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糾紛該如何解決范文

時間:2024-04-01 11:31:2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經濟糾紛該如何解決,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一、檢察機關加強審判監督的必要性

近年來,隨著我國不斷及公民法律意識的提高,各類經濟糾紛案件、行政案件也不斷增多。人民法院做了大量審判工作,也為經濟發展、穩定作出了很大的貢獻。我們無可否認人民法院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績,然而也要看到社會各界對某些裁判不公的反映也越來越多,老百姓對司法不公的不滿也越來越強烈。在尊重審判獨立的情況下,當今呼喚一個能對審判活動實行強有力的、專門的監督機關。因此,人民檢察院義不容辭地應當擔負起審判監督的重要職責。檢察機關應當加強審判監督,主要是基于以下理由:

1、法官在裁判案件中的自由裁量權太大。這為一些想利用手中職權撈取私利的法官提供了司法腐敗的條件。民事、行政、刑事三大訴訟中,尤以民事訴訟中的法官自由裁量權最大。不同的法官甚至可以在相同或相似的事實和證據情況下,作出完全相反的判決;而在審判過程中,法官也有很大的自由裁量空間。若對擁有如此大自由裁量權的法官沒有任何制約或監督機制,依靠法官自身的約束來確保公正司法無異于癡人說夢。

2、我國法官的整體職業道德水平遠未達到歐美國家法官的職業道德水平。歐美法官之所以能具備較高的職業道德,首先與其所處的社會環境不無關系。歐美法官超脫于社會,不受任何政黨、政府或組織的控制、;并且,他們收入和地位高,為他們能超脫于社會、獨立辦案創造了物質條件。現今我國法官所處的社會環境仍不能形成如歐美法官所處的社會環境,決定了加強審判監督的必要性。

3、有人提出檢察機關對法院裁判的抗訴,不利于樹立審判權威,有損于法官在社會上的權威形象。此觀點聽起來似乎有道理,但細一推敲卻站不住腳。杰弗遜說:絕對的權力導致絕對的腐敗。這一警言無不在中外應驗。對于明顯錯誤的裁判,對于徇私枉法的裁判,本身才真正地對法官權威與威信的損害,檢察機關履行審判監督職能,才能切實地維護法院的公正形象及法官的權威。從當今社會現實來看,因法院裁判不公而不滿的聲音越來越多,越來越強烈。對這些裁判不公社會現象該如何防范,如何杜絕呢?該以何種方式來對這些社會不公進行救濟呢?由誰來監督實施這種救濟呢?毫無疑問,檢察機關應當義不容辭地擔負起監督法院審判的職責,并且此監督職能應當得到加強,而不是弱化。

二、當前檢察機關開展審判監督所遇到的困難和

檢察機關監督人民法院的審判工作,是憲法和法律賦予的職能。但民行檢察工作在全國已開展了十幾年,監督的社會效果和工作業績卻并沒有象反貪部門、刑檢部門那么影響重大及輝煌。究其原因,主要是存在以下的一些困難和問題:1、當前社會存在對檢察機關審判監督質疑的觀點。諸如前面所述,檢察權妨礙了審判獨立,削弱了審判權威;抗訴制度打破訴訟平衡,侵犯當事人的自由處分權。這些質疑與堅持加強審判監督的主張相對立,一直為法學界爭論不斷。這些質疑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檢察機關審判監督事業的發展。2、立法缺陷。憲法及三大訴訟法只籠統地規定人民檢察院有權對人民法院審判活動實行監督,但未具體規定如何來進行監督。關于如何進行審判監督的具體操作,最高檢與最高法至今仍未能就此協商一致,制定出一套較完整、行之有效的審判監督機制,致使民行檢察工作從一開始便存在調卷難、抗訴難、改判難等問題。由于這一些問題一直未解決,導致申訴人大大降低對檢察機關審判監督能力的信心。因此,幾年來到檢察院來申訴的民事行政案件相較到法院申訴的還是不算多。3、審判監督制度的理念尚未深入民心。檢察機關審判監督職能并未被廣大群眾所了解,甚至未被司法界的法律工作者所熟知。很多老百姓并不了解檢察機關有監督法院審判的職權,訴訟的當事人也不知打輸了官司還可以請求檢察機關提出抗訴,從而啟動再審程序。在此,筆者想舉一個值得深思的例子:有一次,筆者到市中級人民法院調閱一民事案件,接待的是一位副庭長,她居然問了這樣一個問題:檢察院有民行檢察這個部門嗎?筆者也接觸過一些律師,但對民行檢察知道的并不多。由此可以想見,就連本身的司法工作者都不熟知民行檢察職能,廣大的老百姓又如何知道呢?民行檢察工作之所以開展難,從這些事例已經很能說明問題。檢察機關審判監督理念及審判監督權威尚未在人民群眾中建立,是檢察機關開展民行檢察工作的一大障礙。4、抗訴制度不完善。由于基層檢察院沒有民事、行政抗訴權,所有需要抗訴的案件都移送到上級檢察機關。這樣就形成“倒三角”的情況,導致基層檢察院具備辦案人員但不能進行抗訴,而上級檢察院須進行抗訴的民行案件多卻辦案人員不足。形成有抗訴權的上級檢察機關由于人少案多對提請抗訴的案件久拖不決,從而造成民行抗訴工作實效大減。5、改判難。對于人民法院明顯錯誤的裁判,檢察機關經審查后進行了抗訴,然而人民法院卻拒不改判。對于這種情形,法律也未規定檢察機關應如何解決。改判難的問題,也制約了民行檢察事業的發展。

三、建立完善的審判監督機制是解決當前審判監督不力等問題的根本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