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廢物的處理方法范文
時間:2024-02-04 17:53:4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醫療廢物的處理方法,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醫療廢物是醫療衛生單位在醫療、預防、保健以及其它相關活動中產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間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廢物[1]。醫療廢棄物是含有大量病原菌和各種有機、無機化學成分,對人的健康構成危害,對環境污染構成威脅,其病毒、細菌的危害性是普通生活垃圾的幾十倍甚至百倍千倍。醫療廢物對人類健康的危害和環境污染已是一個不容忽視的社會問題。我國已將其列入《國家危險廢物名錄》47類危險的首位[2]。隨著醫學科學的不斷發展,醫療廢物對人類健康的危害和環境污染的程度愈來愈大。我國政府于2003年就出臺了《醫療廢物管理條例》,對醫療廢物的處理給予極大的關注。我省各地市按照當地的情況制定了相關政策條例,每年對醫療廢物處理情況進行督促檢查,可在基層醫療衛生單位醫療廢物處理可操作性小,對醫療廢物及其危害性的認識不足,警惕性差,更加加大了醫療廢物的危險性,也加大了公共衛生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尤其是在山區貧困地區,醫療衛生條件差,人員素質相對較低,經濟欠發達,在職職工學習培訓機會少,政策性文件不能及時送達。為了了解基層醫院醫療廢物處理情況和在職職工對《醫療廢物管理條例》知曉程度,筆者于2009年度隨縣創衛辦到基層醫療衛生單位進行督促檢查醫療廢物處理情況,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對象與方法:
1.1調查對象基層六家醫療衛生單位及其醫務人員
1.2調查方法:
采取現場查看,并參照《醫療廢物管理條例》和查閱相關文獻的基礎上設計調查問卷,通過發放調查問卷獲取所需信息。
2、結果
2.1現場查看結果
對六家醫院醫療廢物處理情況進行了現場查看,有醫療廢物管理制度的醫院只有一家(部分制度),其它醫院均無制度可查。各醫院均對醫療廢物和生活垃圾不予分類。一次性使用的無菌物品用后不做消毒、毀形處理,帶針的醫療廢物隨處可見。(治療室、病室、職工住宅區、垃圾場都可見到)。檢查時只有兩家醫院偶爾采取焚燒處理,其它醫院均同生活垃圾一道傾倒于垃圾場。個別醫院還用使用后的輸液吊管做成吊網等擴大一次性使用物品的用途。
2.2醫務人員對《醫療廢物管理條例》及其內容的知曉率:
由上表可以看出,在被調查的52人中,有38人不知道《醫療廢物管理條例》的出臺,也不了解其內容,占調查總人數的73.1%。
3、討論
醫院產生的醫療廢棄物不僅對人體造成感染的危險,也會造成對環境的污染,嚴重時可能會造成疾病的流行[3]。此外,不法分子收購使用過一次性醫療用品,再回流到醫療機構或在社會上為吸毒者提供便利條件,給公眾的健康造成危害[4]。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公眾環保意識逐漸增強,醫療廢物的安全處理已引起業內人士和社會各界的普遍關注。加強醫療廢棄物正確安全處理,對防止疾病傳播,保護環境和人體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這次調查發現,偏遠山區基層醫務人員對《醫療廢物管理條例》出臺和相關內容知曉率極低,同時醫療廢物處理存在嚴重隱患,亂扔、亂放現象十分嚴重,人群接觸機會很高。只有掌握更多醫療廢棄物管理知識,了解其對人體和環境的危害,才能做好正確處理醫療廢棄物這項工作。
通過這次調查我們建議從以下幾方面進行綜合治理。
3.1必須認真執行醫療廢物處理的相關法律法規
在醫療廢物處理條件尚不成熟的基層醫療衛生單位,應按照《醫療廢物管理條例》中要求制定和完善相關管理制度,對人員進行培訓,嚴格分類、收集、存放和銷毀。醫院要指定專人負責管理和監督,做到責任到人。設立醫療廢物存放間并設標識牌、上鎖,保證醫療廢物不被盜用和丟失。指定專人將收集后暫存的醫療廢物集中至焚燒或填埋地點進行最終處理。
3.2加大政府部門監管力度,強化政府責任[5]。
《醫療廢物管理條例》規定,醫療廢物處理應由地方政府牽頭[6]。在處理方式上政府要主導,要推行區域性處理,要統一規劃,總體布局,合理設點建立處理設施,在處理技術上政府要引導,要鼓勵采用無害化處理,以免焚燒時引起二次污染。縣政府應注重和加強監管力度,成立組織機構,明確職能職責,逐步規范醫療廢物從產生到收集、轉運、貯存、處置的全過程管理,加大監督、檢查力度,逐步改善基層醫療衛生單位醫療廢物管理的落后面貌。
3.3加大宣傳及培訓力度,提高醫務人員對醫療廢棄物產生危害的認識。
對國家的一項法律法規知曉率只有7.7%,這一結果反映了基層醫療單位對國家政策、法規的不了解,信息的閉塞。不能正確處理醫療廢物,亂扔、亂放現象十分嚴重,這也反映了基層醫務人員對醫療廢物產生的危害不了解,缺乏對醫療廢物防范意識,因此縣衛生主管部門應加大對國家有關醫療廢物管理相關法律、法規宣傳力度,對基層衛生人員進行專題培訓,提高認識。
3.4加大處理資金的投入,完善基礎設施
我縣未建立符合要求的醫療廢物集中處置中心,環衛部門涉及的縣城區醫療機構大部分采取土建爐進行焚燒處理,偏遠的山區醫療機構選擇同生活垃圾一道傾倒處理。目前,對一次性使用醫療用品再回收利用監督管理,在環節比較薄弱,可能會造成流失或重復使用。因此,應加強對基層醫療單位和農村診所監督管理,加強經費投入,建立符合環保技術要求的醫療廢物焚燒裝置,盡快使基層醫療廢物處理走向無害化、法制化、規范化的道路。
總之,本次調查結果告訴我們,基層醫療機構醫療廢物處理和醫務人員對法律、法規知曉率不容樂觀,存在儲多方面的問題,我們應采取積極的態度,從實際出發,循序漸進,尋找一條適合于我縣實際情況的處理途徑。加大宣傳及培訓力度,提高醫務人員自覺執行醫療廢物處理制度的依從性。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醫療廢物管理條例.2003,6.
[2]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國家危險廢物名錄.1998,7.
[3]張紅玲.醫用高度危險性物品的全程質控管理[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3-13(5)454-455.
[4]石英,齊立洪,邵萍等.醫療機構醫療廢物管理技術[J].天津護理,2003,13(5)454-455.
篇2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2014年2月24日~4月23日, 吉林市中心醫院在院腹膜透析患者55例, 男29例, 女26例, 其中患有乙型肝炎的患者2例, 丙型肝炎患者1例。同期吉林地區居家腹膜透析患者233例, 其中男122例, 女111例。患有乙型肝炎的患者9例, 丙型肝炎患者3例, 梅毒患者1例。
1. 2 方法
1. 2. 1 本次調研采用面對面交流詢問及實時填寫調查問卷的方式。調查內容包括個人基本信息, 是否攜帶傳染性疾病, 腹膜透析液的使用數量及其處置方式, 產生廢棄一次性引流袋數量及其處置方式, 紅細胞生成素注射器使用數量, 一次性注射器針頭的處置方法, 有無被針刺傷的經歷, 患者對醫療廢物處置的認知情況。
1. 2. 2 查閱PUBMED文獻庫, 對美國居家腹膜透析醫療廢物處理情況進行數字提取。
2 結果
2. 1 吉林市中心醫院住院患者醫療廢物處理情況 經調研, 在院患者醫療廢棄物正確處置率100%, 均符合《醫療廢物管理條例》規定。患者透析結束后, 專業腹透護士將每位患者的雙聯袋(腹膜透析包裝袋、裝滿廢棄腹透液的一次性引流袋、導管)帶出病房, 統一放置于醫療廢物回收站。處置時, 帶好醫用手套, 將裝滿廢棄腹透液的一次性引流袋剪開, 每袋投入8片84消毒片, 靜置30 min。消毒30 min后, 袋內液體倒入下水管路。將導管剪斷, 再將導管、消毒后的一次性引流袋、腹膜透析包裝袋一起投入醫療廢物回收桶。注射紅細胞生成素的患者產生的一次性注射器針頭投入利器盒中, 針管投入醫療廢物回收桶中。
2. 2 吉林地區居家腹膜透析患者醫療廢物處置及認知率情況 腹膜透析廢液正確處置率4.3%;廢棄一次性引流袋及注射器正確處置率4.7%;廢棄一次性注射針頭正確處置率5.1%。吉林地區腹膜透析患者醫療廢物處置認知率較低。其中, 醫療廢物對他人健康產生危險認知率16.3%;醫療廢物對環境有影響認知率10.7%;處置醫療廢物的重要性認知率47.2%。有57例患者及家屬被針頭刺傷。
2. 3 美國紐約州居家腹膜透析患者醫療廢物處置及認知率情況 美國居家腹膜透析醫療廢物處置數據來自紐約州奧爾巴尼藥學院的Bailie GR等[1]的研究。該研究通過對59例腹膜透析患者的如實問卷調查發現64%的患者使用容納針頭的廢棄盒子。80%的患者直接丟棄腹膜透析袋于垃圾中。7%~17%的患者隨機直接丟棄針頭在垃圾中。37%的患者沒有進行廢物回收處理, 而其余的患者主要由護士進行廢物回收。腹膜感染的32例患者中20例患者直接處理感染后的腹膜透析袋, 并沒有采取與非感染時不同的處理方法。61%的患者認為處理腹膜透析產生的醫療廢物是很重要的, 16%的患者認為醫療廢物對他人健康產生危險, 10%認為醫療廢物對環境產生影響。
吉林地區居家腹膜透析患者醫療廢物處置整體不規范。吉林地區腹膜透析患者醫療廢物處置認知率較低, 盡管其與美國紐約州腹膜透析患者醫療廢物處理認知率相似, 但對醫療廢物的規范化處置情況與美國相比仍有很大差距, 正確處理情況比較見表1, 錯誤情況比較見表2, 認知情況比較見表3。
3 討論
3. 1 在院腹膜透析醫療廢物處置100%達標原因分析 吉林市中心醫院腎內科是全國腹膜透析培訓示范中心, 院內從透析過程的無菌化操作到透析后的消毒分類處理全部嚴格按照規范化流程進行, 由專業化培訓的專業腹透護士嚴格操作, 因此吉林市中心醫院在院患者的醫療廢物消毒、分類、放扎工作能夠嚴格遵守國家規定。
3. 2 居家腹膜透析醫療廢物處置不達標原因分析
3. 2. 1 居家治療管理缺失 我國《醫療廢物管理條例》[2]和《醫療機構醫療廢物管理辦法》[3]都對醫療廢物的管理指出了明確的方法、提出要求、劃分了責任。許多居家治療產生的醫療廢物能夠找到明確的規定。但是由于這些條例主要是對醫療衛生機構及其監督機關的管理規定, 并沒有提出針對居家治療患者的要求。患者不能系統了解規定, 加上醫護人員疏于監管和宣教, 從而導致嚴峻情況。
3. 2. 2 居家治療的患者對處理醫療廢物的意識極差, 大部分患者不愿投入時間、精力處理產生的廢棄物。
3. 2. 3 對醫療垃圾造成環境污染的意識薄弱 患者沒有意識到醫療垃圾對環境造成的污染, 沒有感受到區分醫療垃圾和生活垃圾的必要性, 這在根本上不利于醫療垃圾分類處理的開展。
3. 2. 4 沒有正確的終端回收部門 因沒有終端回收部門, 所以大部分患者的廢棄針頭最終混入生活垃圾。與張鶴等[4]的研究相似。
通過本次調研顯示, 我國居家腹透醫療廢棄物的處置情況非常嚴峻, 大部分患者不能按照出院前宣教的要求執行, 在脫離監管的情況下不經處理擅自丟棄廢棄物, 這對周邊環境及人群健康都有極大威脅。長此以往, 居家治療將會給生態環境和人類健康帶來不可逆轉的危害, 尤其是針刺傷帶來的危害, 因為在使用過的注射器中, 乙型肝炎病毒能存活1周[5], 所以無措施、無保護的銳器丟棄、販賣醫療廢棄物的行為必須嚴令禁止。如何開展腹膜透析居家治療產生的廢棄物的管理, 將是環保部門和醫療機構迫在眉睫的任務。根據本次調研結果, 提出具體建議如下:①提高患者對醫療廢物分類必要性的認識, 加強宣傳教育。②設置居家醫療廢物專用回收鏈及終端回收部門。③經濟鼓勵醫療廢物回收。
參考文獻
[1] Bailie GR, Kowalsky SF, Eisele G, et al. Disposal of CAPD waste in the community. Perit Dial Int, 1991, 11(1):72-75.
[2] 國務院.醫療廢物管理條例, 2003:6-16.
[3] 衛生部.醫療衛生機構醫療廢物管理辦法, 2003.
[4] 張鶴, 高峻, 張俊蕾, 等.糖尿病患者居家醫療廢物處置現狀調查及分析, 中國護理管理, 2010(06):54-55.
篇3
科室: 姓 名: 得 分:
一 、單項選擇(10)
1、《醫療廢物管理條例》中所稱的醫療廢物是指什么,(B )
A 醫療衛生機構在醫療、預防、保健活動中產生的危害性的廢物
B 醫療衛生機構在醫療、預防、保健以及其他相關活動中產生的具有直接或 者間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危害性的廢物
C 在醫療、預防、保健活動中產生的具有直接或間接感染性、毒性以及 其危害性的廢物
D 在日常公益活動中產生的廢物
2、《醫療廢物專用包裝物、容器標準和警示標識規定》中規定,利器盒應是什 么顏色, ( D)
A 紅色
B 白色
C 黑色
D 黃色
3、《醫療廢物管理條例》適用于( D)
A 醫療廢物的收集、運送、貯存、處置以及監督管理
B 醫療衛生機構收治的傳染病病人產生的生活垃圾
C 醫療衛生機構廢棄的麻醉、精神、放射性、毒性等藥品及相關的廢棄物
D 醫療廢物的收集、運送、貯存、處置以及監督管理;醫療衛生機構收治 的傳染病病人或者疑似傳染病病人產生的生活垃圾
4、下列物品中不屬于醫療廢物是哪種, ( B)
A 使用后的一次性醫療器械
B 使用后的(一次性塑料)輸液瓶(袋)
C 過期消毒劑
D 病理標本
5、醫療衛生機構發生醫療廢物流失、泄漏、擴散時,應當在多長時間內向所在地的縣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主管部門、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報告,( C)
A 12小時
B 24小時
C 48小時
D 72小時
6、對傳染病病人或者疑似傳染病病人產生的醫療廢物處理正確的是哪一項(C )
A 使用單層專用包裝袋,及時密封
B 置于專用容器內,及時密封
C 使用雙層專用包裝物,及時密封
D 裝于黃色塑料袋內,扎緊袋口
7、下列物品中不屬于醫療廢物是哪種, ( B)
A 使用后的一次性醫療器械
B 使用后的(一次性塑料)輸液瓶(袋)
C 過期消毒劑
D 病理標本
8、對病原體的培養基、標本和菌種、毒種保存液等高危險廢物,處理正確的是
哪一項,( A)
A 首先在產生地點進行壓力蒸汽滅菌或者化學消毒處理,然后按感染性廢物 收集處理
B 按感染性廢物收集處理
C 置于專用包裝容器內,密封送醫療廢物處置單位
D 在產生地點進行壓力蒸汽滅菌或者化學消毒處理后倒入生活垃圾中
9、《醫療廢物分類目錄》將醫療廢物分幾類,(C )
A 3類
B 4類
C 5類
D 6類
10、廢棄的化學消毒劑屬于哪類醫療廢物,( D)
A 病理性廢物
B 藥物性廢物
C 損傷性廢物
D 化學性廢物
二、多項選擇(10題)
1、醫療廢物的暫時貯存設施、設備,除應設置明顯的警告標識外,還應有相關的安全措施是(ABCDE )
A 防滲漏
B 防鼠、防蚊蠅、防蟑螂
C 防盜
D 防火
E 預防兒童接種
2、以下對利器盒的要求哪些是正確的, ( ABDE)
A 利器盒整體為硬制材料制成,密封
B 利器盒能防刺穿
C 利器盒封口后可重復使用
D 利器盒整體顏色為黃色,在盒體側面注明“損傷性廢物”
E 利器盒上應印制醫療廢物警示標識
3、以下哪些物品屬于損傷性廢物,(ABCDE )
A 手術鋸
B 玻璃安瓿
C 醫用針頭、縫合針
D 備皮刀
E 玻璃試管
4、《醫療廢物管理條例》中對醫療衛生機構和醫療廢物集中處置單位的要求有 ( ABCD)
A 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轉讓、買賣醫療廢物
B 禁止郵寄醫療廢物
C 禁止在運送過程中丟棄醫療廢物
D 禁止在飲用水源保護區的水體上運輸醫療廢物
E 禁止水路運輸醫療廢物
5、醫療衛生機構應當對醫療廢物進行登記,登記內容應當包括以下那些方面, ( ACDE)
A 醫療廢物的來源
B 醫療廢物運送路線
C 醫療廢物重量或者數量
D 醫療廢物交接時間
E 醫療廢物最終去向以及經辦人簽名
6、《醫療廢物分類目錄》是由以下哪些部門制定,( BE)
A 國家工商局
B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
C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D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
E 國家環境保護總局
7、醫療衛生機構在分類收集醫療廢物時,以下哪項不正確,(AE )
A 醫療廢物應置于密閉包裝物或者容器內
B 在盛裝醫療廢物前,應當對醫療廢物包裝物或者容器進行認真檢查,確保 無破損、滲漏和其它缺陷
C 感染性廢物、病理性廢物、損傷性廢物、藥物性廢物及化學性廢物不能混 合收集
D 廢棄的麻醉、精神、放射性、毒性等藥品及其相關的廢物的管理,依照有 關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家有關規定、標準執行。
E 化學性廢物中批量的廢化學試劑、廢消毒劑可以自行處置
8、盛裝醫療廢物的每個包裝物、容器外表面除應當標有明顯警示標志外,還應 當系中文標簽,其標識內容有以下哪幾項?(ABCE )
A 醫療廢物產生單位
B 產生日期
C 醫療廢物類別
D 運送路線
E 特殊說明
三、填空題 (5題)
1、醫療衛生機構應當建立醫療廢物的暫時貯存設施、設備,不得 露天 存放醫療廢物;醫療廢物暫時貯存的時間不得超過(2 )天。
2、利器盒整體顏色為 黃色 ,在盒體側面注明 (損傷性廢物 )
3、醫療衛生機構發生醫療廢物流失、泄漏、擴散時,應當 在 ( 48小時)內向所在地的縣級人民政府 衛生行政 主管部門、 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 報告。
4、重大傳染病疫情期間醫療廢物應由 專人收集 、 (雙層包裝 ),包裝袋應 特別注明是 高度感染性廢物。
5、醫療衛生機構、醫療廢物集中處置單位違反《醫療廢物管理條例》相關規定并逾期不改正的,最高可處以 ( 3萬) 元以下的罰款;轉讓、買賣醫療廢 物,郵寄或者通過鐵路、航空運輸醫療廢物的,可處以違法所得(2倍以上5倍)的罰款。
四、判斷題 (5題)
1、醫療廢物專用包裝物、容器,應當有明顯的警示標識和警示說明。(√)
2、根據醫療廢物的類別將醫療廢物分置于符合《醫療廢物專用包裝物,容器的標準和警告標識的規定》的包裝物或容器內。(√)
3|、醫療衛生機構應當制定并落實醫療廢物管理的規章制度、工作流程和要求、有關人員的工作職責及發生醫療衛生機構內醫療廢物流失、泄漏、擴散和 意外事故的應急方案。(√)
4、能夠刺傷或者割傷人體的廢棄的醫用銳器屬于損傷性廢物。(√)
5、有關單位和個人可以轉讓,買賣醫療廢物。(×)
五 簡答題(2題)
1、醫療廢物相關工作人員和管理人員應當達到哪些要求,
答:
(1)掌握國家相關法律、法規、規章和有關規范性文件的規定,熟悉本機構制定的醫療廢物管理的規章制度、工作流程和各項工作要求;
(2)掌握醫療廢物分類收集、運送、暫時貯存的正確方法和操作程序:(3)掌握醫療廢物分類中的安全知識、專業技術、職業衛生安全防胡等知識
(4)掌握在醫療廢物分類收集、運送、暫時貯存及處置過程中預防被醫療廢物刺傷、擦傷等傷害的措施及發生后的處理措施;
(5)掌握發生醫療廢物流失、泄漏、擴散和意外事故情況時的緊急處理措施。
答:登記的內容應當包括醫療廢物的來源、種類、重量或者數量、交接時間、處置方法、最終去向以及經辦人簽名等項目。登記資料至少保存3年。
篇4
【關鍵詞】護理;醫療廢物;管理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09―0325―01
隨著《醫療廢物管理條例》的頒布與實施,對醫療廢物進行規范化的管理已成為醫院感染管理中的重要部分[1]。醫療廢物中存在含有傳染性病菌、病毒、化學污染及放射性有害物資,具有極大的危險性。在病區護理人員是接觸醫療廢物主要者,護士如何對醫療廢物做好科學、有效的管理,防止污染物擴散和疾病傳播,保護環境,做好自身安全防護,顯得尤為重要。通過加強病區護理人員對醫療廢物中的有效管理,規范醫療廢物的分類收集、運送、處理工作流程和要求,有效地控制了醫院感染,取得了滿意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 強化細節管理,建立醫療廢物管理網絡
1.1 根據《醫療廢物管理條例》及《醫院感染管理規范》,在醫院感染管理部門的指導下,結合本病區自身特點,完善普外科病區感染控制的質量管理工作,做好病區特殊性醫療廢物收集、存放、處理工作流程。
1.2 建立病區三級護理質控管理體系,實行責任護士護理組長護士長的質控小組三級管理網絡,負責病區醫療廢物的管理工作,做到層層管理,責任到人。
1.3 病區設立感染控制專責護士一名,定期到病房巡回檢查醫療廢物處理情況,廢物是否分類放置,有無混放或亂放,消毒液配比的濃度是否正確,紫外線空氣消毒等等。及時與病房護士長溝通,采取有效解決的辦法。通過強化細節管理,落實監督檢查,做到層層把關。
1.4 醫院感染管理科采取定期或不定期的方式到各病房、處置室、治療室、污物間等檢查醫療廢物的處理情況。檢查結果當場反饋,每月將綜合質量分數報醫院管理部門,對存在問題的部門及時制定整改措施,確保了病區醫療廢物的安全管理,使其走上正規化的管理軌道。
2 加強各級護理人員培訓
2.1為了強化各級護理人員的管理意識和參與意識。由病區護士長、感控護士負責各層級護士培訓,主要學習醫療廢物管理基本知識,掌握醫療廢物收集、運送、處理工作方法和操作程序、職業衛生安全防護知識以及緊急處理措施。
2.2新任護士、進修、實習護士:實行崗前培訓,從理論知識的學習和理解到法律法規的學習和了解,由淺入深,在思想認識到醫療廢物分類管理的重要性,提高新入職護士執行醫療廢物分類的依從性,養成良好工作習慣。培訓后進行考核,成績合格者方能上崗。
2.3崗位護士培訓:護士長針對醫院感染或護理人員醫用廢物管理的法律法規的薄弱環節,對護士采取分批培訓,現場指導,使護理人員明確醫療廢物管理的責任與義務,將控制醫院感染規范化管理變成自覺的行為。
2.4骨干培訓:主要采取送出去的辦法,參加國內醫院感染專業委員會、市護理學會舉辦的培訓班,了解新動態、新技術,并以此來指導實際工作。
3 醫療廢物的分類與處理程序
3.1 統一標識,規范管理:為了使病區醫療廢物處置工作統一、標準化,對病區處置室的污物處理進行了規范管理、制作了統一的標識,如“感染性廢物”、“損傷性廢物”、“生活垃圾”、“輸液瓶”等。治療廢物分類收集,固定位置、固定容器,加蓋密閉存放,有效杜絕了醫療廢物與其他廢物的混放現象。
3.2 病區醫療廢物的收集:將醫療廢物與生活垃圾分別裝在專用黃色和黑色塑料袋中,不得混放或隨意丟棄,嚴禁醫用廢物混入其他廢物和生活垃圾中。(1)護理單元收治的隔離傳染病患者或疑似傳染病患者產生的生活垃圾,置于內套有2層黃色垃圾袋內,及時密封。(2)抽血、靜脈注射或加細胞毒性藥后不必分離針頭,直接置于銳器盒。(3)當醫療廢物收集達到包裝袋的3/4時,袋口進行有效封扎,防止泄露和遺撒。
3.3 病區醫療廢物的運送:運送病區醫療廢物指定專人,定時、定路線收集運送,各病區與醫療廢物收集人應建立醫療廢物種類、數量、交接時間、交接人簽名登記,病區登記資料應保存1年。
4 結果
自2010年普外科實行護理工作中醫療廢物的規范化管理,病區醫療廢物管理質量得到明顯提高。護理人員提高層級培訓,掌握了醫療廢物的分類,提高了醫務人員對醫療廢物分類執行的依從性,改變了隨時亂丟垃圾的不良習慣,醫療垃圾與生活垃圾混放現象明顯減少,病區治療室、處置室空氣細菌培養結果符合衛生部《消毒技術規范》的要求,每次病區業務學習的培訓率達到100%,廢物管理質量檢查平均分達到98分,未發生相關因素引起的醫務人員感染,有效控制醫院感染。
5 討論
醫療廢物含有大量的致病微生物,不僅污染環境,而且傳播疾病,護理人員是醫療廢物的直接接觸者[2],從源頭上做好醫療廢物分類管理的關鍵,對醫務人員進行有針對性的培訓是醫療廢物管理的關鍵環節[3]。醫療廢物的規范化管理是醫療衛生機構普遍存在的問題,普外科醫療廢物中有大量的血液、體液、排泄物、分泌物,護理人員在接觸醫療廢物時,熟悉和掌握醫療廢物的分類、放置,防止污染物的擴散以及安全防護等知識顯得尤其重要。
通過實踐證明,加強醫療廢物處置的規范化管理,是體現現代醫院整體管理水平的重要標志:是防治疾病傳播、保護環境、保障人類健康的重要手段;是改善醫院環境,提高患者滿意度的有效措施;是預防醫院內交叉感染,提高醫療護理質量的重要保障[4]。因此醫療廢物管理規范化、制度化,是護理管理的重要內容,保護環境和公眾健康方面是護理人員的責任和義務之一。
參考文獻:
[1] 肖西平,張建莉,黃利虹,等.加強醫療廢物管理的探討[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4,14(8):914-915
[2] 周海波,周海鷗,凌漢棟.醫療廢物的處理[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2,12(6)463-464
篇5
各村衛生室、衛生院各科室:
為加強醫療廢物管理,防止醫療廢物產生、收集、運送、處置等環節的壞境污染,保障人民群眾和環境安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醫療廢物管理條例》、《醫療衛生機構醫療廢物管理辦法》和《醫療廢物管理行政處罰辦法》等規定,制定本實施方案,請各村衛生室或各科室認真遵照執行。
一、高度重視,加強領導
醫療廢物屬于危險廢物,具有感染性、毒性及其他危害性,若不重視,管理不到位、處置不當,流行社會及環境,不僅會造成環境危害,而且會成為疾病傳播的重要傳染源。為進一步加強我鎮醫療廢物的收集、轉運、處置等環節的管理,經鄉衛生院會議研究決定,成立大灣鄉衛生院醫療廢物管理領導小組。
組長:
副組長:
成員:
職責:負責建立健醫療廢物管理各項規章制度、應急預案、工作流程,人員管理,負責醫療廢物流失、泄漏、擴散和意外事故的上報工作,負責醫療廢物分類收集、轉運、暫存及處置過程中的職業衛生個人安全防護、技術指導、業務培訓以及監督檢查工作。
二、落實責任,規范管理
(一)綜合管理
各村衛生室及各科室要嚴格按照《醫療廢物管理條例》等有關要求,建立健全各項管理規章制度,明確專(兼)職人員負責醫療廢物收集、暫存、轉運等管理工作,建立管理臺賬,做好臺帳、轉移聯單、運送等記錄與交接,確保各項工作落到實處。臺帳、轉移聯單等所有資料必須至少保存三年。
(二)醫療廢物分類收集與暫存管理
各村衛生室及各科室嚴格按照感染性、損傷性、藥物性、化學性、病理性五類醫療廢物分類收集,購置和修建使用符合相關要求的醫療廢物專用包裝袋、容器、內部轉運工具、暫存場所(暫存間、暫存柜或周轉箱)等。暫存時間原則上不得超過1周。
(三)醫療廢物安全轉運與處置管理
各村衛生室及各科室產生的醫療廢物均由我院與簽約的固原市惠眾廢棄物綜合處理公司轉運處置,不得私自處置。衛生院負責接收各村衛生室及各科室所產生的醫療廢物,集中交由惠眾廢棄物處理公司;衛生院各科室產生的醫療廢物轉運至暫存間暫存;各村衛生室產生的醫療廢物安全轉運至衛生院。各醫療機構轉運原則上1周/次,各轉運環節均須做好交接及相關記錄。
(四)醫療廢物處置人員的技能及職業防護
1、專業技能
認真履行崗位的職責,掌握醫療廢物有關衛生法律法規及規章制度,了解醫療廢物對環境和健康的危害性,熟悉醫療廢物分類包裝標識、裝卸、搬運醫療廢物容器(包裝袋、利器盒等)、周轉箱(桶)的正確操作程序,一旦發生醫療廢物流失、泄漏、擴散和意外事故,采取相應的應急措施,并及時報告。
2、職業防護
在醫療廢物處置(收集、轉運等)過程中,堅持使用個人衛生防護用品,如:防護手套、口罩、工作服、靴等。堅持崗前、離崗體檢,在崗期間體檢2年/次,必要時進行預防性免疫接種。
三、醫療廢物處置登記及報表
1、各村衛生室及各科室應當對醫療廢物進行登記,即:填寫《醫療廢物管理臺帳》,內容應當包括醫療廢物的來源、種類、數量(重量)、交接時間、處置方法、最終去向以及經辦人簽名。衛生院接收轄區內村衛生室醫療廢物應單獨建立《醫療廢物管理臺帳》。
2、衛生院對本單位及接收的醫療廢物交由惠眾廢棄物處理公司上門收運車輛時,如實填寫《危險廢物轉移聯單》(醫療廢物專用)、《醫療廢物運送記錄卡》。
四、嚴格管理,加強監督
醫療廢物管理領導小組定期或不定期對各醫療機構或科室進行醫療廢物管理檢查與指導,每年不少于2次。對于不按規定進行分類收集、暫存、轉運、處置醫療廢物的違法行為,將依法嚴處。
附件:1、大灣鄉衛生院醫療廢棄物管理制度
篇6
【關鍵詞】 醫療廢物
2003年春天,SARS暴發給人們留下了深刻教訓。以香港淘大花園SARS暴發流行為例,329名居民被感染,42人死亡的事件觸目驚心,不容忽視。我國政府高度重視,將醫療廢物的無害化處理提上了議事日程。2003年6月6日國務院總理簽發了《醫療廢物管理條例》 [1] ,同年8月14日衛生部吳儀部長又簽發了《醫療衛生機構醫療廢物管理辦法》 [2] ,10月10日衛生部國家環境保護總局下發了《醫療廢物分類目錄》 [3] 。現在醫療廢物的管理是有章可循,有法可依。醫療廢物的危害在于它不同程度地含有病菌、病毒、寄生蟲卵及其他有害物質。相當一部分的肝炎和艾滋病的傳播源于注射器、輸液器等一次性醫療用品的重復使用 [4] 。部分醫療垃圾混入生活垃圾,造成“二次污染”威脅人民的健康。70年代就曾發生過醫療垃圾處理不當引起乙肝傳播流行的事件 [5] 。
1 醫療廢物處理狀況的調查
2003年SARS發生后,我院將醫療廢物處理列為重點管理項目之一。為了解當時臨床醫療廢物的處理狀況我們對臨床醫療廢物的產生、處理、收集、去向進行了調查。調查對象為醫院住院部各科室,調查方法以問卷、視察的形式進行,同時收集資料,并進行總結。
2 分析和總結
各臨床科室產生的醫療廢物處理渠道大致分為三個途徑:第一,臨床一些生活垃圾和醫療垃圾都裝入黑色垃圾袋由工人每天收到垃圾暫存處,再由特種垃圾廠工人運出后進行處理;第二,使用后的一次性注射器、輸液器等在病房先進行初毀形和消毒再由工人收集進行再次消毒毀形,院感科管理人員監督處理;第三,病人的排泄物、大小便進入下水道,由醫院的水處理站集中消毒后排放。
我們認為現行的管理中存在一些問題:例如有關部門管理不夠規范,未完全落實相關制度,監督機制不夠嚴密 [6] ;分類不夠科學,造成垃圾量大,不利有效防止污染;病房的垃圾每日只清運一次不能滿足一些大科室的需要,有些垃圾要在病房存放到第二天才得到運出 [7] ;臨床工作人員忙于開展業務,在配合處理醫療廢物方面不夠積極主動;工作人員在醫療廢物處理過程中的防護不夠規范。
3 處理醫療廢物的措施
3.1 制定醫療廢物處理的有關方案 按照國務院醫療廢物管理條例,根據醫院實際情況制定“醫療廢物管理辦法”。首先,建立組織機構,成立管理小組。各科主任、醫院感染組長、護士長為小組成員。明確責任分工,臨床科室負責廢物的分類、收集、裝包、封口,服務公司負責醫療廢物的清運,房產基建科負責醫療廢物的暫時存放和與特種垃圾廠交接轉運。醫院感染科進行嚴格監控,以及對醫療廢物的分類、清運、處理“三環節”和操作規程、人員防護等提出指導意見,再就是制定獎罰方案 [8] ,將醫療廢物管理納入醫院感染質量檢查項目,進行醫療質量評分,與科室獎金掛鉤。
3.2 加強宣傳,提高醫務人員的意識 宣傳有關醫療廢物的危害及相關的法律法規,提高醫務人員環境衛生意識和“標準預防”意識 [9] ,促進人們積極地配合醫療廢物管理。
3.3 注重分類回收醫療廢物 醫療廢物分為感染性廢物、病理性廢物、損傷性廢物、藥物性廢物、化學性廢物。在執行醫療廢物管理條例的基礎上著重處理好感染性廢物。嚴格分類收集,用有色袋分裝 [10] ,便于重點處理,防止污染環境及傳播疾病。
3.4 提高醫療廢物處理工作效率,后勤服務于臨床 過去的醫療廢物每日清運一次,現在改為即產即清。過去,行政管理辦法是要求使用過的一次性輸液器、注射器等在病房內進行消毒和初毀形。現在改為由工人收到暫存地集中消毒毀形。減輕臨床工作量,避免造成污染 [11] 。
3.5 接觸醫療廢物的工作人員應注意個人防護 嚴格著裝操作,掌握消毒隔離常識,防止醫療垃圾滲透和污染,一旦自身被污染或被銳器刺傷時要立即采取處理措施 [12] 。
3.6 支持和鼓勵每個公民對醫療廢物管理中的違規違法行為進行舉報 醫院職工發現有以下情況均可報告醫院感染科。如醫療廢物混入生活垃圾;在非指定地點收集、存放、或傾倒醫療廢物;醫療廢物流失、滲漏、污染環境和威脅人體健康;未經允許打開密封的醫療廢物等等。靠少數管理人員的力量是有限的,而發動全體人員對身邊的醫療廢物多關注一點就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醫療廢物管理條例,2003.
2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衛生機構醫療廢物管理辦法,2003.
3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環境保護總局.醫療廢物分類目錄,2003.
4 李月東.醫療廢物的管理.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0,10(2):139.
5 張屹.醫療廢物處理現狀及對策分析.中國現代醫學雜志,2003,13(5):154.
6 徐淑慧,高文花.醫療垃圾管理存在的問題及解決辦法.醫藥動物防治,2002,18(1):51-52.
7 梁道寶,李書建.醫療垃圾集中處理管理模式探討.中國公共衛生,2002,18(2):252-253.
8 Escaf M,Shurtleff S.A program for reducing biomedical waste:the Wellesley Hospital experience.Canadian Journal Infect Control,1996,11(1):7.
9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醫院感染管理規范,2002,4.
10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環境保護總局.醫療廢物專用包裝物,容器標準警示標識規定,2003,
篇7
Abstract: This paper takes the status of medical waste disposal in Henan Province as an example to analyze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of medical wastes. Through the classification of medical waste disposal and emergency management identification, the problems of medical waste management and disposal are analyzed. 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 corresponding medical waste disposal and emergency plans should be implemented for the medical waste disposal facilities failure or serious epidemic and other emergency situations.
關鍵詞:醫療廢物;廢物產生;醫療廢物分類;問題識別;醫療廢物處置;應急管理
Key words: medical waste;waste generation;medical waste classification;problem identification;medical waste disposal;contingency management
中圖分類號:X799.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6)19-0218-02
0 引言
醫療廢物是指醫療衛生機構在醫療、預防、保健以及其他相關活動中產生的具有直接或間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廢物。這些廢物產生的有害化學物質,對空氣、土壤、地表水及地下水造成污染。鑒于此,我國先后頒發了《醫療廢物管理條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規,用于對醫療廢物的收集、轉運、處理進行監控管理,以期使醫療廢物的處置管理有法可依并逐步取得成效。如果缺乏對醫療廢物處置及應急管理問題的識別,將給社會造成極大的損害。
1 醫療廢物的產生及管理現狀
醫療廢物是指醫療衛生機構在醫療、預防、保健以及其他相關活動中,所產生的具有直接或間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廢物。醫院是醫療廢物產出的主要場所,醫療廢物管理是否規范直接關系到醫院整體管理水平。由于醫療廢物的特殊性,使世界各國都對此高度重視。
1.1 醫療廢物產生
隨著河南省醫療廢物實際處置量逐年增加,部分醫療廢物處置中心的處置能力已超負荷或接近飽和狀況,面臨著急需擴大處置規模的壓力。據統計,2013年河南全省19個醫療廢物處置中心醫療廢物處置能力142噸/天,按330天工作日算,每年可處置4.69萬噸。2013年全省實際收集處置醫療廢物共計3.71萬噸,實際處置2.64萬噸。
1.2 醫療廢物處置中心現狀
河南省較具規模的醫療廢物處置中心有19家(主要分布在18個省轄市和1個直管縣),醫療廢物處置方法為:感染性廢物、損傷性廢物適合采用熱解焚燒法、高溫滅菌法及干式化學消解法處置;病理性廢物適合采用熱解焚燒法及干式化學消解法處置;藥物性廢物和化學性廢物適合采用熱解焚燒法處置。全省醫療廢物不同處置技術設施的設計及預留處置能力見表1。
表1焚燒工藝項目總設計規模3.04萬噸,實際處置2.64萬噸;干式化學法項目總設計規模0.55萬噸,實際處置0.39萬噸;高溫滅菌法項目總設計規模1.10萬噸,實際處置0.68萬噸。
1.3 醫療廢物協同處置管理
醫療廢物污染防治的管理不僅涉及醫療廢物從產生到收集、貯存、運輸、處置整個運行周期實施全過程管理,也涉及醫療廢物處置技術選擇,劃分醫療廢物協同處置片區,構建醫療廢物協同處置機制等的處置全過程管理。
2 醫療廢物處置分類及應急管理問題識別
醫療廢物分類收集是實現醫療廢物無害化的關鍵環節,但大多數醫院沒有完善的醫療廢物分類收集體系,導致各種類型的醫療廢物混在一起,給后續的醫療廢物處置單位帶來較大的不便,影響醫療廢物的處置設施的處理效率。
2.1 醫療廢物管理分類處置問題
醫療廢物分類收集是醫療廢物處置的重要環節,河南省內大多數醫院在逐漸建立自身的醫療廢物分類收集體系,給后續的醫療廢物分類處置帶來較大的便利。據悉,在不少醫療機構,損傷性、感染性醫療廢物分類較規范,其他病理性、藥物性和化學性等三類醫療廢物有時混放到感染性醫療廢物,時有醫療垃圾和生活垃圾混放現象,導致處置時不規范。
2.2 醫療廢物處置管理問題
河南省醫療廢物處置中心主要是嚴格安排行政區劃來劃分,受行政區域劃分限制,部分區域由于醫療廢物收運距離遠,存在收運路線極不合理,而造成醫療廢物處置費用成本過高的情況。由于經費緊張等原因,部分地市醫療廢物處置中心存在醫療廢物收集率低,醫療機構覆蓋率較低等,導致一部分偏遠山區、農村等地產生的醫療廢物尚未全部收集進行無害化處置,醫療運輸設備亟需專業化配置。
2.3 應急管理識別問題
河南省較大規模的醫療廢物處置中心有19家,醫療垃圾集中焚燒處理制度始于2003年“非典”爆發時期,各地地方政府和有關部門都把主要精力放在醫療廢物集中處置設施的建設上,對突發性的醫療廢物處置問題考慮較少,應急預案和應急處理措施都比較缺乏。一旦發生醫療廢物處置設施發生故障或需進行檢修無法正常運營、某一區域發生嚴重疫情等情況下,沒有相應的醫療廢物協同處置及應急預案來實施。
3 醫療廢物處置及應急管理對策與建議
醫療廢物處置應急管理是指在醫療廢物處置設備進行檢修或因故障不能正常運營時,或者某一區域突發疫情等應急情況下,醫療廢物處置不受環境和技術局限等因素影響,醫療廢物得到消納。根據《醫療廢物分類名錄》(衛生部和國家環保總局2003第287號),應急管理對策與建議有以下幾方面內容。
3.1 醫療廢物處置分類適用性對策
分類處置對象適用性,可以解決醫療垃圾和生活垃圾混放現象,處置時不規范問題。其策略:焚燒技術適用于感染性廢物、病理性廢物、損傷性廢物、藥物性廢物等各種傳染性醫療廢物;表2為三種醫療廢物處置技術對感染性廢物、病理性廢物、損傷性廢物、藥物性廢物及化學藥劑廢物等五類醫療廢物的適用性比較(見表2)。
表2適應性比較表明,熱解焚燒技術適應性最強,處置范圍最廣,可以處理各種醫療廢物;高壓蒸汽滅菌法和化學消毒法適用性沒有熱解焚燒法適用性廣,一些藥物性廢物和化學性廢物不能較好的處理,高壓蒸汽滅菌法和化學消毒法在逐步得到推廣。焚燒爐的處理規模在10t/d或以上,適合醫療廢物大量集中處置。
3.2 醫療廢物處置專業性對策
河南省醫療廢物處置中心是以行政區域劃分而規劃建設的,各省轄市醫療廢物處置中心主要服務于本區域內醫療廢物的處置工作。醫療廢物處置處理成本高,醫療廢物焚燒處置項目的投資較大、運行費用較高,因而醫療廢物處理費用也高。常用的醫療廢物處置技術的投資和運行成本如表3。
表3所示,每噸醫療廢物處理成本為2000~3000元。由于醫療廢物的回收處理必須在廢棄物產生后的48h內完成,即醫療廢物回收物流網絡是帶有時間限制的。所以,醫療運輸設備需要專業化配置。鑒于部分偏遠地區的醫療廢物產生量少,造成處置單位對醫療廢物回收、運輸成本提升。如能優化醫療廢物協同處置布局,例如個別縣城可以就近選擇收運和處置運營商,做到突破地域限制,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成本,實現多方共贏,即打破地域限制,優化處置設施布局和服務范圍。從表3的工程實踐表明,醫療廢物焚燒廠處理量越大,每噸醫療廢物的處理成本越低。所以,醫療廢物堅持資源整合,實現對全省醫療廢物的協同處置。
3.3 醫療廢物協同處置對策
應對醫療廢物協同處置突發環境風險時,要有相應的醫療廢物協同處置及應急預案來實施。一旦發生重大疫情或者政府需要處置的廢物,要以及時、快速且安全處置醫療廢物為前提,啟動跨區域協同處置方案來實施。必要時可動用醫療廢物保證金,對協同處置單位進行費用補貼。來解決河南省19個醫療廢物處置設施因故停運或檢修期間、應對突發疫情等情況下醫療廢物應急處置能力不足的問題。對協同處置過程中可能存在的泄漏、爆炸、火災等事故制定完善的應急預案,確保應急器材、設備的配置,衛生防護設施和人員及時到位,確保最大限度地實現對區域醫療廢物的收集和集中處置。
4 小結
總之,醫療廢物處置及應急管理問題的識別,就是要以醫療廢物能得到無害化安全處置為前提,通過構建不同處置技術之間、跨行政區域的醫療廢物協同處置模式,實現對醫療廢物的安全處置。
參考文獻:
[1]孫寧,張矗張箏,任志遠.甘肅醫療廢物綜合管理和協同處置示范實踐與思考[J].環境保護科學,2015(5).
[2]張鳳云,梁艷芳.醫療廢物對健康的危害及管理規則[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5(01).
篇8
關鍵字:醫療垃圾 成都市 環境 生態平衡
中圖分類號:S89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醫療垃圾是指在對人和動物在診斷、化驗、處置、應用和疾病預防等醫療活動的過程中產生的固態或液態廢物,主要包括:一、傳染性廢物、病理廢物、利器廢物、制藥廢物、基因污染物、化學品廢物、放射性廢物等;其次是門診及住院病人的生活垃圾。
衛生專家指出,醫療垃圾的巨大危害表現在它所含的病菌是普通生活垃圾的幾十倍甚至上千倍。此外,醫療垃圾的危害還表現在可能因為處理方法不當而成為潛在的健康“殺手”。專家們介紹說,醫療垃圾如果與生活垃圾混裝焚燒會產生黑色、惡臭的氣體,這種氣體中會含有一種致癌物。如將其隨意填埋,要經過幾百年才能夠降解,將嚴重危害生態環境。
隨著城市建設的發展、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生活垃圾產生量與日俱增。這些垃圾不僅污染環境、破壞了城市景觀,而且傳播疾病,威脅人類的生命安全,成為社會公害之一。因此,城市生活垃圾問題是中國和世界各大城市面臨的重大環境問題。
1 成都市醫療垃圾處理現狀
1.1 回收記錄馬虎粗略
根據成都市衛生局,省、市衛生執法監督部門以及地區衛生局的一次檢查結果了解到,很多醫院的回收記錄非常粗略,根本不符合標準。在某個醫院檢查時,只見回收醫療廢棄物的工人拿出了一個皺巴巴的記錄本,上面卻只有兩三頁內容,粗略地記載著“某年某月回收多少斤”,連回收人的簽名也是大筆一揮,直接“跨越”好幾個月份,最近的一次記錄是2003年元月12日,今年根本沒有任何記錄。
規定《醫療廢物管理條例》第12條:醫療衛生機構和醫療廢物集中處置單位,應當對醫療廢物進行登記,登記內容應當包括醫療廢物的來源、種類、處置方法、最終去向等。登記資料至少保存3年。
1.2 露天敞放無人過問
在某醫院供應室的一角,堆成小山的醫療垃圾打包堆放,從工人口中了解得知,有人每周都會對醫院的醫療垃圾進行一次收集和運送。穿過供應室旁的一條小道,10多個碩大的鐵桶內同樣裝著醫療垃圾,卻沒有一個蓋子,直接在露天環境下敞放,而“鐵桶陣”旁的宿舍內還住著工人。
規定《醫療廢物管理條例》第17條:醫療衛生機構應當建立醫療廢物的暫時貯存設施、設備,不得露天存放醫療廢物;醫療廢物暫時貯存的時間不得超過2天。
1.3 與生活垃圾混放
在檢查中還看到成都某醫院,醫療廢棄物竟被堆放在5樓。同時還在5樓發現,垃圾桶直接擺放在過道一角,醫療垃圾裝在黑色塑料袋內。而在距此2米遠的位置、據院方稱是“生活垃圾桶”的桶內,裝有廢棄的棉簽和藥瓶。
醫療廢物分為感染性、病理性、損傷性、藥物性及化學性廢物5類,不能混合收集,更不能和生活垃圾混放。醫院應按類別分置于防滲漏、防銳器穿透的專用包裝物或者密閉容器內。
檢查后發現,醫療垃圾的處理,部分醫院存在的問題相當嚴重,據介紹,醫療垃圾必須首先裝進黃色塑料袋內,注明警示標識和警示說明,然后放進醫院的臨時“醫療垃圾存放點”,存放點必須修建成密閉的、鐵鎖把門的小屋形式,并由專人負責鑰匙管理。
醫療垃圾只能由環保部門指定的特種垃圾處理場來收集和運輸、焚燒。 醫療垃圾一旦發生流失、泄漏、擴散等情況,將直接追究院長責任。
2目前醫療垃圾處理方法
由于醫療垃圾中可能存在傳染性病菌、病毒、化學污染物及放射性污染物等有害物質,因而具有極大的危險性。在國外,醫療垃圾被視為“頂級危險”和“致命殺手”。在我國,也早已將其列為頭號危險廢物。
目前醫療垃圾的處理大致有以下處理形式:
1、大型醫療機構日產的醫療垃圾由衛生局統一指定的大型焚燒爐集中焚燒。
2、縣、區級醫院及廠礦等較大型的醫療機構對醫療污染及視為直接污染的醫療垃圾由醫院鍋爐焚燒,部分隨生活垃圾處理。
3、小型醫療機構如廠礦及事業單位衛生室所、個體診所、社區服務站等,多將塑料制品作廢品賣掉,棉紗、 棉布類大多回收,污染的棉桿、棉球、換藥后的組織器官等多隨生活垃圾處理,甚至有將應視為醫療廢棄物的醫療用品未視作廢棄物而繼續使用等。
我國明文規定,醫療垃圾必須采用“焚燒法”處理,以確保殺菌和避免環境污染。但是也同樣存在著許多的問題,焚燒處理對垃圾低位熱值有一定要求,不是任何垃圾都可以焚燒的。垃圾中可利用資源被銷毀,是一種浪費資源的處理方法,即使回收熱能也只能做到廢物一次性再生的目的,無法實現資源的多次循環利用。焚燒產生的大量煙氣,帶走的熱能又是一種很大的損失。產生的煙氣必須凈化,凈化技術難度大、運行成本高。焚燒產生的殘渣還必須消化。還有,焚燒設備一次性投資大,運行成本高。
3 對成都市醫療垃圾處理的建議
(一)優化垃圾收運系統
城市垃圾從收集、運輸、中轉到處理,構成了生活垃圾的處置系統。各個環節的合理配置、協調配合可獲得最大的環境、社會和經濟效益,相反則會造成環境的污染,勞動條件的惡化和費用支出的增加。醫療垃圾的處理由于其特殊性,在很多方面必須要注意,而且是要專門的人在一定的時間內來收集,運輸處理。優化其收運系統,能夠使其更具經濟化更無害化。
(二)醫療垃圾分類處理以及資源的再利用
醫療垃圾成分構成可以分成玻璃、塑料、纖維、金屬等幾個類別。在收集的前期將所有的垃圾進行分類放置,其中很多有用的部分經過消毒殺菌等處理之后可以再回收利用。
目前醫療垃圾的處理多采用焚燒方式,則其燃燒的熱能是一種重要的能量。
這一種途徑是,把經過特殊處理后與一般生活垃圾無異的醫療垃圾,采用氣化技術處理,一是熱分解技術,將垃圾分解產生氫、甲烷等氣體,醋酸、丙酮液體和炭。二是氣化(熔融)技術,將碳素物質部分燃燒,同時產生一氧化碳、氫氣和甲烷等數種碳水化合物為主的可燃燒為主的氣體,可供內燃機、發電機或者鍋爐使用。氣化技術是目前先進國家正致力于技術開發并投入使用,在我國還處于起步階段,但是我國內有志廠家應該研討的方向。
(三)二惡英的控制
鑒于醫療垃圾的特殊性,其中某些垃圾的病菌比一般的垃圾多達幾十倍甚至幾百倍。然后焚燒會產生許多惡臭的氣體,對于大氣很嚴重的污染。其中二惡英的產生給我們帶來了很大的恐慌。
結論:
隨著社會的發展,每個城市都在尋找適合自己的發展方式以及發展方向,成都也不落后。但是經濟的發展總是也環境保護存在很大的矛盾,所以,尋求到兩者之間的平衡點是我們每個關注環境,緊張經濟的人都必須要做到的。
醫療垃圾的處理與其它城市垃圾有著太大的不同,所以說,在處理方案上面應該注意到它的不同,再根據我們的條件以及標準來制定合適的處理方案。研討出更加先進的處理方法,不僅在這個方面,其他方面的發展這樣也是很有利的。
參考文獻:
[1] 聶永豐主編,三廢處理工程技術手冊—固體廢物卷,化學工業出版社,2000年。
[2] 羋振明等合編固體廢物的處理與處置,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
[3] George Tchobanoglous, Hilary Theisen, Samuel Vigil. Integrated Solid Waste Management—Engineering Principles and Management Issues],清華大學出版社,2000年。
[4] 趙由才,朱青山主編,城市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場技術與管理手冊,化學工業出版社,1999年。
篇9
【關鍵詞】 手術間;無菌臺;醫療廢物;分類收集;規范管理
醫療廢物是指醫療衛生機構在醫療、預防、保健以及其他相關活動中產生的具有直接或間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廢物[1]。手術室擔負著常規手術和危重癥病人的搶救工作,每天產生大量的醫療廢物,如管理不當,不僅增加院內感染的機會,而且極易造成環境污染甚至造成疾病傳播,后果不堪設想[2]。醫療機構護理人員在護理服務過程中直接接觸醫療廢物,是醫療廢物處理過程中分類收集的首要環節[3]。手術室器械護士在手術配合過程中,直接接觸術中產生的醫療廢物,因此,做好無菌臺上醫療廢物的分類管理,尤為重要。我院手術室從2011年1月起對無菌臺上產生的醫療廢物進行分類有效的收集管理,通過1年的臨床實踐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介紹如下:1 資料與方法
1.1 資料 我院是一所三級甲等綜合醫院,手術護士32名,保潔員10名。設有手術間12個。2011年手術量11094例,接臺7163例。
1.2 方法
1.2.1 傳統方法(對照組) 器械護士在手術配合中,將術中產生的醫療廢物投放至“目標筐”中。
1.2.2 按照《醫療廢物管理條例》及有關規定在我院手術室12個手術間無菌臺上實行醫療廢物分類收集(實驗組)。即:器械護士洗手上手術臺后,將手術臺上產生的醫療廢物在無菌臺上分類收集,術畢將各類醫療廢物分類匯集。
1.2.2.1 物品準備 無菌臺上除常規物品外,另外再加無菌收集盆、無菌彎盤、無菌廢物收集袋各一個;手術臺下,由巡回護士準備平面距無菌器械桌臺面30cm左右高度的圓凳,放置于手術床尾部備用。
1.2.2.2 物品放置 器械護士洗手上手術臺后,將無菌收集盆傳遞給巡回護士并置于手術床尾部圓凳上面,收集除損傷性廢物以外需要清點的醫療廢物如新紗布,紗布墊等;無菌彎盤固定于器械臺的左下角,專門收集手術臺上產生的一切損傷性廢物如安瓶、注射針頭、頭皮針、輸液器針頭、手術刀片、一切縫針等;無菌廢物收集袋粘貼于手術床尾部器械托盤尾緣,用于收集除銳器以外的非清點物品。如殘余絲線、一次性物品的內包裝等。
1.2.2.3 術畢分類匯集 術畢各類廢物分類匯集。無菌收集盆內的紗布,紗墊等清點無誤后匯集于無菌臺上無菌廢物收集袋內,雙膠帶扎緊封口匯集于手術間的感染性廢物容器內;無菌器械臺上盆內的液體倒入手術間污水桶內,注意倒時位置要低,防止液體飛濺對手術間二次污染和減少職業暴露的發生;無菌臺上無菌彎盤內收集的損傷性廢物清點無誤后隨同器械一并帶出手術間,集中匯集于器械暫存室處的銳器盒內。2 結 果
2.1 兩種不同方法廢物管理的手術切口感染率、外科醫院感染率以及不良事件發生率(銳器傷)的比較,見下表。
手術切口感染率 外科醫院感染率 銳器傷發生率/例
對照組 (2010 年 ) 19% 10% 56%(19)
實驗組 (2011 年 ) 16.5% 8.9% 7%(3)
2.2 兩種不同方法廢物管理后手術醫生、麻醉醫生、保潔員的滿意度調查,見下表。
手術醫生 麻醉醫生 保潔員
對照組 69% 70% 65%
實驗組 95% 98% 100%
3 討 論
3.1 規范無菌臺上醫療廢物管理,保證地面的干凈整潔,減少醫院感染的發生。手術室環境清潔,是感染控制的重要因素,隨時保持手術間各處地面的清潔而不被污染,尤為重要[4]。手術間無菌臺上產生的醫療廢物傳統投放于地面收集桶、收集盆內。傳統方法由于投放時“目標筐”距離過長,投放物極易偏離目標,既避免醫療垃圾的混放,還造成地面二次污染或液體飛濺,影響手術間的干凈整潔,增加了職業暴露的可能性。廢物收集袋應放于距器械桌臺面30cm左右高度的無菌盆,避免了醫療廢物投放于地面的可能性,杜絕了地面的二次污染和大大減少職業暴露的發生,減少醫院感染的發生。由表1可以看出2011年1月規范無菌臺上醫療廢物管理后,手術后切口感染率和外科醫院感染率下降。
3.2 規范無菌臺上醫療廢物管理,減少了醫務人員的針刺傷率,防止了感染性疾病的傳播。醫療廢物含有大量的致病微生物,不僅污染環境,而且傳播疾病,各種污染針頭刺傷是醫院內傳播乙肝、丙肝等的重要途徑[5]。通過規范無菌臺上醫療廢物管理,避免了銳利廢棄物混放,減少護理人員在操作中,保潔人員在處理垃圾時銳利廢棄物刺傷事件的發生,防止了感染性疾病的傳播。
3.3 規范無菌臺上醫療廢物管理,優化了手術間的保潔流程。規范無菌臺上醫療廢物管理,通過取消不必要的工作環節進行了流程優化。杜絕了術中巡回護士隨時清理手術間,處理地面的碘、血跡等。術畢將收集的醫療廢物分類匯集,縮短了保潔員的保潔時間,為接臺手術的手術團隊贏得了寶貴時間。
3.4 規范無菌臺上醫療廢物管理,提高了手術團隊人員的工作效率和手術間的利用率。手術室是醫院外科的運轉樞紐,承擔全院臨床科室的手術任務,在手術間有限,手術量不斷攀升的情況下,使保潔工作用最少的時間去獲得最佳的效益。提高了手術團隊人員的工作效率,確保了手術間的利用率。實施無菌臺上廢物規范化管理后,對50名手術醫生、15名麻醉醫生、10名保潔員,滿意度分別為95%、98%、100%,均較傳統方法提高明顯。
3.5 規范無菌臺上醫療廢物管理,樹立了護理人員的風險管理理念。風險管理是對客觀存在或潛在的危險因素進行識別、分析、并及時采取相應的防范措施的過程[6]。在可能出現的偏差前采取干預措施,遇見性的把損失降低到最小。無菌臺上醫療廢物分類收集,術畢各類廢物清點無誤后分類匯集,每臺手術之間做到了物品清點、帶出、環環相扣,避免了前一臺手術的物品在手術間的殘留,防止接臺手術物品的清點擾,提高了手術室的護理安全。
3.6 規范無菌臺上醫療廢物管理,提高了手術團隊人員對醫療廢物規范性投放的依從性。護理人員對醫療廢物的態度和知曉率,直接影響分類行為的依從性[7]。我們通過幻燈片、晨會、業務學習等形式對全科人員以及保潔員進行《醫療廢物管理條例》、相關法律、專業技術、安全防護及緊急處理等知識的培訓。增強了無菌臺上器械護士的責任感,養成了良好的醫療廢物投放習慣。提高了手術團隊人員對手術間醫療廢物規范性投放的依從性,避免了各類醫療垃圾的混放。4 小 結
實行無菌臺上醫療廢物分類管理后,無菌臺上醫療廢物收置有序,手術間干凈整潔,減少了醫療廢物在手術間的二次污染,防止了污染擴散。避免了各類醫療垃圾的混放,明顯減少了醫務人員的銳器傷率,防止了感染性疾病的傳播。優化了手術間的保潔流程,提高了手術團隊人員的工作效率和手術間的利用率。手術醫生、麻醉醫生、保潔員,滿意度大為提高。隨著社會的發展,術中一次性物品使用的大量增加,無菌臺上產生的醫療廢物相應增多,傳統的收集方式已遠遠不能適應現代手術的需求,無菌臺上醫療廢物的分類收集是降低手術室醫院感染率的有效措施之一。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醫療廢物管理條例[S],2003.
[2] 陳有霞.手術室醫療廢物管理[J].黑龍江醫學,2009,33(10):796-798.
[3] 米光麗,唐彥,柳萍.379名護士針刺傷原因分析及對策[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8,18(8):1136-1137.
[4] 朱丹,周力.手術室護理學[M].第一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100-116.
[5] 王文蘭,鄭紅麗.臨床醫護人員對醫療廢物分類依從性的調查分析[J].國外醫學護理學分冊,2005,24(11):718-720.
篇10
【關鍵詞】 醫療廢物專職人員; 醫院感染; 危險因素; 防護措施
中圖分類號 R197.3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6)9-0159-02
doi:10.14033/ki.cfmr.2016.9.089
醫療廢物即醫療機構在開展各類活動時產生的具有毒性、感染性等廢棄物,醫療廢物的危害是非常大的,在國外,醫療廢物被稱之為“致命殺手”,我國《國家危險廢物名錄》中也將醫療廢物列為最為危險的廢棄物。在各類因素的影響下,我國醫院中從事醫療廢物處理的工作人員綜合素質水平并不高,并未接觸過系統、全面的培訓,缺乏完善的自我防護意識,在日常工作中,他們也僅僅是按照醫院要求來運輸、銷毀醫療廢物。由于醫院的科室非常多,產生的醫療廢物量也非常大,工作人員為了快速處理好醫療廢物,往往忽視了感染的預防。為了避免醫療廢物的處理給工作人員帶來不良影響,必須要對其感染因素進行系統的分析,采取合理的防護措施,最大限度的保證自身安全。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筆者所在醫院共有醫療廢物專職人員62名,其中男38名,女24名,年齡38~57歲,平均(46.3±5.1)歲,于2014年3月實施系統的感染防護措施,對比實施前后醫療廢物專職人員對于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
1.2 實施措施
1.2.1 做好相關知識的培訓工作 各個醫院需要根據醫療廢物專職人員的工作要求和工作內容開展系統的培訓工作,讓他們了解疾病的傳染途徑與防范措施,提升每一位專職人員的防護意識,對于所有的醫療廢物要嚴格對待,避免出現醫源性感染。在工作過程中,必須要嚴格遵守關于《醫院消毒技術規范》的相關流程,注意感染防護,降低感染的發生率,避免院內感染出現蔓延。在日常工作中,防護人員也需要定期收集相關的防護知識,加強學習,做好工作總結,不斷提升自身的防護能力[1]。
1.2.2 提升職業防護意識 醫療廢物專職人員在開展工作時,必須要嚴格按照要求穿戴防護服,戴好手套、帽子以及口罩,這樣,即便是發生意外,也可以將感染率降到最低,若發現這些物品出現破損,需要在第一時間進行更換。對于運輸醫療廢物的車輛,需要定期進行消毒和清理,在配置消毒劑的過程中,需要多通風換氣,穿戴好防護靴以及防護帽,避免消毒劑給自己的皮膚和黏膜帶來損傷。在使用消毒劑時,必須要佩戴好口罩,使用完畢后及時將蓋子蓋上。在進行紫外線照射工作時,要盡量避免燈體直射,特別是要注意保護好眼睛,在更換燈管時必須要按照要求佩戴好墨鏡,注意室內通風,保持空氣清新,避免化學因素與物理因素對人體產生損害。
1.2.3 注重洗手 在日常工作中,需要嚴格按照《手衛生規范》的要求來洗手,將衛生管理制度深刻的落實到實處,而醫院則需要為醫療廢物專職人員配備好衛生設施,加強相關知識的宣傳和教育,幫助專職人員掌握更多的衛生知識。讓他們意識到,洗手是降低感染率的最有效措施,充分洗手可以有效去除手部細菌,在完成各項操作之后,都需要使用流動水仔細洗手2 min,洗手要嚴格遵循相關的方法,同時,還要避免受到二次污染[2]。
1.2.4 建立醫護人員健康檔案 醫療廢物處理專職工作人員必須維護自身健康,不能患有急慢性傳染病。為此每年定期進行健康查體一次,接種乙型肝炎疫苗,加強職業健康教育,提高工作人員免疫力與抗病毒能力。建立意外傷害的報告制度,建立登記手冊,及時分析傷害原因,以減少傷害的重復發生。
1.3 觀察指標
對比管理措施實施后,醫療廢物專職人員對于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總分為100分,90分以上為優秀,80~90分為合格,80分以下為不合格。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2.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字2檢驗,P
2 結果
結果顯示,管理模式實施后,醫療廢物專職人員相關知識掌握程度得到了顯著的提升,實施前后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醫療廢物專職人員醫院感染的危險因素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這主要由幾個原因引起。
3.1 工作人員因素
醫療廢物專職人員自身因素對于感染有著直接的影響,在職業結構的影響下,我國醫療機構從事醫療廢物處理的工作人員綜合水平并不高,缺乏接受新知識的能力,一般情況下,他們只接受短期的培訓就直接上崗,不了解醫院感染的深層次知識,缺乏系統的職業感染防控知識水平,自我防護意識差[3]。部分工作人員還簡單的認為,其工作只是將醫療廢物簡單的收集和處理,不了解怎樣用護具來保護自己的人身安全,為了方便工作還會隨意改變工作流程,以上因素都可能給他們的人身安全帶來影響。
3.2 化學因素
在處理污染醫療器械時,往往需要使用含氯消毒劑以及戊二醛,這些試劑具有一定的刺激性、揮發性以及腐蝕性,醫療廢物工作人員在處理醫療廢物時,常常需要使用這些試劑,必定會吸入這些消毒劑,很容易損傷他們的黏膜。此外,這些試劑在揮發到空氣中后,很容易導致工作人員出現支氣管炎等一系列的呼吸系統疾病,對于眼睛也有著一定的刺激性[4]。
3.3 生物因素
在醫療廢物中,有相當多的一部分屬于感染性廢物,這些是由于手術、血液等因素產生的病理性廢物,其中殘留著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在處理這些廢棄物的過程中,工作人員不僅需要接觸患者的引流液、血液和體液,還會接觸到針頭、刀片、縫合針等,很多病毒會通過這些器械傳染給人體,這不僅是導致醫療廢物專職人員感染的高危因素,也嚴重影響著他們的身心健康。
3.4 物理因素
在采用紫外線進行照射時,如果人體皮膚或者眼睛接觸到,很可能引起結膜炎、角膜炎、皮膚紅斑以及過敏性皮炎[5]。在進行操作時,污染醫療廢棄物都會導致醫療廢物專職人員手部與皮膚位置細菌數量增加,如果稍不注意,手與皮膚就會成為細菌的傳播媒介,引發一系列的感染。
3.5 工作環境影響
患者體液、尿液與血液在擴散到空氣中后,很容易形成氣溶膠,污染了回收間的環境,此外空氣也是傳播疾病的重要媒介,長期在受到污染的場所中工作,醫療廢物專職人員也會出現巨大的心理壓力。這不僅在一定程度上影響醫療防護的質量,也會影響到醫療廢物專職人員的生活質量[6]。
總之,醫療廢物的管理部門涉及到院辦、醫務部、護理部、后保部、感染辦、保潔公司等。人員涉及到醫務人員、患者及家屬、保潔員等,院感辦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如何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協調相關部門,督導各級人員落實醫療廢物的各項制度措施,考驗著院感專職人員的智慧[7-8]。按要求掌握國家關于醫療廢物相關法律、法規、規章和有關規范性文件的規定,熟悉本機構制定的醫療廢物管理的規章制度、工作流程和各項工作要求;不斷加強自身業務和管理能力的培養和提高,日常監管中,既講原則,又要結合醫院的具體情況。
參考文獻
[1]張陽英,穆燕紅,孟哲,等.護士處理醫療廢物現狀分析與對策[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1,21(2):332-334.
[2]李海峰,王志剛,卓曉,等.醫院醫療廢物的規范化管理[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0,10(4):851.
[3] Raboud J,Saskin R K,Moore C,et al.Patterns of handwashing behavior and visits to patients on a general medical ward of healthcare workers[J].Infection Control and Hospital Epidemiology,2004,25(3):198-202.
[4] Pitout J,Laupland K.Extended-spectrum β-lactamase-producing Enterobacteriaceae:an emerging public-health concern[J].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2008,8(3):159-166.
[5]許敬錦.醫療廢物回收人員職業暴露感染危險因素與防護措施[J]. 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1,21(5):960.
[6]劉盛強.淺議如何做好基層醫院臨床檢驗科質量控制的管理工作[J].中國醫藥指南,2013,11(28):284.
[7] Elbakosh M M,Arafa A K,Ghenghesh K S.Hepatitis B virus and hepatitis C virus in medical waste handlers in Tripoli,Libya[J].Journal of Hospital Infection,2009,72(3):258-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