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娃娃范文
時間:2023-04-01 13:44:3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民族娃娃,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民族娃娃是以白楊木為木胚,民間手織土布為服裝面料。從服裝、色彩、頭飾、神韻等細節的和諧搭配來反映各民族的傳統文化。
民族娃娃是貴州代表和諧的工藝品,看到那顏色艷麗、衣裝美麗的民族娃娃,就仿佛看見了貴州人民和諧安穩的日子。民族娃娃以它那特有的神韻活在人們的視野里,裝點著每個家庭,希望他們能過上幸福安詳的日子。
民族娃娃是貴州藝人的杰作。一塊塊精美的土布,經他們的巧妙編織,成了巧奪天工的工藝品,令人嘆為觀止。
篇2
1991年,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人大常委會根據獨龍族人民的意愿,把每年的公歷1月10日定為獨龍族的卡雀哇節。各村寨卡雀哇節的節期前后相續,居住于獨龍江上游的村落最先揭開序幕,由上游經中游而至下游,各村寨依序進入節期,整個獨龍江流域獨龍族山寨的卡雀哇慶典前后持續一個月。
節前,家家戶戶就用"結繩"的方式向親朋好友發出邀請。節慶內容包括祭山神、射面獸、木刻傳信、跳鍋莊、走親訪友、火塘燒松葉求吉祥、喝木羅酒、歌舞會、剽牛等。其中最隆重、最歡樂的是"剽牛宴"。最隆重的儀式是牛祭天。
第一天 掛彩敲鑼迎新年
過節第一天,清晨,家家掛起彩色披毯,由婦女們把自己精心編織的彩色麻布,掛在竹竿上,插在住房上方。家族有幾口人掛幾塊,只許多不許少,多象征家族人丁興旺。人們在木屋前掛上旗幡,燃起松枝,敲起鑼,歡慶一年一度的卡雀哇。入夜,在各自的家中備辦酒肉膳食等用品,舉家喝酒卜卦,祈祝來年豐收,年輕人聚集起來到各家輪流跳舞祝賀。
第二天 祭山神求來年安康順利
第二天舉行射獵大典和祭山神儀式。用蕎面捏出山神及各種野獸放在"山神"四周祭祀。早上前往本氏族的固定祭場進行祭獻,以求來年安康順利。祭場一般都設在村寨背后樹木茂盛而又比較平坦的地方,在此每個家庭都壘起一堆石頭為祭神壇,間或也有架起松樹枝木架代替的。整個氏族在當地有多少個家族,就有多少個石堆祭神壇,石堆一路橫隊的排展開來,基本上在同一條直線上。各個家族都前往本家族的祭壇前獻祭,將供品擺在石堆壘成的祭臺上,念誦祭辭,以祈禱來年豐登安康。隨后,各家族帶來的祭獻物集中在一起聚餐共食。與此同時鑼聲聲,皮鼓咚咚,人群圍圈起舞高歌。至晚家家戶戶喝酒唱調,整個村寨都沉醉在歡樂之中。
第三天 剽牛祭天慶新年
篇3
關鍵詞:云南少數民族;芳香旅游;挖掘;創新
中圖分類號:F59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07-000-01
前言
云南省是著名的“芳香植物之鄉”,少數民族的數量也居全國之冠,在挖掘與創新本地區的芳香旅游文化時,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條件。近年來,在旅游行業不斷發展的背景下,云南省旅游業的發展逐漸的走向成熟,以昆明為中心,向外輻射,吸引著全國乃至全世界的游客前來旅游觀光,新的旅游業態的誕生也成為必然,這正是少數民族芳香旅游文化開發的良好時機。啟動云南少數民族芳香旅游市場,已然成為實現促進云南省旅游業再次繁榮發展的目標。
一、芳香旅游文化挖掘與創新的原則
(一)開發與保護并重原則
之所以要進行少數民族芳香旅游文化的挖掘,主要目的在于促進云南省少數民族旅游業的發展,提升云南省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水平。在挖掘的過程中,不能只將目光放置在經濟利益及旅游規模上,環境的保護及文化的傳承,才是重中之重,避免出現旅游業繁榮發展、生態環境日益下降的負面效應,通過開發與保護并重原則的堅持,實現云南省少數民族芳香旅游業的長久發展[1]。
(二)注重特色性原則
對于旅游資源來說,體現其強大生命力的內容就是其鮮明的特色,與之前云南旅游的其它產品相比,少數民族芳香旅游與其他旅游有較大的差異性。芳香旅游本身在云南省就具備一定的特色性,而云南不同少數民族對于種香,制香,用香的傳統工藝與方式,更是吸引眾多的觀光游客的亮點,開發過程中,保護其特色性,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從而來吸引大量的游客資源。
(三)多產業融合原則
在芳香旅游的產業鏈上,涉及到較多的相關產業,比如種植業、加工業、旅游業等,而在開發少數民族芳香旅游的過程中,更可以將旅游業與地方產業相融合,帶動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及文化良好的發展,并通過少數民族芳香旅游業的發展,實現少數民族地區文化的發揚與傳承。
(四)地方居民參與原則
少數民族芳香旅游文化的挖掘以少數民族的種香,制香,用香為依托。在游客旅游的過程中,通過五感上的多重享受,達到愉悅心情,放松身心的目的。而在開發挖掘少數民族芳香旅游文化的過程中,最為重要的因素就是地方少數民族的參與,只有他們延續和繼承了這些古法,這樣,不但可以提升開發的效率,同時也可以為當地的少數民族群眾提供工作崗位,促進生活水平的提升。
二、芳香旅游文化挖掘與創新的方法
(一)構建具有特色的旅游線路
旅游線路是游客出游和選擇出游目的地的興趣點和關注點,如何提高他們的興趣與關注,在開發少數民族芳香旅游的過程中,就要盡量將其特色充分的挖掘出來,可通過展覽,體驗,參與,學習等方式,將少數民族的芳香發展史、生產簡要過程及其生活運用方式展示給游客,增加游客對少數民族芳香生活的了解。比如滇西南少數民族芳香飲食文化旅游線路,在該條線路中,游客不僅可以欣賞亞熱帶及熱帶雨林的自然風光,同時,還可以觀賞到多種芳香植物,如:八角茴香及靈香草等,并可以全程參觀少數民族使用香料烹制食物的過程,更可以品嘗到用各種香料烹制而成的食物 [2]。
(二)將少數民族民俗與芳香旅游文化相連接
在云南少數民族發展的歷程中,由于地理關系,形成了獨具民族特色的飲食及生活習俗,正是因為這樣,少數民族聚居地成為眾多游客出游的首選之一,在開發少數民族芳香旅游的過程中,挖掘少數民族的芳香民俗文化,不但可以讓游客在領略少數民族獨具魅力的自然風光的同時,更可以享受芳香盛宴所帶來的身心愉悅,從而達到旅游休閑之最終目的。
(三)挖掘少數民族芳香旅游產品
游客出游,會有購買當地有特色之紀念品作為紀念或贈送的需求,基于此,開發少數民族芳香旅游產品時,應充分結合少數民族芳香產品的優勢資源,搜集整理具有代表性的旅游產品,比如香包,香囊,香膏、特色化妝品、芳香飲食產品、芳香配飾、芳香器具等,同時,更融入少數民族地區所特有的、象征性的景物、符號等在旅游產品中,兼具美觀性及實用性,激發游客的購買欲望,拉動少數民族地區相關產業的經濟增長點[3]。
(四)構建少數民族芳香產業發展的相關產業鏈
少數民族芳香產業可以從種植到研發,再到加工和運用,形成一個比較完善的產業鏈,創新少數民族芳香旅游時,可輕易的與其他相關產業充分的融入。比如以當地芳香植物為依托的種植業、以少數民族芳香手工藝品為依托的手工業,以少數民族芳香飲食為依托的餐飲業和以少數民族芳香生活用品為依托的民宿業。定期舉辦旅游節及旅游展演,來吸引比較多的游客觀賞,同時,還可以吸引國內外眾多的投資者的投資,從而促進云南香料產業、芳香種植產業,少數民族芳香產品制造行業的發展,實現少數民族地區的旅游與經濟及社會效益的共同提高。
三、結論
云南少數民族芳香旅游作為云南旅游產業鏈中的一環,在挖掘與創新的過程中,應充分的發揮少數民族芳香旅游的特色,并注重對少數民族地區生態環境的保護及文化的傳承,實現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從而有效地提升旅游業所帶來的經濟效益,促進云南省及少數民族地區經濟水平的提升。
參考文獻:
[1]薛群慧,鄧永進.論云南少數民族地區健康旅游資源開發戰略[J].云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05:245-249.
篇4
伊敏電廠#3汽輪機#1瓦Y方向、#3瓦X方向振動值偏大,#1瓦在高負荷600MW振動值為X方向106μm、Y方向117μm,#3瓦在高負荷600MW振動值為X方向116μm、Y方向93μm,汽機專業人員定期(每周)調取機組振動數據,發現振動異常時,專業人員及時匯報,并進行分析振動增大原因,研究采取措施。2011年11月#3汽輪機本體大修階段,對發現的使汽輪機產生異常振動問題,及時查明原因對癥檢修,從根本上解決軸瓦振動問題。以下是本次檢修具體事項:
一、轉動部分平衡的不正確
根據啟、停機及帶負荷運行時振動情況,對各轉子平衡進行調整。
高中壓轉子
1.移重
(1)1瓦側:11、12、13號螺栓孔重量拆掉,在平衡槽相同的位置加重550克。
(2)2瓦側:11、12、13號螺栓孔重量拆掉,在平衡槽相同的位置加重1010克。
2.中間平面平衡槽加重
中間平面平衡槽加重P=1000克∠190°(加重角度對應于轉子彎曲凹點)
1號低壓轉子移重
鍵相位置在1號孔
(1)3瓦側
合成為:P3=305∠3530。
移重:原加重拆掉,在32號孔加重305克。
(2)4瓦側
合成為:P4=317∠1350?
移重:原加重拆掉,在13號孔加重320克。
2號低壓轉子移重
鍵相位置在17號孔
(1)5瓦側
原平衡螺
栓孔編號 2 4 28
重量(克) 235 435 435
合成為:P5=930∠1730?
移重:原加重拆掉,在1號、32號孔各加重465克。
(2)6瓦側
原平衡螺栓孔編號 2 3 20 27 29 30
重量(克) 445 450 300 440 440 445
合成為:P6=1695∠1500?
移重:原加重拆掉,在29、30、31、32號孔各加重435克。
二、汽輪機轉子聯軸器對中不好
對各轉子聯軸器解體復查,根據全實缸、半實缸中心值進行調整。
1、軸系圖
軸系尺寸圖:
軸向距離系數:1.59
5.87
0.9
2.56
5.87
0.9 1.55 6.24
軸頸揚度:
說明:前揚(調端揚起)為“正”值,后揚(勵端揚起)為“負”值。
各軸頸揚度
安裝值:-0.19
+0.19
+0.23
+0.45
+0.57
+0.85
各軸頸揚度
解體值:-0.2
-0.375
+0.45
+0.72
+0.57
+1.1
2、調整原則及方向
(一)高中壓缸調整量盡可能小為原則。
(二)以全實缸中心值為準進行調整,半實缸中心值作為參考。
(三)結合解體全實缸中心值、半實缸中心值、軸頸揚度,確定⑤瓦、④瓦、②瓦。
3、解體全實缸中心值
說明:調端對輪低、調端對輪偏左(爐側)為“正”值,下張口、左側張口為“正”值。
4、軸瓦瓦塊墊鐵調整量
5、調整后計算中心值
說明:調端對輪低、調端對輪偏左(爐側)為“正”值,下張口、左側張口為“正”值。
注:由于全實缸中心值和半實缸中心值偏差較大,本次不動②瓦。
6、全實缸中心值和半實缸中心值
(1)全實缸中心值(單位:mm)
中低對輪:低壓轉子1低0.185,偏左0.165;上張口0.1075,右側張口0.0575
低低對輪:低壓轉子2高0.31,偏右0.09;下張口0.605,右側張口0.005
(2)半實缸中心值(單位:mm)
中低對輪:低壓轉子1高0.14,偏左0.11;上張口0.0025,右側張口0.0425
低低對輪:低壓轉子2高0.76,偏右0.15;下張口0.5425,右側張口0.0275
(3)全實缸驗收中心值(單位:mm)
中低對輪中心:低壓轉子1高0.09,偏左0.015;下張口0.12,右側張口0.035
低-低對輪中心:低壓轉子2高0.47,偏左0.015;下張口0.1175,右側張口0.0225
低-發對輪中心:發電機轉子高0.13,偏左0.005;下張口0.16,左、右側張口0
三、軸承有缺陷,如軸承與軸瓦安裝間隙不合適,瓦殼在軸承座中松動等。
1、軸承動態性能不好,發生上瓦塊、瓦殼支撐銷孔擴大,上瓦塊彈簧斷裂損壞,上瓦塊非工作狀態,裝配方向錯誤(安裝時遺留問題),致使支持銷球面與瓦殼銷孔底面接觸,造成支撐銷與銷孔“啃磨”。處理措施:對啃磨銷孔(#3瓦左、#4瓦右、#5瓦左、#5瓦右、#6瓦左、#6瓦右)采取“鑲套”工藝進行修復;更換損壞彈簧。
2、軸承下部墊鐵接觸不良,對墊鐵進行研刮,直至將接觸面積積修到75%以上,且分布均勻。
3、軸承緊力的測量和調整。以軸承標準的要求,對軸瓦緊力不合格的進行調整檢修,緊力過小易引起振動。
四、受熱的機件安裝的不正確及質量原因,不能在熱態工作時自由熱膨脹、熱變形,使得機件在受熱工作時不能自由膨脹而變得有些彎曲,破壞平衡,引起振動。
對高中壓轉子彎曲度測量,發現調節級電側P8測量點位置彎曲度偏大(0.065mm),其除了產生質量不平衡外,還會引起較大振動,彎曲轉子質量不平衡引起過大振動,可以通過轉子平衡獲得改善,本次高中壓轉子沒有返廠處理,通過重新平衡配重解決振動問題。
五、動、靜間隙不符合要求,如軸封片與軸頸配合間隙不對,配合過緊,則在受熱時軸頸與密封片相摩擦,引起振動。對部分隔板汽封、端部汽封間隙進行調整,間隙達到標準范圍。
六、運行方面的原因
1、汽機真空下降或排汽溫度高引起汽機中心偏移,引起振動。使用專用清洗裝置對凝汽器不銹鋼冷卻水管進行清掃,提高凝汽器冷卻效果,以保證機組真空度。
2、固定在汽輪機轉子、聯軸器上的某些轉動零件松弛、變形或者位置移動,引起回轉體的重心位置改變加劇振動,如對輪護罩結合面螺栓松動、某些部分變形等。一些有嚴格重量要求的回轉零件,如聯軸器個別螺栓更換而又未做平衡試驗,也會破壞平衡,加劇振動。
3、啟動前預熱不均勻,機殼產生變形,使機組內動靜部件間隙不均勻,甚至產生摩擦,引起振動。
4、蒸汽管路或氣體管路對機組的作用力,使機組變形、移位;管路與機組聯接不合要求等等也都造成振動。
5、軸承不夠或不適當,油質不合格使軸承油膜破壞。解體發現瓦塊有輕微劃痕,是油質不合格造成的,對油進行濾油處理,更換油濾網。
篇5
【關鍵詞】羌族美術資源 鄉土美術 環境 美術教學課堂
《美術課程標準》指出:盡可能運用自然環境資源(如自然景觀、自然材料等)以及校園和社會生活中的資源(如活動、事件和環境等)進行美術教學。給羌族美術教學提供了依據。在整個美術教學中我們可以把羌民族美術資源歸納到鄉土美術資源類。羌族在歷史的長河中已沉淀了有自己風格特點的美術特征。但是羌族美術還有一個顯著的特點——由于地域性和傳承的原因正在面臨失傳。
一、羌族美術簡述
羌族美術根據羌族的歷史、地域性及美術種類因素我們對其進行歸類;
(一)羌族民居建筑
羌族民居建筑是羌族美術中最為獨具匠心的,建筑材料就地取材,不規則石料與高超的建筑技藝使得羌族房屋千年屹立,獨特的造型與生存的大山環境及色調渾然一體。走進一座座房屋相連的山寨,一條條小巷相連宛如迷宮,一堵堵石墻高高聳起更加幽深。羌族民居依山而建高聳于云巔之上,形成一種獨特的美景。
(二)羌族工藝美術
羌族的工藝美術存在極為廣泛根據生活環境進行創作;花、草、樹、木、鳥、蟲、禽、獸、大山、云朵…… 生活所及都是羌族人民的創作題材;在服飾上無處沒有羌族工藝美術的存在。在羌族工藝美術分類中最為獨特的是羌族刺繡及已將面臨失傳的羌族剪紙。
(三)羌族繪畫
很少有人知道羌族的繪畫藝術,它與羌族的歷史有著緊密的聯系,有很大一部分存在于史書的描繪中,西夏的壁畫、深山中的巖畫。現代的學者沒有將羌族繪畫藝術單獨列出,他的挖掘還更應該加深。
羌族美術是一類新型的研究課題,將其引入學校,進入課堂使我們作為美術教師的職責,會把學生帶出單一的課本范圍外,尋覓身邊的美,探究羌族美學存在的獨特性。
二、引入羌族美術教學進課堂的緊迫性
“5.12”汶川地震之后對本地區的羌族文化是一種災害,特別是羌族的釋比文化、羌族的建筑、羌族繪畫藝術、羌族的神話傳說都隨著這次地震快速消失。
對于羌家子弟來講這種羌民族文化挖掘的責任心更強更大了。通過上學期的“國培”的感受,我發現很多專家、教授都在關注羌族文化的繼承。我校地處藏羌文化結合帶,連接了藏族和羌族的文化。對于本課題的實施創造了優厚的條件,學生愛學、愛聽、愛做,對羌族美術的傳承創造了基礎。
在我們國內中小學的教材由于很多原因一定程度上不能適應本地區的美術教學,所以需要鄉土教材的融入使學生的美術學習積極性提高。讓他們愛自己的家鄉,愛自己的祖國,知道報恩、知道珍惜、知道成人、知道傳承。使學生在學習中感會家鄉豐富的藝術內涵。
三、羌族美術的教學方法
把羌族美術教育與校園文化結合起來,開展形式豐富的校園文化活動。
(一)加強對學生的歷史文化的傳統教育
羌族刺繡和羌族建筑是我們家鄉的驕傲,也為鄉土活動提供良好的素材。《后漢書》早有記載羌族刺繡為“澡井”藝術,現在我縣各個學校通過美術課外活動積極開展羌繡教學成效十分顯著,同時我縣將羌族剪紙從羌繡中剝離開申報為課題成為獨立的羌族美術學科。而對于羌族建筑來講我們身邊到處是 ,讓學生走進生活、了解家鄉美。
(二)樹立學生的審美意識
家鄉的文化具有獨特的親和力,美術教學可以充分利用這一點,多方位的教育學生,培養學生的欣賞,審美能力。教學內容聯系生活實際,我們的村落山寨,有獨特的分布特點,房子造型多樣,我們要用敏銳的眼光表現生活,表達情感。
(三)積極參與校園文化建設
學生制作后可在校園內辦一個“羌族美術作品展”或“羌族美術資料展”等,讓學生認識當地的羌族美術文化資源。培養學生有效開展,利用家鄉自然資的意識和習慣。
四、利用震后重建配置的先進多媒體讓課堂活動更精彩
(一)直接動手實踐,真實感受
教師及學生可以在課余進行田野作業,通過相機,攝像機等收集很多素材遠景,打開我們的視野,搜集和整理羌族美術資料。
(二)間接學習,感受鄉土
通過放映通過多媒體的介紹方式,讓學生欣賞羌族美術文化,感受羌族美術文化的濃濃氣息。教師可帶領興趣小組的學生到當地的自然景點進行寫生,讓學生在寫生的同時感受自然風光的美,陶冶學生的情操。
(三)羌族美術作品的創新
任何藝術的優秀成果展示突出在于創新,我要突出羌族美術的題材創新、材料創新要突出它的時代感和當代感,每個學生都是創作大師,只要基于傳統羌族美術資源一定就會創作出大量的羌族美術作品。
五、延續課堂 社會與學校相結合
美術課外活動輔導是課堂美術教學的延伸,是學校美術教學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它既和課堂教學統一,又有著自己的獨立性。
請一些如羌族剪紙和羌族刺繡藝人藝術家為學生現場傳授技法,使得民間藝術進入學校。在我們村寨里就有許多年齡較大的老太太能剪出漂亮的剪紙,我曾經就專程去拜訪了多位民間藝人,他們的剪紙,造型生動,技法嫻熟讓我大開了眼界,回來后,我又把學來的技法傳授給學生,使學生深刻領會到勞動群眾的智慧存在,產生拜訪,學習的愿望 。
羌族美術教學如何充分,合理地利用羌族美術資源,在于教師教學思想怎樣與當前課程改革的理念相接軌,從而把新的《美術課程標準》的理念轉化為教學實踐,這對每一位教師來說是機遇也是挑戰。
【參考文獻】
篇6
【關鍵詞】社會活動;愛祖國;藝術美
整個活動的開展孩子們由最初對祖國的模糊認知,過渡到現在已累積了一定的知識經驗,知道祖國很大,有燦爛的文化,萌發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的情感,為自己是一個中國人而驕傲。
一、活動目標
1、在活動中了解相關中國的知識,知道自己是中國人。
2、幼兒自主創設環境,萌發做中國娃的自豪感。
二、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各種玩具娃娃、中國地圖、畫紙、蠟筆、記號筆、彩色紙、剪刀、雙面膠等。
2.經驗準備:活動前請家長幫忙收集自己去祖國各地旅游的照片以及祖國各地的名勝古跡和特色文化的照片;請家長為孩子介紹自己所帶的照片,幫孩子豐富相關的知識。
3.環境準備:講收集的照片、圖片、各種民族特色的物品等布置在教室四周,孩子隨著主題的開展,已積累了相關的經驗。
三、重點、難點
幼兒把熱愛祖國的感情和做中國娃的自豪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現出來。
四、活動過程
1.各種玩具娃娃布置成一個“玩具娃娃樂園”。
師:今天玩具娃娃樂園開張了,小朋友們我們一起去娃娃樂園參觀吧。
:哇,這么多的娃娃,小朋友們快去挑選一個自己喜歡的娃娃做個朋友吧。
2.幼兒介紹自己的娃娃。
⑴師:你們的娃娃朋友一樣嗎?誰來介紹下自己的娃娃朋友?
幼兒介紹娃娃。只要能說到“中國娃娃”“外國娃娃”就可以了。
⑵中國娃娃長得怎么樣呢?
小結:中國娃娃有黑黑的頭發,黑黑的眼睛和黃皮膚。我們小朋友和中國娃娃長得一樣,我們就是中國娃。
⑶啟發幼兒將中國小朋友與其他國家小朋友進行比較,說說他們的不同之處。
3.幼兒介紹中國,激發自己是中國娃的自豪感。
師: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祖國,就像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媽媽一樣。我們的祖國是――中國。我們是聰明的中國人,哪位小朋友來介紹下你知道的中國?
幼兒1:我知道中國的國旗,她叫五星紅旗,上面有五顆金星,一顆大一顆小。
師:我們學過了一首有關國旗的歌曲,大家一起來演唱吧。
幼兒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國旗國旗我愛你》,激發幼兒喜歡國旗,熱愛國旗的情感。
幼兒2:我知道中國的地圖,我最喜歡拼中國地圖了。
出示中國地圖,引導幼兒觀察、討論。
⑴中國地圖像什么?
⑵我們的首都在哪?
⑶我們住在哪兒?我國比較大的省份有哪些?比較小的省份有哪些?臺灣省在哪?你還知道地圖上的哪個地方?
小結:我們的中國地圖就像一只大公雞。我們56個民族都住在這個大公雞上。
幼兒3:我們中國有許多風景漂亮的地方:有萬里長城、有桂林山水、有兵馬俑……
幼兒4……
4.幼兒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現出心中對中國的熱愛之情。
師:我們是中國娃,我們愛自己的祖國。今天老師還準備了一些彩紙、剪刀、畫筆,你可以和平板的好朋友一起商量、討論一下,說一說,你最喜歡中國的什么,你們可以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現出來,完成后自己布置到主題墻上。
幼兒自由選擇制作國旗、中國地圖、畫中國娃等。
5.幼兒自主創設環境,萌發做中國人的自豪感。
幼兒將自己的作品布置到主題墻上,并為同伴作介紹。
6.活動延伸:
畫和平鴿,進一步激發孩子愛祖國、愛和平的情感。
活動反思:每一個主題環境的創設,不僅是課程內容的體現、教學活動的反映,更是幼兒學習過程和結果的記錄。環境就像一個“會運動的生命體”,和幼兒的身心發展一樣,它也會隨幼兒的心智變化而改變。這就要求幼兒能與主題環境進行“對話”。因此我們努力創設不斷與幼兒相互作用的主題環境,讓幼兒成為名副其實的主題環境的創設者。
孩子們在活動中積極主動,他們三三兩兩分別討論著,有的說:“我要做面國旗,我喜歡我們的國旗,上面還有五顆金星呢!”有的說:“我是中國娃娃,我要畫我們的中國娃娃。”有人馬上附和:“我也要畫,我還要畫其他民族的娃娃。”有的孩子說:“我要做中國地圖,誰要和我一起做的?”……他們互相討論著、商量著,最后,他們自由組合在一起,有的做國旗,有的做地圖,有的畫中國娃。
他們非常認真、專注,貝貝、凝凝、佳佳、晨晨他們合作完成了一面國旗,看著完成的國旗,他們開心地笑了,佳佳還向著國旗敬禮,其他人看了,也馬上向國旗敬禮!
幾個制作中國地圖的孩子,站在電視機前,看著地圖,仔細地觀察著,一個個撕出了自己喜歡的省份,范黃辰說:“我爺爺在沈陽,我撕的是沈陽。”余睿涵說:“我去過北京,看這是我撕的北京。”龔御欽說:“我去海南旅游的,那兒的風景很漂亮,我撕的是海南。”……孩子們將自己喜歡的、知道的地方一個個撕了出來,一幅美麗的中國地圖完成了。
篇7
關 鍵 詞:巫術剪紙 抓髻娃娃 文化內涵 藝術特色
“抓髻娃娃”是流行在黃河流域民間的一種團花剪紙,幾千年來這種剪紙藝術作為炎黃子孫的保護神和繁衍之神流傳至今。抓髻娃娃的樣子很多,其精神內涵不同,在現實生活中的藝術內涵與藝術價值也各異。
一、保護神——抓髻娃娃
巫術剪紙中的抓髻娃娃,有招魂、避邪、送病、燎疳、攘災、驅鬼、鎮宅、掃天止雨、祈雨抗旱等職能,題材豐富,造型獨特,寓意深刻。
1.招魂娃娃 (送病娃娃)
這類抓髻娃娃用于招魂送病。在舊時中國農村,娃娃病魔纏身,仰臥炕上,家里剪一個紙人,放在娃娃身上或在娃娃身上繞三圈,再點燃放在盛水的碗里,然后念叨著娃娃的名字,端著碗走出大門口,把燒成灰的水倒在十字路口,再喊著娃娃的名字回來。
其形態有剪兩個人形手拉手走過來的,意思是抓髻娃娃引著娃娃的魂回來了;有剪兩個大人一男一女,旁邊拉著一個娃娃的,意思是父母引著娃娃的魂回來了;還有的剪兩個人形,中間站著娃娃,意思是保護娃娃的平安。
2.抓錢娃娃
此類是一手抓錢一手抓火的抓髻娃娃,寓意是“舉火是燒百邪療百病,身上對對雙鳥是雀雀吃掉周圍的蟲子”。
在甘肅慶陽,剪紙“錢串串”也叫“人龍撒錢”,是龍頭雙手帶串錢的陽性紙人,雙角長須,腹部飾蓮花人人圖案,十分威武,也是鎮邪療病的。甘肅環縣有一種叫“劉海撒金錢”的剪紙,也叫“送錢娃娃”,娃娃手拉手拿著錢,上下兩層,并解釋為“上邊是大神神,下邊是小神神,”是正月二十三這天剪了,燒了送錢的,意思是讓人富裕,收成好,年成好。
3.五道娃娃
它是一串五個圓頭束發手拉手的男性娃娃,很像青海省大通上孫家寨出土的束發長辮手拉手的五個男性娃娃彩陶盆。五個娃娃分東西南北中五道,寓意是驅邪送病的。如果家中有人腰腿疼,就在“五道娃娃”邊上腿下剪上一個小老虎,送出門外扔在十字路口。
4.疳娃娃
此類娃娃代表是一種驅疳魔治病的神,紙人入火轉為神靈,驅逐瘟疫,保佑全家人丁興旺和豐收平安。到了春節,家家門口點起火堆,用黃表紙剪成二方連續、四方連續圖案的紙人,投入火堆,燎疳療病,驅邪消災的叫“疳娃娃”或叫“燎疳娃娃”“送疳娃娃”。
5.簸箕娃娃
剪一個紙人,再剪一個簸箕,垂直粘在紙人的雙手上,成為雙手前伸簸箕的立體的抓髻娃娃,貼在窗紙外邊,天黑以后,在窗外拿油燈在紙人前邊上下晃動,人在屋里看,簸箕上下簸動,好像抓髻娃娃在簸簸箕。這種類似民間影子戲的剪紙,在中國西北各省農村叫“簸箕娃娃”,在河北省東部農村叫“沒姓丫頭簸簸箕”,意思是簸去病災,全家平安。
6.掃天婆
在巫術剪紙中,“抓髻娃娃”神通廣大,無所不能,不僅能延續生命,繁衍后代,而且威力無邊。在天氣不好的陰雨連綿時節,剪個手拿掃帚的紙人用紅線系上掛在院子里,或系在木棍、高粱桿上插在墻上或院子里,有的也貼在窯洞里,叫“掃天婆”“掃天媳婦”“掃天娘娘”。它們有的梳髻,叉開雙腿、雙手舉帚;有的梳髻戴勝,叉開雙腿,雙手舉帚,左右飾云;有的雙手持帚,足下騰云;有的雙手舉帚,左右雙雞;有的一手持帚,一手持鑼;有的是一手舉帚一手舉撣,騰空而起,掃掉烏云。陜西省銅川李惠云(71歲)剪的一種“掃天媳婦”是一手持帚一手持灰包包的騎馬婆姨,她說:“騎天馬上天掃天,灰包包里裝的是灶灰灑在天上。”
7.拉手娃娃
這是抓髻娃娃剪紙的二方連續圖樣,過年時貼于房間內或者門楣上用來避邪和保護平安的巫術剪紙。一般為單數,或五人或七人一組。因為古人視單數是陽、雙數是陰。借以驅鬼招魂,所謂以陰還陽,故為奇數。
一般為頭梳雙髻女性,也有頭長牛角、下垂男陽的男性。
8.瓜子娃娃
一般是家中有幾口人就做幾個瓜子娃娃貼在門楣上,它們張開雙腿叉立,一排橫列,妖魔鬼怪望而生畏,而不敢進宅。陜北民諺:“天不怕,地不怕,單怕瓜子娃娃一把叉。”(即兩腿叉開排站門口)一般為頭梳雙髻娃娃,有的也有頭牛角下垂男陽的男娃。
二、繁衍之神抓髻娃娃——喜娃娃
喜娃娃是象征繁衍子孫的人形剪紙,結婚時貼在洞房里,具有子孫延續、多子多孫的含義,一般稱為“喜花”。這種喜花,在中國廣大農村的變體多種多樣,十分豐富。它的圖案原型是主宰生殖繁衍之神的抓髻娃娃形象,這種原始原形至今仍然流傳于西北黃土高原封閉地區,蓮花圖案隨著佛教的傳入廣泛流傳以后,它的基礎圖案廣泛發展為娃娃坐蓮花的“蓮花人人”,陜北民諺:“娃娃坐蓮花,兩口子好緣法。”(婚姻美滿,子孫長續之意)陜北叫做“娃踩蓮”。這是生殖繁衍之神的抓髻娃娃(雞)和子孫繁衍的魚蓮結合起來的形象組合。它的內涵主要是生殖繁衍的原始觀念。
喜娃娃正面夸大突出女性和男性生殖器官的形象特征。造型上豐富多變,比如:抓髻娃娃與蓮花的組合,有頭頂蓮花、手舉蓮花、腳踩蓮花和坐蓮花等造型,陜北叫做“娃踩蓮”,寓意婚姻美滿,子孫長續;抓髻娃娃與笙的組合,通常為生育、坐、蹲姿,下為板凳或笙的抽象符號造型;抓髻娃娃與金瓜、葫蘆、石榴的組合,金瓜是以中心菱形女陰符號為特征的生育之器,是女性的象征,葫蘆有雙嘴且多籽(子),象征男陽女陰及子孫繁衍,石榴多籽(子)也象征子孫繁衍;抓髻娃娃與蓮花盆、水瓶、虎的組合,象征女人的腹部,寓意多子多孫;抓髻娃娃與雙魚相交的組合,雙魚繁殖力強大,象征子孫繁衍;抓髻娃娃與猴吃桃的組合,猴視為人類始祖,桃象征女性;抓髻娃娃與雙狗的組合,犬(狗)為始祖神;抓髻娃娃與雙虎、雙馬的組合,雙虎雙馬相交生出生命之樹的桃樹和生命繁衍之神的雙髻娃娃,猴吃桃生雙子。
結語
藝術來源于生活,民間藝術更是體現了這個真理。剪紙藝術抓髻娃娃更是滲入到衣、食、住、用等生活的各個方面,與生活息息相關。抓髻娃娃,是我國民族文化中保存相當完好的一個載體,是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瑰寶,更是人們世代承傳和守望的精神家園。剪紙藝人以精湛無比的技藝、勤勞的雙手剪出他們的愿望和真摯的感情,為中華民族本原文化的發展做出了他們的貢獻。
參考文獻:
篇8
一、北方派
其代表為山西剪紙、陜西剪紙、山東剪紙。
1、山西剪紙
山西民間剪紙的風格,總體來說,具有北方粗獷、雄壯、簡練、純樸的特點。因地域環境、生活習俗、審美觀念的不同,各地又有差異。如晉南、晉中、晉東南、晉西北、呂梁山區的剪紙,多為單色剪紙,風格質樸、粗獷;而流行于雁北地區的染色剪紙,則婉約典雅、富麗堂皇。
山西民間剪紙最常見的是窗花,它的大小根據窗格而定。如晉北一帶窗戶有菱形、圓形、多角等樣式,窗花也隨窗而異。小的寸許,精致靈巧,稚趣橫生;大者有四角、六角、八角呼應的“團花”,素雅大方。忻州一帶,歡慶春節或操辦婚事都要貼“全窗花”,即剪出柿子、如意、牡丹、佛手、蓮花、桂花、笙等,祝愿新媳婦善于女紅,早生貴子,美滿幸福。
2、陜西剪紙
陜西剪紙較完整地傳承了中華民族古老的造型紋樣,如魚身人面、獅身人首,以及與周文化相似的“抓髻娃娃”,與漢畫像相似的“牛耕圖”等,這是中華民族陰陽哲學思想與生殖繁衍崇拜觀念的延續。
抓髻娃娃作為受驚驅鬼、辟邪招魂用的叫“招魂娃娃”,或“送鬼娃娃”、“送病娃娃”、“辟邪娃娃”、“五道娃娃”、“紙人”。它的基本特征是正面站立,圓頭,兩肩平張,兩臂下垂或上舉,兩腿分開,手足皆外撇。抓髻娃娃有性別之分,一般多為女性,也有不象征性別的。
3、山東剪紙
山東民間剪紙從造型風格上大致可分兩類。一類是渤海灣粗獷豪放的風格,它與黃河流域其他省份的剪紙一脈相承;一類則是膠東地區以線為主,線面結合的精巧型剪紙,它以其花樣密集的裝飾手段,使單純爽快的外型更飽滿豐富。似乎與山東漢代畫像細微繁縟的風格一脈相承。
膠東剪紙主要有窟窿、線條、絨毛三種基本剪法。其他地方的剪紙都是以窟窿為主,也會剪出一些毛毛,但多是用來作為邊墜,起輔助作用。而膠東剪紙則是以毛毛為主,尤其是剪動物時,主要通過細長的絨毛來表現小動物的機靈可愛。
二、南方派
其代表為廣東佛山剪紙、武漢剪紙、福建剪紙。
1、廣東佛山剪紙
佛山剪紙按其制作原料和方法分為銅襯、紙襯、銅寫、銀寫、木刻套印、銅鑿、純色等大類。利用本地特產的銅箔銀箔,用剪、刻、鑿等技法,套襯各種色紙和繪印上各種圖案,形成色彩強烈、金碧輝煌,富有南方特色的剪紙。佛山剪紙既有纖巧秀逸、又有渾厚蒼勁的表現手法,按使用的需要而選材施藝。
2、福建剪紙
福建各地的剪紙有不同的特點。山區的南平、華安等地刻畫山禽家畜的作品較多,表現較為粗壯有力、淳厚樸實;沿海的漳浦一帶則常有水產動物入畫,風格細致,造型生動;莆田、仙游一帶以禮品花為主,傾向于華麗纖巧的意味。
3、武漢剪紙
武漢剪紙的特點是加入了刀的雕刻。刀隨人意、形出于刀,運轉自如,不露鋒芒;形態生動,神情逼真。
刻紙在湖北叫“雕花”,武漢、鄂城等地都有數以百計的雕花匠,并且在清末民初建立有剪紙的行會組織,這在全國是少見的。
三、江浙派
其代表為江蘇揚州剪紙和浙江剪紙。
1、江蘇揚州剪紙
揚州是我國剪紙流行最早的地區之一,揚州剪紙歷史悠久、源遠流長。隋煬帝三下揚州,令宮女們仿照民間剪紙,用彩錦剪花葉,以點綴枝條,掛于樹上;同時,剪成荷花、菱芰、藕芡等物,除掉池中冰塊,逐一布置水上,如同春夏之交的艷麗景色,讓人賞心悅目。唐代,揚州已有剪紙迎春的風俗。立春之日,民間剪紙為花,又剪為春蝶、春錢、春勝,或懸于佳人之首,或綴于花下,相觀以為樂。
此外,揚州的剪紙和民間刺繡有不解之緣。刺繡的圖案先畫出底樣,剪成紙型,再粘貼在面料上,進行刺繡。這種方法在揚州延續了很久,直到現在民間刺繡還沿用此法。
2、浙江剪紙
浙江的窗花剪紙遍布全省,以金華地區的永康、浦江、磐安,溫州地區的樂清、平陽等地為主,風格各有不同,用途亦各異。浙江戲曲窗花擅取戲中典型的場面情節,充分體現人物的身段之美。有別于戲曲的是,剪紙為之配上了相適應的背景,顯示了特定藝術語言的優勢。浙江剪紙造型講究大的影像輪廊,而影像之中剪出細細的陰線。陰線的恰到好處,能使形象結構與畫面的節奏都增添成色。
四、結語:
篇9
5月1日,新疆首屆“兒子娃娃”民族式摔跤冠軍賽在喀什岳普湖縣開幕。當天,岳普湖沙棗花香四溢,岳普湖體育活動中心人海如潮,場面宏大,熱鬧非凡,喀什地區八縣一市的5.1萬名各族群眾身著艷麗的民族服裝齊聚這里,趕體育“巴扎”(維吾爾語,集市之意)。國家體育總局舉重摔跤柔道運動管理中心副主任、中國摔跤運動協會副主席薛煉、新疆維吾爾體育局黨組副書記、副局長聶春以及喀什地區領導出席賽事。新疆維吾爾體育局黨組副書記、副局長聶春宣布冠軍賽開幕。開幕式結束后,薛煉用了“震撼”二字來形容新疆首屆“兒子娃娃”民族式摔跤冠軍賽場面,他說,體育比賽是人民的節日,這樣的比賽正是貫徹了的體育方針,弘揚了正能量,增進了民族團結。
新疆維吾爾體育局黨組副書記、副局長聶春說,“民族式摔跤冠軍賽的舉辦體現張了春賢書記提出的新疆‘兒子娃娃’和‘新疆精神’,使新疆的民俗文化和體育文化相得益彰,充分向外界呈現一場獨具新疆特色的民族體育文化盛會。”
據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體育局舉重摔跤柔道運動管理中心主任伊學明介紹,冠軍賽吸引了來自全疆的300多名摔跤好手同場競技。本次賽事以民族式摔跤――且力西為主題,競賽項目分為:55-65公斤、65-75公斤、75-85公斤、85-95公斤、95公斤以上;角逐產生5個第一名、5個第二名、5個第三名。總冠軍設兩個級別:輕中量級(55-85公斤)、重量級(85公斤以上),最后參加挑戰賽的兩個級別第一名獲得者為此次比賽的總冠軍(總冠軍2人)。
岳普湖縣委書記張衛華告訴介紹,岳普湖縣是新疆著名的“摔跤之鄉”,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了,2011年獲得“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岳普湖縣色也克鄉2村農民維吾爾族且力西愛好者,擁有“且力西(摔跤)王”殊榮的且力西第五代傳人――米曼?艾米拉被國家文化部授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維吾爾族且力西”(摔跤)傳承人稱號。成為新疆獲此殊榮的唯一一人,成了遠近聞名的“且力西(摔跤)王”。通過舉辦老百姓身邊喜愛的民族傳統體育賽事,也能激發各族群眾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展現岳普湖縣各族干部群眾的精神風貌,向全疆和全國人民展示岳普湖的魅力和風采。
該賽事由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體育局主辦、岳普湖縣人民政府承辦、新疆舉重摔跤柔道運動協會協辦。
篇10
它的頭發是橘黃色的,額頭前的頭發向兩邊掰開。彎彎的似柳葉的眉毛下,是一雙水靈靈的、炯炯有神的眼睛,眼睫毛微微的向上翹,小小的鼻子下面長者一張紅紅的、小小的櫻桃小嘴。真惹人喜愛。
它圍著黃色的頭巾,上面點綴著閃閃發亮的小黑點,身上穿著咖啡色的連衣裙,上面點綴著幾朵漂亮的荷花。
看著這個小姑娘我們判斷它是一個俄羅斯族的小姑娘。
老師用手把套娃娃搖了搖,發出了響聲,里面好象有什么東西,于是老師叫人揭開了套娃娃肚子里的秘密。一層一層的套娃娃好象從媽媽肚子里跳了出來似的,一下子跳出來了5個,真奇怪。套娃娃一個比一個好看,最大的一個套娃娃是十厘米,最小的套娃娃是兩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