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蔗的功效范文

時間:2023-03-27 06:43:2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甘蔗的功效,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甘蔗的功效

篇1

2、益脾胃。甘蔗汁加熱后飲用,能益脾胃。甘蔗汁有助脾作用,古人稱之為“脾果”。

3、嘔吐反胃。民間常用蔗汁、葡萄酒各50克,混合服,早晚各一次,對治療慢性胃炎、反胃嘔吐有很好的療效。加少量姜汁效果更好。

4、止虛熱咳嗽。以甘蔗汁700毫升左右與高粱米約半斤煮粥,每日食用2次,有潤心肺,止虛熱咳嗽之功效。若是把甘蔗烤一烤再吃,不但更甜,而且潤喉效果卓越,是保護嗓子的食療佳品。

篇2

我感到,要做好老干部工作,至少要解決好這樣幾個問題:

第一,責任感問題。干事業,首先就是要解決責任心問題。責任是什么?責任是品格、是能力、是一個人綜合素質的體現。主要包括政治責任、領導責任、工作責任等。老干部過去是大慶發展建設的功臣,而且大慶未來的改革發展穩定仍需他們的經驗和參與。市委對做好老干部工作有著明確的要求,因此,我們的肩頭承載著黨和政府的重托,我們的行動直接關系到黨和政府在老干部心中的形象。作為老干部工作者,我們的責任就是,盡心盡力、盡職盡責,全心全意地關心好、照顧好、愛護好這些老干部,落實好他們的待遇,解決好他們的困難,解除他們的后顧之憂。在我們的思想中就是要樹立“一切為了老干部,為了老干部一切”的服務理念。我們老干部工作者官不大、權不大,但身上責任大;人不多、錢不多,要干的事很多。我們的責任大在哪兒?一句話就是按照市委的指示要求,努力使我們的一切工作都要為老干部的政治負責、生活負責、身體健康負責。

第二,感情問題。老干部工作是一項以服務為主的工作,沒有感情做不好。大慶巨大的物質財富,寶貴的精神財富,是老一輩大慶人戰天斗地、嘔心瀝血、艱苦創業取得的。吃水不忘挖井人。當我們在碧水藍天下,在富足而美麗的大慶,享受豐碩的成果,憧憬更加美好明天的時候,想想他們當年無私無畏的犧牲、不計報酬的奉獻,想想他們的豐功偉績,我們有什么理由不安排、照顧好這些有功之臣呢?孟子講:“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家家都有老,人人都會老。“存在決定意識”。帶著深厚的感情做工作,服務的質量就不一樣,老干部的感受也不一樣。工作的性質決定了我們就是要有對老干部無比熱愛的深厚感情,象對待自己親人一樣為老干部服務。沒有感情基礎,做不好老干部工作,這是我這段時間以來最深的體會。

第三,本事問題。本事是一個人觀察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光有為人民服務的愿望,沒有為人民服務的本領,我們拿什么做好工作,又何談創新和提升。本事反映在工作上,就是謀事、成事、干事的能力。老干部工作政策性很強,多涉及老干部的切身利益,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偏差。另外,老干部的身份、地位、職務、經歷、資歷各不相同,沒有一定政策水平,沒有一定解決問題的能力,能干好工作嗎?老干部工作牽扯組織、人員、財務、社保、醫保、衛生等多個部門,沒有較高的政策水平,沒有較強的協調能力,能辦成事嗎?來的這段時間,我也接觸了幾位老干部,接觸了幾件具體事,我發覺許多老干部還是很懂政策的,而且也比較了解省內、省外的信息,所以作為我們具體工作的同志,要在學習上下點真功夫,掌握點真本事。做好老干部工作,就是要對老干部政策了如指掌,對老干部的情況如數家珍,還要學習一點老年心理學、老年保健常識,研究點老年活動規律,努力使我們的工作讓老干部們滿意。

篇3

[關鍵詞] 可膨脹髓內釘;肱骨干骨折;內固定

[中圖分類號] R68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6)10(b)-0025-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ectiveness and surgical technique of expandable intramedullary nail system(EINS) in the treatment of humeral shaft fracture. Methods Group selection from October 2012 to March 2014, 64 patients of humeral shaft fracture were treated by closed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with EINS. There were 37 males and 27 femals with a mean age of 47 years(range 17~63 years). All of the cases were fresh fractures. According to AO classification of humeral shaft fracture, there were 43 cases of type A, 21 of type B, and 0 of type C. Results All the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The averaged blood loss was 74ml and the averaged time of surgery was 93 min. All of the 64 cases got fracture healing and the time for fracture union was 12.6 weeks in average. 64 cases were assessed according to Neer shoulder function score system, 41 cases were excellent, 17 good, 6 fair, 0 poor. The rate of excellent and good was 90.6%. There was no patient who was complicated with injury of radial nerve or brachial artery during surgery. Conclusion Treatment of humeral shaft fracture with EINS is a effective method, with the advantage of convenient manipulation, high ratio of fracture healing, and less possibility of radial nerve injury.

[Key words] Expandable intramedullary nail; Humeral shaft fracture; Internal fixation

肱骨干骨折是指肱骨外科頸下方2 cm至肱骨髁上2 cm之間的部位發生的骨折,約占全身骨折的1.3%。大部分的肱骨干骨折是由直接撞擊、高處墜落等直接暴力所致,小部分是由肘部以下傳導而來的間接暴力所致。肱骨干骨折的治療分為保守治療及手術治療。保守治療包括手法復位小夾板固定、懸垂石膏固定等,適用于穩定的骨折類型或有手術禁忌證的患者;而對于不穩定的肱骨干骨折常采取手術治療,手術方法包括切開復位鋼板內固定、交鎖髓內釘內固定、外固定架固定等。該院自2012年10月―2014年3月,采用FIXION可膨脹髓內釘行閉合復位內固定術治療肱骨干骨折64例,療效滿意,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該次研究整群選取肱骨干骨折64例,排除開放性骨折、病理性骨折以及合并血管、神經損傷的病例,排除肱骨干骨折累及肱骨近端和肱骨遠端的病例。其中男性37例,女性27例;年齡21~81歲,平均47歲。跌傷42例,交通事故致傷19例,高處墜落傷3例。均為新鮮骨折,骨折按AO分型,A型43例,B型21例,C型0例。

1.2 手術方法

患者采用全麻或臂叢麻醉,取仰臥位,取肩關節前外側切口,從肩峰前外方縱行切開皮膚4 cm左右,依次切開皮下組織、淺筋膜,順著三角肌纖維縱行切開顯露肩袖,選擇大結節內側、結節間溝后方為進釘點,將肩袖切開1.5~2 cm;開口后插入復位器golden finger,牽引患肢、手法復位骨折端并使復位器貫穿肱骨干骨折的近端及遠端;C臂機透視確認骨折端復位滿意后,維持骨折端對位,拔出復位器以髓腔擴大器擴髓至7 mm或8 mm,插入直徑6.7 mm或7.4 mm的FIXION可膨脹髓內釘,插入可膨脹髓內釘時屈曲肘關節并向近端施加對抗力量以防止骨折端分離;用配套器械向髓內釘內加壓注入生理鹽水使髓內釘膨脹以達到抗旋轉目的,C臂機透視確認髓內釘膨脹充分,在配套定位裝置輔助下于近端擰入2枚鎖釘,取下定位裝置,擰入尾帽;術野充分止血、沖洗后縫合肩袖切口及各層組織。

1.3 術后處理

術后常規應用抗生素預防感染24~48 h,給予消腫、止痛等治療。所有患者均給予頸腕吊帶懸吊患肢,術后2~3 d開始行患肢肩肘關節被動功能鍛煉,2周后囑患者逐步進行主動功能鍛煉。術后1 d、4周、8周、12周、16周、半年復查肱骨全長正側位X線片。

1.4 評價標準

以X線片評價術后12周、16周、6個月骨折愈合情況;以Neer肩關節功能評分系統評定術后半年、1年的患肢肩關節功能。

2 結果

該次研究中所有患者均獲得隨訪,該組病人術中平均出血74 mL(50~150 mL),平均手術用時93 min(70~130 min);64例骨折全部獲得骨性愈合,其中2例老年患者術后4個月時未骨性愈合,術后半年時愈合,平均愈合時間為12.6周(12周~6個月);64例患者根據Neer肩關節功能評分系統,肩關節功能優41例,良17例,可6例,差0例,優良率為90.6%。肩關節功能評定為可的6例均為未能堅持功能鍛煉的老年患者;所有病例均未發生術中橈神經損傷、肱動脈損傷等并發癥;術后無發生內固定物斷裂的病例。典型病例(42歲男性)見圖1、2、3。

3 討論

近年來,隨著醫學的進步、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骨折的治療手段遠比以前豐富,肱骨干骨折的患者也對治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能盡量減輕痛苦,提高骨折期間的生活質量,保留患肢的良好功能,而保守治療常常難以滿足以上要求,所以肱骨干骨折的手術療法變得愈發重要。手術方法包括切開復位鋼板內固定、交鎖髓內釘內固定、外固定架固定等。切開復位鋼板內固定操作簡單,可無需C形臂等輔助設備,能夠一期在骨缺損處進行植骨,但手術過程中有發生醫源性橈神經損傷并發癥的風險[1-2]。交鎖髓內釘內固定一般可在閉合復位下完成,骨折端血供保留良好,髓腔中心性固定能提供足夠的穩定性,骨折愈合率高,但因為肱骨下段前后方向變扁形成內外側緣,造成遠端冠狀位鎖釘置釘操作困難、易發生醫源性肱骨髁上骨折。外固定架固定創傷小,也可在閉合復位下完成手術,但外固定架常影響患者穿脫上衣,易發生釘道感染、鋼針松動,對患者的社會心理也有一定影響,目前除嚴重開放性骨折病例外已較少應用[3]。

FIXION可膨脹髓內釘是一種新型的髓內釘,其設計上不同于普通的交鎖髓內釘,2000年意大利的Lepore S等[4]報道了應用可膨脹髓內釘治療長骨干骨折,而后Jovanovic A等[5]在肱骨干骨折中應用可膨脹髓內釘治療取得良好的臨床效果。可膨脹髓內釘橫截面呈四棱形,且帶有4個徑向輻條,在加壓注水后徑向輻條可在骨髓腔內張開與骨質緊密貼服而產生抗旋轉穩定性,并且具備良好的軸向穩定性和足夠的力學強度。可膨脹髓內釘的設計特點使其無需在骨折遠端置入髓內釘遠端抗旋轉鎖釘,從而減少操作步驟、縮短手術時間,并明顯降低了術中橈神經損傷及醫源性肱骨髁上骨折的并發癥發生率[5],故該研究中平均用時93 min即可完成手術,0例發生術中橈神經損傷等并發癥。該組病例隨訪結果64例骨折均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時間為12.6周,骨折愈合率高,是由于無遠端鎖釘的存在,可膨脹髓內釘在骨干軸向上非絕對穩定固定,在上臂肌肉收縮下可動態加壓,骨折端的微動有利于骨折愈合,可膨脹髓內釘可在閉合復位操作下完成內固定手術,骨折端血運破壞少,利于骨折愈合,Zhou ZT等[6]在股骨干骨折中應用可膨脹髓內釘亦取得類似的骨折愈合效果。未注水膨脹的髓內釘直徑較髓腔直徑小1~2 mm,插入髓內釘時不易導致肱骨骨質劈裂,而且插入時不會使髓腔內壓劇烈升高,故可降低脂肪栓塞的風險。張曉瑞、王彥科、黃鈿鋒等[7-9]采用閉合復位可膨脹髓內釘內固定治療長骨干骨折,無醫源性骨質劈裂、肺栓塞等并發癥發生,與該研究相似。

馬湘毅等[10]報道了順行交鎖髓內釘治療肱骨干骨折病例中,髓內釘尾帽高出骨面、術中肩袖損傷造成部分病例肩關節功能不佳。該組病例手術前均測量對側肱骨的長度及髓腔寬度以預估術中使用的髓內釘規格,術中注意髓內釘主釘尾帽勿高出肱骨近端骨面,以防肩峰下撞擊影響肩關節功能,術中盡量精準定位進釘點,以免過度切開肩袖組織,置釘完成后注意修補肩袖,以保證遠期的肩關節功能,因此該研究中90.6%的患者肩關節功能優良。

當然,可膨脹髓內釘在肱骨干骨折的應用有其適應證,該髓內釘的遠端無鎖釘設計決定了其若要發揮有效的抗旋轉功能,髓內釘遠端需超過骨折線遠端5 cm以上,故肱骨干下段骨折中應用此內固定物容易因穩定性不足而失效。

總之,可膨脹髓內釘是治療肱骨干骨折的除鋼板、交鎖髓內釘之外的又一選擇。在適當的骨折類型中,在注重各種操作要點的前提下,可膨脹髓內釘治療肱骨干骨折可以取得良好的臨床效果。

[參考文獻]

[1] Ashutosh Kumar Singh, Nidhi Narsaria, R. R. Seth, et al. Plate osteosynthesis of fractures of the shaft of the humerus: comparison of limited contact dynamic compression plates and 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s[J]. J Orthop Traumatol, 2014, 15(2):117-122.

[2] 馮濤.髓內釘和鋼板置入修復成人肱骨干骨折:橈神經損傷及骨不愈合發生率比較[J]. 中國組織工程研究,2015, 19(13):2086-2090.

[3] 周偉. 肱骨干骨折治療進展[J]. 山東中醫藥大學學報,2015, 39(6):573-575.

[4] Lepore S, Capuano N, Lepore I, et al. Preliminary clinical and radiographic with the Fixion intramedullary nail: an inflatable self-locking system for long bone fractures[J]. J Orthop Trauma, 2000, 14(1):135-140.

[5] Jovanovic A, Pirpiris M, Semirli H, et al. Fixion nail for humeral fractures[J]. Injury, 2004, 35(11):1140-1142.

[6] Zhou ZT, Song YC, Zhou XZ,et al. Femoral midshaft fractures:expandable versus locked nailing[J].Orthopedics, 2015, 38(4):314-318.

[7] 張曉瑞,高長城,喬永軍. 可膨脹髓內釘與交鎖髓內釘治療股骨干骨折療效對比研究[J]. 河北醫學,2015, 21(3):419-422.

[8] 王彥科. 可膨脹髓內釘在24例四肢長骨骨折治療中的應用研究[J]. 中外醫學研究,2013, 11(13):120-121.

[9] 黃鈿鋒,陳昆,鄭文忠,等. 選擇運用可膨脹髓內釘治療股骨干中、上段骨折60例[J]. 臨床軍醫雜志,2015, 43(8):817-819.

篇4

【摘要】目的臨床對照實踐分析肝功能不全患者術后腸內營養支持的療效及臨床價值。方法

隨機抽取2010年1月~2013年12月住院部收治的72例肝功能不全患者,采取隨機數字法分為EN(腸內營養)組與PN(腸外營養)組,通過術后給予兩組患者不同途徑的營養支持,對照分析兩組患者的臨床指標、肝功能變化、營養狀態指標、炎性反應綜合征、并發癥及不良反應。結果

EN組患者給予營養支持15 d后體重明顯高于PN組;住院時間方面EN組也少于PN組;給予營養支持后兩組患者的肝功能均有明顯改善(p<0.05),基本上達到正常水平,但是組間對比無明顯差異性;術后第1天、第7天的營養狀態指標兩組患者無明顯差異性(p<0.05),但是術后第15天,EN組的PA值明顯高于PN組,EN組的CRP則明顯低于PN組;另外在炎性反應指標、并發癥及不良反應等方面,兩組無明顯差異性。

結論在肝功能不全病例術后給予早期腸內營養支持,不僅可有效地改善患者營養狀況、肝功能,還可明顯降低臨床炎性反應、并發癥及不良反應率,具有較高的安全性,具有臨床推廣應用價值。

【關鍵詞】肝功能不全 早期 腸內營養支持

doi:10.3969/j.issn.1671-332X.2014.11.016

腸內營養(Enteral Nutrition,EN)作為目前臨床應用最廣泛的術后營養補充方式,可有效改善各類重癥疾病患者術后營養不良、免疫力低下狀態,對提高臨床治療效果、改善預后均具有重要的臨床價值。長期臨床實踐發現,在膽道和胃腸道外科手術患者中存在不同程度的肝功能不全,由于肝臟作為人體物質代謝的重要器官,若出現肝功能不全則極易出現體內代謝紊亂,則可能對臨床治療、預后產生嚴重影響,甚至導致患者死亡。為了能夠改善患者的營養狀態、糾正代謝紊亂現象,在圍手術期需根據病情、患者生理狀態給予必要的早期營養支持。目前,國內關于EN的臨床報道研究較少,本文將選取72例肝功能不全手術患者在圍手術期分別給予早期EN和PN,對照分析兩組不同營養支持方式的臨床療效及安全性,現將研究過程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病例資料

本文臨床對照研究中,病例均選自于本院2010年1月~2013年12月間住院部收治的72例因胃腸道、膽道等疾病合并肝功能不全的外科患者。病例中男41例,女31例;年齡29~66歲,平均(42.9±11.8)歲;患者病因:急性膽道結石合并膽囊炎者31例,急性腸梗阻者21例,胃腸道腫瘤者20例;手術方式主要有膽道切開取石并膽囊切除術、腸梗阻壞死腸切除腸吻合術、胃腸道腫瘤切除術。在臨床實踐研究中,筆者將采取隨機數字法將病例分為EN組與PN組(各36例),兩組病例的一般資料、病癥及治療方式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1.2排除標準

本文病例排除標準:①術后患者生命體征不穩定,無法給予營養支持患者;②術后患者出現急性腎功能衰竭,無法給予營養支持者;③肝移植手術后無功能患者;④實施肝、腎聯合移植的患者;⑤術后7 d內出現急性排除反應或者死亡者。

1.3營養支持方法

1.3.1PN組

所有患者術中均留置深靜脈導管,術后PN液均由中心靜脈導管直接給予持續滴注。營養液配置時非蛋白質熱量一般為125.5 kJ(30 kcal)/(kg·d),其中60%熱量來自葡萄糖(都邦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23331),40%熱量來自中長鏈脂肪乳(華瑞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41101),氨基酸(辰欣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64829),補氮量為0.2 g/kg,非蛋白質熱量:氮(NPC∶N)=150∶1;患者電解質、胰島素用量需根據患者生化檢查結果合理使用。術后24 h后開展滴注營養液;術后第1天給予50%的輸注量,第2天開始給予全量輸注,直至患者各項生理功能完全恢復且可正常飲食為止。

1.3.2EN組

本組病例術后腸道通氣前均給予PN支持,營養液配制及輸入方式均與PN組相同。待患者腸道通氣之后,可給予患者正常飲食并增加EN支持;EN制劑主要采用康全甘/腸內營養混懸液(紐迪希亞制藥有限公司,批準文號:H20070001),康全甘/腸內營養混懸液(100 ml)中含有蛋白質(20 g)、脂肪(30 g)、糖類(50 g)、礦物質、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等營養要素,熱量為417.5 kJ (100 kcal)。EN供給熱量總數為104.6 kJ (25 kcal)/(kg·d);配制營養液采用輸注泵直接輸入胃里,起始速度為55 ml/h,之后根據患者耐受程度調整為70~100 ml/h;輸注時間一般為15 d。

1.4臨床觀察指標

1.4.1常規指標護理人員在手術前、后測量患者的體重、上臂肌肉周徑;術后詳細記錄患者的腸道通氣時間、不良反應、并發癥及住院時間等等。

1.4.2實驗室檢測指標術后第1、7、14天,醫護人員采集患者血壓樣本進行實驗室檢查,設備為邁瑞BS40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項目主要為:肝功能、營養狀態及炎性反應等指標。其中肝功能主要開展直接膽紅素(DBIL)、總膽紅素(TBIL)、天冬氨酸轉氨酶(AST)、丙氨酸轉氨酶(ALT)檢測;營養狀態主要開展前清蛋白(PA)、清蛋白(ALB)、血清總蛋白(TP)檢測;炎性反應主要針對C反應蛋白(CRP)檢測。

1.4.3全身炎性反應綜合征判斷標準患者體溫>38 ℃或者<36 ℃;呼吸>20次/分鐘;PaCO2<4.3 kPa;心率>90次/分鐘;實驗室檢測周圍血白細胞計數<4.0×109/L或者>12.0×109/L。觀察時間為術前及營養支持15 d后,若患者符合上述兩項則可確診為全身炎性反應綜合征。

1.5統計學處理

本文所有統計數據分析均采用spss 10.0統計軟件,計數資料采用(±s)表示并采用t檢驗分析,組間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采用p<0.05表示。

2結果

2.1手術常規情況

通過對比分析兩組患者的常規指標,其中EN組患者給予營養支持15 d后體重明顯高于PN組;住院時間方面EN組也少于PN組;其它觀察指標無明顯差異性,詳見表1。

2.2肝功能指標情況

通過對兩組患者給予營養支持前后的肝功能指標進行對比分析,給予營養支持后兩組患者的肝功能均有明顯改善(p<0.05),基本上達到正常水平;兩組患者給予營養支持前、后肝功能指標檢測無明顯差異性(p>0.05)。詳細統計數據見表2。

2.3營養狀態情況

通過分析兩組患者不同時間段的營養狀態評估指標,其中術后1、7 d的相關指標兩組患者無明顯差異性(p>0.05);術后15 d,EN組的PA值明顯高于PN組,EN組的CRP則明顯低于PN組,組間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詳細統計數據見表3;兩組患者給予不同營養支持方式治療15 d后,其中EN組出現全身炎性反應綜合征者為2例(5.56%),而PN組出現全身炎性反應綜合征者為4例(11.11%)。

2.4不良反應情況

EN組:本組中有4例患者在術后第2及3天出現輕度腹瀉癥狀,通過采取減緩營養液輸注速度并給予服用止瀉藥物后癥狀緩解;6例患者在早期營養支持時出現腹脹現象,采取減緩營養液輸注速度后癥狀緩解。

PN組:本組病例中3例患者在術后出現靜脈置管部位出現皮下滲漏現象,均給予重新置管;3例出現噯氣、腹脹等癥狀,給予口服促進胃腸動力藥物后癥狀改善;5例出現出汗、胸悶、心慌等異常癥狀,停止輸注或者減緩輸注之后癥狀改善;8例患者在恢復正常進食后出現食欲下降、上腹部飽脹感,未經處理于4~6 d后自動緩解。

3討論

在長期臨床實踐中發現,大部分的肝功能不全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營養不良現象,再加之實施手術治療后進一步加重了患者的營養不良狀況,從而導致術后組織修復能力下降,抗感染能力減弱。術后處于應激狀態將加重患者的肝臟損傷程度,雖然能夠在術后7d左右逐漸恢復正常,但是給予必要的營養支持仍然是十分重要的。

3.1營養支持基本原則

①應激狀態以及術后早期的營養支持。在給予營養支持時盡量避開患者的應激高峰期,并注重保護患者的肝臟。在營養支持方式方面,醫學專家認為[1]可優先選擇EN,主要原因是因為EN支持方式相對于PN價格更為低廉,不良反應率及嚴重并發癥率低,符合人體生理過程;同時,EN還可最大限度保護患者腸道屏障;對于部分肝功能異常患者,若胃腸道結構完整且無明顯功能障礙者,筆者建議采取EN。

②避免過度營養,對于需要實施大型手術患者,需要在術前一周時間開始給予營養支持。在給予營養支持時需要注意糾正“過度營養”理念,由于外科手術患者術后的能量需求逐漸增高,因此需要給予一定補充,但是需要合理、科學控制支持量。有研究文獻[2]顯示,過度營養的效果與適度營養所取得的效果存在較大差異性,同時還可能引起敗血癥、代謝綜合征,嚴重影響患者預后。

③EN和PN均應選擇合理的營養支持方式,EN組患者的營養支持時要注意選擇合適的EN制劑,當患者正常通氣之后可采取輸注泵輸入或者正常口服EN制劑,EN制劑配制及服用量根據患者實際情況酌情調整。PN輸入的營養液可混合氨基酸、脂肪、糖等等[3]。

3.2EN、PN支持方式特征分析

EN支持方式可有效刺激修復或者增殖腸粘膜細胞,增強患者胃腸道的屏障功能,降低腸道內毒素、細菌易位;在長期研究中發現,EN可有效清潔患者腸道,減少產生腸道內毒素,進而維持患者腸道菌群的生態平衡。EN的臨床應用優勢具體來說有以下幾點:①臨床使用時操作簡單,價格低廉,并發癥、不良反應低;②有助于患者恢復肝功能、肝代謝等功能,可避免引起肝內膽汁淤積等不良現象[4];③可最大限度改善患者的營養狀態,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5-6],減輕患者的炎性反應,降低患者的應激反應[7];④給予豐富的消化道營養液,可有效維持患者消化道功能、結構的完整性,最大限度降低胃腸道感染[8];⑤可起到保護腸黏膜屏障作用,預防胃腸道細菌出現易位,從而降低全身炎性反應綜合癥率[9-10]。在本文研究中,PN組所有患者術后24 h后開展給予營養液,而EN組患者則是在腸道通氣之后給予使用營養液,在治療期間未出現嚴重不良反應,營養狀態、肝功能均有明顯改善。

PN支持方式可明顯改善患者術后的營養狀況,但是仍然存在較多弊端,例如:若長期采取PN支持,則極易導致腺體、腸粘膜出現明顯萎縮、退化,加重損害患者的腸粘膜屏障功能,阻礙患者胃腸道功能恢復,尤其是對于本身胃腸道免疫屏障功能低下患者極易引起腸源性感染[11];若長期采取PN,還可能引發患者出現不同程度的膽汁淤積、肝細胞脂肪浸潤,從而加重患者的肝臟損傷。

綜上所述,通過長期的臨床實踐研究,對于肝功能不全患者術后的營養支持建議選用EN,其具有較高的安全性,有助于患者快速恢復肝功能,改善患者的營養不良狀態,臨床并發癥、不良反應率相對于PN低。另外,EN還具有促進患者早期恢復胃腸道功能、臨床操作簡單、價格低廉等優勢,因此值得在基層醫院肝功能不全患者術后營養支持中推廣應用。另,據胡自升等[12]報道,腹部術后患者早期實施腸內營養聯合四君子湯加味,效果比單獨實施腸內營養效果更顯著,這一點在臨床中很有借鑒意義。

參考文獻

[1]黃偉,,谷斌斌.肝移植術后的營養支持治療[J].上海預防醫學,2013,25(5) :269-271.

[2]鞏丹丹.肝膽疾病術后早期腸內營養支持臨床效果觀察[J].中國保健營養:中旬刊,2013(4):88.

[3]李勇男,吳碩東,蘇洋.肝功能不全病人營養支持的研究進展[J].肝膽外科雜志,2011(1):61.

[4]史長城,林東海,翁昉華,等.肝移植術后營養支持的研究進展[J].腸外與腸內營養,2012,19(3):188-190.

[5]汪建英,朱克毅,徐雁.胃腸道腫瘤患者術后腸內營養對免疫和腸功能的影響[J].中國現代醫生,2014,52(9):15-17.

[6]陳國棟,余子建,賀更生,等.圍手術期腸內營養在肝癌精準切除患者中的價值研究[J].實用醫學雜志,2014,30(16):2622-2625.

[7]馬良.早期腸內營養與腸外營養在防治昏迷患者應激性潰瘍出血和感染的療效對比[J].實用醫學雜志,2013,29(16):2713-2715.

[8]王勛,康忠誠.肝功能不全病人術后早期腸內營養的臨床應用[J].中國醫學工程,2006(1):64.

[9]劉強.肝功能不全病人術后早期腸內營養療效觀察[J].實用肝臟病雜志,2005(5): 264-266.

[10]王芝鈞,陳銳鋒,鐘隆柱,等.腹腔清理引流加空腸造口腸內營養支持治療術后上消化道瘺[J].實用醫學雜志,2013,29(14):2417-2418.

篇5

【關鍵詞】護理干預;宮頸癌;放療;效果

【中國分類號】R473.7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5511(2012)06-0191-01

目前放射是治療子宮頸癌的重要手段,特別是對于中晚期腫瘤患者的綜合治療,該方法占了主導地位[1]。但是在放療過程中可能對患者造成的不良影響或并發癥的發生,加強對患者放療過程中護理干預,以減輕對患者的損害,已經越來越受到臨床醫護人員的重視。本文對42例宮頸癌放療患者進行護理干預,旨在分析護理干預對放療患者的影響,取得較好效果,現陳述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在我院治療的42例宮頸癌放療患者,年齡在38-62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5.3±2.6)歲;所有患者均經組織病理切片檢查明確診斷,其中鱗癌有28例,腺癌有14例;根據國際婦產科聯盟FIGO(1994)分期:Ⅰ期有1例,Ⅱ期有16例,Ⅲ期有23例,Ⅳ有2例;臨床表現主要為陰道不規則流血、陰道分泌物增多。

1.2護理方法:①入院開始對患者的情緒進行測定,采用焦慮自評量表測定,同時介紹科室環境,如科室醫療護理人員的配備,科室對腫瘤患者治療的技術,如化療、放療、γ刀等治療手段,同時給患者介紹成功治療的案例;同時對患者進行飲食指導,矚患者放療后高蛋白、高維生素、低纖維、少渣飲食,不吃易產氣、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多飲水、多吃香蕉等食物,以保持大便通暢;②心理疏導,腫瘤患者較易產生焦慮、抑郁及恐懼心理,特別是女性患者更容易產生負面情緒[2],因此護理人員需要及時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熱情接待患者,溫和的與患者進行交流,以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然后選擇適宜的時機與患者交流腫瘤放療的效果,及宮頸癌放療治愈率明顯提高的報道,進而緩解患者的心理壓力及促進形成戰勝疾病的信心;同時矚家屬鼓勵患者正確面對疾病,并幫助患者采取積極的應對措施,讓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3];③放療毒副反應的護理及注意事項,放療后密切監測患者生命體征,若患者出現明顯的失血性休克狀態,需要及時報告管床醫生,并配合醫生進行陰道壓迫性止血;宮頸癌的放療較易損傷直腸,放療后可出現不同程度的腹痛、腹瀉,因此術前應矚患者排空直腸、并用填塞物填塞陰道以使直腸盡量少的受到射線的照射,術后對患者需進行合理營養及飲食指導,以減輕對直腸的刺激;放療后對陰道的損傷較重,較易產生壞死、脫落組織,因此需要對陰道進行沖洗,以較好的清除受損組織,減少感染,促進局部血液循環,進而提高局組織的氧供,利于組織修復[4];④放療部位的皮膚護理,照射部位皮膚較易出現紅腫、干燥、脫皮及潰爛等,放療前應做好積極的保護措施,矚患者保持照射部位劃線的清晰,切勿自主劃線,治療期間矚患者穿寬松、柔軟、全棉的衣物,避免產生摩擦而損害皮膚;照射部位用溫水及濕毛巾輕輕沾洗,切勿用碘酒、酒精或肥皂水進行清洗,切勿撓照射部位皮膚和用手撕裂脫屑皮膚,保持外陰及腹股溝區皮膚的干燥[5];⑤出院指導,保持陰道清潔,合理飲食以保證足夠的營養,注意休息,避免較重的體力勞動,定期隨訪。

1.3觀察指標:放療前后焦慮評分變化(焦慮自評量表(SAS)評定)、放療后胃腸道反應及陰道出血的發生情況。所有數據均由專業人員完成。

1.4統計學方法: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15.0統計學軟件打包處理完成,采用均數加標準差及百分數進行統計描述,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進行分析,檢驗水準α=0.05,p<0.05,差異比較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42例子宮頸癌患者經護理干預后的情況。

3.討論

宮頸癌是婦產科中較為常見的腫瘤,惡性程度較高,有報道成宮頸癌的發病率在全球婦女惡性腫瘤排在第二位,僅次于乳腺癌的發病率,而在發展中國家中該病的發病率位居首位[6]。該病的發病原因不明,但是其發病率與早婚、早育、多產、性生活紊亂有關,該類群體的發病率較高。宮頸癌發生后嚴重的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應積極進行治療。放療對宮頸癌的治療效果較好,特別是不能耐受手術的患者。雖然那放療方法能將腫瘤控制,但是對于患者生存質量及人文關懷同樣也需要重視[7]。這就要求護理人員不僅需要高度的責任心、良好的專業素質及準確的判斷力,同時還需要更好的溝通交流能力,以利于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減輕患者的心理負擔及放療副反應的影響。

本文研究42例經放療的宮頸癌患者,經護理干預后患者的焦慮評分有了明顯改善,同時胃腸道反應及陰道流血發生較少。患者均能積極的面對治療。

綜上所述,宮頸癌放療患者治療工程中,加強放療前后的護理干預,有利于緩解患者的心理壓力和減少并發癥的發生。

參考文獻

[1]周應羽.護理干預對宮頸癌放療患者的效果觀察[J],中國醫學創新,2010.11,7(33):86-88.

[2]陳素坤.臨床心理護理指導.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1:4.

[3]路虹.宮頸癌術后婦女的性生活狀況調查.護理研究,2004,18(10):1808—1809

[4]謝永銀,蔡軍紅,何麗敏,等.健康教育對三位適形放射治療不能手術的宮頸癌患者生存質量的影響.現代護理,2008,14(1):l32—133.

[5]王榮英,邵燕.子宮頸癌放射治療948例臨床護理[J],齊魯護理雜志,15(1):115-118.

篇6

【關鍵詞】功能性子宮出血;綜合性護理干預;效果

【中圖分類號】R-0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801(2016)06-0102-01

功能性子宮出血在婦科中比較多見,該病特征為經期紊亂、子宮出血量及性質改變[1],受心理因素等多方面的影響,功能性子宮出血治療的效果不佳,因此在患者進行治療的同時采取積極的干預措施十分重要。我院將功能性子宮出血患者70例作為此次的研究對象,以下是詳細報告:

1資料和護理方法

1.1基線資料

選取我院收治的70例功能性子宮出血患者(屬于2015年9月~2016年9月期間)作為研究對象,計算機隨機分為兩組,一組有35例患者。

對照組:年齡范圍19~49(36.72±3.54)歲。其中未婚16例,已婚19例。

觀察組:年齡范圍20~50(36.76±3.58)歲。其中未婚15例,已婚20例。

納入標準:①與WHO制定的功能性子宮出血診斷標準相符合。②患者的文化程度均在高中以上。③患者自愿參與本次研究。

排除標準:①處于妊娠期或哺乳期的患者。②患有嚴重心、肝、腎等重要器官疾病的患者。③存在精神疾病和凝血功能障礙的患者。④患有惡性腫瘤疾病。

對照組和觀察組功能性子宮出血患者在基線資料方面比較差異不明顯,P值大于0.05。

1.2護理方法

為功能性子宮出血患者采用基礎護理(對照組),護理人員定時清潔和更換患者的床單和衣物,嚴格遵守無菌操作原則實施護理操作,調節室內溫濕度,保持室內空氣清新。密切監測患者的生命體征,及時將患者出現的發熱、腹部疼痛等癥狀告知醫生進行處理。護理人員指導患者在便后使用溫水擦拭會,使患者的外陰保持清潔,防止感染。

在上述護理措施的基礎上對功能性子宮出血患者采用綜合性護理干預(觀察組),具體操作如下:

(1)心理護理:患者未充分認識疾病,出現情緒低落、焦慮、恐懼、精神抑郁以及入睡困難等心理狀況的幾率較高,護理人員應針對患者出現心理問題的原因進行積極的心理排解,將該病的有關知識和治療成功病例向患者介紹,減輕或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促進治療依從性的提高。

(2)用藥指導:在患者使用性激素治療時,叮囑患者嚴格按照醫囑用藥,按時、按量,叮囑患者不得擅自在癥狀稍有改善后或出現藥物不良反應時停藥。護理人員應向患者詳細介紹性激素治療本病的作用和遵醫囑用藥的重要性,教導患者掌握正確使用性激素的方法。對患者用藥后是否出現不良反應、停藥后的情況進行觀察并予以及時的處理。

(3)飲食指導:叮囑患者多進食營養豐富(高維生素、高熱量和高蛋白)的食物,糾正貧血癥狀,增強患者的體質,若患者出現胃腸道反應,則指導患者飲食以清淡食物為主,減輕惡心、嘔吐癥狀。

1.3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功能性子宮出血患者的出血停止時間、反復出血率和貧血發生率。

1.4統計學處理

將本文數據錄入到SPSS20.0軟件進行統計處理,用%表示反復出血率和貧血發生率,以(n)%形式表現,使用卡方進行數據檢驗,采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出血停止時間,用t進行檢驗。當P小于0.05時,表示兩組功能性子宮出血患者的各項資料數據對比有明顯的差異,統計學具有意義。

2實驗結果

在經過護理后,觀察組功能性子宮出血患者的出血停止時間為(5.34±1.27)d,反復出血率為5.71%(2/35),貧血發生率為11.43%(4/35)。

對照組患者的出血停止時間為(8.75±2.02)d,反復出血率為22.86%(8/35),貧血發生率為34.29%(12/35)。

兩組患者的出血停止時間、反復出血率以及貧血發生率相比較差別較大,統計學具有意義。

3討論

功能性子宮出血在更年期的發病率為50%左右[2],各個年齡階段均可發生,主要病因為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系統功能失調[3]。止血和調節內分泌是臨床治療功能性子宮出血的主要手段,在患者治療的同時輔以護理干預,有助于治療效果的提高。

基礎護理措施的針對性不足且無規范性,不能根據影響治療效果的因素靈活改變護理措施,患者的不良心理狀況得不到改善,對治療效果造成影響。

綜合護理干預可彌補基礎護理中存在的不足,具有全方位、細致等優勢,應用在功能性子宮出血患者中,有利于提高護理人員的護理治療,進而促進患者預后的改善。積極的心理護理是改善功能性子宮出血患者不良心理狀況的有效措施[4],有利于患者建立戰勝疾病的信心,保持積極樂觀的態度接受治療;用藥指導有利于臨床安全、合理用藥,防止患者因擅自更改用藥時間、停藥等導致出現不良反應和病情反復;飲食護理有利于患者體質的增強,防止飲食不合理導致患者出現胃腸道應激性反應,促進貧血癥狀的改善。

我院將收治的70例功能性子宮出血患者計算機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采用基礎護理,觀察組在基礎上采用綜合性護理干預護理。觀察組功能性子宮出血患者的出血停止時間、反復出血率和貧血發生率與對照組相比更具優勢(P

綜上所述,在功能性子宮出血患者治療的同時采取綜合性護理干預有利于患者的病情改善,糾正貧血癥狀。

參考文獻:

[1]萬婷娥.綜合性護理干預在功能性子宮出血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現代醫藥衛生,2014,30(24):3794-3795.

[2]葉正麗.護理干預對青春期功能性子宮出血并發負性心理情緒患者的臨床效果[J].航空航天醫學雜志,2015,26(4):498-500.

篇7

【摘要】 目的 調查顱腦損傷(TBI)患者的醫學應對方式(MCMA)及自我效能干預對TBI綜合功能的影響。方法 選擇141列TBI患者,采用MCMA問卷調查及對患者進行自我效能干預,以功能綜合評定量表(FCA)作干預前后比較。結果 本組TBI患者的醫學應對得分為:面對(3.31±0.42),回避(2.70±0.35),屈服(2.30±0.34);干預2個月后,患者的認知、運動和功能綜合評分均比干預前明顯提高,干預前后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關鍵詞】 顱腦損傷;醫學應對;自我效能

顱腦損傷(TBI)是外科常見病,由暴力作用造成的意外損傷,成為致死、致殘的主要原因,近年來,其發病率呈逐年上升。我國TBI年發率為783/10萬,其中中至重型占10%[1]。重型TBI存活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運動和認知功能障礙,甚者遺留終身,給患者身心帶來極大的痛苦及經濟負擔。為了減輕患者痛苦和恢復功能,使患者回歸社會,這對我們護理工作提出了特殊要求,也是臨床護理研究的重要課題。筆者從2007年2月至2008年6月對141例TBI患者,采用MCMA問卷調查,并以自我效能理論為依據實施護理干預,取得較好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對象

141例均為顱腦科住院患者,其中男111例,女30例,年齡20~52歲,平均36.3歲。納入標準:經顱腦CT或MRI證實為TBI、病情8分、神清和病情穩定、存在肢體功能障礙及心理情緒障礙、小學文化以上、愿意配合者;排除標準:既往患嚴重心腦血管病、癡呆及精神病史、活動性肝炎、腎功能不全等。

1.2 方法

1.2.1 調查工具 (1) 自設患者一般調查表,內容包括姓名、性別、年齡、職業、婚煙、文化、經濟情況、心理健康水平等,共發放調查表141份,回收141份,回收率達100%, 經篩選不合符要求5份,實得有效調查表136份,有效率為96.5%。136例中,閉合性損傷56例,開放性損傷42例,顱骨骨折38例。(2) MCMA問卷表[2]。該問卷共有20個條目,分為面對、回避、屈服3種應對方式,每個條目按1~4級計分,由3種應對方式的條目組成,每種應對方式的總分范圍是1~4分,得分越高,使用越多;(3)FCA評定量表[3],共有18個項目,每個條目按1~6級評分,分為運動功能(13個條目)和認知功能(5個條目),得分越高,綜合功能越好。

1.2.2 調查方法 調查人員熟讀每個評定量表的指導語,指導或幫助患者填寫,入選時填一次,2個月末填一次,填好直接收回,集中進行累計得分和分析、比較。

1.2.3 自我效能干預 根據自我效能來源(親歷性經驗、代替性經驗、言語勸說、生理和情緒狀態)4種方法進行。責任護士每天干預不少于3次,其他護士在治療、護理、康復中進行。

1.2.4 統計學處理 采用配對t檢驗。

2 結果

2.1 TBI患者MCMA得分情況

TBI患者采用的應對方式以面對最常用,為(3.31±0.42); 其次為回避,得分值(2.70±0.35);屈服得分值最小,為(2.30±0.34)。

2.2 TBI患者干預2個月后相關指標比較

干預2個月后,患者的認知、運動和功能綜合評分均比干預前明顯提高,干預前后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 論

應對是應激與心理健康之間的中介機制,是個體對現實環境的變化有意識、有目的和靈活的調節,分為積極應對和消極應對兩種。從調查顯示,本組的面對分值最高,可能是由于本組患者較年輕,精力充沛,敢于面對,敢于與疾病作斗爭。面對也稱為積極應對方式,它能調動患者內因,緩沖應激造成的壓力,可有效應付疾病造成的負性壓力,有利于疾病的穩定和康復。本組屈服得分最低為(2.30±0.34),患者表現心理壓力較重,對治療失去信心,加之部分醫療費自負,患者的承受力低,情緒低落,增加患者應激反應,降低機體免疫防御功能,影響疾病轉歸和預后,不利于病情康復,為消極應對方式。本組的回避分值為(2.70±0.35),高于屈服而次于面對,這是心理學中的一種否認機制,分為真正的否認和情感壓制,前者可降低疾病的壓力,有減輕負性發生,屬有用的防御機制;而后者是進一步惡化心理環境,雖然不是屈服,但也不敢面對,故屬于消極應對方式,所以護士要不斷地給予交談、溝通、指導、啟發患者應用積極應對方式。

自我效能是班杜拉社會認知理論中的核心,是一種心理行為的思想和方法,它的來源是以經驗或信息,通過認知加工而形成的。本研究根據自我效能理論,以介紹病因、治療、護理、康復方案及達到效果,使患者積極參與,并在行動中不斷評價自我成功經驗,增強自我效能;介紹同類康復病例,借助康復患者成功經驗,促進自我效能提高;社會支持:醫護人員、家人、朋友多與溝通、交談、鼓勵、建議、提供言語判斷去改變低的自我效能;醫護人員引導:患者軀體不舒服時,予講解、引導、不因暫時出現的疼痛、疲勞和緊張作為判斷自身無能力或功能失調,心理或情緒不舒時要多開解、疏導,從認知組織和記憶提取,使之引發積極情緒而增強自我效能。由于患者較年輕,接受能力強,并為首次得病,沒有病情復發體驗,對傷后出現的健康問題,能坦然面對,以積極應對方式認識自己,重建信心,對疾病持樂觀態度,對治療、護理、康復有信心,積極配合,干預2個月后,患者的認知、運動和功能綜合評分均比干預前明顯提高(P

參考文獻

[1] 馬智群,田蕓,付功莉,等. FCA量表在重型顱腦損傷患者康復治療與護理效果評價中的應用[J]. 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07,22(2):165167.

[2] 汪向東. 心理衛生評定量表手冊[M].中國心理衛生,1999: 124127.

篇8

【關鍵詞】抑郁癥;病例對照研究;認知;舒肝解郁膠囊;鹽酸帕羅西汀;療效

【中圖分類號】R277.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6455(2011)12-0159-02

抑郁癥目前病因未明,認知功能損害是該病的主要特征,在抑郁癥的治療過程中,對認知功能的改善都十分重視,韋氏記憶量表(WMS)中的記憶商(MQ)是反映受試者認知功能損害最有價值的指標,應用韋氏記憶量表(WMS)中的MQ評價認知功能的改變具有一定的客觀性。舒肝解郁膠囊和鹽酸帕羅西汀均為抗抑郁藥物,其療效及對認知功能的影響研究較少。我們采用舒肝解郁膠囊和鹽酸帕羅西汀對首發抑郁癥治療12周的對照研究,舒肝解郁膠囊與鹽酸帕羅西汀對首發抑郁癥HAMD及MQ影響進行觀察,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1.1.1 試驗組:入組條件:(1)符合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3版(CCMD-3)抑郁癥診斷標準。(2)入組時至少2周內未用抗抑郁劑及影響認知功能的藥物。(3)無腦血管病,其他腦部疾病及重大軀體疾病。(4)無使用精神活性物質史。(5)除外電休克治療者。(6)知情同意合作者。(7)HAMD總分大于25分。選自2010年5月至2011年8月內蒙古醫學院第四附屬醫院心理科抑郁癥住院患者共63例;入組患者按隨機數字表隨機分為舒肝解郁膠囊和帕羅西汀組。舒肝解郁膠囊組為32例,其中男15例,女17例;年齡25±6歲(范圍18-49歲);受教育年限(13±2)年(范圍6-17年);平均病程為1.5± 1.0年(范圍0.25-27年)。治療前HAMD總分為31.10±4.63分。帕羅西汀組31例,其中男16例,女15例,年齡25±6歲(范圍18-49歲);受教育年限13±2年(范圍6-17年),平均病程為1.4±1.0年(范圍0.25-27年);HAMD總分為30.90±4.37分。

1.1.2 對照組:選陪診家屬與實驗組在年齡,性別,文化程度上相匹配且無煙酒嗜好及父母二系三代內無陽性精神疾病家族史的健康者63例。對照組中,與舒肝解郁膠囊組相匹配為對照組1,與帕羅西汀組相匹配為對照組2。舒肝解郁膠囊組和帕羅西汀組為實驗組。

1.2 方法

1.2.1 治療方法:舒肝解郁膠囊治療組:舒肝解郁膠囊(成都康弘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號:Z20080580)治療,劑量0.36-1.44g/d,平均1.08±0.36g/d。鹽酸帕羅西汀治療組:鹽酸帕羅西汀(中美天津史克制藥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H10950043)20-40mg/d,平均(30±10mg/d),兩組總觀察療程為12周。

1.3 臨床資料評定

1.3.1 治療前后臨床評定方法:實驗組在治療前后分別與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評價抑郁情緒,韋氏記憶量表(WMS)的記憶商數(MQ)評定認知功能。

1.4 統計學分析:應用SPSS11.0軟件包統計結果,對各組樣本均數采用配對樣t檢驗。

2 結果

本研究顯示:舒肝解郁膠囊與鹽酸帕羅西汀抗抑郁療效相當(P>0.05),見表1。舒肝解郁膠囊與鹽酸帕羅西汀比較,舒肝解郁膠囊顯著改善抑郁患者的認知功能,使其記憶商(MQ)顯著提高(P<0.01),見表2。

3 討論

舒肝解郁膠囊是由貫葉金絲桃和刺五加組成,貫葉金絲桃又稱貫葉連翹,國外稱圣?約翰草,含貫葉金絲桃素,金絲桃素,偽金絲桃素,黃酮等十九種活性成分。通過作用于非選擇性陽離子通道和瞬時受體電位通道(TRP),增加胞內鈉離子濃度,降低胞內外鈉離子梯度,抑制突觸前膜遞質聯合轉運體再攝取單胺類神經遞質,使突觸間隙神經遞質濃度升高刺五加通過影響可溶性NSF附著蛋白及其受體,促進囊泡轉運停泊融合釋放,增加突觸間隙神經遞質(5-HT,NE,DA)水平,從而起到抗抑郁作用〖1〗。貫葉金絲桃素均衡地抑制重吸收泵對5-HT,NE,DA的重吸收,是抑制重吸收的主要成份〖2,4〗。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HAMD評分比較( x±s)

p<0.01

表2 病例組與正常組MQ測試比較( x±s)

p<0.05,p<0.01

本研究顯示,舒肝解郁膠囊的抗抑郁療效與鹽酸帕羅西相當,這與姜容環等和杜波等〖3,8〗研究結果一致,抑郁癥本身存在認知障礙,早在2001年Psychopharmacology記載:貫葉金絲桃改善認知和記憶功能,保護神經,大鼠試驗:單劑量口服貫葉金絲桃素(1.25mg/kg)不僅可以改善記憶,而且可完全逆轉東莨菪堿所致的健忘癥,記憶缺失。貫葉金絲桃素被證實是許多神經離子通道的調節劑,可以增加細胞內鈣的利用。本研究顯示:舒肝解郁膠囊可有效改善抑郁癥的認知功能,目前認為⑸,抑郁癥患者海馬錐體細胞突觸部位功能障礙是導致認知功能損害的原因之一,貫葉金絲桃通過增加海馬部位的錐體細胞突 觸改善抑郁癥患者認知功能。其作用機制是通過對突觸5-HT受體功能的作用,改善患者的大腦感知容量,增加大腦執行功能,提高對外界信息的加工和對行為的調節能力。由于舒肝解郁膠囊對膽堿能M受體無作用,推測可能改善抑郁癥的認知功能。王長虹,周東豐等〖6〗認為:抑郁癥認知功能的損害機理是皮質醇對海馬的損害,同時抑郁癥患者的認知功能改善與否可能是抗抑郁藥物療效的一個客觀指標,提示抗抑郁藥可能是通過皮質醇以外的其它途徑來重調海馬結構的,如Duman報道抗抑郁藥可以提高海馬中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BDNF)的表達,進而恢復海馬的功能。 蘇暉等⑺認為抑郁癥首發患者治療后認知功能明顯提高,認知障礙改善與臨床癥狀緩解存在相關性,治療后仍有少部分患者的認知功能仍未恢復到正常水平,其原因未明。

本研究通過相關分析顯示,舒肝解郁膠囊治療后抑郁癥患者的記憶商明顯高于,鹽酸帕羅西汀,接近正常值,舒肝解郁膠囊對改善首發抑郁癥患者的認知功能明顯優于鹽酸帕羅西汀,且其抗抑郁療效與鹽酸帕羅西汀相當。

參考文獻

[1] 趙麗娜,肖會,等.根據基因功能表達譜研究抑郁癥模型及安佳欣膠囊(舒肝解郁膠囊曾用名)的抗抑郁癥機制〖J〗.生物信息學,2008,(02)

[2] S.S.Chatterjec etal.pharmacopsychiat.31(1998)(Supplement)7-15

[3] 姜容環,杜波,張鴻燕,等。安佳欣膠囊(舒肝解郁膠囊曾用名)治療輕中度抑郁癥多中心隨機雙盲雙模擬臨床試驗〖J〗.中國臨床藥理學雜志,2006,22(1):15-17

[4] D.Wheatley.pharmacopsychiat.30(1997)(Supplement)77-80

[5] 唐步春,呂振雷,江艷.西酞普蘭與曲唑酮改善老年期抑郁癥認知損害的P300對照研究.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7,15:23

[6] 王長虹,周東豐,管振權,等.抑郁癥患者治療前后認知內分泌細胞因子的變化.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06(20)7:436

篇9

【關鍵詞】 高齡;肺部感染;多器官功能衰竭;血小板

【中國分類號】 R72.3 【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44-5511(2012)02-0163-01

多器官功能衰竭是造成高齡人群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2。臨床統計分析表明,在老年多器官功能衰竭中,肺功能障礙發生率最高且最早出現。老年人呼吸系統的原發或繼發疾病均可成為引起多器官功能衰竭的主要始動機制。為了探討血小板在肺部感染伴多器官功能衰竭中的診療價值,我們對高齡肺部感染伴多器官功能衰竭住院病例進行了臨床探討與總結。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選擇2006年11月1日至2011年11月1日收治的多器官功能衰竭84例,其中男59例,女25例,平均年齡83.4歲。按病因分組:1組:慢性支氣管炎26例;2組:慢性支氣管炎合并慢性心力衰竭32例;3組: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18例;4組:急性單純肺部感染8例。

1.2入組條件:所有病例均經x線胸片、心電圖及實驗室生化檢查確診,符合慢性支氣管炎、肺部感染和多器官功能衰竭的診斷3,慢性心衰的診斷按美國心臟病學院/美國心臟病學會(ACC/AHA)標準。

1.3治療方法:所有病例給予敏感抗生素控制感染,緩解支氣管痙攣、糾正缺氧、糾正臟器功能衰竭治療的基礎上,早期給予血塞通治療。

1.4 觀察項目: ①血小板的變化;(100-200)x 10/L為正常;(80-100)×10?/L為輕度減少;(50一80)×10/L為中度減少;

2.結果

2.1高齡肺部感染伴多器官功能衰竭時血小板的變化,見表1。

表1 老年肺部感染多器官功能衰竭時血小板的變化(例,%)

從表中可看出,肺部感染伴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中,血小板39.3%中度減少,23.8%重度減少。中、重度減少占總病例數的63.1%。只有9.52%正常,具有重要的臨床參考價值。

2.2經血塞通治療后血小板逐漸恢復正常,恢復時間見表2。

表2 經血塞通治療后血小板逐漸恢復正常(例,%)

其中輕度血小板減少多于3 d后均恢復正常;中度血小板減少的患者10 d后才完全恢復正常;

重度血小板減少的患者25.0%未恢復,并死亡,與患者就診時間延遲,出現休克等多種因素有關。由此可以看出早期運用血塞通可降低病死率,改善愈后。

3討論

高齡患者肺部感染臨床表現不典型且易誘發多器官功能衰竭,因缺氧致高血紅蛋白血癥,微循環發生障礙。致微血管血栓形成,甚至DIC的發生,從而消耗大量的血小板,同時缺氧也可加重血管內皮細胞損傷,誘發凝血,而使血小板減少。此外,肺部感染后,病原體抑制骨髓造血功能以及抗原抗體復合物引起血小板過多破壞而使血小板減少。

血塞通的主要成分是三七總皂苷,是臨床常用的活血通脈藥物。可通過降低心肌耗氧量,提高對缺氧的耐受力,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粘度和纖維蛋白的含量,延長血液凝固時間及擴張血管,從而改善微循環障礙的發生。

本研究發現:高齡肺部感染伴多器官功能衰竭發生后,血小板的變化對疾病的發展和預后有著重要的臨床診療價值。本組病例中血小板輕度減少占27.38%,中、重度減少的病例占63.1%。使用血塞通輕度血小板減少多于3 天后恢復正常,重度血小板減少的患者25.0%未恢復。從而指導臨床及早使用血塞通,以降低病死率。

綜上所述,高齡肺部感染伴多器官功能衰竭時血小板可明顯減少,繼而發生DIC,應在原有治療的基礎上早期應用血塞通可明顯降低病死率,改善預后,是治療危重患者最經濟有效的方法之一。

參考文獻

[1] 陳 珠,林果為.實用內科學(第十三版),2009,6(13):205.

[2] 黃敏,肖志剛.肺部感染與高齡老年多器官功能衰竭的研究,醫學綜述,2011,11(17):3343-3346.

[3] 陸再英,鐘南山等.內科學(第七版),2008,11(7): 17-39.60-69.

篇10

【關鍵詞】護理干預;留置尿管;拔除尿管;排尿功能

外科手術患者常常需要留置尿管,在臨床工作中護理人員一般只注重導尿管的常規護理而未能重視膀胱功能的鍛煉與恢復,會導致一些患者拔除尿管后發生尿痛、排尿困難、尿潴留等并發癥,增加了痛苦[1]。積極有效的護理干預能夠促進患者恢復膀胱功能,提高拔除尿管后排尿功能,減輕患者痛苦。現將我科有關護理干預對拔除尿管后患者排尿功能的臨床情況報告如下。

1資料及方法

1.1一般資料將168例患者隨機、雙盲均分為對照組與干預組,每組各84例。對照組中男性49例,女性35例;年齡13-76歲,平均年齡為48.2歲。干預組中男性48例,女性36例;年齡12-78歲,平均年齡為48.6歲。兩組患者在性別構成比、平均年齡、病情及麻醉方式等方面的差異經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且具備可比性。

1.2護理方法對照組給予留置尿管常規護理,干預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護理干預措施,具體如下。①留置尿管期間護理人員應指導患者規律地收縮提肛肌,于深吸氣時用力收縮,每次收縮保持3s,呼氣時再放松,每半小時收縮提肛肌10下,4-6次/d[2]。②每天間斷夾閉尿管,使患者有意識地參與排尿,自覺有尿意是松開夾閉的尿管,排盡后關閉尿管。③拔除尿管前護理人員應該詢問患者是否有尿意,待其膀胱充盈、有尿意時抽吸干凈尿管氣囊里面的液體,讓患者自然用力排尿,這樣既能沖洗尿道以防發生尿路感染,又能利用尿管引流作用將膀胱殘留尿液隨尿管拔除一起排出[3]。④心理護理:術后護理人員關心患者手術切口的疼痛程度,并積極開導,消除患者緊張、恐懼等情緒;并囑患者盡量多飲水,每天在2000mL以上[4]。

1.3觀察指標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留置尿管時間(d)、自主排尿、排尿困難、尿潴留及拔除尿管時及之后的舒服度。其中自主排尿是指排尿時間小于3min且連續排尿、無延遲;排尿困難是指排尿時間大于5min,需作出很大努力方可排出尿液,或者起始排尿無延遲,但整個過程斷斷續續;尿潴留是指膀胱殘留有尿液,經過誘導20min后尿液仍然不能排出[4]。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并依據患者主觀感受、疼痛程度等評價舒適度,其中0度為拔除尿管時及之后無尿急、尿頻、尿痛等;I度為疼痛評分1-3分,稍微不適,但可忍受;Ⅱ度為疼痛評分4-7分,中度不適,伴隨尿急、尿疼、下腹憋脹等;疼痛評分8-10分,無法忍受,伴隨明顯尿急、尿痛、下腹憋脹等[2]。

3討論

膀胱平滑肌屬于內臟平滑肌,不隨患者意志支配,無自律性;持續開放時,膀胱始終位于無張力狀況下而失去生理性規律舒張與收縮能力,長時間會導致膀胱攣縮;拔除尿管之后可能發生排尿困難、尿急、尿痛、尿失禁甚至尿潴留等并發癥[5]。這時往往需要二次留置尿管。傳統的常規護理只是重視尿管護理而對患者心理作用及膀胱功能未予重視,使尿管拔除后并發癥的發生率大大增加。因此,護理人員應指導患者規律鍛煉提肛肌,間斷夾閉尿管,待膀胱充盈且有尿意時拔除尿管,并做好心理護理;這樣能夠降低尿管拔出后并發癥發生率,促進患者排尿功能恢復。本研究亦證實護理干預對拔除尿管后患者排尿功能的臨床效果滿意,護理人員應積極總結臨床護理經驗,加強推廣。

參考文獻

[1]馬會娜,吳計先.護理干預對外科術后留置導尿患者膀胱功能恢復的影響[J].北方藥學,2012,09(6):116.

[2]李蕾,李建平.綜合護理干預對泌尿外科手術患者留置導尿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1,30(7):1085.

[3]翁瓊英,陳慶珊,林曉琪.護理干預對下肢骨折術后留置尿管患者排尿功能的影響[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06,27(9):1137-1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