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獻的詩句范文

時間:2023-03-25 07:17:4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奉獻的詩句,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奉獻的詩句

篇1

2、母稱兒干臥,兒屎母濕眠。

3、母儀垂則輝彤管,婺宿沉芒寂夜臺。

4、采得百花成蜜后,為誰辛苦為誰甜。

5、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6、不論平地與山尖,無限風光盡被占。

7、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8、取義成仁天下事,人間遍種自由花。

9、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10、老母一百歲,常念八十兒。

11、采得百花成蜜后,為誰辛苦為誰甜?

12、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13、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14、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揮淚始干。

15、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

篇2

關鍵詞:金融會計;風險;規避

中圖分類號:F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3)06-0-02

經濟上的風險,通常被定義為“發生損失的概率和程度不確定”。金融會計風險,通常指金融機構在其經營管理活動中,由于會計信息失真、會計核算錯誤等因素而導致企業決策上的失誤,從而使金融機構在經濟效益、資產、信譽等方面遭遇損失的可能性。

從會計風險防范的角度來講,我國的金融金鉤目前還不具備足以抵擋大范圍金融危機的成熟的核算監管機制,不能完全實現信息反饋客觀公正、問題處理果斷高效的金融風險調控的目標。加強我國金融會計風險防范刻不容緩。

一、引發金融會計風險的原因

1.金融監管模式不健全。如今,我國會計行業監管整體水平尚低,沒有足夠的防范與控制金融會計危險的能力。一方面,某些地方政府的政治干預手段使得一些金融機構在制度保護下運行,這在一定程度上擾亂了市場的公平競爭,不利于金融市場的健康有序發展;另一方面,在宏觀監管模式下,仍有個別的金融機構鉆空子,在監管體制的真空地帶謀生,這種鋌而走險的做法對現行的金融監管體制的貫徹力度造成了影響。

2.經濟環境變幻莫測。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經濟建設方面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然而,經濟的飛速發展也帶來一些實際問題:市場經濟自身的缺陷不斷暴露,經濟體制的滯后制約了經濟發展的全面性和徹底性,在現有的市場準入標準偏低的情況下,各地的金融機構在各項政策的扶持下如雨后春筍般涌現,經濟發展程度超越了經濟體制和會計監管機制所能掌控的范圍,這也直接引發了金融風險。

3.會計處理手段滯后。雖然我國已經具備一批具有專業技能和先進理念的會計從業人員,但是綜合來講,我國金融機構的會計人員整體學歷、資歷以及技能尚且落后與國際水平。而人為因素對于會計風險的發生存在最直接的聯系。同時,傳統的會計操作手段仍然沒有被取代,金融會計風險還面臨滯后的會計處理手段的信息總結不科學、信息分析不到位、信息掌控力度不足等情況。

二、金融會計風險類型分析

1.信息失真型風險。一切金融活動都是以會計信息為基準的,也是通過會計信息來反映的。為謀求自身利益,很多金融機構在會計信息上大做文章,直接引發了會計信息失實、收支科目隨意更改等問題,掩蓋了信貸資產的質量與風險,從而使外界,特別是投資者對于金融機構的效益作出錯誤的評價,由此引發更嚴重的金融安全問題。

2.操作管理型風險。由于會計信息錄入、傳輸、控制,或負責人員職業道德缺失、責任心不夠等因素所造成的財產損失,通常稱為操作型的金融會計風險。淡薄的法制觀念和懈怠的工作態度往往會是這類風險的直接引發因素。

3.會計創新型風險。如今,創新已然成為時代的口號,任何領域都主張創新,鼓勵創新。從金融角度來講,創新既是市場競爭的需要,也是企業進軍國際市場的必然之舉,但是,創新的基本前提是能夠滿足金融機構的生存與發展需要,否則,不顧實際、甚至帶來重重后顧之憂的創新反而會適得其反。例如,盲目照搬先進的經驗的最直接結果就是先進經驗與落后的管理水平之間的沖突,這反而不利于企業的良性發展。

4.決策失誤型風險。很多時候,由于會計部門的管理職能未能充分發揮,或者未能及時準確地向決策者提供真實可靠的會計信息,往往會引發一系列的決策失誤問題??梢哉f,這種會計人員的失誤所導致的風險是普遍存在的。如果不能將風險監測指標體系落到實處,那么會計信息參與決策的職能將形同虛設,不但不能夠促成決策的科學周密性,反而會導致無法彌補的損失。

三、規避金融會計風險的具體措施

1.健全金融信息審批機制

首先,金融機構應該聘用具備從業資質的會計人員,提供符合要求的會計報表,從根本上杜絕會計信息失真的情況。在融資接洽過程中,應該加大對現金流量指標的審力度,將會計信息真實性的考核列為與企業利潤指標考核同等重要的地位。

其次,建立應急機制,為了彌補會計報表項目不全、信息不準等造成的損失,監管部門應該結合金融機構的實際情況,單獨制定一份能夠真實反映備付金比率、逾期貸款平均額以及其他資產狀況的補充報表,以期在現有的會計報表的基礎上,更加全面、客觀地反映與金融風險相關的會計信息。

2.加強內部控制

內部控制的首要目標就是防范會計風險。因此,要想達到這一目的,就要以統計的會計信息系統取代分級分散的會計核算制度,推行集中管理的三級核算體制。加強內部控制,首先要推行獨立的會計機制。例如,采取高效、安全的會計核算軟件,這樣可以促進相關的會計資料的自動生成,大大地減少了人為操作過程中的隨意性。其次,應該把握風險點的控制。這就要求金融機構健全授信審查流程,及時檢查并更新信息披露制度中的盲點,確保金融機構的內部控制既有針對性又有時效性。

3.創新金融會計體系

一方面,要及時完善會計核算體系,積極整頓基礎會計工作,盡力促成統一管理與分級授權的有機結合,完善會計工作程序,從細節入手,全面提高會計核算的質量。另一方面,抵制“賬外經營”的情況,規范會計管理體制,全面提高金融機構的風險意識,推行金融機構內統一的會計核算體系,從細微處化解金融風險。

4.推行責任會計理念

明確的責任劃分可以從源頭上避免金融會計風險。如今,很多企業推行分級、分部門管理制度,這樣有利于績效考核和責任追究。分散責任制度的推行可以將每一個會計環節的責任落實到具體崗位、具體員工身上,這有利于會計從業人員秉著求真務實的精神進行會計工作。同時,如果能輔之以獎懲明確的制度,那么將積極調動會計從業人員的工作情緒和工作熱情,促使其變壓力為動力,推進會計工作的順利開展。

5.建立健全的風險預警系統

通常,風險防控工作由事前防范、事中監督與事后控制三部分組成。這樣,可以使風險控制工作貫徹風險發生的前后,在每一個環節預防損失的發生。這項預警系統主要由資本充足率等資本不足風險指標的反映體系、備付金比率等流動性風險指標的反映體系、逾期貸款率等資產風險指標的反映體系,以及資產盈利率等損益狀況指標的反映體系等構成。

將預警與核算統一于一個平臺,確保預警系統能夠及時地跟蹤分析錄入的會計信息,比如,賬證、賬賬與賬表是否勾稽一致,會計科目是否能夠互相匹配,等等。不要忽視任何一個可能引發風險的因素,適時報警,有效監測會計信息的安全性。

在會計工作進行過程中,要進行金融機構運營工作的監控,首先是對風險實施進行動態的監測,其次,要及時監督各個會計部門的工作狀況,及時避免風險的擴大和惡化。

當風險轉化為現實后,要仔細核查原始憑證和會計基礎信息,復審金融機構的運營狀況,加大對風險控制責任指標的貫徹力度,適時提出完善的整改意見,盡力將風險扼殺在搖籃。

6.升級金融核算制度

在遵循科學謹慎原則的基礎上,要及時升級金融核算制度,規定動態的呆賬壞賬準備金的計提方法,根據現實情況,決定計提比例的變化。同時,要及時對比分析可用成本與市價,將可供出售的金融資產更加合理地記錄并反饋于財務報表上。每個會計周期結束時,要逐一對比企業流動資產與長期股權投資等資產的賬面價值與可變現凈值之間的差異,當差異較大時,要分析是否屬于資產保值部分,如果不是,那么就要及時作出調整,并妥將差額部分計入當期損益處理中。

可以說,當代金融活動面臨著越來越多的形式各異的金融會計風險,如何有效地防范金融會計風險,使其在可控范圍內,已經成為關乎我國金融市場穩定的重要問題。金融會計風險是貫穿于金融活動始終的,可謂無處不在。要想防范金融會計風險,將其控制在可以掌控的范圍內,就必須時刻加以防范、多方面、深層次地準備,以其將金融會計風險的發生概率降到最低。

參考文獻:

[1]劉慧娟.商業金融機構會計風險的成因及防范[J].中國科技信息,2005(19).

篇3

關鍵詞:方言音樂;地域化風格;電視??;《平凡的世界》

一、提升觀眾認同感的方言使用

1.對人物形象的生動塑造。方言在影視劇中的使用已經持續了較長時間,自20世紀60年代的四川方言電影《抓壯丁》開始,我國涌現出了大量方言影視劇,其中包括《高興》《催事班的故事》以及《幸福耙耳朵》。隨著方言在影視作品中的大量使用,我國的影視作用語言風格也逐漸呈現出多樣化。電視劇《平凡的世界》在實際拍攝過程中盡量接近于原著,將故事準確定位于陜北地區的山村,其中人物的實際對話則是以方言為主。使用方言,對影片產生了極大影響。其實在電視劇中大量使用方言是導演忠誠于原著小說的一種嘗試。本部電視劇的故事發生于20世紀七八十年代,其主要展現陜北農村地區的面貌變化。在人物設置過程中主要選擇分布最為廣泛的農民階層,大量方言的使用也使人物塑造更加接近于原著。在電視劇中,村支書田福堂和孫少安兩人說著地道的陜北方言,輔以背后的黃土坡和爛窯洞,實現了劇中人物和周圍環境的完美結合,更將陜北人民的善良和艱辛生活充分展現在觀眾面前[1]。每每在電視劇中出現孫少安對自己的妻子說“我捶你”鏡頭的時候,完美展現了陜北大男子主義性格中的蠻橫,而對陜北農民的孫少安來說,陜北方言能夠對自己的身份形成確認,更是自己的典型標簽。作為一個地地道道的陜北農民,在初中畢業之后便回到家中種地干活,并且18歲時便當上了生產隊長,而孫少安地道的陜西方言更像是農民身份在自己的身體上形成的深深烙印。本部影片中,不但有陜北方言,還囊括了河南話和陜西關中方言。當孫少平到銅城大牙灣煤礦打工時,他的師傅王世才及家人來自于河南,在實際對話中涉及的河南方言完美展示了人物形象。純正的河南話將王世才一家人的熱情和質樸展現得淋漓盡致。在電視劇中大量使用方言更加真實地還原了人物所處的生活環境,使觀眾的印象更加深刻。2.對地域文化的廣泛傳播。本部電視劇選材自陜西籍作家路遙的同名小說《平凡的世界》,在電視劇的拍攝過程中為了充分還原原著的整體韻味,對于劇中故事情節的處理則有超過95%的情節安排和人物關系處理都和原著相同,其中劇中方言的大量使用也是忠于原著的重要體現。當劇中出現雙水村的閑話中心村民拉家常時,大家脫口而出的方言能夠使觀眾感受到濃郁的陜北文化氛圍。方言在電視劇中被大量使用,方言也給予了影片更加真實的文化環境,該種真實性能夠給予觀眾極大的心理文化認同感,對具有相同地域文化背景的觀眾產生更為獨特的文化認同感受。另外,劇中的大量方言對于具有相同文化背景的觀眾并沒有形成阻礙作用,反而極大地滿足了觀眾對于當地文化了解的好奇心理。作為一種獨特的民族和地域文化,方言能夠充分反映出人民的創造能力。3.電視劇中存在的方言問題。對于本部電視劇來說,方言不但是其亮點,更是其被吐槽的地方,而該劇人物對白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方言純正性較差,而且雜亂不堪。在實際表現過程中,為了能使更多觀眾明白對白,對于陜北話和關中話都進行了陜普處理,該種處理方式使陜西當地觀眾對電視劇提出了大量質疑。劇中在城市中工作和上學的人物說著不夠純正的方言,而生活在農村的老太太卻說著標準的普通話,該種語言安排的差異和不協調使電視劇形成了較大缺陷。另外,字幕組在細節處理時對方言的把握存在較多問題,使觀眾在理解陜北文化時產生了極大偏差。電視劇第44集中,礦區副區長雷漢義在下礦時說道:“一溝子”,字幕組卻打成了“一肚子”。在同一集中,雷漢義在開會時說道:“我那綢緞美著呢”。此處被音譯的“我”在陜西關中方言中代表的是“那”。另外,第49集中,孫少安的父親孫玉厚說道:“你欠下一溝子的債沒有還?!贝颂幍摹皽献印贝淼氖恰捌ü伞钡囊馑肌T谏鲜龅榷喾N細節處理上存在較多問題,使觀眾對陜西文化在理解過程中產生了極大的偏差。更有觀眾提出,劇中對于對白的處理方式不如全部采取普通話,從而避免出現對原著的不尊敬。

二、令人感動的電視主題音樂

1.對于劇情發展的幫助作用。電視劇中的背景音樂應用不但能夠充分展現出劇中人物的情感特色,更能夠充分展現出劇中存在的藝術魅力。在電視劇《平凡的世界》中,極具陜北韻味的音樂《神仙擋不住人想人》為觀眾帶來了極大的感動,而該首歌曲的形成充分融合了其他的陜北民歌,在歌曲展示過程中配以西洋樂器管弦樂,最終將抒情和大氣的格調充分展示在觀眾面前。在劇中一旦出現潤葉和少安相愛但不能在一起的畫面時,便會響起該首背景音樂,從而充分展現兩人心中存留的辛酸和委屈。歌詞寫道:“山擋不住,樹擋不住,神仙也擋不住人想人”,這種質樸的歌詞背后其實是兩人之間存留的那種難以割舍的愛情。而當兩人之后有了各自的家庭,再見面時已經物是人非,此刻背景音樂再次響起,歌詞寫道“咱們見個面面容易,拉話話難”的描述更加深刻展現出了兩人的無奈。劇中,音樂對劇情的發展產生促進作用的同時,更從側面對故事情節進行了描述,劇中的人物和故事情節發展也帶有淡淡的憂傷之情。2.對于劇情感染力的提升。作為人類表達自我感情的重要方式,音樂能夠傳達出大量無法用語言所展現的情感。觀眾在音樂氛圍中能夠更好地理解劇中人物的內心感受。劇中的另外一對情侶,田曉霞和孫少平兩人之間的感情在不斷發展,觀眾也極為希望兩人最終能夠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但田曉霞在采訪中的犧牲使孫少平形成了一種難以言表的心痛之感。音樂與孫少平失去心愛之人的內心感受相互烘托,對于觀眾理解劇中的人物內心變化大有幫助。即將劇終時,孫少安的妻子賀秀蓮躺在手推車上,而少安的弟弟妹妹都認為嫂子已經斷氣,此時的音樂響起,畫面回放少安和秀蓮從相識到后來的結婚、拼搏,以及最終獲得了自己期待的生活,這一幕幕畫面和音樂交織在一起,觀眾的感情也跟隨音樂的變化而不斷變化,或喜或悲。3.推動民族音樂的傳播。劇中,主題音樂的創作來自于陜北民歌《蘭花花》和《淚蛋蛋拋在沙蒿蒿林》,從而將獨具特色的陜北民歌呈現在觀眾面前。該種音樂風格不斷準確貼合電視劇的主題思想,更將陜北地區特有的音樂形式呈現在觀眾面前,實現了傳統音樂的廣泛傳播。就《平凡的世界》所具有的影響力來說,極為龐大的小說迷群體,隨著電視劇的播出,收視群體將會進一步擴大,陜北民歌的傳播范圍也會進一步擴大[2]。隨著電視劇《平凡的世界》的播出,我國的電視審美呈現出中國獨有的審美特色,以農村為主題的電影不但能夠較為準確地反映中國社會發生的變化,更能產生喚醒人們靈魂的正能量。倘若在電視劇中大量使用方言,則必須保證方言使用的規范性,只有這樣才能對觀眾形成吸引力,最終成為經典電視劇。電視劇中涉及的民族化音樂和故事情節發展能形成較好的配合,使觀眾更加準確地了解劇中人物的內心變化。電視劇通過貼近于原著的表現方式使觀眾了解到其中的語言特色,而只有將文化歸納于世界,才會使其更加合理地傳承下去。

三、結語

當前,影視作品已經大量出現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對于影視作品的質量要求也在不斷提升。在此過程中不但要求影片具有較高質量的故事情節安排和畫面效果,更要求有令人滿意的電影配樂。通常來說,只有在影片中融入完美的背景音樂才能夠獲得最好的效果。影片中音樂的應用對影片的故事情節發展形成了極好的烘托作用,為影片添加了更多吸引觀眾的因素。隨著影視音樂在影視作品中的大量使用,影視作品實際展示過程中所產生的效果也得到了極大的提升,使觀眾獲得了更好的觀影效果。另外影視作品音樂對我國的影視業發展形成了極大的促進作用,也極大地豐富了我國人民的生活。

作者:梁艷霞 單位:廣東理工學院

參考文獻:

篇4

關鍵詞:風水文化;風水設計語言;影響

Abstract: the geomantic learn is China's traditional culture, the collection astronomy, geography, environment, architecture, landscape learns, ethics, prediction study, aesthetics in a body, is the study of heaven and earth, that is, kanyu study. "Campbell, and the real", is the Chinese nation by more than five thousand years' practice accumulation precious cultural crystallization, in the Chinese environment art there is the standard of feng shui. In recent years, Chinese and western scholars happen to coincide in modern China to trace the dust already a long tim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and Chinese ancient fengshui theory. In the modern architectural design in the field has been to recognize the fengshui theory, especially in interior design to be concerned and use. How to convert the design concept of feng shui visual language, and use to modern residential interior design, is a very valuable exploration design topic, which for strengthening modern residential interior design has remarkable effect of humanistic spirit.

Keywords: geomantic culture; Fengshui design language; influence

中圖分類號: B99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一、引言

風水從字面上來理解,“風”是流動著的空氣;“水”是大地的血脈、萬物生長的依靠。有風、有水的地方就有生命和生氣,萬物就能生長,人群就能生活。風水好的吉祥地總是生氣勃勃、欣欣向榮。風水壞的地方總是暗伏危機,一片荒涼,充滿恐怖。風水又稱“堪輿”,主要是指古人選擇建筑地點時,對氣候、地質、生態、景觀等一系列建筑環境因素的綜合評定、以及相應的規劃和建筑措施的總括。這些思想不但影響中國古代建筑設計,而且對新世紀的民居建筑設計觀也產生了不可忽略的影響。在家居設計中融入風水,可以讓空間設計更合理,裝修更科學,顏色運用更到位,飾物點綴更鮮活,全面提升生存環境的質量和品味。

二、風水設計語言的運用

1.周易八卦的運用——多維空間環境有序組合

八卦有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兩種圖式,先天八卦也叫伏羲八卦,在自然環境中呈立體狀態體現。后天八卦也叫文王八卦,在自然環境中呈平面狀態體現。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的有機結合,在空間形態上就形成了多維空間環境的有序組合,可以轉換成空間布局的設計語言。在現代住宅空間布局的設計上,我們用周易八卦的宇宙空間思想來進行區域劃分和功能定位,達到多維空間環境有序組合。

第一步:確定住宅大環境和小環境。根據住宅空間的具體情況,用羅盤測量出此樓盤的大方位和住宅室內的方位,再利用形勢和理氣兼備的方法和周易八卦的宇宙空間思想得出此住宅在方位上的利弊關系。原則上求大同而存小異,用設計的手段去彌補先天不足。

第二步:確定區域劃分和功能定位。將此住宅進行區域劃分和功能定位,并根據方位上的利弊關系來調整功能布局,揚長避短。一般主入口和衛生間的方位是固定不變的,只有利用陰陽五行的生克制化來調整。

2.氣的運用——人與生態環境的和諧

“氣”是風水學的核心,在風水學古籍中被反復提到,有學者曾斷言:“認識氣,便懂得風水的全部?!比欢皻狻钡降资鞘裁??到目前為止,國內外學者對“氣”的研究還沒有得到一個令所有人都滿意的結果。不過,中國古人 “聚則成形,散則化氣”的見解頗有見地。在現代住宅的區域劃分和功能定位完成后,可根據不同的住戶要求,運用氣論的思想來設計空間的動線和風格的定位,營造整體氣氛,建立人與生態相和諧的系統環境。

第一步:人是現代住宅的主體,人的行為活動和室內的氣場運動是相互關聯的,根據“吉氣走曲,煞氣走直”的原則來進行合理的空間動線設計,在封閉性和流動性、公共性和私密性中實現空間的界定,達到藏風聚氣的效果。

第二步:不同的風格定位及營造的整體氣氛,所產生的氣場是不一樣的。當今社會在住宅室內設計的風格上有多種流派,不同的風格流派所產生的氣是不一樣的。因此,風格的定位和營造所形成的整體氣氛是現代住宅的氣場,營造吉祥氣場就是建立人與生態相和諧的系統環境。

通過對風水的設計語言在現代住宅室內設計中具體運用,在風水、設計、住宅三者之間尋找其相互內在的聯系和外在的因果關系,其主要目的就是要建立現代科學的住宅室內設計的風水觀念,達成風水、人、住宅三者之間的和諧統一,追求人性、藝術性、合理性三者結合,創造出完美的居住環境。

三、風水文化對現代民居設計觀的幾點影響

1、風水文化影響家庭裝飾設計觀

在現代家居裝飾設計中,風水文化也經常運用其中。如對窗戶的設計,窗戶是吸納“氣”的通道(風水上有“生氣、財氣”),因此,窗戶外應不加防盜網為好,否則應在窗口擺放幾盆花,來增加生氣。廚房的設計也頗有講究。如一家當中的灶頭,最好不要擺設房子的中間,最好朝向東方或南方。

2、風水文化影響民居環境設計觀

對于人們的居住環境來說,人們本能地要選擇、建設、改造自己周圍美好的環境。這里不免會涉及到居住環境的設計問題,而在環境設計中,又不得不把風水文化考慮進去,因為風水思想的基本原則是主張人與自然的和諧,要求人類居住的建筑空間與自然環境相互協調。風水思想的這種整體有機自然觀,不僅造就了中國傳統建筑的獨特風格,而且對現代的建筑環境設計也產生了重要的影響。風水學很注重民居四圍的環境布局與室內外空間構成。

3、風水文化影響民居設計觀中的審美意識

英國學者李約瑟在評價中國古代風水理論時指出:風水理論中“總是包含著一種美學的成分”,“遍中國的田園、房屋、村鎮之美,不可勝收,都可藉此得到說明”。風水理論既有使用功能,也具有審美功能,從某種角度上說,風水理論與工藝、建筑設計具有相近的美學特征,都以可視性的形體展現于視覺,以其創作材料的質感、結構及其布局的形式感作為其重要的審美因素,同時也十分注重研究與運用均衡、對稱、比例、尺度、韻律、和諧等形式美原則,形成獨特的美學特征。風水文化中的美學特征歸納起來有:第一,追求自然美。第二,實用性與審美性的統一。第三,具有象征性。

四、結語

美國城市規劃學家凱文•林奇指出:中國風水是一門前途無量的學問。風水理論在其長期的實踐發展過程中,吸收融匯了古今中外各門科學,包括美學、倫理學,以及宗教、民俗等方面的眾多智慧,最終形成了內涵豐富、綜合性和系統性很強的獨特理論體系。力求從藝術設計的角度將風水理論轉換成風水設計語言,運用風水設計語言對住宅空間進行新的設計。通過各種空間造型手段來體現風水理念,并用案例分析來證明其科學性和合理性。期望在這一領域能建立一種新的住宅風水觀念和表達方式,以達到傳統風水觀念與現代住宅室內設計的完美結合。

參考文獻

[1]《中國風水十講》楊文衡華夏出版社2007-1

[2]《風水理論研究》王其亨 天津大學出版社2004-1

[3]《神秘的風水》王玉德 廣西人民出版社1993-4

篇5

關鍵詞:電子審計證據 風險 策略 先進科技

一、電子審計證據的含義

目前,對電子審計證據并沒有確切的定義。一般來說,電子審計證據為審計人員在審計過程中,為形成審計意見而獲取的以信息技術為依托、以數字形式存在的審計證據。

二、電子審計證據所面臨的風險

1.失真風險

首先,電子審計證據以信息系統為依托,將磁盤、光盤、U盤等介質作為存儲載體,將電子證據記錄于其中,但這些電子證據必須通過計算機對編碼進行“翻譯”,才能完成輸入輸出處理,如果在“翻譯”即數據編碼轉換的過程中出現問題,將會導致電子審計證據喪失其證明力;且由于磁性介質的可擦性,致使電子審計證據存在被篡改的風險。所以,為保證電子審計證據的真實性,我們需要信息技術甚至尖端技術的支持。另外,來自網絡或存儲介質的病毒、計算機故障等潛在風險,也將損害電子審計證據的真實性。

其次,人機交互行為也是導致電子審計證據失真的一大原因。在傳統獲取審計證據的過程中,審計人員從原始單據開始,一直到會計報表為止,進行順查或反向的逆查。實現計算機處理后,各種數據經人工輸入后,后續處理均由計算機自主完成,其編制、生成、存儲記賬憑證、登記賬簿、編制報表都在磁性介質上進行,且這些信息僅計算機可讀,非傳統的、肉眼可見的紙質單據,這樣可能影響其真實性。

2.易損風險

電子審計證據不易保存。作為電子審計證據使用的電子數據全部儲存在計算機或磁性介質中,若計算機損壞、磁性介質丟失或遭黑客襲擊等,便存在各種數據信息丟失或被人為破壞的可能。

3.泄密風險

隨著電子審計證據對磁性介質、計算機系統和網絡的依賴性增強,用來儲存數據的磁性介質體積日益縮小,而其容量則愈來愈大。一個小小的U盤,其容量已從1G迅速增大到32G、64G,甚至更大。一家被審計單位,乃至整個行業的信息數據都存儲在很小的介質上,便增加了泄密、遺失的風險。在信息系統下,員工通過劃分不同的功能模塊或者設置權限來實現分工和管理。如果某些實施信息犯罪的人員越權或通過不法途徑獲取口令或密碼,便可輕易竊取想要的數據,也增加了泄密的風險。

三、電子審計證據的使用策略

1.制定有效的法律法規及安全措施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在信息系統中弄虛作假也愈發容易,此時相應法律法規的制定顯得愈加重要。在完善法律法規的同時,我們還應采取安全措施以保證審計證據的真實性。為確保在審計工作中獲取的電子審計證據在被獲取前沒有遭到修改,并能夠 客觀真實地反映審計內容,需要建立起相應的數據保護機制、網絡安全機制、數據存儲機制,并為其立法,確保所有被審計單位的電子交易數據和財務數據都是在統一且規范的法律法規和處理流程下完成。比如,我們可以使用SSL協議來確保通過網絡傳輸數據的安全性;利用數據加密技術可以隱藏被傳送的數據,保證數據不會因處于網絡環境而被截取及竊聽。當電子審計證據通過網絡或磁性介質,最終經審計人員搜集到審計單位后,也要在數據轉換的同時進行數據驗證,再將其安全儲存,以確保在審計單位的各項處理中,審計證據沒有遭到修改或出現損失。

2.對企業信息系統開發制定統一標準

在企業開發自身信息系統時,應以國家統一標準來要求和規范財務系統的開發。其中,更要統一軟件的數據庫類型和編碼結構,既方便同類型被審計單位的橫向對比,也防止被審計單位人員以所用財務軟件不同為由,遺失、修改甚至破壞電子審計證據。此外,實時監控在電子審計證據的使用中還不夠及時,這就要求被審計單位在使用自身ERP系統時,保留數據處理的痕跡,保證每筆交易有跡可循,彌補實時監控的不足,確保在事后能查到每筆交易的信息及情況。

3.形成電子審計證據印證體系

大量的電子證據伴隨著會計信息系統的發展產生,使得其作為電子審計證據的證明力不容忽視。而在審計工作中,審計證據是否具有證明力,往往依靠審計人員的一種經驗判斷。所以,當電子證據作為審計證據使用時,必須借助其他力量對電子審計證據進行鑒別和分析。由于一個審計項目由多人合作完成,所以在電子審計證據的使用過程中,需要將較為分散的電子審計證據進行有機結合,完成整理、分析、判斷,綜合歸納,從而構成一個電子印證體系。電子審計證據不僅要保證自身的證明力,還要與傳統審計證據相互印證,以確保其證明力。同時,在使用過程中同樣要進行綜合分析,在對相關審計內容進行分析的基礎上,該審計項目主要負責人還需對重要的電子審計證據進行可靠性、相關性和充分性等方面的再分析、再評估,從而確定最終使用的電子審計證據。電子印證體系的形成還能夠幫助審計人員及時發現電子審計證據是否存在問題,通過分析原因,提出修正措施和審計建議。

4.注重運用先進科學技術

電子審計證據的獲取依賴于信息技術的發展,獲取方式更是與信息技術聯系緊密,只有將先進科學技術融入到電子審計證據的獲取過程中,電子審計證據的發展才不會處于被動地位。

(1)電子簽名。在計算機環境中,文檔簽署形式已發生了很大變化,出現了電子簽名。電子簽名是利用密碼技術對電子文件進行數據形式簽名,它并不是簡單地將手寫簽名數字圖像化,它是一種代碼,它能驗證在傳輸過程中是否有人對文件原文進行改動,也可用來作為許可意見的確認,同時識別簽發者本身。由于電子數據具有容易遷移這個特性,因此電子簽名和數據文件本身必須各自獨立。審計人員在認定電子簽名是否可靠、是否可供使用的同時,需要對其是否被認證、完整性如何、有無授權加以

考慮。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簽名法》中明確規定:“電子簽名是指數據電文中以電子形式所含、所附用于識別簽名人身份并表明簽名人認可其中內容的數據。”“數據電文是指以電子、光學、磁或者類似手段生成、發送、接收或者儲存的信息?!薄案鶕梢幎?,可靠的電子簽名與手寫簽名或者蓋章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用密碼、指紋、聲音,甚至視網膜結構等作為電子簽名,將更為普遍,電子審計證據的證明力也會隨著電子簽名技術的運用和發展逐漸增強。

(2)密碼技術。按體制來分,密碼算法可分為對稱密碼算法(又稱單鑰密碼算法)和非對稱密碼算法(又稱雙鑰密碼算法、公開鑰密碼算法)兩類。

對稱密碼算法的特點是公鑰(加密)和私鑰(解密)鑰密是一樣的,或兩者可以互相推出對方來。對稱密碼算法要求通信雙方在進行通信之前,必須共同確定一個秘密鑰密。該算法的保密性依賴于鑰密的保密性,和加密算法不存在相關性,即得到密文以及加、解密算法想要破解密文是不可行的。因此,鑰密的生成、分發、保存、廢棄等過程將關系到整個系統的安全。

非對稱密碼算法采用不一樣的公鑰鑰匙(加密)和私鑰鑰匙(解密),且能夠使數字簽名更加容易實現。因此,最適用于電子商務環境。非對稱密碼算法通常被用來加密關鍵性的、核心的機密數據,而對稱密碼算法通常被用來加密大量的數據。在實際應用中,二者可取長補短,形成混合加密系統,即用對稱密碼算法加密文件,用非對稱密碼算法加密“加密文件”的鑰密(會話密鑰)。

(3)添加水印技術。隨著多媒體技術在電子審計證據中的應用,為保證多媒體形式的電子審計證據的證明力,數字水印技術的運用愈加重要。數字水?。╠igital- watermarking)是將機密信息——水?。╳atermark)嵌入原本的數據中,用以證明多媒體作品的歸屬問題。數字水印有很多種,而具有拷貝保護功能的數字水印便可運用到電子審計證據中。

拷貝保護的數字水印的目的是將合法接收者的信息標識出來,用以對流通數據的非法拷貝進行監控和跟蹤。此類數字水印在每個不同的拷貝中嵌入不一樣的水印,一般叫做“數字指紋”。此類數字水印的應用在音頻、視頻的CD及DVD中較為普遍,若想將其應用于電子審計證據中,仍需增強其抵抗惡意攻擊以及編碼高手篡改的能力。

5.提高審計人員技能

電子審計證據的使用建立在信息系統之上,這就要求審計人員不僅具有過硬的財務知識與審計方面的技能,還要對信息系統有所了解。應對審計人員進行信息系統應用與識別信息造假等方面技能的培訓,從而提高審計人員對電子審計證據的使用能力。

參考文獻:

[1]夏敏霞.淺談會計電算化下的計算機審計[J].中國科技信息,2011(14).

[2]鮑忠萍.計算機審計風險的成因及應對措施[J].當代經濟,2008(13).

[3]陳偉.云計算環境下的聯網審計實現方法探析[J].審計研究,2012(3).

[4]張利華.風險導向審計下電子證據的獲取思路[J].審計月刊,2006(13).

[5]陳祖信,徐琪琳.電子審計證據的質量控制[J].審計月刊,2006(8).

[6]黃映芬.信息系統環境下審計證據的可靠性探析[J].審計月刊,2009(4).

[7]鐘齊整,羅宏科.會計電算化對審計工作的巨大影響[J].商場現代化,2007(11).

[8]柴建華.獲取審計證據應注意三點[J].湖北審計,1996(5).

篇6

一 、前言

從發展過程看,金融風險度量的主流方法和工具主要包括,偏差率、價差率等簡單計算方法;以均值--方差為主的波動性分析方法;度量市場溢價敏感性的基于CAPM模型的貝塔系數方法;度量下方風險(downside risk)的VAR(Value at Risk)方法。相關方法還包括,壓力測試和情景分析等等。20世紀90年代以來,VAR已經成為主流的風險度量方法和工具。由美國次級貸款引發的全球金融危機不僅給全球經濟造成了巨大損失,更是激起全球范圍內對本次金融危機深層動因的反思。在金融風險管理領域,20世紀90年代以來被廣泛應用的風險度量方法―VAR,受到了大家質疑。本文結合相關文獻,通過對VAR的優劣分析,指出VAR作為一種風險度量方法仍然有效。

二、VAR度量方法優劣

VAR(Value at Risk),即“在險價值”,表示處于風險狀態的價值,用于度量金融資產或組合在未來資產價格波動下可能的損失。Jorion(1996)認為,VAR是在正常的市場波動條件下和給定的置信水平內,某種金融資產或資產組合在未來一段持有期內的最壞預期損失值。 用公式表示為:P(ΔP>VAR)=1-α或:P(ΔP

實踐中,VAR的常用度量方法主要包括:歷史模擬(Historical Simulation)、蒙特卡羅模擬(Monte Carlo Simulation)、ARCH、RiskMetrics等等。其中,歷史模擬和蒙特卡羅模擬屬于非參數方法;RiskMetrics 和ARCH屬于參數方法。

RiskMetrics 和ARCH方法的優點體現在可以完整刻畫資產組合收益率的方差波動特征,但這兩大模型假設收益率基于正態分布假定,波動性和相關性不變,而實證顯示金融資產收益具有厚尾、非對稱的特征。因此,使用這兩種方法度量出的VAR有低估傾向,此外,當資產組合過于龐大,模型中的方差、協方差難以保持正定矩陣。

歷史模擬方法是利用歷史數據去模擬資產組合的未來收益分布,給出一定置信度下的VAR 估計。其優點是簡便易行,不需要對資產組合價值變化的分布作特定假設,無需進行參數估計,避免了模型風險。但其假設資產組合收益率在特定窗口期間具有相同分布,這與現實市場中收益率的聚集性和持續性特征相悖,對超出歷史數據樣本外的極端情景難以度量,而且本方法需要長期大量的歷史數據支持,這難以完全滿足,因而,歷史模擬方法度量VAR的準確性難以保證。

Monte Carlo 模擬與歷史模擬方法類似, 區別在于Monte Carlo 模擬是利用歷史數據,基于隨機方法模擬出大量的不同情景下的資產組合收益數值,進而度量VAR。Monte Carlo 模擬是全值估計,相對于歷史模擬方法,其估算精度較高。不過Monte Carlo模擬計算量大,隨機數中的群聚效應浪費了大量觀測值,降低了模擬效率。

三、對VAR 的質疑

對VAR的質疑從未間斷,主要集中在以上優劣分析中的模型假設前提和運用過程的數據要求方面,如:假設數據呈現正態分布、各個時間間隔的組合收益獨立同分布、模型依靠歷史數據或是在此基礎上模擬等等。其中,Artzner等學者從經濟邏輯上對風險度量方法一致性公理的論述,是對VAR模型提出質疑的典型代表。

Artzner等人(1997,1999)認為,設定一個實值隨機變量集合V,風險度量是一個函數ρ:VR,應滿足以下幾條公理:1)單調性(monotonous),對風險隨機變量X,Y∈V,Y≥X⇒風險度量結果ρ(Y)≤ρ(X),其風險度量含義是如果一個資產組合優于另一個資產組合,則其投資風險也應相對較?。?)次可加性(sub-additive),對X,Y,X+Y∈V⇒ρ(X+Y)≤ρ(X) +ρ(Y ),其風險度量含義是投資組合可以分散投資風險,這是資產組合風險管理中最重要的公理;3)正齊次性(positive homogeneity),X∈V,h>0,hX∈V⇒ρ(hX)=hρ(X),其風險風險度量含義是如果資產頭寸規模太大,導致流動性缺乏,則風險測度也將受到影響,應該避免頭寸規模導致的流動性風險;4)轉移不變性(translation inVARiance),X∈V,a∈R⇒ρ(X+a)=ρ(X)a,其風險度量含義是在資產組合中增加常量資產a,則組合風險在原來基礎上相應減少了a。

Pflug等學者(2001)提出,VAR 并不滿足次可加性,這與Markowitz的投資組合可以降低投資風險的理論相悖。其它理論上的質疑包括,VAR 沒有提供資產組合收益尾部信息,小概率大損失事件難以度量;Andersson(2001)指出,VAR是組合收益的非光滑非凸函數,存在多個局部極值,投資優化難度較大。

雖然理論上對VAR缺陷的質疑一直不斷,但VAR概念簡單,容易理解,能事前計算投資組合的風險,并能涵蓋影響金融資產的各種不同市場因素,還可以計算由多個金融工具組成的投資組合風險,這些特點使得VAR在實踐中成為主流風險度量方法。在此次金融危機,VAR受到了廣泛指責,主要體現在極端事件數據的缺乏使得人們難以通過VAR預測近年來的市場突變。Nassim Nicholas Tableb(2008) 在其《黑天鵝》中更是猛烈抨擊VAR,認為VAR無法度量實際中的“厚尾”事件。

四、對其它風險度量方法的簡評

這次金融危機使我們對VAR有了更深的認識,首先,VAR更加適用于度量正常市場波動而不是極端市場波動下的風險;其次,VAR對流動性風險度量不足。學者已經提出很多建議對VAR模型加以補充,包括 CVAR和ES(Expected Shortfall)、極值理論(EVT,Extreme Value Theory)、利得損失差(GLS)等等, 其中ES, CVAR均滿足風險度量的一致性要求;而利得損失差(GLS ,Gain-Loss Spread)方法(Javier Extrada,2008),被認為是一種直觀的風險度量方法,比VAR能更好地將偏度和低端情況概率結合起來。實際上,由于樣本數據區間、顯著性水平等因素隨著具體研究有所不同,各種風險度量模型都有優缺點,并無絕對優勢,更多的是相互借鑒相互補充。

(一)條件在險價值與預期損失模型(CVAR and ES)

Acerbi 和Tashe(2002)、Frey和Mcneil(2002)認為,CVAR(conditional VAR)是一致性風險度量方法,表示基于正常市場波動和一定顯著性水平,投資損失超過VAR的條件期望值。與VAR相比,CVAR提供了更多的關于資產收益的尾部信息,適合于對極端事件的風險預測?;贑VAR的預期損失模型(ES,Expected Shortfall)是對極端風險最直接的度量方法。Lisa GoldBerg、Michael Hayes、Jose Menchero 和Indrajit Mitra(2009)重新檢驗并且拓展了平均損失方法(average shortfall measure),認為“預期損失是有啟發性的最直接的極端風險預測方法”,作為對于以波動率為基礎的測量方法,預計損失對于尾部風險的形狀非常敏感,并且能以較為直觀的方式描述極端價格波動的特征。他們還拓展了基于單一組合平均損失的概念,來定義當極端市場變化出現時關聯組合風險損失的增加量。這一新的指標被稱為“Shortfall-Implied correlation”(潛在損失相關系數),它克服了對關聯尾部波動存在高斯線性分布而難以預測其損失的難題。此類模型需要大量的樣本數據支持,操作上有一定的難度。

(二) 極值模型(EVT)

EVT是研究具有小概率大沖擊性質的隨機變量極端數據的建模及統計分析方法。極值理論的核心問題是通過對極值事件的統計分析,評估極值事件的風險。極值分布建模方法主要有組類最大值法(BMM)和超閾值法(POT),其中,區組最大值法,是對于連續劃分的足夠大區組長度中最大觀測值構成的樣本進行建模;超閾值法,是對組類最大值法的改進,主要通過對樣本數據中超過經驗判斷的閾值之上的所有觀測值樣本數據進行統計建模,只擬合分布的尾部特征,而不需要對整個分布進行建模 。

Diebold,Schuermann and Stroughair(1998);Embrechts(1999,2000a) 和FrancosM.Longin(2000)利用統計學中的極值理論(EVT,Extreme Value Thory)來計算金融市場極端情景下VAR。相關文獻還包括,De Haan Jansen,Koedijk and de Vries(1994)用極值理論研究分位數估計。McNeil(1997,1999)用極值理論研究了金融時間序列劇烈損失分布的尾數估計和風險測量的分位數估計。L-C.Ho,P.Burridge,J.Caddle和M.Theobald(2000)應用極值理論研究亞洲金融危機,結論顯示極值方法下的市場風險更貼近市場實際,優于傳統的VAR度量方法。不過,T-Hlee,B.Saltogln(2002)通過對日本股票市場的風險測量,認為EVT與VAR在預測風險方面的結果沒有大的差別。運用EVT模型來度量,通常不僅需要大量的樣本觀測數據,還需要相當準確的經驗判斷來確定閾值,實際操作難度較大 。

(三) 流動性風險度量模型(liquidity risk models)

Ernst等人(2009)經過實證,研究了七類流動性風險獨立度量模型,這些模型的數據基礎包括,買賣差數據、成交量數據和限價委托交易數據等。他們認為,基礎數據是衡量各模型對日間風險度量精確度的主要因素??傮w上,相對于建立在買賣差數據或成交量數據之上的流動性風險度量模型,基于限價委托交易數據的模型更具精確度。

雖然,流動性模型是VAR 模型的重要補充,但目前的模型數據基礎側重資本市場,對具有弱流動性的資產針對性不強。

五、審視與反思

(一)美國房地產泡沫:次貸危機導火索

“9?11”突發事件后,美國政府為了刺激經濟發展不斷降低利率,美國政府希望房地產市場發展成為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之一,暗示信貸機構放寬貸款條件,向不具備償還能力或資信能力差的家庭大量發放住房按揭貸款。這極大刺激了次級貸款(subprime mortgage loan)以及相關衍生產品業務的發展。同時,在美聯儲為振興經濟而維持低利率的環境下,金融機構大幅提高杠桿水平,選擇高風險的投資策略。這些導致美國房地產市場常年保持景氣狀態,隨著全球資金也被吸引進入相關領域,資產泡沫更加迅速膨脹,危機導火索從此埋下。

Demyanyk & otto van Hemert (2008)研究認為,美國房地產貸款質量早在2007年之前已經出現惡化跡象,只不過價格泡沫導致的低拖欠率掩蓋了問題。Gorton(2008) 指出,當房地產市場價格沒有隨預期上升時,與之相關聯的由房地產證券、金融衍生產品和表外工具形成的復雜鏈條無法透視風險所在及其規模,金融機構拒絕交易導致恐慌蔓延,次貸危機就此點燃。Brunnermeier(2009)總結認為,美國房地產泡沫膨脹的幾個關鍵因素包括,低利率環境、美聯儲對房地產泡沫的寬容、美國銀行資產證券化發展模式等等。

(二)VAR:仍具有效性

雖然危機不能歸咎于VAR,但人們仍認為基于VAR的風險度量模型并沒有提前給出警示,而是給出了過于樂觀的預測。事實并非如此簡單。Gunter Loffler(2009)利用常見的時間序列方法(ARCH),依照之前學者們對房地產價格的預測路徑進行了重新檢驗。

Gunter Loffler(2009)研究認為,如果采用Case/Shiller全國住宅價格指數1987年到2005年數據,運用Monte Carlo方法模擬Q3 2005-Q3 2008年的季度價格變動,并以此構建相應期間的Case/Shiller全國住宅價格指數,通過極端情景分析,即使在0.1%的顯著性水平上,也可以得出房地產價格相對平穩的結論,風險較小。這個結果與之前學者研究結果類似。實際上,1987-2005年間,美國房地產價格主要呈現上升態勢,其間數據并不能完全反映價格動態變化,標準的DF 檢驗也難以拒絕價格非穩態的零假設,即這期間的房地產價格數據本身無法排除是處于不斷上升的變動狀態。

但是,如果考慮另外一個通用的房地產價格指數HPI,采用其1975年至2005年數據,使用差分自回歸移動平均模型ARIMA對數據進行季節調整后,同樣進行標準的DF檢驗,可以拒絕價格非穩態的零假設。然后通過同樣的極端情景分析,結果表明,在1%和0.1%的顯著性水平上,價格指數都低于實際狀況。如果進一步引入GARCH方法,極端情景分析結果顯示,模擬價格指數更低。

實踐顯示,銀行業危機與房地產價格下墜關聯較大。Reinhart and Rogoff(2008)指出,相比較1970-1990年間全球五大銀行業危機(西班牙、挪威、芬蘭、瑞典和日本),在次貸危機前美國房地產價格升幅更加明顯。潛在的危機應該足以引起銀行業重視,但是由于市場的主流觀點認為災難性的極端損失是極小概率,Fannie Mae等公司在危機前也樂觀預期,因而銀行業并沒有充分進行相應研究和采取相應的預防措施。

實際上,其研究正是建立在大家廣為詰責的VAR假設前提之上,包括:分布形態并沒有考慮厚尾,歷史數據缺乏極端事件等等。金融危機的發生是由多種因素導致的,不能簡單認為風險度量模型無效。即使是在危機重要根源的房地產泡沫方面,目前VAR風險度量方法也能夠有效預測價格的劇烈波動,只不過大家沒有真正意識到這種警示。

參考文獻:

[1]Acerbi,C.,Nordio,C.,Sirtori,C.(2001):Expected Shortfall as a Tool for Financial Risk Management. Working paper.

[2]Acerbi,C.,Tasche,D.(2001):On the Coherence of Expected Shortfall.Working paper.

[3]Acerbi,C.,Tasche,D.(2001):Expected Shortfall:a natural coherent alternative to Value at Risk.Working paper.

[4]Andersson,F.,H.Mausser,D.Rosen and S.Uryasev(2001):Credit risk optimization with Conditional Value-at-Risk criterion.Mathematical Programming,Series B 89,pp.273-291

篇7

1.金融工具的具體內涵與分類金融工具是指在金融市場中可交易性的金融資產,是用來證明借者和貸者之間融通貨幣余缺的書面證明,它最基本的要素為支付的金額與支付條件。類似股票、期貨、黃金、外匯、保單等金融工具也被稱作金融產品、金融資產和有價證券。由于他們在金融市場可以進行買賣,因而為金融產品。廣義上的金融工具包括現金、合約規定的從其他某企業單位獲得的金融資產、潛在條件下同其他企業金融工具的權利、其他某個企業的權益工具等。金融工具依據其流動性,可被劃分為法定貨幣符號(紙幣和銀行活期存款)和有價證券(短期和長期)兩類。

2.金融工具的特征一般來說,金融工具具有以下幾點特征:首先,償還期。即為債務人從借款開始到還清所有款項花費的時間。不同的金融工具具有不同的期限。有二十年、五十年甚至是永久性的長期債務,也有幾個月的短期債務;其次,流動性。通常有兩種情況會使得金融工具擁有比較高的流動性:一、金融資產發行人信譽很好,能夠及時地履行義務。二、債務償還期較短,其受到市場利率的影響也變小,變現時可能發生的損失也相應減少;再次,風險性。風險性是指投資在金融工具中的本金會否發生損失。具體可分為債務人爽約和市場危機風險兩大類;最后,收益性。具體指標包括名義利率、實際利率和平均利率等內容。

3.金融工具的創新發展與影響因素在金融風險管理中,金融工具的應用和發展主要受金融市場供求變化的影響。結合西方國家的實例進行分析供需因素對金融工具的具體影響:第一,從需求方面來說,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以來,不少西方發達國家市場利率等起伏較大,同時通貨膨脹現象比較嚴重,加上后來一段時間內,發展中國家的債務危機、能源市場的衰退等都需要金融市場中金融工具的創新。第二,隨著通訊技術的創新發展,極大地帶動了金融工具的創新進步,電子通訊在很大程度上減少了金融交易的支出。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為符合市場供需變化的要求,西方國家的金融工具不斷創新,極大地推動了金融交易市場的整體進步,加速了世界各國金融市場的交流與往來。

4.金融工具的重要意義和巨大作用金融工具隨著時代的變遷而不斷發展變化著,在不同歷史時期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對于企業金融風險的管理和控制來講,其作用更不可忽視。金融工具的使用能夠完善金融貿易市場中的交易方式,有利于企業規避金融風險、獲取更大的收益,擴展國內外金融市場的規模,還能夠推動國內金融市場的國際化?;谶@些意義,我們不得不在金融風險管理別關注金融工具的應用狀況。下面我們就具體地針對金融工具對金融風險的影響、二者之間的相互聯系以及金融風險控制中金融工具的正確選用等問題進行探討。

二、金融工具對金融風險管理的影響與聯系

(一)金融工具與金融風險的聯系

作為套期保值工具的金融工具,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加強對各項金融風險的規避。金融工具出現以來,就一直保持著驚人的速度向前發展著,不斷有新的類型、新的使用方法的金融工具問世,帶動了金融交易市場的蔓延、擴展。但是,事物的兩面性決定了金融工具在企業投資獲取利益的過程中,也帶來了更多的風險,例如:上世紀90年代令世界震驚的“巴林銀行倒閉”,就是一個金融工具使用不當而造成公司銀行等倒閉破產的教訓。不過,是企業金融風險出現的不是這些工具本身,而是不適當的金融工具投入及應用引發的。企業要想很好利用“杠桿性”強度較大的金融工具更有效地規避金融風險,加強風險管理和控制工作,就應當制定一套完善、科學的金融交易及風險管理機制,謹慎選取金融工具,以達到套期保值的本質目標。除此之外,企業需要刨除市價變動帶來額外利潤的想法,因為這是最大限度規避風險、降低損失必要的措施。只要企業在不違背法律規范和職業道德的前提下,進行合理、適當的投機,從狹義上,更加有利于金融工具對金融交易的促進、對金融風險的控制;廣義上,則更能促進本國社會經濟的進步。另外,需要明確的一點是,適度應用金融工具來控制、管理各種金融風險,實質原因是通過市場中的金融交易等方式轉嫁風險的緣故。

(二)金融工具對金融風險管理的影響

1.分散和轉移風險上面我們提到企業通過金融工具的合理選用來規避和轉嫁現在或以后可能面臨的金融風險,就是對這一點很好的詮釋。我們之所以應用這些金融工具,根本目的就是想要盡可能地降低企業的金融風險,以獲得更大的利益、更好地發展和經營。所以,若依照相關準則制度進行合理、適當的金融工具的選擇,將會在正常經營的情況下,大大降低遇到金融風險的概率,或者將風險進行分散和轉移,減少自身承受的風險壓力。

2.加強抗干擾能力,控制經濟損失合理、有效地將金融工具對應運用在金融交易中,能夠提高企業管理、規避金融風險的能力,也可以加強金融交易的效率和力度,為企業減少更多風險、獲取更多機會提供良好的基礎。同時,它為企業降低受到周圍市場環境和不利因素影響的程度、減少經濟損失、清醒地認識當前形勢并作出決策和判斷提供了有力保障。

3.提高經濟利益,增強金融交易安全考慮到國內外金融市場的環境、形勢等因素,要想盡可能地保證企業經濟效益的提高、加強金融市場交易活動的安全性、穩定性,就必須重視企業內部的金融風險管理與控制,尤其是能夠根據具體的金融環境和發展情勢作出正確的選擇,并使用適當的金融工具進行輔助,促進金融交易活動的順利進行。例如,國內有些企業二三十年前,曾借助日本的力量(包括吸引投資、投資建廠、借鑒學習技術進行創新等)變換模式進行發展,結果導致了很重的債務負擔。究其原因,主要是這些企業對國外金融風險認識的匱乏、對日本金融市場具體形勢的含混不清、忽視日元匯率及利率變動的客觀影響、盲目地選取金融工具進行風險管理等因素所致。

三、金融工具在企業金融風險管理中的實際應用分析

(一)我國金融工具應用改革的必要性分析

隨著歐美債券市場的動蕩,世界經濟也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動,特別是金融領域,這給包括中國在內的許多發展中國家金融風險管理工作中的金融工具的應用帶來了嚴峻挑戰。我國已經頒布了具體的相關制度準則,但仍然存在著某些環節上的不足,比如:市場機制的完善、會計模式計量的不健全、公允價值評估體系的不完備等。無論是哪個方面的缺失,都無法使現有的金融工具準則的作用完全體現并發揮出來。企業必須從長遠利益出發,從容地應對企業金融管理及金融貿易中遇到的各種難題。下面就針對這些存在的問題結合實例具體地剖析,并提出了相關改革方案。

(二)金融工具在金融風險管理中的具體改革措施

1.完善、健全金融工具的管理機制由于金融工具的規章準則改變了銀行等金融機構傳統的會計核算及公允價值計量模式,會對這些部門機構的核算發生不小的影響。為了實現嚴格有序的監控管理體制,企業應當及時地調整金融資產和金融負債,提前對以后可能發生的經濟損失進行合理估計、確認。針對國內預期IFRS9的難處,我們必須首先從細節方面著手,反思現有的一些規則制度,對其中的具體規定內容應該全部保留還是有選擇地接受,并在根據自身實情做出決策的基礎上,繼續對現有的金融工具的制度體系進行完善處理。只有這樣做,才能夠適應迅速變化的金融環境,降低企業的金融風險,穩固企業的營運狀況。為了讓金融工具在金融風險管理中的作用得到更充分的體現,我們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進一步分析目前國內外的金融環境及發展狀況,保留自己原有的長處和優勢,并積極借鑒西方發達國家的優秀經驗,形成一個更有效的東西方經驗相結合的金融管理模式。例如,我國在“十二五”期間所做的長期規劃:在進行投資、融資時更加注重考慮自身利益、研發支出、企業的社會責任等問題。二、制定詳細的實施細則。關于這一點,我們必須要首先考慮到不同類別的行業和企業間的差異,特別是綜合、復雜的金融行業,轉變傳統的、一成不變的金融模式,為之提供詳細的指導。改革、創新之后的金融工具準則體系一定要與國際接軌、迎合國內外的需求,并努力做到宏觀和微觀全方位的準備。最后也是最需注意的一點,應當立足于基本國情,不盲目跟風、盲目同質化。三、增強金融工具業務管理的規范性。如今越來越多的金融交易的發生,一成不變的傳統管理模式無法再適應當今金融業務變革的腳步。所以,假如進行大規模的政府政策調整、系統機制崩潰等情況時,將導致不可估計的經濟損失。因此,為盡可能降低損失、規避金融風險,我們應當更加嚴格、規范地管理金融工具,發揮其套期保值、定價的優勢。

2.有針對性地進行重點評估及監管雖然我國受到通貨膨脹以及債務危機的影響,金融領域的情況越發變得復雜多變,但是我國仍舊保持相對較低的外債能力,經濟增強趨勢穩定地領先與絕大多數國家。依據統計機構的統計資料,本年度中國金融交易帶來的收益雖然同比有小幅度的下跌,但仍然高出預期值??陀^上反映了通貨膨脹嚴重的現象得到了暫時的緩解,市場供需也進一步滿足。除此之外,還應當積極參與世界金融機構的評估活動,實行有力監管。例如,在兩年之前的德國,當羅蘭貝格希望通過自己對各大金融機構進行游說活動而使歐盟成立的評級組織得到外界認可時,由于當時有人估計這將耗費幾億歐元以上的開銷,將會不利于企業經濟利益的增長以及金融貿易投資和融資活動的順利開展,于是,該計劃被否決。又例如,中國同世界貨幣基金組織共同對中國幾家大型的商業銀行進行了壓力測試。雖然結果表明,幾乎所有銀行都可以防止像匯率、利率變動等單個沖擊,但當同時遇到幾個問題時,則很難應付。

3.加強分析和判斷金融工具,健全金融風險管理機制隨著金融領域越發激烈的企業競爭,特別是越來越多新型金融工具使用過程中,一系列金融風險的出現,使得不少金融機構瀕臨破產和倒閉。所以,對金融工具的監管工作成為了重中之重。為此,我們應該不斷完善金融工具的風險管理報告體制等相關工作機制,準確及時地將金融工具管理與應用的具體情況及相關信息上報。如下表所反映的就是某金融機構各類風險詳細的管理機制。

4.風險管理中金融工具從業人員的合理配置適當地選取業務能力強、職業素養較高的金融工具管理的工作人員,是將金融工具適當應用于金融風險管理之中的首要條件。對此,我們強化對有關工作人員業務技能和素質的培訓工作。考慮到國際準則的變化對經營水平及金融政策的影響,企業金融貿易的穩定發展,受到金融人員的技術水平和業務修養的作用,尤其是上市公司來說。但是,我國擁有過硬的專業技術和良好的職業修養的財務人員嚴重匱乏,基于此前提,金融機構和企業需要強化對工作人員的教育和培訓,使他們能夠深入理解并熟練應用金融工具的相關準則。與此同時,還應加大信息系統等重點項目的投資力度,給預期金融工具規則的變革和創新奠定基礎。

篇8

      進入二十一世紀,我國信息化網絡工程高速發展。城市化建設也與日俱增,相應的電視網絡覆蓋面積越來越大。有線電視網絡論文用戶人數的不斷增加,也使得交互數據業務量的不斷增大。業務需求的增加直接影響到對寬帶資源的競爭。

1 電視網絡數據IP封存改進的意義 

進入二十一世紀,我國信息化網絡工程高速發展。城市化建設也與日俱增,相應的電視網絡覆蓋面積越來越大。有線電視用戶人數的不斷增加,也使得交互數據業務量的不斷增大。業務需求的增加直接影響到對寬帶資源的競爭。有效且合理的改進網絡數據IP封存協議,能最大程度上的節約成本,提高有線電視網絡帶寬的利用率以及數據傳輸率,讓用戶能夠更好的電視體驗感受。同時對用戶的數據隱私有著更好的保護。這也為我國城市化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信息保證。使得有線電視網絡的發展能夠突破傳統約束,具有更大的靈活性以及適應性,真正意義上讓有線電視網絡的發展能夠覆蓋全國,使得百姓能夠全面進入信息化社會。 

2 當前有線電視IP數據封存存在的問題 

2.1 網絡整合困難 

根據長期的工作經驗來看,我國的有線電視網絡存在的主要問題就是各自為政。每個省每個地區的網絡電視都是一個封閉的系統,外面的進不去,里面的出不來。與外界的互聯互通情況少之又少,更不可能形成一個整體的有效的,信息互補同時數據對稱的網絡環境。這使得有線電視網絡的IP數據封存由于信息不對稱,很難建立有效的系統。而且從本質上來說,有線電視要形成一個開放的網絡環境,也只有這樣,才能做到真正意義上的資源共享信息共享。此外,由于我國廣大農村還遠遠沒有被電視網絡所顧及和覆蓋,所以要想在短時間內進行統一的網絡整合,難度可想而知。 

2.2 有線電視內容嚴重匱乏 

對于目前所收看的有線電視來說,有線電視的主要短板就是電視所包含的內容。在二十一世的信息化時代來說,發展市場的重點取決于電視的豐富性。即電視內容的多樣化,能真正意義上抓住觀眾的眼球。相對于以往的模擬電視節目來說,高清數字電視的傳輸信號好,傳輸速度快。這就要求有線電視的內容要相較與以往制作的更加精良,同時涉及面也要更加的廣,符合不同人群的要求,真正意義上顧及到每一個觀眾的觀看口味。 

3 解決的方法 

3.1 加快有線電視的網絡融合 

要想真正意義上讓我國的有線電視能夠擺脫傳統模式影響,發揮有線電視特性優點深化改革我國電視產業,就要從根本上對我國的電視網絡進行整合,讓我國各省級,各縣級,各鄉級之間主干網絡連通得到保障。讓各個網絡之間形成真正的網絡互聯互通,形成一個合理規范化的全國的大網,這樣有線網絡才能從真正意義上發揮其優勢。 

3.2 對行業進行重新的整合 

要想有線電視能夠打開市場,關鍵在于有線電視的內在節目內容。在這個觀眾做主的年代,有線電視要想在激烈的競爭中站穩腳跟,就要從自身出發。對相應的電視節目重新進行整合,做到多推出精品節目?,F在很多有線電視節目存在電視節目粗俗,廣告泛濫的現象。這使得觀眾往往對電視節目嗤之以鼻,要想真正的扭轉這種現狀。就要針對現當下觀眾喜好,結合有線電視網絡又有。組件屬于有線電視網絡公司的制作隊伍,通過加大資金投入,吸引人才,借鑒外國節目經驗,從而推出優質的復函本過特色優秀節目。讓觀眾能夠發自內心的喜愛電視節目。 

3.3 對有線網絡電視內部進行有效的監督 

要想讓有線網絡電視能夠長久的發揮其特色,真正的在市場中有自己的地位。一方面來自于電視內容的原創,與電視內容的精致。另一方面是有效的監督機構,只有有效的監督體制,才能保證有線網絡電視節目的長久高質量。同時也能凈化觀眾的觀影環境,確保粗制濫造,有違社會倫理的電視節目渾水摸魚。同時,有線電視網絡的優勢在于網絡,網絡環境十分復雜。可以說,網絡是一把雙刃劍,在拓展了有線電視的觀影內容的同時。也讓一些不法分子有機可乘。所以,為了避免不法分子的違法亂紀現象的發生,就要對有線電視網絡進行嚴格規范的審核。發揮網絡的優點,對網絡所帶來的弊端進行嚴格篩選與審核。做到從源頭凈化市民的觀影環境。 

篇9

關鍵詞:安全風險管理,風險,弱點,評估,管理,信息安全

 

[概述]: 隨著企業網絡的不斷擴大,越來越多的安全威脅在影響著企業的安全狀況,近兩年,熊貓燒香、conficter蠕蟲,都給企業帶來了大量的安全損失,然而,解決企業的信息安全問題,不能單獨從某一個方面入手,最好的解決方案應該是從整體上降低信息安全風險。

國際上傳統的風險管理流程較為概略,在中國特有的網絡環境中也比較缺乏可實施性,本文將會針對中國IT環境的建設過程,遵循一定信息安全系統建設規律,考慮到各個信息安全產品之間的整合和聯動,形成一個完善的動態信息安全風險管理體系,讓國際標準在中國的IT環境中得以實現。

1.IT系統信息安全建設的現狀

傳統的信息安全建設網網局限于防御系統的建設,企業不斷的在投入資金,購買各種各樣的硬件設備和軟件系統,主要的功能集中在抵御各類安全威脅,其中包括:終端防病毒系統、終端安全管理系統、防火墻、入侵防御設備、Web防護類設備,入侵檢測等等。采用這樣的信息安全產品能夠取得一些效果,但是往往造成信息安全系統比較被動,不能夠主動的發現安全風險,及時的降低安全風險。

(1)經常采用的信息安全產品我們在信息安全建設的初級階段,經常采購的信息安全產品包括:

l防病毒:在終端部署的企業防病毒產品,檢測和查殺各類病毒;

l防火墻(Firewall):訪問控制設備,幫助建立基本的企業網絡安全邊界;

lWeb Cache設備:部署在外部網絡,實現對網絡訪問的緩存,提升訪問速度;

l負載均衡:對網絡訪問性能進行調控,保證網絡負載均衡;

l郵件安全網關:實時檢測和過濾各類病毒郵件及垃圾郵件;

l入侵檢測和防御系統:檢測網絡數據,對網絡內部的各類攻擊行為進行報警;

部署的安全設備能夠起到一定的安全防護功能,但是隨著安全威脅的不斷變化和發展,現有的安全機制已經難以滿足目前的信息安全需求,我們需要主動地控制安全風險,才能夠在不斷復雜的安全環境中確保企業網絡的安全。。

(2)普遍意義上的安全風險管理信息安全風險管理的本質,可以看作是動態地對信息安全風險的管理,即要實現對信息和信息系統的風險進行有效評估、分析、控制和管理。在ISO標準當中,已經給出了一個非常經典的安全風險模型,如下圖:

也就是說,只有企業具有了信息化的核心資產(比如有很重要的數據保存在服務器上),這些資產存在弱點和漏洞(比如微軟操作系統的漏洞),又存在被損害的可能(比如病毒、黑客攻擊等等),才可能給企業造成損失。因此,企業的安全風險和這三個方面相關,企業也只有同時管理好這三個方面,才可能真正的確保網絡安全。

而傳統的安全產品(如前所述),只是去抵御安全威脅,卻忽視了資產的重要性和對漏洞的管理。。更加不可能實現多安全風險的準確評估和動態管理。

(3)風險管理流程既然要降低安全風險,我們就需要一個成熟的流程來對信息安全風險進行管理和控制,一般的安全風險管理流程如下:

l識別風險:準確識別網絡中存在的安全風險;

l分析風險:通過定性或者定量的方法確定現存的安全風險是否需要消除;

l消除風險:通過有效的手段降低安全風險;

l監控風險:監控安全風險的變化,做到對風險的動態管理。。

(4)安全風險管理的問題傳統的安全產品,如IDS,防病毒系統等只是在被動的抵御或檢測安全威脅,缺乏主動的防護措施和手段;而要實現主動的信息安全管理,則需要對企業整體的安全風險進行監控和管理,但在執行過程中,存在如下問題:

l沒有技術手段實現對安全風險的全面的監控;

l消除信息安全風險的手段不明確;

l缺乏詳細的可實施的信息安全風險管理流程,能夠結合所有的信息安全產品,從而實現全面的安全風險管理。

2.動態安全風險管理體系

基于國際信息安全標準,結合中國IT環境的特點,我們應該首先明確安全風險的三個重要方面及控制手段,有計劃有步驟的加強整個信息安全體系的建設,才有可能最終實現完善的風險管理系統。

(1)可實施的安全風險管理理論根據安全風險的特點和三個關鍵要素,我們可以針對信息安全風險形成更具可實施性的安全風險管理方法論,其核心思路是根據企業的基礎環境,全面準確的評估安全風險,并根據安全風險的狀況結合系統、網絡層面的安全防御手段有效抵御安全威脅,最終主動的降低整體安全風險。

要實現對安全風險的管理和控制,需要實現完整的風險管理流程:

l發現安全風險:通過有效的手段,確定存在安全風險的資產和區域,定位安全風險存在的區域;

l評估安全風險:準確高效的評估安全風險,了解安全風險的大小和實質;

l強制措施降低風險:通過管理或強制等安全手段,主動地降低安全風險;

l安全防御:通過各類系統、網絡安全設備,防御各類安全威脅;

l修補:主動修補存在的各類漏洞,全面降低安全風險。

綜上所述,通過完整的安全風險管理流程,對整個網絡的安全風險實現全面的管理和控制,5個步驟缺一不可,同時,風險管理流程根據企業的具體情況,可以有不同的實現方式,最終實現:

l始終遵守確定的安全政策;

l基于風險管理,整合網內現有的安全防護產品;

l通過全面的實時防護產品更好的檢測并阻止安全威脅;

(2)實現安全風險管理的詳細步驟:1——確立安全標準和方針;

2——統計信息資產;

3——整合并確認資產的商業價值;

4——檢測資產存在的安全漏洞;

5——了解存在的潛在威脅;

6——分析存在的安全風險;

7——通過安全防御產品實時阻斷安全威脅;

8——強制安全策略并應用補救措施;

9——評估安全效果和影響;

10——針對已有策略進行比對。

綜上所述,傳統的安全產品(防病毒、防火墻等),只是去抵御安全威脅,卻忽視了對整體安全風險的考慮,而整合的安全風險管理體系考慮到了可能影響企業安全風險的三個關鍵要素,并且可以結合現有的安全產品,通過完善安全風險管理流程幫助企業實時的控制整體安全風險,真正的解決安全問題。

(3)安全風險管理體系的建設步驟要實現完善的安全風險管理,我們需要有計劃有步驟的完善自身的安全風險管理體系,并且制定相應的安全策略,做到有的放矢。企業在構建安全風險管理體系的時候,有一個基本次序:

l 首先,構建完善的終端安全體系,因為終端安全是基礎,任何安全威脅最終影響到的都是終端系統,同時,終端面對的病毒等威脅數量最多;

l 其次,是構建完善的網絡防護體系,如防火墻、入侵防護系統、垃圾郵件過濾系統等,從網絡層面第一時間抵御安全威脅,同時,還要防御各類終端難以防御的網絡攻擊行為;

l 最后,當已經建立了高效的防護體系之后,需要建立全面的資產管理和風險管理體系,整合現有的安全設備和手段,形成成熟完備的動態安全風險管理體系。

[參考文獻]:

BS7799、ISO27001、

篇10

[ 關鍵詞 ] 股指期貨 系統風險 規避效用 局限性

一、引言

股指期貨是指以股價指數為標的物的標準化期貨和約,即雙方約定在未來的某個特定日期,可以按照事先確定的股價指數的大小,進行標的指數的買賣。所謂系統風險,指那些影響整個市場上漲或者下跌的因素。與系統風險對應的是非系統風險,指某些因素對單個證券造成損失的可能性,非系統風險可以通過證券投資組合加以分散,有證據表明一個包含二十指股票的投資組合就能有效地抵消非系統風險。而系統風險不可以通過分散投資加以消除,在一些較成熟的西方證券市場上,系統風險大約只占總風險的30%,而中國證券市場的系統風險大概在50%左右:從2001年一2005年,上證綜合指數從最高2245點狂跌至不足1000點,很快又狂飄至2007年底的近6000點。由于系統性風險不能通過分散投資來規避,況且中國證券市場的系統風險如此高,沒有對沖手段的投資者為了避免股票的下跌風險只有賣出股票。有了對沖乎段則可以通過套期保值,規避由于系統風險導致的資產跌價,于是很多人就認為股指期貨的推出將大大降低內地證券市場上系統風險引起的市場波動。我認為,股指期貨本身在規避系統風險上有一定局限性,同時,股指期貨平抑系統風險作用的有效發揮會受到股票市場整體發展完善程度的限制。因此我們必須理性看待股指期貨對證券市場系統風險的規避效用。

二、股指期貨對證券市場系統風險的規避

在發達證券市場上,股指期貨不是一個新事物,比如在美國,早在1982年2月24日,美國堪薩斯期貨交易所推出了價值線綜合指數期貨(VLI)。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美國股指期貨市場的發展已經比較成熟,在次貸危中為穩定美國股市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而在內地證券市場上,滬深300股指期貨合約自2010年4月16日起正式上市交易,從此改變內地證券市場單純的單向交易模式,投資者不僅可以做多也可以做空,為市場引入了一個風險管理工具。

現在一個流行的觀點是投資者通過股指期貨的套期保值可以很好的規避系統風險。該觀點認為,投資者根據現有或者預期擁有的現貨頭寸,在股指期貨市場做反方向的操作以對沖現貨市場價格的波動風險。具體的操作分為賣出對沖和買入對沖。所謂賣出對沖,就是當預期大盤可能下跌時,為了對沖所持有的現貨股票可能的下跌風險,而賣出股指期貨。如果大盤真的下跌,則現貨市場的損失將被期貨市場對沖。這樣,便可以對沖大盤下跌的系統風險。所謂買入對沖,就是當投資者想要在未來某個時間購買股票,為了對沖在現貨市場買入股票以前大盤可能上漲的風險,而在當期買入股指期貨。如果大盤真的上漲,則投資者未來購買現貨股票所付出的升水將被期貨市場的收益對沖。這樣,便可以對沖大盤上漲的系統風險。

三、股指期貨對證券市場系統風險的規避效用的局限性

理論上,投資者可以構造一個投資組合使得該組合股價變動與股指變動同向,然后就可以通過在股票現貨市場和期貨市場上進行方向相反的操作以規避系統風險。而在股指期貨交易中,由于標的物設計的特殊性,使它不能象一般商品期貨一樣,做到現貨和期貨合約數量上一致、方向相反以規避系統風險。因為,股票指數設計中的綜合性,以及設計中權重因素的考慮,使得在股票現貨組合中,當股票品種和權數完全與指數一致時,才能真正做到完全鎖定風險,而這在實際操作中的可行性幾乎是零。因此股指期貨的這個特點決定了它在規避系統風險上的局限性。

對于一般個人投資者來說,由于手頭資金有限及昂貴的交易費用,使得他們不能購買太多種類的股票,于是在投資者的投資組合不能囊括大多股票的情況下,“賺了指數賠了錢”的現象屢見不鮮,給套期保值者造成了困難。一個更嚴重的情況是,若套期保值者在現貨市場上買入股票后,同時再賣出期貨合約以求保值,若到了期貨合約交割日,此時股價指數是上升的,投資者將以虧損平倉,他將寄希望于現貨市場的收益來抵消虧損。但股價卻出現了與股指背道而馳的情況,那么他在現貨市場上同樣產生了虧損。這樣,他不僅沒有實現套期保值,反而遭受了雙重虧損。因此,對于個人投資者來說,如果擔心股票市場系統風險過大的話,購買國庫券放棄股票不失一個理智的選擇。

對于機構投資者來說,因為掌握有大量資金,手頭持有大量股票,其手頭持有的復雜的投資組合使得股價在一定程度上能夠作到與股指同向波動。在股票市場遭遇戰爭等系統風險時機構投資者不能很快逃離股市,而且如果快速抽逃資金還會引起市場恐慌,造成全面殺跌的局面,最后誰也不能從系統風險中全身而退。在次貸危機中,美國股市沒有出現1987年股災時的崩潰性下降局面也與股指期貨的全面發展不無聯系。可我們必須認識到股指期貨高風險高收益的特征,在理性的市場上股指期貨確實在一定程度上能夠發揮規避股票市場系統風險的套期保值功能。在投機過度的市場中股指期貨也會推波助瀾有擴大風險的副作用。目前國內證券市場的投機者很多,真正的投資者很少,特別是機構投資者也熱衷于投機股指期貨的話,整個證券市場的風險反而會增大,這樣就與推出股指期貨的初衷背道而馳。

四、結論

股指期貨的推出豐富了我國證券市場的投資工具,為一些投資者提供了一個規避系統風險的工具,但我們必須注意到它的局限性,理智的對待它。利用得好,股指期貨就能發揮正面作用,利用不好,它就會反過來增大證券市場的風險,加劇證券市場的波動性。所以重要的還是推出股指期貨后注意完善配套的交易制度及監管制度,使股指期貨這個雙刃劍能夠有效發揮其規避系統風險的作用。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