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誕習俗范文
時間:2023-03-29 01:05:5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圣誕習俗,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2常常使用的是杉樹,松樹等枝葉呈塔狀的樹。
3一般會在樹上裝飾金銀條帶,拐杖,蘋果,小禮品等,這些裝飾都有著特殊的意義。
4互贈圣誕卡片,圣誕節卡片一般印有圣誕節期間的圖片,比如雪景,雪人,圣誕老人和馴鹿等。
5圣誕大餐,圣誕大餐一般在圣誕節的晚上進行,主要為家人團聚。
篇2
圣誕節的由來
紀念耶穌誕生的節期與時值仲冬的農節和太陽節這兩個非節日巧合,因此慶祝習俗來源不一。在羅馬帝國范圍之內,12月17日農神節是尋歡取樂、互相饋贈的日子。12月25日是古伊朗人所崇奉的正義之神密特拉的生日。古羅馬人在元旦用青枝綠葉和燈火裝飾房屋,并向兒童和窮人贈送禮物。條頓人各部族滲入高盧、不列顛和中歐等地,又帶來日耳曼人和克爾特人的宗教儀式。于是,有了團聚歡宴、燃燒大塊柴木、品嘗大木形糕餅,張掛樹枝、陳放樅樹、訪親問友、來往饋贈等慶祝活動。象征溫暖和長壽的火與燈光,一向是冬季節日慶祝活動中的內容,在和非習俗都是如此。常青樹象征奮斗生存,自從中世紀以來就與耶穌圣誕節慶祝活動發生聯系。由于歷法不同,東正教及其他東歐教會的圣誕節日期相當于公歷1月6日或7日。
西方人以紅、綠、白三色為圣誕色,圣誕節來臨時家家戶戶都要用圣誕色來裝飾。紅色的有圣誕花和圣誕蠟燭。綠色的是圣誕樹。它是圣誕節的主要裝飾品,用砍伐來的杉、柏一類呈塔形的常青樹裝飾而成。上面懸掛著五顏六色的彩燈、禮物和紙花,還點燃著圣誕蠟燭。
紅色與白色相映成趣的是圣誕老人,他是圣誕節活動中最受歡迎的人物。西方兒童在圣誕夜臨睡之前,要在壁爐前或枕頭旁放上一只襪子,等候圣誕老人在他們入睡后把禮物放在襪子內。在西方,扮演圣誕老人也是一種習俗。
圣誕節手抄報:圣誕節禮物
英國:英國人在圣誕節是最注重吃的,食品中包括燒豬、火雞、圣誕布丁、圣誕碎肉餅等。每一個家人都有禮物,仆人也有份,所有的禮物是在圣誕節的早晨派送。有的唱圣誕歌者沿門逐戶唱歌報佳音,他們會被主人請進屋內,用茶點招待,或者贈小禮物。
美國:因為美國是由許多民族組成的國家,所以美國人慶祝圣誕的情形也最為復雜,從各國來的移民仍多依照他們祖國的風俗。不過,在圣誕時期,美國人的門著花環以及其它別致的布置則是一樣的。
法國:法國的一般成年人,在圣誕前夕差不多都要到教會參加子夜彌撒。在完畢后,家人同去最年老的已婚的哥哥或姊姊的家里,團聚吃飯。這個集會,討論家中要事,但遇有家人不和睦的,在此后也前嫌冰釋,大家要和好如初了,所以圣誕在法國是一個仁慈的日子。
西班牙:西班牙的兒童會放鞋子在門外或窗外,接收圣誕禮物。在許多城市里有禮物給最美麗的子女。牛在那天也能得到很好的待遇。據說在耶穌誕生時,曾有一頭牛向他吐氣來使到他得到溫暖。
意大利:每一個意大利的家庭,都放有耶穌誕生故事的模型景物。在圣誕前夕,家人團聚吃大餐,到午夜時參加圣誕彌撒。完畢之后,便去訪問親友,只有小孩和年老的人得到禮物。在圣誕節,意大利人有一種很好的風俗,兒童們作文或撰詩歌,表示感謝他們的父母在一年來給他們的教養。他們的作品,在未吃圣誕大餐之前,被暗藏在餐巾里、碟子的下面或是桌布里,父母裝作看不見。在他們吃完大餐之后,便把它取回,向大家朗讀。
瑞典:瑞典人是很好客的,圣誕節時,更有明顯的表現,每一個家庭,不論貧富,都歡迎朋友,甚至陌生人也可以去,各種食品擺在桌上,任人來吃。
瑞士:瑞士的圣誕老人是穿白色的長袍,戴上假面具的。他們都是由貧苦人所扮,結隊向人討取食品和禮物。在收隊后,他們就平分所得的東西。
丹麥:丹麥是最初推出圣誕郵票和稱防癆郵票的,這種郵票發出來籌款作防癆經費。在丹麥人寄出的圣誕郵件上沒有不貼上這種郵票的。收接郵件的人,看見貼有愈多圣誕郵票的,會覺得更喜歡哩!
智利:智利人慶祝圣誕節,必有一種名叫【猴子尾巴】的冷飲品,是用咖啡、牛乳、雞蛋、酒和發酵的葡萄合制而成。這種飲料為什么被叫做【猴子尾巴】呢?倒沒有人能夠解釋。
挪威:挪威人在圣誕前夕臨睡前,家里各人都把自己所穿的一雙鞋子,由大至小排稱一列,是各人輪流唱出他最喜歡的圣誕歌或圣詩一首。
愛爾蘭:愛爾蘭的每一個家庭,在圣誕節前夕,都放有一枝洋燭或燈在窗門架,表示歡迎救世主降生。
蘇格蘭:蘇格蘭人在家里找尋向別人借來的東西,必需在圣誕節之前都歸還與物主。他們多是在新年的首個星期一那天贈送禮物,并不是在圣誕節期間送的,小孩子和仆人都會得到禮物。
篇3
1、圣誕晚會:圣誕晚會是圣誕節必不可少的節目,有家庭式的,朋友式的,情人式的。舉辦圣誕晚會往往能夠加深友情、親情和愛情。在晚會上,人們戴著圣誕帽,唱著圣誕歌,訴說著圣誕愿望。
2、圣誕大餐:圣誕大餐一般在圣誕節的晚上進行,主要為家人團聚,一般不邀請客人參加。圣誕大餐的主要食品有烤火雞、布丁和碎肉餡餅等。
3、掛圣誕襪:童話中圣誕節的時候圣誕老人會把圣誕禮物放在小孩子準備的紅色大襪子里。長輩也會把買來的禮物放在襪里,讓孩子以為是圣誕老人送來的。
4、贈送圣誕卡:圣誕
(來源:文章屋網 )
篇4
關鍵詞 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危險因素
黃疸為新生兒常見與多發癥,存在爭議較多。血清中高水平未結合膽紅素會損害神經系統,應及時明確原因,并采取相應的干預措施。為了探討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的原因及干預措施,筆者對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125例患兒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高膽紅素血癥患兒125例,試驗組65例入選標準:患兒出生14d以內,血清膽紅素的峰值>342μmol/L,非結合膽紅素,總膽紅素>80%。對照組60例入選標準:早產兒或足月兒出生14d以內,血清膽紅素峰值分別>220.6μmol/L及256.5μmol/L,且
方法:危險因素的評價標準:引起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的主要原因有:感染、頭顱血腫、窒息、早產、Rh或ABO溶血、遺傳代謝病等。感染因素主要有實驗室或臨床診斷為感染性肺炎、臍炎、敗血癥、化膿性腦膜炎、CMV感染及膿腫等;胎兒生后Apgar評分0~3分者為重度窒息,評分4~7分者為輕度窒息,評分/2cm×2cm;早產兒為出生胎齡≤37周。
檢測方法:以血清膽紅素全自動生化分析儀進行分析。
統計學處理:對所得數據以SPSS20.0軟件進行處理分析,對計數資料以x2進行檢驗,以[例(%)]的形式表示,當P
結果
通過對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相關危險因素進行分析得出,首要原因為感染,其次為原因不明、溶血、早產、頭顱血腫、窒息、遺傳代謝病等,見表1。
討論
篇5
關鍵詞 窒息 血清膽紅素 影響
資料與方法
2005年1月~2006年6月收集Apgar評分<7分的窒息新生兒78例,其中男47例,女31例;另外以足月順產健康新生兒190例作為對照組,均于分娩當日12~24小時采集靜脈非抗凝血2ml,2小時內檢測。
Apgar評分:包括出生后1分鐘和5分鐘評分,如5分鐘仍未正常,則每隔5分鐘續評1次,直至出生后30分鐘。1分鐘評分0~3分為重度窒息,1分鐘評分4~7分者為輕度窒息,1分鐘評分8~10分,生后5分鐘評分為10分者為無窒息。
膽紅素檢測:以日立716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做血清膽紅素檢測,檢測的190例正常順產新生兒膽紅素值作為本試驗室的參考范圍。
分組:190例正常順產新生兒為對照組,僅1分鐘評分<7分而5分鐘評分正常者為病例一組,5分鐘仍未正常者為病例二組,Apgar評分為重度窒息者為病例三組。
統計學方法:結果用SPSS10.0統計分析軟件作統計分析。
結 果
190例正常順產健康新生兒當日血清膽紅素值分布呈正態,參考范圍值以均數加減1.96個標準差表示為:TBIL14.53~153.25,DBIL4.4~15.8,IBIL6.42~141.42。
78例窒息新生兒中,Apgar評分重度窒息20例,5分鐘評分仍未正常45例。Pearson秩相關分析顯示,78例窒息新生兒1分鐘Apgar評分與膽紅素值之間在a=0.05水平上無明顯相關性。
用Mann-Whitney非參數秩檢驗進行統計分析顯示,TBIL和IBIL在病例一組與對照組之間無明顯統計學差異,病例二組和三組與對照組和病例一組之間存在統計學差異,P
討 論
新生兒窒息時,機體組織出現缺氧缺血,復蘇后組織的再灌注和窒息復蘇時高濃度氧吸入,均可使機體產生大量氧自由基,生成多種脂質過氧化物,導致過氧化損傷。膽紅素有抗氧自由基的作用[1],一方面膽紅素可直接清除氧自由基,終止自由基引起的早期損害;另一方面膽紅素清除過氧化脂質引起的連鎖反應,防止細胞的破壞。重度窒息組及5分鐘Apgar評分未正常組TBIL和IBIL均較對照組低,也充分反映出該兩組患兒體內產生了較多的氧自由基和脂質過氧化物,消耗了大量的膽紅素,這與以前的研究相符[2]。本研究中單純1分鐘Apgar評分與膽紅素值之間無明顯相關關系,這可能是由于除窒息外還有許多其他情況和疾病也可出現低Apgar評分[3]。
總之,研究顯示窒息新生兒血清膽紅素水平可以反映窒息的嚴重程度和持續時間,有助于間接了解體內氧自由基及脂質過氧化物堆積情況,對預測窒息預后及治療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參考文獻
1 曹云濤,樊紹曾.膽紅素的抗氧自由基作用.國外醫學兒科分冊,1993,20(2):74.
篇6
一、地勘單位女職工隊伍基本情況
隨著時代的進步、理念的更新、產業結構的調整等因素,女職工在地勘單位發展中的作用也日益凸顯。女工的學歷層次、專業技能層次也不斷提升。以我院為例,女職工隊伍呈現年富力強,知識結構,崗位職業素質顯著提升的特點。按地質單位的傳統習慣,女同志大多從事輔生產工作,在野外生產一線的較少,發揮的作用也經常被人忽視,進入市場經濟后,女職工在各自的崗位上吃苦耐勞,愛崗敬業,她們的崗位主要分布在管理部門、計算機中心、分析測試中心。女職工發揮仔細、認真的優勢,積極工作,努力進取,是地勘單位發展過程中不可缺少的力量。
二、提升地勘單位女職I素質的重要意義
女職工素質指的是在一定的時間、空間條件下,女職工所具備的知識水平,思想道德品質、心理承受能力、職業能力、創新精神、觀念、氣質、性格、身體狀況等諸多因素的總合。當前,在激烈的市場經濟競爭中,提升女職工素質對于女職工、對于國家和社會以及地勘單位的發展具有著重要意義。
地勘單位的企業化進程也已開始,誰擁有先進的科學文化知識和技能,誰就擁有未來生存發展的主動權和優先權。由于社會和歷史的原因,在男職工占優勢的地勘行業中,部分女職工對日益激烈的競爭形勢認識不足,缺乏自信心,危機感和提高自身素質的內動力。針對這種情況,企業要幫助她們克服由于歷史原因和生理條件造成的思想上的狹隘性、生活上的依賴性、心理上的自卑感等觀念和不足,轉變觀念,增強競爭意識,提高自我素質,實現自我價值:要正確認識到企業改革和市場經濟的發展,對女職工來說是不斷提高和進取的好機遇。(管理科學論文 )女性要在知識經濟社會站穩腳跟,只能是靠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找準時代方向、社會需求和個人優勢的匯合點,才能在競爭中實現自身的價值。
三、地勘單位女職工須具備的素質
作為一個現代化程度較高的地勘單位,由于所從事的行業和企業發展的需要,對女職工應具備的素質,也應有具體的要求。
首先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要關心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善于學習和了解企業生產經營,改革發展相關的知識和信息,把自己的命運同企業的命運緊緊聯系在一起。
其次要有良好的科學文化素質。這里所說的科學文化素質不僅僅指一個人所取得的文憑,當今世界知識老化的問題日益突出,職業女性要通過各種途徑,采取各種形式,不斷地學習,豐富自己的知識,擴大自己的知識面。
再次要有良好的職業技能素質。作為一名優秀的女職工,應當熟練掌握本專業及本崗位的操作技能,能夠在工作上獨當一面,立足崗位,勤思考,善鉆研,創新開展工作,使自己的工作不斷進步。
最后要有良好的身體和心理素質。主要指身體體質、精神狀態、忍耐力、抗病力,對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的適應能力,在心理上,主要表現為順境時不得意忘形,逆境時不灰心喪氣,在困難面前,能依靠自己的勇氣和力量重開局面。能夠常懷一顆平常心,開心地生活,快樂地工作。
四、提升女職工素質的途徑和方法
隨著社會的發展,女職工素質的提升不僅關系著女職工本身事業發展的問題,更是關系國家和社會、以及地勘單位發展的重大問題,因此,全面提高女職工素質工作是時展的要求,也是擺在我們面前緊迫而艱巨的任務。筆者認為,提升女職工素質,要結合地勘單位實際,因地制宜地開展工作,具體地說,應從以下四方面人手:
1.要加強領導,認真規劃女職工素質教育工作。地勘單位要根據單位的發展、女職工的需求和女職工崗位的特殊需要,鼓勵女職工自覺學習,自發“充電”,組織女職工參加各種培訓,積極參加技術職稱的評定晉級和各種資質證書的考試。要最大限度地把女職工的智慧和力量激發出來、凝聚起來,創造一支高素質的女職工隊伍。
2.要建立健全激勵機制,營造良好學習氛圍。將教育和鼓勵同晉級和獎勵結合起來,激發女職工的緊迫感、危機感和責任感,在為其成才提供學習和鍛煉的機會外,要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為素質工程的實施創造更好的環境。
3.要加強女職工培訓,定期舉辦各類培訓班。通過培訓向女職工傳授心理學、社會學和法律等方面的知識,幫助女職工觀念轉變,不斷更新知識,促進女職工綜合素質的提高,以適應社會發展的變化和需要。
篇7
[關鍵詞]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病因;治療;轉歸
[中圖分類號]R722.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005-0515(2010)-7-044-01
高膽紅素血癥是新生兒期的常見病, 在廣州地區尤為明顯。當血清膽紅素濃度達到一定水平,游離膽紅素即可通過血腦屏障進入腦組織,并對其產生毒性作用。足月新生兒總血清膽紅素濃度≥221umol/L(12.9mg/dl) 稱足月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早產新生兒總血清膽紅素濃度≥257umol/L( 15 mg/dl) 稱早產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本文回顧性分析從2009年5月至2010年5月在本院住院的125例高膽紅素血癥患兒,為該類患兒的診治提供臨床經驗。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本組以診斷高膽紅素血癥收治入院的新生兒125例。其中男73例,女52例,足月兒85例,早產兒40例,出生體重< 2500 g 16例, 2500~4000 g94例, > 4000 g 15例。順產85例,剖宮產40例。出生24 h內出現黃疸36例,24~72 h內出現黃疸75例, 72 h后出現黃疸14例。所有患兒來我院之前都未接受過任何治療。
1.2 患兒入選標準
均符合下列診斷標準中至少一項[1]: ①出生后24 h內出現黃疸; ②足月兒血清膽紅素> 221 umol/L(12.9mg/dl) ,早產兒> 257 umol/L ( 15 mg/dl) ,或每日上升> 85 umol/L (5mg/dl); ③黃疸消退后又重新出現; ④黃疸持續時間長,足月兒> 2周,早產兒> 4周; ⑤血清結合膽紅素>34 umol/L (2 mg/dl)。
1.3 病因及相關因素
(1)溶血性疾病51例(占40.8%),其中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缺乏癥31例(占24.8%), ABO 溶血病19例(占15.2%)、Rh溶血病1例(占0.8%); ( 2)感染性疾病35例(占28%),其中敗血癥1例(占0.8%)、肺炎31例(占24.8%)、臍炎3例(占2.4%);(3)酸堿水電解質失衡5例(占4%);(4)母乳性黃疸18例 (占14.4%);(5)新生兒窒息11例(占8.8%);(6)其余包括先天性膽道閉鎖1例,紅細胞增多癥1例,新生兒肝炎3例。
1.4 治療與轉歸
除1例先天性膽道閉鎖患兒行手術治療和1例Rh溶血病患兒予換血治療以外,其余123例患兒均給綜合治療。入院后根據病因治療包括抗感染、糾正酸中毒、溶血患兒給予激素、靜滴白蛋白及肝酶誘導劑等其他對癥處理。凡以間接膽紅素增高為主的采用藍光照射,照射時間為18~72 h,并予供能、中成藥及酶誘導劑、苯巴比妥鈉等綜合治療, 并予開塞露灌腸通便減少腸肝循環,療效良好。最后黃疸消失,膽紅素恢復正常,治愈患兒為120例,治愈率達97.6%。123例患兒中有3例發展為膽紅素腦病警告期,其中2例3個月后發現聽力障礙,1例6月后被診斷為腦性癱瘓。手術治療與換血治療的2例患兒預后均良好。
2 討論
新生兒高膽是新生兒科常見疾病之一。高膽紅素血癥絕大多數為間接膽紅素增高。間接膽紅素有一定神經毒性, 可透過生物膜及血腦屏障, 引起膽紅素腦病, 導致中樞神經受損, 后遺癥主要表現為聽力障礙和腦癱。近年來,隨著對高膽的研究進一步深入,發現血中膽紅素濃度過高不僅對中樞神經系統有損害,而且也會對心、肝、腎、肺等重要器官以及血液、免疫等系統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害[2]。
血清膽紅素異常增高的原因主要有溶血、窒息缺氧、感染、早產以及圍生期各種病理因素和母乳性黃疸。本組患兒病因包括溶血性疾病、感染、酸堿水電解質失衡、母乳黃疸等,以溶血性疾病(占40.8%)為最常見病因。溶血的病因在廣東地區主要為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缺乏癥,其次為ABO 溶血病, Rh溶血則少見。另一大病因為感染性疾病(占28%)。一般黃疸出現后24~72 h內進展迅速,就診時有可能已出現膽紅素腦病警告期癥狀,嗜睡、拒食及反應轉差等,該類患兒需要及時就診,避免癥狀進一步惡化。而對腦的損傷與高膽紅素血癥的時間長短呈正相關,血清總膽紅素值增高是促發膽紅素腦病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的因素,早產、窒息、缺氧、感染與溶血癥、低蛋白血癥等因素也是促發膽紅素腦病的重要因素[3]。本組患兒有3例發展成為膽紅素腦病警告期,2例3個月后發現聽力障礙,1例6月后被診斷為腦性癱瘓,故早期干預、預防神經系統受侵襲、杜絕膽紅素腦病發生是治療的最終目的。膽紅素腦病發生取決于腦內膽紅素水平,而腦內膽紅素水平不但與血清膽紅素水平相關,也取決于患兒的血腦屏障功能狀態,在一些病理因素影響下, 血腦屏障開放,膽紅素處于較低水平時亦可以發生腦病[4]。
藍光療法可使游離膽紅素結構改變,水溶性增加,從而排泄增多,方法簡便安全,是高膽治療的首選。但是如果光療后膽紅素水平不下降或繼續升高,可能有溶血的發生,不主張繼續光療[5]。膽紅素和白蛋白的聯結是影響膽紅素毒性的重要因素,酸中毒可增加膽紅素的毒性[6],故靜脈輸注白蛋白增加白蛋白與游離膽紅素的聯結及堿化血液都是降低膽紅素毒性的有效方法。
總之,高膽紅素血癥是兒科的常見病,雖然大都預后良好,但也有進展成核黃疸導致死亡或嚴重后遺癥的發生,對其病因分析和治療方案的選擇有利于減低該病的致殘率。
參考文獻
[1] 陳盛植. 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的病因分析和治療[J]. 中國實用醫藥,2009,4(35):96-98.
[2] 張新利,肖昕. 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與臟器損害[J]. 中國新生兒科雜志, 2007, 22 (4) : 254 - 256.
[3] 袁毅,何業健,葉貞志. 新生兒膽紅素腦病62例臨床分析[J]. 中國新生兒科雜志,2007, 22(3):174-176.
[4] 張立春. 70例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發病因素分析及防治[J]. 中國臨床研究,2010,23(3):206-206.
篇8
【關鍵詞】 單純性肥胖;兒童;影響因素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采用隨機整群抽樣方法,抽取鄭州市某2個城區的37所幼兒園中(3~6)歲學齡前兒童作為調查對象,共2970名,其中,男1598名,女1372名。10年前,采用同樣調查方法,抽取同地區同年齡段的3165名兒童為研究對象。
1.2 研究方法 根據文獻報道[3]設計問卷調查,內容包括兒童和父母的一般情況、兒童的出生及喂養情況、日常活動情況等,調查問卷的條目均進行預調查,保證其信度和效度。標準身高體重計測量其身高和體重,按WHO推薦的身高標準體重法,以實測體重超過標準體重120%并排除繼發性肥胖者診斷為單純性肥胖。
1.3 統計學方法 Excel軟件錄入數據,SPSS 13.0對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發生率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影響因素分析采用多元logistic回歸分析,檢驗水準α=005。
2 結果
2.1 與10年前的發生率比較 10年前調查本地區單純性肥胖發生率566%,此次調查單純性肥胖的發生率為690%。本次調查的單純性肥胖發生率高于10年前調查結果,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06,P=0044)。
2.2 單純性肥胖發生的影響因素分析 將性別、出生體重素等自變量納入單純性肥胖是否發生的回歸方程;結果顯示,以上因素均與單純性肥胖的發生有關,其中,撫養人學歷和喜愛運動是保護因素,出生體重、父母肥胖、挑食、愛吃零食、喜愛油膩食物、性別是危險因素。見表1。
3 討論
單純性肥胖的發病原因尚難以確定,其發生率隨著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迅速增加,其中兒童單純性肥胖逐漸成為重要的健康問題。本次調查研究發現,本地區兒童單純性肥胖的發生率為690%,明顯仍高于10年前的發生率566%,與歐美國家報道的發生率接近[5],應引起相關部門的重視。
本次研究發現影響學齡前兒童單純性肥胖發生的因素包括出生體重、父母肥胖、性別等因素,與文獻報道相一致[4],說明單純性肥胖可能與基因遺傳有關。同時,本次研究還發現,挑食、愛吃零食、喜愛油膩食物等因素也是兒童單純性肥胖的危險因素,這應該引起廣大家長的重視,讓兒童三餐均衡營養、減少零食和快餐的攝入。另外,撫養人學歷和喜愛運動對兒童肥胖保護因素,這與Ortega的研究結果較為一致[5],提示父母的影響及兒童多運動可以有效降低兒童肥胖的發生。
兒童單純性肥胖是基因和環境因素交互作用的結果,應重視健康教育、注重膳食營養、保持良好的生活行為習慣,降低兒童單純性肥胖的發生率,促進兒童健康成長。
參 考 文 獻
[1] 呂蘭秋,錢瑩瑩,徐翠青,等學齡前兒童單純性肥胖發生率及與生活環境相關性的研究.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08,16(6):707708.
[2] 全國兒童期單純肥胖癥研究協作組,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婦幼保健中心全國0~6歲兒童單純性肥胖流行病學研究.中華兒科雜志,2008,46(3):179184.
[3] 黃水平,邵繼紅 用聚類分析法篩選兒童單純性肥胖的調查指標.中國衛生統計,2006, 23(4):339346.
篇9
關鍵詞:中西方 文化 差異
一、中西文化差異的根源
人類是從“類人猿”的人類始祖進化而來的,在最初,世界各地的猿人,并沒有出現本質的區別,都要進行采集、狩獵勞動,在山體洞穴中過著群居生活。從這個意義上來看,在原始社會早期,中西方的原始人類并沒有出現差別。也就是說,中西方民族及文化傳統的差異,絕非是從人類誕生之時就產生的,而是在以后的歷史進程中,受各自所處的自然環境和條件的制約與影響的結果。
1.中國:農業文明
受地理環境和自然條件的影響,中國在公元前8000年左右開始走上農業生產的道路。糧食作物成為了維系人們生存的主要食物,農業被視為“本業”、“主業”。
由于農業生產具有季節性強、作物生長規律性強、易受氣候和天氣影響和勞動地點固定這四個顯著的特點,中國在歷史上形成的農業民族所特有的觀念、意識以及文化特征都深受農業生產特點的影響。由此中華民族養成了善于總結經驗、不屈不撓、勇于探索、頑強拼搏等精神以及吃苦耐勞、勤儉節約等品質。
2.西方:畜牧業文明
畜牧業是歐洲社會經濟生產和生活的主要內容,對西方民族的飲食、生活習俗、觀念意識等諸多方面產生了直接影響。
和農業相比,畜牧業有受季節或天氣影響相對較小等特點,導致了西方民族與以中華民族為代表的東方民族在物質、精神和文化諸多方面的差異。如:由于畜牧業受客觀環境和自然規律制約和束縛相對較小的原因,極大的促進了西方人的開拓精神、主動進取精神、冒險精神、自我中心意識等等,形成了和中華民族完全不同的民族文化。
二、中西方節日習俗比較
節日是指一年中被賦予特殊社會文化意義并穿插于日常之間的日子,是人們豐富多彩生活的集中展現,是各地區、民族、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宗教等的總結和延伸。中西方節日文化有著同樣的悠久歷史。
從整體上看,中國與西方國家在節日習俗上的差異主要有兩方面。第一是節日習俗的起源與目的不同。中國的節日主要源于歲時節氣、原始崇拜、祭祀與神靈信仰等,主要目的在于祈求自身的吉祥幸福。而西方的節日主要源于宗教及相關事件,雖然也有為自己祈福的成分,但更主要是緬懷上帝、求其保佑。第二是節日習俗的主題與內容不同。中國主要以吃喝為主,許多節日都有相應的節日食品。而西方國家的傳統節日則主要以玩樂為主。
我們以中國最重要的節日春節和西方最重要的節日圣誕節為例,看看中西方節慶習俗的差異。
1.中國的春節習俗
第一,春節的色彩。紅色是中國的一種傳統喜慶色彩。因此,在春節期間,隨處可見大紅福字、大紅燈籠、大紅對聯、大紅花,一派喜慶和歡樂的景象。這一天,連中央電視臺的播音員們也穿上傳統的紅色唐裝,全國上下一片歡騰。
第二,除夕年夜飯。中國人的習俗是除夕夜包餃子,全家老小聚在一起舉杯共慶,互相祝福來年心想事成、萬事如意。隨除夕夜幕降臨,便是萬家燈火,鞭炮連綿不斷,城市與鄉村都沉浸在祥和、喜氣的氣氛中。
第三,守歲。除夕之夜除了吃年夜飯之外就是守歲。近些年來人們一邊吃著年夜飯,一邊觀看中央電視臺播放的春節晚會。春節晚會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持續播放到新舊交替的午夜12點。午夜12點的鐘聲一響,外邊的鞭炮聲就此起彼伏,煙花閃閃耀眼,火樹銀花,把大年夜帶入除舊布新的雄壯氣勢中。大家歡呼雀躍著:“新年好,新年到了!”家家電話聲不斷,互相祝福。
第四,壓歲錢。中國至今還保留著一種傳統風俗,那就是除夕晚上或大年的早上做長輩的要給自己的兒孫們發壓歲錢。壓歲錢是父母、長輩對孩子們吉祥如意、快快長大之類的祝福。初一大早,孩子們穿上新衣,帶上新帽,高高興興地到父母、爺爺、奶奶等長輩們面前磕頭拜年,然后揣著長輩們給的嶄新鈔票,盡情地玩耍,無憂無慮。
2.西方圣誕節習俗
圣誕節是西方國家最盛大、最神圣的節日,時間是在每年的12月25日。在其節日習俗中除了宗教儀式,必不可少的還有圣誕老人、圣誕樹、圣誕禮物和圣誕宴會。
第一,圣誕老人。歐洲每年的圣誕節期間,在信奉基督教的國家里,“圣誕老人”是最受歡迎的角色。千百年來人們都相信,圣誕夜會有一位白須紅袍的老人穿著大皮靴,背著大紅包袱,乘坐由兩只鹿駕駛的雪橇自北方來,從煙囪進人每個有孩子的家庭,把玩具、禮品裝進孩子們的襪子。因此,孩子們人睡前都把襪子放在壁爐旁或床頭,并給圣誕老人留些好吃的食物,作為他的夜餐。
第二,圣誕樹。圣誕樹是圣誕夜的必需之物。圣誕樹一般采用松樹,樹枝上掛著各種玩具、禮品,五光十色小圓球,絢麗多彩的燈泡,樹頂往往要裝飾一顆明亮的星,以照亮“東方三王”赴伯利恒朝拜圣人的道路。
第三,圣誕禮物。圣誕節送禮物給家庭成員和好朋友的風俗非常流行。各家各戶都準備了豐富的節日禮物,大人和小孩在圣誕期間都能收到圣誕禮物,常見的是同事及朋友之間互相贈寄的圣誕卡片。
第四,圣誕宴會。圣誕大餐包括作為主菜的家禽(如雞、鴨、火雞等),以及色拉、面包、蔬菜;最具特色的是各種甜點,甜點通常是水果餅、干果布丁或百果餡餅和冰淇淋。值得注意的是,多數國家的圣誕宴會上,都必須多放一把椅子,空一個座位,因為這是給“主的使者”耶穌準備的。宴會結束后人們便圍著象征吉祥快樂的圣誕樹唱歌跳舞。
三、結語
節慶習俗和婚禮習俗只能體現中西方文化差異的一個小方面,我們在學習一種外國文化的時候,不僅要學習不同的文化形式,還要了解這些不同中所體現的文化差異,掌握這些文化差異才能更好的彼此交流和學習。隨著全球一體化的加速發展,中西方跨文化交際越來越頻繁,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也越來越多地隨著交流與交往傳向世界。與此同時,我國也越來越多的接觸到外來的文化,這些文化所蘊含的觀念、意識逐漸深入人們的頭腦。這對于有著五千年文明歷史的中國來說是一次開闊眼界的機會。今天我們既要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和文化,也要學習和借鑒外來文化中有益的成分和要素,取長補短,以促進自身素養的提高。
參考文獻
[1]賀毅(主編).中西文化比較[M].北京:冶金工業出版社,2007.285-298
[2]李軍、朱筱新.[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8-29
篇10
20xx中國圣誕節放假嗎
圣誕節不是中國的節日,所以21015圣誕節不放假!
圣誕節來歷簡介
圣誕節(Christmas)又稱耶誕節,譯名為“基督彌撒”,西方傳統節日,在每年12月25日。彌撒是教會的一種禮拜儀式。圣誕節是一個宗教節,因為把它當作耶穌的誕辰來慶祝,故名“耶誕節”。
大部分的天主教教堂都會先在24日的平安夜,亦即12月25日凌晨舉行子夜彌撒,而一些基督教會則會舉行報佳音,然后在12月25日慶祝圣誕節;基督教的另一大分支——東正教的圣誕節慶則在每年的1月7日。
圣誕節也是西方世界以及其他很多地區的公共假日,例如:在亞洲的香港、澳門、馬來西亞和新加坡。圣經實際上并無記載耶穌誕生日期,圣誕節是后人公定的。
圣誕節發展
圣誕節本是宗教節日。十九世紀,圣誕卡的流行、圣誕老人的出現,使圣誕節開始漸漸流行起來。圣誕慶祝習俗在北歐流行后,結合著北半球冬季的圣誕裝飾也出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