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梁施工計劃范文

時間:2024-03-06 17:55:0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橋梁施工計劃,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橋梁施工計劃

篇1

【關鍵詞】橋梁;標準化;施工

引言

橋梁工程標準化施工可以從根本上提升我橋梁的發展效益和質量,提升人們的生活水平已經成為交通工程建設中關注的焦點。因此,確橋梁工程中標準化施工的各項工作內容,對梁工程指標狀況進行全方位分析,在當前的施工建設中已顯得刻不容緩。

1、橋梁工程中的掛籃標準化施工

1.1 做好準備工作

吊籃是橋梁等建筑工程施工的主要設備。通過合理的移動和軌道設計完成施工過程。面對如此復雜的高空作業,準備工作是確保其順利開始,降低安全施工發生概率的主要手段。應在施工前確保其強度和穩定性,并且要嚴格控制其變形,為橋梁工程建設提供必要的條件。一方面確保行走方便,另一方面,留有一定的空間,確保拆卸方便。在安全防護過程中,應提前對施工操作人員進行培訓,使其了解工作流程,提高專業技能,并且做好一定的防護措施,以從根本上杜絕安全隱患,確保橋梁工程施工的穩定運行。

1.2 掛籃的制作與安裝

掛籃的制作與安裝是確保其安全的前提。企業應具有專業的技術人員,目前,多數單位采用圖紙引進的方式,但需要施工人員對其進行正確的審閱,因此要求其具有扎實的技術基礎。在制作掛籃的過程中,嚴格按照要求進行設計。當然也要根據施工需求對不合理部位進行及時變更。掛籃完成后,應事先在工廠內進行試裝,并實施全面檢查,以確保其質量要求。嚴禁由于追求工程速度而忽視橋梁工程施工安全的重要性?,F場拼接應通過找平鋪枕、鋪設鋼枕等方式確保掛籃的穩定性。首先: 對一段梁拉張后,利用砂漿和水泥等材料對梁頂面鋪枕部位采取找平處理。其次: 在鋪設鋼枕的過程中,應在前支座的地方鋪設3 根距離小于50cm 的鋼枕。從0 段向兩側每側安裝兩根長為 2.5m 的鋼軌,確定軌道中心、找平軌道頂面后進行固定。在主構架吊裝過程中,采用分片吊裝的方法,降低吊裝的壓力。腳手架是掛籃施工過程中不可缺少的設備之一,是防止掛籃歪斜的重要手段。安裝主構架之間的連接,用長螺桿與扁擔粱將主構架后端錨固在已成梁段上前支座處,用扁擔粱將主構架下弦桿與軌道固定; 上梁主構架安裝過程中,要提前放置安全作業平臺,以確保施工的安全性。

2、解決預應力技術的標準化施工

2.1 解決鋼筋管道堵塞問題

首先要將參與施工的人員的綜合素質經過一定的培訓措施而進一步提高,這樣就會減少因為他們而引起的堵塞鋼筋水泥管道的問題。其次,要預防發生堵塞問題,就要在施工進行之前對波紋管的質量進行嚴格、仔細的檢查,先確定好波紋管具體要安裝在哪里,并在安裝之前盡量做好全面、認真的檢查。最后,在鋼筋管道堵塞的時候,要檢查鋼筋管道出現的問題,并將已經出現問題的鋼筋管道替換掉。

2.2 解決預應力構件出現張拉裂縫

道路橋梁施工和其它施工情況差不多相同,都是在戶外進行的工程作業,工作環境相對比較惡劣,不可能保持溫度恒定。要解決這個問題,就一定要將施工過程中的溫度以及濕度進行合理的控制,并且,在預制預應力構件的時候將溫度和濕度控制好,也是對其預制質量的進一步保證。在夏季進行施工工作的時候,可以利用涼水將熱水泥化掉,然而在冬季進行施工的時候,由于溫度過低,因此,一定要對其做好保溫,減少構件發生熱脹冷縮的情況,使其不容易在熱漲冷縮的狀態下產生相應的裂縫。

2.3 解決預應力構件張拉力失控

首先,施工人員的工作素質一定要高,專業技能也一定不能太低。因此,在進行施工工作的時候一定要按照規范進行,這樣才能在應用預應力的筋身長量以及張拉力雙向保證張拉作業的進行,這樣預應力構件的質量也會得到相應的保障。

3、關于樁基礎施工技術

橋梁建設中常用的樁基礎施工技術一般為人工挖孔灌注和鉆孔灌注兩種。施工技術人員應該根據施工要求以及施工環境的特點,制定出具有科學性和靈活性的施工方案和進度,并根據施工方案選擇符合實際要求的施工方式。一般運用的鉆孔灌注技術,就是采用不同的鉆孔方式,在土中打上標準的直徑井孔,然后在設計標高完成后,將鋼筋骨架和鋼筋籠吊入井孔中,并進行混凝土澆筑。在實施工程中要注重兩項工作:

護筒的埋設,相較于其他施工方式,護筒的埋設不僅能夠對孔口進行定位和保護,還能夠對周圍的建筑物進行防護,避免突然坍塌帶來的影響。在埋設護筒過程中,為了避免偏差的產生,一定要確保埋設的穩定性和準確性,保證護筒內徑大于鉆頭內徑,一般都控制在一百毫米以上,并且還要在護筒頂部開設幾個溢漿孔。同時對于埋設的土質也要注意,比如埋設與粘土中要在一米以下,而沙土則要一米五以下。

4、墩柱、臺身的施工技術

首先,在開展工程建設前,應該結合施工環境等方面制定出合理的施工計劃,并且還要設計出模板支架結構的模式。同時還要嚴格控制墩身的線性,運動模板將接縫的位置用海綿和橡膠進行密封,并對模板頂面標高、檢測中心和平面的尺寸。其次,在砼澆筑的過程中,要細致的觀察其位移情況,并將相關數據進行生整理、記錄。同時還要監控墩身的豎直度與斜度,以便于及時的糾正偏差,避免漲模狀況的產生。一般來講,分層澆筑振搗厚度都控制在三十厘米左右,深度一般控制在五米左右,澆筑的太深和太厚都可能影響到振搗的效果,而且需要持續澆筑,同時也要控制好澆筑的時間。最后,對于支座墊石的施工,應該逐步進行鋼模測量的放樣,在澆筑成型后期,也要進行定期的維護,在保證頂部的平整度的同時,對于不合格的部分進行及時的修整。

5、安全控制思想

由于橋梁施工現象具有復雜性,應提高安全控制思想。在施工現場,應建立完善的安全機制,在項目經理的領導下實施全面的安全管理措施。制定安全技術方案,確保企業施工處于可控狀態下。始終堅持安全第一的思想。其中具體措施如下: 加強安全生產。安全是企業生產的基礎,更是企業得以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在橋梁施工過程中,企業首先要建立安全生產標準,一切工作按照標準嚴格執行。確保安全事故的責任落實,提高工作人員的重視程度,以降低企業事故的產生。簽訂安全合同,提高施工人員的安全意識。實施安全責任制度,將責任下發至個人。制度必要的安全規范。制定和實施橋梁施工安全細則,并完成安全技術交底。針對橋梁施工的高空作業這一特點,應采取一定的防護措施,對相關人員進行崗前培訓。對滿堂支架進行安全計算,確保其安全性與合理性。確保混凝土澆筑的均勻性,并指定專人檢測支架的狀態。另外,橋梁施工過程中用電安全的控制十分重要?;诖?,應嚴格執行相關安全用電技術,對電路進行定期的檢查,以防止事故的發生。

6、結語

當前我國橋梁施工中存在各種問題,橋梁安全事故頻發,已經嚴重制約了橋梁工程建設的發展。加強對橋梁工程精度的控制,提升施工操作的標準化效果,可以從根本上改善橋梁工程的主體建設質量,提升橋梁安全建設、環保建設及技術建設水平,現已經成為橋梁工程的重中之重。

參考文獻:

[1]張振華.橋梁工程標準化施工管理[D].長安大學,2012.

[2]朱廣河.淺談橋梁工程施工技術管理的分析與研究[J]. 科技創業家,2014,08:27.

[3]鮑森林.淺談市政橋梁工程的施工技術[J]. 科技創新與應用,2014,19:213.

篇2

主題詞:如何加強 高墩滑模質量控制

橋梁薄壁空心墩是我省近年來高速公路橋梁高墩設計的基本形式。高墩滑模施工質量,直接影響公路橋梁高墩的使用安全。因此,在施工中應加強橋梁高墩滑模的施工質量控制。本文根據歷年來高速公路橋梁薄壁墩的施工經驗,對橋梁高墩滑模施工及質量控制進行探討。

一.采用滑模施工時,應滿足設計要求和《公路橋涵施工技術規范》(JTJ041-2000)有關規定?;0宓慕Y構應有足夠的強度、剛度和穩定性。組裝施工均應連續進行。

高墩滑模是由鋼模板圍圈,支承桿 (亦稱爬桿、頂桿 )、千斤頂、頂架、操作平臺和提升架等組成。目前使用較多的是液壓滑升模板模式。提升模架其結構應滿足滑模使用要求。大塊模板應用整體鋼模板,加勁肋在滿足剛度需要的基礎上加強,以滿足使用要求。

1.1橋墩滑模體組裝

拼裝外模板安裝外提升架腿安裝外模板安裝外挑架及鋼管聯接 鋪外平臺安裝千斤頂及油路調試液壓系統插支承桿調平后設限位卡,組裝完成后按設計要求及組裝質量標準進行全面檢查。

滑升模板組裝時,應使各部尺寸的精度符合設計要求。組裝完畢須經全面檢查試驗后,才能進行澆筑。模板高度宜根據墩身的實際情況確定,滑升模板的支撐桿及提升設備應保證模板豎直均衡上升?;r墩身的混凝土強度必須滿足拆模時的強度要求。

滑模正?;?,應根據現場施工情況,確定合理的滑升速度,應控制滑升速度10~30cm/小時?;0迨┕B續進行,如因故中斷,在中斷前應將混凝土澆筑齊平。中斷期間模板仍應繼續緩慢的提升,直到混凝土與模板不至粘住時為止。

1.2橋墩滑模施工

1.2.1鋼筋安裝

高墩滑模施工鋼筋安裝采用邊滑升邊安裝,平行作業的方式。鋼筋的綁扎,應始終超前澆注砼30cm左右。為了保證滑模速度,鋼筋連接可采用直螺紋套筒連接。

1.2.2空心薄壁墩滑升

薄壁墩澆注應分層分段進行,各段應澆注到距模板上口不小于10-15cm的位置為止,滑模步驟可按每30cm高一個循環工序。完成澆筑后滑升,第一個行程試滑后停機檢查滑升系統是否正常。正常后繼續滑升30cm高度再澆筑混凝土到150cm,高墩設計為變截面時,待變截面部分澆筑完畢,再開始空滑90cm,接著組裝內模及安裝提升架內腿鋪設操作平臺,然后繼續滑升。如此反復滑升到墩頂,注意滑升前要涂刷隔離劑。

滑模的初次滑升要緩慢進行,并在此過程中對液壓裝置、模體結構以及有關設施在負載情況下作全面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待一切正常后方可進行正常滑升。施工轉入正常滑升時,應盡量保持連續施工,并設專人觀察和分析砼表面初凝情況。

1.2.3滑模?;胧?/p>

滑?;龝r,因停電等特殊原因需要采取如下?;胧?/p>

(1)混凝土澆筑至同一水平面。

(2)每1小時提升一個行程,直至混凝土初凝并與模板脫離。但混凝土在模板內的剩余量不小于模板全高的1/2。

(3)繼續滑升時,按施工縫處理。

1.2.4修面

修面是滑模砼的一道重要工序,當砼脫模后須立即進行此項工作,一般用抹子在砼表面用原漿壓平或修補,如表面平整亦可不做修整,為使已澆筑的砼具有適宜的硬化條件,防止發生裂縫,在輔助工作臺上設灑水管對墻壁進行養護。

二.滑升狀態的檢查控制

滑升過程中遵循“薄層澆筑、均衡提升、減少停頓”的原則,其他各工序作業均應在限定時間內完成,不得以?;驕p緩滑速來遷就其他作業。

每滑升30cm,對千斤頂用限位器卡平一次,用平臺水平控制水平偏差,滑升標高由專人負責,每滑150cm抄平一次,以確保標高準確無誤。

三.對混凝土拌和、澆注、振搗及養生的要求

滑模澆注宜采用低流動或半干硬性混凝土,坍落度控制在7~9cm,混凝土應分層均勻對稱澆筑 ,每一個澆澆層的混凝土表面控制在同一水平面上,并應有計劃均勻對稱交換澆筑方向,分層澆筑厚度為30cm,各層澆筑間隔時間應不大于混凝土的凝結時間。如澆筑間隔時間超過規定時間,應對接茬按施工縫處理,振搗器插入前一層混凝土內深度不宜超過5cm,振搗器不得直接接觸支承桿、鋼筋和模板,滑升過程中不得振搗混凝土。

混凝土脫模強度控制在0.2Mpa~0.5 MPa,混凝土脫模8h后即可養生,涂養護劑或水養均可。

四.預防偏扭的措施

(1)認真校正千斤頂水平及支承桿的垂直度 ,防止支承桿導向滑升偏移。

(2)滑升時千斤頂要同步上升保持平臺水平狀態,根據滑升升差,全面調整滑升系統,每30cm高整體調平一次。

(3)平臺上荷載要均勻分布,不得堆壓物品。

(4)嚴格按現場指揮順序澆筑混凝土。

五.發生偏移后的校正措施

(1)平臺傾斜法:將傾斜一側的千斤頂限位卡逐步提高,提升后使平臺傾斜,并在傾斜狀態下滑升,使偏差逐步縮小,注意平臺傾斜度不得大于平臺長度的1%。

(2)外力糾偏法:對平臺施加一外力使平臺向偏移方面的反方向移動,達到糾偏目的。

(3)加墊千斤法:把千斤頂傾斜 ,使傾斜一側的千斤頂底座抬高,利用千斤導向作用糾編。

六.滑模標高的測量及控制

千斤頂標高控制在支承桿上 ,每隔30cm用水平儀測一次,各千斤頂標高偏差最大不得超3cm,兩個提升架千斤頂高差不得大于2cm,超過時即需進行及時調整。

七.安全保證措施

(1)支平臺板

操作平臺板要經常檢查,補洞修理;嚴格控制操作平臺堆載重量在1.0 kN/m2以內,鋼筋和支承桿隨用隨吊,操作平臺挑架和吊架邊緣設防護欄桿 (高度不低于1.2 m),欄桿外側和吊腳手架設置兜底滿掛密目安全網封閉,并與防護欄桿綁扎牢固平臺及吊架上的鋪板必須嚴密、平整、防滑、無探頭板、固定可靠,并不得隨意挪動。

(2)供電及防火

滑模施工用電要認真執行施工現場臨時用電安全技術規范。所有電路盡量安裝在隱蔽處,對無法隱蔽的應用防護措施,防止機械損傷。液壓控制臺旁應設置滅火器裝置,在平臺上使用明火或進行電 (氣)焊時,必須采取防火措施,并經過有關安全員確認后再進行工作。

(3)每次澆混凝土前,對設施全面檢查

檢查平臺是否有鋼筋掛卡,滑升模板應清除一切影響正?;臇|西;限位卡應定位在要求高度,兩個固定螺絲必須擰緊;檢查各千斤頂油路是否暢通,針形閥應按當時滑升的需要開關;檢查電源供電是否正常。

(4)對支承桿要求

同一結構截面內,支承桿接頭的數量不應大于總數量的25 %,其位置應均勻分布;滑升過程中,應隨時檢查支承桿工作狀態,當出現彎曲、傾斜等失穩情況時,應及時查明原因,采取有效的加固措施;垂直向上吊運鋼筋時,應避免撞擊支承桿。

(5)上人跑道

建議在滑模橋墩側面搭設 “之”字形鋼管上人跑道,隨滑升逐層向上搭設四道扶墻。并注意鋼管、豎桿、橫桿按腳手架要求搭設;周邊用密目網封閉,保證夜間有足夠照明。

(6)滑模設備拆除

篇3

1.1施工工藝

鉆孔灌注樁施工中要對泥漿的循環及凈化處理、鉆孔、成孔與終孔、鋼筋加工、灌注等工序進行控制,嚴格依照施工順序進行,保證橋梁鉆孔灌注的質量。具體如下:(1)泥漿的循環及凈化處理在該工序中施工人員要在堤岸上設置黏土庫及泥漿池,對泥漿進行存儲、循環、沉淀、應用。(2)鉆孔常規的鉆孔灌注樁鉆孔技術主要有正循環回轉法和反循環回轉法兩種。正循環回轉法首先將鉆機調平,然后裝上轉盤,確保兩者中心處于同一鉛垂線上。鉆進過程中要及時檢査轉盤,一旦出現傾斜或位移則要及時糾正。初鉆過程中要啟動泥漿泵及轉盤,在空轉一段時間后再進行其他鉆進。反循環回轉法在使用過程中要對鉆桿進行加長’依照地質狀況對自由進尺及裝置配重進行設置,保證鉆頭的穩定性及鉆進強度。⑶成孔及終孔成孔后要對鉆孔進行階段性檢査,明確各項指標,確保滿足要求后對其進行清孔。(4)鋼筋加工及灌注鋼筋加工的過程中要嚴格依照鋼筋籠指標,保證鋼筋籠保護層符合當前設計圖紙及規范的要求。灌注中可將多種方法并用,對灌注振搞、預埋件、模板等指標進行觀察。

1.2承臺標準化施工技術

1.2.1施工前準備工作

在承臺標準化施工的過程中要對設計圖紙進行審核,解決承臺設計圖紙中的各項問題,完成技術交底。同時準備好承臺施工需要的各項設備,保證施工操作各步驟符合承臺施工要求。

1.2.2施工工序

承臺標準化施工工序為:清理基坑—綁扎鋼筋—立邊模—混凝土澆筑—養生、與墩柱接觸面鑿毛。

1.2.3施工技術

施工方案經審批后,施工人員要對施工過程中的各項材料進行檢查,嚴格依照審批方案進行施工,并依照我國橋梁工程施工標準對施工行為進行規范,尤其是在樁頭鑿除過程中,嚴禁使用炸藥或膨脹劑,而是采用人工鑿除。依照承臺施工要求及混凝土運輸要求對混凝土進場進行控制,同時依照混凝土的坍落度要求將混凝土坍落程度控制在14~16cm之間。對水下混凝土進行淤泥清理,檢査樁基與預留孔之間的堵水狀況。待混凝土強度達到主體的70%以后,方可以進行抽水。抽水時要嚴格控制抽水的速度,從根本上提升抽水的安全效果。

1.2.4施工質量控制

邊樁外側與承臺邊緣的凈距不得小于設計規定的最小值。墩柱與臺身鋼筋準確預埋到位,對樁主筋與預埋鋼筋進行焊接。依照橋梁工程標準對預埋鋼筋軸線位置進行檢査,保證軸線位置不超過標準的10mm。對工程柱身和臺身范圍內的混凝土進行檢查,將分平面及表面的混凝土進行拉毛、抹平、壓光。

2橋梁工程上下部構造標準化施工技術

2.1下部構造標準化施工技術

在橋梁下部施工中,施工人員要深入鉆研墩柱、蓋梁等部分的施工技術,提升下部構造的施工質量。

2.1.1墩柱、蓋梁

(1)施工工序橋梁下部施工工序為:檢査施工前準備工作、加工墩柱的模板及手腳架等備料—繳柱施工放樣—搭設腳手架、鋼筋加工制作—鋼筋綁扎—模板設立—灌注混凝土^混凝土拆模養生。(2)施工技術在墩柱、蓋梁施工中,施工人員要采取大塊定型鋼模制作墩柱、蓋梁模板。面板設計時,墩柱、蓋梁面板厚度要大于6mm,變形量小于1.5mm。制作完成后要對其進行試拼,Xt模板的平整度、剛度、銜接效果、銜接質量進行檢査,確保銜接無誤后方可進行模板安裝。安裝的過程中要使模板與鋼筋配合,將模板通過拉桿固定,使墩柱和系梁同步澆筑,澆筑完成后要立刻灑水覆蓋,確保澆筑質量。模板及支架在拆除的過程中要遵循“先支后拆,后支先拆”的原則,同時要對模板進行維修及保養,循環使用,降低工程中的經濟損失。

2.1.2橋臺

(1)施工工序

橋臺的施工工序為:加工橋臺模板及腳手架—橋臺施工放樣—搭設腳手架,準備片石及混凝土原料—模板立設—綁扎鋼筋—灌注混凝土—拆模、混凝土澆筑、養生—立設頂帽及側墻模板。

(2)施工技術

橋臺施工的過程中要對鋼模及大型竹膠板進行拼裝,依照電鉆方式穿孔,通過電鋸方式對模板切割。合理選取混凝土澆筑的天氣狀況,在低溫中進行,適當控制水化熱速度。澆筑完成后,施工人員要及時對表面進行灑水覆蓋,對橋臺進行標號,觀察橋臺的質量。

2.2上部構造標準化施工技術

上部構造標準化施工主要指預制梁施工。在預制梁施工的過程中,施工人員要對鋼筋存儲、加工、安裝過程進行全面控制,對原材料及鋼筋分類堆放進行標識,確保檢查的效果。施工人員要對鋼筋進行合理綁扎,對縱橫之間的間距進行控制,保證預制梁施工的質量。在鋼筋主焊接的過程中,要盡量采取雙面搭接焊接,構造筋骨架處采取搭接焊,較長的主筋在無法一次完成焊接時可以分段焊接。預制梁模板設置的過程中要保證模板的平整性,同時確保設計尺寸符合要求。施工人員要對模板進行定位,明確波紋管、錨墊板安裝操作及定位,依照標準化施工操作要求對鋼絞線進行下料、梳理、穿束,實施混凝土澆筑。澆筑完成后,要明確預應力筋張拉施工值,保證張拉值不低于設計值的75%。

3結語

篇4

關鍵詞 長邊跨箱梁;體外束;非對稱結構;施工技術

中圖分類號 U445.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9671-(2013)012-0069-01

1 工程概述

1.1 工程簡介

桃花黃河大橋是武陟至西峽高速公路跨越黃河的一座特大橋。主橋為(160+604+160)m兩塔三跨自錨式懸索橋,副橋為(50+10*80)m連續+剛構箱梁橋,中間126-129#四個墩為制動墩,墩身為雙薄壁結構,墩梁固結;其余墩為空心墩,墩梁分離,墩頂設滑動支座;為保持與主橋邊跨孔徑相協調,副橋與主橋連接處邊跨采用長邊跨結構,跨徑80m,由37.5m現澆直線段、掛籃懸臂澆筑段及合龍段組成。箱梁采用三向預應力體系,縱、橫向預應力鋼束采用φ=15.2mm鋼絞線群錨錨具及配套設備,豎向預應力采用精軋螺紋粗鋼筋及相應的錨固體系,管道成孔采用塑料波紋管。由于邊跨跨度較大,在邊跨跨內設20束22φ15.2mm環氧涂層鋼絞線體外束。副橋橋式見圖1。

2 長邊跨箱梁施工總體方案

箱梁0號、1號塊采用墩旁三角托架法進行現澆,之后面在1#塊上拼裝菱形掛籃,利用掛籃完成其它節段澆筑。在掛籃施工的同時,插打現澆段管樁,拼裝現澆支架,完成預壓后進行現澆段施工?,F澆段及掛籃澆筑完成最后一個節段后,將掛籃模板前移至合龍口,吊掛至已澆混凝土梁面上,進行合龍段鋼筋綁扎、合龍口鎖定及混凝土澆筑施工。

3 長邊跨箱梁施工工藝流程

安裝墩頂塊托架托架靜載試驗臨時支座施工(123-125#、130-132#墩)安裝正式支座(123-125#、130-132#墩)安裝底模、側模綁扎底板、腹板鋼筋與預應力安裝內模綁扎頂板鋼筋與預應力安裝端模澆筑0號、1號塊混凝土養護7天張拉縱向預應力預應力管道壓漿模板拆除箱梁頂部拼裝掛籃掛籃靜載試驗綁扎2號塊底板、腹板鋼筋與預應力安裝內模及支架綁扎2號塊頂板鋼筋與預應力安裝端模澆筑2號塊混凝土張拉縱向預應力預應力管道壓漿掛籃走行循環施工至9號塊合龍段鎖定安裝合龍段模板綁扎合龍段鋼筋與預應力澆筑合龍段混凝土按照設計要求張拉完成剩余預應力按照合攏順序依次合攏全橋解除123-125#、130-132#墩臨時支座,完成梁部體系轉換拆除掛籃等臨時設施。

4 長邊跨箱梁施工關鍵技術

4.1 掛籃預壓施工

為掌握掛籃的受力性能和實際剛度等參數,模擬主梁施工時掛籃在各種最不利工況下關鍵部分的受力指標,消除掛籃的彈性變形,測出荷載變形曲線以指導施工。在掛籃使用前,應模擬荷載情況,進行試壓試驗。所有試驗荷載均乘以1.2的安全系數。根據砼重量,按等效荷載原則進行試驗荷載布置,其加載和卸載按不同狀態分級施加或減少,每級加載或卸載完成后,進行掛籃撓度、變形測量,并檢查焊縫情況。將各觀測點的檢查結果進行匯總分析,據此確定預留拱度和立模標高。

4.2 掛籃非對稱施工

132#墩邊跨為D型橋跨,中跨為B型橋跨,邊跨與中跨比例為1:1。由于結構尺寸的差異,導致在掛籃對稱懸澆的過程中,需對B型橋跨一側進行配重,使左右兩側平衡。根據計算表在施工中,澆筑下一塊段時,在上一塊段進行配重。配重材料為現場所有鋼構件、及砂袋等;配重前需對配重材料進行稱量,確保配重的準確性,保證左右兩跨的平衡。配重塊應布置在腹板內側頂板處,從塊段中心線起配重,依次向兩側延伸,并考慮現場施工情況,以不影響后續施工為前提。直到合攏前,各個塊段的配重不能隨意挪動,保證左右梁跨的平衡。

4.3 邊跨現澆段施工

邊跨現澆段施工采用鋼管樁柱式現澆支架法施工。支架頂設分配梁并安裝縱梁底模,以此為平臺在其上進行模板、鋼筋、混凝土和預應力筋施工。支架搭設完成后,組織人員對支架的拼裝質量進行檢查驗收,驗收合格后對支架進行靜載預壓。

4.3.1 支架靜載預壓

支架靜載預壓的目的是為消除支架的非彈性變形,取得其彈性變形,為支架預抬提供實測數據,并檢驗支架的安全性能。支架靜載預壓荷載采用砂袋,按下橫梁混凝土及模板荷載的60%、80%、100%、110%分級加載及卸載,每級加載及卸載完成之后,測量支架測點變形,支架預壓完成后,編定預壓報告,根據實測彈性變形值及下橫梁計算預拱度,對支架進行預拋高設置。

4.4 合龍段施工

副橋箱梁有邊跨合龍段2個、中跨合龍段9個共11個節段,邊跨長度1.5m,中跨長度3m。南邊跨高4.0m,北邊跨及中跨高3.0m。合龍段采用吊架法施工。為保證在澆筑砼過程中保持合龍段兩端不發生相對變位,預先試加與合龍段砼等重量的配重,并在澆筑時等量同步卸載改配重,避免原先澆筑的底部砼局部開裂或松散,影響合龍段砼的澆筑質量,從而保證合龍段砼的澆筑質量。在選定的合龍溫度條件下,在合龍處安裝剛性支架,將合龍口予以臨時鎖定。要求剛性支架的多根支撐同時焊接,并在盡量短的時間內完成,避免由于溫度不同而在構件內產生附加內力。在邊跨合龍鎖定以后,使合龍段兩端梁體共同伸縮,以減少合龍段混凝土澆筑以后溫度裂紋的發生。合龍順序見圖2。

4.5 體外束施工

節段施工時在橫隔墻預埋體外預應力錨墊板、螺旋筋及預埋

導向管,轉向器及減震器,邊跨合龍后張拉合龍段體內預應力,之后利用塔吊將體外束展開放置于已澆注133#-132#跨箱梁頂面,剝除體外束外層表面防護,利用布設在132#墩頂的5t卷揚機牽引索體從133#墩隔墻預埋管內穿入,穿入隔墻后及時安裝錨后密封裝置、熱縮套,中隔板處穿過位于轉向器內的HDPE保護套,為防止索體因自重下沉致索體長度不足,箱梁內沿索體理論位置每隔3m搭設鋼管支架支承索體。索體穿完后,剝開成品索端頭HDPE防護層,使環氧噴涂無粘結鋼絞線散開,每端剝開距離為1500mm。安裝千斤頂,張拉,安裝保護罩,注油防護,安裝減振器,完成體外束施工。

5 結語

桃花峪黃河大橋施工技術,其施工質量、均達到了預期效果,對類似工程橋塔的施工具有一定的借鑒和參考意義。

參考文獻

篇5

Abstract: Longtan Wan Bridge by slip-form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of hollow high pier formwork, concrete, lifting equipment, such as research and practice, effectively solve the cold joints of hollow high pier construction in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appears frequently, slow progress, construction challenges such as security risks, process control, ensure the construction quality, shorten the duration, saves construction costs also lower engineering costs.

關鍵詞: 空心墩;滑模;施工技術

Key words: hollow pier;slip-form;construction technology

中圖分類號:U4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2)31-0120-02

0 引言

滑模施工是根據建筑物的結構平面布置,將一套特制的滑升模板、提升架和與之配套的操作平臺、頂桿及提升設備等組成的滑模裝置安裝就位,利用同步提升系統帶動整套滑模裝置向上滑升,從而不斷地在模板內分層澆灌混凝土和綁扎鋼筋的連續施工方法,通常簡稱為“滑?!?。滑模施工具有施工速度快、混凝土結構整體性強、施工冷縫少、材料消耗少、節省大量鋼模板、安全系數高[1]、經濟綜合效益顯著等優點。滑模是由模板、頂桿(俗稱爬桿、支承桿)、千斤頂、頂架、操作平臺和吊架等組成。目前多采用液壓滑升模板模式。

1 工程概況

龍潭灣大橋共設有7排橋墩,其中1#、6#、7#墩為圓柱墩,直徑1.8m;2#、3#、4#、5#墩為空心墩,空心墩設計為雙室形式,壁厚0.6m,平面尺寸為9.5m×3.0m??招亩赵O計為雙室形式,墩身上、下分別有2.0m高變截面段,中間為等截面??招亩兆罡叨崭叨葹?3.53m,平均高度為43.142m,空心墩各墩標高、高度如表1所示。

2 施工方案確定

龍潭灣大橋空心墩共有8個,總高度345.132m。本標段合同工期只有15個月,橋址處地質情況特別復雜,且橋梁設計有樁基礎、大體積承臺、墩身等,施工工序繁雜,從而工期特別緊。經認真分析研究論證,由于采用滑模工藝進行空心墩施工具有模板投入少、作業人員安全、縮短工期等優點,尤其是混凝土澆筑可以24小時晝夜連續作業而可以大大縮短工期,正是本項目解決工期緊迫的關鍵之所在,最終確定采用滑模施工技術進行空心墩墩身施工。在施工過程中精心組織、科學安排、嚴格控制,最終既保證了施工質量,縮短了工期,也節省了施工費用。

3 施工技術

3.1 模板 滑模工藝技術模板工程的關鍵是控制模板的平面位置和垂直度。對此,同時用全站儀監測、四面掛垂線的方法加以控制。每天用全站儀監測、校正一次,垂線控制則每滑升50cm檢測一次。通過垂線檢測必須確定固定測量點、墜球重量要大、垂線要牢固。沿垂線方向在已澆筑混凝土墩身上彈出墨線以便隨時檢測,并在墩身底部設置固定的基準觀測點,在墩身混凝土澆筑完之前均以這些基準點作為控制點。控制中若發現哪邊有偏差,便通過調整液壓油閥使模板高度改變而得到校正。垂線控制方法的好處是投入小、簡單實用、不受天氣時間限制,但不能用來對內側模板進行控制。全站儀監測則是直接檢測出模板偏位情況,當時即可進行調整校正,并對內、外??梢酝瑫r進行。當然,垂直度糾偏應緩慢進行[2],切不可操之過急。

3.2 鋼筋 由于滑模技術施工時模板是在不斷的滑動,同時滑模模體提升頂架要沿頂桿不斷移動,這就使得墩身水平鋼筋不能提前安裝好后進行裝模板、澆筑混凝土,必須是邊安裝鋼筋邊澆筑混凝土。另外由于混凝土澆筑速度很快,這就要求墩身鋼筋安裝的速度必須要快。對此,配備足夠數量的鋼筋安裝人員,鋼筋的設計形式則要便于快速安裝??v向鋼筋施工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是快速連接、自身穩定等。在此,對所有縱向鋼筋均采用鋼筋滾扎直螺紋連接技術。鋼筋滾扎直螺紋連接技術是一項較新的施工技術,由于采用套筒來實現鋼筋的連接,與焊接法相比,他具有施工速度快,操作簡便,節省鋼材,并可實現工廠化施工和全天候施工的優點[3]。不僅保證了施工速度,同時提高了工程內在質量。由于縱向鋼筋設計為Ф20、Ф32螺紋鋼筋,國標規格都是9m或12m定尺長度,單根重量較大,是既長且重而難以固定。

特將鋼筋分別切斷成兩段4.5m、三段4.0m兩種規格,安裝連接后立即用一根水平鋼筋加以校正、固定(如圖1所示),有效確保了施工順利、快速進行,只是增加了套筒用量、切斷鋼筋投入、加工連接滾絲投入等工程成本??傊0迕刻嵘欢ǜ叨群螅匆┬薪娱L縱向鋼筋、頂桿及綁扎水平鋼筋的工作,此項工作必須在滑升間隔時間內完成,以免影響施工進度。

3.3 混凝土 混凝土施工的關鍵是運輸、澆筑速度等。龍潭灣大橋為跨山谷、跨209國道、跨神定河的高墩橋梁,從而混凝土的水平和垂直運輸難度較大,如不能有效解決混凝土的運輸難題,則會影響混凝土的質量。根據現場實際情況,用混凝土運輸車將混凝土從拌和站運到混凝土澆筑現場,用TZ5016型塔吊將混凝土垂直運輸到模板內,由于運輸路線較復雜,兼之施工時氣溫較高,必須在混凝土內摻加混凝土緩凝劑以確保提供足夠的作業時間。混凝土一開始澆筑施工,非特殊原因便不得中途停止。為此在澆筑前即做好水泥、砂、石子等物質儲備以及設備檢修、人員組織等工作,開始施工后則全天候連續作業,以快速、優質完成一個或一段墩身混凝土的施工作業?;炷帘仨毑捎帽臃仓炷翝仓雍穸炔灰舜笥?5cm,澆筑混凝土順序要分段對稱,絕不允許自一端向另一端逐漸澆筑[4]。

3.4 提升 滑模提升設備包括提升架、頂桿、千斤頂及附屬設施。提升架是一框架結構,作用是承受模板系統和操作平臺系統傳遞的整體荷載。并將荷載傳遞給千斤頂[5]。頂桿是千斤頂向上爬升的軌道,其承受全部荷載并傳給基礎。為保證滑模爬升的質量和安全,在本工程中我們采用外徑49mm、壁厚3.5mm的無縫鋼管作為頂桿(但存在與所處位置的鋼筋相互干擾的問題,對此可以鋼管代替該位置鋼筋)。千斤頂是施工過程中的起重設備,在本橋施工中選用液壓千斤頂。附屬設施指頂桿套管(本工程無)、油泵、高壓油管及控制系統等。

滑模提升是滑模工藝施工的關鍵。其必須要做到及時、均勻。及時就是在混凝土澆筑過程中操作人員必須根據天氣、時間、混凝土等情況,進行有效的滑升操作,既不能過早也不能過晚。早了會使混凝土因強度不足而受人為損傷,過晚則混凝土與模板粘結而滑移阻力增大甚至難以滑動。這些都會對混凝土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壞。均勻在施工中主要是滑升速度、滑升量要基本一致,切忌或慢或猛、或大或小。油泵與各千斤頂之間用高壓油管連接,由操縱臺統一集中控制,進油要勻速,我們根據實際情況控制滑升量保持在30mm每次。也即模板基本處在不斷的移動之中。此外在提升過程中還要注意對頂桿加以仔細觀察、校正,頂桿必須自始至終保持垂直和位置準確。否則會影響墩身的垂直度、平整度以及截面尺寸。

4 結語

實踐表明,采用滑模技術進行空心墩施工大大提高了施工速度,同時也減少了鋼模板等設備的投入及施工冷縫,尤其是作業人員安全得到有效保障。我們投入兩套滑模在4個月內完成了8個空心高墩的施工。如采用翻模施工,要在相同的時間內完成這些任務則必須增加作業面、增加設備投入?;<夹g的關鍵,筆者根據實踐認為在于模板、鋼筋、混凝土等方面,各個方面必須符合和滿足滑模工藝的特殊要求。當然滑模施工中還有許多細節問題需要進一步研究,諸如垂直度糾偏應如何精確控制、混凝土降低粘結性技術等。

參考文獻:

[1]王保彥.K8+600大橋高墩滑模施工技術總結[J].城市道橋與防洪,2010,8:139-142.

[2]譚波.高層建筑液壓滑模施工技術[J].中國科技信息,2005,12C:199-199.

[3]武天澤.鋼筋滾扎直螺紋連接技術在橋梁鉆孔樁基礎中的應用[J].城市建設,2010,12:265-267.

篇6

【關鍵詞】高橋墩滑膜系統提升施工

中圖分類號:TU74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采用高墩橋梁方案是道路跨越深溝寬谷時的有效措施,既可以保證線路順暢,又可以節省投資。近些年來,滑模施工技術在我國橋梁建設中得到廣泛應用。山西平陽高速某大橋為預應力箱梁橋,其中大部分墩柱高度在40 m左右,墩身采用液壓滑動模板施工保證了施工質量,縮短了工期,并節省了施工費用。

1、滑膜的工作原理

1.1滑膜系統的構造

滑膜系統通常由提升設備、模板系統和操作平臺系統及配套設備組成。

(1)提升設備包括提升架、頂桿、千斤頂及附屬設施。提升架是一框架結構,其作用是將模板全部荷載傳遞給千斤頂,并將操作平臺與模板系統連成整體。

頂桿是千斤頂向上爬升的軌道,亦稱爬桿或支撐桿,多用直徑為25 mm的Q235A或Q275圓鋼制作,其承載能力分別為10 kN和12.5 kN。頂桿位于墩壁中間,采用絲扣連接逐漸接長,在滑模施工過程中,承受全部荷載并傳給基礎。頂桿分為不可回收與可回收兩種,前者將澆注在墩壁內,成為橋墩結構的一部分;而后者需在千斤頂橫梁底部設置一套管,長度達模板底面,套管隨模板同時提升,在墩壁內形成管孔,模板完成終升后拔出頂桿,完成回收,可重復使用。

千斤頂是施工過程中的起重設備,有螺旋千斤頂和液壓千斤頂。實際施工中,后者應用較多。附屬設施指頂桿套管、油泵、高壓油管及控制系統等。

(2)模板系統 包括模板及模板圍圈。模板一般采用薄鋼板制作。為便于拼接,相鄰模板之間多用螺栓連接。為了加強模板的剛度,通常在模板外側設置縱向加勁肋和橫向圍圈。模板圍圈是位于模板,用于固定模板、保證模板形狀并將模板與提升架立柱連接起來的構件。

用于無斜坡空心墩的滑模,模板圍圈與提升架立柱直接連接;用于斜坡空心墩的滑模,模板圍圈與提升架立柱之間需設置調節絲桿,以便沿徑向移動模板。[2]。

(3)操作平臺系統。包括操作平臺、混凝土平臺、外吊腳手架及液壓操縱平臺。

(4)配套設備 主要包括混凝土拌和、運輸及鋼筋焊接等設備。

特別應該指出,模板系統、操作平臺系統與提升架是聯結在一起的整體,它們是同步滑升的。

1.2滑模的提升原理

以油壓千斤頂為例,上卡頭與活塞聯結,下卡頭與油缸底座聯結,其間為排油彈簧。當向千斤頂油缸內充油時,油缸內的活塞通過上卡頭固定在頂桿上,隨著缸蓋與活塞之間進油量的增加,油壓使缸蓋連同缸筒、底座帶動提升架,從而帶動整個滑模系統上升,直到下卡頭與上卡頭接觸不能再提升為止。此時模板提升告一段落,彈簧處于完全壓縮狀態。開通回油管路,解除油壓,排油彈簧推動下卡頭使其被卡在頂桿上,同時推動活塞上移并排油,使活塞回到油缸進油前的位置,從而完成一個提升循環。油泵與各千斤頂之間用高壓油管連接,由操縱臺統一集中控制。頂桿一端埋置于墩臺結構的混凝土中,另一端穿過千斤頂心孔,千斤頂依附在頂桿上。提升時,滑模系統的重力及其他臨時施工荷載全部由頂桿承擔。

2高橋墩滑模施工工藝

2.1滑模組裝

(1)在橋墩基礎頂面上將混凝土鑿毛清洗,接長豎向主筋,綁扎提升架橫梁以下的橫向結構筋。搭設枕木垛,定出橋墩中心線。

(2)在枕木垛上按設計要求安裝模板和提升架,將套管固定在提升架橫梁下部。繼續安裝操作平臺、千斤頂及頂桿等。頂桿需穿過千斤頂心孔到達基礎頂面。

(3)提升整個系統,撤去枕木垛,將模板下落就位,再安裝其他設施。注意套管底部與基礎表面要接觸緊密,并用砂漿將周圍圍起來,以免灰漿漏進套管內。外吊腳手架應在滑模提升適當高度后安裝。

2.2澆注墩身混凝土

滑模施工宜采用低流動或半干硬性混凝土,坍落度控制在6~8 cm。分層均勻對稱澆注混凝土,分層澆注厚度為20~30 cm,澆注后混凝土表面距模板上緣的距離宜控制在10~15 cm?;炷翝仓谇耙粚踊炷聊Y前進行,同時采用插入式振搗器進行搗固。振搗器插入前一層混凝土的深度不應超過5 cm,避免振搗器觸及鋼筋、頂桿和模板,禁止在模板滑升時振搗混凝土?;炷脸瞿姸葢刂圃?.2~0.4 MPa范圍內,以防止坍塌變形。出模8h后開始養生。

2.3滑模提升

在滑模施工的整個過程中,模板的滑升可分為初升、正常滑升和終升3個階段。

(1)初升最初灌注的混凝土的高度一般為60~70cm,分2~3層澆注,約需3~4 h,隨后即可將模板緩慢提升5 cm,檢查底層混凝土凝固的狀況。若混凝土已達到0.2~0.4 MPa的脫模強度時,可以將模板再提升3~5個千斤頂行程。此時,應對滑模系統進行全面檢查。包括提升架的垂直度和水平度是否滿足要求,圍圈的連接是否可靠,系統的變形是否在允許范圍內,模板接縫是否嚴密,操作平臺的水平度是否達到標準,連接螺栓是否松動,千斤頂工作是否正常,頂桿有無彎曲現象等。發現問題要及時修正和完善。

(2)正常滑升。待各項檢查完畢并符合要求后,可進入正常滑升階段。每澆注一層混凝土,即每滑升一次,力爭使滑升高度與混凝土澆注厚度基本一致。在正?;A段,澆注混凝土、綁扎鋼筋和滑升模板交替進行。一般混凝土澆注和模板滑升速度控制在20 cm/h左右。正?;A段應分多次慢慢滑升,每次連續滑升高度不宜超過30cm,要經常停下來檢查構件與設備是否正常工作。各項作業之間要緊密配合。

(3)終升。當模板滑升至離墩頂標高1 m左右時,滑模進入終升階段。此時應放慢滑升速度,并進行準確的抄平和找正工作,保證最后澆注的一層混凝土頂部標高和位置準確。

(4)調節坡度。對于墩壁有斜坡的情況,在提升模板的過程中應轉動調節絲桿,使橋墩側面斜坡滿足設計要求。

2.4綁扎鋼筋及豎向筋接長

模板每提升一定高度后,即要穿行接長頂桿及綁扎鋼筋的工作。此項工作應在滑升間隔時間內完成,以免影響施工進度。

3滑模設計與施工中的注意事項

3.1保證模板的剛度

模板必須具有足夠的剛度抵抗施工荷載,使變形控制在允許值范圍內。模板按簡支板計算,其最大允許撓度一般為支點間距的1/1000。作用在模板上的水平荷載主要是新澆筑混凝土的側壓力,其沿模板垂直方向的分布近似呈梯形。

其最大壓力計算公式為:

p =12γh (1)

式中:p為新澆混凝土側壓力最大值,kPa;γ為混凝土的容重,kN/m3;h為側壓力分布高度,h=0?65~0?70H,H為模板高度。

3?2合理確定頂桿和千斤頂的數量頂桿的數量按下式確定:

n = KP/N (2)

式中:K為工作條件系數,對于液壓千斤頂,其值為0?8;P為頂桿承受的全部垂直荷載;N為單根頂桿的容許承載力,其值應根據計算結果結合工程實踐經驗確定。千斤頂的數量應遵循與頂桿數量相同的原則,即一根頂桿安裝1臺千斤頂,因此,在確定頂桿與千斤頂的數量時,應綜合考慮,使頂桿的承載能力與千斤頂大致相同。頂桿與千斤頂一般應均勻布置,局部承受荷載較大時,可考慮集中布置。

3?3滑模施工的防偏與糾偏

3?3?1墩臺垂直度的控制

在施工過程中,要勤觀測、及時防偏糾偏。產生中線偏移、水平偏移及扭轉的原因主要有荷載布置不均、千斤頂爬升不同步或部分千斤頂不工作、混凝土灌注不均勻等。防偏即在施工中盡量避免上述現象發生。結構一旦產生偏扭,即要采取糾偏措施。包括中線糾偏、模板調平和扭轉糾偏。實際操作中,每滑升1 m,就進行一次中心校正。滑升中如有偏斜,應查明原因,有的放矢。一般情況下可將較低一側的千斤頂抬高2~4 cm后逐漸糾正,一次糾正量不宜過大,以免產生明顯的彎曲現象[3]。

3?3?2操作平臺水平度的控制

操作平臺一旦發生傾斜,將導致頂桿彎曲、墩臺結構發生偏轉并使滑升困難。所以,平臺上堆料要均勻放置,并注意均勻對稱分層澆筑混凝土。還要經常做到精心觀測和調整??捎盟絻x觀測千斤頂高差,并在頂桿上劃線標記千斤頂應滑升的高度,在同一水平面上的千斤頂高差不能大于2 cm,相鄰千斤頂的高差不能大于1 cm。

3?4停工處理

因氣候惡劣等原因,停工有時難以避免。停工前,混凝土要灌滿模板并振搗完畢,插入接頭鋼筋。停工后,在正常氣溫下,每隔1 h將模板稍微提升一次,以防模板與混凝土粘連?;炷翝仓袛嗪?混凝土要整平。繼續施工時,混凝土表面要鑿毛,并沖洗干凈。

3?5常見問題的處理方法

(1)混凝土拉裂掉角。脫?;炷翉姸冗^高或模板未設置好錐度易造成混凝土拉裂掉角。應結合實踐經驗,掌握好混凝土脫模強度,防止兩次提升時間間隔過大。同時,在安裝模板時,適當設置錐度[4]。

(2)施工速度慢。環境溫度低會造成混凝土強度增長慢而使施工速度慢??筛鶕鉁?、水泥標號經試驗摻入一定數量的早強劑,促使混凝土盡快達到出模強度,加快提升速度。

(3)混凝土外表不美觀混凝土出模后蜂窩麻面較多,不但需要修補,而且不美觀,造成永久遺憾。在施工中要設計好混凝土配合比,振搗均勻密實,掌握好脫模時間。模板在安裝前,需在表面涂劑,以減少滑升阻力,并有利于混凝土表面光潔。

(4)頂桿彎曲。頂桿彎曲會帶來嚴重的施工質量和安全問題。頂桿插入千斤頂時要保持垂直。頂桿接頭的布置應避免集中到一個斷面。頂桿的負荷要通過計算確定,如果負荷過大或脫空距離過大時,平臺傾斜也會導致頂桿彎曲。若頂桿彎曲不大,可通過焊;若彎曲較大,則應更換彎曲部分,必要時換成新桿。

4結束語

滑模施工是橋梁墩臺施工的先進工藝,反應了橋梁建設發展的方向和水平。對于高橋墩施工,一般具有施工速度快、混凝土質量好、節省工程造價的優點。施工中應正確組裝模板、控制好脫模強度。同時應勤觀測、勤測量,注意預防并及時糾正滑模系統及混凝土墩身的偏斜和扭轉,及時發現滑模施工中的常見問題及掌握正確的處理方法,確保施工順利進行。

參考文獻

[1]武 峰,梁安君 柔性雙薄壁矩形高橋墩滑膜技術特點[J] .華東公路,2001(3) 22-24

[2] 夏 衛蘇洪雯,陳錫樨 等。??谑兰o大橋主墩沉井施工[J] 橋梁建設,2002(6) 50-53

篇7

關鍵詞:橋梁施工;滑模技術;橋墩;應用技術;問題;解決辦法

前言

在高速公路發展日新月異的今天,公路橋梁建設也隨之加大,因此,在公路橋梁設計上出現了很多高墩、鋼構等新型構造橋梁,特別是在山區的高速公路建設中,常常遇到一些深谷而需要建造高墩,為了適應滑模施工的要求往往設計成非變截面的空心墩,對這類高墩采用滑升模板施工,不僅對提高工程質量有利而且還可以降低成本,加快工程進度?,F將滑模工藝在橋墩建造施工中的一些技術問題做一些初步的探討分析。

采用滑升模板澆筑水塔、煙囪、筒倉的混凝土結構已在建筑施工中應用多年,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由于滑升模板澆注混凝土時連續作業無施工縫,整體性能好,使用1套滑升模板即可澆筑整個高度,大大的節省了模板的數量,從而相應地降低了成本。表面采用原漿處理,無模板接縫平整光滑,因而結構物外觀整齊美觀。由于連續作業滑升速度與混凝土的初凝時間有關,且1次立模即可澆注整個高度的混凝土,故施工速度快節省了大量立模的人工。

1 滑升模板的構成

滑升模板主要有門式提升架、內圈、內外模板、內外支架、模板平臺、吊架以及液壓提升設備:HYW一30型滾珠式液壓千斤頂、液壓油泵及控制裝置、支承頂桿等(見圖1,圖2)。

2 滑模組裝

2.1 組裝準備

滑模組裝前,應將滑模的主要部件進行預拼,檢查各部分尺寸及模板錐度以符合滑模的要求,模板組裝后應上口小,下口大,其斜率為0.3%左右。

2.2 組裝順序

橋墩滑模組裝的順序應按先上后下,先內后外組裝,在橋墩施工中為提升架內圍圈圈內外支架內外模板吊架設平臺安裝欄桿千斤頂提升設備。

2.3 檢查工作

提升用的液壓千斤頂逐個檢查試壓至10 MPa,接頭軟管加壓至12 MPa,0.5 h無漏油,方可進行安裝,接通油管后進行總試壓,加壓至10 MPa作4―5次循環合格后插入支承頂桿,再對滑模平臺的水平,中心位置進行全面檢測,并在橋墩四面或四角設置5~20 kg的大垂球吊線,同時橋基礎頂面設置垂球吊線測點,在平臺上設置水準聯通管,以確?;_^程中橋墩的水平,位置及垂直方向的準確無誤。

3 施工工藝

3.1 對混凝土的要求

滑模施工時宜采用低塑性混凝土,按照施工時的氣溫,初凝時間應控制在2 h左右,并具有早強和良好的和易性,一般情況下坍落度3―7cm為宜,在保證混凝土振實的條件下坍落度宜小,不宜大。

3.2 灌注混凝土與滑模提升

混凝土灌注前,應先向模內澆1層1:1水泥砂漿,厚度約2~3 cm,混凝土入模時,要四周均勻對稱澆筑,以防止模板內混凝土不均勻面的模板滑動,每層表面應基本水平,每層厚度約為20 cm、30 cm,以鋼筋骨架的水平筋作為參照物,使用小型內插式振搗器搗實,避免接觸鋼筋,支承桿及模板,插入前1層搗實的混凝土中最好不超過5 cm。

3.3 初灌滑升

首次澆注混凝土的厚度一般為60―70 cm,分3層澆注,待底層混凝土達到O.2~O.4 MPa時即可試升,可分為2~3個行程,將各千斤頂同時緩慢頂升5cm左右,檢查出?;炷恋哪糖闆r,現場鑒定時,可用手指按壓出模的混凝土表面,基本按不動,但能留存指痕,砂漿不粘手,用指甲劃出痕,亦可使用混凝土貫入儀檢測混凝土的強度,若強度滿足要求,即底層混凝土已具備0.2~0.4 MPa的出模強度,可繼續提升至20 cm左右,即是第1層澆注混凝土。

3.4 正常滑升階段

初滑提升后,即可每澆注1層混凝土,模板提升1次,使每層澆注的混凝土厚度與每次提升的速度相同,每層混凝土澆注厚度為20 cm時在正常氣溫下,提升時間不宜超過1 h,灌注混凝土最后1層后,每隔1~2 h將模板提升5~10 cm,滑動2~3次后,可避免混凝土與模板的粘結。

3.5 滑模施工中的特殊要求

滑模提升應做到垂直,均衡一致,各提升架之間的高差不大于5 mm,為此澆注混凝土嚴格保持均勻平衡,每層厚度也要嚴格控制,混凝土布料也要對稱,鋼筋上料要按施工要求分成小批對稱地堆放在平臺上,以防止滑模不均勻荷載而傾斜,并應隨時對滑模的水平結構變形進行檢查,以便即時調整加固。

3.6 修補與養生

滑模施工的混凝土出模后,由滑升模板而造成的混凝土表面缺陷,必須即時進行修補,一般情況下,應以混凝土原漿進行抹平,以確保混凝土表面光潔,表面整修后可隨即刷上混凝土養護劑進行養護。

3.7 滑升中停工時施工工藝

滑模施工時一般情況下不能隨意停工,要求3班連續作業,在特殊情況下需要暫時停工時,應每隔1 h將模板提升3~5 cm,經過2~3次提升后以免混凝土與模板粘結。再次施工時,對澆注停歇形成的施工縫,除按混凝土施工接縫處理要求嚴格控制操作外,尚需對滑升模板的水平、位置、垂直度以及提升設備的完好狀況進行全面檢查后,方可繼續施工。

4 滑模施工組織

滑模施工是一個連續的、各工種相互配合、各工序銜接、機械化程度較高、施工速度快的施工方法。施工前必須做好施工組織設計,做好施工準備。嚴格周密的施工組織是保證滑模施工成功的關鍵。在滑模施工中必須有施工總負責人、鋼筋組、混凝土組、提升及糾偏組和監控記錄組等。首先,各組要按施工工藝做好份內的工作。鋼筋組要做好鋼筋的運輸、綁扎,綁扎速度要與混凝土的澆灌速度相配合,鋼筋的水平、豎直長度必須符合滑升要求。混凝土組要做好混凝土的拌和、輸送、振搗,混凝土的設計配合比是控制好出模強度的關鍵,澆筑混凝土與滑模提升交錯進行,一定要按混凝土工藝要求,嚴格執行,協調組織好。提升及糾偏操作組要操作熟練,始終保證提升系統正常運轉,能按總負責人的指示順利完成一切操作。監控記錄組要及時利用儀器設備,全天候對滑模施工進行監控和做好記錄,及時準確的把記錄和指導意見反饋到施工總負責人。施工總負責人必須及時掌握第一手資料,對要糾正的問題快速下達指令。其次,各組間要統一協調、相互配合。施工總負責人在協調配合中起核心作用,各組要及時反饋信息,其中監控記錄組是最關鍵的,必須保證準確無誤并及時把當前的滑模狀態傳遞給總負責人?;J┕じ鹘M是有效的統一體,要相互配合,使施工全過程在時間和空間上有節奏、均衡、連續的進行,直到完成任務。

5 施工監控及糾偏

5.1 施工測量

由于滑模施工時,模板是依靠在已澆注的混凝土上,其幾何尺寸的控制受到已澆注混凝土影響較大,一但發生偏移和扭轉,往往會受到已凝固混凝土導向的影響逐漸增大,因此施工精確測量放線,嚴格控制誤差是很重要的。在一般情況下大多數用全站儀放出墩身的控制點,在滑模架上掛5~20 kg的大垂球,在施工環境風力較大時,也可以考慮使用激光垂直儀測量垂直偏差。滑模平臺則可使用水準聯通管控制滑模的水平,同時還需要定時對墩身中心及扭轉進行坐標測量,以確保墩身位置方向的正確。

5.2 滑模糾偏

滑模施工中由于種種非人為因素的影響,發生偏移和扭轉是不可避免的,特別是建筑的高度較大時,更是明顯。在滑模提升過程中糾偏是解決滑模偏移和扭轉的有效手段。目前在滑模施工中采用較多的糾偏方法有下列幾種:

5.2.1 偏載糾偏法

即按量測的結果向偏移或傾斜的反方向,施加一定的荷載,人為的造成滑升模板的偏載使之向偏移或傾斜的反方向用力,這種糾偏的方法主要靠多年的施工經驗控制偏載的大小,從而使偏移或傾斜得到糾正。

5.2.2 千斤頂糾偏法

即使用千斤頂在各方向使用不同的提升量,從而使模板向偏移或傾斜的反方向傾斜來糾正偏移或傾斜的方法,使用千斤頂糾偏時,每次的糾偏千斤頂的提升量之差一般應控制在10~20 mm,且要在提升后認真校核糾偏量,并應及時調回到水平位置。

5.2.3 楔形墊糾偏法

采用楔形墊塊墊在千斤頂下面來糾偏,既可糾正偏移或傾斜也可以糾正扭轉,測量的偏移或扭轉,在滑模提升的千斤頂下墊上楔形墊,針對不同的偏差可以向不同的方向墊楔形墊使千斤頂在提升時,除了向上的提升之外,還會產生一個水平的附加力,從而達到糾偏的目的。

5.2.4 支承頂桿法

采用支承頂桿法糾偏,其作用原理與楔形墊塊相似,都是使千斤頂在頂升時產生一個水平向的附加力,從而使已經偏移的模板回到正確位置。

6應重視的問題

滑模施工具有速度快,外觀質量好的優點,但也存在著技術難度大,幾何尺寸不易控制的缺點,應在施工別重視一下幾個問題:

6.1 嚴格施工組織是保證滑模成功的關鍵

滑模施工中,一般是24 h不停,各工序的銜接和配合十分重要,施工負責人要認真協調,特別是鋼筋工與混凝土工的配合,提升操作與監控數據的配合,將是滑模施工的關鍵?,F場的施工記錄更為重要,這就要求施工負責人責任心要特別強,具備一定的協調能力。各工種施工負責人也要責任心強,工作認真才能確保滑模施工順利進行。

6.2 注意減輕和均布平臺的荷載滑模是依靠已澆注的混凝土固定在墩身上的,墩身混凝土出模時僅0.2~ 0.4 MPa的混凝土強度,因此要求平臺荷載盡可能的輕,為此施工中應盡可能減少閑雜人員上工作平臺,同時還要求材料均勻地分布在平臺上,以避免滑模承受偏載。

6.3 糾偏時間應盡可能適度

滑模出現偏差是必然的,一旦出現偏差及時糾正比較容易,一旦偏差過大,糾偏不僅困難,而且由于糾偏而形成反向偏差進而形成滑模定勢,又造成反向偏差,所以對一般不大于10mm的偏差,使用偏載糾偏即可,一旦偏差糾正即可恢復均載。

7 結束語

篇8

【關鍵詞】道路橋梁;施工管理;優化措施

高速公路建設對于區域經濟的發展以及區域資源的開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由于大多其沿路存在地形曲折、地貌復雜以及氣候條件復雜多變等因素,道路橋梁施工及管理工作難度較大。

1 道路橋梁施工存在的問題

1.1道路橋梁容易出現裂縫問題

據悉,我國建設道路橋梁所使用的主要材料是混凝土,但就目前我國道路橋梁建設的技術水平而言,混凝土的裂縫問題本就是一個普遍現象。排除一些混凝土本身的物理特性不談,施工人員沒有合理使用混凝土依舊是道路橋梁出現裂縫現象的主要原因。具體而言表現在:首先,僅憑經驗主義辦事。在施工之前對混凝土的配合比例沒有達到規范標準要求,完全是憑借個人經驗隨意配比;

其次,

在施工過程中對混凝土的攪拌力道過小或過猛,使其不能得到充分混合或混合不均勻,影響混凝土在橋梁道路建設中的使用質量;最后,在混凝土拆模階段,沒有做好必要的養護工作,使混凝土長期處在暴曬階段,導致表面出現干裂。

1.2道路橋梁鋼筋容易被腐蝕。

鋼筋是支撐道路橋梁的核心。一旦道路橋梁的鋼筋出現銹蝕狀況后,就會嚴重危害道路橋梁的使用壽命,當然也會嚴重威脅到人們的生命安全。導致鋼筋銹蝕的原因有很多,例如原材料的選擇、環境因素惡劣、施工不夠嚴謹等等。因此,

這是一個復雜的機理問題,需要很多方面的綜合治理。

1.3道路橋梁鋪裝層容易出現脫落問題。在道路橋梁的建設過程中最容易被忽視但也最容易出現問題的環節是道路橋梁鋪裝層的脫落問題。雖然就面積而言,鋪裝層所占的體積并不是很大,但是它卻直接影響了道路交通的順利運行問題,由于施工監管不嚴等問題,道路橋梁的鋪裝層往往就只是表面功夫、面子工程,導致鋪裝層很早就會出現裂縫、脫落的情況。

2 道路橋梁施工管理的問題探究

2.1施工質量不過硬問題

質量是道路橋梁的核心部分,也是道路橋梁賴以生存的基礎。質量不過硬的工程不僅會浪費很多的人力、物力、財力,

還會直接威脅人們的生命安全,甚至它讓一個國家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失去公信力。因此,有關部門曾經頒發文件明確規定,施工單位管理部門必須嚴抓質量問題,對那些經常出現的路面問題必須嚴格加以控制。

2.2施工安全管理上存在麻痹心理

我們國家一直秉承的就是“以人為本”的思想理念,珍惜生命是我們在施工過程中需要時刻注意的。因此在施工管理過程中,保障每一個工作人員的安全問題,是至關重要的。而現今社會,有些工程在施工過程中由于想節省成本或管理漏洞,而忽視了人員安全問題,釀成種種不可挽回的悲劇。一旦施工人員受到威脅后必然會對工程的進度以及人員的凝聚力產生重大影響。

2.3施工進度管理容易出現顧此失彼的情況

每一個道路橋梁建設項目的實施都需要有一個時間進度,這就產生了工程的進度管理問題。如何在規定的時間內建設出符合安全質量標準的道路橋梁,本身是值得每一個工作人員去思考的問題。進度管理必須全面綜合的進行的,不能因為任何一個環節而忽視其他環節,道路橋梁建設決不允許有顧此失彼的情況。

3 道路橋梁施工及管理中的優化措施探討

3.1道路橋梁施工過程中的優化措施

3.1.1合理確定混凝土等級,優化混凝土的施工技術。針對公路橋梁出現裂縫的問題,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解決:第一,

根據混凝土所處的具體結構位置,然后選擇合理的混凝土強度等級,這樣就可以使水泥與水灰的比例達到更為準確的程度;

第二,優化混凝土的攪拌與掙搗技術,使混凝土的融合更為充分合理,

延長混凝土的使用周期:第三,然后計算好公路橋梁拆模的時間,保證拆模周期的規范合理化;第四,采用隔熱設計,合理計算溫度裂縫,還可以添加一定數量的外加劑和摻合劑,防止混凝土在高溫天氣中出現過硬的狀態,還可以降低澆灌的溫度。

3.1.2優化選用鋼筋材料,推廣使用防銹、除銹技術。首先,應選用質量過硬的涂層鋼筋。這種鋼筋是在普通鋼筋的基礎上添加了防腐涂層,更耐磨耐腐,相較于普通鋼筋而言,它的確更為穩妥;其次,可以利用現在比較流行的電化學防護法,有效防止鋼筋的銹蝕。為推廣這種技術,施工單位需要對技術人員進行一定的專業技能培訓;最后,對于那些已經出現腐蝕的鋼筋而言,應進行積極的修復工作,就目前的技術水平而言,一般較為常見的是采用噴砂法除去銹跡。

3.1.3重視橋梁鋪裝層的管理,注重輔助材料的使用。一方面,在道路橋梁鋪裝層的建設過程中,施工人員應當必須其厚度管理,要確保鋪裝層的彎曲性能。同時,要防止鋪磚層透水,如果透水后應立即采取必要的措施進行補救。另一方面,對于那些經常處在冰凍期的道路與橋梁,可以通過在路面鋪上一定厚度的瀝青混凝度來降低傷害,而那些非冰凍地區的道路橋梁則可以利用防水的混凝土。

3.1.4提高道路橋梁施工人員的綜合素質。結合橋梁施工的人員素質要求,筆者認為:首先,施工人員要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儲備,提高自身專業技術能力,才能滿足橋梁施工技術的現實需要;其次,除了掌握自身的專業技能外,一個優秀的施工人員還應當做一個“雜家”,

也即是說,除了在自己的施工領域做到“精”之外,還必須再其他相關領域做到“通”,施工人員應多接觸一些諸如美學、環境保護學、天文地質學等等內容,這樣才能建設出質量更優的道路橋梁。

3.2道路橋梁施工管理中的優化措施。在道路橋梁施工管理過程中,質量是第一位的,因此,道路橋梁施工管理中的優化措施主要圍繞質量展開。

3.2.1健全道路橋梁施工的質量責任體系。道路橋梁建設必須有一套健全、完善的質量責任體系。一旦發現質量問題要實行嚴格的問責制,不能縱容。在施工現場,必須制定針對本項目的人員崗位職責方案,

建立以項目經理為中心。安全負責人為主的安全監管領導機構;制定出各種行之有效的安全措施,并在施工之前就對可能產生的危險指數進行有效評估,監管領導機構時刻提醒施工人員始終應把安全擺在第一位,并在實際操作中嚴格按照橋梁施工的質量安全標準進行施工。

3.2.2健全橋梁施工質量管理的激勵體系。為了提高施工人員的工作積極性,

提升道路橋梁施工以及管理質量,施工方可以創設一些獎勵和懲罰制度。懲罰制度主要是針對道路橋梁工程中,施工人員不規范的施工操作、在材料等方面的弄虛作假、員工不認真工作甚至擅離職守以致于造成整個工程出現質量問題的情況而獎勵制度主要是針對平時積極而認真工作、能有效預防重大安全隱患事故發生的人員或者團隊等。橋梁施工質量管理的激勵體系的建立,對于促進施工、管理人員工作責任心的提升大有裨益。

3.2.3完善道路橋梁施工的過程管理。首先,需要根據每一個階段的具體情況制定出相應的網絡計劃,在結合實際情況,確定影響工程施工的關鍵線路和關鍵工序,然后再將這些關鍵的程序列為重點進度工程,著力進行施工;

其次,在道路橋梁建設過程中,應該設立檢驗和控制橋梁施工的實驗室,并配備檢驗控制的相關機械設備以及專業知識檢驗人員,這就可以用數據來監理整個施工工程的安全;再次,大力發揮驗收監理部門的職能,完善工程驗收。

篇9

關鍵詞:公路橋梁連接處;施工質量管理;問題措施

中圖分類號:X734文獻標識碼: A

引言

我國現如今的城市化發展越來越快,公路上的車輛行駛越來越多,交通事故的發生率也逐漸升高。在當前,橋梁與公路連接處的施工情況對于交通事故的發生成正比例關系,最終會對整條公路的運行狀況在成嚴重的影響,在此基礎上需要對橋梁與公路連接處的技術處理進行著重的處理,從而提高公路的質量,保證交通通常便利。

一、公路與橋梁連接處出現的質量問題

我國的公路建設水平自從改革開放以來得到了深遠的發展,在橋梁與公路連接處的施工技術仍然存在不少問題,其中最為常見的現象是橋頭跳車現象。所謂橋頭跳車是指車輛正常行駛到橋頭的位置時,車的前頭會向上“跳躍”,這一現象在公路中稱為是橋頭跳車。其中,導致橋頭跳車主要原因是橋梁與公路連接處施工不合理,另外還存在以下三個方面。

1、下沉量不同導致橋頭跳車

公路設計者和施工單位在公路與橋梁連接處的具體建設過程中,需要將橋梁和公路的沉降因素考慮在其中。基于此情況下,對于公路和橋梁的施工過程中,需要進行填土、加固結合處理,這樣一來可以在公路通車初期保證交通便利,降低橋頭跳車現象的發生,但是這種情況下,對于公路日后的長久使用會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由于公路與橋梁之間的構造關系,在同種情況下的橋梁與公路之間的受力會不同,從而隨著公路的不斷使用,會導致公路和橋梁之間產生明顯的差距性,表現出的現象是,在橋梁與公路交接處的路面極其的不平整,這樣一來,車輛行駛過程中無法及時的加速,上述所說的橋頭跳車現象就會時常發生。

2、公路排水不及時或填土流失

公路設計實施過程中會進行排水安裝的設施,這樣會保證公路路基降水過程中不易被損害,公路排水設施不完善或在中途不能夠正常的運作,最終會造成路面下沉,最終,公路的路面造成不平整的變化,這也是造成橋梁與公路的交接處出現橋頭跳車現象的主要因素之一。

二、橋梁與公路連接處的施工技術

橋梁與公路連接處的問題,從本質上而言是一種質量問題。當前,隨著科技的發展,公路施工技術不斷的更新與完善,目前技術人員已研究出解決公路與橋梁連接處施工的相關技術,只要將此問題進行合理的解決,就可以阻止橋頭跳車現象的發生。在技術方面需要注意以下兩個方面:

(1)橋涵構造物的設置要科學合理。在對撟涵構造物進行設置之前,需要著重考慮路堤的長度、填方的高度、填料的來源、路堤沉降等相關至指標;

(2)對地基較軟的部分需要加固處理。我國有些省份天然地基很軟,這種情況需要依據當地的地基情況進行相應的處理,對于一些地基較軟的部分需要進行加固處理,有效的避免橋頭跳車現象的產生。長久以來的實踐表明,我國公路施工在軟地基的處理方式方法中較為有效;從長期以來的實踐結果來分析,最終能夠達到較好的效果。另外,還需要對填料的質量進行較強的監管。除此之外,還需要將橋梁自身的加固問題考慮在其中。除了上述分析的公路路基發生問題,由于長期以來橋梁的使用,橋梁由于長期的使用,其功效會顯著的降低,最終會對影橋梁與公路連接處的路面造成相應的負面影響。在實踐中,施工人員會采用體外預應力的橋梁加固方法,這種方式最顯著的特點是簡單易行,在實施過程中對車輛的正常行駛沒有任何的影響,在受力方面的設計較為有效,可以有效的對橋梁承載力方面進行監管和約束。根據上述分析可知,這種方式對于加固橋梁之時,可以采用折線型的體外索,便于加固后舊橋的承載力,對于橋梁抗彎強度和抗剪強度以及相關的質量方面得到極大的保障。

三、公路與橋梁連接處的養護

1、對橋梁伸縮縫的養護

需要使用科學合理的方式解決和處理公路與橋梁連接處問題,對于連接處的實施和保護需要定期處理,由此可以保障最終的設計能夠長期以來正常的運作。公路實施過程中,會在橋梁端與橋臺背之間修建橫向的伸縮縫,該做法是為了確保車輛行至過程中的安全性,這條伸縮縫對于公路與橋梁連接處的保養和維護起到直接的保護作用,可以稱作是公路與橋梁連接處的重要成分。在實施過程中,如果上述的這條伸縮縫的設置不夠穩固或者在中途收到了相應的損害,則會造成橋頭跳車和漏水現象的產生,在嚴重情況下,對于車輛的安全行駛會造成一定的影響,最終給國家經濟方面帶來了一定的損失。橋頭顛簸在公路實施中的出現是當前一種常見的現象,這種現象直接影響交通行駛的安全性。因此,需要在橋梁與公路交接處進行嚴格的監控和管理,并且對于施工之后的伸縮縫的養護需要完善和改進,在橋梁通車后,還需要深入的對這條伸縮縫的維護和保護進行高度重視,極大地確保車輛行駛過程中的安全性,對于公路橋梁的長期正常使用得到確保。

2、對橋梁與公路路基的養護

橋頭跳車現象是當前橋梁與公路連接處在實施過程中所存在的主要問題,造成此問題的主要因素是由于公路與橋梁路基公路投入使用后發生的變化。基于該情況的分析,需要在公路使用后,對橋梁和公路路基進行合理的處理,例如定期進行養護、維護等相關工作。這樣做的主要原因是,確保路基的質量。除此之外,需要對公路與橋梁的后期維護進行相關的處理,維護過程中需要更換一些由于時間太久最終導致強度和透水性降低的填料,同時如果臺背回填處的壓實情況沒有達到95%,需要對這一部分是設施進行著重養護。

四、強化施工質量管理的措施

1、提高質量管理意識

對施工質量進行有效管理控制的先決條件就是,需要一個高素質的管理隊伍,有了這個隊伍,才能保證管理工作的順利完成;工程質量目標能否實現的一個重要影響因素就是施工人員的素質。所以,如何提高施工人員的素質將是我們需要考慮的第一個問題,定期對施工人員進行教育培訓、一定資金獎勵等激勵措施都是很有效果的辦法。比如制定項目質量管理手冊或者施工質量方針政策等。對工程施工中的人員、材料、機械設備、施工環境、工期安排等建立一定的制度,以文檔的形式進行規定,對施工施工管理的本質就是在不同的施工環境有效實現對施工人、施工材料及施工機械的運用,以建立并完善良好的質量保障體系。

2、強化施工現場管理

施工質量管理控制的過程當中,管理者應該掌握整個項目的情況,對于施工前中后期全方位掌控,確定每個階段的管理重心。施工前的重心就是完成所有準備工作,避免遺漏情況的出現;施工過程中的質量控制應選用和質量監管相關的手段;施工后質量控制就是對材料進行驗收,對已完成的項目進行驗收和評定標準。工程施工中的原材料包含磚塊、水泥、鋼筋以及石子等,這些材料的質量必須符合國家相關標準。首先需要檢查原材料的質量是否符合設計要求,分析材料的相關成分和性質。

3、完善施工技術管理

技術管理的關鍵就在于施工人員的技術水平,加強施工技術人員的選拔培養,強化技術人員的準入制度,完善施工單位技術人員聘用標準。為了保證施工人員的工作熱情和專業素質,可以優先選用那些責任心強、工作積極以及技術水平過硬的人員。當然在具體施工過程中,這些技術人員還需要經過反復技術考核,進行技術培訓等。

4、實施全過程成本管理

成本的控制、安全的管理都與質量有著莫大的聯系,這些要素都貫穿于施工的全過程,施工人員在建筑工程工程施工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必須堅持以人為主體的原則,加強對人員的管理,強化對人員財物知識的培訓與再教育,加強對財物人員的考核與獎懲,建立以成本費用為主導的完善的績效考核制度,以實現工程施工管理中責權利三者的有效結合,才能不斷節約成本,實現工程施工管理的全過程成本管理。

結束語

當前,在公路與橋梁的連接處,由于車輛的數量不斷地增多,給道路交通帶了了許多的困擾和不便,同時也導致了交通事故發生率的提高。基于此情況,需要對公路與橋梁連接處的問題提出相關的要求與保證,這也可以說是一項質量問題。因此在公路與橋梁的施工中需要進行合理的分工與定期的養護。公路在日后的施工過程中,需要重點考慮橋梁與公路連接處的問題,由此確保車輛在行駛過程中的安全性,確保人們對于公路的設置較為滿意。

參考文獻

[1]解成義.現代公路工程施工技術管理的探討[J].中國科技財富.2011(19):123.

篇10

關鍵詞:橋梁;高墩施工;滑模工藝;爬模工藝;應用

目前,隨著我國公共交通事業的迅速發展,公路橋梁建設規模不斷擴大,從而不斷改善了路橋項目施工管理、施工技術方面的應用效果,并為工程進度的加快、質量的保障、經濟效益的提升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在路橋工程建設施工的過程中,如何控制好其施工技術,是確保工程質量的關鍵。

1 滑模與爬模施工工藝及特點

1.1 滑模施工工藝和特點

(1)滑模施工工藝。橋梁滑模施工時橋梁施工中一種很重要的施工方法?;V饕ぷ鞯姆绞绞峭ㄟ^利用爬升式的千斤頂,向上不斷提升滑動的模板而開展工作。高墩滑模在施工的過程中,一定要有專業人員來操作施工,保障施工質量。采用滑模施工,所占土地較少,比較節省施工材料,成本也得到了有效降低。

(2)滑模施工特點。在施工中可以連續性的施工和機械化程度較高等特點,并且滑模的構造比較簡單,施工的速度較快,安全程度和工程質量都比較高?;Qb置結構布置有專一性的特點,因此在橋梁高墩的施工過程中滑模施工是一種較為先進的施工工藝。

1.2 爬模施工工藝和特點

(1)爬模施工工藝。在高墩爬模施工中,爬模是由模板、液壓提升、操作平臺等系統共同組合而成。模板系統是通過把定型的大鋼模板和穿墻螺栓、角模和鋼背楞以及鑄鋼墊片等組合在一起而成。液壓提升系統是提升架立柱和橫梁以及斜撐等共組的相互組合。

(2)爬模工藝特點。爬模施工的工藝具有施工速度快、一邊爬升一邊進行澆筑,可以有效的保證高墩整體性,爬模裝置與液壓等設備還可以多次重復使用,可以有效的保障施工進度。

1.3 滑模與爬模施工工藝比較

2 橋梁高墩滑模與爬模施工技術的應用效果分析

2.1 工程簡介

某城市的跨河工程,橋長9km,橋梁中心里程為DK706+909.11,共175個墩柱,其中高度超過22m的空心墩柱168個。高墩施工中主要是應用滑模與爬模工藝滿足橋墩高度施工。

2.2 滑模施工工藝應用效果分析

2.2.1 滑模構造

滑模由三部分組成,分別為提升設備、模板控制系統、系統操作平臺。模板主要由薄鋼板制作,包括模板圍圈等多種設施。在提升設備中,可將提升設備細化為多個方面,包括提升架、油泵及其控制系統等。而系統操作平臺主要由混凝土平臺、操作平臺等組成。

2.2.2 滑模施工工藝

在安裝滑模過程中,我們應注意以下幾點:首先,要清洗承臺,去除相關雜物之后再進行放線、找平,合格后安裝承臺。其次,安裝上下圍圈與提升架。應優先組裝提升架,保證施工人員能在同一平面內可看到立柱與橫梁;應設置牢固的節點,并根據節點信息將提升架安裝自設計位置;在安裝圍圈時,按照自上而下的安裝順序即可,但要嚴格控制相鄰兩個圍圈之間的距離,一般為50~70cm。最后,嚴格按照設計圖紙控制模板下皮與下圍距之間的距離,見圖1。

2.2.3 滑模施工工藝應用分析

(1)在本工程施工建設中,鋼筋綁扎高度大于每次所澆筑的混凝土高度,一般情況下,每4m綁扎以此。為保證鋼筋綁扎的外形比例符合相關標準,在綁扎過程中可實施具有操作性的定位處理:在墩身鋼筋直線段定位模具,并沿縱、橫兩個方向綁扎φ16螺紋鋼,兩側的圓端形部分可言圓心向圓周綁扎數個扇形。每(3±1)m高度設置一道定位鋼筋,鋼筋的中心與墩身中心保持一致。

(2)在混凝土澆筑時,按照滑升的相關要求,控制混凝土澆筑工序:在混凝土澆筑時,嚴格控制滑升高度,一般情況下,按照30cm標準控制每一階段的滑升高度,并控制滑升高度之間的時間間隔,將時間控制在100~120min之間;也要對每天的滑升高度進行控制。在滑升過程中,控制砼澆筑程序。將爬升工具預埋在墩身四角。可使用八根鋼管,每根鋼管的直徑為(50±6)mm;為獲得更好的鋼管固定效果,需要焊接鋼管與環筋。

2.3 爬模施工工藝應用效果分析

2.3.1 測量施工

在組裝模板之后,測量墩身中性點與施工定點之間的距離。本工程在測量該距離時,采用激光準直儀,有效滿足了施工中距離測量的需要。但對于其他施工單位而言,為保證墩身結構符合相關設計要求,需要進一步復核激光準直儀的測試點,并在整個復核過程中正確使用全站儀。

2.3.2 鋼筋施工

選擇科學的連接鋼筋接頭方式,降低鋼筋使用量,加快施工速度。在傳統施工中,采用電渣焊的方法,但這種方法的弊端逐漸顯示出來,因此本工程在施工中,采用CBR連接技術不但減少工作量,也能在地面上完成鋼筋接頭焊接,有利于提高施工效果,因此,必須要選

擇合理的鋼筋施工技術。

2.3.3 爬模拆除

爬模到達墩身頂部時,需要拆除爬模。其拆除順序為:先拆除模型段,后拆除承力架段。若在檢修過程中未發現嚴重的質量問題,可將爬模保存起來,用于下一階段使用。

2.3.4 爬模施工技術要點

使用分層澆筑方法,控制每一階段的混凝土厚度。爬模中,要根據相關位置要求,合理安裝各種預埋件,并保證不會出現其他質量問題。拆除液壓爬模時,應先向后移動模板,之后再整體移除支架。需要在落地之后再開始支架拆卸的工作,并在拆卸過程中遵守節約的原則,盡量不破壞支架的零部件。完成液壓爬模最后一節的澆筑處理后,進行解體。若想實現自爬模的獨立爬升操作,可依靠液壓油缸設備,為爬升架提供一種力,促使導軌與爬架相互上升,見圖2。

3 結語

綜上所述,滑模與爬模施工在橋梁高墩施工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可以有效提升施工效率、降低施工難度,在保證施工質量的前提下實現縮短工期、降低成本造價、提升效益的目標,這對于減少橋梁施工安全隱患,因此,值得在路橋施工企業中大力推廣與應用。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