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共享的應收和應付范文

時間:2024-02-23 17:43:2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財務共享的應收和應付,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財務共享的應收和應付

篇1

Abstract: Because the traditional enterprise information system can't meet the needs of the group, a multi-tenant data sharing cloud computing technology based on the original system is used. This system is developed by the cloud SaaS model, and it carries out the data management by data sharing. At the same time, it uses role-based access control method to ensure the security of data. The practice shows tha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will be applied to the financial module of Yunnan Metallurgical Group, it can achieve the integration of the resources of all the financial system and even the entire group.

關鍵詞: 云計算;SaaS模式;信息化;財務管理

Key words: cloud computing;SaaS model;informatization;financial management

中圖分類號:F27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6)36-0062-05

0 引言

財務管理作為冶金集團最關鍵環節,主要擔任集團各類資產的購置(投資),資本的融通(籌資)和運營中現金流量(營運資金),以及利潤調配[1]。集團現有的核算模式較為落后,會計電化學只是將傳統的手工記賬轉移到計算機上,并未從本質上改變原有的會計流程,并且隨著集團業務規模的擴大,業務量激增,數據不能夠按時反饋給財務部門,造成了嚴重的業務與財務數據不一致。集團下屬公司眾多,信息化水平不一致,各分公司賬目獨立核算,管理分散,對集團的發展產生不利的影響。

云計算[2]是一種新型的具有超強計算能力和處理海量數據能力的計算模式。支持以“租用”的方式消費和使用信息化產品,用戶不需要購買基礎設施而是通過互聯網租用所需要的基礎設施,用戶可以按服務多少以及使用時間長短進行付費,通常使用瀏覽器通過互聯網遠程訪問并使用特定軟件,無需購買軟件,能夠以最低的成本享受到信息服務的核心價值,也給予了企業創新變革的新平臺[3,4]。

1 集團財務管理系統安全機制

云計算包括云計算平臺和云計算服務這兩個概念,即軟件即服務SaaS(Software as a sevice)、平臺即服務PaaS(Platform as a sevice)、基礎設施即服務IaaS(Infrastructure as a sevice)三種服務模式,將傳統所用的基礎設施、服務通過網絡以服務的形式提供給云使用者[5]。云中進行存儲的數據本來是安全的,但是在互聯網環境下,會受到不同方式的網絡攻擊,因此集團將共享數據部署在云平臺,首先要考慮的就是數據的安全性[6]。

云南冶金集團數字化生產集成管理系統財務管理系統中,采用了基于角色的訪問控制模型RBAC[7]來解決系統復雜的權限分配問題,通過在主題和資源之間設定角色這個概念來進行用戶訪問權限的控制。用戶是操作數據對象的主體,用戶通過角色這個中間媒介和權限聯系起來,但集團存在用戶數量多、員工職位多、組織機構復雜等問題,需要控制的資源較多。如果擁有X個用戶,需要為每個用戶分配Y個角色,則需要進行X×Y次權限分配工作,會進行多次重復工作,效率較低。

在傳統RBAC模型的基礎上進行改良,把具有相同權限的用戶組成一個用戶組,一個用戶可以歸屬于一個或者多個用戶組,除了可以給單個用戶授角色以外,也可以對用戶組授角色,這樣單個用戶所擁有的權限就是該用戶個人擁有的權限加上用戶組的權限。根據用戶的特征設立不同層次的用戶組,按照集團組織機構進行劃分,因此通過用戶組來描述用戶組織機構來實現對用戶不同權限的管理。

將優化的RBAC模型應用到集團財務管理系統中,首先進行傳統的用戶登錄也就是用戶認證操作,當認證成功后,向云服務器提供訪問請求[8],權限管理模塊將讀取用戶的權限,并將相應的模塊加載到系統中,用戶只能在權限范圍內進行操作,系統在云計算下數據共享的控制方案如圖1所示。

2 集團財務管理系統設計

本系統是在云計算SaaS模式下開發,利用上海寶信軟件提供的云平臺,采用JAVA語言[9]+IBM DB2[10]數據庫,基于B/S架構[11]對本系統進行開發,為了使業務應用具有更良好的適應性,將業務應用拆分成“展現層,業務層和數據層”三層結構[12],滿足了以功能為目標導向的企業應用開發的需要,同時也提高了本系統開發效率。

2.1 功能模塊

財務管理系統應該是符合企業需求以及企業發展模式的系統,財務管理做為集團生產經營管理中最重要環節,直接影響著集團的運行。根據前期所做的需求分析以及需要實現的目標,集團數字化生產集成管理系統(財務管理),以統一的會計科目為基礎,提供了從總賬管理、應付管理、應收管理,票據管理的全業務處理流程,覆蓋了用戶端到行政管理部門、財務部門、采購部門、銷售部門、倉儲部門多個范疇。(圖2)

冶金集團財務管理模塊是在SaaS模式下進行維護和管理以及用戶權限的分配,菜單配置,功能擴展及用戶個性化需求等工作,財務管理模塊的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①總賬管理:在總賬模塊中,通過賬套與會計科目體系、記賬幣種的配置,多組織架構的設計,支持多組織、多幣種的會計核算要求,滿足集團日常會計核算;實時收集各前端系統產生的會計憑證并進行各種邏輯校驗,生成公司的日記賬、明細賬、總賬等會計資料,為公司財務會計報表編制提供基礎信息,并提供憑證追溯功能。

應付模塊:主要處理物料(含成品、半成品)外購、外協、固定資產采購的發票管理,供應商預付款,員工借款及費用報銷等,一般情況下,應付模塊主要包括應付模塊基礎信息管理、供應商管理、發票管理、付款管理、內部交易等業務。

③應收管理:應收模塊主要處理銷售發票、客戶貨款等相關的應收、收入、稅金類會計業務,一般情況下,應收模塊主要包括應收模塊基礎信息管理、客戶管理、發票管理、收款管理、內部交易、月末結賬等業務。

④報表管理:對總賬、應付、應收各模塊產生的賬簿進行統一管理,提供科目余額、明細賬、日記賬查詢。

2.2 系統業務流程

云冶集團數字化生產集成管理系統財務管理,包含了原燃料、資材、備件、零固、辦公用品等進口、國內采購供應業務,并實現了這些業務的整合,實現了財務與集團生產經營活動(采購、銷售、生產等)數據集成[12]。

2.2.1 總賬管理

總賬管理子系統是整個財務管理系統的核心,提供了會計科目維護、憑證錄入、審核、紅沖、過賬及期末結轉功能。總賬管理模塊的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①基本信息維護:該模塊主要是賬務初始化工作,包括公司賬套管理、會計科目體系、銀行地區代碼、輔助核算代碼類別、會計期、匯率、幣種等初始信息設置。

②憑證處理:會計憑證是會計核算的基礎,憑證處理主要是包括憑證制單、審核、過賬、查詢以及紅沖。為了防止因工作量太大,無法短時間內完成憑證制單,以及憑證重復錄入等問題,系統提供暫存憑證功能,不占用正式憑證號,但仍可實現憑證保存。

③期末處理:集團為了審核在一定會計期間內生產經營情況,必須進行定期結賬。主要包括月末和年末處理,以及關賬作業。

總賬管理模塊通過開放的接口,使之與應收賬款、應付賬款、固定資產管理、現金流管理、成本管理相互集成,保證了資金與業務同步記錄,確保了數據一致性。無論是手工憑證還是拋帳憑證,都必須對這些記賬憑證進行審核、過賬,并且憑證制單人和審核人不能為同一個人,否則系統拒絕審核憑證,同時為系統使用人員分配權限,只有財務主任具有審核權限,確保了數據正確性。總賬程序流程圖如圖3。

2.2.2 應付管理

當集團采購部門按照已確定的采購合同取得集團日常經營活動所需物資后,集團的采購活動與財務支付時間的不一致,即購進物資而未付款,形成應付賬款。應付管理主要分為報支管理和付款管理,采購人員在采購系統錄入發票信息,生成報支清單(應付和預付),每筆業務具有唯一的報支清單號,并提交給應付系統,財務人員對查詢到的報支清單進行審核、復核操作,并且財務人員對有誤的報支清單沒有修改的權限,有且只能撤銷、刪除到采購系統,從而確保業務與財務數據完全一致。對復核無誤的報支清單,進行付款。應付管理流程圖如圖4所示。

2.2.3 應收管理

當集團銷售部門按照客戶提交的采購計劃,銷售給客戶生產經營活動所需的物資,集團的銷售活動與客戶貨款支付時間的不一致,產生應收賬款。銷售物流模塊再發貨完成之后,對于符合結算條件(結算單價已經確定且發貨完成)的碼單(發貨單)拋給應收模塊,而對于非銷售物流支撐的需要開發票的在應收模塊直接手工錄入,從銷售系統拋帳的應收發票,不能夠在應收模塊進行更改甚至刪除,若業務上需要調整,要回到銷售系統進行更正,然后再將更改后單據拋帳到應收模塊,以保證財務與銷售數據一致性;銷售或者財務業務人員在收到用戶貨款之后,在”收款信息錄入”進行收款單錄入,需明確應收業務類型、結算用戶、收款方式、收款金額及收款性質(收款用途),如果是銷售合同的貨款,則選擇需要進行合約分配。財務人員對未拋賬的收款單進行收款確認。同時生成收款憑證,如果是需要進行合約分配的收款單,其用戶的資金額度傳到銷售模塊,為銷售模塊的合約自用款,銷售模塊進行合約貨款分配及資金發貨控制。對于非銷售合同貨款的收款單在發票開完之后進行發票分配核銷的操作。應收管理流程圖如圖5所示。

2.3 數據庫設計

進行數據庫的設計必須要考慮到數據隔離和數據安全問題,云計算SaaS模式下經常采用的數據庫設計有:獨立數據庫、隔離數據庫、共享數據庫、共享數據架構[14,15]。獨立數據庫是服務提供商為每個租戶設立一個單獨的數據庫,數據隔離性較強,雖然有效的保證數據的安全,但后期擴展和維護費用較高。共享數據庫,隔離數據架構為多個租戶共享一個數據庫,為每個租戶提供單獨的數據隔離,但是當租戶需要跨數據庫操作時存在一定的困難。共享數據庫、共享數據架構是多個租戶可以共享一個Datebase,共享程度最高。

每種數據庫設計方案都有不同特點,結合本系統開發過程中的各個因素,實現財務系統的靈活管理,本系統采用共享數據庫、共享數據架構的方法設計數據庫。數據庫是信息系統開發的關鍵,設計時需考慮不同表之間的關系,不同來源的數據是否有矛盾、是否有冗余、數據量大小、每個數據項名稱、類型、長度、取值范圍,數據項之間關系以及數據項要求的操作及操作頻度等,確保數據結構可擴展性、可配置性[16]。

在數據庫構建中將信息共享平臺數據庫分成3大類,分別是基礎數據庫、業務應用數據庫、共享交換數據庫。其中:

基礎數據庫用于存儲基礎數據內容,基礎數據庫是應用系統數據庫的基礎和支撐,是應用系統數據庫重要的數據源。包括發票種類信息數據庫、人員基礎信息數據庫、會計科目體系數據庫等。

業務應用數據庫為各個應用系統服務所需數據,包括報支管理信息數據庫、付款管理信息數據庫、收款管理信息數據庫等。

交換數據庫主要實現公共信息系統與其他行業業務系統數據資源的交換共享。其中包括工商、稅務等。

財務管理系統數據庫關系圖如圖6所示。

3 結束語

①優化傳統RBAC角色控制方法,建立用戶組分配權限,向云計算下數據共享的安全性。

②根據集團財務管理系統的需求,運用了J2EE開發框架和MVC模式,對系統進行編程、實現。

③在傳統財務管理系統的基礎上,針對其中的不足,提出了基于云計算的集團財務管理系統,通過分析業務流程,采用了共享數據庫、共享數據架構方法設計數據庫,將需要共享的數據傳至云平臺,大幅提高了會計信息的準確性與完整性。

參考文獻:

[1]張金鑫,吳意,雷江明.中小企業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科技與管理,2013,3(15):116-119.

[2]陳全,鄧倩妮.云計算及其關鍵技術[J].計算機應用,2009,29(9):2562-2567.

[3]姚宏宇,田溯寧編.云計算:大數據時代的系統工程[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13,1:22-26.

[4]CHANG F, DEAN,J GHEMAWATS, etal. Big Table: A distributed storage system for structured data[J].ACM Transactions on Computer Systems, 2008, 26(2):1 -26.

[5]HIRZALLA M.Realizing business agility requirements through SOA and cloud computing[C]//Proceedings of the 2010 18th IEEE International Requirements Engineering Conference.2010:379-380.

[6]張帆,毋濤.基于云計算的服裝物料管理系統[J].西安工程大學學報,2015,29(6):740-745.

[7]安沛,王春玲.OA系統中RBAC擴展模型的研究與實現[J].西安工程大學學報,2015,29(1):78-83.

[8]Cai, E, Tong Shuigunag, JiangYunefi. The research on equipment management system of large enterprises[J]. Intelligent Conrtol and Automation, 2000, 6(3): 2033-2036.

[9]龔瑜江,紅黃永.基于Struts的Web開發[J].計算機與數字工程,2009,37(232):58-62.

[10]謝鵬.DB2通用數據庫的訪問技術[J]. 微機發展,2004,2(14):55-57.

[11]田野.基于 B/S 模式的數字集群綜合管理系統的設計與實現[D].武漢:華中科技大學,2011:7-10.

[12]林闖,蘇文博,孟坤,等.云計算安全:架構、機制與模型評價[J].計算機學報,2013,9(36):1765-1784.

[13]官冰,黨德鵬.財務管理領域本體的構建[J].計算機應用與軟件,2011,28(2):10-13.

[14]張玄,張敬周,葛笑.基于SaaS的IT資產管理系統研究[J].計算機應用與軟件,2012,29(8):202-205.

[15]Agrawal S, Chaudhuri S, Narasayya V. Automated Selection of Materialized Views and Indexes In Microsoft Sql Server[C].

篇2

【關鍵詞】會計電算化;SAP系統;采購付款管理

【中圖分類號】F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4309(2012)05-0068-1.5

SAP系統簡介:SAP是世界排名第一的ERP軟件。它代表著最先進的管理思想、最優秀的軟件設計。世界五百強中有超過80%的公司使用SAP。90%的中國大型國營、民營企業使用SAP。

SAP系統的功能:SAP系統(企業管理解決方案軟件)的功能主要有:信息管理、績效管理、資源規劃、人力資源管理、財務管理、客戶關系管理、供貨商關系管理、產品管理、服務與資產管理、供應鏈管理等。

SAP系統的模塊:SAP系統包含了眾多模塊,其中最常用的有以下五大模塊:財務會計模塊:總賬管理、應收賬款管理、應付賬款管理、現金管理、投資管理等。CO管理會計模塊:有統一的報表系統,可協調公司內部處理業務的內容和過程。HR人力資源管理模塊:薪資、工時、人事成本等。MM物料管理模塊:供貨商管理、采購管理、庫存管理等。PP生產計劃模塊:提供各種制造類型的全面處理。SAP系統在企業會計電算化方面的作用。

SAP系統在企業中的作用:決策支持:公司的財務部門往往為公司的經營戰略制定和目標的規劃提供數據參考,并從財務報表層面提供決策支持信息。SAP可將公司的業務信息和財務信息及時、準確、完整地匯總在決策層面,為高層決策、企業與員工績效考核提供系統支持和數據支持。財務管理:涉及公司會計核算、預算管理、資金管理、稅務籌劃和監控,以及內部管理報表等內容。使會計電算化不再局限于會計核算一方面,強化了公司的財務管理手段。交易處理:會計日常核算可通過SAP系統進行記錄、匯總和分析。而對于不同的公司,SAP還可進行專門化設計,體現其財務管理方面獨特的行業特點及公司特點。

SAP系統在財務部門的作用:SAP系統突破了傳統會計電算化軟件的局限性,可以滿足財務部門不同崗位的核算及管理需求。會計核算:SAP系統財務會計模塊可以滿足公司會計核算的需求,減少手工計算工作量及避免重復勞動。財務分析:為企業的財務分析提供數據支持,并提供分析功能。財務預算:可以實現預算的管理、靈活的預算調整、及時的預算跟蹤與控制。資金管理:可支持公司財務部門對資金的管控要求。稅務籌劃:可以對稅務相關的業務進行記錄和監控。

SAP系統在會計核算中的作用。SAP系統通過其財務會計模塊及與其他模塊的無縫銜接,實現了會計核算的簡單化、集成化、統一化。總賬管理:總賬子模塊收集完整的業務數據賬務記錄,是出示報表的基礎模塊。應收賬款的管理:應收賬款子模塊具有對于客戶的應收賬款、預收賬款和收款清賬等業務的核算與管理功能。同時,應收賬款模塊與總賬模塊有著高度的集成,可實現在計賬到客戶的明細賬的同時,更新到總賬科目。應付賬款的管理:應付賬款子模塊具有對于供貨商的應付賬款、預收賬款和收款清賬等業務的核算和管理功能。同時應付賬款模塊與庫存采購模塊有著高度的集成,供貨商發票可以自動形成應付賬款憑證。固定資產管理:在SAP資產會計模塊中,對于資產業務的記賬同樣會在總分類賬中形成財務憑證。現金管理:SAP系統可準確、及時地記錄資金收付業務,并對資金賬戶進行分析,提高了資金交易效率和資金管理水平。

SAP系統應用舉例——采購付款管理的革新。采購付款管理簡言之,就是對從提出采購申請到采購產品入庫直到財務部門付款給供貨商的一整套過程進行有效控制,是企業成本控制的重要方面,也是影響大型企業集團經營績效的重要方面。加強采購付款流程的管理對于任何企業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

篇3

【關鍵詞】營運資金管理;渠道管理;供應鏈管理;流程作業管理

一、前言

2015年以來,國務院國資委為解決企業“兩金”(應收款和存貨)占資過大,有息負債居高不下,經營性現金流入不足等嚴重影響企業經濟安全運行的問題,將“兩金”壓降工作的重要性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如何提高“兩金”的使用效率、降低其在企業資金中的占比就成為壓降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而由于“兩金”代表的存貨和應收賬款是營運資金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站在更高的角度來講,如何管理好企業的營運資金,如何科學合理有效配置企業營運資金是財務工作的重點和難點。

營運資金管理工作在企業財務管理過程中地位突出,能否有效的營運資金管理關系到企業的生死存亡,因此不斷提升企業資金運轉的速度和獲利能力,保證企業銷系統的良性循環,才能不斷提高企業經營績效。萊瑞?吉特曼和查爾斯?馬克斯維爾兩位專家曾實地調研大量美國的大型企業的財務負責人,結果表明財務負責人耗用在企業營運資金管理工作上的時間至少超過三成。加強營運資金的管理應當成為建筑企業財務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在經濟和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營運資金管理同樣有了新的發展,融入了很多管理的新思想,供應商管理、施工生產管理、業主關系管理等為更好的進行營運資金管理如虎添翼。但是在現實中,營運資金管理的研究以及實際應用與管理目前在我國相對滯后,出現資金短缺、應收賬款變現難,應付賬款使用不當、存貨管理不善、資金使用效率低下存在大量沉淀等一系列問題,尤其是對于資金密集型和勞動密集型的建筑企業更為明顯。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在對營運資金作出界定的基礎上,分層次進行營運資金管理,基于供應鏈、分渠道的內部細化流程作業兩個層次上進行管理,實現資金管理的供需匹配,總體上均衡營運資金管理的風險與收益,進而實現企業營運資金管理的最優化。

二、文獻回顧

國外學者最先于上世紀30年代開始研究營運資金。截至70年代,學者們大多是從某個營運資金內容出發研究營運資金的改進問題,涉及營運資金改進的目標和內容、考評方法的確定等。W.D.Knight(1972)指出單獨研究每項流動資產的最優水平是不合適的,當將個流動資產上的投資結合起來統一研究時,決策性質不能是效果最好,而應該是合理。Keith V.Smith(1979)認為每個營運資金管理項目的研究已經獲得一定程度的進步,但將營運資金所有內容作為一個整體展開研究的進展不多,開始探討了營運資金如何規劃與控制。90年代以后,營運資金突破傳統的單個項目的管理,開始從全局的角度對營運資金進行整體規劃,從簡單的依賴數學方法進行研究逐漸向以優化和加強供應鏈管理的方向轉變,從流動資產周轉率向營運資金周轉期方向轉變。值得注意的是于1997年美國REL咨詢公司和CFO雜志對美國最大的1000家企業進行營運資金調查(The Working Capital Survey),并且每年都會一次報告。2003年以前使用變現效率與營運資金周轉期雙指標對企業進行排名,之后只采用營運資金周轉期這一指標。這一營運資金報告從2001年起一直強調將供應鏈上的所有企業關系作為重點管理,2002年度的題為“不要讓供應鏈斷裂”充分反映了企業應與客戶和供應商建立良好的關系,并于2005年提出構建“供應商、企業、客戶”之間無縫連接的新思想。這些足以體現供應鏈管理思想對營運資金管理的重要影響,基于供應鏈角度研究營運資金管理是一個必然趨勢,并且在現實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DELL(戴爾)和APPLE(蘋果)公司的基于供應鏈管理的營運資金管理堪稱典范,他們的營運資金周轉期都是負數,他們不但不需要為企業經營活動墊支資金,而且能夠為企業融通資金。

為尋求與國際慣例靠攏,1993年我國會計新制度出臺,隨后國內開始展開了對營運資金管理的研究。毛付根(1995)認為對營運資金的管理應當從流動資產與流動負債的關系著手,將流動資金的存量配置與其相應的資金來源聯系起來,從總體上進行觀察和研究。而對于建筑企業來講,應該將存貨、應收賬款與應付供應商的應付賬款進行一定的匹配,減少公司墊付資金的額度。王竹泉、馬廣林(2005)提出跨區經營企業營運資金管理的重心轉移到渠道控制上的新理念,并將營運資金管理與供應鏈管理、渠道管理和客戶關系管理等相結合進行研究,以產品為中心的“推式”的渠道模式轉變為以客戶為中心的拉式的渠道模式。這是基于渠道理念的新的開端。借鑒渠道管理經驗,建筑企業可以將營運資金按照區域或者業主的類型進行分類管理。中國海洋大學營運資金研究課題組在這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貢獻,開展中國上市公司營運資金管理調查和中國上市公司營運資金管理數據平臺建設,將渠道管理理論引入到營運資金管理當中,提出了“基于渠道管理的營運資金管理理論”和“基于渠道管理的營運資金管理績效評價體系”。王竹泉等(2007)在分析國內外營運資金研究的基礎上,從經營管理的角度將營運資金分為經營活動營運資金和理財活動營運資金,可以進一步將經營活動營運資金按照渠道分為營銷渠道的營運資金、生產渠道的營運資金和采購渠道的營運資金。這也是本文研究營運資金管理的理論基礎。

三、分層次營運資金管理

基于目前營運資金的3種分類模式,建筑企業營運資金具體分類如下:第一種是按照營運資金構成要素進行分類,將營運資金分為現金、有價證券、應收賬款、存貨和應付賬款等。第二種是按其隨時間的變動特點進行分類,將營運資金分為臨時性營運資金和永久性營運資金,研究的是短期融資和長期融資的組合問題。這兩種分類方法存在很多問題,劃分的類別過于簡單,不利于營運資金周轉期的精確衡量。所以,以王竹泉為主導的提出了第三種分類方法,將渠道關系管理引入營運資金管理當中,首先將營運資金分為經營活動營運資金和理財活動營運資金,進而將建筑企業經營活動營運資金按照渠道分成營銷渠道營運資金(應收賬款、應收票據預收賬款應繳稅費)、施工生產渠道營運資金(原材料存貨+已完未驗存貨+其他應收款-應付職工薪酬-其他應付款)、采購渠道營運資金(在途物資+預付賬款-應付賬款、應付票據)。這種分類有助于清晰呈現建筑企業營運資金在每種不同渠道上的分布。為了提升建筑企業的營運資金管理水平,實現企業營運資金風險偏好與收益預期的最優組合,需要分層次進行營運資金的管理,基于供應鏈、分渠道的內部細化流程作業兩個角度。

(一)基于供應鏈管理的營運資金管理

供應鏈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支撐,從原材料的采購開始,到施工生產最后通過驗工計價和工程移交給業主的銷一系列過程,通過核心企業,將供應商、業主緊密聯系起來,實現信息、資金與物流的控制。供應鏈的目的是將鏈上每一節點企業進行整合,信息共享、風險共擔,實行共贏,最終實現互利合作。供應鏈管理是一種有關生產經營與上下游企業協調的過程管理,不僅關系企業內部業務流程,也關系到上游供應商、下游業主等其他利益相關者,企業的經營活動從采購活動開始一直到工程竣工及工程維護,供應鏈上每個企業之間具有一定依賴性,只有保持供應鏈上的資金順暢和運營效率,每一節點企業才能發揮最大的作用,否則一旦發生資金斷裂,受影響的不僅是單個企業,影響的更是企業與上下游企業之間的經營與合作的效率。因此,供應鏈管理的理念是企業對于自身內部營運資金的管理應考慮上下游企業,通過與上下游的關系管理從而與之建立長遠的合作關系,切實提升與上下游企業的合作水平,繼而提升自身的營運資金管理成效。對于建筑企業而言,一方面要處理好與業主的關系,確保業主能夠按時驗工計價及按時支付工程款;另一方面也要跟供應商處理好關系,將業主的相關苛刻的支付條款轉嫁給供應商,比如商業承兌匯票的背書或者對應的支付條款,以此才能保證整條供應鏈的資金不斷裂,從而實現合作共贏的目的。

對于初始采購業務環節而言,企業對于營運資金項目的管理包括υ料、預付款、應付款、應付票據等的管理如何發揮最大功效主要取決于與上游企業的關系治理。在供應鏈的管理中,企業要控制采購環節的總成本除了考慮自身的資金狀況、施工計劃等外,還需要考慮業主的資金支付條件、供應商的狀況、供應商的可選擇情況、信用政策、市場狀況等業務因素。處理好與供應商的關系,建立持久穩定的合作關系,可以獲得與施工有關的高品質、及時的原材料,并且能夠降低采購成本和存貨成本,在延遲支付的情況下變相獲得一定的融資。建筑企業應加強對應付賬款的使用。即使應付款是一種短期的融資方式越晚付出則對企業越有利,但也同時會使企業的信譽下降,不利于持續融資,建筑企業應建立完善的信用體系,合理利用信用條件,選擇最有實際利益的方式進行支付。對于最后的工程竣工移交環節(包括工程維護),與建筑企業聯系最緊密的是業主,這是實現資金回流的重要環節,營運資金項目包括應收賬款、應收票據、預收賬款、應繳稅費等與業主密不可分,要提高營運資金管理效率需要制定適用的信用政策和保持良好的業主關系,首先要確保業主能夠及時進行驗工計價并辦理竣工移交,這樣才能獲取實現資金的及時回流的依據,進而控制壞賬和收賬費用,最大限度的使用預收賬款等商業信用,或者使用銀行保函替代各種保證金,加快資金的回籠,降低因應收賬款的占用帶來的資金緊缺和較高的機會成本,但這些都需要業主的積極配合,實現資金的供需匹配。

(二)分渠道的內部細化流程作業的營運資金管理

分渠道的內部細化流程作業的營運資金管理主要是針對企業更加細化的作業開展的營運資金管理。

王竹泉、張欣怡(2011)對業務流程管理對營運資金管理的影響機理進行研究,將企業的業務流程劃分為三大核心流程對應建筑企業為:營銷、施工以及采購,并且每一個流程又可分為具體的作業,更精細化地對企業的營運資金進行管理。我們將營銷流程細分為業主關系管理、投標管理、結算管理等,對施工流程細分成材料發貨、施工生產、設備維護調整、過程檢驗、裝配、完成檢驗等作業,將采購流程則細劃為備料計劃、物資招標、供應商選擇及關系管理、定單輸送、合同處理、外部運送、分類驗收、清算等。基于這樣的邏輯,不同的作業都會有專屬營運資金,由于每期作業流程都與前后流程相連接,并且當期完成會成為下期的一種投入,所以歸屬于該項作業的營運資金除了其自身占用的資金,還包括與前后聯系形成的應收、應付、預收、預付款,如果按渠道對其加總,該些應收、應付、預收、預付款就會抵消,即經營活動營運資金=營銷渠道營運資金+施工渠道營運資金+采購渠道營運資金。從建筑企業來看,采購環節的在途物資到達施工現場后就變成施工環節的原材料存貨,施工環節的已完未驗存貨在得到業主的驗工計價后變成營銷環節的應收賬款,因此三大核心流程及其內部細化的作業之間并不是孤立的,他們之間相互聯系,相互依賴,對業務流程的管理的同時也會影響相關的業務流程,所以應將不同渠道的營運資金以整合的視角進行管理,從而提升建筑企業的績效。

四、建議及總結

建筑企業內部單獨的營運資金項目管理已經不符合充滿激烈競爭的現代社會的要求,實施以供應鏈視角的基于渠道關系管理的營運資金管理成為發展的必然。通過改進企業內部流程和加強跨區域的營運資金管理優化和整合發揮營運資金管理的功效,關系到建筑企業的生死存亡。

因此,為了改善建筑企業當前營運資金運行效率低下的現狀,建議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改進:一方面從供應鏈角度:站在業主、建筑企業和供應商的整個鏈條上,協商供應商的支付條件略低于業主支付條件,使得應付賬款與應收賬款匹配,確保建筑企業不成為償債被告單位,從而確保整條供應鏈資金不斷裂;另一方面從分渠道角度:1.營銷渠道,實施以業主需求為中心的推式的分銷管理,實現與業主需求的無縫對接,力爭盈利能力和支付條件較好的施工合同;2.施工渠道,加強施工計劃的精確性,合理提報備料計劃,從而不造成原材料存貨占用多余資金,并加強與業主溝通,及時取得業主驗工計價,將已完未驗存貨轉化為應收賬款,從而為收取業主工程款提供依據;3.采購渠道,盡量與供應商取得良好關系,要求供應商能及時供貨保證施工生產且不過多過早供貨導致占用資金,并與供應商協商一致以達到不影響企業信譽的情況下延遲支付的目的。

總之,本文通過對中外文獻的回顧與總結,明晰目前營運資金的研究狀況和成果,結合建筑企業當前的現狀,指出應當從兩個層次進行營運資金管理,樹立以渠道管理為重心的營運資金管理的理念,對建筑企業營運資金管理提出了針對性的建議,從而實現企業內外部信息共享和資源共享,實現整個供應鏈的營運資金管理成效,進一步實現建筑企業“兩金”壓降的目標,提升自身的營運資金管理水平與績效。

參考文獻:

[1]王竹泉,劉文靜,高芳,中國上市公司營運資金管理調查:1997―2006[J].會計研究,2007,12:6975

[2]王竹泉,馬廣林,分銷渠道控制:跨區分銷企業營運資金管理的重心[J].會計研究,2005(6):2833

[3]王竹泉,企業營運資金管理該向何處去?[J].財務與會計,2011,2

[4]王竹泉,張欣怡,業務流程管理對營運資金管理的影響機理研究[J].財務與會計,2011,5:1518

[5]曾仁杰,試論基于匹配原則的營運資金管理[J].財會月刊,2011,3;35

[6]泰書亞,李小娜,面向供應鏈的營運資金管理―以戴爾和聯想為例[J].財務與會計,2011,5:1820

篇4

企業資源計劃系統,簡稱ERP系統,是企業提升核心競爭力,優化業務流程,降低生產成本,提高運轉效率的重要信息化管理工具之一。近年來,發展低碳經濟已成為全球共識,新能源行業也快速發展起來。“十二五”規劃綱要中提出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發展,新能源具有清潔無污染或低污染等特點,推動新能源行業發展是建立循環、可持續經濟的有力保障。本文將以A公司為例對風電新能源裝備制造企業ERP實施進行分析和研究實施展開特定研究。

A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A公司”)是一家產品種類齊全,生產和業務跨地域,發展迅速,擁有上下游關鍵零部件全產業鏈的大型風電新能源裝備制造集團化企業,同時,企業提品相關配套咨詢技術服務和解決方案,擁有多家子公司,并逐漸形成全球性的銷售服務網絡,其部分產品已實現海外就地生產和整裝,邁出了跨越式發展步伐。得益于國家相關政策的支持和鼓勵,A公司發展迅速,訂單猛增,企業生產業務繁重,但當前企業的大部分業務操作仍依靠簡單的手工或辦公應用軟件完成,企業信息化水平遠遠落后于企業的發展速度,業務處理速度嚴重滯后,已經成為當前企業快速發展的障礙。企業管理者意識到必須通過管理革新才能突破企業發展的瓶頸,提高企業作業效率,才能為企業快速穩健的發展保駕護航。基于企業的快速發展,A公司急需建立一個可以成功提高企業信息化水平,提升公司管理水平,加快業務操作處理速度,使企業內部運轉速度能與企業整體發展速度匹配的綜合管理信息系統,ERP系統的引進成為企業管理者當前的重要任務之一。ERP系統以財務管控為核心,使零部件供應鏈、車間生產裝配和銷售服務等公司各個環節系統地有機結合在一起,實現產、銷、存的一體化管理,使企業內外部業務產生正面的協同效應,從而提升公司運作效率,進而使ERP系統成為企業管理者有效管控企業的重要信息化平臺和工具。

根據企業實施愿景和實際業務發展需求,公司最終選擇了SAP的ERP系統,此次ERP實施項目以企業業務基礎為導向,在母、子公司同時實施多個核心模塊,包括財務會計FI、管理會計CO(Controlling)、物料管理MM(Material Management)、生產計劃PP(Production Planning)、商務智能BI(Business Intelligence)、質量管理QM(Quality Management)和銷售分銷SD(Sales and Distribution)等。在ERP中財務管理是核心的功能模塊,因為財務管理的對象是企業的資金流,是企業運營效果和效率的衡量和直接表現,所以財務模塊一直是各行業在實施ERP時的核心模塊和關注重點。在本實施案例中,根據企業業務現狀及發展規劃,制定了全面的企業財務問題解決方案,如圖1所示。

SAP的ERP系統將FI財務會計模塊劃分為總賬GL(General Ledger)、應收賬款AR(Accounting Receivable)、應付賬款AP(Accounting Payable)和固定資產管理AM(Asset Management)等幾大子模塊,下文將針對這些子模塊展開詳細分析和研。

二、GL總賬子模塊系統實施

總賬子模塊主要對記賬憑證的輸入和登記進行處理,除此之外,還需要對日記賬的輸出、明細賬和總分類賬進行處理,對會計報表進行編制。總賬是會計賬務人員通過一定的方式來對企業發生的交易進行記錄,而主要方式就是分錄,這些交易記錄就是所謂的日記賬,在記錄日記賬的時候,應該保證借貸平衡,而且要以時序的方式來對其進行記錄,在每個時間段,會計賬務人員就需要把日記賬里面記錄的分錄依次記錄到會計科目中的分類賬里面,即過賬。然后就可以對電子表格進行編制,這就可以檢查借貸是否平衡,在會計期間結束的時候,會計人員就需要做結賬這一項工作,然后編制損益表、資產負債表及相應的財務會計報表,為公司管理者提供財務信息。

(一)GL總賬子模塊存在的問題 公司原來使用的財務系統僅僅起到了模擬手工記賬的作用,系統功能僅限于記錄分錄數據,而各業務部門之間幾乎很少集成,關聯部門之間的數據傳遞還基本保留在原始的紙質材料傳遞,財務不能實時反映商務采購、銷售發貨、庫存產品和在制品等信息,從而并不能為決策者提供最實時的數據參考,從而使財務數據很難有效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二)GL總賬子模塊實施后代表性成效 (1)會計科目主數據維護流程:會計科目主數據維護流程主要描述了在進行日常業務處理前設置會計科目體系結構的操作過程,詳細描述了從提出維護請求到集團會計科目維護判斷,經過審批、信息反饋、判斷會計科目類型和維護類型過程,直至在系統中執行相關模塊完成會計科目刪除、凍結、創建或更改的整個環節。下面將舉例說明會計科目主數據的創建流程。財務部各崗位會計根據填制憑證需求提出增加科目主數據屯請,財務部總賬會計在系統中查詢己有的科目是否滿足核算要求,判斷是否需要創建,對不需要創建的科目結果通知中請人,需要創建的科目最終傳遞到集團數據維護員做科目創建。流程如圖2所示。在此會計科目主數據維護流程重組前,公司會計科目主數據創建由財務部有關經辦會計直接查找創建,從而造成系統中會計科目出現名稱不同而實際代表意義卻相同的情況,造成會計科目出現一定的混淆,浪費了大量時間進行核賬工作。經過流程分析后,找出了該流程存在的關鍵問題,并進一步明確了各崗位的職責和權限,從而有效避免了上述問題的發生,節約了大量的工作時間,使得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2)總賬費用查詢功能。菜單選擇路徑:會計控制成本中心會計信息系統工具報表制作器報表顯示,或者直接輸入執行代碼:GRR3。通過執行總賬費用查詢報表功能,可以非常方便地對財務信息,如管理費用、制造費用、銷售費用等進行分類歸賬查詢,很好地解決了之前財務不能實時反映商務采購、銷售發貨、庫存產品和在制品等一系列數據不一致問題,從而能實時地為企業管理者提供最新的數據參考。

(3)GL總賬子模塊管理變革。ERP系統的實施是一項管理思想的革新,任何革新都必須基于每個企業的實際業務,通過財務GL總賬子模塊的流程優化或重組,使得應收應付等業務數據能自動集成到總賬中,大大提高了總賬處理效率,可以總結歸納出在GL總賬子模塊革新前、革新后的管理變化,同時進行收益和代表性流程體現分析。

三、AR應收賬款子模塊系統實施

應收賬款子模塊主要是指企業在做銷售產品、提供勞務這些業務的時候,應該對向客戶收取款項規定在一個期限里,大多都是在一個營業周期內,是企業應收的客戶賬款業務,包括應收賬款、其他應收款、預收賬款、應收票據。這和客戶訂單和發票處理這些業務有很緊密的聯系,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使其自動生成記賬憑證,然后再導入總賬子模塊。作為現代營銷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應收賬款就顯得尤為重要,加強對應收賬款的管理,不僅可以加快企業資金的周轉速度,還能讓資金的使用率得到一定的提高,除此之外,還能夠對風險起到一定的防范作用,保護投資者利益,從而讓企業的經濟效益得到有效提高。

(一)AR應收賬款子模塊存在的問題 目前公司應收賬款主要為現金形式,所以流程處理非常簡單,公司原來把應收賬款的處理當作總賬里的一筆日記賬進行處理,但是它具體的業務流程和總賬的處理流程相同。但是這種應收賬款的管理方式有一定的缺陷,那就是公司要想對客戶進行跟蹤管理,那是非常困難的,因為客戶的信息只在兩個地方有所記錄,一個是公司的銷售部門,另一個就是日記賬上的一筆分錄,所以要想更多的了解客戶,還沒有其他方法的,只能通過銷售部門來進行管理,這樣就使得壞賬發生的可能性大大增加;財務在進行賬務處理時,沒有辦法正確的分析應收賬款的賬齡,因為它沒有指定到具體的發票上,所以這就造成無法跟蹤客戶的交易情況和收款情況這些后果,這對管理應收賬款是非常不利的。

(二)AR應收賬款子模塊實施后代表性成效

(1)客戶對賬流程:應收子模塊的客戶對賬流程主要描述了客戶、企業銷售部門、企業財務部門之間的信息核對過程,在企業內部表現為企業財務部與銷售部門客戶經理的業務往來,通過往來詢證函核對客戶名稱信息、客戶付款形式、付款金額所對應業務的信息差異。財務部銷售/往來會計在系統中導出與客戶的往來明細,根據往來明細填制往來詢證函,客戶經理負責按詢證函進行核對,對往來情況做出必要差異分析,財務部銷售/往來會計對往來差異做出調節,客戶經理負責落實差異情況,最后總賬會計進行修改,并將客戶付款時間、金額等信息錄入系統,以便日后進行賬齡、欠款和回款分析。流程如圖3所示。在該流程進行業務流程重組前,由于客戶信息僅在銷售部門存儲,公司基本無法對客戶進行跟蹤管理,財務部很難對應收賬款進行賬齡分析,增加了壞賬發生的可能性。通過客戶對賬流程的建立,并創造性地使用了《往來詢證函》這一信息傳遞形式,有效地對客戶付款信息進行跟蹤和記錄,留下信息痕跡,從而十分有利于對應收賬款的管理,把壞賬的風險降到最低。

(2)憑證信息跟蹤功能:菜單選擇路徑:后勤銷售和分銷銷售訂單顯示,或者直接輸入執行代碼:VA03。憑證信息跟蹤功能可以使財務部及企業管理者很清晰地從系統中跟蹤到具體合同執行情況,包括產品是否發運、客戶是否己收獲、客戶付款情況等等,通過系統的實施,共享應付子模塊信息,可以有效節省信息傳遞時間,從而提高企業效率。

四、AP應付賬款子模塊系統實施

對于應付賬款來說,它不僅包括發票管理和供應商管理,還包括支票管理和賬齡分析,總的來說,它就是指企業支付應付購貨款的一些業務。企業為了建立良好的供應商關系,就需要對應付賬款進行管理,以保證交貨、付款和合同條款的實施,保證確保發票的準確性,還可以使用一些戰略來增加企業的盈利。

(一)AP應付賬款子模塊存在的問題 對于公司以前的應付賬款管理流程來說,都是由有需求的部門對采購申請單進行填寫,如果部門領導批準了,那就可以由經辦人來采購,一旦貨品到貨,財務部門就需要付款,并且還要在日記賬上記錄該筆采購業務。作為一個付款和記錄業務的部門,財務部門承擔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當財務部門收集應付賬款的票據之后,需要對貨品進行確認,然后把票據作為入賬依據,在支付完成之后,就需要把銀行付款單據當作付款憑證入賬,再對憑證進行編號。如果經辦人員審核了供應商開出的發票,那就應該把它交給會計,讓會計對貨品的價格和數量進行審核,最后再由出納登記這筆賬務。通過這種管理方式,財務部門不應該總糾結在哪張發票上,而應該針對供應商,為了有效的減少企業的風險,那就應該對應付款詳細管理。如果是貨物已經到了,但是還有一些手續不完全,那就不應該入賬,而是在月底的時候和倉庫的貨物進行核對,再統一記賬,這才能準確的反映出賬務的實際情況。與此同時,雖然公司有商務部主管采購,但仍存在大量的部門自行采購行為,缺乏對供應商的統一管理,部門之間的采購業務聯系不夠緊密,如果公司完成了付款業務,那么也很難在財務中查到相關的信息,更加無法對供應商的地點和一些信息進行管理,所以對于跟蹤供應商來說,是非常困難的。

(二)AP應付賬款子模塊實施后代表性成效

(1)采購付款清賬流程:采購付款清賬流程主要描述了審核付款和付款后制作采購付款憑證以及整個清賬的過程。詳細定義了審核錄入系統付款計劃和根據付款單據清賬的整個操作環節。商務部報賬專干在系統中錄入付款申請表、結算申請單,財務部會計對已達的單據進行審核,審核通過后,財務出納員及時進行付款,系統自動進行結算和清賬過程。在該流程進行業務流程重組前,存在大量的部門自行采購行為,缺乏對供應商的統一管理,部門之間的采購業務相對獨立,信息不能充分共享,更不利于企業采購監管,從而使得公司采購管理較為混亂,同時,給財務付款清賬帶來麻煩,影響了企業與供應商之間的關系。流程重組后,公司采購行為統一由商務部負責和執行,實現了對采購活動過程的集中監管,加快了財務付款清賬作業時間,提高了企業生產效率。

(2)采購收貨發票校驗功能:菜單選擇路徑:后勤物料管理后勤發票校驗憑證輸入輸入發票或者直接輸入執行代碼:MIRO。采購收貨發票校驗功能用于應付會計根據采購部門提供單據,在系統執行采購發票校驗,生成應付款的處理過程。該功能可以清晰地顯示供應商信息以及發票對應的貨款詳細資料,比如交貨地點、采購訂單歷史等等,從而極大地方便了應付會計進行發票無差異或差異在容差范圍核定,節約了之前由于信息不全,進行多方業務確認的信息溝通時間,提高了企業生產效率。

五、AM固定資產管理子模塊系統實施

固定資產管理是指完成對固定資產的增減變動以及折舊有關基金計提和分配的核算工作。固定資產的有效管理能夠幫助管理者對目前固定資產的現狀有所了解,并能通過該模塊提供的各種方法來管理資產,以及進行相應的會計處理。固定資產作是企業現有的重要資源,它包括生產性和非生產性資產。在A公司中生產性固定資產主要指使用期限超過1年的房屋、建筑物、機器、機械、運輸及交通工具以及其他與生產經營有關的設備、器具、工具等。非生產性固定資產指不屬于生產經營主要設備的物品,但單位價值在2000元以上且使用年限超過1年的有形資產。可見,企業的固定資產占用了企業大量的資金。固定資產管理是企業的一項重要基礎工作,只有對固定資產實施嚴格管理才能更好地維護和最大限度地使用固定資產,提高固定資產的使用率,從而在一定程度上為企業降低生產成本。

(一)AM固定資產管理子模塊存在的問題 原來財務部僅通過簡單的office工具以手工記錄方式對固定資產進行記錄管理,且記錄信息較粗略,只記錄固定資產名稱、數量等信息,并未對相應資產的使用者和責任人進行登記,以這種方式管理固定資產。此前各部門自行負責各自部門固定資產的管理,財務部門不能及時掌握和統一規范資產管理,很難快速有效地對各種財務數據進行整理、分析和監控,從而給折舊的核算帶來困難。此外,固定資產的實時信息不能及時了解和統一管理,比如,一旦固定資產發生大量的轉移時,不僅給固定資產的盤點增添較大的核對工作量,而且這樣的管理方式使得財務工作人員很難跟蹤固定資產的使用狀況,不利于固定資產的有效監控。

(二)AM固定資產管理子模塊實施后代表性成效

(1)在建工程轉固流程:主要描述了自建工程完工、設備安裝完畢,由在建工程轉為固定資產的過程,詳細定義了在建工程轉固定資產后主數據創建的整個環節。它由基建、固定資產會計審核在建工程竣工驗收報告及審計報告,確定在建工程己竣工可轉為固定資產,在系統中創建資產主數據,系統完成在建工程結算到固定資產的程序。基建部提出立項報告,經過主管部門、基建部、資產管理部會簽,會簽通過后迎知財務部固定資產會計進行固定資產主數據創建,基建部根據項目報告領料進行工程建設,在建工程完工驗收通過后,再由財務部固定資產會計進行轉賬處理。在該流程進行業務流程重組前,在在建工程轉固時,經常受到工程結算的制約,時不時出現固定資產和在建科目核算與實際不符的情況,需要基建部項目人員與財務部固定資產會計人員進行反復核實,產生了大量的工作量。流程重組后,對在建工程管理更加精細,尤其是迎過在建工程中物料編碼的管理,對在建工程進行了有效地過程監管和控制,降低了固定資產與在建科目差異的可能性,進而使得在建工程的轉固流程更加高效,幫助企業實現固定資產快速轉固,從而提高企業對固定資產的管理控制力,降低了企業對固定資產的管理風險。

(2)固定資產瀏覽器功能:菜單選擇路徑:會計財務會計固定資產顯示資產瀏覽器,或會計財務會計固定資產信息系統資產會計報表單獨資產資產瀏覽器,或者直接輸入執行代碼:AW01N。固定資產瀏覽器根據所選擇的公司代碼和資產編號,基于會計年度,顯示資產的計劃價值、過賬值以及相關折舊等信息。企業可以通過“過賬值”子標簽功能查詢該資產當年每月計提的折舊,亦可根據“比較”子標簽功能查看其每年的折舊情況,可以很清晰地進行對比查看切換,對于資產折舊的計提,可以通過“參數”子標簽功能進行設定,從而隨著時間的推移系統將自動進行折舊核算。

財務與業務集成后,公司財務部門職能將發生比較大的轉變,由核算型會計轉變為管理型會計。迎過實施ERP系統,不僅僅對財務部內在業務進行業務分析,對業務流程進行優化或重組,同時將財務上下業務流環節:商務采購、銷售發貨、庫存管理和生產制造等過程進行高度集成,打通整個企業的運轉流程,從而保證了財務數據的一致性和準確性,使企業管理入員可以對企業運營進行實時監控,并以最快的速度進行經營決策,從而大大提高了企業的生產經營效率。總體而言,企業資源計劃系統,已成為現代化企業提升核心競爭力,優化企業業務流程,降低生產成本,提高運轉效率的重要管理工具之一。實施ERP系統,必須結合行業發展總體趨勢和企業自身業務特點進行分析,才能使ERP系統的實施給企業帶來最大的效益。

篇5

【關鍵詞】企業資源計劃 信用管理制度 應收賬款

ERP(Enterprise Resources Planning,企業資源計劃)是指整合企業內部資源的集成化管理系統,它是利用信息技術成果,對企業內部的各類資源包括人、財、物、信息等進行規劃、統籌與整合,集分銷、制造、財務、人力資源、運輸等管理系統于一體,使企業業務數據統一化、全部在線處理,從而減少企業業務環節,提高效率,增強企業競爭力。因此,ERP作為嶄新的現代管理手段,是將先進的管理思想用信息化的平臺表現出來。它在企業的實施過程不僅僅是信息化改造過程,更重要的是企業管理思想變革的過程。ERP的應用給企業帶來的是管理上的規范化、標準化。

ERP環境下的應收應付賬款管理也較傳統的財務核算軟件發生了一些新的變化。由于ERP的重要特點之一就是高度的集成性和數據的共享,它體現在信息在線和實時的集成處理。比如:商品的各種出入庫處理會通過自動會計指令自動產生相應的應收、應付信息;商品的各種出入庫處理還會通過定單狀態的變化自動反映到采購定單、銷售定單上,使管理人員能隨時掌握定單的執行情況等。所以在高度集成的ERP環境下,大多數和應收、應付賬款相關的財務核算都是由系統在業務發生時自動產生的,而不再需要財務單獨記賬完成。這樣減少了重復操作,也使信息傳遞更加及時,大大提高了數據共享的響應速度。鑒于ERP環境下應收、應付賬款的這些新特點,弄清楚ERP系統中的與企業應收、應付有關的物流及資金流的情況,對加強企業應收、應付賬款的管理與控制是非常必要的。

一、傳統信用管理制度存在的局限性

1、管理隨意性大,制度流于形式

由于落后系統的局限性,目前很多企業對應收賬款的管理,不是以制度進行管理,而是以人來進行管理。缺少及時的賬齡分析賬齡分析是應收賬款管理中及其重要的一環。許多企業僅僅是在其資產負債表的補充資料中按賬齡對應收賬款的數額進行了簡單的分類,平時則沒有對應收賬款進行輔助管理。這樣,企業不能及時對應收賬款賬齡進行分析,對客戶賒銷的政策就沒有決策的基礎和依據。

2、部門之間信息獨立,缺乏溝通

各部門由于分工和職能的不同,僅掌握了與自己業務密切相關的某一方面的信息。而各部門間又缺乏必要、有效的溝通和交流,這往往割斷了各類信息之間的有機聯系和信息的完整性,不利于企業管理者形成整體的認識,并做出正確的判斷。企業的業務量越大,這些問題就會表現得越突出。

3、應收賬款凈額居高不下,企業缺乏管理力度

據國家統計局的統計結果顯示,企業間的“三角債”規模在2007年年末已累積至1.4萬多億元,其中超過3個月的拖欠已達0.9萬億元;截至2007年6月末,企業應收賬款凈額1.65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增加4.1%,增幅比5月份提高了0.6個百分點。另外,國內一些企業日常對應收賬款的管理只限于數量方面,而對其賬齡、應收賬款成本、客戶信用等級等資料不予計算分析,使得賬齡超過3、4年的應收賬款大有所在。在其他國家看來早可作為壞賬處理的應收賬款,而我國的一些企業卻一直是放在“應收賬款”項目下而不是“壞賬”項目下,因為這樣一來就不會影響企業領導的業績,并使之有一種“企業經營不錯啊壞賬也不太多”的自欺欺人的想法,下任領導也不追討,也怕損害自己的業績,于是壞賬越來越多,賬齡也越來越長,最終企業垮了。如此種種,就是“三角債”仍然作祟的直接反映,同時也表明中國市場仍不成熟而且有關機制有待完善。

二、ERP與信用管理制度相結合管理應收賬款

1、通過ERP系統,制定合理的賒銷制度

ERP系統建有詳細的客戶信用檔案,系統客戶信用資料包括客戶名稱、購貨內容、客戶品質、信用等級、賒銷金額、賒銷時間、信用期履行情況、首次發生業務時間、業務發生頻度、可否發貨等。實現了對業務全過程的跟蹤,并對歷史數據進行分析。我們可以根據信用檔案和歷史數據制定合理的賒銷額度和適當的回款期(即歸還應收賬款的期限)。賒銷額度和回款期等數據確定后,按照各客戶的資料輸入數據。系統據此來判斷客戶的信用情況,一旦發現實際賬齡超過目標賬齡,則馬上顯示在賬齡分析中。據此企業可以隨時掌握每一客戶的信用情況,并做出信用評價,為制定合理的賒銷制度提供及時準確的信息來源。這些工作的開展,使企業在經營活動中處于主動位置。

2、利用系統數據的客觀性,保障賒銷制度的順利執行

訂立合理賒銷制度是基礎,保障賒銷制度的執行是關鍵。首先預設事前控制條件。在ERP系統中對客戶的賒銷期和賒銷額進行設置,自動進行監督,防止人為因素的干擾,保障制度執行;其次完善事中控制管理。在日常經營活動中,系統將自動拒絕不符合規范的操作步驟。在系統中對發貨進行限制,超過賒銷期未回款的,不允許繼續發貨。從而在業務發生的過程中就進行控制,進而對應收賬款加強管理;同時以信息傳遞為線索,自動形成財務信息,減少人為操作。通過系統進行事中控制,可以有效控制在制度執行過程中,人為因素帶來的各種隨意性、欺騙性,提高內控的穩定性、可靠性。再次要加強事后控制管理,在系統中主要可采取以下檢查措施。一是數據核對。系統可自動核對內部外部數據的發生額及余額是否符合指定的邏輯關系,并把異常情況及時提交給相關的監控部門,保障數據的準確性;二是信用的重新評估。通過反饋的信息,對原來制定的信用制度進行檢查,決定其是否適當,下一步是否需要繼續執行;三是檢查制度執行情況。通過搜集整理員工的日常操作,系統可定期分析員工的工作內容及行為方式是否合乎規范。這樣通過全過程的監控,有效保障了賒銷制度的順利執行。

3、實時賬齡分析,提供決策依據

ERP系統根據事先設置好的信用期自動對客戶進行賬齡分析。系統根據用戶的需要可以查詢到分為幾個不同時段對客戶進行的賬齡分析。通過應收賬款賬齡分析,提示財務管理人員應把過期款項視為工作重點,幫助企業進一步研究與制定新的信用政策,這是加強應收賬款日常管理的重要手段。根據系統數據顯示,如果企業應收賬款的賬齡開始延長或者過期賬戶所占比例逐漸增加,那么就必須及時采取措施調整企業信用政策,努力提高應收賬款的收現效率。

4、建立應收賬款清收責任制

企業要針對應收賬款管理中經常出現的狀況,以制度的形式將債權責任明確下來,以規范有關人員的行為。主要內容應包括:明確劃分責任范圍,對公司全部的客戶的欠款盡可能地落實到個人;明確規定在應收賬款未完全收回之前,責任人不得調離企業;明確規定各人的職權范圍,對超限額賒銷或未經審批賒銷的應予以處罰,并承擔由此而產生的后果;明確規定隱瞞、變更應收賬款事項應負的各種責任;明確規定由于信用部門人員,調查不實而產生壞賬應負的責任;明確規定責任的監督部門,防止責任管理流于形式。

綜觀國內外成功實施ERP企業的經驗,在實施ERP的過程中,應注重從需求出發,結合企業實際,抓住瓶頸,總體規劃,分步實施。對于企業內部管理來說,責、權、利是不可分的,應收賬款的清收與責任人的經濟利益要掛鉤,目標要具體、獎罰要有力,要制訂嚴格的資金回籠考核制度,以實際收到貨款數作為賒銷申報人的考核目標,這樣就可使銷售人員明確風險意識,加強貨款的回收。

【參考文獻】

[1] 許蔚君:金蝶ERP財務軟件的操作技巧――從財務會計角度出發[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高等教育版),2007(S2).

[2] 朱小立:基于ERP系統的賬外賒銷解決方案[J].商業時代, 2007(29).

[3] 周金芳:探析ERP系統對會計系統的影響[J].山東紡織經濟, 2007(6).

[4] 劉宣杰:用友ERP沙盤應收賬款存在的問題與設想[J].商場現代化,2007(30).

篇6

(一)從單期報表入手初步判斷企業業務規模、資金流量與企業進出口、收付匯規模的吻合度。一是資產負債表可以反映企業某一特定日期的資產、負債總額及結構。部分科目金額異常能夠為外匯監管提供幫助,尤其是科目明細賬能夠反映出外匯結匯資金的去向。可以根據會計恒等關系式(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查看資金對應的變動。二是利潤表反映企業一定期間的收入實現、費用耗費情況,收入與支出是否確認往往反映出企業交易的真實性,為驗證合同真偽提供依據。三是現金流量表是按收付實現制編制的報表,反映一定時期的資金收支變動,在理論上對外匯收支流量監管效用最高,未發生內銷的出口企業,該報表與外匯收支吻合度高。

(二)從會計科目入手—通過敏感科目分析發現業務及資金流動異常點1.關注貨幣資金科目。貨幣資金包括現金、銀行存款和其他貨幣資金三項,反映企業貨款實際支付或收回,其他貨幣資金反映企業開立信用證支付的保證金。貨幣資金規模應與企業規模基本一致,過高或過低的貨幣資金通常是核查異常點。2.關注往來款項科目。結合企業收付匯結算方式,貿易信貸報告情況判斷業務真實性。一是對于先出口后收匯的,或是出口后收部分尾款的,貨物發出時對應應收賬款增加,同時對應主營業務收入、成本增加;收到貨款時,對應應收賬款減少。用于預收貨款結算方式,從國外預收貨款時,對應預收貨款增加,貨物實際出口時預收貨款減少同時對應主營業務收入、成本增加。進口貨到付款的,在進口收到貨物時,應付賬款增加,實際支付貨款時,應付賬款減少。用于預付貨款結算方式。進口預付對方貨款時,對應預付賬款增加,待貨物收到時,對應存貨增加,預付賬款減少。二是其他應收款/其他應付款科目。該項債權/債務不屬于企業的主要債權/債務項目,其數額及占比不應過大,金額過高,占比較大應警惕是否存在異常原因的資金占用。3.關注經營活動的存貨、主營業務收入、主營業務成本等會計科目。通過與企業出口報關單的成交總價核對,核實企業出口價格真實性。如主營業務收入科目核算企業確認的銷售商品、提供勞務等的收入。外貿進出口企業,該科目反映出口收入,根據收入是否確認核實企業出口業務真實性。公司確認銷售商品、提供勞務等收入結轉的成本應與存貨減少金額對應。4.關注投資活動和籌資活動會計科目。通過對變動異常的投資類或籌資類會計科目的核查,分析企業是否存在利用貿易渠道獲得資金。如可重點關注“固定資產、長期股權投資、交易性金融資產”等會計科目借方發生額的增加,“短期借款、長期借款、長期應付款、應付利息”等會計科目貸方發生額的減少,并對相關會計科目的異常變動進一步核實明細賬,判明企業資金流向。

(三)從多期報表入手—多種方式比對分析,識別資金活動特點一是橫向分析,即將企業連續幾期的會計報表數據并行排列在一起,設“絕對金額增減”和“百分率增減”兩欄,以揭示各個會計項目在比較期內所發生的絕對金額和百分率的增減變化。通過橫向分析可以顯示企業業務波動趨勢變化情況,可以與企業的外貿收支趨勢比對看是否一致。二是縱向分析,是對同一期會計報表各項目之間的比率分析。將會計報表中的某一重要項目(如資產總額或銷售收入)的數據作為100%,然后將會計報表中其他項目余額都以該重要項目百分率的形式作縱向排列,從而揭示會計報表中各項目數據在企業財務報表中的相對意義。如可以通過銷售收入與銷售成本比率核實來料加工工繳費率是否合理。

(四)兩種特殊業務的財務報表分析1.來料加工業務。對來料加工可以查閱來料加工料件臺賬和入庫單證,核實進口及料件明細。在外匯情況收支表和審計報告中重點關注“主營業務收入、費用成本、利潤、其他應付款”等科目,來料加工企業主要運用來料加工工繳費率指標與主營業務利潤率指標進行比對分析,若偏離過高,則反映企業主體收付匯中存在異常外匯收支。如,對企業現場核查發現該企業工繳費率較高,調閱其財務報表,主營業務成本與收入水平基本相當,而凈利潤較小(部分企業凈利潤為負)但資產負債表中預收賬款科目余額較大,與企業實際業務不符,最終查出企業通過高報工繳費率獲取國外關聯公司資金的問題。2.轉口貨物。對于轉口貨物貿易方式,企業買入時一般計入“在途物資”科目,報表中體現為存貨借方增加,同時應付賬款增加或預付賬款/銀行存款減少。賣出時,對應存貨減少和主營/其他業務收入/成本增加,同時應收賬款/銀行存款增加或預付賬款減少。現場核查時可以從企業資產負債表中存貨的增減、往來款項科目的相應增減及成本收入的確認來核實企業業務真實性。

二、完善企業財務數據分析的相關建議

(一)構建與企業外匯資金流動相協調的財務指標分析體系通過分析外匯資金流入、流出引起的相關會計指標變動,分析企業真實資金流向,挖掘企業異常資金流動線索。與企業外匯資金流動相關的企業財務會計指標包括企業經營效率、盈利能力、短期償債能力等指標,通過將不同時期財務報告中的相同指標或比率進行比較,直接觀察其增減變動情況及變動幅度,考察其發展趨勢,預測其發展前景。評估企業收付匯、進出口規模與企業基本生產經營能力的匹配程度,進一步判定企業資金收付的真實性。如對延期付款貿易信貸金額較大的企業通過對企業速動比率和存貨周轉天數指標的組合分析判斷企業是否有足夠的償債能力,以此預測企業開展貿易融資(或開展銀行借貸)的可能性和規模。

(二)利用科技手段實現企業財務數據的自動化分析針對目前外匯局工作人員現場核查中企業財務指標數據分析需手工計算的實際情況,建議外匯局應用相關財務分析軟件,將企業各期報表數據錄入軟件系統,由系統自動計算各項財務指標,實現企業財務數據分析與外匯資金流動數據、進出口貨物數據比對的自動化,以進一步提高現場核查效率。

篇7

一、財務供應鏈管理的優勢分析

財務供應鏈管理是運用信息技術手段,通過供應鏈上下游及金融機構間的業務流程整合,優化收付流程和減少支付成本,有效降低企業的營運資本占用,也就是對供應鏈中從顧客下定單、單據核對,到付款給供應商所有與資金流動有關的交易活動的資金流的管理。完整的供應鏈包括五個環節,即供應商、制造商、分銷商、零售商和顧客。其中財務供應鏈簡單來說就是供應鏈三流(信息流、物流和資金流)中的資金流。財務供應鏈管理的優勢就在于優化核心業務流程,加速資金周轉,降低資金成本,提升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一)加速資金周轉傳統管理模式下,雖然電子采購過程只需要幾秒鐘。但資金的流動仍需較長時間。如在常見的交易流程中,賣方在出貨時將商業發票給買方;買方的應付賬款經理人核對發票和訂單,將訂單先交給收貨人批準,再交給高層主管批準撥款;最后經核準的賬單再送至銀行轉賬。這種人工管理文件非常耗時,也容易發生錯誤,如價格不符、拼寫錯誤、訂單號碼不對、送貨錯誤等等,錯誤的發生無形之中又使交易的過程延長。一旦實現了財務供應鏈管理,財務供應鏈管理擁有一個高效的財務流程,使得資金可以快速支付,諸如接受訂單、開立發票、發票審核、貨款支付等都可以通過網絡進行處理,以動態實時支持整個企業的財務運作。企業結合收支項目作較長周期的現金分析決策,從而能夠對資金流有一個提前和相對準確的規劃。

一般來說,資金周轉天數=存貨周轉天數+應收賬款周轉天數一應付賬款周轉天數。通過財務供應鏈管理交易平臺,企業可以提前把訂單轉化為現金,這樣可以縮短應收賬款周轉天數;對于應付賬款,手工支付電子化以后,付款流程得到了充分地控制,企業可以隨時隨地付款。如使用電子支付企業可以到折扣期或信用期最后一天付款。此外,有了電子支付工具,企業就可以及時、安全地付款,并且還能以縮短付款時間為由得到更優惠的采購條件。也就是說企業可以縮短應收賬款周轉天數,增加應付賬款周轉天數,根據以上公式可知,財務供應鏈管理可使資金周轉天數大大縮短,從而使企業流動資金狀況得到極大改善。

(二)降低資金成本當前的供應鏈管理主要關注物流與信息流,很少關注資金流,然而隨著物流成本的進一步降低,降到一定的程度再想繼續降低卻非常困難,原因就是在物流和信息流上挖掘成本縮減的潛力已經逐漸喪失。但如果把視角轉向財務管理信息化下財務供應鏈中的資金流,就會發現通過財務供應鏈管理,使企業的收付流程流線化,可以大大消除支付中多余的處理成本,減少營運資金占用,達到降低資金成本的目的。如電子出票以電子形式提品發票,減少了人工核對發票的時間,簡化了交易流程,有效縮減交易成本。

二、財務供應鏈管理模塊的構建

企業的財務管理模塊與其管理戰略相輔相成,企業若想在財務管理信息化建設中取得成功,必須建立起與之相匹配的財務供應鏈管理模塊。要構建一個完善的財務供應鏈管理模塊,支持現代企業穩步持續發展,財務供應鏈應包括以下四大功能模塊。

(一)采購與付款管理模塊 采購管理模塊服務于生產,在手工管理狀態下,采購管理的任務來自于生產的需求,采購量則取決于對庫存量的計算。通過財務管理信息化,采購人員任何一筆采購都要在財務供應鏈管理系統里面形成采購訂單,采購訂單要經過審批,倉庫要根據訂單進行驗貨,整個過程由財務進行監控,管理部門可以掌握庫存原材料的儲備情況,可以根據企業的生產情況,結合財務現金流,準確地計算物資的采購計劃,以達到對供應商選擇、采購訂單價格的確定和采購發票的處理等一系列活動的實時控制,為企業最大限度地降低采購成本,提高經營效率提供支持。如企業在發出采購訂單的同時,財務供應鏈管理系統會自動收集所有的采購訂單,企業可以整合所有的應付賬款,了解每筆賬款的交易對象,根據需要決定付款順序,給企業管理應付賬款帶來極大的方便。

(二)存貨與倉儲管理模塊“零庫存”是許多企業迫求的目標。企業進行存貨與倉儲管理的目的實質上是要提高企業的盈利能力。傳統的存貨與倉儲問題無不例外地進行庫存成本優化,使之實現庫存成本最小化。但在這個什么都講求信息化的時代,存貨與倉儲管理應不僅僅考慮成本的優化,時間的優化也應作為庫存優化的主要目標來考慮。通過財務管理信息化,信息及時傳遞,使得需求信息不再是逐級傳遞,而是在同一時間到達各個供應商,以便整個財務供應鏈管理更能適應變化的需求,從而能夠在盡可能大的范圍內搜集供應商和客戶的相關信息,不斷降低各種不確定性,減少庫存。庫存水平的準確信息將會縮短供貨時間,加快汀單的響應速度,使企業在變化的市場中取勝;信息的相互共享,使得企業能更準確地掌握庫存、在途等信息,在保持服務水平的同時,將現有的庫存、固定資產、運輸工具減至最低水平,實現以信息代替庫存的企業目標。

篇8

關鍵詞:財務共享 大智移云 流程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趨勢越來越明顯,企業間的融合重組越發頻繁,并且規模不斷增大。如何通過高效的管理機制,以最低的成本獲得更好的技術、運作流程以及更多的利潤是研究企業發展的重要課題。“共享理念”在財務領域的擴展使得財務共享應運而生。財務共享平臺是一個體系性的管理工具,是一種新型的財務管理思想。當前,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大智移云”(大數據、智能化、移動互聯網、云計算等技術主導)時代已然到來,這為會計信息化建設提供了新的工具,進一步促進了企業財務共享平臺的建設和發展,為解決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遇到的一系列管控難題提供了新的解決思路。那么“大智移云”時代到來對企業財務共享平臺建設到底有何影響?有何改進?優點在哪?這些問題都值得進一步研究和探討。

一、財務共享的定義及理論綜述

早在 1993 年,Robed Gunn等人就首先提出了共享服務的概念,認為共享服務是公司試圖從分散管理和少的層級結構中取得競爭優勢的一種新管理理念,其核心思想在于提供服務時共享組織的成員和技術等資源。財務共享服務,從嚴格意義上講,是將一種分散于各業務單位、重復性高、易于標準化的財務業務進行流程再造與標準化,并集中到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統一進行處理,達到降低成本、提升客戶滿意度、改進服務質量、提升業務處理效率目的的作業管理模式。

近幾年,財務共享服務已成為學術界熱議的話題。在財務共享流程再造研究方面,張瑞君等通過分析中興通訊十年的財務共享服務變革之路,提煉和明確了財務共享服務構建流程再造過程中的關鍵因素。何瑛等通過實證研究發現,我國企業集團實施財務共享服務其中一個關鍵因素是流程管理,還提出了在云計算背景下企業財務流程再造需要關注的研究方向。張真昊等以費用報銷為例對基于云的財務共享服務模式進行設計。在“大智移云”對財務共享平臺影響方面,程平等通過一系列文章分析了大數據對于企業財務決策、資金管理、庫存管理、固定資產更新、云會計AIS構建等方面的影響。萬家盛等構建了企業財務共享服務中心云平臺框架,深入分析企業云會計對于企業財務共享服務的影響。

綜觀上述文獻,在“大智移云”技術對企業財務共享平臺業務流程再造的影響方面有很多研究,但大多在概念內涵、特點創新等方面,特別是企業集團財務共享服務構建的過程實質上就是財務流程再造的過程,所以在“大智移云”時代,探討企業財務共享平臺業務流程再造的相關問題就顯得尤為重要。

二、“大智移云”時代企業財務共享平臺業務流程再造

(一)企業原有的應付賬款流程。根據埃森哲全球共享服務業務調查表(見下頁表1),共享服務中最先實施的幾項業務依次是應付賬款、總賬、固定資產、應收賬款、工資、費用報銷、財務報告、人力資源、信用管理和客戶信息服務等,其中應付賬款業務實施共享服務的比例為83%,由此可見應付賬款共享服務是共享服務中心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所以本文選取應付賬款流程再造進行研究。

從圖1可以看出,該應付賬款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幾下環節:(1)業務部門發出采購申請,采購部門審核之后將訂單發給供應商;(2)訂購單復聯交給倉庫存底;(3)訂購單交給應付賬款管理部門存底;(4)供應商發貨給倉庫;(5)倉庫收到貨后,將收貨收據返給供應商;(6)倉庫收到貨,查驗后,將驗收單交給應付款部門;(7)供應商將發票交給應付賬款管理部門;(8)供應商向應付賬款管理部門發出付款通知;(9)應付賬款管理部門向供應商付款。從上述流程可以看出,從采購部向供應商提出購買申請,發出訂單開始到最后應付賬款管理中心向供應商付款,總共是9個環節,企業的應付賬款管理部門只有在訂購單、倉庫驗收單、供應商發票三者核對一致時才會向供應商付款。在此流程中涉及到大量的單據核對工作,以及大量的核對人員和較長的核對時間,會增加企業此項流程活動的成本。如果可以進行應付賬款流程重組,將會大大降低此項業務成本,提高企業效率。

(二)“大智移云”時代企業財務共享平臺業務流程再造。

1.設計總體思路與目標。積極運用“大智移云”時代的各項技術和工具,構建企業應付賬款共享機制,建立應付賬款共享管理平臺,減少此項流程中的人員、費投入,在確保企業資金安全的情況下降低企業成本,提高效率。

2.大智移云時代下的財務共享平臺。“大智移云”是將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綜合利用,使之互通互聯,服務社會的一種便捷、高效的發展常態,是產業互聯網的重要技術載體和推動力。云計算、大數據等信息技術交融滲透,不僅改變著人們的生活,也有望掀起新一輪產業變革。在云計算、大數據等信息技術交融滲透的信息時代下,企業的業務過程、組織結構、人員安排、戰略規劃以及經營信息發生了很多改變,其中,能夠實現信息共享是信息化時代的核心,借助信息平臺,我們可以對企業進行重復業務的的集中處理,業務流程的設計與重組,實施標準化工作程序,設計業務評價,完善業務處理目標等,就能夠達到財務共享平臺模式的目標,來為企業提供低成本、高效率的服務,使企業能夠在信息化時代實現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1)財務共享服務中心“云平臺”構建。按照NIST(美國國家標準技術研究院)公布的云計算定義:云計算是一種支持以廣泛、便利、按需方式,通過網絡訪問可配置的共享計算資源池(網絡、服務器、存儲、應用與服務)的計算方式。在這個資源池中,計算資源分布式存在。無論身處何地,資源以共享資源池的方式統一管理。利用虛擬化技術,將資源分享給不同用戶,資源的放置、管理與分配策略對用戶透明,這為財務共享服務中心“云平臺”的構建提供了技術支持。財務共享中心是基于“規模經濟”效應,將分散于各業務單位、重復性高、易于標準化的財務業務進行流程再造與標準化,并集中到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統一進行處理。財務共享中心和各分子公司位于不同地方,共享中心整合各分子公司相關財務內容。云平臺為共享服務中心提供會計核算平臺,無論身處何地,只要有良好的存儲能力與計算能力,只要有網絡,客戶便能訪問云計算的服務。

在財務共享中心“云平臺”上,財務共享中心和總公司、分子公司進行著企業業務相關的數據交換、業務數據處理、數據共享。企業領導和相關人員在云平臺上進行授權與業務審批,不同企業之間也可以在云平臺按照權限實現數據共享。

(2)大數據技術應用。企業經過多年運營,會積累種類繁多并龐大的數據。而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這些數據便成為企業的一項重要資產。云會計平臺是企業進行大數據決策的基礎,基于云會計平臺,在抽取、轉換、加載通過企業運營所形成的大量財務數據和非財務數據之后,運用大數據技術和手段分析數據之間的關聯關系,從而進行財務決策。在企業的日常生產經營過程中形成的采購、銷售、固定資產、庫存、商品價格以及外部的銀行、稅務、財政等部門的數據都會影響企業的決策,建立企業財務共享云會計平臺,可以使分布在不同地域、不同時段的大量數據存儲,同時借助大數據和云計算技術依據企業的財務決策要求對這些數據進行處理,發現數據的關聯性并轉化為企業決策所需要的數據,保證決策的科學性和合理性。

3.案例分析――長虹財務共享云中心應付賬款流程。

(1)長虹財務共享云中心構建。長虹集團在未實行財務共享前,采用的是分散獨立核算的財務組織方式,效率低下且成本高昂。2004年以后,長虹的規模快速擴張、業務類型和管理層級相繼增加,分公司、子公司的多套財務機構使集團財務人員與管理費用快速膨脹,財務流程的繁雜導致了工作效率降低,大量的財務人員不得不花費大量時間來應付基礎會計核算業務,形成的連鎖反應則是集團在對業務的財務信息分析、決策支持等方面的投入明顯不足;重復設備投資規模加大、內控風險上升,多個獨立、粗放而臃腫的財務“小流程”使總部統一協調財務變得越來越困難,增加盈利的代價就是加大風險。與此同時,外部市場的競爭壓力越來越大,集團的運轉呈現低效率的狀態。在這樣一個“內憂外患”的嚴峻形勢下,長虹走上財務共享的道路。

2008年,長虹建立財務共享中心,會計核算自此邁入了基于廣域網的信息化時代。4年后,長虹又開始探索基于智能時代云技術背景下的財務管理研究,并逐步構建了基于智能時代的集團公司財務云管理體系。長虹依托云計算等技術變革手段,在原有財務共享模式基礎上,通過建設數據標準、梳理單據標準、再造業務流程、嵌入審核節點等舉措,期望實現財務共享的升級,達到數據規范、采集高效、自動處理、智能輸出;由于其憑證電子化、數據顆粒化、存儲云端化、業務處理去物理化、產品輸出可靈活組合等特性,與云的變幻莫測、自由組合、無所不在等特征極其相似,因而將這種財務管理模式形象地稱之為“財務云”。

(2)長虹財務云中心應付賬款流程。為解決由集團規模擴大、業務擴張所引起的問題,長虹依托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變革手段,建立財務共享信息云平臺。在長虹財務云中心,有應付賬款管理組,專門處理集團下屬200多家子公司的應付賬款業務:一是建立了采購供應鏈平臺,長虹在供應商管理系統中材料(物料)需求計劃,供應商按照自己的權限可以在系統中察看材料的具體信息,通過商務談判完成議價并簽訂購銷合同后,長虹就會在其ERP系統創建相應的采購訂單。二是長虹收貨后會在ERP系統進行收貨確認,定期或即時在SRM(供應商關系管理)系統收貨材料(物料)憑證。與此同時,供應商可以在系統中就自己的發貨數據與SRM系統的收貨數據進行比對查驗,結果一致后在金稅系統中選擇開具發票,長虹通過合力中稅系統抽取軟件抽取發票信息并發送至結算對賬平臺,定時匹配發票和結算單,匹配成功后,打印匹配通知書,然后連同發票一起郵寄長虹。三是結算對賬平臺,按照設定的時間間隔將供應商發票電子信息提交稅務認證系統進行認證,將認證通過的發票發送給SRM系統完成自動記賬核算,并按賬期通過銀企互聯平成付款。四是長虹收到供應商發票后在SRM系統進行簽收歸檔,SRM系統結算數據供購銷雙方進行核對和確認。

(3)長虹財務云中心流程再造應用價值分析。一是成本降低,工作效率明顯提高。財務云中心的自動化程度大幅上升,標準化程度高,手工處理業務銳減,單位人員耗用大幅下降,按照可比成本測算,業務經辦年均節約人力資源成本超過1 800萬元,且處理時間大大降低,處理效率提高,效率提升7%以上。二是降低風險,提高集團管控能力。長虹建立財務云中心之后,通過重新梳理新業務形成新的處理流程的風險控制節點、審核節點,制定標準的風險控制邏輯、統一的交易規則和標準化業務流程,將風險控制點嵌入流程并固化到信息系統中,從而在風險控制方面形成了事前、事中、事后的有效監管體系(特別是事中全業務過程風險監管),實現了有效的風險管控,從而提高了集團管控能力。三是“大智移云”時代下,財務共享實現進一步升級。依托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支撐,長虹在原財務共享的基礎上,通^憑證無紙化、要素精確化、數據標準化、內控實效化等舉措,對各類經濟業務活動的數據采集、數據處理、數據應用等更加信息化和自動化,實現了無紙化、去人化、智能化等目標。經過全口徑、全業務的云采集和智能的云處理之后,信息系統存儲了大量的標準數據,財務云成為了長虹的數據中心。可以提供財務指標及其業務動因分析,為使用單位提供數據分析和數據挖據產品,提示預警,創造價值。通過財務云的建設,成功地打造了財務共享的升級版。

三、結論

財務共享服務是實現公司內各流程標準化和精簡化的一種創新手段,也是企業整合財務運作、再造管理流程的一種嶄新的制度安排。目前,共享服務管理模式成為跨國企業集團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利器;在“大智移云”時代背景下,各企業的財務共享平臺也實現了進一步的改革和升級,通過對“大智移云”時代企業財務共享平臺業務流程再造進行研究,并選取長虹財務云中心應付賬款流程為例進行分析,通過流程再造,升級后的財務共享中心能夠在降低企業成本、提高企業效率和集團風險管控方面具有更大的作用,并且這種財務共享服務模式具備較強的可復制性和推廣價值,可以被其他大中型企業所借鑒。

參考文獻:

[1]張瑞君,陳虎,張永冀.企業集團財務共享服務的流程再造關鍵因素研究――基于中興通訊集團管理實踐[J].會計研究,2010,(07).

[2]何瑛.基于云計算的企業集團財務流程再造的路徑與方向[J].管理世界,2013,(14):182-183.

篇9

公司下屬有保定妙士公司、青島、大慶、武漢、奶牛養殖基地和包裝公司等六個分公司。

一、實施ERP的主要構想

1.統一管理分布在各地的分公司及營銷渠道

龍飛集團的主導產品“妙士一品乳”在全國各地的生產和銷售工作由各地的分公司及下設的直銷區完成。目前,全國已有4家分公司,產品銷售覆蓋全國20多個省,150多個大中城市,4家分公司共設有百家分銷商和千家專賣店,銷售網點延伸到中等以上城市,規模大,網點多。面對這樣的生產和銷售網絡,雖然各級員工在長期的工作實踐中已初步建立起一套管理辦法,但隨著網點的不斷增加和企業的發展壯大,原有的管理手段和方式已經落后,因此產生了管理信息不暢,效率較低及無法對各經營機構進行合理評估等弊端。目前公司針對此情況,急需借助現代化的管理方式和管理工具加強產、供、銷等方面的管理,重新規范生產體系和市場渠道。

2.資金統一管理,財務實時監控

保定妙士經營公司是龍飛集團原來的產品銷售部發展起來的獨立分公司,目前已完全獨立核算,自負盈虧。其主要職責是管理全國的銷售工作和營銷網絡,面對龐大的銷售隊伍,眾多的銷售網點,大批量的物流,如何進行資金合理、有效的管理是公司經營中的主要問題之一。如果公司對各分支機構的財務不進行集中管理,勢必造成資金在各級機構滯留且易相互拖欠,而且必然造成帳目繁多,報表無法合并,對帳困難。因而造成財務管理工作的混亂。由此可見,對資金進行集中管理,財務統一監控是最有效的管理方式,這就要求公司要建立一套現代化的財務管理方式和財務網絡,以便實時、有效地進行財務管理。

3.進、銷、存與財務系統既可獨立使用,也可在需要時合并

集團擁有現代化的營業大廳和倉儲設施,相當規模的運輸隊伍,運輸快捷、服務周到。隨著公司業務的不斷發展,物流管理即進、銷、存系統逐漸成為公司管理的重要方面。在公司信息化建設初期,由于管理及使用方便等因素,進、銷、存系統與財務信息系統需要相互獨立實施和工作,這樣可使公司從傳統的管理方式,有計劃、分步驟地過渡到信息化的管理方式,而且不會影響公司業務的正常運行。因此,物流管理系統和財務管理系統能否實現無縫連接是企業信息化建設要考慮的重要問題之一。

4.管理上臺階,全面實現信息化,平穩過渡到電子商務化

此次信息化建設目標,不僅要實現公司內部高效管理,而且要在管理上上千新臺階,要向集團化、正規化、國際化方向發展。目前,國內各行業企業間競爭激烈,隨著中國加入WTO,國內企業也必將面對國際競爭。因此國內很多企業都加快了信息化建設的速度。同時,隨著電子商務時代的來臨,企業原有的信息系統已無法滿足電子商務的要求。因此,此次信息化建設必一步到位,為企業全面實施電子商務打下基礎。

二、龍飛ERP系統的主要內容

由北京擇易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和北京億坤管理咨詢公司對龍飛集團目前的經營現狀和管理框架進行了認真的調查研究,找出了管理的關鍵點,指出了管理的癥結所在,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新的管理方案和企業經營方式。包括以下各經營模塊:

1.供應商關系管理模塊

本模塊可以方便地加強與供應商的交流,降低企業的采購成本,它讓供應商能查詢與企業的業務往來情況和對帳單。

2.客戶關系管理模塊

為幫助企業最大程度地實施以客戶為中心的戰略思想,為客戶提供更快更好的服務,本模塊對客戶信息進行收集與分析,提供客戶注冊、客戶查詢、客戶社區、精品推薦、營銷指南、服務寶典等功能。

3.銷售管理模塊

此模塊用于管理銷售業務,可以打印報價單、銷售定單、發票等多種單據。

4.采購管理模塊

本模塊提供跟蹤請購單和采購定單,定單收貨確認與定單列印等一系列功能,幫助企業執行采購、安排生產計劃、對于有效降低庫存成本,保持產供銷平衡,提高預測、決策的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5.庫存管理模塊

庫存管理模塊具備庫存與倉庫管理的多種功能,提供各式庫存報表及產品目錄,并與銷售管理模塊、應收款管理模塊、采購管理模塊與應付款管理模塊緊密結合,共享庫存資料。

6.應付款管理模塊

本模塊著重于企業業務預算和應付款項的管理和控制,便于平衡收支,提供安排付款,列印電腦支票,手寫支票及更新庫存數量,并自動生成財務憑證,更新到總帳中等多種功能,可大大提高業務處理速度。

7.應收款管理模塊

及時回收資金,加速資金流轉是企業資金管理的核心。本模塊通過對客戶、銷售和應收款進行智能化的管理和控制,使得企業能夠及時全面了解資金回收和應收款情況,此外還提供了多方面的銷售、客戶、產品和服務等分析報告。

8.總帳管理模塊

本模塊是一個可用于企業、商業等多個行業,簡潔易用而又功能強大的財務系統,可快速審核與分析總帳,自動完成從憑證匯總到報表生成的一系列財務核算過程。

9.網上商店

本模塊將公司所售商品一一陳列在網上,讓客戶可以隨時隨地直接在網上快速瀏覽并選購商品,所生成的網上定單能夠自動轉入銷售管理模塊進行處理。

10.決策分析系統

本模塊可按照用戶需求,統計打印出各種財務、庫存、應收、應付等統計報表,為管理決策提供依據。

三、ERP帶來的變化

1.促進了集團總部與各分公司之間的信息溝通,使總部能對各分公司的庫存、財務和銷售工作情況隨時了解并加以監控。

2.促進了集團與供應商、主要客戶等合作伙伴之間的信息溝通,使供應商、客戶能隨時了解企業的各種需求及產品信息等。

3.建立了網上營銷系統,使龍飛集團全面進入了電子商務化。

4.集團的財務實現集中控制,減少或避免呆死帳的發生,加快了資金回籠和資金運作效率。

5.財務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使整體財務帳目更加清晰明了,并通過集中處理方式使公司財務人員的工作量大大降低。

6.集團總部可隨時監控各地分公司生產資料、輔料的庫存情況,必要時加入合理調撥,降低公司整體的運輸費用及庫存數量,更重要的是縮短貨物到位時間,最大程度地滿足了生產的需求。

篇10

關鍵詞:ERP系統;采購流程;銷售流程;財務核算 ;FMIS接口;移動平均價

中圖分類號:TP31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3044(2011)21-5246-02

The Achievement of Financial Modules in ERP System of Sales Company

JIN Wen-ting

(ERP System Branch, Automation Institute of Lanzhou Petrochemical Company, Lanzhou 730060, China)

Abstract: Strong system integration function is an important specialty of SAP. The ERP system has many modules, such as FI, SD, MM, PM module. Each business module integrates with financial module. Combined with actual business process of sales enterprises, ERP system of CNPC’s sales system can embody the financial accounting demands of sales company.

Key words: ERP system; purchasing process; sales process; financial accounting; FMIS interface; moving average price

SAP系統強大的系統集成性決定了SAP系統中的財務憑證絕大多數不是通過手工錄入的,而是通過系統集成的方式由其他業務基礎生成的。采購收貨入庫、銷售出庫、收到供應商發票的校驗、給客戶開票記賬,這些業務在發生時會遵循有關記賬原則,按照預先設置好的會計科目,自動計入總帳。

1 中石油銷售ERP系統財務模塊實現

1.1 ERP概述

ERP系統是基于先進的企業管理理念上高度集成化的信息系統,是一套將財務、銷售、庫存、制造和其它業務功能合理集成的應用軟件系統,是一套能實現實時在線管理的系統,企業總部可以通過ERP對各級分支進行網上業務審批和遠程監控,下級分支也能夠通過ERP查詢總部各類信息的新型企業管理模式。

傳統的會計幾乎把大部分時間耗費在事后核算工作上,企業實施ERP信息系統后,大量重復繁雜的核算統計工作均通過系統自動處理完成,實現了公司關鍵業務財務數據由相對滯后的手工匯總向過程化同步生成的方向躍變,把財務人員從枯燥的數字中解脫出來,且在實施監控的同時使企業各業務流與資金流適時形成一個完整的閉環管理。

1.2 銷售公司ERP實施

中石油銷售ERP推廣,嚴格按照項目前期準備階段、需求調研階段、系統實施推廣階段、系統上線準備階段、上線以及上線后支持等階段實施。在項目實施前,對各銷售公司實際業務需求調研工作顯得十分重要,扎實有效的項目需求調研,可以為項目培訓、流程重組等后續環節找準方向,也可以抓住關鍵需求,快速贏得用戶認同,為項目成功上線打下基礎。

中石油銷售ERP系統統一采購、庫存和銷售的處理流程,從計劃到執行實現從上到下的控制,與財務自動實現集成,業務運作的同時產生相關的查詢和分析報表。

1.3 財務核算方案

中石油銷售ERP系統財務子系統包括總分類賬、應收賬款、應付賬款、管理會計、特殊功能分類賬核算六大模塊。總賬模塊是財務子系統的核心部分,它支撐和統帥著其它各部分。總賬與應收賬款、應付賬款等各個模塊之間通過記賬憑證相聯系。總賬模塊的主要功能包括:維護總賬科目、維護財務集成參數、各種憑證及賬戶的查詢等。應收賬款、應付賬款等業務在相應模塊中處理,并自動生成記賬憑證傳入總賬模塊。

為滿足中石油會計一級核算的需求,銷售ERP系統與原有的FMIS系統做融合,ERP憑證通過接口程序上傳到本地FMIS系統,然后由本地FMIS系統再將憑證上傳到總部會計一級核算系統,在本地FMIS系統出具財務報告。FMIS融合系統成功地實現了在FMIS系統中錄入憑證,同時ERP系統可以數據共享,保留了地區公司個性化設置。

ERP系統財務集成是指在采購、銷售、移庫等業務的處理過程中,系統自動采集業務數據,自動選擇總賬科目和分賬科目,自動生成記賬憑證。要實現采購、銷售、庫存與財務的集成,必須事先設置好財務集成參數。主要以采購、銷售業務為例,探討業務模塊的對財務模塊的影響。

1.3.1 采購流程

中石油銷售ERP系統的采購流程是通過系統采購與財務的集成,采購業務過程中發生的財務數據實時體現,實時反應采購成本、款項等情況,保留了完整的審計軌跡,為企業及時提供分析依據。

采購業務可能是先收到油品,也可能是先收到發票,或兩者同時收到,不論哪一種情況,采購業務均分三步進行記錄。第一步,在維護收貨且采購油品入庫時,系統自動生成油品入庫記賬憑證,記錄存貨增加。第二步,收到采購發票后,在應付賬款模塊中進行采購發票校驗,自動生成記賬憑證,記錄應付賬款。第三步,向供應商付款。

采購流程在收到油品入庫時,ERP系統會自動生成會計憑證,借記庫存商品科目,貸記途物資科目,其分錄如下:

借:庫存商品(臺帳產品 成本中心銷售方式業務日期)

貸:在途物資(往來單位 利潤中心臺帳產品業務日期)

收到供應商采購發票后,將發票輸入系統,系統根據發票金額確認應付賬款,根據稅務代碼及業務來源選擇稅金科目并計算稅額,生成憑證,其分錄為:

借:在途物資 (往來單位 臺帳產品業務日期)

進項稅 (稅類型)

貸:應付內部單位款或應付賬款(往來單位(內部單位或供應商))

在油品已入庫且發票已輸入系統后,必須將采購發票與采購訂單進行匹配,訂單金額與發票金額之間的差額在允許范圍內,差異進差異科目。

財務人員根據資金計劃付款,其分錄為:

借:應付賬款(往來單位)

貸:銀行存款 (現金流量)

要實現這些科目的輔助核算,需要在ERP系統做相關的替代增強。首先根據銷售公司核算邏輯,編寫替代程序和增強出口程序,臺帳通過移動類型替代到相應臺帳,成本中心替代為本公司實際核算成本中心,銷售方式根據本公司實際的銷售方式替代為明細銷售方式,往來單位替代為與本單位業務往來的供應商,實現銷售公司采購業務集成憑證財務輔助核算要求。

1.3.2 銷售流程

通過系統銷售與財務的集成,銷售業務過程中發生的財務數據實時體現,實時反應銷售成本、收入、款項等,保留了完整的審計軌跡,為企業及時提供分析依據。

銷售與財務集成的會計業務在銷售訂單的處理過程中自動生成記賬憑證。在維護交貨并下達油品出庫通知單時,系統自動生成結轉油品銷售成本的記賬憑證,油品銷售成本按移動平均價計價方法結轉。在出具ERP系統銷售發票時,系統即自動生成記賬憑證,確認應收款和銷售收入,應收款和銷售收入的金額根據銷售訂單的單價、稅率以及產品出庫通知單的數量進行計算。同時將數據傳輸到金稅系統(ERP系統與金稅系統做了接口),打印增值稅發票。

銷售出庫時結轉成本自動生成會計憑證,會計分錄為:

借:主營業務成本 (產品 成本中心 銷售方式銷售流向)

貸:庫存商品 (臺帳產品成本中心銷售方式)

銷售結算時自動生成的會計憑證,會計分錄為:

借:銀行存款(資金流向 現金流量 票據號)

或預收賬款(往來單位 成本中心 票據號)

貸:主營業務收入 (產品成本中心銷售方式 銷售流向)

銷項稅(臺帳)

同樣,在銷售流程中要實現這些科目的輔助核算,需要確定銷售公司財務核算邏輯,編寫替代程序和增強程序,實現財務輔助核算要求。

1.3.3 集成會計業務處理的特點

中石油銷售ERP系統采用移動平均價計算庫存成本,此方法能夠在物料入庫時實時計算庫存成本,使每次入庫物料的價格波動實時反映到庫存,在例外情況下物料的價格差異才會反映到差異科目。

財務子系統作為ERP系統的一個組成部分,實現財務子系統與ERP其它子系統之間的信息集成,是中國石油在未來幾年全面推廣應用的目標,也是財務軟件發展的必然趨勢。

2 結論

業務處理在財務上的及時反映:通過ERP系統強大的集成功能,實現了業務處理在財務管理上的及時反映,隨時為財務分析與決策提供有力的依據。在采購過程中,油品的入庫、損耗的處理、采購發票處理等;在庫存管理過程中,油品調撥、油庫盤點、加油站盤點等;在銷售過程中,油品的出庫、銷售發票處理等,以上的各個業務環節均在財務憑證及實時的財務報表中反映出來,記錄了整個業務過程完整的流程。在銷售過程中,實現了先款后貨的實時控制,為企業提供了有力的實時控制手段。

參考文獻:

[1] 李新燕.淺談ERP系統中財務核算的靈活性[J].今日科苑,2009,10.

[2] 楊洪利,李宜輝.大慶石化ERP與FMIS7.0融合系統設計及應用[J].中國管理信息化, 2010,20.

[3] 王紋,孫健.SAP財務管理大全[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