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方乙方影評范文
時間:2023-03-26 13:13:3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甲方乙方影評,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電力營銷方案;經濟效益;評價模型;方法
一、價格策略的效益評價
1.電價折扣
(1)現金折扣策略的效益評價。在電費回收工作中應用現金折扣,有利于激發用電戶的繳費熱情,而且使供電企業快速回籠資金。同時,還使用電戶得到了實惠,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供電企業的電費回收有關指標如表1所示。
(2)數量折扣策略的效益評價。電能是不能儲存的商品,而且現階段處于電力緊張階段,不應該大范圍的實行數量折扣策略。因此,在某些地區,高耗能企業比重較大,為了照顧其發展,刺激當地經濟,在一定階段內還將實行對高耗能企業的優惠電價。
在通常情況下,需求的價格彈性是一個負數,當一種商品的價格上漲時,其需求量一般會下降,因此ΔQ/ΔP(由價格變化導致的需求的變化)是負值,于是,Ep也是負的。
當價格彈性在數值上大于l,就說需求具有價格彈性,因為此時需求量的百分比下跌要大于價格的百分比上漲;如果價格彈性在數值上小于1,就說需求缺乏彈性。一般來說,一種商品的需求彈性取決于該商品有多少替代商品。在有較接近的替代商品存在的時候,價格的上漲會使消費者減少該商品的購買,而轉向購買更多的替代商品,這時需求的價格彈性較大;如果沒有較接近的替代商品,需求往往就缺乏價格彈性。
可見,對于電能這種缺乏彈性的商品,當價格降低時,售電量雖然有―定程度的增長,但是,總的售電收入卻減少。因此,單純從市場經濟與商品型論的角度來講,目前不宜對電能采用數量折扣的策略。
2.峰谷電價。在一個市場中,影響價格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商品的價值和市場的供求關系。商品的價格以價值為中心,在供求關系的影響下,圍繞著價值上下波動。在電力市場中,由于電力這種商品的特殊性,使得電力商品要反映其成本,而不能完全體現供求關系。但是,隨著電力工業市場化改革的逐步推進,供求關系在制定電價的過程中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們要對供求關系有關的基本理論進行闡述。
從理論上來講,實施峰谷分時電價所要達到的最佳狀態就是有 一個較平坦的、沒有明顯峰谷的負荷曲線。雖然這種情況由于用戶的實際用電特點是不可能完全達到的,但是這種理論上的最佳狀態是我們研究峰谷分時電價的理想目標。從用戶的角度看,當達到這種狀態時,由于其用電量在各個時段基本相同,在不同時段將電價以合理比例上下浮動,將使得用戶高峰時段的電費增加額與低谷時段的電費減少額相抵。當用戶的高峰時段用電量大于低谷時段用電量時,其高峰時段的電費增加額大于低谷時段電費減少額,就會促使用戶調整用電時間,避峰用電,達到優化系統負荷的效果。
制定合理的峰谷分時電價是要以合理的峰谷時段劃分為基礎。我國各省區在進行電網負荷的峰谷時段劃分時,多參照相近地區峰谷時段劃分方法,或根據以往經驗進行劃分,缺乏科學性和靈活性。峰谷時段的劃分應該針對負荷曲線的最高峰點和最低谷點進行討論,確定負荷曲線下各時點分別處丁峰時段和谷時段的可能性,從而為峰谷時段的劃分提供一定的利學依據。
3.可中斷電價。在實行可中斷電價時,要首先根據年負荷曲線,確定每年實施的月份;根據各月份典型的負荷曲線,確定實施的時段;根據系統負荷預測的結果,決定不同月份實施可中斷負荷的目標,每天缺電負荷的某一比例即為實施該策略要削減或轉移的負荷, 可中斷電價的經濟效益為其帶來的收益與成本的差值。
二、促銷策略的效益評價
現在實行的電力促銷策略主要分為兩種,―種是對電能優點和供電企業形象的宣傳;一種是與替代能源進行比較,使用戶自覺地把電能作為首選能源。無論采用哪種促銷手段,得到的效益都是通過激發用戶購買電能的愿望,從而帶來用電需求的增長。用電設備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目前較為普及的用電設備,如居民用戶中的電視,工業用戶中的電機等;一類是目前尚未普及,但擁有較好應用前景的用電設備,如居民用戶中的空調、電熱水器、電炊具、計算機及第三產業用戶中的蓄冷式空調系統、電鍋爐等。第二種用電設備對未來用電需求的變化影響較大,是實行促銷策略的重點。
對促銷策略的經濟效益進行定量化研究的步驟為;首先,采集數據,促銷策略對增強客戶購買空調、電熱水器等用電設備意愿的作用;然后,計算促銷策略帶來每年用電量的增長;最后,計算對供電企業利潤的影響。
三、優質服務策略的效益評價
服務策略帶來的經濟效益即提供某項服務措施使售電量增加帶來的利潤,減去在該措施實施過程中增加的費用支出。其中,費用支出部分包括增加的工作人員工資、設備投入、維修費等。通過服務策略增加的用電量反應在以下幾個方面:
(1)由客戶對供電企業的親近感所帶來的用電量。優質的服務可以拉近客戶與供電企業之間的距離,使客戶產生心理上的親近感和認同感,這樣,在與燃氣等其他能源的競爭中,客戶會更多地選擇電能,為供電企業帶來經濟效益;(2)報裝手續、故障維修等時間的縮短帶來的用電量。簡化報裝手續,及時、高效地進行故障維修等都是優質服務策略的一部分,由此用戶花費在手續、故障上的時間縮短,而用電的時間相對變長,這樣不僅可以提高用戶的用電質量,還可增加一部分用電量;(3)優質的服務使用戶更多地使用各種用電設備。在對電熱水器、空調等用電設備進行促銷時,配合擴容等服務措施,使用戶可以選擇更多的用電設備,并且增加使用的時間,帶來用電量的增長。
因為服務策略的費用支出多為在原有工資等固定成本基礎上略有增加,數目不是很大,但是對用電量增長的帶動效果很強,故服務策略一般能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同時,優質的服務可以樹立供電企業良好的形象,帶來巨大的社會效益。
篇2
【關鍵詞】電力生產;安全性;評價方法;應用
所謂電力生產的安全性評價就是指在電力系統投入使用之前,首先利用相關的技術手段和方法對系統內部的安全性進行檢查、估測,從而預測電力系統在運作過程中可能產生的安全隱患,并積極采取預防措施應對。安全性評價不僅有助于企業改進完善自身的技術和管理水平,而且還對電力安全事故的控制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電力企業必須使用科學有效的方法對電力生產的安全性進行評價,并制定出合理的應對方案,從而為電力企業的正常運作提供一個強力的保障。
一、電力生產安全性評價的作用
(一)有利于電力企業對安全事故的控制
在電力生產過程中,如果電力生產的安全性無法得到強有力的保障,不僅可能會造成電力生產的安全事故,還會給電力企業帶來重大的經濟損失。造成安全事故發生的危險因素主要包括有顯現危險因素和潛在危險因素,在這兩者之間,潛在危險因素的危害性比顯現危險因素更大一些。一般情況下,在電力生產中,潛在危險因素從表面上來看是不易被發現的,當其在不知覺的情況下會不斷擴大,從而對電力企業或電力系統造成重大的安全事故。由于電力生產安全性評價具有全面性和系統性的特點,因此它可以對電力生產的設備、技術、條件等作一個完整而詳細的評價,從而保障電力生產的安全性。
(二)有利于電力企業對管理水平的提高
電力企業的管理是電力安全生產和安全運行的基礎條件,對于電力企業來說,電力生產的安全性與可靠性是企業管理工作的終極目標。因此電力企業在管理過程中,必須加強對每個工作環節的管理,采取有助于提高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的手段,確保電力生產及運作的安全性,從而實現這個終極目標。但是值得特別注意的是,在管理過程中,工作人員不僅要做好電力生產與運行的安全管理工作,還要對電力系統的設施設備加強管理,并根據管理工作的實際情況有效的作出合理的安全性評價,同時作為提高管理水平,完善管理措施的依據。
(三)有利于電力企業對安全標準的樹立
在電力生產過程中,安全始終是電力企業不容忽視的一個永久主題,因此,電力企業根據電力生產的實際情況,積極采取電力生產安全管理的有效措施。在電力企業開展管理工作中,需要一個健全完善的安全標準對管理行為進行規范,從而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使管理工作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為電力生產安全性評價是對電力管理工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反映,對管理工作有著非常重要的指導意義,因此,電力生產安全性評價有利于電力企業對安全標準的樹立。
二、電力生產安全性評價的方法
想要做好電力生產安全性的評價,電力企業首先就應該樹立一個統一的標準規范,從而作為安全評價的理論依據。標準規范的制定可以從技術對策、管理對策、培訓對策以及設備的設計、安全、檢修、運作、調整等角度全面進行要求。在電力生產安全評價的標準規范中,電力企業可以進一步的將電力系統分為電力生產安全、操作環境安全以及安全管理三大部分,并將其作為電力生產安全性評價的基礎分別對多個子系統進行評價,同時根據每個子系統的整體情況進行打分。例如設定一個系統的總分值,然后將總分值分解到每個子系統書上,確定權重系數,并根據分數與權重系數完成對子系統的評價,從而完成系統的安全性評價。
三、電力生產安全性評價方法的應用
由于電力生產過程是一個非常復雜的系統,對電力生產安全性評價方法的應用不能一概而論,因此本文以配電檢修為例,對配電檢修中的電力生產安全性評價的應用作了具體論述:
第一,明確了配電檢修的安全性目標
在對配電檢修進行安全性評價首先就應該明確安全性目標,從而保證對配電檢修的控制;
第二,采取了安全性評價的措施
對配電檢修采取安全性評價措施主要是指利用有效的管理控制措施、技術檢修措施等對配電系統、設備進行全面的檢查和維修,從而提高配電檢修工作的效率。以下是電力生產安全性評價方法的應用。
(一)標準化作業的完成
配電檢修中的標準化作業包括有:作業管理標準化、作業準備標準化、生產組織標準化、設備管理標準化等,從而將檢修的工作納入工作人員可以控制的范圍,使每一個環節、每一個步驟的實施都是有據可依,為標準化作業的完成提供保證。
(二)風險的控制
配電檢修中的風險控制主要是指對工作對象進行風險綜合,根據電力生產安全性評價方法將技術含量、重要程度、嚴重性、影響程度等因素綜合起來對風險進行詳細具體的分析。一般情況下,就是將檢修工作分為三個流程:定級、審核以及執行。配電檢修的安全性評價應該涉及到電力系統的每個作業,因為各個作業之間既是相互獨立又是相互聯系的,因此,安全性評價應該從專業的角度對進行風險識別和分析,從而達到風險控制的目的。
(三)檢修作業的控制
檢修作業的控制主要包括的是設備檢修的工作流程,明確檢修人員的工作對象和工作范圍。通過對檢修工作的流程管理,不僅能使檢修人員有序的進行安全檢修作業,而且還能對整個檢修系統進行及時全面的掌握控制。檢修質量的控制一般就是包括有檢修設備的重要信息和重要數據,例如技檢修次數、技術參數等,明確檢修項目、工作人員、檢修質量的標準以及要求,從而為檢修作業的技術要求和質量要求提供保障。
參考文獻
[1]胡濤,黃健,鄢威等.一種電力生產安全性評價方法研究及應用[J].電力系統保護與控制,2009,37(16):46-49.
[2]侯俊勇,衛德鋒,黨衛安等.電力生產安全性評價方法的研究與應用[J].中國電力教育,2011,(30):95-96.
篇3
1 材料與方法
1.1 外周血造血干細胞 APBSC采集自經環磷酰胺(CTX)+重組人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動員后的實體瘤患者(淋巴瘤、乳腺癌),采集使用 CS3000- Plus血細胞分離機(Baxter公司,美國)。
1.2 CD34+細胞的標記 對10份 APBSC分別進行2種不同再處理與CD34標記。
1.2.1 溶血法 APBSC與CD34-PE熒光單克隆抗體(Immunotec,法國)室溫暗處反應15 min,然后用細胞裂解液溶解紅細胞,待測。
1.2.2 分離單個核細胞法 經Ficoll(相對密度1.007)梯度離心,收集界面層單個核細胞,與CD34-PE標記的單抗室溫孵育15 min,待測。
1.3 FACS檢測CD34+細胞 上述標記細胞懸液分為2管,其中一管 6 h內使用流式細胞儀(EPICS ELITE ESP, COULTER公司)測定CD34+細胞占單個核細胞(淋巴細胞和單核細胞)的百分率,另一管經 1%多聚甲醛固定, 4℃冰箱保存72 h后, FACS測定CD34+ 細胞數。
1.4 熒光標記的CD34單克隆抗體 33份 APBSC同時分別用表達第2類抗原表位QBEnd 10(ClassⅡ,Immunotec)和表達第3類抗原表位 8G12( HPCA2,classⅢ,Becton Dickinson)的單抗進行標記,比較2組 CD34+細胞百分率之間的差異。
1.5 雙標記CD34/CD45 APBSC中同時加入抗CD45-FITC(J33)和抗CD34-PE(HPCA2),用溶血法處理細胞, FACS測定CD34+細胞。
1.6 統計學處理 用 t檢驗。
2 結果
2.1 溶血法與單個核細胞標記法測得CD34+ 細胞百分率無顯著性差異(P>0.50)。
2.2 同一樣品經 1%多聚甲醛固定72 h后的測定值與 6 h內的測定值相比,CD34+細胞熒光強度降低,非特異吸附增加,變異系數范圍在 9.9%~49.5%之間,平均CV值為 32.2%。
2.3 APBSC標本分別用2種CD34單體標記,CD34+細胞百分率無顯著性差異(P>0.05)。
2.4 CD34-PE/CD45-FITC雙標記測定 APBSC中CD34+細胞的百分率為 4.5%,而同一組樣品進行CD34+細胞單色標記為5.3%。
3 討論
FACS雖然對CD34+細胞的檢測具有決定性意義,但早期造血干細胞表面CD34抗原表達弱且少,標本保存(冷凍)、不同標記方法及固定劑的使用均會影響CD34+細胞結果[1]。本研究對樣品固定前、后測定,CV值明顯大于批內變異,應在 1%~ 6%,批間變異<20%的國際質控標準[2]。樣品的2種不同處理方法間雖無顯著性差異,但溶血法較分離單個核細胞法簡單,避免了細胞損傷,使細胞回收率提高[2],更適于臨床應用。CD34抗原表位可分為3類,其抗原表達亦有差異,應用針對不同表位的抗體測定CD 34+細胞,結果是否有差異,則報道不一[3,4]。本研究的結果表明無顯著性差異。
各實驗室對CD34+細胞標記與測定目前尚無統一的標準方法,必然會產生較大的室間差異,Lowdell 等對28份 APBSC在15個實驗室進行室間分析,結果差異很大,CD34+細胞為∶ 0.08%~19.31%,CV值為100.1%~136.6%[1]。1995年初,國際血液治療與移植工程協會(ISHAGE)成立了干細胞計數委員會,建立了一種簡單、快速、靈敏的計數CD34+細胞的方法[5],建議雙標記CD34-PE/CD45-FITC計數CD45+細胞中CD34+細胞的百分率,因為白細胞共同抗原CD45在造血干/祖細胞上的表達明顯減弱,CD45和側向散射光(SSC)一起可以較好地把CD34+細胞和淋巴細胞、單核細胞、粒細胞、死細胞、細胞碎片、血小板團塊及有核細胞區分開[4]。此外還可以同時結合第3種熒光抗體,測定CD34+細胞亞群[5]。
應用 FACS測定CD34+細胞應遵循以下原則∶選用特異性及敏感性高的單體,CD34單抗結合PE效果要強于 FITC[6];由于CD34+細胞表達很少,應計數盡可能多的細胞,以提高結果的準確性[7];標本應新鮮測定;同時標記CD45,可提高檢測CD34+細胞的準確性。
參考文獻:
[1] Lowdell M W, Bainbridge D R. External quality assurance for CD34 cell enumeration-results of a preliminary national trial . Bone Marrow Trans-
plantation , 1996 ; 17(5): 849
[2]Siena S , Bregni M , Brando B et al. Flow cytometry for clinical estimation of circulating hematopoietic progenitors for autologous transplantation in cancer patients . Blood , 1991 ; 77(2) : 400
[3]Titley I , Healy L E , Scott M et al. Extent of variability inherent in measurements of CD34-positive cells in different human hemapoietic tissues . 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 , 1995; 16(4) : 611
[4]Sutherland D R , Keating A , Nayar R et al. Sensitive detection and enumeration of CD34+ cells in periphe ral and cord blood by flow cytometry. Exp Hematology, 1994 ; 22(10) : 1003
[5]Sutherland D R , Anderson L , Keeney M et al. The ISHAGE for CD34+ cell deterination by flow cytometry . J Hematotherapy , 1996 ; 5(3) : 213
篇4
【摘要】文章綜述了創意產業競爭力評價的研究現狀,基于波特鉆石模型和紡織創意產業影響因素,結合必要的設計原則,參考現行的統計年鑒指標體系,經過課題研究人員和有關專家的調研訪談和共同探討,設計了紡織創意產業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并結合具體情況進行應用。權重確定采用專家調研與評分比重相結合的方法。
關鍵詞 紡織創意產業;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設計;應用
【基金項目】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省產業發展政策研究中心課題成果(12JDCY01YB)。
【作者簡介】董德民,紹興文理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創意產業;裘雨明,紹興文理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經濟統計。
一、引言
紡織創意產業是創意產業的一個分支,是一個新興的產業。李海洋(2009) 認為,紡織創意產業就是對紡織原料、面料、服裝等進行技術、品牌和外觀的創意設計,從而提高產品附加值,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筆者把紡織創意產業界定為主要由紡織藝術品、手工藝、面料花樣設計、服裝設計、家紡產品設計、紡織業軟件與計算機服務等企業組成的產業。紡織業的轉型升級促進了紡織創意產業的發展,從而也促進了紡織業的發展,形成良性互動。然而,紡織創意產業是一個新興的產業,如何設計紡織創意產業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科學評價其產業競爭力,促使其健康發展,是我們急需研究的課題。
二、紡織創意產業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設計紡織創意產業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基于波特鉆石模型和紡織創意產業發展的影響因素,并結合必要的設計原則,參考創意產業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進行設計。
在波特鉆石模型中,產業競爭力受4個因素的影響,包括天然資源、資本、人力等生產要素;市場需求、相關產業和支持產業、企業的戰略和結構等,還有機會與政府這2個變數。董德民(2012) 通過問卷調研、描述性統計分析、因子分析和專家討論,確定紡織創意資本基礎方面有6 個影響因素,包括產業資本投入、知識資本、紡織業基礎、紡織創意產業基礎、相關技術產業基礎和市場需求基礎;紡織創意經營環境方面有4 個影響因素,包括商務環境、工作環境、政策法規環境和知識產權保護環境。
紡織創意產業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設計原則是,一要體現紡織創意產業的特征;二要反映紡織創意產業對經濟、社會、文化、科技等各領域發展的貢獻;三要建立在我國現行的統計口徑基礎上,并與其很好地銜接,確保數據的可獲取性和客觀性。
參考前述創意產業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設置紡織創意產業競爭力評價的5個一級指標,包括紡織創意生產要素、紡織創意需求條件、紡織創意相關產業、紡織創意產業運作和紡織創意政府行為;二級指標11個;三級指標28個,如表1所示。
三、紡織創意產業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應用(一) 統計數據
紡織創意產業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的應用是建立在經濟統計數據的收集和分析基礎之上的,各項統計數據的來源應采用統計局、科技局、工商局或相關權威機構正式的數據信息,以保證數據的真實性和權威性。
(二) 權值的確定
權值的確定將采用專家調查法和評分比重法相結合的方法。專家調查法主要依據“德爾菲法”的基本原理,選擇各方面的專家,采取獨立填表選取權數的形式,然后將他們各自選取的權數進行整理和統計分析,最后確定出各指標的權數;專家調查法和評分比重法的結合主要通過評分者(專家或相關行業人員) 對各指標的重要性進行評分,然后用某指標的評分和占全體被選指標的評分和的比重作為該指標的權重。
pj= Σ aij /ΣΣ aij,Σpj=1
pj為指標j的評分比重,ai為評分者i給指標j的評分。
結合本課題,選擇了30位紡織創意產業設計和管理人員對前述指標體系的二級指標進行了重要性評分(分7個等級),最后計算它們的評分比重,各指標權重即為各指標評分比重。如表2所示,其中對指標名進行了簡寫,后文也是一樣。
(三) 指標計算
以下數據是通過走訪調研、電話調研和網絡調研的方式獲得的浙江省某地區相關紡織創意產業競爭力指標數據,由于有的數據無法獲取,指標體系采用了簡化版本,作為紡織創意產業競爭力評價指標計算的應用,如表3所示。
通過計算,首先得到某地區紡織創意產業競爭力評價三級指標的指數,如表4所示,這里假設前一年紡織創意產業競爭力評價指標指數參考值為100。
可以看到,2010 年各三級指標指數超過200的有9個,分別是紡創企業注冊資金、紡創企業科技經費、紡創企業人員總數、紡創企業營業額、紡創企業上繳稅收、培訓交流活動數、企業間交流活動數、紡創政策法規數、引進紡創企業數。可見2010 年該地區紡織創意產業有較快發展,紡織創意企業注冊資金、科技經費投入、人員數量、營業額、上繳稅收、企業和企業間的培訓交流活動都有快速的增加,當然這與政府對當地紡織創意產業的扶持政策是分不開的。2010年,當地政府出臺了3個發展紡織創意產業的政策,引進了94家紡織創意企業,指數分別達到了300和276.47。
經過2010年的快速增長,2011年各項指標增速明顯放緩,其中科技經費投入一項指數超過200,并達到303的高位,說明這一年紡織創意企業加大了企業的科技經費投入,努力進行創意設計與技術開發。另外,也發現這一年該地區紡織業和紡織服裝服飾業法人單位數沒有增加反而減少,指數為99.97,產值指數也不如前一年,說明該地區紡織和服裝服飾產業發展面臨著困難。
2012年是發展相對平穩的一年,紡織創意企業科技經費投入還是略有增加,但由于前一年的高位,使這一年指數較平,為109.94。另外,也可看到該地區信息服務和軟件企業注冊資金有較快的增長,指數為197.67。2013年,該地區紡織業和紡織服裝服飾業法人單位數再度減少,指數為94.54,說明隨著紡織產業的轉型升級以及政府節能減排的要求,一批傳統的高能耗、高污染的紡織企業正在關閉。另外,也看到這一年政府引進紡織創意企業數指標增加明顯,指數達到了202.29,共引進265 家,紡織創意產業隊伍在壯大。
通過計算三級指標指數的平均值,算出各二級指標的指數,再根據二級指標的權重,計算各二級指標的加權和,得到各年份的總指數,如表5所示。
從二級指標指數來看,紡織創意產業資本投入、人力資本、知識資本、紡織創意產業上繳稅收以及商務環境(企業間交流) 指數均是2010年最高,然后下降至2012 年最低點,而2013 年有所增加,意味著紡織創意產業有向上發展的趨勢。但我們同時也看到紡織品市場需求、整個紡織產業指數從2010年開始下降,說明該地區紡織產業有下降趨勢。但是,該地區政府政策法規環境、計算機信息服務和軟件產業指數2011年后不斷上升,有力支持著該地區紡織創意產業的發展。另外,該地區紡織創意企業工作環境、知識產權保護環境指數趨于小幅震蕩狀態,說明這兩個指數較穩定。
最后,從該地區紡織創意產業競爭力年總指數可看出,該地區紡織創意產業競爭力逐年上升,但增速總體上呈現出下降趨勢,這也符合產業發展規律。
四、結束語
本文運用文獻研究、實地調研訪談、統計分析等方法,以波特鉆石模型和紡織創意產業影響因素為基礎,完成了紡織創意產業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的設計與實際應用。本文的研究在許多方面還可以繼續完善,如設計的紡織創意產業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是探索性的,可以進一步完善;指標體系中有不少指標數據目前還較難獲取,導致本指標體系的應用欠缺,也可以在今后進一步完善。
參考文獻
[1] 李海洋.加快發展紡織創意產業著力打造國際性紡織創意中心[J].今日科技,2009, (10).
[2] Florida R. The rise of creative class[M]. New York: Basicbooks,2002.
[3] Florida R. And Irene Tinagli. Europe in the Creative Age[M].New York: Basic books,2004.
[4] HK.Baseline Study on Hong Kong’ s Creative Industries——AStudy On Hong Kong Creativity Index[R].Cultural Policy ResearchCenter of Chinese University Hong Kong,2004.
[5] 上海創意產業中心.上海創意產業發展報告[M].上海:上海科學文獻技術出版,2006.
[6] 郭永, 郝淵曉, 任伯虎.我國城市創意指數測度指標體系設計[J]. 陜西行政學院學報, 2008, 22(3).
[7] 李婷,張慶. 中國城市創意產業競爭力實證研究[J].企業活力,2009,(10).
[8] 陳穎,高長春,張科靜.浙江省創意指數及指標體系研究[J]. 科技進步與對策, 2010, (1).
[9] 楊秀云,郭永. 基于鉆石模型的我國創意產業國際競爭力研究[J]. 當代經濟科學, 2010,(1).
[10] 段杰,張智立. 城市創意產業競爭力實證分析[J].上海金融學院學報, 2013,(6).
[11] 高秀艷,邵晨曦. 區域文化創意產業競爭力評價與對策分析[J]. 企業經濟, 2013,(1).
[12] 趙繼新,鄭強國,王飛雨. 文化創意產業區域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14,(16).
[13] Porter M.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s[J].HarvardBusiness Review,1990, March-April.
篇5
(浙江省溫嶺市植物保護檢疫站,浙江溫嶺317500)
摘要:為了有效地控制水稻病蟲害的發生和危害,降低化學農藥使用量,提高防治效益,保障稻米品質安全,通過采用重大病蟲監測,運用高效、低毒農藥和“一噴多防”、“一藥多用”、“治前控后“技術措施,在早稻、連作晚稻、單季稻對稻飛虱、稻縱卷葉螟、水稻螟蟲、紋枯病等4 種病蟲防控減化技術的應用進行研究,結果表明,早稻、連作晚稻和單季稻的防控減化技術區能有效地控制稻飛虱、稻縱卷葉螟、水稻螟蟲、紋枯病,農藥品種數量減少7 種,防治次數減少1~3 次,農藥折純使用量減少46.10%~93.84%,產量增加2.23%~8.81%,經濟效益明顯。開展水稻主要病蟲害防控減化技術應用,是實現了對水稻重大病蟲害有效控制。
關鍵詞 :水稻病蟲害;防控減化;效益
中圖分類號:S435.11,S48 文獻標志碼:A 論文編號:casb14110055
基金項目:溫嶺市科技項目“稻田農藥減量增效安全使用關鍵技術研究”[溫科(2009)29 號]。
第一作者簡介:馮永斌,男,1983 年出生,浙江溫嶺人,農藝師,本科,主要從事農作物病蟲害預測預報和植保技術推廣工作。通信地址:317500 浙江省溫嶺市太平街道三星大道22號樓201室浙江省溫嶺市植物保護檢疫站,Tel:0576-86137808,E-mail:Fyb-036@163.com。
收稿日期:2014-11-10,修回日期:2015-01-12。
0 引言
溫嶺市地處浙東南沿海(121°9′50"—121°44′20" E,28°12′45"—28°32′2" N),水稻是該市主要糧食作物,由于常年受稻飛虱——主要是褐飛虱[Nilaparvata lugens (Stal)]、白背飛虱[Sogatella furcifera (Horváth)]和灰飛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 (Fallén)],稻縱卷葉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Guenee],螟蟲——主要是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 (Walker)] 和大螟[Sesamia inferens],紋枯病[Thanatephorus cucumeris (Frank)Donk]等的危害。2006年農業部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提出必須堅持“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植物保護方針,同時提出“公共植保,綠色植保”的新理念[1-2]。稻飛虱、稻縱卷葉螟、螟蟲、紋枯病發生日趨嚴重,并呈混合發生態勢大發生、大危害年份頻率偏高,每年需要化學農藥進行多次防治,既加劇了農藥對稻田生態環境的影響,也增加了病蟲抗藥性的產生。二化螟對殺蟲單、三唑磷的抗性水平達40倍以上、對毒死蜱22倍以上、對阿維菌素敏感至低水平抗性[3];毒死蜱及其復配劑對稻縱卷葉螟防效和保葉效果逐漸下降,應用阿維·氟蟲雙酰胺、氯蟲苯甲酰胺[4];褐飛虱對吡蟲啉高達814.2 倍抗性、對噻蟲嗪66.2 倍、對噻嗪酮13.0 倍、對烯啶蟲胺尚敏感[5];井岡霉素防效逐漸下降[6]。為了有效地控制水稻病蟲害的發生和危害,降低化學農藥使用量,節次防治,高度重視稻田有害生物的科學安全防控,盡量減少農業面源污染,保障稻米品質安全。2011—2013年筆者以設定的病蟲為靶標,按照防治指標[7],進行防控減化技術應用的探索,減少農藥的使用量、減少防治次數,以期為水稻農藥減量控害增效,綠色防控提供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概況
分早稻、連作稻和單季稻。防控減化技術區:面積7337~14674 m2,以稻飛虱、稻縱卷葉螟、螟蟲、紋枯病4種病蟲作為全季防控的靶標,根據其發生和危害情況,在防治適期時噴施設定的對口藥劑進行防治;對比區:面積1134~4002 m2,在防控減化技術區周邊選定2 戶農戶,農戶自主確定防治時間和防治藥劑等,自行田間管理;不施藥區:防控減化技術區中留出面積133~167m2,不噴施任何農藥,作為病蟲防治指標和效果等的評價。防控減化技術區和對比區除了隨水稻生長而兌水量增加外,在耕作制度、品種、種植方式等一致[8-10]。(1)早稻(2012 年):試驗設在該市大溪鎮念母洋村,前作芋頭,品種為‘嘉育253’,5 月1 日機插移栽,種植密度21 萬叢/hm2,7 月18 日收割;防控減化技術區和對比區噴藥器械為農友牌背負式電動噴霧器,每次防控兌水量相同,即每公頃兌水量450~900 kg。(2)連作晚稻(2011 年):試驗設該市新河岸頭村,品種為‘秀水09’,8 月2 日手插移栽,種植密度31.5 萬叢/hm2,11 月20 日收割;防控減化技術區和對比區噴藥器械為市下SXLK16背負式噴霧器;每公頃兌水量:防控減化技術區450~900 kg,對比區450~600 kg。(3)單季稻(2013 年):試驗設在該市大溪鎮殿下村,前作小麥,水稻品種為‘甬優6號’,6月29日機插移栽,種植密度15萬叢/hm2,11 月27 日收割,病蟲防治減化技術區施藥器械水稻抽穗前用市下牌背負式電動噴霧器,抽穗后用浙江大農CU063WZ-TJ50 擔架式動力噴霧器,每公頃兌水量450~900 kg;對比區噴藥器械為天文牌TW-1601 背負式噴霧器,每公頃兌水量450~675 kg。
1.2 防治原則與農藥
根據螟蟲、稻縱卷葉螟、稻飛虱和紋枯病等4 種病蟲發生特點,藥劑防治技術上采取“治前控后”的防治策略,主治與兼治相結合,螟蟲和稻縱卷葉螟卵孵至2齡高峰、稻飛虱2、3 齡若蟲高峰、紋枯病在病情激增前作為防治適期,重點做好穗期混生病蟲害的主兼治[11-13]。所用的藥劑和每公頃商品用量見表1。
1.3 調查方法
(1)螟蟲、稻飛虱、稻縱卷葉螟采取平行式跳躍取樣方法,然后計算枯心率和單位蟲量;其中螟蟲每代二化螟危害穩定期后調查200 叢中的枯心數和蟲量;稻縱卷葉螟:每代主峰防治后7 天調查100 叢中的卷葉數和蟲量。稻飛虱:每代主峰藥后7 天調查50叢的數量。
(2)水稻乳熟期,5 點取樣,調查25 叢,記錄總株數、病株數和病情級數[14],計算株發病率和病情指數。
(3)防控減化技術區、對比區和對照區5 點取樣,每點5 叢,調查每點的有效穗,再從中隨機取100 穗調查每穗總粒數和實粒數,測定千粒重,計算單位產量;實割產量:防控減化技術區3 塊、對比區和對照區共5塊田用收割機進行田間實割測產。收割脫粒后的稻谷經除去粗雜質后稱濕谷重量,將樣谷折算成稻谷標準含水量(14.5%)的凈稻谷重量。
1.4 計算方法
株害(卷葉、發病)率=[受害株(葉、發病)/調查株(葉)]×100%
病情指數={[Σ(各級發病株數×各級代表值)]/(調查總株數×最高級代表值)}×100
結實率=(調查實粒數/調查總粒數)×100%
理論產量(kg/hm2)={[(千粒重×單穗總粒數×結實率/100)/1000]×有效穗}/1000
防治成本(元)=農藥成本+噴藥人工成本
產值(元/hm2)=實際產量×稻谷價格(早稻按收購價2.96元/kg,連作晚稻和單季稻按當地市場價3.00元/kg)
經濟效益(元/hm2)=產值-防治成本-(勞務費+土地租金) (防控減化技術區、對比區和對照區成本相等)
2 結果與分析
2.1 病蟲發生情況
2.1.1 螟蟲主要是二化螟(一般占90%),1年發生4代,分別發生在早稻、早稻抽穗和單季稻及早插連作稻、晚稻穗期,特別是大發生的年份,對水稻的危害很大。2.1.2 稻飛虱白背飛虱和褐飛虱從外地遷入,發生期、發生量受遷入期和遷入量的影響;灰飛虱在本地越冬,發生量一般很少;白背飛虱和褐飛虱1 年發生5~6 代,白背飛虱主害代為四(2)~六(4)代,主害期為6 月下旬至9 月中旬,危害早稻、單季稻和連作晚稻;褐飛虱主害代為六(4)、七(5)代,主害期為8 月下旬至10 月中旬,對單季稻和連作晚稻危害極大,如果褐飛虱控制不好,晚稻后期會造成大面積的毀稈倒伏。
2.1.3 稻縱卷葉螟與白背飛虱和褐飛虱一樣從外地遷入,1 年發生5 代,從5 月開始至10 月,發生的時間與白背飛虱和褐飛虱接近,6—9 月是稻縱卷葉螟的主害期,即從早稻抽穗期—晚稻抽穗期。
2.1.4 紋枯病常發性病害,一般發生嚴重。
2.2 主要病蟲的控制效果
綜合表2、3 可知,防控減化技術區的稻飛虱和稻縱卷葉螟在五(3)、六(4)、七(5)生量最大的峰(主峰)防治1 次與不對比區前峰、后峰防治2 次的蟲量接近,損失率也較低,而不施藥區的蟲量均比較高,如單季稻五(3)代稻縱卷葉螟卷葉率11.66%、百叢蟲量167條,連作晚稻七(5)代稻飛虱百叢蟲量8760 只,均遠遠超過了稻縱卷葉螟稻縱卷葉螟為8.7 條/百叢[15-16]和稻飛虱治當代控下一代為100頭/百叢[7],穗期為500頭/百叢[17]。早稻1 代螟蟲和單季稻的4 代螟蟲尤其嚴重,早稻2 代(孕穗抽穗期)單季稻4 代(孕穗抽穗期),對比區主治和兼治的控制效果不及防控減化技術區。紋枯病對比區中早稻,連作晚稻和單季稻使用井岡·蠟芽菌3000 mL/hm2防治紋枯病,效果較差,株發病率和病情指數高,防控減化技術區用肟菌·戊唑醇150~225 g/hm2防治效果顯著(表2~3)。
2.3 產量影響程度
表4表明,防控減量技術區經濟性狀優于對比區,其中早稻有效穗增加26.25 萬穗/hm2、千粒重增加1.07 g,實際產量增加483.3 kg/hm2,增率為7.25%;連作稻有效穗增加24.75 萬穗/hm2、千粒重增加0.17 g,實際產量增加732.45 kg/hm2,增率為8.81%;單季稻有效穗增加4.95 萬穗/hm2、千粒重增加0.27 g,實際產量增加199.95 kg/hm2,增率為5.38%。
2.4 農藥使用及效益
表5 表明,早稻防控減量技術區農藥成本比對比區高,但農藥商品使用量比對比區下降61.22%和46.10%,經濟效益仍達1131 元/hm2。而連作晚稻和單季稻防控技術減量區每公頃防治次數均4 次,農藥商品使用量分別為2460.0 g 和3615.0 g,折純后分別為630.0 g 和1266.75 g,經濟效益分別為12415.5 元和6370.5 元,比對比區減少1 次和3 次,農藥商品用量減少89.6%和84.4%、折純減少93.8%和86.3%,經濟效益分別增加2025 元和1345.5 元,農藥減少的數量和經濟效益比較顯著。
3 結論與討論
水稻病蟲害的防控是一項貫穿著水稻整個生產過程,只有應用良種、合理耕作和科學肥水管理等農業措施的基礎上,方可實現農藥的減量。
本研究表明,運用重大病蟲監測和組合高效低毒農藥集成應用,是目前水稻病蟲害防治上體現農藥減量控害增效技術的重要措施。(1)黃賢夫等[18]認為正確制訂防治策略、掌握防治適期、實行指標化防治是實施安全用藥的首要原則,可避免盲目用藥。所以要抓好藥劑浸種、藥劑拌種、化學除草的基礎上,根據病蟲測報情況,抓好分蘗始盛期至拔節期、孕穗后期、灌漿期這3 個階段主要病蟲的混配兼治,是實現病蟲害防災減災效果的關鍵技術環節。胡國宏等[19]認為但如遇某單項病蟲重發時,則應適時調整使用劑量或使用次數,關鍵要做好病蟲害的“二查二定”。(2)張小岳等[20]認為選用高效、長效藥劑是實施減化技術的主要手段,可有效減少防治次數和農藥使用量。組合高效低毒農藥集成應用,關鍵環節與減化技術的高度結合,能夠有效控制其主要病蟲危害,減少防治頻率和農藥用量,促進控害增效。(3)科學用藥、合理配方是提高防效、確保用藥安全的重要保障,祝劍波[9]認為選好目標農藥和合理混配,用好“一噴多防”和“一藥多用”的策略技術。分蘗始盛期至拔節期,在二化螟發生較重區域應以二化螟防治適期為主,混配兼防紋枯病和稻飛虱;在孕穗后期,應以稻曲病預防適期為主,混配兼治稻縱卷葉螟、稻飛虱、紋枯病、稻瘟病;在灌漿期應以褐飛虱防治適期為主。選用農藥產品時交替使用,既可延緩害蟲抗性、提高防治效果,又可降低成本。
筆者對溫嶺早稻、連作晚稻、單季稻防控減化技術的試驗,既有效控制病蟲害發生與為害,又保證稻米質量安全和生態安全,應加大示范與推廣力度。更應結合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綠色防控技術強調的是生態調控,不是裝幾盞殺蟲燈、掛幾塊黃板的簡單措施組合,也不是一味地不用化學農藥。農作物綠色防控技術措施很多,不可能把所有技術都應用到某種作物的幾種病蟲防控上,需結合實際,進行有機排列組合,應通過田間試驗進行篩選經濟、有效、科學、操作性強的集成技術進行推廣應用,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 夏敬源.公共植保、綠色植保的發展與展望[J].中國植保導刊,2010(1):5-9.
[2] 唐成慶,潘慈敏,章日亮,等. 蘭溪市單季稻農藥使用現狀調查與分析[J].浙江農業科學,2011(1):106-107.
[3] 張帥,李永平,邵振潤.水稻二化螟抗藥性監測及防控對策[J].植物保護,2011(2):141-144.
[4] 趙敏,李榮,吳傳偉.等6 種新農藥對稻縱卷葉螟的田間防效評價[J]. 中國農學通報2010,26(16):281-284.
[5] 何月平,張玨鋒,肖鵬飛,等.浙江省水稻三種飛虱對殺蟲劑的敏感性測定[J].浙江農業學報,2012,24(4):642-646.
[6] 趙麗靜,楊曉楠,李祥英,等.11 種殺菌劑對水稻紋枯病菌的毒力比較[J].農藥研究與應用,2009,13(05):27-29.
[7] 張左生,章強華,王華弟,等.糧油作物病蟲鼠害預測預報[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5.
[8] 張國鳴,張國娟,石春華.實施農藥減量控害增效工程全面推進農業面源污染治理[J].中國植保導刊,2007(5):45-47.
[9] 祝劍波.單季稻重大病蟲害農藥減量控害技術示范效果[J].中國植保導刊,2014(5):35-37.
[10] 吳滔滔,陳鶴松,黃建強.減量用藥防治水稻病蟲害試驗示范效果[J].中國農技推廣,2014(6):42-44.
[11] 李斌,黎祖德,黃莉.隆昌縣水稻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J].中國植保導刊,2013(10):51-52,16.
[12] 吳向輝,鄭兆陽,曹輝輝,等.安徽省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示范推廣述評[J].安徽農學通報,2013,19(13):90-92.
[13] 朱,徐庚鴻,趙德明,等.水稻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研究與集成示范[J].安徽農業科學,2013,41(7):2924-2925.
[14] 張躍進,王建強,姜玉英,等.農作物有害生物測報枝術手冊[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6.
[15] 錢士明,高財根,付關英.水稻二化螟和稻縱卷葉螟復合為害損失及防治指標的研究[J].植保技術與推廣,2000,20(4):11-12.
[16] 廖世純,王鳳英,黎柳鋒.水稻褐飛虱防控策略[J].中國農學通報,2011,27(7):240-244.
[17] 王華弟,蔣學輝,汪恩國,等.糧油作物病蟲害預報與防治[M].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1995.
[18] 黃賢夫,葉建人,馮永斌.水稻安全用藥的探索和實踐[J].上海農業科技,2012(12):118-119,122.
篇6
關鍵詞:懸移支架;炮采;放頂煤;工作面;應用
平禹煤電公司一礦地理坐標為:東經113°28′26″~113°34′4″,北緯34°11′35″~34°13′31″。井田東西長8公里,南北寬2.5公里,面積約為11.04平方公里。井田位于薈萃山—鳳后嶺背斜南西翼的中段,構造形態為單斜,地層走向110~290°,傾向200°,地層傾角淺部10°~15°,深部25°左右,東南部局部大于40°,區內地質構造以高角度正斷層為主。井田內有二層可采煤層,分別是二1煤,二3煤。其中,二1煤厚度為0.99~12.95米,平均厚度5.69米,一般4~7米,傾角10°~40°,一般20°左右。由于我礦井田內地質構造復雜,同時地面村莊較多,一直采用“條帶開采”,采煤工作面支護方式采用單體柱配π型梁支護,炮采放頂煤開采,職工勞動強度大,作業環境差,安全性不強,單產較低,月產只有1.5萬噸~2.8萬噸,為此我于2009年開始推廣懸移支架炮采放頂煤,經過三年多的推廣應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我礦二1-13010工作面月產達到4.5~5.5萬噸,單產水平有大幅度的提高,切眼未發生一起冒頂事故,大大提高了職工的安全作業環境。
1.二1-13010工作面的概況
二1-13010工作面位于三采區東翼,北臨礦區露頭保護煤柱,南臨二1-15030工作面(未采),西臨東井二廣保護東至南水北調運河保護煤柱。工作面主采二1煤,二1煤厚3~9米,平均煤層厚度5.5米,煤層傾角28°~32°,平均30°,煤層較穩定,二1煤層偽頂為泥巖,平均厚度0.8米,直接頂為細粒砂巖,平均厚度2米,直接底為細粒砂巖,平均厚度3.2米。二1-13010工作面可采走向長800米,平均采長145米,斜面積為116000㎡,工作面工業儲量85.5萬噸,工作面可采儲量80萬噸。
2.二1-13010工作面配套設備
(1)支架。采用ZH1600/16/24ZL型頂梁組合懸移液壓支架。該支架長度2600毫米,寬度960毫米,移架步距800毫米,支架工作阻力1600KN,最小采高為1600毫米,最大采高2400毫米。
(2)工作面運輸機為SGB630/150C型運輸機,使用長度145米,運送能力250t/h,裝機功率2×75KW,電機型號DSB-75A,額定電壓1140V,轉速1480r/min,減速機型號JS-75,額定功率75KW,減速比1:24.44。
(3)機巷轉載機采用SGB620/80T,使用長度40米,運送能力150t/h,裝機功率2×40KW,電機型號DSB-40A,額定電壓1140V,轉速1470r/min,減速機型號JS-40,額定功率40KW,減速比1:24.56。
3.安裝前準備
(1)安裝懸移支架前要對切眼進行清理,擴幫,要求切眼高度2米,下寬寬度3.5米,上寬3米,切眼達到高、寬、平、直、凈,對部分不安全的棚架,必須在安裝前加大密集柱,戧柱等,確保安全。
(2)風巷安設無極繩絞車,以便于運送支架。
(3)上切口安設一部25KW的穩車,下切口安設一部11.4KW的絞車,保證支架在切眼內運輸的安全。
(4)在工作面準備5噸手拉葫蘆3個,3噸手拉葫蘆2個,用于工作面安裝起吊懸移支架。
4.設備安裝
(1)2011年10月3日開始安裝工作面SGB630/150C運輸機及機巷轉載機SGB620/80T,于10月6日安裝完畢。
(2)2011年10月7日開始安裝懸移支架,采用自下向上安設懸移支架經風巷運入,每日安裝9架,10月23日懸移支架安裝結束。
(3)10月24日至10月31日,安設上下端頭支架,調試設備,支架,11月1日正式開始初采初放。
5.使用中出現的問題及改進措施
自二1-13010工作面投產以來,回采過程中發現了一些問題,我們及時對其進行改進。
(1)工作面坡度大,造成老塘側竄矸傷人,切眼平均坡度32°,個別地段特別107至123架坡度達到35°,所以在回采過程中,各工序平行交叉作業時,老塘側的矸石不但容易滾落傷人,而且也影響煤質,為此我們參照了門框的設計原理,采用一寸鋼管及鋼筋,扁鐵焊接的懸移工作面防滾矸網,尺寸800×500毫米,使防滾矸網與懸移支架立柱緊密的箍在一起,有效地防止矸石滾落傷人,且又不影響行人及通風。
(2)采空區竄矸,降低了原煤質量,且造成不安全因素,由于切眼坡度大,老塘側擋矸板不能有效的防止矸石竄出,為此我們用破舊皮帶,制作成軟式擋矸板,尺寸是:600×500毫米,既能保證把頂煤放出來,又能及時密閉,防止矸石竄出。
(3)支柱易鉆底,造成支架困難。由于我礦主采的二1煤是“三軟”煤層,支柱易鉆底,移架困難,增加了工人的勞動強度。解決辦法,支柱穿鐵柱靴(250mm),這樣既能保證支柱的初撐力,又增加了工作面的支護強度。
(4)由于煤層傾角大,支架極易下滑咬架,為此我們把切眼調成偽斜,偽傾斜94°左右,防止支架下滑,同時每5架,加打一根戧柱。
(5)懸移支架液壓系統配件密封易損壞。解決辦法:每星期必須沖洗泵箱,同時保證乳化液濃度達到3%以上。
6.效果
(1)安全可靠。懸移支架是通過移動梁和懸掛系統被聯成為一個整體,穩定型好,工作面完全避免了歪架倒架冒頂現象,工作面的安全性大大提高。
(2)節約材料。懸移支架配有翻轉梁及擋矸板,因此,回采過程中基本不用竹芭,小棍等支護材料,同時懸移支架采用的進回液雙管路,每月僅乳化液可節約300kg以上。
(3)工作面單產提高。工作面使用懸移支架后,與π型梁配單體柱支護的工作面相比,月產增加2萬噸以上。
(4)降低勞動強度。移架,支護等工序全部實現液壓控制,大大降低工人的勞動強度。
(5)支護力調節范圍大。由于采用了移動梁結構,使支柱力達到大型液壓支架的支護能力滿足大壓力頂板工作面的使用要求。
篇7
關鍵詞 :物元模型;模糊相似貼近度;安置區優選;丹江口庫區移民
庫區移民工作是水利水電工程建設的重要環節之一,關系到整個工程的順利建設,而移民安置工作關系到整個移民工作成敗,選擇移民安置區是移民安置工作的重中之重,關系到移民今后的長久治安和可持續發展。水庫移民安置后出現返遷現象不斷甚至“二次移民”,造成國家人力、物力、財力的巨大損失,而問題的根源在于前期在移民初步設計時未篩選到較好地安置區(點)以及未實現區域之間優化配置,導致移民安置后生產生活方式不適應[1-5],與安置區居民難以融合,使得移民長期處于貧困狀態,這種狀態的所表現出現的結果是移民返遷及上訪等影響社會穩定和發展。在移民初步設水庫淹沒往往涉及到多個區域,相應的移民安置區也有多個,因此,在多個備選的移民安置區中選擇自然條件較好、經濟相對較發達、環境容量較大及移民生產生活相似的安置區關系到移民能否實現“搬得出、穩得住、逐步能致富”的目標。移民安置區的優選是一個涉及面廣、問題復雜,不僅與投資有關,而且是一門綜合社會學、經濟學、庫區移民心理學的大規模系統工程[6]。因此,移民安置區選擇往往是跨地區、跨部門、跨學科進行統一協調和綜合分析的一項復雜工作。安置區往往涉及到若干個,如何能夠從多個移民安置區選擇最優的是至關重要的。目前,查閱有關文獻資料,水庫移民安置區選擇主要從模糊聚類分析法(吳宗法、施國慶,1995)、綜合模糊評價法(緱元有,2000;姚凱文,2006)以及灰色理論法(蘇紅兵,2007)等方面進行了研究。對水庫移民安置區優化選擇研究并不多見。本文嘗試著從GIS和模糊相似貼近度運用到移民安置區優化篩選中去,從約束條件的初步優選出安置區域集,縮小了安置區選擇范圍。同時,運用模糊相似貼近度將生產生活差異性、適度居住性等方面也同時作為優選安置區的要件進行分析,更加科學地篩選移民安置區,通過這種方法使移民能夠找到相對較理想的安置區。
1 相似貼近度的模糊物元分析
在物元分析中,用“事物、特征、量值”三要素組成物元描述事物。如果其中量值具有模糊性,便稱之為模糊物元。若事物有n個特征及其相應的模糊量值,則稱為n維度模糊物元[7]。給定事物的名稱N,其關于特征C的量值為V,以有序三元R=(N、C、V)構成描述事物的基本元。如果其中量值V具有模糊性,便稱為模糊物元,如果事物N有n個特征c1,c2L,cn和相應的模糊量值v1,v2,v3L,vn,稱R為n維模糊物元,簡記R=(N、C、V)。如果m個事物的n維物元組合在一起,便構成了m個事物n維復合物元Rmn。若將Rmn的量值寫成模糊物元量值,稱為m個事物n維復合模糊物元[8],寫為:
1.1 標準模糊物元
從公式(1)構成標準化的n維模糊物元R0n,其中各項由Rmn中各移民備選安置區從優隸屬中的最大值或最小值來確定,可以得到標準物元:
R0n=M0
c1u0 1
c2u0 2
MM
cnu0 n(2)
1.2 評價指標權重的確定
設W為層次分析法得到的權重向量[9],w為熵值法得到的權重向量[10]。綜合權重計算模型為:
W=tw+(1-t)w(3)
T值的選取決定于w中各分量的差異程度,t值的計算公式表示為:
t=(n/n-1)G(4)
G為層次分析法各分量的差異系數:
G=2(1p1+2p2+3p3+Lnpn)n-(n+1)1n(5)
式中n為指數個數,p1,p2,p3L,pn為層次分析法分量從小到大的重新排序。
1.3 歐化距離相似貼近度
設A、B、C定義在同一評價空間V上的模糊集映射,N:f(V)×f(V)[0,1]
滿足以下條件:N(A,B)=N(B,A);N(A,A)=1,N(A,Φ)=0;若ABC,則N(A,B)+N(B,C)≥N(A,C),則稱N(A,B)為模糊集A和B的貼近度。歐化距離相似貼近度為[11]:
r(A,B)=1-d(A,B)/max(6)
式中:max=max{d(A,B)};d(A,B)=
∑nk=1[μ∧(uk)-μB(uk)]2
1.4 綜合評價
若以Δij(i=1,2,3L,m;j=1,2,L,n)表示標準模糊物元R0n與復合模糊物元Rmn中各項差點平方,則組成差平方復合 模糊物元RΔ,即:
RΔ=c1c2Lcn
M1Δ11Δ21LΔm1
MMMLM
MmΔ1nΔ2nLΔmn(7)
式中:Δij=(u0j-uij)2,(i=1,2,L,m;j=1,2,L;n),結合歐化距離相似貼近度r(A,B),則:
r(A,B)i=1-∑nj=1Δijmax∑nj=1Δij×wj(8)
式中:r(A,B)i為第i個備選移民安置區域理想安置區(最優安置區)之間的貼近程度,可以根據歐化距離相似貼近度的大小對各備選移民安置區進行優劣排序。
賈永飛:模糊物元評價方法在水庫移民安置區優選中的應用
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 2010年 第1期2 基于GIS下的篩選移民安置區
對于一個水庫淹沒區移民村有多個備選移民安置區供選擇,為了快速做出選擇,首先對移民備選安置點進行初步的篩選。進行移民安置區初選時主要考慮到的是備選安置區的土地資源、水資源和投資建設或改善基礎設施的資金約束。設為水庫淹沒區(搬遷區)平面空間,x=(x1,x2)為淹沒區內準備搬遷安置的移民點,yi=(yi1,yi2)(i=1,2,L,n)為備選移民安置(區)點,n為安置目的地數量,即選擇方案,則該水庫淹沒區平面內水庫移民搬遷安置的約束條件為:
2.1 土地資源約束
設區域內有n中土地利用方式(土地按適宜度分為m個等級),Xij為第j種土地等級上采用第i種土地利用方式的面積數。當i=[1,n1]時,為種植業利用方式;i=[n1+1,n2]時,為林業利用方式;當a=1表示第j級土地適宜第i中利用類型;當a=0時表示第j級土地不適宜第i種利用類型;Xijt為t年j級土地i種利用的面積[12]。
(1)安置區t年j種等級土地上各種利用方式的面積大約不大于等j種等級土地的總面積smjt:
∑ni=1Xijt≤smjt(9)
(2)安置區t年各類土地不同利用方式的面積之和大約不大于安置區可供生產用地總面積Lmt:
∑mj=1∑ni=1Xijt≤Lmt(10)
(3)安置區t年為了保護一定的生態環境需保證的林地大約不大小于滿足森林覆蓋率Tt所需要的林地面積:
∑n2t=n1+1aijXijt≥TtgLmt(11)
2.2 水資源約束[13]
安置區t年系統內灌溉、養殖及人畜用水總量不大于系統可供水量WQt:
∑mj=1∑ni=1WijtXij+∑lk=1WktXAk+WpXP≤WQt(12)
式中:Wijt表示t年單位Xij需水量;Wkt表示單位XAk的年需水量;Wp表示人均需水量;Xij為第j種土地登記上采用i中土地利用方式的面積數。
2.3 投資約束
安置區生產投資和水利投資大約不大于所提供的資金:
∑mj=1∑ni=1aijcijtXijt+∑lk=1CktXAk≤M1
∑mj=1∑ni=1aijXijWijtPij+∑lk=1PwkXAk+WpXPPp≤M2(13)
式中:Cijt為t年j級土地i中利用單位投資(不含化肥等);Xijt為t年j級土地i種利用的面積;Ckt為t年k種畜禽蛋單位投資;XAk為畜禽數量;Pij為單位土地供水投資;pwk為單位畜禽供水投資;pp為人均用水投資;M1,M2分別為生產投資和水利工程投資;XP表示安置人數最多。
根據上述約束條件,利用MAPINFO中圖層疊加模型就可以篩選出滿足約束條件的初選安置區。具體計算步驟如下:在MAPINFO中輸入上述約束條件所要的數據,并繪制每個約束條件所對應的數據圖層。根據對應的約束條件將各數據圖層二值化(TRUE,FALSE),篩選出符合約束條件的數據圖1,2,3,L,n。利用圖層疊加模型求出同時滿足所有約束條件的可行域:
X=1I2I3Ln(14)
通過圖層疊加方法,首先將不合要求的備選方案剔除,這樣可以節省了計算,減輕了工作量,而且模型針對研究移民安置區中的每一個條件邏輯“與”運算,篩選改安置區能否滿足所有約束條件。目的是為了解決移民安置區空間上可行域或有限備選安置區集的搜索問題,將一個目標規劃問題轉化成容易處理的有限備選安置區集,從而快速得到問題的解。
3 應用案例
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丹江口水利樞紐大壩加高工程正常蓄水位170m方案,淹沒涉及到河南省淅川縣、湖北省丹江口市、武當山特區、鄖縣、鄖西縣和張灣區等6個縣(市、區),淹沒涉及影響區土地面積307.70 km2,人口33.13萬人,農村規劃生產安置人口26.7萬人,其中縣內安置6.2人,出縣外遷20.49萬人。初步選定的外遷安置區涉及兩省53縣(市、區、農場),304個鄉鎮或縣屬農場、2026個村。2007年底,兩省移民試點已經開始搬遷,河南省在大石橋、老城、金河、盛灣、滔河、馬蹬、上集、香花等8個主要淹沒鄉鎮選擇張灣、獅子崗、姚灣、馬川、魚關、周灣、姬家營、曹灣、魏營、張義崗等10個村進行了試點[14]。本文只給出其中一個試點張義崗村的安置區優選計算過程。
3.1 評價指標的選擇
影響安置點的因素很多,根據試點村的具體情況以及資料收集情況,設置了以下評價指標:人均耕地(畝)c1、糧食產量(公斤)c2、人均純收入(元)c3、移民生產生活差異性c4、居住環境適宜度c5、基礎設施完善等指標c6,具體數據見表1。
3.2 移民安置區初選
根據優選移民安置區的約束條件,將有關數據添加到MAPINFO中各圖層,并將數據圖二值化,然后運用圖層疊加,即可得到滿足所有約束條件的可行域X=(王莊農場;榆林農場;小莊李村;馬楊農場;楊莊;三官殿)。將初選結果在圖中標出來。
3.3 權重的確定
按照熵值法計算出各個指標的權重為:
wi=(w1,w2,w3,w4,w5,w6)=(0.231,0.265,0.213,0.187,0.101,0.103)
按照層次分析法得到的各評價指標的權重為:
wi=(w1,w2,w3,w4,w5,w6)=(0.201,0.195,0.243,0.177,0.111,0.079)
按照公式(3),并取偏好系數為,可得到各個指標的綜合權重:
w總=(0.211,0.185,0.213,0.175,0.112,0.104)
3.4 安置區的綜合評判
對于表1,只有目標c4用越小越優模型計算目標相對優屬度,其它目標用越大越優模型計算目標對優屬度,從而得到移民淹沒區(搬遷區)模糊物元的相對優屬度矩陣:
最大值或最小值確定,這里僅取最大值組成標準安置區(最優安置區)的模糊物元,即:
R0n=c1c2c3c4c5c6
M00.9630.9760.9010.1120.6760.876
根據公式(7)計算各安置區指標與標準安置區(最優安置區)指標之間差的平方值Δij,得到差點平方復合模糊物元RΔ,即:
得到歐化距離相似度貼近度:
Rr(A,B)=
M1M2M3M4M5M6
r(A,B)0.5610.4730.3710.2020.6020.379
根據歐化距離相似貼近度大小進行排序,該張義崗村的6個備選移民安置區由高到低的優化排序依次為:楊莊,王莊農場,榆林農場,三官殿,小莊李村,馬楊農場。
4 結論與討論
4.1 結論
本文在闡述模糊物元評價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基礎上,將模糊相似貼近度與物元評價方法相結合,并在水庫移民安置區優選過程中運用GIS初步篩選方法,通過相應的約束條件,篩選出滿足所有約束條件的安置區集,約束條件根據移民安置規劃標準的具體要求可以進行增加或減少,約束條件越多表明對安置區的要求越細、越具體,通過以上的計算篩選出了王莊農場、榆林農場、三官殿、小莊李村、馬楊農場和楊莊六個安置區。在確定各項移民安置區指標的權重時將層次分析法和熵權值法結合起來,增強了邏輯性和實用性。從計算結果可以分析出,香花鎮的張義崗村安置到楊莊的最優值為0.602,安置到王莊農場的最優值為0.561,安置到榆林農場的最優值為0.473,安置到三官殿的最優值為0.379,安置到小莊李村的最優值為0.371,安置到馬楊農場的最優值為0.202,因此,從水庫淹沒區的張義崗村安置到各個安置區的最優值可以看出,楊莊安置區最優。在傳統的水庫移民安置區選擇時僅僅考慮到土地資源、水資源等基礎條件,往往忽略安置區的生產生活差異性和居住環境適宜度等方面的影響,使得移民搬遷后出現格格不入,難以實現水庫移民與安置區原居民之間的整合,導致“二次搬遷”甚至出現返遷現象。這種優選方法不僅僅以安置區的土地資源、人均耕地、糧食產量以及人均純收入等方面作為優選的約束條件,還結合了安置區的移民生產生活差異性、居住環境適宜度以及基礎設施完善等方面,更加科學的、全面的篩選出最優安置區。
4.2 討論
該方法有效解決了信息處理中的指標模糊不容問題,適應于多因子評價問題,克服了傳統評價方法容易遺漏信息的缺陷,并且將該方法的關聯函數取值范圍擴大到整個實數,為描述級別區間內的變化特征創造了條件,但是關聯度大物理意義不是很明確,這也是以后要進一步研究的問題。另外,安置區的優化選擇對移民安置規劃提供科學依據,還需進一步對實現整個水庫移民淹沒區到安置區之間的優化配置進行研究,本優化方法也為此研究提供了基礎。該方法應用于南水北調工程丹江口庫區移民試點優選外遷安置區中,從應用的過程和對計算結果的分析來看,該方法在實踐中效果較好,并可推廣應用到整個庫區移民安置過程中,為實現移民淹沒區和安置區優化配置,確保移民“搬得出、穩得住、逐步能致富”的目標。
參考文獻(References)
[1]王茂福,羅天瑩.水庫移民返遷與社會關系[J].中國人口科學,2002,(5):47-51.[Wang Maofu. Reservoir Resettlement Back to Move with the Social Relations[J].Chinese Population Science,2002,(5):47-51.]
[2]陸遠權.水庫移民返遷的成因及對策研究[J].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8(1):14-19.[Lu Yuanquan. Reservoir Resettlement Cause of Formation of Return and Countermeasures Research [J]. 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02, 8(1):14-19.]
[3]王茂福,黃勤,丁力先.區域文化差異對遠遷水庫移民返遷的影響[J].人口與經濟,1999,1(112):43-49.[Wang Maofu, Huang Qin, Ding Lixian. Effects of the Regional Cultural Differences on Return of far away Reservoir Resettlement
[J]. Population and Economic, 1999, 1(112):43-49.]
[4]張勇.生產適應性對工程性移民返遷的影響[J].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3,(5):98-102.[Zhang Yong. Effects of Productive Adaptability on the Return Willingness of Reservoir Resettlements [J].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Nationalities (Humanities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03, (5):98-102]
[5]朱淑珍,張乾元.外遷移民回流問題分析及對策[J].武漢水利電力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9,(5):50-56.[Zhu Shuzheng, Zhang Qianyuan. Problems of Returning Resettlement Analysis and Countermeasures [J]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Hydraulic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1999, (5):50-56.]
[6]朱文彬,陳守煜.庫區移民安置區與經濟發展的模糊帶權遞階模型研究[J].大連理工大學學報,1997,37(5):591-608.[Zhu Wenbin Chen Shouli. Hierarchical model of Fuzzy Weights for Resettlements and Rehabilitations and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J].Journal of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1997, 37 (5):591-608.]
[7]謝光花,劉承平.模糊數學方法及其應用[M].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0.18-21.[Xie Guanghua, Liu Chengping.
Fuzzy Mathematic Method and Application [M].Wuhan: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ublish Press, 2000.18-21.]
[8]李發文,馮平,張行南.GIS和模糊相似貼近度在洪災安置區評價中應用[J].長江流域與資源環境,2007,16(2):256-259.[Li Fawen, Feng Ping, Zhang Xingnan. GIS and fuzzy closedegree of similarity application in resettlement area floods [J].Yangtze river basin and the resources and the environment, 2007, 16 (2):256-259.]
[9]朱茵,孟志勇,肖芳淳.模糊物元分析[M].北京:石油工業出版社,1997.20-23.[Zhu Yin, Meng Zhiyong, Xiao Fangchun. Fuzzy matter element analysis [M].Beijing: Petroleum industry publish press, 1997.20-23.]
[10]王靖,張金所.綜合評價中確定權重向量的幾種方法比較[J].河北工業大學學報,2001,32(4):52-57.[Wang Jing, Zhang Jinsuo. Comparing several methods of assuring weight
vector in synthetically evaluation [J].Journal of He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001, 32(4): 52-57.]
[11]李發文,馮平,張行南.GIS和模糊相似貼近度在洪災安置區評價中應用[J].長江流域與資源環境,2007,16(2):256-259.[Li Fawen, Feng Ping, Zhang Xingnan. GIS and fuzzy closedegree of similarity application in resettlement area floods [J].Yangtze river basin and the resources and the environment, 2007, 16 (2):256-259.]
[12]洪衛. 庫區環境容量模型研究[J].中國農村水利水電,1998,(5):29-33.[Hong Wei. Reservoir Area Environment Capacity Model Research [J]. China Rural Water and Hydropower, 1998, (5):29-33.]
[13]施國慶.水庫移民系統規劃理論與應用[M].南京:河海大學出版社,1996.57-59.[Shi Guoqing. Reservoir Resettlement System Planning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M].Nanjing: Hohai University Publish Press, 1996. 57-59.]
[14]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丹江口水庫征地移民安置河南省試點規劃報告[R].長江委勘測規劃設計研究院,2008,(8):21-25.[The Report of HeNan province experiment layout of DanJiangKou reservoir requisition resettlement of first period SouthNorth Water Diversion Project [R]. Survey Planning and Design Institute of Ehangjiang Water Resources Commission, 2008, (8):21-25.]
Application of Fuzzy Similarity Nearness Degree in
Optimizing Selection of Resettlement Area in Reservoir
JIA Yongfei
(National Research Center for Resettlement, Hohai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210098, China)
篇8
[關鍵詞]精益生產;綠色供應鏈;成本管理;評價指標
[中圖分類號]F27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2-2880(2011)02-0110-02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資源需求急劇增加,但過度開發自然資源、破壞環境、浪費資源等現象時有發生,精益、環保、綠色、高效成為企業發展的首要目標。精益生產方式下的綠色供應鏈成本管理從企業戰略的高度將環境意識和精益思想融入整個供應鏈管理,達到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最優,最終實現整個供應鏈的可持續發展。鑒于精益生產方式綠色供應鏈成本管理體系的戰略性、多方面性及復雜性,其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應從企業戰略角度綜合考慮。
一、構建原則和假設
1.綠色目標覆蓋產品生命周期,包括制造過程、原材料供應、產品銷售、產品運輸、產品使用、廢棄物處理等環節。
2.系統性。從項目層的高度進行成本管理與控制,保持和發展整個建造系統中各參與方的合作關系,從宏觀上管理和控制成本。
3.增值性。新的成本管理體系以滿足顧客需求為目標導向,應從最終用戶角度考慮全生命周期成本。
4.前饋性。新的成本管理體系應著重于事前控制,重點控制產品規劃和設計階段。
5.過程性。成本管理的重點是對形成成本的過程進行持續控制,精益建造提供的多種生產管理技術和方法可實現成本管理與生產控制的結合。
6.全面性。成本管理不僅滿足財務管理目的,還應滿足精益項目管理需求,為項目管理提供成本信息,支持項目決策。
7.定性與定量相結合。兩種指標相結合更全面地評價成本管理體系。
8.可操作性。評價指標應具有可操作性,評價指標體系的設計應結合行業整體狀況及企業的實施情況具體分析。
二、體系構建
精益生產方式下綠色供應鏈成本管理以精益生產、綠色供應鏈、成本管理理論為基礎,故對其評價應涉及企業運營、環境對企業影響及財務成本管理三方面。
(一)企業運營評價指標
綠色供應鏈管理要求企業在產品設計、產品制造、產品銷售以及產品的儲存和運輸等方面加強環境管理的力度,實施綠色采購、綠色設計、綠色制造、綠色包裝、綠色物流以及綠色營銷等策略,同時,精益生產方式的目的是降低成本、縮短生產周期、提高產品質量,從而最大程度地滿足顧客的需求,這些因素必然影響到企業的運營。
1.產品開發指標
(1)產品開發周期。綠色供應鏈環境下精益生產方式實施產品并行開發工程,縮短了開發周期,提高了質量。
(2)產品開發投入產出比。可用新產品開發成本與新產品銷售收入的比值衡量綠色供應鏈環境下精益生產方式產品開發的投入產出比。
2.產品生產指標
(1)生產周期。生產周期是從零部件投料到成品產出的全部時間,通過生產同步化、縮小生產批量、快速更換工裝可明顯減少生產周期。實施精益生產應盡量消除或減少不必要的時間占用,可用生產周期長短、生產周期縮減率、制造周期效能評價。
(2)庫存水平。庫存量大相應占用資金多,降低了資金的利用率,增加了庫存管理費用的支出。精益生產零庫存管理思想能有效解決這一問題,可用庫存資金占用率來評價庫存水平。
(3)邊角余料。少量邊角余料是生產過程中必然產生的,但過多邊角余料的產生有違綠色供應鏈管理的要求,綠色采購和綠色設計在源頭上控制邊角余料產生,綠色制造在生產過程中控制邊角余料產生,可用邊角余料率評價邊角余料的影響。
(4)質量保證。為確保產品質量,公司內所有的部門必須參加全面質量管理,在在制品儲備量很低的生產環境下,對零部件和在制品質量提出很高的要求,可用產品合格率衡量產品質量保證水平。
3.產品銷售指標
(1)產品及時供貨能力。及時供貨是滿足客戶需求這一最終目標所采取的有效措施,其能力的大小反映了綠色供應鏈上下游企業之間和企業內部運營管理的狀況,可通過顧客對其滿意度來衡量。
(2)產銷率。產銷率衡量企業實現產品價值轉換能力的大小,其值越接近1,說明企業成品庫存量越小。
(3)絕對市場占有率。絕對市場占有率準確反映了企業在市場中的競爭能力,從市場角度衡量企業在降低成本、提高質量方面的努力所取得的成效。
(4)產品銷售利潤率。產品銷售利潤率反映了企業在產品生產和銷售過程中成本降低方面所取得的成效。
(二)環境影響評價指標
1.能源消耗比率。能源消耗比率越大,表明銷售收入中所消耗的能源越多,對環境的負面影響越大,供應鏈的環境績效越低。
2.資源屬性指標。綠色產品評價中材料資源屬性可用材料利用率、零部件的回收利用率、無毒無害材料使用比例衡量。設備資源指標是衡量綠色產品生產組織合理性的重要方面,主要用設備利用率來衡量。
3.環境經濟性指標。環境經濟性就是使綠色產品在其生命周期全程中具有最小的成本消耗和最少的環境污染治理費用。可從生產成本、使用成本以及社會成本方面考慮。
4.廢棄物回收利用率。該指標值越大,表明廢棄物得到了充分的利用,綠色供應鏈對能源的利用更充分,對環境的負面影響更小。
(三)財務成本管理指標
1.主要成本指標
(1)企業成本比較優勢。用企業的成本比較優勢來衡量精益生產方式下實施綠色供應鏈成本管理后企業在降低成本方面取得的成效,即在一定時間段內,企業與同類企業各單品綜合平均成本的比較。
(2)成本費用利潤率。該指標反映了企業為取得收益所付出的代價,利于促進企業加強管理、節約支出。該指標值越高,表明綠色供應鏈為取得利潤而付出的代價越小,成本費用控制得越好,盈利能力越強。
(3)存貨周轉率。存貨周轉率指產品銷售成本與存貨平均余額的比率,用以衡量一定時期內存貨資產的周轉速度,反映綠色供應鏈購、產、銷平衡的效率。貨物周轉率快,表示存貨量適度,存貨積壓和價值損失的風險相對較低,存貨所占資金使用效率高,企業變現能力和經營能力強。但存貨周轉率與企業生產經營周期有關,生產經營周期短,表示無需儲備大量存貨,故其存貨周轉率就會相對加速。
(4)環保投資成本。供應鏈上的節點企業在環境基礎設施、環保技術、環保設備以及與之相關的信息系統等方面增加的投資有的是單個企業進行,有些則是供應鏈中的多個企業共同投資,對其進行評價主要依據企業當年投資比上年度增加的比率。
2.主要財務指標
(1)總資產報酬率。即企業凈利潤總額與總資產的比率關系,是從資產運用角度反映綠色供應鏈環境下精益生產方式企業資產的獲利能力。
(2)總資產增長率。即本期期末總資產相對于上期期末總資產的增長情況,反映了綠色供應鏈環境下精益生產方式企業規模擴張的情況。
(3)財務杠桿系數。是凈資產收益率對總資產投資報酬率的倍數,反映綠色供應鏈環境下精益生產方式企業的長期償債能力和盈利能力。
(4)固定資產效用比率。綠色供應鏈環境下精益生產方式企業擁有固定資產的目的是要創造收益,利用一定時期的銷售收入與固定資產的比較分析,可以有效地衡量固定資產的運用效率。
精益生產方式下,企業實施綠色供應鏈成本管理的評價是要檢驗企業實施綠色供應鏈成本管理的效果。上述評價指標體系從企業的運營、環境影響、財務成本管理方面入手,選取了典型的指標全面地概括評價了企業綠色供應鏈成本管理。
[參考文獻]
[1]肖智軍,黨新民,劉勝軍.精益生產方式JIT[M].海天出版社,2002.
[2]徐團結,王碩,潘海青.綠色供應鏈管理及其綠色度評價[J].巢湖學院學報,2006(2):61-65.
[3]鄧明君,羅文兵.精益運營模式下的成本管理研究[J].財會通訊,2006(3):56-59.
[4]韓慶蘭.供應鏈成本控制模型的構建研究[J].中南大學學報,2004(3):312-316.
篇9
關鍵詞:原油管道;河道;分洪區;防洪影響評價
1引言
為緩解北京地區能源供應緊張的局面,中國石化集團建設了一條自天津中轉油庫至北京市房山區牛口峪計量站的原油管道,管道在涿州市境內穿越琉璃河,經小清河分洪區,在北西郭村西北穿越小清河,長度20km,管徑為559mm。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河道管理條例》等國家法律法規以及水利部門的有關規定,原油管道穿越河道及分洪區應進行防洪影響評價。
2基本情況
2.1管線
管道工程穿越琉璃河、小清河均采用定向鉆方式。穿越琉璃河入土點在右側小埝外95m,入土角9°,入土點距曲線起點11m;出土點距河槽左岸128m,出土角6°,出土點距曲線起點84m;管線距河槽底的埋深為8.2m。穿越小清河入土點在左堤外37m,入土角9°,
入土點距曲線起點33m;出土點距河槽左岸187m,出土角6°,出土點距曲線起點74m;管線距河槽底的埋深為15m。
穿越兩河之間的小清河分洪區,均采用埋地彈性敷設,管頂埋深1.2m。
2.2 河道
2.2.1琉璃河
琉璃河上游稱大石河,發源于北京市西北霞云嶺的龍門口。干流在北京市房山區的琉璃河鎮東南流入涿州市界,在刁窩鄉小柳村村北匯入北拒馬河。琉璃河總流域面積1280km2,總河長129km。在涿州市境內全長7km,河槽深約4m,寬80~170m。
2.2.2小清河
小清河發源于北京市長辛店以西山區,在里渠鄉古城村北入涿州市境內,至小柳樹村,與琉璃河、北拒馬河匯流后注入白溝河,總流域面積為436km2。該河在涿州境內全長9.23km,河寬50~120m,深2~3m,縱坡為1/2000。
2.2.3小清河分洪區
小清河分洪區地跨北京市及河北省,位于大寧水庫以下,東以永定河右堤及高地為界,西以山前高地為界,南至古城小埝和小營橫堤。包括北拒馬河京廣鐵路永樂鐵路橋以東的向陽村卡口段以下左右岸的涿同套、刁窩套和鐵路橋以西的千河套,歷來是北拒馬河、琉璃河、小清河三河洪水以及永定河向白溝河分洪水匯聚緩滯的地區,由古城小埝及小營橫堤約束引導進入白溝河。
3防洪影響評價
本次防洪評價進行水文分析、洪水分析、沖刷分析等工作,從原油管道工程與水利規劃的關系、對行洪安全、水利工程的影響以及建設項目防洪措施等方面進行綜合評價。
3.1設計洪水分析
根據對歷史洪水資料分析,琉璃河、小清河及小清河分洪區洪水過程由降雨引起水位起漲至達到洪峰最大值時間間隔較長,河道及行、滯洪區洪水滯留時間更長。
琉璃河為行洪河道,采用恒定非均勻流法計算得出,河道滿槽流量為375m3/s,超過該流量后,由于琉璃河左岸無小埝,洪水將左灘漫流。
小清河分洪區根據《海河流域各河防洪調度意見》:“盧溝橋至梁各莊兩岸堤防及新北堤,護路堤保證流量2500m3/s,超過時向小清河分洪”。
小清河按20年一遇與永定河50年一遇洪水組合,經大寧水庫調蓄后相應小清河河道流量為500 m3/s。
3.2洪水位及壅水分析
本次分析涉及的主要行洪河道的行洪條件總體上符合恒定非均勻流方法的基本要求,水力計算采用天然河道推求水面線方法。
琉璃河采用河槽最大過量375m3/s計算,計算得出穿越琉璃河處水位27.39m,為滿槽水位,流速1.42m/s。
小清河按流量為500m3/s,泄流不受下游滯洪水頂托,計算得出穿越小清河處水位28.63m,流速1.3m/s。受滯洪區水位頂托,該處水位按堤防加高加固規劃的設計水位31.52m。
原油管道工程是埋設在河床與灘地地面以下,敷設后通過回填夯實措施,恢復河道原狀,不改變河道過水面積,不會產生壅水現象。
3.3沖刷淤積分析
水流在河床全斷面內發生的普遍沖刷。本次計算河道沖刷深度,采用《公路工程水文勘測設計規范》JTJ062-2002中推薦的河床一般沖刷和局部沖刷公式。根據現場勘察,以亞粘土、亞砂土及耕植土為主,據此計算沖刷深,結果如下:
當琉璃河通過河槽最大泄量375m3/s時,河槽最大水深5.4m,沖刷深度0.3m;當小清河通過流量500m3/s時,河槽最大水深3.23m,沖刷深度1.15m。
小清河分洪區地形地勢復雜,當分洪區行洪時,流速較小,一般不存在沖刷問題,但隨著分洪流量的不同,使局部流速有所加大,部分地段會產生沖刷,根據土層性質,計算沖刷深度小于0.5m。
3.4穿堤滲流穩定分析
對定向鉆穿越來說,對行洪安全的影響主要是滿足堤防滲透穩定要求。在汛期,隨著河道水位的不斷升高,滲透將沿著管壁與堤基的接觸面流動,并可能帶走細顆粒而產生接觸沖刷,如果背水側的出逸比降大于允許比降,堤基將發生接觸沖刷破壞。
穿越琉璃河入土點在左側小埝外95m,出土點據河槽左岸128m,管線距河槽底的埋深為8.2m。滲透計算采用平右側小埝頂的水位為作用水頭,通過計算得出入土點處滲透比降為0.07,小于金屬管壁與土體允許滲透比降為0.4。
穿越小清河入土點在左堤外37m,出土點據河槽左岸187m,管線距河槽底的埋深為15m。滲透計算采用堤防加高加固規劃設計水位31.42m作用水頭,通過計算得出入土點處滲透比降為0.06,小于金屬管壁與土體允許滲透比降為0.4。
工程穿越小清河分洪區,穿越方式按一般地埋處理,管頂埋深1.2m。原油管道工程都是埋設在分洪區地面以下,敷設后通過回填夯實措施,恢復地面原狀,對分洪區行洪、滯洪基本沒有影響。
4 防洪影響評價
4.1 建設項目工程布置評價
天津煉化一體化項目原油儲運配套工程穿越琉璃河與穿越小清河均采用定向鉆方式,穿越小清河分洪區按一般地埋處理。工程穿越方式與施工場地布置位置滿足原油管道穿越河道防洪要求。
4.2 建設項目對防洪影響評價
原油管道工程都是埋設在河床及分洪區地面以下,敷設后通過回填夯實措施,恢復地面原狀,不會引起河床、河勢變化,對河道與小清河分洪區行洪基本沒有影響。
通過滲透計算,入土點處的滲透比降小于允許滲透比降,不會產生滲透破壞,但為保證管道與土體接觸面完全封閉,入土點與出土點回填時應以粘性土回填,壓實度應達到0.92以上。
4.3 建設項目防洪安全評價
定向鉆穿越入土點均在河道堤防以外,出土點也在河道河槽外,河道行洪對工程施工影響較小。管道穿越琉璃河、小清河處埋深大于河道行洪時對河道灘地和河槽的沖刷深度,滿足管道本身的安全要求。
管道穿越小清河分洪區,管頂埋深1.2m。計算沖刷深度小于0.5m。因此在兩河之間的分洪區范圍內,原油管道敷設深度應加大0.5m,防止埋管處受沖刷后管道埋深減小,影響管道的防沖、防凍安全。
5結論與建議
⑴原油管道敷設工程實施后,恢復原河道斷面,未改變過水斷面面積,對河道行洪與河勢穩定不會產生新的影響。
⑵定向鉆穿越琉璃河、小清河入土點與出土點回填時應以粘性土回填,壓實度應達到0.92以上。
篇10
論文關鍵詞:生態足跡,旅游生態足跡,子模型
研究背景
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東北部,其中有漢族、藏族、回族、土族、撒拉族和蒙古族等6個主要民族,多民族獨特的風俗形成了青海人文景觀的一大特色。在這塊神奇的土地上,江河、湖泊、草原、盆地、鹽湖等資源構成了青海壯美奇絕的自然景觀。2009年青海省共接待國內外游客1108.61萬人次,增長22.5%;實現旅游總收入60.15億元人民幣,增長26.6%。
2研究數據及資料來源
研究數據及資料來源分為基礎數據包括各類旅游交通、住宿、餐飲、娛樂、游覽、購物等設施的總量及構成,當地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費食品類型、數量、各類生物生產性土地的當地當年生產力水平等,這些資料來源于中國旅游年鑒、青海省統計年鑒及青海旅游資訊網等相關網站;標準數據包括均衡因子、建筑用地系數、各種交通工具的能耗系數等,數據資料來源于國內外相關學者的研究成果,下文中具體數據不再注明來源;調查資料主要按照抽樣統計調查的方法得出估算數據。
3旅游生態足跡評價模型與實證分析
國外學者Wackernagel(2000)首次利用生態足跡方法初步評價了旅游業發展的可持續性;Hunter(2002)最早明確提出了旅游生態足跡的概念。旅游生態足跡(Tourismecologicalfootprint,TEF)是指在一定時空范圍內與旅游活動有關的各種資源消耗和廢棄物吸收所必需的生物生產性土地面積和水資源量,即把旅游活動過程中旅游者的生態消耗用形象的土地面積進行表述。在旅游生態足跡帳戶核算體系中一般采用成分法計算,生物生產性土地根據生產力大小的差異可劃分為化石能源地、耕地、草地、林地、建成地和水域六大基本類型。旅游生態足跡計算主要由旅游交通、旅游住宿、旅游餐飲、旅游購物、休閑娛樂和游覽觀光六部分組成。以旅游產品的生態足跡為例,包括旅游者在整個旅游活動中的食、住、行、游、購、娛6個子模型。
3.1旅游交通生態足跡模型
旅游交通生態足跡的測算包括交通工具的能源消耗足跡及建筑空間占用足跡,計算出2009年青海省旅游交通人均生態足跡為0.0184131hm,計算結果見(表1)。
TEFtransport=∑(Si×Ri)+∑(Nj×Dj×Cj/r)(1)
式中,Si為第i種交通設施的面積,Ri為第i種交通設施的游客使用率,Nj為選擇第j種交通工具的游客數,Dj為選擇第j種交通工具游客的平均旅行距離,Cj為第j種交通工具的人均單位距離能源消耗量,r為世界上單位化石燃料生產土地面積的平均發熱量,為71GJ/hm。
表12009年青海省旅游交通生態足跡(單位:hm)
Tab.1Per.touristecologicalfootprintoftransportinQinghaiProvincein2009a
交通
方式
旅客運輸量(萬人)
人均消費量
(km)
人均生態足跡
(m km )
旅游交通生態足跡( hm )
人均旅游交通生態足跡 (hm )
汽車
火車
航空
5633
404.40
46.87
230
1712
3498
0.13
0.1
0.6
168426.7
69233.28
98370.756
0.0070611
0.0046500
0.0067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