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超人范文

時間:2023-03-16 03:39:5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我是超人,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大家好,我是COW超人劉均焱,簡稱超人劉均焱。在這次任務中,我要抓獲重大殺人犯??LH。

我正在制定抓捕計劃的時候,他就又出來作案了。這倒好,不用我慢慢找他了。經過監視器在全世界范圍的搜查,我知道他在Y字大樓搶劫。我馬上坐上我的變形飛機快速前往Y字大樓。

不一會兒,我就到了Y字大樓。在Y字大樓的最高層367樓,我發現了他。他看見我驚奇地說:“歪屁股超人,你來干嗎!”我一聽頓時火冒三丈。舉起拳頭大叫:“火焱拳!”他一下子就被我打倒在地。他大叫:“兄弟們上啊!”頓時我眼前出現了百萬大軍。我急忙張開嘴,吐出烈火,百萬大軍頃刻被火噴成“非洲人”。我又變出無數只手,把他們抓住交給了警察。LH想趁機逃跑,我的手變成一個大錘子,把他錘昏在地。民眾一下子歡呼起來:“超人萬歲!超人萬歲!……”

這就是我,哪里有難,哪里就有我??超人劉均焱!

篇2

十日一眨眼就過去了,在早上,人們提心吊膽地等待著梟獐人的到來。但來的不是梟獐人,而是——天哪,這不是,這不是一群泥球嗎?一群如同地球人大小的泥球?“咦?難道梟獐人想用泥球淹死咱們?”,“不可能啊!”人們議論紛紛。忽然,“泥球們”突然像有人擺弄一樣形成了頭、身子、四肢……啊,它們每個泥球竟變成了我們部隊中一個人的樣子了。它們飛快地融入那支部隊中。地球人的眼睛頓時花了——到底那個是自己人啊?分辨不出,只好站在旁邊干瞪眼。而那支部隊里的人呢,因分不清對方同伙,有的竟自相殘殺起來。呀,不好!我急忙對他們喊道:“只跟長得與自己一樣的人打!”這才好些了。可明顯地球人不占優勢:你看,地球人用槍打中了“泥球人”,而泥球人卻毫不在乎,被子彈打出一個眼后立刻復合;可泥球人發的泥團子確實百發百中,神秘莫測。看,一個年輕小伙子正在舉槍奮戰,突然一個“泥團子”飛來,他措手不及,被罩在里面。緊接著,泥一點一點往下滲,當泥沒了,人也沒了。天哪!這是怎么回事?人上哪去了?地球人不禁人心惶惶。

哼,子彈不怕,超人的力量總該怕了吧,看我扔——“金光彈”。我瞄準那個變成已犧牲的年輕人的泥球人,發出超人力量所聚集的金光彈,此泥球人不備,被金光彈大卸八塊,但立刻又復原了,一絲縫隙也找不到。唉,金光彈白發了,卻引起了泥球人們的注意,他們一起從各個方向向我發出“泥團子”,我剛想躲閃,卻立刻想起那年輕小伙子的神秘失蹤,嘿,正好看看他上哪去了,于是,我反倒向泥團子迎了上去,泥球人大為吃驚,甚至有一個嗡聲嗡氣地喊道:“被泥團罩住就掉地底下了,傻瓜!”緊接著泥團子便“張開”他那貪婪的大嘴,把我“吞了”下去。

在泥團中,周圍一片漆黑,泥團子帶我不斷的下降下降,我站累了,想坐下歇會兒,沒想到腿剛彎曲泥團子就著地了,我不提防“咕咚”坐在了地上。“也許早坐下早停了。”我站起來,拍拍屁股自言自語道。

“稀溜”——泥團慢慢退下了。我定睛一看,自己已經到了一間富麗堂皇的客廳,一個流著口水的大怪物正等著我哩!它見泥團已退下,便張著血盆大口向我撲來。“別急,別急,先送你點好吃的。”我說完發了一個金光彈。它想也沒想嚼也沒嚼。一下子吞到肚子里,然后直勾勾的瞅著我。天哪,怎么毫無反應?我不禁流了一身冷汗。緊接著,又是一陣沉默。好久過后,那怪物首先打破了沉默:“你這小子的雕蟲小技,只可騙……”。

篇3

突然,一只火怪跑過來想跟我們戰斗!

火怪

火焰系

光明多,有黑暗輪

道夫的機械水波人很快的速度用水波泡,打到了火怪!不過還沒有打敗火怪。它生氣了,把我的機械火焰人打成了重傷。機械火焰人退級了,退成了:火焰球。道夫的機械水波人也生氣了,使用了雷電波濤升龍拳。我們擊敗了火怪!火怪的黑暗輪出來了。可是,機械水波人退化成了水波球。“謝謝你們,那里有一個火焰魔王。打敗他,任何人都可以到一個地方。這個地方就是通往地球的路。”火怪說完,指了指北方的紅色教堂。我們說了一身再見,就要去紅色教堂。我說:“道夫,拿一點草莓牛奶面包來吃吧?”我們吃了一點,就把進化徽章放在兩個神圣怪物的身上。他們又進化成了終極體的了。

到了紅色教堂,火焰魔王正在殺教父。我說:“你就是火焰魔王吧!”火焰魔王說:“誰呀?”它轉了轉頭。看見了我和道夫,它說到:“哈哈!兩個小娃娃來跟我斗?”

火焰魔王

火焰幽靈系

黑暗多,沒有光明

必殺:火焰幽靈球

篇4

人人心里都有一個超人夢,我也不例外。俗話說的超人,乃是具有超凡能力的人,他能做世界上的任何事情,讓人目瞪口呆。這次,就讓我當一回超人吧!

假如我是超人,我要當一回科學家。現在,我國的科技在世界上有些落后,遠遠不如美國、法國等國家。還記得以前日本侵略我國的時候,我們還沒有什么先進的武器,我的大腦里不時閃過一幅幅血淋淋的畫面,為此我要讓我國的科技發達起來,讓別的國家刮目相看。

假如我是超人,我變成多啦A夢。因為我看見社會上有很多天生腦障而導致智力下降,他們真的很可憐,所以我要制造很多聰明丸,讓這些人像正常人一樣活潑、快樂讓他們過上好日子。

假如我是超人,我要變成時空人。因為我一直向往神秘的時空,它太神秘了,我要在它的懷抱中探秘,解開自古以來一切的謎團。

篇5

  二、哇噻,我變成了超人

    我穿上金絲衣,正要試驗變成超人時,突然聽到同學們叫我的聲音。我急忙把擱在左胸的手放下,喊道:“我在這!”同學們聞聲尋來。“唉!原來你在這里呀!”“找得我們好苦啊!”……同學先松了一口氣,繼而又責怪起我來,“行了行了,既然找到了就接著玩吧!”不知道是哪位好心人救了我一命,使同學們想起來的目的。于是,我們又高興地玩起來。

    玩了一天,終于回家了。我迫不及待地鉆進臥室,把左手手指使勁按住左胸第三根金絲,喊到:“我要干好事,我需要力量!”頓時,只覺得一陣激流從丹田發出,流遍了全身,渾身似乎有一股使不完的勁兒。拿來鏡子一看,立著的頭發、渾身滋滋響的光圈,簡直就像超級塞亞人!我抑制住自己的激動,又變回了普通人。躺在床上,興奮地想:哼,看誰還敢干壞事!

篇6

假如我是小超人,那樣就可以上天入地,穿越時空,探索宇宙。一會兒就可以飛到那光芒萬丈的太陽上去,去量一量太陽的溫度;一會兒就可以飛到那皎潔的月亮上去,去數一數月球上有多少環形山;一會兒就可以飛到那潔白如雪的白云上去,去嘗一嘗那飄飄欲仙的感覺。

假如我是小超人,就可以潛入海中摸一摸海豚那光滑的脊背,讓它帶著我在海平面上自由奔馳;我還可以去那美麗的珊瑚叢中,去數一數那里住了多少條小魚;我還可以去大西洋海底做客,看看海底人是怎樣生活的。

假如我是小超人,我要去宇宙深處采取所有抗擊病毒的藥品,把它們分給全世界的小朋友們,讓他們永遠不再害怕疾病,讓全世界正在流行的甲流病毒消失的無影無蹤,還給我們一個健康環保的世界!

假如我是小超人……

大連市西崗區五四路小學三年級 林思宇

篇7

父母關系不合,令晰微變成了一個對感情沒有信心的女人,哪怕毛磊對她再如何地情深意切,她卻始終無法鼓足勇氣接受他。

但日子一天天過去,毛磊開始坐不住了。朋友和父母都勸他,喜歡一個人就要勇敢地告訴她,你這樣無休無止地等下去,只怕最終會是一場空。架不住親友的勸解,毛磊決定放手一擊,勇敢地向晰微求愛。

相信每個準備主動求愛的男孩都曾經經歷過這樣的過程,坐在房間里的某一個角落,細心地構筑,屆時自己將會以怎樣的一舉一動出現,穿什么衣服,說什么話,甚至是如何呼吸,都是無法忽略的重要細節。緊張程度和愛戀程序是成正比的,所以毛磊自然是更緊張些的,他是那樣深愛著晰微。

俗話說得好,知已知彼,百戰不殆。毛磊早就通過晰微身邊的朋友知道她心里的那個心結了,要想讓晰微勇敢地踏出這一步,毛磊認為,最重要的是讓她解開這個結。

毛磊還記得那天是個月圓之夜,綠色廣場上三三兩兩的戀人卿卿我我,他第一次輕輕地拉起晰微的手,充滿溫情地說:“晰微,我,我愛你,我想和你在一起。”雖然早有預感,但晰微的臉上還是微微一變,她還沒有足夠的心理準備去接受一段感情。

毛磊看在眼里,想起自己昨天的準備,馬上不等晰微說出拒絕的話,就一連串地說道:“晰微,我知道,你怕我達不到你的要求,但是你放心,我答應你:以后我們在一起了,我會成為你的靠山,永遠愛你,也永遠只愛你一人,疼你,寵你,不會做任何傷害你的事情,就算是你做錯了什么事,我也不會怪你。你在家里任何事情都不用做,甚至是你現在的這份工作,如果你覺得累了,也可以不做,我會好好工作的,一定可以讓你生活得無憂無慮……”

篇8

金色的秋,有萬種風情。蕭瑟的秋風,隨便走走,隨便逛逛。所到之處,皆是殘蝶從枯枝敗葉中掙扎飛過。是生命在無聲中漸漸凋零。

可是在溫柔多情的春天里,生命又再次燃燒火紅的星光。

蕓蕓眾生的大千世界里。

我是什么呢?

會是金秋里傷感卻勇敢的蝴蝶嗎?拖著殘破透明的薄翼,掙扎地向前飛躍,想要追求自己想要的幸福。想去觸摸那溫暖柔和的米色陽光。如果是這樣,我甘心做一只蝴蝶。即使周圍的環境很惡劣,寒冷的冬天正漸近漸快地逼近我,那刺骨的寒風幾乎可以無聲無息地撕裂我柔弱的薄翼,隨時隨地地奪走我渺小的生命。但這些算的了什么呢?我執著我的理想,我胸腔里小小的心臟將生生不息地躍動著,閃耀著火紅的光芒。

我要不斷超越自我,超越現在瘦弱的我。掙扎著,努力掙扎著。我要觸摸我的米色陽光。

向前著,繼續向前著。永不言棄,執著到底。

我是什么呢?

會是溫柔多情的春天里那棵新綠嗎?冒著危險,骨子里那股想要沖破黑暗的力量始終支撐著我。我要沖破黑暗,沖破一切阻礙我新生的阻礙。即使我的力量很微薄,即使我隨時面臨著被厚重的泥土壓壞我的身體的危險。

但是我聽見了外面的歡聲笑語,我向往外面的花花世界。所以,我必須毫不畏懼。困難在我面前,只是暫時牽絆住的小小的泥石。

超越自我,追逐夢想。那是我的座右銘。而希望啊,將永遠站在我這邊哪!

篇9

生活中總有一些年邁的老人獨自生活。因為兒女不在身邊,他們生活很不方便。每逢節假日就倍覺孤單。

王奶奶就住在我家樓下,因為兒女都在外地,家里就她一個人,所以她的生活很不方便。因為腿腳不好,所以一次要買很多菜。我親眼見她拎著大袋小袋的東西,走一會兒,歇一會兒,慢慢的往家里挪。還有一次,王奶奶到我家找我奶奶聊天,我奶奶說:“你真好,一個人在家,不用和兒子女兒打嘴仗,也不用和孫子搶電視,多好啊!”王奶奶聽了傷感地說:“我好什麼呀!身邊沒有兒子女兒多沒意思呀!雖然每年給我郵回來不少錢,但我覺得他要是能回來看看我,比拿多少錢都讓我高興!”說完,大滴的眼淚掉了下來。

如今,王奶奶在兒子的勸說下去了南京可能明年春天才會回來。無論對于王奶奶還是她的兒子來說 ,他們一家人總算是團圓了。可是究竟還有多少和王奶奶一樣的空巢老人像候鳥一樣的飛來飛去呢?盡管人們總是呼吁要關愛老人的晚年生活,可又有多少人真正做到了呢?

“悠悠寸草心,報得三春暉。”讓我們獻出一份愛心,拿出一份真心,關心這些孤單的老人吧!

篇10

【關 鍵 詞】自我超越;教學;自我超越教學模式

文藝復興運動時期,啟蒙理性作為一種解放力量,以“殺死上帝”為口號,主張將人從封建統治、特別是神的統治下解放出來,倡導人要成為主宰自己命運的主人。但由于啟蒙理性主客體二元對立的“偏執”以及信息化和工業化時代的到來,人類開始逐漸遠離生命的本真,現代社會被片面發展成一種對于技術進步的單純追求,由于工具理性的統治而帶來人的異化,教育表現出嚴重的“知識化”傾向,甚至蛻變為單純的知識教學,教育越來越多地培養單向度的接受知識的人,而非指向自我整全生命的幸福人。

基于以上背景及我國素質教育的要求,筆者提出自我超越教學模式,提倡教育要回歸到人本身。人是一種未完成的存在,自我超越是人的生存本性。生活論意義上的自我超越,就是人在自我揚棄中,對于現存“我”的既定性之否定之否定。①自我超越教學模式就是一種以培養學生自我認識、自我批判、自我改造的超越意識、超越能力以及超越精神的教學模式,它尊重生命、關懷生命,拓展生命、提升生命,蘊含著高度的生命價值。自我超越教學模式有著深厚的理論淵源,提倡一種高度關注人本身的教學思想和精神,該模式的提出是當前教育改革的必然產物,也是生命的超越性對教育的必然要求,更是教育走向人文關懷的必然選擇。

一、自我超越教學模式的理論依據

自我超越教學模式中的“自我超越”不僅是超越自身已有知識和技能的有限性,也包括對人生境界有限性的超越。自我超越教學模式的提出充分借鑒了超越性教育、生命哲學、人本主義心理學、后現代知識論關于超越特征與意義的深刻論述,自我超越對于知識學習、人格完善、境界提升、完整生命的成長和發展有著無法替代的價值和意義。自我超越教學模式對超越的關注是對人本身的全方位關注。

(一)超越性教育的觀點

“超越”意味著突破已有的界限,對新的境界或新的觀念不斷進行開拓和創造。20世紀70年代,費尼克斯提出著名的“超越課程論”,他認為:超越是人的意識、人的經驗的本質規定,并強調人的意識具有無限性。在他看來,人是創造的主體,人的自我的核心永遠也不可能根據社會群體所共有的客體性的模式來限定。②要成為完整的人,全在于人自身的不斷超越,而且每個人都要肩負起超越自身存在的責任。著名教育專家魯潔也提出,超越是人的本性,是人所特有的存在方式。因此,以發展受教育者為己任的教育,必須充分調動受教育的主觀能動性,讓受教育者懂得自我超越。

(二)生命哲學的觀點

在生命哲學看來,世界的本質不是客觀外在的存在體,而是具體而感性靈動的生命。海德格爾說,人的存在是一切事物的基礎。人作為人的存在,首先是是歷史性的,是不斷面向未來規劃的,而且在本質上是自我規劃的;其次作為時間性的存在,人的存在又是有局限的,不僅人的生命長度是有限的,由此導致了人的發展能力和發展空間也是有限的。雅斯貝爾斯認為,教育本身意味著,“一棵樹搖動一棵樹,一朵云推動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教育是生命與生命交流的過程,教育的生命意義,在于使每一個生命在主動的自我建構中獲得成長和發展,在有限的生命里,感悟生命的深層次內涵,引領學生超越自身無限的可能。

(三)人本主義心理學的觀點

人本主義心理學的公認代表人物是馬斯洛。馬斯洛在1954提出,人的基本需要由低到高,依次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以及自我實現的需要。人類通過對內在需求的不斷超越,最終達到人最高層次的需要。但是,在提出“自我實現”這一概念后不久,對于這一概念的使用,馬斯洛就產生了擔憂,他意識到“自我實現的人”其本質上應該是超越自然和社會、個人與他人等二元對立的。因此,在馬斯洛的晚年(1967年),其動機需求理論得到極大的修整,他提出最高層次的需求是“超越性需要”,超越性需要也可以被稱為精神性需要或超越自我實現的需要。③總而言之,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有一種不斷地發展自我、改造世界的渴望,它的精髓在于激發人們的主動性,通過激活個人內在的動力,實現從最低層次到最高層次的不斷自我超越。

(四)后現代知識論的觀點

后現代知識主要有文化性、價值性和境域性等性質。后現代知識論的文化性是建立在對現代知識的“客觀性”批判基礎上的,它認為知識只是人們對現實世界的一種解釋或假設,知識烙印著特定時代的文化特征。同時,后現代知識論還認為,所有的知識都受社會的價值需要所指引,所有的知識在傳播過程中都會受到權利因素所制約,具有長官意識,即具有“價值性”。此外,針對知識的“普遍性”,后現代知識論提出知識具有“境域性”。即任何知識的意義都需要通過其所位于的整個情境來表達的,離開了某個特定的情境,既不存在任何知識,也不存在任何的人生主題和認識行為。④總而言之,后現代知識論說明,人類都應該帶有批判性的眼光去理解和接納知識,才能更好地對知識進行傳承和超越。

二、自我超越教學模式的基本內涵

教育的根本在于個體自身,每一個人都是獨立而完整的世界。筆者認為,人生的廣度是由知識建構的,而人生的高度則是由境界所彰顯的。自我超越教學模式的基本內涵則有兩點:首先是對外在知識的超越,其次是對內在境界的超越。

(一)對知識的不斷超越

談到知識,人們很容易就聯想到“知識就是力量”、“知識改變命運”等名言。知識在教育中固然重要,是人們認識和改造自我、社會和自然的工具。人類的知識是豐富多彩的,但有限的生命并不能掌握無限的知識。而且“知識改變命運”也并非“知識”本身直接改變了“命運”,而是人們通過知識發現了新的、無限廣闊的生存和發展空間,從而為命運的改變創造了思想條件。因此,如何在有限的生命時空里突破知識視野的有限性,則需要人們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不斷地進行超越。

對知識的超越,首先得明白究竟何為知識?在不同認識論視野中,關于“知識”概念的論述眾說紛紜。作為西方現代哲學的奠基人之一的笛卡爾以及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均是理性認識論的代表人物,他們對感覺經驗的可靠性都秉持懷疑的態度。在他們看來,通過感官獲取的知識是雜亂無章的,只有通過思想獲取的知識才是可靠的。經驗主義認識論的代表人物有培根和洛克,為了獲得更新的、更加可靠的知識,他們呼吁人們要敢于拋棄一些控制思想的假象,主張通過觀察和實驗獲取更可靠的知識。到了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出現了實用主義的知識概念,代表人物是杜威。實用主義將知識看成一種行動的工具,帶有明顯的“實踐性”和“能動性”。關于知識概念的紛爭從未休止,但有一點我們可以明確:人在其天性上是樂于求知的,因為知識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工具,但知識也是一把雙刃劍。在探索知識的過程中,我們要高度重視知識本身所承載的價值以及知識在人類生活中的意義,從質和量兩個角度,致力于從有知到無知對知識的質的批判,再從無知朝向有知對知識量的積累的不斷超越,二者是一個螺旋上升的關系。

關于如何對知識進行超越?首先,是有知向無知的超越。日本學者佐藤學把學習比喻為一段從已知世界到未知世界的旅行。知識不是永恒不變的,它不僅是一個探究過程的終點,也是另一個探究過程的起點。古希臘哲學家芝諾用大圓和小圓來描述人所獲得知識的多少,他指出掌握較多知識的人比較少知識的人所接觸到的無知范圍要大,因此,知識越多的人越會感到自己無知。歷史上許多的科學家深諳知識和無知的關系。蘇格拉底認為自己是“無知”的,愛因斯坦把芝諾的比喻作為人生座右銘,終生努力地向自身無知的空白區探索。從芝諾的知識圓圈論到中外學者對知識無限的探索,我們可以看出,一個人要想在一定領域不斷地前行,首先得意識到自身已有知識的局限性,不斷重構和發展既有的知識,然后超越自身已有的知識,并向未知的領域進行不斷的探索。可見,無知是在有知的基礎上衍生出來的。其次,是無知向有知的超越,即對未知領域的不斷探索。意識到自己的無知是智慧的開端,意識到問題的復雜性并敢于持續深入的思考下去則是智慧的深入,意識到自己對某件事情一無所知還滿懷熱忱地去學習,最終掌握了相關領域的系統知識則是智慧的生成,在智慧生成的過程中也就實現了從無知向有知的超越。當然,要想系統地掌握一些知識,不僅要有扎實的知識功底、廣博的知識視野、合理的知識結構和良好的知識素養,最主要的是要有為廣大民眾謀福祉的意識。

因此,無知并不是別的存在,只是對有知的揚棄,并把這一否定物作為自身的環節,通過意識到自身的無知而提升自己,同時無知也不是在有知之外,無知通過自我否定、自我揚棄朝向有知。可見,從無知到有知的螺旋式超越,既是自我超越的方向,同時要真正實現從無知到有知的上升,實現無知和有知的對立統一與和解,也只有通過自我超越這一途徑。

(二)對人生境界的不斷超越

教師有著“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的美譽,這意味著學校教育需要超越諸種知識技能的訓練,上升到個體精神境界生長與靈魂化育的高度,引導學生靈魂境界的不斷生長。要追求高尚的人生境界,首先得回答什么樣的人生境界是值得追求的。

在我國,儒家的開創者孔子以“道德”為標準,將蕓蕓眾生劃分為“小人”和“君子”兩大境界。而道家則將“真人”或“至人”視為人生的最高境界,佛家視“圓寂”、“涅”為境界的制高點。哲學家馮友蘭根據人對自己所做之事的“覺解”程度,將人生境界劃分為: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在國外哲學家的眼中,關于境界也有著不同的論斷。亞里士多德根據“理性化的程度”,把靈魂由低到高分成三個層次:植物靈魂、動物靈魂、人的靈魂。尼采將人生境界劃分為三個境界:從“駱駝”到“獅子”再到“嬰兒”。綜上所述,雖然中外史哲學家對境界的分類存在差異,根本目的也有所不同,但他們都認為人之為人的精神標識是:人類能夠超越生理的、物質的境界,并不斷向道德的、宗教的境界不斷攀升。

究其根本,人生境界的問題就是生活意義的問題,“我應該去過什么樣的生活?”“什么樣的生活才能讓自己活得更有意義?”有些人,窮其一生都無法弄明白自己存在的意義和價值,有些人甚至一輩子也沒有思考過這個問題。俗語有云,獲取智慧的捷徑是思考世界上的最簡易的道理,比如什么是真、善、美等,但在現如今的教育中,偏偏忽略掉了這些,這些不是空洞的理論問題,也不是無聊的智力游戲,而是生活本身的問題。蘇格拉底曾說,未經審慎的人生是不值得一過的。反思是人類所特有的思維能力,人應該通過不斷的反思去追尋更高的人生境界,不斷賦予自己的生活更新、更美好的意義。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有意識的把學生引向一條詢問之路,通過對人的生命的教化與養育,不斷探尋人存在的價值、意義和目的,引領學生生命境界的不斷提升。

三、自我超越教學模式的實施策略

自我超越教學模式的有效實施,需要在教學目標上凸顯超越意識的覺醒,讓教學過程富有生命靈動的氣息,讓教學內容走向整合課程,讓師生關系走向傾聽與對話的世界。

(一)教學目標:喚醒自我超越意識

在古希臘的阿波羅神殿大門上,刻著一句聞名遐邇的箴言:“認識你自己”。認識你自己的旨意在于通過開啟個人的自我認識,引導人充分運用個人理性來把握自己的人生,在自我認識的基礎上,不斷實現自我超越,甄定人之為人的目的,實現更加美善的生活。德國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說,教育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知識,而在于喚醒和鼓勵。在中國教育三十人論壇首屆(2015)年會上,中國教育三十人論壇國際顧問、世界著名未來學家奈斯比特先生提出,“教育不是盛滿一個籃子,而是點亮一盞燈”,其強調的也是教育的喚醒藝術。孔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這是啟發式教育所追尋的本原,但如何誘導個體進入“憤”和“悱”的學習狀態才是教育藝術的基礎,而“啟”和“發”不過是教師抓住教育時機對處于“憤”和“悱”狀態的個體的適時點撥而已。“憤”和“悱”發生的過程,就是向學性被喚起的過程。⑤學生自我超越教學模式關注學生的自我超越,首先就要點亮學生內心向學之燈,喚醒學生內在的超越意識,激活學生朝向自我超越的生命。

在喚醒學生的自我超越意識的過程中要注意以下幾點:一是在要尊重學生人之為人的根本。學生不是抽象的個體,而是具體的有著豐富內涵的完整生命體。因此,教師在設計教學目標時,應在確定認知方面的目標的同時,明確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的目標,讓學生能在教學的過程中獲得多方面生命養分的滋養。二是關注學生自我經驗的形成。建構主義強調意義的自我生成及建構是獲得自我經驗的有效方式。知識本身并不具有生命的價值,只有當學習知識的人理解了知識的意義,有了深切的體驗,那么知識才能變成終身受益的東西,這就是學生內在的情感、態度和人格。⑥三是注重賞識性教育。教師的言行舉止都有可能對學生產生極大的影響,因此喚醒學生內在的自我超越意識,需要教師擁有一顆靈動的心和一雙善于發現美的眼睛,給予學生更多的鼓勵和關懷。四是讓學生學會自我評價。教師應改變以往權威者的身份,讓學生進行自我評價,積極正確的自我評價有助于學生自我認識的發展。學生在自我認識與價值理念確立的基礎上,在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整體框架中完善自己的價值觀念,喚醒自己內在的超越意識,成為具有高尚品格與生命情懷的完整的人。

(二)教學過程:富有生命靈動的氣息

自我超越教學過程不只是一種特殊的認識過程,它還應是關注學生完整生命發展的過程。因此,關注學生自我超越的教學過程,需要教師在學生開展各種認知活動的同時,能夠給學生營造一個寬松自由、益于反思的學習氛圍,讓每一個生命都能散發當下生命最大的能量,使學生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能學到知識,而且能培養良好的品行,提升生命的境界。

自我超越教學模式的教學過程大致可以分為五個階段。第一步:呈現,即通過多樣化的方式展示教學內容。第二步:尋覓,即通過對話的方式創設問題情境,尋覓價值沖突。生命的完善和發展必須是主體主動參與生活實踐的過程,是生活中各種矛盾展開的過程,正是發生著各種矛盾的生活實踐才會引起人內在的價值觀沖突,也正是這些沖突矛盾,促使人做出趨于真善美的價值選擇。第三步:感悟,即通過辯證的方法感悟價值的兩面,充分地去感受和體驗生活中的真善美和假惡丑之間的區別和聯系,通過整合不同的甚至相反的觀點,最后達成共識,得出比較合理的結論。第四步:構建,即通過反思的方法反思自身的言行,構建內在合理的價值觀體系。第五步:踐行,實踐是思維與存在統一的根本,在實踐過程中認知得到充分發展,也就是說人在日常生活的每一個瞬間都應清醒地意識到自我和合理價值觀的存在,并通過實踐活動實現對自身以及世界的發展和改造。總而言之,自我超越教學模式的教學過程秉承著對生命敬畏的態度,關注學生個體生命的成長與幸福,讓學生在知識和價值觀的不斷建構中逐步實現自我超越,為生命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三)教學內容:走向整合課程

關注學生自我超越的教學內容是基于以人為本的理念,超越課堂、超越教材、超越碎片化知識的整合課程。在當前教育體制中,功利化、碎片化等問題暴露無遺,教育以為未來生活準備為價值取向,以學科知識為載體,割裂教育與生活的內在聯系,學生學到的是脫離現實生活的碎片式的語言符號和知識泡沫,并最終容易導致學生“碎片化人格”的形成。學生雖然成績斐然,但由于碎片式思維和知識脫離生活實際的作祟,不僅如懷特海所說碎片化知識成為學生“靈魂的謀殺者”,而且也成為學生“身體的戮害者”,各種問題日益滋長且呈現嚴重化的趨向。因此,自我超越教學模式的教學內容旨在迎接新世紀課程改革舉措提出的挑戰,通過課程的整合,培育學生完整的生命。

整合教育在某種意義上是對現代教育的超越。整合教育推崇知識教育、道德教育、情感教育、審美教育的有機整合,倡導專業教育與博雅教育的有機統一,打破學校和社會、教師和學生之間的森嚴堡壘,培養學生獻身社群、欣賞他人、欣賞自然、欣賞自己的品格。⑦整合課程具有如下幾個特征:第一是主題性。整合教育的教學內容主張將一種積極的品德,比如“利他”作為主題引入到每一個學習單元中。第二是價值性。整合課程強調將價值觀教育與學科課程相融合,不僅關乎學科知識的邏輯結構,更在意知識和生命的價值關系,主張挖掘學科課程中的價值觀意義,增強課程的生命活力以及教育的價值訴求。第三是生活性。杜威認為“教育即生活”,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可見,教育與人的生活密切相連。教育不僅要使人感受到現實生活的意義,更重要的是要引導人超越現實可見的生活,探尋和構建未來的可能生活。總而言之,人不是單獨存在的生命體,而是與自我、他人、社會以及自然緊密相連的整體,因而生命的價值、意義和美在整合教育中便能得到極大地彰顯,在整合課程的熏陶下能還原成更加鮮活的生命。

(四)教師與學生:走向傾聽與對話的世界

關注學生自我超越的教學需要師生在傾聽與對話的的世界里走向學生自我超越的成長。傾聽是對話的前提和基礎,學會傾聽是構建良好師生關系的關鍵。莎士比亞說:“最完美的說話藝術不僅是一味的說,還要善于傾聽他人的聲音。”傾聽不僅是建立民主平等師生關系的基礎,也是個人存在的必要方式。在傾聽的過程中,教師領悟到學生首先是一個“人”的存在,不僅應該關注學生的學業,更應該對其生存狀態和生活質量給予關懷,同樣重要的是,教師在通過傾聽領悟到學生生命內在的獨特性時,也領悟到了自我的存在,在自我與他我相遇的世界里,走向真正的對話。

在對話的師生關系中,師生雙方都作為完整的人,全身心地投入到彼此的世界里,相互接納,相互啟迪,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在對話關系中,師生之間平等自由,相互尊重,不僅善于引導學生與教師、與他人進行對話,也能夠誘發和促進學生的自我內在對話,讓學生聆聽到自己內在的聲音,感受到自己生命的存在,滿懷對生命的敬畏,朝向自身的無限自由,不斷實現自我超越。

綜上所述,所有的教育都是面向“人”、為了“人”的教育,人是具體而有限的存在體,卻永遠保持著一種“正在生成”的開放性姿態。筆者在豐富的理論基礎上提出人之自我超越教學模式,主張教育不是簡單的傳授知識,而是關注掌握和運用知識的人,關注人類潛在的可能性和自我超越性,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應不斷提升人的精神境界。該模式仍保持著開放性,在不斷的肯定和否定中實現自我超越,在自我超越的過程中也望能對當代教育理論和實踐具有一定的意義。

注釋:

①魯潔.道德教育的期待:人之自我超越[J].高等教育研究,2008,09:1-6.

②張華等著.課程流派研究[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00:170-171.

③[美]李安德.超個人心理學[M].臺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4.

④石中英.教育哲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⑤劉鐵芳.什么是好的教育:學校教育的哲學闡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08: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