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老人范文
時間:2023-03-21 07:31:4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尊敬老人,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1、構建和諧社會,弘揚敬老美德。
2、樹敬老之風,促社會文明。
3、要努力讓老年人過一個幸福、安寧、保持尊嚴的晚年!
4、尊老敬老愛老助老從自身做起,從小事做起。
5、父母是孩子的老師,尊老愛幼是美德。
6、把溫暖送給父母,讓情愛陪伴老人。
7、弘揚孝道文化,共建和諧濟寧。
8、家和萬事興,敬老樹新風。
9、老年人的幸福是兒女的光榮。
10、尊老敬老是傳統美德,愛老助老是時代風尚。
11、要努力探討做好新時期老齡工作的新舉措!
12、贍養老年人是每個家庭成員應盡的義務。
13、以人為本先敬老,子孫后代都說好。
14、尊老人敬,助老風和,人間美好,社會文明。
15、關愛老年人口,弘揚敬老新風。
16、孝親敬老是人類高尚品德的體現。
17、要使全社會牢記、踐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之名言!
18、以人為本,善待老人。
19、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不要當失去時才去后悔沒有珍惜。
20、做好老齡工作,發展老齡事業,促進社會穩定。
21、黨政領導要做尊老敬老的模范!
22、全社會都要關注支持老齡工作!
23、天空沒有星子照耀,她會黯然無光;人間沒有溫情攙扶,她會蕭蕭落木。愛老人和小孩吧,像愛自己一樣!
24、加強領導,強化宣傳,增強全社會的老齡意識!
25、誰家有老也有小、尊老愛幼不可少。
2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27、家家有老人,人人都會老,讓我們共同為老人營造溫馨幸福的家園!
28、打造溫馨和諧家庭,慰籍老人頤養天年。
29、尊老敬老仁之本,和諧社會孝當先。
30、齊家美以孝,立世貴以和。
31、尊老的家庭是幸福的家庭,敬老的社會是和諧的社會。
32、情系老人冷暖,真心濟困解難。
33、善待老人,就是善待明天的自己。
34、當皺紋爬滿你的額,手無法撫平,讓關愛順著皺紋,流進眼眶;當童稚寫滿你的眼,手無法抹去,讓關愛在前方,亮成明燈一盞。尊老愛幼,人間美德!
35、老人安泰,國家昌盛。
篇2
他們,滿頭銀發,滿臉皺紋,卻總是露出慈祥的笑容,手拄著拐杖,卻還有著硬朗的身軀。他們是——老人。現在都提倡要尊敬老人,愛護老人,可為什么街上還到處可見老人乞丐?有一次,我偶然看見了一位老人乞丐寫在地上的粉筆字的內容……
他寫著:由于體弱多病,兒女看他已經老了,不中用了,就將他趕出家門。我看了,不禁為那些兒女的行為感到羞愧!贍養老人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老人有病應該到醫院醫治,這不僅是老人對子女有養育之恩。他們年輕時勞累辛苦為了下一代,但作為兒女不但不回報,還做出如此天理難容之事,這對老人是多大的傷害!應該受到社會的譴責。我身為少先隊員,就有義務去尊敬老人,愛護老人,也有責任批評那些不為父母著想的兒女!我提倡:“尊敬老人,愛護老人,從我做起!”
現在,只要看到有困難的老人,我都會上前幫忙。一天,我坐在公共汽車上,上車的人越來越多,這時,擠上來一位滿頭銀發的老奶奶,我見了,急忙起身準備讓座,沒想到,在一旁等候多時的一個小學生一屁股坐在位子上不動了,我拉了拉他的袖子,輕輕地對他說:“小同學,你能讓座給那位老奶奶嗎?”說著指了指不遠的老奶奶,小學生翻了翻白眼說:“干嘛要讓給她呢?”哼!還挺倔的。我只能搬出了大道理:“小同學,你想想,老奶奶老了,腳站不穩,萬一摔倒了怎么辦?你身體壯,應該讓給那位老奶奶,再說,現在提倡尊敬老人,愛護老人,你說呢?”小學生聽了,臉刷地一下紅了,趕忙起身與我異口同聲地說:“老奶奶請坐!”老奶奶慢慢地走過來,撫摸著我倆的頭,說:“真是個好孩子!”小學生瞥了我一眼,臉更紅了……
還有一次,鄰居王奶奶帶著她的兩個小孫子從百貨商店回來,手里提了大包小包的,又抱著一個小孫子,牽著另一個小孫子,王奶奶額上直冒汗,我連忙跑下來幫忙提東西,上樓后,又陪兩個小東西玩,王奶奶一看,笑得合不攏嘴:“真是遠親不如近鄰!”
我想:在我們少先隊員的帶領下,一定會有更多的人主動幫助老人,懂得尊敬老人,愛護老人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做的!
篇3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我今天國旗下演講的內容是:《理解寂寞,尊敬老人》
我曾不喜歡面對老人,不喜歡面對一張溝壑縱橫的臉,接受完老土的教育后,還得虛偽地說:"我明白了!"之所以如此,是因為中國幾千年的傳統已銘刻在心,讓我無可奈何地遵循著。
但奶奶的到來讓我改變了看法。
暑假,爸爸把奶奶接到家住,我熱情地招呼她看電視、聽音樂,她總是立在那里,不知所措;我給她說一些瘋狂的、有趣的事,她也只會僵硬地微笑。幾天下來,她還固執地遵循著節約、嘮叨、早睡等過時習慣。
但,在與奶奶相處的日子里,我漸漸明白:老人一直生活在寂寞中,面對日新月異的生活,年邁的他們似乎無法跟上時代的步伐,只能看著我們被潮流沖得越來越遠,若我們不念老人的恩情,不回頭看看他們,他們只能一直孤獨著。
也許在場的我們抱怨過老人的嘮叨,但那是他們表達 關愛的方式。此時的我們,難道不該反思一下被愛已是一種幸運嗎?我們也許抱怨過老人的古板,但那是他們歷盡滄桑的沉淀。此時,我們不該反省一下自己不諳世事的浮躁嗎?我們也許抱怨過老人的固執,但那是一面折射出寂寞的鏡子。此時,我們不該反省一下自己的疏忽和冷漠嗎?老人們不被快節奏的生活接受,但他們只是希望被自己最親最愛的人肯定,就像我們希望有人理解自己的叛逆一樣。
篇4
在悉尼定居的姑父、姑媽雖年逾花甲,卻精神矍鑠。他們熱心地陪我們外出觀光、游覽、購物等。
在外出走動的幾天里,我們無論是乘車、購物,還是看演出、聽講座,時刻都能感受到悉尼人尊老敬老。在乘車時,年輕人會主動讓老人排在候車隊伍的最前面;在車上,只要有老人上車,年輕人會主動起身讓位。購物時,人們會讓老人先付款,或者幫助老人結算。
那天下午,姑媽陪我們上街游玩。在一處大型露天廣場,一個華人樂隊正在演奏中國傳統音樂,外面圍了好多的人觀看。姑媽本想駐足觀看,見觀眾多便打消了念頭。正準備離開時,幾個年輕人突然主動和姑媽打招呼,并從人群中讓開,讓姑媽直接走到演奏區的最里面,讓她愉快地觀看了一場正宗的中國音樂。
回家的路上,姑媽告訴我:在悉尼,不但年輕人尊老愛老,而且政府部門也十分善待老人。會定期舉辦敬老周,組織適合老年人的安全防范知識講座、醫療保健講座、文藝演出等活動,為老人提供免費或者廉價服務,幫助老人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困難,讓老人安度晚年。政府部門還免費開設了老年大學、老年人俱樂部等,讓老人老有所學、老有所樂。
我們在幫姑媽整理衣物時,發現衣兜里有個陳舊的“老年卡”。姑媽介紹說,悉尼的老年卡絕非僅僅用于乘公交,還涉及衣、食、住、行、玩等各個方面,可以享受數十個政府部門的優惠服務。比如乘公交車,只要買一次票,一天內就可以不限路線、班次,免費乘坐任何車輛。“老年卡”的申請手續也非常簡單,只要年滿60周歲就可申辦。申請時,只要填寫一張固定格式的申請表,找一位“太平紳士”簽名見證,寄給悉尼市專設的“老年卡”辦公室,便可在15天后收到屬于自己的“老年卡”。“老年卡”沒有地區和時間限制,一卡在手,終生受惠。
篇5
我最尊敬的人是她何老師。何老師中等偏瘦的身材戴著一副眼鏡,尖尖的臉上總是帶著慈祥的笑容。每當我們失意的時候總是鼓勵我們說:“孩子,不要多想,下一次做好了就行了!”
記得有一次,我在鼓號隊訓練,訓練到6點多,我們還看見課室的燈還亮著就跑回去抄作業。回到課室門口,就聽見何老師熟悉的聲音“第六題是閱讀……”,原來她在班幫助那些今天考試不合格的同學復習試卷的那些題目。這是,已經是華燈初上了,她還利用自己的休息時間來幫助落后的同學。我們走進課室時看到了何老師慈祥的笑容,何老師看見我們回來了就笑著說:“孩子,很晚了快回家吧,別人家人擔心了!”聽完后,我們就走了。她真是一位好老師啊!
記得有一次,何老師在醫院剛做完喉嚨手術,休息了沒幾天,何老師就想著我們的學習,業顧不了什么就來跟我們上棵了。雖然她上課時不能發出聲音,可是我們都很乖,很聽話,整個課室都靜悄悄的,何老師看見了臉上重放出笑容。何老師因為不能說話,所以只能用文字表示她想說的內容。如果是平時的何老師,我在課室不遠的地方就會聽見她講課的聲音。
平時何老師對我們總是鼓勵多,責罵少。這就是從一年幾級陪著我們到四年級的何老師,這也是我最尊愛的老師。
篇6
肇慶市封開縣中心小學
五(5)班
植許?
老人們為了下一代成長嘔心瀝血,是多么偉大啊!他們理應受到晚輩們的尊敬,敬老愛老是天經地義的事,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在老師的辛勤培育下,也學會了敬老愛老。
以往我在家里是個“小皇帝”,飯來張口衣來伸手,更不懂得尊敬長輩,爸爸媽媽總把好吃的讓給我。自從學校開展“敬老愛老”的活動,我才下決心要做一個敬老愛老的好孩子。
篇7
1 開課求新,激發明理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上課從興趣出發,這是兒童的一般心理特征。因此,要依據教材的特點,設計好揭示新課的引言和問題,使學生一開始就對這節課產生興趣,產生“明理”的欲望。如講《要愛惜學習用品》一課,我一開課就引導同學們猜謎語,并通過謎底的揭示,黑板上出現鉛筆、書包、橡皮等學習用品的字樣。又如講《要尊敬老人》一課,我一開課就讓同學們看幾幅圖,并問:“你喜歡圖中的小學生嗎?喜歡就給他畫面紅旗,并說說你為什么喜歡他?”引導學生動腦、動手、動口。這樣一開始就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各種感觀積極的活動起來,又為揭示主題、講授新課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思想品德課的開課如能常教常新,做到一開課就能激發學生明理的興趣,產生明理的動機和強烈的求知欲望,這節課就有成功的希望。
2 講課求精,調動明理的情趣
調動情感是提高學生道德認識,形成良好道德品質的重要一環。心理學研究表明:情感和認知過程緊聯系在一起的,客觀事物只有當它被人們認識了的時候,才有可能引起人的感情,對小學生尤其是這樣。在思想品德課的教學過程中,如何調動學生明理的情感呢?我的體會是:只有知之深,才能愛之切。如講《要愛惜糧食》一課,為了讓一年級的學生明白要愛惜糧食這個道理,我先讓學生回答:“今天早晨你們吃了什么?中午又吃了什么?”這個問題。使學生明白什么是糧食。接著讓學生想象:“如果我們每天沒有糧食吃,那會怎樣呢?”讓學生初知糧食與我們生活的關系,我們一日三餐都少不了糧食,所以我們要愛惜糧食。再接著,通過一組生動的、擬人化的錄音幻燈片《我是一粒米》的播放,讓學生看到、聽到,體會到糧食是農民伯伯辛辛苦苦種出來的,糧食來得真不容易,從而進一步明白要愛惜糧食道理,最后,又聯系學生思想實際,通過看圖統計,一天一人節約一粒米,全班、全校、全市、全國可節約多少粒米。這些糧食可以供全班同學呼多久?讓學生進一步明白不能小看一粒米,要愛惜糧食,不能浪費的道理。這樣,學生在明白“為什么要愛惜糧食”這個道理的過程中,情感也隨著明理的過程而步步升華,當他們再朗讀兒歌“一粒米,汗千滴,糧食來得不容易,小朋友,要牢記,粒粒糧食要珍惜”時已有些真情實感了。又如講《尊敬老人》一課,為了讓學生明白為什么要尊敬老人的道理。我先讓學生明白,生活在學生身邊的老人、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是爸爸媽媽的長輩,是自己的祖輩。接著,讓學生講講自己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辛苦操勞的事例,學生們說,老人們把我的爸爸、媽媽撫養大了,他們自己老了,但他們并沒有休息,還要操勞家務,幫助爸爸媽媽撫育我們,讓爸爸媽媽安心工作。有的還在發揮余熱,為祖國建設出力、為人民服務。這樣老人的形象在學生心中確立了起來。我再讓學生說說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是怎樣愛護你們的。由于學生基本都是獨生子女,他們受老人的愛護都有親切的感受,因此一個接一個的發言,把老人全面關心愛護他們的事例說得十分具體,有的學生說到最好,竟由內心發出這樣的贊嘆:“我的爺爺真好!”這時,“老人關心愛護我們,我們應該尊敬老人”的道德認識和道德情感又得到了進一步的深化,并為導行“怎樣尊敬老人”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篇8
關于尊老愛幼演講稿范文優秀 各位老師、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古人云:“百善孝為先”,“孝為百行首”,“夫孝,德之本也。”孝順父母,尊敬老輩,天經地義。一首《常回家看看》不知打濕了多少觀眾的眼睛,震撼了多少游子的心靈,說出了多少天下父母的心里話。一首歌為什么能引起如此強烈共鳴?這是因為這首歌用最樸實的語言道出了人世間最普遍的真摯情感,回應著人民群眾對傳統美德的呼喚。我不想把他們叫老人,我喜歡叫他們前輩。在一年一度的重陽節來臨之際,除了道聲好外,我不禁思緒萬千……
“尊老愛幼”之說是誰提出來的,不曾考究,但皆知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尊老”一詞怎么解釋?約定俗成的一些內涵,如供養尊敬父母。從大的范圍來說,“尊老”實為“孝敬老人”。古人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這句話的意思是說,要像尊敬自己的老人一樣尊敬別人的老人。我國自古以來就倡導“老有所終”,形成了尊敬老人的良好家庭道德傳統。誰不尊敬老人、孝敬父母,誰就會被世人唾罵為“不孝”,情節嚴重的還將受到法律的制裁。因此,尊敬老人,不僅是每個公民必須遵守的道德準則,也是每個公民應盡的社會責任和法律義務。
縱觀古今,我國有許多孝子孝孫的故事流芳后世。耳熟能詳的是三字經中——臥冰求鯉,晉時山東的王祥。繼母朱氏,常在他父前搬弄是非,使其父逐漸在感情上疏遠王祥,王祥由是而失愛于父母。一年冬天,繼母想吃鮮魚,時值天寒,厚厚的冰層把河面封得嚴嚴實實,要捕到魚確實太困難了。王祥為了滿足繼母的要求,只得解開衣服,臥在冰上。忽然,冰層開始融化。兩條鯉魚猛地躍出水面,王祥即把獲得的鯉魚拿回家中孝敬母親。繼母終被他的行為感動。
人間情,最深數親情。親情是母親油燈下熬白的雙鬢,親情是父親肩頭扛著的行李。暮色中那一雙祈盼的眼睛,盛滿的全是思念的淚水;千里外那幾聲輕輕的叮嚀,串起的都是牽掛的音符。親情啊,她是孟郊詩中的“慈母線”,她是朱自清筆下的“背影”,她是焦波鏡頭中的“我的父親母親”。萬物會隨時間而模糊,可深刻在親人皺紋里的親情卻不會模糊;萬事會隨空間而淡忘,可烙印在親人老繭中的親情卻不會淡忘。
一個尊老敬老愛老的人是高尚的人,一個尊老敬老愛老的家庭是溫暖的家庭,一個尊老敬老愛老的社會是文明向上的社會。讓我們一起加入尊敬前輩的行列吧!讓一個個小小的好習慣支撐起閃光的美德;讓一個個默默的美德支撐起深厚的修養;讓我們用深刻的思想這一撇和堅實的行動這一捺,共同支撐起不俗不凡的“人”字。再次愿天下所有的前輩笑顏常駐!
關于尊老愛幼演講稿范文優秀
敬老愛幼,是最好的美德。人之一生,誰也不能避免這兩個時期,在年老時需要人的扶助,正如在年幼時需要人的照管。當年歲大了,無人加以誠懇的扶助,必不能得到安閑。幼小時,無人加以慈愛的照管,必容易趨于墜落。若講人道主義,須先對于老幼這兩項人,施行親切的愛護。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于掌。”孟子的這段教導的意思是“敬重自己的長輩,進而推廣到敬重別人的長輩,撫愛自己的子女,進而推廣到撫愛別人的兒女。如果以這樣的準則治理國家,統一天下就如運轉于掌心一樣容易了。”尊老愛幼是我國優良的道德傳統的精華。尊老愛幼是人類敬重自己的表現,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兒童時代,每個人也都有老的一天。古往近來,多少個春夏,多少個秋冬,一代代人由小孩到老人,不管是處于盛唐還是當今社會,有一點卻是共同的,那就是弘揚尊老愛幼的優良傳統。
尊老愛幼起始于原始社會,當時生產力低下,在氏族公社的內部為了人類的繁衍和文明的延續,對喪失勞動能力的老人和尚無勞動與生活能力的小孩都一樣分配勞動果實,實行義務撫養。由此逐漸形成的這種樸素的道德觀念,被繼承下來。從原始的社會,就已有了尊老愛幼的思想,這使人聽起來感到非常的高興,從中也可看出人性的善良。“尊老愛幼”有著她經久不衰的生命力。這項傳統美德一定會被我們永遠的繼承下去。 1986年,根據中國老齡問題全國委員會的建議,國務院決定將每年農歷九月九日的重陽節定為“中國老人節”,借助傳統的重陽節,祝愿全國老人健康長壽。以后,于1949年12月規定每年6月1日為兒童節。
想必大家都知道黃香和子路的故事吧!
黃香,東漢人,少年時就善于寫文章,當時的人稱頌他:“天下無雙,江夏黃香。”但黃香最難能可貴的,還是他從小就知道孝敬父親。
黃香9歲時母親去世了。他十分悲傷,就把對母親的思念和愛全部傾注到父親身上。 冬夜,天氣寒冷。黃香就先鉆到父親的被窩里,躺一會兒才回到自己的床上睡覺。 夏天夜里很熱,黃香就手執蒲扇,對著父親枕席使勁扇著。 黃香長大后,朝廷覺得他是個人才,讓他擔任魏郡太守。有一年,魏郡遭受特大水災,百姓苦不堪言。黃香拿出自己的錢財賑濟災民,百姓沒有不感動的。
子路,春秋末魯國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稱。尤其以勇敢聞名。但子路小的時候家里很窮,長年靠吃粗糧野菜等度日。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飯,可是家里一點米也沒有,怎么辦?子路想到要是翻過幾道山到親戚家借點米,不就可以滿足父母的這點要求了嗎?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嶺走了十幾里路,從親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噴噴的米飯,子路忘記了疲勞。鄰居們都夸子路是一個勇敢孝順的好孩子。
中國有句古話:“百善孝為先”。意思是說,孝敬父母是各種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個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難想象他會熱愛祖國和人民。我們不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還應該尊敬別的老人,愛護年幼的孩子,在全社會營造尊老愛幼的淳厚民風,這是我們共同的責任。
善待老人,就是善待明天的自己。當皺紋爬滿你的額,手無法撫平,讓關愛順著皺紋,流進眼眶;當童稚寫滿你的眼,手無法抹去,讓關愛在前方,亮成明燈一盞。尊老愛幼,人間美德!
關于尊老愛幼演講稿范文優秀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敬老、愛老、是我國優良的傳統美德,是先輩傳承下來的寶貴精神財富。古代思想家孔子說:做子女的能活下來,是因為有父母的養育;孟子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要求人們不僅要孝敬自己的老人,還要孝敬社會上所有的老人。
在我們中國有個傳統的節日,就是——重陽節。我國把重陽節定為“老人節”,每年農歷九月初九又稱為敬老、愛老的日子。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兒童時代,每個人也都有老的一天。古往今來,多少個春夏,多少個秋冬,一代代人由小孩到老人,不管是處于盛唐還是當今社會,有一點是相通的,那就是弘揚敬老愛幼的優良傳統。
敬老、愛老,是一項神圣的使命,它傳遞著陽光,讓溫暖撒到老人的心。隨著我國老年人口的急劇增多,維護老人,敬老愛老這一中華民族幾千年的美德更顯得重要。《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為我們指明了方向:夕陽的幸福要朝陽的回報,讓我們用一顆真誠的敬老之心、感人的助老之行影響全社會,使所有的老人都“老有所樂”。
作為一名農村的孩子,我親眼目睹一幕幕敬老愛老的動人場景,隔壁的王大爺是一位五保戶,我的媽媽時常照顧他,送吃的,做穿的。一開始村里人都說我媽傻。媽媽總是笑著說:對待自己的老人要好,對待身邊的老人也要好。慢慢的在我們村掀起一股敬老愛老的風氣。更令人可喜的是,現在村里六十歲以上都有補助,這難道不是體現國家敬老愛老的表現嗎?
同學們,我們是炎黃子孫,我們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含有敬老、愛老、助老的傳統美德。所以讓我們現在開始愛護老人、孝敬老人吧!敬老愛老我們現在最能夠做到的是用心學習,用優秀的成績換取長輩們那滄桑的臉上欣慰的笑容,請允許我代表全體師生祝普天下的老人健康長壽,平平安安!我們衷心的希望“敬老、愛老、助老”的中華傳統美德世代相傳,永放光彩!
所以,尊老、愛老、敬老的美德是黑夜里的一盞燈;是寒冬里的一把火;是沙漠中的一泓泉;是久旱時的一場甘霖。讓我們大家一起行動起來,做到尊老、愛老、敬老。這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篇9
在歷史的長河里,古往今來涌現出無數的中華民族優秀兒女,他們已成為社會公認的道德典范。春秋末期的魯國人子路,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稱,尤其以勇敢聞名。但子路小時候家里很窮,長年靠吃粗糧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飯,可家里一點米也沒有,怎么辦?子路想到,要是翻過幾道山到親戚家借點米,不就可以滿足父母這小小的要求了嗎?
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嶺走了十幾里路,從親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噴噴的米飯,子路忘記了疲勞。鄰居都夸他是個孝順的孩子。
歷史上像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孝”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已經融入了中華兒女的血液。尊敬老人是我們中華民族幾千萬年的歷史文化凝聚而成的社會道德準則,是中華民族幾千年燦爛歷史文化重要組成部分。當今社會,老年人作為弱勢群體,他們需要全社會的關心與愛護,要實現社會的全面進步,尊敬老人是我們責無旁貸的義務。
篇10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我是來自XX班的XXX,今天我的講話題目是“繼續中華傳統美德,宏揚尊老愛幼新風”。后天是中國的又一個傳統節日——重陽節。九九重陽,由于與“久久”同音,九在數字中又是最大數,有久長長壽的含義,況且秋季也是一年中收獲的黃金季節,重陽佳節,寓意深遠。1989年,我國把重陽節定為“老人節”,爾后每年農歷九月初九又成為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日子。
同學們,我們是炎黃子孫,我們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含有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傳統美德.“老吾老和人之老,幼吾幼和人之幼”,講的就是這層意思:尊敬、愛惜自己家的老人和小孩,同時也要象對待自家人那樣去尊敬、愛惜別的老人和小孩。“花無重開日,人無再少年。”總有一天我們也會成為老人。作為育才小學的學生,我們應當發揚尊老、愛老的良好傳統。在重陽節這天,向爺爺、奶奶、外公、外婆致以節日的問候,感謝他們為自己所做的一切;在平時,幫助他們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關心照顧他們,多為他們著想,少讓他們做那些本來應當是我們自己做的事,把好吃讓給他們,把有趣的事告知他們。固然,尊老敬老絕不是重陽節一天的事,應當是在平常生活中,從每件小事做起,做他們的乖孫子。
“歲歲重陽,今又重陽。”希望我們所有的人都從現在做起,都能尊老、愛老,繼續和發揚中華民族尊老敬老的良好傳統。在天高云淡、秋風颯爽的季節,讓我們共同祝賀天下所有的老人都能幸福、安康。愿所有老人都過上和我們一樣幸福的生活!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