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教案范文
時間:2023-04-05 21:28:3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人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教案,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科目
年級
五
課題
口語交際:我們都來講笑話
主備人
張俊杰
課時
1
輔備人
【學習目標】
1.能講述兩三個收集到的笑話,避免不良的口語習慣。
2.能用心傾聽別人講笑話,做一個好的聽眾。
【學習重難點、關鍵】
1.講述笑話能避免不良的口語習慣,還能用心傾聽別人講笑話。
2.引導學生對著鏡子或者給家人試講,用自己的話來敘述,不遺漏笑點。
【課前預設】
1.課前,仔細觀察擅長講笑話的人或視頻資料,琢磨人家的神態、語言、動作、表情等,自己模仿著對著鏡子或家人試講。
2.利用網絡、雜志等收集兩三個積極、健康、向上的笑話,并摘抄在學習單上。
學習流程
【課上生成】
【自主學習】
1.注意力集中,快速默讀教材P115,明確要求。
主要任務
講笑話要注意的問題
本次口語交際的要求
“小貼士”
2.閱讀“學習任務單”,熟記笑話內容。
口語交際“我們都來講笑話”學習任務單
班級
姓名
生活中,你有沒有給別人講過笑話?你講的笑話是從哪里來的?你算不算是一個會講笑話的人?請你來挑戰自己,收集笑話,講講笑話。
可以從報紙、雜志等渠道收集兩三個精彩的笑話,記錄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作探究】
1.檢查任務學習單
①剔除低級的、思想不健康的笑話;
②記錄笑話可以全文摘抄,也可以重點標出“笑點”。
2.對照要求,演練講笑話
①熟記笑話內容,可以用自己的話來敘述,不遺漏笑點;
②講笑話時,有恰當的表情、語氣和動作,克服不良口語習慣,不笑場
③組內試講,同學評價,找到不足:
有沒有表情,有沒有笑場;
是否有口頭禪,是否重復啰嗦;
記錄效果:是自己笑別人也笑,還是自己笑別人不笑,或者是大家都不笑……發現問題,反思原因,尋找對策。
【展示交流】
1.組織班級笑話大會
①布置活動場地,營造歡樂氣氛;
②活動方式多樣化
毛遂自薦
小組推薦
成立觀眾評審團
評選班級“笑話之星”
2.指導評價
①保護學生講笑話的積極性;
②指導學生講好笑話
出現口頭禪、重復,或是語速過快、局促不安甚至面無表情等,可提醒學生稍作停頓,不要緊張,想好后再講;
學生笑場,引導學生把注意力放在自己如何講好上,關注內容是否完整、表現形式是否恰當,要時刻意識到自己是一個講述者,目的是讓大家先笑一笑,而不是自己被笑話本身所吸引。
【達標檢測】
1.鼓勵學生再次上臺重新講笑話;
2.教師講笑話,示范引領;
3.引導學生做個好聽眾
①請用心傾聽、有積極回應的好聽眾,說說聽笑話時自己是怎么做的,為什么要這樣做,如聽笑話時發現的笑點、鼓掌的原因等;
②請那些與眾不同的觀眾說說原因,如別人笑的時候他為什么不笑,提示學生如果確實感到不好笑,出于禮貌也應鼓掌表示感謝,做個好聽眾。
4.“笑話之星”評選標準
評價標準
互評
熟記笑話內容
表現出笑話中人物的神態、語氣和動作
克服口頭禪、重復等不良口語習慣
自己不笑場
附:板書設計
我們都來講笑話
講者:口語習慣
篇2
隨著新一輪課改的深化,“導學案”作為課改誕生的新成員,已悄然走進課堂,成了各個學科領域的主角。小學語文課堂也因它的到來充滿了生機,充滿了活力。然而,要真正發揮“導學案”的導學作用并非是件容易的事。如何才能真正發揮導學案的作用,成就高效課堂呢?下面就結合教學實踐談談自己的點滴體會。
一、精心設計,保證質量
導學案是用于指導學生自主學習、主動參與、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案。導學案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因此,教必須精心設計每一份學案,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1.明確目標,把準重難點
要設計好導學案,教師要心中有課標,明確年段、單元教學目標和重難點,做到依綱扣本,不偏不倚。
如在設計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18課《將相和》的導學案時,教師應首先明確第三學段閱讀教學的目標,再認真研讀本單元的教學目標,最后根據本課的特點,確定教學的重難點。對照年段目標,單元目標和本課的特點,可以把教學的重難點初步定為(1)理解主要內容,體會故事之間的內在聯系;(2)體會藺相如和廉頗的美好品質;(3)體驗閱讀名著的樂趣。這樣,本課的重難點就基本把握準了,導學案的基本框架就建立起來了。
2.巧設學案,落實重難點
教學的重難點確定了,并不意味著導學案已完成。要真正落實重難點,教師需要學會變魔術,把抽象的問題變成淺顯易懂的問題。如把《將相和》中第一個重點:理解主要內容,體會故事之間的內在聯系變成:(1)課文講了幾個小故事?分別講了什么?(2)這幾個小故事之間有什么聯系?把第二個重點體會藺相如和廉頗的美好品質變成:(1)課文有幾個主要人物?你喜歡誰?為什么?把第三個重點體驗閱讀名著的樂趣變成:《史記》中除了藺相如和廉頗,還成功地描寫了許多有血有肉、性格鮮明的人物?請閱讀一至兩個《史記》中的人物故事和同學一起分享。
這樣,把抽象的重難點變成一個個淺顯易懂的問題編入到學案中,學生觸手可及,不但落實了教學重難點,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可謂一舉兩得。
3.分層設計,關注全體
一份好的導學案,應關注全體,讓不同層次的學生有所收獲。
所以,導學案的設計,要做到照顧不同層次的學生。如設計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19課《草船借箭》時,我為中下生設計了以下三個內容:(1)給生字注音并組詞。(2)給帶點的多音字注音。(3)課文講了誰向誰借箭?為中等生設計了以下內容:(1)課文講了什么?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是什么?(2)什么是軍令狀,諸葛亮立下軍令狀周瑜為什么高興?為優生設計了這樣的內容:(1)諸葛亮的神機妙算表現在哪些地方?(2)諸葛亮笑著說:“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我們只管飲酒取樂,天亮了就回去。”從這一“笑”字你讀出了什么?這樣分層次設計導學案,讓每一個層次的學生都能找到進步的空間,學有所獲。
二、前置學習,提高效率
前置學習就是在教學新內容之前,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知識水平和生活經驗進行嘗試性的學習。前置學習,到底該讓學生學什么呢?其實,教師精心設計的導學案就是學生前置學習的最佳藍本。在學習新課前,教師提前把導學案發給學生,讓學生按要求完成學案。這個過程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過程,也是暴露學生學情,獲取新的教學資源的過程。
通過這個自主學習的過程,讓每個孩子帶著有準備的頭腦進入課堂,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會更強,學習的效率會更高。教師通過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這對師生而言是個共同進步的過程。
三、以學定教,教學合一
美國心理學家奧蘇泊爾說過:“影響學習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學生已經知道了什么,我們應該根據學生原有的知識狀況去進行教學。”學生在前置學習中對導學案的完成情況,不僅能讓教師了解學生原有的知識水平,找到教學的起點,還能形成新的課程資源,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因此,在講授新課之前,應先了解學生對導學案的掌握情況,再根據學情調整教案。如在檢查學生對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11課《晏子使楚》的導學案的完成情況時發現了以下幾個問題:(1)有相當一部分學生把“謊”“敝”和“侮”字寫錯。(2)對晏子語言的精妙之處體會不夠深。(3)對晏子這一人物形象掌握較好。(4)對文章的結構掌握較好。根據導學案反應出的這些信息,我及時調整了自己的教案,把“謊”“敝”和“侮”這三個字和體會晏子語言的精妙之處作為教學的重點,對學生已掌握的知識一筆帶過,甚至不講。這種以學定教,教學合一的教學模式,不僅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篇3
【關鍵詞】高效課堂;備課目標;課堂題題;課堂評價
有效教學是指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和學生在較少的時間、精力和物力條件下,通過共同遵守教學活動的規律,以較靈活的方式,實現較好的教學效果,達到有效的教育目標。在平時的語文課堂中,我們卻經常看到有些教師課堂效率低下,目標不明確,學生參與教學不積極、思想開小差,課堂氣氛不活躍;老師處理課堂生成不到位。究其原因教師對教學目標定位不準,問題設計不準,課堂評價語單一,教學形式老套,讓語文課堂成為了死水一潭。凡事欲則立,不欲則廢。只有做到心中有目標,眼中有學生,手中有方法。語文課堂才能實現高效。
關注一:單元備課,定準目標。
每逢開學,老師們都忙著備課,通過各種渠道找教案,找課件。看似積極卻非常的盲目,大多數課件只有圖畫沒有文字,更沒有教老師如何提高教學效率。大多數的教案只是教教材,沒有把教材當例子教。教材無非是個例子。從文章中找出培養學生語文能力的例子把教什么弄清楚。教材都是以單元為板塊編排的,采用單元備課的方式整體把握。先從讀教材開始,讀單元導讀,讀課文,讀課后思考題,讀口語交際和習作,讀回顧拓展。讀完后再來梳理整個單元的教學目標。首先把目標大致分兩個板塊:基礎板塊;能力板塊。基礎板塊主要是正確認讀生字新詞,規范書寫,朗讀課文,理解詞語等,也就是字、詞、背誦。能力板塊主要有閱讀能力和表達能力。閱讀能力主要有整理感知能力,捕捉信息能力,形成解釋能力,人物評價能力。內容感知各個年段不一樣,低年級了解課文主要內容;中年級初步把握內容;高年級把握主要內容。根據這些能力要求在課文中找到合適的訓練點。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中的《童年的發現》課后思考題“默讀課文,用自己的話說‘我’發現了什么,是怎樣發現的。”通過讀課文訓練捕捉信息能力。《童年的發現》課后思考題“你覺得費奧德羅夫是個怎樣的孩子?先概括地說說你對他的印象,再具體的說說理由。”這就是一個典型的訓練學生人物評價的能力。形成解釋能力的訓練點在這個單元的《冬陽?童年?駱駝隊》課后思考題“說說駱駝給我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和《童年的發現》課后思考題“‘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發明與發現有時還面臨著受到驅逐和迫害的風險。’先說說這句話的意思,再舉例說說你對這句話的理解。”聯系上下文或聯系生活實際理解,就是典型的形成解釋能力。表達能力包含口語表達和書面表達。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口語交際的要求是把一件事說清楚,說具體;習作是童年趣事,寫清楚,突出趣。在本組的課文中都可以相應找到表達。《冬陽?童年?駱駝隊》寫了四件事分別是:看駱駝咀嚼采用神態來表達童趣;談駱駝鈴聲用語言來表達童趣;替駱駝剪毛從人物對話來表現情趣;問駱駝去向從心理表現情趣。《祖父的園子》把景當作人來寫。根據教學內容找準訓練的點,心中目標明教學效果才會好。這樣不僅體現了語文新課標理念、符合新教材編寫意圖,而且省時高效。
關注二:巧設問題,突破難點。
小學生處于認知的初級階段,基礎知識薄弱、生活閱歷有限,認知水平低下,對于較為復雜的問題往往難以一步到位深人理解,要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由淺人深,由易到難,由表及里,由現象到本質,層層深人,由已知來學習新知。因此好的提問能揭示兒童已有的認知水平跟閱讀文本之間的矛盾,從而引起學生思考探究,以求得問題的解決。高質量的提問是教師研究教材與設計教學時思想的結晶,它們具有形式多樣、內涵深厚、激發力強的特點,在設計問題時不要盲目追求問題的難度,而是要設計漸進性問題,梯度上升,環環相扣、步步深人的探究,進而使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較為復雜的內容。例如對于文章內容的感知,學生并不能通過閱讀來深刻理解,此時就需要發揮教師的主導性,為學生設置臺階,將復雜的問題設計成具體化、梯度性的小問題,引導學生有效的探究,達到對文章主題的深人分析與深刻理解。在感知課文主要內容時常常會這樣問“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他說的你同意嗎?說說你的觀點。這樣的問過于籠統,可以根據各年段不同的感知要求,低年級可填空式提問,把問話組成填空題,然后依次發問。中年級可以采用適當的提示語,語氣要緩慢,意在給學生思考和回答的空間,便于學生整理文本的內容,獲得一個比較清晰的思路。高年級針對不同的課文可按事情發展的順序,事物的幾個方面,游覽的順序,把每段大概的意思連起來等方法感知課文主要內容。對于一些容易混淆、產生歧義的地方,設計選擇式提問,讓學生從數個選擇項中選擇正確答案,并能夠陳述選擇的理由,以培養學生的辨析能力;某些相近而意思又有細微差別的概念、詞語或篇章,設計兩項比較式的提問,有助于讓學生確定事物間的同異關系。提問之前,教師先引導學生回憶已知的部分,再由已知的部分去探求未知的部分。已知部分起鋪墊作用,成為通向未知部分的橋梁。一個問題一個臺階。第一個提問為第二個提問作鋪墊,第二個提問又是第一個提問的發展和延伸,有助于突破教學重、難點實現高效課堂。
關注三:課堂評價,點燃興趣。
課堂評價語是高效課堂教學重要的組成部分,課堂評價語就是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對學生的學習行為表現做出瞬間的、即時的、即興的、即地的評價時所使用的語言,是具有反饋調節、展示激勵、積極導向、反思總結、記錄成長功能的語言形式。課堂評價語言包括口頭語和體態語,以口頭評價語言為主。縱觀各大名師的課堂,我們不難發現,名師的的課堂評價語起著“四兩撥千斤”的作用。學生學習興趣盎然,思維活躍。課堂評價語猶如春風化雨,潤物無聲。首先課堂評價語應具有激勵作用,能及時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人人都想獲得別人的賞識,人人都需要鼓勵,老師充滿激勵的評價語能讓學生獲得源源不斷的前進動力,從而由自信走向成功。如問題提出后,鼓勵孩子發言:“xx同學,你能把你的想法告訴大家嗎?我相信你能行!”“誰能用你的聰明才智幫幫老師解決這個問題?”“你是我見過的最聰明的孩子”。讓學生愉快地思考。愉快的心情能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思考,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潛力。相反,批評與呵斥會讓學生產生畏懼的心理,不愿與老師溝通交流。還有些教師錯誤地認為激勵就是表揚,其實未必。過多的表揚會讓學生充耳不聞,不能產生激勵的作用。巧妙把握評價的度。贊賞也應該有度,超值的嘉獎只能讓學生懶惰,只要學生發言就說“棒極了”“真聰明”,這樣的贊賞就失去了價值和意義。因此,教師的評價語是帶有激勵性的表揚,表揚中也有批評。其次課堂評價語要有一定的導向性。導向性評價語,即通過評價語引導學生使用正確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通過老師的評價讓學生明白自己的回答哪里是正確的,哪兒還需改進,怎樣改進。點燃學生的學習指明方向。例如,古詩詞理解,學生結合注釋說詩句意思,可以直接告訴孩子“結合注釋理解詩義是一種有效的方法,你很會學習!首先要對學生行為予以肯定,然后再適當指導同時根據畫面想象畫面,把詩句中少的詞語予以適當的補充,變成一段通順的話就更好了。”對于課文中詞語的理解,你也可以告訴孩子:“查工具書是理解詞語的方法,如果能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這樣更能幫助我們理解課文內容噢!”如果學生回答不是很理想,你可以告訴孩子:“你剛才的回答語言很完整,老師從你的回答中聽到了自信和勇氣”。根據學生的回答,捕捉到學生中的各種信息,既準確客觀、具體清楚地指出學生的長處又十分得體、明確清楚地提出了教師的期待和改進的目標。這樣的評價既是一種鼓勵,同時也是種學法指導。因此,導向性評價語在課堂評價語中尤為重要。輕松的氛圍會讓學生忘記壓力,發揮最大潛能。運用幽默、風趣的評價語是調節師生情緒,打破課堂枯燥局面不可或缺的有效方法。富有幽默感的語言更容易實現對課堂效果的有效性控制,更容易緩解師生間緊張氣氛,更能使學生以積極、樂觀的態度來處理矛盾,讓學生在愉快中接受教育,獲得知識點。機智幽默的課堂評價語可以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課堂評價語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可持續發展的關注,是對學生獨立個體和健全人格的關注,是對學生身心的關愛。語文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統一的學科,語文課堂教師評價語的人文關懷也就更加重要,找到合適的支點,認真把握好這一門高超的藝術,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與活力。
心中目標明,教學效果好;巧妙發問,問而有法;巧用評價語,激發興趣。高效課堂關注備課、提問、評價語,真正讓學生學會,回歸語文課堂“本真”。
【參考文獻】
[1]柳向陽.巧妙發問問而有法―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課堂提問摭談[J].中小學教學研究,2010(10):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