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老師的語句范文

時間:2023-04-09 05:07:1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描寫老師的語句,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描寫老師的語句

篇1

1、老師,您的愛天下最偉大、最高潔,將溫暖我的一生;老師您的精神平凡、樸素,但將永遠激勵著我人生前進的腳步。

2、老師,您是美的耕耘者,美的播種者。是您用美的陽光普照,用美的雨露滋潤,我們的心田才綠草如茵,繁花似錦!

3、花兒感謝太陽讓她茁壯成長,雄鷹感謝天空讓他自由翱翔,我們也應當學會感恩,學會感恩生活中的每一個事物,更應該學會感恩您--我們的老師。

4、老師,您無私奉獻,把您的知識毫無保留地教給了我們,讓我們懂得人生的真諦。您兢兢業業,熱愛自己的工作和學生,辛勤工作。您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為了讓我們能成為好學生,您付出了多少心血,帶著一層層黑眼圈,帶著沙啞的嗓子,來給我們上課,讓我們學會知識。

5、老師,您就是美得耕耘者,美的傳播者。是您用溫暖的陽光普照,用甘甜的雨露滋潤。我們的心靈才得以綠草如茵、繁花似錦。您為花的盛開,果的成熟忙碌著,默默的流淚、流汗。

6、老師,您辛苦了!年年歲歲的辛苦都為了我們,您是偉大的,您是無私的!我們愛您!

7、老師,您是世界上最勤勞的園丁,每天我們到學校的時候,您卻早在辦公室里伏案工作了。每天放學時,我們回到家里時,您卻還在學校里批改作業……

8、老師是世界上最高尚的職業,也是祖國花園里的辛勤園丁。老師,您真偉大!雖然我的老師是一個普普通通的教師,但在我的心中她最美!

9、老師,您就是一盞明燈,點亮我前進的道路;您就是勤勞的園丁,為我們澆水施肥;您就是一根粉筆,犧牲了自己為我們留下了充實的知識。

10、老師,后來你不但教給了我們許多知識,還教給了我們很多做人的道理。您說外表美不是真的美,內心美才是真美,因此我從來不嘲笑別人的外表,班里其他同學也不。不計其數的道理在我心中扎下深根,將會陪伴我的人生路。

11、老師,推開窗子看吧,這滿園春色,這滿園桃李,都在向您敬禮。如果沒有您思想的滋潤,怎么會綻開那么多美好的靈魂之花。啊!老師,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您傳播知識,就是播種希望,播種幸福,世人有誰不將您贊揚呢?

12、老師,您是辛勤的園丁,把祖國的花朵培養成人;您是春雨。滋潤祖國的花朵;您是一盞明燈,照亮我前進的道路;您是純蠶,默默無聞做貢獻。感謝您,贊美您,老師。

13、老師,是辛勤的園丁、是默默燃燒的蠟燭、是暖和的棉被。其實,在生活中我們會接觸到許許多多的老師。然而,他們卻是那樣的含辛茹苦。

14、老師,在今天我們身上散發的智慧光芒里,依然閃爍著您當年點燃的火花!

15、老師,您細心地照顧著我們,讓我們全面發展,讓我們快樂成長,讓我們幸福生活。

16、人們都說老師是園丁,我們是花朵,我們在老師的澆灌呵護下健康茁壯的成長,不管這顆種子將來是否能豐收,園丁都會竭盡所能的給他營養,給他水分,給他氧氣,給他所有他需要的……

17、老師是我們的益友,時常幫助我們的解決學習上的困難。老師像粉筆,犧牲了自己為我們寫下了無窮無盡的知識。贊美老師!從一加一等于二到開始解方程,從無知的幼稚園到思維的成熟,是老師,陪伴我們,鼓勵我們,向智慧的高峰更邁進一步。

18、您是園丁,為祖國山川添秀色;您如春雨,潤育桃李,神州大地盡芳菲。在這喜慶的節日里,讓我獻上一支心靈的鮮花,向您表達衷心的祝愿。

篇2

作文大王——林定歷

要說寫作章屬于誰,那就非她莫屬了。她,一頭短而黑的頭發,一雙水靈靈的大眼睛,一張櫻桃小嘴。她就是作文大王——林定歷。

我推薦她獲得寫作章是有理由的。理由是:她的寫作的能力很強,作文也獲得過一等獎,她寫的一部分作文還刊登在了報紙了呢!就拿上次老師叫寫習作來講吧!老師定的題目是:《我的建議》是叫同學們寫一處風景,建議去那里春游。當老師把林定歷寫的作文念出來時,同學們都被深深的陶醉了,因為林定歷把大龍洞的景色描寫的栩栩如生,好象我們真的到了大龍洞一樣!她寫的文章語言優美,文筆流暢,情感自然,也用了許多描寫景色的成語。列如:春意盎然,涼風習習,含苞欲放,萬里碧空,依山傍水,。。。。。。她運用的語句也很優美,列如她寫的《外語之星——胡鼴如》的語句:讀完英語,她深呼一口氣,好象英語能帶給她無限的快樂一樣。單詞就像張了翅膀一樣,從她口里飛了出來。。。。。。看,年紀小小的她竟然可以寫出這么美的語句。這讓我們都羨慕不以。

怎么樣林定歷的寫作能力不是蓋的吧!我以后也會學習林定歷,把作文寫的像她一樣好!不,要比她寫的更好!

我真心地希望我們班的作文大王——林定歷同學,獲得這枚寫作章,因為她當之無愧!

篇3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3)09A-0054-01

文本細讀強調抓住細節對文本進行深入、透徹地解讀。這種解讀不是沒有目標和重點的探究,而應該是一種正確、深入、富有創意的細讀,以引導學生領悟文本的深刻內涵。那么,在閱讀教學中,我們怎樣才能做到對文本細讀呢?

一、抓住細節描寫,領悟人物形象

在課文中,細節描寫是指對文本中的主要人物進行具體描繪和生動地刻畫,以突出人物的個性和特點。例如,教學蘇教版語文第十一冊課文《最后的姿勢》時,教師對照課文閱讀原文段展開教學:“譚老師立即將他們拉到課桌底下,雙手撐在課桌上,用自己的身體護住了四個學生。我們發現他的時候,他雙臂張開趴在課桌上,后腦被樓板砸得深凹下去,血肉模糊,身下死死地護著四個學生。”

師:你從文中發現譚老師的動作有什么變化?

生:從“雙手撐在課桌上”變成“雙臂張開趴在課桌上”。

師:譚老師“雙手撐在課桌上”的原因是什么?

生:因為他想用身體保護學生,給學生留出安全的空間。

師:后來“趴在課桌上”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生:他支撐不住水泥樓板的重量,所以趴下了。

師:從“撐”到“趴”,這個動作描寫給你的感受是什么?

生:譚老師用生命為四個學生撐起生存的希望,他的精神感動了我。

上述教學片段緊緊圍繞譚千秋老師從“撐”到“趴”的動作細節描寫,讓學生對比“撐”與“趴”的動作,深刻體會譚千秋老師用雙臂挽救學生的感人事跡,豐滿了人物的形象。

二、抓住矛盾處,研究人物的心理

不少課文在表現人物特點時,會用到一些看起來很矛盾的語句,教學時引導學生關注文本看似矛盾的地方進行細讀,對促進文本的理解有著重要的作用。例如,教學蘇教版語文第十一冊課文《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體會文中對肖邦的言行舉止的細致刻畫,如:“他鄭重地從老師手里接過盛滿泥土的銀杯,回首望了望遠處的華沙城,然后登上馬車,疾馳而去。”

師:課文寫肖邦“回頭望了望遠處的華沙城”,你認為他的這個行為說明他在想什么呢?

生:肖邦在想“親愛的祖國,我很舍不得離開您”。

師:肖邦舍不得離開,但又疾馳而去,這是不是前后矛盾了?

生:肖邦的離開是逼不得已的,而他只是暫時離開罷了。

師:肖邦疾馳而去時,心里又在想什么呢?

生:親愛的祖國,我一定會用音樂與你們一起戰斗,趕走侵略者。

在教學中,通過分析肖邦行為的矛盾成因,加深了對肖邦內心活動的變化過程。在這個細讀文本矛盾處的探究過程中,學生加深了與文本的對話,進而領悟肖邦強烈的愛國情懷,與作者產生了情感共鳴。

三、抓住精彩語句,品味人物內涵

富有人物個性特點、內涵豐富、富有張力的語言描寫能夠充分體現人物的特征,因此,緊扣文本語言精彩處進行細致推敲也是細讀文本的關鍵。例如,教學蘇教版語文第十一冊《船長》一文,可重點對哈爾威的語言描寫展開教學,如:“大家安靜,注意聽命令!把救生艇放下去。婦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員最后。必須把60人全都救出去!”

師:從哈爾威船長說的話中,我們可以知道什么?

生1:先放救生艇。

生2:婦女先走。

生3:60個人必須全都救出去。

師:大家仔細閱讀課文,船上一共有多少人?

生:61個。

師:60和61,從這兩個數字中我們可以知道什么?

生:哈爾威船長在危難時刻把船上乘客的安危放在了第一位,沒有考慮自己的安危,是一個令人尊敬的船長。

在教學中,讓學生抓住哈爾威船長簡短的語言進行細讀,再比較數字60和61,從而可以看出船長是一個忠于職守,舍己救人的人。這段語言細節描寫,把哈爾威船長這個人物刻畫得十分豐滿,有血有肉,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篇4

在此時,我接受了一個公開課任務,我選擇人教版課標本五年級上冊的《“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一文。

這篇文章是美國作家巴德·舒爾伯格在回憶他七八歲時寫了第一首小詩,他的父母給他的同一作品做出的截然相反的極端評價的事:“精彩極了”的夸獎,是慈祥的母親期望兒子成功的熱情鼓勵;“糟糕透了”的批評,是嚴厲的父親防止兒子驕傲自滿甚至“誤入歧途”的警告、提醒和鞭策,是嚴格要求。“兩種聲音”雖然截然相反,出發點卻都是希望兒子努力上進、不斷進取,都是愛的表現形式。對于賞識教育風靡一時的今天,如何讓學生去理解父親的做法背后的那個“愛”字呢?

細讀文本,我把目光停留在“我”接受了母親夸張的贊揚之后焦急地等待父親回家的這幾段描寫上。這幾段文字充分地運用了語言、行動等一系列細致的描寫,表現了巴迪滿心期盼得到父親的贊賞時的焦急心情,這一系列行為已毫無爭議地暴露出了孩子的驕傲自滿。父親正是基于對這一點的觀察,便給當時正“得意洋洋”的巴迪潑了一盆冷水。這是父親細致觀察之后的愛的流露,是一種及時的理性的提醒。

尤為值得注意的是,文章為了極度渲染巴迪的那種焦急等待的心情,運用了許多表示時間的詞語,特別是“七點”“七點一刻”“七點半”,這三個時間詞的特殊疊加,更展現了作者高度的描寫技巧。三個句子都用的是句號,似乎獨立成句,但三個時間又僅隔十五分鐘,這每隔十五分鐘之間又發生了什么?時間為什么會以這樣短小的單位一步步地疊加?噢,是等待呀,是漫長而焦急的等待呀,是等待中的人——巴迪的一種心境的流露啊!

于是,一個教學設想在我心中萌發,以下就是我的這個設計實施之后的教學片斷:

師:兒子聽了母親的夸獎之后,除了靦腆和得意洋洋之外,還有哪些不同尋常的表現呢?(學生匯報,略)

師:老師注意到了,在許多描寫巴迪表現的語句中,有許多含有時間的語句,你能把它們找出來嗎?(學生匯報,略)

師:(課件出示這些語句,并且把表示時間的詞用紅色著重顯出,這些詞是:什么時候、晚上七點鐘、整個下午、將近七點鐘、七點、七點一刻、七點半、快到八點鐘)請你們把這些詞句仔細地讀一讀,看看你從這些詞句中體會到了什么。

生:從聽了母親的表揚到晚上父親回來,其實只有一個下午多一點的時間,我卻體會到巴迪覺得這段時間很長很長。

生:對,因為每個表示時間的詞之間的時間距離其實是那么短。

師:你能舉例說說嗎?

生:比如:七點。七點一刻。七點半。這三個時間每兩個之間只相差十五分鐘。

師:你真是個有心人!你們有沒有發現這三個詞中是什么標點符號?

生:句號。

師:這就說明這三個表示時間的詞語各代表著完整的一句話。老師似乎看到了作者沒有說出來的話。想象一下,你似乎看到小巴迪這段時間在做些什么?

生:我似乎看到小巴迪跑到門外,踮起腳尖朝路口望去,又突然縮回了頭。

師:他為什么會這樣做?

生:他又希望父親早點回來,又害怕父親回來了。

師:說得真好!

生:我似乎看到巴迪不時地在屋里走動著,又安靜地坐下來,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著。

師:“焦急而又耐心”?你為什么會這樣認為?“焦急”和“耐心”不是一對反義詞嗎?

生:因為巴迪想早點聽到父親的表揚,所以他焦急呀;因為巴迪認為不管父親什么時候回來,他得到父親的表揚這件事已經是板上釘釘——鐵定了,所以他就有耐心呀!《十里長街送總理》里面不就這樣寫過嗎?這并不矛盾。

師:你能聯系以往的閱讀經驗來思考,真是太棒了!從這一系列的詞句當中,我們已經感受到,巴迪因為母親的贊揚已經有些——

生:得意洋洋,驕傲自滿了。

師:讓我們一起再讀讀父親怎么評價兒子的詩的語句吧!你們一定會明白父親為什么要這么做了。

篇5

專家點評:人物細節描寫有肖像細節、語言細節、行為細節、心理細節等,本案例抓住肖像細節,采用“攻其一點,不及其余”的“斷其一指”策略,指向明確,目標集中。這正是高效課堂的標志之一。

課堂呈現:

師:同學們,我們來看看文章是怎么刻畫金岳霖的肖像的?請大家找一找相關語句,并且咀嚼一下這些語句寫出了金岳霖先生什么特點?

生1:“他常年戴著一頂呢帽,進教室也不脫下。”“常年”戴著很奇怪,寫出了金岳霖先生很古怪。

生2:“他的呢帽的前檐壓得比較低,腦袋總是微微地仰著。他后來配了一副眼鏡,這副眼鏡一只鏡片是白的,一只是黑的。”寫出了金岳霖樣子古怪,很有趣。

生3:“經常穿一件其他教員很少穿的夾克。”在那個人人長袍馬褂的時代,這樣的穿著可以看出金岳霖先生自由灑脫的個性。

生4:“腦袋總是微微地仰著,深一腳淺一腳地在土路上走著。”金岳霖先生走路的姿態很怪,很有趣。

生5:“他身材相當高大,經常穿一件煙草黃色的麂皮夾克,天冷了就在里面圍一條很長的駝色的羊絨圍巾。”寫出了金岳霖體型魁梧,有個性。

師:同學們看得很細,說得很有道理。我們把集中描寫金岳霖肖像的第二段一起來讀讀。(生齊讀)

專家點評:發言是個體,齊讀是群體。群體目光聚焦于人物肖像,老師照顧到那些尚未鎖定肖像描寫區間的“后進生”。

師:同學們,文本對金先生的肖像細節具體從哪些方面來寫的呢?

專家點評:在相對集中的人物肖像描寫區間鎖定后,深入一步探究文本是從哪些方面來進行肖像細節描寫的。語文課堂,教師的主要作用就是在一個“導”字上。但是,這里籠統在一起講,不如在前面找的過程中分別講,并分別練,可能給學生留下的印象更深刻。

生1:從他的身材體型、服飾打扮角度來寫的。例如寫他身材很高大,常年穿一件黃夾克,戴一頂呢帽。

生2:金岳霖眼睛不好,戴一副黑白鏡片的眼鏡,寫眼睛。

生3:寫他的一個習慣性姿態。例如他的腦袋總是微微地仰著,走起路來深一腳淺一腳。這實際上是金岳霖先生眼睛不好造成的。

生3:汪曾祺先生寫金岳霖的外貌抓住了他最有特點的方面來寫,寫出了他與他人的不同之處。

師:什么不同之處?

生3:怪。

專家點評:這一組師生問答扣住“肖像為突出人物性格特點服務”的主題,把“肖像細節以至于肖像描寫一定要為突出人物性格特點服務”的主題討論,滲透進課堂討論的每一個環節中,這就讓學生在不知不覺的反復之中固化“為凸顯特點而細節”的理念。

師(邊板書邊小結歸納):從身材、容貌、服飾、打扮以及表情、儀態、風度、習慣性動作神態等方面對金岳霖先生作了肖像細節描寫。

師:下面老師來將同學們發現的方法歸納一下:(1)仔細觀察,抓與眾不同的方面,突出特點;(2)抓住“五官”特點,寫出人物面部特征;(3)注意身材體型、服飾打扮,體現人物個性;(4)注意習慣性的動作神態;(5)可以用“閑筆”來襯托人物。

專家點評:老師的概括“來自學生,又高于學生”,這正是教師“導學”的重要手段之一。

師:我們再來看一段梁實秋先生寫的《我的一位國文老師》,看他是怎樣刻畫他的老師的。

先生姓徐,名錦澄,我們給他的綽號是“徐老虎”,因為他兇。他的相貌很古怪,他的腦袋的輪廓是有棱有角的,很容易成為漫畫的對象。頭很尖,禿禿的,亮亮的,臉形卻是方方的,扁扁的,有些像《聊齋志異》繪圖中的夜叉的模樣。他的鼻子眼睛嘴好像是過分地集中在臉上很小的一塊區域里。他戴一副墨晶眼鏡,銀絲小鏡框,這兩塊黑色便成了他臉上最顯著的特征。我常給他畫漫畫,勾一個輪廓,中間點上兩塊橢圓形的黑塊,便惟妙惟肖。他的身材高大,但是兩肩總是聳得高高,鼻尖有一些紅,像酒糟的,鼻孔里常常藏著兩桶清水鼻涕,不時地吸溜著,說一兩句話就要用力地吸溜一聲,有板有眼有節奏,也有時忘了吸溜,走了板眼,上唇上便亮晶晶地吊出兩根玉箸,他用手背一抹。他常穿的是一件灰布長袍,好像是在給誰穿孝,袍子在整潔的階段時我沒有趕得上看見,余生也晚,我看見那袍子的時候即已油漬斑斑。他經常是仰著頭,邁著八字步,兩眼望青天,嘴撇得瓢兒似的。我很難得看見他笑,如果笑起來,是獰笑,樣子更兇。

師:好多學生笑了。梁實秋先生寫得太幽默了,他筆下的這位老師太有趣了。我們來看看,這段肖像細節是從哪些方面來描寫的?刻畫出了人物什么特點?

專家點評:從課內拓展到課外,但依舊是揪住“從哪些方面來進行肖像細節描寫”和“這肖像細節突出了人物什么特點”兩個話題,只是換了文本,換了人物。這就是“用文本教語文”,而不是“用語文教文本”。

生1:圍繞人物的兇、怪來寫。例如他的腦袋的輪廓是有棱有角的,頭很尖,禿禿的,亮亮的,臉形卻是方方的,扁扁的,有些像《聊齋志異》繪圖中的夜叉的模樣。如果笑起來,是獰笑,樣子更兇。

生2:寫了人物的身材體型、服飾打扮。例如他的身材高大,但是兩肩總是聳得高高,他常穿的是一件灰布長袍,我看見那袍子的時候即已油漬斑斑。好一個不修邊幅、邋里邋遢的“徐老虎”!

生3:抓住了人物的習慣動作及神態。例如:不時地吸溜著鼻涕,經常是仰著頭,邁著八字步,兩眼望青天,嘴撇得瓢兒似的。

生4:對人物“五官”描寫很細致,例如鼻尖有一些紅,像酒糟的,鼻孔里常常藏著兩桶清水鼻涕,不時地吸溜著,說一兩句話就要用力地吸溜一聲,有板有眼有節奏,也有時忘了吸溜,走了板眼,上唇上便亮晶晶地吊出兩根玉箸。這個老師太有特色了。

生5:還大量運用修辭手法和表現手法。例如用了比喻:“嘴撇得瓢兒似的”“鼻尖有一些紅,像酒糟的”;夸張:“我常給他畫漫畫,勾一個輪廓,中間點上兩塊橢圓形的黑塊,便惟妙惟肖”:聯想:“頭很尖,禿禿的,亮亮的,臉形卻是方方的,扁扁的,有些像《聊齋志異》繪圖中的夜叉的模樣。”

師:同學們找得非常仔細。我們在梁實秋先生的這篇文章中又學到了進行人物肖像描寫時可以用比喻、夸張,聯想等修辭手法及表現手法來使人物生動形象,有立體感。

專家點評:本案例是探究“人物肖像細節”描寫的,老師發現學生們對此已經熟練掌握;在這樣的背景下,老師自然而然地拓展了本堂課的外延——由肖像細節探究開拓為肖像描寫探究。在前面歸納出的五種方法基礎上又增添一法,相機拓展課堂,合理自然豐富課堂,這也是高效課堂的手段之一。

師:從這些名家的生動刻畫的人物的肖像描寫中,我們仿佛看到了生動形象的富有立體感的金岳霖、徐老師向我們走來。你們昨天也對自己的老師或者同學等熟悉的人進行了肖像描寫,我們一起來看一下這個片段,和兩位大家比比看。

(出示學生習作片段)

他總是繃著臉,不茍言笑,他身材很高大,走起路來身子搖搖晃晃,而且聲響很大。每當上課鈴聲響后,只要聽見走廊上傳來的腳步聲和一串鑰匙碰撞聲,就知道他來了。

生:也能由人物肖像見到些人物特點,只是不如兩位大家的肖像細節寫得生動,人物特點凸顯得鮮明。

師:咱們能否對這名同學的肖像細節描寫,作一些比大家遜色的原因分析呢?

專家點評:這一環節是走向“學會用肖像細節來凸顯人物特點”教學目標的“橋梁”。教師的教學環節設計非常科學合理,環環緊扣循序漸進。

生:描寫太干巴巴了,一點都感受不到人物的個性特點。

師:我們請作者說說你寫的是誰?

生:我寫的是×××老師。

師:這位老師和我們朝夕相處,大家都很熟悉,某某老師是個很“兇”的人,對學生十分嚴格,他長得高而瘦,很單薄,走路有特點,常常是“未見其人,先聞其聲”。

生(齊笑):鑰匙聲。

師:下面請大家將上面這個片段進行修改,把人物特點寫出來。

專家點評:教學的是“肖像細節”描寫,而要求學生操練的是“肖像描寫”,要求放寬了。這不是偏離本堂課主題,而是有利于學生放開手腳操練——肖像描寫時必然會滲進“肖像細節”描寫的。

(出示學生修改后的優秀片段)

他的臉窄窄的,長長的,又總是繃著臉,臉就更長了,好像誰欠他錢似的,我們在心里不由自主地對他有幾分畏懼。課上我們的神經都繃得緊緊的,都不敢開小差,這帶來的結果是我們的學科成績名列前茅。他身材高大,但是身板單薄,遠望像根長長的扁擔。他行走時身子左右擺動的幅度特別夸張,有時候我真擔心“扁擔”可別折斷了。他走路時聲響很大,有時上課鈴響了,我們在教室里等著他來上課,只要聽見外面傳來哐啷哐啷的鑰匙聲和窸窸窣窣的衣服摩擦聲,我們就知道他來了。他夏天時總愛穿一件白襯衫,口袋里總能隱約地看見幾張紅色大鈔。

師:經過大家的集思廣益,修改稿明顯比之前的生動形象,上面這個片段成功地運用了我們今天所學的方法,抓住了人物外貌的特點,寫出了人物的個性,寫出了“這一個”,而不是一群人。看來好的作品是在一次又一次不斷的修改中走向成功的。

師:看來同學們已經能較好地運用今天所學的方法來刻畫人物的肖像了。細節描寫,除了肖像細節外,還有語言細節、動作細節、心理細節等,《金岳霖先生》這個文本中的語言細節、動作細節、心理細節等描寫都非常精彩,課后大家可以像本課探究“肖像細節”一樣,去分別探究一下其他幾類細節描寫,更希望大家在今后自己的作文中能學以致用。

專家點評:將課堂學習導向課外自學,將文本學習導向作文實踐,教師的“導學”功能就應該如此。

教學反思:善于發現生活細節之美對于學生觀察力的培養、寫作能力的提高、情感的表達等非常重要,因此,本堂課把“品味文學作品刻畫人物的細節描寫——肖像描寫,并讓學生學會用肖像細節來凸顯人物特點”作為教學目標,同時在肖像描寫的尋找和體悟中感受金岳霖先生的獨特個性,使學生在今后的寫作和表達中善于運用細節來描寫人物,表達情感。

篇6

積累與運用

1.下面詞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項是()。

A.紫藤 婉轉 操煉 忠誠 責備

B.禮服 縐邊 領結 磨損 口齒

C.搖晃 督學 視查 穿戴 釣魚

D.晴朗 謙錢 寧可 縱身 戒尺

2.下面每個詞中均有一個字的注音有錯誤,將錯的改在括號里。

①郝叟(hè sǒu)()

②膝頭(qī tóu)()

③懊悔(ào hǔi)()

④鑰匙(yào sì)()

⑤字帖(zì tiē)()

⑥懲罰(chěng fá)()

⑦強迫(qiáng bò)()

⑧踱步(dù bù)()

3.下列句子中沒有使用修辭手法的一項是( )。

A.畫眉在樹林邊宛轉地唱歌;鋸木廠后邊草地上,普魯士士兵正在操練。

B.亡了國當了奴隸的人民,只要牢牢記住他們的語言,就好像拿著一把打開監獄大門的鑰匙。

C.可是那一天,一切偏安安靜靜的,跟星期日的早晨一樣。

D.這些字帖掛在我們課桌的鐵桿上,就好像許多面小國旗在教室里飄揚。

4.當韓麥爾先生宣布“今天是最后一堂法語課”時,小弗朗士感情發生了急劇變化,對其原因表達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對老師不能再教法語課的遺憾

B.對普魯士侵略者的憤恨

C.對不能再學法語的痛苦和過去逃學的懊悔

D.對老師和課本的依戀

5.選出對下面語句的正確分析。

我心里想:“他們該不會強迫這些鴿子也用德國話唱歌吧!”()

A.這是語言描寫,表達了“我”對敵人的奉勸:鴿子是不可能用德國話唱歌的。

B.這是心理描寫,表達了“我”對敵人的嘲笑:他們強迫鴿子用德國話唱歌是辦不到的。

C.這是語言描寫,表達了“我”對敵人的反抗:堅決反對他們強迫鴿子用德國話唱歌。

D.這是心理描寫,表達了“我”對敵人的憎恨:他們強迫我們學德國話是辦不到的。

6.讀下面一段話,按要求答題。

在中央電視臺慰問消防官兵的《同一首歌》節目現場,主持人動情地說:“面對大火,人,本能地往外逃出火海,因為人的生命重于一切;而我們的消防官兵,則本職地往里沖進火海,因為人民的生命高于一切。”

(1)主持人的話運用了對比的修辭方法,結合具體語句談談有怎樣的表達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從以下選項中任選一項,寫一兩句贊美的話。要求使用一種修辭方法,如比喻、對比、對偶、排比等。

A.農民 B.農民工 C.工人 D. E.教師

選________

贊美的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按要求修改下面的文段。

“五一”黃金周期間,“品味原汁原味的興國山歌,欣賞錄選奧運場館的杜鵑花”成為人們游覽“將軍縣”的首選。據了解,興國縣種植的比利時杜鵑花被北京園林部門“相中”,已簽北京2008年奧運會場館綠化訂單。界時,興國縣生產的200多萬盆比利時杜鵑花將扮靚奧運會有關場館。

(1)請在上面文段中找出兩個錯別字,并改正。

___________改為_______ _______改為_________

(2)文段中畫橫線的句子是病句,應改為: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篇7

[關鍵詞]敘事性散文寫作訓練方法與途徑

[中圖分類號]G633.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6058(2015)310015

做事總是有方法可循的,敘事性散文的寫作也不例外,我想結合平時的訓練簡單談談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審清題目要求

現在的作文大都是命題型作文,在寫作文之前,學生首先要審清題目的含義。

1.抓住關鍵詞

抓關鍵詞就是要學生抓題目中的重點詞語來審題。例 “又是一個新起點”,“又”“新起點”是兩個關鍵詞。“又”說明已經發生過類似的事情,“新起點”是基于此次事件自己對于未來的目標來說的。

通過關鍵詞,大概理出寫作思路:首先,學生要寫出自己的生活;其次,經過深入思考后,寫出自己對生活獨特的理解和感悟;再次,經過此事件,自己的思想水平有哪些提高,精神上如何引領自己成長等等。

2.由表及里,抓引申義

許多作文不能簡單看題目表面上的意思,往往要深入理解它的深層含義。

(1)比喻類:比喻類作文,作者可以試著把題目還原成比喻的形式,例如“……像……”等,以此來判斷是否為比喻類的作文。這類作文大都需要學生根據本體進行引申,然后進行構思寫作。例如作文《酸酸的泡菜》,這當然不是讓學生寫“泡菜”,而是從“泡菜”這一事物聯想到自己的生活、心理感受及追求等,只有把本體和喻體結合起來,才能提升文章的思維空間。

(2)象征類:此類文章,不僅要看字面意思,還要理解它所要闡釋的深層含義。例如作文“穿過烏云的陽光更燦爛”,難道文章僅僅要寫“烏云陽光”嗎?看到“烏云陽光”,你會想到什么呢?結合自己的學習生活,大多數學生都知道,“烏云”象征自己經歷的困難挫折等等,而“陽光”則象征經歷過坎坷的生命會煥發出更加奪目的光彩。挖掘出文章的象征意義,文章讀起來才會更有味道。

二、訓練聯想和想象

豐富的想像力能使作文文采飛揚,學生的思維放飛馳騁,如何訓練呢?

1.明確聯想和想象的含義

何為“聯想”?何為“想象”?只有在明確了它的含義后,才能更好地應用它,才能更好地啟發思維。

2.基于詞語的聯想和想象

(1)基于詞語的聯想

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由一些詞語進行相關、相近、對比等關系的聯想。例如,看到“雙休日”這個詞,就會想到周末、作業、老師、興趣班、游戲、公園等;提到“春天”,會想到河水解凍、春暖花開、柳樹發芽、萬物萌生等;體悟深刻的同學還會想到春天是一年的開始,要明確目標,樹立理想,努力拼搏,積極進取等。

(2)基于詞語的想象

對于此類的訓練,學生可由一個或幾個詞展開合理的想象,由現實中存在的事物或現象可以想到現實中不存在的。例如 “南瓜”一詞,有的同學想到形狀、顏色等詞,還有的同學會想象自己能像灰姑娘一樣,坐上南瓜車到自己向往的地方旅行。

3.基于語句的聯想和想象

詞語的聯想和想象訓練達到一定的要求后,我們開始擴展到對于語句的聯想和想象能力的訓練。

(1)比擬修辭:這類修辭在本體的基礎上,加入作者的聯想和想象,把原有的事物寫得生動形象,使人讀之興趣盎然。例如:樹枝晃動起來。采用擬人的手法,我們可以擴展為:樹枝左右搖晃起來,他扭動著身子,揮舞著身上的綠色綢帶,又像在不停地向行人揮手。

(2)比喻修辭:就是采用比喻的修辭手法,使句子生動形象可感,給人以豐富的聯想和想象。例如:遠望山巒,層層疊疊。可以擴展為:遠望山巒,層層疊疊,連綿起伏,像綠色的綢幕鑲嵌在遠處的天邊。加入了聯想和想象后,句子是不是變美些了呢?

(3)夸張修辭:恰當地運用夸張,既能使自己的語句非常生動,又可以暗示一定的心理。例如:這時狂風大作,烏云漸漸布滿天空,只見天空越來越暗,烏云越來越低,像一只巨大的口袋撲向我們。這是夸張的手法,既寫出了天氣的變化快,又伴有人們對此種天氣的些許恐懼心理。

4.基于場景的聯想和想象

語句的聯想和想象訓練達到一定的要求后,我們開始擴展到對場景的訓練。

云起云落、夕陽西下,總會引起人們無限的遐思。面對不同的場景,孩子們會有無窮無盡的想法,就此,我們可以分類進行訓練。例如景物描寫、勞動場景、學習生活、運動競技場等。

三、開頭和結尾訓練

1.內容上首尾點題

我班的學生作文基礎都不太好,我在訓練作文時,讓大部分學生盡量開頭結尾都要點題,假如開頭不適合點題的話,那么結尾一定要點題。

例如:“母愛,感動”一文,學生的作文開頭是:“夜深了,我久久還未入眠,起身眺望窗外,樹影婆娑,月光透過樹的縫隙照射到地上,微風吹過,樹葉發出‘沙沙’的聲響。” 然后轉入對事件的描寫。我覺得可以對開頭再作一下補充:“在這寂靜的夜晚,母親對我的關愛,幸福的、感動的思緒不禁涌上心頭……”“景為情設”,寫景的目的就是為抒情服務的,補上一筆抒情,既點了題,又能達到景與情的和諧統一,意境更美了。

2.結構上首尾呼應

首尾呼應會使得整篇文章結構緊密、完整,布局合理。例如,在“就這樣慢慢長大”一文中,一位學生的開頭是“時光悄然而逝,如白駒過隙,我在不知不覺中慢慢長大了”;結尾是 “現在,我已是一名初中生了,隨著年齡的增長,我慢慢懂得了許多,就這樣我慢慢地成長,慢慢地收獲” ,而結尾中的“成長,收獲”就是對開頭的照應和對長大的回答。

3.語言上生動優美

通常在語言上的修飾,我們一般采用修辭手法,把一些平實的語言比喻化、擬人化等。例如“秋天到了,小麥黃了”,學生可以試著修改,如:“一塊塊麥田組成一片金色的海洋,在微風的吹拂下,麥浪掀起層層漣漪,像海面上的微波在不停地晃動。”這樣的句子是不是生動了許多?

學生也可以進行分組練習,組內每人出一句,其余同學修改,然后在班級中交流展示,比一比誰修改得好,讓學生互相取取其長而補其短。

四、提升細節刻畫

細節描寫會為文章增色,對此,我們可以多加練習訓練。

1.景物描寫

作文中的景物描寫對于烘托人物、渲染氣氛等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文中的景物描寫不可小覷。

(1)景物描寫要匹配人物心理。“景為情生”,環境的描寫與文中的人物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景物描寫要符合作文的要求。如果作文的開頭是:“天空越來越暗,烏云也越來越多,窗外的樹木隨著大風的襲擊瘋狂地搖動他的身軀,好像隨時都可能被狂風吞噬。”這時的景物描寫一般對應人物的心情應該是“焦急或焦灼不安”,而不應該是人物喜笑顏開或心情萬分高興。

(2)景物描寫要細致生動。景物描寫需要學生提升仔細觀察事物的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例如,“走在田間小路上,我聞到泥土的氣息,看到了草葉上有露珠。”可以引導學生運用一些修辭手法使句子細膩生動,提升句子的美感以及可讀性。可以修改成:“漫步在田間小路上,路邊田野里的泥土微微潤濕,青草夾雜著泥土的氣息一陣陣撲面而來,偶爾會傳來路邊野花的香味。深秋的早晨,只見草葉上晃動著圓圓的露珠,晶瑩剔透像一粒粒小水晶。”

2.外貌描寫

(1)外貌描寫要匹配人物形象。外貌描寫可以展現人物的內心世界,從中窺見人物的一些性格特點。描寫時要考慮到人物的性別、年齡、職業等,觀察要仔細,要能為文章的主題服務。不能把“一雙孔武有力的雙手”用來形容顫巍巍的老人和天真可愛的孩童,只能用來形容健壯的中年人。

(2)升格外貌描寫。可以采用擴寫的手法升格外貌描寫。例如,“父親的雙手很粗糙、長滿厚厚的老繭,手指上還有裂口”,我們可以進行升格練習,通過現實和想象結合起來展示父親的雙手。可以升格為:“我看到了父親的雙手,黝黑、干裂、粗糙,在我接住包裹與父親雙手接觸的剎那間,父親手上的裂皮刮過我白皙的雙手,讓我感覺有些許疼痛,父親那攤開的手掌上,長滿厚厚的老繭。”讓學生把對父親雙手的描寫放在特定的環境中進行,會更有感染力。

3.動作描寫

在一些文章中,為了表現主題,需要對人物的動作進行一些細部刻畫,細心觀察,分解人物的動作,就像電影里的慢鏡頭。

例如校運會上,“只見運動員雙腳用力蹬地,身子往前傾斜,隨著‘砰’的一聲槍響,運動員們個個像離弦之箭,揮動著有力的雙臂往前奔跑”。這樣的畫面把運動員矯健的身姿和拼搏的精神很好地刻畫出來了。所以,在動作的刻畫上,先引導學生觀察一系列的分解動作,然后再輔之以必要的修辭手法,使描寫更加生動完美。

4.語言描寫

人物的語言不在多或少,而在于使用得是否恰當,能否為文章的主題更好地服務。例如《背影》中:“不要緊,他們去不好!”一句平淡無奇的語言彰顯的卻是父親對兒子的深情厚愛。語言雖然簡短,卻符合文章表達主題的需要。這就告訴我們,在作文中,人物語言的出現要根據文章主題表達的需要,作者需要考慮斟酌,不可任意而為。我們可以設計一些場景,讓學生分小組進行語言描寫,在合作交流中提升學生對作文人物語言的寫作水平。

5.心理描寫

不少學生對人物的心理描寫把握不好,我為此設計了一些場景進行這方面的練習。例如:上課鈴聲急促地響了起來,老師拿著這次考試的試卷匆忙進來,我心里不停地在想。學生先自主填寫人物的場景心理,然后在組內交流,最后全班交流,讓學生的思維產生碰撞,慢慢提升自己的心理描寫能力。然后再設計一些其他場景來進行心理描寫訓練,慢慢提高。

篇8

一、在品悟字詞中達到言意兼得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細細品味詞語,反復咀嚼詞語所表達的含義,就能夠把語言文字符號轉化為學生內心鮮明的畫面,讓學生在品情悟意中,感受語言文字表達的精妙,達到言意兼得。如蘇教版四年級《徐悲鴻勵志學畫》一文,第五自然段中體現徐悲鴻刻苦學畫的“潛心臨摹”一詞,我是這樣教學的:

師(邊板書,邊說)“臨摹”就是手上拿著筆,照著原作寫或者畫,這就叫“臨摹”,所以,“摹”下面是一個“手”字。說說“潛心”是什么意思。

生:用心、專心。

師:那“用心,專心”可以用什么成語來形容?

(全神貫注、聚精會神、一心一意、專心致志……)

師:(指著板書)大家再看這個“潛”字,本義是沒入水中,而且在水下活動。

生:哦,老師,我明白了。這里的“潛心”除了專心以外,還有深入、透徹的意思。

生:就是很專注、很用心而又學得很深入。

師:你看,一個“潛心臨摹”就把徐悲鴻刻苦學畫的情形表達出來了。

(生齊讀“潛心臨摹”)

接下來,我圍繞“潛心臨摹”相機創設情境:在天氣晴朗或天氣寒冷的日子里,同學們會做些什么,徐悲鴻又是怎么做的?引導學生想象人物的動作、語言等,在學生自主表達后補充徐悲鴻刻苦學畫的相關資料……這樣,緊扣關鍵詞語,設計教學過程,引導學生品味語言,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情感,達到言意兼得。

二、在比較句子中提高感悟能力

句子比較是常用的教學方法之一。學生在比較中反復揣摩、品味與對比,能明晰句子的表達特色。久而久之,感悟語言的能力就能夠得到有效的提高。《徐悲鴻勵志學畫》一文第四自然段的教學,除了讓學生體會作者運用比喻的手法表現徐悲鴻學畫的勤奮之外,還要引導學生仔細揣摩,感受課文語句在文中所起的承上啟下的作用,體會文章的寫作特點。教學中,我是這樣設計的:

首先出示兩個句子:

從此,徐悲鴻更加奮發努力。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駿馬,日夜奔馳,勇往直前。

從此,徐悲鴻更加奮發努力。

讓學生說說兩個語句有什么不同,并通過反復誦讀,體會第一個句子用上比喻的手法,更能形象生動地體現徐悲鴻的奮發努力。

接著又出示:

從此,徐悲鴻更加奮發努力。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駿馬,日夜奔馳,勇往直前。

從此,徐悲鴻奮發努力。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駿馬,日夜奔馳,勇往直前。

多一個“更加”,句子的表達又有什么效果呢?引導學生聯系上文“達仰很看重這位刻苦努力的中國學生”,體會到一個“更加”就很自然地承接了上文,引出了下文,讓學生在品析領悟的過程中明白這是一個過渡段,也懂得了讀書的時候一定不要放過這些看似普通的字眼。這環節,教師通過兩次引領學生比較句子,既品味出運用比喻手法的精妙,又感受到作者在謀篇布局上的特點。

句子的比較方式還有很多,教師可以根據關鍵句在文中的地位,采取不同的比較品析句子的策略,在不流于形式的同時,切實提高學生對句子的分析領悟能力,更好地服務于以后的閱讀與寫作實踐。

三、在情緒體驗中領悟語言內涵

小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常常會產生各種情緒體驗。積極的情緒體驗會成為學生新的活動動機,使他們以更高的熱情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因此,應引導學生透過段落中的關鍵詞句,進行積極的情緒體驗,從而更好地感悟語言的內涵。

如蘇教版三年級《每逢佳節倍思親》一文,在教學第二自然段時,教師為了引導學生體會王維身在異鄉的思鄉之情,首先出示課件,播放重陽節街上熱鬧的情形。歡快的樂曲和熱鬧的畫面,很自然地把學生的情緒調動起來了。而后指導學生通過自主讀書,找出人們歡度重陽佳節的相關聯詞語,采用聯系生活實際解詞,并通過想象畫面、感情誦讀等形式,讓學生感受到人們的快樂。接著出示文中插圖,找出描寫王維的有關語句,想象王維的所思所想,此時人們的“興高采烈”與王維的“孤獨、思念”,形成了強烈的對比。最后,讓學生說一說,作者在第二句話中描寫人們的表現,第三句話描寫王維的心理,這樣對比描寫有什么好處呢?讓學生透過課文中的“熱鬧、扶老攜幼、興高采烈”與“更加思念家鄉親人”等語句的比較,進行有效的自主閱讀過程,讓學生在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

四、在隨文練筆中遷移運用語言

葉圣陶先生指出:“語言文字的學習,出發點在知,而終極點在行。”語言文字的學習重在內化語言,運用語言。在課堂教學中,隨文練筆不失為引導學生運用語言的有效途徑之一。如蘇教版六年級《半截蠟燭》一文,環境描寫很有特色,教師可以抓住關鍵詞句,指導學生隨文練筆。

師:請同學們找出第五自然段中描寫環境的語句。

生:“燭焰搖曳,發出微弱的光,此時此刻,它仿佛成了屋子里最可怕的東西。”

師:你怎么理解“燭焰搖曳”和“可怕”這兩個詞語?

生:“燭焰搖曳”是指蠟燭也許很快就要燃盡了,那么情報就會暴露。我覺得這就是可怕。

生:可怕就在于大家緊張可是又很無奈,似乎只有等待死亡了。

師:“燭焰搖曳”“可怕”就是描寫環境的關鍵詞語,再次讀讀這句話,你能說說這樣描寫有什么作用呢?

(引導學生體會環境描寫所起的渲染氣氛的作用,并且感受人物內心世界的復雜。)

師:孩子們,咱們讀小說不可忽略這樣的環境描寫,寫作文時也可以加上恰當的環境描寫,使文章更吸引人。

……

師:(課件出示課文插圖,鐘表的滴答聲)現在,讓我們回到那個夜晚,隨著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燭焰搖曳,蠟燭在一點一點地變短,伯諾德的屋子里死一般地沉寂,靜得可怕,靜得讓人窒息,一家三口的心里有緊張、有恐懼、有絕望、無奈,還有……請同學們拿出筆,寫一寫此時此刻,他們一家三口的心理活動。可以任選一個人來寫。寫后,匯報交流。

篇9

1.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能對自己喜愛的景物進行仔細觀察,弄明白這些景物有什么特點,并展開想象。

3.學會按一定的順序描寫景物,抓住景物的特點。

4.要做到語句通順,不寫錯別字。

重、難點 1.能對自己喜愛的景物進行仔細觀察,弄明白這些景物有什么特點,并展開想象。

2.學會按一定的順序描寫景物,抓住景物的特點。

3.要做到語句通順,不寫錯別字。

課時安排 3 課時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一、教學過程中的策略預設:(作文前)

結合口語交際進行。在口語交際的基礎上,開拓學生思路,寫出家鄉的景物及感受。引導學生按一定的順序,選擇自己喜歡的景物來寫。引導學生把自己觀察和發現《套娃廣場》的美和可愛之處表達出來。讓學生在小組交流,選出寫得好的習作,并說出習作好在哪里。最后在全班交流。選取好的以及有特點的習作做講評。在全班講評后,學生自己修改作文,也可以小組交流提出修改意見,最后謄寫清楚。在全班講評后,學生自己修改作文,也可以相互交流提出修改意見,最后謄寫清楚。

二、教學過程中

(一)話題交流,真情融匯:

1.談話引入.明確要求,小組交流。

2.準備素材

生報:(讀素材)滿洲里俄羅斯套娃廣場是全國唯一的以俄羅斯傳統工藝品――套娃為主題的旅游休閑娛樂廣場,集中體現了滿洲里中俄蒙三國交界地域特色和中俄蒙三國風情交融的特點。

生報(讀素材):主體套娃內部為俄式餐廳和演藝大廳。套娃外部彩繪由代表著中俄蒙三國的美麗女孩組成,主體套娃周圍有8個功能性套娃、200個代表全世界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小套娃和30個色彩繽紛的俄羅斯復活節彩蛋。在廣場音樂噴泉的周圍還有代表中國傳統文化的十二生肖和西方占星文化的十二星座。夜色中,在近千盞彩燈的映射下,廣場上流光溢彩,仿佛是一個五彩繽紛的童話世界。俄羅斯套娃廣場將中俄蒙三國風情和東西方文化完美的融合在一起,是集旅游觀光和趣味性、娛樂性為一體的滿洲里標志性旅游景區。

(二)激趣,游戲引路:

1.猜謎語是大家喜歡的游戲。下面我們就做一個“夸家鄉,猜景物”的小游戲。(讓一個小朋友說家鄉的《套娃廣場》的特點,其他同學猜是什么地方)

2.評議誰說得好,為什么說得好。

[設計意圖:創設情景,激趣,引導學生進入寫作的氛圍,積累習作的語言,實際上也是抓住景物特點的訓練,為下面的習作指導做好了鋪墊。]

三、教學過程中的奇思妙想,開啟心路:

通過上節課的口語交際課,我們的家鄉是個非常可愛的地方。要注意把景物特點寫清楚,如能加上自己的想象或關于家鄉景物美妙的傳說,就更吸引人了!

(二)佳作引路,章法導寫:

1.按一定的順序仔細觀察景物,按一定的順序寫。

要根椐事物本身的特點和觀察的角度。觀察順序大體有三種:①按空間順序;②按時間順序;③按從整體到局部或從局部到整體。

本文可以按從整體到局部或從局部到整體來描寫。

2.抓住景物的特點寫。(大套娃,小套娃的特點)

3.帶著自己的感情寫。

4.按先總后分的順序寫。

5.描寫抒情相結合充分表達自己的感情。⑴師述:寫景往往是為了借景抒情,表達對家鄉或是對祖國、對學校的熱愛,或是贊頌大自然的宏偉、壯觀,或是寄托對美好未來的向往……,情和景交融起來,寫出來的習作才能打動人心。好的習作要有健康樂觀向上的思想感情。

[設計意圖:佳作引路,引導學生讀中學法,讀寫結合,一方面積累了習作的語言,另一方面借鑒文章的方法,快速打開習作的思路。在此前提下,學生習作也就有話可說,有法可行了。

(一)自我欣賞,同伴交流:(如果第三課時能完成習作,還有時間,也可以在第三課時進行,在小組里進行。)

1.朗讀自己的習作,把不通順的地方改通順。

2.同桌互相修改,相互啟發。

3.小組評選最佳,推薦一個參加全班交流。

(二)集體會診,創新行文:

1.挑選佳作兩三篇,集體會診,評議優點,指出不足。

2.對照評議出的毛病,修改自己的習作。注意借鑒別人的好方法好詞語。

(三)佳作展覽,評選最佳:

1.小組評選最佳:最佳開頭、結尾、句子、想象等等,越多越好。

2.班級展覽最佳。舉辦“美麗的套娃廣場”習作展覽。

(四)變格創新,自由表達。

四、課后反思:

篇10

1.實用習作訓練法 實用文是指哪些為了社會交往、為了學習和工作需要而寫的“文”,其范圍很廣,筆記、發言提綱、采訪提綱、會議記錄、各種便條、短信、上網對話、計劃、總結、書信、賀卡、請柬、廣播稿、墻報稿、實驗報告、調查報告……直至論說文,其中也有記敘文。指導學生寫好實用文須從實用文自身的特點以及學生的接受能力出發探索方法。相對于其它文體,實用文比較平淡,沒有生動的有吸引人的情節,也少有優美的詞句,因此,要把提高學生寫實用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放在首位。好在實用文“實用”,大都比較短,可以當堂、實地完成。利用這樣的特點,可以把寫作實用文的練習與活動與生活緊密結合。比如,過年練習寫賀卡;“旅行”單元練習寫借條、留言條、電報,發短信……這樣,寫實用文就成為生活的一部分,成為活動的一個環節了,練習效果就會更好。寫實用文最難過的是語言關。可先從記敘的語言過渡:先指導學生怎么想就怎么寫,寫大白話,用聊天的口氣寫,熱情洋溢、繪聲繪色地寫都可以,只要把應該說明的意思說明白了就行,隨后通過指導學生閱讀自己的文章,讓他們體會實用文的語言跟記敘文的語言不一樣,怎么不一樣,最好引導學生意會,不必講修辭的知識;最后試著練習做減法——在不改變原意的條件下,刪去抒發感情的語句(類似“我……”的句子),刪去渲染描寫的語句,壓縮記事的語言……;也可以試著做加法——老師提供表述最簡明的信息,請同學加描寫、加分析、加抒情,比較前后兩種語句表達的異同……。引導學生過實用文的語言關,不要急,要指導學生多練、多比,在練、比中提高。

2.規則習作訓練法

2.1 上足習作指導課,努力變“虛”為“實”。這里的“上足”,就是要改變過去習作指導老師只幫孩子讀題目、命題目的做法(有的老師一旦幫孩子擬定題目,便完全放手讓孩子寫,不會寫或寫不好,就讓孩子去背或套用別人的優秀習作,)習作課上要安排一定的時間,通過老師精心創設的情境來打開學生記憶的閘門,喚醒學生生活的回憶,讓學生明確“寫什么”。當學生的表達欲望被激活。人人都想一吐為快時,教師就要安排較多的時間用自己的筆把自己想說的話寫下來。只有做到每次習作課教師指導充分、學生訓練落實,才能使學生逐步掌握習作規則和技巧,不斷增強習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