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養殖環保要求范文
時間:2024-03-08 18:01:5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畜禽養殖環保要求,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一、檢查對象
常年存欄量為豬500頭以上、雞3萬羽以上和牛*0頭以上的畜禽養殖場,以及達到規定規模標準的其它類型畜禽養殖場。檢點區域包括集中式生活飲用水水源地和生活飲用水水源保護區、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城鎮和農村人口集中區域等環境敏感區、政府依法劃定的禁養區,太湖、錢塘江流域地區。
二、檢查內容
通過檢查,全面掌握我省規?;笄蒺B殖場環境保護制度執行情況。檢點內容包括:是否為新建場及列入“811”整治項目,是否采取農牧結合生態循環模式;規?;笄蒺B殖場數量,環評及“三同時”制度落實情況;已開展“811”整治工程項目的養殖場農牧結合情況,畜禽糞便、廢水的綜合利用或無害化處理設施運轉及其污水排放情況,是否存在超標排放、傾倒廢棄物,造成水體污染等違法行為;排污申報登記、排污許可證辦理、排污費繳納等情況;切實減輕畜牧企業的負擔,所有畜禽(包括豬、牛、羊及家禽)養殖、屠宰環節的建設項目環評咨詢收費減半收費政策的執行情況。
三、檢查和整改要求
依法查處規?;笄蒺B殖場各種環境違法行為,督促制定整改方案,確保整改到位。
(一)對位于禁養區內的規?;笄蒺B殖場責令限期關閉或搬遷。
(二)對新建、改建和擴建的,未開展環境影響評價的規?;笄蒺B殖場,責令補辦環保有關(環保審批、驗收等)手續。
(三)對未按要求建設畜禽糞便、廢水的綜合利用或無害化處理設施、設施不能正常運行以及污水不能達標排放的畜禽養殖場,下達限期治理通知,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務的,除依法處罰外,責令其停產整治或關閉。
(四)對未采取有效措施,致使畜禽廢棄物或廢水對周圍環境造成污染和危害,以及向水體超標排放、傾倒畜禽廢棄物等違法行為,責令限期改正,并依法處罰。
四、檢查形式和時間安排
本次專項檢查以各地自查為主,省環保局、省農業廳適時對重點地區的檢查和整改情況進行抽查,環境保護部將進行督查。
檢查時間從20*年9月開始至20*年底結束,分為調查(20*年9月至12月)和督促整改(20*年1月至12月)兩個階段。
(一)調查階段。各縣(市、區)環保部門會同農業部門開展自查,并將檢查情況及情況匯總表(見附件)報設區市環保局和農業局。各設區市環保局匯總各地自查情況和情況匯總表(見附件)后,于20*年11月20日前報送省環保局,同時抄報省農業廳。
(二)督促整改階段。各地按照環保要求,督促畜禽養殖場進行整改;及時將整改情況和匯總表于20*年*月20日前報送省環保局,同時抄報省農業廳。
五、工作措施及要求
(一)加強領導,精心組織。各市、縣(市、區)環保和農業部門要把加強畜禽養殖環境監督執法作為遏制農村環境污染、強化農村環境監管能力的重要手段,精心組織,落實責任,突出重點,明確具體的工作任務和措施,確保工作取得實效。
篇2
關鍵詞 排污補貼;養殖戶;環保投資 ;農戶模型;有序logit模型
中圖分類號 F20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2-2104(2012)02-0159-05 doi:10.3969/j.issn.1002-21042012.02.026
改革開放30年來,隨著居民收入水平提高,畜產品消費能力增強,畜牧業得到快速發展,主要畜產品產量不斷提高,以生豬為例,2009年我國肉豬出欄量達到64 5386萬頭,是1978年的4倍。然而在畜產品產量快速增長的同時,畜禽糞便發生總量也急劇增加。研究[1]表明,畜禽糞便的流失率為30%-40%。按流失率30%估計,根據張暉[2]的計算,2007年全國畜禽糞便流失進入水體的COD總量達1 784221 5萬t,遠超過當年工業廢水中COD排放量51106萬t和生活污水COD排放量870753萬t,甚至超過兩者之和,成為最主要的有機污染源。畜牧業污染惡化主要原因是與不斷增加的生產環節投資相比,對畜禽糞污的處理的投資卻相對滯后。環保投資的缺失使社會承擔了畜牧業生產的外部成本,畜牧業污染問題對環境的影響日益突出。解決畜牧業污染問題,必須通過一定的政策來約束和優化養殖戶的生產行為,而呂杰等[3]指出我國畜牧業生產的主體是散養農戶及中小規模養殖場,以生豬生產為例,2007年小規模生產占我國生豬供給總量的65%以上。因此,養殖戶應該是我們分析和解決畜牧業污染問題的基本單位,他們對環保投資的不同選擇將決定污染控制的成效。然而,對于以私人效用最大化為目標的養殖戶來說,投資回報率是影響投資的最主要因素,而環保投資并不能產生直接的經濟效益,因此養殖戶不會自發進行環保投資??紤]到環境的公共物品的性質,政府的排污補貼政策可以提高養殖戶的環保投資積極性,從而實現控制畜牧業污染的目的?;谏鲜龇治?,本文借助農戶模型的分析框架,分析政府補貼、養殖戶的生產經營特征及環保需求特征對養殖戶環保投資的影響,進一步運用有序logit模型對滬、蘇、浙三地394戶養殖戶樣本進行實證分析,量化影響養殖戶環保投資的各種因素的作用效果。從而為國家制定有利于促進和鼓勵養殖戶環保投資的政策提供實證依據。
1 理論分析
張林秀等[4]認為,隨著農戶經濟學理論的不斷發展與完善,農戶模型也擴展為政策分析及溢出效益分析的一個重要工具。根據農戶模型的基本理論,農戶作為農業企業、勞動力戶和消費戶的結合體,在收入、生產函數及時間或勞動力供給的約束下,以效用最大化為準則來安排生產、消費及勞動力供給。養殖戶將有限的資金投入到畜牧業及其他行業,形成了資金約束,因此養殖戶會根據效用最大化的原理來安排投資。但是,畜牧業生產會帶來環境污染問題,而環境問題本身具有公共物品的性質,如果政府按照“誰污染、誰治理”的原則,強制養殖戶對畜牧業污染進行處理,那么養殖戶的畜牧業投資決策必須要包括環保投資的部分,而環保投資一般不產生效益,這無疑增加了畜牧業生產的成本,影響了畜牧業與其他產業的比較收益,可能導致養殖戶將資金從畜牧業中撤出,轉而投向其他產業。
在現實條件下,養殖戶是否會調整資金的投入必須考慮調整的成本。養殖戶的規模越大、養殖收入在總收入的比重越高、養殖年限越長,都會成為調整的障礙。但是畜牧業收入的增加使養殖戶具備了環保投資的實力;擴大養殖規模能夠產生規模經濟,即使不能直接帶來投資回報率的提高,也可以降低每單位產品的環保投資成本;也就是說,養殖戶的調整障礙反而可以促進環保投資。
養殖戶對畜牧業的環保投入可以分為初始的設施投資及后續的運行成本兩部分,初始選擇的處理方式會直接影響畜禽糞污的處理效果,而不同的處理方式對應的是不同的投資水平。目前主要的處理方式有三種,有機肥處理對環境的影響最小,投資最多;沼氣存在利用不充分的問題,對環境影響中等,投資卻相對較少;而直接還田的方式投資最小,對環境的影響最大。
養殖戶環保投資決策會受到諸如政策制度等宏觀環境的影響,排污補貼通過發揮政府對公共物品(環境)的投資能力,使養殖戶與政府共同承擔畜牧業污染的成本,較好地解決了養殖戶的資金問題,在實際環保投資水平不變的情況下,會激勵養殖戶選擇處理效果更好的方式。
正如農戶模型的設定,養殖戶是生產者和消費者的結合體,他們同時消費畜產品和環境。從消費者的角度出發,養殖戶自身的環境質量需求會影響其對環保產品的支付意愿,而養殖戶的個人稟賦特征,包括年齡、受教育程度、收入等都會影響養殖戶的環境需求,進而影響他們的環保投資意愿。養殖場所在區域的人口越稠密,養殖戶所承受的環保外部壓力會越大,會被動地產生環境需求。同時根據計劃行為理論[5-6],強烈的認知及意愿能夠促進行為的發生,所以養殖戶環保投資行為的發生與對畜牧業污染危害的認知及參與污染處理的意愿有重要聯系。
2 樣本地排污補貼政策安排及樣本描述統計
為了驗證政府排污補貼、養殖戶的生產經營特征及環保需求特征對養殖戶環保投資的作用,本文在滬、蘇、浙三省市收集了394份養殖戶調查問卷。選擇上述省市原因包括:第一,當地的畜牧業規?;礁撸斐傻沫h境污染問題也比較嚴重;第二,當地居民對畜牧業污染的影響認知比較全面,民眾的環保訴求強烈,同時政府在環保措施的制度安排方面走在全國前列;第三,三地均屬于經濟發達省區,政府有財政實力安排治污補貼資金。
21 樣本地排污補貼政策比較
樣本地為了鼓勵規模化畜禽養殖場對污染進行治理采取了多種形式的補貼政策安排。上海主要采取的是以政府行為帶動規模養殖企業的模式,在集約化養殖場附近建造肥料處理中心集中處理畜禽糞便,生產商品有機肥料,帶動周邊畜禽場糞便綜合治理;對有機肥加工項目的新建和擴建工作,投資比例為市、區縣、企業三家3∶3∶4配套,并對商品有機肥給予每t 200元補貼;同時推進生態畜禽養殖場的標準化建設,改變粗放型的養殖方式,實行“健康養殖”,并注重生態環境保護和畜禽糞尿的集中收集處理。為了培育種養結合的家庭農場,對試點養殖戶每畝補貼200元土地流轉費,同時全額投資配套處理設施。浙江省除了在用地、信貸、稅收等方面給予優惠政策和扶持措施外,省政府還設立專項資金,實行“以獎代補”的方式,先下達治理任務,待治理任務完成并經驗收合格后給予獎勵;根據生豬存欄規模的差異,對養殖場獎勵2-20萬元。江蘇省主要針對實施“雙百工程”畜牧業項目的養殖場(戶),對排污設施建設驗收達標的,市財政按照每戶02萬元的標準實施補助,各縣(市、區)財政按照每戶不少于03萬元的標準配套補助,并對散養農戶優先安排沼氣池項目。
22 樣本描述統計
221 樣本戶的基本情況
在樣本戶中,40歲以上和初中文化水平以下的養殖戶比例分別達812%和769%(見表1),存在年齡偏大和文化水平偏低的現象。隨著年齡的增長,個人對健康的投資熱情明顯增強,而環境污染直接影響到健康狀況,所以增加了年長養殖戶的環保需求,可能導致環保投資的增加。Saha[7]等人發現一個采納者的信息決定于其個人的稟賦,其中最重要的是教育程度。對于養殖戶來說,對畜牧業污染的認知和參與污染處理的意愿均需要相關環保信息的支持,而信息的獲得有賴于教育水平的提高。所以,教育水平的提高能促進環保投資。
222 養殖戶的生產經營特征
在樣本戶中,家庭散養和小規模養殖戶的比重占總人數658%,與我國現階段仍以散養為主的養殖模式相一致(見表2)。從養殖年限看,樣本戶中新近開始養殖的比例達442%,也證明了我國近年來養豬行業迅速發展的趨勢。擴大養殖規模能夠產生規模經濟,有利于降低單位成本,提高投資回報率,所以能促進環保投資。同時,養殖規模越大,表明養殖戶在畜牧業上的投入越多,為了規避政府部門對于畜牧業污染的處罰或是由于畜牧業污染帶來的諸如鄰里關系緊張等社會矛盾,養殖戶投資環保的動力會越強,有利于環保投資的提高。而養殖年限越長,長期以來認為畜禽糞污還田作農家肥是廢物資源化的合理方式,接受畜牧業會造成污染的難度越大,不利于養殖戶進行額外的環保投入。
223 養殖戶獲得補貼的情況
雖然樣本地都有相關的補貼政策安排,但養殖戶實際獲得的補貼卻存在較大差異。在樣本戶中,獲得補貼的有101戶,占樣本總數的256%;補貼比例33%至100%不等,補貼金額最少只有2000元,多者達上百萬元。因為補貼資金直接用于畜禽污染處理設施建設,所以對養殖戶環保行為具有明顯的激勵作用。
33 模型結果分析
第一,養殖戶的生產經營特征直接影響了處理方式的選擇。回歸結果顯示規模養殖戶傾向于選擇有機肥的處理方式。雖然有機肥處理的投資較大,但對單位畜產品成本的影響由于養殖規模的擴大而下降。同時,規模養殖戶的有機肥處理還可能帶來有機肥銷售收益。養殖年限越長,采用有機肥處理的概率越低。養殖年限越長的養殖戶,對畜禽糞污處理的理念不能完全接受,還停留在傳統的養殖模式中,不了解直接還田對環境的威脅。
第二,養殖戶受教育程度越高,越有可能選擇有機肥處理方式,和本文的預判一致。在計劃行為理論中,認知與意愿都會對最終行為產生影響,但影響的效果卻不能確定;模型的估計結果雖然驗證了污染認知及參與意愿能夠促進環保投資,但作用的效果卻并不顯著。養殖區域反映的是養殖戶面對的外界壓力,越在村中等人口密集地區,養殖戶所承受的環保壓力越大,越能夠刺激養殖戶的環保投資需求。反之,如果養殖場所的區域位置在遠離人口的郊外,養殖戶受外界的影響就較小,缺少了外來的壓力,環保需求相應會降低。
第三,根據模型結果,政府排污補貼使養殖戶采用最佳處理方式的概率有顯著提高,且在1%的置信水平下顯著。換言之,政府通過補貼手段,與養殖戶共同承擔了污染治理的成本,使養殖戶在同等的投資水平下獲得了更佳的污染處理效果,養殖戶及周圍群眾成為最終的受益者。
最后,地區虛擬變量的結果顯示,江蘇的方向為負,這說明在江蘇地區農戶采用最優處理方式較少,江蘇地區目前的政策仍不足以鼓勵養殖戶選擇最優的處理方式,提高環保的投資水平。上海地區的政策對養殖戶的激勵作用比較明顯。
4 結論及政策建議
解決畜牧業污染問題必須激發養殖戶環保投資積極性,這也正是研究環保投資影響因素的意義所在。由于環保投資外部性的特點要求政府發揮重要的引導作用,排污補貼就是重要的政策手段之一。本文根據滬、蘇、浙三地394戶生豬養殖戶的調查,運用有序logit模型實證分析政府補貼及養殖戶的生產經營特征及環保需求特征對環保投資的作用。主要結論如下:第一,排污補貼能提高養殖戶的環保投資水平,體現在養殖戶選擇更優的畜禽糞污處理方式上。第二,養殖規模越大,表明養殖戶在畜牧業上的投入越多,為了規避政府部門對于畜牧業污染的處罰或由于畜牧業污染帶來的諸如鄰里關系緊張等社會矛盾,環保投資的水平會越高。第二,養殖年限越長,由于無法量化投資回報,且養殖觀念落后,不利于環保投資的提高。第三,養殖戶的教育水平會影響其對污染的認知及參與污染的意愿,進而會影響環保投資的水平;而養殖戶對于畜牧業污染的認知及參與意愿對最終環保投資行為確實有促進作用,但并不明顯。
針對上述結論,本文提出如下政策建議:第一,合理制定和推進排污補貼政策。補貼政策要真正實現減少畜牧業污染的作用,必須通過影響養殖戶的行為,因此在政策設計時要結合當地畜牧業的特點和養殖戶的特征,以使政策的作用更為直接有效。第二,推進適度規模養殖,強制實行畜禽糞便處理,對于不符合一定養殖規模和環保要求的農戶,通過實行“離牧補助”等形式,解決畜牧業污染環境問題。第三,在養殖戶中廣泛宣傳畜牧業污染的影響,畜禽糞污直接還田(排放)的危害,增強養殖戶對污染的認知,提高他們參與污染處理的意愿。第四,政府應加強對污染處理技術的研發投資,降低處理成本,讓更多的養殖戶有條件選擇合適的處理方式。
參考文獻(References)
[1]謝蓉上海市畜牧業污染控制與黃浦江上游水源保護[J] 農村生態環境,1999,15(1): 41-44 [Xie Rong The Animal Husbandry Pollution in Songjiang Jinshan Qingpu Region of Shanghai and the Wate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 the Upper Streams of Huangpu River[J] Rural EcoEnvironment, 1999, 15(1):41-44]
[2]張暉中國畜牧業面源污染研究[D]南京:南京農業大學, 2010:56 [Zhang Hui A Study on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of Livestock Husbandry in China[D] Nanjing: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2010: 56]
[3]呂杰, 綦穎 生豬市場價格周期性波動的經濟學分析[J] 農業經濟問題,2007,(7): 89-92 [Lv Jie, Qi Ying Economic Analysis on the Fluctuation of Hog Price[J] Issues in Agricultural Economy, 2007, (7):89-92]
[4]張林秀, 徐小明 農戶生產在不同政策環境下行為的研究:農戶系統模型的應用[J] 農業技術經濟,1996,(4):27-32 [Zhang Linxiu, Xu Xiaoming Farmers Action under Different Policy Circumstance: The Application of Farmer Systematic Model[J] Journal of Agrotechnical Economics, 1996, (4):27-32]
[5]Ajzen I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J]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 1991, 50(2): 179-211
[6]Ajzen I Perceived Behavioral Control, SelfEfficacy, Locus of Control, and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J] Journal of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 2002, 32(4): 665-683
[7]Saha A, Love H A, Schwart R Adoption of Emerging Technologies under Output Uncertainty[J] 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1994, 76(11):836-846
Study on the Factors Affecting Breeding Farmers’ Environmental Investment in the Perspective of Pollution Subsidies: Based on the Survey of Farmers from Shanghai, Jiangsu and Zhejiang
YU Yi1 ZHANG Hui2 HU Hao1
(1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210095, China; 2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210037, China)
篇3
為了規范畜禽養殖行為,防止畜禽疫病和有毒有害物質殘留對人體的危害,防治畜禽養殖污染,促進本市畜牧業可持續發展,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適用范圍)
本市范圍內畜禽養殖區域的規劃布局,畜禽養殖場的設置,畜禽的飼養,畜禽疫病和養殖污染防治及其相關的監督管理活動,適用本辦法。
第三條(管理部門)
*市農業委員會(以下簡稱市農委)和相關區(縣)農業行政管理部門,負責本轄區內畜禽養殖區域的劃分、畜禽養殖場的布局以及畜禽飼養、疫病防治的監督管理工作。
*市環境保護局和區(縣)環境保護部門對轄區內的畜禽污染防治實施統一監督管理。
規劃、土地、衛生、質量技監、工商等行政管理部門按照各自職責,依法對畜禽養殖行為實施監督管理。
第四條(畜禽飼養及疫病防治的日常監管部門)
市和區(縣)獸藥飼料監督部門、動物防疫監督機構具體負責本轄區內畜禽飼養、畜禽疫病防治的日常監督工作。
第五條(畜禽養殖規劃)
市農委應當會同有關部門根據本市國民經濟和城市發展的實際需要,制訂本市畜禽養殖業的發展專項規劃,報市人民政府批準后組織實施。
相關區(縣)農業行政管理部門應當根據本市畜禽養殖區域布局和畜禽養殖業的發展專項規劃,制定本轄區內畜禽養殖業的發展專項規劃,報同級人民政府批準后組織實施,并報市農委備案。
第六條(分類管理)
本市對大中型畜禽養殖場、小型畜禽養殖場和散養畜禽的農戶實行分類管理。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制訂相關政策和措施,規范發展大中型畜禽養殖場,扶持科技含量高的種源生產,引導其逐步實現集約化生產、標準化管理、產業化經營。
本市限制和調整小型畜禽養殖場,符合環保要求和動物防疫條件的,促使其逐步過渡為大中型畜禽養殖場;不符合的,限期治理或者關閉。
本市對農戶的散養畜禽行為予以指導。
第七條(畜禽養殖區域的設置)
本市畜禽養殖分為禁止養殖區、控制養殖區和適度養殖區。
禁止養殖區內不得建立畜禽養殖場,已有的畜禽養殖場應當限期關閉;控制養殖區內不得新建、擴建畜禽養殖場,已有的小型畜禽養殖場應當逐步關閉;適度養殖區內可以新建、擴建、改建畜禽養殖場,但應當逐步減少小型畜禽養殖場。
第八條(畜禽養殖區域設置的程序)
禁止養殖區、控制養殖區和適度養殖區區域范圍的劃定和調整,由市規劃局會同市農委、市環保局等部門根據國家有關規定、本市城市總體規劃和畜禽養殖業發展需要提出,報市人民政府批準后公布實施。
控制養殖區、適度養殖區所在地的區(縣)人民政府可以根據區域養殖控制和管理的要求,會同有關部門劃定本轄區內的禁止養殖區、控制養殖區或者禁止養殖區、控制養殖區和適度養殖區的具體區域邊界,報市人民政府批準后組織實施。
第九條(養殖規劃編制和區域設置的公眾參與)
本市畜禽養殖區域設置和大中型畜禽養殖場發展規劃,應當聽取相關行政部門、行業協會、專業團體和公眾的意見。
區(縣)人民政府劃定畜禽養殖區域,應當聽取當地居民的意見。
第十條(畜禽養殖場的設立)
新建、改建和擴建畜禽養殖場,應當符合本市畜禽養殖業規劃布局,按照建設項目環境保護法律、法規的規定,進行環境影響評價后,辦理有關審批手續。
畜禽養殖場應當符合環境保護和動物防疫條件,并按照國家規定向環保部門和動物防疫監督機構申領《排污許可證》和《動物防疫合格證》。未取得《排污許可證》、《動物防疫合格證》的,不得從事畜禽養殖活動。
本市鼓勵畜禽養殖場實行企業化管理,辦理工商登記注冊。
第十一條(畜禽養殖場設置的限制)
控制養殖區內改建和適度養殖區內新建、擴建、改建畜禽養殖場的,應當符合當地環境承載量的要求。
禁止水禽與旱禽、家畜與家禽混養。養雞場與水禽養殖場應當相互間隔一定距離。具體間隔距離,由市質量技術監督局會同市農委制訂。
第十二條(種畜禽繁育)
種畜禽繁育,應當達到國家和本市規定的健康合格標準。
需要引進種畜禽的,應當按照規定實行隔離飼養,對經觀察、檢疫確認為健康的種畜禽,方可并群飼養。
第十三條(飼養要求)
畜禽養殖場應當根據畜禽不同生長時期和生理階段,按照國家和本市規定的畜禽養殖技術規程的標準和要求進行飼養。市質量技術監督局應當會同市農委等部門根據本市情況,制定畜禽養殖相關的地方標準,并組織實施。
畜禽養殖場應當按照國家規定科學、合理地使用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禁止使用餐廚垃圾或者食品加工過程中產生的動物制品廢棄物飼喂畜禽。禁止在水源保護區內的水面從事任何水禽放養活動。
第十四條(畜禽養殖場飼養人員要求)
患有人畜共患傳染病的人員不得直接從事畜禽養殖場的畜禽飼養。
畜禽養殖場飼養人員應當符合國家規定的衛生健康標準,按照防疫要求做好個人衛生和消毒工作,并接受專業知識的教育。畜禽養殖場飼養人員的生活區域應當與畜禽養殖區域分開。
第十五條(用藥安全管理)
畜禽養殖場應當在專職獸醫的指導下正確使用獸藥,實行用藥安全記錄。應當按照國家規定的停藥期實行宰前停藥。不得擅自使用獸藥或者在飼料中添加獸藥、藥物飼料添加劑。
禁止使用假、劣獸藥和其他禁止使用的獸藥。
第十六條(畜禽免疫規定)
畜禽養殖場應當建立畜禽疫病免疫程序,做好免疫工作。
畜禽養殖場和散養畜禽的農戶應當按照國家強制免疫的規定,配合實施強制免疫,并對免疫過的畜禽佩帶動物免疫標識。
第十七條(傳染病控制)
發生畜禽傳染病或者疑似傳染病時,畜禽養殖場和散養畜禽的農戶應當及時向當地動物防疫監督機構報告疫情,不得瞞報、謊報或者阻礙他人報告動物疫情。發生人畜共患傳染病時,應當服從衛生部門實行的防治措施,配合衛生部門及時對有關密切接觸者進行醫學觀察。
第十八條(嚴重疫病發生時的應急措施)
發生一類動物疫病時,疫區或者受威脅區內的畜禽養殖場和散養畜禽的農戶應當根據疫病種類及時做好隔離、消毒等工作,服從所在地人民政府依法采取的封鎖、隔離、撲殺、銷毀、消毒、緊急免疫接種等強制性控制、撲滅措施。
發生一類動物疫病時,為防止疫病擴散,可以對疫區及其周邊區域的同種畜禽,在一定期限內實施暫緩畜禽養殖措施。實施暫緩畜禽養殖措施的區域、時限和補救方案,由市農委會同有關部門提出,報市人民政府決定。
第十九條(病、死畜禽的無害化處理)
畜禽養殖場和散養畜禽的農戶應當按照國家規定的處理規程,對病、死畜禽進行無害化處理。對因發生一類動物疫病、重大動物疫病死亡或者撲殺的染疫畜禽,應當送交本市指定的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站處理。
第二十條(畜禽養殖污染防治)
畜禽養殖場排放污染物,應當符合國家和本市規定的排放標準。
本市鼓勵畜禽養殖場將畜禽糞便生態還田,或者用以生產沼氣、有機肥料等物質。畜禽養殖場按照規范實施畜禽糞便還田的,視作達標排放。畜禽糞便生態還田的具體規范,由市環保局會同市農委制訂并公布。
畜禽養殖場應當設置符合環保要求的畜禽糞便的堆放場所,實行無害化處理,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畜禽糞便的散落、溢流。畜禽養殖場不得任意向水體或者其他環境直接排放畜禽糞便、沼液、沼渣或者污水等。
第二十一條(污染排放的監督)
本市畜禽養殖場實施排污申報、排污許可證和排污收費制度。
各級環境保護部門應當按照各自職責,對畜禽養殖活動的污染防治實施監督管理。
第二十二條(畜禽銷售)
畜禽養殖場出售畜禽,應當向當地動物防疫監督機構提前報檢,取得有效的檢疫證明后方可出售。禁止出售未經檢疫或者檢疫不合格的畜禽。
畜禽養殖場出售的畜禽應當符合國家規定的藥物殘留標準。禁止出售藥物殘留超過國家標準的畜禽。
第二十三條(畜禽屠宰)
本市對出售的畜禽,按照國家和本市有關規定實行定點屠宰、集中檢疫。
畜禽養殖場送交定點屠宰場屠宰畜禽的,應當提地檢疫合格證明。
第二十四條(畜禽疫病保險)
支持本市農業保險機構實行動物疫病保險,鼓勵畜禽養殖場參與動物疫病投保。
第二十五條(畜禽養殖檔案)
畜禽養殖場應當建立涉及養殖全過程的養殖檔案,確保畜禽產品質量的可追溯性。畜禽養殖檔案包括畜禽繁育、飼料配方、畜禽免疫、疾病診療、獸藥使用、糞便處理、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畜禽銷售等檔案和記錄。
畜禽養殖檔案應當真實、完整、及時,不得偽造,并至少保留兩年。
第二十六條(擅自設立的法律責任)
擅自在禁止養殖區內新建或者控制養殖區內新建、擴建畜禽養殖場的,由市或者區(縣)人民政府依法責令其關閉或者限期遷移。
未按建設項目環境保護有關規定辦理有關審批手續,擅自新建、改建、擴建畜禽養殖場的,由環境保護部門依照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規定予以處罰。
第二十七條(違反養殖規定的法律責任)
畜禽養殖場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市和區(縣)農業行政管理部門委托獸藥飼料監督部門予以警告,并責令改正;對拒不改正的,處以2000元以上2萬元以下的罰款:
(一)使用餐廚垃圾或者食品加工過程中產生的動物制品廢棄物飼喂畜禽的;
(二)擅自使用獸藥,或者擅自在飼料中添加獸藥或者藥物飼料添加劑的。
第二十八條(違反畜禽防疫規定的法律責任)
畜禽養殖場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市和區(縣)農業行政管理部門委托動物防疫監督機構予以警告,并責令改正;對拒不改正,處以2000元以上2萬元以下的罰款:
(一)水禽與旱禽、家畜與家禽混養的;
(二)未建立畜禽疫病免疫程序,未按規定實施強制免疫或者強制免疫后未佩帶免疫標識的;
(三)對染疫或者病、死畜禽未作無害化處理的。
第二十九條(違反畜禽銷售規定的法律責任)
擅自銷售藥物殘留超過國家規定標準的畜禽的,由市和區(縣)農業行政管理部門委托獸藥飼料監督部門予以銷毀,并處以3000元以上3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三十條(相關法律法規規定法律責任的適用)
畜禽養殖場及其相關責任人員違反環境保護、獸藥、飼料和動物防疫管理的規定,法律、法規、規章有處罰規定的,按照相應規定予以處罰。
第三十一條(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畜禽養殖場或者散養畜禽的農戶逃避檢疫,引起重大動物疫情,致使養殖業生產遭受重大損失或者嚴重危害人體健康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
第三十二條(有關用語含義)
本辦法所稱的大中型畜禽養殖場,是指養殖規模在年存欄量為500頭以上的豬、100頭以上的牛、3萬羽以上的禽類的養殖場及其他相當規模的畜禽養殖場;小型畜禽養殖場,是指養殖規模在年存欄量500頭以下的豬、100頭以下的牛、3萬羽以下的禽類的養殖場及其他相當規模的畜禽養殖場;散養畜禽的農戶,是指基本用于自給需要而利用宅前屋后零星飼養畜禽的農民家庭。
本辦法所指的畜禽養殖污染,是指畜禽養殖場畜禽養殖過程中排放的廢渣(畜禽糞便、畜禽舍墊料、廢飼料及散落的毛羽等固體廢物)、污水及惡臭等對環境造成的危害和破壞。
篇4
(二)嚴把建設項目審批關,嚴格擴大內需項目建設中的環保準入。對中央政策支持的涉及民生工程、基礎設施、生態環境建設等符合擴大內需要求的項目,以及滿足環境準入條件、促進結構和布局調整的自治區重點項目,開辟環評審批“綠色通道”。對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國家明令淘汰、禁止建設和對環境污染嚴重、污染物不能達標排放、不符合環保準入要求的項目堅決不予審批。不能為了拉動內需而放松環保要求,不能因為要上項目而降低環保門檻。嚴格限制審批對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有影響的項目。嚴格控制高耗水、高污染項目建設。
(三)全力做好飲用水安全保障工作。進一步完善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分級管理制度,強化保護區內建設項目和人為活動的監督管理,嚴肅查處環境違法行為;建立并完善飲用水水源污染應急預警體系,做好枯水期和汛期污染聯防聯治工作,尤其是做好與徐洪河飲用水源地上游的安徽省泗縣和宿遷宿城區的區域聯動,防止發生危及群眾飲水安全的重特大水污染事故;加強監測能力建設,不斷提高飲用水水源環境質量監測能力。
(四)繼續加大水污染防治監督檢查力度。繼續深入開展環保大檢查活動,進一步強化責任追究。嚴厲查處環境違法排污企業,完善重大水污染違法案件移送司法及協同配合機制,嚴厲打擊各類環境違法行為。加強執法檢查,加大監測監管力度,加強對重點工業污染源和城鎮生活污水處理廠的檢查,增加檢查頻次,確保治污設施正常運行和穩定達標排放。加強涉水部門的溝通、協調,依法統一水環境質量信息,強化信息共享和部門聯動。完善跨部門、跨區域的水污染聯防機制,研究理順流域管理體制,推動水污染防治形成合力。
篇5
一、總量控制原則
以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為主題,以改善環境質量為核心,建立總量控制的實施與考核體系,形成以總量控制為主線的環境管理運行機制,促進縣域經濟快速、協調、健康發展。
二、總量控制目標任務
(一)總量控制項目
按照達州市的統一要求,“十一五”期間,我縣對二氧化硫(SO2)、化學需氧量(COD)和氨氮(NH3)等3類污染物實行總量控制。
(二)污染物削減目標
1、排污現狀。2005年我縣SO2、COD、NH3等3項污染物的排放量分別為38438噸、6299.84噸、417.64噸。
2、減排目標
(1)二氧化硫。根據達州市政府的要求,“十一五”期間,我縣二氧化硫排放總量需在2005年的基礎上削減14322噸,削減比例37.26%,排污總量控制在24116噸以內,其中火電行業二氧化硫排放量不超過19097噸。減排單位為工業企業、居民生活、餐飲服務業、畜禽養殖業。據測算,在全面落實相關措施的前提下,全縣共計可減排二氧化硫14623噸。
(2)化學需氧量?!笆晃濉逼陂g,我縣化學需氧量減排目標為2702.84噸,排污總量控制在3597噸以內,削減比例為42.89%。減排單位為重點工業污染源、畜禽養殖場、生活污染源。據測算,在全面落實相關措施的前提下,全縣共計可減排化學需氧量2803噸。
(3)氨氮?!笆晃濉逼陂g,我縣氨氮排污總量控制在417噸以內。減排單位為重點工業污染源、畜禽養殖場、生活污染源。
三、工作重點
實施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是改善環境質量的一項重要手段。達州市下達給*的控制目標,是考核*環境質量的約束性指標,具有法律效力。目前,達州市人民政府已與*人民政府簽訂了污染物總量削減責任書,各相關部門務必采取切實有效措施,確保按時完成各項減排任務。
(一)搞好科學規劃,合理分解任務。縣環保局要根據全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確定的總量控制計劃,結合縣政府分配的總量控制指標計劃,認真分析,找準路子,合理確定減排對象,科學核定減排任務。鄉鎮的污染物總量控制和減排指標由縣人民政府與鄉鎮人民政府簽訂目標責任書進行明確,企業的污染物總量控制指標由縣環保局在《排污許可證》中進行核定。
(二)強化新建項目管理,控制新污染源
1、積極支持發展低污染、低消耗、有利于資源綜合利用的環保型項目和循環經濟項目,嚴把新建項目環保準入。
2、新、改、擴建項目必須堅持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和“三同時”制度,實施“以新帶老,總量控制”。
3、建立健全新建項目排污總量審批制度,在環境影響評價和執行“三同時”過程中切實落實總量控制計劃,在建設單位取得排污許可權后方可批復環境影響報告書(表),確保區域內新污染源的排污總量符合相應年度的目標限值。
(三)加大污染治理力度,減少污染物排放量
1、鼓勵企業通過產業結構調整、技術改造及產品升級換代,不斷降低單位產值的排污量。
2、大力推行清潔生產,發展循環經濟,促進企業由末端治理向生產全過程控制轉變,實現節能、降耗、減污、增效,達到經濟與環?!半p贏”。
3、督促納入減排計劃的工業企業按照有關環境保護要求,逐步加大污染治理投入,積極組織科技攻關,提高污染治理技術水平,有效控制污染物排放量。
4、鼓勵具備條件的單位通過能源結構改造(使用天然氣、電等清潔能源),減少大氣污染物排放量;督促不具備煤改氣條件的單位,使用低硫、低灰份和固硫型煤炭,并在燃煤中添加固硫劑,減少二氧化硫的排放量。
5、推進重點鄉鎮煤改氣工程。對建制鎮餐飲、賓館等服務業燃煤爐灶強制限期改造,對限期內未能完成改造的,由有關部門依法責令停業整頓或吊銷相關證件。
6、督促規模化畜禽養殖場加大廢水治理力度,引導養殖戶逐步實行“干濕分離、雨污分流、節水養殖、循環利用”、推行“畜禽養殖-沼氣供熱-田園種植”的農業循環經濟,力爭實現養殖廢水“零排放”。
(四)增加環境基礎設施投入,完善配套功能
1、加快城市和重點建制鎮污水處理廠及配套管網建設,從而大幅度削減化學需氧量、氨氮等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量。
2、建設農村污水處理站、厭氧化糞池,大力實施廢水還田,提高中水回用率等措施減少水污染物排放量。
3、推進農村新能源改造,在社會主義新農村試點村大力推進沼氣工程,將秸稈、人畜糞便等用作沼氣原料,減少對農田、水體和大氣污染。
(五)加大監察力度,嚴格監督管理。環保部門要認真貫徹執行有關法律法規和省、市要求,切實履行對總量控制實施統一監督管理的職能,加強日常調度和監督,依法查處各類環境違法行為。
1、建立健全環境影響評價制度、“三同時”制度、排污許可證制度、排污申報登記制度等環境監督管理制度,促進全縣環境監督管理規范化、程序化、科學化。
2、督促污染物減排單位以總量控制計劃為依據,制定切實可行的減排方案和分期實施方案。
3、嚴格執法監督檢查。繼續深入開展“整治違法排污保障群眾健康”環保專項行動,從嚴查處超標超總量排放、偷排漏放等違法排污行為。同時,采取有效措施,加強對各類排污單位的日常監督檢查和各項防污治污措施落實情況的跟蹤督查,確保污染防治設施的正常運轉和污染物的穩定達標排放。
4、全面足額征收排污費,逐步扭轉守法成本高、違法成本低的現象,應用經濟杠桿手段促進企業治理污染的積極性。
(六)提高監測能力,推進科學監管
1、制定總量控制監測方案,健全監測網絡和信息反饋網絡。
2、加強污染源監測和環境質量監測網絡建設,規范監測技術,完善和提高監測手段,保證數據可靠、準確,為實現總量控制目標提供技術保證。
3、逐步建立健全污染物在線監控系統,有效提高環境管理手段。
4、進一步完善環境統計制度,提高統計質量,逐步建立污染源動態數據庫。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領導,落實責任??h政府成立污染物總量控制工作領導小組,負責全縣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工作的組織協調和監督檢查。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負責日常工作。鄉鎮也要成立相應機構,落實人員負責此項工作??h政府督查室要加強督查督辦;環保部門要加強對總量控制和污染物減排工作的業務指導,嚴格依法行政,搞好服務,促進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的協調發展;財政部門負責建立環境保護專項資金,加強排污費管理,加大環保投入,保證污染物減排工作按有關規定及工作進度及時撥付到位;縣經貿部門要加強對全縣工業企業的監督管理,負責監督檢查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應淘汰的落后生產能力、工藝和產品,并依法提請縣人民政府予以取締、關閉;計劃部門在項目立項、審批時,對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環保要求和城市總體發展規劃的項目不予立項批準;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在企業登記審核和注冊時,對涉及工業污染的建設項目,應責成企業(業主)到環保部門辦理環境影響審批手續,對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技術政策和環保要求的企業依法不予登記注冊。同時協助執行縣人民政府對違法企業下達的取締、關閉決定,依法注銷或者吊銷其營業執照,對無照經營的不法企業依法取締;科技部門負責開展環??萍嫉耐茝V、使用,加強污染物減排科技研發工作;縣衛生部門負責督促轄區內醫療衛生機構完成廢水治理,削減醫療廢水污染物排放量;縣商貿局負責轄區內定點屠宰場廢水的整治,削減屠宰廢水污染物排放量;農業、畜牧、水利等部門要加強農業生產、畜禽養殖及水產養殖的監督管理,確保完成污染物控制和減排任務。各有關部門要各司其職,各負其責,相互配合,齊抓共管,確??偭靠刂朴媱澲笜伺c經濟生產指標同時下達、同時管理、同時考核。
篇6
1、嚴格控制化肥和農藥的使用。科學使用和減少化肥、農藥的用量,對保護章江水源水質至關重要。我局大力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積極引導農戶使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農業投入品,如使用復合肥、生物有機肥,降低化肥用量,提高有機肥使用量,限制使用碳酸氫銨氮。全縣水田單位公頃化肥平均施用量由2005年前的283公斤/公頃下降到目前的273公斤/公頃。
2、嚴禁秸稈焚燒,加強秸稈還田利用。每年夏秋兩熟對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加強了行政執法力度,有效地遏止了秸稈焚燒的蔓延。今年夏秋兩熟秸稈還田面積達90%以上,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94%,有效地減少了秸稈對環境的污染。
3、整治規模化畜禽養殖場污染。近年來,我局把畜禽糞便污染治理和綜合利用作為防治農業面源污染的重點工作來抓,積極申報、實施生豬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建設項目,先后有縣科達農莊、鑫業種豬場、億品林牧生態園、盛發養豬場、宏大養豬場實施了該項目的改造,同時通過開展清潔生產行動,制定《縣畜禽養殖區域劃分方案》,科學劃分禁養區、適養區、可養區,推進沼氣池建設,大力推廣運用“豬-沼-果(漁、林)”和“發酵床養豬”等生態養殖模式,各主要養殖場都建起了沉淀池或沼氣池,糞便污水大部分進入了沼氣池,產完沼氣后再進入農田、果園做肥料,大大提高了畜禽養殖場糞便綜合利用率,據調查,2014年我縣規?;笄蒺B殖場糞便綜合利用率達到92%。
4、大力發展無公害農產品生產。我縣無公害等安全農產品生產基地認證和產品認證發展迅速,無公害、綠色食品生產認證基地面積達到8000多畝。全縣已經獲得認證農產品10個,其中無公害農產品9個,綠色食品1個。通過認證建設,有效地推動了農業標準化、無公害農產品生產,控制了農業化學投入品用量,保護和改善了農業生態環境質量。
5、農村能源建設。本年度新建沼氣池任務數600戶,實際全年完成850戶,完成率141.67%。具體措施:一是及時將任務分解到各鄉鎮,加強了領導;二是加大宣傳力度,提高農戶積極性;三是加大培訓力度,保證建池的進度和沼氣質量,提高沼氣綜合利用率;四是爭項目爭資金,給予新建沼氣戶每戶補助1200元,并及時足額補助到農戶;五是大力推廣新材料新工藝,促進沼氣發展。
6、農產品產地土壤重金屬污染普查工作。6月底完成全縣各鄉鎮基本情況調查工作。完成了土壤采樣377個,涉及11個鄉鎮73個村。采取的措施:一是成立了以局長任組長的普查領導小組;二是加強技術培訓,參加省廳舉辦培訓班的學員6人,縣農糧局舉辦一期培訓班培訓15個;三是加強督促檢查工作。
二、存在的問題
1、部分規模養殖場(戶)污染治理設施不夠完善或治污設施不能正常運行。散養戶很大一部分沒有污染處理設施,直接排放至農田水塘。
2、部分養殖場(戶)環境保護、清潔生產、循環農業和誰污染誰治理、誰治理誰受益的意識淺薄。
3、濫施農藥帶來環境污染問題、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近年來,隨著市場的發展,農村種植業結構的調整,對病蟲監測工作的需求日益迫切,但由于專項經費不足和技術人員不足,區域站工作不能正常運行,農作物病蟲監測工作跟不上生態農業發展的需要,導致農村濫施農藥,影響到飲用水安全。
三、建議
1、實施規模養殖場標準化改造項目。通過典型帶動我縣規模養殖場(戶)的污染治理能力。對達不到排放標準的養殖場(戶),向其下達養殖污染整治告知書,并與其簽定限期治理責任書,養殖場(戶)必須在限定期內搞好治理。對逾期不整治的,則依法取締。
篇7
《指南》指出,對優勢特色產業的扶持范圍是:經營項目原則上需符合《農業綜合開發扶持農業優勢特色產業規劃(2016-2018年)》,主要包括:經濟林及設施農業、畜禽水產養殖等種植養殖基地項目;糧油、果蔬、畜禽等農產品加工項目;農產品儲藏保鮮、產地批發市場等流通設施項目。
扶持的類型分兩種:
(一)財政補助項目
1.符合當地農業綜合開發扶持農業優勢特色產業規劃。
2.資源優勢突出,區域特色明顯。
3.市場潛力較大,輻射帶動能力強,顯著帶動農民增收,預期效益好。
4.建設方案先進科學,產品技術和工藝路線合理。
5.項目建設符合生態環境保護和資源節約利用要求,有利于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項目產生的污染物排放符合國家環保要求,獲得相關環保部門的審核或批復;農業面源污染能得到有效治理;農業生產廢棄物能得到有效利用;能夠確保水資源安全和可持續利用。種養業生產過程減少農藥、化肥、添加劑等投入品使用,符合相關農業生產規范要求;產品質量安全可靠,達到相關農產品質量安全要求。
6.投資估算合理,自籌資金來源有保障,籌資方案可行。
7.土地流轉用地或項目建設用地手續合法。
(二)貸款貼息項目
1.優先支持符合當地農業綜合開發扶持農業優勢特色產業規劃的產業。對于未列入農業優勢特色產業,但市場發展前景好、示范帶動作用強的其他產業,也可列入扶持范圍。
2.貸款由銀行業金融機構發放,貸款用途符合國家金融政策和農業綜合開發產業化經營項目扶持范圍。3.貸款期限、貼息期限及額度等符合規定要求。4.貸款項目對農業結構調整、優勢特色產業做大做強、農民增收和就業帶動作用明顯。
篇8
一、建設項目和污染源現場監督檢查工作
(一)對違法違規建設項目進行清理
我局深入開展違法違規建設項目清理工作,嚴把環評審批及“三同時”驗收關,遏制未批先建,未驗先投環境違法行為。截止6月22日,共計排查未批先建企業5家,久試不驗企業13家。對此,我局已責令3家未批先建企業停止生產,并對其他2家下達通知書,要求其盡早完善環保手續;對13家久試不驗企業下達通知書,告知其久試不驗的主要原因,要求企業加快整改力度,爭取早日通過驗收。目前,13家久試不驗企業已全部提交驗收申請,其中XX縣匯禾實業有限公司已順利通過市環保局驗收。
(二)污染源監察工作情況
對重點污染源每月至少監察2次,對一般污染源每月至少監察1次,現場監察頻次符合環保要求,監察記錄填寫完整。按照現場環境監察工作要求,檢查了企業污染治理設施及在線監測運行情況、污染物排放情況、企業內部各項安全管理制度制定情況及環境應急預案的修訂完善情況。特別是在開展環保大檢查期間,通過加大對各企業的監管頻次與力度,準確掌握排污企業的污染動態,督促企業保證各項設施規范運行,并將監察信息及時上報,確保了監管工作全面到位。
(三)污染源現場監察記錄
我局本著實事求是的原則,對企業污染源進行現場監察時填寫了《現場監督檢查報告單》,現場監督檢查單填寫規范、完整。內容包括現場環境執法的機構、人員、被監察單位和人員的基本信息,和被監察單位的生產狀況、環?!叭瑫r”制度的執行情況、污染防治設施運行情況、主要污染物排放情況、現場監測結論、對違法行為擬提出處理建議等,并建立了監管檔案,做到一企一檔。
《現場監督檢查報告單》中記載了企業名稱、設備名稱或型號、主要污染物名稱及濃度值等相關信息,能夠準確的體現出企業的現場相關信息,保證了《現場監督檢查報告單》真實性和準確性。
現場監察記錄對被監察單位的生產狀態、污染防治設施運行情況等遵守環保法律法規情況給出明確的判定結論。對于存在污染防治設施不正常運行的行為或建設項目違法建設的單位,現場監察記錄中明確填寫了違法違規設施或項目的名稱、判別的依據或建設的進度;對于未發現環境違法行為的,在記錄中載明了“現場未發現環境違法行為”。對于有環境污染行為的按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提出擬處理處罰意見或要求。
二、生態和農村環境監察工作
在生態環境監察方面,將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納入日常環境監察范圍,強化礦山開采及尾礦庫安全檢查,以檢查贛江源頭保護區內的排污口、違法建設項目、網箱養殖、旅游開發等為重點,依法嚴肅查處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內各類環境違法行為。在農村環境監察方面,對“以獎促治”、“以考促治”政策實施情況開展環境監察。強化畜禽養殖業監管,定期對畜牧養殖小區進行現場檢查,查看畜禽養殖單位污染治理設施運行情況、污染物達標排放情況,嚴防畜禽養殖廢水超標排放或未經處理直接外排。
三、環境違法行為查處工作
我局環境監察大隊人員認真執行環保法律法規,嚴厲打擊環境違法行為。認真執行行政執法的有關規定,積極參加上崗證培訓,監察大隊每名執法人員都依法取得環境監察證;堅持持證上崗,亮證執法和回避制度,做到嚴肅執法、文明執法。
在環境違法案件調查取證中符合人員數量要求,并在取證時向當事人出示執法證件表明身份,并告知當事人有申請回避的權利和配合調查的義務。調查取證工作均按照發現違法情況——立案審批表——違法案件調查報告——詢問筆錄、監察筆錄(收集證據:違法事實、圖像資料、企業法人營業執照、組織機構代碼證、被詢問人身份證復印件、申請報告等)——查閱相關法律文件——提請行政處罰——下達事先告知書——下達處罰決定書——結案報告的順序進行,確保了調查取證材料的合法性、真實性以及行政處罰工作案卷的完整性。
四、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糾紛調解處理
篇9
2012年是松花江水污染防治和污染物減排重點項目集中開工建設的重要一年,也是我省產業項目三年決戰的關鍵一年,做好今年工作至關重要。在工作中我們要堅持三項基本要求:一是準確把握經濟社會和環境保護發展歷史性階段,秉承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的理念,更加注重環境保護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協調統一。二是準確把握人民群眾對于環境保護的新要求和新期待,全力解決人民群眾關心的熱點、媒體關注的焦點和環境保護工作中的難點,更加注重維護和保障環境民生。三是準確把握環境保護面臨的新課題,以環境質量改善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更加注重污染物削減和環境質量改善響應關系。
2012年全省環境保護總體要求是:全面貫徹落實第九次全省環境保護大會精神和省政府《關于貫徹國務院〈關于加強環境保護重點工作的意見〉的實施意見》,以全面改善區域環境質量為主題,以主要污染物減排為主線,以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為主攻方向,以更加有力地維護環境民生為落腳點,不斷提升產業項目服務能力、農村環境保護能力、環境風險控制能力,保障全省經濟社會更好更快發展。
主要預期目標:化學需氧量和二氧化硫分別削減1.5%和0.4%;氨氮削減2%;氮氧化物持平。為完成上述要求和目標,重點抓好以下幾項工作:
一、緊盯“十二五”污染減排指標,突出工程建設和運行監管,確保污染減排完成序時進度
全省環保系統必須堅持以污染減排為核心,落實政府和企業責任,強化責任追究;落實工程建設,強化運行監管;落實支持政策,強化協調配合;落實結構調整,強化環境準入,確保實現年度任務目標。一是化學需氧量減排。加快縣(區)、重點鄉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確保完成38個縣(區)污水處理項目,新增日處理能力79萬噸,城市污水處理率達到75%以上。二是氨氮減排。加快大中型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增加脫氮設施和工藝。三是二氧化硫減排。新投產的煤電、鋼鐵、石化、焦化項目,必須按要求建設二氧化硫治理設施,并同步達到治理效果。四是氮氧化物減排。加快電力、水泥等重點行業氮氧化物治理工程的實施進度,列入“十二五”減排責任書的重點脫硝項目,力爭6月底前完成前期工作。五是畜禽養殖污染減排。嚴格畜禽養殖污染監管,加快污染防治設施建設,大力削減化學需氧量和氨氮。六是強化減排設施運行監管。將城鎮污水處理廠、脫硫脫硝設施運行情況列入重點監管,將自動監控設施納入企業環保設施管理范疇。七是實施激勵性減排政策措施。實行污染減排設施正常運行獎勵制度,對減排設施運行良好、形成穩定減排能力的市縣給予獎勵。
二、著眼界江界河保護與治理,突出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全面改善水環境質量
按照“以支促干、點面同治、單元治理”思路,全力推進烏蘇里江、綏芬河等跨界河流以及穆棱河、鏡泊湖、興凱湖的污染防治,實施“一河一策” 、“一湖一策”治理模式。一是全面啟動實施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二五”規劃。對列入規劃的項目實施旬調度、月檢查、季通報,全面掌握項目進度。抓緊組織開展規劃項目前期工作,年底前50%的項目要完成前期,開工率達到20%,建成投運率達到10%以上。二是強化對已建成項目的運行管理。市、縣政府對污水處理廠運行負總責,保證污水處理廠正常穩定運行。三是啟動實施“一河一策”治污新模式。四是啟動實施“一河(穆棱河)兩湖(興凱湖、鏡泊湖)治理。穆棱河流域地方政府要加大污染治理力度,制定《穆棱河流域水污染防治綜合防治規劃》,重點抓好點源、面源和區域綜合治理項目,提升全流域綜合治理水平。
三、圍繞“經濟區”和“十大工程”建設,突出服務質量提升和審批提速,推動全省經濟社會更好更快發展
全省環保系統要正確處理好提供服務和嚴格把關、提高效率和保證質量、宏觀引導和微觀審批的關系,以高效優質的服務促進經濟增長,以規范有序的管理推動科學發展。一是實施服務產業項目提速工程。進一步提升服務產業項目質量和速度,突出“快處理”,體現優良的服務意識,實現省審項目“零積壓”;突出“勤匯報”,體現良好的對上協調能力,實現國審項目“零滯留”;突出“嚴把關”,體現過硬的服務本領,實現項目審批“零違規”;突出“好形象”,體現服務質量和效果,實現項目審批“零投訴”。創新服務方式,采取關口前移、主動對接、定期回訪、集中會辦等方式,為項目建設提供最及時、最有力的環保支持。二是實施環評審批監管工程。嚴格執行國家各項產業政策,實行總量控制前置,把國家產業政策和環保要求與項目單位提前實行對接,避免“兩高一資”項目和低水平項目重復建設。三是實施開發區和產業園區建設規范工程。綜合考慮各園區資源及能源條件、環境承載力、上下游產業鏈和工藝工程關系,集中建設污水處理、固體廢物處置、風險應急等環境保護基礎設施。
篇10
“‘十三五’期間,惠州市要實現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以更好質量更高水平進入珠三角第二梯隊的核心目標,對環保工作也提出了新任務、新要求。各級各部門要貫徹落實中央、省、市決策部署,積極行動,協同發力,深入推進生態創建和環境保護各項工作,推動實現‘五位一體’綠色跨越?!苯衲?月14日,惠州召開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創建暨環境保護工作會議,惠州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陳奕威對惠州未來發展提出更高要求,“力爭2017年建成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p>
生態創建卓有成效
為貫徹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以更好質量、更高水平進入珠三角第二梯隊,建設科學發展惠民之州,實現生態惠民,2015年惠州在廣東率先開展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創建工作。
“生態文明是最高層次的文明,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是最重要的創建,創建活動關鍵在建設、難點在基層、核心是惠民。”陳奕威要求,惠州各級各部門要把綠色發展理念貫穿于經濟社會發展的各方面和全過程,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努力建設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空氣更清新的美麗惠州。
基于這樣的認識,惠州市、縣兩級對生態環保工作實行財政傾斜,實施生態村、鎮創建和城鎮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以獎代補”,對城鎮污水處理設施運營、截污管網建設、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運營及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垃圾中轉站建設、垃圾運輸車配置等予以補助。
目前,惠州全市共創建國家級生態鎮46個(其中40個通過驗收未命名)、省級生態縣區2個(龍門縣已創成省級生態縣,惠城區含仲愷高新區省級生態區即將命名)、省級生態鎮53個、各級生態村898個,省級綠色升級示范工業園區1個。全市80%的鄉鎮已創成省級生態鄉鎮、80%以上的村已創成市級以上生態村。
日前,國家環保部印發了《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創建指標體系》,其中示范市創建涉及35項指標,示范縣(區)創建涉及38項指標,指標體系覆蓋面更廣,標準更高、更嚴。對此,惠州堅持“力爭2017年創建成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目標不變,把示范市創建作為“十三五”時期的一項“硬任務”。
同一藍天下,共飲東江水。抓好生態創建的同時,惠州堅持市域統籌、城鄉一體,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向縱深發展。自2014年以來,惠州在全市范圍內廣泛開展 “美麗鄉村?清潔先行?清水治污?綠滿家園”三大行動,不斷提升全市生態優勢,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強大的綠色動力。
河涌整治改善水質
從金山河整治到青年河治理,再到如今的796條農村河道和城市黑臭水體整治計劃,地處東江邊的惠州,在水環境保護工作上層層加碼,水環境質量逐年提升。
未來,惠州還將深入開展“美麗鄉村?清水治污”活動。推進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2016 年底前,麻陂鎮等11 座鎮級生活污水處理廠要完成環保驗收;汝湖鎮等27 個鎮辦要完善配套管網建設。全市要新建200 座以上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
深入實施農村河道整治工程。按照“一河一策”的原則對796條農村河道和城市黑臭水體,采取控源截污、清淤疏浚、生態修復等多種措施實施整治。同時,實施綠色生態屏障建設工程,2016年全市要完成5500畝桉樹林改造。強化農村地區污染源整治。保持非法畜禽養殖業清理高壓態勢,防止反彈回潮,確保禁養區內“零養殖”。
加強水污染防治力度。全面落實《惠州市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和“南粵水更清”行動計劃,推動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年底前要建成梅湖三期污水處理廠,完成金山二期污水處理廠主體工程建設,動工建設馬安污水處理廠;全市要新建和完善11座鎮級污水處理設施,新建13 項截污管網工程,完善27 個配套管網,提標升級5 個已建污水處理設施,啟動8 個項目改造。
推進“兩河”流域污染整治,完成廣東省下達的年度整治任務。推進沙河流域污染整治,完成流域內所有非法養殖場和重污染工業企業的清拆取締,完善流域污水處理設施建設,確保沙河考核斷面水質達標。
環境效益逐步顯現
“十二五”期間,惠州地區生產總值相繼突破2000億元和3000億元,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相繼突破200億元和300億元,在經濟持續較快發展的同時,保持了良好的生態,保持了較高水平的惠民。在全省環保責任考核中,惠州連續8年獲評優秀等次,連續6年獲評“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
這些成績的取得,離不開惠州在環保工作上的不懈努力。惠州市環保局近年共爭取中央資金4.2億元和省級資金近1億元,用于惠州河涌污染整治、農村污水處理設施和鎮級污水處理廠配套管網工程建設。市財政實施了水環境生態補償,對水質達標或改善的4個縣區予以了資金獎勵。2015年,全市清水治污工作累計投入超過10億元,全市新建成鎮級污水處理廠8座,新增污水處理能力6萬噸/日;建成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231座,目前全市共建成477座;清拆非法畜禽養殖場2380家,清理生豬約47.8萬頭,清理禽類44萬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