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的味道范文
時間:2023-04-03 11:31:5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媽媽的味道,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一個人的一生中會聞到許許多多的味道。臭的,香的酸的;包子的,餃子的,面條的……如果你的嗅覺發達,你會立刻知道你所問的味道是什么。
我最喜歡聞媽媽身上的味道,香香的,像是奶香,又像是肥皂的香味,還夾雜著一種數不清道不明的香味。總之,媽媽身上的味道給我一種很溫馨,很安心的感覺。每次睡覺,只要聞著媽媽身上的味道,就一定能做個好夢。所以小時候的我,總愛纏著媽媽,讓她哄我睡覺。我覺得那是最幸福的。媽媽身上的味道讓人安心。每當我睡覺的時候,都是我最快樂的時候。
長大后,因為害羞和其他原因,我不再讓媽媽陪我睡覺。相反的,我更喜歡一個人睡覺。漸漸地,我遺忘了媽媽身上的味道。進入青春期之后,我總覺得媽媽是一個渾身上下都充滿著鄉土氣息的農村婦女,又不會打扮自己,什么都不知道,什么也不懂,把這樣的媽媽帶出去很丟人。我開始和媽媽對著干,她讓什么我就偏不干什么,經常讓媽媽傷心流淚。可我并沒有認識到自己的錯誤,認為媽媽是故意刁難我他不懂我們這一代人的心思。
我和媽媽的關系就這樣一直僵持下去。直到那次,我又和媽媽爭吵起來,媽媽一氣之下說不再管我。我心里暗道幼稚。卻也并沒有向媽媽道歉,而是默認了媽媽的話。于是我和媽媽的冷戰打響了。因為我的自尊心很強,所以我從不輕易向別人道歉,即使是我的家人也一樣。我認為道歉是一件很別扭的事。有的時候,即使知道是我的錯,我也是不輕易道歉的。爸媽為這事沒少說我,我也很無奈,想改可就是改不過來。于是和媽媽的冷戰持續了一個多星期,我也沒去向媽媽道歉,更何況我沒覺得我做錯了。我覺得這樣也挺好的,總比我和老媽無休止的爭吵強多了。這樣冷戰一直持續到我因為不會照顧自己而生病了。爸爸來照顧我,媽媽并沒有來。只是我能聽到媽媽壓低了聲音讓爸爸來照顧我的聲音。我的鼻子有些酸,一種么名的感覺襲上我的心頭。我突然意識到自己有些夸張,明明只是一件很小的事,我卻會別扭這么久,真是幼稚。爸爸跟我說,媽媽現在很傷心,每天晚上都會偷偷的掉眼淚,怪我不會照顧自己,又死要面子不去跟她道歉。她只要我說一聲對不起就會原諒我。而我,就算知道媽媽是為我好,我也張不開口去道歉。
最終,理智占了上風,我鼓足了勁去和媽媽道歉。他很激動,說:“這么久也不和我說話,飯也不好好吃,最后受罪的還是你自己……你先睡會兒,我去給你做好吃的去。”我抱著媽媽,流下了眼淚。突然間聞到了媽媽身上的味道,是那么熟悉。我記起來了以前我最喜歡媽媽身上的這個味道,很香,很溫馨。等媽媽把飯菜端上來之后,我深吸了一口氣,很香。剎那間,我覺得自己很幸福。我下定決心,以后再也不和媽媽吵架了。吃完飯,抬頭看見媽媽臉上欣慰的笑容,我終于知道,媽媽身上那股說不清到不明的味道是幸福。
篇2
記得小時侯,我剛懂事,媽媽就把我領進了書店。一排排花花綠綠的書吸引著我。我奔過去拿起一本書就翻,可什么也看不懂,就又放下這本,再拿起另一本更漂亮的,嘩啦啦翻過去,還是不懂。不過,那書中的顏色漂亮極了,我喜歡。而且,書里還散發著一種好聞的味道!興奮的我總是快樂地在一排排書柜間嬉笑穿梭。每到這個時候,媽媽總是彎著腰跟在我的身后,或蹲在我的身邊,笑瞇瞇地看著我,看我翻書的小手,看我裝模作樣的神態,看我忽閃忽閃的眼睫毛。后來,書就成了我的朋友,媽媽也就送給了我一系列的“女兒叢書”,一直到今天。
記得有一天晚上,我像往常一樣,貼在媽媽的身邊聽故事。媽媽溫柔的聲音在靜靜的夜里流淌。那聲音時而高,時而低,我在媽媽的聲音里時而喜,時而急。媽媽時而皺起眉頭,時而嘴角掛起微笑,讀到最有趣的地方時,媽媽就故意停下來,把目光移到我的臉上,笑著看我。這時,我就不安分了——一會兒爬起來聞聞書的味道,一會兒又滾在媽媽的懷里,聞聞媽媽身上的氣息。等我安靜下來了,媽媽又接著講書中的故事,我聽得津津有味。忽然,媽媽又不讀了。哼哼,媽媽又來這一套!我抿嘴一笑,耐心地等著,像一只好聽話好聽話的小狗,嗅著書和媽媽的味道。可是,好長時間都沒動靜,爬起來一瞧,媽媽早已入夢了。無奈,我只好鉆進被窩,乖乖地跟媽媽一起進入夢鄉。那夢中的故事比書中的圖畫可美麗多了。
終于有一天,我長大了,我認識字了!我可以掙脫媽媽的手,獨自在書的世界里徜徉。我開始接觸一些名人集,我的目光觸到了這樣一些名字:冰心、葉圣陶、老舍、巴金… …
篇3
結果我們等了很長的時間,紅燒肉才端上來——果然是美味無比,油而不膩,細膩嫩滑,肉放在嘴中就會升騰起一種它要自動融化開來的奇妙感覺。
于是,我們不禁夸贊起這位女同學來,說她果然是上得廳堂下得廚房,但她卻說,哪有,這道菜自己也是一年多前才學會的,因為母親。然后她便神情略顯憂傷地跟我們說起了這道蜜汁紅燒肉的故事——
她說,自己大學畢業后便自主創業,作為一個剛出校園的弱女子,創業過程的艱難和不易可想而知,為了打開市場,她幾乎每天都在外面忙碌奔波著,一日三餐都在外面解決,偶爾在家里吃也只是弄個速食或方便面什么的,將就打發一下。
后來寶寶出生了,她想,自己一日三餐可以將就,但孩子不能呀,保姆做又不放心,最后只好把在老家的50多歲的老母親請來,請她幫家里做飯。自小,她就最喜歡吃媽媽燒的蜜汁紅燒肉,永遠那么香,那么可口。
母親來了,她的口福也就來了,每隔幾天她就得吃一回,否則就滿身不自在,連小小的女兒也跟著吃上了癮,稍大能開口說話時,常常嚷著要吃外婆做的“甜肉”,母親這一做就做了4年多,她怎么也沒有想到,一直身手矯健、健健康康的母親在去年的某一天,會突發腦溢血,沒能搶救回來。
送走母親后,想著以后再也吃不到母親的紅燒肉了,她才后悔自己之前為什么要那么忙,不抽出一點時間來跟媽媽學學這道菜的做法,總覺得有的是機會和時間。
后來,有一天,她的女兒無意在櫥柜的盒里翻出一張紙條,她拿過來打開一看,竟然是已逝半年多的母親生前寫的:“妮,媽媽知道你整天忙,不肯,也沒有時間跟媽媽學做菜,但是可可(孫女)喜歡吃外婆的紅燒肉,我怕哪一天我突然走了,可可吃不到外婆的紅燒肉會鬧騰的,所以,媽媽今天把紅燒肉的做法寫下來,你有空得閑了,學著做做。”
看完這張紙條后,她禁不住淚如雨下,更恨自己之前只顧著在商場上沒日沒夜忙,沒時間跟母親學做菜,而母親竟然想得如此周到,似乎早已預料到了什么。
這位女同學還說,這些年,自己在外面的飯店吃過無數頓飯,幾萬元一餐的也吃過,但是,沒有哪一道菜能讓她記得和想念,私房菜餐館也去過不少,但同樣很快也會忘記其味道,唯有母親的蜜汁紅燒肉永遠都忘不了。
最后她還告訴我們,自從看到母親留下的那張字條后,她就突然醒了,再也不像以前那樣為了生意拼命工作,而是學起了母親,適當回歸到家庭上,按母親做紅燒肉的方法做給女兒吃,她說等女兒長大后,自己還要把這道菜的做法教給女兒,告訴她,這道菜是外婆留給我們的愛。
篇4
呵呵!現在每當我想起這件事的時候,我都會感到羞愧和無比的不安。
記得,那是在我上小學六年級時的一件事了。記得當時外面正下這傾盆大雨,我懷這沉重的心情回到家。其原因我想大家都應該知道吧。那就是我這次考試又沒考6。
我一回到家就看見媽媽板著個臉坐在那兒一動也不動。我看見,趕忙低下頭不敢在去看她。我便直接走到房間去了。媽媽也隨之進來了。我問她:“爸爸呢?他帶哪去了阿?“媽媽說:“你爸爸出去和他同事有事去了。“我一聽,心便像掉進了一個無底深淵似的,一落千仗。怎么爬也爬不起來了。因為爸爸是我在家中唯一的一個救星了,因為在我挨打的時候,爸爸總會跑過來護著我,不讓媽媽打我。可今天爸爸又偏偏不在,哎~~~~~心想這次掛彩6!!!!!。
于是媽媽問:“這次考的怎么樣啊?“我沒有回答。媽媽心里也明白了。于是便把我痛打了一頓。我心里越想越生氣,越想越不平衡,為什么別人的小孩考試沒考都可以得到父母的關心和支持?而我卻不能得到。我僅僅能得到的只有媽媽的挨打和爸爸的勸阻呢?真是越想越不平衡啊!!!!
篇5
2014年8月,同事小姜來我家作客,嘗了母親炒的咸菜,贊不絕口:“這咸菜這么好吃,不如讓阿姨多做些,拿到微信上賣,肯定受歡迎啊。要知道,現在在城里,這么地道的咸菜可是失傳了啊。”
小姜的話讓我一下子想起了學生時代煎餅卷咸菜的歲月。作為地道的沂蒙人,相信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經歷,媽媽的味道,一輩子讓人懷戀。在微信推廣沂蒙老咸菜,這點子靠譜。于是動心之下我決定試著在微信上賣沂蒙家常咸菜。
于是,在母親和老公的支持下,我滿懷信心地在微信上賣開了沂蒙老咸菜,并讓親朋好友試吃幫忙宣傳。腌制老咸菜的原料辣疙瘩是父母在老家地里自己種的。第一批共腌制了十多缸,大約1500千克,抱著試一試的心態投放市場,讓我驚喜的是,微信朋友圈中的好多朋友都喜歡這種帶有濃郁鄉土風味的咸菜,這種老咸菜,勾起了大家對過往歲月的懷念。因為喜歡,這批咸菜在短短兩個月的時間里便全部賣光了。見銷售情況良好,第二批我們擴大了腌制規模。生產規模擴大了,再加上訂單量的增多,我和母親忙不過來,我便將父親和弟弟拉進來一起做。
做微商要想成功,最主要的是要靠過硬的產品和誠信經營。剛開始做微商的時候,我的粉絲數量只有200個左右,后來,隨著業務量的攀升,我的微信粉絲呈幾何數上升,新增的粉絲都是靠口碑傳播主動找上門的。我家的沂蒙老咸菜之所以很受歡迎,是因為一直用最傳統的方法腌制,從每年的大雪節氣,把選好的原料入缸腌制、封存,到正月出缸,在冬日的陽光下曬至九成干左右,然后在清明前后架上柴火烀上一整天,出鍋,這樣歷經四個月,一鍋品味純正的老咸菜才算是做好了。因為在現在的沂蒙農村,很少有人再腌制這種地道的老咸菜,有些人就是想買也買不到,在城市里更是難覓蹤跡,所以母親的老咸菜帶給那些對沂蒙老咸菜懷有特殊情結的人是巨大的驚喜。
但是隨著訂單量的增多,危機很快顯現,母親腌制的老咸菜只有冬天和春天才上市,要想全年賣不現實。于是,幾經考慮,我利用父母在農村老家有自己菜園的優勢,在自家小區里租了一套單元房作為小廚房的大本營,成功推出了媽媽的家常菜系列小炒,辣炒小魚小蝦,辣炒咸菜蘿卜,還有水餃豆腐卷等,通過微信和電腦預約下單。因為前期老咸菜的口碑已經聲名遠播,再加上我家的菜是自己種的有機蔬菜,而且是一鍋一鍋新鮮炒制的,現炒現賣,保證新鮮,所以我的家常小炒才推出半個多月,平均每天就能接三四十單。然而訂單多了,我卻犯了愁,我家附近有好幾個批發市場,外賣需求量很大,我的小廚房才剛起步,規模小,好多訂單都不敢接,怕完不成耽誤客戶吃飯。為了能多接訂單,除了母親主廚外,我將能叫來的家人都叫來幫忙,我給大家分了工,采購、送貨、接單、客服、炒菜大家各行其事,做事的效率提高了許多。但即使如此,也有時因為人手不夠無法當天完成顧客的訂單,如果顧客不愿等待,我們只能給顧客退款表示歉意。一般本地的客戶我們是頭一天接單,第二天炒好送貨上門,外地的客戶我們就炒好菜,進行真空包裝,然后走物流程序。客戶收到貨后,如果是咸菜系列,可以直接打開食用,其他小炒,微波爐稍加熱就可食用。
篇6
糖果有甜甜的味道,咖啡有澀澀的味道,世界上的每一種事物都有屬于自己的獨特的味道。而我,最愛的則是媽媽的味道。
媽媽的味道里,包含著愛,是一種愛的味道,媽媽的味道藏在她身上,也藏在她的每一個動作,每一句話語,每一副表情里。媽媽的味道,只有當我們真正了解媽媽,真正愛她時,才能體味的到。
一次同學生日,我應邀去她家參加她的生日聚會,一進門,呵!一桌子的好飯好菜,真不亞于大酒店的水平,什么香菇燉雞,油爆大蝦,擺了滿滿一桌子,當然也少不了一個特大號的水果蛋糕。我們幾個同學玩了一會,便圍著桌子坐下,準備享用這頓美味又豐盛的大餐。飯桌上,這個同學的媽媽一會兒夾給女兒一只大蝦,她爸爸一會兒又給她倒飲料,他們一家人個個滿面紅光,喜氣洋洋,仿佛有天大的好事似的,看著他們一家其樂融融的樣子我心里突然升出一陣酸溜溜的感覺,我突然想到,爸爸媽媽現在在干什么呢?也在吃飯嗎?吃的肯定沒我們這兒的好。想到這兒,眼前這些美味的飯菜再也沒法吸引住我了,頓時變的沒滋沒味。
在回家的路上,我在想,為什么我一想到媽媽,這個平時的小饞貓竟連這樣的美味都吃不下去了?可是怎么想也沒想明白。不知不覺天已經黑了,我快步的走著,忽然,我看見前面那盞橘黃色的路燈下隱約有個人影,難道是媽媽?我疾步走上前去,果然是媽媽,媽媽也看見我了我高興的挽住媽媽的胳膊,問道:“媽媽,您怎么會在這兒等我?”媽媽慈祥的笑著說:“我看你一直沒回來,也知道你膽子小,于是就在這兒等你。”我的鼻子驀的有些發酸,心里油然而生一種幸福感。媽媽又問我:“你今天可玩夠了吧?一定吃了不少好東西!”“其實,”我欲言又止,怕媽媽笑我傻,“當然,我吃了很多好東西,但是沒有吃飽。”媽媽聽完,撲哧一聲笑了,“還沒吃飽?你這個小饞貓。那你還想吃什么?媽媽給你做。”“真的嗎?”我高興極了,“我想吃西紅柿雞蛋面。”“行啊,回家就給你做。”媽媽很高興地抓著我的手。到家了,媽媽鉆進廚房,開始給我煮面,我幸福的坐在沙發上,等待著媽媽,不一會兒,媽媽端著一碗冒著熱氣的雞蛋面出來了我連忙接住。“哇,真香!”我聞了聞,媽媽開心的笑了,說:“快吃吧,把你這個小饞貓的胃給墊嚴實了。”我吃著面,發現媽媽一直用柔柔的目光注視著我,我三下五除二就把這碗面給解決了。“好吃!”我不禁贊嘆道。奇怪,為什么媽媽做的飯比那些美餐還好吃?看著媽媽一臉欣慰的表情,我才恍然大悟。原來,這飯是媽媽用心做出來的,有著濃濃的愛意,而且我已經吃習慣了媽媽做的飯,媽媽的飯里有媽媽的味道,這是再高明的廚師也調制不出的味道。
媽媽的味道,雖然沒有誘人的香味,卻有著一種樸素的愛。希望媽媽的味道能夠一直陪伴著我,永遠,永遠。
篇7
原料:帶籽螞蚱200克、蔥10克、香菜5克、脫皮花生米40克、小紅干椒3克、鹽3克、味精2克、耗油30克、白糖2克、香油2克、植物油500克。
制作步驟:
炒鍋加油燒至7成熱,將帶籽螞蚱、脫皮花生米、小紅干椒分別炸透至酥。將炸透的螞蚱剁碎,花生米、小紅干椒壓碎,蔥、香菜切末。將螞蚱碎、花生米碎、干椒碎、蔥末、香菜末混合,加鹽、味精、耗油、植物油、白糖、香油調勻即可。
(來源:文章屋網 )
篇8
這種現象很普遍。對于皮膚干燥脫皮,首先應考慮保濕力度不夠,可選用更為滋潤有效的產品,不妨考慮換一個品牌,試試市場上保濕滋潤口碑比較好的產品,也可到美容院做做全套保濕護理。如果經過調整后皮膚脫皮現象仍然嚴重,就應考慮是否有過敏現象,到醫院尋求專業指導。無論是皮膚干燥還是過敏,都應暫時避免去角質。
其實保濕是一個全年都應該注意的基礎護理功課,你只要牢記以下三步,就能給肌膚真正的水潤呵護。
?第一步,溫和潔面:不要覺得只有把臉洗得澀澀的,才算是徹底清潔了。在干燥季節,一定要選用溫和的產品。如果你是油性肌膚,在夏天使用的潔面產品要保證沒有問題,同時油性肌膚及有化彩妝習慣的朋友,如果擔心溫和清潔不夠徹底,可以在使用洗面奶之前先用潔面油,這樣既能達到很徹底的清潔,又不用擔心清潔過度。但是對于干性和敏感性肌膚,可以考慮換一種不怎么會起泡沫的潔面產品。這里要強調的是,洗臉溫和而適度是所有保濕工作中最重要的,如果洗得過火,后續的保濕護理就很難有最佳效果。據一項調查顯示,因潔面不當導致的皮膚問題中,超過半數都是因為潔面過度,而不是護膚不到位。
?第二步,充分補水:無論你使用化妝水、保濕液、保濕凝膠、保濕精華液還是保濕面膜,都希望能為肌膚注入水能量,改善皮膚保水性下降的問題,因此,一定要選擇適合自己皮膚的產品,并且盡量系列使用,這樣才能為肌膚提供充足的水分。對于皮膚特別干的朋友,及常年工作在空調環境里的Office Lady,一定要注意每天多為肌膚補充水分。方法很簡單,你可以去無印良品或屈臣氏購買一種獨立包裝的小噴霧瓶,然后把日常使用的保濕水灌進去,記得每隔2小時〜3個小時就噴一次,然后要用手輕拍皮膚,這樣即使你化了妝,涂抹了防水的睫毛膏都完全不會影響妝容,而且還可以很好地幫助肌膚吸收水分,不妨試一試吧。
第三步,足夠滋潤:說到保濕,大家往往很關注選擇保濕水這類產品,但是對于保水性不佳的肌膚,想要把添加的水鎖住不讓它跑掉,油分是必須的,否則水分蒸發會帶走更多水分,皮膚反而更干。因此一定要加強滋潤這一步,給予足夠的滋潤鎖住水分。如果你是一點油都不能忍受的油性或痘痘肌膚,建議選擇含有高濃度透明質酸的產品。透明質酸是目前化妝品界公認的效果最好的保濕劑,它具有極強的吸水性,能吸收數百倍于本身重量的水分,而且安全無味,是號稱“高效保濕”保養品最鐘愛的成分。對于干性肌膚來說,惟一的叮囑就是千萬不要偷懶,這三步切記要做充分,才可以讓肌膚擁有充沛水動力,煥發水潤光彩。
最后,推薦臺灣知名美容達人牛爾關于面霜濕度的測試法(選摘)
1)把面霜擦薄薄的一層在一邊臉上,另外一邊完全不擦東西,經過5分鐘之后實際去比較。
篇9
首先,抑郁癥危害的是患者自己,這是不言而喻。由于患者的情緒低落,所以總是感到心情不好,不論什么時候就是高興不起來,哪怕外面是春光明媚,他(她)也感到是灰色的,哪怕外面的世界再美好,他(她)還是憂心忡忡、悲傷不已,以前的興趣愛好對他(她)來說已沒有任何吸引力了,甚至對什么都不感興趣,好象生活中根本就沒有能讓他(她)感到快樂的事情,而有的就是抑郁、悲傷、無助、無用和絕望,認為生活已毫無價值,自己的存在只是給別人帶來麻煩,給家庭帶來負擔。這就是抑郁癥患者核心的情感體驗和對人生的態度,在精神醫學中稱之為抑郁癥的核心癥狀。由于受抑郁情緒的影響,患者還可出現無精打采、疲乏無力、不愿見人、思考問題吃力、動作遲緩、注意力和記憶力下降、失眠、減退、食欲下降、體重減輕、悲觀厭世,甚至自殺等表現。多數患者伴有焦慮癥狀,有些還可以出現幻覺、妄想等精神病性癥狀。有近三分之一的患者存在身體及社會功能的減退。可想而知,如果一個人整天處于這樣狀態之中會是多么的痛苦,難怪這些病人感到度日如年,甚至不惜犧牲寶貴的生命以求解脫。
抑郁癥患者不但自己異常痛苦,而且導致家庭、社會的沉重負擔,這是其危害性的另一方面表現。下面一組數字足可以說明其危害的嚴重性:據世界衛生組織預測,抑郁癥將成為21世紀人類健康的主要殺手;到2020年將成為繼冠心病后的第二大疾病負擔源;是目前全球疾病負擔的第5位;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造成主要勞動力年齡段(15~45歲)的十大主要致殘病種;是消耗財力最多的3種主要精神疾病之首……夠啦,面對如此嚴重的問題我們不能不重視了。
自殺是抑郁癥最嚴重的危害之一。資料顯示,抑郁癥是自殺的高危因素,自殺是死亡的第5位因素。我國大陸地區自殺率約十萬分之十,有跡象顯示這其中超過三分之二人可能患有抑郁癥,而其中很多人都未曾接受治療。三分之二的抑郁癥患者有自殺想法與行為,最終會有10%~15%死于自殺。名人患抑郁癥后自殺的報道并非鮮見,如最近見諸報端的香港著名電影演員張國榮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日常生活中因患抑郁癥而自殺的亦常見于各種媒體。據《江南時報》2005年4月24日報道,4月22日下午,北大中文系一名女生從北大逸夫苑理科6號樓9層跳下,當場死亡。據系團委有關負責人透露,“她是由于心理壓力過大而自殺的”,但是讀了死者的遺書后我們不能不考慮她可能患了抑郁癥,現將這封遺書的部分內容摘錄一下:“我列出一張單子,左邊寫著活下去的理由,右邊寫著離開世界的理由,我在右邊寫了很多很多,卻發現左邊基本上沒有什么可以寫的……如果某一時刻你發現活下去,二十年,三十年,活著,然而卻沒有快樂,沒有希望,不愿去想象,還要這樣幾十年下去,去接受命運既定的苦難,看著心愛的人注定的遠去,越來越不堪忍受的環境,揪心的孤獨感,年輕不再,最終多年以后一個孤苦伶仃的可憐老人形象,沒有親人,沒有朋友,茍延殘喘活在過去回憶的灰燼里面,那又為什么不能夠在此便終結生命?……是的,二十年,但是卻無法忍受這種行尸走肉一般的生活,覺得生活如同死水泥潭一般……”如果不是抑郁癥患者,她對活下去的理由不可能“基本上沒有什么可寫的”。在這里要強調的是抑郁癥并不是人人都能看得出來的,一些病情不是很重的患者有部分自知力,知道自己患有抑郁癥,但是也會有一種恥辱感,覺得難以接受這樣的事實,而輕易不敢到專科醫院去看病,這樣往往貽誤診治。在持續的情緒低落狀態中,抑郁癥患者對生活的厭倦超過了對死亡的恐懼,于是就產生自殺意念和自殺行為,由于他們對自殺行為的實施具有隱蔽性、欺騙性和計劃的周密性,所以這部分患者的自殺成功率是相當高的,而病情嚴重的抑郁癥患者由于處于精神運動性抑郁癥狀態,甚至木僵,所以自殺的成功率往往很低。因此,及時就醫、早診斷、早治療、加強看護,是防止抑郁癥患者自殺的最好方法。
篇10
“單相思”比“兩相思”實際上更為常見,可以說幾乎所有成年人都飽嘗過“單相思”別人或被他人“單相思”的苦澀或尷尬。對155名18至70歲男女的調查證實,既沒有“單相思”過別人,也從未被他人“單想思”者僅有3人,還不到2%。
盡管“單相思”可能發生于所有年齡,但14至18歲系“多發年齡段”。不過,60歲以上年齡的老人中,也時不時會發現癡迷的單相思者。此外,在10歲以下的兒童中,也偶然會出現個別“傻乎乎”的“單相思”者。
今日英國,在過了交友年齡的男女青年中,60%的人幾乎都“單相思”過別人一次。而占20%的“多情種子”,每年則可能“單相思”他人2至3次。“單相思”十有八九熱烈、純潔、永世難忘,但對被“單相思”的一方或外人來說,卻又顯得滑稽和可笑。
英國每年有100余萬人陷入“單相思”泥潭,而在全世界,則可能多至一億人。雖然在人們心目中似乎女人比男人更“多情”,但實際上成為“單相思”主動一方者,男性明顯多于女性,這是因為男性的“性幻想”往往比女性更為大膽狂放。“單相思”并不會對社會造成嚴重危害。統計顯示,由“單相思”導致的暴力少之又少,直接引發的案件比“兩相戀”要少。
“單相思”他人顯得可憐兮兮,令人同情,但被“單相思”的另一方,在多數情況下到最后也會發展到憂心忡忡,甚至痛心疾首。據對200位被人“單相思”的男女調查,高達70%的人承認,起初他(她)們確實為自己的“魅力”而頗感洋洋得意,但后來漸漸被慚愧、煩惱、內疚甚至對自己生氣等“不平衡心理”所困擾。
在被他人“單相思”的一方中(不論是男性還是女性),25歲以下的年輕人大多會向對方直言“不”而加以拒絕,但30歲以上的人則大多“默不作聲”。遺憾的是,這“默不作聲”往往使對方產生誤解,從而使情結更難解開。
“單相思”的普遍與電影文化的煽風點火息息相關。君不知,時下不論在發達國家還是在發展中國家的影片中,男方鍥而不舍的追求終于感動女方的情節俯拾皆是,于是人們(特別是男性)也誤以為生活是如此而如法炮制,結果卻被錯誤地引入“單相思”的死谷中難以自拔。
已婚男女“單相思”的婚外戀模式大多是:起初雙方產生柏拉圖式的精神戀愛,表面上看僅僅是知心朋友,但實際上其中一方首先萌生愛意,并陷入完全由自己編織的情網中難以自拔。然而對方卻可能十分冷靜地打了退堂鼓,并直接或婉轉地加以拒絕。
從心理上分析,導致“單相思”的原因一是過于自信,二是對自己的過分美化。人們大多數喜歡有吸引力的異性,同時又有美化自己以致自感魅力無窮的傾向,由此熱衷于找有吸引力者為伴侶,好與自己被“夸張”的形象“匹配”。而其實,我們欣賞的人也往往樂意找比自己更富吸引力的對象,因而完全有可能不把我們放在心上。“單相思”的悲劇也由此而生。
值得慶幸的是,“單相思”大多“壽命”不長。據統計,平均每次“單相思”的持續時間僅為36天,可以說十分“短命”。如果說“單相思”可能對社會有正面意義,那就是有的“單相思”在無意中促成了失戀一方的成才。如拜倫、濟慈、萊蒙托夫、瓦特、契訶夫、莫泊桑等人在年輕時都曾有過“單相思”的經歷,而正是失戀后的悲傷、沮喪和絕望,促成他們發奮圖強,最終有所成就。
盡管法國人被世人視作感情生活上十分浪漫的民族,然而法國人的“單相思”比例大大低于英國,甚至美國。有人認為,開放的社會反而不會成為有助于“單相思”生長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