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理安全隱患報告制度范文

時間:2024-03-21 18:11:5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護理安全隱患報告制度,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護理安全隱患報告制度

篇1

1.1實行醫護聯合查房開展優質護理以來,各病房逐步實行責任護士跟隨醫生組查房制度。晨晚間醫生查房時,責任護士匯報分管患者的生命體征、負壓引流量、飲食、睡眠等情況,并聽取醫生針對患者的病情分析與診療措施,了解最新醫療進展。目前該項措施已在全院所有病房實施近2年。

1.2成立醫護聯系小組在眼底病組成立醫護聯系小組,由醫生和2名眼科資深專科護士組成。護士作為醫護聯系小組聯系人,為手術患者提供出院后的延伸服務。患者出院前,護士發給患者2張聯系單,內容為患者出院2周內的2次回病房免費復查及2周后主刀醫生專家門診的時間。患者回病房復查時由護士聯系眼底組醫生為患者檢查,發現術后反應及時處理。此外,出院2周內患者發生劇烈眼痛、眼壓高等異常情況時可直接聯系醫護聯系小組護士,安排住院總醫生為其檢查,必要時聯系主刀醫生處理問題。

1.3開展多形式多載體的健康教育除發放傳統的健康教育手冊外,各部門根據眼耳鼻喉科患者各自的特點通過視頻、配音PPT、宣傳欄、網絡、短信并結合個別講解等多種形式開展生動形象的健康教育,如眼科病房為視力不佳的患者制作配音PPT健康教育材料,耳鼻喉科病房則利用動漫等視頻手段為患者展示形象生動、通俗易懂的疾病及健康保健知識,一些需要患者出院后自我護理的操作如滴眼藥、沖洗鼻腔等則制作成視頻播放。從入院、手術至出院的每個環節,患者均可獲得視頻介紹、個別講解等多種形式的健康教育。

1.4實行護理安全隱患報告制度護理部建立護理安全隱患報告制度,承諾無懲罰機制,鼓勵護士將日常工作中的護理安全隱患主動報告并記錄于部門護理安全隱患記錄本。各部門討論分析原因,及時整改,每個月整理后向護理部提交護理安全隱患報告表。由護理部護理安全小組每月召開1次工作會議,匯總、核實、分析上報的護理安全隱患事件,評價和補充部門的整改措施,對涉及護理規范或流程的缺陷,及時調整和改善工作流程,并在護士長會議上通報。每季度在全院護理質量講評會上將有借鑒、警示作用的事件做案例分析,對發現和消除安全隱患的護士予以表揚。護理部年終匯總討論1次,對每月按時上報安全隱患及發現重大安全隱患的部門及個人,在年終護士總結大會上給予表彰和獎勵。

1.5制作各種治療護理操作安全提示針對眼耳鼻喉科器官的特點,統一在病床床頭、治療座椅上方做好“左”、“右”標注,給予面對患者進行治療護理操作的醫護人員以提醒,避免發生眼別或耳別差錯。此外,護理部為各部門統一制作了安全提示牌,內容包括保障安全的關鍵制度流程或護士易遺忘的項目,如三查七對、輸血核對、青霉素標記、火災和停水停電應急預案等,提示內容用生動圖片配以簡潔文字,制作成可翻看的臺歷置放于治療室、護士臺,作為安全提醒和操作提示。

1.6開設“聲援會”網站在醫院的支持下,耳鼻喉科病房護士運用護理部科研基金于2011年初設計并創建了喉切除術后患者網絡論壇———“聲援會”。“聲援會”20名信息維護員均由該病區護士擔任,她們利用業余時間輪班維護網站的運行。具體做法,護士在患者出院時提供網址、密碼及相應指導,通過在線健康教育咨詢、最新的醫療護理專業信息、組織健康講座類活動、引導患者間溝通交流傳授康復經驗等功能,為患者提供諸如心理疏導、發音訓練、日常生活健康指導、促進疾病康復等方面的專業知識和具體措施,為出院后喉切除患者特別是失語患者搭建專業的交流平臺。

1.7為屈光及白內障門診手術患者發送提示短信針對屈光和白內障手術患者大多為門診手術、速度快、頻率高、患者需自我護理等特點,在信息科支持下,開展為門診手術患者發送短信提醒服務,短信內容根據視光學和白內障門診手術的各自特點和規律設計為術前注意事項、術后用藥、自我監測內容及隨訪提醒等。為每例門診手術患者發送4~5條短信,做到短信服務涵蓋手術前1d、手術當日及術后1個月、3個月等。

2結果

2.1一般結果①2年多來,眼底病醫護聯系小組為960多例患者提供了術后咨詢和檢查,及時處理術后2周內眼壓高、眼內出血等異常反應16例。②護理安全隱患上報案例數量與質量逐年上升,2010~2012年上報案例數分別為146、175、252例,其中杜絕各類安全隱患數分別達到46、58、97起,內容涉及護理安全、藥劑發放、醫囑、醫療行為、交接環節、設備安全等各種安全隱患。③實行綜合管理方案前的2007~2009年度發生跌倒、意外拔管、差錯等各類護理不良事件27起,而2010~2012年度則為18起。④“聲援會”網站現擁有注冊會員130余名,論壇點擊率已累計達60余萬人次,發帖量近900篇。一些熱門的知識點廣受病友好評,被反復點擊的次數愈400次。根據網站的在線滿意率測評,論壇的滿意率為89.4%。“聲援會網絡論壇”獲得2011~2012年上海市醫學倫理學會的“優秀醫學人文案例獎”。⑤屈光和白內障門診手術患者短信服務2010~2012年共發送短信73010條,約85%患者在接到短信后有回復表示感謝,在手術當天、術后1個月和3個月時約30%患者有各類問題咨詢并得到護士的滿意答復。該服務項目“1部手機+5條短信,在為民服務中創先爭優”于2012年被評為上海市教衛黨委系統創先爭優主題活動的優秀案例獎。

2.22009~2012年度其他指標結果見表1。

3討論

通過加強醫護聯合服務,可提高醫療護理質量,提高患者滿意度。如醫護聯系小組為術后患者提供延伸服務,在患者術后最易發生問題的2周內給予咨詢、檢查,能及時為患者進行術后自我護理能力健康教育,及時發現處理術后異常情況,從而避免一些并發癥發生。再如醫護聯合查房改變了以往醫生、護士與患者之間各自交流、信息互不相通的情況,避免了醫生不了解患者基礎情況,護士不了解診療變化,患者不滿意醫護意見不一致等狀況。護士學習醫療護理知識的主動性、積極性大為提高,回答患者的疑問更具有自信和專業性,獲得患者的信任和贊賞。此外,因及時了解上級醫生的診療方案,護士能及時發現管床醫生的治療醫囑漏開或錯誤,此類安全隱患上報12起。通過制度和措施落實促進工作質量改進,保障醫療護理安全。護理安全隱患報告制度的實施和操作安全的提示,促使護士安全意識不斷加強,被表彰和獎勵的示范效應激勵護士更積極主動地發現并上報安全隱患,并將上報隱患進行了工作流程和規范的改進。

篇2

[關鍵詞] 護理;風險管理

[中圖分類號] R47[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3-7210(2008)08(a)-152-02

Strengthen the technique of nursing risk management

ZHANG Xing-hua

(People's Hospital of Heping, Hey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Heping5172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get around nrusing risk availably, lower the occurrence rate of nursing risk, provide a safety and high-quality nursing for the patient. Methods: Draw up a plan of nursing risk management, explicit the nursing duty of risk management, strengthen nursing business quality construction, standardize the key process of nursing management, adjust the nursing work and the reletive departments' work, establish multi-paths nursing quality supervises and controls systems, training the consciousness and ability, keep on quality improvement. Results: The inpatient satisfaction keeps above 98%, and the nursing amiss occurrence rate descends to 0.05%. Conclusion: Carry out the valid nursing risk manages, andplay the important role of reducing the safety problem and nursing dispute.

[Key words] Nursing;Risk management

風險管理是指對病人、工作人員、探視者可能產生傷害的潛在風險進行識別、評估并采取正確行動的過程[1]。護理風險始終貫穿在護理操作、處置、配合搶救等各環節和過程中,有時即使是極為簡單或看起來是很小的臨床活動,都帶有風險[2]。一旦發生護理缺陷或事故,給病人和家屬帶來痛苦。因此,要有效地回避護理風險,要防范和減少護理糾紛,要為病人提供優質、安全的護理服務,必須實施有效的護理風險管理[3]。近年來我院護理部重新識別和確認護理風險,科學地分析現存和潛在的護理安全隱患,進一步建立護理風險管理機制,不斷加強護理風險管理,收到良好的效果。現總結如下。

1 健全護理風險管理機制

1.1制訂護理風險管理計劃

首先識別護理風險,我們對照《醫療事故處理條例》和配套文件,查詢文獻相關知識,查找護理安全隱患,分析以往的問題和教訓,識別并確定目前存在的和潛在的護理風險所在,如重病人護送檢查、停電時護理對重病人的處理等問題。根據我院護理工作實際情況,制定護理風險管理計劃,明確護理風險防范措施等,并按計劃進行醫院護理風險管理工作。

1.2明確護理風險管理職責

在護理部主任領導下,由專人負責具體實施護理風險管理,及時了解掌握各種相關信息,護理部定期召開護理安全管理會,分析護理現狀及問題,不斷找出安全隱患。提出有針對性的防范措施,實施護理質量的監控,護士長負責及時收集本科現存的和潛在的護理風險信息[4],識別在護理工作中可能出現的安全隱患,及時上報,采取對策。

1.3重新修訂護理規章制度,制定安全管理規定

護理部對照《醫療事故處理條例》,分析現存的和潛在的護理風險問題,重新修訂我院現行的護理規章制度,調整了過于理想化的項目,增加了某些重要環節的管理規定。工作中護士習慣于按醫囑被動工作,較側重有形的、操作性的工作,而忽視觀察病人病情等無形的工作,為此我們修訂了護士各班工作程序、各項護理流程,在程序中突出病區值班護士首要工作是觀測記錄重病人的病情,制定《節假日護理安全管理規定》,提醒護士長節假日前安全檢查須注意人員配備、急救物品等問題,規范節假日期間須嚴格管理的護理薄弱環節;制定病區安全管理規范,規范遇火災、盜竊、停電等事件發生如何處理和上報,規范遇突然停電時上呼吸機等危重病人處理的方法及程序;建立護理告知、簽字制,對特殊病人、特殊情況實施家屬告知簽字制度,如置入PICC管操作前,病人或家屬須在《特殊護理操作告知書》上簽字,新入院病人帶來的壓瘡等,須在護理記錄上簽字等。不斷加強護理業務質量建設[5]。醫療新技術、新業務的開展,加之病人疾病的復雜性、特殊性、多變性,護理人員雖然采取了許多方法來保障護理安全,但有時仍不能完全避免護理問題[2],因此必須全面抓好護理業務質量建設。為防止出現皮膚護理問題,制定《病人皮膚管理規定》護士評估病人皮膚情況,對有壓瘡高風險因素的病人,實施《壓瘡預防制度》及《難免壓瘡報告制度》,新入院病人帶入的壓瘡,實施《壓瘡報告制度》等。我們列出各項護理技術操作中易發生的安全問題及防范措施,組織講課、考試和臨床提問。制定《護理安全用藥規范》嚴格執行雙人核對制度,制定《護理記錄書寫管理規范》規范護士觀察的重點、范圍和記錄的頻次,設計專科護理記錄觀察的重點項目。

細化并規范護理過程管理。我們重新分析了護理的每個環節和過程,發現以前沒有出現問題的某些環節和過程,仍存在潛在的護理安全隱患和護理護理管理的薄弱點。制定《防范意外事件的護理預案》,明確護士發現風險事實或潛在風險的因素,應采取對策,并調查、記錄、匯報。如發現病人突然摔倒或有自殺傾向時的處理報告程序,設計《護理意外事件報告表》,制定病人安全管理規定,預防燙傷、墜床、摔傷等意外傷害,制定《預防、處理輸血輸液反應的方案》規范護士遇輸血、輸液反應或糾紛時,如何封存、保留實物,報告相關部門等程序。規范護理物品、儀器的應用與管理。有時由于儀器或護理用品質量問題也會造成直接或間接護理問題的發生,我們注意到各科室了解護理物品的質量,及時發現質量問題,分析原因,規范更換或增加護理物品的管理程序,制定各專科儀品操作程序卡,并掛于儀器旁邊,實行科室護理物品質量問題的報告制度。

協調好護理工作與相關科室部門的工作。重病人轉科或外出檢查,易發生病情變化等意外情況,往往涉及相關科室,制定《外送重病人檢查規定》,規范護士在轉送重病人過程中保證安全的方法。急診重病人緊急手術,需要急診科與手術室的密切配合,設計《急診手術病人交接登記表》,規范了手術室和急診室護士緊急手術的工作模式。

1.4建立多方位、多途徑、多視角的嚴密監控系統

護理安全質量的監控僅僅靠護理部的監控其力量是單薄的,因此,我們每季度調查護理服務態度,每月下科室督導護理規章制度和危重病人護理落實情況;定期到輔助科室(血庫、放射科、檢驗科)等部門了解情況,每月到全院各科了解出院病人的意見,及時掌握各種信息,發現護理安全隱患,綜合評價護理風險管理的成效[5]。加大督導護士長管理工作的力度,每月檢查護士長落實崗位責任制情況,監督、指導護士長組織科室護理質量檢查,業務查房、護理缺陷分析會等。正確有效地處理病人及家屬的意見。護理部設立護理投訴記錄本,詳細調查記錄事情的經過,用恰當的形式告知病人或家屬,對潛在的安全隱患,認真分析原因,找出癥結所在,完善相應的管理措施,并及時向全院護士長通報。

1.5持續質量改進

我們每月均進行護理質量分析,分析護理過程和環節,監測護理風險管理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尋找護理安全隱患,尋找改進的機會和環節,制定預防措施和糾正措施,當發現安全隱患時,我們與科室一道認真查找原因,然后采取相應的對策,當科室出現差錯時,我們不是批評出差錯科室的護士長,而是采取引導幫助的態度,首先肯定護士長對問題主動上報的態度,同時耐心與護士長一道對照制度及相關管理規定認真分析,是管理制度不健全還是有制度不執行,是護士責任心不強還是護士技術能力不高,找出發生問題的原因,采取相應的對策,制定預防和糾正措施,從而進一步修改科室的相關管理規定。

2 護士風險防范的意識和能力培訓

面對護士法律意識不強,防范護理風險的能力不強,在健全護理管理機制的同時,從提高法律意識入手,全面培訓護士。我們舉辦《醫療事故處理條例》學習班,組織學習法律法規和部門規章,請醫療律師進行專題講座,及時通報其他醫院的有關安全的信息,組織醫療、護理糾紛的個案分析會等。使其充分認識到嚴格執行法律、法規、規章,就是在履行法律職責,在全院護士范圍內開展“講誠信服務”和“誠信與責任”的征文與討論,按計劃對護士進行規范化培訓和繼續護理教育,重點培訓考核護理規章制度和護理安全管理的各種規定等,以不斷增強護理人員的法律意識,增強護理人員的責任感和誠信度,提高護士防范護理風險的意識和能力。

3 體會

通過不斷識別護理工作中現存的和潛在的風險,健全護理風險管理機制,持續質量改進,收到了一定的效果。護理人員的法律意識、責任意識及防范護理風險的意識和能力在不斷增強,護士長能主動查找護理安全隱患,查找現有制度和管理工作中的薄弱環節,積極采取管理對策,護士較過去自覺地執行各項規章制度,變“領導要我這樣做”為“我應該履行法律職責,應該這樣做”。近年來無護理事故發生,護理投訴、糾紛顯著減少。護理風險管理是一項長期的、持續的工作,需要不斷培訓護士的防范意識和能力,不斷健全護理管理機制,有效地推進科學化、系統化、制度化的護理質量管理工作,真正為病人提供更加安全、有序、優質的護理。

[參考文獻]

[1]林菊英. 醫院管理學護理管理分冊[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

107.

[2]李亞潔,張立穎,李瑛,等.風險管理在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中華護理雜志,2004,39(12):919-920.

[3]施雁.護理質量管理實效性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2006,41(5):443-444.

[4]章雅杰,陳君英.護理病歷質量監控系統的應用[J].中華護理雜志,2006,41(10):915-916.

篇3

【關鍵詞】 護理安全; 風險管理; 護理不良事件

Design and Applying of the Analysis Report for Safe Nursing Events/LAI Xiao-fan, HAN Wei-li, SUN Li-min.//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3,10(15):085-087

【Abstract】 Objective: To design and explore the applying effect of the report for safe nursing events. Method: To Use the principle of predictive risk management and the non-punitive report system for adverse events, scientific design and apply the nursing safety events analysis report. The potential nursing safety hazard and adverse events were analyzed by Nursing Quality Management Committee per month according to the management mode of root cause analysis, then summed up the experience and put forward the improvement advice. Result: The nursing qualities were grasped and the nursing safety hazards were found by nursing department timely. The report rate of nursing safety events increased from 0.98% to 2%, the report rate of adverse events increased 0.22% to 0.47%, and the satisfaction degree of nurses with the nursing management job improved from 73.8% to 90.9%. The differences were significant(P

【Key words】 Nursing safety; Risk management; Adverse nursing events

First-author’s address: The Twelfth People’s Hospital of Guangzhou, Guangzhou 510620, 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3.15.044

護理安全直接關系到患者的生命質量,護理管理者能否隨時掌握醫院護理動態,護理事故隱患能得到及早的發現和整改,發生護理不良事件主管部門能第一時間進行干預,及時有效的報告制度勢在必行。《三級綜合醫院評審標準(2011年版)》(衛醫管發[2011]33號)已明確要求各醫療衛生機構有主動報告醫療安全(不良)事件的制度與工作流程,有途徑便于醫務人員報告醫療安全(不良)事件,最低要求每百張床位年報告≥10件。本院護理部查閱相關文獻及結合其他醫院的實際做法,運用預見性風險管理原理和結合非懲罰性不良事件報告制,科學設計《護理安全事項分析報告單》,從2011年開始推廣應用,效果顯著。現報告如下。

1 護理安全事項報告的范圍、內容和程序

1.1 護理安全事項分類 特殊患者(重大手術/診療/疑難/安全隱患/院外帶入褥瘡/其他)、重要工作(新開展項目/新技術應用/批量搶救/其他)、職業防護(針刺傷/職業暴露/傳染病隔離/其他)、環境設備(環境安全隱患/新設備使用/設施隱患/其他)、護理不良事件(院內褥瘡/跌倒、墜床/身份識別錯誤/燒燙傷/管道事件/輸血問題/用藥事件/約束事件/特殊藥品管理/有效投訴/其他)及其他需要上報的事項[1]。

1.2 報告時限及方式 各類事項規定報告時限,方式(電話、書面、面談等)、接報部門及人員(上級護士長、護理部、相關職能部門等)。

1.3 報告部門簡要描述事項內容 發生時間、可能原因、導致后果、工作難點及重點、主要措施及關鍵環節、請求支援或配合方式。由科室的分管組長填寫,科室護士長審核后簽名,或由科室護士長直接填寫,科室填寫完成后報大科護士長。

1.3.1 科護士長到現場調查事件原因,指導幫助科室具體處理,在大科范圍內協調人力物力,提出本部門及院內協調的建議和意見,上報護理部。

1.3.2 護理部到現場調查,檢查評價護理措施到位情況,補充完善處理方案,及時協助院內協調,必要時聯系專科小組進行現場指導,專科小組按報告部門要求及時給予技術指導。護理部負責追蹤事項進展及結果,對報告的及時性、事件處理的方法及結果進行評價,護理質量管理委員會每月對本月發生的護理安全事項中的不良事件按回顧性管理模式RCA(Root Cause Analysis根本原因分析)進行分析討論,找出問題解決的辦法,并制定預防措施,最終達到預防類似事件再次發生的目的。

1.3.3 護理部每季度組織全院護理人員,召開護理安全事項質量分析報告會,對本季度質量進行點評,達到全院資源共同分享。

1.3.4 護理安全事項分析報告單由護理部統計匯總,存檔備查。

2 結果

2.1 安全事項及護理不良事件報告率比較 2011年的安全事件報告率和護理不良事件報告率較2010年均有顯著升高,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表1 護理安全報告單應用前后安全及不良事件的比較

年份 住院患者(例) 安全事件率 例(%) 不良事件率 例(%)

2010年 6590 65(0.98) 15(0.22)

2011年 7191 149(2.00) 34(0.47)

字2值 26.51 5.835

P值

2.2 實施非懲罰性護理不良事件報告前后護士對管理工作滿意度比較 2010年實施前護士對管理工作的滿意度由73.8%上升至2011年實施后的90.9%,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字2=28.106,P

表2 護理安全報告單應用前后護士滿意度調查情況比較

年份 總人數(例) 滿意人數(例) 滿意度(%)

2010年 256 189 73.8

2011年 288 262 90.9

3 討論

3.1 護士報告意識增強 護理安全報告制度正逐漸為護理人員接受,尤其不良事件報告,2011年護理不良事件報告34例,較2010年的15例顯著增加,表面上看護理不良事件的發生增多了,分析其原因可以判定為,非懲罰性不良事件報告制對于不良事件報告的鼓勵措施使護理不良事件的上報明顯增加[2]。護理人員主動呈報護理不良事件,有利于安全隱患的暴露和針對性管理,是實施安全護理的重要基礎。當然,和國外不良事件的報告相比,我國的報告率仍偏低。Baker[3]曾進行調查發現,加拿大醫院的不良事件報告率為7.5%。Woods[4]對美國科羅拉多州和猶他州的醫療機構進行調查發現,兒童不良事件的報告率為1%,但存在擔心報告不良事項影響年終考核、影響自身形象等諸多心里因素[5],因此不良事件報告要深入人心還需要一段時間。

3.2 護理管理者轉變觀念 實行人性化管理,實現了管理的回歸,轉變傳統偏重處罰的管理模式,采取非懲罰性不良事件報告制。非懲罰性不良事件報告制是指在差錯發生后,不是懲罰犯錯者,首先是系統分析原因,找出管理體系的缺陷,如組織結構的管理、合理配置人員、設備配置、藥品管理,及時評估護理體系和護理安全,從組織結構的角度系統設計防御偏差的機制,制定相應的改進措施,改進相應的流程,達到持續護理質量提高的目的[6]。

3.3 護理部能及時掌握全院護理動態信息 這樣提高了信息溝通能力,明確科室報告的事項范圍,層級報告,規范了科室的報告方式,使科室能與最佳渠道、最快方式報告,杜絕了信息中斷,讓整個報告系統獲取更多的信息。護理部接到報告后,識別風險因素,實施風險預防,在第一時間進行干預處置,將患者的損害降至最小,有利于促進護理不良事件的良性轉歸[7],為事件的良性轉歸贏得了寶貴的機會。

3.4 降低了不良事件的再發生率和杜絕了安全隱患 按美國研究調查,住院患者中不良事件的發生率達到了2.9%,其中半數以上是可以預防的[8]。護理事故隱患得到及早的發現和整改,科室上報的安全隱患,按回顧性管理模式RCA進行分析,通過一整套系統化、邏輯化客觀化和規范化的分析方法,找出安全事件的發生根本原因,并通過制定合理的糾正方案徹底消除這些根本原因,防止同樣或者類似安全事件重復發生。

3.5 護士滿意率增高 護理部強調面對問題時,著眼于改進系統而不是懲罰個人[9]。無懲罰護理文化的倡導,拉近了護士與管理者的距離,注重有效溝通,激發了護士的自主參與性[10],護理人員在一個非懲罰性的環境中工作,醫院的各級護理人員能公開地對待缺陷和問題,對待問題的態度著眼于改進系統而不是懲罰個人,減輕了護士心理壓力,個人主觀能動性就更能充分發揮[11-12]。護士通過不斷地觀察,不斷地分析、總結經驗,其專業技術水平和綜合素質得到了進一步提高[13-15]。存在的問題和解決方法也是由護士自己提出來,不再是以往那種服從命令的工作態度,護士與護士管理者的管理理念能夠得到統一,護士與管理者的關系就更加和諧。

參考文獻

[1]任仲杰.美國的醫療差錯和不良事件報告系統[J].中華醫院管理雜志,2006,22(6):425-427.

[2]袁玉萍,尹羅庚.無懲罰護理不良事件上報制度實施的探討[J].中國護理管理,2009,9(12):54-56.

[3] Baker G R, Norton P G, Flintoft V, et al. The Canadian Adverse Events Study: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events among hospital in Canada[J]. JAMC,2004,170(11):1678-1686.

[4] Donna Woods, Erie Thomas, Jane Holl, et al. Adverse events and preventable adverse events in children[J]. Pediatrics,2005,115(1):155-160.

[5]陳林,祝志梅,王瑞云.影響護理不良事件上報因素的調查與對策[J].護理雜志,2010,27(4):628-629.

[6]陳海燕,劉紹芳.實施無懲罰措施對護理人員呈報不良事件態度的影響[J].護理學報,2010,17(9B):25-26.

[7]汪曉攀,韓琴,張敏,等.護理不良事件無懲罰原則管理效果探討[J].護理學雜志,2010,25(11):42-44.

[8] Kohn L T, Donaldson M S, Covrigan J M. 孰能無錯——創建更加安全的醫療衛生保健系統[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5:1.

[9]戴慧珊,施雁,毛雅芬.護理不良事件報告系統的研究現狀及思考[J].護理研究,2009,23(8):2137-2138.

[10]季鵬,王志紅,陳啞華.國外護理安全管理的經驗與啟示[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7,23(2):58-59.

[11]胡乃民,金學勤.全員參與提高護理安全管理水平[J].中國醫藥導報,2010,5(2):90-91.

[12]丁海霞.影響臨床護理人員護理安全因素調查[J].中國醫學創新,2012,9(7):100-101.

[13]劉荃珍,王瑞.基層醫院護理不良事件發生原因分析及對策[J].中國醫學創新,2012,9(23):70-71.

[14]林妙英,佘佩吟,方楚萍.64例護理不良事件分析及對策[J].中國醫學創新,2012,9(25):44-46.

篇4

【關鍵詞】 基層醫院;社區護理;護理安全隱患;對策

作者單位:518114深圳龍崗區沙灣醫院

筆者原系深圳龍崗區一家街道二甲醫院下屬的社區護士,因工作原因調往現在的醫院,也是社區護士。我現所在的醫院是龍崗區一家基層醫院,規模小。在區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采用“院辦院管”和多種渠道籌資相結合的管理模式,現發展為7家社康中心。目前我院的社區護士工作與深圳其他醫院一樣,主要以治療護理為主。據專家統計,護士參與最多的三項分別是社區醫療占67.5%,家庭護理占60%,健康教育占50%[1]。筆者通過每月的護理質量檢查,發現存在護理安全隱患,原因如下。

1 管理因素

主要管理制度不健全,基層醫院不太重視社區護理,對社區健康服務中心的護理管理沒有一套規范的統一的管理制度,各個社康護士都按自己的習慣做事,易引起管理混亂。醫院沒有專人管理社區護理,由護理部兼管,現護理部只有主任一人,平時工作任務較重,加上還要兼職別的工作,所以基層社區護理存在更大的安全隱患。

2 醫院感染制度執行不力

我院雖然本著院辦院管原則,但因政府投入足,部分社康屬個人承包。責任制的社康負責人為了追求經濟效益,減少開支,加上護士對醫院感染知識不重視,消毒隔離制度及無菌技術掌握不好,如消毒液濃度配制和監測、消毒物品的更換和有效期、各診室未按要求定時消毒等,雖然我院多次檢查反饋,反復整改,但收效不大,成為老大難問題。

3 查對制度執行不好

我院社康中心規模較小,一般10人左右,全科醫生和護士各為3人,婦保、醫技人員和藥房各1人。上班時間9:00-21:00,全科醫生和護士每天分兩班,早班是9:00-14:30,晚班是14:30-21:00,除去休息每班只有一個護士,中午晚上還要兼藥房收費和發藥,沒有第二人與之查對,要不找醫生查對。有時工作一忙,“三七查對”很難保證,這是一個很大的護理安全隱患。

4 護士崗位職責落實不到位

部分護士工作責任心不強,輸液過程中不按要求調整滴速,未對患者做健康教育,也未認真巡視輸液,患者自行調節滴速,導致不安全事件發生。

5 院前急救知識欠缺

由于平時危重患者少,搶救也少,對急救藥品的劑量、作用和用藥途徑掌握不好,對急救技術也不熟悉,平時護理考試也是應付了事,一考完就忘了。對突發事件不能準確快速判斷和作出應急措施,延誤患者的搶救和治療,易引起醫療糾紛。

6 對策

6.1 醫院加強社區護理管理 收回原來承包出去的健康服務中心,真正做到“院辦院管”。根據本院的實際情況制定一套規范的社區健康服務中心護理管理制度,統一管理。護理部每月定期組織開一次社康護理組長會議,結合本月護理工作存在的安全隱患認真分析、總結并提出整改措施,易出現問題的環節制定針對性的護理措施,并安排下月的工作任務。醫院定期派專人下來進行護理質量檢查并督導改正。社康護理組長每月要進行護理質量檢查和組織護士開一次有關護理安全檢查會議,并有跟蹤改進的記錄。

6.2 嚴格貫徹執行消毒隔離防范措施,減少醫源性感染。設消毒隔離質控小組,由護理組長擔任組長,相關護士擔任組員,在醫院感染管理領導小組指導下開展工作,協助醫院感染管理人員對醫務人員進行有關控制感染的消毒、滅菌、隔離技術培訓,要有活動內容記錄。每月由護理組長進行全面檢查一次,對消毒隔離質量檢查進行評分;每月檢查的重點內容及時間要有記錄;對抽查、監測中存在的感染因素,薄弱環節有分析和改進措施,有“醫院感染監測質量控制反饋表”。每月進行衛生學監測一次,對監測項目超標項目需有整改后達標報告。每年度接受區級防疫站進行衛生學監測,未達標者整改后必須達標。

6.3 我院社康因業務量不大,門診人數也不多,目前還沒有考慮增加護士的必要,所以我們應從自身抓起,認真執行查對制度,對患者提出的疑問要認真聽取,同時要有獨立判斷、解決問題和應變的能力。加強護理安全教育系統學習相關法律知識,用法律規范護士的行為,提高自律性,強化自我保護意識。

6.4 各社康護理組長加強護理質控管理,發揮監督指導作用。強化護士工作責任心,認真履行工作職責。加強醫患溝通,注重健康宣教,嚴密輸液觀察,杜絕發生護理差錯事故。

6.5 加強業務學習,特別是急救知識的培訓,掌握急救藥品的劑量、作用和用藥途徑,掌握院前急救技術的操作和各種應急預案。開展強化培訓考核,并將考核成績作為護士年度考核的主要參考依據。

總之,在人們法律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不斷增強的今天,作為基層醫院社區護士工作更加要小心謹慎,有慎獨精神,不斷提高護理安全意識,強化護理安全管理和質量管理,把護理安全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把醫療風險降到最低程度,共建一個更加和諧文明的社區。

篇5

【關鍵詞】骨科;安全隱患;護理

隨著社會不斷進步,診療水平逐步提高,骨科患者呈現出多樣性與復雜性,護理工作日趨繁雜,影響護理質量的因素越來越多。骨科患者在接受診斷、治療和護理的同時也面臨諸多的不安全因素,如診療技術、心理、環境、藥物等,如何消除護理安全隱患是每一個骨科專業護理人員都需要正視的問題。2007年1月以來,通過認真分析每一位骨科患者可能存在的護理安全隱患,有針對性地采取防范措施,未出現護理安全問題,提高了護理質量,取得了良好效果,現報告如下。

1 骨科常見安全隱患

1.1 臨床工作環境

近年,骨科患者不斷增多,而投入相對不足,故病區環境擁擠,經常出現床欄、扶手等防護設施配備不到位,同時,由于地面潮濕,理療器械或牽引用物等設備、設施使用不當,骨科患者容易出現墜床、跌倒等安全隱患。

1.2 人為因素

1.2.1 用藥安全方面

骨科患者經常需要使用的一些特殊藥物,毒、麻藥品使用頻率高,用藥安全隱患多,同時,臨床藥物種類的不斷增多,要求護士不僅要熟知一般藥物配伍禁忌,而且要熟悉臨床新、特藥的用法和配伍禁忌。

1.2.2 護理人員專業素質不足引發的安全問題

由于低年資護士增多,導致技術操作熟練度低,經驗不足,協作精神不強,工作責任心不夠等,都可能對患者的安全構成威脅,特別是隨著新技術、新項目的大量引進與發展,護理工作中技術復雜程度高、技術要求高的服務內容越來越多,不僅對護理人員帶來較大的工作壓力,而且可能導致護理工作中技術方面的風險加大,從而影響護理安全。護士自身不重視學習和業務技術培訓,違反技術操作規程,長期超負荷工作,都將影響到護理安全。

1.3 患者行為因素

骨科患者因病程長,常伴有嚴重疼痛等不適和肢體活動的障礙等疾病原因而發生身心的變化,骨科護理工作是一項護患雙方共同參與的管理活動,護理工作的正常開展,有賴于患者的親密配合與支持,與患者對疾病的認識成正比,若患者心理承受能力差,對疾病缺乏正確的認識,極易產生焦慮、恐懼、心煩意亂、憂心忡忡等心理現象,從而對治療護理不信任,產生護理安全隱患。有研究顯示,導致每一種安全問題的病人自身影響因素較多,常見的安全問題的危險因素中存在共同目標,如年齡、神經精神情況、感覺功能等[1]。

1.4 護理質量體系方面

質量管理體系是護理安全的核心,相關隱患包括管理制度不完善,業務培訓不到位,質量監控不力,對護理人員缺乏職業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對患者潛在的護理安全隱患缺乏預見性,護理文書書寫缺乏規范性,以及護理人員配備不足、醫護比例失調等。

2 護理安全管理措施

2.1 加強教育和培訓,建立護理安全教育制度,增強護理安全意識

2.1.1 定期組織法律、法規培訓,規范護理文書記錄

重視風險意識教育,防患于未然。定期組織護士進行護理安全教育,不斷提高護理人員自律能力和守法自覺性,認真分析護理工作與法律責任的關系,提高護理人員的法律意識及防范能力。讓每位護士都從執法的高度看待護理文書書寫,變被動為主動,增強法律意識、證據意識及安全意識,增強責任感,提高書寫質量。以此將安全教育與法律知識教育、職業責任感和“慎獨”精神教育有機結合起來,要求護士一切行動都應體現“以人為本”并牢固樹立“安全第一、質量第一”和“依法施護的觀念”,從思想上增強工作責任感、使命感,在各項工作中防范差錯,落實安全。

2.1.2 提高護士的業務素質

組織護理人員多種形式的學習,定期組織理論、專科技能操作的學習,對專科新技術、新項目組織培訓,重視培養護士的觀察臨床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

2.2 建立、健全科室護理安全制度

科室針對專科易發生的潛在安全問題,制定了切實可行的預案及對應的防范措施,完善了護理安全管理措施,規范各種常規、制度,并在實踐中不斷規范和完善各項工作流程及安全護理制度,每項新技術、新設備在臨床使用前,制訂護理操作流程和安全管理制度,使護理安全工作制度化、規范化,有章可循[2]。

2.3 全員參與,共建護理安全管理體系

2.3.1 新入院患者及術后患者的安全評估

我科對新入院患者、特級和一級護理患者以及手術患者常規進行意識狀態、肢體活動度及肢體感覺功能和大小便情況及心理的狀況評價,有無偏癱、截癱、并發腦血管意外等,對墜床、跌倒、燙傷及壓瘡、及自殺自傷等安全高危因素進行評估并記錄標識于交班報告;對班內新入院患者的藥物過敏史進行常規詢問并取用醒目標識于患者床尾卡及病歷牌及三測單上。

2.3.2 嚴格執行交接班制度是護理安全的重要保障

嚴格執行交接班制度,病區護士交班是記錄是向全科醫護人員報告病區全天工作動態及重點病人情況和工作重點,是醫護人員全面了解病區總體情況最便捷的途徑,我科將護理安全內容融入書面交班內容中,保證醫護工作良好地連續運行,對新入院患者、特、一級護理患者、手術患者、牽引患者、使用熱水袋、約束帶、意識障礙、防跌倒、墜床患者及特殊用藥患者進行嚴格床頭交班。

2.3.3 護士長圍繞“三個重點”進行護理安全管理

護士長在安全管理中做好重點病人護理、重點護士工作和重點工作落實,將危重病人、手術病人、截癱、全癱和牽引患者作為重點病人,帶領護士進行床頭交班,了解護士工作完成情況,發現情問題及時解決,督促落實。將新入科護士、工作粗疏易出現問題的護士作為重點護士,做好傳、幫、帶工作,經常進行操作規章制度培訓,保證工作的有效安全;合理配備護理人力,在工作安排上采取強弱搭配、新老搭配、彈性排班的方法,充分發揮各級護理人員的潛力和創造力保證臨床護理工作的安全和效率的提高;鼓勵和培養護士間團隊協作的工作精神,可有效喚起相互間的有意注意,彌補工作中的缺陷或漏洞,防范護理差錯。

2.3.4 充分發揮科護理安全管理小組的作用

科室內挑選高年資經驗豐富的護士為組長成立護理安全管理小組,定期不定期檢查科室護理安全落實情況,利用晨會、查房及護士例會等進行安全分析和評估,查處護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管理誤區和盲點,根據需要及時提出整改措施并認真組織落實,做到持續改進。

2.4 加強環境管理

病區內有充足的光線,病床上配備床欄;地板隨時保持干燥整潔;病房走廊安有扶手,衛生間及洗漱間貼有醒目的防跌倒警示牌;馬桶旁安裝扶手等,護士長每周定期對病區環境及醫療器械設備中存在安全隱患進行排查。

2.5 安全用藥管理

毒、麻藥品專人專柜加鎖規范管理,高危藥品單獨存放(氯化鉀、肌肉松弛劑、局麻藥品等專用抽屜存放),使用紅色標簽醒目標識;常用藥物建立配伍禁忌檔案、說明書檔案,定期組織學習新、特藥品藥物用途、不良反應、注意事項等,患者藥物過敏史在床頭、病歷牌及三測單規范標識;同時要嚴密觀察用藥后反應,以減少醫源性損害,確保用藥安全[3]。

參考文獻

[1] 譚曉雪,蘇葆育 ,何玉球.臨床工作中潛在性損傷因素的分析與管理[J]. 國際護理學雜志,2007,26(6):609.

篇6

【關鍵詞】手術病人;交接;安全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09―0087―02

手術室是特殊的治療和搶救的場所,手術病人由于注射鎮靜劑或麻醉等相關原因 ,在交接過程中存在各種各樣的安全隱患。怎樣保障手術病人的安全是值得我們探討的問題。本文就我院手術病人術前、術后交接過程常見的安全隱患進行原因分析并提出相應的防范措施,報告如下。

1 安全隱患及原因分析

1.1 術前交接,查對不嚴導致的安全隱患 (1)接錯病人,由于病房護士與手術室護士未按規范當面進行病歷、病人交接,未進行逐項核對,尤其是同名、同姓換床病人,術前緊張或注射鎮靜劑后不能正確回答問題的病人; (2)飾物及活動假牙未取,術前病房護士未做好宣教工作,術日也未再次強調,由手術室護士再次核對病人才發現病人帶有飾物及假牙,或麻醉師在插管時才發現假牙;(3)術前鎮靜劑、圍術期抗生素漏輸,常見于連臺手術,由于時間不能確定,病房護士接到手術室電話通知才執行醫囑,匆忙中遺忘;我院部分手術科室在術前于病房給手術病人注射抗生素,部分科室又帶入手術室于術前使用,未統一時間用藥,術前準備工作繁忙也容易忽略;(4)導尿管夾閉未開放,擇期手術病人,尤其是長期臥床留置導尿管的病人,因為定時倒尿,期間夾閉尿管,病人被送往手術室未交班,手術室護士也未逐一核對,術中無尿,檢查尿管時才發現尿管被夾閉未開放,這類護理缺陷雖可補救,卻給病人及家屬帶來對醫院護理工作的不信任,也是醫療糾紛的隱患。

1.2 術后交接存在的安全隱患

(1)術中的情況,麻醉方式、手術名稱、生命體征、搶救用藥、術中出入量、術后注意事項麻醉師未逐一向接班護士交待清楚,致使觀察不到位,病人出現并發癥;(2)傷口情況,尤其頸部手術后傷口,有無滲血及腫脹,及時發現問題并處理;(3)管道管理不到位 手術后只有麻醉師護送病人回病房,主刀醫生很少能與病人同時回病房,引流管在手術室未做標識,數量、引流部位、導管是否夾閉交待不全,此類安全隱患,可危及病人生命,是醫療糾紛的導火線。

1.3 病人運送途中的安全隱患 護送途中病人管道脫落,墜床,跌倒,由于手術前、后對病人情況評估不足,對管道未加重視,尤其輸液管最易脫出。手術后病人處于麻醉未清醒狀態,因煩躁不安,車床護欄未上,未用安全帶約束病人,車輪故障致使病人墜床;關注病人運送途中生命體征,及時發現病情變化。

1.4 護理記錄不全面,不連貫引起的安全隱患, 麻醉記錄不全面,護理記錄短缺,病人術中搶救記錄,出、入血量,麻醉與護理記錄單不相吻合;護理記錄單未及時、準確記錄病人皮膚情況;病人出、入手術室時間與病房護士記錄時間不相吻合等;護理文書是反映患者病情發展和動態變化,反映患者住院期間的醫療護理過程[1],提供醫療護理行為的法律憑證,護理記錄不完善,一旦引起醫療糾紛,則難以舉證。

2 防范對策

2.1 加強安全防范意識教育

質量、安全、管理、服務是醫院的主題。我院主要圍繞保證醫療安全,提高醫療質量,強化患者安全意識,牢固樹立以病人為中心的理念,深入學習其精神。強調護士把病人的安全放在首位,認真落實各項護理核心制度,遵守護理常規及規章制度,為病人提供安全服務。我院護理部每季度開展護理安全研討會,分析護理工作存在的安全隱患;科室經常強調關注手術病人安全,關注工作細節,及時暴露并分析安全隱患,采取相應的防范措施和風險應急預案,提醒護理人員增強責任感,規范護理行為。

2.2 規范病人交接過程中的各個環節

2.2.1 嚴格執行患者查對確認制度與流程

依據手術通知單和病人病歷,手術護士與病房護士交接時應認真核對病人姓名、性別、年齡、科室、床號、病案號、診斷、手術名稱、手術部位,查對手術部位標識、腕帶、生命體征、手術同意實施簽名單、輸血同意簽名單、化驗單、帶入藥物、醫學影像資料等。還必須與清醒的患者交談,詢問病人是否有活動性假牙及禁食、禁飲情況,有否貴重物品或首飾,有無注射術前針,有無留置胃管、尿管等引流管,既往史、過敏史等。交接護士再次對“病人姓名、性別、年齡、科室、床號、住院號、診斷、手術名稱、手術部位”進行確認,并在交班本簽名。

2.2.2 以腕帶作為識別標志

對實施手術、昏迷、神智不清、無自主行為能力的重癥患者在診療活動中使用腕帶作為操作前、用藥前、輸血前等診療活動時辨識病人的一種必備手段《中國醫院協會2009年患者十大安全目標》中明確指出醫院要確實保障病人安全,提高醫護人員對患者身份識別的準確性,建立以腕帶作為識別標識,腕帶準確注明“病人姓名、性別、年齡、科室、住院號、床號、診斷、手術名稱、手術部位”,嚴格防止手術患者、手術部位及術式發生錯誤[2]。

2.2.3 關注手術部位的體表標識

術前由手術醫生在病人手術部位作體表標識,并主動邀請病人參與認定,手術室護士在交接手術病人前應該查看病人手術部位體表標識,再次確認手術部位,避免錯誤的病人、錯誤的部位、實施錯誤的手術。

2.2.4 嚴格執行手術患者安全核查制度

在麻醉開始前、切皮前、病人出室前,由手術醫師、麻醉師、巡回護士嚴格按核查表內容進行三方核對并簽字,最大限度保證手術部位、手術方式、麻醉方式正確無誤。

2.3 加強接送患者途中安全措施

強調手術病人注射鎮靜劑后必須使用車床規范接送,以防萬一。使用前檢查車床性能是否良好,車床必須有護欄或安全帶,車輪性能良好,防止病人摔傷,并有保暖被蓋,避免病人受涼。運送途中妥善固定各種引流管于醒目位置,并注明置管部位、日期和時間,過床時避免脫出。由麻醉師、醫生、巡回護士共同護送病人回PACU/ICU。重癥病人備氧氣袋、呼吸囊、監護儀、微泵、急救藥品、急救用物、專用監護床,以減少危重病人術后搬動次數,安全并動態觀察病人。

2.4 強調麻醉后交接

病人由于麻醉、手術的刺激及藥物的作用,往往出現意想不到的問題,如生命體征變化、麻醉意外等。接班護士應及時到位,當場監測病人的血壓、脈搏、心率,呼吸、意識,傷口敷料及各種引流管情況,引流管標識清晰,有不相符及時反饋,以便及時處理。掌握病人的手術名稱,麻醉方式,術殊情況,輸液管道,出、入量等,是否有鎮痛泵,鎮痛方法及注意事項,并逐一核對交接。

2.5 完善手術前、后護理交接記錄單

護理文件是醫療事故處理中的法律依據和憑證,是患者病情發展和動態變化的真實反映,也是評價治療護理效果的科學依據。以往我們交接病人,無論是術前接病人,還是術后送病人返病房,只有口頭交接班,而無任何記錄。現在強調誰執行,誰簽名,誰負責,落實到個人。我院完善手術前、后護理交接,建立手術交接單,規范手術患者交接登記,加強了護士的責任感,杜絕了手術前、后交接不到位現象。

3 體會

一直以來,醫院都形成手術病人口頭交接班的固定形式,認為病人經過層層把關,不會發生任何差錯,對病人交接過程的安全隱患預見性不足,安全防范措施不到位,容易導致醫療糾紛發生。而病人從病房到手術室,接受手術,再到手術后回病房的過程中,任何一個環節疏忽都有可能釀成嚴重后果。我們需要強調科與科之間的協作,加強手術病人交接環節的安全管理,規范交接流程,遵守交接核對制度,保障護理安全,保障病人安全,預防和減少手術差錯事故的發生。

參考文獻:

[1] 金芳,手術病人交接過程中安全隱患的原因分析及對策,醫學信息,2011,10;372

篇7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本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份手術室發生醫療糾紛的60例患者, 其中男36例, 女24例, 年齡23~78歲, 平均年齡(65.33±6.41)歲。

1. 2 方法 對患者病例情況進行觀察, 對其發生糾紛的原因、處理情況等進行詳細的調查及觀察, 總結分析手術室存在的護理安全隱患。

2 結果

本次調查結果顯示60例發生糾紛案例中, 護理人員職業疲勞導致12例(20.0%)、對醫療器械不熟悉5例(8.3%)、護理操作流程不嚴格9例(15.0%)、與患者溝通不到位11例(18.3%)、術后護理不完善20例(33.3%)、專業知識匱乏3例(5.0%)是導致護理安全隱患的重要因素。

3 討論

手術室護理工作直接涉及患者手術操作、手術正常進行等, 同時對手術效果產生較大的影響,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手術室護理安全隱患主要集中在以下幾點:①在患者擺放中, 醫護人員未能根據患者手術切口部位、手術部位等進行合理擺放, 導致患者出現神經損傷、壓瘡、手術時呼吸受阻等現象, 不利于手術的順利進行[2]。②儀器使用不當, 操作失誤, 或者在手術操作中儀器對患者身體造成損傷, 如電凝時造成的燒灼傷。③術前未全面準確的對患者進行全面檢查, 如血液檢查時不負責, 導致輸血差錯等嚴重問題;手術用藥準備時未詳細了解患者藥物過敏史、既往病史等, 導致患者出現藥物過敏現象或藥物使用錯誤。④術前醫護人員未能詳細檢查記錄手術使用的儀器、物品等, 手術后未能詳細查對清點敷料、紗布、器械等, 導致術后患者體內遺留敷料、物品等。⑤護理人員是患者接受手術治療時持續陪伴在患者身邊的工作人員, 因此護理人員的態度、語言等均可對患者情緒、心理等產生影響, 部分醫護人員在護理中由于情緒、語言等運用不當對患者造成刺激, 導致患者機體應激反應增加, 在一定程度上亦可對手術產生不良后果[3]。⑥醫護人員手術時內容較多, 手術記錄不及時、不詳細, 同時在手術中未及時核查, 這就導致手術操作時, 手術記錄不全, 導致護患糾紛或者醫療事故出現時, 無查對資料。

篇8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我院入院接受治療的80例老年消化內科患者,其中男性患者37例,女性患者43例,年齡最大的為78歲,年齡最小的為63歲,平均年齡為69歲。

1.2方法

分析這80例患者在護理工作中出現的不安全因素,建議整理歸納,并且詳細記錄做分析總結。

2.護理安全隱患及原因

2.1護理人員

(1)護理態度:護理人員的護理態度差,對患者態度冷漠,是導致護患糾紛的主要因素,具體表現及對策如下。隱患表現:①缺乏責任心,護理人員缺乏工作熱情,面對繁重的護理操作,常出現不按規定操作、忽視患者的需求等,容易導致操作失誤和患者不滿;②缺乏同情心,護理人員不能堅持以患者為中心進行護理,不能換位思考,當患者提出疑問或要求時,不能耐心解答,而是以冷漠的態度回絕,導致護患關系惡化,留下安全隱患。

(2)專業水平:一些護理人員的臨床護理經驗不足,或者專業水平低下,會對老年消化內科患者的住院安全造成威脅。而且一些經驗水平較低的護理人員,一旦發現患者出現危險情況,不知道該如何搶救,而可能造成患者錯過最佳的治療時間。

2.2用藥問題

因為消化內科患者的藥物服用分成了餐前、餐后、睡前等,而且這些藥物的分類比較明確,消化內科的用藥相對復雜。而有些老年患者還會伴有一些例如糖尿病等其他疾病,所以,隨便用藥很容易造成護理問題的產生。

2.3專科因素

消化內科屬于專科性檢查,在治療工作開始前后有禁食要求,但是老年患者同時伴有糖尿病等,如果對其開展經內鏡逆行胰膽管造影以及內鏡粘膜下剝離術等一些長時間的治療操作,患者在檢查前后沒有辦法獲取充足的能量,就會造成低血糖的問題出現[1]。除此之外,在護理過程中使用的鼻試管、鼻腸管等等,如果護理人員沒有嚴格的按照治療流程做操作,造成堵塞和污染情況的出現,會為患者帶來再次置管的傷害。

2.4患者心理因素

患者因素消化內科老年住院患者年齡較大,有些患者在治療過程中情緒波動較大,思想陳舊且固執己見,不接受護理人員的健康宣講,例如禁食之后偷食粘性食物而發生嗆咳窒息,嚴重者會造成肺部感染有些患者習慣隨意下床活動,身邊若沒有陪護人員,很容易發生諸如摔倒、扭傷之類的意外。有些患者甚至不愿意配合醫護人員進行治療,這也給護理帶來了安全隱患。

3.應對措施

3.1完善醫院管理制度

針對老年患者護理過程中可能存在的醫院管理隱患,醫院要完善相關制度、分工明確,結合實際情況合理分配工作任務。及時調整醫護人員的各種制度,并且安排專門的人進行負責,定期檢查這些制度的落實情況,抓好制度落實情況。為更多老年患者創造安全舒適的就醫環境,提高整體護理質量

3.2強化護理人員的專業素質

加強業務教育,提高技術水平,進行案例分析講解、相互交流等多形式活動,以提高護理人員的整體操作水平,確保基礎護理質量;合理調配護理資源,為解決護理人員經驗不足,在經驗交流的基礎上,通過合理調配護理人力資源等方式完成,如采取新老搭檔的排班方式,彌補護理經驗不足,提高突發事件的處理能力,為臨床急救創造最佳時機,提升急救療效。

提高責任意識,通過護理法規及護理制度普及,獎懲制度的完善,護理質量與晉級掛鉤等方法,提高護理人員的責任意識,促進護理質量的改進;改善護理態度,樹立護理人員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理念,增加對患者的同情,護理中耐心解答患者疑問,盡量滿足患者需求,從而改善護理質量,促進護患關系和諧發展。

護理人員要嚴格按照服藥時間給藥,并指導患者正確服藥;其次,對于需要服用多種藥物的老年患者,護士應按藥物的服用先后順序給藥,在患者服完藥后,應該在服藥記錄卡上作登記,以防止患者出現漏服或者多服甚至重復服藥的情況,以減少應用藥造成的安全事故,患者在服藥之后,一定要密切觀察患者用藥后的情況,一旦出現異常,及時報告醫生。

3.3加強專科人員安全教育

對患者進行治療和檢查時,切忌隨意敷衍或簡化操作流程,對于治療時間長的合并糖尿病禁食患者,要在適當時間內補充能量,防止患者發生低血糖的可能。嚴格考核各種介入治療的護理常規,實行獎懲制度,對護理工作中的失誤和差錯進行事故分析和討論,及時糾正錯誤的操作流程,總結經驗教訓,認真做到防微杜漸。

3.4強化心理護理

患者有良好的心理狀態,對于治療以及恢復都是有促進性意義的,但是老年患者一般心理比較脆弱,敏感多疑,這些情緒在治療過程中都是屬于忌諱。因此,護理人員需要在日常護理的過程中強化對老年患者開展心理護理操作,多和老年患者交流溝通,消除患者的抑郁情緒,使其感覺到溫暖,以及提升其對治療恢復的信心。告訴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情有利于病情的康復,鼓勵患者對自己、對醫院要有信心,要相信自己通過治療能夠康復。

篇9

通訊作者:閆向東

【摘要】 安全是護理質量管理的核心,安全護理是安全醫療的基礎。手術室是高風險的診療科室,是醫院為患者實施手術治療、并為搶救危重患者提供治療的特殊場所。手術室護理質量與患者的手術安全息息相關,任何安全隱患都可能導致嚴重的后果。手術室護理安全是護理管理的重中之重,針對安全隱患,健全手術室各種規章制度,明確各級人員職責,加強安全素質教育,增強醫護人員的法律知識,是保證手術室安全護理的前提。

【關鍵詞】 手術室護理; 護理質量; 安全隱患; 防范措施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06.040

安全是護理質量管理的核心,安全護理是安全醫療的基礎。手術室是高風險的診療科室,是醫院為患者實施手術治療、并為搶救危重患者提供治療的特殊場所。手術室護理質量與患者的手術安全息息相關,任何安全隱患都可能導致嚴重的后果。因此,如何規范護理服務行為,強化質量意識,樹立安全觀念,確保患者安全,是護理管理者需探索的課題。本文針對手術室護理中可能出現的安全隱患及防范措施進行了分析總結,及時發現手術室護理存在的安全隱患,提供安全的手術環境,完善及嚴格執行各項規章制度,有效地杜絕了差錯事故的發生,提高了護理工作質量。

1 手術室護理安全管理問題

1.1 防止接錯患者 護士術前訪視未做到位,接患者未嚴格執行查對制度,患者精神高度緊張,答非所問,不能正確的回答問話,容易導致接錯患者或放錯手術間。接患者時要認真查對病歷、核對患者的姓名、性別、床號、住院號、診斷、手術名稱和手術部位。患者送入手術室后,核對手術間。巡回護士進行護理操作前要認真核對、麻醉醫生麻醉前和手術醫生洗手前再核對1次[1]。

1.2 防止患者碰傷、摔傷、墜床 出入手術室前檢查推車是否完好,車輪是否靈活。推動過程中囑患者不要將手腳超出推車邊緣,防止進、出門時碰傷。患者頭部應與推車人同一端,這樣可減少由于震動引起的不適。推送患者時要平穩,搬動要輕巧。神志不清、昏迷、精神病患者、小兒接送時應加以固定并加護欄。入手術室后要有專人看護,并束縛。全麻患者未完全清醒前應束縛,并專人看護,防止發生意外。移動患者至手術床或平車應鎖住推車防止滾動[2]。

1.3 防止術中電灼傷、燒傷、褥瘡 手術護士應熟練掌握高頻電刀操作規程,使用高頻電刀前常規檢查儀器性能是否良好,負極板放置部位要正確,患者與金屬床之間墊有絕緣墊,身體勿直接接觸金屬部件,術中經常檢查,防止發生電灼傷。管理好手術臺上的電刀筆,把電刀筆固定于安全位置,避免無意中啟動開關灼傷手術患者。高頻電刀在使用中會產生電火花,在使用電刀的局部應避免有易燃物,防止使用電刀時著火。有報道稱用乙醇消毒未干使用電刀發生手術野皮膚燒傷的例子。有心臟起搏器患者一般不用高頻電刀,以免發生意外。術前檢查手術床性能,應將床上各部件固定牢固。定期檢查手術間線路有無老化漏電現象,避免意外發生。擺放時保持各肢體處于功能位,正確使用減壓墊以避免血管、神經受壓。對褥瘡高危患者應在術前做好防護措施,即在褥瘡高危部位粘貼減壓貼效果好。骨突處墊軟墊,患者有躁動、移動時,應重新墊好軟墊,防止局部褥瘡[3]。

1.4 防止切口感染 所有手術室內人員均應嚴格遵守手術室潔污流程制度,防止逆流,遵守《醫療廢物管理制度》,減少污染源。認真執行嚴格消毒隔離制度,每月定期對手術間的物品、空氣、器械、手術人員的手進行細菌培養監測,如細菌超標,及時查找原因采取整改措施。進入手術間必須更換手術服,嚴格控制進入手術間的人數。術前做好物品準備,術中盡量減少人員在室內走動及出入手術間,確保手術在無菌環境下進行。加強工作責任心嚴守操作常規,認真執行手術中的各項無菌操作技術常規,器械護士要特別注意污染器械、紗布的更換及污染部位的消毒,監督手術醫生無菌操作,對違反無菌操作者及時給予糾正。加強與手術醫生的溝通,提高手術醫生的無菌觀念,促進手術工作的協調開展。

1.5 防止器械、物品遺留體腔 手術室工作量大、工作緊張,手術室護士應有高度的工作責任心,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做到心中有數。凡進入體腔或深部組織的手術,要在手術前、關閉體腔前、縫合切口前后由洗手護士、巡回護士二人仔細清點核對所有敷料和器械并登記簽名,加強術中物品管理,認真做好交接清點工作,規范手術物品擺放、傳遞。術中使用顯影紗布,物品隨加隨記。手術中原則上不更換洗手、巡回護士,特殊情況確需換人時,交接人員應現場當面點清器械、敷料等所有物品的數目,共同簽名確認[4]。

1.6 防止病理標本丟失、出錯 妥善保管好術中取下的所有標本,放專用標本容器內,放入固定液,貼上標簽并注明患者姓名、床號、住院號、病理標本名稱、標本號,連同填好的病理通知單放指定位置,每天由專人送檢。如遇多個標本時,應按順序排列做好標記,與手術醫生共同核對清楚,不可混放。術中冰凍、脫落細胞等病理結果均必須出具書面正式報告通知醫生。

1.7 防止用錯藥、輸錯血 使用任何注射藥物,應先核對藥名、濃度、劑量,然后使用。用過的空安瓿待手術完成查對無誤后方可棄去。手術室護士不執行麻醉用藥,搶救時執行口頭醫囑需復述一遍方可執行,并做好記錄。輸血時嚴格執行輸血規程,血液需血庫專職人員、麻醉師、手術室護士三方核對無誤方可輸入,血袋需保留24 h。

1.8 優化手術室環境,防止術前準備不當出現意外 定期檢查維護手術間水電氣通路,及時排查安全隱患,防止重大安全事故的發生。定期維護科內儀器設備,如麻醉機、監護儀、電刀、吸引器等,使之處于完好狀態,保證手術的正常使用。儀器不用時及時關閉,以減少噪音源。各種急救物品、器材、急救藥品完好備用。正確使用各種化學消毒劑,同時保持消毒劑容器的密閉性,防止泄漏污染手術環境。

2 討論

手術室護理安全是護理管理的核心,手術室一旦發生差錯事故,不僅給患者帶來痛苦,還給醫院的經濟和聲譽帶來損失。如何規避手術室護理差錯或事故的發生,防范潛在護理安全隱患,除了要求手術室醫護人員嚴格執行各項規章制度,培養嚴謹的工作態度外,還需具有高度的責任心,特別是慎獨精神,把患者的安全放在第一位,還要從管理角度采取有效防范措施,才能提供安全的手術環境,確保手術患者的安全,從而杜絕醫療護理差錯或事故發生。

參 考 文 獻

[1] 李鳳華.手術室護理安全干預在安全管理中的應用[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0,31(21):3505-3506.

[2] 馮春英,滕月萍.手術室護理安全隱患與管理對策[J].中國現代醫生,2010,48(36):106-107,109.

[3] 潘星.手術室護理風險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J].中國現代醫生,2010,48(3):66-67.

篇10

事件發生率。

【關鍵詞】安全隱患;安全防范;患者滿意度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0.513文章編號:1004-7484(2013-10-5987-01

神經內科住院患者一般病情嚴重,很多患者存在意識不清、行動障礙等癥狀,使得神經內科護理安全事故的發生率要高于其他科室[1]。尤其在當前社會中,人們對護理質量的要求不斷提高,安全事故的發生往往會引發較大的醫療糾紛。在臨床護理中為了降低不良事件發生率,提高護理質量,必須對安全隱患做深入分析,找出有效的防范對策。我院神經內科護理中采取安全防范措施有效減少了不良事件的發生,提高了護理評分和患者滿意度,現報告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資料選取我院2010年――2012年神經內科收治的患者180例,男性120例,女性60例;年齡57-81歲,平均年齡為66.4歲。將所有患者隨即平均分成兩組,每組90例。對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病情、文化程度等一般性資料的對比,發現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護理,按照神經內科既有的護理模式進行護理工作。實驗組采用安全護理對策,除了提高護理人員素質,減少護理安全事故之外,還加強了對患者的管理,優化病區環境,為患者營造了一個相對安全的治療環境。

1.3評價標準主要對比兩組不良事件發生率和患者滿意度。患者滿意度有四個層次:非常滿意、滿意、較為滿意、不滿意。患者滿意度:非常滿意+滿意+較滿意。

1.4統計學方法本研究全部采用SSPS13.0軟件進行,計量資料采用均數±平方差表示,計數資料采用卡方檢驗,p

2結果

本研究中觀察組90例患者護理中發生不良事件9例,占到患者人數的10%,對照組90例患者護理中發生不良事件17例,占到患者人數的18.9%,對照組的不良事件發生率比觀察組高8.9%。患者滿意度中對照組的患者滿意度為72.1%,觀察組的患者滿意度為94.8%。

3討論

3.1神經內科護理安全隱患神經內科護理中的安全隱患最主要包括以下幾點:①患者方面的隱患。神經內科患者一般存在行動不便、意識障礙、偏癱等情況,所以較容易出現墜床、跌倒、燙傷等情況[2-3]。在接受治療中一些患者意識不清,還容易出現意外拔管,導致輸液外滲。一些吞咽障礙患者容易出現進食嗆咳引發窒息。另外部分神經內科患者對治療失去信心,容易出現自殺傾向。②護士方面的隱患。護士責任意識不強,對安全的重視度不高,會導致不安全事件的發生。護士護理知識和技能不強,對一些突發狀況不能很好的處理,也是造成安全事故的原因[4]。另外,護理人員的法律意識不強,沒有準確、完整做護理記錄,導致在發生醫療糾紛的時候往往處于弱勢地位。③醫院環境方面的隱患。主要包括室內空氣質量較差、地面濕滑、床位擁擠、病區人員過多、聲音嘈雜等,這些因素不僅會影響患者治療,而且可能引發交叉感染。

3.2安全防范對策要減少神經內科安全事故的發生,必須要從患者、護士、醫院等各個方面采取措施,加強安全防范。①在患者入院之后,護士要根據患者病情向患者及家屬急性健康教育,將可能發生的安全問題明確告知,提高患者和家屬的安全意識[5]。例如,對于長期臥床的患者,護士要提醒陪護家屬經常性的為患者換衣、翻身,防止褥瘡的出現。對于行動不便的患者,護士要提醒不能隨意走動,必須要有人員陪同。患者家屬在陪護中不能一味依賴護士,要不斷提高自身的安全防范能力。②護士首先要提高自己的安全防范意識,對護理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隱患有準確的了解,在護理中加強注意。其次,要提高自己的護理知識和技能,可以通過參加培訓進行,也可以自學進行。護士要具備較高的穿刺技能、熟練使用搶救器械、熟練使用心電監護儀等,不僅能夠對護理中出現的異常情況及時處理,更重要的是能避免不良事件的發生。再次,護士還應該提高職業道德,在護理中能與患者和家屬進行有效的溝通,了解患者病情進展,與患者建立良好的關系。最后,護士要提高法律意識,在護理中不僅要保護患者的權利,而且也要有較高的自我保護意識。③醫院要避免不安全隱患,首先要加強醫院管理制度,不斷完善護理制度和護理監督制度,保證護士按照正常護理程序進行護理,及時發覺不安全的護理行為。其次,要合理配置護理人員,根據病房患者人數和不同時間段,安排足夠的護士。最后,要重視醫院環境安全,病房要定期消毒、適當布置床位、減少噪音污染、地板進行防滑處理等。

參考文獻

[1]殷凡娜.神經內科護理的安全隱患及防范措施[J].當代醫學,2013,19(10:128-129.

[2]蒙曉娜.神經內科護理安全隱患及對策[J].內蒙古中醫藥,2013,12(4:132-133.

[3]王曦.神經內科護理的風險因素及防范對策[J].北方藥學,2013,11(2:9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