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體育教研組工作計劃范文
時間:2024-02-29 17:51:1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初中體育教研組工作計劃,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體育;學科組建設;科組長;角色擔當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3.04.017
前言
學校體育工作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面貫徹教育方針,全面推行素質教育的重要環節,它是學校教學科目中必修的一門基礎學科。體育學科組是學校體育工作的策劃、創設、組織、實施的專門學科,擔負著學校體育文化建設與學生體質健康促進的重任,同時又承擔著學校德育、校風建設的職責,是集體育教學、教研、學校體育競賽組織、課外活動開展于一體的學校基礎性學科組。可以說體育學科是學校的一個窗口學科。作為體育學科組長應該清醒認識其所擔當的角色責任,以學校體育教育教學的參謀、策劃、組織、實施者的角色定位展開工作,努力打造校園體育文化氛圍以及建設學科組。體育學科組長在學校體育教育教學中有著責無旁貸又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體育學科組長應提高自己的角色擔當意識。
1準確把握學科定位與工作特點
體育學科組長的工作開展,首先要明晰學科在學校教育中的定位和準確把握體育學科組的工作特點。只有準確把握這兩點才能更好履行崗位責任和角色的擔當。
1.1明晰學科定位
首先明確的是,體育學科是學校體育工作的策劃、創設、組織、實施的專門學科。它擔負著學校體育文化建設,學生體質健康促進的重任。校園體育文化建設直接反映學校體育工作的質量,而學生體質健康全在于體育教學中所施予的體育態度、體育參與積極性、體育知識、技術、技能等方面的實效與否和體育教學過程所施予的鍛煉效果的有效與否。
其次體育學科是承擔學校德育、校風建設的職責。是集體育教學、教研、學校體育競賽組織、課外活動開展于一體的學校基礎性學科。體育學科是學校的一個窗口學科。它既是國家教育、體育工作開展相關文件的具體執行者,也是對體育教育發展的反饋者。體育學科組工作狀態的好壞,小則影響一個學校體育工作質量,影響學生健康發展,大則影響學校德育的質量,乃至影響未來人才質量。
為此,作為體育學科組長在帶領學科組實施《課程》中,應準確把握《課程》的目標、要求、內容和方法;正確處理好國家課程要求與學校實際的關系;繼承傳統與改革創新的關系;可操作選擇與自由放任的關系;學生需要與可能的關系。以求實的態度,創新與改革的精神,努力實現課程目標,實現體育教學在素質教育中的學科功能。
1.2準確把握體育學科組工作的特點
體育學科教育教學工作具有:開放性、廣泛性、工作質量評價的不確定性等特點。
首先它的教學課堂是開放,所有承擔的工作都是公開的,又可以這樣說每一堂課都是公開課,每項工作都會接受全體師生的評價;其次,每項工作都是涉及和面對眾多教育對象;第三教育教學質量的生成是實實在在的動態生成;第四,學科教師的工作是獨立完成的。如:課堂教學、課余訓練等,但更多的是通過團隊合作完成的。如:課間操、大課間體育活動、課外競賽等;第五,它的工作質量評價具有不確定性。比如:學生健康促進,因為是一項多元性的工作,不可以一蹴而就,又要看過程鍛煉,可量化指標(除中考體育和體質健康達標外),其健康促進的程度仍沒有比較具體的指標參照,又如:其中德育的作用更沒有具體標準可循,它的質量生成評價仍存在著不甚明確的特點。
2體育科組長的角色定位與擔當
體育科組長“亦官非官”。科組長的工作更多是責任而不是榮譽,體現的是最能吃苦耐勞,從某種意義說是“既要帶好頭,又要當好兵”的角色。
由體育學科的工作性質和工作特點,決定了體育學科組長的角色定位應該是學校體育工作計劃的參謀和執行者,學校體育工作策劃、組織、實施者。又是學生體質健康促進工作的第一責任人。既是學校德育和校風建設的負責人之一,又是學科組教師專業發展的引導者。既是校內外體育工作、學科組成員之間關系建立的協調者,又是體育學科組與學校各年級工作,科組小集體與學校大集體的關系調節者。既是學校領導與科組成員聯系的樞紐,又起著校內外各項教育教學信息傳遞的作用。既是學科組教學研究的先行者、引領者、組織者和帶動者,又是有效教學研究的帶頭人和教學反思的促進者。
2.1善于營造科組的團隊意識和合作氛圍
筆者認為科組長應首先做到和倡導科組成員做到,善于營造科組的團隊意識和合作氛圍。第一,要有容人之量。科組成員來自五湖四海、各有愛好特長、特質,科組長必須要有容人之量。第二,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同事。對待年輕教師、對還未認識自己職業崗位責任的老師,更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要用引領的態度對待。第三,要用發現的眼光看待同事。就是要發現長處、發現特色、發現優點、做到知人、善用、發揮成員中的個人特長。只有這樣才能凝聚人心,集合力量,做好工作。第四,發揚民主尊重集體意志。學校體育工作大多都需要集體的力量去完成,所以在工作的計劃和組織實施中一定要多聽意見,發揮集體智慧,只有大家都形成共識才能使科組工作開展更順利,學科中的重大工作完成才有保障,工作更有成效。
2.2工作走在前面,引領團隊同行
要成為一個好的“領導者”,不僅自己必須在前面走,而且還得吸引到有人愿意跟隨身后。要做到這點,要明白得人之前必先得其心的道理;與人友善是得其心的關鍵,當你要別人伸手支持之前得先感動他們的心。與人親善的秘訣在于認識到,團隊中人人平等,視人人都有才,如果想要人跟隨你,就不可低估與人建立良好關系所產生的力量。帶領自己用頭腦就足夠了,帶領他人要用心才行。所以我們在工作走在前面之余,更應是讓全體科組成員跟隨其后。要努力當好平等中的“首席”角色。
2.3要提煉自己的洞察力
課程改革、新課程的實施需要我們要以校本為基礎,這就需要科組長要有創造意識,更需要有洞察力,判斷力;要看得比別人仔細,比別人遠,而且比別人早一步先看到。視野要寬一點,具有一種能夠退到遠處來縱觀全局的能力。也就是說其要關注的不止是自己的課堂或是自己所帶的運動隊,而是關注科組成員的工作。看課要看到學生學會了多少;聽課要聽出別人的長處和不足;評課要評出今后教學的方向并及時做出診斷。
2.4要善于學習和帶領科組的教師們學習
學習包括了:教育法規、教學理論、新的教學觀念的學習;專業知識、專業技術的學習。還應不單帶領老師們熟習運動技術的學習,更應組織學習《學與教心理學》與《學習、教學、評估分類學》等相關的教材。引領科組老師開展以校本為基礎的課題研究和參與各級課題研究,以研究促教學,在教學實踐中研究,從而提高體育教育教學的實效。
2.5 抓住工作重點,做好重點工作
體育學科最常規、最為重點的工作首要的是體育教學。教學工作的重點:一是教與學的常規的建立與執行,使常規變為常態是重點。二是教學效果,這里面反映的是常規習慣的基礎上的、更多是反映教師教學態度、教學智慧、教學藝術。三是教學科研,研究是更好促進常規、習慣、養成的基礎,是促進教學態度、教學智慧、教學藝術提高的一個重要途徑。最后是課外體育活動的開展,它的開展是前三者的延伸和教學成果的呈現。
2.6注意教學資料的整理和積累
資料包括:學校工作計劃、科組工作計劃與總結、學年、學期工作計劃、模塊單元計劃、公開課設計和教案、教學科研課題的記錄、科組會議記錄、教師論文、體質健康標準達標、體能達標的統計、運動隊訓練參賽成績、秩序冊等等。
3加強學科組建設學科組長責無旁貸
在新一輪課程改革實施的當下,由于課程標準強調了國家、地方、學校三級的課程管理,課程實施的開放性和可選擇性的教學方向和要求,有教學內容和教學評價的不統一規定的特點(各學習水平層次評價的具體要求、學業評價標準、教學質量評價等未有統一規定和參照標準),決定了我們必須要建立以校本研究為基礎的教學研究制度。 由此,體育學科組的建設顯得尤其重要。筆者認為,科組建設應以科組文化建設為主要內容:包括科組工作精神、學科組各項制度以及科組成員的行為文化建設。
3.1學科組的精神
在營造學科組的精神時應與自己學校的精神文化建設揉合,在此基礎上形成共同的價值取向、共同的目標追求、積極向上的工作態度、團結協作的集體氛圍。筆者認為科組精神文化建設體現學科在學校中的地位,有為才能有位,教師一樣、學科組也一樣。
3.2制度建設
包括了青年教師培養制度、學科教學研究制度、教學管理制度。教學管理制度包括:課程授課、教學計劃、集體備課、考核評價、學分認定、器材與場地、教學資料的管理等。課堂管理制度包括:課堂教學常規含教師、學生管理、特殊體質學生管理等以及課外訓練與競賽制度等等。
學科組制度主要體現在教師崗位職責、任務、教學與科研上。以管理為主要功能的制度應該參照學校的制度執行,用《體育教師崗位職責》規范和引導科組成員明確己責,履行己任,合作團結做好本職工作。
3.3科組成員行為文化建設
是由學科組成員約定俗成的行為構成。包括了教師教學行為、言行舉止、人際交往、集體活動參與中的表現。可以這么說當制度由文本制度變為學科組教師的自覺行為時,其行為文化就是最好的體現,也是科組文化建設的最高境界了。
結束語
體育學科組長對學校體育工作質量的影響有著舉足輕重又責無旁貸的作用。體育科組長應提高責任意識與擔當意識。當好這一角色不容易,當好了這一角色不簡單。我們應明確肩負的責任,潛心教學,專注管理。協調團隊,凝聚合力當一個用心的教育者和有智慧的學科組長。
參考文獻:
[1] 鄒立波.結合實踐活動科組建設的目標、建制與職能[J].小學德育,2010,24:8—39.
[2] 梁國斌.中學教研組的建設與評價[J].基礎教育參考,2012,17:47—49.
[3] 江土增.強化科組建設,規范教學管理[J].學周刊,2011,10:4.
[4] 曾 偉.淺談學校體育教研組的建設[J].體育師友,2011,6:21—22.
[5] 李建波.建設和諧科組需解決的幾個問題[J].廣東教育,2007,4:20—21.
相關期刊
精品范文
7初中班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