蒹葭全文朗讀范文

時間:2023-03-17 19:45:1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蒹葭全文朗讀,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蒹葭全文朗讀

篇1

一、積累與運用(26分,1-7題每小題3分,第8題5分)

1.下列各項中,加點字的注音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C

A.棹船(zhào)

載途(zǎi)

幽悄(qiǎo)

犬牙差互(chī)

(載途、犬牙差互)

B.羈絆(jì)

龜裂(jūn)

篁竹(huán)

折戟沉沙(jǐ)

(羈絆、篁竹)

C.神龕(kān)

褶皺(zhě)

佁然(yǐ)

舳艫相接(zhú)

D.矯情(jiāo)

連翹(qiáo)

窈窕(yáo)

胸有丘壑(hè)

(矯情、窈窕)

2.下列詞語書寫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C

A.腳蹼

篷(蓬)勃

清洌(冽)

惟妙惟肖

B.斡旋

寤寐

次遞(第)

坦蕩如坻(砥)

C.貽贈

翩然

緘默

馬鳴蕭蕭

D.層疊

振(震)撼

追溯

消(銷)聲匿跡

3.依次填入下面句中橫線處的詞語,最恰當的一項是

A

(1)

很少

有哪個民族,能像我們這樣,擁有燦若星漢的經典詩篇;也很少有哪個國度,能像我們這樣,

無論

童叟都能念誦幾句古典詩詞。

(2)經典之所以為經典,傳統文化之所以能散發恒久魅力,就在于它能

滋養

心靈,

擴展

精神疆域,是我們抵抗庸俗的利器。

A.很少

無論

滋養

擴展

B.沒有

無論

滋養

拓展

C.很少

即使

滋潤

拓展

D.沒有

即使

滋潤

擴展

4.下列各句中,加點成語使用恰當的一項是

B

A.面對這個無法克服的困難,即使獎品再豐厚,我也只得嘆為觀止,黯然放棄。

B.季節的春夏秋冬,植物的生長榮枯,周而復始,年年如此。

C.我正看得入迷時,突然停電,精彩的電視劇戛然而止,實在令人懊惱。

D.媽媽常對我說:“你長大了,要學會一些人情世故的道理和方法。”

A項“嘆為觀止”指贊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極點,不能用來表示目的不能達成而放棄。C項“戛然而止”形容聲音因為被打斷而突然終止,不能用來表示節目中止。D項“人情世故”指為人處世的方法、道理和經驗。這和后面的“道理和方法”構成重復冗余。應刪除“的道理和方法”。

5.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D

A.廣大文藝工作者承擔謳歌新時代、書寫新時代、記錄新時代的使命。

B.生態文明教育既是課程教育,也是生活教育和行動能力的培養。

C.扶貧攻堅活動深入人心,基本徹底解決了貧困家庭日常生活、子女教育、疾病就醫和文化娛樂等一系列問題。

D.成為一個朗讀者,并在朗讀中體驗生命之美、文學之美和情感之美,能使我們享用一輩子。

A項順序應為記錄、書寫、謳歌

B項關聯詞應為不僅……而且……

C項“基本”“徹底”合用不合邏輯

6.依次填入下列橫線處的語句排序正確的一項是

A

勞動托起中國夢。社會主義是干出來的,新時代也是干出來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奮斗的磅礴偉力推動夢想之舟在新時代破浪前行,抵達夢想的彼岸。

①我們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②在實踐中不斷用創新的勞動破題

③浸透著勞動者的辛勤汗水

④我們今天所擁有的一切

⑤蘊涵著勞動者的犧牲奉獻

⑥莫不凝聚著勞動者的聰明才智

⑦需要千千萬萬個勞動者勠力同心

A.④⑥③⑤①⑦②

B.④⑥⑤③①⑦②

C.①⑦②④⑥③⑤

D.①⑦②④⑥⑤③

7.下列關于古代文化知識和文學常識說法有誤的一項是

C

A.社日是古代祭祀土神的日子,分為春社和秋社,傳達了我國勞動人民對豐收的祈盼和祝愿,魯迅小說《社戲》寫的就是江浙一帶春社習俗。。

B.大雁是我國古代詩歌中的常見意象,人們對大雁遷徙頗多感慨,“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詩人借歸雁抒發了游子無盡的鄉愁。

C.我國古代勞動人民不僅通過對大自然的語言——物候的觀測指導農業生產,還通過二十四節氣預先安排農事,如九九、三伏等。

(九九、三伏不是24節氣)

D.孔子說,學《詩經》可以“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詩經》不僅借“關雎”“荇菜”“蒹葭”等動植物記載了古人活動,抒感,而且還賦予了它們深厚的文化內涵。

8.古詩詞默寫填空

⑴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

。(《詩經子衿》)

⑵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

。(《詩經關雎》)

城闕輔三秦

,風煙望五津(王勃《送杜少甫之任蜀州》)

⑷在學校詩詞大會“超級飛花令”環節中,你抽到了“數字”“月”二字令,要求說出的詩句中包含一個數字和一個“月”字,你會說:“

一日不見

如三月兮

。”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

等)

⑸孟浩然在《登岳陽樓》一詩里,以“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的詩句,化靜為動,寫出了洞庭湖水勢浩瀚、無邊無際的景象。“

氣蒸云夢澤

波撼岳陽城

”,同樣化靜為動,寫出了洞庭湖雄偉壯闊的景象。(從《望洞庭湖贈張丞相》中選填詩句)

(本題每錯、漏寫一字扣半分,扣完小題1分為止。)

二、現代文閱讀(28分)

(一)閱讀下文,根據要求回答后面的問題。

(16分,10、11題2分,其余每小題3分)

走著走著,花就開了

王秋珍

⑴小時候,每次遇上頭疼腦熱,我都是能熬則熬。實在熬不住了,才讓爸爸帶著我去醫院。

⑵“醫生,我想打針。”一見到醫生,我就很急切地說。

⑶“這孩子可真勇敢。好多孩子一聽說要打針,就哭啊鬧啊,像上刑場一樣。”醫生夸贊道。

⑷在醫生贊賞的目光里,我感覺自己真的成了一個勇敢的孩子。我右側的屁股承受了注射針一次次的“深吻”,以至于我感覺它比左側的要大一些。每次打針,我都是咬牙忍住,從來沒有喊過一聲疼。

⑸其實,我也怕疼。當濕濕的棉球輕輕地擦拭之后,我的心跳就會加快。可是,比起吃藥,打針真的是一件小事情。一旦醫生配出了藥,我的悲慘故事就拉開了序幕。聽從爸爸的指導,我把藥放進喉嚨,然后吞一口水。可是,水下去了,藥還在。再吞一口水,依然是水下去了,藥還在。一口又一口,一杯又一杯,水把我的肚子都撐滿了,藥依然在舌底。最后,藥溶化了,苦苦的味道在嘴里彌漫開來,我忍不住哇哇大哭起來。這世上,還有比吃藥更難的事情嗎?

⑹爸爸非常納悶,他的女兒為什么連一顆小小的藥丸都吞不下呢?他不厭其煩地教我,要我把藥丸放到喉嚨深處,然后喝一口水,仰一下脖子,把藥咽下去。然而,每次均以失敗告終。因為不會吃藥,我一度懷疑自己的智商有問題。

⑺這樣的痛苦,一直持續到我15歲。一次,我不得已要服那種長長的膠囊。我拿出豁出去的凜然就義之心,把膠囊放進嘴里,喝了一口水,稍稍一仰脖,膠囊居然很順利地滑下去了。我驚喜不已,不由得想大聲歌唱。我不記得那天是否陽光燦爛,是否有蝴蝶跳舞,反正我的心里突然升起了一輪明媚的太陽,所有的花兒都在陽光下翩翩起舞。我,竟然會吃藥了!這是多么美妙的事情啊!

⑻沒想到,新的痛苦接踵而至。

⑼讀初中的女孩,身體像花兒一樣,一個個含苞待放。可是我連舒枝展葉的跡象都沒有。我矮矮的個子像被巫婆施了魔咒,每次排座位,我總是坐在第一排。有一次,有個男生在和另一個男生說:“怎么回事?有的人的胸部像墻壁一樣。”他說話的聲音很輕,但仍被經過的我聽到了。我知道,他是故意說給我聽的。

⑽痛苦像潮水一樣洶涌而至,淹沒了我所有的快樂。即使我能歌善舞、多才多藝、成績優異,那又怎么樣?當我的同齡人長高了、變圓潤了的時候,我還是豆芽菜一個。

⑾爸爸媽媽是勤勞樸實的農民,他們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卻依然僅僅能夠維持一家人的生活。放學回家,沒有零食吃,我感覺嘴巴太淡,就會悄悄來到閣樓抓一小把梅干菜吃。我猜想也許是這些黑乎乎的咸咸的東西影響了我的發育,于是,我堅定地戒了它。此后每當嘴饞的時候,我就開始幻想:不行,我要像村口的銀杏樹一樣,長得高挑豐滿,成為班里最漂亮的女生。

⑿這樣的日子持續了好幾年。一直到18歲,我才迎來了拔節抽穗的季節。看我出落得亭亭玉立,媽媽慶幸地說:“你是上輩子積德了。長得晚的女生有福氣。”媽媽不知道,因為這件事,她的女兒獨自走在痛苦的路上,不敢聲張。那份苦與痛,因為隱秘而更加酸楚。如今,經常有人夸我身材苗條、氣質優雅。但只有我自己知道,我曾忍受了多少委屈與酸痛。

⒀也許,對于大人而言,孩子的事情都是小事情;對于時光而言,過去的事情都是小事情,然而那一刻的感受卻是如此的真切。我們都曾痛苦地生長,期待人生的峰回路轉。其實,我們只需走好眼前的路。走著走著,路就寬了;走著走著,花就開了。

9.請結合文章的內容,解釋標題的含義并分析其作用。

含義:伴隨著成長,很多困難會自然克服,很多美好會自然呈現。

作用1:“走著走著,花就開了”作為標題,語言優美,蘊含哲理,引人下讀。

作用2:這是一首歌曲名,用這個作為標題,可以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

作用3:深刻地提示了文章的主題,無論歷經怎樣的痛苦,只要堅持生活,美好的結果就會自然出現。(含義1分,作用2分,結合文本,答出一點即可。)

10.全文主要記敘了我成長過程中的兩段經歷,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這兩件事。

一是“我”學會了吃藥;

二是“我”發育得晚。(一事1分,概括正確媽可)

11.請分析文章第⑻段在全文結構上起什么作用?

該段是過渡段,起承上啟下的作用。(1分)行文由我不會吃藥轉向新的痛苦,使文章結構和層次更清晰。(1分)

12.分析第⑺段劃線句極富表現力,試作簡要分析,試寫幾個賞析性的句子。

使用了比喻和擬人的修辭手法,(1分)細膩地描繪了我會吃藥后的喜悅心情。(2分)

13.選出下面對文章的內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

A

A.對小時候的痛苦和上初中后的痛苦的描述,是全文的主體部分。作者以“我”的痛苦生長經歷告訴讀者:要微笑著面對生活的苦難,有一往無前的勇氣和決心。

(文章的主題并不是表現一往無前的決心和勇氣)

B.第⑵段以主動要求打針引出“我”不會吃藥的事實,既寫出了“我”害怕吃藥的心理活動,又以“我”和普通人不同的表現激發了讀者的閱讀興趣。

C.文章第⑸段非常詳盡地描述了“我”吃藥的過程,用“還”“依然”等副詞突出強調了“我”吃藥的痛苦。

D.第⑼段“他說話的聲音很輕,但仍被經過的我聽到了”,是因為自己一直為身體發育不良而痛苦,所以內心敏感,才能聽到別人聲音很輕的嘲笑。

14.全文只有極少的幾個句子寫到“我”的父母,請選擇其中一個人物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

參考示例:父親不厭其煩地教“我”吃藥的方法。母親“慶幸”地告訴“我”“長得晚的女生有福氣”,文中僅有的小細節表現了父母對孩子的愛,正是因為他們對“我”的愛,“我”的人生才“走著走著,花就開了”。“父親”和“母親”在文中是“我”成長的見證,起推動故事情節發展的作用。

對次要人物的分析一般基于兩個方面:一是自身的意義和作用;二是寫法上的作用。如對主人公的對比(烘托、襯托)作用、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線索、增強文章作品的真實性等。顯然,具體到本題,兩方面的作用都需要回答才完整。

(二)閱讀下文,根據要求回答后面問題。

(12分,每小題3分)

為了生存,動物開啟了“熬夜”模式

趙序茅

⑴隨著人類活動的加劇,越來越多的野生動物棲息地被人類侵占。在長期與人類打交道的過程中,動物發現一味地逃跑和遠離并不是最佳的解決途徑,最好的適應方式是調整活動模式——白天避開人類干擾,選擇在夜晚活動。

⑵6月14日,國際著名期刊《科學》刊登了一項新的研究發現:為了避開人類活動的干擾、威脅,原本一些晝行性動物,開始轉變成為夜行性活動。

⑶為了開展這項工作,研究人員整合分析了6大洲、涉及62種動物的研究文章,他們想知道這些動物是如何改變其行為模式以應對人類活動的。

⑷分析結果顯示:一旦夜幕降臨,被調查的動物變得比人類抵達前更加活躍,它們在黑暗中狩獵和覓食。過去常常將晝夜時間均勻分配的哺乳動物,把夜間活動增加到68%。比如野豬明顯壓縮了白天活動的時間而增加了夜晚活動的時間。

⑸研究人員認為,動物改變自己的活動模式實現與人類和平共存,在無法避免被人類干擾的情況下,動物以時間換空間的策略獲得了短暫的和平。

⑹在尼泊爾,人們種植和勞作的地區,老虎更多地轉向夜間活動;在加利福尼亞州的圣克魯斯山脈,為了避開遠足和騎行的人類,郊狼在夜間更頻繁地捕獵。

⑺該研究小組還發現,這些動物對人類活動的反應驚人地相似——無論人類活動是否直接影響到它們,它們總是盡可能地避開。比如,一只鹿僅僅是看到人類在附近遠足,可能并沒有去追捕、獵殺它,它們也會選擇主動避開。在長期的適應生存中,它們形成對人類本能的恐懼,對于人類的恐懼與天敵如出一轍。為了避免與人類活動產生沖突,鹿發現人類后,會躲避起來,會在夜間會變得更加活躍。

⑻其實,早期哺乳動物的祖先也可能因為轉向夜行生活而得到生存的機會,因為它們白天會面臨恐龍的威脅。在當時的情況下,向夜行性轉變的哺乳動物的祖先成功地避免了被超級掠食者恐龍吃掉的命運,從而幸存下來。

⑼不過,凡事有利必有弊。為了避開人類活動,這些夜晚活動的動物也面臨新的風險。一些原本晝行性的動物在夜晚會降低捕獵和覓食的能力,甚至會影響其尋找配偶的能力。同樣,改變行為模式也會影響其自然生活方式。因為它們在夜間視力受限影響正常行為,比如,它們通常很難找到食物和水源。

⑽魯阿哈國家公園里的羚羊,它們雖然避開人類活動,卻增加了野外被獅子捕食的風險。尤其是那些晝行性動物在夜間活動的行為,會增加被夜行性動物捕食物的幾率。即使不被夜晚捕食者徹底殺死,它們也可能會縮短壽命或抑制繁殖,從而減少種群。更為嚴重的是,這種活動模式的轉變可能會改變整個食物網中物種之間的關系,帶來不可預測的后果。

15.閱讀文章第⑴⑵自然段,從寫作的角度分析其作用。

總領全文,(1分)引出動物為了生存而調整活動模式的現象,(1分)為后文分析原因和危害作準備。(1分)

16.閱讀文章第⑸段,加點詞語“短暫的”能否去掉,為什么?

“短暫的”的使用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1分)動物改變生活方式帶來的和平只是暫時的,因為這種活動模式可能帶來不可預測的后果,未必能實現真正的和平共處。(2分)

17.選出下面對文章內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

D

A.第⑶⑷⑸⑹自然段說明了現在動物活動的特點是在黑夜更活躍。

B.第⑺⑻自然段說明現在動物能夠避開人類活動或其他威脅。

C.第⑼⑽自然段說明動物改變生活習性可能帶來面臨新生態風險。

D.本文通過動物開啟“熬夜”模式說明動物的聰明程度高,號召人類要與動物和平共處。

選D,首先,本文并不是為了說明動物的聰明。其次,文章通過動物行為的改變,說明可能帶來的巨大危險。雖然第⑻段從正面猜測可能會有一定的作用,但第⑼⑽段則則主要說明了這種改變帶來的不可預知的后果。

18.有一類說明文,以介紹事物的因果關系、介紹科學道理為主,本文就是如此。結合這個特點分析本文應該采用何種說明方法為好,請你對本文采用的說明方法是否恰當作簡要評價。

介紹科學事理的文章,通常為了把介紹事理講得更明白,往往會使用作詮釋或舉例子的說明方法。(1)本文說明的道理是:受人類影響,動物開啟了活動模式的轉變,將帶來極大生態危害。(1分)從全文看,正是使用了作詮釋和舉例子的說明方法,把生態學的道理說得更明白、更通俗。(1分)

三、古詩文閱讀(16分)

(一)閱讀下面文言文語段,根據要求回答問題。

(12分,每小題3分)

桃花源記(節選)

陶淵明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19.下列句中加點詞語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C

A.乃不知有漢

乃記之而去

B.不復出焉

出則無故國外患者,國恒忘

C.后遂無問津者

風煙望五津

D.具答之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

20.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土地平坦開闊,房屋整齊,有肥沃的田地、美麗的池塘和桑樹竹林之類(的景物)。(意思對即可,關鍵字詞錯、漏一個扣1分)

21.下面對選文內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C

A.“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渲染神秘氣氛,暗示將會出現奇境,為桃源美好作鋪塾。

B.“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描寫桃源人長幼有序的民風和幸福生活的圖景。

C.“皆嘆惋”寫村民為桃源外社會生活的精彩與朝代更迭的快速感到驚訝。

D.臨別之時叮囑漁人“不足為外人道也”,暗示了桃花源中人不愿與世俗交往的心情。

“皆嘆惋”寫村民為桃源外社會的**與黑暗和人民的痛苦生活感到深切的同情。

22.作者在這篇文章里寄托了怎樣的社會理想?這個理想在當時的條件下能不能變成現實?今天我們應當怎樣看待這樣的理想?

作者希望有一個理想社會,即世外桃源。在這個社會里,沒有壓迫,沒有剝削,人人各盡所能地參加勞動,老人和孩子都生活得幸福、愉快,人與人之間都極其融洽而友好。(1分)作者這一社會理想在階級社會中只能是一種幻想,是不可能實現的。(1分)這一社會理想是對當時黑暗社會的批判,在客觀上反映了人民擺脫壓迫、擺脫剝削的愿望,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1分)

(二)閱讀《蒹葭》,根據要求回答問題。

(4分,每小題2分)

蒹葭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23.下面對本詞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D

A.這首詩以景起興,描寫深秋的景色,渲染了凄清迷茫氛圍,營造了情景交融的意境。

B.這首詩使用了“賦”的寫法,反復通過鋪排描寫,表現了無悔追尋歷程與決心。

C.“道阻且長、道阻且躋、道阻且右”表現了可望不可及的無奈,呼應了清秋景色的凄迷和感傷。

D.這首詩表現了對“伊人”不懈追求的艱辛歷程。因此,從內容上看,這是一首敘事詩。(本詩不是敘事詩,是抒情詩)

24.請從詩歌結構的角度賞析本首詩歌。

全詩共三章,采用了重章疊句的表現形式,句式整齊,增強了詩歌的結構美感。一唱三嘆,節奏鮮明,能夠使讀者在反復的吟詠中強化情感,增強了詩歌的感染力。(從結構形式或其對情感表達的作用答出一點即可)

四、作文(50分)

25.請從下面兩題中任選一題作文。

⑴請以“我贏得了

”。

⑵請體會“心在哪里,風景就在哪里”所蘊含的道理,以“風景”為話題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