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語新課程標準范文
時間:2023-04-06 21:18:1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初中英語新課程標準,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新課程標準 初中英語 教學漫談
近年來,國內國際英語教學與研究如火如荼,大致的發展趨勢是:如在教學觀念上,從重語
言知識的傳授向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并重轉變,特別強調交際能力的形成和培養,強調學生能用所學的語言做事情;在教學模式與方法上,從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向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轉變,強調學生的參與和體驗,強調采用多種形式的教學活動;在教育技術上,從簡單的黑板粉筆向多媒體教育技術轉變。在這樣的形勢下,《英語新課程標準》指出: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任務是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學生樹立自信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發展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學生掌握一定的英語基礎知識和聽、說、讀、寫技能,形成一定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培養學生的觀察、記憶、思維、想像能力和創新精神;幫助學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異,拓展視野,培養愛國主義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觀,為他們的終身學習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因此我們英語教師應該轉變教育理念,不斷學習、改進和探索適應新形勢的英語教學方法,以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和興趣,全面提高學生英語能力。下面結合具體實踐談談我在中學英語教學中的幾點做法:
一、整體備課,統籌兼顧
課堂教學效果好不好,能否優質高效地達到預定目的,完成預期任務,備課是其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認真備課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關鍵。上課講什么?一堂課該怎么樣講?事先都要周密考慮,精心設計。每一節課只是教學鏈條上的一個環節。要搞好教學,還須整體備課,統籌兼顧。
唯物辯證法認為:“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處于與其他事物的相互聯系之中。世界中的所有事物都處于相互聯系之中,不存在孤立的、與其他事物毫無任何聯系的事物。”教師傳授給學生的知識是人類智慧的結晶,它們之間也存在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再說教學本身就是一個由淺入深、由簡單到復雜的循序漸進的過程。初中英語教材知識連貫性較強,教學需要一步一腳印,不可一蹴而就。因此備課應通覽全部教材,注意其章節內部的系統性、因果性、關聯性,同時注意與其他相關學科的聯系,從而進行單元(章節)備課,進而進行課時備課,做到前后呼應,首尾相連,承前啟后,左右逢源。在假期中我利用課余時間,系統地熟悉了初中學一至三年級的英語教材,逐漸理順所教授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明確各教學階段的重點和難點,做到統籌兼顧,心中有數。另外我還習慣將該單元的最后一節課安排成一節小結課,所謂“溫故而知新”,這對學生鞏固和消化已學的知識有著很大的幫助。
二、用英語教英語,創設學習情境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中我始終堅持用英語教英語,盡量使用較簡單、生動的英語和學生進行溝通和指導,為他們提供一個良好的聽說環境。有人不免會問:“對于英語懂得不多的初中學生能聽懂用英語講課?”的確,萬事開頭難,但只要頭開好了,以后的教學就順利多了。值得老師們注意的是:課堂上使用的口語可盡量選用課本上的交際語。語言是交際的工具,學習語言最好的方法是靈活的運用。對初一級的學生,教師可很隨意地招呼他們“Morning(早上好)”,學生遲到了,要求他們說“Sorry,may I come in?(對不起,我能進來嗎?)”,如考試前、比賽前祝他們好運“Good luck(好運)”,他們的成績不錯時,可表揚一下:“Well done,everyone(干得好)”……等到他們有了一定的語言積累之后,就可以把英語相關聯的課堂用語,生活用語集成一小冊,常用、活用,在運用中不斷提高他們的英語口語能力。
當然用英語教英語并非簡單的口語交際,教師既可以利用多媒體中的聲、光、電、色等輔助手段刺激學生的各種感官,還可以用彩色掛圖、實物、眼神、表情、動作等加以配合來表演情景對話。創設情境幫助學生通過英語不需利用母語就直接理解對話內容,培養學生用英語思考問題的習慣,讓學生理解對話,用英語吸引學生。事實證明將課文巧設于情景中,以扮演角色、游戲等豐富多彩的方式來安排教學,讓學生在情境中學英語,會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培養學生的英語語感
所謂語感,是人對語言一種直覺的感知、領悟和把握能力,即對語言的敏感。喬姆斯基說:“后天經驗是決定語感的變量。”英語語感之于學習者而言,就如樂感之于舞者、靈感之于作家、美感之于畫家、球感之于競者一樣,對促進英語學習者的聽、說、讀、寫等基本技能的提升和發展,有著神奇的推動作用。
篇2
關鍵詞:初中英語;新課標;教學過程;探究
中圖分類號:G63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21-0032-02
初中英語教學過程是初中生學習殊的一種認知過程,又是教師促進孩子們全面發展的過程,它是認知和發展有機結合的活動過程。新課程標準指導下的初中英語教學過程應該是師生雙方在教學目標的指導下,以英語教科書為載體,教師組織與引導孩子們主動學習英語知識,提高英語能力,構建良好的心理品質的雙邊活動過程。
一、新課標下的初中英語教學過程要求做到多種要素有效統一
“教學”最基本的理解就是“教”和“學”,也就是教師有效引導、促進學生學習,其目標是為了孩子們自主有效的“學”。在新課標下,初中英語教學過程是實現新課改的重要途徑,它突出對孩子們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培養,教師是開展教學的組織者與指導者。新課改要求我們在制定教學目標、選擇教學資源、組織課堂教學、運用多媒體技術等方面,必須堅持以素質教育為中心,同時要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注重孩子們的個體差異,創新性地開展教學。新課程標準還要求教師不斷探究與運用先進教學方法,不斷提高自身的師德修養與專業能力。
初中英語新課程標準還認為孩子們應該是課堂教學的主體,孩子們的發展是課堂活動的著眼點與出發點,孩子們的學習應是提高他們認知,構建健全人格的有效途徑。因此,初中英語教學過程是我們根據不同教學內容,讓孩子們采取接受、理解、探究、體驗等學習方式,使他們的學習成為在老師指引下積極主動、富有創新的過程。
初中英語新課程標準認為教科書是我們教學過程的重要載體,我們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要依據課程標準,靈活多樣、創造性地使用教科書,充分利用各種有效教學資源,拓展孩子們發展與提升的空間。
二、新課程標準下初中英語教學過程的核心是師生之間的有效溝通與交流
新課程標準下初中英語教學過程的核心是師生之間的有效溝通與交流,提倡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營造孩子們之間合作、互助的良好學習氛圍,為孩子們的全面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因此初中英語教學過程應該是師生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
由于初中英語教學活動是一個特殊的認知過程,其中師生之間情感交流將直接影響教學實效。在初中英語教學過程中,研討是師生之間情感交流與溝通的重要方式。我們與孩子們的研討、學生之間的研論是他們參與英語學習過程的一種非常有效的方法。新課標要求我們課堂教學要依照教學目標組織孩子們積極討論,并積極展開學生之間互評,及時反饋,有效激勵,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揮集體智慧,積極組織小組合作學習,進而獲得高效的教學效果。因此廣大初中英語教師要積極調動孩子們的情感,使他們由被動變為主動,使他們能夠積極主動、滿懷熱情地投入課堂學習活動。
初中英語新課程標準強調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孩子們的交流與溝通必須是真誠的。在英語教學過程中,真誠交流就是我們對孩子們的期望與贊美都是發自內心的、由衷的,期望每一個孩子都能學好。筆者認為作為初中英語教師,應該在整個課堂教學中都對孩子們寄予一種由衷的期望,并且要讓他們處處感受到這種期望,進而使他們為實現這種期望而做出不懈努力。我們在課堂教學中要以肯定與贊美的態度對待孩子們,積極發現并培養他們的特長,對他們已經取得的進步與成績給予及時、有效的肯定和表揚,進而激發孩子們的自信心與進取心,使孩子們在已有基礎上實現不斷提高與進步。
三、新課程標準下初中英語教學過程的完美實現在于師生之間的充分理解與信任
新課程標準下要求我們在英語教學過程中充分理解與信任孩子們。理解是教育的前提,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善于了解孩子們的內心世界,體會孩子們的真實感受,理解孩子們的處境;尊重是教育的關鍵,尊重孩子們,熱愛孩子們,只要我們對他們充滿愛心,相信他們會不斷進步,他們就會朝著健康、上進的方向發展。
因此,我們在課前應該認真了解孩子們的思想與認知水平;了解孩子們心中所想和心中所惑,我們要在深入研究教材與學生的基礎上設計好教案與學案。以前我們在課堂教學時,對孩子們的能力往往是缺乏信任,總怕孩子們聽不懂,因此,課上給孩子們表現的機會太少。我們以講為主的英語教學過程,占用了孩子們發表他們看法的時間,使我們成為課堂上的唯一演員,孩子們只是聽眾、觀眾,大大地剝弱了孩子們的課堂主體地位。這就要求廣大初中英語教師轉變教學理念,積極有效地創設能激起孩子們學習欲望同時又讓他們有可說的問題,給孩子們提供充分展現自我的機會和平臺。當然,作為課堂的組織者也絕不能“放羊”,要進行及時、必要的引導與指導。
為了讓孩子們真正成為課堂教學的主人,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對于孩子們的提問,我們不必把答案直接告訴給他們,只要給予他們有效的啟發提示就行了,讓孩子們自己動腦思考,找出答案,這樣有助于培養孩子們自主學習的能力,進而養成孩子們良好的自學習慣。課上我們應該做到三個“不”:孩子們能自己說出來的,我們不說;孩子們能自己學會的,我們不講;孩子們能自己做到的,我們不教。盡量提供多種機會讓孩子們自己理解、感悟和體驗,進而提高孩子們的英語認知,激發他們的英語情感,促進孩子們英語水平的進步與提高。
四、新課程標準下初中英語教學過程應該強調教師的組織性與協調性
篇3
一、當前初中英語教學現狀與分析
初中生之所以覺得英語不好學,實際上是由小學升到初中后,孩子們對初中英語學習還不適應,也不習慣。在小學階段,學習內容淺易,對話極富趣味性,大多課文篇幅不長,于是我們課堂上就有充足的自由支配時間,不需要我們課前用過多的時間熟悉教材,孩子們對學習內容也比較熟悉,一些淺顯的詞組與句型即使孩子們不能說原因,他們也能比葫蘆畫瓢,仿著運用,在考試中也能答對題。但是到了初中,情況就不一樣了。教學內容增加,課文材料篇幅加長,但課時有限。對于篇幅較長的課文要講兩個課時才能講完。同時詞匯量增加,語法知識不斷集中,寫作要求也不斷提高,課堂上需要掌握的知識點也不斷增加。然而,課后自習沒有保證,沒有預習習慣,沒有合理、有效地組織預習和復習。再加上教材不能合理過渡,不能有效銜接,這樣也無形中增加了孩子們的負擔。從小學到初中,孩子們的心理也產生了質的變化,許多孩子失去了小學時在課堂上的主動積極、踴躍發言、樂于參與的好習慣,而變得消極被動、沉默寡言。時間長了,一些孩子就養成不善交流的自閉的壞習慣。這些問題實實在在擺在我們每一名初中英語教師的面前,這就需要我們積極采取科學有效的措施,轉變教學觀念,創新教學方法。
二、樹立正確的教師觀
1.由以前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
一直以來,人們把教師看作是知識的講解者與傳授者,認為教師的首要職責就是授業,將自己的知識傳授給孩子們。對于孩子們來說,教師就是求知的寶藏,就是活課本。因此,在一些學校英語教學中就造成了“以教師為中心”的現象,教師就成了“知識”灌輸者而存在。然而,隨著素質教育的推進,我們的這種做法已經開始改變,教師在孩子們課堂學習中不應是主角,而應是配角,是課堂教學的指導者。為此,我們的職責應是逐漸減少知識的傳遞,逐漸增加對孩子們的激勵與思考,我們應成為課堂的顧問,成為一位課堂教學意見的交換者,成為一位幫助孩子們不斷探究與創新的引領者和指導者。因此,我們初中英語教師的作用主要體現在指導孩子們高效地學習,以學生為中心,圍繞孩子們的自身特點和需要,以幫助他們有效進步為目的,引導他們學會探究問題、解決問題。只有和諧的教育才會有孩子們個性的創新,才能釋放孩子們的潛能。我們要積極營造一種民主、愉悅的學習氛圍,把“給孩子們壓力”變為“給孩子們動力”,由“牽著學生學習”變為“推著學生學習”。我們要在孩子們的潛質向英語素質的演變過程中,有效發揮促進者的作用。只有這樣,才能有效推動孩子們創新性學習。
2.由教學的管理者轉變為參與者和指導者
長期以來,我們初中英語教育教學中形成的師生關系實際上是一種不對等的關系。我們常常把孩子們當作接受知識的“容器”,認為孩子們是被動學習知識的對象,強調模式化的培養。以某一種方式培養出來的孩子,完全沒有了個性發展,其教育效果是不言而喻的。而初中英語新課程標準提倡教師是孩子們學習的引導者、促進者和組織者,我們應轉變教師觀念,由教學的管理者轉變為參與者和指導者,由居高臨下的知識權威向平等友善的朋友轉變。我們英語課堂教學過程應是師生互相交流、共同進步的互動過程,彼此形成一個有效的“學習共同體”。
3.培養和諧民主的師生關系
教與學是一組矛盾,作為矛盾雙方的教師與學生怎樣處理好師生關系,對完成教學任務是非常重要的。初中階段的學生“親師性”很強,如果孩子們對某一位老師有好感,那么孩子們就會對他所教的課感興趣并格外重視,肯定會下大氣力學習這門課,進而學習成績優秀。反之,如果孩子們不喜歡某一位老師,由于叛逆心理,孩子們也就會不愿學他所教的課,這種現象我們是經常見到的。因此,我們要深入孩子們中間去,了解他們的興趣與愛好以及他們的情緒變化。無時無刻不關心他們,愛護他們,尊重他們。讓你在孩子們的心里不僅是一位尊敬的師長,更是一位可親可近的真心朋友。當然,這并不是說孩子們的缺點視而不見、聽而不聞,而是要采取適時適度的批評,這也是出于對他們的愛護與關心。同時我們也應該注意不要傷害他們的自尊心,保護他們的人格。從內心深處讓孩子們感到我們的批評是出于由衷的愛,對他們的的愛護與幫助。這樣,才能營造出和諧民主的師生關系,孩子們才能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去,才能打造出高效課堂。我們不僅要關心孩子們學習方面遇到的困難,更要關注并幫助孩子們解決生活上遇到的困難,這樣才能使他們更好的學習,才能提高我們的親和力。
三、樹立正確的學生觀
新課改的核心理念是“以學生為中心”。新課改指導下的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應由教師本位轉向學生發展本位,堅持“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注重孩子們的個性差異,樹立正確的學生觀。
篇4
【關鍵詞】 新課程 初中英語 英語教學 聽說培養
初中英語教學的目的,是通過聽、說、讀、寫的訓練,使學生獲得英語基礎知識和為交際初步運用英語的能力。但是,在初中英語教學實際情況中,仍然存在忽視教學大綱要求,自覺和不自覺地采用傳統的注重譯寫和語法教學的方法和課堂結構,忽略聽說訓練,因而不能充分達到教學大綱規定的初中英語教學目的。有鑒于此,我根據自己的學習體會和從事初中英語教學的實踐,就如何轉變思想觀念,嚴格執行大綱要求,改革教學方法,抓好初中英語聽說訓練的問題,談談自己的認識和作法 ,以拋磚引玉,求教于大家。
一、從聽力入手,逐步培養學生聽的能力
1、入門時養成良好的“聽”的習慣。初中生在剛剛開始學習英語的時候,對英語非常好奇,想著早一點開口說英語,這樣的熱情對學習非常好。但是也就是在這樣的氛圍中學生往往沒有耐心去聽,作為教師在教學中不能忽視對學生“聽”的習慣的養成,從第一節課起就要講清聽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培養良好的聽的習慣,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聽”的能力。如:在剛開始學英語時,教師說些簡單用語,通過面部表情和形體動作使學生明白用語的意思,然后要求學生用動作表示。例如:Standup!Sitdown!Openyourbooks.Lookattheblackboard.等等。通過這樣的聽、做練習,不僅使學生體會到能聽懂英語的自豪感,而且還潛移默化地向學生滲透了學會聽的目的。
2、根據英語語言的特點,在教學實踐中必須堅持聽說領先。中國學生的母語是漢語,漢語文字是表意文字 ,體現了形、音、義有機結合,使人見了漢字即可會讀知義。英語文字形、音、義并無有機的結合,是拼音文字,這對中國學生來說是個很大的差異。此外,英語中還有一些只能意會的不能用語法規則講清的習慣用法,句型,也存在一些漢、英思維上的差異,在這樣的條件下,中國的學生學習英語的拼音文字,如果不能聽懂,也就不會讀說,文字的形義也就不能牢記,聽說能力強,閱讀能力、悟解能力、交際能力等也隨之而強。但是必須指出,聽說領先,是指學習英語時首先要多聽,聽懂,多說,會說。可以采取各種有效的手段,切忌要求學生象“小和尚念經”有口無心式 地去聽去說,那樣的聽說是機械的,枯燥的,不能持久。
二、提高學生聽說能力的有效途徑
1、注重語音知識的教學,為聽說打下堅實的基礎。在語音教學中,要教會學生了解詞素、單詞重音、不完全爆破、連讀和句子升降調等方面的知識,如果學生不了解這方面的知識,肯定會影響學生聽說水平的提高。所以,教師在英語起始階段的教學中,要狠抓語音教學,為聽和說打下牢固的基礎。
2、切實抓好起始階段的英語教學,培養學生良好的聽說習慣。學生初學英語,往往抱有好奇心和新鮮感, 因而對學習懷有極大的興趣。教師應抓住這一良好的開頭,把學生的好奇心逐步培養成愿聽愛說的習慣,使學生從學英語的一開始就逐步養成靜聽別人說英語的習慣,勇于用英語回答以及提問,模仿錄音的習慣。
3、堅持課前三分鐘講英語。
把每節課開始后的三分鐘固定為講英語的時間,讓全班同學輪流作簡短的值日 報告。具體作法是從易到難,循序漸進,由點到面逐步鋪開的方法。值日生報告內容從短小淺易,分階段逐漸 過渡到題材廣泛,內容豐富多采。這樣做,首先應由教師編寫代表性的報告范文,印發給學生,選定幾名語音 語調好一點的學生當值日示范,然后全班同學輪流值日。報告內容可以是學校生活,小故事和自由談話等。最 初可按如下幾個程式進行:“I’m on duty today,TodayisMonday.Tt’s Sunny today.we are all here…隨著 句型,詞匯的增多,學生還可按當天實際情況增加內容。教師要給予引導鼓勵,并有計劃地進行鞏固所學知識 的口語訓練及一些交際性訓練。這種簡單的英語報告盡管僅占幾分鐘,但對渲染課堂氣氛,發揮學生的模仿力 和創造力,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也為口語訓練提供了場所。
4、積極開展課外活動,鼓勵學生用英語進行交際。課堂進行英語聽說訓練,學生往往感到拘束、放不開,而課后用英語對話會比較隨便、放松,這可彌補課內聽說訓練的不足。教師可通過舉辦諸如“英語角”、“英語周”等活動,讓學生在課外,甚至在家中盡量多說英語,讓英語每時每刻伴隨學生,深入學生生活的方方面面。
5、充分利用現代教學媒體,促進學生聽說水平的提高。現代化教學多媒體和英語教學的有機結合,不但豐富了英語教學內容,而且很容易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積極性。教師可組織學生欣賞英文歌曲、英文對白電影、情景對話,學生身臨其境地接觸“原汁原味”的英語,幫助學生擴大知識面,了解英語國家的風土人情、文化背景,理解英語的表達方式,進而提高他們的聽說水平。
篇5
關鍵詞:音標教學;直觀教具;肢體語言;玩中學;學中玩
要學好一種語言,詞匯是關鍵。學好單詞,掌握一定的詞匯量直接關系到英語學習過程中的閱讀能力、聽力能力和寫作能力。因此,在英語教學中,教師應研究詞匯教學的規律,采取行之有效的詞匯教學方法和經驗,積極探索新課程理念,提高詞匯教學效率的策略,并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創造性地選擇和使用詞匯教學的方法,使學生掌握英語知識的同時提高運用英語的能力。
一、生動有趣的音標教學法
音標就像我們的漢語拼音一樣,要想把英語攻破,就要把音標學好,讓學生樹立學習好音標的信心。首先讓學生學習20個元音音素,分長元音、短元音和雙元音。如:教學[?藜][?藜:]時,通過介紹倒過來的e很懶,所以我們叫它們為懶人音,懶人整天會喊餓,引起學生興趣,教授發音。同時提供一些簡單的詞匯予以舉例說明:about/work。
二、利用直觀教具和肢體語言教學法
初中學生的好奇心很強,教師在引入新單詞的教學時,應該充分調動學生的求知神經。
1.利用實物介紹新詞匯。如:Look,this is a watch.(用手指著手表)
2.利用圖片介紹詞匯,如:面部(faces)(用手指面部的圖片)
3.用模擬、示范動作或面部表情介紹詞匯。如:Look——I am opening the door.I am writing some words on the paper.然后利用手勢、動作指導學生模仿做。(總之,用直觀法教詞匯,生動、活潑、快速而有效,容易引起學生興趣,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不易忘記。)
4.用舉例的方法介紹詞匯。如:教lazy這個詞時,就可以說:All of you study hard,but Xiao Ming doesn’t study hard.He is very lazy.He gets up late and then does nothing all day.He is not a good student.這樣通過一個例子使學生既練習了句子,又清楚、準確地領會了單詞lazy的意思及其靈活運用。
5.同時使用幾種方法介紹詞匯。
6.用誘導的方法介紹新詞匯。如:老師指著眼瞼問What about this?Look-I can open and close them.They are...eye...?學生答“眼瞼”。老師接著板書出eyelids。這樣誘導的優點是學生的注意力會集中到這個新詞上來,對了解這個詞產生興趣。
三、通過游戲教單詞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游戲便是一種集知識性與趣味性為一體的娛樂方式,也是孩子們偏愛的一種學習方式。要想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就讓孩子們在“玩中學,學中玩”吧。如What is it?一隊的學生描述一件東西,如:“It has four legs.It’s made of wood.It’s used for sitting.另一隊學生就可答:“It’s a chair.”這種猜測游戲可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
四、操練和使用新詞匯
介紹新詞匯是讓學生初步感知詞匯,而操練和使用詞匯目的是保證學生正確而迅速地說出新的詞匯。
1.教師提出詞匯讓全班同學思考,在人人思考的基礎上,讓個別同學說,并讓同學們糾正。
2.讓學生互相說(一問一答),鼓勵人人開口。
3.做聽寫練習。讓上、中、下三種程度的同學代表到黑板上聽寫,其余同學在原座位上聽寫,然后讓同學們先糾正。
五、詞匯的擴展
學生學習一個新詞匯時,往往想知道一些其他與其相關聯的詞,這給詞匯的擴展提供了自然的良機。
1.關聯詞群或稱聯想詞群。如:教fruit時,指出這是水果的總稱,為讓學生聯想到有關水果的詞,教師在黑板上表示關聯詞群:這樣聯想,就可以滿足不同程度同學的求知欲望,使每個學生都學有所得。
2.利用詞形變化規劃。如總結不規則動詞的變化,可分為:
A-A-A型:cut-cut-cut;put-put-put
A-B-B型:build-built-built;dig-dug-dug
A-B-C型:begin-began-begun;drink-drank-drunk
3.利用分析后綴的方法。如在學生已學過China,Japan的基礎上,指出后綴-ese的含義,學生就很容易推測出Chinese,Japanese的意思來。
4.利用分析合成詞的方法。如在學生學過wait與room的基礎上,就很自然能推測出waiting-room,reading-room的含義來。利用這種方法可以擴大學生的詞匯量。
5.利用歸納、對比法。
(1)利用同義詞。同義詞都是相對的,比如nice在不同的上下文中,它的同義詞可能是pleasant(令人愉快的),kind(親切的),fine(好的)……。根據這個特點,不要孤立地看某詞的同義詞,而要把它放在句子中來看是不是同義詞。如:The weather is nice today.和The weather is fine today.這兩個句子中,nice和 fine就是同義詞,可以相互代替。
(2)利用反義詞。在英語單詞中表示相對的概念的詞匯經常可以遇見。如學過big以后,當學到small時,可以指出Small means not big.這樣學生就很容易理解small的意思了。常見的意義相反的詞很多很多,如:new & old;white & black;push & pull.
(3)同音異義異形詞的對比。如:new & knew;weather & whether
6.利用聯想找規律。如由tree聯想到branch,leaf, green,yellow,color,flower等。
7.把單詞放在句子里,放在各種搭配里記。如:pronunciation可放在Your pronunciation is good.My pronunciation is poor.I must improve it。
篇6
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實踐與平時所觀察到的某些優秀教師的教學實踐,暫提出以下幾種具體的初中英語語法教學方法與大家探討。
一、 善設情景,使語法學習更生動
情景法是借助體態語、演出等,使用圖片、多媒體和實物等具有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創設一個真實生動的情景。這樣可以有效地防止語法教學的枯燥性和單一性,可以很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發其學習興趣,還能夠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問答的時候要求學生輔以適當的動作。以第一個情景“get up”為例,可以這樣設計:學生A問What do you do at 6 a.m. every day? 學生B一邊做動作一邊回答:I get up at 6 a.m. every day. 學生A再問其他學生:What does he/she do at 6 a.m. every day? 其他同學再做出回答:He/She gets up at 6 a.m. every day. 學生A再提問學生C問題:Do you get up at 6 a.m. every day? 學生C按實際情形作答。
“get up”以下的情景,還可以適當變換練習方式,比如分成4人小組先練習,然后請小組到臺上表演情景等。這樣,在整個問答中,輔以時間、動作,并且聯系實際地創設了合理的情景,同時,把一般現在時的第三人稱單數以及非第三人稱單數,陳述句、一般疑問句和特殊疑問句都練到了位,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掌握了這一語法點。 可見,情景教學,使語法學習變得真實生動,學生學得快,記得牢,用得活。
1.巧設話題,為語法學習添活力。在語法教學中巧妙地設計話題,可以使學生“為用而學,在用中學,學了就用”,可以使語法課充滿活力。
仍以上面的一般現在時的教學為例,借助剛才的情景教學,學生對一般現在時在口頭表達這個層面上已經掌握得相當不錯了,但是在書面表達這一層面涉及甚少。可以這樣設計話題:What do you do every day? What does your friend do every day? Can you write a short passage to tell me about your daily life? 借助于教師給出的提示詞以及剛才的問答,學生以兩人一組的方式,可以把自己和朋友一天的生活都寫出來了。這樣的寫作,學生會覺得非常輕松自如,而且,也會注意到不同人稱中動詞的變化。
2.善設任務,使語法學習更真實。在語法教學中,教師也可以設計一些趣味任務,讓學生在任務活動中運用語法知識解決問題,使學生體會和領悟語言形式的表意功能、內化語言規則、有效提高其語用能力。
這樣的設計,使學生每完成一項任務就有一種成就感,同時又建立了挑戰更高更難任務的信心和興趣。在整個過程中,讓學生嘗到了“跳一跳摘到桃子”的喜悅,也使學生知道,學習和生活一樣,有很多任務要完成,完成任務之后,可以收獲“寶藏”。
二、巧插游戲,為語法學習增趣味
初中生活潑好動,喜愛游戲,且爭強好勝。教師可以利用這一特點,把語法教學融入其中,這樣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頭腦、引發其興趣,使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邊玩邊學”。
在現在進行時教學中,可以用圖片競猜的游戲方法來教學。教師可以把要呈現的圖片遮去一半,可以問:Look! What is Lucy doing? 讓學生猜。學生可以問:Is Lucy drawing? Is Lucy dancing? 等等問題。然后教師可以呈現完整的圖片,問學生:What is Lucy doing? 學生可以一起回:She is... 以同樣的方法,再呈現其他的圖片加以練習。同樣,在練習的方法上也可以有所改變,可以從“教師和學生”對話,到“學生A與其他學生”對話,再到“兩人一組”對話,甚至可以邀“兩人小組”上臺表演等等。這樣,學生的學習興趣非常濃厚。而且在不知不覺中,已經掌握了現在進行時be doing的結構了。
同時,在組織這一類競猜游戲時,還可以分組進行比賽,看哪一大組的學生猜對的次數多,或者對話編的好,這樣,學生的學習情緒會更加高漲,課堂氣氛更活躍,課堂效果也會更好。
總之,在游戲和競賽活動中,學生生不光掌握了語法結構和句型,學會了用所學內容的表達意義,同時也增強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學好英語的自信心。
三、勤編口訣,使語法學習易記憶
編一些便于記憶的語法口訣可以讓枯燥、難懂的語法知識變得活靈活現,生動有意義。
如動詞不定式(to do)的用法,很多同學在否定等形式中屢屢犯錯,如果編個口訣,記憶起來也方便了很多:不定式,有標記,to與動詞連一起;not加上不定式,否定結構要牢記;疑問詞與不定式(what, where, when, how等加to do),構成短語有意義。
四、巧用諺語,為語法學習添情趣
在語法教學中巧用諺語作例子,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抽象、枯燥的語法規則變得具體、生動而有趣。從而達到使學生易于理解和掌握語法知識的良好效果。精選一些包含某些語法結構的典型句子,讓學生通過記憶和運用這些句子,既能背誦一些經典句子,又能熟悉運用某項語法形式的作用,達到一箭雙雕、雙重獲益的效果。
總之,精美諺語的運用,有助于培養學生語感,啟迪智慧,陶冶情操,提高審美情趣。因此我們應充分利用這一優秀教學資源。
五、多用對比,使語法學習更清晰
對比法是把學生容易混淆的語法點羅列出來,引導他們對其進行觀察,比較,找出關鍵點并加以突破,使學生最終明確和掌握這些語法知識。
因此,對比法能較好地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與教師逐條講解灌輸語法規則,學生只記筆記不思考、少練習的教法相比具有很大的優勢。
六、善用歸納,使語法學習趨完整
歸納法即教師先向學生逐步滲透具體的語言現象,然后讓學生觀察分析并找出規律,歸納和總結出語法規則,使語法知識更容易被學生接受、理解和掌握。這是我們在語法教學時比較常用的方法。比如,在時態教學中,先列舉大量的例句,然后引導學生討論并進行歸納,這樣學生很容易就能歸納出時態結構公式。
篇7
[關鍵詞] 新課程標準 高中 英語詞匯教學
外語學習,詞匯為本。唯有豐富多彩的詞匯,不熟練掌握詞匯,就不可能掌握一種語言。從這個意義上講,詞匯量的掌握代表著外語水平。因此,詞匯教學應是外語教學中的重中之重。那么,如何進行英語詞匯教學呢?
一、轉變觀念,重視詞匯教學
目前,越來越多的學生認為,既然考試越來越重視閱讀理解,客觀試題在考試中占的比例越來越大,那么也許沒有必要花費太多的時間在詞匯學習上,尤其令人遺憾的是,不少教師也持這一觀點。在教學實踐中,他們把越來越多的時間花在閱讀能力的培養和應試技巧上,而花在詞匯教學的時間越來越少。這種現象令人擔憂。實際上,隨著理解題和應用題在考試中越來越重要,應該說詞匯教學在英語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而不是不重要。為了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我們必須要下一番苦功夫,努力擴大他們的詞匯量,并確保他們能精確和透徹理解他們所學過的詞匯,能準確地使用這些詞匯。所以,教師必須轉變觀念,重視詞匯教學。
二、重視教學方法
1.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新的課程標準指出:“教學過程應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要營造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2.設計貼近學生生活、滿足學生實際需要的教學活動
結合教學內容,設計貼近學生生活、滿足學生實際需要的教學活動,吸引和組織他們積極參加;教學中啟迪學生的個體意識,引導學生積極地自我發展和發展自我。
3.處理好“學得”與“習得”的關系
處理好“學得”與“習得”的關系,以習促學,拓展學習時空,提高英語教學效率。使學生在語言學習環境中體驗、感受、領悟英語,優化學得,強化習得,形成多渠道、多元化英語教學的新格局。”
三、重視學習方法
1.充分利用好一本好詞典,是習得詞匯的一個有效途徑
教師可指導學生選擇一本合適的英語詞典,選購詞典時,不妨翻看一下前言和目錄,了解一下詞典收入多少詞條,是否有音標標注,是否有中英注釋,是否有例句等。培養學生充分利用詞典可積累詞匯的習慣。我曾做過這樣的一個實驗,在一節英語課上,我在講解這樣一道選擇題,Though they were pardoned three years later by the government, they are again under house arrest charged with kidnapping children.其中“house arrest”是一個生詞組,我讓一個基礎較差的學生拿出詞典查這個詞組“軟禁”。第二天上課時,當我問起這個生詞時,查詞典的學生立刻回答出“軟禁”。我馬上指導學生“自己動手,豐衣足食,”查詞典有時似乎耽誤一些時間,但對于識記單詞,擴大詞匯量是一個非常有效地途徑,是一克敵制勝的勝法寶。
2.指導學生學會整理詞匯筆記,提高學習效率
詞匯筆記有利于復習和記憶。指導學生充分利用詞典把每天所遇到的課外生詞積累在詞匯筆記本上,標注上音、形、意,甚至還要寫上例句。反復誦讀,便于記憶。
3.科學地記憶單詞
(1)讀音記憶規則
有人說讀得出來的單詞就能寫的出來,這是有一定道理的。英語單詞的音與形之間有一定的聯系,我們可以利用音去記形。例如,根據開音節與閉音節的知識可以記住make和lab等,根據音節可以記住experiment等。
(2)構詞知識記憶
要擴大詞匯量必須懂得構詞法。記住一個詞根后,就可以同時記住它的一些派生詞。例如,care―careful―carefully―careless;comfort―discomfort等。英語中有大量的復合詞,我們只需記住一些常用詞,就會學到很多復合詞,如sunlight;visionphone;warm-hearted;strong-looking等。
(3)聯想記憶
即利用人的聯想能力,發揮想象,促進記憶。
1.同義聯想。gather―collect;sneer―smile―laugh;select―choose;fear―scare―frighten。
2.反義聯想。triumph―defeat;shallow―deep;acquaintance―stranger;rough―smooth。
3.搭配聯想:
(4)歸類記憶
a.按概念系統歸類:如汽車:car, bus, truck,ambulance, freight, taxi, 叫,喊:call,shout, cry, screech, scream。
b.按讀音規則記憶:[?:]all, call, ball, fall, hall, tall, wall; [?:] car, hard, harm, cart, park, mark。
(5)比較記憶
a.同音異形異議詞:story(故事)--storey(層);Strait(海峽)--straight(直);father(父親)--farther(較遠);plane(飛機)--plain(平原)。
b.同形異音異義詞:bow[b?u](弓),[bau](點頭);close kl?uz](v關),[kl?us](a,接近)。
c.單復數意義不同:spirit(精神)--spirits(酒);manner(方式)--manners(禮貌);arm(手臂)--arms(武器);letter(字母)--letters(文學)。
d.音、形相近詞比較:mouth―mouse,quite―quiet,house―horse,shirt―skirt。
(6)趣味記憶法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趣味的東西對大腦皮層的刺激大,印象深。記單詞,我們可以采取一些趣味手段。例如把tea的三個字母交換位置,就得到eat;在old前分別加上字母c,g, h,t就得到cold, gold, hold, told.另外,還可以猜字謎,做填字游戲等。
(7)五到記憶法
即口、眼、耳、手、心并用,以此調動人體的各種感官來記憶單詞。如學carpet一詞時,先讀準它,后觀察其字母構成,領會其義。記它時,邊念邊劃邊聯想其意義。當聽到carpet時,頭腦中立即出現它的形和意。用這種方法記單詞,印象往往較深。
(8)運用記憶法
就是在運用語言中去加強單詞的記憶,要永遠地記住一個單詞,至少在20個不同的語言環境里接觸它。因此,我們提倡用各種方法記憶單詞,更要多用單詞,所謂運用就是要多聽、多說、多讀、多寫。絕不能把單詞記憶與聽音、會話、閱讀與寫作孤立起來。
四、識記單詞要學會與遺忘作斗爭
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對遺忘現象做了大量系統的研究,發現了著名的“艾賓浩斯遺忘曲線”。這一發現表明,遺忘的進程是不均衡的,在記憶短時間內,遺忘的較快較多,以后逐漸緩慢,到相當時間后幾乎不再遺忘。也就是說,遺忘的規律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
按照這一科學規律,結合英語學習的特點,增強記憶的具體方法是:
1.及時復習
一般來說,上午記憶單詞要在下午或者晚上復習一次,第二天又復習一次,以后可隔兩天再復習一兩次,第十天后可隔一段時間重新,默寫一遍,第二個月后又隔二十天左右復習,以后逐漸間隔較長時間復習。
2.分散復習
早上和晚上復習較長較難記的單詞,下午復習較短、較易的單詞。
3.集中復習
在每個月底將已記過的單詞做一次集中復習,或默寫或聽寫或兩人之間對問對答,爭取每個單詞都能準確讀出,寫出。
學習詞匯的技巧有許多,講授詞匯也有策略存在,哪個最好,哪個最適合,還要靠教師和學生自己去發現。有的人發現從別人那里學來的生詞記得最牢,有的人喜歡在生詞下劃線以突出這個詞,從而記住它;有的人感覺用母語解釋記憶最持久,有的人擅長一遍一遍朗讀,認為這樣才記得住。所以,我們提倡使用多種方法,充分利用學習技巧和策略,提高英語詞匯教學的效果。記憶單詞雖然枯燥,困難,但掌握詞匯也是有方法的。只要善于發現總結,持之以恒,做有心人,做到常復習,習得詞匯并非難事。
參考文獻:
[1]中學外語教與學.2008.
[2]夏惠敏.英語學習技法大全.安徽科學技術出版社.
篇8
一、課程改革的重點和性質:新版課標提出英語學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雙重性質
2001年的英語課標是為了改變英語課程過分重視語法和詞匯知識的講解與傳授,忽視對學生實際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的基礎上制定的。這是由當時的學情決定的,學情決定了基礎教育英語課程的任務。2011年的修訂版并未突出強調這一點,由此可以看出10年的英語課程改革已經有了一點成效,老師們已經逐步改變了以語法為中心的教學模式,逐步穩定地向培養學生綜合能力方面發展。并且修訂版首次界定了英語課程的性質為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雙重性質。
作為一名英語老師,我們必須重視英語教學中語言的工具性和實用性:讓學生掌握最基本的單詞、語句、能夠進行簡單的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交流,很多老師都注意到這點,所以在課堂上注重課堂氣氛的活躍,確實讓學生“玩”了起來,但忽視了學科本身的重要性,最后總結的時候才發現學生腦子里并沒有留下知識的痕跡。這種形式在我們的公開課上表現尤為突出,課堂氣氛華麗活躍,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發揮的很好,然而關于文章中的重點單詞,老師只是在黑板上寫一下,帶著讀一遍就不管了,缺少知識本身的建構,這樣的英語課我們應該稱之為“活動課”。雖然目前許多學生能夠運用英語進行簡單的口頭語言交流,但通過書面作業才發現,在小作文中存在諸多問題,有的學生單詞量貧乏,有的學生不知道標點符號的正確運用,有的學生甚至根本不能利用書面語言進行交流。所以我們必須重視英語教學中語言的工具性和實用性,我們要培養的是實踐型和應用型人才。新版課標還特別強調人文性,強調語言學習的過程中,加強學生人格品質和道德情操的修養,通過英語課程去開闊視野,豐富生活經歷,形成跨文化意識,增強愛國主義精神,發展創新能力。
二、新版課標的課程基本理念更科學更完善
(一)注重素質教育,體現語言學習對學生發展的價值
義務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主要目的是為學生發展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打基礎,為他們繼續學習英語和未來發展創造有利條件。語言既是交流的工具,也是思維的工具。學習一門外語能夠促進人的心智發展,有助于學生認識世界的多樣性,在體驗中外文化的異同中形成跨文化意識,增進國際理解,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形成社會責任感和創新意識,提高人文素養。
(二)面向全體學生,關注語言學習者的不同特點和個體差異
義務教育階段的英語課程應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在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過程、教學評價和教學資源的利用與開發等方面都應考慮全體學生的發展需求。英語課程應成為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構建知識、發展技能、拓展視野、活躍思維、展現個性的過程。由于學生在年齡、性格、認知方式、生活環境等方面存在差異,他們具有不同的學習需求和學習特點。只有大限度地滿足個體需求,才有可能獲得最大化的整體教學效益,體現語言學習對學生發展的價值
(三)整體設計目標,充分考慮語言學習的漸進性和持續性
英語學習具有明顯的漸進性和持續性特點。語言學習持續時間長,而且需要逐漸積累。《義務教育英語課標》和與之相銜接的《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目標設為九個級別,旨在體現小學、初中和高中各學段課程的有機銜接和各學段學生英語語言能力循序漸進的發展特點,保證英語課程的整體性、漸進性和持續性。
(四)強調學習過程,重視語言學習的實踐性和應用性
現代外語教育注重語言學習的過程,強調語言學習的實踐性,主張學生在語境中接觸、體驗和理解真實語言,并在此基礎上學習和運用語言。如我們教學taste, feel, sound,look,smell等感官動詞的時候,可以準備三杯不同味道的水(酸、甜、咸),請三名學生品嘗,并通過自己的面部表情告訴大家品嘗到的水是什么味道。學生可以隨意猜測,在猜的過程中用taste與多過形容詞進行搭配,對系動詞之一的taste進行感知。品嘗過后,學生已經基本了解taste的使用方法,后接形容詞。
(五)豐富課程資源,拓展英語學習渠道
英語課程應根據教和學的需求,提供貼近學生、貼近生活、貼近時代的英語學習資源。創造性地開發和利用現實生活中鮮活的英語學習資源,積極利用音像、廣播、電視、書報雜志,網絡信息等,拓展學生學習和運用英語的渠道。除了教材外,在教學中教師還要引導和鼓勵學生積極利用其他學習資源完成學習任務,解決學習中的困難。在豐富課程資源的同時,我們要清楚課程資源本身不是課程,更不是教學內容,無論多么好的課程資源終究要回歸課程,為課程服務,為教學服務。
三、提倡采用重在語言運用的多種教學模式
新版課標在“教學建議”部分將原來的“倡導任務型的教學途徑”改寫為“教師要通過創設接近實際生活的各種語境,采用循序漸進的語言實踐活動,以及各種強調過程與結果并重的教學途徑和方法,如任務型語言教學途徑等,培養學生用英語做事情的能力”。這無疑是鼓勵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采用既強調語言學習過程又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成效的各種語言教學途徑和方法,創造性地設計貼近學生的教學活動,盡可能多地為他們提供在真實語境中運用語言的機會。也是對除任務型教學方法之外的其它教學途徑與方法的包容和認可,對廣大一線教師積極探索教學改革新路的肯定。
四、教學內容的調整 :
(一)明確音標教學的基礎地位
新版課標在五級知識目標里,將原來的“根據讀音拼寫單詞和短語”改為“根據讀音規則和音標拼讀單詞”。這一修訂明確了音標教學在初中階段的定位,使課改以來一直困擾教師的“初中英語到底要不要教音標”的問題得到根本解決。音標教學獲得了足夠的重視對學生語言學習的可持續發展和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提高有極大幫助。
(二)語法教學內容有所調整
篇9
【關鍵詞】初中英語 新課程改革 新課程標準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6.065
培養出適合社會發展需求的復合型人才是當前初中英語教學的首要任務,也是新課程改革的首要目的。換而言之,新課程改革的主要對象就是教師和學生,要通過改革使素質教育得到全面深入實施。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實施,對初中英語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其在英語教學方面不斷進行業務水平的強化,以便能夠更好的對學生進行英語教學,從而讓學生更好的進行英語學習。而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需要對自己在英語教學中的角色進行重新定位,因為傳統教學模式已經在現在的教育需求中顯得格格不入了,所以教師要對教學進行反思,敢于將講臺的控制權進行逐步的削弱,從新來定位自己在整個英語教學中的位置。
初中階段是學接受知識的黃金時期,在這一時期中學生的大腦處于極度活躍的狀態,能夠迅速的將教師所講授的知識吸收,而且這一時期的學生因為還保持有對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因此教師只要稍加引導,學生就能夠持續不斷的對所學知識進行更為深入的探究,從而使學生的英語水平能夠得到較大幅度的提高,進而能夠具備較強的英語實際應用能力。
一、教師要注意提升自身的素質
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要不斷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強化自身對新課程標準的理解,才能在日常的英語課堂教學中,將新課程標準進行全面深入的貫徹實施。英語學科的選擇性、綜合性、均衡性,均能夠在新課程標準的改革中得到充分體現,并且在新課程標準中不再是單純的對英語課本知識的講授做出了相應的要求,而是要求教師要把學生的學習生活同實際生活相聯系,讓學生的英語知識學習能夠適應當前社會科技的發展,使學生能夠將掌握的英語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之中,甚至是在踏入社會后仍然能夠將學生時代學習到的英語知識進行合理的運用。在這樣的教學大前提下,教師應當在初中英語教學中著重對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行培養,并隨時了解到學生的真實學習情況,隨時對教學的方式方法進行調整。初中英語教師在新課改的大環境下,要做好“傳道、授業、解惑”。
首先,教師要在教學中不斷的進行自我學習,以求在保證原有教學質量的前提下有所突破。教師要通過各種渠道來對英語知識進行了解、學習,從新鮮的英語前沿研究成果中汲取營養,讓自己的知識面得到有效的拓展,且教師在進行教學時要能夠正確的看待初中英語這一門學科,要了解到它不僅是一門相對獨立的學科,還需要認識到初中英語學科和其他學科之間的廣泛聯系,從而能夠對初中英語學科有一個較為全面的正確認識,在日常的課堂教學中能夠把初中英語學科融入到整個教學體系之中,使其和其他學科進行有機的融合從而建立起同其他學科間的緊密聯系。
其次,初中英語教師要在教學中不斷的進行創新,以求從傳統的英語教學模式中跳脫出來,讓原本顯得死板的英語教學方式重新“活”過來,這樣才能讓教學的效果得到較大幅度的提升,從而取得突出的英語教學成果。
最后,初中英語教師要在教學中想方設法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讓英語課堂教學能夠更為積極有效的開展。教師要能夠同學生保持良好的互動,在課堂外彼此之間以朋友的身份相處,這樣教師就能夠以較為隨和的形象出現在學生的面前,使得教師的親和力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提升,這樣教師就能更好的、有針對性的制定適合學生現實學習需求的英語學習任務和目標。
還需要初中英語教師注意的是,要在教學中關注專業研究的最新動態,只要初中英語教學有一點發展教師就能及時的收到反饋知信息,使教師處于且長期處于一個做好提升準備的狀態,使教師能夠更快更好的對新課程改革下的英語課堂教學進行必要的提升。
二、強化對新課程標準的理解
新課程改革并不是一帆風順的,在進行改革的過程中總會遇到這樣或是那樣的困難,而造成這些困難的原因歸根結底,是教師與學生對新課程標準的掌握程度不高,沒有去對新課程標準的相關細則進行逐一理解。因此,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和學生要加強對新課程標準的認識,使得英語課堂教學在新課程標準的框架內得以順利開展,從而促使新課程改革高效的進行,這樣才能確保新課程改革能夠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得到全面落實,進而將初中英語教學帶到一個新的高度。
三、提高對教材的運用能力
從新課程改革開始,教學大綱的作用就在被不斷的弱化,由于教學大綱本身太過于死板,已經不適用于現在初中英語教學靈活多變的發展趨勢,因此教學標準逐漸成為了初中英語教學的風向標。教學標準并沒有對教學中的每一個細節進行具體的規定,只是對教學中的每一個環節的發展方向做出了指引,從這看來教學標準的靈活性遠遠高于教學大綱,而且正是因為如此靈活的教學指引,使得教師獲得了教材的主動權。只要在教學標準的框架內,以現有的教材為藍本,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并根據自身的教學經驗,對課本進行重構,甚至是自主編寫一部分教材,以此來作為教學中的補充教材來進行使用。
篇10
關鍵詞:新課改;初中英語;高效課堂
一、新課改下初中英語高效課堂構建的重要性
從學生的角度來看,所謂的初中英語高效課堂主要能使學生主動去學,還能自主去想問題,創造一個老師與學生能互相交流的英語課堂環境;從老師的角度出發,要想創建高效課堂,首先要達到新課程標準的需求,然后根據學生的實際狀況去組織一些英語教學活動,并讓學生積極參與進來,從而實現科學授教內容并復習已學的知識。所以在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下,打造初中英語高效課堂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
1.每節英語課的課堂時間為45分鐘,在這有限的時間里面,學生幾乎沒有機會去練習,再加上家長也只能在一定的程度上去輔導他們的英語學習。
2.實施新課程標準精神的必然產物,就是必須創建高效的初中英語課堂,因為新課程標準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宰者,重視栽培學生的主動學習技能,側重于學生的需要與老師的教巧妙結合起來。
3.學生整體素質發展的需求,主要是加強學生主動去挖掘、剖析以及處理問題的能力,從而萌發出主動學習的認知,并激發學生學習的激情。
綜上所述,在新課程標準的推動下,打造初中英語高效課堂的意義非常深遠,同時也是教育改革的未來發展方向,還能提高學生的整體素養,并鍛煉學生應用英語的技能。
二、新課改下打造初中英語高效課堂的方法
1.全方位了解學生。處在初中階段的學生,他們的英語水平、個性都存在著差異,所以作為英語老師就要重視學生的各自不同之處,要層次分明,才能對癥下藥。通常情況下,那些安分守己的學生經常能得到教師的賞識,然而,對于那些獨具匠心的學生來說,經常會被摒棄。因為老師害怕他們那些離奇的想法會破壞已經有條不紊的課堂紀律。實際上,老師跟學生親密相處,全方位地去了解學生,才能設計出適用于所有學生的教學方法。例如,在教學過程中,會發現一些學生有表演的特長,那么可以讓他們在一些話劇表演上發揮,發現那些擅長語言表達的,可以讓他們多在課堂上朗讀,發現那些文筆很好的學生,可以讓他們往寫作方向發展等。由此一來,學生就會因為自身的特長而獲得教師的青睞,從而調動學生的英語學習激情。
2.學會備教材。教學始終離不開教材,因為它是主要部分,所以,作為老師一定要深入地了解并掌握課本內容。透徹把握教材在教學中所占據的位置,整個知識體系的架構、主線、縱向跟橫向之間的關聯,把控好課本知識中所劃分的重點、難點以及基礎點,從而產生詳細的知識鏈,組成知識網。大部分老師埋怨目前所用的課本知識點太繁瑣、覆蓋面廣,沒有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但是作為老師有沒有考慮過將課本知識做一些恰當的調節,讓它與自身的實踐教學相符合呢?比如,現在的互聯網這么發達,老師完全可以利用它來查詢一些跟教材內容相關聯的資料,然后做成PPT的形式,或者圖片形式來向學生傳授課本內容,這樣一來也擴展了學生的課外知識。
3.利用情景教學來活躍課堂氣氛。為了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可以將內容豐富的情景教學引入教學中去。設計一些與知識點息息相關的情景來進行教學,這不僅符合學生成長的需求,還能很好地調動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的樂趣,更能避免學生注意力分散,從而指引學生自主加入到英語課堂教學中。譬如,要想學生快速地記住英語單詞,可以通過做游戲來鞏固。游戲規定是這樣的:每八個學生組成一個小組,老師首先將已寫好英語單詞的卡片準備好,然后每個小組派出一個成員來做描述,剩下的成員依次來猜英語單詞的中文意思,猜對了小組就能獲得1分,最后哪個小組得分最高,哪個小組就是冠軍。例如,oreigner這個單詞,學生的表達是:You are a Chinese.MaKeSi is a foreigner.猜的學生立刻就反應過來了:“外國人。”通過做這樣的游戲,學生學習英語會更加有激情,也能迅速的記住英語單詞,并且還記憶深刻。
總而言之,在初中英語教學中要重視學生是學習的主宰者,這也是新課程標準的需求,所以,要改變以往老師和學生的地位,并改變以往的教學理念,要圍繞學生是核心來創造高效率的英語課堂教學。同時,老師也要持續提高文化素質,不斷地去吸收新的課堂教學方法,然后再貫穿于實際的教學經歷中,引導學生去積極主動學習,并給學生創建一個自由、愉悅的學習氣氛,從而達到新課程標準的目的,培養出符合國家標準的精英。
相關期刊
精品范文
7初中班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