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話題作文范文

時間:2023-03-25 06:01:5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環保話題作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環保話題作文

篇1

當弱小的小草正努力用它頑強的生命力鉆出土地的那一刻,你卻從它身上一躍而過,你為了自己的利益,剝奪了它那幼小的生命,這你愿意么?

將要開放的月季,里面好象充了氣,灌滿了水,顯得那么嬌嫩。等到綻開花朵的時候,你卻無情的把它摘走,這你愿意么?

回答當然是不愿意。現今樹木不斷被砍伐,我國的森林覆蓋率為12.5%。只近世界水平(22?)的一半,不久的將來,我們將面臨天然屏障被破壞,森林經濟崩潰,生態危機爆發的局面。影響整個自然規律的改變。群山中只剩下被砍伐完了的光禿禿的樹頭。留下幾只可憐的小鳥在傳遞著樹的。水土一天天流失,沙漠一天天擴大,耕地漸漸被吞沒,眼前的郁郁蔥蔥,恐怕只有在夢里才看得見。原始的森林變得“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砍伐、火災、蟲害,吞噬著樹的身體,樹徹底失望了,留下了悲痛欲絕的眼淚。

曾幾何時,地球是宇宙中最美麗的星球,她擁有茂密的森林、清澈浩瀚的海洋、巍峨的高山、奔騰不息的江河、“飛流直下三千尺”的壯觀瀑布,繁衍了一代代的優秀兒女。地球穿著一條蔚藍色的紗裙,成為眾星球的焦點。幽幽蟬鳴,蛙聲連連,海歐輕盈地掠過海面,秋風落葉,田野飄香;地球一直是人類的理想家園。

不要讓厄爾尼諾和拉尼娜闖進我們的生活。歷史和現實告訴我們:一個沒有保護生態,參與環保精神作支撐的國家是難以繁榮昌盛的;一個沒有保護生態,參與環保精神作支撐的社會是難以長治久安的;一個沒有保護生態,參與環保精神作支撐的民族是難以自立自強的;同樣,一個沒有保護生態,參與環保精神作支撐的校園是難以持續發展的。

篇2

Stop Polluting the Water!

Spring is the best season of a year. The weather gets warmer and warmer. My classmates and I took a one-day sightseeing tour around our city. The scene was very beautiful. But when we saw the rivers along our city, I felt very sorry and thought a lo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industry and agriculture, more and more waste is being poured into rivers. It has caused serious pollution. The rivers are becoming so dirty that nothing can live in them. The rivers are giving off a terrible smell.

We make an urgent appeal that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to cope with the situation. Our government should build various facilities such as sewage treatment plant and encourage scientists to work out more and better ways to reduce water pollution.

Water is the source of our lives.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protect the water.

【參考譯文】

停止污染水

春天是一年中最好的季節。天氣變得越來越暖和,我和同學進行了環城一日游,所到之處景色宜人。但當我們看到流過城區的河流時,我感到很惋惜,想了很多。

隨著現代工農業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污水正被排進河里,河水被嚴重污染。水變得如此骯臟,以至于生物不能在里面生存。河水發出難聞的氣味。

篇3

一、要加強素材儲備

作文主要有三部分:標題、開頭、結尾。文章的標題相當于文章的眼睛。確立好的標題,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文章的開頭要緊扣標題,抓住文章的中心。文章的結尾同樣要再一次點明中心。

文章的開頭要審好題,直接切入主題。有了一定的素材并不意味可以寫出好文章,雖然學生平時看了很多好文章,但很多看過的內容很容易被遺忘,建議學生要有個摘抄本,把自己喜歡的或認為寫的好的內容抄下來,沒事的時候看看,開始可能覺得沒什么用,但如果堅持的話,就會看到效果。

二、要加強對話題作文的針對性訓練和指導

(一)要引導學生觀察社會,關注時代,開啟作文的話題活水

現在大多數學生都不關心社會動態,對社會新聞一無所知,只知道讀書本上的東西。其實,國事、家事、天下事都可以當作話題,物質文明、精神文明、人口、環保、資源、網絡等等,都可以作為自己的寫作話題。學生應該真實、真切、真摯地關注感受和體驗生活,有了生活的話題,寫起來才能游刃有余、獨樹一幟、脫穎而出。所以,教師應該教育學生要多關心生活、關心社會,多一份對生活的激情、順應時代的發展、緊跟時代潮流,認真地感悟、體驗生活。

(二)要加強方法的指導

無論做什么事,方法很重要,話題作文也一樣,教師在授課時要注重對學生寫話題作文的方法指導,要圍繞給出的話題來進行擴展,不能文不對題,讓學生從直觀的展示中來吸納其精髓。在話題作文訓練中,教師要鍛煉學生的領悟能力、觀察能力、獨立思考能力。教師在課堂上可適當用一些寫作手法如夸張,懸念,照應,聯想,想象,抑揚結合、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等。

(三)要強化學生從多角度來確定作文大意

在寫話題作文時,教師首先要讓學生確定中心思想、確定作文的寫作意向。突出主題,安排材料,不管是寫什么,得先打定主意要表達什么,說明什么道理。學生要表述出自己對該話題作文的思想認識,展示自己的情感意向。眾所周知,“意”是作文的靈魂所在,意勝則文勝。

作文立意要做到以下四字:準,意思是不能跑題,要緊扣文章的大意,了解文章的意圖。深,要深刻不膚淺,寫出文章的深刻內涵。穩,就是要做到對文章題目把握準確,穩寫穩勝。新,就是要新穎脫俗,寫出自己獨特的思想,寫出自己獨特的個性。

要想做到以上幾點,我們要注意培養學生的開放性思維,啟發多向思維,讓學生多層面、深層次、廣角度、按照話題的順向思維、逆向思維來啟發學生的發散思維,從而做到面面俱到,圍繞話題的類是什么、因是什么、果是什么來展開文章的聯想,完成文章的寫作。學生要盡可能把所能想到的內容都寫出來,以期尋求更多更新的角度,多中選穩,穩中選優,優中選深,深中選新。

三、在做好平常練習的基礎之上,也要加強非常練習

我們在夯實基礎的前提之下,引導學生向更高一級發展攀登。在學生找好要攀登的范文后,教師還可以進行專項訓練和綜合訓練相結合的辦法,專項訓練要圍繞一個既定目標,圍繞這個目標來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綜合訓練要引導學生展開全方位的思維,綜合各個寫作要素來展開,爭取讓學生在作文上盡情發揮,閃爍發亮。在訓練過程中,我們要注意制定可以達到的目標,不要好高騖遠,要切合實際,逐漸地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引導學生多思考、多想象、多設疑,讓學生的思維多元化,并能將事物綜合起來加以考慮,由表及里,由外在深入到事物的本質,由淺入深,從細微之處發現深刻思想,由遠及近,由眼前所見事物聯想到將來的發展取向。

篇4

寫譯是英語學習的輸出口,而寫作的難度更大。純粹性寫作技巧是不存在的,從本質上說,本文所談的技巧是對不同話題寫作內在聯系和規律的明確和展現。本文從寫作本質入手,透徹講解了不同話題的寫作技巧。

【關鍵詞】

話題寫作 技巧點撥 高職英語

雖然不同話題的寫作內容存在著很大區別,但寫作邏輯、語言構成、構思過程具有明顯地規律。掌握這些規律可以靈活應對多種話題,快速提高寫作水平,全面發展英語硬實力。目前,高職學生對話題作文的重視和熟悉程度遠遠沒有達到教學要求,還需要寫作規律和技巧的輔助。本文基于高職英語的不同話題寫作,對寫作素材、寫作邏輯、寫作技巧進行了深刻地分析,力求為學生展現出高職英語寫作的可用規律,讓寫作教學的過程和目標更加明確。

一、高職英語寫作的考察重點

漫畫作文、情景作文、應用文是高職英語寫作的主要類型,話題涉及到教育、健康、環境、感謝信、道歉信、校園活動等。這些話題和文體一方面指明了寫作范圍,使W生的思路更加清晰;另一方面明示了話題和文體之間的交叉,更便于讓寫作教學統籌兼顧,相關內容進行靈活地切換。

高職英語寫作的考察重點分為話題、句型、詞匯三部分。首先,學生需要具備與話題相關的表達,如:在文化話題中,學生需要知道“文化交流”“傳統文化”“外來文化”的表達;其次,學生需要根據漫畫、圖表、情景、應用類型的不同要求,掌握相應的寫作結構和描述模式,如:“三段式”寫作模式、“論據支撐論點”模式、“總分總”結構;最后,學生還需要準備足夠的形容詞和副詞進行靈活地詞匯替換,展現出自己的詞匯量,全面提高作文的質量,如:“大量的”表達:a good many、a large many;“上升的”表達為:increasing numbers、growing numbers。這三個關鍵點可以幫助學生理清寫作要點,盡快打破對寫作的心理恐懼,大膽地組織英語句子,增加練習英語作文的機會。只有在話題素材、句型結構、詞匯量三方面最到位,才能夠在短時間內提升作文的質量。

二、不同話題英語作文具體的寫作技巧

1.掌握固定的寫作模式,以不變應萬變

高職英語作文的字數要求為120詞左右,并不要求學生展開長篇大論,而是運用較為準確的語言,完整表達一件事。因此,寫作模式顯得尤為重要。無論是健康還是教育,他們都可以選擇采用相同或者相似的寫作結構。運用這些結構一方面確保全文邏輯正確、結構完整;另一方面提醒自己寫作方向,減少無效地寫作時間。做到以不變應萬變。

以“健康”話題為例。當是漫畫作文時,學生選擇采用漫畫寫作模式,即第一段描繪漫畫,點明寫作主題;第二段采用“總分總”或“論點論據”模式進行闡述說明;第三段進行總結,說明意義或個人方法。當是圖表作文時,只需要將第一段改為描述圖表即可。這種寫作模式也可以替換對應的內容,成為其他話題的支撐框架。如此一來,不同話題作文的框架得到了有效地解決。學生只需要記住兩種寫作模式,便可以迅速地搭建起完整的寫作結構,呈現出整篇文章的邏輯。

2.掌握句型之間的靈活轉化,促進句子的多樣性

句型變化、長短句交叉、虛實結合、主被動變換等都是話題作文的得分點和亮點。單一的句子結構會降低文章的美感;冗長的句子結構會影響對主題句的識別;過多的主動句子結構會失去論述的客觀性。因此,不同話題內容的作文都需要掌握句型之間的靈活轉化,增強語言表達的氣勢,讓整篇文章的表達具體、生動。

例如:利用“The fact that(…)suggests that(…)(一個現象事實表明一個道理)”來表達多個話題內容。在文化話題中,可以表達為:“The fact that people from other culture are attracted to Chinese culture suggests that a culture can be accepted in the world.(外國人被中國文化吸引的事實證明了中國文化能夠在世界范圍內傳播)”在保護環境的話題中,可以表達為:“The fact that people in a large range of industries are attracted to plant trees suggests that the consciousness of protecting the environment is universal .(各行各業的人們關注種樹活動表明了環保意識是普遍存在的)”這個句型還可以運用在其他話題之上,完整地引出文章主題。教師應該向學生多推薦固定句型以及句型的變換,如:“It is obvious that…”可以替換為“Obviously , ...”;“There are due reasons to…”可以替換為“There is no denying that …”。這些句型變換對學生的寫作和英語文章理解會產生莫大幫助。

3.積累話題素材和替換詞,提升作文美感

不同話題的主要區別在于話題涉及到的相關表達,但形容詞和副詞的使用卻不存在較大差別。換句話說,不同話題的作文上的形容詞和副詞是通用的。教師應該抓住寫作的這一特點,引導學生積累話題素材的同時還要加強記憶替換詞的力度,幫助學生從形容詞和副詞方面有所突破和發展,不斷增強作文的美感。

例如:不同話題的作文都會涉及到多個方面或方法,需要“首先、其次、最后、總結”等分層性信號詞。這些信號詞的表達可以是“firstly、secondly、lastly、to sum up; about all、in addition、more importantly、in short”等,掌握這些信號詞可以處理好段落內容的分層。作文表達替換表達減少低級詞匯,增加被動虛擬結構。如:將“some people”替代為“It is generally believed that ……”;將“must”替代為“never fail to”。這些替代性表達也會為文章增加很多亮點,給閱卷老師留下深刻的印象。此外,每個學生都應該掌握些話題相關的表達,對日常話題的相關性內容進行時常練習,避免寫作缺乏實質性內容,使得整篇文章空洞乏味。

【結 語】

不同話題的高職英語寫作模式、結構邏輯存在著內在的統一,具有極強的規律和聯系。根據本文的分析,話題作文的教學需要做好積累素材、替換副詞形容詞、段落結構以及句型模式的研究,幫助學生在最短時間內找到寫作思路和方向,最大程度地提高寫作水平。

【參考文獻】

【1】李宏.以任務優化英語寫作教學【J】.佳木斯教育學報,2011(1)

【2】張琦.高職英語的寫作技巧探討【J】.課程教育研究,2014(32)

篇5

關鍵詞:作文;創新;教育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話題,對于作文而言,更是一個常說常新的話題,只有充滿個性魅力的文章,見人所未見,發人所未發,才具有鮮活的生命力。

偶爾看到幾篇談有關作文創新的文章,引發了我的同感,下面就從立意、選材、擬題、布局幾方面談談我的看法。

一、立意新

立意的優劣直接關系到文章的成敗。新穎的立意可使整篇文章增色添彩、意蘊雋永。清代學者王夫之說:“意尤帥也,無帥之兵,謂之烏合。”這一語道破了立意的重要性。從近年學生的考卷上看作文情況,對于話題作文能寫出富有創新性文章的學生很少,尤其在立意上多是千人一腔、人云亦云。那么,如何在立意上創新呢?主要方法有:

1.橫向思維。橫向思維指從一件事或一個問題,尋找不同的立足點,從多個角度推導出多個思維結果。如以“對手”為話題的作文,按一般思維,得出的立意是“××的對手如何”, 但這一點誰都會想得到,缺乏新意。若尋找不同的立足點,聯想到對手與成就間的關系,就可以得出“強對手,大成就”的立意;聯想到對待對手的態度,就有“對手,感謝你”的立意;聯想到為什么要有對手,就可以得出“對手的價值”的立意;聯想到對手的條件,又可得出“對手是一個高度”的立意。“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蘇軾的詩句形象點出了客觀事物多側面的特征。一個事物的特點是多方面的,認識事物的不同側面,可得出不同的新意。

2.縱向思維。縱向思維就是從現象到本質,由一般到特殊,然后經過比較,選擇出最能表達中心、最富創造性的立意過程。如以“牛”為話題作文,就要突破一般現象的定勢思維“面朝黃土背朝天,任勞任怨的老黃牛精神”,新的立意就有:從反芻現象想到學習要不斷復習、咀嚼,從渾身是寶想到奉獻,從好斗想到敢于挑戰。這些立意避免了就事論事,能透過現象看本質,具有深刻性、新穎性。

3.逆向思維。如以“創新”為話題的優秀習作《魯班門前應“弄斧”》,以“要敢于探究、創新,不囿于前人舊說”作為切入點,針對“不要在行家面前顯示本領”這一定勢思維展開求異思維,提出“只要能有所進步,就要敢于打破前人舊說”的新觀點。還有,像習作《要異想天開》《敗了,多好》等,都屬于逆向思維,這些作者不依常規而尋求變異,從懷疑、否定、批判的角度立意,探求立意的新路子。

二、選材新

學生一到作文,選擇的材料無非就是雨中送傘、路上拾物、給老人讓座、幫盲人過路,亦或大而空、不著邊際的高調贊頌,很少用自己的“慧眼”去發現身邊的、生活的豐富多彩,取材范圍十分狹窄。要在選材上創新,有如下方法:

1.選擇與中心關系密切的材料,不選與中心無關的材料。

2.選擇最有意義的材料,去掉重復的材料。

3.選擇最典型的材料,減去一般的材料。

4.選擇真實的材料,刪掉虛假的材料。

5.選擇時代感強的材料,刪除陳舊的材料。

又如以“對手”為話題的作文,根據以上方法從“身邊事”“課堂中”“教材中”“報刊中”幾線索中選擇材料。“身邊事”這一線索的材料有:以平時一直對自己不錯的同學為對手反觀自己的缺點;以全班第一名為對手給自己加壓;以自己行為習慣中的老毛病為對手克服惰性,戰勝自我。“課堂中”這一線索的材料有:《公輸》中公輸盤與墨子一個攻城,一個守城的故事;《莊子》中運斤成風的故事;唐太宗與魏征一個善諫,一個善納諫的對手,促使了唐繁榮安定盛世。“教材中” 這一線索的材料有:《勾踐滅吳》中勾踐以吳王夫差為對手,臥薪嘗膽,滅吳;《伶官傳序》中對手強,意氣盛,無對手,身死國滅;王安石變法,司馬光等保守派的對手存在,更增強了其變法的決心,使改革者保持了清醒的頭腦。

三、擬題新

無論是材料作文還是話題作文,大都要求“題目自擬”。題目是文章的眼睛,從文章題目也可以看出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文學素養。“題好一半文”,好題目除了要緊扣中心、簡潔有力、忌大而空外,新穎獨特、引人入勝也極為重要。擬題方面的創新方法,歸納如下:

1.展示觀點,如《偶像不要也罷》《廣告應該健康》。

2.設置懸念,如《成功者的背后》《遺憾是什么》。

3.巧用修辭,如《好“胃藥”,由“療效”說話》(借代)、《榜上無名,腳下有路》(對偶)。

4.借用詩詞,如《一路梨花處處開》(陸游詩“驛路梨花處處開”)、《橫看成嶺側成峰》(蘇軾詩句)。

5.善用典故,如《新版“孔明揮淚斬馬謖”》《孫悟空答卷》。

這些擬題,打破了常規,化平為奇、化靜為動,不落俗套,直觀醒目,讀來耳目一新,韻味無窮,常常會收到出奇制勝的效果。

四、布局新

近年來作文考試要求往往是“文體不限”或“自選文體”,意在淡化文體,鼓勵創新。于是許多學生另辟蹊徑,大膽選用新體裁,產生了許多形式多樣、布局巧妙的文章,使人賞心悅目。

1.營造小標。恰當地營造小標題,不僅能使文章層次清晰,給文章增添色彩,而且能呈現出勻稱醒目的結構之美。可以用“一”“二”“三”“四”或結構相同的詞句或選用詩文句擬寫小標題,如以“環保”為話題的作文,一考生以《我也有尊嚴》為題,然后以馬致遠的《秋思》中的“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斷腸人在天涯”作小標題,分別抒寫了當今的環境問題,反映了要善待大自然,人類和大自然才能和諧共存的主題。

篇6

關鍵詞:新課標 文本解讀 作文教學

隨著新課程標準的逐步實施與落實,初中語文教學中出現了一些情況和問題。對于一線語文教師――新課程標準的直接實施者而言,我們所面對的一些尷尬已是再也不容回避了。

一、面對文本的尷尬――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新課標提倡創造性閱讀、個性化閱讀、批判性閱讀、多角度多層次閱讀、自主閱讀、獨立閱讀、多元解讀。語文教學是學生與文本通過對話建構新的意義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原有的閱讀經驗、生活經歷和認識特征都參與到了新意義的建構中。因而,這個新意義是多元的,不是單一的、標準答案式的。新課標還提倡以人為本,尊重學生的主體性,還學生以話語權。這些主張另一方面所反應的就是我們教師如何對待文本以及和我們一起面對文本的學生。

而當前閱讀教學中出現了一種“反文本”傾向。比如,學習《愚公移山》,就批評愚公沒有環保意識、沒有經濟頭腦;學習《背影》,就認為父親是個土里土氣的人,他爬鐵軌是“違反交通規則”;學習《風箏》,就說魯迅對兄弟的感情虛偽之極,貓哭老鼠――假慈悲。這些都表現出對文本的這種確定性的否定,表現出一種對文本的絕對的相對主義態度:文本已不再是閱讀的對象,而只是引發對話的一些“引子”。

在實際課堂教學中,我們教師是如何反應的呢?在聽課過程中,你可以聽到贊揚之聲不絕于耳,都是“你很棒”“你很優秀”等廉價的表揚。學生只要回答,教師都說好。開放性試題只要言之有理,不管恰不恰當都給分,惟恐傷害了學生那顆“稚嫩”的心靈和學習的積極性。若有幾個較真的教師計較起來,那么一頂和新課程相悖的大帽子馬上就扣了過來。面對學生對文本的誤讀和歪曲,我們語文教師顯得吞吞吐吐,畏首畏尾,不敢對學生說“不”。

在閱讀教學中,語文教師不知不覺地采用了以下這些調控行為:或是避重就輕,顧左右而言他,對生成的問題輕輕掩飾過去,然后腳下抹油,溜之大吉;或是以彼之道,還施彼身,把皮球踢給學生,此題課后再議,草草收兵。還有的教師就是表揚學生精神可嘉,再冠以“創新”之名,對“異端”說法贊以新穎,夸獎一番,把愛因斯坦的“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的這句名言說了又說。

現代閱讀觀念強調讀者與文本的對話。但教師要知道對話是存在于讀者與文本之間的,它同時受到讀者與文本的制約。文本的確定性存在是對話的前提之一,沒有文本的確定性,它與讀者就不能構成實質性的交流,也就不可能與讀者真正展開有實質意義的對話活動,閱讀就由作者的獨白變成了讀者的獨白。

對于課堂生成問題的矛盾,教師應該及時妥善解決,這就需要教師具有教學機智。高明的語文教師渴望這“未曾預約”的教學靈感。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預見到課堂的所有細節,而在于根據當時的具體情況,巧妙地在學生不知不覺中作出相應的變動。”由此可知,教師既要精心預設,又要機智生成。多一些對課堂信息的捕捉、判斷、重建,這才是教育的“生命關注”。

二、面對作文的尷尬――別有幽愁暗恨生

作文是語文教學的重頭戲。如今中考大多是話題作文,于是在“聰明”教師的指導下,大量的套題作文、宿構作文應運而生。其原因就在于中考作文命題不設審題障礙,文體不限,角度自選,話題作文的實質就是題目自擬。這樣一來,泛化的中考作文題產生宿構作文也就不難理解了。于是,我們每年都可以看到許多“似曾相識”的滿分作文,可以看到借此靈丹妙藥、投機取巧取得作文高分的學生有增無減。中考作文命題的指揮棒直接影響著我們的作文教學,而眼下的新課程語文課堂,是綜合性學習、口語交際、寫作三者合為一家,寫作往往以主題為單位,缺少系統的訓練。文從字順、起承轉合、過渡照應,我們的學生都不知道。既然沒有寫作教材,那作為課程資源的開發者――教師是如何進行作文教學呢?在實際的教學中,寫作教學也只是作為閱讀教學的附庸和點綴罷了。好在中考作文批改中寫作部分大多有基礎分,上下幅度不大,這才是真正的福音,也是茫茫然的教師之大幸。

在實際教學中,教師面對作文教學主要有以下三種教學觀:

一是直覺主義。該觀點的教師認為,作文教學是“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沒有規律可言,主要靠學生的悟性,作文的指導與講解無大用處,于是大而化之地向學生鼓吹多讀、多看、多想、多寫,認為“量”的積累沒有達到他們規定的“多”的標準,怎么能夠引起“質”的飛躍呢?具體讓學生怎么讀、怎么看、怎么想、怎么寫,卻連自己也不甚明了,也就對作文教學沒有整體計劃,沒有合理步驟,沒有科學安排,無視老師的主導地位,使作文教學處于自由式放羊的境地。

二是公式主義。該觀點的教師把技能訓練作為寫作教學的核心內容,用工藝流程式的方法指導學生制造作文,強調公式化的寫作。具體操作就是將各式文體抽象概括為各種基本套路,按起承轉合等基本技巧嚴格操練,和學生大談“千招會,不如一招熟”,認為只要練熟幾種基本的格式,在作文考試中就可以去復制粘貼,就可以去按照練熟的作文框架去填充材料,這樣就能得心應手,游刃有余。

三是功利主義。即中考考什么就練什么,持這種觀點的教師圍繞著話題作文窮追猛打,無休無止,或者是大劑量地寫,一周一考,每考必有作文,沒有節制,或者是搞文選式教學,指導學生大背范文,以不變應萬變。

正是這三種作文教學觀及做法的存在,使得我們的學生不喜歡寫作文,我們的教師不喜歡教作文。造成這種境況的根本原因在于,學生主體人文精神的缺席和人格意識的丟失。在作文教學中,教師應呼喚真情實感,高揚人文精神的旗幟,充分尊重學生的心靈思想自由,努力創造一種良好的民主氛圍,讓學生的心靈飛翔在感動的天空中,這是作文教學新氣象到來的最根本的預兆!

以上所述只是在語文教育改革前進路上出現的問題。筆者的意思絕對不是要語文教學再回到老路上去,而是要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使語文教育改革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

參考文獻:

[1] 李海林.語文教育的自我放逐.語文學習,2005(5).

篇7

興趣的激發和培養有賴于知識掌握的深度和廣度,多嘗試、多練習能使知識基礎不斷地擴大和加深。學生的知識越多、越牢固,產生興趣的可能性就越大,隨著知識的不斷豐富和深入,興趣也就越來越濃。本學段從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出發,在“聽、說、讀、寫”等諸多方面進行了多方面的課外活動。特將進行的情況總結如下:

一、口語表達能力訓練活動。

如舉行了“故事會”“演講會”“朗誦會”“古詩背誦比賽”等,這些活動的開展,提高學生語文學習的興趣,加深對課外讀物的理解,培養學生流利講普通話的能力。就形式來說,組織FLASH故事會,即邊動畫,邊講故事,把語言和具體形象結合起來,增強直觀效果。(主要是以“環保”為話題);如開展“每日論壇”活動,讓學生輪流上臺演講,內容不限,以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當眾表達的能力。

二、寫作能力訓練活動。

舉行了“作文比賽”“課外讀文”“剪報、輯報、辦報”等活動。這些活動不僅使學生開闊視野,豐富知識,增長智慧,提高閱讀興趣,培養自學能力和習慣,還幫助學生鞏固課內學習的語文知識,提高閱讀和寫作能力。如69班手抄報《語文小報》開辟字謎、文章病院、古詩欣賞、格言警句、優秀作文、讀書方法等欄目。幫助學生豐富知識,提高分析、欣賞能力。

三、語文講座活動。

用講座的形式介紹一些有關的語文知識。舉行了“語法講座”、“標點趣話”、“閱讀欣賞”、“怎樣寫話題作文”等活動。內容通俗、淺顯,注意了趣味性,盡可能結合學生實際舉例。

四、語文游藝活動。

舉行了“成語接龍、給歇后語找尾巴、抓錯別字俘虜”等活動。通過游藝活動為學生提供思維活動的材料,在創設解決問題的情境中培養了學生思維的靈活性、邏輯性和創造性;另一方面提供學生說話的機會,在有效的談話中發展了學生的語言。

五、存在的問題:

篇8

一、巧用修辭法

這是一種比較常見的擬題法,因為比喻、擬人、借代、對偶、引用等辭格的恰當運用,能生動鮮明地把意思表達出來,增強文章標題的說服力和感染力,如:《百元鈔票的自述》《大家好,才是真的好》《星星知我心》《愛如潮水》《千年等一回》《幸福像花兒一樣》《平淡如水的日子》《快樂集裝箱》《近水樓臺先得月》《草原在哭泣》《哭泣的駱駝》《坐著讀書,站著做人》《鮮花與荊棘》《羅布泊,消逝的仙湖》《多情的土地》《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我真的錯了嗎》《明天的明天你還會來嗎》等等,這些命題或比喻,或擬人,或引用,或對偶,或對比,或反問,或生動形象,或含蓄深沉,或文采飛揚,給人的感覺是運用了修辭的標題,就像一盤盤美味佳肴,又像一顆顆珍珠閃閃發光,讓人過目難忘。如以“誠信”或“環保”為話題,運用此法可擬標題:《播種誠信》《向誠信問好》《地球的煩惱》《高燒不退的地球》等。

二、故設懸念法

所謂懸念,就是創作戲劇、電影或其他文藝作品時,對故事發展或人物命運故意留下疑問,以吸引觀眾或者讀者的一種創作方法。用這種方法擬題,簡單易學。比如:《女生傳來的紙條》這個題目就很典型,這位女生為什么要給男生傳紙條呢?紙條上都寫了些什么?結局又會怎樣?讀者一看到這個題目便有了這么多的疑問,自然會產生往下讀的強烈念頭。再如《100分我恨你》《太陽從西邊升起》《午夜之后》《做“賊”心不虛》《生命還會繼續嗎》等標題也具有較大的思維空間,讓人產生非看不可的愿望。如以“成功”或“考試”為話題,運用此法可擬標題:《功成名就的悲哀》《只有一人及格的考試》。

三、移用詩詞法

古典詩詞大多是經典性的語言,它本身就有著豐富的象征意義和文化底蘊,用它們來做標題,一方面可以擺脫擬題俗套的弊病,另一方面可以顯示出作者渾厚的文學修養。因此,“移用詩詞法”是古今文人常用的一種擬題方法。小說《在水一方》你看過嗎?作家瓊瑤為小說命名化用的就是《詩經?蒹葭》中“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的詩句。又如魯光在報告文學《中國姑娘》中有一段描寫教練袁偉民訓練女排姑娘時近乎殘酷無情的內容,這部分的題目是《道是無情卻有情》,用的就是唐人劉禹錫《竹枝詞》中“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情還有情”一句。如根據下面內容擬標題:湛江市近年來掀起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熱潮,你的家鄉在此次活動中表現出色,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表彰,若要你就此擬寫一份新聞報道,你會采用什么樣的標題?運用此法可擬標題:《一枝紅杏出墻來》。又如赴美窮留學生路生為生計替人洗碗、洗廁所……受盡洋人的白眼和譏笑,每當他漫步紐約街頭,遙望天邊的明月,想起年邁蒼老的父母,就會情不自禁地流下傷心的眼淚,若要你把此情景描述出來,抒寫游子的思鄉之情,你會用一個什么樣的標題呢?運用此法可擬標題:《月是故鄉明》。

四、錯位思考法

擬題不僅要形象,有文采,更重要的是要新穎脫俗,這就要求我們打破常規思維,縱向或逆向思考,擬出新奇陌生的文題。如:《真想做個差生》《停電真好》《沒有翅膀的飛翔》《渴望“非典”》《我是一只想死的老鼠》等,這些標題具有新視角、新思路、新體驗,一下子就吸引住了閱卷老師的目光。如以“自由”或“補課”為話題,運用此法可擬標題:《渴望失去自由的日子》《放棄自由的自由》《假如有個星期八》等。

五、以小見大法

話題作文范圍廣,限制性較少,同學往往無從下手,很難寫出切實具體的文章,這時我們如果能夠有意識地縮小寫作的范圍,使話題由大變小,由虛變實的話,那么我們就能具體地從一個細小的角度著手,選材內容更加集中明確。比如以“愛心”為話題可以擬題:《你是我的新娘》《媽媽不愛我》《這個冬天不太冷》《血濃于水》等。

以《你是我的新娘》為題目怎么能寫跟愛心有關的內容呢?老師是這樣設想的:一個處于青春花季的女老師小梅患上了晚期骯癌,只剩下一個月的生命,其男友整天守在病床旁,痛不欲生,為了讓女友幸福快樂地走完有限的生命歷程,他不顧父母極力反對,決定和小梅結婚,走向紅地毯的新娘小梅老師開心地笑了。再如《媽媽不愛我》,可選取身為教師的媽媽由于工作繁忙,以校為家,對“我”的學習生活不聞不問,令“我”產生媽媽不愛我的想法,但“我”最終理解了媽媽的行為,從女兒“我”的這個角度寫出了媽媽無私的奉獻精神,從而表現出“愛心”的話題。如以“青春”或“寬容”為話題,用此法可擬寫標題:《花季有雨》《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等。

篇9

半命題作文是作文考題的一種常見形式,由于其處在“命”與“非命”,“限制”與“非限制”之間,考生對題目還具有“一半”,甚至是“一多半”的自主選擇權,自主發揮、自由馳騁的空間還相當大。此外,有的話題作文其“話題”本身就包含了太多的“半命題元素”,實際上可稱為“準半命題作文”,如以“感悟”、“渴望”、“珍惜”、“關愛”等為話題的作文,考生只需在“話題”前后補上一個巧妙新穎的詞或短語即可動筆成文。

由于半命題作文有“限”的一面,考生中最常見的毛病便是擬題雷同。擬題雷同的現象在半命題作文中十分突出,寫出的作文“撞車機率”也相當高。比如,半命題作文《難忘的》,極易雷同的擬題是《難忘的一天》、《難忘的假期生活》等,相當多的考生似乎只有“一天”、只有“假期生活”是“難忘的”;寫《當我面對的時候》這一半命題作文時,題目擬為《當我面對挫折的時候》、《當我面對成功的時候》的作文便會成批出現,要“面對”的似乎不是“挫折”就是“成功”。試想,思維閉塞,缺乏創新,都是按照同樣的思路去命題,豈有不出現“千人一面”、千“空”一“詞”的擬題雷同現象!

其次是擬題寬泛,難以下筆。以《感悟》這一半命題作文來說,《感悟大自然》、《感悟青春》這類既無新意、涵蓋范圍又過大的擬題比比皆是,要“感悟”的惟“大自然”、“青春”是大。顯然,擬出這樣的題目,寫起來不易把握,只能泛泛而談,要寫深寫透很難,且不說內容的創新,連“標題”這一被稱為作文的“第一張示人的面孔”也未能畫好,實在可惜。

再次是考生對原題“補詞”的隨意性。半命題作文的擬題之所以會出現上面提到的“一窩蜂”的擬題現象,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不少考生看到半命題作文題時,不能根據所選材料確定一個最佳的詞語或短語來將題目“補充完整”,也就是不能很好地將“選材”與“補詞”同時加以考慮,而是匆匆提筆信手“補詞”,前面提到的在半命題作文《難忘的》、《當我面對》后補上“一天”、“假期生活”和“成功”、“失敗”這類詞,不難看出“補詞”的隨意性。

總之,考生在擬題時不能充分利用半命題作文具有的“自我命一半題”這一有利條件,因“勢”利“導”,僅僅著眼于內容是否“好寫”,是否“耳熟能詳”,而不是是否“寫得好”,是否“能出新”,這種“先天不足”,勢必導致自己擬的題目反“將”了自己“一軍”,不是所擬題目限制了自己的手腳,思路打不開,就是擬題涵蓋寬泛,想寫的內容太多,不知從何入手。

個性化,是創新思維的一個最基本特征。半命題作文獲得高分,固然像其它形式的作文考題一樣,取決于考生的作文是否有多個“亮點”,是否張揚了個性,而擬一個切旨、切體,又求真、求趣的“亮麗”標題是十分重要的。擬標題,是考生遺詞造句、概括能力等語文素質和能力的重要體現,要擬出富有創意的標題,必須打破慣有的思維定勢,積極進行發散思維、逆向思維,必須多方位、多角度“出擊”。常見的有如下幾種擬題法:

一、具體事物擬題法。這種以具體事物入題的方式可以以小見大,使選材新穎具體。如上面提到的半命題作文《難忘的》,可填上“一條紅絲帶”,敘寫關愛他人,關注生命的動人一幕;《當我面時候》,可填上“那片綠葉”,托物言志,抒寫自己愿做綠葉、無私奉獻的情操;也可填上“那座荒山”,呼吁綠化荒山,愛護家園,加強環境保護。此外,像《我好想早點結束這堂課》、《我好想有一個溫暖的家》、《尋找愛的豬》等,均為具體事物擬題法。

二、抽象事物擬題法。這種擬題方式是化具體為抽象,便于抒寫自己內心復雜的情感。以《當我面對的時候》為例,可以《當我面對虛榮的時候》為題,敞開心扉抒寫自己對心靈的拷問;可以《當我面對他*的嘮叨的時候》為題,敘寫自己對母愛的獨特感受。《感悟》則可以《感悟初三生活》為題,抒寫對緊張、忙碌的“沖刺階段”的學習生活的種種體驗;可以《感悟春天》為題,豪情滿懷地譜寫充滿勃勃生機的春的樂章。此外,像《尋找心靈的伊甸園》、《尋找人生的方程解》、《我好想有一片藍天》等用的也是此種擬題法。

三、特定情景擬題法。這種擬題方式新穎別致,能創設一種特定氛圍,給人一個讓思絮飄逸、遐想的空間,極易引發人們豐富的聯想。如《我好想再看你一眼》、《我好想當一天老師的“好學生”》、《當我面對心靈的抉擇的時候》、《當我面對寒風凜冽的時候》、《我夢見范進參加中考》、《我夢見媽媽下崗》等標題采用的便是此種擬題法。前面提到的《當我面對的時候》這一半命題作文,若一定要選“成功”或“失敗”的作文材料,采用特定情景擬題法,將題目擬為《當我面對掌聲響起的時候》、《當我面對鮮紅的“58分”的時候》等,便會獲得另外一種奇妙的效果。

四、特殊符號擬題法。此法是借用數學、物理和化學等學科特殊符號或公式來擬題,適合于涉及幾種因素、內容上相互關聯的作文。這類標題的作文在行文中必須恰當地體現公式符號與社會現象、某種道理的契合點,使形式和內容統一。如以《當我面對“?”的時候》為題,來表達自己對社會上種種時弊的質疑;以《當我面對“A”、“B”、“C”的時候》為題,抒寫自己對學習英語的樂趣和享受;以《當我面對“1”(哆)、“2”(來)、“3”(咪)的時候》為題,抒寫自己對立音樂的感悟。此外,《我好想得到一個“A+”》、《感悟8—1>8》、《明天,我飛向β行星》等,這類題目形象生動,醒人耳目。

篇10

“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自古以來,國之亂臣,家之敗子,才有余而德不足也”。北宋時期司馬光曾這樣告誡人們。正所謂:人無德不立,業無德不興。因此,德育是學校教育的永恒課題。而語文課堂則是實施德育最佳場所,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做好育人工作呢。下面就教學實踐談一談體會與感受。

一、在課堂教學中適時進行德育教育

1、體會語言美,激發熱愛祖國河山的思想感情。語文教材中也有許多描寫祖國山水,名勝古籍的文章,他們優美動人的語言似甘醇的美酒沁人心脾。如山水如畫的《三峽》;《與朱元思書》這些文章里的德育因素,可陶冶學生情操,激發其愛國激情。教學時,讓學生反復朗讀,創設情境撥動學生心弦,以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秀麗山河的思想感情。

2、閱讀、感悟文本,積聚道德正能量。如今的孩子大多都是獨生子女,他們越來越注重自我,以自己為中心,缺乏給予與奉獻、不懂得感恩、意志薄弱,承受不起挫折。教材中也不乏這方面的思想內容。如《鄧稼先》、綜合學習《獻給母親的歌》、《背影》、《走一步,再走一步》等。引導學生對這些課文進行深入的理解,就能在無痕中培養學生無私奉獻的品格,懂得感恩、關愛他人的情懷,堅強的意志。

3、崇尚榜樣,進行理想教育。如今身為獨生子女的學生,在家庭中地位優越,深得父輩的寵愛,常常過著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生活,他們常胸無大志,理想缺失。例如,我在教學《岳陽樓記》一文時引導學生認識什么是真正的理想。在讓學生反復閱讀課文,感受古人的遠大抱負后,引導學生認識到,真正的理想不是個人貪圖享受,而是實現自己遠大的抱負,為人類謀福利。在教學《藤野先生》時我引導學生感受魯迅毅然棄醫從文,把自己的理想建立在救國救民的基礎上;通過討論和啟發引導,學生增強了理想觀念,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熱情。

4、在總結歸納中進行德育教育。總結歸納是語文教學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通過總結歸納,使學生所學的知識系統化,同時也使思想得到升華。如我們在教學生認識生字時,總結歸納漢字的形聲、會意等構造特點,既可以突出華夏先祖的聰明智慧,又可在無形中增長學生們的民族自豪感,同時感受方塊字獨一無二的美,加深對文字的理解和記憶。學習《馬說》一課時,在把握文意的基礎上,我向學生提了三個問題,讓他們討論:首先問:“你是否想成為千里馬?”同學們異口同聲地回答:“想!”接著又問:“你認為怎樣才能成為千里馬?”同學們七嘴八舌地發表著自己的看法。之后我再問:“如果你無法成為千里馬,怎么辦?”同學們頓時陷入了沉默,接著一陣交頭接耳。過了一會兒,有學生舉起手,說:“雖然如此,也要面對現實,用自己最佳的狀態,積極地學習生活。”他的話贏得了同學們熱烈的掌聲。我隨即總結本文的主題思想。同時引導學生如何更實際地面對殘酷的現實生活。從而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素質。在教學完八年級語文下冊第三單元后,我結合本單元的課文給學生總結人與自然的關系,讓學生懂得在發展經濟的同時保護環境的重要性,從而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和責任。

5、利用成語故事進行德育教育。通過典型的形象,曲折的情節,生動、優美的語言,吸引著學生,使他們從中受到感染和啟迪,懂得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惡。比如我用一個故事教育學生要懂得誠信:一個顧客走進一家汽車維修店,自稱是某運輸公司的汽車司機。“在我的帳單上多寫點零件,我回公司報銷后,有你一份好處。”他對店主說。但店主拒絕了這樣的要求。顧客糾纏說:“我的生意不算小,會常來的,你肯定能賺很多錢!”店主告訴他,這事無論如何也不會做。顧客氣急敗壞的嚷道:“誰都會這么干的,我看你是太傻了”。店主火了,他要那個顧客馬上離開,到別處談這種生意去,這時顧客露出微笑并滿懷敬佩的握住店主的手:“我就是一家運輸公司的老板,我一直在尋找一個固定的、信得過的維修店,你還讓我到哪里去談這筆生意呢?”故事雖平淡如行云,質樸如流水,卻讓人領略到一種山高海深般的教誨。

二、在書面寫作教學中進行德育教育

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一環,也是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徑。寫作不僅能培養寫作技巧、文字功夫,更重要的是幫助學生增強道德意識,提高思想認識水平和思想覺悟。在選擇作文題目時,除了讓學生有話可說,有興趣寫,我注重選擇能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的文題。例如作文《在路上》,主要引導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在作文中,有的學生書寫自己的成長之路,感恩于一路上的收獲、受到的關懷;有的學生書寫自己的求學之路,有困惑有奮進,有淚水有歡笑,寫得真實感人。例如話題作文《比較》,主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取向,鍛煉學生的思辨能力,生活中究竟需不需要比,比什么,比的標準是什么,怎樣比等。一系列的作文訓練,既提高了學生的寫作能力,又陶冶了學生的情操。同時,在作文批語中我常結合學生文章的中心用一些激勵性的評語對學生進行道德的宣教。

三、在社會實踐活動中進行德育教育

語文的外延就是生活。因此在實踐活動我用《我學會了……》為題,讓學生說一說自己最近學會了什么。為了完成這個實踐活動,學生需事先動手做,再思考如何介紹,這既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克服困難的品質,還提高了口語表達能力。又如讓學生出一期手抄小報,當小導游介紹自己游覽過的點,大量的實踐活動拓寬了學生的課內外知識,激發了學習興趣,提高了審美情趣,誘發了創造欲。

總之,在語文教學中進行德育教育,是一個系統工程。教師要讓學生學習、感悟、體驗,在語文教學實踐中深入學習新課程標準,認真研究教材編排體系,深挖文章中的思想教育點,捉摸透學生,著眼于把思想教育滲透到語文教學的各個環節、活動中去,將品德培養與語文知識訓練有機結合起來。通過教材中塑造的一個個鮮明的形象,講述的一件件具體的事例,表達一份份情感,使學生受到潛移默化的感染與熏陶,在語文素養提高的同時,思想道德素質也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