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戀作文范文

時間:2023-03-27 16:53:3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懷戀作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懷戀作文

篇1

你們在初中過的還好嗎?這個問題我每天都會自言自語。

小學的時候,我總是期待快點進入中學。可真正到了中學以后,才知道,小學的同學,小學的老師,小學的一切一切,才是最幸福的,最美好的。

小學的時候,我們班上那些調皮的男生總是一下課就風風火火的沖去教室玩;總是嬉皮笑臉的問我們女生要吃的;總是三個一群五個一伙的出去打架。我們女生呢,總是幾個人在一起,討論一些娛樂新聞。呵呵,挺懷戀的。

小學的時候,我們班從二年級開始,一直到六年級畢業,什么方面都很突出。學習方面:知識競賽,朗誦比賽……我們班總是第一。到市里參加作文演講,也總是我們班去,而且每次都會那個獎回來!體育方面:每次開運動會,我們班幾乎每個項目都得第一,氣的其他的班級都哭了。哈哈!

當然呢,我們班也很調皮,學校出現了什么問題,第一個想到的肯定是我們班,不用說,這肯定又是我們班的男生干的。把別個班的學生打得鼻青臉腫;把學校的器材弄壞了;把窗戶弄碎了;把門踢破了^唉,只要有我們班一天,學校就沒安寧過。

我們班雖然平時打打鬧鬧,可到關鍵時刻,總是很團結:我們班就是一個拳頭,有福同享有難同當!這就是我們班!

真的,我們班的同學真的很團結,很講義氣。有一次,我們班的有些男生犯了一個很嚴重的錯誤{和老師發生了很嚴重的分歧},我們全班所有同學都很著急。我們全班都出錢:一元,兩元,三元,四元……去給老師買花,我們跑出學校,費了好半天勁買了一大束花。到學校時,已經是滿頭大汗。我們的班長帶頭,把花捧到了老師面前,呵呵,最后呢!老師終于被我們的誠意感動了,原諒了那些男生。這時,我們班的每一個人都高興的不得了!

小升初畢業的時候,我們教室里從未這么安靜過,因為我們都知道,這是我們在小學的最后一天,在班上的最后一天,在和同學,老師們的最后一天。老師在前面說著我們從開始一直到現在的情況,還告訴我們要努力學習。聽的出來老師說每一個字,每一個詞,每一句的時候都有一些哽咽,有一些不舍。我們班上的同學也都控制不住,哭了。我的淚水也奪眶而出,真的舍不得,時光過的好快,一轉眼,六年過去了,同學們也都要散了。望望我們班的同學,淚水早已泛濫。我第一次這么認真的看我們班上的同學,我想要牢牢記住他們的樣子,牢牢的記住,一輩子不忘!我知道,他們是我最初的同學,最初的朋友,更是我最初的家人!環顧教室,墻上有我們自己親手畫的手抄報,有我們自己親手寫的班規,有我們自己親手建設的圖書角……這一切一切,都是我們自己用心的作品,現在,就要離開這里了,熟悉的同學,熟悉的老師,熟悉的教室,熟悉的學校。。這些,過了今天,就沒了!

篇2

那是個星期天的下午,柔和的陽光普照著大地,春風微拂,梳理著柳樹的長辮子,一條蜿蜒的小路通向遠方,小鳥在前面嘰嘰喳喳地為我們帶路。

不久我們便來到草地,玩起了捉迷藏,“石頭,剪子,布”伙伴們異口同聲地說,“你輸了,你輸了,把眼閉起來,數到一百后,來捉我們。”

“一,二,三,四,五……”伙伴們紛紛找地方藏了起來,有的縱身一躍趴在了草叢間,有的三步并作兩步跑,“刷”地一下,躲進了小溝,還有的藏在樹后,啊呀!我怎么辦呀?“七十,七十一,七十二……”我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站在原地直打轉。忽然,我眼前一亮,“有了”旁邊一個不大不小的坑,我迫不及待地鉆了進去,用稻草遮了遮,嗯,真是天衣無縫啊!

篇3

在路上,我問爸爸我們今天去拜祭誰?爸爸說他幾乎全都想去,但他的姥姥他不想去。我十分的疑惑,問爸爸為什么不去拜祭爸爸的姥姥呢?爸爸說在它小時候,爸爸的姥姥經常打他,還趕他出去,不過爸爸成才他姥姥也有一份功勞吧!此時,我的心思緒萬千:世間的是也許就是如此吧,古代的不打不成才應在了爸爸身上。這時風猛猛的吹,好像它們也被著帶著淡淡憂傷的節日感染了。我們首先來到我爸爸的爺爺的祖墳,風吹著樹葉的颯颯聲,像是一場懷戀親人的音樂會,小鳥的伴奏聲也成了獨特的聲線。大人們在慢慢的除草,眼中布滿了對死去的親人的懷戀之情。草慢慢的除著,但我知道他們是用一種簡單的方式來表達對親人的思戀,開始上香了。空氣中迷漫著一種混濁的氣息,氣息中還有一種難聞的酸酸的味道。我又在思索:這味道是香的味道還是思戀的味道?開始燒紙錢、倒白酒了。表面上看上去是一種儀式,但我認為這是一種特別的尊敬,這是一種對靈魂的特殊紀念儀式。看來,思戀的情緒是會傳染人的,連我那不是怎么會動手的爸爸也動腦動手做了幾個花圈和幾個花束。

瀟瀟灑灑清明風,紛紛揚揚親人情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我們拜祭是還時不時有一家人來到旁邊,跪下。紙錢在燒著,只見得有一個人在磕頭,嘴里念叨著:“爸,給您送些錢,在那邊多買些好吃的。在這邊吃了一輩子苦,現在可以享享福了……”風兒在吹著,那些人帶著憂傷,在風中離去

風還在猛猛的吹著,風中依然帶著一絲絲憂傷,不知我是否是被著憂傷的氣息感染了,感覺鼻子酸酸的,又一種想哭的沖動。我想對那些已經死去的祖先說:祖先們,你們走好,我們一家人很好,你們呢?一定在天堂過著幸福簡單的生活吧!我一定會努力,盡量是“賴”著個姓氏名揚全天下。你們也在九泉之下安心了。

篇4

2018年天津中考語文科目的考試已經結束,語文作文為材料作文,以“親切的懷戀”為話題自擬題目。

作文素材為俄國詩人普希金的詩,《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不要悲傷,不要心急!

憂郁的日子里須要鎮靜:

相信吧,快樂的日子將會來臨!

心兒永遠向往著未來;

現在卻常是憂郁。

篇5

把你盼到學校,我以為你會很驚喜,你會張大嘴巴,張大眼睛,先呆住,然后再飛奔過來,一把抱住我這個曾經和你玩得很要好的、談天論地的、卻很久沒有見面的“好朋友”。

你來了,你總算來了。我比你還激動,我激動得使勁把你抱在懷里差不多讓你無法呼吸。

而你草草敷衍了我,喊了句我的名字,卻抱住了我身后的同學。

你忘了,對嗎?你全忘記了,對嗎?

為什么?

還記得我們在月光下,在學校的小道上,我們手牽手,我們談未來,我們許下愿望,我們許下承諾,我們要做一輩子的好朋友的嗎?我們還要一起去看世界,一起去旅游,一起穿著運動裝,一起在小吃攤吃東西……全忘記了嗎?

現在校園里還有我們的回憶,不是嗎?

那單杠上殘有我們的指紋,那小道上殘留著我們的腳印,那教室里飄蕩著我們的拌嘴聲……

忘了嗎?

當天空飄過一絲浮云的時候

眼淚正將我吞噬

我想把回憶拒絕在門外

但它卻總與我為敵

任憑我惡意的阻攔

腦海的一畫一面

足夠將我打倒

我再次用我顫抖的手撥通你的電話,

我想問你一句:全忘了嗎?

“其實你不用這樣……”拌著你爽朗的笑聲。

昨天再見!

我不會再懷戀!

我懂了!

時間!

篇6

雖然這件事過去很久了但我我卻難卻,在幾年前媽媽響應獻愛心的活動從某地的一家孤兒領回了個男孩,晚上我熱情的問他叫什么他的眼中掠過一絲不安.生硬的說阿結.

晚上的秋衣和秋褲都是又肥又大的,他告訴我孤兒院的孩子都是大的穿完了的再給小的穿,還告訴我孤兒院的孩子的名字都是老師隨便給起的的從另外一個角度說也許是一個代號罷了,而我的名字是全家人坐在一起想了幾天才決定的.

.............................

篇7

今天是五一節,姑媽、姑父帶著我和表弟乘車回老家。我們下車后步行走在了我爸爸和姑媽小時侯上學走過的小路上,邊走邊欣賞著鄉村的景色。

初夏的鄉村真美呀!成片的麥苗蔥蔥郁郁,搖曳著泛黃的麥稈,向人們報告著豐收,又好像在歡迎我們。田埂上、小河邊自由地生長著一棵棵綠蔭似傘的大樹。走著走著,我驚奇地發現有一棵不知名的花樹,枝條上掛著一串串小小的乳白色的花朵,散發著陣陣幽香。姑媽告訴我:這就是槐花樹。我不禁想起了以前讀過的《槐鄉的孩子》這篇文章,槐花又好看還好吃,我早就對它留下了好印象。今天真的看到了,我簡直對它愛不釋手,想到五月槐花甜滋滋的,味道十分好,真想享享口福,就隨手摘了一朵含苞欲放的小花,放進嘴里嚼嚼,覺得有些難吃,大概是因為沒有成熟的緣故吧。

來到爺爺家,發現大表弟已到,我把發現槐花的事告訴了他,他也來了興趣。我便率領他們一起去摘槐花,剛巧有一個老人正在鋸槐樹,我便請求他把留下來的樹枝給我們,我們費了好大的勁才把槐花枝扛回家。姑媽見我們滿載而歸,異常驚喜,忙挑選開花的摘下來,準備美美地吃上一道特別的槐花菜。

晚餐桌上,爺爺端出一盆清香可口的槐花炒蛋,啊!好香,吃完后清香依舊留在唇齒間,令人回味無窮,我們吃得十分過癮。

今天我不僅親眼目睹了槐花,還品嘗到了勞動的成果,心里美滋滋的!

篇8

馮明太后改革教子通。

子民自耕功于田,

北方安融再度開。

孝文帝王學母后,

英才果斷智取邪惡毒。

遷都豫陽排眾異,

篇9

[關鍵詞]思想政治工作 人文關懷 內在關聯 價值

思想政治工作堅持人文關懷是促進與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內在訴求,從理論視閾深入探討兩者間的內在關聯,深刻把握并高度領悟思想政治工作人文關懷的實踐價值具有重要意義。

一、思想政治工作與人文關懷的內在關聯

思想政治工作與人文關懷有著深層次的契合。兩者之間不僅在指導理論、價值目標和實踐要求等方面具有一致性,而且在本源、思維方式和互動上高度契合。

(一)本源契合

思想政治工作主要是進行思想教育的實踐活動,對其本質的省思首先要返回教育的源頭。人作為教育活動的對象,教育首先是人的教育,而不僅僅是人的角色的教育。思想政治工作是對某一群體的旨在提高其政治認同、增強政治歸屬感,不斷提高群體成員思想政治素質的實踐活動,服務于群體乃至國家的社會化需要。但其本身仍未離開教育的大范疇,必須遵循人的教育的內在要求。教育是滿足于現實的人的生命活動的需要。現實人的存在是多維的辯證存在,生命活動是多層次、多方面的綜合體,因而必須有與之相需求的多樣化教育活動,而不能基于統一的內容、方法和手段。教育要全面而深入地了解社會變革。建立適合于多樣化需要的教育體系,不斷拓展教育的內容,確保對個體的思想、心理和信仰產生積極深刻的影響,進一步改善人的心理世界、關懷人的精神生活、幫助人們確立理想與信仰,創造有利于展現人的主體力量的社會環境,促進和實現人的全面發展。

人的存在是教育重要的本源性依據。教育是人實踐活動的產物,也是實踐活動的需要,還是人的特殊實踐樣式。教育因人的生存和發展而產生,因人類社會生活的變遷而變遷,離開了人的生活需要,教育就失去了存在的合理性。當下人的生存和觀念的變化。直接引起對教育需要的變化,這就要求教育時刻關注人的生存狀態、生活方式,不斷地去創造新生活、建構新存在。人文關懷與人的存在和生存方式是分不開的。人文關懷內涵的豐富從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的存在和生存狀況。人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人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生成,人的價值在思想政治工作中體現。在此意義上,思想政治工作和人文關懷都根源于人的存在。因此,人文關懷是思想政治工作不可或缺的內容。

(二)致思契合

思想政治工作是一種特殊的精神生產活動,生產人的觀念、思想、意識等精神世界的特殊產品。這種特殊的精神性生產不同一般的工業化生產,工業化生產的對象是物性的產品,生產過程運用的是物性的思維。這種思維方式是“對對象、現實、感性,只是從客體的或者直觀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們當作感性的人的活動,當作實踐去理解,不是從主體方面去理解”,講求規范、整齊劃一,注重“丁是丁、卯是卯”,不受時間、環境和過程諸因素的影響。而思想政治工作所“生產”的人不是一般性、普遍性、抽象性的人。而是個體的、具體的、真實的人。思想政治工作是一種特殊的人文關懷,更多的是側重于對人的思想關懷,從精神層次給人以終極意義,對象是有血有有豐富情感的人,是具有內在辯證邏輯的人。呈現多樣性、差異性特征的發展的人,過程必定要堅持人性思維,必然要求人文關懷。對象的差異需要人文關懷。差異性表現為獨特性、不可重復性、不可替代性。人作為主體性的存在。有自己的人格、個性和尊嚴。人的尊嚴不容侵犯,人性需要關心、愛護、理解以及尊重。思想政治工作要時時刻刻體現對人的尊重,切實維護人的尊嚴。對于教育者而言。做到對人的需求、人的生命和人的價值的尊重。思想政治工作的意義也就越大,也才能真正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思想政治工作和人文關懷既然都是人的學問,而人的學問自然要按照人本身的要求進行理解,故必須堅持實踐的人性思維。“人不是一種擺在那里的作為認知對象的現成存在者,不能運用知性邏輯和對象化的知識論態度來予以把握。因而不能作為一種‘知識’加以灌輸。”堅持理解的思維方式是面向人的思維方式。就不是一個冷冰冰的機械過程。而是充分肯定人的尊嚴和滿足人的利益需求的過程。人性思維方式把工作對象看成是具有主體性的人,有著豐富情感和需要的人。思考問題時不僅要關注外部世界,同時更要關注人自身,從現實的、具體的人出發,面向人、尊重人、發展人,尊重人的多樣性和差異性。堅持人性思維就是要用人的方式去理解人、對待人、關懷人,承認每一個人都是生動活潑的、發展的、具有豐富需求的人,而不是當做容器和被用來刻意雕刻的自然石。離開人性思維,思想政治工作和人文關懷,都將因失去了根本而如同大廈建于沙灘,是虛幻的、危險的。尤為重要的是,關心人,重視人的價值,必須在特定歷史社會文化背景下探討才有實際意義,這要求思想政治工作和人文關懷必須面向整個社會實踐,必須介入到人的生活世界之中。讓受教育者具有主動融入社會生活的意識和能力,展示人的本質力量,而不是書齋式的思辨工作。不堅持人性思維,必然使充滿人性魅力的思想政治工作和人文關懷,變成毫無主體能動的、枯燥無味的、令人厭煩的灌輸與說教。

(三)互動契合

人文關懷本質上是對人生存方式的關懷,即生存和發展的關懷。思想政治工作積極改進和建構符合人的合理的生存方式。就體現出人文關懷的價值。肯定人的生存方式首先要肯定人的主體地位。思想政治工作作為人們的精神世界的價值導向系統。以其特有的方式,為人們提供思想保證、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等,挖掘人的內在潛能,最大限度的發揮人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思想政治工作是實現人文關懷的重要手段。實現人的全面發展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目標。同時也是人文關懷的終極目標。肩負人文關懷的不僅僅是思想政治工作。但思想政治工作的本真意義決定了它在建構人的精神世界,引領人的終極追求上具有獨特的作用。這也內在地決定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各個要素必須具備人文關懷特質。人作為超越性、創造性、主體性的存在,要把對精神世界的追求作為不可缺失的維度,否則缺失了精神世界人性就會丟失。生存方式就將陷入現實性、既成性、客體性的片面狀態。思想政治工作不僅在豐富人的精神世界、建構人的精神家園方面發揮獨特的作用,而且在協調人們之間的矛盾、建立和諧人際關系上也發揮重要作用,這有利于加強人文關懷實現的制度建設和文化建設。

人文關懷促進了思想政治工作本質的實現。思想政治工作本身是特殊的人文關懷。因而運用人文關懷來指導思想政治工作不僅是可能的,而且具有深刻意義。把人文關懷實現過程看作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本質所在。是思想政治工作“回歸”人的深刻認識的結果,將給我們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一個全新的思路。人文關懷為思想政治工作的理想架構、價值構成、內容體系、實踐途徑提供了新的實踐要求。

思想政治工作解決人的存在的現實矛盾,需要不斷轉換視角,調整思路,更新觀念,充實內容,跟蹤問效。人文關懷蘊含的目的論意義為思想政治工作創新指明應然的方向和目標,內容論意義為思想政治工作創新指明應然的內容,方法論意義為思想政治工作創新提供應然的理念和方法。思想政治工作充分體現人文關懷的要求,把對人的關注、尊重人的主體地位、實現人的發展放到全局、全程來思考,并不斷滲透各個要素中去。人文關懷的動態性、發展性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要堅持發展的思維、整體的思維。人文關懷實現的條件性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要結合其它工作。人文關懷過程的長期性決定了思想政治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可能一勞永逸,整個過程時時刻刻面臨著新情況和新問題。思想政治工作過程是一個長期的漸進的持續過程。過程性決定了思想政治工作需要時刻關注整個過程的變化。不斷調適具體的方法,補充缺失的內容。過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參與雙向交往互動的教育實踐活動過程。人文關懷的個體關懷也決定了不能只注重整體,而忽視個體,應該加強良好個性的培育。因此,從人文關懷的視角審視思想政治工作。才能發現一系列不符合人文關懷要求,即不能肯定人的生存方式的問題,為解決思想政治工作實效性低下提供現實的解決辦法。

二、思想政治工作人文關懷的價值定位

思想政治工作與人文關懷的內在關聯已初步顯示了人文關懷在思想政治工作的價值定位。這種價值定位深刻揭示了思想政治工作人文關懷不應只是被看做適應形勢發展、解決問題的權宜之計,而是與思想政治工作創新發展聯系在一起,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本體所在。是新形勢下增強思想政治工作實效性的重要生長點。

(一)彰顯思想政治工作的育人本質

思想政治工作人文關懷體現出對受教育者的關懷。受教育者只有先感到教育者的關懷,才能學會關心自我、學會關心他人,從而在更廣泛的范圍內去關心集體的每一個人。正如馬克思指出的,“我們現在假定人就是人,而人對世界的關系是一種人的關系,那么你就只能用愛來交換愛。只能用信任來交換信任,等等。如果你想得到藝術的享受。那你就必須是一個有藝術修養的人。如果你想感化別人。那你就必須是一個實際上能鼓舞和推動別人前進的人。”人文關懷體現出了交往關系的寬容,克服了教育者居高自傲、冷漠無情的非平等地位,既肯定受教育者成長取得的點滴成績,又不苛求人格的完美主義,體現出在不觸及原則底線的基礎上對受教育者的包容和對個體間的差異的認同。這種差異既有生理上的自然差異,又有后天實踐中的認識差異。

思想政治工作人文關懷有助于構建教育者與受教育者關系的新形態。人文關懷充分肯定和尊重受教育者的主體地位,有效地克服了教育者權威至上,話語霸權。一旦重視受教育者的主體地位,思想政治工作就不再是純粹的反復的“復印”關系,也不再是二元分立的我-他關系,更不再是居高臨下的控制關系,而是相互融洽共生的創造性關系。這種關系是現實的人與現實的人的關系,是滲透情感的、意志的若干復雜的關系。融合共生的關系不斷激活受教育者的興趣和重視受教育者的私人情感。這種以主體間性為標志的新形態是對注入式模式、加工式模式的超越。人文關懷是春風化雨、潤物細無聲的工作方式,有效地避免了教育者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急躁情緒和做法。

思想政治工作人文關懷有助于增強受教育者對思想政治工作的認同感。人文關懷是思想政治工作獲得認同的必要支撐。人們總是認同那些與自己的利益需求、情感和信仰相一致或近似的東西,認同的本質決定了主體總是首先確定了自己的同一性之后,再開始接受社會規范或趨勢。外部壓力可以使受教育者形成思想、政治信仰等概念。卻不能使受教育者對這些概念產生認同。恩格斯在《反杜林論》中說:“我們不知道有任何一種力量能夠強制處在健康清醒狀態的每一個人接受某種思想。”思想是人的權利,是不能輕易被否定的。思想政治工作人文關懷是實現思想政治工作理想化與現實化對接的價值訴求,從受教育者的生存狀況出發,有效地克服傳統思想政治工作將活動本身定位于政治的需要或者過多地對其主體自身進行控制,能夠合理利用主體自主選擇的權利,重視個體價值,從而產生強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使受教育者自覺地認同思想政治工作。從思想上、情感上、態度上主動地接受思想政治工作。對教育者產生信任,對思想政治工作目標和意義給予積極性評價。

(二)豐富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學內涵

人文關懷促進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價值與人的價值的融合。通過滿足人的全面發展的需要來實現其教育的價值,本身就是在實現人的價值。人的發展與社會發展是一致的,在思想政治工作實踐活動中的社會價值與個體價值也是一致的,它們是統一的整體。對受教育者的個體價值體現于如何更好地促進每一個個體的全面發展。思想政治工作整體價值的實現為個體價值的實現提供了充分的條件。個體價值的實現最終也促進了整體價值的實現。個體價值是整體價值的實現基礎,思想政治工作整體價值的實現離不開個體價值的實現。既然集體是單個個體的復合體。沒有了每一個個體的存在。集體也將不復存在。思想政治工作正是通過對每個個體在思想上、政治上的理論武裝。提高他們的思想政治素質,激發他們的精神動力,強化他們的事業心和責任感,實現了整體價值。整體價值是個體價值的實現保證,個體價值無法超越整體價值而存在。整體價值保證個體價值的實現方向。

思想政治工作人文關懷是對受教育者價值實現的關懷,滿足受教育者自身發展的需要,使其人生更有意義,更有人的尊嚴,更好地發揮自身創造才能,有利于促進個體價值的實現,同時受教育者價值的實現促進了思想政治工作價值的實現。人文關懷揭示了思想政治工作價值實現的規律。思想政治工作的價值是由它在各項建設中的地位和作用決定的。而思想政治工作價值的實現又是以對受教育者價值的實現為基礎的,而沒有受教育者價值的實現。就沒有思想政治工作價值的實現。對思想政治工作價值的追求與對受教育者價值追求如同一個硬幣的兩面,具有內在統一性。同時,受教育者價值又是思想政治工作價值的載體,具有不可缺少性。離開了對受教育者的關懷。思想政治工作就容易喪失本質屬性,本身價值也將不復存在。思想政治工作價值實現的規律又進一步豐富了自身工作的基本思路。擴大了受教育者不斷全面發展的內涵。

篇10

高一的時候經過老師的推薦,我給自己多訂了一份雜志,那就是

靜下心來揣摩

剛開始的時候,我對

高二的時候我已經在文字上取得了些小小的虛榮,在老師和同學的鼓勵下,我向

還記得是因為一直沒有收到《翻閱春天的記憶》的樣刊,我第一次打通了《新作文》編輯部的電話,是金小飛老師接的,他的聲音聽起來很舒服,簡而言之很富有磁性,他許諾說,一定會幫我補寄一本那期的樣刊,那次我和他聊的時間比較長,談到了

其實自從這次電話以后我就很少和雜志社的老師們聯系了,畢竟我所要面對的高考已經悄然臨近,為了它我不得不放棄一些東西。那個時候我也放棄了去四川綿陽的首屆校園詩歌節的活動,盡管和綿陽的雨田老師聯系的時候,他特別希望我可以去參加那個活動,事實上自己也是很想去的,不過,在某一個特定的時間為了一些東西,真的要學會有的放矢,現在想想真的是有些遺憾的,要不我還可以和牛汗老爺爺見個面,可是現在卻永遠也實現不了了。

第四屆“新作文杯”放膽作文大賽的結果出來的時候,我正在為如火如荼的高考而努力著。我想也只有那一段時間里才能有點稱得上叫“兩耳不問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由于沒有及時地上《新作文》網站上看征文比賽的結果,以及看她頒獎的時間,而錯過了《新作文》的夏令營活動,錯過了和全國各地的讀者們一次面對面的交流的機會。

高考的敗北,我不得不向自己的理想屈服。看見7&8月合刊的《新作文》時,我已經在一座陌生的城市里開始了新的生活。那是一個文友劉佳聽給我郵寄的,他也是

原以為我的文字與(新作文》不舍的告別是在05年的7&8月合刊,可是在06年l&2月臺刊上的《新作文》我居然看見了我高考前投過去的稚作,又很僥幸地刊發了出來。雖然這已經不是我第一次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