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保健范文

時間:2023-03-16 05:21:1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預防保健,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任何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的最終點都在醫院,預防保健科是醫院承擔區域內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的終端處理處。我院預防保健科承擔著醫院轄區內傳染病管理、健康教育、愛國衛生運動、院內職工醫療保健、傳染病報告、疫情控制及死亡生命數據統計、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工作,開展對居民慢性病管理及健康知識教育等各項工作,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一、預防保健科工作管理內容和職責

1.傳染病疫情報告和管理

綜合醫院是病人和病菌密集的地方,稍有疏忽就有可能發生傳染病的漏報,甚至還可能導致傳染病的傳播和流行。預防保健科在相關職能科室協助下從全院的角度,從規范疫情處理各項操作、理順傳染病疫情處理程序入手開展傳染病防治管理工作。

1.1 嚴格遵守、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及其相關法規,針對國家規定的 37 種傳染病,制定出具體、有效的防控、醫療救治及報告、處理管理細則。

1.2 由預防保健科專人承擔本單位的傳染病預防控制以及責任區域內的傳染病預防工作,承擔醫療活動中與醫院感染有關的危險因素監測、安全防護工作。

1.3 督促各臨床科室嚴格執行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規定的管理制度、操作規范,防止傳染病的醫源性感染和醫院感染。按國家法律法規要求及時準確地填報報告傳染卡。加強結核病歸口管理,每年完成涂陽結核病人15例。

1.4 對醫院實驗室、血液、血液制品、從事病原微生物實驗部門及傳染病病原體樣本建立嚴格的監督管理制度 , 嚴防傳染病病原體的實驗室感染和病原微生物的擴散。

1.5 負責全院傳染病報告卡的收集、審核、網絡直報(國家傳染病監測信息系統)、訂正()工作,定期檢查、指導和督促各科室做好醫院疫情管理及報告工作。加強發熱門診和腹瀉門診的監管工作。

2.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報告和防治管理

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簡稱慢病)是嚴重威脅人民群眾健康的主要衛生問題,近年來呈明顯上升趨勢。我院積極開展了有關慢病的預防控制管理工作。

2.1 實行每月漏報檢查與質量控制制度,并利用簡報形式對檢查情況予以通報。

2.2 門診、住院醫生每日對確診的病例填寫卡片報預防保健科,預防保健科專人負責卡片的收集、整理、核對、匯總登記,并報市疾控中心。

2.3 加強慢病監測工作的規范管理,對臨床各科醫生進行報卡等相關知識的培訓。

2.4 采取主題和日常宣傳相結合的方式,向廣大群眾普及防癌、抗癌的科學知識。

3.死亡病例報卡和管理

我院認真執行衛生部、公安部、民政部下發的《死亡醫學證明書》和《關于進一步加強全市死因統計工作的通知》,指導全院醫務人員嚴格規范化填寫死亡醫學證明書和死亡病例報告卡,及時、準確進行網絡報送。

4.愛國衛生運動以及健康教育管理

我院把開展愛國衛生運動作為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抓手和改善環境衛生質量的一件大事,向患者及其家屬和廣大群眾開展健康教育,來提高廣大人民群眾健康意識和自我保健能力。積極開展本院的愛國衛生運動,對健康教育工作有明確的計劃,醫院現有一名院級領導分管醫院健康教育并有專 ( 兼 ) 職健康教育工作人員,具體負責全院的健康教育業務計劃。在門診或病房各種候診區域醒目位置提供閉路電視、健康教育專欄和健康教育宣傳品。醫院積極組織本院醫務人員參與市 ( 區 ) 的社會性健康教育活動,對醫護人員為病人實施的健康教育計劃有定期的評估和反饋。

5.本院在職及離退休職工體檢和保健工作管理

保健科廣泛征集在職和離退休職工意見,認真組織職工體檢和保健工作,扎扎實實地服務于廣大職工同志。目前本院在職和退休職工體檢每年一次;女職工每年進行婦女病普查普治工作一次。本院職工的看病、開病假、住院、會診和轉院等,由預防保健科醫師根據病情和有關規定處理。

6.職業、放射衛生監督管理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放射工作人員職業健康管理辦法》、《放射性同位素與射線裝置安全和防護條例》的有關規定,負責院內職業病的健康管理工作。安排每年一次從事有毒有害工作人員的體檢和從事放射人員每兩年一次體檢。聯系安排每年一次職業病作業場所的環境檢測,對個人放射劑量計進行監督管理,每三個月換發一次。

二、預防保健工作管理經驗

1.醫院領導支持,預防保健工作得以順利開展。在醫院領導的大力支持下,我科與醫務科、護理部及各臨床部門等業務科室均能很好的協作,醫院預防保健各項管理工作得以順利開展。

2. 加強督導檢查,提高醫院預防保健工作管理質量。每日下科室查看門診日志對傳染病及死亡漏報病例等及時補報,提高預防保健工作管理質量,降低了傳染病的漏遲報率。

3. 加強業務培訓,提高醫務人員防治水平。每年舉辦各種法律法規、疾病防治知識和健康保健知識培訓講座,組織相關科室人員學習。

篇2

【關鍵詞】甲型肝炎;減毒性疫苗;滅活疫苗;甲型肝炎疫苗抗體;

【中圖分類號】R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6851(2014)10甲肝減毒活疫苗的價格比較便宜,1針的免疫程序相對方便管理,且應用價值高,但是甲肝減毒活度疫苗的穩定性較差,需要冷鏈保存和運輸。此外,其免疫后產生的抗體水平也比較低。甲肝滅活疫苗具有較高的安全性和穩定性,方便保存,且出可以用于常規疫苗中,還能用于甲肝疫情爆發時的應急接種,所以其價格比較貴[1]。甲肝減毒活疫苗一歲以上接種一次即可。每次人用劑量為0.5ml,1.0ml.滅活疫苗18歲前都可以接種,且在6-12個月后進行接種滅活疫苗加強針。兩次注射后產生的免疫力更好。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2008年1月~2011年3月,篩選我市6~12歲甲肝易感兒童130人,隨機分為B、C、D、E4組,免疫針次均為2針。B、C組接種國產減毒活性疫苗,接種程序為0~6和0~12,D組接種低滴度國產減毒活疫苗,E4組接種滅活免疫,接種程序為0~6.各組的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差異較小。

1.2觀察方法各組分別在第一針免后1,6,12,24個月,第二針免后1個月采血。檢測甲肝抗體lgG,觀察抗體動態變化。所有血清都是在現場采集之后進行無菌分離,并凍存于-20℃,血清一般不反復凍融。于兩周內完成所有實驗室監測工作[2]。

1.3血清學檢測采用浙江醫學科學院生產的-HAV-lgG,將血清作倍比稀釋檢測抗體滴度。根據檢測的抗體滴度范圍,利用ImxmEIA試劑和相應地全自動微粒子快速酶聯吸附免疫試驗檢測系統復測,根據同時檢測的不同濃度的WHO標準抗體單位擬合標準曲線,換算出每毫升血清中抗體國際單位(IU/l).

2結果

接種第一針后1~6個月,各組甲肝抗體陽轉率均不能達到100%,B組、C組的抗體陽轉率和抗體水平和E組相比差異較小,但是比D組高(P0.05)。B組的滴度峰值(1204.63IU/L)接近于D組(1543.96IU/L)(P>0.05)。

首針12個月后,B組抗體水平(773.151IU/L)和E組(692.71IU/L)差異較小(P>0.05);D組GMT已降至B組的二分之一(368.34IU/L)。

首針免后24個月,C組抗體水平(596.57IU/L)、B組(489.12(596.57IU/L)和E組(615.16IU/L),D組(181.48IU/L)均低于各組(P6個月。甲肝滅活疫苗系將甲型肝炎病毒接種于人二倍體細胞,經培養、病毒收獲純化、滅活、加入氫氧化鋁佐劑吸附后制成。疫苗應為乳白色混懸劑。

注射疫苗后少數孩子可能出現局部疼痛、紅腫,一般在3天內自行消退。偶有皮疹出現,不需特殊處理,必要時咨詢醫生。禁忌癥近期身體不適,腋溫超過37.5°的孩子有急性傳染病或其他嚴重疾病的孩子;有免疫缺陷或接受免疫抑制劑的孩子;過敏體質的孩子;以上不宜接種甲肝疫苗[3]。

篇3

為寵物犬注射疫苗保障家人健康

健康免疫對寵物犬和主人來說都是基本的安全保障。人畜共處很容易感染上寵物常見病,如狂犬病,旋毛蟲病等,這些病有很長的潛伏期,人感染了最長可在體內潛伏幾年甚至十幾年,而且死亡率是百分之百,因此為寵物犬注射疫苗顯得尤為重要。但目前有些狗主對疫苗的重要性尚無全面認識,或是不了解注射疫苗的方法和禁忌,結果適得其反。

由于疫苗要在一定溫度下冷凍保管,如果運輸不當或保管不好,疫苗注射后同樣會失去作用。因此給寵物注射疫苗要到正規的,有合法手續、管理健全的防疫站、寵物診所。

成年犬每年春,秋兩季都要定期打疫苗。剛出生的小狗,應該在40天后進行第一次免疫針的注射,56天后進行第二次注射,84天后進行第三次,這三次屬于高度免疫,而隨后跟成年狗一樣按季打防疫針。目前秋季是寵物犬多發病季節,要定期給寵物注射疫苗。此外,狗主人每年還要為寵物進行一次寄生蟲方面的檢查,定期給它們服用殺蟲藥物,避免螨蟲,跳蚤的寄生。

秋季是為犬類絕育的好時節

秋天是犬只的高峰期,各類犬只都會顯得脾氣狂躁不安,四處撒尿引誘異性,損壞家具物件,嚴重的甚至會咬傷或抓傷人。如果狗主人沒有打算養育寵物的下一代,替它做絕育手術不僅是對它們負責任的表現,同時還是保護家人不受寵物傷害的有效做法。

絕育手術可以避免寵物不需要的繁殖,同時還可以改變寵物的性格,減少或徹底改變寵物外出游蕩、打斗、到處撒尿、嚎叫的習慣,從而大大減少丟失或受傷、被傳染疾病,傷人的機會,同時使寵物變得更加富有感情,與主人關系變得密切。給家里的寵物犬做絕育手術,一定要到允許開具絕育證明的醫院進行,因為那里才有正規的主治醫師,能夠對手術進行嚴格的消毒,確保手術的安全可靠。

孕婦、嬰幼兒不要接觸寵物

對于有孕婦和嬰幼兒的家庭,最好不要養寵物,因為寵物身上潛藏的疾病很可能會影響孕婦和孩子的健康。

寵物狗身上可能潛藏著病毒、弓形蟲、細菌等,孕婦一旦感染后,可經血液循環到達胎盤,影響胎兒的健康。家養寵物是弓形蟲病的最終宿主和主要傳染源,弓形蟲病是人畜共患病,它能使全身各臟器組織都受感染。孕婦感染了這種病,會出現流產、死產,早產或導致妊娠中毒癥,還可損害胎兒的神經系統,使胎兒發生腦積水,腦鈣化,腦性麻痹,小頭癥、視力和智力發生障礙等先天性疾病。因此,準備生育者,孕婦應當禁止養狗及其他小動物,避免與其接觸。此外,嬰幼兒也應盡量少與寵物狗“親密接觸”,因為嬰幼兒的免疫能力較差,吸入極少量的皮屑或毛發就可能引起哮喘病。有的幼兒雖然不是過敏體質,但將身上粘著的寵物皮毛帶到幼兒園、小學等兒童集中的地方,也容易引起其他人發生哮喘。

小貼士:預防寵物傳播疾病七項注意

(1)定期為寵物做檢查。

(2)定期免疫。

(3)發現疾病及時治療,杜絕傳染源。

(4)不要讓動物舔人的傷口。

(5)禁止動物亂排泄,及時處理動物的排泄物。

篇4

隨著現代醫學模式由生物醫學向“生物一社會 心理一環境”模式的轉變,疾病防治重心從治療疾病向預防疾病轉移,醫療保健策略也以疾病為主導向健康為主導發生改變。中國傳統醫學的“上工治未病”理念和21世紀醫學目的調整方向是完全一致的。中醫“治未病”的核心在于預防疾病發生,即教導人們“攝生”,由自己把握和保護自己身體的健康。如何充分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在預防保健服務中的作用,防患于未然,使人們不生病、少生病或延緩疾病發生,真正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從而減輕日益增長的醫療負擔,成為目前擺在我們面前的焦點問題。因此,建立一套符合我國國情、具有中醫特色、以預防為主的中醫預防保健服務體系,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我們以預防保健服務提供機構、衛生行政管理人員及服務人群(社區人群)為調查對象。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對現階段提供中醫預防保健服務的機構現狀進行了調研,報道分析如下。

1 調查對象

1.1 預防保健服務提供機構:對浙江、廣東、上海三地的預防保健服務提供機構進行調研,被調查并回收到調查表的31家單位,包括中醫醫院13家(三級甲等中醫醫院5家、三級乙等中醫醫院3家、二級甲等中醫醫院5家)、社區衛生服務機構8家、疾病預防控制中心5家、綜合性醫院2家、預防保健中心2家、獨立體檢中心1家。

1.2 衛生行政管理人員:調查對象為浙江、廣東、上海的省、市、區級衛生行政部門的管理人員和預防保健業務機構的管理人員,發放調查問卷270份,回收246份。

1.3 服務人群:以浙江省為代表,選擇功能社區、生活社區人群進行調查。包括企事業單位或社會團體的企業家、公司職員(高、中、低收入人群)、農村人群共計9000人。

2 調查內容

調查內容根據調查對象的不同分別設置。

2.1 預防保健服務提供機構的調查:預防保健服務提供機構的管理體制形式;已開展中醫預防保健服務的數量及機構,已開展的中醫預防保健服務項目;被調查機構享受到的有關中醫預防保健政策。

2.2 衛生行政管理人員的調查:衛生行政管理人員對機構開展中醫預防保健服務能力的評價;衛生行政管理人員對機構進一步開發新的服務技術產品和手段必要性的看法。

2.3 服務人群的調查:服務人群對現有提供中醫預防保健服務機構的服務滿意度評價;人群對提供中醫預防保健服務機構類別的認識;人群對中醫預防保健服務提供機構的期望(人群選擇中醫預防保健服務機構時優先考慮的5個條件)。

3 調查結果

3.1 預防保健服務提供機構調查結果:分述如下。

3.1.1 預防保健服務提供機構的管理體制:31家機構中有2家未回答,29家調查結果如表1所示。

由表1可見,管理體制為設立獨立科室但由機構擔負盈虧的形式最多,占44.83%;而從屬于其他科室的為12家,占41.38%。設置為獨立科室并能自負盈虧的僅有2家,占6.90%,說明現有預防保健服務業務機構的組織管理形式尚不統一,設置為獨立科室并能自負盈虧的形式還是少數。

3.1.2 已開展中醫預防保健服務的機構:詳見表2。

由表2可見,大多數(70.97%)預防保健服務業務機構已開展了中醫預防保健服務。中醫醫院100%開展了中醫預防保健服務;社區衛生服務機構75%開展了中醫預防保健服務;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綜合性醫院、預防保健中心開展中醫預防保健服務相對較少。

3.1.3 機構享受到的中醫預防保健政策:詳見表3。

由表3可見,只有中醫醫院、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和預防保健中心享受到了國家的鼓勵政策實惠。31家單位中只有2家單位享受到了專項經費資助。

3.2 衛生行政管理人員對現有中醫預防保健服務提供機構的評價:衛生行政管理人員對機構進一步開發服務技術和手段必要性的看法:詳見表4。

由表4可以看出,兩類管理人員均認為有必要繼續研究開發新的服務技術和手段(比例高達91.06%),說明管理人員對機構現有的服務技術手段不滿意。

3.3 服務人群對現有中醫預防保健服務提供機構的評價:回收問卷7247份,各項目填寫的完整程度不一,基本上應答率保持在90%以上。

3.3.1 服務人群對現有中醫預防保健服務提供機構的滿意程度:見表5。

由表5可以看出,人群對現有中醫預防保健服務提供機構的滿意度僅為54.32%,不滿意的超過了10%,說明現有中醫預防保健提供機構尚有許多有待于提高的地方。調查顯示,人群期待中醫預防保健提供機構首先提高服務內容的豐富性(47.67%);其次是服務機構的設置(35.83%)。結果提示:通過中醫預防保健服務提供機構的建設,為人群提供更多具有中醫特色的預防保健服務技術和手段,能有效滿足人群的期望。

3.3.2 人群對提供中醫預防保健服務機構類別的認識:我們設置了多選形式的問卷問題進行調查,人群認為目前中醫預防保健服務主要由哪些業務機構承擔。結果詳見下表。

由表6可以看出,兩類人群均認為:提供中醫預防保健服務的機構位于前兩位是中醫醫院和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而認為由獨立預防保健中心提供的比例僅為16.11%,明顯偏低。值得注意的是,一般人群對于綜合性醫院也有一定的認可度,比例為45.26%。說明綜合性醫院也有一定的群眾基礎,綜合性醫院一般開設有中醫科,事實上也具有提供中醫預防保健服務的能力。

3.3.3 人群對中醫預防保健服務提供機構的期望:調查設置了關于“人群選擇中醫預防保健服務機構時優先考慮的5個條件”的問題,以1~5的數值表示。通過計算各項條件所得值的平均數的大小來確定優先次序,數值越小,次序越前。結果詳見表7。

人群對于專業水平的考慮是第一位的,地理位置的選擇則是最后考慮的。生活社區人群和功能社區人群的選擇結果完全一致。

4 小結

篇5

關鍵詞:支氣管炎;日常護理;

0、前言

慢性支氣管炎是一種危害身體健康的常見病。多發生在秋冬季,病情發展緩慢,嚴重時可并發阻塞性肺氣腫甚至慢性原發性心臟病,支氣管炎病程較長,反復發作逐漸加重。清晨或夜間比較嚴重,主要以咳嗽、咳痰或氣短,痰量增多。當并發肺氣腫時,除有咳嗽、痰多、氣喘等癥狀外,逐漸出現呼吸困難。起初僅在勞動時氣促。隨著病情發展,以后靜息時也感到氣短或伴有喘息及反復發作的慢性過程為主要癥狀,少數人是由急性支氣管炎未治愈而轉為慢性支氣管炎,大多數發病是慢性非特異性炎癥。在我國或是在國際間均以老年人多見。老年慢性支氣管炎患者呼吸功能隨增齡而迅速降低,表現為呼吸肌力和耐力減弱,肺順應性降低和肺通氣灌流失調,一旦發生肺部感染時,必定會增加呼吸負荷,并加劇體內缺氧,甚至出現二氧化碳潴留。眾所周知,此病患者往往在冬季易復發且因感染使病情加重。因此預防感冒,控制感染,提高機體免疫力必須予以重視。應主要日常護理及保健工作,盡量不要在秋冬季早上和夜晚外出,避免感冒和呼吸道感染。由于冬季氣溫下降,慢性支氣管炎隱潛病人又開始出現咳嗽,癥狀為多痰、喘息等。因為天氣由暖轉寒、濃霧及潮濕的天氣對該病患者影響特大。其病理是體內的兒茶酚胺類物分泌增加,再因寒冷的直接刺激,支氣管粘膜表面的纖毛活動明顯減少,必然降低支氣管的自凈與排出功能,并使支氣管粘膜腺和環狀細胞功能亢進,導致各種細菌乘虛而入感染肌體,引起發病。冷空氣的刺激又是過敏因子之一,可使部份人發生支氣管粘膜充血、水腫,造成支氣管平滑肌痙攣,反復咳嗽等異常現象。另外,冷空氣能使人體免疫機制發生障礙,削弱產生抗體來消滅侵入體內的病毒,細菌及其它異物等抗原的機能,進一步加劇支氣管炎的發作。加之吸煙飲酒可以使氣管粘膜上皮受損、生濕積痰等。諸多因素促進病情進展常可并發阻塞性肺氣腫,甚至肺動脈高壓、肺源性心臟病。嚴重危害人民健康。因而在冬季應加強預防保健顯得尤為重要。

1、預防;治療;養護;

1.1慢性支氣管炎臨床表現很不一,大多數患者屬于潛隱。患者多為咳嗽和痰多,當有細菌侵入引起的繼發感染時,咳嗽加重,一般以早晨起床時和晚上睡覺時較重,咳出多量粘痰,后胸部就感到輕松。高齡、體弱、合并其它疾病者,常在病情加重時,并發喘息樣呼吸困難,往往不能平臥,肺部可聞及哮鳴音,這時應及時就醫,避免加重病情,影響健康。另慢支患者,如果近來痰液大減或消失,咳嗽頻繁加劇,則應引起高度警惕,以免漏診肺癌。預防慢性支氣管炎的復發方法,應采用防寒保暖,預防感冒和流感的發生。戒煙。加強體育鍛煉,增強體質,提高抗病能力。

老年慢性,簡稱老慢支,是老年人的一種常見病、多發病,是危害老年人健康的一種嚴重疾病。該病可反復發作,使支氣管及分枝和肺泡的組織與功能發生一系列變化,并可引起其它嚴重的并發癥,如阻塞性肺氣腫,支氣管肺炎,支氣管擴張。

臨床表現起病緩慢,初起多在寒冷季節發病,主要表現為咳嗽、咳痰,以清晨為重,痰粘稠不易咳出,痰多呈白色粘液泡沫狀。在感染或受寒后,病情迅速加劇,痰量增多,粘稠度增加或呈黃色膿性痰。隨著病性的發展,患者終年都有咳嗽、咳痰,以秋季最重。部分病人伴有哮喘樣發作,氣急,不能平臥,稱為喘息型慢性支氣管炎。

治療

1.2 本病雖可改善病情,但不能徹底治愈。治療包括中西醫綜合治療,西藥治療有:解熱鎮痛,止咳、怯痰、平喘,選用合適抗生素抗感染治療。中醫主張辨證論治,對癥下藥。預防

(1)預防感冒,防止急性支氣管炎的發生;(2)徹底治療急性支氣管炎;

(3)注意隨著季節的變化及時增減衣服,避免受涼;(4)進行體育鍛煉,提高抗病能力。?

慢性支氣管炎以預防為主,注意日常護理及保健,避免秋冬季感染。

防寒保暖,是冬季養生的重要措施。冬季室溫應在 20 攝氏度左右,室溫不可過高,以免室內外溫差大引起感冒。老年人的寒衣最好選擇蓬松度大,重量輕,保暖性能好的棉衣、羽絨、絲棉等,穿起來既暖和又輕松。還應特別注意腳的保暖,尤其是外出時,應穿寬松、干燥、保健、防滑的棉鞋或毛皮鞋以防滑倒,襪子以棉為佳。適時地打開窗戶,既能增添居室內暖和感,又能凈化居室的空氣,對人體有益處。外出時要戴好帽子、口罩。

1.3在入秋前,每周肌注一次氣管炎疫苗,連用三個月或每日注射胸腺肽注射液 20 毫克,連用一個月或口服轉移因子三個月、或一周兩次注射人胎盤脂多糖注射液、每次 2 毫升、連用三個月均可以提高免疫力,減少感染,防止發病,可連續應用三年。堅持適當室外體育鍛煉:如散步、快走、太極拳等鍛煉。可提高人體耐寒能力但冬季晨煉應待日出以后為宜。另可根據自己的體力進行腹式呼吸和縮唇呼吸等呼吸肌鍛煉來提高肺功能。同時也必須戒煙限酒,改善環境衛生,做好個人勞動保護,消除和避免煙霧、粉塵和刺激性氣體對呼吸道的影響。

要注意脾胃的調養。祖國醫學認為: “脾為生痰之源,肺為貯痰之器”,加強飲食的營養。多食優質蛋白及含維生素 A、c 的食物,使正氣內存,又能增強支氣管粘膜的防御功能。慢性支氣管炎的根本治療為及時正確地選用有效抗菌藥物,由于即刻確定病原菌有困難,故早期多屬經驗性用藥,然后根據病情演變和病原學檢查結果,隨時調整。

篇6

[關鍵詞] 街道防保衛生技術人員;人力資源;現狀分析

[中圖分類號] R197.1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3)01-0103-02

人力資源建設對承擔主要公共衛生職能機構起著決定性的作用。為合理配置人力資源,促進深圳街道基層公共衛生事業的可持續發展,現對我所人力資源配置情況進行綜合性分析,并就與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完善相適應的街道基層疾控人力資源建設提出相應對策。

1 資料與方法

1.1 資料來源

采用我所人事檔案資料,調查統計數據截止2011年12月1日。

1.2 方法

利用Excel 2000 建立數據庫,數據整理進行描述性統計分析。

2 結果

2.1 基本現況

平湖街道位于深圳西北部,轄區總面積41.8平方公里,街道下轄12個社區總人口55余萬,其中戶籍人口1.9萬人。深圳市龍崗區平湖預防保健所(衛生監督分所)于2000年6月掛牌成立,屬深圳市龍崗區衛生局管理的事業單位。主要負責轄區內的初級衛生保健、預防保健和衛生執法等工作。區編委核定的編制為45人,至2011年12 月,我所共有員工85人(包括臨時聘用人員),其中衛生技術人員63人,占74.11%,非專業人員及工勤人員22人,占25.89%。2007年深圳市龍崗區每萬人口擁有街道防保衛生技術人員2.28人標準相差很大[1]。

2.2 職工性別及年齡構成

我所職工中男性41人,占48.2%,女性44人,占51.8%,男∶女為1∶1.07。我所人員中30 歲以下( 包括30 歲) 24人,占28.2%; 31~40 歲37人,占43.5%; 41~50 歲20人,占23.5%; 51~60 歲4人,占4.7%。反映以中青年為主,年齡構成相對合理。

2.3 職工學歷及專業構成

本所現有員工85人,其中研究生3人,占3.5%;本科22人,占25.9%;大專35人,占41.2%;大專及以上學歷占人員總數的70.59%。在職人員具有專業技術人員63人,其中高級職稱5人,占5.9%;中級職稱16人,占18.2%;初級職稱28人,占32.9%,中級和初級占大多數。在職人員中,從事預防控制工作所需的預防醫學18人、衛生檢驗9人、臨床醫學的專業人員33 人; 非預防醫學專業16人及無專業人員9人,占29.4%。結果顯示專業構成不適,崗位重心偏移,非預防醫學專業人員所占比例過高,影響衛生專業技術隊伍的整體素質。

3 討論

根據本次調查顯示及對比有關衛生監督機構衛生人力資源建設的標準或平均水平[2-3],我所人員結構配置不合理的問題包括以個幾個方面:中低學歷多,高學歷少;非預防醫學專業人員多,預防醫學專業人員少等。隨著深圳平湖轄區流動人口不斷增加以及公共衛生服務體系的不斷建立和完善,工作職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工作量大, 疾病預防控制工作任務繁重,難以向深度和廣度延伸、拓展。難以適應當前公共衛生服務疾病預防控制工作的要求,勢必造成公共衛生工作的弱化, 管理風險加大, 公共衛生保障能力下降。因此, 要充分考慮到深圳平湖轄區大量流動人口的事實存在,合理配置衛生人力資源比例, 加大“預防為主、強化基礎”策略的實施力度,重視醫學行為干預的關鍵環節,確保“三級預防”策略的貫徹落實[4];應按以事定崗、以崗定人的原則,嚴格公共衛生人員準入制度;注重 “一專多能”人才的培養,促進隊伍整體素質和能力水平的提高[5]。全面提高公共衛生隊伍的整體素質; 在有限的人力資源狀態下, 充分運用好管理心理學中雙因素理論的保健效應與激勵效應原理,積極提高專業人員的自我效能[6];因地制宜、因勢利導, 制定出合理的公共衛生人力發展規劃, 以落實基層公共衛生體系建設為重點, 既能有利于提高衛生技術人員的總量、結構及整體素質,也有利于提高轄區衛生人力資源配置的公平與效率[7]。

[參考文獻]

[1] 張凱, 李廷婷, 陳少賢,等. 深圳市龍崗區基層預防保健體系運行機制和效果分析[J]. 中國農村衛生事業管理,2009,1(29):47.

[2]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 衛生監督機構建設指導意見[EB/OL].[2005-03-03]htpp:///uploadfile/2005/05/20055181013

0938.doc.

[3] 孫梅,張文紅,王漢松. 我國衛生監督機構適宜人力配置標準研究[J]. 中國衛生監督雜志,2007,14(3):234-237.

[4] 王珊紅. 湖州市疾控機構人力資源狀況分析[J]. 中國公共衛生管理,2012,4(28):152-153.

[5] 羅實. 加強衛生人才隊伍建設的基本策略與建議[J]. 衛生政策,2005,3:36-38.

[6] 梁軍,曾長佑. 麗水市縣級疾控機構人力資源狀況分析[J]. 浙江預防醫學,2010,22(9):92.

篇7

目的 分析小兒外陰陰道炎臨床感染情況并提出保健措施。方法 對96例外陰陰道炎患兒(A組)與同期108 例無感染小兒(B組)進行比較,探討外陰陰道炎患兒陰道菌群分布及影響因素并提出預防保健措施。結果 兩組陰道菌群分離率均以表皮葡萄球菌、棒狀桿菌、乳酸桿菌和大腸桿菌較高, 兩組陰道菌群分離率比較差異無顯著性(P>0.05);A組具有不良生活衛生習慣者明顯多于B組(P<0.05)。結論 對小兒外陰陰道炎診斷僅進行陰道菌種分析, 對病原體的診斷是不夠的,應采取定量分析的方法,糾正小兒地不良衛生習慣,加強局部衛生保健也是預防陰道炎的重要措施。

【關鍵詞】 小兒 外陰陰道炎 保健措施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infection of vulva vagina and propose measures to keep health. Methods By Making a comparison between 96 girls with the infection of vulva vagina and 108 girls of without infection to discuss the vaginal flora distribution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proposes measures to keep health. Results The 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 Corynebacterium, Lactobacillus and E. coli were higher in both group A and group B. There a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se two groups(P>0.05).There are more girls with bad hygiene habit in group A than B group (P<0.05).Conclusions It was not far from satisfying to make diagnosis of vulva vaginas only by srain analysis. We are supposed to make use of quantitative analysis, correct bad hygiene habit and strengthen local health care.

Key words:girl; vulva vagina infection; health care measure

外陰陰道炎是小兒婦科疾病中常見疾病,對小兒的生理和心理都有極大的危害,但這一階段不論從生理發育、心理變化、還是某些疾病的發生方面, 都有其獨特的表現形式[1]。本文旨在通過對外陰陰道炎患兒的陰道菌群分布及影響其因素的研究進行比較分析, 探討發病原因并提出相應的保健措施。

1 材料和方法

1.1 研究對象 為本市5 所幼兒園體檢時發現的外陰陰道炎患兒96 例, 為A組;同期檢查無外陰陰道炎的健康小兒108例, 為B組。兩組的平均年齡分別為(3±0.25)歲和(3±0.18)歲,且1個月內未用過抗生素或激素類藥物。

1.2 檢查項目 兩組均行皮葡萄球菌、棒狀桿菌、乳酸桿菌和大腸桿菌檢查,并調查兩組生活衛生習慣。

1.3 檢查方法 幼女取膀朧截石位, 撥開充分暴露陰道口,以一支細棉拭子取陰道液標本, 分別插入消毒密封試管內行表皮葡萄球菌、棒狀桿菌、乳酸桿菌和大腸桿菌培養。

1.4 統計方法 采用四格表χ2檢驗。

2 結果

2.1 外陰陰道炎臨床表現

A組患兒外陰陰道口潮紅, 有分泌物或異味, 主訴外陰瘙癢或家長發現患兒搔抓外陰和內褲上有分泌物, 但無尿頻、尿痛, 未見乳凝狀、泡沫狀或米湯樣分泌物。陰道菌群兩組陰道菌群分離率均以表皮葡萄球菌、棒狀桿菌、乳酸桿菌和大腸桿菌較高, 兩組陰道菌群分離率比較差異無顯著性(P>0.05), 見表1。

表1 兩組陰道菌種及分離率(略)

2.2 生活衛生習慣

將穿尼龍、化纖內褲, 無專用澡盆, 大便后擦拭由后向前, 不能每天洗澡、更換內褲列為不良生活衛生習慣。A組具有不良生活衛生習慣者74例(77.1%)明顯多于B組45 例(41.7%)(χ2=26.229,P<0.05)。

3 討論

嬰幼兒外陰、陰道炎中, 非特異性感染為最多, 約占80%[2]。由于常見病原體在正常陰道中也有很高的分離率, 因此,僅進行陰道菌種分析, 對病原體的診斷是不夠的[3]。本研究顯示A組患兒陰道菌群表皮葡萄球菌、棒狀桿菌、乳酸桿菌和大腸桿菌分離率與B組差異無顯著性的結果, 也支持這一觀點。口腔和腸道菌群的定量分析已成為這些部位完整菌群分析的基本方法, 因這些部位易出現菌群失調而不是特異性感染, 推測在陰道也有同樣情況。

局部衛生不良在幼女外陰陰道炎病因中的重要性,已被肯定[4]。本研究結果進一步表明, 不良生活衛生習慣與幼女非特異性外陰陰道炎的發病, 有密切關系。女童外陰、陰道有其天然的保護屏障, 但其陰道抵抗力較弱, 衛生習慣不良可導致間接感染、交叉感染。建議女童內褲盡量穿全棉制品, 能下地跑的女孩盡量不穿開檔褲。讓女童從小養成大便后擦拭應從前至后的好習慣。還要注意養成每天清洗外陰及更換內褲, 不用公共浴盆、浴巾等好習慣。因此作為醫務人員必須加大衛生宣傳教育力度, 普遍提高家長、托幼人員及女童自身的衛生常識水平, 加強保健意識, 正確地引導女童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并做到發現炎癥早治療。

參考文獻

[1] 周小葵, 周英.60 例女童外陰陰道感染分析及保健措施[J].現代預防醫學,2008,35(3):466-467.

[2] 陳文莉.幼女外陰陰道炎27例臨床分析[J].昆明醫學院學報,2008,4(1):174.

篇8

1 脂肪肝的發病因素

脂肪肝是由多種疾病和病因引起的肝臟脂肪變性,當肝臟對脂肪合成能力增加和(或)轉運入血的能力下降時,脂類物質[主要為三酰甘油(TG)]在肝內蓄積過多,超過肝臟重量的5%,或組織學上50%以上的肝實質脂肪化時,即為脂肪肝。研究表明:脂肪肝主要與單純肥胖、飲酒、營養失調等有關。

1、1 酗酒 長期大量飲酒導致脂肪代謝障礙、肝臟微循環障礙,誘發脂肪肝形成。主要認為與以下幾點有關:①酒精在肝內代謝,增加了合成三酰甘油的主要底物3-磷酸甘油和游離脂肪酸(FFA),有利于三酰甘油的合成。②酒精增強了磷脂酸到三酰甘油的酯化途徑活性。③酒精的代謝產物損害了肝細胞高爾基體的功能,使肝臟輸出三酰甘油能力下降。

1、2 肥胖 肥胖引起脂肪肝的原因是:當體內脂肪組織增加時,游離脂肪酸的釋放量亦增加,此時脂肪作為機體主要的能量供應物質,外周組織中對葡萄糖利用率降低,血中葡萄糖含量增加,刺激胰腺分泌胰島素,胰島素又反過來抑制脂肪酸的釋放。當機體脂肪大量增加時,即使血中胰島素含量增加來抑制FFA的釋放,但體內FFA釋放的絕對量仍然是增加的,對肝臟提供了大量脂肪酸,使脂肪在肝內積聚,從而導致脂肪肝。

1、3 營養因素 營養因素所致的脂肪肝有以下幾點:①攝入過多脂肪,使脂肪酸代謝不全產物――乳糜微粒或非酯化脂肪酸(NEFA)產生過多。②攝糖過多,刺激肝內脂肪酸合成增多,且碳水化合物增多,故合成TG也增多。③蛋白質缺乏或攝入氨基酸不平衡的食物。在脂肪代謝過程中,由于載脂蛋白將TG分解成脂肪酸和甘油而離開肝臟,故當低蛋白或攝入的食物缺乏必需氨基酸(蘇氨酸、亮氨酸、異亮氨酸等),則缺乏合成載脂蛋白所需的氨基酸,無法利用肝內的TG。④食物中缺乏膽堿,可使卵磷脂合成受影響,血清極低密度脂蛋白(VLDL)合成減少,無法將TG清除肝外。

2 脂肪肝的預防保健

2、1 身心調節 保持心情開朗、舒暢,調整生活節奏,改變不良的生活習慣,做到認識、了解疾病,積極尋找并去除病因,清除體內多余的脂肪,促進早日康復。

2、2 合理膳食 飲食是供給人體營養的物質基礎,是維持人體生長發育,完成各種生理功能,保證生命活動不可缺少的條件。目前飛行人員的飲食結構不夠合理,其膳食攝入量較一般人群高5~6倍,脂肪的攝入尤其是動物脂肪的攝入比例偏高,使攝入脂肪過多。因此合理的飲食是預防和治療脂肪肝的關鍵,應控制高脂肪、高熱量食物,主食以谷物為主,粗細搭配,少食煎炸食物、動物內臟、雞皮、蛋黃等;忌用動物油,適當吃植物油,油脂每天攝入量為每千克體重1 g為宜;多吃新鮮蔬菜、豆腐、水果,人體中的維生素、無機鹽、微量元素主要來自蔬菜和水果,含有豐富的有機酸和各種蛋白酶類,有助于消化,其中果酸纖維素等可促進腸蠕動,有降低膽固醇作用。新鮮蔬菜每天攝入量應大于400 g,水果量應大于200 g,但肥胖病人不宜多食含糖高的水果。

食療方案:①取生山楂30 g,每日煎水代茶飲,或飲用山楂沖劑,1包,次,3次/d。②以海帶煮豆腐或蘑菇煮豆腐為副食,1次/d。③大棗10枚,芹菜30 g,煎湯飲用,1次/d。

2、3 運動的調節 運動可促進肺部氧的交換,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心肺功能,從而提高全身各個系統器官的代謝與功能。持久且適當強度運動量的鍛煉,能改善血脂構成。糾正人體生理、生化代謝失調。所以脂肪肝患者應加強運動,可根據自己的愛好和身體的情況適當選擇運動種類,如快步走、慢跑、騎自行車、游泳等。

2、4 戒煙、戒酒預防脂肪肝忌酒和忌煙是十分重要的,由于酒精所致的脂肪肝易引起酒精性肝炎,最后發展為肝硬化,預后差,所以肝臟解毒功能差的人戒酒尤為重要。煙草中含有尼古丁等多種毒性物質,對肺、肝臟均有明顯的毒性,也應戒掉。

2、5 慎用藥物 不應盲目服用降脂藥,以免加重肝臟負擔和加重脂肪肝所帶來的肝損傷。

篇9

【關鍵詞】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中醫 預防保健

中圖分類號:R197.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5-0515(2011)5-355-02

Community Health Center Status of Traditional Preventive Health Services in China

Zhao Zhen Bian Li Fu Wenjiao

【Abstract】Based on the survey data of TCM basic status in 5716 Community Health Centers in China in 2010, according to the “Guide for Chinese medicine services in the community (Trial)” by State Administr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 paper analyzes the Chinese Community Health Center Status of preventive health services from preventive medicine, health care, rehabilitation, etc. The Conclusion is that Chinese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s of preventive health services systems have taken shape, the Chinese have basically started preventive health care services under the Support of national policy and implementation. But there is still about 30% loss of services, the implementation should be strengthened in further.

【Keywords】Community Health Center;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Preventive health care

隨著現代醫學技術的發展,醫療模式的轉變,社區醫療是一項以預防、保健、醫療、康復、健康教育和計劃生育技術指導為特點的六位一體的嶄新的醫療活動,其中預防保健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中醫藥的特色和優勢決定了其在社區預防保健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在《社區中醫藥服務指南(試行)》中指出“要充分發揮中醫藥特色和優勢,積極參與傳染病的預防工作;能開展2種以上常見病、多發病、慢性病中醫藥防治一體化的服務,運用中醫理論與技術,參與健康指導和行為干預;居民健康檔案中體現中醫內容。制定有中醫藥內容的適合社區老年人、婦女、兒童等重點人群以及亞健康人群的保健方案,并組織實施;應開展具有中醫特色的養生保健工作。”本文基于2010年全國5716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其中東部2677所,中部1750所,西部1289所)中醫服務基本現況的調查數據,從中醫預防、保健、康復等方面對全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中醫預防保健服務現狀進行分析。

1 中醫預防保健服務基本現狀分析

1.1 中醫技術和方法預防傳染病

全國共有3486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應用中醫技術和方法預防傳染病,應用率達60.99%。其中東部1649所,應用率為61.60%;中部1055所,應用率為60.29%;西部782所,應用率為60.67%,見圖1,圖2。

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是傳染病預防的初級承擔者也是關鍵的預防環節,因此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應用中醫技術和方法預防傳染病是一項非常有效的預防措施。全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基本已應用中醫技術和方法預防傳染病,東部、中部、西部的應用率基本一致。

1.2 慢性非傳染性疾病中西醫結合防治一體化

全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對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腦卒中、慢性支氣管炎、腫瘤、老年骨關節病等慢性病都一定程度采用了中西醫結合防治一體化服務。具體數據見表1。

由上表可看出開展慢性病中西醫結合防治一體化服務的比例與病種有較大關系。高血壓、糖尿病、高血壓這三種慢性病的中西醫結合一體化服務的開展比例較高,其中高血壓的開展比例達到了90%左右,中醫的參與度非常高。腫瘤、老年骨關節病的開展比例較低,還應適當加強。

1.3 居民健康檔案體現中醫內容

全國共有3178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居民健康檔案體現中醫內容,所占比例為55.60%。其中東部1483所,所占比例為55.40%;中部996所,所占比例為56.91%;西部699所,所占比例為54.23%,見圖3,圖4。

開展社區衛生服務,首先應建立健康檔案,社區居民健康檔案的建立是開展社區衛生服務的重要基礎性工作。居民健康檔案是否體現中醫內容是中醫藥走進社區衛生服務工作的基礎。居民健康檔案體現中醫內容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不到60%,說明該項工作還需進一步加強。

1.4 重點及亞健康人群保健方案體現中醫內容

全國共有3471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重點及亞健康人群保健方案體現中醫內容,所占比例為60.72%。其中東部1637所,所占比例為61.15%;中部1066所,所占比例為60.91%;西部768所,所占比例為59.58%,見圖5,圖6。

老年人、婦女、兒童等重點人群是疾病的易感人群,這個群體是社區衛生服務的重點,同樣,亞健康人群也是社區衛生的重點服務對象。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應用中醫方法對重點及亞健康人群進行保健較為普遍,東、中、西部有一定的差異。

1.5 中醫康復服務

全國共有4175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提供中醫康復服務,所占比例為73.04%。其中東部1965所,所占比例為73.40%;中部1292所,所占比例為73.83%;西部918所,所占比例為71.22%,見圖7,圖8。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中醫康復服務工作在全國已經得到普遍開展,基本沒有地域差異。

1.6 中醫健康教育

全國共有4280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展中醫藥防病保健知識和健康教育服務,所占比例為74.88%。其中東部2055所,所占比例為76.77%;中部1290所,所占比例為73.71%;西部935所,所占比例為72.54%,見圖9,圖10。

從開展比例來看東、中、西部都達到了70%以上,說明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展中醫藥防病保健知識和健康教育比較普遍。

1.7中醫藥知識開展孕產婦保健咨詢及指導

全國共有2786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運用中醫藥知識開展孕產婦保健咨詢及指導服務,所占比例為48.74%。其中東部1321所,所占比例為49.35%;中部827所,所占比例為47.26%;西部638所,所占比例為49.50%,見圖11,圖12。

圖12 全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運用中醫藥知識開展

孕產婦保健咨詢及指導服務機構比例(%)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運用中醫藥知識開展孕產婦保健咨詢及指導服務還不夠廣泛。

2結語

從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到,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和推行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中醫預防保健服務體系已初步形成,各項中醫預防保健服務基本展開。其中,開展慢性病中西醫結合防治一體化服務、中醫康復服務及中醫藥防病保健知識健康教育服務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比例已達到了70%,應用中西醫結合一體化防治高血壓已達到90%,應用中醫技術和方法預防傳染病、在重點及亞健康人群保健方案體現中醫內容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比例已達到60%,居民健康檔案體現中醫內容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比例為55.60%,運用中醫藥知識開展孕產婦保健咨詢及指導服務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比例為48.74%,說明各項中醫預防保健服務融入社區衛生醫療服務,但尚有30%左右的缺失,推行工作還應進一步加強。在推行中醫預防保健服務融入社區衛生醫療服務過程中,應重點圍繞預防保健、醫療、護理、康復、健康教育等方面,推廣針灸、推拿、正骨、藥膳、貼敷、導引、氣功鍛煉等中醫藥適宜技術的應用,開展社區人群中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腦卒中、慢性支氣管炎、腫瘤、老年骨關節病等慢性病的防治工作。

參考文獻

[1]王錚,龔勛,陳瑤等. 武漢市社區衛生服務的現狀分析[J]. 中國衛生經濟, 2008年10期: 45-47.

[2]姚云,侯萬里,盧祖洵等.湖北省社區衛生服務人力資源效率變化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醫院管理,2010年09期:46-47.

[3] 黨勇;?傅鴻鵬;?趙琨等.2008年全國社區衛生服務體系建設重點聯系城市工作進展情況分析[J].中國衛生經濟,2009年04期:39-41.

[4] 任建萍,郭清,蔣建敏.農村衛生適宜技術培訓效果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衛生經濟,2009年03期:28-30.

[5]劉玲玲,王麗,戴真.加強社區公共衛生網絡建設的探索[J].中國初級衛生保健,2008年04期:25-26.

[6]王宜靜.社區衛生服務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討[J].中國初級衛生保健,2008年04期:31-32.

篇10

【關鍵詞】 預防保健; 系統管理; 生長發育監測

Preventive Care Management of Children's Health Care System and the Combination of Growth Monitoring and Research/JIAN Hui-lian.//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4,11(28):083-085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preventive health care for children's health care system combining management and growth monitoring results and benefits,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system management and coverage rate,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common diseases of children and the incidence of. Method: This paper selected from 2009 May - 2011 year children born in October, a total of 600 people, 600 children's physical examination time and inoculation time were adjusted into the same time, 600 children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each contained 300 cases. observation of children within 1 years of the group of 300 children was 9 times children of 1-2 years old, 1 times every 3 months, children aged 3-7 for every 1 time half a year, which was 9-4-2 the examination method. The control group of 300 children at the age of 1, 4, 3 months, 6 months, 9 months and 1 years old when the check 1 times, after 1 years of age to 3 years 2 times a year, every year 1, 3 years old-6 years old, 1 times a year, which was 4-2-1 medical examinations, health care system management on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monitoring. Result: This method enhanced the system management and coverage rates for children, the coverage rate was 98.81%, the system management rate was 95.25%, the observation group of 9-4-2 the examination mode in children under 1 years of age, the number of children suffering from rickets was 61, the incidence was 10.17%, number of people suffering fromanemia was 32, the incidence was 5.33%, the number of malnourished patients was 10, the incidence was 1.67%. The control group using 4-2-1 the examination mode in children under 1 years of age, the number of children suffering from rickets was 73, the incidence rate was 12.17%, number of people suffering fromanemia was 39, the incidence of a probability of 6.5%, the number of malnourished patients was 13, the incidence rate was 2.17%, compared with two groups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

【Key words】 Preventive care; The system management; Growth monitoring

First-author’s address: Jiangxi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 of Wanzai County, Wanzai 336100, 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4.28.029

兒童保健信息是進一步了解兒童的發展現狀和生存以及是否存在問題的基本,是掌握兒童發展趨勢以及健康是否存在變化的根本依據,是針對兒童保健發展規劃和戰略以及疾病預防與治療的最重要參考標準,還是評價兒童保健的效果以及質量的根據,其在兒童保健工作當中具有非常主要的作用和意義[1]。兒童生長發育監測需要1歲以內的兒童進行體檢9次,1~2歲的兒童每3個月進行1次,有很多家長不能夠及時來到醫院實施體檢,有很多醫院單獨為此設立計免門診,將兒童的體檢和預防接種放在一起,在兒童進行體檢的同時實施接種預防工作,保證生長發育監測得到順利發展。生長發育監測的主要內容是針對兒童實施定期的體格測量,了解其生長速度,管理并且能夠篩查高危兒童,例如兒童營養不良、早產兒等等[2]。兒童的生長發育屬于一個持續的過程,僅僅1次監測不能夠了解兒童是否已經達到水平,持續的監測則能夠掌握該名兒童的發育軌道,并且能夠預示兒童的生長趨勢,所以必須對兒童進行定期隨訪和比較,掌握其生長發育是否按照軌道發展,還可以及時了解兒童一些生長障礙性疾病,例如一些兒童出現身材矮小,某些神經系統存在問題,例如小頭畸形和腦積水等等[3]。本文選取2009年5月-2011年10月出生的兒童,一共600例,將600例兒童的體檢時間和預防接種時間調整成同一時間,對其進行保健系統管理以及生長發育監測,現將具體情況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09年5月-2011年10月出生的兒童,一共600例,分別將600名兒童的體檢時間和預防接種時間調整成同一時間,對其進行保健系統管理以及生長發育監測,將600名兒童按隨機數字表法分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00例。

1.2 方法 在兒童出生后28 d來到醫院兒科門診進行乙肝疫苗注射的第2針時,醫院門診在為其注射疫苗前實施第1次體格檢查,全面掌握兒童在產時以及胎兒期的基本情況,綜合兒童體格檢查的結果判定兒童是不是及時開展預防接種,兒童保健系統管理以及生長發育監測在這次檢查的時候開始計算,觀察組1歲之內的兒童為9次,1~2歲的兒童為每3個月1次,3~7歲的兒童為每半年1次,即為9-4-2體檢方式;對照組1歲內4次,即3個月齡、6個月齡、9個月齡及1周歲時各檢查1次,1歲后到3歲1年2次,每半年1次,3歲以上~6歲,每年1次,即為4-2-1體檢方式,觀察組具體時間安排見圖1。

1.3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1.0軟件處理實驗數據,計量資料使用t檢驗;計數資料使用 字2檢驗,P

2 結果

進行計劃免疫的共600例,參加率為100%;進行生長發育監測以及保健系統管理的一共594例,參加率為99.00%;系統管理573例,系統管理率為95.25%;此種方法增強了針對兒童的系統管理和建卡率,其中建卡率為98.81%。針對檢查出的雙胎兒、早產兒以及低體重兒等存在高危因素的兒童實施了100%的體弱兒專案管理。采用預防接種以及定期體檢對兒童母親和帶養人員提供常見病預防和喂養指導以及計劃免疫常識,其別針對佝僂病的防治、促進兒童智力發育、兒童個培養、兒童缺鐵性貧血的防治以及社會情緒等等其他方面進行綜合服務,以此來提高兒童早期全面發展。觀察組1歲以內兒童患佝僂病61例,發病率10.17%,患貧血32例,發病率5.33%,營養不良10例,發病率1.67%;對照組1歲以內兒童患佝僂病73例,發病率12.17%,貧血39例,發病率6.5%,營養不良13例,發病率2.17%,兩組相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生長發育監測屬于兒童基金會面向各個國家的4類兒童保健措施之一,也屬于我們國家兒童系統管理的工作之一[4-6]。現在很多城市的兒童保健體檢次數為4-2-1的模式,其不符合兒童生長發育監測的要求。若想要做好兒童的生長發育監測,首先要獲得家長的支持與配合[7-8]。兒童保健工作是現今技術科學、生命科學和社會科學等其他學科的綜合,隨著各類學科的進步,兒童保健工作人員也應該擴展知識面,積極實施新技術,增強醫療保健水平,兒童保健管理系統針對兒童實施全方位不間斷的保健管理,其作用在于保護以及提高兒童健康。生長發育監測屬于一類適用于基層兒童和家庭保健人員應用的嬰幼兒保健方式,因為有社會以及家長的參與,生長發育監測屬于現在醫學模式轉化的重要方式,也屬于兒童保健最主要、最基礎的內容。兒童生長發育監測需要1歲以內的兒童進行體檢9次,1~2歲的兒童每3個月進行1次,有很多家長不能夠及時的來到醫院實施體檢,有很多醫院單獨為此設立計免門診,將兒童的體檢和預防接種放在一起,在兒童進行體檢的同時實施接種預防工作,保證生長發育監測得到順利發展[9-10]。除去兒童計劃免疫之外,針對婦幼保健工作的建檔效果不佳,其系統管理率的平均水平僅僅達到32.89%,由此建議相關部門能夠將醫院計劃免疫與婦幼保健歸納為統一管理,保健與預防相互結合,使兒童保健系統管理與建卡率得以增強[11-12]。本組所選兒童的建卡率為98.81%,系統管理率為95.25%,通過有效的生長發育監測和系統管理能夠幫助兒科醫生和家長及時的發現兒童營養缺失和發育緩慢的征兆。本研究中觀察組1歲以內兒童患佝僂病61例,發病率10.17%,患貧血32例,發病率5.33%,營養不良10例,發病率1.67%。針對兒童做到定期體檢能夠反映出保健水平的主要指標,根據本文的研究結果顯示,此種做法明顯增強兒童體格檢查率,家長針對兒童保健服務工作的滿意程度也有顯著提高,使得家長對兒童的健康比以往加倍重視,家長對兒童的行為和態度以及養育基本知識都存在大大提高[13-15]。對家長進行分月齡和多次的一對一指導,能夠確保家長對于兒童的早期發育和發展的重要程度得到進一步增強,絕大多數家長對于兒童的輔食添加和母乳喂養以及早期教育問題有了正確的了解。兒童是國家的未來和希望,關系到國家的強盛,也是社會發展的基礎,兒童健康指標也是一個國家文化和衛生發展以及經濟發展的主要基礎,為兒童健康提供更加優質的系統服務也是建設小康社會的基本要求,預防與保健相結合是做好兒童保健系統管理和生長發育監測的最重要工作。兒童能夠健康茁壯成長,家長的觀念以及方法極其重要,所以不但要做好本職工作,還需要將科學育兒的方法和知識告知家長,這樣才能夠使兒童得到真正的健康成長[16]。本研究結果顯示,將婦幼保健與計劃免疫歸為同一類進行管理,將兒童的預防接種與體檢歸納到一起,能夠有效的實施兒童生長發育檢測,并且能夠增強兒童系統管理以及建卡率,確保將兒童保健工作的標準進一步提高。

參考文獻

[1]郝波,趙更力,張文坤.社區健康干預對兒童保健服務及母親養育行為的影響[J].中國婦幼保健,2007,22(8):996-998.

[2]溫瑞英,曾紅友,郭華,等.寶安區2001-2005年孕產婦系統保健管理分析[J].中國初級衛生保健,2007,12(2):112-113.

[3]梁曉峰.實現無脊髓灰質炎后中國免疫規劃工作現況分析──為《中國計劃免疫》雜志創刊10周年所作[J].中國計劃免疫,2005,28(5):83-88.

[4] The World Bank Representative in Beijing. The China’s progress towards the millennium development goals[J]. Chin Rural Health Briefing Note,2005,9(12):156-160.

[5] Seid M, Varni J W, Kurtin P S. Measuring quality of care for vulnerable children: challenges and conceptualization of a pediatric outcome measure of quality[J]. AmJ Med Qual,2010,36(7):235-236.

[6] Cavagnero E, Daelmans B, Gupta N, et al. Assessment ofthe health system and policy environment as a criticalcomplement to tracking intervention coverage formaternal, newborn, and child health[J]. The Lancet,2008,20(16):99-101.

[7] Hill J L, Brooks-Gunn J, Waldfogel J. Sustained effects of high participation in an early intervention for low birth-weight premature infants[J]. Developmental Psychobiology,2003,21(2):169-172.

[8] Mangrio E, Lindstrom M, Rosvall M. Early life factors and being overweight at 4 years of age among children in Malmo, Sweden[J]. BMC Public Health,2010,11(6):756-760.

[9]麗,葛明慧,羅曉紅.預防和保健相結合做好兒童保健系統管理和生長發育監測[J].中國婦幼保健,2010,21(25):449-450.

[10]趙秀勉,白力甲,劉秀敏,等.基層兒童保健健康教育干預對嬰幼行為發育的影響研究[J].中國婦幼保健,2010,24(25):2049-2050.

[11]汪楠,田玲,邱五七.建國60年我國疫苗相關政策回顧[J].醫學研究雜志,2010,3(8):80-82.

[12]于洋.免疫規劃工作面臨的問題及對策[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09,12(6):50-51.

[13]鞠魯震.計劃免疫 造福萬家[J].開卷有益(求醫問藥),2008,2(6):112-114.

[14]宋晶,湯鐘娟,許培斌.應用計算機進行兒童保健系統管理3年回顧性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11,4(7):99-100.

[15]黃曉琳,葉穎菲,黃巧娟.佛山南海城鄉地區6歲以下兒童保健情況調查[J].中國醫學創新,2013,10(8):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