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觀經濟學筆記范文

時間:2024-03-20 10:58:1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微觀經濟學筆記,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微觀經濟學筆記

篇1

微觀經濟學論文2800字(一):留學生微觀經濟學全英文授課的教學探討論文

摘要:對留學生專業課程開展全英文授課既是順應中國高校高等教育與國際教育接軌的必然趨勢,又是提高高校自身的辦學質量與辦學層次的重大舉措之一。江蘇海洋大學自2019年起針對面向留學生開設的《微觀經濟學(Micro-economics)》進行全英文教學探索。在分析留學生特點的基礎上,結合教學工作的實踐,分析得出在當前全英文授課過程中存在的教學理念不明確、教學形式流于表面、課程考核方式不合理等問題,提出應在課堂教學與課程考核的內容與形式等方面進一步改善,以期提高留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專業課程的教學質量水平。

關鍵詞:留學生微觀經濟學全英文授課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8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91(2019)12(b)-0215-02

在“一帶一路”國家開放戰略提出的背景之下,江蘇海洋大學不斷加快教育改革發展步伐。自2015年“連云港市中亞留學生培養基地”成立以來,通過留學生項目、交換生項目以及自主招生等形式,已招收來自俄羅斯、吉爾吉斯斯坦、老撾等國近兩百名留學生,且規模正穩步提升。為了進一步提升在教育國際化背景下的授課水平,面向留學生開展全英語教學,成為教學改革的重點之一。因此,選取了作為國家教育部規定的高等院校經濟類的重要專業核心課程之一的《微觀經濟學》進行全英文授課試點,開始在語言組織、教學內容、教學形式、考核方式等方面進行摸索。

1《微觀經濟學》全英文教學實踐

1.1課堂教學

作為學生接觸到的第一門專業基礎課,由任課老師主講這一傳統的課堂授課方法,可以確保學生清晰地掌握課程的理論框架。但為了避免“滿堂灌”的枯燥感,每周授課包含練習—講授—討論3個環節。以第八周課堂教學內容為例,授課計劃是第五章(Elasticityanditsapplication)。第一節課是以需求定理與供給定理為主要考核內容的隨堂測驗,以深化學生對供需概念的理解,同時讓教師及時了解學生的掌握情況,并通過解析及時鞏固已學知識。第二節課以教師主講為主,采取一節課一個關鍵詞的形式,圍繞“彈性(Elasticity)”這一核心概念讓學生理解可同通過定量分析來進一步了解供求關系的變動幅度對市場運行的影響。第三節課就3種完全不同的市場(小麥市場、石油市場、市場)是如何利用彈性進行市場運作的現實問題進行討論,進一步理解彈性這一概念的實踐意義。

1.2成績評定

課程考核是檢驗一門課程教師授課水平與學生學習質量的重要手段之一。該課程的總評成績是由期末考試成績(50%)和平時成績(50%)兩大部分構成。期末考試采用筆試,由名詞解釋、單選題、判斷題、計算題與問答題五大題型組成。其中,試題中的60%從平時課堂測驗中抽取,目的是讓學生重視課堂學習。在平時成績的評價中,為了突出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實際表現,針對部分留學生遵守紀律意識較差的實際情況,評定是由出勤率、課堂測驗結果以及課堂討論參與程度3個部分組成。確保維持正常的教學秩序,提高留學生的課堂積極性,發揮留學生個性獨特與思維活躍的特點。表1統計的是該學期學生的最終成績,總體而言學生學習效果良好。

2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面向留學生的專業課程全英文授課不同于專業英語課或者是專業課的雙語教學。由于全英文教學尚處在初期摸索階段,因此存在的問題也較多。

第一,留學生的英語能力。教學實踐中面對的留學生的英文基礎參差不齊,而《微觀經濟學》理論性較強,所涉及到的專業術語較多,不易理解。雖然部分留學生英語水平較高,但口語帶有地方口音,與教師接觸的標準英語特點和表達方式有一定的差異。再加上留學生的漢語水平不足以保障留師生進行無障礙交流。因此,語言障礙影響了專業課程的授課效果。

第二,任課老師的全英文授課能力。授課教師在教學理念上,遵循傳統的全英文教學模式,加上對授課對象英文水平了解程度不夠,致使課堂授課進度出現滯后情況。此外,由于欠缺較強的英語表達和交流溝通能力,未能在在教學過程中針對留學生的特點較好地組織學生積極參與課堂討論,致使教學互動性不足。

第三,課程考核內容與形式的設計。盡管課堂測驗與課堂討論貫穿始終,但形式大于實質。一方面,課堂測驗的內容設計無法真正體現學生的課后復習情況。另一方面,在期末考試試卷的設計上,作為客觀題的單選題與判斷題占據了一半分值,加上題目的主要來源是平時課堂測驗,這樣極易導致部分學生單一地背答案。此外,受到學生自身英文水平的影響,而在專題討論過程中教師引導不足,致使主觀題方面的得分明顯不理想。表2總結的是期末試卷各題型的得分情況,由此不難發現存在的弊端。

3促進《微觀經濟學》全英文教學的幾點建議

針對一個學期的教學實踐分析得出的種種問題,在日后的教學過程中,應當要在以下幾個方面先做好調整。

首先,明確教學理念與目標。全英文教學只是一種比較依賴語言的授課形式,而《微觀經濟學》課程的核心任務是訓練留學生能夠運用微觀經濟學理論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應當樹立的是重視學生理論運用能力培養教學理念。只有讓師生都明確這一教學目標,才能夠激勵學生在全英文教學的專業課程中投入更多的精力,通過自身批判性思考的能力,利用專業知識去解析經濟生活中各種問題。

其次,多種授課方法有機結合。除了采用傳統的課堂講授與課堂談論方式以外,要結合《微觀經濟學》課程本身強調的是理論知識與實踐活動緊密結合,可以探索在課內安排外貿企業主管人員來做專題講座,或者充分利用現有的專業實習基地,開展學生進企業的現場教學模式。通過實際參與各種經濟活動的企業管理者的言傳身教,讓學生理解教材中理論知識的實踐意義,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最后,提高學生的課后學習積極性。由于留學生在華學習期間被安排參與的各類文化交流活動相對比較多,使得學生比較少利用其課余時間學習。因此,應當從課堂案談論主題中布置一些延生性議題,甚至可以形成學術報告,納入到最終考核體系。此外,可以充分利用當前各大網絡平臺提供的經濟學課程,如英國公開大學公開課《60秒經濟學探奇》、美國麻省理工大學公開課《微觀經濟學》、網易公開課《十分鐘速成課:經濟學》等。課程均采用英文授課,內容以案例教學為主,適合學生利用課外時間進一步拓展知識面。

4結語

近年來,江蘇海洋大學積極探索完善適合留學生的培養模式。全英語授課是一種將語言學習和專業知識學習高效結合在一起的教學方式,適合國際型專業人才的培養。面向留學生開設的《微觀經濟學》作為商學院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學生第一門全英文授課課程,希望在未來的實踐教學過程中能夠大膽嘗試多種手段、方式和途徑以提升教學水平。

微觀經濟學畢業論文范文模板(二):微觀經濟學解決企業管理若干問題論文

摘要:對于我國企業管理來說,微觀經濟學發揮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但就目前我國企業經濟管理的發展來看,依然有很多問題出現,需要相關人員不斷的努力。可以,國家的運用微觀經濟學原理,進而讓這些問題得到有效的解決。本文就微觀經濟學解決企業管理若干問題方面做了簡要的描述和分析,希望能對相關人員有所幫助。

關鍵詞:微觀經濟學;企業管理;解決問題

引言:

隨著社會不斷的發展,經濟不斷的進步,對于當代的企業管理來說,微觀經濟學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兩者之間通過有機的結合促進了企業管理更好的發展,對企業管理來說,微觀經濟學是一個理論基礎。它對于企業的管理更加的實際化,能夠左右企業發展的方向和決策。如果能夠在企業管理中更好的應用微觀經濟學,可以有效的解決目前企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管理問題,讓企業的管理效率得到一定的提升。

一、就目前企業經濟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之處

(一)缺乏足夠的資源。

如果將企業的經濟資源分類的話,可以分為物理資源和人力資源兩大方面。這些都是與微觀經濟管理息息相關的方面,而且他們也是判斷企業的資源是否充足的一個依據。目前很多的企業在貸款時都是非常困難的,他們的資金運用無法到位。這些條件的約束限制了企業規模的擴大和物質條件的提升,企業無法及時的更新設備,甚至在采購原材料和零部件時都無法滿足生產的需求,而且在技術上也沒有資金的支持,那么會造成企業擁有較為薄弱的人才力量,發展速度也會緩慢,漸漸與社會脫軌,設計的產品,也沒能夠包含新的科技,會逐漸的被市場所淘汰。所以資源對于一個企業的發展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對于已有的資源應該降低建設的成本,做到節流,而在市場上不斷的進行開拓,與他們合作,實現開源,這樣才能夠讓企業更好的發展。

(二)在管理結構和模式中存在問題

在大部分的企業管理中,他們會出現斷層緩解的現象,每一個部門之間都是較為獨立的,他們在生產環節,以及各方面都缺乏及時的溝通和聯系,導致整個生產現象不能流暢的進行,增加了很多不必要的環節而讓成本提升。由于沒有一個良好的企業管理結構和模式,往往會造成生產的效率降低,成本不斷的增加,而人際關系也變得越來越復雜,在質量管理方面也缺乏監督造成質量問題。這些都是因為缺乏一個流暢的管理條鏈。

另外還有一些企業,他們的管理組織結構過于簡單化,雖然這樣在初期運營的階段,效率是很高的,但也容易出現資源集中的現象。對于小型的企業,這種簡單的組織結構可能是適合的,但隨著企業不斷的擴大。信息量不斷的增加,數據越來越多,而需要解決的問題也層出不窮的出現。這樣過于簡單的結構組織,不能再符合企業的管理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對企業的發展是一個阻礙作用。

二、將微觀經濟學應用在企業管理中

(一)解決目前企業中人才流失的問題

研究市場中的個體行為是微觀經濟學所要做的內容,他主要的出發點是“資源是稀缺的”。而他主要要解決的問題是利用最低的資源而獲取最大的利益。這個過程是由個體來完成的,所以在微觀經濟學中所發揮的作用最大的是個體。那么也就要求了企業在管理的時候應該要以人為本,以其為指導思想,對人才給予足夠的尊重,加強他們的歸屬感,讓他們更好的為企業做貢獻。

在微觀經濟學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詞叫“激勵”。顧名思義,是通過一系列的規則和制度來對個體進行獎勵或懲罰。人們對于激勵的反應還是非常明顯的,對于理性的人來說他們會通過比較成本與利益,進而作出選擇。另外一些獎罰制度,還能夠激起人們的好勝心。所以它發揮的作用是不可忽視的。那么企業想要有效的解決人才流失的問題,可以通過微觀經濟學中的激勵這一方法。制定相關的規章制度,對于一個項目或一個工程實施的時候,采取有效的獎罰制度,激勵企業的人員更努力的工作,讓他們對企業有家的歸屬感,對這個企業,更有信心。以此提升他們,更好的為企業服務,長期的,為企業做貢獻。

(二)對企業的資源管理不斷加強

企業如果想要得到更好的發展,想要在同行中更擁有競爭力,需要在有限的環境下創造更大的價值,需要利用最低的資源,取得最大的利潤。所以可以利用微觀經濟學原理,促進資源配置的最高效化。提升資源配置有兩個方法,一是降低成本,二是提升利潤,但就在實際管理中的經驗來看,控制成本是更容易更便于操作的。所以企業可以著重從這一方面入手,加強對資源的管理。在日常的管理中,企業應該對生產模式進行優化,再采購物料的過程中,盡量的降低成本,對于庫存管理及時的更新避免一些資源的浪費,在生產過程中對,銷售渠道不斷的擴展,創新結算方式,在配送的時候更加的簡化,以此來對每一過程中的資源進行節約,這樣可以有效的降低生產成本。

另外也可以從創新方面入手,提升企業的競爭力,如果企業只顧及自己的壯大速度,不斷的擴大規模,但忽略發展的方法進而造成資金周轉困難的情況。所以企業應該更加腳踏實地,注重對科技的研發,提升產品的價值,在技術方面,保證自己的優勢。不斷的創新企業的管理,這些對企業的穩固發展是非常有幫助的。

篇2

20世紀80年代,西方經濟學被定為財經管理類專業的核心課程。21世紀初,教育部把西方經濟學分為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兩門課程。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相互依存、互為基礎,兩者并不存在對立的關系,只是針對的研究領域不同,所用方法等都差不多。作為經濟、管理類專業的學科基礎課,微觀經濟學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學好該課程將為以后學習宏觀經濟學、國際經濟學等后續課程打下良好的基礎。微觀經濟學課程設置的目的就是在學生了解、認識和掌握微觀經濟學的基本理論和基本分析方法的基礎上,培養和提高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經濟領域相關問題的能力。

當前微觀經濟學在教學過程中存在很多問題,主要表現在:第一,由于授課教師的缺乏和學校招生規模的擴大,一般都采取大班的教學模式,課堂紀律難以保證,師生互動很難開展。第二,微觀經濟學涉及到的內容非常廣泛,教學任務繁重,部分老師為了完成教學任務而整個課堂就是在“灌”⑴。第三,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重理論輕實踐。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光死記硬背一些結論,并做一些與理論相關的題目,但對這些理論到底是干什么的、在現實生活中有何作用、如何利用這些理論解決現實問題,學生卻甚少關心,更不用說弄清楚。“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師不僅要讓學生“知其然”,也要讓學生“知其所以然”,更重的是讓學生明白在現實生活中如何運用等。第四,部分年輕老師注重理論模型的推導,數學化嚴重,大大降低了學生的可接受度,進而使學生失去學習興趣積極性。諸多問題嚴重阻礙了課程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的提升,本文從改革課程教學模式入手探討改革對策,以期提升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

1現有課程教學模式存在的不足

第一,教學內容多,課時偏少。微觀經濟學需要講授的內容特別多。目前很多本科院校都以高鴻業的《微觀經濟學》作為教學用書,該教材共有十一章,涉及的內容包括需求、供給和均衡理論,效用論,生產論,成本論,市場結構論等,教師很難在規定的50個(左右)課時之內完成教學任務。

第二,理論性強,學生學習積極性弱。微觀經濟學主要是對流行于西方國家的一些經濟學原理的介紹,理論性非常強,難免會有些枯燥。并且,現在講授經濟學的基本上都是年輕老師,缺少實踐經驗,對一些經濟問題、經濟現象缺乏深刻理解,講起理論來自身都感覺空對空,沒什么依托,底氣不足。學生的主要精力也放在了看課件和記筆記上面,很少聯系實際。隨著學習的不斷深入,學生感覺枯燥乏味,喪

失了學習積極性,教師的教學熱情反過來也受到了打擊,教學陷入了惡性循環。

第三,研究方法多而雜。研究微觀經濟學的方法很多,經常采用的有均衡分析法、邊際分析法、靜態分析法和數學方法等。但在運用的過程中,并不是所有的方法都能被學生所接受。像有些數學模型,數學基礎不是很好的學生就難以接受。因此,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很重要。

第四,教材的選用存在問題。國內高校使用的教材五花八門,主要分為三類:第一類是原版的《微觀經濟學》,主要闡述流行于西方國家的一些經濟學思想,為西方學者所寫,更有權威性;第二類是中國學者根據自身對經濟學思想的理解并綜合中國的實情編寫的教材,這些教材在國內得到大多數的認可并運用;第三類是照抄別人的教材而組編形成的教材,編者對研究一些經濟學理論的假設前提、經濟學思想的理解并不是很透徹,易誤導學生,加重學生的學習負擔,教材質量層次比較低。

第五,考試方法單一。選擇什么樣的考試方式關系到課程的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目前微觀經濟學課程的考試方式主要以閉卷考試為主。微觀經濟學課程最終的教學目標是學以致用,現有的理論閉卷考核方式不能真正考核到學生對課程的理解和在現實生活中的運用情況。

2課程教學模式的改革對策

第一,調整教學班級的人數規模,班人數控制在50人左右,這有利于促進師生互動;課堂交流中,學生可自由提問、自由發表觀點,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當然也對教師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教師上課前要充分備課,吃透教材,吃透所要講授的理論,才能在交流中游刃有余。

第二,教師應首先把理論講透,再聯系實際情況幫助學生理解那些枯燥的理論。微觀經濟學是一門很貼近生活的科學,對消費者、生產者和商品價格等進行研究,其實就是對日常經常經歷的事情進行討論。比如,物品的價格是由需求和供給共同決定的,當一方發生變化時,就會影響價格的波動。教師可聯系實際生活,如夏天熱就會引起對冷飲的需求增加,從而引導學生思考:需求發生變化時會影響價格的波動,那么需求是增加還是減少了?影響需求增減的因素有哪些呢?商品的價格、收入、偏好、預期等等是屬于什么因素呢?

第三,建立適當的數學模型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某些經濟學理論。通過建立模型,可把一些次要、粗糖的東西去掉,留下一些能反映事物本質的東西,有利于更好地了解事物的前因后果。現代科學的發展越來越具體化數量化,而數學模型的建立可以實現這一目標。經濟學中有很多數量方面的關系,有時候數學模型可以幫我們清楚地了解這些數量間的辯證關系以及它們的真實存在性。但數學模型的建立也要適當,對數學基礎好的班級可適當多講一些。

第四,教師應盡量采用雙語教學。目前一些比較好的微觀經濟學教材都是外國人寫的,很多原著都是英文版。有的用英譯過來的教材,有的用國內學者組編的教材。由于翻譯上的習慣和文化差異使得那些非原版教材并不能很好地反映經濟學的原始概念,而這種原始概念更能體現經濟學的精髓,因此教師應該盡量采用雙語教學,可以更準確地理解和表達經濟學的一些思想。

第五,建立更科學的考核體系。以高鴻業的《微觀經濟學》版本為例,章節內容非常多,48個課時連課程內容都講不完,根本沒時間復習,有時學生學了前面的忘了后面的,僅通過閉卷考試很難掌握學生的真實學習情況。應該建立更科學合理的考核體系,如可以把閉卷考試和平時的案例分析、課堂討論和期中測試等結合起來對學生進行考核。

3結語

篇3

敵敵畏是田間常用殺蟲農藥,其中磷元素較高,具有強烈毒性,對人體危害極大[1]。誤食敵敵畏會導致病人呼吸困難、器官衰竭、昏迷等一系列顯著不良反應,其原因是人體膽堿酯酶活性降低。本文采用碳酸氫鈉和血必凈結合醫治方法對敵敵畏重度重度病人進行急救,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用78 例急性重度敵敵畏中毒病人,其于本院2014 年3 月-2016 年12 月接受治療,利用抽簽隨機平分為2 組,對照組和觀察組分別有39 例病人。其中,對照組男26 例,女13 例,年齡19-55 歲,平均年齡(37.4±8.9)歲,服用敵敵畏劑量41-237mL,平均服用敵敵畏劑量(86.4±13.4)mL; 觀察組男24 例, 女15 例, 年齡22-56 歲,平均年齡(39.1±9.6)歲,服用敵敵畏劑量46-226mL,平均服用敵敵畏劑量(88.4±11.9)mL,兩組病人基本信息無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采取常規洗胃。用清水多次清洗病人腸胃,直至中毒癥狀出現緩解。洗胃后對患者導泄、利尿等合理治療,并使用阿托品等藥物醫治,適時給予患者機械通氣等綜合治療,時刻注意病人生理體征,出現異常,需及時調整用藥。

1.2.2 觀察組

采取2.5% 碳酸氫鈉溶液洗胃,洗胃后,除藥物使用外基本與上述操作無異。給予病人5% 碳酸氫鈉溶液注射液,2mL/(kg?次),1 次/ 天;同時給予病人50mL 血必凈注射液(天津紅日藥業股份有限公司,10mL/ 支,批號:國藥準字Z20040033)混合0.9% 氯化鈉注射液100mL 注射液,2次/ 天。五天一個治療階段。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病人總有效率。總有效率[2]:顯效:膽堿酯酶活性恢復正常,病人身體康復;有效:膽堿酯酶活性有所恢復,病人身體明顯好轉;無效:膽堿酯酶活性無明顯變化,甚至降低,導致病人死亡。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8.0 統計軟件,計量資料用( )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X2 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和對照組總有效率分別為97.44% 和89.74%,觀察組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1。

3 討論

人體對敵敵畏吸收較快,發病快,且病情嚴重,如若不及時搶救,病人生命受到威脅[3]。臨床搶救敵敵畏中毒病人大多采用清晰洗胃,然后采用阿托品類藥物醫治。此醫療效果一般,治愈率不理想。

篇4

然而,實際教學過程中西方經濟學課時少內容多,教學質量與教學內容常常發生矛盾。上述教改在具體實施中會遭遇很多困難,如進行案例教學可能會導致基本教學內容無法按時完成。這就迫切要求我們提供某種輔助教學工具,讓學生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進行靈活的自主學習。

本研究擬探索在西方經濟學課程中引入畢博平臺,為西方經濟學提供現代化的輔助教學工具,使課堂中無法完成的內容由學生自主學習,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

一、畢博平臺與傳統課堂

教學比較研究

畢博平臺是一個具有資源共享互動交流等功能的課程管理平臺,教師可以借助畢博平臺創設互聯互動的網絡學習環境,讓學生在更為充裕的時間內掌握西方經濟學的基礎知識和擴展知識。這里將畢博平臺與傳統課堂的教學進行比較:

1.傳統課堂教學

西方經濟學的傳統課堂教學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教學內容主要包括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兩部分內容,教師根據學校指定的教材制定PPT或者通過板書,通過語言講授的方式來進行教學,對于學生學習情況的考核主要通過平時問答、期末考試這兩種方式來實現,教學地點僅限于課堂。在整個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始終處于主導地位,學生遵循教師的教學思路,即使有課堂提問、課堂討論等互動環節,也還是以教師為中心。由于西方經濟學教學內容多而課時少,大多數財經類本科院校的教學課時為64個課時,需要完成整個西方經濟學教學大綱內容,多數教師只是疲于完成教學內容,整個教學過程以教師為主導,將學生排除在教學之外,只讓他們被動地去接收西方經濟學的知識,西方經濟學理論知識的枯燥無味很容易導致學生放棄這門課程的學習,所以傳統課堂教學很難保證教學質量。

2.畢博平臺教學

畢博平臺教學相對于傳統課堂教學而言,具有以下優勢:教學活動不再受到傳統的時空限制,學生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自主學習,也可不必遵循固定的教學速度,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能力調整學習速度。畢博平臺教學可以實現學習資源的開放性、學習形式的開放性、學習目的的開放性、評價方式的開放性。教師只需要在畢博平臺上提供豐富的在線資源,指引學生學習的主要目標與方向。在畢博平臺上,教師可以在線實時了解學生對課堂教學的反饋,還可以在線指導學生學習,在拓展教學內容的同時也提高了教學質量與教學效率。西方經濟學理論知識是極其豐富的,各經濟學流派觀點不一;經濟現象是極其復雜的,很難用單一理論知識進行完整解釋。這些知識由于教學時間的有限性,很難在傳統教學課堂中完成,而通過畢博平臺教學,可以讓學生在課后自己閱讀相關知識,討論經濟現象,提高學生觀察經濟問題、解釋經濟現象的能力。

二、基于畢博平臺的西方經濟學教學改革研究

由于西方經濟學在傳統教學過程中遭遇課程內容多而課程時間少的難題,大多數教師只能疲于完成教學任務而很難提高教學質量。畢博平臺教學將西方經濟學教學從課堂延伸到課外,教師通過在畢博平臺上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使學生在課外自主學習,并可實現教師與學生的在線互動溝通,學生興趣小組實時在線討論,豐富了教學內容,提高了學生興趣及解釋分析現實經濟問題的能力。本研究主要以畢博平臺為輔助教學工具,就西方經濟學教學內容、教學方式、學生考評方式等三方面進行改革研究。

1.教學內容改革

西方經濟學教學包括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兩大部分,整個學期的教學內容應該覆蓋這門課程的基本框架。在傳統教學過程中,我們可完成西方經濟學的教學大綱內容,如微觀經濟學的中心理論為價格理論,研究對象為個體經濟包括單個消費者、單個生產者、單個市場,涉及到的基本內容有:需求與供給、消費者行為理論、生產者行為理論、市場論及市場失靈與微觀經濟政策。微觀經濟學從資源的稀缺性出發,認為所有個體的經濟行為是如何利用有限的資源獲取最大的利益。如在消費者行為理論中研究消費者在收入有限的前提條件下如何根據商品的價格購買商品以實現效用最大化;生產者行為理論研究生產者在成本有限的前提條件下如何實現利潤最大化;消費者及生產者的行為又通過市場中的價格機制反映出來。宏觀經濟學的中心理論為國民收入理論,研究對象為經濟總體(通常以國家為單位),涉及到的基本內容有:國民收入的核算、國民收入的決定、宏觀經濟政策、失業與通貨膨脹。宏觀經濟學的內容是以實現無失業無通貨膨脹的經濟增長為目標,使經濟資源得到充分利用為核心。

上述西方經濟學的基本內容可在傳統教學中完成,但由于西方經濟學內容多、理論強、流派雜的特點,教師可通過畢博平臺這一輔助教學工具的使用讓學生在更為充裕的時間內掌握經濟的基礎知識和擴展知識。

(1)可以在畢博平臺中放入教師上課用的多媒體課件,這樣可以節省學生的做筆記時間。學生在課堂上只需要認真理解教師的教學內容,如仍有問題,可課后自學,提高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掌握,提高教學質量。

(2)西方經濟學是一門與現實聯系很緊密的課程,其理論可以解釋我們現實生活中的很多經濟現象及經濟問題。但課堂中由于時間的有限性,教師只會對一部分經濟現象進行解釋。可以在畢博平臺以討論的形式列舉出一部分經濟現象,讓學生自己運用經濟學知識進行解釋,這樣可以提高學生自己分析經濟問題的能力,也有利于提高學生對理論經濟學的興趣。

(3)在授課過程中,由于時間有限,教師通常都只對傳統經濟理論進行講解,如消費者行為理論、生產者行為理論、市場論、國民收入決定論等,很少涉及到經濟理論的前沿問題,如不完全信息理論、博弈論等。對這部分內容我們可以在畢博平臺中完善,這樣可以完善學生的整個經濟學理論體系,有利于他們更好的掌握經濟學的知識。

(4)西方經濟學是一門系統的理論經濟學,其理論的完善有利于經管類專業的學生更好的掌握本專業的知識,如貨幣政策與貨幣銀行學,財政政策與財政學,這樣相關課程也可以在畢博平臺中進行鏈接,有利于提高他們的知識的寬度與深度。

2教學方法改革

傳統教學中由于課堂時間的有限性,大多數教師為完成教學任務,都有意的將討論環節刪除,整個教學課程都以教師為主導,由教師講授,學生只能被動地跟隨教師的教學思路,被動地接受知識,使學生覺得西方經濟學枯燥無味。畢博平臺可跨越時空界限,教師可以通過畢博平臺實現多種教學方法結合,提高教學效果。

(1)案例教學法

西方經濟學是一門與現實經濟生活很緊密的學科,經濟現象無處不在。教師可通過畢博平臺實現案例教學。如在畢博平臺中由教師提出經濟現象,由學生運用經濟理論來解釋經濟現象。如微觀經濟學中供求理論,在這部分理論學習過程中可以用供求理論來解釋我國房屋價格變化的原因及理解為什么房屋價格越漲消費者越買,跌時反而不買。在講解消費者行為理論時可以用邊際效用原理來解釋婚姻生活中的七年之癢,解釋為什么鉆石的價格高于水的價格等。在宏觀經濟學部分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介紹我國2008年的經濟形勢和目前世界的經濟形勢,及美國次貨危機發生的原因及其是如何演變為金融危機進行轉化為債務危機的,并介紹各國在面對經濟問題時是如何使用宏觀經濟政策干預經濟及效果如何。這些內容都可以極大的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他們覺得經濟學無處不在。

(2)比較教學法

西方經濟學中很多理論內容不同,但使用的分析方法卻大同小異。如在微觀經濟學中存在很多變量,但這些變量之間的關系卻是相似的。如邊際效用、總效用、平均效用;邊際產量、總產量、平均產量;邊際成本、總成本、平均成本等等,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使用比較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還有分析消費者均衡的方法與分析生產者均衡的方法、短期產量曲線與短期成本曲線、完全競爭市場的短期均衡與完全壟斷的短期均衡等等。在宏觀經濟學部分中的三大模型。這些內容的分析方法相同,教師可通過畢博平臺進行列表,進行比較教學,使學生發現規律,較輕松地掌握這門課程。

(3)討論式教學

在傳統課堂教學中,由于時間有限,很少有西方經濟學教師進行討論式教學。但討論式教學可以加強學生自主學習、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這部分內容也可通過畢博平臺實現。首先將學生分組,并將討論問題放在畢博平臺中。在微觀經濟學部分可結合供求理論討論分析如何解決我國火車票一票難求的困境;結合消費者行為理論分析我國的犯罪行為,并站在經濟學的角度上討論怎樣降低理性人犯罪;結合生產者行為理論討論分析我國高校擴張是否存在規模經濟等。在宏觀經濟學部分可結合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討論我國不同時期經濟政策的使用及帶來的效果。在線討論有利于激發學生并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是輔助教學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

三、西方經濟學畢博平臺建設

畢博平臺作為傳統教學的輔助教學平臺,有利于學生的課后學習,但是教師應該注重畢博平臺建設,完善畢博平臺教學資源。具體而言,應包括以下幾方面基本內容:

1.提供與教材相配的多媒體課件,為學生提供在線學習服務,也可供課后上網自學,深入了解和掌握學習內容;

2.提供配套的習題和試題以構建在線測評系統,供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進行自我評估;

3.以討論區的形式供學生對經濟學學習過程及經濟問題開展網上討論;

4.提供現實中經濟學案例資料,提高學生分析經濟問題的能力;

5.提供經濟前沿理論資料以及各經濟流派代表人物和觀點,完善學生的知識面;

篇5

關鍵詞:西方經濟學;現狀;反思

基金項目:樂山師范學院科研項目(S1005)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11年10月31日

《西方經濟學》課程是教育部所要求的高校經濟管理類必修核心專業課,其目的是致力于培養應用型人才。但是目前大多數高校《西方經濟學》課程教學還停留在“老師上課講-學生考前背考后忘”的傳統教學模式之上,這種教學模式無法應對市場需求,更無從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因而,我們有必要深入探討《西方經濟學》課程教學方法。

一、《西方經濟學》教學現狀

(一)教師教學現狀

首先,教師難以選擇適合學生學習狀況的《西方經濟學》教材。在一部分高校《西方經濟學》在大學一年級開設,學生此時剛剛接觸或沒有系統學習《高等數學》,而《西方經濟學》上部分便涉及邊際效用、邊際產量、邊際成本等眾多的邊際概念,學生如果沒有微積分的扎實基礎無法深刻領會邊際分析的內涵;另一方面國內教材編寫的特點是采用演繹法,即先給出明確的概念,然后層層闡述概念的內涵,最后再舉例,其優點是邏輯層次清楚,適合于記憶和應試,但是過于枯燥和單一,不利于發散思維。學生在課堂前半部分老師詳盡的概念闡述之中已失去主動學習思考的興趣。而經濟學又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學科,離開了生活實際經濟學就必然成了無本之木。因而,教師要選擇難易適度、內容豐富且注重案例研究的教材并非易事。

其次,部分教師對案例教學法在《西方經濟學》教學中的實施缺少清楚的認識。我們不能簡單把案例教學理解為舉例教學。案例教學本質是互動式教學,而舉例教學卻可以不依賴于學生的積極配合而單獨由教師講解來實施。案例分析沒有唯一正確的標準答案,對于現實生活問題,我們可以存在多種視角,多種解決方案,其目的是培養學生經濟分析的能力和興趣;而舉例教學僅僅是用一些實際例子對某一理論作相關闡釋,其目的在于更好地理解該理論。案例教學綜合性較強,對某個案例的合理分析不只是涉及到課程中某一章節的知識點,而是可能需要對幾個章節的知識進行綜合應用。同時,案例教學需要較多的背景知識介紹,我們不能把一些外文教材中的經濟案例直接照搬到課堂,因為有些背景為我們國內學生所不了解。

再次,我們的教學形式和手段有單一化的傾向,不利于學生較好地掌握經濟分析工具。大多數普通高校在《西方經濟學》課程教學過程中采用課堂教學的單一形式,而《西方經濟學》較強的應用性使得單一的課堂教學有所欠缺;另一方面,在《西方經濟學》教學手段上部分高校以多媒體教學為“時尚”。我們知道多媒體教學的優點是信息量大、使用便捷快速、易于拷貝和觀摩,但并非所有層次的學生都適合以多媒體為主要手段的教學,對于基礎較差的學生,龐大的信息量使得學生無法把握重點,同時也不易吃透難點。因而,我們應該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合理選擇教學形式和手段以引導學生發散思維。

(二)學生學習現狀

首先,學生在學習《西方經濟學》之初就存在很多對該課程的誤解。有些學生抱著很強的功利心來看待《西方經濟學》的學習,以為微觀經濟學可以幫我們快速致富,宏觀經濟學可以幫我們去政府部門運作經濟政策。但是微觀經濟學遠非致富之學,宏觀經濟學的課程學習也不能馬上帶給我們實在的經濟效益。《西方經濟學》只是一種分析方法,一種看事物和現象的獨特視角,其所擅長的經濟解釋更是人所詬病的“事后諸葛”。還有一些學生在學習《西方經濟學》之前就把經濟學混同于會計學,但是我們知道會計學是一門實實在在的技術,有標準的技術規范和操作流程,而經濟學卻并非一門技術,其經濟理論眾多,流派龐雜,對于有些爭議各流派無從統一(特別是在宏觀經濟學部分),如果我們以會計學的思維方式來理解經濟學,必然感覺思維混亂,課程學習難以進行。

其次,很多學生對《西方經濟學》的學習興趣從有到無。一些抱著極強功利心學習的學生在看到經濟學并沒有實實在在的收益時就會失望而歸,同樣,那些以會計學思維方式對待經濟分析的學生在看到眾多有爭議的理論時就視經濟學課程的學習為畏途。普通高校經濟管理類專業一般為文理兼收,學生的數學基礎參差不齊,而《西方經濟學》的教學離不開經濟數學和圖表分析,特別是經濟學中的邊際分析對微積分的掌握要求較高,這對于那些數學基礎差的學生打擊較大。

再次,學生缺少與老師互動的平臺。學生在《西方經濟學》的學習過程中不可避免會遇到新問題和新想法,但是卻無法及時得到教師的指導,如果僅僅依靠課后10分鐘來和老師討論,顯然不僅時間倉促而且也讓老師疲于應對,無法休息。在國內大多數普通高校,學生不可能在課堂上隨時打斷老師來提問,這種提問方式不僅會讓老師無法完成教學任務,而且也會對教學秩序造成一定的影響。如果不在課堂之外開辟新的交流平臺,學生會因為積累的問題太多而影響其學習興趣,而且那些曾經出現在腦際的新想法也會遺忘。因而,師生互動平臺的建設必不可少。

(三)課程考核現狀。在國內大部分普通高校《西方經濟學》課程考核方式比較單一,如同其他專業必修課經濟學的考核也是以期末考試成績為主。這種考核模式必然使得學生更多地注重考試前的背筆記,而忽視平時經濟分析的應用。這樣,即使老師在教學中引入了案例教學法、經濟心理實驗法和經濟模擬教學法,那些僅追求考試分數的學生仍然會對新教學法缺少興趣,并且課程考核如果不緊密結合新教學法也會造成對積極參與的同學不公平。因而,新教學法必須與新考核方式緊密結合才能發揮應有的功效。

二、《西方經濟學》教學方法探討

根據上文對《西方經濟學》教學現狀分析,我們對該課程的教改提出如下建議:

(一)教學內容的選取。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實際需要大膽精選教學內容。如,在一些高校微觀經濟學的課時設置從48課時到64課時不等,我們必須根據課時多少來調整所教內容。當課時設置較少且學生基礎較差時,我們可以略過或者少講某些章節,比如在微觀經濟學中可以不講生產要素的供求和蛛網模型等章節。對于數學基礎弱的學生,我們可以選取較為簡單的模型講解,如只講柯布-道格拉斯生產函數中規模報酬不變的情形。

(二)案例教學法。我們在引入案例教學法時,應多結合中國經濟生活,從經濟運作實踐之中收集典型貼切的案例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果不得不使用國外的案例時,則應盡可能保證案例新穎獨特,且需要對相關背景知識進行介紹。在實施案例教學法時,教師應密切與學生保持互動,且始終處于指導者身份的位置。當學生分組討論時,課堂氣氛既要熱烈活潑,又要始終處在老師的控制之下,既要發散學生思維,又不能讓學生跑題,做到收放適度。同時,我們也可以邀請一些科研單位研究人員來講解涉及其研究課題的經濟學案例,從而更好地保證案例教學的深度與廣度。

(三)經濟心理實驗教學法。我們在講授某些經濟學原理時可以讓學生參與經濟心理實驗,從而加深學生對這些原理的理解,如拍賣定價模擬和經濟博弈實驗等。在實驗之前教師需明確告訴學生實驗規則,在實驗結束時應及時引導學生深入思考。教師可以要求學生課后寫經濟心理實驗分析報告或心得體會,以深化實驗教學法的效果。

(四)教學手段和教學形式多樣化。我們應根據學生實際水平合理選擇教學手段和形式。當學生反應快、學習能力強時,可以較多地使用多媒體教學,增加學生的信息量,當學生基礎薄弱時,則應更多地使用傳統的板書教學以突出重點,強化難點。除了教學手段多樣化之外,在教學形式上也須靈活多樣。由于經濟學有較強的現實性,我們不能僅僅局限于課堂教學,可在條件允許范圍內多帶學生走出去,親自做調研,從而更好地理解經濟運作與實踐。老師可先在課堂上讓學生明確調研內容和目的,然后帶學生走出課堂,結合現場進行講解,指導其做好記錄以備返校作調研分析報告。這種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達到培養應用型人才的目的。

(五)師生互動平臺。我們應注重課堂之外的師生互動平臺建設。良性循環的互動平臺不僅可以及時解答學生的問題,激發其學習熱情,而且有利于教師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從而及時調整教學。這種互動平臺可以借助于互聯網,如QQ群、電子郵箱等,也可以直接建立學習興趣小組。

(六)新的考核方法。我們引入了新教學法就必須引入新考核法與之相對應,否則考分至上主義者必然對新教學法缺少興趣,同時也會帶來新的不公平。對于學生的案例分析報告、調研報告和經濟心理實驗分析報告,我們應認真考評以備期末結合考試成績作綜合成績評定。分析報告的考評可采用如下準則:第一,是否緊密結合相關理論進行經濟分析;第二,是否符合客觀實際。對于同時符合這兩條準則的分析報告可以評為“優秀”;對于只符合第一條準則的報告則評為“良好”;只符合第二條準則的報告則評為“及格”;對于兩條準則都不符合的報告則評為“不及格”。在期末綜合成績評定時,卷面分所占比例可以設定為70%或者60%,平時成績所占比例為30%或者40%(平時成績一部分來源于分析報告的評定等級,“優秀”、“良好”、“及格”和“不及格”分別對應于百分制的85分、75分、65分和55分)。當然,平時成績也可以部分來源于其他方面,如考勤和課堂討論的參與等。

三、結語

《西方經濟學》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學科,其理論和實例主要來源于西方的市場經濟實踐總結,我們在授課過程中應更多地結合中國市場經濟實踐和學生實際水平,嘗試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根據反饋信息及時調整教學,以最終達到培養應用型人才的目的。

主要參考文獻:

[1]高鴻業.西方經濟學(微觀部分)[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

[2]牛國良.微觀經濟學原理[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9.

[3]魏靜.談案例教學在西方經濟學教學中的運用[J].昆明大學學報,2008.1.

[4]鄭凌燕.案例教學法在高校教學中的應用初探――以西方經濟學教學為例[J].寧波教育學院學報,2008.2.

篇6

摘要目的:探討在頭頸部CT動脈血管成像(CTA)中的生理鹽水最佳注射流率。方法:選取2012年11月~2013年9月行雙源CT頭頸部CTA 84例患者為研究對象,按時間順序等分為對照組、試驗1組和試驗2組,3組分別采用生理鹽水注射流率為5.0 ml/s,5.5 ml/s,6.0 ml/s進行檢查,比較3組患者的對比劑存留和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結果:試驗2組對比劑存留明顯少于對照組和試驗1組(P<0.05)。3組患者不良反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頭頸部CT檢查中生理鹽水注射流率為6.0 ml/s可明顯消除對比劑偽影的影響。

關鍵詞 生理鹽水;注射流率;偽影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09.072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physiological saline injection rate to eliminate artifacts in CT angiography of the head and neck check

LI Yan-kui,LI Xu-lv,ZHOU Zi-qing,et al

(Yulin First People′s Hospital,Yulin537000)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best of saline injection rate in CT angiography of the head and neck.

Methods:Eighty-four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randomly with different intravenous injection rates,respectively,5.0 ml/s (control group),5.5 ml/s (experimental group 1) and 6.0 ml/s (experimental group 2).The effect of eliminating artifacts and adverse reaction was compared.The suitable saline injection rate of CT angiography of the head and neck was analyzed.

Results:The effect of eliminating artifacts in experimental group 2 (6.0 ml/s) was better than other two group (P<0.05).The adverse reaction among three group were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Conclusion:Batter effect of eliminating artifacts is obtained in the CT angiography of the head and neck examination at the rate of 6.0 ml/s.

Key wordsPhysiological saline;Injection rate;Artifacts

頭頸血管疾病是神經科常見的臨床疾病,雙源CT血管成像作為一種安全、經濟、創傷小的影像檢查技術,對頭頸部動脈血管病變檢出率高[1],在臨床診斷中具有較高的診斷價值。在以往的檢查中,按傳統方法注射生理鹽水,許多病例注射側鎖骨下靜脈和頭臂靜脈內存留較多的對比劑,產生較嚴重的對比劑偽影而影響頭頸部CT動脈血管成像(CTA)的圖像質量。我院提高生理鹽水流率,以消除存留對比劑的偽影,效果滿意,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2012年11月~2013年9月行雙源CT頭頸部CTA患者84例,男48例,女36例。年齡36~75歲,平均62.70歲。所有患者均碘過敏試驗陰性。將患者按時間順序等分為對照組、試驗1組和試驗2組,3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用物:德國西門子雙源CT(SOMATOM Definition)掃描系統;雙筒高壓注射器(Nemoto Dual Shot GX),靜脈留置靜脈留置針20 G;非離子型對比劑(370 mgI/ml);生理鹽水。

1.2.1操作步驟(1)檢查前向患者介紹檢查的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項。(2)選取右肘正中靜脈并留置靜脈留置針。(3)安排患者上CT檢查床,取自然仰臥位擺好檢查,肩部盡量下垂,固定頭顱,囑患者CT數據采集時頭顱及身體保持不動,以免影響CT后處理時數字減影。(4)注射參數。3組碘對比劑均為50 ml,注射流率5.0 ml/s,生理鹽水注射量均為50 ml。注射流率:對照組為5.0 ml/s,試驗1組為5.5 ml/s,試驗2組為6.0 ml/s。

1.2.2掃描方法掃描范圍為主動脈弓下緣至顱頂,掃描方向由足往頭采集。掃描定位像后進行減影掃描模式,使用對比劑追蹤觸發技術,觸發點為主動脈弓水平面,延時6 s跟蹤,觸發閾值100 Hu,采集時間5~6 s。

1.3評價指標

1.3.1圖像質量由2名副高職稱以上醫、技師以雙盲法進行評價,將標準分3級評價:Ⅰ級無強化或略有強化;Ⅱ級有強化但不伴有硬束偽影或略有硬束偽影但不影響動脈起始段顯示;Ⅲ級顯著強化并有硬束偽影,明顯影響頸動脈起始段顯示。Ⅰ、Ⅱ級為無對比劑存留,Ⅲ級有對比劑存留。

1.3.2不良反應本研究只監測與注射流率相關的不良反應,如注射部位痛感、藥物滲出、全身熱感。比較3組患者的不良反應。

1.4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 13.0軟件,計數資料采用多樣本的χ2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結果

2.13組患者注射側鎖骨下靜脈及頭臂靜脈的對比劑存留情況(表1)

2.23組患者不良反應的發生情況比較(表2)

注:試驗1組不良反應中注射部位痛感2例,藥物滲出1例,全身熱感1例;試驗2組注射部位痛感3例;對照組注射部位痛感3例,藥物滲出1例

3討論

頭頸CTA是一種無創傷性血管檢查方法,其基本原理是經靜脈注入對比劑后,利用螺旋CT在受檢查靶血管內造影劑充盈的高峰期,進行連續原始數據的三維采集,而后運用計算機后處理技術重建出靶血管的立體三維影像[2],其應用范圍日益廣泛。影響頭頸CTA圖像質量的因素很多,對比劑劑量及流率的合理匹配、開始掃描時間均為關鍵因素[3-5]。筆者在臨床工作中發現部分病例的注射側鎖骨下靜脈和頭臂靜脈內存留對比劑較多,產生放射狀偽影,影響頸總動脈、椎動脈起始段的顯示,從而影響診斷的準確性。

使用較少的對比劑并利用生理鹽水進行沖管可更好地解決靜脈內高濃度對比劑的影響[6]。有學者提出了優化對比劑注射方案的原則[7-8],其中注射流率和注射劑量的選擇是關鍵,卻較少涉及生理鹽水的注射速度。本研究在對比劑注射流率相同情況下,采用3種不同的流率注射生理鹽水沖管,試驗2組掃描時注射側鎖骨下靜脈和頭臂靜脈內對比劑存留明顯少于對照組和試驗1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比劑存留在靜脈內濃度過高是由于沖管不徹底,通過提高生理鹽水注射流率,可以維持靜脈腔內壓力,保證團注效果;還可以提高注射側靜脈內注射壓力,促進注射側鎖骨下靜脈和頭臂靜脈內的對比劑更快進入心臟再循環,達到稀釋靜脈內對比劑濃度的效果。由于生理鹽水是等滲液體,較碘對比劑粘度低,對血管刺激性小,不會增加患者注射部位疼痛感、液體滲漏及全身熱感的發生。3組患者不良反應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結果表明,頭頸CTA注射方案采用生理鹽水注射流率為6.0 ml/s安全、簡便,對消除注射側鎖骨下靜脈及頭臂靜脈內存留的高濃度對比劑所導致的放射狀偽影效果明顯,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郭元星,歐陜興.雙源CT在頭頸部血管成像中的應用[J].華南國防醫學雜志,2011,25(2):173-175.

[2]蔡武,龔建平,朱江濤,等.CT灌注成像聯合CT血管成像時頭頸部CT血管成像掃描延長時間的初步研究[J].蘇州大學學報(醫學版),2010,30(2):316-320.

[3]王智清,張凌,陳耀康,等.雙源CT頭頸部CTA對比劑注射方案的對比研究[J].醫學影像學雜志,2013,23(5):812-815.

[4]何新華,胡永勝,王自勇,等.雙源CT頭頸聯合雙能量動脈成像肺動脈干監測優化方案研究[J].中華放射學雜志,2012,46(12):1126-1131.

[5]尤志軍,景建梅,石明國,等.多層CT血管成像中影響強化效應的因素及對策[J].醫療衛生裝備,2010,31(4):396-398.

[6]王曉娟,吳詔周,賴壽偉,等.128層螺旋CT頭頸CTA掃描的護理[J].當代護士(中旬刊),2013(3):96-97.

[7]王莉,黃葵紅,劉理慧,等.雙源CT頭頸動脈聯合血管造影檢查過程中的護理體會[J].醫學影像學雜志,2011,21(12):1900-1902.

[8]白呼和巴拉,白力嘎,王亞梅,等.256排螺旋CT冠脈CTA與頭頸CTA患者的心理護理[J].內蒙古民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27(6):721-722.

篇7

1997-01—2008-02,我們采用組合針灸配合自擬補氣養血榮肌湯治療周圍性面神經麻痹后遺癥234例,并與傳統針灸治療60例和牽正散治療30例對照觀察,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全部324例均為我院針灸科門診患者,隨機分為3組。 治療組234例,男118例,女116例;年齡14~77歲,平均48.02歲;病程6個月~10年,平均2.45年。針灸對照組60例,男29例,女31例;年齡15~75歲,平均45.25歲;病程6個月~10年,平均2.30年。中藥對照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齡14~76歲,平均46.20歲;病程6個月~11年,平均2.40年。3組病例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參照《3200個內科疾病診斷標準》中面神經麻痹[1]診斷標準確診。病程超過6個月,患側面肌痙攣,面肌攣縮(面肌痙攣嚴重后癥狀,即面肌攣縮僵硬),倒錯(口角歪向病側),聯動征(瞬目時病側上唇輕微顫動),部分病例兼有鱷淚征(進食時病側眼流淚)和耳顳神經綜合征(進食時顳部和頰部潮紅和出汗、流淚、流鼻涕等);均經過一般針灸、中藥及激素、神經營養劑等治療無效。

1.3 治療方法

1.3.1 治療組

1.3.1.1 組合針灸

主穴:足三里(雙)、陽陵泉(雙)、止痙穴(自創穴,位于患側下頜角向外平胸鎖乳突肌肌腹。配穴:面肌痙攣及倒錯、聯動征、耳顳神經綜合征取對側相應腧穴(即巨刺法,左病取右,右病取左);面肌攣縮取患側局部之地倉、頰車、顴骨羽人彡、下關、陽白、四白、太陽穴;鱷淚征取患側睛明穴及承泣穴。操作方法:患者取仰臥位,主穴用28~30號毫針刺,補法,得氣后留針20~30 min;肌肉攣縮配穴用補法,得氣后留針20~30 min,加艾條溫和灸5~10 min,并用七星針局部輕叩,以皮膚潮紅為度;倒錯、聯動征及耳顳神經綜合征用瀉法,得氣后留針20~30 min;鱷淚征用32號細針刺配穴5~8 min,不捻轉提插,得氣后留針20 min;面肌萎縮嚴重予局部腧穴(顴骨羽人彡、地倉、頰車、下關)水針注射,消毒后用2 mL注射器抽取維生素B1注射液、維生素B12注射液各1mL混合后注射,每穴0.2 mL,隔日1次;面肌痙攣嚴重取痙攣局部穴位予水針注射,消毒后用2 mL注射器抽取2%利多卡因1 mL加地西泮注射液10 mg混合后注射,每穴0.2 mL,隔日1次。同時配合局部按摩和熱敷,每日2~3次,每次10~15 min。

1.3.1.2 中藥治療

予補氣養血榮肌湯加減。藥物組成:生黃芪15~20 g,當歸10~15 g,白芍藥10~12 g,制何首烏12~15 g,熟地黃10~12 g,雞血藤15~30 g,紅花3~6 g,秦艽12~15 g。面肌痙攣或攣縮加天麻10~12 g、全蝎6~10 g;倒錯、聯動征加木瓜12~15 g;鱷淚征加12~15 g、刺蒺藜10~12 g;面肌萎縮嚴重加白術12~15 g、黨參12~15 g;耳顳神經綜合征加龍膽草6~9 g、知母10~12 g。每日1劑,水煎2次取汁400 mL,分早晚2次飯前溫服。

1.3.1.3 療程

10日為1個療程,休息4日,行第2個療程。治療4個療程統計療效。

1.3.2 針刺對照組

采用傳統針刺取穴,遠端取合谷、太沖,局部取地倉、頰車、翳風、風池、迎香、水溝、陽白、四白、顴骨羽人彡。平補平瀉,得氣后留針20~30 min,每日1次。療程同治療組。

1.3.3 中藥對照組

予牽正散(白附子、全蝎、蜈蚣各等份)裝膠囊,每次1 g,每日2~3次口服。療程同治療組。

1.4 療效標準(自擬)

顯效:治療后面肌痙攣、倒錯、聯動征消失,面肌攣縮好轉,鱷淚征或耳顳神經綜合征消失,兩側面部趨于對稱,雙眼瞼裂近于正常。有效:治療后面肌痙攣和倒錯、聯動征好轉,面肌攣縮停止并逐漸恢復,鱷淚征或耳顳神經綜合征好轉,兩側面部外觀有改善但仍不對稱,雙眼瞼裂仍不等大。無效:治療后癥狀無變化,或痙攣及倒錯、聯動征雖有好轉,停止治療后復發如初。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1.0統計軟件包,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

2 結 果

3組療效比較見表1。表1 3組療效比較例(略)

由表1可見,治療組總有效率與針灸對照組、中藥對照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臨床療效優于對照組。

3 討 論

周圍性面神經麻痹絕大多數為面神經炎引發,稱貝爾氏(Bell氏)病,近現面神經炎引發的周圍性面神經麻痹多與病毒感染有關;另外個別是由皰疹后引發的亨氏(Hunt氏)綜合征;少數由外傷等原因引起[2]。按病程分為急性期、恢復期和后遺癥期,發病1~2周為急性期,發病2周~6個月為恢復期, 6個月以上為后遺癥期[2]。臨床治療周圍性面神經麻痹多應用抗病毒藥物、激素、神經營養劑、橫紋肌興奮藥物等,對病程長,有后遺癥的患者則缺少有效的治療方法[2]。

周圍性面神經麻痹屬中醫學口眼歪斜、吊線風范疇,傳統治療以祛風活血中藥、針灸、電針、水針、梅花針等方法居多,然而歷代對周圍性面神經麻痹后遺癥研究較少。

周圍性面神經麻痹后遺癥屬中醫學偏枯、面肌痙攣、面肌攣縮、肌萎、倒錯、面肌和眼肌動范疇。我們針對多種方法治療無效的患者采用溫養氣血、止痙榮肌的組合針灸治療,以足三里、陽陵泉、自創止痙穴為主穴針刺,結合溫和灸、七星針打刺和水針注射、局部按摩、熱敷。其中足三里補脾胃,養氣血;陽陵泉為筋會,疏調面部經筋;自創止痙穴可緩解面肌痙攣及攣縮;配合其他面部腧穴可通經活絡,調暢面部氣血運行。同時予補氣養血、榮肌活絡之補氣養血榮肌湯,方中黃芪、當歸、制何首烏、熟地黃、雞血藤、紅花益氣養血榮肌;白芍藥、秦艽、天麻、全蝎熄風止痙;木瓜酸溫入肝止抽;、刺蒺藜止淚;黨參、白術健脾起萎;龍膽草、知母清熱止汗。現代藥理研究證明,黃芪、當歸、制何首烏對神經細胞再生有促進作用[3];紅花、雞血藤可改善面部微循環[3];天麻、全蝎鎮靜止痙;龍膽草、知母可降低自主神經興奮性[3]。

綜上所述,組合針灸配合補氣養血榮肌湯治療周圍性面神經麻痹后遺癥有溫養氣血、止痙榮肌、活絡振廢之功效,療效優于單純針刺及單純牽爭散治療,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貝政平.3200個內科疾病診斷標準[S].北京:科學出版社,1996:614.

篇8

【關鍵詞】經濟學教育 中外比較 教育模式

【中圖分類號】G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9682(2012)02-0008-03

【Abstract】Overseas economics education has accumulated rich experience in the specialty setting, curriculum setting and teaching method. Economics education in China has some weakness, such as too detailed and narrow specialty setting, curriculum lacking support of related subjects, and teachers’ weakness in teaching. We should learn from the foreign countries, set specialty and curriculum reasonably, improve teaching methods, strengthen the practical teaching, and standardize the evaluation system for teachers and students.

【Key words】Economics education Comparative study between China and foreign countries Education method

隨著經濟社會化和經濟全球化的不斷發展,社會對經濟學人才的需要在內在素質和知識結構方面發生了深刻變化,對經濟學人才培養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經濟類專業本科生在我國高等院校中占有相當大的比重,培養的好壞對社會的發展具有重要影響。本文從經濟學類本科生的教育模式入手,先分析了國外經濟學本科生培養模式的特點,進而總結了我國經濟學本科生培養模式的現狀和不足,最后指出了國外經驗對我國的啟示。

一、國外經濟學教育的特點

1.專業設置

在美國,報考本科時并不報考哪一個專業,而只報考哪一所學校,學生入校一年以后才選擇主修專業。美國的本科生教育總體來說偏向于綜合素質教育。主修專業并不具體到諸如國際金融、財政學、保險學這樣的細分學科,而只是在經濟學、政治學、數學等大類中選。美國本科教育通常分為兩軌:一個是普通軌,另一個是優等軌。普通軌的學生一般不需要寫畢業論文,而對優等軌的學生要求高一些,除了需要撰寫畢業論文外,還為他們單獨開一些課程。因為有一流的經濟學家指導,學生的畢業論文比較規范,特別是在主要的研究型大學中。

德國大學的本科教育與碩士生教育是結合在一起的。德國大學內不設學士學位,學生獲得的第一個學位相當于我國的碩士學位。大學學習分為兩個階段:基礎階段和專業階段。基礎階段相當于我國的本科教育階段,專業階段相當于我國的碩士生階段,把二者結合在一起,目的是為了更好地培養高級的專門人才。德國大學內經濟學類專業分支少,但專業覆蓋面廣,主要開設4類經濟學類專業,分別是國民經濟學、企業經濟學、經濟學和經濟教育學。

2.課程設置

美國的經濟學本科一年級實行通才教育,即學生必修公共課如各國文化、歷史、生物學原理、心理學原理、經濟學原理等,這些課程屬于一個受教育的人應當具有的知識。這意味著美國經濟學專業的本科生往往要上很多其他學科的課程,防止學生過早偏科。二年級選主修專業后,經濟學專業的學生首先必修中級宏觀、中級微觀、計量經濟學(包括概率統計)、微積分和線性代數等課程。此外,還需選修一些專業課程。

美國大學的專業課程數量眾多,具備很強的選擇性。普林斯頓大學經濟學系開設的本科課程包括:經濟分析的基本方法、微觀經濟學理論及其數理分析、宏觀經濟學及其數理分析、價格系統的描繪和分析、計量經濟學模型及預測等。這些課程設置體現出普林斯頓大學經濟學系重視數理經濟學。賓夕法尼亞大學經濟學系開設的經濟學課程多達百余門,包括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計量經濟學、經濟政策分析、勞動經濟學等。課程設置數量越繁雜,就越能給學生以更多更靈活的選擇,越有利于在教學過程中實現經濟學理論學習和具體應用的相互結合,也越有利于任課教師把自己的研究領域和興趣結合到具體的教學中去。美國高等院校通常每年都要淘汰5%左右的與社會發展要求不符合的舊課程,增加9%左右的新課程,從而不斷使課程推陳出新。彈性的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有利于解決學生的知識、能力和素質與社會需要的矛盾,有利于增強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

在德國的大學內,除了經濟教育學專業增設教育類課程外,所有經濟學專業的基礎段課程基本一樣。基礎段課程以必修課為主,學生對課程內容和教授人選基本沒有選擇性,從而保證讓所有的學生具有扎實和較為一致的經濟學基礎。專業段課程的選擇余地較大,不同專業學生可以跨專業選擇課程,即使是同一專業,學生也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和未來的就業傾向選擇不同的課程。

3.教學模式

國外大學非常重視經濟學基礎課的教學。大量經濟學研究者,從經濟學諾貝爾獎獲得者到一般教授,都活躍于教學一線。在麻省理工學院、哈佛大學、賓夕法尼亞大學和普林斯頓大學等高校的經濟學系任職的全職教授,也都親自給本科生上課。他們在向學生傳授經濟學知識的同時,還以自己的學術成就和個人魅力影響著學生。一流的師資力量為培養經濟學人才提供了基礎。日本的大學一方面鼓勵大學教師到企業兼職,同時也聘請社會實踐經驗豐富的成功人士來學校講學,為進一步拓寬學生視野、完善知識結構開辟了途徑。

國外大學注重教學方式的靈活性。美國的大學教師在教材的選擇、教學方法的設置和考試形式的安排等方面享有充分的自由。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一般不會對學生進行大量知識的灌輸,而是采取實驗、案例、討論等形式多樣的授課方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并鼓勵學生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很多專業課程都是小班授課,討論氣氛很活躍,是學生而不是教師扮演主要的角色。教師的課堂教學不是照本宣科地講授知識,讓學生拼命記筆記,而是注重讓學生閱讀、思考和提出問題,引導他們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靈活的教學方式有利于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國外大學課前和課后的閱讀量巨大。美國的大學教師在課堂講授結束前,通常會推薦若干參考書讓學生課后閱讀,以鞏固和擴充知識,并為下次上課做好充分的準備。課堂討論的內容是課程的重點和難點,且往往是該門課程考試的主要內容。學生不得不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充分準備,這樣,能使學生充分發揮其積極主動性,既能使他們鞏固以前所學的知識,又能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分析問題能力。

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實踐活動。在美國一些高校非常重視學生是否具備融會貫通、動手實踐的能力。美國高校的學術氣氛非常濃厚,經常舉辦各種學術講座,組織大學生積極參與各項活動,組織有關專家定期座談,讓研究生給本科生介紹他們自己做科研的體會,讓學生開闊眼界,了解某一學科的最新發展,獲取本門學科的最新信息。學校還為大學生從事科研創造有利的條件,如向學生提供必要的經費,讓學生使用高校的計算機系統,實驗室24小時向學生免費開放,以激發大學生從事科學研究的興趣,鼓勵他們開展各種科研活動。

二、我國的經濟學人才培養現狀

從現有的我國高校經濟學人才培養模式來看,各高校普遍在教師結構、課程設置以及教學手段等方面取得了很大進展,但其中也存在一些問題,影響了人才培養效果。

從專業設置來看,顯得過于細化和狹窄。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高校經濟學類專業點的增加,經濟類專業的劃分也越來越細,而人才培養的目標定位單一,缺乏靈活性,僅局限于滿足某一個特定的部門或崗位的需要。長期以來,經濟學教育的培養目標定位在培養“高級專門人才”之上,強調專業與工作崗位的“對口”,試圖把學生培養成從事某一部門工作或完成某一崗位職責的專家。這樣的專業口徑設置過于狹窄,導致學生無法獲取廣博的知識,缺乏知識的綜合性和崗位的適應性。學生畢業后所能勝任的崗位已按照培養目標予以定格,擇業上受到極大的限制。目前,有的大學已開始對專業口徑和培養目標設置過窄問題進行嘗試性改革,在本科低年級實行通識教育,高年級實行寬口徑的專業教育,逐漸由學年學分制過渡到自由選課學分制以及彈性學分制。

從課程設置看,與細化的專業設置相對應的是針對性極強的專業課程設置。當前,經濟學各個分支之間的交叉欠缺,而且經濟學學生對于歷史學、社會學、倫理學、政治學、法學和自然科學等系統知識了解甚少。大學過分強調專業教育,對經濟學類專業學生進行通識教育不夠。具體表現為:一是經濟專業課程與非經濟專業課程比例失調,非經濟專業課程的設置無論在量上還是質上都不夠。經濟學專業必修課程設置偏多,選修課程偏少,必修課程范圍過窄,可選擇性不大;二是在公共課程中過分強調外語的作用,輕視其他諸如體育、大學語文等課程的傾向,未強調各類課程在整個經濟學專業課程體系中的地位和重要性,導致學生學習上“偏科”等不平衡現象產生。

從教學方法和考核方法來看,側重于課堂教學和閉卷考核,滿足于學生掌握書本知識。現有的經濟學課程大部分都是灌輸式的講授,學生來不及消化,課堂教學偏重理論知識傳授,忽視實踐性教學環節,缺乏聯系實際。由于學校缺乏對社會實踐活動的組織和管理,只有少數學生能真正進入企業或事業單位進行實地考察和實習。有些學生往往忙于求職或考研,無心從事深入的社會實踐活動,實習的效果并不顯著。

從師資隊伍來看,當前高校擁有高學歷的青年教師不斷增加,這對于高校教育引入新思想、新觀點和新方法有著積極的作用。但是,由于高校教師的職稱評定需要高質量的學術論文作為支撐,這使得青年教師很難將主要精力集中在教學上,影響了教學效果。另外,很多學術造詣高的教師或從事專門領域研究的學者很少與學生交流,學生很難從他們身上汲取營養。

三、對我國的啟示

1.淡化專業界限,縮小專業差異。

經濟學教育應淡化專業界限,縮小專業差異,強調學科間的相互滲透和融會貫通。可以考慮用單一的專業格局代替原來的多專業格局,實行經濟學學科專業融合。將經濟學科作為一個專業進行招生和培養,使學生接受更加廣泛知識的“無領域”科類的教育。學生入學后的前一兩年全部接受基礎課程學習,進入高年級后,接受專業課程學習,即對所有入學新生事先均不確定專業方向,根據學生入學后的情況確定專業方向。此外,逐漸改變單一的學科培養制度,建立富有彈性的主輔修、雙學位等修讀制度。

2.完善課程設置、優化課程體系,課程設計應與國際接軌。

現在經濟學學科的課程設置側重于專業化理論教育,還需要適當擴展基礎課程覆蓋面。在公共基礎課方面,學生的課程設置還要適當增加理工類、人文思想類的課程。構建通識課程、學科基礎課程、專業課程、選修課程與實踐課程的有機體系,加強不同學科之間的交叉和融合,加厚通識教育課程、夯實學科基礎課程、精煉專業主干課程、擴大專業選修課程、完善實踐類課程。在課程體系優化設置中,既重視經濟理論的學習,又突出學生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培養;既重視學科課程,又重視社會實踐課程。同時為學生以后的研究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對數學類課程、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等基礎課程適當增加學時數和課程深度。

3.更新教學內容,優化教學方法。

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改革與創新是提高經濟學教學效率和整體水平的關鍵舉措之一。在教材選擇上優先選用國外優秀教材。歐美的經濟學教材較為系統、科學和生動,案例多,知識更新快,能夠及時結合經濟學學科發展前沿加以完善。推廣和借鑒其他學科和國外大學的先進經驗,始終將教學方法的改革與創新處于整個教學活動的重要位置。

4.強化實踐教學,提升創新能力。

實踐教學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的重要途徑。為了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理論解決現實經濟問題的能力,經濟學教學必須加強實踐性環節。應將實踐教學作為完整的教學體系納入培養方案,與理論教學既相互聯系,又相對獨立。實踐教學內容應不斷更新,實踐教學體系應不斷完善。

5.創建師資建設機制,優化師資隊伍。

合理的師資隊伍結構是專業建設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教師應不斷提高專業技能和授課技巧,通過言傳身教,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開闊學生的專業視野,培養學生的科研能力,使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學會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為改善經濟學專業教師學緣結構,堅持“走出去”和“引進來”策略,積極加大教師的培訓和深造力度,并做好引進人才的工作。

6.規范對教師和學生的考評制度

對于教師教學采取諸如學生評議、同行評議和專家評議等方式進行考核,以促進教師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對學生實行嚴格的中期考核制度,并鼓勵學生關注現實,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活動。考核形式可以采取多樣化的方式,如筆試與口試相結合,加強對社會實踐、論文寫作、團隊活動以及社區交流等活動的考核,以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1 丁浩.經濟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探討[J].市場周刊,2008(10)

2 劉輝煌、李峰峰.經濟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及課程體系設置的國際比較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學報,2005(6)

3 錢穎一.經濟學科在美國[J].經濟社會體制比較,2001(6)

4 孫靜、柯美錄等.國外經濟學本科生培養模式研究及其對我國高等教育的啟發――以勞動經濟學專業為例[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11)

5 唐志良、劉建江、楊海余.經濟學學科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研究[J].創新與創業教育,2010(3)

6 王艷.中日經濟學類人才培養模式的比較研究[J].現代日本經濟,2005(2)

篇9

(一)邏輯體系嚴密

我國高校經濟學教學的核心基礎課程以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為主干。微觀經濟學是從個體的公理性假設出發,對所研究的問題和給定的條件有明確的定義,從前提到結論之間的推論合乎嚴格的形式邏輯規范,以揭示經濟個體的行為規律為其核心要義。宏觀經濟學則側重于對總體行為進行考察,同樣以理性主義的假定為前提,提示總體行為的規律。[1]

(二)數學模型眾多

從20世紀60年代以來,數學模型越來越廣泛地被應用于經濟學問題的分析之中。借助嚴謹的數學模型,可對經濟現象進行更精確細致的數學推理和精確描述,從而有助于分析者更好地理解各經濟學變量的內在關系。在經濟學的研究中,常借助數學工具邏輯上的抽象推理特點,運用眾多的數學公式和數學模型演繹各種經濟行為,如一般均衡論、線性規劃、投入產出分析、博弈論、模糊數學和非線性科學領域的諸多模型在經濟學研究中均得到了廣泛運用。

(三)分析方法多樣

在經濟學中,分析問題的方法是多樣的,主要有:靜態分析和動態分析方法;長期與短期分析方法;實證分析與規范分析方法;均衡分析與非均衡分析方法。借助靈活多樣的分析方法,可以更好地把握經濟學的相關定義、理論假設和原理。

(四)理論思維抽象

經濟學理論的研究目的是基于觀察大量的經濟現象,通過建立假設前提條件,剔除一些可以排除的因素和現象,剩下“內核”,然后建立一個理論分析框架。[2]而要提煉、歸納經濟學理論就需要通過抽象的思維。同時,經濟理論的提出、分析亦離不開嚴謹的數學模型,從而使得理論思維抽象成為經濟學教學的一大特點。

二、公共管理類專業本科經濟學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經濟學課程作為高校公共管理類專業的基礎課程之一,其重要性已得到普遍認可。然而,經濟學課程的概念、原理和特征往往比較抽象,對于學習者而言常常會造成晦澀難懂的印象。鑒于我國高校經濟學課程的特點,結合教學實踐,筆者將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考核方式三個方面剖析公共管理類專業本科經濟學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教學內容

經濟學具有很強的理論性,在教學過程中經常出現重理論、輕實踐的現象。教師授課的時候,常常是注重若干重要的理論的講解,而忽視如何促進學生利用經濟理論去分析經濟現象和經濟規律。教學內容常常滯后于經濟現實,往往停留在理論本身,學院氣息很濃,易于造成與現實世界的隔膜,缺乏足夠的實用性和現實感,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降低了教學實際效果。[1]經濟學教材中的理論主要是以西方國家為研究對象的,是西方發達國家幾百年市場經濟發展規律的一般抽象和概括,與我國國情和歷史背景差別較大,如何與我國現實情形相結合,幫助學生理解中國發展中出現的經濟現象和經濟問題,這是經濟學教學過程中應該注意的關鍵性問題。

公共管理類專業的學生對人文知識較為熟悉,對定性分析比較感興趣,偏重于感性認識。在學習經濟學課程時,對于經濟學家的生平、淵源等項內容,學生比較感興趣,但對邏輯推導、圖表、公式、數學證明等內容則難以接受。對數學基礎比較薄弱的公共管理類專業學生而言,如遇教師在授課時強調理論模型的數學推導過程,則往往如墜入云里霧里,對于所學的知識難以理解和掌握,進而對經濟學學習產生畏懼心理,更不用提用經濟學思想去分析和解讀現實中的經濟問題了。

(二)教學方法

傳統的經濟學教學模式是教師為主,學生為輔,這樣很容易造成教師為完成課時任務,采用滿堂灌式教學方式。老師作為“演講者”,處于中心位置,講課時間居多;學生只能被動聽講,記筆記,處于被動、機械式的學習狀態,難以形成師生互動的課堂氣氛,影響課堂教學質量和效果。另外,經濟學課程本身與嚴謹的數學模型聯系緊密,定量分析相對較多,這種滿堂灌式的教學方式,容易造成課堂教學沉悶枯燥,使學生失去興趣,難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學生只能通過死記硬背的方式記住知識點和數學模型,孤立掌握一些經濟學原理,不利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觀察歸納能力、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

(三)考核方式

目前經濟學課程的考核方式比較單一,一般是由期末考試成績和平時成績組成。平時成績一般是由課堂出勤率和平時作業成績組成,所占比重較低。占較高比重的期末考試成績一般采用標準試卷閉卷考試的方式,側重考核學生對經濟學理論知識掌握情況,忽視學生分析、解釋現實經濟問題能力的考察,這樣很容易造成“考前突擊”的現象。一些學生平時不上課或者不做作業,考前臨時抱佛腳,突擊看書、看課件、甚至背習題,只要及格就行,從而易導致教學質量低下、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薄弱,“高分低能”的現象較為普遍。

三、公共管理專業經濟學本科教學的創新思路

公共管理專業本科經濟學教學的主要目標是引導學生運用經濟學思想和理論觀察、分析乃至解決現實經濟問題,提升學生知識積累、運用的綜合能力。鑒于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筆者認為在教學內容上應理論聯系實際,體現公共管理的特點;教學方法可采用提問式教學、案例教學和互動式教學;考核方式可以靈活多樣,科學準確地評價學生們的學習情況,以達到促進學生學以致用的理想目標。

(一)教學內容創新

教師在課堂上要結合經濟發展現實有重點地補充介紹當前經濟學理論發展的前沿問題,如實驗經濟學、博弈論的最新進展等。在各部分理論的講授過程中,要側重其在實際中的應用,引導學生運用理論來分析實際問題。[3]如講到經濟政策中的貨幣政策部分時,可以結合我國近期對于銀行利率和存款準備金率的頻繁調整加以解釋,使課堂上的理論講解更為貼近現實。

對公共管理類專業本科教學而言,經濟學課程的內容設置應該在保持其基本內容體系的基礎上,體現公共管理的特色,適當增加公共政策分析、政府規制、公共產品供給、公共資產管理等方面的內容;可以側重于闡明政府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機制如何,以及如何更好地理解政府所出臺的財政、稅收、貨幣、金融、產業等各類經濟政策,加大對價格理論、效用理論以及國有資產管理與區域經濟政策理論等的解釋力度,促進學生深刻理解其內涵和原理,能運用其靈活分析現實生活中的經濟問題和現象。這樣不僅有利于學生掌握經濟學的基本理論,也有利于學生后續專業課程的學習。同時在設置課程內容體系時,要考慮到公共管理類學生大多人文知識豐富、數學基礎較弱的特點,在授課時可以對模型較多的章節有針對性地加以合理調整,盡可能采用文字和圖形對理論內容加以輔助講解,以便于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關學習內容。

(二)教學方法創新

1.提問式教學

可以采用提問式方法來教授經濟學課程,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其參與到授課過程之中,而非機械地被動式學習。課前提問,一方面可以使學生帶著問題投入到課堂學習中,另一方面可以促進學生復習上次課的知識點,有利于學生更為牢靠地掌握相關知識點;課中提問,對新知識內容進行討論,可以激發學生的創新性思維,活躍課堂氣氛。在講授過程中可適當注重語言的生動性,如在講解信息不對稱理論之前,可以通過“從南京到北京,買者沒有賣者精(明)”等詼諧語言的運用,引導學生思考信息不對稱發生的原因,體會其包含的經濟涵義。

2.案例教學

通過案例教學與理論教學相結合,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提升學生運用經濟學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認識和解決現實經濟問題的能力。一方面,可以采用以教師為主的案例教學,先講解理論知識,然后再舉出實際案例進行分析,通過課堂討論使學生加深對相關知識點的掌握;也可以在講解新知識點的過程中穿插、結合案例,讓學生明白知識點的運用。[4]另一方面,可以采用以學生為主的案例討論教學,通過分組討論、組間辯論等形式,通過討論得出結論。在案例討論結束后,可作適當總結。總結時可指出學生的優點和其討論過程及所得結論的可圈點之處,同時亦應著重剖析其欠深入、不夠確切的地方。

案例要進行精選,有時代性,分析過程及擬實現的目標要有系統方案,案例要反映最新的理論發展和實際應用,給學生提供一個廣闊的學習空間,突出經濟學的學科實用價值。[5]可以讓學生討論經典的經濟學案例,如效用論涉及的“鉆石和水”、外部性涉及的“蜜蜂和果園”等。同時,教師也可以結合我國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設計相應的教學案例,如區域經濟發展格局中所折射出的我國區域經濟發展戰略演變、凱恩斯學派對我國經濟政策制訂的影響、大學生就業與我國就業及社會保障政策的關系、新制度經濟學及產權理論對我國國有企業改革的影響等。

3.互動式教學

傳統的教學采用的是“滿堂灌”方式,學生與老師的互動機會少。互動式教學方法,則是在轉變傳統教學理念的前提下,在老師與學生之間形成良性的互動,達到教學相長、共同提高與進步的目的。[6]教師可以在每次課結束時,提前告知學生下次課要學習的內容,留下相應的問題讓同學們預習。在下次課課堂上可以與學生共同探討,針對學生預習遇到的問題,教師可以在授課時進行講解。如講到需求彈性的時候,可以問學生“谷賤傷農”的經濟含義。

(三)考核方式創新

改變當前單一的期末考核方式,除了平時作業成績、出勤率和期末考試卷面成績外,還應將平時在課堂互動情況、案例討論情況等方面的表現納入總成績評定之中。平時的作業不僅僅是教材課后的題目,還可以是以案例分析、經濟問題評析、對經濟理論的分析理解等為主的小論文。

篇10

關鍵詞西方經濟學教學多媒體

隨著我國科教事業的進步與發展,教學中多媒體技術的運用已經越來越普遍。西方經濟學教學中多媒體的應用,在為教學發展注入了活力的同時,也推動了課堂教學質量的快速提高。但目前多媒體的應用還存在著很多問題,亟需改進。

1多媒體應用在西方經濟學教學中的優勢

1.1可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西方經濟學內容復雜、概念難懂、理論抽象,利用計算機制作多媒體課件,可以把諸如數據、文字、圖像、聲音、動畫、視頻等感官表象材料合成處理為一個交互系統,使抽象、枯燥的教學內容通過影音、文字、圖形的有機結合變得更為直觀、形象,從而增強學生對西方經濟學的感官體驗,并能調動全身多種器官參與到對知識的認知和解析中來。學生接受的信息刺激增多,學習熱情就會被極大地激發出來。

1.2可提高教學效率、增大教學容量

西方經濟學中圖表分析和公式推導較多,如采用傳統的板書教學,公式書寫、圖表制作及案例抄寫將耗費教師大量的時間。上課前,教師利用多媒體技術把大量數學公式的推導和圖表及其變化的情況制成課件,上課時再用展示界面或動畫的方式把相關內容呈現出來,不僅可以節約時間,而且還可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更清晰明了,可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同時,通過Powpiont等軟件的運用,教師可以很方便地把諸如office表格及圖形、Word文檔等很多軟件對象加進課件中,還可以通過超級鏈接,把與西方經濟學教學相關的內容、信息介紹給學生,從而增大課堂教學容量。

1.3有利于攻克知識難點,提高效學效果

一些在傳統教學手段下難表達的教學內容,通過利用視頻技術、動畫技術等手段制作的多媒體課件,可生動、直觀地顯示出來,使學生能更容易理解和領會,這對重難點知識的攻克能發揮重要的作用。比如在講“短期技術效率:一種生產要素的合理投入”這一問題時,教學通常遵循這樣的思路:先介紹邊際收益遞減規律的內容,再根據規律的內容對總產量、平均產量和邊際產量三者之間的關系進行分析,最后再由學生根據三者之間的關系推導出結論。如果采用傳統教學手段,僅在黑板上作出總產量、平均產量、邊際產量三條曲線一項教學任務就需要耗費大量時間,而且還不能保證作出的圖形符合要求,作圖的不準確又會直接影響到學生對三者關系的正確認識,進而影響學生對這一問題結論的正確得出。采用多媒體課件教學,用動畫分步驟演示三者之間關系及變化趨勢,既節約了時間,可以讓教師進行更詳細的講解,又可以克服板書作圖所存在的圖形不準確的問題,使學生更容易得出正確結論,從而順利地攻克這一難點。

2多媒體應用在西方經濟學教學中存在的不足

2.1課堂教學的程式化傾向嚴重,教師主導作用被弱化

多媒體教學的優點很多,但教師如果過度地依賴它,教學就容易陷人“程式化”陷阱,教師的主導作用將被弱化。首先,課件作為“提前板書”,往往會使教師感到“心里有底”,尤其是在上過幾輪西方經濟學課以后,就不太注重課前準備工作。又由于課前準備不充分,對教學內容和教學過程設計不夠熟悉,因而上課時就會對課件過分依賴。其次,這種程式化傾向還使教師課堂即興發揮的時間大大減少,不能有針對性地根據學生的上課反應及課堂氣氛對教學內容進行調整。

2.2信息量大、教學速度快,學生聽課易感到疲勞

西方經濟學的一些理論本身比較復雜和抽象,不易理解,而為了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教師制作的課件又會附加較多的內容。為了能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教學任務,教師往往會不自覺地加快語速、縮短每一頁多媒體課件的呈現時間,減少留給學生思考、記憶的時間。這樣大容量、高強度的學習,容易讓學生產生疲憊的感覺,或急于抄寫筆記而忽略聽課,或忙于跟上教學進度,囫圇吞棗、不求甚解。

2.3多媒體課件制作水平有待提高

西方經濟學教學側重于圖形的分析,公式、理論的推導,但受時間、精力和專業水平的限制,大部分教師多媒體課件制作技術水平不高,很難把推理、思考遞進的過程用多媒體直觀展示出來。而且圖形的課件制作往往要花費數倍于板書的時間,一些教師為了方便起見,便從網絡上直接下載,自己并沒有根據先后順序進行動畫設置,因此在顯示時,圖形不能按照分步聚顯示,而是一次性或簡單地分兩三次呈現出來,導致學生來不及反應,一頭霧水,不知道圖形的形成過程。公式的推導也存在這樣的問題,還沒有解釋清楚各個參數之間的關系,就省略了過程,直接一步得出結論。

2.4學生動手能力不強

在傳統教學中,圖形的分析采用的是板書形式,教師需要在黑板上按步驟為學生畫出圖形,并對每一步驟進行詳細的講解,這樣做雖然耗費了較多的時間,但有利于學生對作圖技能的掌握、動手能力的培養。教師把多媒體課件應用于西方經濟學教學后,由于課件制作水平不高的原因,板書作圖的過程和步驟就被省略或簡化了,在屏幕上這些圖形一是顯示的時間短,二是顯示時不分步驟或步驟太少。學生對圖形的形成過程不是很清楚,因而不能掌握作圖的技巧,從而使學生的動手能力變弱。

3提高西方經濟學教學中多媒體應用效率的建議

3.1積極發揮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主導作用

多媒體固然有許多優勢,但在西方經濟學教學中不能主次不分,要明確教師才是課堂教學的主導,各種多媒體技術僅僅是服務于教學的輔助工具而已。教與學的矛盾只能通過教師的主導與學生學習的互動過程來解決,教師對知識進行歸納、總結、深化功能和作用也是多媒體所不能代替的,教師在教學中的地位不能隨著多媒體技術的應用而被弱化。要積極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一是應在備課上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只有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對教學內容和整個教學過程的設計比較熟悉,教師才不會過多地受制于多媒體課件,能在課堂上與學生自如地互動,針對學生的反應和課堂氣氛靈活進行教學內容的調整,從而增強教學的生動性。二是講課時,教師不能只是機械地充當“放映員”和“播音員”,要充分發揮教師的口頭和肢體語言的表現力,增強教學感染力,使學生能感受到教師獨特的個人魅力。要注意利用諸如幽默的語言,有起伏的語調、豐富的表情、有感情的表述等情感因素賦予課件以生氣,使課堂氣氛活躍起來。

3.2精心設計課件內容、準確把握教學節奏

多媒體課件的設計,至少要做到以下三點:第一,在內容上,不要求面面俱到,要做到突出重點、詳略得當。為使教學的中心內容能被學生快速、準確地把握,教師應把其歸納為提綱挈領的學習要點,并以簡明扼要的提綱式文字顯現于多媒體的展示界面;第二,在結構上,因為西方經濟學的內容在各章節之間,各理論之間都有較強的聯系,應建立分級設計、能體現教學內容的樹狀立體結構圖。為使各模塊、各章節之間能夠相互跳轉,還應建立它們之間的鏈接。第三,多媒體各頁面的色彩搭配要盡量合理,使之既能對學生產生視覺上的刺激,又不至于因長時間觀看而導致眼睛疲勞。此外,教師還要充分考慮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和一部分學生記筆記的習慣,把握好教學的節奏,對學生易于理解的理論、圖形、公式推導,課件演示速度可快一些,而對一些難點和重點要適當放慢播放速度。

3.3教師自身要不斷加強對專業理論和多媒體技術的學習

在采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時,教師的板書量大幅度減少,課堂信息容量大幅增加,這就對教師的專業素養提出更高要求。“一方面,對于大量的基本概念用更多的口述替代板書,即用多媒體進行演示的同時,需要花更多時間對基本概念進行講解,同時補充大量的實例,力求通過更多形象的例子來講清經濟現象。另一方面,若要充分發揮多媒體課件的優勢,需要教師對所講的內容有更深刻的認識,才能設計出合理的課件內容及結構安排。”①此外,多媒體教學要取得好的效果,對軟件使用的水平也有要求,所以教師還必須不斷學習與更新軟件使用的新知識,尤其是要掌握一些在西方經濟學多媒體課件制作中用得到的技能,如公式的輸入與修改、圖形的分步驟展示,前后內容的靈活跳轉等。

3.4通過課堂同步作圖和開設習題課以板書講解的方式來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

針對多媒體教學中學生動手能力不強的問題,一是要提高課件制作水平,做好圖形分析、公式推導等的動畫設置,使教師在用多媒體講課時,上述內容均能按順序分步驟地顯現出來。要手動控制動畫的每一步驟,盡量放慢講解的速度,讓學生能及時地對所學內容作出反應。還可上課一開始就要求學生拿出紙筆,在耳朵聽、眼睛看的同時,手也一起動起來,跟隨多媒體動畫的演示步驟和老師的講解作圖或推算公式。二是教師可以根據教學的需要,每隔一段時間就安排一節或一次課作為專門的習題課,選擇一些典型的例題,以必要的板書對學生進行講解,從而達到解題和分析能力訓練的目的。

參考文獻

[1]齊義軍,付桂軍.多媒體教學在微觀經濟學課程中的應用[J].陰山學刊,2012(1):99.

[2]崔巖.淺析多媒體技術在國際經濟學課程中的利與弊[J].科教導刊,2013(9月上):190.

[3]高霞.多媒體技術應用于課堂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河南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2):148-149.

[4]林軍,付泳.淺析多媒體教法在西方經濟學教學中的運用[J].甘肅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5(1):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