆遷安置房基準價格為基礎支付購房款,該款項由拆遷實施單位從被拆遷人的拆遷補償款中直接支付給拆遷安置房建設方,被拆遷人的拆遷補償款如有結余的,由拆遷實施單位支付給被拆遷人。
(二)因房屋樓層、朝向等原因產生的拆遷安置房價格差異,由被拆遷人在拆遷安置房選房時與拆遷安置房建設方結算,多退少補。
(三)因房屋結構、套型等原因,造成被拆遷人實際購買的拆遷安置房總面積超過其可申購面積的,或被拆遷人按照本辦法第二十八條第(三)款規定經批準超面積申購的,被拆遷人按照下述標準支付超面積的購房款:
超出面積在10平方米(含)以內的,超面積部分按所購拆遷安置房基準價格計算購房款;
超出面積大于10平方米的,全部超面積部分(含0―10平方米超出面積)按所購拆遷安置房基準價格上浮50%計算購房款。
第三十條住宅房屋被拆遷人申購拆遷安置房,實施產權調換的,其申購的辦法按以下規定執行:
(1)被拆遷人必須提供拆遷補償安置協議、原土地使用證、房屋產權證和戶籍證明材料,并如實填寫《*市拆遷安置房申購表》,報拆遷實施單位審核;
(2)拆遷實施單位應對被拆遷人提供的申購材料進行嚴格審核,并簽署審核意見,按項目匯總明細,附具相關材料,報區、市拆遷安置房管理部門審查;
(3)區、市拆遷安置房管理部門審查后,符合條件的,發放《*市拆遷安置房購買通知書》,由拆遷實施單位交被拆遷人作為選房憑證,同時,拆遷實施單位應按項目匯總明細,報市集體土地房屋拆遷管理辦公室備案。
第五章拆遷裁決
第三十一條拆遷實施單位與被拆遷人達不成拆遷補償安置協議的,經當事人申請,由市國土資源局裁決。裁決應當自收到申請之日起30日內作出。
第三十二條裁決前,當事人均有調解意向的,裁決機關應當組織當事人進行調解。經調解,申請人與被申請人達成拆遷補償安置協議的,由裁決機關終結裁決;調解不成的,裁決機關應當及時作出裁決。當事人經書面通知拒不參加裁決審理的,裁決機關可以缺席裁決。
第三十三條當事人對裁決不服的,可以依法向市人民政府申請復議,也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訟,復議、訴訟期間不停止拆遷的執行。
第三十四條被拆遷人在裁決規定的搬遷期限內未搬遷的,由被拆遷房屋所在地的區人民政府責成有關部門強制拆遷,或者由拆遷實施單位依法申請人民法院強制拆遷。
實施強制拆遷前,拆遷實施單位應當就被拆遷房屋的有關事項,向公證機關辦理證據保全。
第六章法律責任
第三十五條有關部門和單位及其工作人員擅自辦理第十二條所列事項的,由所在單位或上級主管部門依法給予行政處分;造成損失的,承擔相應賠償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三十六條國家工作人員在實施征地房屋拆遷工作中、、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三十七條征地房屋拆遷工作人員侵占、挪用、截留拆遷補償款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三十八條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阻撓和破壞征地房屋拆遷工作,妨礙征地房屋拆遷工作人員依法執行公務的,由執法機關依照國家有關法律、法規予以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三十九條拆遷實施單位未取得《*市征地房屋拆遷方案批準通知書》擅自實施拆遷的,擅自擴大批準范圍實施拆遷的,擅自超過批準期限實施拆遷的,或未按規定公告實施拆遷的,由市、區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責令停止拆遷行為;相關責任人由所在單位或上級主管部門依法給予行政處分;造成損失的,承擔相應賠償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四十條拆遷實施單位未按規定及時支付拆遷安置房建設啟動資金的,拆遷安置房建設方未按約定要求建設和交付拆遷安置房的,均應承擔相應責任。
第四十一條拆遷實施單位必須嚴格按照規定進行拆遷補償安置,不得發生違規分戶、虛報人數、克扣補償、超標補償等行為,否則追究相關單位和個人的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
第四十二條被拆遷人不得偽造、涂改有關權屬證明文件,不得謊報瞞報有關數據、冒領多領拆遷補償款,一經查實,退回多領取的拆遷補償款,取消超面積的拆遷安置房,并追究相關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七章附則
第四十三條本辦法所涉及征地房屋拆遷補償費標準,除購房補償款外,按照市物價局、市國土資源局《關于印發〈*市征地拆遷補償安置標準〉的通知》(寧價房〔2004〕61號、寧國土資〔2004〕92號)文件規定執行,市物價局會同市國土資源局,根據經濟社會發展水平,適時進行調整。
供應拆遷項目的拆遷安置房位于現有繞城公路以內的,住宅房屋拆遷補償款中的購房補償款標準,按供應該項目拆遷安置房基準價格的70%確定;供應拆遷項目的拆遷安置房位于現有繞城公路以外的,住宅房屋拆遷補償款中的購房補償款標準,按供應該項目拆遷安置房基準價格的80%確定。
統拆統建的房屋補償費按寧價房〔2004〕61號、寧國土資〔2004〕92號文件中自拆自建房屋補償費標準執行。
第四十四條在職職工因征地房屋拆遷搬家,憑拆遷實施單位出具的證明,所在單位應當給予兩天公假。
第四十五條被拆遷人申購拆遷安置房的,購房款中拆遷補償款部分可以免繳契稅。
第四十六條本辦法涉及的術語,按下列規定解釋:
拆遷人,是指征(用)地單位。
拆遷實施單位,是指各區政府指定的實施征地房屋拆遷工作的具體部門。
被拆遷人,是指對被拆遷房屋擁有所有權的單位和個人。
營業用房,是指服務對象接受服務,直接用于商業活動的房屋,包括金融、娛樂、餐飲、服務等類型的房屋。
非營業用房,是指除營業用房以外的其他類型的房屋,包括工廠、站場碼頭、倉庫堆棧、辦公、學校、醫院、福利院、公共設施用房等。
第四十七條在本辦法實施前已領取《*市征地房屋拆遷實施方案批準通知書》,拆遷實施單位與被拆遷人已開始簽訂房屋拆遷補償協議,但尚未全部完成的項目,按原征地房屋拆遷補償和經濟適用住房供應政策實施,直至完畢。
已領取《*市征地房屋拆遷實施方案批準通知書》,但拆遷實施單位與被拆遷人尚未開始簽訂征地房屋拆遷補償協議的項目,需重新換領《*市征地房屋拆遷方案批準通知書》,并按本辦法實施征地房屋拆遷補償安置。
本辦法實施后新實施征地房屋拆遷的項目,按本辦法執行。
第四十八條江寧區、浦口區、六合區、溧水縣、高淳縣范圍內的征地房屋拆遷補償安置工作,由區(縣)人民政府結合本地實際情況,自行組織修訂,報市政府批準后實施。
篇3
關鍵詞:征收 征用 補償 私有財產 公共財產
Discussion On the Protection of the Citizen’s Property Right through Constitution with the Problem of Dismantlement and Resettlement
Abstract:The government’s requisition of collective-owned land and private buildings in rural areas is an important issue as to the national infrastructure, which involves the transfer of ownership or right of use. There are lots of problems in its implementation.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compensation’s ultimate receiver and the protection of the citizens’ property rights are the crucial matters of public concern.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issue with reference to the regulations about the protection of the citizens’ property rights and the requisition system ascertained in the new amendment of Constitution, and to the legal practice abroad.
Keywords:collection, requisition, compensation , private property , public property
一、 當前征地拆遷中存在的問題
2004年的憲法修正案對公民的財產權及征收、征用問題做了原則性規定,以加強對公民財產權的保護,并對征收、征用問題予以指導。這無疑符合時展規律,具有重大意義。但由于憲法規定過于原則與不明確,在現實應用中仍存在很多爭議。農村房屋的拆遷工作是與征地工作同時進行的,目前依據的法律是《土地管理法》和國務院《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的有關規定、國土資源部的一系列規章及相應的地方法規和政府規章。這些法律、法規為依法進行征地拆遷工作,保護被拆遷人合法權益提供了一定的法律依據。但是征地拆遷工作仍存在諸多的問題:
一是以公共利益為借口大肆征地用于非公共利益開發。由于現行《憲法》及《土地管理法》均沒有對“公共利益”的外延做出明確規定,加之農業是低產出、低回報、高風險的弱質產業,因此一些地方政府為了局部利益、眼前利益,采取征用農民土地后將土地出讓或出租方式招商等以增加財政收入。這種濫用“公共利益”的結果是一部分人發財暴富,而農民的利益卻受到損害。
二是征地拆遷程序不規范,措施不到位?!锻恋毓芾矸ā返谒氖藯l規定了征地補償安置方案應經地方人民政府公告,并聽取被征地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民的意見。但實踐中有不少人未見到過政府的征用土地公告,或者見到的是內容不完整的公告,公告的安置對象不明確,以致引起各種糾紛。
三是不重視農民的相關權利。征地工作基本上是由建設單位與所在村或組負責人簽訂征地協議,由當地黨委、政府聯合發文規定拆遷及補償有關事項,并且在具體實施一般采取行政強制拆遷,被征地拆遷的農民基本上無發言權和知情權,更談不上訴權。
四是征地拆遷前農民實行搶種、搶栽、搶建的“三搶”行為嚴重。不少人為了盡可能多的獲得賠償。搶在征收前搶種莊稼、搶栽樹木、搶建房屋,造成人力、物力、財力的大量浪費。
五是執法欠公允。在征地拆遷中,補償標準隨意性大,有的以多支付費用的妥協方式解決,甚至個別違章建筑亦作了補償,但對于有些勢力單薄的個人,則表現為以強制力解決。
六是征地補償費分配使用混亂。補償費用成了農民爭奪的目標,有的由基層鄉鎮或村民委員會截留,有的實際分配對象與公告的安置對象脫鉤,有的用于歸還集體經濟組織的歷年負債。由此導致上訪、申訴等現象出現。
七是個別地方矛盾激化,惡性事件令人發指。如在征地拆遷過程中,南京市曾因拆遷補償存在爭議,發生拆遷戶翁某抱住拆遷辦負責人自焚事件,造成一死一傷;北京豐臺區某地拆遷,開發商和拆遷辦雇傭一批打手,深夜闖進拆遷戶家中,將人捆綁蒙面拖出,同時將房屋夷為平地。①征地拆遷案在全國城鄉時有發生。
二、 我國私有財產權憲法保護的缺陷
私有財產權是抵制政府權力擴張的堅固盾牌。財產權開辟了公民私人自治領域,勘定了政府公權力的范圍,限制了政府的專橫意志?,F代政府是權力受到制約的“有限政府”,政府存在的正當理由是保護公民的包括財產權在內的各項權利?!叭藗兟摵铣蔀閲液椭蒙碛谡芾碇碌闹卮蟮暮椭饕哪康?,是保護他們的財產。‘主權者’的權力絕不允許擴張到超出公眾福利的需要之外,而是必須保障每個人的財產?!雹凇柏敭a權成為自由、個人自治賴以植根和獲取養料的土壤,它對人類的一切精神和物質文明的巨大進步產生了深遠影響。”③一切經濟活動的目的總是要創造更多的財富,公民若是沒有從事經濟活動和支配個人財產的廣泛自由,也就沒有創造財富的自由。因此,創造財富的自由要落實在社會制度上必然表現為以財產權為基石的自由市場經濟。自1789 年法國《人權宣言》以來,各國成文憲法大都明確了“私有財產受國家法律保護”、“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相形之下,在立志于建立市場經濟體制、已經深切認識到私有經濟的地位與作用的中國,憲法對于私有財產的保護還是遠遠不夠的,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 從橫向上看,公有財產和私有財產的保護地位不平等。長期以來,在社會的經濟生活中,全民所有制經濟的身份最高貴,享有許多優惠政策,集體所有制次之,而私有制則不被承認。后來,個體和私有經濟漸漸有了法律地位,但也只是公有經濟的“有益補充”或“重要組成部分”,總擺脫不了它對公有制的依附地位和服務作用。在這種前提下,法律對私有財產和公有財產的保護只能實行差別待遇,這從憲法第12、13條的規定就可以看出。兩者相比較,現行憲法對公、私財產的保護存在明顯的傾向性。主體不同,其保護程度也不同,即公共財產的保護優于私有財產的保護。
(二) 從內容上看,現行憲法對私有財產權保護存在片面性。這種偏頗和片面性帶來的負面效應至少有兩個:一是不利于人權的實現。財產權是人權實現的基礎和前提,公民必須有自由支配其財產的權利和自由,否則人就因生存的前提被剝奪而無法生存。生存權沒有保障,其他權利便無從談起?,F行憲法對私有財產權的規定不利于人們自由支配財產,并把它變為一種權利。二是不利于提高和發展生產力。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法制的運行就是要更好地調配、優化、利用社會資源,提高經濟效率?,F行憲法偏重于對生活資料的保護,不利于公民將生活資料向生產資料轉化,從而不利于擴大再生產、增加社會財富。因此,克服現行憲法中對私有財產權保護內容的片面性,已勢在必行。
(三) 從結構上看,現行憲法對私有財產權的結構安排不合理。在西方國家的憲法中,關于私有財產權保護的規定一般都放在公民的基本權利體系之中。如《日本國憲法》在第三章“國民的權利與義務”第29條中對財產權進行了規定:財產權不得侵犯。財產權的內容,應符合公共福祉,以法律規定之。私有財產在正當補償下得收為公用。而我國現行憲法是將私有財產權放在總綱中規定的。這種結構安排,從1954 年的第一部憲法起,一直到現在都不曾改變。這就證明,現行憲法不是將私有財產權作為公民的基本權利看待的。放在總綱中,只是將它作為經濟制度的補充規定,側重點是在經濟制度,顯然這與憲法的內在要求是相違背的,也從根本上違反了憲法意義上的公民財產權的本源性、不可轉讓性的價值取向。
(四) 從權利救濟看,現行憲法缺乏對私有財產權損害的合理補償機制。我們都知道,西方許多國家,尤其是發達國家在憲法中對私有財產權的保障都設置了三重條款,即不可侵犯條款(或保障條款) 、制約條款(或限制條款) 和征用補償條款(或損失補償條款)。三重保障條款只有結合起來,才能形成完整的保障體系。以此觀之,我國現行憲法的規定是不完整的,其保障條款是憲法第13條,制約條款零散分布于憲法第12條、第15條、第51條、第53條之中。而補償條款的規定過于籠統,在實踐中不易操作。
轉貼于
(五)從程序方面看,現行憲法中缺乏對國家征收、征用公民財產需經過正當程序的規定。正當程序或者正當法律程序(due process of law),最初起源于英國的普通法,在1215年的《自由大》中就得到確認。美國有學者指出,正當程序本身就是對財產權重要的實質性的保護?!八怂袑φ深A財產權的行為所做的來自憲法的明示和暗示的限制?!雹軟]有正當程序政府權利的濫用就不會遇到任何障礙。一切法律權利都因其不可操作性而變的毫無意義。許多國家和地區都從保護私有財產出發,對征收、征用規定了嚴格的程序。我國憲法中缺乏對國家征收、征用公民財產需經過正當程序的規定。在單行的法律中除土地征用外,大多數征收、征用行為均無程序控制,或規定非常簡單。
三、西方國家的憲法對私有財產的保護可資借鑒
美國憲法中沒有獨立的財產權條款,而只是在憲法第5條修正案中有一部分涉及財產權。第5條修正案的相關內容為:“不經正當法律程序,不得被剝奪生命、自由或財產。不給予公平賠償,私有財產不得充作公用?!边@一規定明確昭示了國家對私有財產的保護,而且不管侵犯私有財產權利的行為多么符合程序,只要不給予受侵害者公平的賠償,私有財產不得充作公用。第5條修正案中涉及財產權的段落,通常被憲法學研究者稱為“充公條款”( taking clause) ,而非“財產條款”(property clause) 。所謂“不給予公平賠償,私有財產不得充作公用”,其實并不挑戰私有財產可以充公本身,而只是要求“給予公平賠償”。
德國憲法第15章規定:土地、自然資源和生產資料可以為社會化的目的而轉為公有制或其他形式的集體企業,必須有確定補償的性質和范圍的法規,其補償原則適用第14章第3節。不難看出,德國憲法第14章的功能主要不在防止無補償的充公,而在于保障現有財產所有者的權利本身。換言之,現有財產所有者可以拒絕私產充公,盡管補償是公正和充分的。這不僅是德國現行憲法區別于美國之處,而且也是它與德國兩次世界大戰之間的魏瑪憲法的不同所在。魏瑪憲法第153章規定有補償的充公不再受司法挑戰。這顯然是保障財產的貨幣等價物,而不是財產權利本身。
四、完善私有財產權憲法保護的探討
應該指出,隨著我國經濟改革的啟動與深化,財產權問題一直是我國市場經濟法制建設尤其是憲法修改的中心議題。近年來,憲法的幾次修改主要圍繞經濟改革與財產權問題展開,例如,在1982年憲法規定“保護個體經濟的合法權利”的基礎上,1988年的修憲規定“土地使用權可以有償出租、轉讓”,1999年修憲明確了“非公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規定了“國家保護個體私營經濟的合法權利和利益”。不可否認,每一次修憲都是一次理論上的創新,具有突破性意義。那么,在當前的社會環境下,憲法應該如何對私有財產進行保護呢?
(一) 進一步提高私有財產保護的憲法地位,確立財產權利平等保護和普遍保護的原則。對財產權的平等保護,不僅在于對公民之間財產權保護的平等性,更在于追求國家對公共財產與公民之間財產權保護的平等性。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無論是公有財產還是私有財產,都是平等的,不應該分等級進行保護,而應該規定“財產權神圣不可侵犯”。將財產權確立為基本人權,對財產權實施限制或剝奪應當遵循法律保留原則,則更有利于對公民財產權的保護。
(二) 建構完善的私有財產權的憲法保護體系。如上所述,現行憲法在私有財產權的保護上還存在一些問題,從保護體系上看,補償條款、制約條款不夠明確。因此,現行憲法應該建立一個嚴密、科學、規范的私有財產保護體系,將保障條款、制約條款、補償條款三者融為一體。事實上,縱觀權利進化史,任何權利都不是絕對的,而是有一定限度的。私有財產權的行使也應受到必要限制。西方資本主義社會從自由競爭到壟斷階段,從“天賦人權”到“社會職務”,理論表現之一就是各國憲法在加強和擴大公民權利的同時,對公民的義務也作了加強和擴大的規定。尤其引人矚目的是“私有財產的絕對權利”為“所有權形式的限制”原則所代替。相比之下,我國憲法既未明確對私有財產權的行使做出限制,更沒對私有財產權被征收、征用時的補償補償標準、程序做出規定。因此,建議1、確立公平補償的原則。公平補償含義包括:事先補償,補償直接損失,補償物質損失,補償實際損失,動態調整等。2、建立正當程序。正當程序應包括:調查,告之,說明理由,聽證等。為制度的落實提供憲法依據,更好保護公民的私有財產權,形成私有財產權憲法保護的有效運行體系。
(三) 完善救濟制度。無救濟即無權利。憲法所制約、限制的是公共權力,而保護的是公民的權利。因此,當公民的權利受到侵害時,不能實施有效的救濟,憲法就會變為一紙空文。現行憲法中雖然規定了不少私有財產權的保護、救濟制度,如國家賠償、行政補償以及憲法監督等,但實際效果卻難以令人滿意。由于政府的強大和公民的弱小,當政府侵犯了公民財產權后,雖實施了上述救濟行為,但結果往往是以公民受到不公正待遇而告終。就民事訴訟來說,它在保護私有財產權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在有些方面是無能為力的,比如國家征用、沒收甚至剝奪等行為,民事訴訟是無能為力的。就憲法監督來說,它雖可對國家機關、組織和特定個人的侵權行為進行監督,但它缺乏可操作性,往往也是流于形式。因此,為切實保護公民的私有財產權,必須完善憲法的救濟制度,建立嚴格的違憲審查制度,要使憲法進入訴訟程序。當私有財產權受到侵害時,公民可以直接運用相應的憲法救濟手段,達到救濟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光:《征地拆遷案的法律經濟分析》《中國土地》[J] 2004 年第5 期;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7.
[2]洛克:《政府論:下冊》[M]
商務印書館,1983.
篇4
甲方經區計經綜(XX)63。64。65。66。67號及批準征地通知(XX)1、2、3、4、5號批準,在村一帶進行征地拆遷,建設現代通信工業園14—18號地塊前期開發建設項目。根據《市征用集體所有土地房屋拆遷管理條件》、《杭市區征用集體所有土地房屋拆遷工作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有關規定,甲方將房屋拆遷補償安置事宜委托給乙方辦理。經雙方協商,簽訂協議如下:
一、拆遷范圍:乙方負責實施甲方現代通信工業14—18號地塊前期開發建設項目范圍內107戶農居建房審批面積合計約26811平方米房屋的拆遷評估補償工作,并拆除舊房將場地交付給甲方施工。
二、補償原則:拆遷房屋和地上附屬物《市房屋重置價格》、《市市區征地綜合補償標準》、《市征用集體所有土地房屋拆遷管理條件》等有關規定的標準進行補償。
三、拆遷期限:暫定在甲方領取拆遷許可證后2個月內完成搬遷工作,乙方協助甲方辦理申領拆遷許可證手續,具體拆遷實施時間雙方根據實際情況另行商定。
四、拆遷補償安置費用:暫按每戶萬估算,總費用為萬元人民幣,最終根據規定按實結算。
五、其他費用:
1、獎勵費:被拆遷人在乙方評估后當時簽訂協議的,按被拆遷人常住人口一次性人均獎勵1500元,規定時間前簽約的,甲方按常住人口人均獎勵1000元,超規定時間不再獎勵;被拆遷戶按時搬遷完畢交房,并經驗收合格的,按常住人口每人獎勵1000元,規定時間前完成搬遷交房的,經驗收合格按常住人口每人獎勵500元,超規定時間不再發放獎勵費。
2、被拆遷人搬家補貼費:每戶700元/次,每一次由乙方負責支付,第二次根據乙方提供的清單在安置時予以支付。
六、安置方式:
拆遷農戶在予以安置,安置政策根據安置政策處理。
七、乙方與被拆遷人簽訂《征用集體所有土地房屋拆遷協議》后,根據區紀要[XX]25號文件,甲方先向乙方支付拆遷補償安置款的20%,計人民幣壹仟壹佰柒拾柒萬元整,簽約時支付總額的30%,余款在騰房屋后結算,多還少補。
八、乙方的拆遷服務費按每平方米房屋拆遷建筑面積25元計算(包含丈量、評估費、包含支付給國土局的管理費),在雙方簽訂本協議后,甲方先向乙方支付5萬無,其余部分在乙方完成拆遷工作后七日內支付給乙方。拆遷評估由雙方共同委托有資質的評估公司。
九、舊房拆除(含建筑垃圾清運)由乙方負責,舊房殘值歸乙方所有。
十、動遷成果:
動遷結束后,乙方應提供給甲方補償安置匯總資料及明細表。
十一、違給責任:
1、因甲方原因未按約定期限領取《房屋拆遷許可證》或者不按協議約定支付拆遷補償相關費用,乙方可適當順延拆遷時間。
2、因乙方原因延誤拆遷工作的,甲方可拒付拆遷服務費,并要求乙方經濟賠償。
3、因不可抗拒原因延誤拆遷工作的,雙方協商解決。
十二、未盡事宜,由雙方協商解決。
本協議一式五份,甲乙雙方各執二份,區國土分局一份。
篇5
因認為區建設委員會強制收回自己的土地違法,薛先生將區建設委員會告上法庭。今天,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終審判決:駁回薛先生上訴,維持一審法院作出區建設委員會對其的強制征地行為違法的判決。
某區建設委員會在實施征地過程中,薛先生認為沒有得到合理的地上附著物補償和青苗補償,因而拒絕騰出承包的土地。2003年8月6日,區建設委員會等四家單位聯合向薛先生發出通知,告知其8月7日前協助有關人員對其承包地范圍內的地上物、青苗等進行丈量、登記并自行處理地上物,否則將于8月8日做外圍、外觀登記作價,收回土地。8月8日,區建設委員會組織相關人員強制拆除、鏟除薛先生承包土地上的房屋、溫室、大棚和樹木、花卉,將土地收回。薛先生不服,于2004年9月向區建設委員會提出賠償申請,區建設委員會沒有答復。
后薛先生訴至一審法院,請求確認區建設委員會的強制征地拆遷行為違法;判令區建設委員會賠償46萬元經濟損失;承擔案件訴訟費。
一審法院經審理判決后,薛先生不服,上訴到二中院。
二中院經審理認為,薛先生對補償標準及確認的征地補償金額有異議,應根據有關規定向批準征用土地的人民政府申請裁決。區建設委員會并非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對薛先生不交出土地的行為,無權行使責令交出土地的權力,更無權行使法律賦予人民法院的強制執行權。因此,其將土地強制收回的行為,違反了行政法定原則,屬超越法定職權。薛先生要求行政賠償而主張的損失數額中,包括應由建設發展公司支付的補償費用部分,在該部分補償費用未經依法確認的情況下,其提出的行政賠償內容和數額,缺乏合法有效的事實依據,法院難以支持。據此,作出上述判決。
篇6
你院請示的翟忠元與巴彥淖爾盟運輸公司宅基地糾紛一案,經研究并征求有關部門意見,提出如下處理意見:
首先,要理順本案的法律關系,把民事法律關系和行政法律關系分開,把已經能夠形成訴訟的民事關系和尚未形成訴訟的民事關系分開。其次,目前第二審只宜判決:①雙方爭議宅基地歸盟運輸公司使用;②翟忠元賠償損壞運輸公司廁所、油庫等設施的維修費五十元;③撤銷第一審其他判決內容。再次,告知第一審法院、運輸公司、翟忠元、臨河城建局、臨河供電局:①征地拆遷問題,按國家征地拆遷法規由有關部門處理,對于處理決定不服依法可以起訴的,法院可立案受理;②房屋買賣尚未涉及訴訟,法院可不處理;③臨河城建局工作失誤造成運輸公司、翟忠元的損失,由受損失人向上級城建部門申請解決,對于上級主管部門處理決定不服、依法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的,由行政審判庭受理。
附:高級人民法院關于對翟忠元與巴彥淖爾盟運輸公司宅基地糾紛上訴案判處意見的請示報告
〔1989〕內法民字第6號
最高人民法院:
翟忠元訴巴彥淖爾盟運輸公司宅基地使用權糾紛一案,經巴彥淖爾盟中級人民法院一審判決,原告翟忠元不服上訴于我院。經我院開庭審理并經本院審委會討論,對該案擬判決的意見是否正確,特予請示。
上訴人(原審原告):翟忠元,男,四十五歲,漢族,臨河市供電局職工,住臨河市永紅街育紅巷九棟五號。
委托人:溫祥祥,巴盟法律顧問處律師。
委托人:翟忠安,男,漢族,離休干部,現住宿舍(系翟忠元之兄)。
被上訴人:巴盟運輸公司。
法定代表人:李振國,經理。
委托人:高星民,該公司副經理。
委托人:賈九良,該公司干部。
原審第三人:臨河市供電局。
法定代表人:楊宏,局長。
委托人:郭才,該局干部。
原審第三人:臨河市城建局。
法定代表人:劉多夫,局長。
委托人:王建平,該局副局長。
1967年經臨河縣土地管理部門給臨河電廠劃撥100平方米左右的宅基地,建起53.76平米的磚木結構修燈營業室。1973年縣城建局根據盟運輸公司的申請,將東至勝利路,西至農機二級站,南至萬豐街,北至運輸公司,計東西向南段寬70米,北段寬30米的用地,以臨城(1973)字第54號通知決定,劃撥給運輸公司建長途客車站使用。將電廠的修燈營業室及使用宅基劃撥在盟運輸公司建汽車站用地范圍內。1976年汽車站先后在修燈營業室北側約3米處,建起了半地下簡易油庫,東側建起了公共廁所(當時電廠干預過)。1979年臨河市供電局從臨河電廠分出,將營業室分歸供電局(該營業室1974年停止營業后,其他單位借用和本單位家屬均使用過此房),1980年翟忠元從外單位調入供電局,該局將此房分配給翟忠元改做家屬房居住。1985年9月11日供電局根據翟忠元的請求,將原供電營業室現翟居住的53、76平方米房屋和432平米地基(此地基屬于運輸公司使用范圍)作價5500元全部出售給翟忠元。1986年4月29日臨河市城建局根據翟的申請批準在此宅基興建每層330平米的3層服務樓,并于同年7月28日發放了“建筑許可證”。翟要求運輸公司拆除在該宅基地上的建筑物油庫、廁所,運輸公司以該地基屬于本公司使用阻止翟施工。1986年8月2日臨河市城建局更正了1973年已劃撥給巴盟運輸公司現翟使用和準備建房的宅基歸翟忠元使用,使雙方矛盾加劇。1988年4月9日(巴盟中級法院審理期間)巴盟公署城建處以(88)41號文件撤銷了臨河市城建局1986年4月29日,8月2日兩個文件,同意了1973年臨河建設局的54號文件即雙方爭執的宅基地屬于盟運輸公司使用范圍。
1988年5月17日巴盟中級人民法院以(88)法民字第1號民事判決:
(一)雙方爭議宅基歸盟運輸公司使用,翟忠元應立即停止侵害;
(二)供電局與翟忠元房屋買賣關系無效,供電局返還翟忠元買房款5500元;
(三)運輸公司補償供電局修燈營業室搬遷、安置等費用23000元,于判決生效后10日內一次付清,安置所用宅基應由供電局向土地管理部門及時提出申請,供電局在1988年12月31日前將原修燈營業室房屋拆除;
(四)城建局賠償運輸公司損失2000元;
(五)翟忠元賠償損壞運輸公司廁所、油庫等設施的維修費50元。
翟忠元對此不服,上訴于我院。
經本院審判委員會討論認為:雙方爭執宅基地使用權的法律事實清楚。巴盟中級人民法院根據臨河城建局1973年第54號文件和臨河市長遠總體規劃(巴盟公署1972年遷臨河后決定將盟公交系統安排在雙方爭執的地段)將此占地確權歸巴盟運輸公司使用。翟忠元請求將此地歸已使用的上訴理由不能成立。翟忠元曾將運輸公司汽車站油庫南墻拆毀,公廁男、女隔墻打開,給運輸公司造成一定經濟損失應予賠償。巴盟運輸公司沒有按照國家企事業建設用地的有關規定,在申請報批用地前,明知要求劃撥的部分地基上有電廠的修燈營業室,沒有與電廠協商辦理征用搬遷手續,對此糾紛的引起也是有責任的,供電局與翟忠元買賣屬于巴盟運輸公司使用的432平米的宅基地是錯誤的,擴大、加劇了雙方的矛盾;城建局批準翟忠元在屬于巴盟運輸公司使用的330平米宅基上建服務大樓。同年8月,城建局又對1973年已明確歸巴盟運輸公司使用的地基發文更正。將其中330平方米作為1967年撥的修燈營業室基地重新劃撥給翟忠元,造成重疊錯劃,使雙方糾紛難于和解。由此給巴盟運輸公司和翟忠元造成了一定的經濟損失,應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對此,巴盟中級人民法院判決由供電局向土地管理部門申請解決翟忠元房屋搬遷不當;判決城建局賠償運輸公司的經濟損失,未對翟忠元的經濟損失予以必要的賠償欠妥。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八十條一、三款、第五十八條一款五項、第一百零六條二款、第一百二十一條及第一百三十四條第一款七項的規定,擬判決如下:
(一)維持巴盟中級人民法院(88)法民字第1號民事判決第一項、第五項。
(二)撤銷原審判決的第二項、第三項、第四項。
(三)巴盟運輸公司付給翟忠元房屋拆遷經濟補償費35000元;由巴盟運輸公司申請辦理劃撥搬遷手續(負責征地費用),由城建局直接撥給翟忠元150平方米宅基作為其建房用地(判決送達后,城建局一個月內給翟劃撥用地;城建局批準翟施工時運輸公司付給20000元,翟搬遷時付給15000元),翟忠元于1990年5月30日前遷出。
(四)城建局賠償運輸公司、翟忠元各1000元損失費,判決送達后一個月內付清。
案件受理費50元;翟忠元、巴盟運輸公司各承擔15元,供電局、城建局各承擔10元。
篇7
[論文摘要]在對于我國的集體房屋征收與補償中,應當借鑒美國法的正當法律程序,注重公民的受告知權和聽證權,必須尊重國內法賦予公民的所有權利。在對集體房屋征收的過程中,也要注重征收的必要性,不能不考慮帶來的損害和收益,盲目地進行征收。在進行補償的過程中,要嚴格按照正當法律程序,制定補償的標準和范圍。
[論文關鍵詞]集體房屋征收 補償條例 正當法律程序
作為土地征收的合法要件之一,正當程序要件為各國的憲法或者法律所確認。美國聯邦憲法第14修正案規定: 未經正當法律程序,任何州都不能剝奪任何人的生命、自由或財產。明確提出了征收中的“正當程序”原則。在司法實踐中,美國法院逐漸意識到,在土地征收過程中,由于“公共利益”、“公正合理”等概念模糊不清,難以從立法上進行精確界定,只有輔之以程序保障的要件,才能更好地保護當事人的利益。在法治較為成熟的國家,嚴格的程序性規定構成對公權力的有力限制。在我國,對土地征收權程序限制的薄弱成為目前違法征地的一大制度誘因。如何借鑒其他國家的規定,合理設計我國的土地征收程序,是本文的主要目的。
一、“正當程序”的內涵與功能
(一)正當程序的內涵
1.公正作為義務,它要求行政機關在決策的時候要公正,嚴格地遵照法律上的規定,不能出現偏向于某一方的情況。不能夠因為自身的喜好或者與自身的利益相關就偏離正義。公正作為義務還要求行政組織機構要符合法律的要求,其組成人員的資格要達標,做出決策所要求的人員性質和數量必須符合法律的規定。
2.受告知權,是指行政行為的當事人及與之有利害關系的人員,有權利及時知道并了解與之有利害關系的行政事實與決策。
3.聽證權,是在行政機關對相對人作出較嚴重的行政處罰決定前,相對人所依法擁有的權利。
4.說明理由義務,是指行政機關做出行政決策,應當向當事人及利害關系人說明做出此決策的理由,讓當事人對此有個了解。
5.行政資訊公開。行政資訊公開即行政信息公開。
(二)正當法律程序的功能
1.權利保障功能。美國憲法第5條增補條款的正當法律程序,是憲法上人權清單的一部分,我們從憲法上有關人權清單的角度出發,正當法律程序的要求和其他人權清單上的基本的權利一樣,都是源于對行政權力的不信任,企圖通過憲法鎖定人類所信仰的基本價值,來預防行政部門的濫權。從這種古典的理論上來看,消極地保護人們的合法權益是正當法律程序的原始功能。
2.行政效能的提升。正當法律程序可以很大程度上提升行政效能。當今社會,經濟與科技不斷發展,對行政效能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人們更傾向于用較少的時間、成本、人事以及行政支出來達到正確的行政決策。
3.增進人民對行政的信賴。通過正當法律程序,可以確保人民的受告知權和聽證權,這樣就可以增進人民對行政機關所做的決策的信賴。
二、土地征收中“正當程序”的必備要件
在具體的土地征收過程中,適當的程序安排確實可以起到控制權力濫用的作用。以下制度安排是保證征收符合“正當程序”所必須的:
(一)自愿協議出讓前置制度
從美國的做法可以看出,政府對啟用征地權持一種審慎的態度,能不用則不用,能少用則少用。在征地過程啟動前,政府應當與土地所有人進行自愿協議出讓,在協議過程中,政府不是作為公權力的享有者,而是作為民法上的主體,與土地所有者處于對等地位,雙方可以按照民事交往過程中的規則自愿平等地磋商談判、討價還價。只有這種自愿協議出讓最終失敗或者其成本過高時,國家才將其身份回歸到公權力主體,啟動土地征收程序。這種制度體現了對自由市場經濟的崇尚以及對國家干預的防范。這也是現代新制度經濟學的普遍觀點,即只要在自由市場交易中可以達成的事項,國家就應當節制其權力,減少干預或者不干預。
(二)對征收項目的公益性說明理由并接受司法審查
征收必須以“公共利益”為目的,征收決定中應當對其作出充分說明,以合理論證征收行為的公益性。如果被征收人對此產生合理質疑,可以向法院提起訴訟。雖然公益目的與正當程序是土地征收中兩個獨立的要件,但“公益目的”需要通過正當程序中的說明理由制度和司法審查制度來實現,因此從廣義上說,這也是土地征收正當程序的一部分內容。
(三)征收決定以及補償過程中的公眾參與制度
廣義上的公眾參與,除了政治參與外還必須包括所有關于公共利益、公共事務管理等方面的參與。土地法上的公眾參與原則,是指公眾有權通過一定的程序或途徑參與到一切與自身權益相關的開發決策等活動之中,并有權受到相應的法律保護和救濟,以防止決策的盲目性,使得該項決策符合廣大公眾的切身利益和需要。在進行公眾參與制度設計時,需要格外注意如下兩個問題:
第一,法律需規定與公眾參與配套的詳細可操作性的程序設計。在美國,公眾參與的形式:通告———評論程序、協商程序、必要的事前告知和聽證會程序、環境品質風險評估(EQA),專家出具的評估研究報告(Findings),都有法定的步驟。
第二,需注重參與過程的協商性,而不僅僅是簡單的投票。
(四)預付款制度
在土地征收過程中,先補償后征收是一項重要的原則。所謂的預付款是指賠償價金的給付應在征收機關實際取得所有權并占有土地以前進行,該價金一經協商確定或經法院以及賠償委員會等機構予以確定,即應在占有之前給付。預付款制度主要有兩個目的,一是可以給所有權以妥善保障,二是防止行政當局拖延工程。
三、土地征收中的程序性問題及改革建議
與以上各國的立法和實踐相比,我國土地征收的不足之處有:
1.機關在實踐中的聽證不完善。正如王錫鋅所評價的: ( 我國的聽證程序) 只借用了西方國家的聽證之“名”,而不具有聽證的結構、程序以及功能之 “實”,最后演變為主管機關對各方參與者進行的一種具有咨詢意味的討論或者論證。
2.征地過程中缺乏有效的公眾參與。在行政機關行使征收權的過程中,應當遵循信息充分公開,利益相關人有效參與等原則,并為被征土地的利益相關人提供充分的參與機會和參與平臺。我國的征地程序各環節中公眾參與的制度設計卻十分薄弱。
3.國家代替土地開發者事先介入征收程序,形成政府的“阻斷效應”,以至于自愿協議出讓制度和被征收人的買回權難以有效行使。
4.沒有規定預付款制度。我國《土地管理法》并沒有規定征地預付款制度。而且按照《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的規定,征地補償、安置爭議不影響征收土地方案的實施。其中也并沒有規定將補償款提存在法院。該項規定說明政府在未經補償的情況下實施征收行為也是合法的,無可厚非。
(三)完善我國土地征收程序的改革建議
1.完善土地征收補償標準
美國的土地征收補償包括直接損失和間接損失,只要要求補償者拿出足夠的證據證明損失是由政府的征地造成的,并且得到陪審團或者法官支持,就可以得到相應的補償。我國的土地征收補償僅限于直接損失,比如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償費等,其他間接造成的損失是不予補償的。兩者相比較,我們可以看出,美國的補償面較寬。
美國的土地征收補償標準是按照被征收土地的市場價值來確定的,如果市場價值無法確定,那就會按照它實際會獲得的收益來進行補償,這個實際所獲得的收益包括直接和間接兩種收益。而我國的補償標準是按照土地當前的收益價值,它并沒有考慮土地用途變更之后的增值收益,因此會損害被征收者的權益。
2.完善集體土地征收補償標準
現在世界上多數國家都對集體土地征收的補償標準做了明確規定,這為具體實踐中的補償范圍和標準提供了法律依據,我國也應當向此靠攏,最合適的應當是公平補償原則,應當以市場價格作為參考來提高補償標準。筆者認為可以參照美國以市場價格為標準,同時要綜合考慮被征收土地者的直接損失和間接損失。
3.嚴格界定公共利益
在我國的《憲法》和《土地管理法》中都談到了,國家可以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征收或者征用土地。然而我國的各項法律中,都沒有對公共利益作出明確的規定和解釋,這就為以后的實踐埋下了很大的隱患,有些地方政府就會故意曲解公共利益的概念,隨意征收土地,所以嚴格的鑒定公共利益是當務之急。
4.完善補償的市場化標準
市場經濟中,商品價格隨著市場的波動變化較大。土地作為不動產,有其獨特的價值,但我國目前的補償制度中并沒有引入市場機制,只是就直接的價值補償,這導致被征收者利益的損失,進而會導致群眾對征地的不支持、不配合。筆者認為在土地征收補償中引入市場機制,不僅可以充分維護群眾的利益,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地方政府克扣補償費用的情況,調動群眾對征地的積極性。
5.完善聽證制度和信息公開制度
篇8
一、指導思想與工作原則
(一)征地工作本著“依法實施,合理補償、妥善安置”的原則、兼顧國家、農村集體和被征地權益人三方利益。
(二)本次征地工作由市政府負責統一組織協調,鎮政府具體實施,各有關部門按各自職能配合開展工作。征地工作應做到責任明晰、任務明確、督查到位,按時完成,并自覺接受有關職能部門、群眾及社會輿論監督,確保被征地農民生活水平不降低,長久生計有保障,在最短的時間內生產、生活秩序得到正?;謴?。
二、征地拆遷的范圍
根據項目業主提供的至高速公路工程(段)勘測定界圖,段長度為36.28公里,永久用地征地面積3454.41畝。其中,鎮范圍內931.42畝,項目征地拆遷由永久用地和臨時用地兩部分組成。
(一)永久用地部分。
權屬情況為國營上埇林場79.15畝(國有土地)、鎮人民政府3.08畝(國有土地)、上埇城鎮用地48.34畝(國有土地)、鎮上埇林場17.86畝(國有土地)、上埇林場28.38畝(國有土地)、集體土地667.52畝,未明確用地單位國有土地87.09畝,實際征地面積以現場勘測面積為準。涉及的權屬村委會有5個,分別是上埇村委會、禮都村委會、田頭村委會、龍池村委會、棉寨村委會。改移道路、道路連接線、溝渠涵洞順接用地以及有可能發生的擴補征部分,根據實際用地需要確定。
(二)臨時用地部分
1、大型臨時用地:拌合站、取棄土場、堆料場、制梁場等為大型臨時用地
2、小型臨時用地:施工便道、工棚等為小型臨時用地。
臨時用地采用租賃方式有償使用。
永久用地征地面積及臨時用地面積以勘測定界圖的數據為準。
三、征地和拆遷安置補償標準
(一)土地補償費及安置補助費,按10.8468萬元/畝的標準進行賠償,依法有償收回國有農用土地使用權的,參照本標準執行。
(二)根據市政府十四屆55次常務會議紀要要求,青苗及地上附著物(不含房屋征收補償和墳墓補償)補償費實行包干,標準為3.6萬元/畝,其中3萬元為青苗和地上附著物補償費,0.1萬元為工作經費,0.5萬元為征地獎勵費用。青苗及地上附著物補償標準,按瓊府[2015]36號文件規定的標準補償,包干費用按征地面積由市國土資源局撥付給鎮政府,由鎮政府平衡統籌使用。
(三)按照市政府十四屆43次常務會議紀要要求,征收農民集體建設用地,按照15萬元/畝的標準進行補償,依法收回農村集體使用的國有荒地、沿海灘涂,給予“安置補助費”補償。
(四)依法征收農民集體土地及依法有償收回國有農用地涉及地上建筑房屋及附著物的,按市政府批準最新的城市建設房屋參考基價及市政府批復的補償標準執行。需要評估補償的,按評估價格進行補償,房屋征收安置按市政府批準的房屋征收補償安置實施方案執行。
(五)墳墓按2500元/個標準補償,特殊墳墓根據實際情況另行處理。
(六)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險繳費補貼按照《省人民政府關于印發省被征地農民參加社會養老保險辦法的通知》(瓊府[2013]21號)、《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市被征地農民社會養老保障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海府[2015]103號)規定執行。
四、組織機構
(一)征地拆遷工作小組
1、為了切實加強對征地工作的指導,鎮政府成立至高速公路工程(段)征地拆遷工作領導小組。
2、項目業主征地拆遷工作機構
項目業主以派駐現場的工程現場建設管理部為征地拆遷現場協調機構,與我鎮征地拆遷工作小組對接,組織協調設計、施工等相關單位配合我鎮征地拆遷工作。
(二)征地拆遷督查機構
項目的征地拆遷督查工作由市政府督查室負責,定期對各鎮征地拆遷進展工作進行督查。
五、職責分工
(一)國土所負責協調:征地紅線圖,征地測量等;協助鎮政府對被征收土地的權屬、地類、面積、安置人數、附著物種類、數量等調查,被征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及農戶的確認簽字等工作。負責辦理征地檔案組卷建檔。
(二)各征地小組負責對被征地土地的土地權屬、地類、面積核實,安置人數、附著物種類、數量調查、青苗清點及地上建筑物丈量并登記造冊,確認被征地農民的失地面積及納入繳費補貼范圍的人數和對象,撥付征地補償款等工作,負責預防和制止被征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民在《征地公告》后,在擬征收土地范圍內違法搶種、搶栽、搶建及征地的宣傳動員和調處征地中的權屬、征地補償、安置糾紛等,征地拆遷補償費、征地拆遷補償協議和統計表等所有涉及征地拆遷補償的材料各征地小組負責完善手續,送鎮政府法定代表人簽名蓋章。
(三)農業部門負責做好被征地農戶土地承包合同和土地經營權證或者林權證的變更或注銷工作,并牽頭會同市審計局、市物價局進行特殊苗木和特殊魚苗的評估,價格確認。
(四)社會服務中心負責協調相關部門做好被征地農民繳費補貼各項工作,負責被征地農民繳費補貼和老年生活保障補助的核定、發放、登記、退還等工作。
六、工作步驟與時間安排
以2016年3月1日至2016年6月30日完成土地征收工作,具體工作安排如下;
(一)征地前期準備階段(2016年3月1日至3月20日)
成立征地拆遷工作領導小組,制定征地拆遷工作實施方案,采取多種方式進行宣傳,為實施征地拆遷創造良好的環境。
(二)實施征地拆遷階段(2016年3月21日至5月30日)
做好項目征地范圍內土地權屬界線、土地分類、丈量工作,并與被征地單位簽訂《征收土地補償協議書》,拆遷現場實物分類清點、房屋丈量登記并與拆遷對象們簽名確認工作,完成棄土場、取土場等臨時用地的租用手續。拆遷安置方案制訂和實施完畢,完成征地拆遷匯總及兌現征地款。
(三)征地收尾工作階段(2016年6月1日至6月30日)
根據市政府《關于印發市規范建設用地報批及土地征收規定的通知》(海府[2016]91號)文件處理好本次征地的各種問題,做好跟蹤服務公路建設,確保項目建設順利進行。
七、工作要求及措施
(一)強化領導,分級負責
在市委、市政府和鎮委、鎮政府的領導下,按照“政令統一,分級負責、任務包干、限期完成”的原則全面開展各項工作,各征地小組負責各自地段內的征地折遷工作。
(二)定期匯報、掌握動態,各征地拆遷工作小組每周一報,每周五前向鎮領導小組匯報各組征地拆遷工作進展情況和存在問題。
(三)嚴把標準、規范征地:各征地小組要嚴格按照省政府和市政府批準的征地拆遷補償標準實施土地征收,堅持做到“一把尺子量到底,一個標準執行到底”,按時足額支付征地拆遷補償款,切實維護和保障被征地農民合法權益不受侵害,確保高速公路建設征地拆遷工作公開、公平、公正。
(四)征拆清零,騰房交地。各征地小組要嚴格本方案規定的時間節點,全力以赴,倒排進度,全面完成高速公路土地征拆清零及土地交付工作,確保高速公路建設施工單位及時進場施工。
篇9
20xx年最新房屋拆遷補償標準全文貨幣補償的金額,根據被拆遷房屋的區位、用途、建筑面積等因素,以房地產市場評估價格確定。具體辦法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制定。實行房屋產權調換的,拆遷人與被拆遷人應當依照規定,計算被拆遷房屋的補償金額和所調換房屋的價格,結清產權調換的差價。
屋拆遷補償標準的計算公式:
拆建單位依照規定標準向被拆遷房屋的所有權人或使用人支付的各種補償金。一般有:
(1)房屋補償費(房屋重置費),用于補償被拆遷房屋所有權人的損失,以被拆遷房屋的結構和折舊程度劃檔,按平方米單價計算。
(2)周轉補償費,用于補償被拆遷房屋住戶臨時居住房或自找臨時住處的不便,以臨時居住條件劃檔,按被拆遷房屋住戶的人口每月予以補貼。
(3)獎勵性補償費,用于鼓勵被拆遷房屋住戶積極協助房屋拆遷或主動放棄一些權利如自愿遷往郊區或不要求拆遷單位安置住房,房屋拆遷補償費的各項標準由當地人民政府根據本地的實際情況和國家有關法律政策加以確定。
由宅基地區位補償價、被拆遷房屋重置成新價構計算公式為:房屋拆遷補償價=宅基地區位補償價宅基地面積+被拆遷房屋重置成新價。
(一)房屋拆遷補償計算標準
(1)房屋拆遷貨幣補償=合法擁有房產評估價格+房屋裝修裝飾商定補償金額(或經評估確定的房屋裝修裝飾補償金額)
(2)房屋拆遷補償差價=合法擁有房產評估價格+房屋裝修裝飾商定補償金額(或經評估確定的房屋裝修裝飾補償金額)-被拆遷人獲得調換產權的房屋的評估價格
(二)房屋拆遷安置費計算標準
(被拆遷人或承租人)房屋拆遷安置費=搬遷補助費+沒有提供周轉房情況下的臨時安置補助費+超過過渡期限的臨時安置補助費+非住宅房屋因停產、停業造成的損失賠償費。
備注:
1、如果拆遷人提供周轉房且拆遷房屋使用人居住,則公式第二項補助費為0;
2、如果拆遷房屋屬住宅房屋,則公式第四項賠償費為0;
3、被拆遷人獲得補償,表明該房屋由其自用。
(三)農村房屋拆遷補償標準
(1)被征地的村或者村民小組建制撤銷的,以及建制雖然不撤銷,但不具備易地建房條件的,被拆遷人可以選擇貨幣補償,也可以選擇與貨幣補償金額問等價值的產權房 屋調換。它的具體計算是(被拆拆除房屋建安重置單價結合成新+同區域新建多層商品住房每平方米建筑面積的土地使用權基價+價格補貼)被拆除房屋的建筑面積;
(2)被征地的村或者村民小組建制不撤銷的,具備易地建房條件的,被拆遷人可以在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中心村或居民點范圍內申請宅基地新建住房,并獲得相應的貨幣補償,計算公式為(被拆除房屋建安重置單價結合成新十價格補貼)被拆除房屋的建筑面積;被拆遷人使用新宅基地所需的費用。
根據《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條例》第二條、第十九條規定,征收國有土地上單位、個人的房屋,應當對被征收房屋所有權人給予公平補償。對被征收房屋價值的補償,不得低于房屋征收決定公告之日被征收房屋類似房地產的市場價格。根據立法精神,對被征收房屋的補償,應參照就近區位新建商品房的價格,以被征收人在房屋被征收后居住條件、生活質量不降低為宜。
因此,在政府實施土地征收和拆遷補償安置的過程中,只要違背給予被征收人公平補償這一基本原則,即可視為違法,被征收人應該果斷通過法律途徑爭取合理補償。
20xx最新房屋拆遷補償內容有哪些一、房屋價值補償標準
這里的房屋補償,是指對被征收的國有土地上建筑物價值進行的補償,按不低于房屋征收決定公告之日被征收房屋類似的市場價格,并請有評估資質的評估機構進行評估確定。這里的市場價格,地級市政府部門都會依據每年住宅房屋市場價格規律,制定出相應房屋市場價格表供當地被拆遷的居民進行參考。不清楚自己區域被拆遷房屋的價格的,可以找當地政府建設部門進行咨詢或索取材料。對評估確定房屋價值有異議的,可以向復核評估,對復核結果有異議的,可以向評估專家委員會申請再次鑒定。
二、搬遷費和臨時安置費(俗稱過渡費)
搬遷費和臨時安置費用,具體數額各市一般都已確定具體數額及計算方式,詳見各地出具標準,在這里作者所列算的補償標準,是以大眾化被拆遷人自主搬遷和過渡方式進行的計算。如果拆遷人提供周轉房,則無需支付臨時安置費。
三、停產停業損失的補償
該費用針對非住宅類房屋運營性房屋進行補償,因為屬個案,補償標準不能統一,一般是有征收當事人進行協商確定,協商不成的,可委托房地產價格評估機構評估確定。
四、補助和獎勵
補助包括困難補助和公攤補助。困難補助是針對貧困人員進行的補助,依據當地政府出具的標準確定;公攤補助針對所有被拆遷人的房屋公攤進行的額外補助,也會出具公攤補助標準。具體標準,因地各一,但該費用不是強制性,是否給付仍看當地政策。
篇10
房屋買賣合同范本閱讀
甲方(賣方):
乙方(買方):
甲、乙雙方就房屋買賣事項,經協商一致,并經土地所有權人 同意,達成以下合同條款:
1、甲方自愿將坐落在 房屋院落(包括:正房 間、廂房 間)出賣給乙方,并將與所出賣房屋相關的土地使用權同時轉讓給乙方。該院落具置為:
東鄰: 西鄰:
南鄰: 北鄰:
登記長度為: 米、寬度為 米,面積共 平米。
2、該院落相關的附屬物同時全部轉讓,附屬物包括:
3、雙方議定上述房地產及附屬建筑物總價款為人民幣大寫 ;即人民幣小寫 元。乙方在合同生效時一次性付清。
4、甲方應在 前將該房屋交付乙方;屆時該房產應無任何擔保、抵押、房產瑕疵,無人租住、使用;無欠賬,如電話費、水電費、物業管理費、取暖費、入網費、有線電視費等。
5、本合同生效后,一方如不能按規定交付房產或按規定支付房款,每逾期一日,應向對方支付五十元違約金。
6、甲方保證該房產合法、權屬清楚、有合法的土地使用權。并已經取得全部共有人的一致同意。若因產權、使用權或其他產權原因而導致乙方無法正常使用,甲愿意賠付乙方全部轉讓款、房屋的改造、建造、裝修等費用及土地增值部分。
7、合同生效后甲方有配合乙方辦理相關產權證照轉移義務,如因政府原因確實無法辦理產權轉移手續,甲方須把相關證件交乙方保存。如遇政府征地拆遷,該院落的拆遷利益(包括拆遷補償款、回遷房等)全部歸乙方所有。
8、 其它:
(1)本協議未盡事宜須經雙方協商解決,并簽訂相應的補充協議。
(2)本協議經甲乙雙方簽字、蓋章,村委會簽字蓋章后生效。
(3)本協議電腦打印一式三份,各方各執一份。
甲方(賣方): (印) 身份證號:
住址: 電話:
年 月 日
乙方(買方): (印)身份證號:
住址: 電話:
年 月 日
村委會意見:
村委會蓋章: 年 月 日
最新農村房屋買賣合同
甲方(賣方):
乙方(買方):
甲、乙雙方就房屋買賣事項,經協商一致,并經土地所有權人 同意,達成以下合同條款:
1、甲方自愿將坐落在 房屋院落(包括:正房 間、廂房 間)出賣給乙方,并將與所出賣房屋相關的土地使用權同時轉讓給乙方。該院落具置為:
東鄰: 西鄰:
南鄰: 北鄰:
登記長度為: 米、寬度為 米,面積共 平米。
2、該院落相關的附屬物同時全部轉讓,附屬物包括:
3、雙方議定上述房地產及附屬建筑物總價款為人民幣大寫 ;即人民幣小寫 元。乙方在合同生效時一次性付清。
4、甲方應在 前將該房屋交付乙方;屆時該房產應無任何擔保、抵押、房產瑕疵,無人租住、使用;無欠賬,如電話費、水電費、物業管理費、取暖費、入網費、有線電視費等。
5、本合同生效后,一方如不能按規定交付房產或按規定支付房款,每逾期一日,應向對方支付五十元違約金。
6、甲方保證該房產合法、權屬清楚、有合法的土地使用權。并已經取得全部共有人的一致同意。若因產權、使用權或其他產權原因而導致乙方無法正常使用,甲愿意賠付乙方全部轉讓款、房屋的改造、建造、裝修等費用及土地增值部分。
7、合同生效后甲方有配合乙方辦理相關產權證照轉移義務,如因政府原因確實無法辦理產權轉移手續,甲方須把相關證件交乙方保存。如遇政府征地拆遷,該院落的拆遷利益(包括拆遷補償款、回遷房等)全部歸乙方所有。
8、 其它:
(1)本協議未盡事宜須經雙方協商解決,并簽訂相應的補充協議。
(2)本協議經甲乙雙方簽字、蓋章,村委會簽字蓋章后生效。
(3)本協議電腦打印一式三份,各方各執一份。
甲方(賣方): (印) 身份證號:
住址: 電話:
年 月 日
乙方(買方): (印)身份證號:
住址: 電話:
年 月 日
村委會意見:
村委會蓋章: 年 月 日
有關農村房屋買賣合同
賣方: (以下簡稱甲方),身份證號:
買方: (以下簡稱乙方),身份證號:
甲、乙雙方在平等、自愿、協商一致的基礎上,就乙方向甲方購買私有住房,達成如下協議:
第一條 甲方自愿將其房屋出售給乙方,該房屋具體狀況如下:
甲方自愿將坐落在**市**鎮**村**號(自建住宅)的房屋,東至**南至**西至***北至***建筑面積為***平方米(含地上附著物),出售給乙方。
第二條 甲、乙雙方議定的上述房屋成交價格為人民幣(大寫)共**萬**仟**佰圓(小寫***元),乙方在**年**月**日前,一次付給甲方。
第三條 特別約定:
1、甲方保證在房子交付時,甲方在該房屋上不設有他項權,如抵押權等。
2、甲方保證上述房屋產權清楚,若發生與甲方有關的產權糾紛,由甲方承擔全部責任。
3、因乙方所購房屋為農村集體土地上建筑。該房屋買賣過程中所發生的交易或過戶需要本村村民委員會同意或有關部門審批的手續問題,甲方應當積極全力配合乙方一起解決妥善。若因此引發相應糾紛的,由甲方負責處理。
4、如乙方所購房屋以后可以辦理房產證時,甲方應予以積極配合,但相關費用由乙方自行負擔。
第四條 該房屋毀損、滅失的風險自房屋正式交付之日起轉移給乙方。
第五條 如國家征地,土地賠償歸乙方所有,住房面積賠償歸乙方所有。
第六條 本合同簽訂之后,房價漲落,買賣雙方不得反悔。
第七條 今后如乙方就此商品房出賣時,需要甲方簽字時,甲方無條件給予配合。
第八條 本合同未盡事宜,由甲、乙雙方另行議定,并簽訂補充協議,補充協議與本合同具同等法律效力。
第九條 本合同自甲、乙雙方簽字之日起生效。
第十條 本合同一式兩份,甲、乙雙方各執一份。
甲方(簽章):___ 乙方(簽章):__
中證人(簽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