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律題范文

時間:2023-04-10 23:59:2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規律題,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規律題

篇1

例1(2009年遼寧省朝陽市)下列是有規律排列的一列數:1,,,,……其中從左至右第100個數是.

解析:直接觀察所給的5個已知數,還難以找到構成這些數的“玄機”. 如果將這幾個數化為、、、、……就不難看出:這列數的分子依次為2、3、4、5……分母依次為正偶數.具體地,=,=,=,=,第n個數為,因此,第100個數是:,即是.

2. 從數陣圖中探究數的排列規律

例2(2009年南寧市)正整數按圖所示的規律排列. 請寫出第20行、第21列的數字.

解析:第一行第二列是2(2=1×2);第二行第三列是6(6=2×3);第三行第四列是12(12=3×4);第四行第五列是20(20=4×5);

第五行第六列是30(30=5×6)……

依此規律,第n行,第(n+1)列的數是n(n+1).

因此,第20行、第21列的數是20×21=420.

3. 從楊輝三角圖中探究數的排列規律

例3(2009年恩施州)觀察數表

根據表中數的排列規律,則字母A所表示的數是.

解析:先來觀察此三角圖的規律:

(1)第1層1個數,第2層2個數,第3層3個數,第4層4個數,底層總比它上面一層多一個數;

(2)每層兩端的數都是1或-1(每層左端的數是1,右端的數奇數層是1,偶數層是-1),底層的其他數的絕對值等于上面一層的相鄰兩數的絕對值的和;

(3)從第2層起,第1個數是正,第2個數是負,第3個數是正……

(4)每層的各數的代數和為0(這是這個圖的一個重要規律).

依據第(4)規律便知:A=-10.

4. 從數(式)中探究數的結構規律

例4(2009年江蘇省)下面是按一定規律排列的一列數:

第1個數:-1+;

第2個數:-1+1+1+;

第3個數:-1+1+1+1+1+;

……

第n個數:-1+1+1+……1+.

那么,在第10個數、第11個數、第12個數、第13個數中,最大的數是().

A. 第10個數B. 第11個數C. 第12個數D. 第13個數

解析:先來計算一下前面給定的三個數,以便從中找出規律.

第1個數是:-;

第2個數是:-××=-;

第3個數是:-××××=-;

……

依此規律可知:第n個數為-,于是

第10個數是:-;第11個數是:-;

第12個數是:-;第13個數是:-.

篇2

【教學目標】

1.借助生活實例,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探索確定位置的方法,進一步理解數對的意義,并能在方格紙上用“數對”確定位置。

2.在過程中感受規則對確定位置的影響,通過統一規則探尋數對的規律,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并增強其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體會數對的現實價值,體驗數對學習的樂趣。

【教學實錄】

一、激活生活經驗,初步感知數對

1.任務驅動

師:今天,我們繼續來學習確定位置的知識,你能用簡潔、準確的方式記錄自己現在所坐的位置嗎?(學生在1號學習紙上獨立完成任務)

2.集體反饋:展示學生的幾種不同的表示方式。

師:簡單說一說自己記錄的位置是什么意思?

生1:我在第3排第5個。(生2、3、4、5類同,略)

生6:圖中橫的線表示組,豎的線表示在這組中的第幾個,我在2組第3個。

師:這么多不同的記錄方式,有什么相同點?

通過學生動手實踐,學生已有基本感悟:需要兩個元素才能確定位置。

3.規范形式

師: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地方,就是都含有兩個數字,一個是表示豎的數字,另一個表示橫的數字。在數學上,豎排稱為“列”,橫排稱為“行”。這樣的一對數,就叫作“數對”,并用(2,3)表示,讀作“數對2,3”。

請你再次用數對的方法記錄你所在的位置,寫在旁邊,并且讀一讀。

(評析: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示自己所在的位置,是直觀表征“數對”的過程,這不僅讓教師了解了學生的認知基礎,也加深了學生對數對意義的直覺認知。學生依據各自的生活經驗,寫出了各種位置的表示形式,再在各種富有個性的反饋中,尋找共性,凸顯對數對意義的深入理解,并在多樣化的深層剖析的基礎上實現數學規范化。)

二、尋找“張亮”位置,感受規則對位置的影響

1.任務驅動

師:剛才同學們都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也會用數對的形式記錄自己的位置,張亮同學也有自己的位置,他的位置可用(2,3)來表示,請標出張亮的位置。(生獨立完成2號學習紙上的任務)

2.反饋交流

(1)整體感知、分類反饋。有同學在方格里面標出了張亮的位置,有同學在交叉點上標出了張亮的位置。

①先看下面的表示:

圖1 圖2 圖3

師:同一個張亮,所在的位置已經確定,怎么會表示出了這么多不同的位置?

生:大家觀察的角度不一樣,有些是從下往上看,有些是從左往右看。

師:讓我們具體來看一看第一幅,這位同學是怎么尋找張亮的位置的?

生:從左往右數第一列、第二列,從下往上數第一行、第二行、第三行……(出示圖4)

師:那第二位同學又是在怎樣的規則下找到張亮的位置的呢,能標出來讓大家一眼就看明白嗎?(標出圖5)

圖4 圖5

明確:在不同的規則下,張亮的位置就不一樣了。

師:同學們在自己的規則下,都找到了張亮的位置,在一個集體中,大家都用自己的規則來確定位置,那會怎么樣?

生:那就不能確定了,會亂糟糟的。

生:我們要統一一個標準,才能讓大家相互都看得明白。

師:多好的建議啊,也就是我們要有一個規則,在這樣的平面圖中,一般的規則都是從左往右為第一列、第二列,從下往上為第一行、第二行。在練習的時候,同學們也要看清楚規則咯。

②練習:在統一的規則中,用數對表示孫洋(5,2)、李明(4,5)的位置。

③再看下面這位學生的表示方法,請這位同學來說一說為什么要這樣表示張亮的位置?其他同學思考這種方法表示與前面介紹的方法有什么不同?

生:我是把第一條豎線看成第一列,第二條豎線看成第二列,橫著的第一條線看成第一行。(生標出規則)

師:這位同學的想法很有創意,在這樣的規則下,張亮的位置就變成了一個交叉點。

(2)溝通聯系。

師:其實不管是用方格這一區域來表示位置,還是用交叉點來表示位置,他們之間是統一而又有聯系的。(課件動畫演示區域到點的演變過程)

(3)鞏固練習。

①辨析(6,5)和(5,6)表示的意義。

師:還是在這樣的規則中,圖中A點的位置可以怎么表示?為什么?

生:A點用(6,5)表示,因為A在第6列第5行。

師:6表示什么?5表示什么?

生:6表示在第6列,5表示第5行。

師:5也表示0~5行之間的距離,那能不能用(5,6)來表示呢?

生:不能,因為(5,6)表示的是第5列第6行。

生:他們的意義完全不一樣。

師:說得真好,雖然都是5和6兩個數字,它們前后位置的不同所表示的意思是完全不一樣的。

②請獨立完成小練筆中的1、2兩題。

(評析:這一環節中許老師精心設計了一個引發學生認知沖突的問題情境,在一個開放式的情境中讓學生去尋找“張亮”的位置,結果找出了許多張亮的位置,充分運用比較的方法,借助直觀的素材―區域圖―表示出的位置之間的比較,區域圖和交叉點上表示位置的比較,讓學生從中不僅感悟到“規則”對確定位置的重要性,同時還溝通了區域來表示位置與交叉點來表示位置之間的聯系,讓學生更直觀地認識到兩者之間既是有區別的,更是有聯系的,滲透了辯證的思想。)

三、探尋數對規律、滲透數學思想

1.探尋列相同的規律

師:剛才同學們都能準確用數對來表示某點的位置。現在我們來做一個小游戲活動,老師說數對,請聽到表示自己位置的數對的同學站起來。

師:(3,1)(3,2)(3,3)(3,4)(3,5)

游戲結束,師將上述數對在方格圖上標出,要求學生思考這樣的數對的特點。

師:這些同學的位置和相對應的這些數對有什么特點?

生:他們的列相同。

生:他們的第一個數字都是3,第二個數字從下往上看都加1。

生:這些數對所在的位置連起來是一條直線。

在坐標圖中,將這些點連成一條直線。

師引導:想一想:在這條直線上還有哪些數對表示的位置?

生大膽地說:(3,0)(3,7)(3,100)…

概括:可用(3,Y)來表示這條直線上任意的點的位置。能否用一個式子表示這條線的特點?(X=3)

2.探尋行相同的規律

師:一個點的位置是(0,3),它要進行移動,聽老師說的數對,閉眼想象它的移動過程,用手指比畫出來。點向右平移1格(1,3),再向右平移一格(2,3),繼續(3,3)(4,3)(5,3)。

生睜開眼睛,課件出示點的位置和數對。

師:點(0,3)在運動的過程中形成怎樣的一個圖形?

生:是橫著的一條線。

師:這樣的一些點的數對有什么特點?

生:都在第3行,第二個數字都是3。

生:第一個數字逐個加1。

師:在這條線上還可以說出其他的一些數對嗎?

生:(8,3)(9,3)(100,3)…

生:只要第二個數字是3就好了。

師追問:那你能用一個數對來表示這條直線上任一點的位置嗎?

概括:可用(X,3)來表示這條直線上任意的點的位置。能否用一個式子表示這條線的特點?(Y=3)

3.探尋連成斜線數對的規律

師:請(a,a)位置的同學站起來。

毫無意外,每次教學都是全班起立。

師:請站著的同學思考一下這個數對的特點。

在教師的引導下,陸續有學生開始坐下來。

師:站著的同學,為什么你們站起來?

生:因為a可以表示任何數。

師:(面對坐下去的同學)那你們為什么坐下去了?

生:a是可以表示任何數,但是列和行都是a,說明兩個數字要相同。

師:那你能舉例出幾個例子嗎?

生:(0,0)(1,1)(2,2)…

經過該位學生的解釋,大部分的人都坐了下來,僅剩下列行數字相同的一些學生。

師:想象這些數對位置連成的圖形會是怎樣的?用手比畫一下。

生:是斜著的一條線。

師:你能否也用一個式子表示這種數對的特點呢?(X=Y)

4.想象推理,鞏固練習

①閉眼想象:A(3,2),B(6,2)連成線段,向上平移兩格,平移后A、B分別在什么位置?

②想象推理:看下圖,用數對表示B、D的位置。

③小結:通過以上那個兩題的解答,你能找到什么規律?

生:上下平移時,行變列不變;左右平移時,列變行不變。

(評析:本環節的教學中通過游戲、想象、推理等多種形式加深學生對數對的理解,特別是借助想象,想象坐標中的各個點連成的線形狀,想象一條線段平移后的位置,想象圖形平移后各個點的位置,有效地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推理能力。同時恰到好處地結合具體內容滲透數形結合思想與函數思想。)

四、聯系生活實際,拓展數學視野

1.介紹數對的發明者:笛卡爾

2.數對在生活中的應用

①圍棋中的數對(4,三) (16,十三)

②國際象棋中的數對(g,5)(e,3)

③地圖中地理位置的確定:杭州富陽市大源鎮(東經120度 ,北緯30度)

(評析:介紹笛卡爾“數對”的發明歷史與數對在生活中的運用,讓學生了解數學的文化,拓展其視野,從而進一步感悟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激發學好數學的情感。)

【總評】

1.遞進式的問題驅動,凸顯數學教學中的思維訓練重點

數學是思維的科學,許老師在本節課的教學中,借助任務驅動的形式,向學生拋出一個又一個的學習任務,學生在完成一個又一個任務的過程中,不斷地發生認知沖突,“同一個張亮為什么會有不同的位置?”“方格圖表示與交叉點表示的聯系區別”“請(a,a)位置的同學站起來”“怎樣用式子表示這條直線的特點?”,學生也就在化解這些沖突中,鍛煉了思維,提高了數學能力。

2.多樣化教學方法的運用,凸顯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基于學生經驗的學習,易引起思維的共鳴。本課通過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表示自己所坐的位置,不僅從中了解了學生的認知基礎,也為新知的學習提供了學習材料。在教學中教師多次運用操作、游戲等活動引導學生學習,借助想象圖形的形狀、想象推理等形式發展空間觀念,在比較“不同表示形式中的共性”中感悟到要用兩個數量表示位置,在比較“張亮的位置的不同表示方法”中感悟制定規則的重要,在比較“區域表示法與交叉點表示法”中感悟它們的差異與聯系,在比較“特殊的系列數對”后探索它們的特點,在比較“平移前后長方形各頂點數對”后探尋其規律。同時,教師采用學練結合的方式,邊學邊練邊鞏固,學生在這樣的課堂中學習,學科知識在增加,思維品質在提升。

3.緊密聯系生活,適時滲透數學思想文化

篇3

關鍵詞:遺傳規律;雜交方式;能力

一、對自交和自由辨析不清

例1.(2012·安徽卷)假設某植物種群非常大,可以隨機,沒有遷入和遷出,基因不產生突變。抗病基因R對感病基因r為完全顯性。現種群中感病植株rr占1/9,抗病植株RR和Rr各占4/9,抗病植株可以正常開花和結果,而感病植株在開花前全部死亡。則子一代中感病植株占( )

A.1/9 B.1/16

C.4/81 D.1/8

解答:B

提示:①題干中表明“植物種群非常大,可以隨機”,而不是“自交”。②感病植株在開花前全部死亡,不能參與,參與的只有抗病植株RR和Rr。

解析:本題考查基因的分離定律,考查學生的分析與計算能力。由題干條件“隨機”可知。種群抗病植株RR和Rr各占4/9,則抗病個體中RR∶Rr=1∶1,所產生的配子中,含R基因的比例為3/4,含r基因的比例為1/4,這些抗病植株隨機,后代中感病植株所占的比例為(1/4)×(1/4)=1/16。

基因型法:把所有的親本組合方式全列出來,每組都求出來,然后再加減組合。由上面例題給出的條件中,只有RR、Rr可以存活,存活的親本中RR占1/2,Rr占1/2,且可以自由,則子一代中感病植株計算如下:

RR(1/2)× ■ RR(1/2)RR(1/4);

RR(1/2)× ■ Rr(1/2)RR(1/8)、Rr(1/8);

Rr(1/2)× ■ RR(1/2)RR(1/8)、Rr(1/8);

Rr(1/2)× ■ Rr(1/2)RR(1/16)、Rr(1/8)、rr(1/16)感病。

所以感病植株rr占后代比例為1/16,其他的基因型個體均為抗病。

配子法:求出雌配子和雄配子的概率,利用棋盤法列出,然后雌雄配子隨機結合。本題只有RR、Rr可以存活,存活的親本中RR占1/2,Rr占1/2,且可以自由,如下:

二、考查學生對于分離定律和自由組合定律的知識與應用,以及獲取圖形信息的能力、分析推理的能力

例2.某植株子葉的黃色(Y)對綠色(y)為顯性,圓粒種子(R)對皺粒種子(r)為顯性。某人用該植物黃色圓粒和綠色圓粒作為親本進行雜交,發現后代出現4種類型,對性狀的統計結果如圖所示,請根據圖回答問題:

(1)親本的基因型組成是 ;

(2)讓F1中一株黃色圓粒植株與綠色皺粒植株雜交,得到的F2的表現型及比例有兩種可能,分別為 或 ;

(3)讓F1中黃色圓粒植株與綠色皺粒植株雜交,F2的表現型及性狀分離比是: 。

(4)讓F1中黃色圓粒植株自交,F2的表現型及其性狀分離比是: 。

(5)去掉花瓣,讓F1中的黃色圓粒植株相互授粉,F2的表現型及其性狀分離比是: 。

評析:第(1)小問,考查學生獲取圖形信息的能力。

(1)根據圖分析,圓粒與皺粒之比為3∶1,黃色與綠色之比為1∶1,所以親代的基因型為YyRr、yyRr。

(2)由第一小問答案推知,YyRr×yyRr親本雜交,后代F1中的黃色圓粒植株的基因型為YyRr或YyRR,其中一株黃色圓粒的基因型只為兩種可能中的一種,與綠色皺粒(yyrr)雜交,后代為黃圓∶綠圓∶黃皺∶綠皺=1∶1∶1∶1或黃圓∶綠圓=1∶1。

(3)F1中的黃色圓粒植株的基因型為2/3YyRr、1/3YyRR,與綠色皺粒(yyrr)測交:

①基因型法進行統計即:

2/3YyRr×yyrr∶2/3(1/4YR 1/4Yrr1/4yyR 1/4yyrr)

1/3YyRR×yyrr∶1/3(1/2YR 1/2yyR)

合并后為:黃色圓粒(YR)∶黃色皺粒(Yrr)∶綠色皺粒(yyR)∶綠色皺粒(yyrr)=2/6∶2/6∶1/6∶1/6或2∶2∶1∶1

②配子法

F1中的黃色圓粒植株的基因型為2/3YyRr、1/3YyRR分別與yyrr雜交:

F1代可以產生的配子種類

2/3YyRr的配子及比例:2/3(1/4YR∶1/4Yr∶1/4yR∶1/4yr)

1/3YyRR的配子及比例:1/3(1/2YR∶1/2Yr)

合并F1中的黃色圓粒植株產生的配子種類及比例:1/3YR∶1/3Yr∶1/6Yr∶1/6yr=2∶2∶1∶1

測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取決于F1產生的配子及比例:黃色圓粒(YR)∶黃色皺粒(Yrr)∶綠色皺粒(yyR)∶綠色皺粒(yyrr)=2∶2∶1∶1

(4)F1中的黃色圓粒植株的基因型有兩種,其中YyRR占1/3,YyRr占2/3。它們自交后代的性狀及比例分別為:

1/3YyRR自交:1/3(3/4YR,1/4yyR)

2/3YyRr自交:2/3(9/16YR、3/16yyR、3/16Yrr、1/16yyrr)

合并后為:黃色圓粒(YR)∶綠色圓粒(yyR)∶黃色皺粒(Yrr)∶綠色皺粒(yyrr)=15/24∶5/24∶3/24∶1/24或15∶5∶3∶1。

(5)去掉花瓣,讓F1中黃色圓粒相互授粉,即自由。此時基因頻率法顯得更為簡單,F1中圓粒基因型可能為1/3RR,2/3Rr兩種,黃色的基因型為Yy。根據遺傳平衡定律,可推知其子代有關基因型的頻率分別是:PRR=4/9,PRr=4/9,Prr=1/9;PYY=1/4,PYy=1/2,Pyy=1/4。

于是F2的表現型及其性狀分離比為:(8/9R∶1/9rr)(3/4Y∶1/4yy)=24/36(YR)∶8/36(yyR)∶3/36(Yrr)∶1/36(yyrr)。

以筆者自己的經驗來看,只要學生對孟德爾研究的思路:由簡單到復雜,即一對相對性狀到多對相對性狀;以及跨時代的大膽假說演繹的思維理解透徹,對于遺傳題的多變性是可以很好地理解和靈活解題的。

篇4

觀察下圖中每一個大三角形中白色三角形的排列規律,則第5個大三角形中白色三角形有________個 .

【答案】121

【規律】1+3+3²+3³+34

二、【考點】等差數列的變形

【北京八中期中】

觀察下面所給的一列數:0,6,-6,18,-30,66,…,則第9個數是______

【答案】-510

【規律】相鄰兩項的差:+6,-12,+24,-48,+96,-192……

三、【考點】平方數列的變形

【五中分校期中】

如圖所示,把同樣大小的黑色棋子擺放在正多邊形的邊上,按照這樣的規律擺下去,則第n個圖形需要黑色棋子的個數是______

【答案】(n+1)²-1或n(n+2)

【規律】

①4-1,9-1,16-1,25-1,36-1……

②1*3=3;2*4=8;3*5=15;4*6=24……

篇5

【關鍵詞】規律探究;函數

規律探究問題也是歸納猜想型問題,解決這類問題要求學生具有一定的觀察、歸納、比較、猜想、論證等能力。此題型一直是讓學生比較頭痛的一類題型。但如果從函數的角度來研究,可能會使問題更容易解決,求解的步驟可以歸納為:①確定自變量和因變量,并列出表格填上這些變量的對應值。②通過對應值發現對應關系,試列出函數解析式,或者在坐標系畫出函數圖像(散點圖),猜想是什么類型的函數,并用待定系數法求得函數解析式。③驗證并化簡得到的函數解析式,得到規律。

一、當相鄰兩數的差為一定值時,考慮用一次函數

例1、如圖所示:每張長桌單獨擺放可坐6人(如圖1),并排擺放兩張長桌可坐10人(如圖2),若按這種方式擺放3張長桌可坐14人(如圖3),按這種方式擺放n張長桌可坐( )人 。

圖1圖2 圖3

解析:(1)由題意可知:每個圖中的人數隨著圖形的序號的變化而變化,可以推測圖形序號為自變量,人數為因變量。列表:

圖形編號n 1 2 3 …

人數個數S 6 10 14 …

(2)由表可知相鄰兩個圖形人數的差為定值4,由此可設s=kn+b,把n=1, s=6; n=2, s=10 代入, { k+b=6 得 {k=4

2k+b=10b=2

所以函數解析式為:s=4n+2

(3)驗證:將n=3,s=14代入,解析式成立。

即按這種方式擺放n張長桌可坐 (4n+2)個人

二、當相鄰兩數的差為一組連續自然數、連續奇數、連續偶數等組連續有規律的數時,考慮用二次函數

例2、圖1是棱長為1的小正方體,圖2、圖3由這樣的小正方體擺放而成.按照這樣的方法繼續擺放,由上而下分別叫第一層、第二層、…、第n層,第n層的小正方體的個數S為()。

解析:(1)由題意可知:小正方體的個數隨層數的變化而變化,圖形的層數n為自變量,小正方體的個數S為因變量,列表得

圖形的層數n 1 2 3 4 …

小正方體的個數S 1 3 6 10 …

(2)由表可知;層數n依次增加時,小正方體的個數S相鄰兩數的差為一組連續自然數,故可考慮用二次函數。

由此可設s=an2+bn+c,把n=1, s=1; n=2, s=3; n=3, s=6;

a+b+c=1 a= 1-2

代入 {4a+2b+c=3解得{b= 1-2

9a+3b+c=6 c= 0

所以s= 1-2 n2+ 1-2 n

(3)驗證:當n=4時,s=10代入,解析式成立。

即第n層的小正方體的個數為( 1-2 n2+ 1-2 n)個。

三、當自變量與因變量的積為一常數時,考慮用反比例函數

例3、資料顯示,近視眼鏡的度數Y(度)與鏡片焦距X(米)的關系如下表所示:

鏡片焦距X(米) 1 0.5 1- 3 0.25 …

眼鏡度數Y(度) 100 200 300 400 …

這張表是怎樣刻畫近視眼鏡的度數Y(度)與鏡片焦距X(米)之間的變化規律的,用一個表達式表示出來是()

解析:(1)由表可知眼鏡度數隨著鏡片焦距的變化而變化,鏡片焦距X為自變量,近視眼鏡的度數Y為因變量,且自變量與因變量乘積為一個常數100,所以可以考慮用反比例函數。

由此可設y= K-x , 把x=1,y=100 代入,得: k=100,

所以解析式為:y= 100-x

(2)驗證:當x=0.5,y=200時代入成立,其它值代入也成立。

篇6

一、主要考點:

1、原子的各微粒之間的關系以及質子數、中子數、電子數與元素、原子、同位素、原子序數、質量數等概念之間的聯系。

2、對同位素、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原子的質量數等概念的理解及有關推理計算。

3、元素的性質與元素的原子核外電子排布的關系①元素的性質主要由原子的最外層上的電子數決定;②能根據元素的原子結構推測金屬性和非金屬性的強弱、元素的化合價及其化學式(1-18號元素)。

4、對元素周期律的考查主要包括同周期或同主族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質的遞變規律;根據元素的原子結構特點的性質推測未知元素。

5、對元素周期表主要掌握如下兩個問題:⑴元素周期表的結構、周期及族,具體到某元素的原子,可根據其周期表中的位置,迅速確定其上下、左右四種元素的原子序數;⑵原子結構、元素性質、和該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即“位、構、性”三者之間的相互關系。

6、比較微粒的半徑大小。

7、掌握化學鍵、離子鍵、共價鍵的概念、特點以及鍵長、鍵能,鍵角的概念或對分子的影響,能正確判斷鍵的極性并能加以推理、遷移應用。

8、了解晶體分類的依據,離子晶體、原子晶體、分子晶體三種基本晶體類型及其在熔點、沸點、硬度、導電性方面的差異。

二、主要知識及隱涵規律

1、元素金屬性或非金屬性強弱的實驗標志

⑴金屬性強弱實驗標志

①與水或酸反應置換氫的難易②最高價氧化物的水化物堿性強弱

③相互置換反應④原電池反應中正負極

⑵非金屬性強弱的實驗標志

①與氫氣化合的難易及氫化物的穩定性

②最高價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強弱

③相互置換反應

2、正確理解同周期或同主族元素性質的遞變規律

4、晶體性質比較的依據比較晶體的硬度大小、熔、沸點高低等物理性質的依據是:

三、舉例應用

例1、(2001全國高考題)下列化合物中陰離子半徑和陽離子半徑之比最大的是

A.LiIB.NaBr C.KClD.CsF

答案:A

例2、(2001全國高考題)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A.原子及其離子的核外電子層數等于該元素所在的周期數

B.元素周期表中從IIIB族到IIB族 10個縱行的元素都是金屬元素

C.除氦外的稀有氣體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都是8

D.同一元素的各種同位素的物理性質、化學性質均相同

答案:AD

例3、(2004全國)下列離子中,所帶電荷數與該離子的核外電子層數相等的是

A.Al3+ B.Mg2+ C.Be2+ D.H+

答案:B

例4、(2003全國)A、B、C是短周期ⅠA和ⅡA族元素形成的碳酸鹽,它們的質量分別是mA,mB,mC。與足量鹽酸完全反應,消耗鹽酸的物質的量分別為nA(HCI)、nB(HCI)、nC(HCI)

已知:mA=mB+mCnA(HCI)=nB(HCI)+nC (HCI),請填空:

⑴寫出短周期ⅠA和ⅡA族元素形成的所有碳酸鹽的名稱

⑵若以MA、MB和MC分別表示A、B、C的相對原子質量 ,試寫出MA、MB和MC三者的相互關系式-------------------------------。

⑶A的正確選項有------種,其化學式為:-----------------。

⑷、若A、B為ⅡA族元素的碳酸鹽,C為ⅠA族元素的ⅠA族元素的碳酸鹽,則A、B、C的化學式依次是 -----------------,mB:mC=1:-----------(保留2位小數)

答案:⑴碳酸鋰、碳酸鈉、碳酸鈹、碳酸鎂

⑵ mA/MA=mB/MB+mC/MC (或MB<MA<MC;MC<MA<MB;以及其它合理答案)。

篇7

我們常見的物質溶于水,一般分為三種情況。第一種,如NaCl、KNO3等鹽類,溶于水后其溶質的種類和溶質的質量都不變;第二種,如Na2O、SO3、P2O5等堿性或酸性氧化物,溶于水的同時與水發生化合反應,分別生成了NaOH、H2SO4、H3PO4等物質,此時溶質種類改變,溶質質量增加;第三種,如NaCO3•10H2O、CuSO4•5H2O等含有結晶水的化合物,溶于水后溶質是NaCO3、CuSO4,結晶水的質量要加在溶劑的質量中, 而不能算在溶質的質量中,所以溶質的質量減少了。

掌握了以上規律,解答有關溶質質量分數的問題就快捷多了。請看下面兩道例題。

例1將a g物質放入bg水中,全部溶解。所得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

A.大于 ×100%

B.等于 ×100%

C.小于 ×100%

D.A、B、C都有可能

解析:由于題中并未指明a g物質是什么,我們可以用假設法來求解。假設該物質是KNO3,溶于水后,溶質是a g KNO3,因此溶質質量分數為 ×100%;假設該物質是SO3,溶于水后,溶質是H2SO4,質量大于a g,因此溶質質量分數大于 ×100%;假設該物質是CuSO4•5H2O,溶于水后,溶質是CuSO4,質量小于ag,因此溶質質量分數小于 ×100%。綜合上述分析可知正確答案為D。

例2把m g A物質溶于水配成100g溶質質量分數為n%的溶液,已知A可能為NaCO3•10H2O、CuSO4•5H2O、Na2O、P2O5、NaNO3、NaCl中的一種或兩種。請根據下列要求填空。

(1)當m=n時,A物質是________或________;

(2)當m>n時,A物質是________或________;

(3)當m

解析:m g某種物質溶于水配成100g溶液,要使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n=m,該物質溶于水后種類和質量都應不變,因此可知該物質可能是NaNO3或NaCl;要使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n

于水后,溶質質量應減少,

因此可知該物質可能是

NaCO3•10H2O或CuSO4•5H2O;要使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n>m,該物質溶于水后,溶質質量應增加,因此可知該物質可能是Na2O或P2O5。

[練習]

t℃時,分別將a g下列物質投入到bg水中,使其完全溶解,則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①KNO3②NaCl③SO3④NaCO3•10H2O

A.③的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最大

B.①、②的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相等

C.③、④的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相等

D.④的溶液比①的溶液溶質質量分數大

篇8

一、理解標題含義

文章標題的含義往往分為兩個層次:一是表層含義,二是深層含義。因此,對于標題的理解不僅需要抓住關鍵詞、聯系文章的相關內容來理解其表層含義,還需要結合文章主旨及所使用的修辭方法等來分析、體會其深層含義(引申義、比喻義、象征義等)。這類題目常見的提問方式有“解釋文章標題的含義”“理解標題的內涵”等。

解答此類題目,可從以下四個方面突破:

(一)吃透關鍵詞

標題中的關鍵詞能體現標題的中心意思。理解了關鍵詞的本義和它在標題中的字面義,再聯系文章的內容,標題的含義就迎刃而解了。

例如2016年廣西玉林、防城港卷中的第15題“請解釋文章標題‘閱讀的人生是一場冒險’的含義”。解答此題,首先要理解關鍵詞“冒險”的含義。“冒險”的本義是指不顧危險地進行某種活動,但“閱讀的人生”有什么“危險”呢?文章開篇說“閱讀的人生是一場沒有地圖的冒險,旅途中遇見的知音有時出乎你的意料”,“沒有地圖”說明旅程是沒有固定線路和方向的,途中會經歷什么是未知的,旅途的終點和收獲也是未知的。由此可知,“冒險”在文中的含義,應指閱讀的體驗及收獲是不可預知的:你閱讀某本書后或許會留下一些“情感創傷”(文中第③段),或許會得到某種“寶貴的經驗”(文中第⑥段)。再結合文中“我”的兒子對《雙城記》的閱讀體驗“我很討厭《雙城記》,但讀到最后我改變了看法”,可知“冒險”還指人們對閱讀的感受和看法會隨著閱歷的增進而發生出人意料的變化。

(二)探究內容主旨

標題往往是文章內容、作者情感、主題思想等的高度概括,故從這些方面入手,可以準確地理解標題所揭示的思想內容。

例如2016年江蘇連云港卷中的第24題“閱讀全文,請探究題目‘最大的事情’的內涵”。該文的標題本身并不能給我們有力的解題信息,我們可以試著從內容主旨的探究來入手。通讀全文,可知本文的中心是對人與自然關系的思考。在第⑥段中,作者說“那么,我們干完的事,將是留給自然最大的事情”,在后文里,作者描述了草、蛀蟲、螻蟻等動植物如何花費長久的時間來幫助自然消磨掉人類破壞的痕跡,甚至“消磨一件事的時間完了,但這件事物還在”,影響還在。那么,很明顯,“最大的事情”在文中直接指的就是“消除人類破壞的痕跡”。這是對自然而言的;但作者寫作此文,目的是讓讀者了解人類對于自然的破壞之大、影響之久遠,借此呼喚人類拯救自然,呼喚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因此“最大的事情”不僅是對自然而言,更是對人類而言。思考人與自然的關系,盡快拯救自然,與自然和諧相處,這才是人類“最大的事情”。

(三)分析修辭手法

有些文章擬題時運用了修辭手法,這不僅能使標題具有新意,更能增加標題的內涵,引起讀者注意。理解此類標題的含義要從分析修辭手法入手。

例如2016年四川廣安卷中的第18題“通讀全文,談談你對文章標題‘時光不舊,只是落滿灰塵’的理解”。作者在此用了暗喻的修辭手法,把時光比作許久不用的舊物。結合文中敘述的“我”因高考落榜、投稿不中而消極頹喪的事,可知“灰塵”喻指因一時的挫折而生出的消極頹喪情緒。再聯系“我”因拾荒老人的教誨而有所悔悟并有感而發寫下“時光還沒有被我用舊,只是蒙上了一層灰垢而已,只要用心去擦一擦,那隱匿起來的時光隨時都可以亮潔如新”,可知標題的深層含義是:當人生處于逆境時,只要勇敢、樂觀地去面對,堅定信心,就能開始一段充滿希望的新的人生旅程,像“被拭去灰塵的玻璃”那樣“亮潔如新”。

(四)聯系文章線索

文章的線索能使文章渾然一體,使結構完整嚴謹,通過梳理文章的線索,能深層次地理解文章內容和作者情感。聯系文章線索來分析標題的含義,我們能更準確地領會標題的深層含義。

例如2014年廣西南寧卷中的第25題“結合全文,談談你對題目‘刀愛’含義的理解”。閱讀全文可知,文章以“我”對人們用刀砍果樹這一行為的情感變化為線索。最初,“我”看到奶奶用刀砍果洌感覺“驚悸”“疑惑”;后來“我”從梨農們那里了解到,他們用刀砍果樹看似在傷害果樹,實則是砍掉多余的枝椏,使養分集中,讓果樹結出更多更甜的果實,是對果樹的愛,因而為之“震撼”;最后“我”得出人生感悟:在逆境的時候去承受挫折并積蓄養料,在順利的時候自己給自己一把刀,并慎用養料,用生活的砥礪結出人生的碩果。由此,我們可以了解,“刀愛”在文中有兩層含義:1.奶奶、梨農們砍果樹,看似在傷害果樹,實則是為了讓果樹結出更多更甜的果實,是對果樹的愛。2.在人生的道路上,順境時我們要克服自身滋長的驕狂傲慢,用生活的砥礪,結出人生的碩果。

二、分析標題作用

標題是文章給讀者的第一個印象。好的標題,或概括全文,或精練生動,或含蓄雋永,或發人深思……既能揭示文章的主旨,又能吸引讀者的眼球。對文章標題作用的考查,常見的提問方式有“以此為題有什么妙處?”“文章為何以此為題?談談你的理解”“此標題更換好不好?請說明理由”等。

答這一類題,可從三個方面入手:

(一)內容上的作用

標題在內容上的作用一般有交代文章主要內容、傳達作者情感、揭示文章主旨、表明寫作對象、交代故事發生的環境等。

例如2016年湖南衡陽卷中的第24題“從全文看,以‘老海棠樹’為題有什么好處”。首先,全文所記敘的“我”與奶奶之間的事件都是在老海棠樹下發生的,標題交代了故事發生的環境;其次,文中詳細描寫了老海棠樹四季不同的景色,并以它為線索組織材料,可見老海棠樹本身也是重點寫作對象之一;再次,老海棠樹的盛衰榮枯與奶奶身體、精神的強健衰弱相照應,老海棠樹就是奶奶的象征,在“我”的記憶里與奶奶的形象不能分開,以老海棠樹為題,含蓄、形象地表現了奶奶和“我”濃濃的祖孫情,也寄寓了“我”對奶奶的思念和終生的痛悔,揭示了文章的主旨。

(二)結構上的作用

標題在結構上的常見作用有點明行文線索或感情線索、推動事件發展或轉折、與開頭(結尾)互相照應等。

例如2016年廣西梧州卷中的第25題“請簡要分析文章以‘他在歲月面前認了輸’為標題的妙處”。文章一開始,父親能利落地在院門前搭出兩排瓜架子,意氣風發;逐漸地,他記憶力衰退了,爽快地答應卻依然忘了關火,他意識到自己的衰老卻還有些不服老;慢慢地,他變得話越來越少,只顧盯著我傻笑,感嘆著“呵呵,老啦,真的老啦”就歪在沙發上睡著了;再到后來認不清路,最終惶惶然而迷惘地讓“我”牽起了手,全文就是圍繞著父親在歲月的流逝中逐漸衰老(即逐漸“在歲月面前認了輸”的過程)這一中心來組織材料的,標題既是線索,又是情節發展的推手。

(三)藝術手法上的作用

篇9

關鍵詞:思考;探索;新老規律;解題能力

在高三地理教學中,備考模擬是一個重要的環節,針對學生答題中反映出來的問題,進行診斷,做好教學反思,幫助學生補救地理學習中的漏洞,是提高地理教學有效性和提高地理技能的重要途徑。

在我校高三年級第二次考練當中有這樣一道題目:如下圖為某地地質剖面圖,其中C為沉積物,B、F、C為沉積巖,A、D為不同時期的巖漿巖,E為變質巖。據此回答3~5題。

3.根據圖判斷該地區發生過的地質作用有()

①地殼運動 ②巖漿活動 ③變質作用 ④外力作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4.圖中各類巖石形成的順序由早到晚排序正確的是()

A.A、D、G、B、F B.B、E、D、A、F

C.G、B、A、E、D D.G、F、B、D、A

5.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如果在這里修一條東西向的地下隧道,應選擇F層。

B.A處有可能找到化石。

C.假設C層為沙質沉積物,則該地可能常年盛行北風。

D.如果該地有石油,則應該在②地向下打井開采。

在講評試題時學生很快對3題、5題做了正確解釋,但對4題卻一籌莫展,避而不答。于是,我統計了學生的正誤情況,結果第四題幾乎百分之六十的同學都是隨便選了一個答案,究其原因是不知如何判斷巖層新老次序。我想,學生肯定不知巖層新老的判斷規律,于是我引導學生做了如下探索:

1、沉積巖沉積有什么規律?

學生回答要點:沉積巖是受沉積作用而形成的,形成的一般規律是巖層越老,其位置越靠下,巖層越新,其位置越靠近地表。

2、如果巖層彎曲或者地形倒置,巖層的沉積規律被破壞,沉積巖中所含的化石反映的生物進化規律會不會被破壞?生物進化有怎樣的規律?我們能不能用生物進化規律來判斷巖層的新老?

學生回答要點:不會;生物進化總是由簡單到復雜,由低級到高級;所以保存復雜、高級生物化石的巖層總比那些保存簡單、低級生物化石的巖層新。

3、地殼物質的循環實質是什么?海底巖漿噴出形成怎樣的海底地形?對巖層新老次序判斷有何啟發?

學生回答要點:從巖石到巖漿,又從巖漿生成新的巖石的過程。海底巖漿噴出形成海嶺。如果是海底巖石,則離海嶺越近,其形成的地質年代越晚,離海嶺越遠,其形成的地質年代越早;有的同學補充:離海溝越近,形成的地質年代越早,離海溝越遠,形成的地質年代越晚。

我又問道:如果參考的是不同海嶺和海溝呢?結論成立嗎?有同學立刻補充:前邊的判斷參考的必須是同一個海嶺或者海溝。

4、還可以從哪些方面判斷巖層的新老次序關系呢?

學生會回答要點:向斜中間巖層新,兩翼巖層老;背斜中間巖層較老,兩翼巖層較新;噴出巖的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巖層,侵入巖晚于其所在的巖層。

學生回答之后,我引導學生總結了巖層新老關系的判斷方法:

1、根據圖例去判斷。在有的題目中,巖層的新老次序已用符號表示出,則對照圖例判斷。

2、根據地層層序規律確定:沉積巖是受沉積作用而形成的,在正常情況下,及未受或者稍受地殼運動影響的巖層,一般規律是巖層越老,其位置越靠下,巖層越新,其位置越靠上,即越接近地表。這適合于平整或者微微傾斜的巖層新老次序的判斷。

3、根據生物進化規律判斷:由于生物進化總是由簡單到復雜,由低級到高級,因此,保存復雜、高級生物化石的巖層總比那些保存簡單、低級生物化石的巖層新。

4、根據巖層的接觸關系確定:巖漿巖可以按照其與沉積巖的關系來判斷,噴出巖的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巖層,侵入巖晚于其所在的巖層。變質巖是在變質作用下形成的,而這多是在巖漿活動的影響下形成的,因而變質巖的形成晚于與其相鄰的巖漿巖。

5、根據背斜、向斜判斷:判斷背斜、向斜后劃一條水平線就可以看出:同一水平面,對于背斜,中間老兩邊新;同樣對于向斜,劃一條水平線就可以看出中間新兩邊老。

6、根據海底巖石形成和擴張過程判斷:如果是海底巖石,則離海嶺越近,其形成的地質年代越晚,離海嶺越遠,其形成的地質年代越早;或者說離海溝越近,形成的地質年代越早,離海溝越遠,形成的地質年代越晚。注意進行上述判斷時參照的必須是同一個海嶺或者海溝。

總結完畢之后再回過頭來分析第四題,學生很容易得出:G巖層在最下面,形成最早;A巖層侵入到B巖層中,說明比B巖層形成要晚;E巖層為A巖層形成后形成的,所以E巖層比A巖層形成的晚;D巖層又侵入到A巖層中,所以比A巖層晚。答案為C

為了讓學生更好的理解規律,我又列舉了一道習題:讀下面地質構造圖4―2回答問題

3.巖石A B C D由老到新的關系排列應是( )

A.ABCD B.ACBD C.ACDB D.ADCB

篇10

文言虛詞的數量較少。但用法非常靈活,并且使用的頻率高。高考常把文言虛詞放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和辨析能力。因此,在備戰高考文言文時,復習文言虛詞既是重點。又是難點。

文言虛詞包括介詞、連詞、副詞、代詞、助詞等,實際數量雖然比實詞少很多,但掌握起來比較困難,所以考生的得分一般不太理想。

近年來。高考加大了對文言虛詞的考查力度,由原來只考一個文言虛詞到現在的考查四個或四個以上的文言虛詞,一道試題就涵蓋了《普通高考語文科考試大綱》規定的18個文言虛詞中的近四分之一,覆蓋面更廣了。

從高考試題來看,對文言虛詞的考查呈現出以下三大特點。

一是對18個文言虛詞的考查有主有次。從頻率上看,18個常見文言虛詞中“以”出現的頻率最高,其次是“而”“之”。再次是“于”“其”,還出現了“所”“乃”“與”“為”“則”等。究其原因,可能是有些句末語氣助詞(如“也”等)區分度不大,不便考查;有些文言虛詞在所選語段中的意義和用法不典范,沒有設題。

二是設題基本遵從《普通高考語文科考試大綱》。從范圍上看,絕大多數高考試卷只在《普通高考語文科考試大綱》規定的范圍內設題,但也有些試卷不拘泥于《普通高考語文科考試大綱》規定的范圍。以2008年高考試卷為例,北京卷考查了“微”和“相”;湖南卷考查了副詞“素”,“州之民吏皆日‘是素良子也’”;全國卷二考查了“但”;遼寧卷考查了“稍”,“后以軍功,稍遷儀同三司”。這些文言虛詞雖然在《普通高考語文科考試大綱》所列范圍之外,但都是教材中常見的詞語。2012年的高考試題考查的虛詞均為常見的,只有北京卷考查的“然”超出《普通高考語文科考試大綱》規定掌握的范圍。

2016年高考試卷,所選文言虛詞基本在《普通高考語文科考試大綱》規定的范圍之內。山東卷考查了“其”“于”“以”“而”。浙江卷考查了“與”“若”“所”“而”,北京卷考查了“之”“其”“果”“以”,上海卷考查了“乃”“之”“所”“則”。這里,只有“果”超出了規定的考查范圍。由此可以看出,對文言虛詞的考查是因文設題,隨文考查,遵從“考綱”,又不拘泥于“考綱”。

三是以客觀選擇題為主。從題型上看,文言虛詞考查一般涉及三種形式。

第一種是客觀選擇題。表述形式一般為“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相同)的一組是”。這類試題一般采用四組八句的形式,考查四個文言虛詞的意義和用法,每一組兩兩比較,辨析異同。大多數試卷是將文段句子中挑選的文言虛詞,與所學課文中選出的同一個文言虛詞進行比較,看其意義和用法是否存在異同。

例1 (2016年高考山東卷第10題)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

如此,則諸侯其至矣

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

B

服之輕重便于身

青,取之于藍

C

然則曷以祿夫子

還軍霸上.以待大王

D

關市譏而不征

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

參考答案 D

也有高考試卷把文言實詞和文言虛詞結合在一起進行考查,讓考生從中選出解釋不正確的一項。這種試題以前在全國卷二、遼寧卷、重慶卷和湖南卷中出現過,但近兩年沒有出現。

2016年高考天津卷雖然是選擇題的形式,但是表述樣式發生了變化,考查了文言虛詞的用法,涉及近十個文言虛詞。

例2(2016年高考天津卷第9題)依次填入文中空白處的虛詞,最恰當的一項是

①東南無之,必也蜀__

②必寬譬之,__飲泣強食

③宗質負其母__歸

④予一見不敢再__

A.焉 乃 于 者 B.乎 其 以 者

C.乎 乃 以 也 D.焉 其 于 也

參考答案 C

第二種是主觀解析題。這是上海卷的特色題型,往往把文言虛詞和文言實詞結合在一起,要求考生加以解釋。

例3 (2014年高考上海卷第17題)寫出下列加點詞在句中的意思。

(1)每旬月具州縣雨雪豐歉之狀白使司

(2)率一斛得八斗至者

(3)其間緣水置倉

(4)若遽與之屑屑校計錙銖

參考答案 (1)記錄 (2)大致 (3)沿著 (4)立即

但是,2016年高考,上海卷也變成了客觀選擇題的形式。

例4 (2016年高考上海卷第18題)下列句中加點詞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項是

A

胤今日若死,此門乃開耳

今君乃亡趙走燕

B

稱為“羊公”,不之名也

句讀之不知:惑乏不解

C

祜女夫嘗勸祜有所營置

視成所蓄,掩口胡盧而笑

D

人臣樹私則背公

及諸河。則在舟中矣

參考答案 C

第三種是以翻譯題的形式來考查文言虛詞的意義和用法。

例5(2016年高考全國新課標卷一第7題)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錫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親臨。處之安乎?

(2)略

參考答案賜宴不到場,這是對君主命令的不敬。君主有病,卻一定要他親臨宴會,做這樣的事能心安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