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于奉獻的名言范文

時間:2023-04-04 19:22:1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樂于奉獻的名言,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樂于奉獻的名言

篇1

盡力做好一件事,實乃人生之首務。

真正的幸福只有當你真實地認識到人生的價值時,才能體會到。

應該讓別人的生活因為有了你的生存而更加美好。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把別人的幸福當做自己的幸福,把鮮花奉獻給他人,把棘刺留給自己。

篇2

對于那些蘊藏德育思想的文章,教師可以采用正面講解的形式,盡量使用通俗易懂的英語,啟發學生思考,使之能夠在短時間內獲得大量的、系統的思想道德方面的知識,提高他們的道德素質。如Unit 4 “Global warming”,引導學生討論身邊的環境問題,并學習文中提到的全球變暖問題。

T: The earth is becoming warmer. What can we do about global warming? Some people feel that individual can have little effect on such huge environmental problem.

S1: As a famous saying goes: “Together, individual can make a difference.” I think we have the power to improve our environment.

T: Do you have some good idea?

S1: Greenhouse gases are to blame for global warming. We should reduce the amount of carbon dioxide and other greenhouse gases. It means we should lead a low-carbon life.

T: It sounds good! Then who can tell me what is low-carbon life?

S2: To be low-carbon people. Taking public transport or walking to their office, using reusable bags.

S3: Don’t use air conditioner or the heating system unless necessary. Don’t leave our television and computer on if we are not using them.

S4: Turn off lights when we leave the room.

S5: Do not buy too many clothes. Do not waste anything.

S1: By doing these, people can save money and energy as well as improve the environment.

T: Good idea. Good summary. How about others? What’s your opinion?...

利用名言進行啟迪

英語中有很多思想內容豐富的名言警句, 這些名言警句對學生的成長具有重要的作用。如:No pain, no gain. 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 Well begun is half done.我每周介紹3句名言,要求學生明白其中道理, 謹記于心,并落實于行,逐步養成正確的思想觀和良好的生活態度。

發揮名人效應

現行英語教材編排的一些練習的閱讀材料中, 有不少名人的事例。如Book 1 Unit 5 “Nelson Mandela-a modern hero”,William Tyndale用英語編寫了圣經,方便說英語的人閱讀;Norman Bethune“二戰”期間在中國當戰地醫生,挽救了許多中國士兵的性命;Sun Yat-sen經過多年的奮斗,了帝制,成立了共和國;Nelson Mandela為黑人的解放事業不懈努力等等。我提問:他們為人類做出了偉大的貢獻,成功靠的是什么?學生解答這一問題, 既能更好的理解閱讀材料,又增加了愛國成才、進取奉獻的精神。

積極組織課外活動

篇3

“對待同志要像春天一樣的溫暖,對待工作要像夏天一樣的火熱,對待個人主義要像秋風掃落葉一樣,對待敵人要像嚴冬一樣殘酷無情。”這段名言許多人都能耳熟能詳,讀到它,人們會不約而同地想一個人;想起他,我們就會被一種精神深深地感染。

1940年12月18日,從湖南省望城縣簡家塘村一個貧苦農民的家里傳出一聲男孩的啼哭----雷鋒出生了。然而,不到7歲,雷鋒就成了一個孤兒。

1950年,在鄉政府的關懷和資助下,不幸的雷鋒幸運地得到了免費讀書的機會。讀書期間,他樂于助人,時時刻刻奉獻著自己的愛心。1956年,雷鋒從荷葉壩小學畢業,執意要留在農村的他當上了鄉政府的一名通信員。1958年至1959年間,雷鋒先后在困山湖農場當拖拉機手,在鞍鋼做推土機手,在弓長嶺焦化廠參加基建工作……雷鋒勤奮的工作得到了大家的認和和贊賞,他多次被評為“先進工作者”、“工作標兵”、“紅旗手”、“青年社會主義建設積極分子”……

雷鋒擁有一顆滾燙的愛心。有一次,他坐車出差。火車上,他主動幫助列車員掃地、擦桌子,為旅客倒水,讓座位,忙得不亦樂乎。換車時,一位山東大嫂不小心把車票和錢都丟了,雷鋒看見后,毅然用自己的津貼費為大嫂補了車票,并送她上了車。大嫂含著熱淚問:“大兄弟,你叫什么名字,是哪個部隊的?”雷鋒自豪地說:“我叫,住在中國。”

1962年8月15日,雷鋒在指揮戰友倒車時,不幸被倒下來的方桿砸在頭部,造成顱骨操作,導致腦機能障礙,永遠地昏過去了,年僅22歲……

1963年1月,雷鋒生前所在班被命名為“雷鋒班”,他個人被追認為“全國優秀少先隊輔導員”。1963年3月5日,題詞“向雷鋒同志學習”,號召全國各族人民以這位祖國的好兒子為榜樣。

篇4

學會、會學、樂學是學生體會學習的三種境界,樂學是學生學習的最高境界。學教、會教、樂教是教師體現教學的三種境界,樂教是教學的最高境界,而師德師風的最高境界是——樂教勤業。

樂教勤業是怎樣煉成的呢?

一、業精于勤荒于嬉,教師要勤業

敬業樂業,作為職業道德的核心,自古以來倍受人們的尊重。一個勤業的教師,他會勤奮鉆研,科學施教;他會著力總結教育規律,發現真理,并按照教育規律的要求科學施教,無論是備課、上課,還是批改作業、管理班級,他都會將自己的教育行為置之于科學認識的照察之下,在教育規律限定的范圍內科學地規劃、組織、實施,因材施教。一個人只有愛崗敬業,才能盡職盡責。因為“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故曰教學相長也”。

真正的樂于教人,總是和自覺的勤業連在一起的。這不僅是職業需要,也是敬業勤業的表現。新課程改革對教師勤業的要求主要有以下五點:教師要有關于課程的專門知識;教師要有對一門課程及其教材進行多學科多角度分析評價的能力;教師要有課程建設和開發的能力;教師要有轉變教學觀念,采用新的教學方式能力;教師要有對學生進行多元、多維評價的能力。

勤業,在于教學中營造和諧寬松的學習氛圍,注重學生思維能力、自學能力、質疑能力、創新能力的培養。實現課堂教學氛圍的優化,實現課堂教學目標的優化和課堂教學方法的優化。教師在“勤業”上要精通業務、不斷學習、不斷鉆研、不敷衍塞責;要精益求精、勇于探索、實事求是、盡心指導、循循善誘。

勤業,學生各有所需,教師按需輔導,達到的目的是“不讓一個學生掉隊”。倡導沒有后進生,學生間只有差異。改變教學理念面向全體學生。體弱生愛在關心;病殘生愛在得體;過失生愛在信任;屢錯生愛在耐心;向師生(與老師親近的學生)愛在珍惜;背師生(不與老師交流的學生)愛在主動;個性生愛在尊重;普通生愛在鼓勵;進步生愛在賞識;后進生愛在鞭策。

二、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教師要樂教

孔子積極提倡音樂,推出以“六藝”為重的“樂教”觀念,體現出他的道德觀。孔子還將“樂教”視為教育完成的終極目標。樂教,就是樂于從事教育事業,以從教為樂,樂此不疲。進入“樂教”這種最高境界的教師,他們從事教育工作也不單是出于喜歡和熱愛,而是因為教育工作的偉大意義有著深刻、全面的認識。并為教育工作本身所具有的樂趣而深深吸引。這些教師在教育過程中能夠得到內心的極大充實和滿足,甚至可以以苦為樂,以苦為趣,達到物我倆忘、醉迷其中的“孔顏之樂”的最高境地。孟子也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視為“人生三樂”之一。這是我們教師應當向往和追求的最高境界。

樂教,我國當代教育家斯霞有一句名言:“智育不好是次品,德育不好是危險品,身體不好是廢品。”這里應還加上一句:“心理不健康是易碎品。”樂教,關鍵在于要有奉獻精神、熱愛學生。李嵐清同志說:“教師這個詞的本質含義我想就是‘奉獻’兩個字。如果丟了奉獻,那就不能稱為教師。”有首歌唱得好“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人間”。作為教師,只有將愛無私奉獻給學生,關心他們的學習、生活,才會得到學生的認可;才會成為學生的朋友;才會真正走進學生的心中。沒有對學生的愛心、對教育的事業心,就談不上良好的師生關系。

教師必須以“愛崗、敬業、奉獻、為人師表”為座右銘,樂教勤業做到“五個不”——身正行規不迷航;樂教勤業不動搖;會教善教不懈怠;奉獻愛心不謀私;文明執教不粗暴。孔子在教學活動和日常生活中,非常注意言行的榜樣和示范性,律己極嚴,其身正,不令則行:其身不正,雖令不行。“教師與學生朝夕相處,因此,教師要做到:語言文明、親切、儀表端莊、舉止文雅、談吐風趣、勤奮向上,樹立一個良好的師德形象。要樂奉獻、勤敬業、愛學生,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達到教育家陶行知所說:“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顆草去”的最佳境界。

三、勤奮工作,寓教于樂,教師要樂教勤業

魏書生老師認為教師有“三重收獲”:一是收獲各類人才,二是收獲學生真摯的感情,三是收獲科研成果。只有樂教勤業的老師,才能全面、深刻地認識到教育工作的偉大意義,才能為教育工作本身所具有的樂趣而深深吸引。我越是勤奮工作,越是能體會到教師工作的無窮魅力。不斷研究教育教學方法,尋找科學的育人規律,是樂教勤業的重要體現。

教育大計,教師為本。堅持“為了學生的一切”的教育思想,教師工作是一個“良心活”。愛——是教師必備的基本素質,是育人的精華所在。熱愛每一位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與學生平等相處,寓教于樂。樂教必須以正確的教育觀為前提,以對學生的厚愛為基礎。因為熱愛教育事業、熱愛學生而不辭勞苦,這就是樂教敬業的不竭動力。教師就要體現“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的獻身精神。要“博施于民而能濟眾”,這樣的心態才能培養更多、更好的有用之才。

綜上所述,教師具備“樂教勤業”的師德,才能教好書、育好人,才能成為學生學習和生活的導師和道德的引路人。否則的話,就像原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所說的那樣“如果只教學生讀書誦文只能使得一個人變得更壞、更危險”。所以教師每時每刻都得用無私無畏的品質、形象去影響教育他們。

篇5

古人云:學高為師,德高為范。具備良好的師德是對人民教師最基本的要求,因為師德對學生起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執教實踐告訴我:師德最具體的內容和最生動的表現就是充滿愛心和無私奉獻,它們猶如飛鳥的雙翅,鐵路的雙軌,人的雙腳,把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源源不斷地傳承下去。

一、 造就民族振興的棟梁需要至誠的愛心

實踐證明,教師對學生的愛是開啟學生心扉的一把非常有效的金鑰匙,是點燃照亮學生心靈的火種。換言之,對學生充滿愛心是一個教師必備的素質,是師德的首要要求。蘇霍姆林斯基在《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中指出:“要成為孩子的真中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獻給他們。”如果說教育是事業,事業的意義就在于獻身;如果說教育是生活,生活的真諦就在于充滿愛心。

首先,我們要尊重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和自尊心。要改變過去“尊師愛生”的傳統觀念,師生間建立起以“互尊互愛”為基礎的民主,平等的新型師生關系。學生與教師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不能因為師生之間存在年齡和知識的差距,教育和被教育的地位不同產生不尊重學生的情況。尊重學生的人格不僅是師德師風問題。在《憲法》《教育法》《義務教育法》《教師法》《民辦教育促進法》《未成年人保護法》里均對尊重學生的人格有明確的規定。教師只有尊重學生,以平等的態度與學生相處,才能使師生之間更容易溝通理解,從而準確掌握學生的思想感情、興趣愛好、稟賦傾向和智力發展等,為得心應手地實施素質教育,推動新課程改革,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其次,我們要公平待生,對學生做到一視同仁,平等看待,不厚此薄彼。對學得輕松的學生不能因為學習成績好就姑息遷就他們的缺點,甚至掩飾縱容,否則不利于學生今后的身心發展。譬如,學習委員某一天值日開溜了,教師不能因為其是學習委員就網開一面,而應找個恰當的時機,深入了解情況,如果有特殊原因,應向其他學生說明,以得到全體同學的諒解;如果不是特殊原因,該批評教育就得批評教育。只有這樣,才能使全班同學感受到,在這個集體當中人人都是平等的。對于學困生,教師就更要多給他們一份愛心,幫他們樹立起足夠的自信心。不能只看到這類學生身上的消極因素,而要看到他們的積極因素、閃光點,而且要善于、樂于、勤于挖掘他們的積極因素。我們應該認識到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教師。少年兒童的思想還沒有定型,可塑性很大,在不利的條件下容易變壞,在有利的條件下也可以變好,同時更要看到學困生內心存在需要別人尊重又怕得不到尊重的矛盾。為此,教師就應深入了解,激發他們的自尊心、自信心和上進心,促使他們向好的方面轉化。要轉化,先得感化,這時,最需要教師的“愛”。教師應主動關心、愛護、鼓勵他們,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讓他們在和風細雨中明白道理,樹立頑強的進取心和上進心。

如果我們奉獻了真誠的、平等的、無私的愛心,那么每一個學生都將品嘗到成功的喜悅,每一個學生都將感受到心靈的舒放和愉悅,每一個學生都將真切地感受到學校是他們身心成長的家園。進而讓他們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激勵他們為祖國美好的明天、民族的偉大復興奮勇拼搏。只有熱愛、關愛、真愛學生的教師,才能贏得學生的依賴,使學生樂于接受教誨,收到最佳教育效果。

二、 譜寫恢弘的教育詩篇需要無私的奉獻

生命的價值何在?答案是眾多的,然而真理只有一個:生命的價值在于奉獻。奧斯特洛夫斯基有一句廣為傳頌的名言:人只有對世界有所奉獻,一生奮斗不息,才能自豪地感受到自我存在的價值。人不可能都享受名揚世界的榮譽,但奉獻的快樂卻可以為千千萬萬的人所享受。作為教師,一生耕耘于三尺講臺,雖然清貧,卻又富足,因為桃李滿天下。看似平凡實為崇高,都緣于“奉獻”這兩個字。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教育是立國之本,而教師則是興教之本。所以我們經常強調,振興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興教育的關鍵在教師。教師對科技的發展、文化的繁榮、社會的進步、經濟的騰飛、民族的振興等,都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因此有人曾用充滿激情的筆觸寫道:教師肩負著教書育人的偉大使命,是人類文化科學知識的傳播者,開發人類智能資源的先鋒隊,塑造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協調人際關系的藝術家,平衡學生心理的保健醫生。正因為如此,國家對我們教師素質的要求,特別是職業道德水平的要求就顯得分外重要。而首要的是,我們應有這樣的認識,教師的職業是光榮而又神圣的。如果僅僅將教書當作一種謀生的手段,生存的工具,把從事教育看成是眾多職業中的一種歷史的偶然,那么,我可以肯定地說,有這樣一種思想的人不可能成為一個真正意義的教師,充其量也不過是一個教書匠而已。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教師必須具有偉大的、崇高的、無私的奉獻精神,如果不具備這樣的精神,就不應當從事教師這一崇高、神圣的職業。

篇6

一、要感恩知責

一個人渺小也好,偉大也好,都不能忘記我們的恩人,都不能失去應有的良知、良心、人格、道德。對恩人的感恩之心、之情、之行,是一種愛、一種情、一種素質、一種境界、一種品德、一種責任。從美德角度而言,感恩是一種應有的回報。這種回報不是簡單的來往、交際,也不是一種外在的負擔,更不是一種討價還價式的交易。一切感恩的舉動是從美德和真情中滋生、滋長、生成、形成,表現出的是一種愛戴、愿望和責任。“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匪報也,永以為好也”。感恩就是這種回報和責任的回聲、回歸。對企業領導干部而言,知恩、感恩、報恩,第一位的就是銘記黨和人民的恩情。這個大、那個大,都沒有黨的恩情大;這個高、那個高,都沒有人民的養育之恩高;這是立身之基,從政之道,做官之本。我們感恩于黨和人民,就要把知恩圖報之情轉化為工作的責任感、事業心。知黨的恩、人民之恩必報,就要知立身之責,知為官從政之責。在這里,責任就是使命,責任就是奉獻。責任就是報恩。

二、要感恩向善

感恩、感謝、感激,是人間最好的甘醇。她像一條不息的河流,滋養著人生的生命。心存感恩是對他人的贊美與欣賞,是對自身心靈的陶冶,是打開心扉的交流,是一種人生的大境界。說到底,感恩是一種道德良性互動的劑。懂得感恩,學會感恩,不獨是對善行的回饋,更是對善意的肯定和傳遞;拒絕感恩,會讓人們逐漸對善舉失去反應,對善良變得麻木,最終對友愛互助失去信心。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感恩意識不僅是一個文化命題,更是一個時代命題。富蘭克林說過:“把別人對你的恩惠刻在大理石上”。這句膾炙人口的名言,道出了一個樸素的道理:在人際交往中,講究操守品行,培養健康的生活情趣,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保持一顆向善之心。向善能夠營造一種良好的人際交往氛圍。向善是一面鏡子。感恩回報社會,是我們民族的傳統美德。水無源則枯竭,木無本則壞死。同樣,做人要有良知,不忘本。懂感恩,就要知向善、為向善。這是立身做人的基本覺悟,也是高尚人生境界的源頭。無私的奉獻,高尚的人格,都是來源于講良心、不忘本,這樣樸素的感情。質樸中孕育著偉大,彰顯著人生的一面。人世間最美好的東西是什么?善良是人類所共有的美德,是“一種世界所通用的語言”。人生在世,我們不能選擇一個條件優越的家庭,不能選擇一個聰明的頭腦,但是我們可以選擇一顆善良的心。作為企業領導干部,我們只有從一言一行、一點一滴做起,時時告戒自己向善,把向善作為一種思想文明建設來抓、來落實,才能塑造高尚的情操,為構建和諧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

三、要感恩增孝

人生不易,常想感恩,常懷感恩之心,就快樂無窮。感恩是一種愛的表達,它蘊涵著一份真誠,一種對他人的感謝與尊重。從這個方面來看、來認識、來理解,感恩并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也不是每個人自然都擁有的,因為它是一種社會的美德,人類的美德。古人講:“百行孝為先”。這種美德,在一定意義上講,就是一個“孝”字。在這里,我們講感恩,就要感謝父母的養育之恩,就是講“孝”。父母給了我們生命,給了毫無功利的摯愛,我們從呱呱墜地到長大成人,時刻牽動著父母的心:生病了,父母揪心難受;快樂了,父母喜笑顏開;事業有成,父母歡天喜地……父母將我們作為自己生命的延續,含辛茹苦養育我們,可是,他們不圖回報,只求我們平安健康,美滿幸福。父母給予我們的這種毫無功利的摯愛,做兒女的用一生來回報都不為過。然而有些人走向領導崗位之后,把父母的大愛給忘記了,對父母莫不關心。有些人不僅做不到對父母的感恩,心安理得地享受父母之愛的同時,反而無度索取。有的把父母當”搖錢樹“,想方設法從父母那里搜刮錢財;有的把父母當“出氣筒”,稍有不順就橫眉豎眼;有的甚至把父母當成生活的“包袱”,不管吃穿,不問飽暖。對自己恩重如山的父母都不能孝敬,何談關心他人,何談為人民服務,何談血染戰袍、為國捐軀?心對父母不孝者,一般都心懷叵測,不可重用。我們要認清今日社會在道德、孝道上的危急性、嚴重性、迫切性,從加強道德、孝道教育入手,倡導感恩思想,以此來提高全社會公民的思想素質,從而使社會充滿文明、溫馨、和諧、祥和。

篇7

八月的天空,瑩澈而活潑。蟋蟀正在高歌,綠樹為它伴舞,吐著

舌頭的憨厚狗兒也前來捧場。八月的田野,豐盈而金黃。黑黝黝的農民伯伯們高卷著褲腿,望著自家金燦燦的田地,憧憬著成堆的稻谷往自家倉庫里搬的場景,頓時喜笑顏開,容光煥發。

八月,一個祥和的季節,一個充實的季節,一個起航的季節,而今年的八月,對我來說更是一個十分有意義的季節。

一個夜晚,大雨如注,遠方不停地傳來“轟隆隆”的雷聲,使我久久不能入睡。索性,我來到窗前的書桌旁,開著臺燈,津津有味地看起了書。漸漸地,雨小了些,正當我準備再次上床睡覺時,窗外,風雨中,一個身穿黑雨衣的人躡手躡腳地走近周圍滿是垃圾的垃圾桶,時不時地東張西望,似乎一副做賊心虛的樣子。而此時,我的腦袋飛速地轉著,對“黑衣人”做出了猜測:小偷。是啊,這里是條孤僻的小巷子,今天又下著大雨,這么好的環境,小偷怎么可能讓機會白白溜走呢?然而,我很快發現自己大錯特錯了。只見“黑衣人”拿來了油漆桶和鐵鍬,將所有垃圾全部鏟進了油漆桶,垃圾桶也被他清理得干干凈凈,然后,他卻又無聲無息地走了······看完這一切,我怔住了,我明白了:為什么巷子里每天都會堆滿垃圾的、骯臟的、連清潔工都不愿去打掃的垃圾桶,每天早上總是一干二凈的了!我心中油然而生一股強烈的敬佩之情,久久不能平息:這不正是我苦苦尋找的道德模范嗎?

深夜,我輾轉反側,心潮起伏,依舊無法入眠,“黑衣人”以及他的他無私奉獻的高風亮節讓我想起了偉大的雷鋒叔叔和我曾采訪過的姜慧萍阿姨。雷鋒,這是一個家喻戶曉、令人敬佩的名字。他,沒有天才般的聰明才智,也沒有高大魁梧的身材;沒有在槍林彈雨中穿梭過,在戰火硝煙中生存過,更沒有驚天動地的豐功偉績,卻以無私奉獻、樂于助人、吃苦耐勞、盡責盡職的精神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人們,成為了世世代代人們的偉大榜樣!而姜慧萍阿姨,是所有白衣天使的代表,因為她,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身為婦產科護士的她,忘我的工作,以至于患上了嚴重的雙腿靜脈曲張,有一次,她為了照顧病人,竟然在病床邊站了兩天兩夜,卻毫無怨言!有時更要忍受多重性格的病患的無端刁難!正是有了雷鋒叔叔、姜慧萍阿姨、“黑衣人”這些無私奉獻、樂吃苦耐勞、盡責盡職的人民的貢獻與付出,才使我們的生活如此美好!想著想著,我的腦海中浮現出了一段耐人尋味的文字:“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潤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線陽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顆糧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顆最小的螺絲釘,你是否永遠守在你生活的崗位上?如果你要告訴我們什么思想,你是否在日夜宣揚那最美麗的理想?你既然活著,你又是否為了未來的人類生活付出你的勞動,使世界一天天變得更美麗?我想問你,為未來帶來了什么?”是啊我為社會帶來了什么呢?我不禁捫心自問。于是,我決定,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為社會做出貢獻。

牢記著雷鋒叔叔的名言“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本著“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態度,第二天一早,我便拿著掃帚和簸箕準備為社區打掃街道。看著那驕陽似火的天氣,骯臟的街道,我不但沒有退縮,反而更加堅定。半小時不到,一條干干凈凈的街道便呈現在了我的眼前。頓時充滿了成就感的我嘗到了甜頭,深深地感到了奉獻的快樂,便又迫不及待地向下一條街道進發。不知過了多久,太陽已在西方向我招手,此時早已精疲力盡的我才體會到清潔工叔叔阿姨的艱辛,可相比之下,我僅僅只打掃了一天,就已經腰酸背痛腿抽筋了,可見他們是多么偉大啊!

篇8

關鍵詞:英語;導入;方法

進入21世紀,為緊跟時代步伐,適應社會需求,我國教育改革正如火如荼地進行著。在新形勢下,向管理要質量,向管理要效益,企業如此,教育亦然。要辦好一所學校,要造就一批合格的人才,唯一的途徑就是搞好學校的管理工作。實踐證明,要搞好小學管理工作,提升教育質量,首先必須提高“領頭羊”,即校長的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其次是“硬件要硬”,即健全完善各種規章制度和科學的考評辦法,三是進行“以人為本”的規范化管理。怎樣才能卓有成效的搞好小學管理工作,筆者圍繞這三個方面淺談個人之見。

一、提升管理能力,做高素質校長

校長是一校之魂,一個好校長就是一所好學校。校長必須具有豐富的專業管理知識,思路寬廣,知識淵博,有組織實踐能力。還要具有良好的個人修養和高尚的職業道德。事在人為,關鍵在干,凡認準的事,要一干到底,毫不含糊,凡安排了的工作,要一抓到底,決不敷衍。要有爭創一流的雄心壯志,有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勁頭,以強大的人格力量,引導師生正直做人,公道辦事。用較強的管理能力,行之有效的一套,規范的管理方法,把國家統一的教育思想,目標與本校實際情況相結合,凝聚起有共同理想,有獻身精神,有創新精神的教師集體。

前蘇聯當代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校長是教師的帶頭人,是師者之師。這句名言對我啟迪頗深。它使我深刻認識到:管理就是服務,而不是享受,領導就是奉獻,而不是索取。校長要以自身的表率作用堅持在教學第一線,備課上課,聽課評課,積極參加教研活動,撰寫教學工作總結和教學論文,時刻檢點自己得言行。以突出的教學業績贏得同行的好評。

二、“硬件要硬”,健全完善各種規章制度和科學的考評辦法

要搞好學校管理,就必須有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做到違規必究,執規必嚴,獎優罰差。無規矩不成方圓,制度是教學工作的根本保證,制度的條款內容要細,具有科學性,操作性。管理目標,考核和測評的標準要明確。嚴格的教學管理是形成優良教風的保證,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嚴格的教學管理主要體現在教學過程中,備、教、批、輔、考各環節容易出現的問題,及新任教師的合格課,骨干教師的優質課,實驗教師的探究課,鋼筆字,毛筆字,粉筆字的書寫能力,普通話,簡筆畫的使用水平,學生學習中的預習,聽課、作業、復習、小結等環節的學法指導上,都應制定有規定性指標和具體的,可操作的,可量化的考評細則,并落實專人,定期進行量化考核,及時通報考核結果,認真進行獎罰兌現。教學工作嚴格按照教研計劃、教學計劃、單元計劃、課時計劃和課表。周中心工作安排表及課外活動表進行。備課是教學工作的中心環節,堅持集體備課和個人備課相結合,聽課說課與評課相結合。教案實行教研組審批簽字制度,沒有審批的教案不得使用。作業批改限時完成,做好批改記錄,反饋信息。做好輔導與講評。教學工作檢查,應重點解決個別教師備課不認真,上課不投入,作業批改不仔細,考試、考核謀歧途的教學違規行為。找準癥結所在,確定彌補的有效途徑。

違規必究,執規必嚴,獎優罰差。校長是各種制度的實施者,從目標的制定到落實,從過程的監控到終端的考核都要認真地加以執行。因此在執行中一定要一視同仁,公平公正,不徇私情,不論是誰違規,都要照章辦事,從嚴處理。不能把制度寫在紙上,講在嘴上,掛在墻上。有規不依,違規不究,導致教學工作一盤散沙。

三、實行“以人為本”的規范化管理

學校管理是一門藝術,是一門科學。管理者應該運用教育理論、科學知識、實踐經驗、創新能力、工作業績、高尚品德等方面的獨特風格去影響人、教育人、管理人,構建和諧校園,構建和諧民主平等的人際關系,進行人性化管理,以人的管理為中心。以人心管理為核心,不斷強化目標管理,實行計劃管理,堅持制度管理,狠抓過程管理。以鼓勵為方法,以成功為原則。而不能用命令式和家長制作風去管理。

以人為本,育人為先,教書育人,服務育人,環境育人,管理育人。實踐證明:人性化管理是大勢所趨,廣大教師普遍擁護寬厚、寬容、寬松、和諧、民主、平等的管理行為。現代化的科學管理,應堅持以人為本的宗旨,重視人的價值和尊嚴,重視人的特長和人品,重視感情投入,重視對話與溝通。管理者要慧眼識才,任人唯賢,知人善任;管理者必須有樂于吃苦的精神,樂于奉獻的精神,處大事講原則,小事講風格,好事講鼓勵,不足講藝術,全盤講水平,努力做到:真誠交流,真誠溝通,真誠合作,竭力為師生服務。成為被管理者的知心朋友。

篇9

順應教育的規律,我校開展了《小學生六大基礎性品德培養》的實踐研究。將“愛國、明理、誠信、文明、友愛、感恩、自律、尊重、創新”等核心價值觀與學生德育緊密結合,濃縮為“勤、禮、紀、愛、誠、創”六項小學生基礎性品德要求。我們將這些核心價值觀的內容細化成不同年級段的習慣養成要求,通過活動、體驗、訓練逐漸固化為學生的行為習慣,老師們形象地將其稱為“培基”工程。作為學校德育工作的職能部門,德育在“培基”工作中應起什么樣的作用呢?

一、經營工作論壇,為“培基”指引方向

在“培基”工作中,各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風格和特色,有些非常好的經驗需要論證、共享。“培基”工作論壇成為大家非常歡迎的一種溝通、分享、研討方式。

經過調查摸底,德育處掌握了一線老師在“培基”時存在的誤區:有些老師認為,在應試教育的前提下,學生基礎性品德培養是多余的。有的老師缺乏全面觀,想著“立竿見影、馬到成功”,急于求成,反受其害。有的老師的行事風格是越俎代庖,包辦代替,致使學生鍛煉機會少,各方面能力得不到培養。部分科任老師的缺乏參與“培基”的積極性,往往是班主任一人孤身作戰,難以得到其他老師的配合和協作。

對癥下藥,我們開展了多次主題論壇,圍繞“談談好習慣的形成與鞏固”、“眾人拾柴火焰高”、“溝通從心開始”等主題進行了研討和分享。黃老師用《班規,助我打造自主管理的班集體》告訴大家如何運用班級制度培養高度自主管理的班集體;袁老師以《教育,是一種心靈的喚醒――從一個后進生的轉化談基礎性品德形成》告訴大家如何利用教育的力量喚醒后進生;《別錯過,一份成長中的快樂》――沈老師作為一名副班主任積極參與培基活動,感受到與孩子共同成長的快樂。陸老師這位英語課任老師積極主動地在班級中開展豐富多彩的英語活動,營造班級的特色文化氛圍。“培基”論壇的形式根據內容而定:有時是年段班主任之間的小組活動,有時是全校班主任的大型論壇,有時是以網絡論壇的形式各家爭鳴,有時是以通訊的方式將各自的經驗匯編分享……一個個鮮活的案例,一段段成功的經歷,工作論壇幫助大家逐步統一思想,引領大家走出誤區。

二、培育特色文化,為“培基”提供土壤

引導班級形成特色文化,走內涵發展之路,為學生的品行成長提供良好環境,也是“培基”工作的關鍵之一。學校德育處對品牌班級建設加強過程調研與管理引導,全校班級都挖掘了班級特色,以特色行為表現給自己的班級命名、設計班徽與名班名言,創出自己的品牌。現在“品牌班級建設”已成為我校工作中一道獨特而亮麗的風景線。當你來到我校,臨近教室,相信您的目光會被門口張貼的一塊絢麗奪目的“特色班級名片”吸引。在這小小的天地中,記錄著每一張燦爛的笑臉,記錄著每一個班級的縮影和憧憬――班徽、名言與班級奮斗目標。學生以集體為榮,向集體奉獻,為集體爭光。這種積極向上的內在動力鼓勵師生你追我趕,不斷向自己的目標靠攏。

陸老師受陶行知教育思想熏陶,積極開展生活教育。“蜜蜂班”里的孩子通過健體、耕作、采摘、分享等活動,獲得了無窮的創造能力。丁老師深受魏書生教育思想的啟發,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小主人班”里的學生真了不得,王老師帶領孩子們徜徉于書的海洋,“書香班”有著濃濃的文化底蘊。黃老師以書法教學為突破口,讓“翰墨班”文香四溢。李老師善于營造包容互助的班級氛圍,發掘后進生潛力,“陽光班”讓后進生倍感溫暖。郭老師等一群具有愛心的老師,培養孩子們高度的責任心。“小荷”班的孩子們熱心為低年級做事,服務于學校的眾多崗位……特色班如雨后春筍,這樣一個個有奮斗目標、有個性特色的班級一路陽光相隨,成為孩子們精神成長的樂園。

三、策劃精彩活動,為“培基”注入活力

以德育處牽頭,各班積極響應。通過各項活動,促進“培基”工作的有效開展。

1.升旗儀式“不一樣”

每周一早晨的升旗儀式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德育主題活動。我校的升旗儀式一改由校長、骨干老師做國旗下講話的傳統模式,由各個班級展示其在“培基”活動中的階段性成果。在大隊輔導員和班主任的指導下,孩子們根據不同的主題,自己編排朗誦、小品、快板、歌舞、故事等,展示班級里的新人新事新風尚。每周一的升旗儀式變得豐富多彩,各班在這個大舞臺上充分展示風采。有的班級全班總動員,一個都不少。有的班級把進步最大的同學推到臺前,幫他們樹立自信,獲得成功。這不一樣的升旗儀式受到了大家的喜愛。

2.重大活動鍛煉多

重大紀念日和重要的大型活動都是開展學校“培基”工作的良好契機。逢此良機,德育處總是提前策劃總體方案,要求各班結合本班實際制定出具體的活動方案。國慶前夕,“愛我中華”文化藝術周活動轟轟烈烈;法制宣傳月,“青少年模擬法庭”像模像樣;元旦前夕,“迎新年生活自理運動會”別開生面;感恩節走進社區,開展“為社區貧困家庭捐助愛心罐頭”的活動,為白血病患兒募捐活動打動人心……這些大型活動增強了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規則意識,同時提升了綜合能力。

3.“毛遂自薦”做主人

學校是個大家庭,每個學生都是小主人。充分調動和發揮小主人的積極性、鍛煉他們的工作能力是“培基”工作的一件大事。我校增設了“環保大使”、“愛心大使”、“禮儀大使”、“小郵遞員”等許多志愿者社團,以便更多學生“毛遂自薦”,為大家服務。學校提供平臺,班級積極響應。班主任鼓勵孩子們積極參與學校志愿者隊伍,體現自身的價值。同時,各班也都建立起各具特色的崗位,讓孩子們在奉獻中鍛煉。如力氣大的擔任班級“送水員”;做事細致的擔任班級“節水員”、“節電員”、“書報分發員”、“飲水提醒員”等,各個看得見的看不見的小崗位上都活躍著孩子們的身影,形成一種樂于奉獻的服務文化。

四、注重全面評價,為“培基”匯聚動力

如何提升班級管理實效,為“培基”注入動力?全面評價、及時反饋調整非常重要。為此,我們設立了“我有好習慣”學生基礎性品德六項常規評比。每月考核評估各班學生品行表現,具體評比內容、獎項設置和獲獎要求見下表:

通過每月進行的考核、公布、宣傳及表彰,“我有好習慣”常規評比深入人心。廣播喇叭里宣傳的生動事例、教室門口懸掛的一排漂亮獎牌,大大激發了孩子們的參與熱情。孩子們的道德情感和行為習慣悄然發生改變。期末,由各班組織孩子們進行好習慣養成的自評和互評。根據每個孩子的基礎性品德達成度,我們頒發設計精美的赤、橙、黃、綠、青、藍、紫“我有好習慣”七色星級證書,每個孩子都能獲得相應的肯定和成長的建議。

以“培基”工作為主線,整合學校德育工作,既提升了“培基”工作的實效,又為孩子們播下了良好習慣的種子,更為孩子的美好未來打下了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葉瀾.試析中國當代道德教育內容的基礎性構成.

篇10

凝聚力是一種合力。就公路行業而言,它是由單位的管理理念、工作環境、工作作風、服務意識和公路文化等各種因素形成的一種向心力和戰斗力。是一種磁場,也是公路職工情感的一種粘合劑。一個組織凝聚力的高低,決定著職工是否能積極、主動、有效地進行創造性的工作,相互間是否能很好地配合協作,互相幫助,提高工作效率,以及組織的目標是否能夠得以實現。因此為了把職工緊密聯系在一起,全面調動職工的工作熱情和創造激情,充分發揮職工個人的聰明才智和團結協作的力量,心甘情愿、竭盡全力為組織工作,把工作當作一種樂趣,投入極大的興趣,用心做好組織分配的每一項工作,發揮最大的經濟效益,因此建設高效團隊提高團隊凝聚力就顯得十分重要。如何建立高效團隊,本人談以下幾點:

1確立明確的目標

一個明確、崇高的目標就是職工前行的動力,是職工充滿信心、充滿希望、干勁十足的一種無形力量。這個目標是以組織的健康發展為導向,使每個團隊成員明確組織的指導思想、目標任務和工作計劃。這個目標能夠最大限度地激發團隊成員的工作熱情和責任心,能為職工充分展示個人才能提供廣闊的平臺,實現整個團隊效率的最大化。團隊遇到困難或障礙時,我們就要學習螞蟻的團隊精神和無私奉獻精神。例如:像遇到海嘯這種情況,螞蟻會立即抱成團,數萬億的螞蟻迅速聚集在一起抱成團,有籃球那么大,不可想象,然后隨波逐流,一直到被海水打到岸上。外層一部分螞蟻有可能被洪水打散、打死,但是大多數都能夠保住生命。螞蟻的這種行為把團隊精神和奉獻精神體現的淋漓盡致。奉獻意識是團隊精神的根本。團隊精神的基礎是尊重個人的興趣和成就。核心就是協同合作,最高境界是全體成員的向心力、凝聚力。團隊精神的培養,使組織每個成員齊心協力,擰成一股繩,朝著一個目標努力。使之產生最大的規模效益,用經濟學的公式表述即為:1+1>2模式,確立一個共同的目標,并采取有效措施,把每個成員的思想都凝聚到這個目標上來,使他們為實現這一共同目標而共同努力。

2協作與溝通

團隊各成員只有互助協作才能取得巨大成就。雷鋒曾說過:“一滴水只有放進大海里才永遠不會干涸,一個人只有當他把自己和集體事業融合在一起的時候才能最有力量。 ”而一個精誠團結、廣開言路、善于聽取各種意見的領導群體會對組織成員起的是示范作用,有助于職工的內部團結,形成一種輕松愉快的良好的工作氛圍,每個人都把自己當成組織的一員,當成主人,每個人都甘愿在自己的崗位上,盡職盡責,努力工作,都有強烈的集體主義觀念,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都能給自己有個準確定位,成員間密切團結、溝通流暢,公開公平,平時通過談心交流,拉家常,彼此在生活工作學習上互相關心,相互間增進了解,減少誤會,避免不必要的矛盾和沖突,尤其領導干部,一定要放下架子,經常深入到職工群眾當中,以平和的態度,與職工交朋友,用心傾聽職工的心聲,關心職工的困難,盡心為職工群眾辦實事和好事。共同營造一個和諧順暢、風正勁足的工作環境。

3文化熏陶

文化是一種軟實力。它對人產生一種潛移默化的影響。就公路行業而言,可以通過增強公路文化,而樹立公路行業形象。公路文化是增強向心力和凝聚力的一種粘合劑,是公路行業的思想支柱,也是“鋪路石”精神的集中體現,其實質就是“敬業奉獻、甘當路石”。是公路部門在公路養護生產工作實踐中形成的職業道德,行為規范、行業精神,是公路行業職工價值觀的集中表現。公路文化是把潛散于職工中的思想意識、理想信念、精神追求凝聚為統一的群體意識,使公路職工在統一的思想和價值觀指導下,產生對組織目標、道德規范、行為準則、價值觀念等的“認同感”。使職工通過自身的感受,產生對于本職工作的“自豪感”和對組織的“歸屬感”。通過倡導“愛路敬業、無私奉獻、頑強拼搏、爭創一流”的奉獻精神,使每個成員都樂于參與公路養護事業,從工作中體會到樂趣,自愿發揮各自的潛能,為組織目標作出貢獻促進公路事業的發展。

4為員工提供深造的機會

俗話說得好:“一年之計莫如樹谷,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百年之計莫如樹人”,一個單位要發展,離不開一支堅強有力、樂于奉獻、勤于吃苦的團隊。在成為團隊合格的一名成員之前,要加強不斷培訓,愛崗敬業的訓練應該放在第一位。一個人有能力做一件事,跟用心切實做好一件事是有區別的,懶惰和缺乏激情的人,即使有出眾才華也未必能做好工作,只有不泄努力、勤奮,肯吃苦和忠誠的人才會最終取得佳績。團隊精神要靠職工自覺地要求進步,力爭與團隊中最優秀的職工看齊。首先要對職工加強培訓,讓職工樹立不斷學習理念。通過學習,系統全面掌握本職工作的業務知識、文字表達能力、綜合分析能力、組織協調能力。又能聽取各方面的正確意見和建議。與此同時,敬業精神也不容忽視,突出表現在一個“勤”字,即事業心強,熱愛本職工作,積極肯干;責任心強,對工作認真負責,勇于承擔責任;紀律嚴明,遵守企業規章及紀律,時刻嚴格要求自己。有效培訓可以使職工的學習能力、知識結構、工作技能得到提升,不斷適應崗位需要,從而提升自己。有效培訓不能頭疼醫頭,腳疼醫腳,而要深入發掘單位的技術核心需求,對單位的發展具有戰略眼光和對人力資源的需求,提高對單位需求做好人才的培訓和儲備。

5充分發揮激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