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家貝多芬范文

時間:2023-03-29 07:52:3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音樂家貝多芬,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聽大人們說,貝多芬是德國一位音樂家。他一生命運坎坷,但卻從不放松自己對音樂的創作,我激情滿懷,便打開扉頁,在目錄上找著了《耳聾音樂家貝多芬》這篇文章,津津有味的讀了起來。

這篇文章主要講了貝多芬的一生,在二十六歲精力最充沛的時候,不幸的災難降臨到他的頭上,在彈琴的時候,耳朵“嗡”的一下就什么也聽不見了,如同掉進了靜寂的死亡世界,絕望中他想到了自殺,但后來又猛然醒悟了:自己還有好多事未完成,絕對不能自殺。貝多芬后來成為旁人難以置信的耳聾音樂家,他好多著作就是在耳聾以后創作的——他無法聽到琴聲,都是憑自己心靈的感受創作出來的。

我敬佩貝多芬,他那種永不屈服的精神。他曾經說過:“是藝術挽留了我的生命,在我尚未把自己的使命全部完成之前,我絕不能離開這個世界。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他休想使我屈服。”

是啊,雖然有些人缺少了身體的一部分,但是他們有著對藝術的渴望,只要堅持不懈、不怕困難,就能走向成功,我們選擇了這條路,就要走到底。

讀了《耳聾音樂家貝多芬》這篇文章,我一眨眼,他的事跡就仿佛在我眼前恍惚不定,令我難以忘懷。

篇2

德國作曲家、維也納古典樂派代表人物之一貝多芬(1770-1827)生于波恩。父親約翰是波恩的宮廷樂團的男高音歌手,同時也是一名酒鬼,盡管人們指責他是想將兒子培養成神童賺錢的俗人,但從貝多芬的祖父也是音樂家來看,在培養貝多芬音樂方面的素養上,也許應該感謝他的父親和祖父。

貝多芬的祖先在荷蘭流離顛沛干過各種工作。祖父路易斯是經營葡萄酒的商人,也擅長音樂,進入波恩的宮廷樂團直至擔任樂長。他還訓練兒子約翰學會了音樂。

路易斯經營酒業獲得了成功,但于負面也給貝多芬全家投下了陰影。祖母因酒精中毒住進了醫院,他的兒子約翰也因酗酒結果放棄了歌手的職業。這個沒用的兒子約翰在28歲時娶了妻子瑪利亞。她是宮廷廚師的女兒。

瑪利亞長得十分漂亮,家中貧寒,嫁給約翰時,瑪利亞21歲。這對夫婦婚后和睦相處。妻子文靜而溫和,對丈夫很順從,結婚翌年便生個男孩但第六天死去,接著生了貝多芬。這個孩子從小就顯示出音樂的才能。從3歲還不太會講話的時候起,父親一教他練習唱歌,他便緊隨在父親的身邊不肯離去。父親讓他停止練習,他便糾纏著父親不放。因此,再怎么遲鈍的父親,也會注意到兒子的音樂才能。

貝多芬一到4歲,約翰便正式教他彈鋼琴。貝多芬在父親和父親朋友的指導下初露音樂的才能,不久便作為神童已很聞名。約翰的教學方法就是野蠻教育,打罵,不讓孩子睡夠,強行增加課程,因此一度曾適得其反,使貝多芬開始厭惡音樂。

約翰將孩子當作神童來培養是失敗的。貝多芬并沒有成為神童,但是他的音樂才能優異,13歲就早早地作為劇場的風琴演奏者賺錢了。不久,母親患病死亡,失去妻子的約翰更加成天酗酒,過著醉生夢死的生活,全家的生活重擔落在貝多芬的肩上。他親自領取父親的年薪,一邊照顧著年幼的弟弟一邊繼續作曲。17歲那年春天,貝多芬去維也納留學,在莫扎特面前即興演奏。據記載,當時莫扎特大叫起來,“這位少年將來會是一個很了不起的音樂家!”貝多芬在維也納拜海頓為師,首先確立了作為鋼琴家的名聲,作為作曲家的地位也逐漸得到了認可。

人們說,只有逆境才能使人成長。貝多芬的成長環境是真正的逆境。孤獨和貧困,家庭煩惱、耳聾疾病等糾纏著貝多芬的一生。他曾因耳聾想自殺,但最后還是在孤獨中堅持作曲。在與這些困境作斗爭之中,產生了震撼人心的貝多芬音樂。

貝多芬不是因為逆境才成為偉大的音樂家,而是受盡逆境的磨難,最后成了偉大的音樂家。他一生中留下交響曲9部,鋼琴奏鳴曲32首,鋼琴協奏曲5部,小提琴協奏曲1部、弦樂四重奏16部、歌劇《菲岱里奧》、歌德悲劇《哀格蒙特》的配樂等百余首作品,成為名副其實的“樂圣”。

篇3

    小時,晚上3個小時,天天堅持練。祖父對家里人說:“為著人間最美最高的藝術,小時候吃些苦是值得的。”

    父親知道,光把孩子關在屋子里教是不行的,還要讓他見見世面,開開眼界,便帶他去大劇院看歌劇。貝多芬感動極了,他進了劇場不想再出來。父親說:“你瞧,做個音樂家多了不起!創造出這么奇妙的場面,不是最大的光榮嗎?”貝多芬不禁大吃一驚:這種動聽的音樂竟是人創造出來的,是一個音樂家創造的,不是天造地設的。哎呀,自己要是能有那么一天,也成為一個音樂家多好!于是,一顆幼兒的心靈嵌進了這樣一個美好的理想:我將來一定搞音樂,一定的!

    11歲時,父親給他在樂隊里謀了一個位置,為他進一步深造創造了條件。13歲,他就當上了大風琴手。隨后,貝多芬離開了故鄉,住到了維也納,拜見過莫扎特和拜倫。3年后他在維也納舉行了首次鋼琴演奏會,轟動了全城。一個音樂天才就這樣降臨了。

    教育的意旨并非知識的累積,而是心智上的能力的發育。

    ——賽珍珠

    兒童早期的各種游戲,是一切未來生活的胚芽;因為整個人生就是在游戲中,在他最柔嫩的性情中,在他最內在的傾向中發展和表現的。

    ——福祿培爾

篇4

  《名人傳》讀后感范文600字

  讀完《名人傳》這本書,我感到名人的精神是震撼人們的心靈的。這本書里的英雄,不是走遍天下無敵手的江湖豪杰,也不是功蓋千秋的大偉人,這里面的英雄具有一種內在的強大的生命力,使他們勇敢地與困難作斗爭。

  貝多芬出身貧寒,他很小就輟學。他的一生坎坷不平,他勇敢的與命運作斗爭。他孤獨的活著,他惟一的親人辜負了他,他內心受到沉重的打擊,可他還堅強活下來。他沒有一個朋友,他就像與世隔絕……雖然這位偉大的音樂家一直痛苦的活著卻創作了不朽的傳世之作,大部分都是他耳聾后創作的。他最后終于戰勝命運,戰勝疾病,戰勝痛苦,戰勝聽眾的平庸,戰勝困難和障礙,攀上生命的巔峰。貝多芬之所以能成功,是因為他不肯屈服于命運,他改變了命運,他的精神震驚全世界。

  米開朗琪羅出生在佛羅倫薩一個比較富裕的家庭。他有較高的文化修養和藝術功底。他的祖國多災多難,他眼看外族入侵,人民受到奴役,自己的作品毀于戰亂,他受到別人的折磨,他的家族向他索要錢。他一生依附教皇,為教皇做事。教皇為自己樹立碑立傳,使米開朗琪羅達不到自己的理想。他一生遇到許多困難。他堅持,為了自己的理想,他活到了70多歲。

  托爾斯泰出生于富貴家庭。他有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他有很高的文學天賦。他曾經獲得成功,但他蔑視自己擁有的一切。他不肯享受生活,不肯虛度年華,他想要通過照福人類來體現自己生命的價值。他弘揚真正的基督精神,對自由主義的蔑視。

  作者告訴我們要勇敢的與命運作斗爭,只要你不屈服于命運,總有一天你會改變命運。人生就是奮斗,幸福就產生在奮斗之中,命運是自己掌握的。

  《名人傳》讀后感范文600字

  我從貝多芬身上學到了許許多多崇高的精神,特別使我佩服的是他那種頑強地與命運抗爭的精神。貝多芬全名叫“路德維希馮貝多芬”。貝多芬的童年是痛苦的。人生對他來說就好像是一場悲慘而殘暴的斗爭。父親急于想開發他的音樂天分,使用暴力迫使貝多芬練習各種樂器。當他稍長大一些,惡運又一次降臨到了貝多芬的頭上:他失去了最親愛的母親,貝多芬悲痛欲絕,只有寫信向朋友哭訴。

  人們在貝多芬那青春洋溢的臉上看到了天才的目光:從那目光里人們又可以看到他悲慘的命運。之后的歲月里,性格過于自由暴躁的貝多芬也不止一次的遭到了愛情的否絕。在遭受這些肉體痛苦之時,貝多芬又必須承受著另——種痛苦。

  不但如此,他的身體也“背叛”了他,先后得了肺病、關節炎、黃熱病、結膜炎等等。身體一天不如一天。盡管如此,但他從未放棄過音樂。要知道面對這么大的困難,貝多芬卻毫不動搖,這需要用多大的勇氣和毅力啊!

  生命的沸騰掀起了音樂的終曲。貝多芬渴望幸福;他不愿相信自己的不幸是不可醫治的:他渴望治愈,他渴求愛情;他充滿著希望。也許現在你的成績是差了點,但這并不代表以后你依然是這樣。一定要相信自己的實力,對自己要有信心。

  貝多芬與命運抗爭,最終成為名人,同樣,我們也要努力學習,做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貝多芬在寫給弟弟們的信中曾說過:“只有道德才能使人幸福,而不是金錢。”

  除了這一點外,本書的作者羅曼羅蘭也想告訴我們一些道理:悲慘的命運和痛苦的考驗不僅降臨在普通人的身上,同樣也降臨在偉人的身上。當我們遭受挫折的時候,應該想到這些忍受并戰勝痛苦的榜樣,不再怨天尤人,要堅定自己的信仰。

  《名人傳》讀后感范文600字

  合上《名人傳》的最后一頁,我的思緒便像奔騰的野馬般飛奔了起來。

  《名人傳》是羅曼·羅蘭的一部著作。這本書由《貝多芬傳》、《米開朗琪羅傳》、《托爾斯泰傳》三傳組成。其主人公分別為貝多芬、米開朗琪羅和托爾斯泰。

  貝多芬是一個不幸的音樂家。他沒有感受過家庭溫情,愛情也屢屢化作泡影,而他的侄子又浪蕩無能。這一切都是如此地無情,而后的耳聾使他近乎絕望。耳聾,對于一個音樂家是多大的打擊,這簡直可以將一個音樂家摧毀。面對痛苦,貝多芬想到了自殺,然而,在死亡的邊緣,貝多芬發出了要扼住命運的咽喉的吶喊。他經過這一思想轉變,成為了命運的強者。他還用頑強的意志奏出了生命中的優美旋律。

  米開朗琪羅是一個充滿創造力的雕塑家。他所雕刻的塑像都是近乎完美的。但他在生活中是一個怯弱的人,他總是選擇屈服,然而他會斗爭,他同自己的弱點斗爭,即使失敗,他也不會放棄。這事米開朗琪羅成為了一個棱角分明的人。

篇5

一、高傲詮釋生命真諦

貝多芬的一生可以說是命運多舛,沒有妻子,也沒有后代,在眾多的褒貶聲中帶著深深地遺憾在孤獨和困苦中走完了生命旅程。貝多芬是一個創作音符和傳播音符的天才,或許他是上帝派來使者,讓他用一曲曲優美的音樂陶醉世人,用音樂訴說生活的殘酷。貝多芬用一個個擁有力量的音符打擊著昏睡的人們,用盡畢生心血將命運的敲門聲擂得響徹云霄。也許是上帝嫉妒他,讓這個偉大的音樂家童年悲慘、戀愛受挫、甚至雙耳失聰。但是,貝多芬用自己堅強的意志扼住命運的咽喉,從未停止與命運做頑強的斗爭。即使在他生命結束后的兩百多年后的今天,他的音符依然在全世界的各個角落流淌,他似乎在用音樂這個無國界的獨特語言告訴世人:生命不止,奮斗不息。

貝多芬生命的苦難之源――悲慘的童年。童年時,母親不幸逝世,而父親則是個酒鬼,生活負擔過早落在了貝多芬身上。也許這種人生開端對任何人而言都很不公平,但是卻毫不留情的降臨在貝多芬身上。因此,貝多芬過早地擔負重任,年少時便開始操心經濟問題。這種經歷在他的心靈留下了揮之不去的陰影,成為他不與命運妥協的動力和源泉。許多人認為貝多芬是一個高傲的人,而且這種高傲無法被世人理解??墒?,人們看到的僅僅是貝多芬外表的高傲,卻忽視了他內心的慈悲與善良。貝多芬將生活的理解與苦難融進他的作品當中,讓他的作品時而憤怒、時而憂郁、時而吶喊。但是,貝多芬的很多作品都反映了年輕人的天真與活力,表現出積極幸福的一面。

二、逆境中爆發創造

貝多芬苦難的接力棒――失敗的愛情。毫無疑問,貝多芬對于愛情是忠貞的,但因外界的阻礙,貝多芬最終與幸福擦肩而過。愛情拋棄了貝多芬,讓他陷入不修邊幅的境地,但沉淪卻沒有讓貝多芬成為一個浪蕩子,而是讓他在沉淪中成功突圍,并將自身的音樂才華完全釋放,讓他的作品到達音樂的頂峰。愛情是高尚的、純潔的,它可讓人走進美麗的天堂,也可讓人墮入痛苦的地獄,而貝多芬的愛情讓他在痛苦的地獄中,獨自在音樂殿堂里幸福地歌唱。

貝多芬困難的爆發點――雙耳失聰。雙耳失聰對音樂家而言是致命的打擊,貝多芬的身體狀況越來越糟,他的指揮亂成一團。在浮躁的心理支配下,貝多芬并沒有屈服,而是漸漸找到了新的出路,在大自然中獲得了安慰和新生,創作出《田園交響曲》。貝多芬在人生的困難面前,沒有放棄對生活的熱愛,而是將命運的不幸與生命的堅強融入到創作中,融入幸福的音樂河流中。

篇6

我讀了一本名為《名人傳》的書,作者羅曼·羅蘭在書中主要敘述了德國音樂家貝多芬、意大利畫家和雕塑家米開朗琪羅、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三位名人苦難和坎坷的一生,謳歌了他們與命運頑強抗爭的崇高精神。下面由小編來給大家分享名人傳讀書心得,歡迎大家參閱。

名人傳讀書心得1《名人傳》是由法國作家羅曼·羅蘭寫的。書中寫了三個世界上赫赫有名的人物。第一個是德國作曲家:貝多芬;另一個是意大利的天才雕刻家:米開朗基羅;最后一個是俄羅斯名作家:托爾斯泰。

在這本《名人傳》中最令我感動的就是貝多芬的故事。貝多芬是個音樂天才,他的天分很早就被他的父親發現了,不幸的是,貝多芬的父親并不是一個稱職的好父親,他天天讓貝多芬練琴,不顧及他的心情,一個勁兒的培訓他,有時甚至把貝多芬和一把小提琴一起放進一個屋子里關起來,一關就是一整天,用暴力逼他學音樂。貝多芬的童年是十分悲慘的,他的母親在他十六歲時就去世了,他的父親變成了揮霍的酒鬼。這些不幸一起壓到了貝多芬的頭上,在他心中刻下了深深的傷痕,也因此導致他的脾氣暴躁而古怪。但是貝多芬沒有因此而沉淪,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自己所熱愛的音樂事業中去了。由于他的天分和勤奮,很快地他就成名了。當他沉醉在音樂給他帶來的幸福當中時,不幸的事情又發生了:他的耳朵聾了。對于一個音樂家而言,最重要的莫過于耳朵,而像貝多芬這樣以音樂為生的大音樂家,卻聾了耳朵,這個打擊是常人所接受不了的。

貝多芬的一生是悲慘的,也是多災多難的,但他為什么還能成功呢?為什么正常人做不到的事,他卻能做到呢?這引起了我的深思。我認為,貝多芬之所以成功,是因為它有著超與凡人的毅力和奮斗精神。面對困難,他絲毫無懼。這就是他成功的秘訣。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遇到困難時,經常想到的就是請求他人的幫助,而不是直面困難,下定決心一定要解決。而貝多芬,因為脾氣古怪,沒有人愿意與他做朋友,所以,他面對困難,只能單槍匹馬,奮力應戰。雖然很孤獨,卻學會了別人學不到的東西:只要給自己無限的勇氣,再可怕的敵人也可以打敗。

最后,我希望全世界人都能夠記住貝多芬,并像貝多芬那樣活著。

名人傳讀書心得2《名人傳》由法國著名作家羅曼·羅蘭的《貝多芬傳》、《米開朗基羅傳》和《托爾斯泰傳》組成,它們均創作于二十世紀初期,無論在當時是在后世都產生了廣泛的影響。在這三部傳記中,羅曼·羅蘭沒有拘泥于對傳主的生平做瑣屑的考述,也沒有一般性地追溯他們的創作歷程,而是緊緊把握住這三位擁有各自領域的藝術家的共同之處,著力刻畫了他們為追求真善美而長期忍受苦難的心路歷程。羅曼·羅蘭稱他們為“英雄”,以感人肺腑的筆墨,寫出了他們與命運抗爭的崇高勇氣和擔荷全人類苦難的偉大情懷,可以說是為我們譜寫了另一闋“英雄交響曲”。

早在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名人傳》就由我國著名翻譯家傅雷先生譯成中文,一流的傳主、一流的作者加上一流的譯者,使這部作品很快即成為經典名著,時至今日仍深受廣大讀者的喜愛。二十世紀的前半期是人類歷史上風云激蕩也苦難深重的時期,羅曼·羅蘭創作《名人傳》,傅雷先生翻譯《名人傳》,都是有感而為,是要從這些偉人的生涯中汲取生存的力量和戰斗的勇氣。傅雷先生說,“在陰霾遮蔽了整個天空的時候”,他從《名人傳》中得到的啟示是:“惟有真實的苦難,才能驅除浪漫底克的幻想的苦難;惟有克服苦難的壯烈的悲劇,才能幫助我們擔受殘酷的命運;惟有抱著‘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精神,才能挽救一個萎靡而自私的民族……”

那么,對于今天的讀者來說,《名人傳》又能給予我們什么呢?在一個物質生活極度豐富而精神生活相對貧弱的時代,在一個人們躲避崇高、告別崇高而自甘平庸的社會里,《名人傳》給予我們的也許更多是尷尬,因為這些巨人的生涯就像一面明鏡,使我們的卑劣與渺小纖毫畢現。我們寧愿去贊美他們的作品而不愿去感受他們人格的偉大。在《米開朗琪羅傳》的結尾,羅曼·羅蘭說,偉大的心魂有如崇山峻嶺,“我不說普通的人類都能在高峰上生存。但一年一度他們應上去頂禮。在那里,他們可以變換一下肺中的呼吸,與脈管中的血流。在那里,他們將感到更迫近永恒。以后,他們再回到人生的廣原,心中充滿了日常戰斗的勇氣”。對于我們的時代,這實在是金石之言。

《名人傳》非常好地印證了一句中國人的古訓:古今之成大事業者,非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韌不拔之志。貝多芬的“在傷心隱忍中找棲身”,米開朗琪羅的“愈受苦愈使我喜歡”,托爾斯泰的“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無不表明偉大的人生就是一場無休無止的戰斗。我們的時代千變萬化,充滿機遇,我們渴望成功,但我們卻不想奮斗。我們要的是一夜成名。浮躁和急功近利或許會使我們取得曇花一現的成就,但絕不能讓我們躋身人類中的不朽者之列。因此,讀讀《名人傳》也許會讓我們清醒一些。

名人傳讀書心得3由法國作家羅曼·羅蘭著的《名人傳》,分為《貝多芬》、《米開朗琪羅》和《托爾斯泰》。在這三部傳記中,羅曼·羅蘭著力刻畫了他們三人為追求完美幸福生活的長期忍受艱難困苦的人生。

第一個人是音樂天才貝多芬,貝多芬有著過人的音樂天賦,不幸的是,貝多芬的父親天天讓貝多芬練琴,絲毫不顧他的想法,有時甚至把貝多芬和一把小提琴一起放進一個屋子里關一整天,逼他學音樂。貝多芬的童年是十分悲慘,他的母親在他十六歲時就去世了,他的父親成了酒鬼。這些不幸導致貝多芬的脾氣暴躁而古怪。但是貝多芬沒有因此而墮落,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到了音樂事業中去,很快地他就成名了。當他在享受音樂給他帶來的幸福當中時,他的耳朵聾了。對于一個音樂家而言,最重要的就是于耳朵,這對他打擊十分沉重。最后,他終于逝世了。

米開朗琪羅則忍受著另一番痛苦,他夜以繼日的工作,他是被迫的。米開朗琪羅不停地接受命令,可是大部分雕塑都無法完工。當他70歲時接受了圣彼得大教堂建筑師兼總監的職務,他認為這是他應盡的義務,他甚至不肯接受應得的薪水。帶著內心對自己以及對社會的怨恨,米開朗琪羅終于與世長辭。他在《詩集》中說:“讓我痛苦吧!痛苦!過去沒有一天屬于我?!彼谶@種痛苦中掙扎一生。

托爾斯泰則讓家庭成了自己心中的陰影。他的思想,他從事的事業。與他家人的生活方式發生格格不入。他不能離開他所愛的家人。他開始計劃拋棄家庭,但當他看到即將逝去的一切時他無法繼續。托爾斯泰注定陷入了的矛盾和痛苦。不能按自己的信仰生活使他痛苦萬分。直到一天,他離開了自己“溫暖”的家。最終一病不起,死在了陌生的小城?!靶叛鍪巧牧α?。人沒有信仰,就不能生存。信仰給予人生之密的答案中包含了人類最深刻的智慧?!薄袪査固?/p>

三位世界名人,三個人非同尋常的人生,同樣悲慘的結局。面對多姿多彩的生活羅曼·羅蘭讓我認識到慎重選擇腳下的道路是多么重要。

名人傳讀書心得4閱讀了法國作家羅曼·羅蘭的著作《名人傳》后,深有感觸,對那三位名人十分敬佩。貝多芬、米開朗基羅和托爾斯泰。一位是音樂家,一位是雕塑家,一位是小說家,雖然他們的職業不同,但是他們都是為了自己的夢想、真理作出努力。他們的意志力如鋼鐵般堅強。

在這三位偉人中,我最敬佩的還是米開朗基羅,他表面上比貝多芬幸運多了,它既不貧窮,又不殘疾,出生于佛羅倫薩的市民家庭,從小接受貴族教育,又有很高的文化素養,但是,在精神上他卻比貝多芬更受折磨,有著更大的壓力。他是孤獨過了一生,他的家族從未給過他任何溫暖與鼓勵,只是在他身上謀權取益。他到處遭遇嫉妒和陷害,生活環境和奴隸差不多。貝多芬從精神上還是自由的,他可以做任何自己想做的事,可米開朗基羅卻沒有自由,他不得不為教皇們服務,她們拿米開朗基羅當牛馬使喚,他一輩子都像拉磨的驢一樣拴在教皇的磨坊里。如果米開朗基羅沒有自己的理想追求,也許它就不再那么痛苦,生活在折磨之中,就會以教皇賞識為榮,更追求表現尊嚴與意志。

讀完后,我也認為這些偉人背后的生活是艱辛的,在成功之前是要付出代價的,他們勇敢的為理想而奮斗,我們要忘掉生活中的不如意,因為生活好似一個五味瓶,有著酸、甜、苦、辣、咸,要重新獲得繼續前進的勇氣和力量。在這三位名人的傳記中,也透露出了他們的缺點,比如:貝多芬的暴躁脾氣,米開朗基羅的軟弱,列夫·托爾斯泰的固執。其實《名人傳》告訴我們:那些名人或英雄也并非十全十美,都有一些缺點和不足之處,他們和我們一樣都是人,不是神仙,但是這些問題并不阻礙他們的理想事業。悲慘的命運同樣也會降臨在他們的身上,所以每當我們遇到困難時要冷靜地去思索方法,怎樣可以解決,不要總去埋怨,多想想這些忍受并戰勝痛苦的英雄和名人們,堅定自己的信仰,去努力。

看完這本書后,我明白了:雖然人的一生中會經歷種種磨難,但是我們不可以向命運屈服,在生命的最后也要不屈不撓,才能有所成就。

名人傳讀書心得5“一心向善,愛自由高于一切。就是為了御座,也絕不背叛真理” ————貝多芬

“愈是我痛苦的就愈讓我喜歡。”————米開朗基羅

“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薄袪査固?/p>

這是《名人傳》中出現的三個人,而《名人傳》包括了《貝多芬傳》、《米開朗基羅傳》、《托爾斯泰傳》三篇傳記,描寫的一個是音樂家,一個是雕塑家,一個是小說家。他們雖然各自所處的領域不同,但是在人生憂患困頓的征途上,他們為尋求真理和正義,為創造表現真、善、美的不朽杰作,而獻出了畢生的精力。他們堅信只要自己的靈魂能夠堅韌果敢,不因悲苦與劫難一味地沉淪,那么就一定能沖破肉體的束縛,奔向人生的崇高境界。

在這三位偉人當中,我最佩服的就是貝多芬了。他們對音樂有火一般的熱情。先后創作了許多優秀的作品。他的作品深邃而輝煌壯觀,充滿了幻想。但是災難還是無情的降臨到他的頭上,在1802年,他意識到自己的聽力障礙已經無法愈治,而且會很快惡化。那意味著他可能永遠不能進行創作了,這是多么大的打擊啊!但他卻能頑強地和命運抗爭,這也許是他后期能寫出這么多不朽的作品的原因吧,這種對生活對命運永不放棄的精神正是我們該學的。

篇7

你知道我在藝術史上最敬佩的人是誰么?那好,我告訴你,是貝多芬,是路德維希范貝多芬!

在我小時候,人們都說貝多芬的音樂很美,恩,的確,我聽了他的音樂,也有同感,但是,我卻不知道他是一位雙耳失聰的音樂家!關于貝多芬,還是我小學老師跟我說的,是的,當時我并不相信一位雙耳失聰的人竟然能夠譜寫出這樣美妙的音樂,但是,事實如此。

也許,貝多芬并不是長得最好看的,也許,貝多芬并不是性格最溫柔的;也許,貝多芬并不是最富有的。相反,他長得并不好看,他脾氣也很暴躁,甚至他與別的藝術家比起來是最貧窮的!但是,他確是最最堅強的!

貝多芬作為一個音樂大師,他需要最敏銳的聽覺,但是在1796年他還不到三十歲,耳朵就開始變聾,而且一天比一天加重,后來,甚至是內臟也開始病變。貝多芬還不得不忍受感情的煎熬,他不斷幻想著幸福,但立刻又熄滅,不得不去承擔心靈的悲苦,他一次又一次的被愛情所拋棄,最后,一生都沒有感受到愛情的魅力,這種打擊讓他的病情加重,然而就是在這種境遇下,他卻堅持著創作音樂,是的,不僅這樣,而且他還十分窮苦,最后不得不乞討為生。

無論是掌聲、榮譽和成功的演出,還是經濟上極端窮苦和體制上及其虛弱,都不能使他停止前進、放棄自己鐘愛的事業!

看啊,這種精神是多么令人感動!是的,就是因為這種精神,曾經我被打動流淚。你知道么?博雷說:“耳聾,對于平常人來說,是一部分世界的死滅,而對于一位音樂家來說,是整個世界的滅亡!”是啊。貝多芬的意志多么堅強!即使是耳聾,都不放棄對理想的追求!

貝多芬一生都鎖在痛苦的懸崖上。他曾經,在維也納這座城市里被人們嫌棄他的天才作品!不僅這樣他親愛的侄子也拋棄了他,最后他不得不在大自然中尋求樂趣!

我們也要學習他這種精神,為了理想,去勇敢的與命運作戰!

惟其痛苦,才有歡樂!

“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

篇8

關鍵詞:古典音樂;奏鳴曲;節奏感

一、貝多芬簡介

德國偉大的音樂家路德維希?凡?貝多芬, 出身于德國波恩的平民家庭,從小就顯露了杰出的音樂才能,八歲就登臺演出。1792 年到維也納深造,藝術上有很大進步。貝多芬信仰共和,崇尚英雄,創作的大量優秀作品都具有時代氣息,他創作的交響曲、32首鋼琴奏鳴曲以及很多小提琴作品和聲樂作品都很有價值。貝多芬坎坷的一生沒有建立家庭,二十六歲開始耳聾,晚年全聾,與人交談十分不便。但他沒有向命運屈服,在這個封建復辟年代里很多思想要受到束縛,但他始終追求“自由平等”,他扼住命運的咽喉和命運抗爭。貝多芬受到當時啟蒙運動很大的影響,他的作品也像當時的時代一樣充滿激情,能夠很好的體現出他的個性,在很多方面和很大程度上比之前的作曲家有突破,他的32首鋼琴奏鳴曲是最為經典的,鋼琴技巧以及表現力的提高很大程度上是從這些奏鳴曲開始的,他不但傳承了古典音樂的精髓而且還為之后的浪漫樂派起到了開創和指引的作用,他在音樂史上的地位是無人可代替的,因此被后人尊稱為“樂圣”。在當時,藝術家是仰仗貴族贊助的,對于王公貴族來說,藝術家就是仆人,從某種程度上說他們和廚師的地位是一樣的,藝術工作者是貧賤的、供消遣和沒有地位的。但事物又是辯證的,雖然藝術家沒有地位,可是那些受啟蒙思想影響的貴族們又愿意與藝術家接觸,從而提高思想文化與藝術品位,他們不是為了進行藝術工作,而是為了顯示自己的身份與地位是何等的高貴,所以這些思想先進的藝術家與音樂家接觸很多。 貴族與音樂家雖然是資助與被資助的關系,但他們是有友誼的,有的貴族對他的音樂十分欣賞,被他的音樂才華吸引,甚至視他為自己的偶像,心甘情愿效勞,有的貴族也許并不是十分熱愛音樂,但都喜歡音樂家向他們題獻作品,在提高他們的知名度、社會地位的同時也滿足了他們的虛榮心。但貝多芬是一個孤傲的人,他人格上的獨立是無法掩蓋的,他把貴族的資助當做是友誼的互動,而不是看他們臉色行事。正是由于這種性格,才能讓他有如此高的音樂成就。

二、作品分析

奏鳴曲是多樂章的器樂套曲,一種常見的器樂體裁,最常規的是三個樂章,也有四個樂章的,三個樂章一般是“快--慢--快”這樣搭配的,以便形成對比。奏鳴曲由呈示部、展開部和再現部組成,不同的樂派奏鳴曲的風格是不一樣的,20世紀“奏鳴曲套曲”的出現推動了奏鳴曲的發展。貝多芬的32首奏鳴曲不是某幾年寫完的,而是他一生里不斷地創作的,可以說是陪他一生伴他成長并且帶有一定自傳意味的作品,思想內涵比較深刻,超越了之前一些作曲家的奏鳴曲,因此與巴赫的《十二平均律》齊名,被譽為“新約全書”(《十二平均律》被譽為“舊約全書”)。這32首奏鳴曲藝術特色鮮明,而且具有強烈的戲劇性,當時封建主義處于崩潰的邊緣,人們向往自由平等博愛,資本主義思潮來勢兇猛,所以這些作品自然也就有了豐富的哲理意味,表達了貝多芬既絕望又有希望的矛盾的感情,再加上他耳朵的疾病讓他對命運的不公有一種頑強的抵抗力。貝多芬的32首鋼琴奏鳴曲是分為三個時期創作的:早期(1794―1800年)11首作品受巴赫、海頓、莫扎特等人影響,不過他自己也有創新,作品充滿了活力、生機與自信,不難看出他骨子里的英雄主義情懷。中期(1801―1814年)創作了16首作品,是他的鼎盛時期,《月光》、《暴風雨》、《熱情》都在這期間問世,《C大調鋼琴奏鳴曲op.53》是在1803至1804年創作并完成的。晚期(1814―1822年)有5首作品,每首都是經典之作,這時候他已經不再將奏鳴曲的結構放在首位了,而是用靈活的手法表達感情,技術性很強,他的創作到了爐火純青的階段,這五首作品體現了他精神的升華的同時也預示著浪漫主義時期的來臨?!鞍压诺渲髁x音樂從美的境界帶入了崇高的情感境界, 創造了前無古人, 后無來者的英雄風格” 。

篇9

日后不少國內的“行家”說這是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的“創意”,其實這不過是再現了這部作品在200多年前首演時的真實場景而已。海頓之所以這么做實際上是借助音樂向“領導”訴求樂隊演奏員們的“請假”請求。要知道在海頓那個時代,音樂家還是宮廷貴族們的雇傭人員,當時樂隊成員向隊長海頓訴求非常想回家看看,可是海頓無法直接向雇主請求,于是就有了這個新作品。幸甚的是海頓的良苦用心得到了雇主的理解,在《告別交響曲》首演之后當場宣布給樂隊成員放探親假。

海頓的《告別交響曲》就這樣流傳了下來,如今的現場表演我們只會讀到音樂背后的幽默,絕對讀不到當年他們在表演時的忐忑。

不過把海頓叫做“爸爸”的莫扎特卻帶頭做起了反抗,在他25歲的時候,莫扎特徹底和薩爾斯堡大主教翻臉而做起了獨立音樂人,成為了音樂史上第一位自由音樂家?,F在提到莫扎特往往說的都是他短短35年的生命創作了近干部作品且幾乎都是經典,很少提及莫扎特當年的反叛之舉對后輩音樂家們的貢獻。如果沒有莫扎特當初的決心,當代音樂家的社會地位就無從談超。

篇10

我讀完了一本書,書名是《名人傳》。這本書是我所看過書中最喜歡之一。是法國著名作家羅曼羅蘭的著作。全書分為《貝多芬傳》、《米開朗琪羅傳》和《托爾斯泰傳》。作者羅曼羅蘭在全書中描述了這些名人為追求辛福生活、追求理想和困難作斗爭的故事。下面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關于名人傳讀后感800字,請您閱讀。

名人傳讀后感800字1現在,我們的生活幾乎充滿了歡樂與幸福,沒有什么磨難。但是,有些人難免會遇到磨難,能從中走下去的人,不是擁有強而有力的身體,要的是那份堅定不移的意志。

《名人傳》的作者是羅曼。羅蘭,他指出人生是艱苦的,生活里充滿了貧困,憂慮,孤獨和辛勞,人們彼此存在隔膜,不懂得互相安慰,所以他寫《名人傳》,把偉大的心靈獻給受苦難的人們,使他們得到安慰和鼓舞。

首先介紹的是貝多芬,之所以先介紹他,是因為貝多芬希望他自己的苦難經歷能給予別的受苦難者以力量。

作者說他外貌平平,并用細膩的手法將外貌描繪得格外生動。貝多芬的童年與莫扎特相比,是無光的,艱苦的,并且少年時代的他就開始為經濟問題操心,中年疾病纏繞著他,但他依舊與病魔抗爭。

他飽受身與心的折磨,多次想向命運屈服,但他說:“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在別人的眼中,他是一個驕傲而孤獨的偉人,沒有人理解他,懂他。從他的經歷中,我知道他一生都處于困苦中,友情,親情,愛情,他也未能好好感受。羅曼。羅蘭說貝多芬的這一生就像是一個雷雨天。我能感到貝多芬一直都在與命運抗爭,與思想抗爭,他對藝術的熱愛,追求促使他的生命擁有力。

米開朗琪羅是一位雕塑家,他是天才,但天才的自由被教皇緊緊地束縛,因為西斯廷的工程,他有了一個病態的軀體。因為天才的聰穎,使他無法逃脫教皇的使喚。這是多么令人苦惱的。他光榮著,又痛苦著。

讀了他的經歷,我知道他的處境有多么艱難,面對家庭,面對對手,他們不停地中傷著米開朗琪羅。但他愛他父親,他說:“只要我還有什么東西,我就絕不會讓你缺少什么,我寧愿自己貧窮也不愿看到你受苦。

托爾斯泰是俄羅斯的一位文學家,他面對的是上流社會的人,因為他追求真理,所以被教會開除了教籍。他用強而有力的筆桿寫出了一部部著作,影響著世界。

讀完這本書,我深深地感受到三位偉人的困難與苦楚。他們是不同時代,不同地區的英雄,是與命運抗爭的戰士。他們是世界的征服者,是自己本身的征服者。

《名人傳》這本書,又讓我們呼吸到英雄們的氣息。人類中最優秀的人正與我同行,我怎能不從中汲取勇氣和力量?每個人都可能遇到困難,但比起偉人們,我們算的了什么,不如努力學習,學習他們可貴的品質,讓我們的人生也充滿意義。

名人傳讀后感800字2羅曼羅蘭的筆下淋漓盡致地塑造出一個永遠的強者-約翰。克里斯朵夫,他盡管沒有貝多芬那樣人人皆知,但他在我心中和貝多芬一樣,都是我的榜樣,都是心中的那股動力的源泉?!}記

我的心停留在了書香的驛站,懷著對約翰。克里斯朵夫的欽佩和欣賞這樣的心情看待羅曼羅蘭這本讓無數人感動,讓不少人為此激動、奮斗的名著,就標志著我已從中懂得了許多。合上這本書的最后一頁,思考著克里斯朵夫對音樂對社會獨特的見解,感悟著“我曾經奮斗,曾經痛苦,曾經流浪,曾經創作……有一天,我將為了新的戰斗而再生。”留在心底的漣漪在一層層的明晰……

約翰出生在一個音樂世家,從小接受父親曼希沃祖父米希爾的熏陶,愛上了音樂,立志做一個像受群眾熱烈歡迎的哈萊一樣做一個音樂家,寫出膾炙人口的作品。但社會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可愛,權貴、勢力是現實中的唯一,祖父中風死后不久,酒鬼父親也跌入溝中,悲傷中他很快鎮定下來,挑起了照顧母親弟弟的擔子,懷著“前進吧,前進吧!永遠不要歇息。”的信念,更加堅定了對音樂的執著。他經歷“愛人的不被愛,被愛的不愛人,愛而被愛的又遲早有分離的一天?!庇行╅_始放縱自己,又和帽店職員阿達同居,很快被這個水性楊花的女人拋棄。事情鬧得滿城風雨。約翰向自由的舅舅高脫弗烈特敞開心扉,舅舅用“人是不能為所欲為的,志向與生活是兩件事情,應該自尋安慰,主要是勿灰心,繼續抱著你的志向,繼續生活下去,其余的便不由我們作主了?!钡难哉Z鼓舞了他。他全身心地投入了對“不熱情”的德國音樂的改革,但事情依舊不順利,創作的歌劇《依斐日尼》演出時也失敗了,約翰有從事了音樂批評,大膽抨擊當時的音樂,由于對公爵的警告依舊我行我素,他被攆出了樂隊,盡管這樣,他仍不低頭權貴,對命運不服輸……晚年約翰改變了很多,繼續從事創作,但作品的性質已有很大的不同。如果說他早年作品是雷雨,晚年作品便變得恬靜了,它像夏日的白云,積雪的山峰那樣……

讀完這本書,我對約翰那種不畏風,不畏雨的堅定,不顯山不露水的執著而敬佩,他一直堅定著自己做人的原則—不低頭權貴。我也對他和奧多、奧維德之間的友誼以及對葛拉齊亞的近于愛情的友情而感動。

他的這種精神讓我想起羅曼?羅蘭筆下的另一位偉大的音樂家路德維希?凡?貝多芬,我發現,這位譜寫了音樂奇跡的偉人與約翰?克里斯朵夫有那麼多共同的閃光點!貝多芬在兒時也有著與約翰相同的夢想,但只因社會完全被貴族勢力所掌控,他們的身世都如此相似,他們的經歷也都如此坎坷,但又宛如童話一般,他們對待友情都如此真摯;他們的心中也都呼喊著自由、平等、博愛的理想,連貝多芬與朱麗葉塔的戀愛和約翰對彌娜朦朧的情感也都這樣因為身世、門第的鴻溝而破裂了;貝多芬用“公爵,您所以成為一個公爵,不過是由于偶然的出身罷了;而我所以成為貝多芬,則完全靠我自己。你這樣的公爵現在有的是,將來也有的是,而我貝多芬卻永遠只有一個!”來藐視利希諾夫斯基公爵的勢力;而約翰用:“一切自命高貴而沒有高貴心靈的人,我鄙薄他,當他如一塊污泥?!钡奈墓P去諷刺高高在上的參議官克里赫新寡的夫人。他痛恨童年時被母親拉這給富太太賠不是,厭惡那次對瞧不起音樂的丹奧陶伯伯吐唾沫而被迫下跪。他和貝多芬一樣恨透了這個虛假,窮人需賠著笑臉,卑躬屈膝地對待貴族,只拿權利,勢力為根本的世界!他們眼中有著自己對音樂的理解和欣賞,他們不為王公貴族作樂,而是為自己的熱情作樂,他們不低頭權貴,不向命運妥協!

有人說過永不服輸、永遠戰斗的貝多芬正是青年克里斯朵夫的真實寫照。是的,現在,我終于明白了這句話的含義。

貝多芬為世界留下了輝煌的璀璨——一首首不同風格的、富有朝氣的、享譽世界的交響曲,約翰?克里斯朵夫給予了無數個人奮斗堅定的力量,給予了音樂家創作的源泉。

他臨終前的自白代表了本書的精華:“我曾經奮斗,曾經痛苦,曾經流浪,曾經創作……有一天,我將為了新的戰斗而再生?!?/p>

是啊,實現夢想的經歷是坎坷的,磨難像一塊塊絆腳石,稍不小心,便會摔倒。盡管這樣,我們仍要堅守著做人的原則,心中夢想的創造。這本書中的故事鼓舞了我,心中仿佛騰起燃燒的火,我也會在人生的道路上,堅定著自己的信念,勇敢地走下去,就像約翰。克里斯朵夫一樣!

名人傳讀后感800字3那天,寒雨紛飛,天昏地暗,于是我拿來了《名人傳》消遣時間。不料,故事內容把我深深地吸引住,無法自拔,更是有感而發寫下了這篇文章。

《名人傳》乃出自于人道主義作家羅曼·羅蘭的筆下,是一部激發人上進的文學名著,它敘述了三位偉人的一生:德國作家貝多芬﹑意大利畫家和雕塑家米開朗琪羅﹑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書中讓我們看到了他們和常人一樣有他們的矛盾、痛苦和掙扎,但在憂患困頓的人生征途中歷經苦難而不改初衷的心路歷程。

這部名著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貝多芬的故事。這位音樂大師是在那鮮為人知的困境中磨練出來的。他的一生飽經磨難,身心遭受悲慘命運的摧殘,然而正是磨難造就了他的偉大。他的童年可謂悲慘。當他的父親發現了他的音樂天份后,便常用暴力逼他學音樂,把他關在屋子里練小提琴,從不顧及貝多芬的感受。在貝多芬16歲時,他的母親不幸去世了,他的父親也因此成了一個揮霍的酒鬼。這些不幸全都壓到貝多芬的身上,使他的脾氣變得暴躁古怪。但他卻更努力,很快他便成了家喻戶曉的人了。當他沉浸在音樂和成就帶來的歡樂時,他卻耳聾了。這對于一個音樂家而言這是多么大的打擊啊。面對接踵而至的困難和痛苦,貝多芬以超人的毅力和奮斗的精神不屈不撓地抗爭,使他的音樂更上一層樓,在生命的最后日子里更是寫下了不朽的《歡樂頌》……

這就是貝多芬的一生,他的一生可說是一部史詩般壯烈的悲劇。艱苦童年,愛情失敗,疾病纏身,貧困交加。貝多芬從剎那光輝享受的名譽鼎盛到人生谷底的貧苦交加,從童年時的悲慘人生到老年對歡樂的追求的曲折人生,正如羅曼·羅蘭形容的“他整個一生都像是一個雷雨天?!币粋€不幸的人,貧窮﹑殘疾﹑孤獨,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給他快樂,他卻給世界創造了快樂!我感到他的人生是崇高的。

寫到這里,我不得不對自己作一個深刻的反省。我的人生并非一帆風順,磨難也經常阻礙我前進的道路。但與貝多芬相比,我那小小的挫折好比大海里的一粒沙子那樣渺小。有好幾次,我的考試成績不理想。為此,我總是躲在家里大哭一場,沒有勇氣面對這一切,甚至自暴自棄?,F在想起來,我覺得自己的行為十分幼稚。為什么我不能勇敢地站起來,直面挫折?與其怨天尤人,不如感謝上蒼給予自己一次“小小苦楚等于激勵”的機會,好讓我擁有更大的勇氣向前邁進。

現在,我每次聽貝多芬的《英雄》﹑《命運交響曲》等名曲時,都情不自禁地為之動容。隨著旋律的起伏而震撼﹑感動。貝多芬大師的一生,完全奉獻給了人類社會。他讓人們銘記于心的是久傳于世的樂章。

在《名人傳》中,我感受到了他們崇高的精神。今后我會直面人生,去譜寫與凡人非同的命運。

名人傳讀后感800字4站在自認為都達到不能再大的土地上,抬起頭,卻被更大的天空所震撼,心里默念道:好大啊;飛翔在廣闊無邊的藍天下,靜靜地俯視行走在大地上的人們,淡道:真是渺小。

總是在黑暗的生活之中看向那耀眼的光輝,心生羨慕,卻總是抱怨為何自己的生活如此悲慘?但事實上他們的生活又幸福些嗎?

貝多芬是受全世界尊重的偉大之人。人們愛他的音樂,學習他的精神,可是有體會到他內心的那份無可比擬的痛苦?

他的童年是痛苦的。一個酷愛藝術的少年而言,過早地挑起生活的重擔。以至于為生計奔波,無疑內心是凄涼的。革命爆發,席卷全歐,也占據了貝多芬的心,他用藝術去造福窮人、造福全世界。一七九六年,他的病痛開始叩門,且一聲身邊不再離開耳聾癥開始肆虐,耳鳴不分晝夜的折磨他,內臟也疼痛不已,聽覺逐漸衰退。他避免與人交往,怕自己的毛病被人發現,他將之藏在心里。他出了肉體的困擾還受景色很難的折磨。他對愛總是充滿熱情,一八零一年他鐘情的對象是珠列塔,兩年內他第一次享受幸福的時光,可是最后,朱列塔竟嫁給了侖貝格伯爵。真是世事難料!一生中,這次他似乎來到了死亡邊緣。

真是值得人們“羨慕”的生活。

我們不過是學習上苦了、累了點;不過是面對別人的專橫與不理解的悲涼;不過是犯了小小的錯誤就被父母夸大的責備而不甘;不過是看不懂這個是是非非的環境。那又有什么呢?

面對貝多芬的經歷,我對他深感同情,那令人耀目的光環是絕對屬于他的。

“不經一番徹骨寒,怎得梅花撲鼻香”這句話真的很對。石灰不經歷一次粉身碎骨的磨打,怎能造福任內?怎能讓世人都無法離開它而歌贊他呢?樹木不忍耐一年又一年的風吹雨打,怎能在它們的年輪又刻上一筆又一筆呢?讓人們來驚嘆它的年歲呢?

美好的未來是靠現在的錘煉來構成的,沒有現在的次次考驗,和能看見明亮的未來的道路呢?

面對生活中別人的責罵、白眼、不理解,不應該憤怒的反抗,而應有調不絮的看待、解決;遇到生活中難以逾越的坎,不應氣得跳腳而亂轉悠,應靜下心,慢慢思考……

生活,一個人人都要面對的,她很公平。若先苦而后甜,若先甜而后苦,一切都看自己的選擇了。

名人傳讀后感800字5《名人傳》由法國著名作家羅曼·羅蘭的《貝多芬傳》、《米開朗琪羅傳》和《托爾斯泰傳》組成,它們均創作于二十世紀初期,無論在當時是在后世都產生了廣泛的影響。在這三部傳記中,羅曼·羅蘭是緊緊把握住這三位擁有各自領域的藝術家的共同之處,著力刻畫了他們為追求真善美而長期忍受苦難的心路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