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指導范文
時間:2023-04-05 01:01:5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高考指導,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一、準確獲取地理信息
在文綜背景下的地理高考關注四項能力的考查,特別是獲取和解讀信息的能力,即傳統意義上的審題,多年的教學經驗表明審題能力是學生成績提升的瓶頸,是影響學生發展的重要非智力因素,是解題的基礎。因此提高地理試題信息的獲取和解讀能力,是做好答題指導的關鍵。
地理試題依托文字、圖像、圖表承載信息,尋找命題的切入點。綜合高考地理學科考查的特點,可將試題信息分為以下四類。
1.題目文字信息
題目提供的文字信息包括背景材料、圖像注解、甚至包括圖名信息。
2.圖像圖表信息
區域圖、光照圖、等值線、統計圖、剖面圖、分布圖、關聯圖、景觀和漫畫。
3.試題問題信息
問題也是試題信息的重要組成部分,問題具有鮮明的指向性。
4.試題答案信息
主要表現在選擇題中,表現為顯性和隱性,選擇題中的答案是顯性的,從答案入手進行反推不失為一種好方法;隱性答案信息表現為上一題的答案是下一題的得分點,解題時要注重前后題思維的聯系。
地理試題往往通過文字、地圖、表格等不同形式相互組合提供解題所需的地理信息。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時要從整體綜合考慮,最終提煉出有效的地理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得出正確的結果。
二、科學把握命題意圖
命題意圖就是試題的考查目的、設計意圖。弄清命題意圖,就能以最佳的方式答題,得分率當然也就得到提高了。在知識層面上,應首先審清題目的意圖是什么,即考什么問題。在能力層面上,就是弄清題目的考查方式。關于能力的考查一般有六個層次:一是判斷,包括時間判斷、空間判斷、對錯判斷和預測判斷等;二是描述,包括對地理概念的描述、對地理事物特征的描述、對地理事物分布和發展變化的描述、對地理基本原理和規律的要點的描述等,當然也可以有定性和定量的描述;三是闡釋,能夠運用所學的地理知識和相關學科知識,通過比較、判斷、分析推理,闡釋地理基本原理與規律,如成因分析、原理運用等;四是評價,包括合理性評價、意義評價、優劣評價、利弊評價,注意關注與時俱進,因為隨著客觀事物的發展變化,地理觀念也要不斷更新;五是對策,也就是采取的措施,包括探索解決方法、尋求實施途徑和提出解決措施等。
三、熟練掌握答題技巧
縱觀近年來的高考中考生的表現,在考前指導學生掌握高考中不同題型的的答題技巧,對提高文綜高考中地理試題的得分率至關重要。這里分三點加以說明。
1.辨析基本地理概念,把握答題方向
從這幾年的教學實踐情況來看,很多考生失分都與基本概念把握不準相關。高考題目的內容和形式是千變萬化的,但萬變不離其宗的是基本概念。考生如果能深入理解基本的地理概念,面對紛繁變化的高考試題,考生就能做到舉一反三、處變不驚了。
縱觀近年高考,考生主要存在這么幾個誤區:
(1)日常用語與專業用語的混淆。如平時講的早晚問題與地方時“東早西晚”混為一談;“同時日出”與“日出的時刻(地方時)相同”;懸崖與陡崖;狹義的農業即種植業與廣義的農業等等。
(2)關聯概念的混淆。如水文特征與水系特征、水利資源與水能資源、天氣與氣候、地震震級與烈度、太陽高度與下午太陽高度、干旱與旱災、地形地勢和地形類型及地形區、絕對數量與相對數量(如人口增長數量與人口增長率、總數與比重等)等等。
(3)題目給的“新概念”。在高考試題中,經常會出現一些教材中沒有出現過的所謂“新概念”,如2009年高考福建文綜卷中的選擇題第5-6題給出的“云量”,這種情況往往使許多考生產生畏懼心理,造成答題障礙。其實,高考試題中新概念的出現也是高考以能力立意的一個表現,而且這種“新概念”一般難度不大,只要在考前給考生足夠的心理誘導就問題不大了。
2.抓住設問中的關鍵詞
高考的設問中的關鍵詞可分為兩個部分,一是設問的主體部分,告訴學生劃分出主、謂、賓、定、狀等成分,二是非學科知識的關鍵字眼,如“都”“絕對”“無”“最”“有利”“不利”“不同”“相同”“差異”“比較”“相比”等,在審題過程中可以進行必要的標注,避免關鍵時刻出現失誤,造成失分。
關鍵要做到抓住試題中常見的指導用語,按要求做答,要文字準確,條理清晰,扣準得分點。
3.把握各種題型的答題基本技巧
不同的題型有不同的答題模式與技巧,下面分選擇題與非選擇題簡單加以說明。
選擇題解題常用方法有三種:
直選法(再現法):把記住的知識再現出來,主要考查記憶的準確性;做題時要審清題干、題支,判斷與所記內容是否完全一致,切忌似是而非、只看大概,或只看前一兩個選項。
排除法:適合一般有一定難度的試題,羅列地理事物或現象較多時,可將選項與題干條件對照,將明顯錯誤的選項排除,縮小范圍,重點分析剩余選項。
優選法:題目提供的四個選項如果都符合題干要求,但題干中又有“最”、“主導”、“主要”、“第一”、“核心”等字樣,就應該采取選優法進行取舍。
非選擇題一般的答題步驟有:(1)準確定位,弄清是哪里;(2)描述分布,注重極值與遞變;(3)特征描述,明確方向;(4)闡述成因,要熟練調動運用已有知識;
(5)氣候分析;(6)區位問題分析;(7)社會經濟因素分析;(8)資源環境問題分析時。
四、語言表達科學規范
高考的得分最終要通過學生在試卷答題卡上的答題來實現,因此語言表達科學規范是提高高考成績的唯一途徑,要求學生答題時要做到以下三點:
首先語言要科學、準確、簡練。就是要用地理專業術語回答問題,切忌用大白話,關鍵詞要準確無誤,不說廢話,嚴格按題目要求答題,語言表達準確簡潔。
其次提倡先定性描述,然后具體分析。答題時先整體思考答題要點,然后逐個要點簡明扼要依次回答,避免答題雜亂無章,前后矛盾,要把最重要的要點寫在前面。如果有多點,提倡分點答題,或者用分號隔開,讓人一目了然。
再次要求書寫規范,不寫錯別字。我批改作業和試卷時,每次都進行必要的關注,引導學生逐步養成良好的表達習慣。
老師在日常教學中必須注意引導,長期的潛移默化,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語言表達習慣至關重要。我在以下幾個方面引導學生提高自身的語言表達能力:
1.關注地理老師的語言示范作用。要求教師的語言要規范,發揮教師語言的榜樣作用。
篇2
一、選準第一志愿
由于絕大多數院校的招生名額從第一志愿考生中即可錄滿,特別是名牌院校、熱門院校、熱門專業一般都不招第二志愿考生,因此考生要慎重填報各錄取批次的第一志愿,尤其是根據自己的成績所定位的那一個批次的第一志愿。第一志愿是靶心,如果沒有瞄準,就不可能一擊而中。
2006年理科考生彭浪,考了558分,高出重點批控制線27分,他很自信地填報了電子科技大學的電子信息工程等專業,可惜未被錄取,選擇了復讀。電子科大去年在重慶招生,錄取最低分超過重點線31分,錄取平均分超過重點線65分,而該校的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去年錄取的最低分和最高分分別高出重點線60分和106分。顯然,彭浪的分低了,沒有瞄準第一志愿,所以只能走復讀之路。
而劉富鈺、楊靜、卓君、蒲世永、王鵬等5人,也分別高出重點線20分左右,他們第一志愿堅定不移地填報了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均被中石大錄取,并讀到了理想的專業(分別是測控、工程力學、熱能與動力工程、測控、船舶與海洋工程)。
二、要看收費標準
三本院校收費較高,這是許多考生都了解的,而一本院校也有收費很高的專業,卻被一些考生忽略了,錄取以后家庭無力承擔,只得放棄入學。文科考生鄒雨丹同學,高考考了576分,高出文科重點線20分,她填報了哈爾濱醫科大學的護理學專業。因這是中外合作辦學專業,每年收費16500元,她看成了6500元。由于家庭無力承擔這筆學費,她放棄了入學,選擇了去別校復讀的道路。
重慶南開中學的文科考生王嘉麗,去年高考考了639分,她的“北大夢”雖沒有圓,但她選擇的余地非常大,如北京師范大學、四川大學、山東大學等高校她都可以去。不過,他們全家和我商量以后,決定不讀純文學或純文字的專業,而讀財經管理類專業,以發揮她外語、數學等特別好的優勢,隨后選報了上海財經大學的財經管理專業。這是中外合作辦學專業,每年收費15000元。他們家庭站得高,看得遠,又有經濟能力,她愉快地上學去了。她8月3日就到了上海,參加了華東師大舉辦的英語短期培訓班,以便為入學后的全英語上課打好基礎。
三、內外結合,避免志愿扎堆
實行考分公布以后填報志愿,往往容易出現志愿扎堆現象和志愿內傾現象。以重慶大學為例,本科第一批文科計劃招生97名,理科計劃招生1327名,是個招生大戶。許多考生認為招生計劃多,容易被錄取,因此很多人都填報了重慶大學,于是出現了志愿扎堆的現象。結果,重大的文科和理科錄取最低分分別高出重點線40分,許多考生落榜。
往年是高考前填報志愿,許多平時成績不好的學生都不敢報考重點大學。現在公布考分以后填志愿,只要上了重點線的考生,都敢填報家門口的重點大學。許多家長怕子女走遠了不適應,會吃苦頭,又考慮離家近,花費少,還考慮近處好找實習單位,就業好找熟人關系,就出現了嚴重的志愿內傾現象,也出現了“雙虧”局面:對外地招生高校來說,未完成當地招生計劃,這肯定是損失;對考生而言,則會喪失了寶貴的深造機會。
其實,好兒女志在四方,祖國處處好上學。又以2006年的重慶為例,省內計劃約占40%,省外計劃約占60%,省外高校占了計劃數三分之二的天地。從錄取的實際結果也可以看出,省外高校即使提檔線高出了重點線,但高于重點線40分以上才達到錄取線的,畢竟不多,也沒有像重慶大學那樣,有相當多的學生掉榜的情況。所以,要沖破狹隘的地域觀念,東西南北皆宜上學,內外結合,內外平衡,就不會出現嚴重內傾和志愿扎堆現象。
四、留意學校層次和辦學地址
本科第二批的院校中,有些本不是二本的院校放在了第二批院校中,如北京師范大學珠海分校,它本是獨立學院(即三本),卻安排在二本里招生,這種學校的層次要注意區別,不然會與自己的愿望相違背。其實,最大最顯著的區別點在于收費,它們比普通二本院校高近萬元。我校考生李秋同學,就是在得到通知書時,才知道這一點的,他不得不放棄了入學就讀。
還有一種情況是考生普遍沒有注意或不懂得注意的地方。如同是一般本科的重慶郵電大學和重慶交通大學,前者放在一本批次里,后者放在二本批次里。并且,重郵大的應用技術本科和重交大的應用技術本科,前者放在二本批次里,后者放在三本批次里,這是讓考生弄不清楚的地方。而且,重郵大的普通本科代碼是5002,應用技術本科代碼也是5002,只是專業代號安排不同,普通本科專業代號是(01)―(30),收費一般是4500元一學年;應用技術本科專業代號是(31)―(32),收費一般是9000元一學年。這種情形,不要說外地考生,就連重慶本地考生都不容易明白。
重慶市招生辦,一般把一般本科院校放在本科第二批次里,把應用技術本科、獨立學院本科、民辦院校本科放在本科第三批次里。學校招生代碼一般是4位數,由各省招生辦確定;專業代號一般是2位數,由各招生學校確定。
辦學地點也是學生容易忽略的,得到錄取通知書時才后悔了,因為不是自己當初想去的地方。如暨南大學就有廣州、珠海、深圳三個互不相連的地方。還有如重慶師范大學,同是本科第二批次的專業,卻有老校區、大學城校區、重慶北碚區團山堡、重慶渝中區龍隱路四個互相隔得很遠,校園建設差別很大的校區。有的考生當初只考慮了專業,沒有細看辦學地點,一旦到了條件較差的校區,才后悔了。即使勉強去上了學,或者復讀第二年再到理想的校區去就讀,這個代價都不算小。
五、同批次志愿要填滿
理科考生王琳,考了534分,僅高出重點線3分。最初,她只填報了上海交大和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兩所高校,還空著4格不填。我做她的工作,說她的考分進不了這兩所高校,但她堅持不改動。在這種情況下,我勸她把吉林大學等四所高校填上,把本科第一批次的志愿填滿,這個意見她采納了。最后,她被列在志愿表的第三個高校――吉林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錄取了。我當時正在山東旅游,她用電話告訴了我這個她意外的好消息。
六、既選大學,又選院系
我校考生鄭谷早,本科第二批第一志愿填報了長江大學,被該校錄取。這所大學是湖北省屬高校中規模最大、學科門類最齊全的綜合性大學,在全國所有本科院校綜合排名中名列第160位左右,是所相當不錯的大學。能被該校錄取,鄭谷早同學十分高興。該生高考失誤,僅考了476分,剛好達到重慶市二本錄取控制線。他是重慶市優秀學生干部,按規定加10分,這樣,他以超過10分的分數,被他所填的第五個專業――5年制臨床醫學錄取了。這是他喜歡的專業,也是許多考生羨慕的專業,所以,他更是高興異常。
進校以后,他卻高興不起來了。醫學院的條件很差,教室、寢室都很陳舊。每間寢室5張雙人床,住8個學生,另空兩個上鋪放東西。寢室內沒有擱物柜,更沒有衛生間和陽臺。甚至許多老師的辦公室,就設在學生寢室樓下。總之,條件十分差,與他想象的大學相去甚遠,他感到很失落。過了幾天,他才了解到,該校是四所學校合并的,形成了分散的四個學院,其中兩個學院條件很好,一個學院較好,唯獨他所在的醫學院最差。
七、讀大學應有吃苦思想準備
篇3
1.句子結構的變化
單一句式給人以枯燥、乏味、單調的感覺,而句式結構適當變化可以給文章增色,進而有助于引起閱卷教師的注意。句式結構切忌使用同一句型,特別是全部使用主謂句式,請看下例:
Mr. Zhang is a good teacher. He knows all his students’ advantages and shortcomings. He teaches them in different ways. He also knows how to educate them in the proper time. He is a close friend of his students.
糾正上面文章句子結構的單一性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a.把簡單句改為并列句或復合句;b.加上連接詞起邏輯承接作用。上面一段句子結構單一的段落可以改寫如下:
As a good teacher, Mr. Zhang knows all his students’ advantages and shortcomings. He teaches them in different ways and knows how to educate them in the proper time. As a result, he becomes a close friend of his students besides a teacher.
2.句子重點要突出
一般來說,我們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面突出句子的重點。
(1)將應強調的成分放在醒目的位置
句子中最受注意的位置通常是句首和句尾。試比較下面兩句話:
A. The student who cheats in an examination is cheating only himself ultimately.
B. The student who cheats in an examination is ultimately cheating only himself.
句A就不如句B重點突出。
(2)調整句子的并列和主從關系
當句子互為并列關系時,各方面都得到相同強調;而在主從復合句中,強調之處通過主句來表達,非強調之處則通過從句或附加成分來表達。試看下例:
I. They were waiting for the meeting to begin. They talked each other. They talked about the Chinese women volleyball team. The volleyball team had won victories.
II. While they were waiting for the meeting to begin, they talked about the victories that the Chinese woman volleyball team had won.
在A段中,所以內容均為并列成分,因此無重點可言。修改后的文章重點有了應有的突出,使文章層次清楚,意思明確。
(3)主動句與被動句的搭配使用
漢語中被動句用得少,但英語卻比較多。被動語態常常用于突出動作的承受者,旨在進行客觀描述、報導等。而主動句是強調句子的發出者,要根據句子表達的重點選擇使用。
(4)為了突出句子的某一部分,我們還可以采用強調句(It is/was…that…)、倒裝句或排比句式去增加表達效果。
3.段落寫作
一個段落常常是由兩個部分組成,即表達該段落主題的主題句(Topic sentence)部分和說明、論述及支持這一主題的擴展句(Developing sentences)部分。在某些段落中,還有第三個部分:結論句(Ending sentence)部分。
下面這段文章的結構比較清晰和完整:
Diligence is the key factor of success. Diligence gives every man and woman, every boy and girl, proper work to do. Many men have become great because of their hard work. Diligence can make a fool wise and a poor man rich. Thus, we know that diligence is a good thing.
從以上例子可以看出,按照這種方法寫出來的段落,主題明確,條理清楚,而且容易被初學者掌握。
4.常用的過度連接詞
(1)用于引導主題句,或用于主題句的后面,引導第一擴展句。
first(ly) 第一 first of all 首先,第一
to begin with首先,第一 for one thing首先
in general 一般來說 (常與for another連用)
on the one hand首先 generally speaking 一般地說
(常與on the other hand連用)
(2)用于承接主題句或第一個(或前一個)擴展句。
second(ly)第二,第二點 in other words 換句話說
besides (this) 此外 in addition 除……之外
furthermore 而且,此外 moreover而且,此外
what is more而且,此外 meanwhile 與此同時
(3)有關“轉”的常用詞語;用來表示不同或相反的情況。
on the contrary 相反地 however 然而
whereas… 然而… nevertheless 盡管如此
(4)用于小結段落中上文的內容,引導結尾句表示段落結束。
as has been noted 如前所述 hence 因此
in brief 簡言之 in conclusion 總之
therefore 因此 eventually 最終
to sum up 總而言之 consequently 因此
參考文獻:
篇4
關鍵詞: 《考試說明》 能力要求 復習效率
多年來,學習《考試說明》更多的是關注考試范圍和內容的變化,往往忽視《考試說明》一些基本的功能和要求,這樣是不能真正挖掘和發揮《考試說明》的功能和作用的。下面,我就《考試說明》對高考后期復習的指導作用談談認識。
一、引導師生重視歷史學科能力的培養。
我們在高考總復習的第一輪復習中更多的是偏重于基礎知識的解讀和記憶,未能真正體現《考試說明》中對學科能力的全面要求。
《考試說明》突出強調了高考命題一貫遵循的基本原則,一是在高考功能上堅持“兩個有利”的原則,即有利于高校選拔具有良好學習潛能的優秀新生,有利于促進中學歷史教學改革;二是在考查方向上堅持在考查歷史知識的同時注重考查歷史學科能力。這就明確告訴我們,高考的選拔性要求和考查的重點――歷史學科能力,正是中學素質教育的核心內容、高考命題改革的方向,也是中學歷史教學改革的方向。
《考試說明》的第四部分“考核目標與要求”共有四大項各三個層次的內容。
(一)獲取和解讀信息:1.理解試題提供的圖文材料和考試要求;2.理解材料,最大限度地獲取有效信息;3.對有效信息進行完整、準確、合理的解讀。
(二)調動和運用知識:1.辨別歷史事物和歷史解釋;2.理解歷史事實,分析歷史結論;3.說明和證明歷史現象和歷史觀點。
(三)描述和闡釋事物:1.客觀敘述歷史事物;2.準確描述和解釋歷史事物的特征;3.認識歷史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并做出正確的闡釋。
(四)論證和探討問題:1.運用判斷、比較、歸納的方法論證歷史問題;2.運用批判、借鑒、引用的方式評論歷史觀點;3.對歷史問題和歷史觀點提出不同看法。
在《考試說明》的第五部分“題型示例”中把“考核目標與要求”的四個方面十二級的能力層次要求,都結合典型題例進行說明,都體現出新高考命題加強對考生獲取和解讀歷史材料信息能力的考查,加強對考生理解和詮釋歷史能力的考查,鼓勵考生從不同角度獨立地發現歷史演變的規律和詮釋歷史事物的價值。我們在教學中應更關注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和學習方法、研究方法的掌握。
我們在高考總復習的后期復習中,要充分發揮《考試說明》對高考復習的導向作用,把這些層次的能力與要求落實到歷史學科的學習和復習中,培養學生能力,挖掘學生潛力,提高高考復習效率。
二、利用“考試內容”,查找基礎知識的缺漏。
《考試說明》中“Ⅲ.考試范圍和內容”是關注最多的地方,主要是了解與往年相比,考試內容“增加了什么?”“又減少了什么?”,就以此為依據,進行深入研究并作為復習重點。這樣的認識是片面的,試想,如果這部分內容沒有變化,那么考試說明也沒有使用價值了嗎?其實,《考試內容》是基本穩定的。經過一輪輪復習,是否清楚高考歷史有哪些重要知識考點,自己掌握較好的有哪些?有哪些沒有掌握?知識結構是否完善?
《考試說明》中“考試范圍和內容”的“古代中國”部分有以下內容:
1.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1)商周時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分封制西周政治制度的特點;(2)秦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始皇帝”的來歷,三公九卿,郡縣制,秦朝中央集權制度的影響;(3)漢到元政治制度的演變,中朝,三省六部制科舉制行省制度;(4)明清君主專制制度的加強,明朝內閣,清朝軍機處,君主專制制度加強的影響,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特點。
2.古代中國的經濟:(1)農業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3.中同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4)明清之際的儒學思想李贄、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的思想。
4.古代中國的科學技術與文學藝術……(4)京劇等劇種的產生和發展。
以上內容區區四百多字,集中在一目了然的方寸區間,高度概括了必修Ⅰ、必修Ⅱ和必修Ⅲ三本教材中有關古代中國歷史的主干知識。它把教材中數十頁的內容集中起來,是非常精簡的知識提綱,是很好的復習指南,有利于基礎知識的復習和鞏固。建議可采用以下方法使用《考試說明》的這部分內容:一是根據《考試說明》的“考試內容”,逐一落實每一個知識點,查缺補漏,提高復習的針對性與有效性。二是參照以上內容,甄別主干和非主干知識,集中力量復習鞏固主干知識。如關于“秦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這部分內容,重點考查的有四條,分別是:“始皇帝”的來歷;三公九卿;郡縣制;秦朝中央集權制度的影響。“秦建立中央集權制度的背景”、“秦始皇征匈奴,修長城”等并非是要考查的主干知識,這些內容即可淡化。
三、認真領會“考試范圍和內容”中的內容要求,有針對性地復習。
利用《考試說明》讓學生進一步牢固掌握基礎知識并形成知識的脈絡化,將分散的知識點有規律地串聯,把許多零零碎碎的歷史知識點建成立體的歷史知識之樹,提高高三歷史復習效率。
四、依據整體性原則學習《考試范圍和內容》,宏觀把握歷史知識。
學習歷史,胸中先有一個宏觀的大框架,將所學知識條理化、序列化并內化于原有的知識系統,這是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正確法則。依據整體性原則,以宏觀之著眼點看待歷史,不拘泥于具體的人物事件,而是利用歸納法將現有史料高度壓縮,先構成一個簡明并前后連貫的具有高度概括性和壓縮性的特點綱領。
在一輪復習過程中,學生所掌握的歷史知識是零碎的、孤立的、記憶分散的,不可能把歷史學好。后期復習,要求學生必須抓住知識范圍之內各知識點之間的聯系,把大量分散的、相對孤立的歷史事實、歷史概念和歷史結論納入完整的學科體系中,強化歷史知識的綜合性和整體性。
以下為“考試范圍和內容”中“近代世界”的部分內容:
“2.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形成和發展:(1)新航路的開辟,新航路的開辟及其對世界市場形成的意義;(2)荷蘭、英國的殖民擴張荷蘭的殖民擴張,英國的殖民擴張,殖民擴張對世界市場形成的影響;(3)兩次工業革命,兩次工業革命及其對世界市場發展的影響。
3.歐美代議制的確立與發展:(1)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確立,《權利法案》,責任制內閣的形成,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特點;(2)美國共和制的確立,1787年憲法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德意志帝國憲法》。”
篇5
[內容]
<?XML:NAMESPACE PREFIX = O />
(四川 吳啟勇)
一、高考語文復習中的問題
如何進行語文復習才有利于知識的鞏固和升華,有利于在高考中考出好成績呢?我們大多數語文教師是能妥當地安排好語文復習的,但是,存在的問題也不少,大致有以下幾個方面:
內容:認為復習不復習一個樣,隨意復習,連考試范圍,有多少個知識點都不聞不問。
方法:為了趕進度,由教師一人唱獨角戲,堂堂填,天天灌,學生無暇動腦與動手;復習無計劃,見到什么復習什么;只練不講評,公布答案就完事。
資料:濫發資料,整天做練習,消化不良。
時間:為趕進度“開快車”,煮“夾生飯”;“老牛拖破車”,考試日期到了還未復習完一個循環;無計劃無目的,聽其自然,復習到哪里算哪里。
二、控制論及其核心
控制論創始人維納曾說過,所謂控制就是“根據過去操作情況去調整未來的行為”。控制論的核心是反饋原理。“任何系統只有通過反饋信息,才能實現控制”。人們要實現主客觀世界的有機統一,就得有意識地對反饋信息進行自我調節。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布盧姆認為,反饋信息主要是通過評價發生的,并進而提出了診斷性評價(學生入學時對學生的認識和情感評價)、形成性評價(在課程編制、教學和學習過程中使用系統性評價)、終結性評價(對整個教學過程所取得的較大成果進行更為全面的評定)。通過診斷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的轉換,形成“螺旋式”反饋信息網,教學信息能夠及時反饋調節,教學不斷向最優化發展。
三、高考語文復習中的控制思想
將控制論思想運用到高考語文復習中,就是要隨時通過反饋來掌握復習現狀與目標間的距離,以達到教學目的的最優化。為此,在復習過程中,應經常搜集學生對復習內容、方法的看法,可采用個別談話和問卷調查的方法,以便及時調整復習節奏、方法等。
傳統的語文復習方法是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安排學生做練習的單向信息傳遞的過程,學生感到枯燥無味,覺得語文復習不復習一個樣。如圖一:
定向講知識(師)做練習(生)講評(師)
而采用反饋式復習,則有助于教學雙方充分的信息反饋,能使學生從被動的接收狀態轉變為富于強烈的參與意識,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以便形成能力,在高考中考出好成績。如圖二:
(附圖 {圖})
四、教學實踐
根據反饋原理,要實現語文復習過程的最優化,就必須對復習信息實行目標控制、結構控制和數量質量控制,即定向、定量、定勢、定序和定度。下面就從這幾個方面談談筆者在高考復習中的一些探索。
(一)定向控制
篇6
一、有的放矢,了解高考英語寫作要點
要對高考英語寫作的題型及內容有所了解,才能把握好高考英語寫作的考點,在此基礎上才能找到行之有效的對策及方法。縱觀近幾年各省高考英語試題中,寫作測試的命題思路,有一種從指導性寫作逐步向半開放式寫作過渡的趨勢。半開放式寫作,具體地說,就是給考生們提供一定的材料(包括圖、文或圖文結合)然后要求學生根據材料來進行書面表達,這樣的考題形式,既限制了考生隨心所欲的思維,又給予考生適當的發揮空間。這種命題方式能較好地考查考生的語言組織能力、書面表達能力以及思維能力。而在文體方面,記敘文、議論文、應用文及書信為最常見的寫作題材。因此,我們可以做一個形象的比喻,寫文章就像工廠里制造一臺機器那樣,首先要確定機器由幾部分組成,然后對這幾部分分別細化,形成初步的設計圖;再根據要求對初步的設計圖進行完善、補充、修改,隨之形成最終的設計圖;然后我們再按照圖紙的設計,使用我們所掌握的零件去制造出機器;同樣的道理,學生寫作時可參照以下模式:
1.理解話題:學生在動筆前必須對指定的話題進行反復細讀,認真思考,理解其真正的含義,了解出題者的意圖,這是進行寫作的第一步;
2.明確文體,確定人稱時態:這一階段的判斷中,主要強調近十年高考最常見的兩種文體:(1)說明文:必須按照事物的原貌加以說明、介紹、解釋,常采用一般現在時,被動語態也常使用;(2)記敘文:通常采用第一人稱,描述本人的經歷或耳聞目睹之事;或用第三人稱講述他人的事情,如果是過去的事情,要用過去時。
3.初擬提綱,再理解話題:明確文體的基礎上,草擬寫作提綱;提綱是文章的骨架,可以是一句活,也可以是一個詞組,由于考試時間所限,提綱內容不必面面俱到,但必須體現文章的整體結構和思路;目前絕大部分高中學生在英語寫作時,還習慣于使用母語進行構思,然后將構思好的中文內容翻譯成英文,這種情況是正常的;關鍵在于翻譯過程中的語言表達必須符合英語語言的表達習慣
4.開始寫作:提綱完成后,應根據提綱充實內容,如果說提綱是骨架的話,那么這時你必須將骨架填充血肉;具體的說就是要擴展要點,連詞成句,適當地變換句型,組句謀篇成文;注意應簡明扼要,層次分明、用詞準確、語法概念清楚,使文章更具說服力,然后在寫作完成后,還要對文章進行快速的檢查,減少單詞的拼寫錯誤和句子表達的錯誤。
二、高考英語寫作指導的具體策略
根據以上對歷年高考英語寫作試題的分析,我們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去指導學生進行寫作:
1.細讀材料,認真審題
仔細閱讀書面表達題所給材料的全部內容,準確理解題目要求。需要認真審查的內容有:(1)文章的開頭和結尾是否已給出;(2)用第幾人稱寫作,書面表達要求中會明確指出使用第一人稱還是第三人稱;(3)提供的情景是圖畫、圖表,還是提綱,如果是連環畫,要注意故事情節的連貫性,確定合理的情節發展;(4)是否提供參考詞匯,如果提供有參考詞匯,寫作中最好要用到;(5)采用什么文體,如果是議論文,要有論點、論據和結論三部分。如果是應用文,要注意其格式。如果是記敘文,要抓住六個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件、事情起因、事情的發展與結果。
2.恰當選擇詞語和句式
認真審題后,就可以列提綱了,將重點單詞、短語、句型寫在提綱里,關于選詞切忌使用生僻詞語,要求做到用詞準確、得體、達意。選擇句式時,盡量使用多種句式,如強調句、倒裝句、各種名詞性從句、定語從句、狀語從句和固定句型等,長句和短句視情況交錯使用,這樣可以提高文章的檔次,使文章生輝。
選詞大多是在一組同義詞或近義詞之間進行。例如,我們要表達“好”這個意思,一般來說,大家會馬上想起“good”,因為口語中我們經常說agoodfriend、goodluck、agoodpicture等。但是,在不同的短語中,可以選擇不同的英語單詞使表達更加準確、生動、形象。
3.多背常識性語句,擴大知識面
語言是有規律的,不同體裁的書面表達都有其常識性語句。如果同學們平時有大量的語句積累,在寫作時就能把積累的東西調動起來。這些常識性語句既可增加文章的連貫性、邏輯性和可讀性,同時還能提供地道的表達方式。寫人物介紹時,應著重寫人物的姓名、性別、年齡、職業、身高、健康狀況、業余愛好、工作態度、與人相處和社會評價等語句。例如:lipingisagoodteacher,whoisthirtyyearsold.heis175centimetrestallandheishealthy.等。
【參考文獻】
[1]韓金龍,秦秀白.體裁分析與體裁教學法.[j].外語界2000(1)
[2]韓金龍.英語寫作教學:過程體裁教學法.[j].外語界.2001(4)
篇7
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在數學學習過程中,數學好比“天下”,而數學思想方法是“泰山”,數學思想方法引領數學知識、數學方法。近年來,在課改的深入發展中,高考數學試題對數學思想方法的考查越來越重視,目的在于考查學生依托主干知識、創設情境,重點考查學生運用數學思想方法解題的意識。高中數學思想方法包括函數與方程思想、分類與整合思想、數形結合思想、化歸與轉化思想、特殊與一般思想、有限與無限思想和必然與或然思想。下面結合2013年高考數學福建理科卷對其數學思想方法的考查試作分析。
一、2013年高考數學福建理科卷對數學思想方法考查的分析
1.函數與方程思想。函數思想體現的是變量運動的觀點,用來研究數量關系;方程思想:體現變量之間的等量關系。因為函數問題與方程問題是相通的,因此我們往往通過函數與方程的思想來處理變量之間的關系。高考對學生素養考查有以下三個層面:一是知識層面,學生能將函數方程思想看做知識;二是能力層面:學生能運用函數方程思想相關能力解題;三是素質層面:學生能在情境中,通過函數與方程思想解決問題。
表1說明,全卷21道題中,有一半以上題考查函數與方程思想,第8、10、15、17、20題重點考查函數與方程思想。
6.一般與特殊思想。在解決問題時可以由特殊問題一般化,也可以由一般問題特殊化。如構造特殊函數,特殊數列,特殊方程,圖形中的特殊點,特殊位置,參數的特殊值,等等。
在合情推理與演繹推理中也體現一般與特殊的數學思想。
二、高考數學命題對數學思想方法考查的特點及對高三復習的啟迪
1.高考對數學思想的考查貫穿全卷,以主干知識為主線,以數學思想為靈魂。對考生進行全方位的考查,重點考查函數與方程思想、數形結合思想、轉化與化歸思想、分類與整合思想,數學思想方法的掌握情況能很好地體現學生的能力層次。題型多樣化,有涉及選擇題,填空題,解答題,難度有大有小,大部分壓軸題都綜合考查多個數學思想,可以說從頭到尾整套試卷都滲透著數學思想方法的考查。
2.對高三數學復習的幾點啟示。
篇8
語境理解要求高、內容跨度大、選項干擾性強、題干迷惑度高、一題涉及多個知識點。這樣的設計使試題具有很強的綜合性,這對同學們的要求就更高了。這樣的試題要求同學們具有扎實的基礎知識,同時還要具有綜合運用語言知識的能力以及一定的理解技能。
二、近年高考單項填空題的命題趨向
1. 知識覆蓋面廣是單項填空的重要特點之一。試題包括冠詞、名詞、代詞、形容詞、副詞、連詞、動詞、復合句、強調句、感嘆句、反意疑問句、省略、倒裝、it用法等。
2. 動詞為考點。時態、語態、非謂語動詞、情態動詞、動詞(短語)辨析、虛擬語氣、主謂一致等。
3. 純語法規則測試試題逐年減少,考查英語的運用能力、理解能力以及邏輯推理能力的試題逐年增加,突出語境的作用。這要從具體的語境入手,從交際的場合和英美文化習慣去考慮問題。重點突出下列四個方面:情景會話用語、語法加語境、語法加上下文、語法加比較辨析。
4. 語言地道,語境仿真,不少題干以對話形式出現,間接考查口語交際能力。這樣的題目能有效地測試學生掌握詞匯內涵和分析語境的水平。語言運用能力強的同學做起來得心應手,而死記硬背單詞和語法規則的同學面對特定的語境會茫然不知所措。
5. 增加了對詞義辨析的考查。重點考查動詞(短語)、名詞(短語)、形容詞、副詞、代詞、介詞(短語)等的辨析。同前幾年比較而言,近年大多數試卷考查辨析的題量都在增多。這是一個十分值得重視的問題。
6. 出現了文化知識的考查項目。主要涉及西方文化或諺語。
7. 總體難度有所下降。近年來英語教學越來越重視對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改變了以往死摳語法的現象。高考單項填空難度的降低成為一個必然的趨向。
8. 單項填空題的改革。單項填空題長期以來以15題呈現,但廣東卷2007年起刪除了單項填空題,新增了語法填空題;繼湖北卷單項填空題由過去的15題縮減為10題后,四川卷從2013年起單項填空題量由以前的20題減到10題,這是高考題的新走向。
三、單項填空題的解題策略及指導
近年來,高考英語單項填空題的不少試題體現了新的句型、新的結構和新的考點,因此,對解答此類題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們必須排除定勢思維的影響,運用正確的方法和技巧,巧解單項填空題,提高準確性。
1. 找準關鍵的提示語
注意and, but, so, otherwise等并列連詞的使用,這幾個詞表示前后分句的句意關系是并列、轉折、因果、遞進或相反。若前面是個句子,后面也是個句子,反之亦然;若連接的是幾個動詞,這幾個動詞也必定是同一時態或同一形式。
[考例]Ive lived in New York and Chicago, but dont like of them very much. (2013年山東卷)
A. either
B. any
C. each
D. another
[解析]選A。but表示轉折,前后句子構成對比。我在紐約和芝加哥都居住過,但這兩個地方我都不是很喜歡。短語notWW(…WW)either=neither意為“兩者都不”。
2. 謂語動詞判斷法
抓住及物動詞和不及物動詞判斷正確答案。
1)及物動詞,其后須接賓語,要么后接oneself,如果其后既沒有接賓語也沒有接oneself,那么該詞應用被動結構。如:
[考例]①Shortly after suffering from a massive earthquake and to ruins, the city took on a new look. (2013年江蘇卷)
A. reducing
B. reduced
C. being reduced
D. having reduced
②Some people care much about their appearance and always ask if they look fine in ________ they are wearing. (2013年上海卷)
A. that
B. what
C. how
D. which
[解析]①選C。reduce是及物動詞,其后須接賓語否則就得用于被動結構。而A和D是主動結構,reduce后面沒有賓語,故排除A和D;再根據連詞after,判斷C項符合題意。
②選B。分析句子結構,發現wear是及物動詞,其后須接賓語,但wear后面沒有賓語,且wear也沒有用被動結構,故判斷wear的賓語就是空格上的那個詞,唯有what可以作賓語。
2)不及物動詞,顧名思義就是不須接賓語的動詞。如:
[HJ2.1mm][考例]When I arrived, Bryan took me to see the house I would be staying. (2013年全國新課標Ⅱ卷)
A. what
B. when
C. where
D. which
[解析]選C。定語從句I would be staying修飾名詞the house,從句中stay是不及物動詞,其后不需要再接賓語,故引導詞用where。
3. 標點符號判斷法
標點符號有時起著關鍵作用,有無標點符號,會直接影響到正確選項的確定。在單項填空題中,題干往往由幾個部分組成,中間有逗號隔開時,一般要用連詞或關系代詞;但是,當前面分句中已用了連詞時,后面就不能再加連詞了。如:
[考例]①Mo Yan was awarded the Nobel Prize for Literature in 2012, made one of the Chinese peoples longheld dreams come true. (2013年安徽卷)
A. it
B. that
C. what
D. which
②When I was little, my mother used to sit by my bed, me stories till I fell asleep. (2013年重慶卷)
A. having told
B. telling
C. told
D. to tell
[解析]①選D。因為有逗號隔開,后面必須是從句,判斷A和B是錯誤答案。再根據句意,判斷C項也不合題意。
②選B。因為逗號前面是一個完整的句子,后面不能再是句子,排除C項;根據后面的時間狀語till I fell asleep判斷,tell與sit是同步伴隨的關系,故應用動詞的現在分詞形式作伴隨狀語。
4. 排除法
排除句子中的某些成分,使其變得直接、簡單,從而快速、便捷地找出正確的選項。下面幾種情況常用排除法:
1)題干中有插入語或介詞短語。如:
[考例]① “Never for a second ,” the boy says, “ that my father would come to my rescue.” (2013年江蘇卷)
A. I doubted
B. do I doubt
C. I have doubted
D. did I doubt
②Before you pay a visit to a place of interest, look in your local library a book about it. (2013年安徽卷)
A. on WBB. at
C. for DWD. to
[解析]①選D。去掉插入語the boy says,不難看出原句變為了Never for a secondthat my father would come to my rescue. 這是否定短語Never for a second位于句首,句子用部分倒裝。
②選C。如果去掉介詞短語in your local library,很容易看出本題考查短語look for a book。
HJ2.1mm2)題干中有定語(從句)。如:
[考例]The Smiths are praised the way they bring up their children. (2013年山東卷)
A. fromDWB. by
C. at DWD. for
[解析]選D。句中they bring up their children是定語從句,修飾the way。be praised forWW(…WW)“因……而受到稱贊”。
3)題干中有狀語(從句)。如:
[考例]I felt very tired when I got home, and Istraight to bed. (2013年重慶卷)
A. go
B. went
C. had gone
D. have gone
[解析]選B。and前后各是一個并列句,前分句中含有when引導的時間狀語從句“當我到家時”,可以刪除,不影響做題。省略后即:我感覺很累,我直接上床睡覺了。因前面用了一般過去時felt,故后面直接用過去時went。
5. 還原法
即通過還原題干的本來面目,使句子意思更明確。
1)被動語態還原成主動語態。如:
[考例]This project requires close teamwork. will be achieved unless we work well together.(2013年安徽卷)
A. Nothing
B. Anything
C. Something
D. Everything
[解析]選A。句中will be achieved是被動語態,如果還原成主動語態就是We will achieve unless we work well together. 根據前后判斷,不難看出這里應填Nothing。
2)問句還原成陳述句。如:
[考例]—Was it by cutting down staff she saved the firm?
—No, it was by improving work efficiency. (2012年上海卷)
A. when
B. what
C. how
D. that
[解析]選D。如果把本句還原成陳述句It was by cutting down staff she saved the firm,不難看出本句是強調句型。
HJ
3)感嘆句還原成陳述句。
感嘆句將原本可以正常表述的內容,從中間斷開,將后半段提到前面。這種命題方式既突出了語言交際的特點,又容易增強命題的隱蔽性。如:
[考例]Do not let any failures discourage you, for you can never tell close you may be to victory. (2013年湖南卷)
A. how
B. that
C. which
D. where
[解析]選A。如果去掉for前面的分句及for you can never tell,我們不難看出,本題是由how引導的感嘆句充當賓語從句,很快就能看出這是be close to結構的一種變化形式。
4)倒裝語序還原成正常語序。如:
[考例]Not until he went through real hardship the love we have for our families is important. (2013年福建卷)
A. had he realized
B. did he realize
C. he realized
D. he had realized
[解析]選B。此題還原成正常語序為:He didnt realize the love we have for our families is important until he went through real hardship。 not和until從句置于句首時,句子用部分倒裝。
5)強調句還原成陳述句。如:
[考例]It be the vocabulary that caused you the problem in the exercise because you know a lot of words. (2013年安徽卷)
A. may
B. couldnt
C. should
D. neednt
[解析]選B。分析句子結構,很容易看出the vocabulary是被強調部分,itsWW(…WW)thatWW(…WW)是強調句型。本題考查情態動詞couldnt用于強調句型中。
6. 補全法
省略句是最令學生頭疼的單項填空題之一,因為其句子成分在形式上已經不完整,造成分析句意時困難,解答此類題時,最好將省略的成分補充出來,使思維序列中的斷點連接起來,降低理解的難度。
[考例]The driver wanted to park his car near the roadside but was asked by the police . (2013年全國新課標I卷)
A .not to do
B. not to
C. not do
D. do not
[解析]選B。并列詞but后面的分句用了被動語態was asked by the police,如果還原就成了the police asked him not to park his car near the roadside.為了避免重復,故用了省略結構not to。
7. 直接法
通過上下語言環境所提供的信息,抓關鍵詞,根據固定搭配以及不同的文化特色,直接找出答案。如:
[考例]—①Would you like a glass of wine?
—. I dont drink. (2013年重慶卷)
A. No, thanks
B. Yes, please
C. I dont like it
D. Its my favorite
②This is by far movie that I have ever seen. (2013年遼寧卷)
A. an inspiring
B. a much inspiring
C. the most inspiring
D. the more inspiring
[解析]①選A。上句問是否喝酒,下句后面說我不喝酒,由此判斷這是拒絕別人,故用No, thanks。HJ
②選C。句中that I have ever seen是定語從句,修飾movie。又因定語從句中謂語用了現在完成時,根據定語從句規則:當先行詞被形容詞最高級修飾時,從句謂語動詞用現在完成時。反過來推定,此空須填形容詞最高級。
8. 分隔法
有時為了表達上的需要把本應連在一起的成分分隔開來。如:
[考例]John invited about 40 people to his wedding, most of are family members. (2013年重慶卷)
A them
B. that
C. which
D. whom
[解析]選D。分析句子結構,不難發現,“most of are family members”作40 people的定語,先行詞是人,當然選whom。如果把題中逗號改成句號(most還要大寫),則選A。
9. 綜合法
命題者越來越注重考查學生的思維判斷能力。因此題目的設置不可能都是單純用某種方法就可得出答案,大多題目需要綜合運用多種方法,逐步推出最后結論。如:
[考例]①Im calling about the apartment you the other day. Could you tell me more about it? (2013年安徽卷)
A. advertised
B. had advertised
C. are advertising
D. will advertise
②He wrote a letter he explained what had happened in the accident. (2013年江西卷)
A. what
B. which
C. where
D. how
[解析]①選A。分析句子結構可知you the other day是定語從句,修飾the apartment。本題核心有個過去時間狀語the other day,故使用一般過去時。
②選C。分析句子結構知,“ he explained what had happened in the accident”是定語從句,修飾a letter。但explain是及物動詞,常用于explain sth to sb,句中what had happened in the accident又引導賓語從句,作explain的賓語,先行詞是letter,根據邏輯,只能是“在信里”,故把letter當作地點,填where。
10. 語境法
充分利用語境,補全句子或對話。
[考例]—This is your order, a hamburger and an apple pie. ?(2013年安徽卷)
—Ill have it here.
A. Anything else
B. Is that OK
C. For here or to go
D. Something to drink
[解析]選C。如果不看后面一句Ill have it here,四個選項都正確。根據下句“我在這兒吃”判斷,是問“在這兒吃還是帶走?”
11. 熟記固定搭配
注意積累一些常見的固定句式,如動詞與副詞(介詞)的搭配、名詞和形容詞的搭配、介詞與名詞的搭配等。
[考例]— Im looking for a nearby place for my holiday. Any good ideas?
— How about the Moon Lake? It is easy reach of the city.(2013年上海卷)
A. by
B. beyond
C. within
D. from
[解析]選C。within reach ofWW(…WW)“某人可以夠到的地方,伸手所及的地方”。 beyond reach ofWW(…WW)“夠不著,找不到”。
12. 重視掌握一些熱點句型
1)祈使句+and/or+表示將來的陳述句。
[考例]Read this story, you will realize that not everything can be bought with money. (2013年四川卷)
A. or
B. and
C. but
D. so
[解析]選B。and后面的分句用一般將來時。
2) when用作并列連詞,意為“就在此時(那時)”,常用于was/were about to do sth when WW(…WW);was doing sth whenWW(…WW);had done sth whenWW(…WW)。注意:when從句常用一般過去時。
[考例]Jim a late night film at home when, right in the middle of a thrilling scene, the television went blank. (2013年陜西卷)
A. watched
B. had watched
C. was watching
D. would be watching
[解析]選C。 when前分句常用過去進行時、過去完成時或過去將來時。
3)“否定詞+a+比較級”表達最高級。
[考例]I myself more — it was a perfect day. (2013年浙江卷)
A. shouldnt have enjoyed
B. neednt have enjoyed
C. wouldnt have enjoyed
D. couldnt have enjoyed
[解析]選D。由后面it was a perfect day判斷,此句是句型“否定詞+比較級”,意為“我不可能玩得更開心”。
4) it句型(it表示形式,常作形式主語或賓語;表示強調,引導“it isWW(…WW)thatWW(…WW)”強調句;it也可表示指代)。
[考例]① It was with the help of the local guide the mountain climber was rescued. (2013年重慶卷)
A. who
B. that
C. when
D. how
② No matter where he is, he makes a rule to go for a walk before breakfast. (2012年陜西卷)
A. him
B. this
C. that
D. it
[解析]①選B。with the help of the local guide 是被強調部分,如果去掉it wasWW(…WW)that,句子結構依然完整。
②選D。句中it是形式賓語,指代后面的不定式to go for a walk before breakfast。
四、單項填空題學習方法
1. 先全面,后重點:先全面學習所學的知識點,然后重點復習“必考”的考點,特別是動詞的時態和語態、非謂語動詞、動詞(短語)辨析以及定語從句、名詞從句、狀語從句。
2. 多練習,抓重點:應該做一些代表性的練習,并通過練習掌握一定的解題技巧。
3. 多歸納,多總結:注意英語和漢語之間的差異,以及一些習慣用法,提高自己適應具體語言環境的能力。
篇9
【關鍵詞】高考英語 全國卷 英語教學 指導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3.038
高中英語教學一直受到高考政策、課改要求的影響,并依次為依據進行調整和適應。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實施,高中英語新課程改革方興未艾,隨之關于或將實施新高考改革方案的通知下達,對于高中英語教學又是一個重大的影響。不久的將來,高考全國卷將全面實施,而自主命題將被取消的政策,對于高中英語教學來說又是極大的波動和影響。因此,在這樣大的政策背景下,如何指導高中英語教學在平穩有序中實現調整和轉變,實現平穩過渡,促進高中英語的有效教學,是值得英語教師思考的。所以,有必要就之前的高考英語全國卷做一個分析,并結合目前的高中英語教學做比較,實現高中英語教學銜接。
就高考英語全國卷來看,其題型與四川地方命題大體相似,只是高考英語全國卷有種新題型,即“語法填空”,全國卷的考查范圍更加廣泛,涉及選修部分的知識,是之前自主命題所不涉及的。以下是筆者對高考英語全國卷數據做的研究分析,并據此探討對高中英語教學的指導和調整。
一、“語法填空”新題型及對高中英語教學的指導和調整
所謂的語法填空,對于這種題型的測試是基于格式塔心理學原理和英語語言學家布朗的語篇分析理論上的,主要從詞義解析及形式變化、語法結構與形式、語段語篇的脈絡線索等方面來考查學生,尤其注重對學生整體能力的考查。最近幾年的語法填空題大多選取以記敘文文體為主的文章,所涉及的題材內容較為廣泛,但大多是有關于生活經歷的體現和反文化、社會背景,其中的詞匯并沒有超出新課標的范圍。
總的來說盡管之前沒有涉及到這種新穎的題型,但事實上同樣是給予高中英語教學的。通過筆者大量分析語法填空題,發現有一些命題特點,一是語法填空題特別注重學生對語境和語篇的整體理解、感知,需要學生聯系上下文,能夠調動相關的語法、結構等知識,偏重于對學生綜合運用能力的考查。另一是語法填空題有10個空,對于這10個空,又可以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填實義詞,一種是填如介詞、冠詞等。
語法填空題對于高中英語教學來說,首先,在英語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語境訓練和強化,讓學生能夠通過語境來理解文章線索和貫穿內容,更好地把握和理解,以此來提升其閱讀能力。其次,扎實語法基礎知識。俗話說:“萬丈高樓平地起”,只有學生的語法基礎過硬,才能很好地理解和分析,才能提高做題的正確性。最后,在平時練習時,教師和學生要有針對性地進行適應,使學生調整心態,適應新題型,做到處變不驚,靈活應對。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教師不能孤立地進行語法教學、閱讀教學,應該有機地將其結合起來,訓練學生綜合運用的能力。
二、書面表達分析及對高中英語教學的訓練指導
對高考英語全國卷書面表達試題的分析,筆者發現其考點是英語綜合能力的運用,主要包括對詞匯的掌握、單詞的拼寫、語法結構、作文結構等基礎技能的掌握。書面表達題的分值為25分,約占高考英語全國卷總分值的16.7%。一般來說,書面表達會給考生相應的情景,字數要求在100字左右,這與之前自主命題的高考英語試卷的情況大體相同,只是全國卷的分值有所降低。
對于書面表達的題材,一般來說可以分為:應用文、議論文、記敘文、說明文、描寫文,其所設定的情景,一般而言相對開放,學生自主空間較大。看圖、數據類的作文出現的頻率較高,尤其重視交際性和實用性,其內容需要觀點新穎,有自己獨到的見解,所以,對于考生來說,靈活性更大。當然由于是全國卷,其書面表達的素材更加廣泛,需要學生對信息知識量的儲備要大,多關注時事。
基于全國卷書面表達題的情況和特點,筆者對于高中英語教學提出幾點對策。其一,在日常書面表達訓練中,教師要引導學生謹慎審題。在平時的習作時,學生應該注意仔細閱讀寫作要求,認真理解和分析,將其中蘊含的信息盡可能充分地挖掘出來。其二,在日常生活中注意留心社會時事和熱點新聞,平時多積累各種素材。教師應該對于各種體裁有針對性地指導和訓練學生,讓學生能夠掌握各種體裁的寫作方法。其三,扎實英語基本知識和技能,才能做到胸有成竹,所以,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教師應該扎實學生的基礎知識和技能。
三、高考英語全國卷對學生閱讀能力的要求
高考英語即將采用全國卷,所以有必要對關于英語全國卷對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的要求做了解和研究,在全國卷中,各題型對于學生閱讀能力的要求是必須要知道的。首先,關于聽力部分,學生要提起做好聽力準備,通過聽力題干和選項的閱讀,以便獲取其信息,與在之后的聽力中信息相互交換和甄別,以此做出選擇和判斷。其次,對于閱讀理解部分,可想而知必然會考查閱讀理解,英語高考全國卷的閱讀理解包括兩部分,其一是傳統的四篇短文閱讀,這四篇內容涉及寬廣,包括社會、人物、社會時事、熱點問題、歷史事件,其涉及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最后,短文改錯部分。從閱讀角度來看,學生要想出色地完成這部分,對于短文整體的閱讀把握是很有必要的,再在整體閱讀把握的背景下,結合英語基礎知識技能對于其中的錯誤進行甄別。
篇10
【關鍵詞】高中數學 高考應試 方法
筆者以“高中數學學法” 思想為指導,在多屆的高考數學輔導實踐中發現:要讓學生在數學高考中取得好成績,除了要有扎實的基礎知識、熟練的基本技能、樂觀平和的心理素質、經長年累月刻苦鉆研而培養出來的數學能力外,還要取決于臨場考試技巧的發揮。在此,筆者想談一談在這方面的心得體會。
一、教育學生提前進入“角色”
高考前夜要睡足八個小時,早餐要吃清淡的食品,按“清單”帶齊一切用具,提前半小時到達考區。這可以消除新異場面刺激,穩定情緒,從容進場應考;同時,還可留有一定時間提前進入“角色”,讓大腦從事一些簡單的數學活動,進入單一的數學情境。1.清點一下用具如筆、橡皮、作圖工具、準考證、手表等是否帶全;2.將一些基本數據、常用公式、重要定理“過過電影”;3.看一眼“難記易忘”的結論。自我提問:這些東西你記住了嗎;4.與同學互問互答一些不太復雜的問題,既啟動思維,還能從中樹立自信。
經驗表明:學生“過電影”的成功順利,互問互答的愉快輕松,不僅能夠轉移他們考前的恐懼心理,還有利于把最佳的競技狀態帶進考場。
二、入場放松精神的三種方法
最易導致心理緊張、焦慮和恐懼不安的是入場后與答卷前的“臨戰”時刻,學生要能保持這個階段的心態平衡,方法有三:一是轉移注意法,避開監考教師的目光,把注意力轉移到某次使你印象較深的數學模擬考試的講評課上,回憶考試原則及有效得分的時間;二是自我安慰法,如“我經過的考試多了,沒什么了不起”“考試只不過是在老師監督下的獨立作業,無非是換換環境而已”;三是抑制思維法,閉目而坐,氣貫丹田,四肢放松,深呼吸,慢吐氣,如此進行到教師發完試卷。
三、答題要遵循的四個原則
(一)堅持“兩先兩后”
1.先覽后做。有的同學在還沒有允許答題時就急急忙忙地“偷偷”做題,這不但得不到好處,還加重了心理緊張程度,影響正常能力的發揮;正確的做法是先統覽試卷,摸清“題情”后再做。
2.先易后難。一般情況下,試題的難易分布是按各類題型從前向后,由易到難。因此解題順序也宜按試卷題號從小到大,從前至后,依次解答。有時,也不能太機械地按部就班。如中間出現了難題,就可先跳一跳,先把容易得到的分數拿到手,絕不可“一條胡同走到黑”。一句話就是:先易后難;先做選擇、填空題,后做解答題。
(二)堅持“兩快兩慢”
1.審題要慢,答題要快。要有“成在審題,敗在審題”的思想理念。所以審題要咬文嚼字,善抓“題眼”,會抓“特征”,深刻挖掘其隱含的內在聯系;
2.計算要慢,書寫要快。這種習慣要靠平時練習培養。否則,計算出失誤,就會落個“賠了夫人又折兵”的下場。
(三)不同題型要不同對待
1.選擇題。要抓住選擇題的特點,充分利用選擇題提供的信息,決不能把所有的選擇題都當作解答題來做。一是看清試題的指導語,確認題型和要求,包括答案標記方法與選答的方式、個數;二是審查分析題干,確定選擇的范圍與對象,要注意分析題干的內涵與外延規定;三是辨析選項,排誤選正;四是要正確標記和仔細核查。
2.填空題。要求熟記的基本概念、基本事實、數據公式及原理,復習時要特別細心,注意記熟。對那些起關鍵作用的或最容易混淆記錯的概念、符號或圖形,要特別注意區分,因為命題者對學生所考查的東西,往往就是它們。
3.解答題。①仔細審題。注意題目中的關鍵詞,準確理解考題要求;②規范表述。分清層次,要注意計算的準確性、簡約性、邏輯條理性、連貫性。③給出結論。注意分類討論的問題,最后要歸納結論。④講求效率。合理有序地書寫試卷、使用草稿紙,節省驗算時間。
(四)書寫要整潔、清晰和規范
書寫對任何一科考試都很重要。尤其是對“精確度”較高的數學科,更是如此。如書寫的字跡不清,讓人無法辨認,就容易造成閱卷老師的誤判。特別是已經實行計算機閱卷的科目,如填空題填寫帶圈的序號、數字等,如不清晰,就可能使本來正確的失了分。另外,卷面答題書寫的位置和字體的大小要計劃好,盡量讓卷面安排做到“前緊后松”而不是“前松后緊”。
四、要注意分段得分的方法
“分段得分”的基本精神是:會做的題目力求不失分,部分理解的題目力爭多得分。對于解答題中不能全面完成的難題如何分段得分?通常的方法有兩種:1.缺步解答。對難題,覺得它確實啃不動時,明智的解題策略是將它劃分為一個個子問題或一系列的步驟來解。先解決問題的一部分,能解決到什么程度就解決到什么程度,能演算幾步就寫幾步,每進行一步就可得到這一步的分數。2.跳步解答。解題過程如卡在一個中間環節上時,可承認中間結論,再往下推,看能否得到正確結論。如得不出,說明此途徑不對,那就立即改變方向,尋找新的途徑;如能得到預期結論,就回過頭來,集中力量攻克這一過渡環節;若因時間限制,中間結論來不及得到證實時,就只好跳過這一步,寫出后繼各步,一直做到底;如題目有兩問,第一問做不出,可以第一問為“已知”,完成第二問,這都叫跳步解答。
五、重視復查解題中的各個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