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元二使安西范文
時間:2023-04-04 00:58:3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送元二使安西,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一天,王維正在家中吟詩作畫。突然,一個信使敲了敲門,王維便說:“請進。”信使將一封信交給了王維,王維打開信一看,大吃一驚。原來王維的老朋友元二要去安西上任。于是,王維叫住了信使,寫了一封信給元二,請元二出發的時候,上午9點去天仙客棧。
信寄出去了,約定的時候也到了。王維早早的來到了客棧,叫了幾道下酒菜,喝一壺上等米酒。點好菜后,客棧外面下起了大雨,客棧旁的綠柳更綠了。雨下得沒多久,元二就來了。
二人坐了下來,王維舉起酒杯,說:“老朋友,春節記得回來,我們一起過春節!”“好!”元二高興的答應了。王維問:“你可知這一去要多久嗎?”元二說:“不知道,安西那邊好像很亂,朝廷讓我去那邊上任。”“老朋友,你要保重身體啊,朝廷的事很重要,你的身體也很重要啊!”王維說。“謝謝你,老朋友,我會保重的。”元二說。
篇2
1.自主讀懂詩意,感悟詩歌內容,想象古詩描繪的情景,體會朋 友間的深情厚誼。
2.有感情地誦讀這首詩。
重點難點:
1.體會詩中蘊含的情感,讀出詩的韻味。
2.對詩歌意象(“酒”)的理解;正確理解“西出陽關無故人”,通過 “更”“盡”把握詩人的心境。
一、解讀詩題,了解作者
(課前板書古詩,“■”字暫不寫)
師:同學們,你知道哪些送別詩?
(生背誦《贈汪倫》、《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師:有時候,離別是一種“千帆皆不是,唯有孟浩然”的無限惆悵,有時候又是一種“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的灑脫不羈。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另一首送別詩,看看這首詩要表達怎樣的感情。都說題目是詩的眼睛,誰愿意試著談談?
生:送/元二/使/安西。
師:為什么這樣讀?
生:元二是一個人的名字,安西是地名,使是去的意思,連在一起就是送元二去安西,所以這樣讀。
師:看來,你是根據自己的語感和理解讀出停頓和節奏。真好!“使”就是出使,那么,誰送元二呢?
生:王維。
師:你對王維有哪些了解?(生沉默)
師:這樣吧,老師這里有關于王維的簡介,給你30秒的時間,看誰能在最短的時間記下來,出示燈片(生記憶)。
生1:王維是唐朝的著名詩人,有“詩佛”之稱。
生2:王維最擅長山水詩,蘇軾評價他的詩“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生3:王維還精通音樂。
師:真好,把大家說的合在一起就比較全面了,我們再對照燈片一起回顧一遍。(生齊讀簡介)
二、學習全詩,理解詩意
師:知道了題目的意思,對詩人也有初步的了解,能不能準確無誤地讀讀這首詩呢?對照黑板試試看。
生:老師,漏了一個字。
師:(故作驚訝)是嗎?漏了什么字?
生:“■”。
師:哦,“■”字怎么寫?
生:左邊“氵”,右邊的上面是個“口”字,下面是個“巴”字
師:跟我一起寫,“■”是什么意思呢?
生:“濕潤”。
師:你怎么知道的?
生:課文注釋里有。
師:很會利用資源,對照課文注釋理解是個好方法,“■”字要寫正確,對于四年級的同學來說很簡單,怎樣寫美觀呢?
生:右邊寫的時候上窄下寬。
師:很好,按照她說的工工整整地把“■”字寫兩遍,注意你的姿勢。(生練寫)
師:現在自由去讀讀吧。(生練讀)
師:誰愿意站起來試試?
生1:(讀詩)(舍讀成shě,“無故人”讀成“無敵人”,“朝”讀成cháo)
生2:是“zhāo”,不是“cháo”。
師:你為什么讀“zhāo”。
生:早晨的意思就讀“zhāo”。
生:是故人,不是敵人。
師:故人是什么意思?
生:老朋友。
師:是呀,老朋友怎么就變成敵人了呢?還有舍字,你仔細看它的造型,像什么?
生:房子。
師:是呀,客舍,就是旅館,在這里讀“shè”,我們再來試試看。(生齊讀)
師:很好,字正腔圓。可是,古詩和音樂一樣,是有節奏和韻律的,比如老師會這樣讀(范讀第一句和第二句),你們能試著讀一讀嗎?(生讀,師用/劃出停頓)
師:一開始就能讀出字的節奏,其實,憑的就是你的語感,這是一種能力。同學們很不錯,那老師要讓你們挑戰更高難度的。請看大屏幕,你能對照下面的注釋想想古詩里包含著什么意思嗎?(生思考,交流)
師:通過剛才的思考和交流,你知道了什么?
生1:我知道了王維勸元二再喝一杯酒,因為西出陽關后就沒有我這樣的老朋友了。
師:你敏銳地抓住了“更”字,更就是“再”的意思。你看,抓住了最關鍵的詞去理解,整句詩也就不難理解了。
生2:我知道了渭城的早晨下了一場雨。
師:一場什么雨?傾盆大雨嗎?
生2:是很小很小的雨。
師:蒙蒙細雨。語文課上,咱們的語言應該有濃濃的語文味,我們試著說有語文味的話好嗎?
生:因為濕潤了灰塵。
師:一個“■”字告訴了你是蒙蒙細雨。
生:我還知道了,柳樹經過雨的沖洗顯得更加綠了。
師:那你能把整首詩連起來說一說嗎?
生:渭城早晨的小雨濕潤了灰塵,客舍旁邊的柳樹經過雨的滋潤更加鮮艷,勸你再喝了這杯酒吧,西出陽關就沒有老朋友了。
師:真好!每個關鍵的、難理解的詞都說得很準確,古詩的意思自然很明了,是呀,出了陽關去哪里啊?
生:安西。
師:你去過安西嗎?
生:沒有。
師:(出示地圖),請看大屏幕,安西就在今天的新疆附近,安西都護府就是當時唐朝在這里設立的最高軍事機構,而長安,是當時唐朝的京城,王維和元二都住在這里。猜猜看,從長安到安西,在唐朝騎千里馬去要多長時間?
生1:一兩天。
師:呵呵,是坐飛機嗎?還是高鐵?
生2:一個星期。
師:遠遠不夠。
生3:兩個月?
生4:八個月。
師:差不多,至少半年。去這么遙遠的地方,作為好友,王維當然要去送了,于是往西走,有一座城叫——?
生:渭城。
師:所以這首詩也叫《渭城曲》。分別前的晚上,兩個朋友在附近的小旅館住下,通宵達旦地喝酒聊天,所以第二天早晨,他們才會看到這樣美的景色,(板書“景”)讀——
生:渭城朝雨■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師:送到渭城,元二就孤身上路了,繼續往西走,走到陽關(圖片)。陽關在當時一直都是內地走向西域的通道,出了陽關,就離開自己的故鄉,詩中這樣說——
生:西出陽關無故人。
師:那這樣一首送別詩的題目該怎樣讀,這首詩又該怎樣讀呢?還能那么高亢、快樂地讀嗎?(生有感情地讀題)
師:我聽出了淡淡的哀愁。這首詩又該怎樣讀呢?(生有感情地讀詩)
三、想象畫面,升華情感
師:我們剛才知道了,蘇軾評價王維的詩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好詩如好茶,需要你細細地品,慢慢地悟(板書:品悟)。請一個同學讀第一句和第二句,其他同學邊讀邊想象畫面。(生讀一二句)
師:你出色的朗讀,讓我的腦海里有畫面了,同學們看到了什么畫面?
生1:我看到了蒙蒙細雨,客舍旁邊的柳樹翠滴。
師:《詩經》中有一句話是“楊柳依依”,一說到“依依”我們便會想到哪個詞?
生:依依不舍。
師:那古人送別時折柳表達什么感情呢?
生:依依不舍的感情。
師:蒙蒙細雨,瓦楞青青的客舍,翠滴的柳色,這樣一幅畫的主色調是什么?
生:綠色。
師:這樣的畫面,帶給你最直接的感受是什么?
生:清新,美麗。
師:把你的感受融入到朗讀中去。(生讀第一、二句)
師:美得清新,美得令人陶醉。然而,就在這樣一個美好的早晨,好朋友要分別了。蒙蒙細雨、楊柳依依更加勾起詩人心中的離情別意。現在,你的感受也許更深了,一起來讀讀。(生讀第一、二句)
師:如今,好友要走了,王維設宴為好友送行,宴席上,詩人不知道好友西出陽關何日能再見,于是舉起酒杯對好友說——
生: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師:當時陽關以西那么遙遠,你能想象那是個什么地方嗎?
生1:沙漠。
生2:荒無人煙。
師:你看,這不是越說越有語文味了嗎?唐代詩人曾經寫下這樣的詩句(出示幻燈片,生讀):“十日過沙磧,終朝風不休。馬達碎石中,四蹄皆血流。”你從詩中感受到什么?
生1:馬的四只腳都被石頭劃破了。
師:堅硬的馬蹄尚且流血,何況是人吶!
生1:我知道了從早到晚風不停。
師:你深刻地理解了“終朝”的意思。
師:這就是元二一路所經之處,這是一條怎樣的路?
生1:這是一條危險的路。
生2:這是一條生死難料的路。
生3:這是一條死亡之路。
師:所以,臨別時,王維對元二說——
生: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師:西出陽關只是見不到老朋友我了嗎?
生1:還見不到家里的老母親。
生2:見不到兒時的玩伴。
師:聽不到什么?
生1:聽不到親切的家鄉話。
生2:聽不到母親的嘮叨、兒女的歡笑聲。
師:嘗不到什么?
生1:嘗不到美味的酒。
生2:嘗不到家鄉的特產。
師:所有的一切都濃縮在一個“無”字中,那西出陽關后有的是什么呢?請看大屏幕——(幻燈顯示)
師:渭城蒙蒙細雨,楊柳依依。安西卻——
生1:干旱。
師:你發現了嗎?老師前面是四字詞語哦,為了讀起來更上口,你應該說——
生2:寸草不生。
師:渭城溫暖如春,生機勃勃,而安西卻——
生1:車水馬龍。
師:你知道車水馬龍是什么意思嗎?
生1:就是車很多,馬很多。
師:是呀,你理解得很正確,可是,剛才不是說“荒無人煙”嗎?怎么又成“車水馬龍”了呢?
生1:那里打仗會有很多人很多車,會死很多人。
師:哦,我明白了,那叫“尸橫遍野,血流成河”,表達要準確哦,否則,很容易給人造成誤解。
生2:死氣沉沉。
師:渭城有可以一起飲酒作詩的朋友,而安西卻——
生1:一無所有。
生2:生死未卜。
師:是呀,形單影只,孤身一人,舉目無親。夕陽西下,只有元二和那匹孤獨的駱駝,這一去,不知何日是歸期。此刻,王維,你想對元二說什么?
生1:元二,再見。
生2:元二,你放心去吧,家里我會替你照顧好。
師:那樣一條危險重重的路,那樣一條生死未卜的路呀!還會說什么呢?
生3:元二,你一定要平安回來啊!
生4:元二,那邊天氣不好,你要多穿衣服保暖呀!
師:千言萬語匯成一句話——
生: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師:這是一杯怎樣的酒啊?
生1:這是一杯離別的酒。
生2:這是一杯祝福的酒。
生3:這是一杯兄弟情深的酒。
生4:這是一杯回憶的酒。
師:這是一杯盛滿了詩人真摯情誼的酒,這是一杯飽含深深祝福的酒,這樣的酒喝了多少杯?
生:無數杯。
師:你從哪個詞看出來?
生:“更”字。
師:是怎么喝?
生:大口大口地喝,有個“盡”字。
師:這樣一杯一杯地一飲而盡,他們不會醉嗎?
生1:他們借酒消愁。
生2:酒不醉人人自醉。
師:醉了才好啊!醉了時間才能停下來!女生,讓我們懷著復雜的感情勸元二一杯——
女生: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師: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難復還。男生,用你們的朗讀表達此刻的心情。
男生: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師:多少往昔追憶,多少離愁別緒,多少殷殷囑咐,都在這一杯杯濃濃的酒中。這哪是酒啊,這分明是——
生:濃濃的情(師板書:“情”)。
師:送君千里,終須一別,再喝一杯,元二就該啟程了,讓我們用深情的朗讀送送元二吧!(生齊讀)
師:西出陽關的元二啊。無論走多遠,無論在哪里,記得回來,記得還有故人的牽掛和祝福……然而,王維終沒能等到元二回來。王維在元二走后的幾年便去世了,元二聽到噩耗,痛哭流涕,日夜兼程地 趕回來,然而,如今陪伴他的只有冰冷的墓碑(PPT音樂起),站在墓碑前,元二思潮起伏——
篇3
《送元二使安西》是唐代著名詩人王維在送別朋友遠赴邊疆觸景生情所做的詩歌。由于該詩朗朗入口,依依惜別之情經過28個字的表述躍然紙上。由于該詩的經久不衰,后來被編成了樂曲收錄到《樂府詩集》。該詩原文:渭城朝雨?徘岢荊?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這是一首七言絕句。大體的意思是清晨的微雨打濕了渭城地面的灰塵,蓋有青瓦的旅店映襯柳樹的枝條顯得格外新鮮。親愛的朋友,請你再干一杯離別之酒吧,因為向西走出陽關后就再也無法見到老朋友了。
二、《送元二使安西》英譯述評
查閱馮慶華先生的著作《文體翻譯論》,這首詩由不同的作者翻譯可以有如下幾種版本。
譯文 1:TO My Friend Going to the Frontier/The Morning rain has kept the town’s roads clean/And here,dear friend,dry up this other cup/Why,West of Sun pass none will cheer you up.(Tr.王寶童)
譯文 2:Seeing a Friend off to the West/The morning rain has settled the dust/The tavern looks fresh and willows are green/Now please take one more cup of liguor/West of the Yang Pass * no friend will be seen.
* The Yang Pass is in Gansu Province,in northwest China.(Tr.豐華瞻)
譯文 3:Bidding Adieu to Yuan Junior in His Mission to Anxi
(Song of the Town of Wei)/The fall of morning drops in this Town of Wei/Its dust light doth moisten,/Tenderly green are the new willow sprouts/Of this spring adorned tavern.I pray thee to quench once more full to the brim/This farewell cup of wine,/For after thy departure from this western most pass,/Thou will have no old friend of mine.(Tr.孫大雨)
譯文 4:A Farewell Song/No dust is raised on pathways wet with morning rain,/The willows by the tavern look so fresh and green./I invite you to drink a cup of wine again,/West of the southern Pass no more friend w ill be seen.(Tr.許淵沖)
這四個譯者對于這首詩有著不同的理解和感受,因此在翻譯的過程中風格和特點各異。首先從題目的翻譯來看,譯文3采用了直譯法,譯文1、2和4采用了意譯法。由其是譯文4對于題目的翻譯已經和詩的原文題目相去甚遠,但是這個翻譯更符合西方讀者的文化和語言思維習慣,因此更容易被西方讀者所接受。譯文3雖然采用了直譯法,但是其使用的語言為英語的地道表達方式,只不過由于時間和空間不為西方讀者所熟知所以在讀者的接受方面略顯困難。譯文1和2對于題目的字面翻譯都非常好,但是這首詩的離別傷感的“魂”沒有表達出來,容易使讀者茫然。對于第一句的翻譯,所有的翻譯者都完美的翻譯出了“朝雨”和“清塵”。但是,對于“?擰閉飧齠?詞的翻譯,他們采取了不同的策略。譯文1采用了省略的方法,沒有翻譯。譯文2用”settle”一次把“?擰閉飧齟時澩锏牧芾煬≈隆R胛?3和4也采用了省略的方法。從接受美學角度分析,譯文2更容易為目的語讀者所接受。除了譯文1以外,這首詩第二句翻譯得都非常好。譯者選用了“willow”、“fresh”和“green”三個詞把柳色新能夠活靈活現的表達出來。本詩的第三句話和第四句話是和重點部分,所有四個譯者均翻譯得非常出色。綜上所述,從接受美學角度來分析,譯文4完美的翻譯了原著的“魂”,能夠被西方讀者所接受,翻譯較好。
篇4
早自習,語文老師挑我們背《送元二使安西》,不是一個一個捧著書到她面前,而是她喊同學的名字,到黑板上背寫,很“不幸”,我被挑中了。還有其他的幾個同學,也一起在黑板上寫,各寫各的,老師不許互相偷看。于是我們幾個,就人手拿一根粉筆,埋頭于黑板,背寫這首詩。我倒不是不會背,只是背的不太熟,邊背邊想邊寫,終于寫完,寫完之后,匆匆下了講臺,回到座位上趕緊翻書,看有沒有背寫錯,還好還好,都背對了,暗暗竊喜了片刻,老師檢查時,卻讓我們幾個都把這首詩抄寫幾遍,原因是我們都有寫錯。老師圈起了我們寫錯的地方,有的同學把“浥輕塵”,寫作了“亦清晨”,有的同學把“客舍青青柳色新”寫作了“”客舍新新柳色新“,而我,老師把寫的“故人”的“故”字圈了起來,我不知為何,看看黑板,再看看書,如此反復多次,才恍然大悟,原來我把“故人”寫作了“敵人”!笑料百出。一首《送元二使安西》,可把我們弄的暈頭轉向,于是,只能抄寫,我會寫錯,是因為我背這首詩時,一直背的是“西出陽關無敵人”,而不是“西出陽關無故人”,“敵人”與“故人”,看上去很像,但終究不同。
抄寫了很多遍之后,這首《送元二使安西》便告了一段落,我們學習其他的古詩,背誦其他的古詩,便暫時把《送元二使安西》忘在了腦后。
多年以后,我重讀《送元二使安西》,首先想到的便是初中時我們鬧的笑話,每個人都有寫錯,其實之所以會寫錯,是因為對詩要表達的意思及情感不了解,不了解,便容易出錯。這首詩是一首送別友人的詩,元二即將前往邊塞,詩人為他把酒餞行。只是一首很平常的送別詩,作者沒有恣意的渲染別情,讀來卻體會到了淡淡的離愁。
渭城的朝雨綿綿不絕,天空灰蒙蒙,空氣濕潤,煙雨霏霏,似要留住即將遠行的行人,不知這場雨,是下的及時,還是不及時,怕綿綿細雨阻了友人西行的路,又怕此一別,再逢不知是何期。折下一條青柳,放在友人的掌心,愿君珍重,且飲下一杯濁酒,將此時此刻的時光牢記,西出陽關之后,再無舊時知己。
篇5
1、勸君更盡一杯酒作者是王維。勸君更盡一杯酒作者是出自唐代詩人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
2、這是一首送朋友去西北邊疆的詩。安西,是唐中央政府為統轄西域地區而設的安西都護府的簡稱,治所在龜茲城(今新疆庫車)。這位姓元的友人是奉朝廷的使命前往安西的。唐代從長安往西去的,多在渭城送別。渭城即秦都咸陽故城,在長安西北,渭水北岸。
(來源:文章屋網 )
篇6
1、客舍青青柳色新的上一句:渭城朝雨浥輕塵。
2、出自唐代詩人王維的古詩作品《送元二使安西》的第一二句,其全文如下: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3、解釋:我送元二出使去安西,清晨的細雨打濕了渭城的浮塵,青磚綠瓦的旅店和周圍的柳樹都顯得格外清新明朗。請元二再飲一杯離別的酒,向西走出了陽關,就可能再也碰不到認識的人了。
(來源:文章屋網 )
篇7
2、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李白:《送友人》
3、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
4、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篇8
1、《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唐 李白。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2、《送元二使安西》唐 王維。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3、《芙蓉樓送辛漸》唐 王昌齡。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4、《贈汪倫》唐 李白。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來源:文章屋網 )
篇9
2、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唐)白居易 ;
3、莫愁前路無知已,天下誰人不識君。——(唐)高適 ;
4、天下快意之事莫若友,快友之事莫若談。——(清)蒲松齡 ;
5、與朋友交,言而有信。——(春秋)子夏 ;
6、君子與君子以同道為朋,小人與小人以同利為朋 。——(宋)歐陽修;
7、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
篇10
1、閱讀理解的片段是茅盾的《白楊禮贊》片段
2、作文題目為:以學生的角度出發的,對學校校規對“走廊應輕聲慢步靠右行”的認識和看法。
3、古詩默寫:(劃橫線的地方為需要默寫的題目)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輕塵,
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
西出陽關無故人。
《春夜喜雨》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山行》
遠上寒山石徑斜,
白云深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
霜葉紅于二月花。
《回鄉偶書二首》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離別家鄉歲月多,近來人事半消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