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小的國家范文
時間:2023-03-14 06:30:4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最小的國家,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梵蒂岡城
梵蒂岡城位于羅馬,占地約0.44平方公里,于1929年建立,城內大約有1490名常住居民,公民大部分是神職人員,包括了主教、神父、修女,以及著名的瑞士衛隊(一支教皇的志愿近衛隊),是一個由羅馬主教統治城邦的國家。其領土包括圣彼得大教堂、西斯廷教堂、中世紀花園和其他一些建筑和博物館。
摩納哥
摩納哥國土面積1.98平方公里,是世界上第二小國,也是世界上第二小的君主制國家。摩納哥位于歐洲西南部,被法國和地中海環繞,人口大約3萬,是世界上人口最密集的國家之一。該國的主要產業是旅游業,每年都有許多人來這個小國賭博和享受這里舒適的天氣。
瑙魯島
瑙魯島位于南太平洋的密克羅尼西亞,是一個占地21.3平方公里的島國。瑙魯共和國是世界上最小的島國,于1968年獲得獨立,人口約9000人。
圖瓦盧
位于太平洋的圖瓦盧也是一個島國,占地約25.9平方公里。圖瓦盧于1568年被人們發現,一直處于英國的統治之下,1978年獲得獨立。該國人口約10472人,由于沒有任何自然資源,圖瓦盧是世界上最不發達的國家(低度開發國家)之一。
圣馬力諾
圣馬力諾占地約62.1平方公里,是世界上第五小國,也是歐洲理事會中人口最少的國家。然而,圣馬力諾卻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國家,其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301年的9月3日。該國的憲法于1600年頒布,是世界上第二古老的憲法共和國。同時,圣馬力諾也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國家之一,有預算盈余,卻沒有國債。
列支敦斯登
列支敦斯登位于歐洲,被瑞士和奧地利環繞,占地159.8平方公里。列支敦斯登也是最富裕的國家之一。該國是一個非常受歡迎的商務中心,注冊公司比該國的人口還多,而且這里也是歐洲冬天最受歡迎的旅游地之一。
馬紹爾群島
馬紹爾群島是位于太平洋的島國,首都馬朱羅,土地面積181平方公里。群島大部分由環礁和島嶼組成,大約有6.2萬人口。馬紹爾于1986年從美國獨立,自然資源奇缺,美國給予經濟資助。
塞舌爾群島
塞舌爾群島占地約450.6平方公里,是世界第八小國, 8.4萬的人口。這個群島包含115個印度洋上的島嶼,主要產業是旅游業,重要經濟來源系出口肉桂、椰干和香草,1976年獨立。
馬爾代夫
位于印度洋的馬爾代夫無論從占地面積還是人口來說,都是亞洲最小的國家。馬爾代夫占地約297.8平方公里,人口約39.5萬,有1192個小島,但是只有200個小島有人口居住,全國三分之一的人口居住在首都馬累。主要經濟來源是旅游業。
篇2
在瑜伽發展較早的美國,據專業人士調查顯示,瑜伽練習能十分有效地幫助燃燒身體中多余的熱量,消除肥胖癥。
正確的姿勢減肥
瑜伽是通過頭、身、心達到減肥目的的,瑜伽練習在減肥的同時,也能調整人體內分泌系統,即使是初學瑜伽的練習者也不難體會到,瑜伽減肥方式的針對性和有效性。瑜伽姿勢的練習方法充分地體現了它的針對性,瑜伽姿勢練習包括:姿勢、呼吸和冥想三部分,它不是單純的伸展練習。而人在練習某一個特定的瑜伽姿勢時,需要集中意識力在身體被抻拉、擠擰到的地方,也就是瑜伽姿勢對身體起作用的某個部位,然后通過呼吸和冥想來感受這一部位,甚至想象這一部位正在達到瘦身減肥的效果。
1.瑜伽姿勢中的各種伸展動作,如手臂上舉的山立式(Tadasana)姿勢十分簡單,但它能讓身體兩側的肌肉拉長并加速其血液循環,起到燃燒脂肪的作用。
2.身體前彎后仰的動作可以加速全身的血液循環,能由里到外地刺激脂肪容易堆積的身體前側和后側部位,如腰部、臀部以及腿部。
3.扭轉的姿勢也能十分有效地消減身體局部的脂肪,幫助消除內臟周圍堆積的脂肪并維持其正常功能。
4.身體倒轉的姿勢也是練習者們消除身體多余脂肪的最佳選擇和最喜愛的姿勢。
意識減肥
許多研究表明,人的意識能加快身體中熱量的燃燒,能有效加強減肥的功能和效果。而瑜伽練習中的呼吸練習最能體現瑜伽減肥的獨特之處:每一種瑜伽呼吸都能十分完全地通過橫膈膜對身體內臟產生作用:想象身體像氣球,吸氣時橫膈膜下沉,按摩到腹部內臟;吐氣時橫膈膜上移,按摩胸部內臟,如此能加強整個內臟系統的機能,而一呼一吸的動作又使腹部肌肉得到很好的鍛煉,許多練習者能通過呼吸練習消除腰腹的多余脂肪,當然要能達到安全而有效的練習效果,一定要找有經驗的瑜伽老師來學習正確的瑜伽呼吸方法。因為不正確的呼吸方法會給身體造成壓力,影響減肥的效果,甚至有副作用。
減肥效果明顯的瑜伽
隨著現代瑜伽的發展,越來越多的瑜伽形式產生,更適合現代人的生活方式和要求。你可以根據自己的要求和身體狀況來選擇瑜伽練習的形式,可以推薦的如:現在十分流行的由哈達體系(Hatha)和八支分法體系(Ashtanga)發展而來的熱瑜伽和力量瑜伽,也都是能達到很好的減肥效果的瑜伽。
1.熱瑜伽是在高溫37℃到43℃之間的教室中練習,練習者在練習過程中會大量出汗并做瑜伽呼吸,它的排毒和減肥功效是吸引眾多練習者的重要因素。
2.力量瑜伽和一系列科學搭配的Vinyasa練習法更是減肥和減肥后塑造良好身體線條的最佳練習方式。因此,瑜伽是一種能在減肥過程中“雕塑”身體線條的健身術。在眾多的瑜伽練習方式當中,你可以根據自己身體狀況并咨詢教練來選擇練習形式。
瑜伽減肥的獨到之處
很多人認為肥胖就是因為吃得太多而引起的,所以利用節食的方式來減肥,往往達不到滿意的效果,其實,精神壓力和內分泌系統紊亂也能導致肥胖。而瑜伽對生理最大的功能之一就是能通過練習達到調節人體內分泌系統。當人體內分泌系統調節平衡時,精神壓力也會隨之減少,而由這種原因引起的暴飲暴食現象就會消失。
篇3
知識獲取的教學實踐研究要讓學生獲取活的知識,就必須讓他們親身體驗、發現疑問、主動思考。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盡量從學生已有生活經驗、認知基礎和認知策略出發,讓學生發現疑問,主動參與新知識獲取的每個學習環節,重視學生的學習過程,盡量避免學生死記硬背知識。然而,現實教學中對于接受能力較弱的學生往往有諸多不利。比如,課堂上常常出現老師剛提出一個問題,思維較快的學生就搶先報出自己的見解,使原本思考和領悟比較緩慢的學生變成單純的聽眾,教師無法發現他們還存在哪些思維障礙,下次遇到同類型疑問時仍有學生一籌莫展。另外還要求教師及時發現學生學習過程中存在哪些思維障礙。筆者為了保護每位學生的獨立思考的時間,讓學生在課上準備化學專用練習本,以便解答課上老師提出的問題。這樣教師能全面了解學生遇到的困難,指引他們思考自己思維受阻的原因,進而掃除思維障礙,體會獲取知識的樂趣,促使他們在腦力勞動中取得盡可能多的進步。
注重創設教學情境。首先,創設教學情境可以增強學生學習的針對性。由于化學知識結構本身涉及面較廣,學生容易不知所云,摸不著頭腦,但有了教學情境的創設,學生自然而然地將學習意向指向這個情境,學習目標更明確。其次,創設化學教學情境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要學好某一學科,興趣是必不可少的。教學情境往往從生活經驗入手,將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與即將要學習的知識聯系起來,并采用一定的問題沖突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一旦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明確學習任務,就可以幫助學生重溫舊經驗、獲得新經驗,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素材和信息,有利于學生體驗知識的發生和發展過程,有利于學生主動地探究、發散地思考,從而有利于學生認知能力、思維能力的發展,使學習達到比較高的水平;可以提供在實踐中應用知識的機會,促進知識、技能與體驗的連接,促進課內知識向課外遷移,讓學生在應用活動中理解所學知識,了解問題的前因后果和來龍去脈,進一步認識知識的本質,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發展應用能力。同時,適宜的教學情境不但有利于學生全面發展,而且有利于學生個性發展。
富有藝術性的指導能力。新課程理念下,教師的作用不是“教”而是“導”。向學生提供探究和發現的情境,是激發學生的“創新”欲望,促使他們像科學家一樣工作的必要條件。這就要求化學教師不僅讓學生掌握化學知識的結論,更重要的是讓他們體驗化學知識獲取過程。教師不能僅將現成的概念、定理、定律提供給學生,讓學生參與知識形成過程,而應改變教學程序,先設計一系列問題,讓學生逐步從疑問中得出正確的結論。同時新課程理念下中學生會不斷產生新矛盾,甚至是誤區,教師應有敏銳的感受能力和靈活的應變能力,并以此作為教學轉折和教育契機,維持學生積極向上的思維狀態。
抓住學生心理,喚起學生的學習欲望。夸美紐斯說:“興趣是創造歡樂光明的教學途徑之一”。興趣是一個人傾向于注意認識某種食物和研究某種事物的心理活動,是學生學習積極性中最現實、最活躍的心理因素。化學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教師可以通過導課創設一種有趣的思維意境,從而激發學生強烈的好奇心,無疑會使教學事半功倍。如就生活中的一些問題提問:“真的有鬼火嗎?”“冬天生爐子為什么會煤氣中毒?”等等。這些問題的提問必定能激起學生進一步探索的熱情,這樣設疑激趣,求知欲倍增。同樣,教師還可以用化學實驗激發學生求知欲望,讓他們觀察現象,提出問題,找出解決方法,促使學生感官處于最活躍狀態,以最佳心理狀態投入學習。
篇4
一、捕捉最佳教育時機
微型德育與傳統德育課相比較而言,具有時間短、切入點小、靈活性強和教育深刻等特點。但如何捕捉開展微型德育課的時機,及時有效地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確是一門藝術。如果教師不能發現社會出現的新情況與新問題,不能掌握學生思想的新動態,或者即使發現這些問題和動態,卻沒有及時開展和組織好微型德育課活動,而只是按部就班,循規蹈矩地照常“上課”,那么,微型德育課的優點就將完全發揮不出來。
例如,教師從新聞媒體得知中國將于某日上午發射載人航天器,屆時會進行電視直播,就可以在當天電視轉播發射倒計時的時候組織學生收看。學生們甚至很可能會跟著現場指揮員的聲音一起喊“十、九、……三、二、一,發射!”在那個令人感到緊張,又十分興奮、自豪的時刻之后,教師再開展一次關于愛國主義教育的微型德育課,效果將事半功倍。
此外,對學生中存在的認識偏差和不良行為,如果教師能夠在第一時間就進行教育和糾正,效果也比問題逐漸積累再爆發要好得多。例如,班主任教師在食堂就餐時,發現有些學生不愛惜糧食,隨意丟棄飯菜。這時,教師就可以把學生召集起來,在學校食堂開展一次微型德育課。當學生們看著滿地、滿桌都是飯菜和其他雜物,這種場景是教師在包括教室在內的其他場合都無法真實構建的。在這種情境中,教師引導學生談談對浪費糧食的觀感,談談對勤儉節約的認識,談談我們應該怎樣遵守文明禮貌規范等,再組織學生動手把食堂打掃干凈,這種教育方式不僅更有說服力,而且也更有指導性。
要捕捉最佳教育時機,很考驗教師的責任心、敏感性和教育能力。為此,教師不僅要平時注意自己的學習,訓練思維反應能力,還要深入到學生的生活當中去,認真觀察、仔細記錄和分析學生的思想與行為,這樣才能做到胸有成竹,厚積薄發,從而捕捉到開展微型德育課的最佳時機。
二、提升德育實效
首先,部分教師將微型德育課開辦成處理班級事務的主題班會,沒有突出思想教育性。一些班主任甚至就在微型德育課上布置班級事務,造成了學生的學習目的不明確,學習態度不積極,對微型德育課失去熱情。其次,教育方法顯得單調、落后,部分教師習慣了批評說教,不設身處地地體會學生的想法與感受,更不愿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學生缺少參與體驗的機會。第三,部分教師很少研究本班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也談不上有針對性的教育,如此敷衍了事,其效果之差可想而知。
微型德育課與其它課程一樣,強調以學生為本,強調激發出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要求教師使用多種教育教學手段,營造生動、活潑的課堂環境。因此,為了提升微型德育課的實效,避免出現以上問題,教師應做好以下工作。
首先,應盡量采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參與學習的興趣。教師要營造氛圍,將聲音、圖像和影像等結合起來,將更多的信息傳遞給學生,以提高教學效率。例如,如果最近學生做早操變得有點懶散,教師在班會上講過了但收效甚微,教師就可以在學生做操的時候利用手機或數碼相機的拍攝功能,錄下學生做操的情況,再剪輯成一個視頻,加上一些風趣、幽默又令人警醒的旁白,在上微型德育課的時候播放,效果一定十分明顯,讓學生自己辨別是非,主動更正行為,能起到語言達不到的教育效果。
其次,教師在平時就要積累教育的素材和信息。我們要做一個有心人,日積月累、聚少成 多。建議班主任要注意拍攝學生平時在學校學習和生活的照片,這樣一個鏡頭便是他們一段學習生活的寫照,一張照片便是一頁珍貴的個人回顧和情感精神的凝結;一張圖表便是一段努力進步的見證。豐富、充實的素材會使同學們在微型德育課上情緒飽滿、興趣盎然地見證、感懷自身的成長、學校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
第三,教師一定要真心地尊重和熱愛學生,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同時悉心研究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認真備課、做多媒體課件等,真正發揮好教師的組織、引領作用,以持之以恒的教育態度,形成學生穩定的良好品格,努力提升微型德育課的教育實效。
三、鞏固教育的內化成果
德育是一個長期、復雜和逐步提高的過程。學生的思想品德形成與發展是長期的,反復的,從量變到質變不斷積累和逐步提高的過程。因此,包括微型德育課在內的學校德育工作,要堅持不懈,持之以恒地進行,要在堅持中不斷鞏固微型德育課的內化成果,實現穩定的外化。
我們在實踐中不難注意到在這樣一個現象:圍繞某個主題開展微型德育課教學,當時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不久之后,原來的一些不良思想和言行又卷土重來。在各所中小學校中,以《感恩教育》為主題開展微型德育課的很多,教師們都很精心地進行組織,用很有感染力的真實故事去感化學生,讓學生感知父母、老師對他們的辛勤付出和無私關愛,聽課過程中,教師也的確發現學生深受感動,有的甚至淚流滿面,下決心以后要在生活中關心父母,以勤奮的學習感恩父母和老師。可是,有些學生在維持這種情感和狀態一段時間以后,又故態復萌。
為此,教師應做好以下三個方面的工作。
第一,微型德育課可以圍繞相同的主題,以多種形式、不同的角度來進行鞏固,使教育思想在學生的心靈深處烙下深深的印跡,通過多次內化以實現穩定的外化。
第二,傳統的德育趨向于“知性”德育,但這容易導致“水過地皮濕”,學生難以留下深刻的印象,也不會落實到行動中。因此,教師一定要在微型德育課及平時的教育中強調“知行合一”,使學生在活動中體驗、明白道理。微型德育課絕不能熱熱鬧鬧上完就結束了,不正確的行為是否改正,預期的目的有沒有達到,班主任教師必須不斷地提醒,不斷地督促。
第三,圍繞班級存在的突出問題,設置情景,經常開展以學生自我教育為主的微型德育課。這樣既能避免班主任教師的生硬說教,又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自己教育自己。如果能夠長期堅持,學生定能提高自我管理能力,養成自主解決班級和個人問題的好習慣。
篇5
薛廣德沒有理會漢元帝的指示,繼續說:“陛下不聽臣,臣自刎。以血污車輪,陛下不得入廟矣!”話說得很清楚,也更決絕:今天的進諫乃是抱著必死的決心,不達目的決不罷休,甚至不惜自
殺――就讓我的血濺到車輪上吧,您也甭想踏入宗廟了!
說起來,這已經不是薛廣德第一次向漢元帝進諫了。就在這一年的三月,出任御史大夫才十多天的薛廣德就展現出了“直言諫爭”的風格。當時漢元帝也是外出祭祀,事畢后仍然逗留不走,流連游獵。薛廣德為此上書說:“如今關東困極,人民流離,陛下您卻每日醉心于靡靡之音、亡國之樂,怎不令人哀痛?現在護駕士兵風餐露宿,隨從官員勞倦不堪,懇望陛下即刻回程,沉心思考如何才能與百姓同憂共樂,如此,則天下幸甚!”看到薛廣德的奏章,漢元帝當即下令返程回宮。這固然有顯示自己虛心納諫的用意,但應當說,也是給足了薛廣德面子。
不過這一回,漢元帝卻沒有那么大度了,甚至可以說惱怒至極,只不過一時想不出用什么來回應薛廣德。畢竟薛廣德的話義正辭嚴,行為也合乎道義,似乎還真是讓人既惱火又無奈。幸好在這兩相僵持之際,光祿大夫張猛上前說:“我聽說主圣才能臣直。乘船確實危險,不如走橋上安全。圣主趨利避害,御史大夫的建議看來是可以采納的。”有了張猛的解圍,漢元帝順勢說道:“曉人不當如是邪!”當即改令從橋上通過了。
“曉人不當如是邪”這句話很含糊,可以有兩種理解:一種是反問,意思是說服人難道不應像張猛那樣娓娓道來、循循善誘嗎?還有一種是批評,意思是勸諫不應像薛廣德那樣咄咄逼人、簡單粗暴。但不論哪種解釋,褒張抑薛的意思都是一樣的。事實上,這件事也確實使薛廣德在漢元帝心中的印象受到了很大影響。這之后一個多月,漢元帝就以年景欠收、百姓困苦為由,下令免除了薛廣德和丞相于定國、大司馬史高等人的職務,薛廣德就此結束了僅僅十個月的短暫御史大夫生涯。
御史大夫在當時與丞相、大司馬合稱“三公”,是朝廷中最為尊顯的官職。古人認為,“國之存亡,天也”,君主“受天之命”治理國家,故稱為“天子”,將“天命”作為政權合法性的重要來源。因此,一旦天象異常、百姓蒙災,就意味著上天發出警示,皇帝固然要下“罪己詔”,股肱重臣也要分擔責任。薛廣德與于定國、史高等人身為“三公”,其被免職,就是這一情形的適用。但相比于于定國近十年的丞相生涯、史高也有七年的大司馬經歷,出任御史大夫還不滿一年的薛廣德就顯得有些受屈了。
不過,盡管仕途遭到重大打擊,但薛廣德在當時還是受到了人們的贊譽與尊敬。薛廣德罷官后回到沛郡老家時,沛郡太守親自率人到郡界迎接,老家人也都以他為榮,將皇帝賜予他的坐車高高懸掛,傳之后世,以彰其德。
薛廣德進諫漢元帝這件事,一般人都對薛廣德給予肯定。這一方面固然是因為薛廣德敢于直諫的勇氣,另一方面也是緣于漢元帝在歷史上并不算太正面的形象。漢元帝繼承漢宣帝之位,被認為是西漢由盛入衰的轉折點。《漢書?元帝紀》載:漢元帝“柔仁好儒”,還在當太子時甚至被漢宣帝當面訓斥“亂我家者,太子也!”由于性格上的優柔寡斷,漢元帝并不能堅定地使用以蕭望之為代表的儒臣,反而因為崇信弘恭、石顯,致使蕭望之被逼自殺,并造成朝政紊亂、吏治腐敗,被司馬光批評“易欺而難悟”。
但細細想來,至少在薛廣德進諫這件事上,應當說,很難就此對漢元帝提出批評。
首先,在對待薛廣德的態度上,漢元帝并非始終拒諫飾非。如前所說,在這之前,對薛廣德向他進諫不可沉迷游獵一事,漢元帝也確實做到了聞過則改、毫不遲疑,用從善如流來形容一點也不為過。事實上,薛廣德升任御史大夫之前即為諫大夫,應當已有過多次進諫,如果不是出于對他的了解、信任與欣賞,漢元帝是斷然不會將他提拔到如此重要的崗位的。任其為御史大夫,自然也是希望他繼續發揚“直言諫爭”的作風,上以匡佐皇帝,下以糾劾百官。從這點上說,漢元帝并非“不明”。
其次,盡管對薛廣德激烈的進諫方式表示憤怒與反感,但漢元帝最終還是聽從了勸告,沒有堅持乘坐樓船,也沒有當場對薛廣德發飆或進行報復。盡管薛廣德最后仍被罷官,但漢元帝還是給予了他一定的禮遇,并默許了地方官民對他的尊崇。從這點上說,漢元帝也并非睚眥必報的暴君。
再次,從漢元帝“曉人不當如是邪”的抱怨與牢騷中,不難看出,他內心其實是很受屈的。在他看來,提出乘船或許有不對不妥之處,但也不是說就必須如此、不容分辯,做臣下的有不同意見,自然可以提出,若是言之成理,當然也可以改正;然而薛廣德的進諫卻是如此決絕,似乎抱定了皇帝說什么也不會聽從勸告,因此只能以辭官自刎相逼迫。作為皇帝,他難免感到尊嚴受到了傷害。事實上,從張猛甫一解圍、漢元帝隨即改令的表現可以看出,漢元帝還是希望事情以平和的結局收場,并不想搞得兩敗俱傷。從這點上說,漢元帝亦并非剛愎自用、一意孤行。
古人說,“木受繩則直,人受諫則圣”,“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一個人的成長、進步及至領悟、痛醒,常常是通過別人的提醒、忠告、勸誡而獲得,所以又有“難得是諍友,當面敢批評”的說法。歷史上,關于進諫、納諫的格言警句數不勝數,人們也常津津樂道于君明臣賢、從諫如流的美談樂事。理想狀態下,進諫者固然要直面矛盾、敢于直言,而不可瞻前顧后、拈輕怕重,受諫者也應當虛懷若谷、聞過則喜,而不可諱疾忌醫、文過飾非。但現實情況中,還應當考慮當時的情勢狀況、受諫者的個性特征、事情的輕重緩急等種種因素,從而達到進諫者成其功、受諫者得其益的皆大歡喜的局面,這也就是人們常說的語言的藝術、說服的技巧。
由此,再回到薛廣德進諫這件事上,應當說,薛廣德這一次的表現,很難說是一個合格的進諫者。一是他的進諫太過簡單,只有“宜從橋”三個字,至于為什么“宜從橋”卻一句話也沒說。二是過于粗暴,罷官也好,自刎也好,都是將漢元帝置于沒有退路的不義之地,不管聽不聽從進諫,都是成全了他的名聲,而皇帝不但損傷了臉面,還落下了嬉游縱樂的惡名。相比之下,張猛的進諫就高出一籌。首先,他以一句“主圣臣直”化解了尷尬,不露聲色地表明,出現這樣的局面,不是漢元帝的難堪,反而是因為他的圣明才能使臣下敢于直言。其次,他解釋了為何不能乘船的原因,畢竟圣體隆重,出于安全考慮,確實不可冒險。當然,過橋而不乘船,或許還有花費上的因素,畢竟乘船又是一番折騰,成本巨大,不過這個理由彼此心知肚明就行,也不宜說出來,這也再次說明了張猛的聰明。最后,他強調了過橋而不乘船乃是圣主趨利避害的選擇,又給了漢元帝得體的臺階,使其欣然接受了進諫,并發出了“曉人不當如是邪”的感嘆。由此再進一步引申,從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漢元帝并非不明、不聽之人,其之所以被認為“易欺而難悟”,是否跟進諫之人用意雖好,卻不辨情由、不分皂白也有一定關系?
篇6
關鍵詞:連續硬膜外麻醉(CSA);靜脈麻醉(IA);剖宮產術;妊娠高血壓綜合征;麻醉效果
妊娠高血壓綜合征(妊高癥)指的是妊娠期所特有的一種疾病,不僅會引起孕婦心、腦、腎等多臟器發生損傷,且會使得子宮胎盤血流灌注降低,從而對胎兒的存活產生較大的影響。如果發生心衰那么就會加劇孕婦的危險[1]。雖然當前剖宮產手術以及監測手段得到了顯著地提升,但是妊娠自身對母體的生理影響以及妊高癥引起的各種并發癥使得手術麻醉變得十分復雜,麻醉風險依然較大,且麻醉要求也較高[2]。本研究主要對比分析CSA與IA兩種麻醉方式用妊高癥剖宮產術中的效果,旨在篩選出一種效果高效的麻煩方式。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了2010年11月~2013年11月入住我院的80例行剖宮產術的妊娠高血壓綜合征患者的臨床資料,年齡23~37歲,平均(29.38±1.55)歲;體重55~83 Kg,平均(70.03±10.11)Kg;孕期32~40 w,平均(37.55±1.22)w;心功能Ⅱ-Ⅲ級,血小板計數(PLT)(49~126)×109/L,平均(82.30±12.73)×109/L。妊高癥的臨床診斷標準[3]:①先兆子癇:血壓≥160/100mmHg,或者蛋白尿(++-++++,≥5 g/24 h)以及水腫、眼花、胸悶以及頭痛等自覺性癥狀;②子癇:在上述癥狀基礎上出現昏迷或者抽搐等癥狀。其中先兆子癇58例,子癇22例。將本組患者按照奇偶數字法隨機地均分為IA組與CSA組各40例,兩組患者年齡、體重、孕周、心功能、血小板計數、合并疾病等資料經檢驗差異無顯著性(P
1.2方法
1.2.1 IA組 產婦經快速麻醉誘導之后,靜脈輸注2.0 μg/Kg的芬太尼后再注射1.5 mg/Kg的異丙酚(1 min之內注射完)以及0.08 mg/Kg維庫溴銨,并進行氣管插管處理。
1.2.2 CSA組 臥位經L2-3椎間隙以改良的Touhy針行硬膜外腔穿刺成功之后,經過Touhy針的針芯采用Spinocath導管刺入蛛網膜下腔,經過導管的尾側回抽見腦脊液從導管針的測孔流出之后,蛛網膜下腔向頭側置管2~4 cm,水平臥位之后經過留置的導管推注1.5 mL濃度為0.5%的重比重羅哌卡因注射液。術中按照實際病情追加蛛網膜下腔藥物。
1.3血液流變學觀察指標 患者于入手術室后平靜5min采取前臂靜脈血5 mL,將其置于裝有1 mL的枸櫞酸鈉的A試管之中,并將A試管標記為手術前的血液標本。待麻醉效果完善,再次同部位抽取5 mL靜脈血置入B試管之中,并將B試管標記為麻醉后血液標本。采用普利生LBY-N6C型椎板式粘度計根據常規的方法對全血黏度、血漿黏度等血液流變學指標進行檢測分析。
1.4麻醉效果評價標準 主要包括如下幾個方面[4]:①優:患者未出現任何疼痛、肌松良好,且未加其他輔助藥進行麻醉;②良:基本未出現明顯疼痛,肌松可,但有輕微牽拉反應;③差:出現劇烈的牽拉痛,肌松不理想,需要加入其他的輔助藥物方可完成手術。
1.5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麻醉優良率、麻醉前后血液流變學指標變化情況、麻醉和Apgar評分及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1.6統計學方法 計量資料以(x±s)表示,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SPSS 14.0軟件分別進行t檢驗和χ2檢驗,檢驗標準:P<0.05。
2結果
2.1兩組患者麻醉效果 IA組治療優、良及差例數分別為12例、17例及11例,麻醉優良率為72.50%;CSA組治療優、良及差例數分別為18例、20例及2例,麻醉優良率為95.00%。CSA組麻醉效果明顯高于IA組(χ2=3.930,P=0.028)。
2.2兩組患者麻醉前后血液流變學指標比較 麻醉前兩組全血黏度以及血漿黏度差異比較差異無顯著性;麻醉后CSA組全血黏度、血漿黏度(5.09±0.33、1.01±0.21)mPa?s均明顯低于IA組(P<0.05),見表1。
2.3兩組患者麻醉指標及Apgar評分比較 CSA組患者麻醉起效時間、達到最高阻滯平面時間、麻醉開始到新生兒娩出時間、Apgar評分均明顯IA組(P<0.05),見表2。
2.4兩組不良反應比較 麻醉過程中,IA組出現惡心、嘔吐及嗜睡例數分別為3例、4例及4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7.50%;CSA組出現惡心、嘔吐及嗜睡例數分別為2例、2例及1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2.50%。兩組相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在剖宮產手術過程中,麻醉是其中一個非常關鍵的環節,不僅涉及到產婦自身情況,而且還涉及到胎兒[5];同時,妊高癥患者由于其全身血管出現痙攣、收縮而引起水腫、蛋白尿以及高血壓等癥狀,往往會累及全身多個臟器的功能,此類患者手術之前治療多限制了鈉鹽以及液體入量且利尿,使其處于低血容的狀態,使得麻醉處理需考慮的因素變得十分復雜,因此,其麻醉管理具有其自身的相關特征,麻醉不僅要滿足手術的相關要求,而且還應最大程度地減少對機體的侵害。
臨床上一致認為,行剖宮產的妊高癥產婦采用IA之后很容易導致胎兒出現窒息癥狀,而且全麻由于氣管插管以及拔管時極易導致患者機體出現應激反應,體循環以及肺循環血壓值顯著上升,出現心衰、心梗以及誘發心跳驟停等,而且全麻條件下, 并發癥發生率較高。所以,使得IA在剖宮產手術中的應用受到了極大的限制。本研究認為,IA不適合用于妊高癥剖宮產手術之中。
CSA屬于一種新技術,其主要麻醉特點表現為:起效迅速,藥物注入機體后5~10 min即可開始進行手術,鎮痛肌松完全,大大縮短了胎兒娩出的時間,且不需要其他藥物輔助麻醉;阻滯平面可控性非常強;局部麻醉用藥量較少;提供術后鎮痛等。本研究結果顯示:CSA組麻醉效果顯著優于IA組,且各種麻醉相關指標及Apgar評分等均顯著優于IA組。此外,CSA麻醉條件下,患者出現不良反應的發生率也較低。由此可見,CSA在妊娠高血壓綜合征剖宮術中的麻醉效果更顯著,且安全性更高。
參考文獻:
[1]熊國強,黃仁健,覃軍,等.妊娠高血壓綜合征剖宮產的麻醉選擇[J].海南醫學院學報,2009,15(3):264-265.
[2]宋慶迎.妊娠高血壓綜合征剖宮產手術中不同麻醉方式的效果比較[J].中國現代醫學雜志,2011,21(7):857-859.
[3]平,閆瑞紅,周娜.重度妊高征剖宮產麻醉比較[J].實用醫技雜志,2008,15(5):622.
篇7
關鍵詞中小企業戰略聯盟國際化經營
中圖分類號F276.3文獻標識碼A
我國中小企業在實施“走出去”戰略過程中將面臨著許多難題,特別是在同一些發達國家先進企業的競爭中,無論是在資金、技術、人才還是在管理等方面都處于下風。而同世界上相關企業結成戰略聯盟,由此實現“走出去”戰略是最佳的選擇。
1實施“走出去”戰略的意義
1.1實施“走出去”戰略的必要性
(1)實施“走出去”戰略,是促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的需要。我國應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發揮比較優勢,推動有條件的企業以成熟技術和設備開展對外投資合作,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同時有利于我國集中力量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新興產業。
(2)實施“走出去”戰略,是擴大出口、開拓國際市場的需要。要抓住加入世貿組織的機遇,加快實施“走出去”戰略,帶動貨物、技術和服務出口,提高國際市場占有率,在國際分工與合作中取得有利地位。
(3)實施“走出去”戰略,是積極主動參與經濟全球化、順應世界經濟發展趨勢的需要。我國企業主動“走出去”參與國際經濟競爭與合作,在世界范圍內從資金、市場、資源的合理配置中分享所獲得的效益,從而不斷增強我國的綜合國力。
(4)實施“走出去”戰略,是培育我國跨國公司的需要。中國企業要在經濟全球化加速發展的進程中更好地參與國際競爭與合作,必須面向世界,“走出去”開展跨國經營,在全球范圍內優化配置資源,到國際市場求生存、謀發展。
1.2實施“走出去戰略”的緊迫性
(1)我國內部資源短缺與快速發展的國民經濟之間的矛盾。據統計,在我國45種主要礦產中已探明儲量1/3不能滿足需要,到2010年近1/2儲量出現缺口,海外戰略資源的開發與投資已成為國民經濟發展的出路之一。
(2)我國部分產業技術、設備、產品過剩,市場不足,生產能力過剩。國內有限的市場已不能滿足部分企業的發展,向海外市場擴張已成為企業生存與發展的必須。
(3)加強初級產品貿易和經濟技術的國際合作的日益發展的需要。
(4)國際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使中國企業面臨著國際大循環背景下的競爭,能否成為這種國際分工的一環并參與整個進程,是對我國企業發展能力的嚴峻考驗。
(5)要在“走出去”戰略中了解國際市場價格和市場趨勢,從而進一步擴大和利用境外市場,以增強中小企業國際競爭力。
2實施“走出去”戰略的困境
首先,我國中小企業不僅要與國內企業競爭還要同一些發達國家先進企業競爭,在國際化經營的過程中,中小企業缺乏資金支持,融資相當困難,資金短缺,生產能力不能充分有效地發揮。其次,在產品技術日益分散化、復雜化的今天,新產品、新技術的研究和開發需要大量時間和成本投入,且具有很高風險。企業單純依靠自己能力已經很難掌握競爭的主動權。第三,我國大部分中小企業對外投資經驗不足,缺少精通國際間資本運作的管理人才。第四,目前,貿易壁壘對我國中小企業的影響逐漸減弱,取而代之的是綠色技術壁壘。
3戰略聯盟是實施“走出去”戰略的最佳途徑
我國中小企業實施“走出去”戰略的途徑主要有四:兼并與收購、依靠企業自身資源進行擴張、合資、戰略聯盟。
3.1兼并與收購
采取并購的方式,雖然能使跨國公司繞過關稅壁壘和配額限制,省掉建廠時間,迅速進入相應的市場,獲取天然資源和原材料、企業的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以及他們所掌握和積累的產品、技術和管理方法,有利于降低經營風險。但是,公司治理結構不清、文化沖突和利益調整難以協調的問題是企業并購過程中遇到的共同問題。美國著名企業管理機構科爾尼公司多年的統計數據顯示,只有20%的并購案例能夠實現最初的設想,大部分的并購都以失敗告終。同時,并購需要大量的資金與先進的管理技術,而這些都不是我國中小企業的擅長。因此,并購不是我國中小企業實施“走出去”戰略好的選擇。
3.2靠自力資源擴張
依靠企業自身資源擴張,是指將所有的物流活動,包括市場采購、物料存儲、廠外運輸、廠內搬運等,完全自身運作。雖然自我擴張的形式下,人員少而精,辦事效率高,經營靈活,適應能力強,專業化程度高,有利于提高質量。但對于我國中小企業來說,資金的規模小,生產的變動性大,一方面無力投入大量的資金進行自有物流設施的建設,而且由于企業內部業務流程重組風險的存在,還可能受到企業內部員工的抵制和資源的浪費。另一方面人力、物力、財力的限制,不能強有力地支持企業的生產經營,影響企業的發展。而且,企業越追求自給自足,企業的規模會越大,從而管理任務也越復雜和多元化,這樣很可能導致管理層由于過度分散而無法有效管理,從而面臨風險。在社會分工日益專業化的今天,已經沒有哪一家廠商能夠完全作到自給自足,即使是大公司也不例外。企業之間的競爭,已經不是單純產品質量、價格、品牌上的競爭,而是在買方市場環境下由產品日趨同質性所導致的供應鏈的競爭。針對上述情況,依靠企業自身資源進行擴張并不是我國中小企業實施“走出去”戰略的最佳選擇途徑。
3.3合資
我國中小企業采取合資的方式不僅可以獲得先進企業的技術和訣竅,使產品獲得巨大的國內和國際市場,保持競爭優勢而且還可以分擔成本、分散風險。但是合作帶來的企業控制權的爭奪,對知識產權專有權喪失的擔心,文化差異等導致經營管理復雜化,使企業陷入不穩定。統計數據表明,在中國建立的中外合資企業(包括跨國公司)中,有15%左右的企業預定壽命提前終止。因此,合資并不是我國中小企業實施“走出去”戰略最好的選擇途徑。
3.4戰略聯盟
而構建戰略聯盟是我國實施“走出去”戰略的最佳途徑。所謂戰略聯盟是指市場中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企業自愿組成的一種企業之間松散的、以契約形式為紐帶,追求長期、共同、互惠利益的戰略伙伴關系。戰略聯盟能夠幫助企業獲得先進技術、提高其研發能力、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能開拓國際市場、降低企業國際化經營的風險。
戰略聯盟與兼并收購、依靠企業自身資源進行擴張、合資相比,具有許多優勢,可為合作雙方提供下列其他機制中所不具有的顯著優勢:協同性,整合聯盟中分散的公司資源凝聚成一股力量;提高運作速度,尤其是當大公司與小公司聯合時更是如此;分擔風險,使公司能夠把握伴有較大風險的機遇;加強合作者之間的技術交流,使他們在各自獨立的市場上保持競爭優勢;與競爭對手結成聯盟,可以把競爭對手限定到它的地盤上,避免雙方投入大量資金展開兩敗俱傷的競爭;組成聯盟可給雙方帶來工程技術信息和市場營銷信息,使他們對于新技術變革能夠做出更快速地調整和適應。營銷領域向縱向或橫向擴大,使合作者能夠進入新的市場,進入單方難以滲透的市場,聯盟雙方將具有更廣闊的戰略靈活性,最終可以達到雙贏。
戰略聯盟還具有戰略優勢:一是創造規模經濟。小企業因為遠未達到規模經濟,與大企業比較,其生產成本就會高些。這些未達到規模經濟的小企業通過構建聯盟,擴大規模,就能產生協同效應,即“1+1>2”效應,提高企業的效率,降低成本,增加贏利,以追求企業的長遠發展。二是實現企業優勢互補,形成綜合優勢。企業各有所長,這些企業如果構建聯盟,可以把分散的優勢組合起來,形成綜合優勢,也就可以在各方面、各部分之間取長補短,實現互補效應。三是可以有效地占領新市場。企業進人新的產業要克服產業壁壘,企業進入新市場也同樣要越過壁壘。通過企業間的聯盟合作進人新市場,就可以有效地克服這種壁壘。四是有利于處理專業化和多樣化的生產關系。企業通過縱向聯合的合作競爭,有利于組織專業化的協作和穩定供給。如豐田公司只負責主要部件的生產和整車的組裝,減少了許多交易的中間環節,節約了交易費用,提高了經濟效益。而通過兼并實行聯盟戰略,從事多樣化經營,則有利于企業尋求成長機會,避免經營風險。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未來的競爭將不再是企業與企業的競爭,而是聯盟與聯盟的競爭,是大勢所趨。全球的電子企業和計算機制造商已加入了建立戰略聯盟的行列。盡管存在著超乎尋常的激烈競爭,但是也達成了一些水平協定。如蘋果和數字公司已達成了有關生產標準的協定、松下和德國的儀器公司已達成合作開發芯片的協議、理光和松下半導體公司合作生產半導體元件的協議。在航空業,西班牙航空公司和泰國航空公司建立了航空運輸戰略聯盟。在石油業,英國殼牌石油公司與俄羅斯石油公司建立戰略聯盟,合作開發西伯利亞油田等。而我國中小企業通過戰略聯盟實施“走出去”戰略,可以提高我國中小企業的國際市場競爭能力,與國際市場接軌。
4我國中小企業構建戰略聯盟應該注意的問題
4.1謹慎選擇聯盟對象
在選擇聯盟對象時,企業首先要清楚候選企業的戰略意圖。其次,企業應該調查候選企業的合作經驗。此外,企業還應考察潛在候選企業是否具有獨特的核心競爭力和發展的潛力。
4.2強化組織學習,增強自身的競爭優勢
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中,競爭優勢往往不只是來自于產品的成本和質量,更重要的是企業的創新能力。通過戰略聯盟,合作伙伴可以學到對方融化在組織之中的知識,從而得到新的組織知識和技能。因此,企業的創新能力往往可以通過在企業聯盟中強化組織學習來獲取。
4.3在合作中注意保護自己的核心競爭優勢
企業在構建戰略聯盟時,一定要保護好自身的核心競爭優勢,尤其是核心技術。
4.4加強合作伙伴之間組織文化的融合
不同的企業擁有不同的企業文化,不同國家的企業在價值觀、企業精神、經營理念、企業制度、員工的文化背景、生活習慣等方面差異更大。因此,企業在構建戰略聯盟時應該注意企業文化的整合,使企業宗旨、戰略目標、組織制度等方面協調一致。
參考文獻
1陳劍濤.戰略聯盟穩定性與戰略聯盟合作伙伴的選擇[J].商業研究,2004(2)
2周朝琦.企業創新經營戰略[M].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01
3吳定玉.基于全球學習效應的跨國戰略聯盟機理研究[J].中國軟科學,2004(1)
4韓釉嵐.企業國際戰略聯盟的形成與發展[J].工業企業管理,2000(6)
5楊中俠.什么制約了企業走出去[J].國際融資,2002(9)
篇8
【關鍵詞】腰硬聯合麻醉;子宮切除術;應用效果
201文章編號:1004-7484(2014)-06-3166-02
腰硬聯合麻醉是一種椎管內阻滯技術,近年來其應用范圍越來越廣,研究指出,將其用于子宮手術患者,可延長麻醉時間,增加麻醉平面。本研究為2011年07月――2013年11月32例子宮切除術患者應用腰硬聯合麻醉,取得了較滿意的效果,總結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隨機抽取2011年07月――2013年11月于我院行子宮切除術的患者62例,按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成實驗組32例,對照組30例。實驗組中,年齡35-56歲不等,平均(41.2±2.5)歲,體重49-70kg,平均(65.2±2.5)kg,身高155-171cm,平均(163.2±2.7)cm;對照組中,年齡36-56歲不等,平均(41.2±2.8)歲,體重49-70kg,平均(65.5±2.4)kg,身高155-170cm,平均(163.1±2.8)cm,比較兩組年齡、體重、身高,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1.2.1實驗組應用一點法穿刺,針頭到達硬模外腔后,在蛛網膜下腔刺入,確定腦脊液流出通暢后,將2ml布比卡因(濃度為0.5%)注入蛛網膜下腔,速度為0.1m/s,后退出腰穿針,將硬模外導管置入頭端,測定麻醉平面,將患者阻滯平面控制在T6以下。
1.2.2對照組成功穿刺T3后,為患者注入3ml利多卡因(濃度為2%),將硬模外導管置入頭端即可。治療過程中應監測患者生命體征,并監測麻醉用藥量、麻醉平面、肌松效果。
1.3療效評定統計兩組平均麻醉用量及麻醉起效時間,并進行臨床比較。
1.4數據評定借助軟件SPSS11.0(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處理數據,應用t檢驗比較組間差異,用(χ±s)表達,若P
2結果
兩組麻醉工作均順利進行,麻醉成功率為100%,經臨床統計,實驗組物量少于對照組[(7.3±2.4)ml VS(14.1±3.6)ml],藥物起效時間短于對照組,[(5.3±2.1)min VS(10.8±3.6)min],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3討論
子宮切除術為臨床常見手術,手術主要在陰道及盆腔深部進行,因此,子宮切除術對麻醉效果的要求比較高。為降低牽拉對子宮的反應,保證腸管塌陷,腹肌松弛,手術時應用患者的麻醉平面控制在T8-S4之間。
有學者探討了腰硬聯合麻醉在子宮切除術中的臨床應用效果,結果顯示,腰硬聯合麻醉組麻醉起效時間、用藥量均優于硬膜外麻醉組,兩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硬膜外麻醉用藥量可控性好,麻醉并發癥少,為臨床常用麻醉方法,但該麻醉誘導時間長,牽拉時患者子宮反應大,會導致患者陰道疼痛,有研究報道,硬膜外麻醉阻滯不全以及麻醉失敗率比較高(可達9.55%)。腰硬聯合麻醉可彌補硬膜外麻醉的不足,將其用于子宮切除術患者,起效時間短、麻醉效果好。
綜上所述,腰硬聯合麻醉臨床麻醉效果好,可應用最小的劑量達到最佳的滿意效果,值得應用。
參考文獻
[1]劉艷麗.腰硬聯合麻醉與持續硬膜外麻醉在全子宮切除術中的應用效果研究[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2,15(09):69-70.
篇9
【摘要】 目的 探討胃鏡污染乙肝病毒(HBV)的清除破壞效果,確定被污染胃鏡最佳消毒時限。方法 對血清HBsAg陽性的胃鏡受檢者用后的胃鏡,進行消毒前,2%中性戊二醛消毒后1 min 、3min、5min分別在胃鏡插入部前端6cm、活檢帽、吸引孔道采樣,用免疫層析技術檢測其HBsAg,用聚合酶鏈反應(PCR)技術檢測HBV-DNA。結果 100例血清HBsAg陽性患者污染的胃鏡消毒前HBsAg陽性檢出率為了36%,HBV-DNA檢出率為25%,消毒5min后HBsAg和HBV-DNA均陰性。結論 乙肝病毒污染的胃鏡經手工全管道清洗、魯沃夫內鏡專用酶浸泡5min、2%中性戊二醛機器灌流消毒5min可有效去除胃鏡上污染的HBV。
【關鍵詞】 乙肝病毒 污染 胃鏡 消毒時限
胃鏡技術在診斷與治療中的應用越來越廣,胃鏡的消毒問題也越來越受到重視。胃鏡在其操作中直接與病人的體液、血液、組織接觸,細菌和病毒污染是不可避免的。目前我國是乙肝高發地區,HBsAg陽性率均達到10.34%,HBV感染是危害人類健康的重要因素[1]。再加上國內普遍存在胃鏡器械少而受檢人數多、檢查間隙的消毒時間不充分等問題,因此,探討污染胃鏡最佳消毒時限非常重要。
1 資料和方法
1.1 病例資料 胃鏡檢查前抽血,用膠體金法檢測其血清HBsAg。按檢查順序取血清 HBsAg陽性的胃鏡檢查患者100例,其中男72例,女28例,平均年齡43.5歲。上述患者檢查后的胃鏡為觀察對象。
1.2 儀器與試劑 電子胃鏡,高壓水槍,2%中性戊二醛,魯沃夫內鏡專用多酶洗液,血清HBsAg膠體金法檢測試劑條(廈門新創公司,ELISA試劑可測到的血清HBsAg最低濃度能達到0.5ng/ml)。PCR反應試劑(乙型肝炎病毒核酸熒光定量檢測及YMDD變異檢測試劑,最低檢測線5×102copies/ml;線性檢測范圍5×102copies/ml至5×108copies/ml,浙江夸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3 清洗與消毒 手工清洗消毒按”五步法”。初洗——多酶洗液全管道浸泡——流動水沖洗——2%中性戊二醛機器灌流消毒——清水沖洗。清洗紗布一人一用一步一丟棄,毛刷一用一浸泡消毒,多酶洗液一人一用一更換。
1.4 標本采集 每檢查完1例患者,清洗消毒前分別在胃鏡插入部前端6cm、活檢帽采樣:用無菌棉試子擦拭鏡身、活檢帽內部,將帶粘液的棉試子置5ml試管中;吸引孔道采樣:用10ml生理鹽水注入活檢孔內,后用無菌試管收集活檢孔道流出的液體。將試管送檢驗科進行HBsAg、HBV-DNA檢測。污染胃鏡經手工清洗、機器灌流消毒后1min 、3min、5min用同樣的方法分別采集標本。 1.5 標本檢測
1.5.1 HBsAg檢測 血清HBsAg檢測方法采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 ELISA其原理是使抗原或抗體結合到某種固相載體表面,并保持其免疫活性。使抗原或抗體與某種酶連接成酶標抗原或抗體,這種酶標抗原或抗體既保留其免疫活性,又保留酶的活性。在測定時,把受檢標本(測定其中的抗體或抗原)和酶標抗原或抗體按不同的步驟與固相載體表面的抗原或抗體起反應。用洗滌的方法使固相載體上形成的抗原抗體復合物與其他物質分開,最后結合在固相載體上的酶量與標本中受檢物質的量成一定的比例。加入酶反應的底物后,底物被酶催化變為有色產物,產物的量與標本中受檢物質的量直接相關,故可根據顏色反應的深淺刊物定性或定量分析[2]。
1.5.2 HBV-DNA PCR檢測 采用乙型肝炎病毒特異引物,利用核酸擴增、熒光標記探針,結合Taqman MGB雙探針技術,對人血清或血漿中乙型肝炎病毒核酸(HBV DNA)定量檢測,同時對YMDD M位點變異進行檢測。
2 結果
2.1 HBsAg檢測結果 100例血清HBsAg陽性患者胃鏡檢查后,其中有36例胃鏡表面消毒前檢測HBsAg陽性(陽性率36%),機器灌流消毒5min后均為陰性。
2.2 HBV-DNA PCR檢測結果 100例血清HBsAg陽性患者污染的胃鏡,消毒前樣本有14例為HBV-DNA陽性,機器灌流消毒后采樣HBV-DNA均為陰性。
3 討論
龔艷芳等[2]曾報道,在手工徹底清洗3min,用2%中性戊二醛浸泡消毒3min是對胃鏡殺菌消毒的最短時限。邵愛仙等曾報道,手工消毒和內鏡消毒機消毒3min均可有效去除胃鏡及附件上污染的HBsAg,內鏡消毒機消毒時間以3min為宜。
被乙肝病毒污染的胃鏡,通過嚴格的全管道清洗、酶洗、機器灌流消毒后,確定最佳消毒時限為5分鐘。打破了傳統10分鐘的消毒限制,縮短了消毒周期、提高了胃鏡的使用率、減少了病人的候診時間,同時避免了醫患之間不必要的沖突。制定HBsAg陽性胃鏡受檢者用后的污染胃鏡去除乙肝病毒的方案,以防止乙肝交叉感染。還可作為胃鏡受檢者健康教育的科學依據。
參 考 文 獻
篇10
關鍵詞 中小企業 戰略聯盟 國際化經營
中圖分類號 F276.3
文獻標識碼 A
我國中小企業在實施“走出去”戰略過程中將面臨著許多難題,特別是在同一些發達國家先進企業的競爭中,無論是在資金、技術、人才還是在管理等方面都處于下風。而同世界上相關企業結成戰略聯盟,由此實現“走出去”戰略是最佳的選擇。
1 實施“走出去”戰略的意義
1.1 實施“走出去”戰略的必要性
(1)實施“走出去”戰略,是促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的需要。我國應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發揮比較優勢,推動有條件的企業以成熟技術和設備開展對外投資合作,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同時有利于我國集中力量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新興產業。
(2)實施“走出去”戰略,是擴大出口、開拓國際市場的需要。要抓住加入世貿組織的機遇,加快實施“走出去”戰略,帶動貨物、技術和服務出口,提高國際市場占有率,在國際分工與合作中取得有利地位。
(3)實施“走出去”戰略,是積極主動參與經濟全球化、順應世界經濟發展趨勢的需要。我國企業主動“走出去”參與國際經濟競爭與合作,在世界范圍內從資金、市場、資源的合理配置中分享所獲得的效益,從而不斷增強我國的綜合國力。
(4)實施“走出去”戰略,是培育我國跨國公司的需要。中國企業要在經濟全球化加速發展的進程中更好地參與國際競爭與合作,必須面向世界,“走出去”開展跨國經營,在全球范圍內優化配置資源,到國際市場求生存、謀發展。
1.2 實施“走出去戰略”的緊迫性
(1)我國內部資源短缺與快速發展的國民經濟之間的矛盾。據統計,在我國45種主要礦產中已探明儲量1/3不能滿足需要,到2010年近1/2儲量出現缺口,海外戰略資源的開發與投資已成為國民經濟發展的出路之一。
(2)我國部分產業技術、設備、產品過剩,市場不足,生產能力過剩。國內有限的市場已不能滿足部分企業的發展,向海外市場擴張已成為企業生存與發展的必須。
(3)加強初級產品貿易和經濟技術的國際合作的日益發展的需要。
(4)國際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使中國企業面臨著國際大循環背景下的競爭,能否成為這種國際分工的一環并參與整個進程,是對我國企業發展能力的嚴峻考驗。
(5)要在“走出去”戰略中了解國際市場價格和市場趨勢,從而進一步擴大和利用境外市場,以增強中小企業國際競爭力。
2 實施“走出去”戰略的困境
首先,我國中小企業不僅要與國內企業競爭還要同一些發達國家先進企業競爭,在國際化經營的過程中,中小企業缺乏資金支持,融資相當困難,資金短缺,生產能力不能充分有效地發揮。其次,在產品技術日益分散化、復雜化的今天,新產品、新技術的研究和開發需要大量時間和成本投入,且具有很高風險。企業單純依靠自己能力已經很難掌握競爭的主動權。第三,我國大部分中小企業對外投資經驗不足,缺少精通國際間資本運作的管理人才。第四,目前,貿易壁壘對我國中小企業的影響逐漸減弱,取而代之的是綠色技術壁壘。
3 戰略聯盟是實施“走出去”戰略的最佳途徑
我國中小企業實施“走出去”戰略的途徑主要有四:兼并與收購、依靠企業自身資源進行擴張、合資、戰略聯盟。
3.1 兼并與收購
采取并購的方式,雖然能使跨國公司繞過關稅壁壘和配額限制,省掉建廠時間,迅速進入相應的市場,獲取天然資源和原材料、企業的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以及他們所掌握和積累的產品、技術和管理方法,有利于降低經營風險。但是,公司治理結構不清、文化沖突和利益調整難以協調的問題是企業并購過程中遇到的共同問題。美國著名企業管理機構科爾尼公司多年的統計數據顯示,只有20%的并購案例能夠實現最初的設想,大部分的并購都以失敗告終。同時,并購需要大量的資金與先進的管理技術,而這些都不是我國中小企業的擅長。因此,并購不是我國中小企業實施“走出去”戰略好的選擇。
3.2 靠自力資源擴張
依靠企業自身資源擴張,是指將所有的物流活動,包括市場采購、物料存儲、廠外運輸、廠內搬運等,完全自身運作。雖然自我擴張的形式下,人員少而精,辦事效率高,經營靈活,適應能力強,專業化程度高,有利于提高質量。但對于我國中小企業來說,資金的規模小,生產的變動性大,一方面無力投入大量的資金進行自有物流設施的建設,而且由于企業內部業務流程重組風險的存在,還可能受到企業內部員工的抵制和資源的浪費。另一方面人力、物力、財力的限制,不能強有力地支持企業的生產經營,影響企業的發展。而且,企業越追求自給自足,企業的規模會越大,從而管理任務也越復雜和多元化,這樣很可能導致管理層由于過度分散而無法有效管理,從而面臨風險。在社會分工日益專業化的今天,已經沒有哪一家廠商能夠完全作到自給自足,即使是大公司也不例外。企業之間的競爭,已經不是單純產品質量、價格、品牌上的競爭,而是在買方市場環境下由產品日趨同質性所導致的供應鏈的競爭。針對上述情況,依靠企業自身資源進行擴張并不是我國中小企業實施“走出去”戰略的最佳選擇途徑。轉貼于
3.3 合資
我國中小企業采取合資的方式不僅可以獲得先進企業的技術和訣竅,使產品獲得巨大的國內和國際市場,保持競爭優勢而且還可以分擔成本、分散風險。但是合作帶來的企業控制權的爭奪,對知識產權專有權喪失的擔心,文化差異等導致經營管理復雜化,使企業陷入不穩定。統計數據表明,在中國建立的中外合資企業(包括跨國公司)中,有15%左右的企業預定壽命提前終止。因此,合資并不是我國中小企業實施“走出去”戰略最好的選擇途徑。
3.4 戰略聯盟
而構建戰略聯盟是我國實施“走出去”戰略的最佳途徑。所謂戰略聯盟是指市場中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企業自愿組成的一種企業之間松散的、以契約形式為紐帶,追求長期、共同、互惠利益的戰略伙伴關系。戰略聯盟能夠幫助企業獲得先進技術、提高其研發能力、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能開拓國際市場、降低企業國際化經營的風險。
戰略聯盟與兼并收購、依靠企業自身資源進行擴張、合資相比,具有許多優勢,可為合作雙方提供下列其他機制中所不具有的顯著優勢:協同性,整合聯盟中分散的公司資源凝聚成一股力量;提高運作速度,尤其是當大公司與小公司聯合時更是如此;分擔風險,使公司能夠把握伴有較大風險的機遇;加強合作者之間的技術交流,使他們在各自獨立的市場上保持競爭優勢;與競爭對手結成聯盟,可以把競爭對手限定到它的地盤上,避免雙方投入大量資金展開兩敗俱傷的競爭;組成聯盟可給雙方帶來工程技術信息和市場營銷信息,使他們對于新技術變革能夠做出更快速地調整和適應。營銷領域向縱向或橫向擴大,使合作者能夠進入新的市場,進入單方難以滲透的市場,聯盟雙方將具有更廣闊的戰略靈活性,最終可以達到雙贏。
戰略聯盟還具有戰略優勢:一是創造規模經濟。小企業因為遠未達到規模經濟,與大企業比較,其生產成本就會高些。這些未達到規模經濟的小企業通過構建聯盟,擴大規模,就能產生協同效應,即“1+1>2”效應,提高企業的效率,降低成本,增加贏利,以追求企業的長遠發展。二是實現企業優勢互補,形成綜合優勢。企業各有所長,這些企業如果構建聯盟,可以把分散的優勢組合起來,形成綜合優勢,也就可以在各方面、各部分之間取長補短,實現互補效應。三是可以有效地占領新市場。企業進人新的產業要克服產業壁壘,企業進入新市場也同樣要越過壁壘。通過企業間的聯盟合作進人新市場,就可以有效地克服這種壁壘。四是有利于處理專業化和多樣化的生產關系。企業通過縱向聯合的合作競爭,有利于組織專業化的協作和穩定供給。如豐田公司只負責主要部件的生產和整車的組裝,減少了許多交易的中間環節,節約了交易費用,提高了經濟效益。而通過兼并實行聯盟戰略,從事多樣化經營,則有利于企業尋求成長機會,避免經營風險。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未來的競爭將不再是企業與企業的競爭,而是聯盟與聯盟的競爭,是大勢所趨。全球的電子企業和計算機制造商已加入了建立戰略聯盟的行列。盡管存在著超乎尋常的激烈競爭,但是也達成了一些水平協定。如蘋果和數字公司已達成了有關生產標準的協定、松下和德國的儀器公司已達成合作開發芯片的協議、理光和松下半導體公司合作生產半導體元件的協議。在航空業,西班牙航空公司和泰國航空公司建立了航空運輸戰略聯盟。在石油業,英國殼牌石油公司與俄羅斯石油公司建立戰略聯盟,合作開發西伯利亞油田等。而我國中小企業通過戰略聯盟實施“走出去”戰略,可以提高我國中小企業的國際市場競爭能力,與國際市場接軌。
4 我國中小企業構建戰略聯盟應該注意的問題
4.1 謹慎選擇聯盟對象
在選擇聯盟對象時,企業首先要清楚候選企業的戰略意圖。其次,企業應該調查候選企業的合作經驗。此外,企業還應考察潛在候選企業是否具有獨特的核心競爭力和發展的潛力。
4.2 強化組織學習,增強自身的競爭優勢
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中,競爭優勢往往不只是來自于產品的成本和質量,更重要的是企業的創新能力。通過戰略聯盟,合作伙伴可以學到對方融化在組織之中的知識,從而得到新的組織知識和技能。因此,企業的創新能力往往可以通過在企業聯盟中強化組織學習來獲取。
4.3 在合作中注意保護自己的核心競爭優勢
企業在構建戰略聯盟時,一定要保護好自身的核心競爭優勢,尤其是核心技術。
4.4 加強合作伙伴之間組織文化的融合
不同的企業擁有不同的企業文化,不同國家的企業在價值觀、企業精神、經營理念、企業制度、員工的文化背景、生活習慣等方面差異更大。因此,企業在構建戰略聯盟時應該注意企業文化的整合,使企業宗旨、戰略目標、組織制度等方面協調一致。
參考文獻
1 陳劍濤.戰略聯盟穩定性與戰略聯盟合作伙伴的選擇[J].商業研究,2004(2)
2 周朝琦.企業創新經營戰略[M].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01
3 吳定玉.基于全球學習效應的跨國戰略聯盟機理研究[J].中國軟科學,2004(1)
4 韓釉嵐.企業國際戰略聯盟的形成與發展[J].工業企業管理,2000(6)
5 楊中俠.什么制約了企業走出去[J].國際融資,2002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