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于發(fā)現(xiàn)學生的上進心
時間:2022-10-21 02:45:00
導語:樂于發(fā)現(xiàn)學生的上進心一文來源于網(wǎng)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兒童的心靈是敏感的,它是為著接受一切好的東西而敞開的。如果教師誘導兒童學習好榜樣,鼓勵仿效一切好的行為,那么,兒童身上的所有缺點就會沒有痛苦和創(chuàng)傷地不自覺地逐漸消失。”(蘇霍姆林斯基語)近來發(fā)生的三件小事,便堅定了我的信念——教育的全部訣竅就在于發(fā)現(xiàn)學生的上進心。
這也算好事?當然!
2011年2月18日筆記: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為了進一步弘揚團結(jié)友愛、互幫互助的班風,從昨天開始,我在班上設立了“好人好事記載本”。昨天中午,我特地表揚了5名認真值日的同學,并大力表揚了主動為同學挪桌子的兩名男生,從孩子們晶晶亮的眼眸中,我看到了表揚的力量。
今天做好事的人果真多了起來,拾紙片兒的、擦黑板的、搬水桶的……“好人好事記載本”上的名字一下子多了起來。我決定將A的名字也記上去,理由是他在未能按時完成課堂作業(yè)的情況下,下課后仍然專心致志地在位置上抄寫,字也寫得很工整,值得表揚。孩子們聽了我的想法,很是驚訝:這也算好事?“當然了!從‘從不完成作業(yè)’到‘主動寫作業(yè)’,這可是天大的‘好事’呀!值得一記!”我的肯定回答顯然給了A同學百倍的自信,看,他坐得更端正了!
堅持,加油!
2011年3月2日筆記:
“好人好事記載本”按學號由學生輪流值勤記錄,我則利用每日晨會或夕會進行通報、點評。每到這時,孩子們的眼神總是變得更加晶亮。
上周末,我對著記載本一條一條地讀著,當目光和學生B對上時,突然想到前一天和他的談話,以及他當天的進步——一整天聽課都很認真,也很守紀律,便靈機一動,賣了個關(guān)子:“今天呀,老師特別表揚一個人,因為他在老師和他談話后能夠知錯就改,努力上進,你們知道他是誰嗎?”
教室里一陣騷動,大家相互看著。
“誰呀?”“是誰呀?”……好奇、激動、詢問最終全部聚集到我的臉上。
“現(xiàn)在,我鄭重宣布——今天,這個努力上進、表現(xiàn)進步的就是B同學!”
“哇!——”夸張的驚呼響起來了,B的臉蛋兒紅起來了,眼睛亮起來了。教室里,掌聲響起來了!
“我衷心期望B同學能以今天為新的起點,用‘堅持’書寫更美的篇章!”這是夕會的結(jié)束語,也是我最大的心愿!
B同學一直不太遵守課堂紀律,喜歡隨意走動、大聲喧嘩,他的轉(zhuǎn)變成了我每天最關(guān)心的事,如果他真的能從此“煥然一新”,那該多好啊!
沒想到,好動的他真的行動起來了,星期一、星期二、今天,他一直像星期五那樣努力表現(xiàn),雖然做作業(yè)時還是忍不住想大聲說話,可是一看到我提醒的眼神,立即就專心做作業(yè)了。真高興,我表揚了他一下,他就用心努力了三天,如果我天天表揚他呢?那他豈不是會大進步?我在心里說:B,加油!
你很誠實!
2011年4月5日筆記:
廣播操音樂已經(jīng)響起,我放下手里的紅筆,急匆匆往操場趕。孩子們早已列隊跑向操場,等我追上隊伍時,發(fā)現(xiàn)C和D兩個人正扭作一團,在被強行拉開后,C淚眼汪汪,D氣喘吁吁,指著C罵罵咧咧。
學校一向重視廣播操進退場的紀律,眾目睽睽之下,他們竟然敢大動干戈,不用想,這一周的優(yōu)秀獎章肯定和我班無緣了。但我還是壓住心中翻騰的怒火,把兩人叫到一邊,平靜地問:“發(fā)生了什么事?”
在C支支吾吾、哭哭啼啼地訴說中,我明白了事情的梗概,原來是兩人跑步入場時發(fā)生了推擠,好強的D對著C的腦袋打了一拳……如此看來,兩人大動干戈時,處于劣勢的是C,為什么打了人的D反而顯得義憤填膺呢?
回想起D平時爭強好勝的個性表現(xiàn),我決定給他來個“太極”。
于是,我轉(zhuǎn)過頭笑瞇瞇地說:“D,我看你最生氣,說說看,你有什么委屈?說不定我能幫你解決。”D迫不及待扯著嗓門兒把C說的話重復了一遍,一邊說一邊激烈地揮舞著手臂。
“好的,你很誠實,犯了錯不抵賴,也是一種好的品德。”我的夸獎顯然讓D有些驚訝,他放下之前不停揮舞的手臂,安靜地看著我,表情有些不自然,似乎又有些難為情,這些肢體和表情上的變化是他內(nèi)心變化的外顯。D在開始“自省”,這正是我期待看到的。
“D,犯錯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正視,不愿改正。剛才,你已經(jīng)邁出了誠實的一大步,接下來我想知道,在整個事情的發(fā)生中,你有什么做得特別好的地方?想一想,說出來,我一定表揚你!”
我的再次肯定使D的情緒徹底放松了,“好斗的公雞”轉(zhuǎn)眼間變得溫和平靜。“誠實”的暗示,使他的眼神變得晶亮。他看著我認真地想著,我也很認真地、期待地看著他。
過了一會兒,他真誠地說:“吳老師,今天這件事是我不對。”
D能這樣回答,說明他對事情中的“自我”有正確的認識,非常可貴。但是不能就此罷休,我及時指引他改正不足:“那么,你什么地方做得不對呢?”
“我不應該那么沖動地動手打他!打人是不對的!……”
“和同學發(fā)生矛盾時,應該怎么做呢?”
“盡量心平氣和地解決,如果自己不能解決,可以及時請老師和家長幫忙……”D的語氣很平靜,向C道歉時也充滿了友善,看得出這一切都源自他的真心,而不是“對老師的敷衍”!D能在這樣的狀況下對自我進行正確認識并進行自我教育,是我一直期望的,但也是超出我的預料的。這一切,不得不歸功于孩子潛在的“上進心”。
在我的囑咐下,記錄員在那天的“好人好事記載本”上寫下了D的故事。在故事的下面,我鄭重地寫了一行字——孩子,我看到了你的上進心!讓我們的心靈為接受一切美好而敞開!
- 上一篇:教育實踐中靈活運用心理暗示
- 下一篇:電廠主管個人工作總結(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