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專業畢業設計任務書范文

時間:2024-02-18 17:47:2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會計專業畢業設計任務書,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會計專業畢業設計任務書

篇1

【關鍵詞】高職 會計 畢業考核 “2+1”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13-0017-02

近年來,隨著我國各地區經濟轉型和產業升級的加速,對企業用人提出了新的挑戰,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匱乏嚴重制約著企業的發展。一方面一些技能型崗位招不到人,另一方面一些高職畢業生畢業后找不到工作,職業院校與企業沒有實現很好的“零對接”。為此,越來越多的高職院校以學生就業為導向,開始實施“2+1”人才培養模式,即學生2年在校學習,再利用1年的時間到企業進行頂崗實習,全面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專業技能、創新能力和實踐動手能力。

而會計作為一門應用型學科,不僅要求學生有扎實的理論基礎和專業知識,還必須具備較強的實踐能力。“2+1”模式下,學生在校學習的時間縮短,很多學校要求學生出去頂崗實習前就要完成畢業設計,其中畢業設計環節凸顯的問題值得我們認真思考和對待。

一 高職院校會計專業畢業考核體系的現狀

畢業設計歷來是我國高等教育中教學活動的重要環節,是學生畢業前進行全面專業訓練的重要實踐環節,是提高學生綜合運用專業知識和分析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重要步驟。對于高等職業教育,由于是以職業能力的構建為培養目標,畢業設計的重要性就顯得尤為突出。然而目前大多高職會計專業的畢業設計多數遵循著“畢業設計選題――學生選題――指導老師布置任務――學生完成任務――畢業設計答辯”這一模式,最終是以指導老師的評分作為畢業設計的最終成績,這種形式對高職學生的職業能力提升并無明顯作用,并流于表面形式。

通過對本校會計專業歷屆畢業設計的調查發現,學生畢業設計完成情況和考核模式存在的問題如下:

1.畢業設計與頂崗實習內容脫鉤

為了實時監督學生畢業設計的完成情況,在學生出去頂崗實習前的一個學期,指導教師就指導學生選題并任務書,要求學生在離校實習前完成畢業設計的撰寫。這就導致學生在撰寫畢業設計時,不能結合實習單位的實際情況,甚至上網大幅摘抄國內外學者的研究成果,內容空洞,未能針對畢業實習中發現的特定問題進行研究。學生對畢業設計的態度不夠重視,未能達到培養學生獨立調查研究、搜集資料、綜合分析及系統表述的能力。

2.頂崗實習機制不完善

由于會計資料涉及商業秘密,很多企業不愿意接納“2+1”模式下沒有取得畢業證書的頂崗實習的學生。很多職業院校是通過老師或者是往屆畢業生的關系安排學生進入企業頂崗實習,企業對實習生也是應付了事,同時學校也沒有設置專職教師對學校校外頂崗實習情況進行跟蹤監督;并且,由于實習地點較為分散,實習質量難以控制,指導教師對學生的畢業實習成績也只能通過實習單位的實習鑒定取得。

3.畢業考核內容的單一性

衡量高職學生學習水平不完全是研究能力,更重要的是動手操作能力、創業和創新能力等,因此原有的以畢業設計為最終考核方式的,只能從結果去評價畢業設計,不能從過程對學生的“隱形”職業能力,比如團隊協作能力、對會計職業道德的理解等方面進行全面、綜合的考評。

二 高職會計專業畢業考評體系構建原則

1.人才培養方案對職業能力的解析

職業能力的培養是職業教育的核心,人才培養方案以職業需求為導向、以適應社會需求為目標、以培養學生職業能力為主線來設計課程體系,課程設置上淡化公共課、專業基礎課、專業理論課、專業技能課,形成了“職業基礎素質學習領域”、“職業通用能力學習領域”、“專業核心能力學習領域”、“專業拓展能力學習領域”、“專業綜合能力學習領域”、“職業拓展素質學習領域”六大職業能力模塊。通過職業能力模塊課程,學生應該具備:(1)能夠勝任會計工作崗位各項技術要求所應具備的專業知識和實踐應用能力;(2)對會計行業認知、會計職業道德、財經法規的理解和掌握;(3)在會計活動中的團隊協作能力。

2.畢業考評體系構建原則

基于上述分析,高職會計專業畢業設計應注重對職業環境的模擬,同時要求學生直接參與到真實的職業活動中。學院與企業簽訂合作培養協議,可以在實習單位掛牌,簽訂建立長期實習基地的合約來穩固校外實習基地的建設。通過校企合作考評機制,使學生形成明確的職業意識,內化職業所要求的主要知識、技能、態度和能力。通過對頂崗實習與畢業設計穿插聯合的過程進行考核,這種對結果的評價和過程監測的考核和評價方式,能夠更好地檢驗出學生在技能掌握程度、工作熟練程度、操作規范程度、靈活應變能力和會計職業道德等綜合能力方面的提升狀況。

三 高職會計專業畢業考評體系實踐

通過對現行“2+1”模式下的高職會計專業畢業設計考評體系的調研,以畢業設計為主線,探索出一種提升學生職

業能力的畢業考評模式。由企業行業專家與專業教師一同開發與設計,以能力培養為主線,從校企共同命題到最后的校企共同考核,從五個方面對畢業考評的關鍵環節進行科學性、標準性的規定,構建了“一線五面”的整體框架。這一框架都由校企共同完成,并遵循以下五個流程:校企共同命題――學生選題――校企共同任務――學生完成――校企共同考核。

第一階段,積極落實校企雙方共同制訂的實習計劃,與學院共同確定學生的實習崗位、實習內容、考核目標等。企業指導人落實頂崗實習任務,包括具體的會計業務操作流程規范性指導,具體負責學生頂崗實習期間的考勤、業務考核、技能訓練、實習鑒定等工作。校內指導教師負責中期檢查并對學生回校后的設計成果進行管理,包括對學生在企業期間應完成的工作和達到的技能標準檢驗,以及對畢業設計成果的整體性指導。學生的實習報告、實習工作量和實習鑒定表由校內指導老師定期收取。

第二階段,學校和企業應在前期共同做好調研,命題時由企業和學校雙重把關,使選題與專業和企業的崗位需求相結合,內容上能夠系統反映本專業的知識體系結構,選題的分量要適當、題目要具體,應使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經過努力能基本完成。為了滿足學生多樣化的需求,在畢業設計選題上可以細分為社會調查類、方案設計類、分析報告類等類型。

第三階段,學生根據自身興趣選題。將學生分成4~6人的調研小組,根據所選的課題進行調研,根據調研實際情況,學生可以將總課題細分成子課題,并最終促進學生畢業作業質量有實質性的提高。

第四階段,校企雙方共同給學生下達畢業設計任務書,對畢業設計進行過程中的方向和原則問題進行指導,對學生的問題進行解答和指導,并在畢業設計任務書的進度表中做好指導及執行情況記錄。同時,及時審核學生的畢業設計各階段的進展情況,并提出改進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