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制度計劃范文

時間:2024-03-19 16:58:2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學習制度計劃,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學習制度計劃

篇1

【關鍵詞】 不完美信息;博弈論;委托;教學質量

一、學校與教師的委托關系

委托關系是指信息不對稱條件下的行為關系,學校和教師在教育過程中顯然是一種委托關系。學校作為委托方不能直接控制教師作為方的行為選擇,甚至對教師日常教學工作無法全面監督,在委托關系中,學校作為委托方只能通過外部刺激機制間接地影響方,希望借此來使自身得到收益的最大化。學校很難直接觀察到教師進行教學工作的努力程度,于是教師就可以利用這樣的信息優勢,損害學校教學質量和整體利益。

由于教師的努力程度與工資回報不完全相關,例如教師的教師水平評價不僅取決與教師自身,與學生的素質也有關,此外科研成果也是教師評價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加上信息不對稱引起的一系列不確定因素,教師的目標就是追求個人效益最大化,即追求工資報酬、科研津貼、社會地位和個人名譽等。學校的目標則是提高辦學水平和質量以此獲得最大的社會效益。很顯然兩者的目標有所沖突,因此,教師對學校的信息優勢,必然會造成道德風險問題,即教師在被聘用以后會根據個人的目標做侵害或損害學校利益的行為選擇。所以,學校要確保教師履行職責、提高教學水平、加強教學創新、幫助學校提高教學質量,應采取一定的措施,最直接的方法就是采取對教師課堂教學進行監督的機制。

二、教學監督機制的博弈模型分析

教師有兩種策略供選擇,即“努力”、“不努力”;學校對教師的課堂教學有“監督”和“不監督”兩種策略選擇。為簡化教師追求的個人效益,這里用學校支付的按學時均攤的工資W進行衡量,學校對教師教學進行監督所產生的費用也可按學時均攤,用單位學時的監督成本S衡量。教師的努力也需消耗成本,單位學時的成本用E來表示,學校發現教師努力或不努力,都能夠給學校帶來一定的收益,這個收益主要源自于對教師真實教學情況的了解,以及之后保障教學質量的具體措施,都會提高學校的相關收益,用單位學時收益R表示。然而,涉及到一個問題,即學校如果不監督教師的教學,給予教師較高的工資Wh,學校如果監督教師教學,則會根據教師“努力”和“不努力”的情況分別給予教師較高和較低的工資,即Wh和Wl。以此建立一個學校教師博弈模型(見表1)。其中的變量均大于零,且Wh-E>Wl,R-S>0。

表1學校教師博弈模型

分析該模型可知,學校“監督”則教師“努力”,學校“不監督”則教師“不努力”;當教師“努力”時,學校的最優策略就是“不監督”,教師若“不努力”,則學校的最優策略是“監督”。該模型沒有一個純策略的納什均衡,但存在一個混合策略的納什均衡。假設教師“努力”的概率為p,“不努力”的概率就是1-p;學校“監督”的概率為q,“不監督”的概率就是1-q。

則,教師:E(努力)=q(Wh-E)+(1-q)(Wh-E),E(不努力)= qWl +(1-q)Wh,當E(努力)=E(不努力)時,得到q=E/(Wh-Wl);學校:E(監督)=p(R-S)+(1-p)(R-S),E(不監督)= pR+(1-p)0,當E(監督)=E(不監督)時,得到p=(R-S)/R;于是,該博弈的混合均衡結果為{[(R-S)/R,S/R],[ E/(Wh-Wl),1-E/(Wh-Wl)]}。教師努力的水平取決于R和S,當S足夠小時,監督成本降低,監督工作更利于開展,于是教師更加傾向于“努力”;學校的監督力度取決于E及高低工資差Wh-Wl,當教師努力付出E增大時,教師由動機不努力,高低工資差的減小也同樣增加了教師不努力的可能。

三、改善教學監督機制的對策

學校的最終目的是通過合理的監督、獎懲機制等手段和措施改進和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1)從觀念上重視教學質量對整個學校發展的重要作用,突出教學質量監控工作的重要性,將教學工作擺在第一位。(2)設置科學合理的薪酬及獎金制度,與監督機制相結合,對教學不努力的教師在薪資上進行一定的控制,對努力的教師進行額外的獎勵。(3)研究和引導教師采取科學合理的備課手段和方法,降低備課成本。(4)引進先進的監督設備或方法,降低監督成本。

參考文獻

篇2

一份好的學習計劃大致包括三方面的內容。

一、進行自我分析

我們每天都在學習,可能有的同學沒有想過我是怎樣學習的這個問題,因此制訂計劃前首先進行自我分析。

1、分析自己的學習特點,同學們可以仔細回顧一下自己的學習情況,找出學習特點。各人的學習特點不一樣:有的記憶力強,學過知識不易忘記;有的理解力好,老師說一遍就能聽懂;有的動作快但經常錯;有的動作慢卻很仔細。如在數學學習中有的理解力強、應用題學習好;有的善于進行口算,算得比較快,有的記憶力好,公式定義記得比較牢;有的想象力豐富,善于在圖形變換中找出規律。所以幾何學習比較好……你可以全面分析。

2、分析自己的學習現狀,一是和全班同學比,確定看自己數學成績在班級中的位置,還常用"好、較好、中、較差、差"來評價。二是和自己數學成績的過去情況比,看它的發展趨勢,通常用"進步大、有進步、照常、有退步、退步大"來評價。

二、確定學習目標

學習目標是學生學習的努力方向,正確的學習目標能催人奮進,從而產生為實現這一目標去奮斗的力量。沒有學習目標,就象漫步在街頭不知走向何處的流浪漢一樣,是對學習時光的極大浪費。

確定學習目標首先應體現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教育方針,其次要按照學校的教育要求,此外還要根據自己的學習特點和現狀。當然還可考慮一些社會因素家庭情況。

學習目標要具有適當、明確、具體的特點。

適當 就是指目標不能定得過高或過低,過高了,最終無法實現,容易喪失信心,使計劃成為一紙空文;過低了,無需努力就能達到,不利于進步。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提出經過努力能夠達到的目標.

明確 就是指學習目標要便于對照和檢查。如:"今后要努力學習,爭取更大進步"這一目標就不明確,怎樣努力呢?哪些方面要有進步?如果必為:"數學課語文課都要認真預習。數學成績要在班級達到中上水平。"這樣就明確了,以后是否達到就可以檢查了。

具體 就是目標要便于實現,如怎樣才能達到"數學中上水平"這一目標呢?可以具體化為:每天做10道計算題,5道應用題,每個數學公式都要準確無疑地背出來,等等。

三、科學安排時間

確定了學習目標之后,就要通過科學地安排。使用時間來達到這些目標。要符合"全面、合理、高效"的要求。

全面 在安排時間時,既要考慮學習,也要考慮休息和娛樂,既要考慮課內學習,還要考慮課外學習,還要考慮不同學科的時間搭配。

合理 要找出每天學習的最佳時間,如有的同學早晨頭腦清醒,最適合于記憶和思考;有的則晚上學習效果更好,要在最佳時間里完成較重要的學習任務,此外注意文理交叉安排,如復習一會語文,就做幾道算術題,然后再復習自然常識外語待。

高效 要根據事情的輕重緩急來安排時間,一般來說,把重要的或困難的學習任務放在前面來完成,因為這時候精力充沛,思維活躍,而把比較容易的放稍后去做。此外,較小的任務可以放在零星時間去完成,以充分做到見縫插針。

在進行時間安排時,還要注意以下兩點:

1、要突出重點 也就是說,要根據地自我分析中提出 的學習標點或比較薄弱的學科在時間上給予重點保證。

2、要有機動時間,計劃不要排太滿太緊,貪心的計劃是難以做到的。

定了計劃,一定要實行,不按計劃辦事,計劃是沒有用的。為了使計劃不落空,要對計劃的實行情況定期檢查。可以制定一個計劃檢查表,把什么時間完成什么任務達到什么進度,列成表格,完成一項,就打上"√"。根據檢查結果及時調整修改計劃,使計劃越定越好,使自己制定計劃的能力越來越強。

1、目標

列計劃的目的無非是通過白紙黑字,使得自己對自己的學習情況能夠進行監督和檢查。高一,高二學年,應把重點放在課本上、課堂內。因為高考雖強調淡化課本的考查,其實處處有課本的影子。“課內知識課外考”的測試方式,就要求我們把課內知識學扎實,否則無法完滿地解答課外考題。當然,重點放在課本上,并不是將視野局限于課本,仍應有大量課外閱讀,在課外閱讀中鞏固,貫通課本知識,培養能力。高三學年,既是中學時代的最后一年,也是復習迎考的關鍵一年。高三學年的計劃是完善知識系統樹,“牽一發而動全身”,做到由一個知識點可以拎起一串,提起一面。系統地掌握知識后,技巧也就“水到渠成

2、知己

作戰講究“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學習也是一樣。所以要制定出符合自己實際情況的學習計劃,必須要“知己”。“知己”包括三層含義:明確學習奮斗的目標,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明確地估計自己的能力。做到“知己”后,我們就可以制定計劃了。

3、要求

列計劃本身并沒有太多的要求,你只要抓住兩個字——“詳、實”就足夠了。

篇3

一、運用“用戶體驗”,教學上因勢利導

因為學生的特殊性,其學習能力、學習態度不同,學生間差別較大,在上課時,如何利用好每節課的40分鐘,顯得尤為重要。作為中職學校計算機教學的任課教師,不僅要求“微課”內容能直撲重點、擊中問題所在,還要求筆者在備課時下一番苦功,運用“用戶思維”來思考,不同層次的學生需要教師提供什么樣的服務,才能滿足短時間內各種類型學生的學習需要。在備課時除了搜集好教學素材,教師將這些素材利用“微課”進行整合,根據教學重難點進行微課的拍攝,集中放于固定的“網絡學習空間”,學生可以自由選用。在課堂上,不同的學生學習速度及學習需求不一致,在“滿足各類用戶”的前提下,教師的備課若是能利用微課讓學生自己根據學習菜單進行“點菜”,讓優生吃得飽,優生可以繼續往難度較高的目標前行,學習能力一般的學生可以多次自己?c擊“微課”回看,直到弄明白為止。“微課”的自由點擊學習,激發學生不斷向上向善,重要的是葆有一顆探究的學習之心在不斷摸索。

二、微課時空廣闊,讓學習隨時隨地

微課的制作指向明確,在教師擬定出重難點后,每個微課就只聚焦一個點進行素材的專項整理,讓枯燥難理解的內容用信息化技術呈現出來,讓學生能“一點就通”。這樣“短小精悍”的微課,能使學生產生“聚焦式”的學習體驗。如“獎狀”的批量打印,筆者就專門制作了微課,專門講述了如何在 EXCEL表格中建立基本數據源,再在WORD中插入“域”,集中批量打印。學生如果有哪個關鍵環節忘了,只要打開微課多次播放,細細琢磨就能弄懂。因微課的時空較為廣闊,學生可以從微課中再獲自己所需的新知,讓微課成為課堂翻轉的支點。

三、微課用心制作,網羅可用之“創意”

對于微課的錄制,需要教師下大工夫匠心打造,或是制作PPT切換或配音錄制,或是利用智能手機錄播詳解過程。筆者采用較多的是錄屏軟件錄制的方式,對PPT演示進行屏幕錄制,輔以錄音和字幕。每一個微課都有可能成為學生的新寵,每一個微課都可能引起學生靈機一動的思考及不遺余力的探索。微課的制作并非一勞永逸,因為軟件不斷在推陳出新、更新換代。“創意”在微課的設計中顯得尤為重要,筆者特別關注廣告、電視等媒體可借鑒的“創意”,將這些元素用在微課的設計中,能加大教師與學生間的“親和力”,讓溝通無距離。

四、微課學后測評,玩轉探究新高度

篇4

【摘要】 目的 研究血清膽紅素濃度及氧化修飾低密度脂蛋白濃度對冠狀動脈性疾病患者的影響。方法 抽取正常健康人群及冠心病患者空腹靜脈血分別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其血清膽紅素濃度及酶聯免疫吸附試驗雙抗體夾心法檢測氧化修飾低密度脂蛋白濃度。結果 冠心病患者血清膽紅素濃度與氧化修飾低密度脂蛋白濃度較正常健康人群二者呈顯著可比的負相關(P

【關鍵詞】 冠狀動脈性疾病 膽紅素濃度 氧化修飾低密度脂蛋白濃度

包頭屬冠狀動脈性疾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高發地區,與我們已知與發病有關的高血壓、吸煙、飲酒、飲食、氣候等因素有關。有報道稱,低膽紅素濃度在冠心病患者中可視為與吸煙、高收縮壓一樣具有獨立的影響因素,認為膽紅素是一種內源性抗氧化物,可參與抗人體血清中低密度脂蛋白(LDL)的氧化修飾,從而減少粥樣斑塊脂質含量。

我們對包頭地區2009年在我院住院的冠心病病人血清膽紅素濃度及氧化修飾低密度脂蛋白濃度做了統計學分析及二者關系的分析。

1 材料與方法

1.1 對象 2009年入院的冠心病患者80例,其中男48例,女32例,年齡55-75歲,平均62歲。均符合WHO冠心病診斷標準[1]且無腦、肝、膽、腎等方面疾病;對照組80例為本院健康體檢人群,其中男45例,女35例,年齡40-55歲,平均47歲。均排除心、腦、肝、膽、腎等疾病。所有受檢人員均抽取清晨空腹靜脈血2ml,分別加于干燥速凝管中。混勻后于3000轉/分鐘低速離心機中離心10分鐘,取上清液分別進行測定。

1.2 儀器與試劑

1.2.1 血清膽紅素 OLYMPUS AU-64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標準品:奧林巴斯系統校準物,Cat No:66300。校準物中總膽紅素的值可溯源至美國標準物質研究院(NIST)標準參考物質(SRM)916a;試劑:奧林巴斯系統原裝試劑,樣品線性回歸與預期濃度相關系數R值為0.990以上,批內與批間分別小于9%和11%。

1.2.2 OX-LDL試劑由廈門慧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采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雙抗體夾心法檢測。

1.3 方法

1.3.1 奧林巴斯生化儀測定膽紅素應用的是改良的重氮法,同時做獨立的樣品空白來消除標本中的內源性干擾。

1.3.2 應用雙抗體夾心法測定標本中人氧化修飾低密度脂蛋白水平。

2 結果

結果顯示,冠心病患者血清膽紅素濃度明顯低于正常健康人群血清膽紅素濃度,具有顯著可比性(P

3 討論

膽紅素是一種內源性抗氧化物,在生理氧濃度下的抗氧化能力比維生素C、E強。膽紅素在血漿中與白蛋白結合后,促使膽紅素C-10上的氫轉化為活性氫原子,極易與超氧陰離子等自由基結合,從而具有清除自由基的功能,參與維持人體氧化與抗氧化平衡[2]。因此,膽紅素降低、自由基升高將會導致體內氧化能力增強,從而導致大量LDL被氧化。研究發現,血清膽紅素濃度和冠心病發病率呈反比關系,當膽紅素濃度下降50%,發生動脈病變的危險性就增加47%。因此認為膽紅素可通過抗氧化作用延緩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

CHD病理基礎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低密度脂蛋白(LDL)是由極低密度脂蛋白(VLDL)轉變而來的。體內三分之二的LDL是通過受體介導途徑吸收入肝和肝外組織,而余下的三分之一是通過一條“清掃者”通路而被清除的,在這一非受體通路中,巨噬細胞與LDL結合,吸收LDL中的膽固醇,這樣膽固醇就留在細胞內,變成“泡沫”細胞。因此,LDL能夠進入動脈壁細胞,并帶入膽固醇。故LDL水平過高能致動脈粥樣硬化,使個體處于易患冠心病的危險中。膽紅素能中斷LDL脂質過氧化物增殖鏈式反應,抑制血漿中LDL氧化修飾,具有抑制OX-LDL所誘導的單核細胞的趨化性,血漿中低濃度的膽紅素可能是冠心病的一個獨立危險因素。體內膽紅素與白蛋白結合后,存在于心室肌細胞部位,能阻止該部位產生氧自由基。膽紅素在體外能阻止LDL被2,2’-偶氮(2-丙基脒)的雙鹽酸鹽在37℃產生的氧自由基氧化修飾,從而抑制OX-LDL的形成。目前研究已經證實,炎癥反應引起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穩定性降低并導致破裂是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發生的重要機制。隨著研究的深入,人們發現LDL被氧化修飾形成OX-LDL后其生物活性發生明顯改變,OX-LDL可激活血管內皮細胞使其表達細胞粘附分子,促進炎癥細胞的粘附和浸潤。同時單核(巨噬)細胞通過清道夫受體大量吞噬OX-LDL形成泡沫細胞,而泡沫細胞死亡可增加粥樣斑塊脂質含量,使斑塊穩定性降低。

此實驗可證明膽紅素是獨立影響冠狀動脈性疾病發生發展的因子,認為膽紅素具有防治冠狀動脈性疾病的作用,是一種潛在的防治冠心病的有效物質。但其相互影響的機制尚未完全被揭示。由于血清膽紅素檢測方法簡便、可靠、直觀,標本來源方便,創傷小,易于接受。希望通過膽紅素的檢測可給臨床提供更多的判斷治療冠狀動脈性疾病的理論依據,及為健康體檢中血清膽紅素濃度低于平均參考范圍的亞健康人群提供警示及積極改善的作用,減少或消除產生疾病的痛苦,降低治療成本及不必要的醫療浪費。對低膽紅素代謝紊亂進行早期干預有可能預防心血管事件的發生,定期檢測CHD患者血清膽紅素,對評估CHD患者的預后和療效,從而改善并提高生存質量有一定的價值,如何適當提高CHD血清膽紅素濃度可能減緩或消除動脈粥樣硬化發生,這為治療CHD提供了一個新思路,值得進一步探索及研究。

參 考 文 獻

篇5

關鍵詞:教育公平;貧困生;學習形態;差異性分析

中圖分類號:G46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7)16-0007-02

一、研究背景

黨的十報告指出,要大力促進教育公平,提高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水平;在2016年的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發展更高質量、更加公平的教育。據統計,2007年我國高校貧困生比例高達20%,貧困生弱勢群體還在不斷擴大,據資料顯示,各高校家庭困難學生在學業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問題,家庭困難學生的學業情況呈現兩極分化的趨勢,一部分家庭困難學生在家庭經濟困難情況下,努力奮進,成績名列前茅;另一部分因信息與資源的匱乏和不適應大學的學習生活方式導致出現學業困難,甚至受到學業警示、延期畢業的處分。進而,學業困難問題容易加劇家庭困難學生的自卑情緒,使其更加迷茫彷徨,由此產生惡性循環。

二、研究設計

此次研究的調查對象主要來自北京工商大學的本科生,通過查閱資料,我們了解到本校在校本科生總共11487人,貧困生1860人,占比16%,與全國貧困生比例接近,貧困生這一弱勢群體的學業問題也日益嚴峻。本研究聚焦于北京工商大學的家庭困難學生學業現狀,主要通過發放網絡調查問卷的形式進行,收回問卷430份,其中有效問卷430份。樣本分布于不同年級、學院之間;調查問卷內容主要包括“學業現狀調查”“學習情況影響因素調查”“基本信息”三個方面,共32個題目。問卷所有題目均經過多次修改和校訂,信度和效度良好。問卷結構完善。

本研究運用SPSS統計軟件,對學業影響因素進行具體指標分析和差異性分析,接著分析所有調查的貧困生之間的差異,最后得出結論并提出建議。

三、數據分析

(一)學習影響因素分析

1.描述統計。本文設計了21道題目調查學習情況的影響因素,采用其中的18道題目進行描述性分析,從結果可以看出受訪者的學習影響因素的均值大都在3-4分之間(介于一般和基本同意之間),可以看出,訪者對學習的認識都比較理性。為了確定學習狀況的影響因素,本文對所獲數據進行了因子分析。

2.因子分析。

(1)KMO檢驗和Bartlett檢驗。本文用KMO和Bartlett檢驗數據是否適合做因子分析,結果顯示 KMO取值為0.918(>0.9),并且Sig.值為0.000,表明數據非常適合做因子分析。

(2)指標個數的確定及命名。利用因子分析根據學生的學習態度將學習形態分為自主學習型、拓展學習型、外壓學習型、技巧學習型四類,四類Alpha系數分別為0.910、0.775、0.693、0.668,且四種學習形態均通過信度和效度檢驗,說明具有高度的內部一致性。

通過K中心聚類法,根據四種學習形態指標為受訪者進行集群,最后將受訪者集成了三群。群1在“自主學習型”方面的值最高,該集群有自己獨特的學習方式,能夠主動學習,對學習充滿好奇心,對學習有著深刻的認識,命名為自主學習群。群2在“外壓學習型”的值最高,而在“自主學習型”方面的值最低,可見此集群的學習狀況容易外界壓力的驅動,學習自主性較差,對老師家長的依賴性較強,命名為依賴學習群。群3在“拓展學習型”的值最高,該集群基礎學習沒問題,能夠對問題保持好奇心,更喜歡鉆研具有挑戰性的問題,命名為拓展學習群。

(二)差異性分析

1.學習形態分析。

(1)性別因素。以性別為因子,以學習形態為因變量,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在95%的置信水平下,發現不同的性別有著不同的學習形態。

對性別與學習形態群進行交叉分析,分析結果如下:男女學生中占比最高的均為依賴學習型,而女生明顯比男生更有自主學習習慣,而男生比較能自信學習,對自己充滿信心,這也符合現實。

(2)貧困生與否。以貧困生與否為因子,以學習形態為因變量,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方差分析的顯著性小于0.05,說明在95%的置信水平下,貧困生與非貧困生之間的學習形態存在差異。對貧困與否和學習形態進行交叉分析,可以得出貧困生和非貧困生中依賴學習型人數占比最高,貧困生的依賴學習占比更高,非貧困生比貧困生的自主學習型占比更高的結論,說明貧困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不足,依賴性較強。

2.貧困生學業現狀的分析。

(1)貧困生與非貧困生的差異性分析。以貧困生與否為因子,以學業現狀的6個問題為因變量,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在95%的置信水平下,檢驗結果呈現差異性的是與老師課下溝通的頻率和綜合績點,接著對貧困生與老師課下交流和綜合績點進行交叉分析。

從結果可以看出,貧困生與老師交流的頻率會多于非貧困生,說明貧困生好學心更強,也從側面反映出貧困生學習依賴性更強。

在綜合績點情況調查中,貧困生中高績點(3.5~4之間)的占比明顯高于非貧困生,從側面反映出部分貧困生的學習成績優于非貧困生。

(2)貧困生差異性分析。我們接著針對所調查的全部貧困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分析,以性別為因子,以學習現狀和學習影響因素為因變量進行獨立樣本檢驗,在90%的置信水平下,我們發現貧困生中不同性別在獲得獎學金情況、綜合成績情況和學習影響因素中的分數反映能力、考前感覺到壓力和焦慮存在顯著差異。

(三)數據分析結論

綜上數據分析可以看出,女生的學業成績明顯優于男生,而且女生學習的自主性更強,男生學習的拓展性更強。雖然大部分貧困生的學業成績比非貧困生好,但貧困生的依賴學習占比更高,學習的依賴性強,自主性不足。

四、建議

基于以上研究分析,本文對貧困生提出建議如下。

針對對外部環境的依賴性較強的貧困生,本文認為,首先要克服自卑心理。貧困生可通過溝通交流的形式,及時疏解心理負擔。其次,要樹立學習自信心,注重自我檢查和反省,找出自己自主學習中出現的問題和漏洞并及時改正。同時可通過實習或其他實踐活動提升身綜合能力。

針對部分求知欲不強,缺乏創新型的貧困生,首先要找到適合自身的學習方法。可以通過經驗交流會的形式,向高年級的學長學姐學習經驗,同時結合自身習慣,養成適合自身的學習方法。其次,要找到適合自身的學習場所。學校為學生提供了很多的學習場所,如寢室、圖書館、空教室、英語角等。學生可以根據自身需求,選擇適合的學習場所。

參考文獻:

篇6

淺層學習和深度學習作為學習的兩種學習方法,起源于1976年M arton,F,&最初的實驗法研究。深度學習強調對事實的內在理解,是指基于理解的學習,強調來自于學習者自身需求的內部驅動,能夠將已有的知識遷移至新的情境,作出決策和解決問題,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應用。而淺層學習僅僅是一種對學科知識加以回憶的感知工作,是對材料進行表面的短時的記憶,不能很好的促進對知識和信息的理解和長期保持,它強調來自于評估要求如等級考試、平時測試的外部驅動。

淺層學習者需要外力來驅動學習,如目前典型的通過評分等級來促進學生的學習,他們只關心這次考試的失分地方及下一次考試的知識內容。為什么有些高中生尤其是高一年級的學生仍習慣于淺層學習呢?因為學生從小學、初中乃至高中的起始階段都為了考試分數及評價而對信息的簡單機械記憶,因此淺層學習已成為大多數學生基礎年級的一種學習習慣。

目前高中學生的基礎年級仍習慣于淺層學習的原因之一是以往的學習習慣,更主要的原因是老師的課堂教學設計缺乏深度,難以在學生面前呈現深度思考的教學設計。

二、基于深度學習理念下氫氧化鋁制備的教學過程

1. 課前自測

試劑:0.5mol/L Al2(SO4)3溶液、2mol/L NaOH溶液、氨水

如何根據提供試劑制取氫氧化鋁?原理是什么?請用具體的化學方程式表示。

設計意圖:讓學生從反應原理上明確鋁鹽與堿反應能制取氫氧化鋁,并能準確用符號這重表征表示出來。

2. 分組實驗

實驗說明:用鋁鹽和上述兩種堿分別制取氫氧化鋁。取約1ml試劑于試管中,然后逐滴滴加另一試劑,邊加邊振蕩,觀察現象并記錄在表格上。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實驗操作的能力和敏銳的觀察能力,特別是試劑滴加的順序和試劑用量對實驗現象的影響。

3. 白板展示

學習小組把現象如實記錄在白板(有磁性可貼在黑板)上展示,小組互評。

選取其中具有代表性的5組,學生描述及互評如下:

師:哪些小組對實驗現象描述更準確、更規范呢?

生:在面對別組的描述擺在面前和學生之間的互評,對現象最佳的文字表達自然而然就出現了。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的文字表達能力和分析歸納整合的能力、溝通交流能力。

4. 問題討論

問題1:B實驗與D實驗的試劑相同而現象不同,這與什么有關?

問題2:B操作的現象表明Al(OH)3具有什么性質?

問題3:實驗室制取Al(OH)3的最佳試劑是什么?

問題4:D操作的現象你能解析嗎?(后來白色沉淀逐漸增多在此不作解析)

問題5:試劑的用量與滴加的順序會影響實驗結果嗎?

設計意圖:通過問題的設計和學生小組之間的討論把學生引向深度學習,培養學生思維的深刻性。

5. 符號表征

由上述實驗可知,實驗室制備氫氧化鋁的最佳試劑是:鋁鹽+氨水。

Al2(SO4)3+6NH3?H2O=2Al(OH)3+3(NH4)2SO4

用NaOH溶液制備的氫氧化鋁會溶解于過量的氫氧化鈉溶液中,體現了氫氧化鋁能溶于堿,說明氫氧化鋁具有酸性,寫成酸的形式為:H3AlO3(鋁酸),鋁酸在溶液中不穩定,易失去一個水分子形成偏鋁酸(HAlO2,弱酸),偏鋁酸與NaOH溶液發生中和反應。

Al(OH)3 +NaOH=NaAlO2 +2H2O(體現酸性)

Al(OH)3 +OH ==AlO2 +2H2O

向NaOH溶液逐滴滴加Al2(SO4)3溶液,相當于堿過量,生成的氫氧化鋁又會溶于NaOH溶液,可用下式表示:

Al +3OH=Al(OH)3

Al(OH)3 +OH=AlO2 +2H2O

(后沉淀逐漸增多不作解析)

設計意圖:強化學生用化學用語解析化學現象及問題。

6. 基于深度學習理念下的教學反思

①挖掘教材資源

教材即教學內容,它是教學得以展開的必要成份,所謂教材指的是教師指導學生學習的材料。教材對于教師來說就像木材對于木工,建材對于瓦匠一樣,離不開加工與取舍、選擇與創新的過程。教材不是教學內容的全部,它是可變的、發展的和開放的。要引導學生深度學習教師必須摒棄“教教材”的傳統觀念,樹立“用教材教”的教學思想,靈活地和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必要時對教材內容進行適當的補充和刪減,替換教學內容和活動,調整教學內容的順序。

本教學案例中氫氧化鋁的制備方案設計創造性地把原教材中的教師演示實驗變為學生的分組實驗,再從試劑的滴加順序和用量上進行改進,使學生由感性的實驗過渡到從本質上掌握了氫氧化鋁實驗室的最佳制備方法和它的兩性。

②優化教學情境

深度學習是某種程度基于情境的行為,人類學習和知識的本質告訴我們知識具有情境性、生成性、條件性,學習者通過參與真實情境中的活動如實踐、對話、協商、反思等來掌握深層知識、理解復雜概念原理,進而建構所需的知識意義并真正掌握這些知識。深度學習的實現還需要共同體的構建與支持,通過與共同體內其他成員的相互對話、彼此互動來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本教學案例中通過以下做法創設和優化教學情境(見下圖):

③引發學生深度思考是深度學習的重點

經過深思用心悟出的知識才是自己的。教學設計中可引起學生深度思考的策略有:

實踐是學生深度學習最好的老師。在本節課中把氫氧化鋁制備的演示實驗改為學生的分組探究實驗,把對現象的口頭描述改為讓學生用白板書寫并展示交流,把對實驗現象解析的機會讓給學生嘗試,把教師的提問適當的交給學生提出問題并嘗試小組內解決。多方位多角度提供實踐的平臺,引導學生深度學習。

篇7

關鍵詞:直角三角形;課程難度;課程實施時間;教學指導

中圖分類號:O123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120X(2016)08-0061-02收稿日期:2015-12-04

一、背景

戴著三角形學界皇冠的直角三角形,以自身的特殊性和重要性,被人們世代探索。它在初中幾何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在數學學習以及生活生產中被廣泛應用。本文借鑒史寧中等人的課程難度量化分析模型N=αG/T+(1-α)S/T對直角三角形知識進行難度定量分析,比較2011年的《標準》和2000年的《大綱》中該知識點的難度變化,探討此難度變化對教師教學實踐的指導作用。

二、難度量化比較

1廣度比較

通過對比《大綱》和《標準》可以得知,直角三角形知識點有了變化。相比于《大綱》,《標準》中增加了一個知識點:掌握“通過直角邊、斜邊作直角三角形”。經過仔細查閱,取《標準》的課程廣度系數G1=10,《大綱》的課程廣度系數為G2=9。

2深度比較

總體上,《標準》和《大綱》中該模塊內容課程深度普遍升高。例如:

(1)三角形符號意識的提升,由認識變為掌握;

(2)“根據題設和概念的意義、公理、定理進行推理論證”由“初步掌握”改變為“掌握”;

(3)“斜邊、直角邊”定理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由“會用”提升為“掌握”;

(4)“直角三角形的重心概念及意義”由“認識”提升為“探索并了解”。

但同時,某些知識點難度也有相對的降低。例如:

(1)“勾股定理及逆定理的判定和應用”由“掌握”降低為“體驗”;

(2)“運用三角函數解決與直角三角形有關的簡單實際問題”由“掌握”降低為“會”。

綜合深度賦值表,取《標準》的課程深度=30,《大綱》的課程深度=26。

3課程實施時間比較

分析《標準》《大綱》中等腰三角形知識點的課程實施時間得知,兩者對直角三角形的課程內容完成的所需時間基本一致,取《標準》的課程實施時間=8,《大綱》的課程實施時間=7。

4難度比較

基于前面三個方面得出的數據,代入課程難度量化分析模型,可以得到《標準》《大綱》的課程難度分別為N1=225,N2=226(其中,α=06)。顯然,在這個模型下,《標準》中直角三角形知識的課程難度比《大綱》中的低001,即課程難度降低了001。

三、教學啟發

根據以上得出的數據易知,直角三角形知識的課程難度降低了。由于《標準》和《大綱》中直角三角形的課程廣度、課程實施時間沒有發生很大的變化,所以影響該知識點難度變化的主要因素是課程深度。下面將具體分析課程廣度、課程深度、課程實施時間、課程難度四方面對教學實踐的啟發和指導。

1課程廣度變化對教學實踐的指導

《標準》中增加了“掌握通過直角邊、斜邊作直角三角形”這個知識點。這使得三角形知識的連貫性和系統性得以提高,教師思維的邏輯性以及目的性更為明確。現以兩種方法來解析該知識點。

方法一:

(1)在直線L上任意取兩點為M、N;

(2)作線段MN的中垂線交MN于點A;

(3)在中垂線上取點B,使AB為直角邊長;

(4)以點B為圓心,斜邊為半徑作圓,交直線L于點C;

(5)連接BC, 三角形ABC即為直角三角形。

方法二:

(1)以斜邊為半徑作圓O,并取直徑AB;

(2)以點A為圓心,直角邊為半徑作圓P交圓O兩點,任取一點為C;

(3)連接AB、BC,三角形ABC即為直角三角形。

2課程深度變化對教學實踐的指導

由以上直角三角形課程深度變化的對比分析可知,《標準》對《大綱》中直角三角形知識提出了新的要求。三角形知識的程序性和陳述性需要相協調才能共同得到提高。該種變化可以更高程度地使教師在數學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的數學思維,端正他們的數學思想,讓學生掌握恰當的學習方法。這便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注意層次性和數學思維的邏輯性等。就《標準》的深度變化,現在對以上的結論舉相應的例子證明。

(1)三角形學習中會遇到很多專用符號,如,∠,,等較為常見的,《標準》中對此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學生不僅會辨別,更要會掌握、熟悉地寫出。教師在教學中要從最基本的知識點出發層層深入展開教學。這種變化的好處是落實了基礎課程目標,增加了教師教學的可操作性。

(2)《標準》較《大綱》而言,更注重學生推理能力的鍛煉和加強,這有利于教師培養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思維的邏輯性。同時,推理驗證需要板書和語言說明,這有利于鍛煉教師的板書基本功和語言基本功。

(3)《標準》和《大綱》都有“斜邊、直角邊”定理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這個知識點,但是要求卻有所提高。這足以說明該知識點的重要性。直角三角形是一類特殊的三角形,因此對比于其他一般的三角形,它所具備的性質也是比較特殊的。“斜邊、直角邊定理”在直角三角形的學習中起到橋梁作用,一是承接了上述提到的作圖要求點,二是為學習特殊的三角形作了鋪墊。現在以一例子加以說明:

例1:三角形ABD和三角形BAC,ACBC,BDAD,AC=BD。求證BC=AD。

解析:根據直角三角形的特殊性質,我們可以知道,若能證明兩個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斜邊、直角邊”定理就能幫助解決問題了。由ACBC,BDAD易知兩者都為直角三角形,進而由全等三角形性質得知BC=AD。

這道題簡單而重要,符合學習目的,貼近學生思想。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基礎性知識的講解,使教學方向更為明確。

(4)相對《大綱》,《標準》在直角三角形的學習中加深了對三角形重心的理解和學習。這有利于疏通知識的“管道”,讓分散的知識點連貫起來,提高教師教學的可操作性和條理性,同時數學思想的思辨性和確定性也能得到充分體現。

現以一例子加以說明:

例2:直角三角形的斜邊長為18,求三角形的重心到斜邊中點的距離。

解析:根據重心的概念得知,三角形三邊中線的交點即是重心。再由直角三角形的特殊性質得知,直角三角形斜邊上的中線等于斜邊的一半。故由題意可知斜邊上的中線長為9。又因為重心到頂點的距離與重心到對邊中點的距離之比為2∶1,因此可求出三角形的重心到斜邊中點的距離為3。

這道題主要運用直角三角形的特殊性質和重心概念及性質來解決。

(5)通過對比《標準》和《大綱》,《標準》中直角三角形該模塊對“勾股定理及逆定理”的深度要求降低了,這不僅為學生減壓,也為教師減壓。對學生而言,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提高學習效率。對教師而言,有利于明確教學內容和方向,使教學更有層次性和科學性,避免過多介紹難題,要注重基礎題。對于勾股定理,現以一例子加以說明:

例3:等邊三角形ABC的邊長為2,過點A作BC邊上的高AD,垂足為D。求三角形ABC的面積。

解析:根據等邊三角形“三線合一”的性質得知,BD=CD=1,在直角三角形ABD中,由勾股定理有AB2=BD2+AD2,故可求出高AD,再根據三角形的面積公式進而求出其面積。

對于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現以一例子加以說明:

例4:已知在三角形ABC中,三條邊長分別為a、b、c,a=n2-1,b=2n,c=n2+1(n>1)。求證:∠C=90°。

解析:由勾股定理知道,直角三角形滿足兩直角邊的平方的和等于斜邊的平方。同理,若三角形的三邊滿足此種關系,該三角形即為直角三角形。因a2+b2=c2,故三角形ABC為直角三角形,易得證∠C=90°。

3課程實施時間變化對教學實踐的指導

根據上面課程實施時間的比較分析,《標準》和《大綱》中直角三角形的課程實施時間基本一致,這從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師對知識點的可操作性以及教學的層次性。面對直角三角形知識的“廣而淺”的情景,教師要科學、合理地安排授課時間和授課內容,多注重基礎性知識的講解和類型題的練習,少普及難度高、偏離教學重難點的題目。

4課程難度變化對教學實踐的指導

篇8

[關鍵詞] 血液凈化;聯合治療;急性;砷化氫

[中圖分類號] R135.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5)06(c)-0051-02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combined application of various blood purific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arsine poisoning for reference. Methods A total of 61 with acute arsine poisoning admit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May 2012 and June 2014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therapy, while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combined application of various blood purification. After one month of treatment, clinical outcomes and hospitalization time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Results Observed total effective cure rate was 100.00%, while the control group was 86.67%, therefore,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number of days hospitalized patients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Key words] Blood purification; Combination therapy; Acute; Arsine

目前,在臨床上,對于砷化氫中毒的中毒機制尚未得到明確的闡述[1]。但急性砷化氫中毒會讓患者在短時間內發生溶血狀況,并造成機體內部的各項器官損傷,如:腎衰竭等,因此,急性砷化氫中毒患者若沒有得到及時正確的醫學治療,極易導致死亡[2]。由此可見,急性砷化氫中毒是一種嚴重威脅人們生命安全的重大疾病之一。而該研究為了進一步探討聯合多種血液凈化的方式在治療急性砷化氫中毒中的應用效果,對其研究結果進行了具體的分析,以供參考,現分析2012年5月―2014年6月該院收治的急性砷化氫中毒患者61例的臨床資料,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整群選取該院收治的急性砷化氫中毒患者,共61例作為研究對象。并對其隨機分為兩組,一組為對照組,患者有30例,男性患者有16例,女性患者有14例,年齡在17~50歲之間不等,平均年齡為(33.15±10.13)歲,該組患者采用常規治療法進行臨床救治;而另一組觀察組,患者有31例,男性患者有16例,女性患者有15例,年齡在19~50歲之間不等,平均年齡為(33.16±10.15)歲,該組患者采用多種血液凈化方式聯合的方法進行臨床救治。入選的51例患者均出現了不同程度上的頭痛、無力、惡心、腰痛等臨床癥狀。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治療法進行臨床救治,如:密切關注患者的各項生理指標變化,并采取相對應的治療方案,對其患者及時進行血透治療等。而觀察組患者采用多種血液凈化方式聯合的方法進行臨床救治。其中,觀察組的具體治療方式,如下。

1.2.1 早期性大容量換血 對患者采取大容量換血治療,每日換血的劑量保持在1 500~2 000 mL之間,且換血治療保持在3 d之上,總換血量達到6 000 mL即可[3]。

1.2.2 血液透析治療 對患者進行血液透析治療,且每2 d進行治療1次,每次的治療時間保持在5 h左右,在進行血液透析的過程中,可對患者肌肉注射常規性排毒藥物,以此達到輔助治療的目的[4]。

1.2.3 血漿置換治療 對患者輸入劑量為8U的濃集性血小板,并將每次的置換量保持為2 000 mL,置換液為新鮮的冰凍性血漿,或采用濃度為20%的人血白蛋白溶液[5]。

1.3 觀察項目

在所有患者經過1個月的治療之后,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及其住院天數,并進行分析。治愈:患者的主要臨床癥狀已完全消失,且生命體征恢復正常;好轉:患者的主要臨床癥狀有明顯好轉,且生命體征恢復大體恢復;無效:患者的主要臨床癥狀未有任何改變。

1.4 統計方法

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 13.0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計數資料以率(%)表示,行χ2檢驗比較,計量資料用t檢驗,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

2 結果

2.1 兩組療效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2 兩組患者住院天數對比

觀察患者的住院天數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急性砷化氫中毒是指患者在短期內吸入了較高濃度的砷化氫氣體,從而導致患者出現以溶血為主的全身性疾病,嚴重的患者甚至于發生急性腎功能衰竭。急性砷化氫中毒多具有突然性和隱匿性,在早期的臨床表現中,不會有較為顯著的特異性,較易造成誤診狀況。而急性砷化氫中毒患者若沒有得到正確的醫學治療,極易導致患者死亡[6-7]。

筆者對急性砷化氫中毒救治工作的啟示,具體如下:①早期性大容量換血在治療急性砷化氫中毒中的作用:據相關臨床醫學研究顯示,早期性大容量換血在治療急性砷化氫中毒中,有其肯定的應用價值,是治療急性砷化氫中毒患者的重要搶救措施。早期性大容量換血可以及時將患者機體內部的毒素清除于體外,并幫助患者糾正貧血狀況。②血液透析在治療急性砷化氫中毒中的作用:可有效清除滯留在患者體內的多余水分,調節機體的正電解質。除此之外,血液透析治療可以增快腎功能恢復的進度,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從而進一步降低患者的死亡率。③血漿置換在治療急性砷化氫中毒中的作用:在臨床治療中,血漿置換的臨床應用較為廣泛,據相關臨床醫學研究顯示,血漿置換可以有效治愈臨床中的200多種疾病。血漿置換可以快速的破壞患者體內的毒物,并將其及時的清除于體外,在該的研究中,有3例重度的急性砷化氫中毒患者經過了血漿置換的治療后,病情均得到了明顯的改善,取得了良好的治療效果。

根據該研究研究,可以得出:①觀察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其中,觀察組的總有效治愈率為100.00%,而對照組的總有效治愈率僅為86.67%。②觀察組患者的住院天數明顯低于對照組,因此,觀察組的治療方式明顯優于對照組。并且,該研究所得結論與何欽,王智[8]的臨床研究結論一致。這也由此證明了,聯合多種血液凈化的方式針對治療急性砷化氫中毒患者,是有其肯定的應用價值的。

綜上所述,多種血液凈化方式聯合的治療方法在治療急性砷化氫中毒患者中,有其肯定的應用價值。其,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臨床治療效率,縮短患者的住院時長,值得在臨床醫學中推廣。

[參考文獻]

[1] 王琳,白海,李曉鳳,等.職業性急性砷化氫中毒發生血小板快速下降的臨床分析[J].中國危重病急救醫學,2012,24(6):372-373.

[2] 何欽,王智.急性砷化氫中毒15例臨床分析[J].江西醫藥,2014(11):1259-1260.

[3] 李曉鳳,王琳,袁尚平,等.急性砷化氫中毒心臟損害臨床分析[J].中華勞動衛生職業病雜志,2013,31(10):775-776.

[4] 李曉鳳,孫德興,袁尚平,等.急性砷化氫中毒呼吸系統損害的臨床分析[J].中華勞動衛生職業病雜志,2013,31(7):538-539.

[5] 張志芳,談蘭己,陳雯靜,等.群體性急性砷化氫中毒救治的臨床護理[J].中國當代醫藥,2013,20(34):160-161.

[6] 黃堅芳,翁培蘭.急性砷化氫中毒血液凈化治療護理進展[J].內科,2012, 7(2):166-169.

[7] 黃堅芳,翁培蘭,何翠麗,等.急性砷化氫中毒急救護理現狀[J].齊魯護理雜志,2012,18(34):45-47.

篇9

關鍵詞: 朗讀 高職英語 個性化

1.引言

《教育部關于積極推進高等職業教育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明確指出,應“重點探索‘知識+技能’的考試評價辦法,為學生接受高等職業教育提供多樣化入學形式。逐步形成省級政府為主統籌管理,學生自主選擇、學校多元錄取、社會有效監督的中國特色高等職業教育考試招生制度”[1]。隨著高考招生政策的變化,高職院生源結構發生顯著變化。這一變化所帶來的結果是同一班級中的學生無論是在學習基礎還是學習能力方面都存在明顯的個體差異。

自上世紀50年代以來,國內外語言學家對學習者的個體差異在二語習得中的作用進行了廣泛而又深入的研究。一般認為學習者個體差異因素主要有:語言學能;動機;語言學習策略;認知與情感因素等。Ellis[2]將學習者個體差異分為兩大類:個人因素和普遍因素。個人因素是個體學語的高度個性化的特征。普遍因素是與所有二語學習者有關的普遍存在的特征。普遍因素主要有不可調整的年齡因素和語言學能,以及可調整的學習方式、動機和態度及性格等。因此,在高職英語教學過程中,必須關注學生存在的個體差異,特別是高職英語善學者與不善學者學習過程的差異。

2.研究對象

南京某高職院兩個自然班的82位學生,分別就相關學習素材進行朗讀練習,然后根據錄制的朗讀視頻進行分析并形成分析報告。回收有效的朗讀視頻和形成分析報告82份,有效率為100%。

3.樣本分析

3.1善學者和不善學者樣本

筆者將20151303F04號樣本和20151303F012號樣本作為善學者和不善學者樣本進行比較分析。

3.2基本數據比較

通過對善學者和不善學者的樣本進行比較,可以有兩個基本發現:其一,不善學者的朗讀錯誤多于善學者。善學者在朗讀樣本中有11個錯誤,而不善學者在朗讀樣本中有13個錯誤。其二,不善學者的朗讀錯誤類型多于善學者。善學者在朗讀樣本中的錯誤類型包括:錯讀、元音錯誤、輔音錯誤和單復數錯誤四種類型。其中錯讀3次,元音錯誤5項,輔音錯誤2次,單復數錯誤1次。不善學者在朗讀樣本中的錯誤類型包括:錯讀、元音錯誤、輔音錯誤、意群停頓錯誤、重復和時態錯誤六種類型。其中,錯讀2次、元音錯誤1次,輔音錯誤2次,意群停頓錯誤2次,重復5次和時態錯誤1次。

3.3原因分析

善學者樣本的錯誤主要在于對新學生詞的發音掌握上,特別是對元音的辨識錯誤較多,達錯誤總數的45.45%。這表明該實驗對象對原音發音與原音字母或字母組合的對應關系的敏感度不高。由于善學者的語言基礎較扎實,因此,該實驗對象對朗讀素材的理解能力較強,在朗讀過程中能合理地進行意群停頓,并能較流利地完成朗讀任務。

不善學者樣本的錯誤主要在于對句子的朗讀的完整度上,其重復較多,達錯誤總數的38.46%。這表明該實驗對象對句子的整體理解存在一定的困難,需要反復確認。由于不善學者的語言基礎較薄弱,因此,造成該實驗對象的語法錯誤和意群停頓錯誤的出現。

4.結語

高職英語課程作為一門比較核心的職業素質課程,不僅體現在學生的通用職業素質和初次入職能力上,更體現在學生的崗位遷移能力和職業拓展能力上。學習過程對學習結果產生最直接的作用,影響習得的速度和最終習得的水平,反之,習得的結果反作用于習得的過程。善學者往往能成功地管理自己的學習過程,掌握學習的主動權,一旦發現問題,能及時調整[3]。

《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2014-2020年)》指出:“現代職業教育是服務經濟社會發展需要,面向經濟社會發展和生產服務一線,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并促進全體勞動者可持續職業發展的教育類型。”[4]因此,在高職英語教學過程中必須關注學生存在的個體差異,特別是高職英語善學者與不善學者學習過程的差異。高職英語教學目標的確定,不僅要考慮英語的語言特性,更要考慮英語使用者的個體差異,只有這樣,才能滿足高職學生的實際需求,特別是可以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的需求。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教育部關于積極推進高等職業教育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Z].2013.

[2]Ellis,R.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9.

篇10

本課題組成員陳丹媛借助史寧中教授等人的課程難度量化分析的模型,撰寫了文章《三角形課程難度的定量分析比較》,并于2014年10月12日在《考試周刊》發表,以此作為基礎,分析初中幾何課程三角形的課程難度變化對初中教師的教學實踐的指導。

根據已發表的前文,比較2011年版《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以下簡稱《標準》)與2000年版《全日制九年義務教育初中數學教學大綱(試用修訂版)》(以下簡稱《大綱》)。《大綱》中課程廣度系數、課程深度系數、課程事實時間、課程難度系數分別為G1=39,S1=88,T1=45,N1=131;而《標準》中對應的系數為G2=41,S2=91,T2=50,N2=126。

二、教學指導

三角形是常見的幾何圖形之一,在生產和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教科書通過舉出三角形的實際例子讓學生認識和感受三角形,形成三角形的概念。本文借助陳丹媛文獻所得到的數據進行分析,可得到《標準》與《大綱》相比,課程難度降低了005,雖然課程廣度、課程深度有所增加,但是因為課程實施時間較長,使得課程難度有所降低。接下來,我將分析課程廣度、課程深度、課程實施時間、課程難度這四個影響因素的變化對初中教師的教學實踐的指導。

1課程廣度變化對教學實踐的指導

根據對陳丹媛文獻的分析可以得到,《標準》與《大綱》相比,三角形的知識點從概念方面來說,增加了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三角形的重心三個內容,而且刪除了相似比;從技巧方面來說,增加了會作三角形的外接圓,刪除了作三角形的角平分線、中線和高。總體上說,《標準》下“三角形”的課程廣度有所增加。當知識點既有增加又有減少,初中教師在進行授課時,又應該如何把握授課技巧和改變授課方法呢?接下來,我將逐一說明我自己的觀點:《標準》中新增加了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概念,其實也是從另一方面告訴我們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越來越重要。還有就是,在《大綱》中只有三角形的內心和外心,《標準》下增加了三角形的重心,內心是三角形角平分線的交點,外心是三角形垂直平分線的交點,重心是三角形中線的交點,這三個知識點是非常重要的,我們必須牢牢記住。再者,《標準》下增加了作三角形的外接圓,刪除了作三角形的角平分線、中線和高,其實作三角形的外接圓必須先找出圓心,要找出圓心必須找出三角形的外心,也就是垂直平分線的交點,也就要求我們會作三角形的高和中線,而《大綱》與《標準》都有要求會作三角形的內切圓,也就是找出圓心,就是找出三角形的內心,也就是會作角平分線。初中學生好奇心強,特別是對新鮮事物,所以要盡量避免知識點的重復性,保持學生的這種好奇心,使學生更好更快地學好知識。

2課程深度變化對教學實踐的指導

基于對三角形課程的分析,可以知道,《標準》相比較于《大綱》,其對課程深度的賦值有些知識點有所增加,例如三角形頂點、邊、內角、外角、角平分線、中線和高,全等三角形、銳角三角函數的概念要求和三角形的邊長關系、直角三角形的全等判定、勾股定理的逆定理這些定理部分;同時有些知識點的課程深度賦值卻有所降低,例如相似三角形的概念要求和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三角形相似的性質定理這些定理部分。那課程深度賦值的增加或減少,對于教師的授課有何影響呢?

由對比可知,三角形的全等判定的課程難度賦值沒有變化,說明全等三角形這一內容是非常重要的,而直角三角形的全等判定作為一個單獨的知識點,再增加其難度賦值。相似三角形與全等三角形的內容有些許相同,但相對而言,相似三角形的內容難度較大,為控制《標準》下的三角形的課程難度,所以減少難度較大的知識點的難度賦值是十分必要的。因其難度的降低,三角形的相似判定定理或性質定理不再單獨作為一道題目,例如:

如圖,DE是ABC的中位線,延長DE至F使EF=DE,連接CF,則SCEF∶S四邊形BCED的值為()

A1∶3 B2∶3

C1∶4 D2∶5

由題目可知,首先,我們可以證明ADE≌CFE(SAS),得到SADE=SCFE;再因為DE是ABC的中位線,可知ADE∽ABC,得到SADE∶SABC=1∶4,因此可以知道所求的結果為A選項。從這道題知道,該題目主要的考點: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性質、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性質、三角形的中位線定理。就這個題目而言,對于相似三角形這個知識點我們可以很清晰地看出來,既讓我們必須學會了解三角形的定義和定理,又不會出現太過刁鉆的問題,降低了相似三角形該知識點的難度,從而使得一道題目可以出現好幾個知識點又不至于難度太大,讓學生無法解答。因此,教師在講解的時候需要多注意知識的系統性,在教新知識的同時也要注意新舊知識的聯系。

3課程實施時間的變化對教學實踐的指導

由數據分析可知,《標準》中的三角形的課程實施時間較長,增加了五個課時。課時的增加一方面是因為課程廣度、課程深度的增加,所以需要增加課程實施時間來輔助教師的授課,以避免教師對新課的講解不夠具體,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不夠徹底;另一方面需要注意的是,因課時的增加,教師不應過多地補充難題、怪題,而是應該多注意幫助學生理解新舊知識的聯系,使學生形成一個系統的知識面。

4課程難度變化對教學實踐的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