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美老師的名言范文
時間:2023-03-26 03:30:3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贊美老師的名言,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導讀:老師,尊稱傳授文化、技術的人,泛指在某方面值得學習的人。老師一詞最初指年老資深的學者,后來把教學生的人也稱為 “老師”。《師說》中:“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1、您的工作在今朝,卻建設著祖國的明天;您的教學在課堂,成就卻是在祖國的四面八方。
2、您的崗位永不調換,您的足跡卻遍布四方;您的兩鬢會有一天斑白,您的青春卻百年不衰。
3、在我們從幼稚走向成熟,從愚昧走向文明的路上,您用生命的火炬,為我們開道。
4、教師的春風,日日沐我心。
5、一位好老師,勝過萬卷書。
6、親愛的老師,您那赤誠的愛,喚醒了多少迷惘,哺育了多少自信,點燃了多少青春,摧發了多少征帆。
7、鶴發銀絲映日月,丹心熱血沃新花。
8、一日為師,終身為父。
9、片言之賜,皆我師也。
10、園丁,崇高的稱號,祝您桃李滿天下,春暉遍四方。
11、江河把我們推向浩瀚的大海,曙光給我們帶來明媚的早晨;親愛的老師,您把我們引向壯麗的人生。
12、老師,人說您在培育祖國的棟梁,不如說您就是祖國的棟梁,正是您,支撐起我們一代人的脊梁。
13、老師,是美的耕耘者,美的播種者。是您用美的陽光普照,用美的雨露滋潤,我們的心田才綠草如茵,繁花似錦。
14、您的愛,太陽一般溫暖,春風一般和煦,清泉一般甘甜。您的愛,比父愛更嚴峻,比母愛更細膩,比友愛更純潔。您------老師的愛,天下最偉大,最高潔。
15、老師,我們身上散發的智慧之光,永遠閃爍著您親手點燃的火花。
16、學者必求師,從師不可不謹也。——程頤
17、一日為師,終身為父。——關漢卿
18、學貴得師,亦貴得友。-----唐甄
19、為學莫重于尊師。——譚嗣同
20、古之學者必嚴其師,師嚴然后道尊。——歐陽修
21、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斯大林
22、教育者的關注和愛護在學生的心靈上會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象。——蘇霍姆林斯基
23、要記住,你不僅是教課的教師,也是學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導師和道德的引路人。——蘇霍姆林斯基
24、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25、老師,是美的耕耘者,美的播種者。是您用美的陽光普照,用美的雨露滋潤,我們的心田才綠草如茵,繁花似錦。
26、老師就像蠟燭,燃燒自己,照亮別人。
27、三尺講臺,三寸舌,三寸筆,三千桃李;十年樹木,十載風,十載雨,十萬棟梁。
28、刻在木板上的名字未必不朽,刻在石頭上的名字也未必流芳百世;老師,您的名字刻在我們心靈上,這才真正永存。
29、您的思想,您的話語,充溢著詩意,蘊含著哲理,又顯得那么神奇DD呵,在我的腦海里,它們曾激起過多少美妙的漣漪!
30、志向是天才的幼苗,經過熱愛勞動的雙手培育,在肥田沃土里將成長為粗壯的大樹。不熱愛勞動,不進行自我教育,志向這棵幼苗也會連根枯死。確定個人志向,選好專業,這是幸福的源泉。——蘇霍姆林斯基
31、一個好的教師,是一個懂得心理學和教育學的人。——蘇霍姆林斯基
32、您的愛,太陽一般溫暖,春風一般和煦,清泉一般甘甜。您的愛,比更嚴峻,比更細膩,比友愛更純潔。您——老師的愛,天下最偉大,最高潔。
篇2
務學不如務求師。 -----楊雄
圣人無常師。 -----韓愈
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人類靈魂的工程師;
三尺講臺,三寸舌,三寸筆,三千桃李
十年樹木,十載風,十載雨,十萬棟梁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三人行,必有我師
老師就像蠟燭,燃燒自己,照亮別人
經師易遇,人師難遇。 -----司馬光
古之圣王,未有不尊師者也。-----呂不韋
教師是人類的靈魂工程師。 -----斯大林
舉世不師,故道益離。 -----柳宗元
學者必求師,從師不可不謹也。-----程頤
一日為師,終身為父。----關漢卿
學貴得師,亦貴得友。-----唐甄
為學莫重于尊師。 -----譚嗣同
古之學者必嚴其師,師嚴然后道尊。-----歐陽修
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韓愈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
1.堅持意志偉大的事業需要始終不渝的精神。 ——伏爾泰
2.公共的利益,人類的福利,可以使可憎的工作變為可貴,只有開明人士才能知道克服困難所需要的熱忱。 ——佚名
3在希望與失望的決斗中,如果你用勇氣與堅決的雙手緊握著,勝利必屬于希望。——普里尼
4.一個人所能做的就是做出好榜樣,要有勇氣在風言風語的社會中堅定地高舉倫理的信念。 ——愛因斯坦
5.你既然期望輝煌偉大的一生,那么就應該從今天起,以毫不動搖的決心和堅定不移的信念,憑自己的智慧和毅力,去創造你和人類的快樂。 ——佚名
6.最可怕的敵人,就是沒有堅強的信念。 ——羅曼?羅蘭
7.只要持續地努力,不懈地奮斗,就沒有征服不了的東西。 ——塞內加
篇3
俗話說得好:“名師出高徒”“嚴師出高徒”。我過去一直就相信這是老祖宗留下的千古至理名言。自從當老師的那一天起,我就發誓要努力成為一名“名師”,如果實在不行,就來當一個“嚴師”也行。所以,我從教以來,就比別人多努力,多吃苦,多下工夫。真的“功夫不負有心人”,我的辛勤的汗水沒有白流,澆得滿園花開,得到了領導、學生的認可,我的學生成績在全縣統考中名列前茅。所以在我的頭腦里思維定勢沒有改變,相信“好學生是教出來的”。直到有一天,當我上完課,回到辦公室,卻聽到一位女同事在自己座位上和別的同事在大發感慨。她說什么“不是名師出高徒,而是學生造就名師。”當時,聽了這話,心里很是不爽!很想和她爭論一番,可是又處于愛面子不好意思去和她爭辯。事后,我沒事坐下來想想這個女同事說的話,覺得還蠻有一定的道理。
是啊,想想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過程中,不是因為有那些好學生的杰出表現,哪里有大名響當當的我啊?但是,坐下來認真細細思量,那些所謂的好學生真的都是老師教出來的嗎?我們不能否認教師在學生學習中的作用,其實在我心里,不能不承認好學生不是教師教出來的,而是在教師的表揚、贊美、鼓勵之下出來的,同是老師教,為什么教學效果不一樣呢?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講,我以為是學生自己學出來的,而不是教師教會的。我這樣說來,請大家不要認為是個極端主義者,是的,我們不能全盤否定教師在學生學習中的重要作用,也不是說學生的學習不需要教師的教。
有道是:“孩子是夸出來的。”我以為:“學生是表揚、鼓勵出來的。”曾經記得有人說過:“每個孩子的生命都是為了得到父母的賞識才來到人間的。”那么,同理可證:“每個學生都是為了得到教師的鼓勵贊美才來到學校的。”所以,我們在自己的教學過程中,要注重贊美、表揚、鼓勵學生去學會自主學習,讓他們學會自信,在贊美和鼓勵聲中,鼓足勇氣奮然前行,激發學生學習的動機,使他們體驗到成功的樂趣,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最后,我們要讓教育回歸教育的本源:就是回歸到真正對人的教育。學生的進步需要教師的肯定與欣賞,學生才能從中得到成功的喜悅,享受到贊美的幸福滋味,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關愛,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發揮教師的引導者、促進者的作用,激發學生的巨大的潛能,這就是我們教育藝術的魅力之所在。所以,我在這里要大聲疾呼:“好學生不是教出來的,而是贊美出來的!”
(作者單位 吉林省公主嶺市八屋鎮中心小學)
篇4
經典引路,提升行為素養
從古至今,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美德皆得益于先師孔子的修身養性之言,代代延續相傳。品德教材作為培養學生道德觀念,塑造優良品行的德育主渠道和主陣地,智慧地選用了優秀傳統文化之經典,借用其淺顯通俗的韻文,將傳統美德教育和現代道德教育結合起來,產生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三年級(上冊)《家庭樹》中“尊敬長輩的禮節”板塊,教材引用《弟子規》中兩句話:“出必告,反必面”“或飲食,或坐走,長者先,幼者后”。師生先對這兩句話共同研究分析,在弄清兩句話的含義后,引導學生聯系實際說說:日常生活中你要出門或回家后是怎么告知父母的?在吃飯、就座時是怎么禮讓長輩的?在W生對自己的言行反思評價之后,再設計一個情境演示環節:邀請一位老人(或老師扮演)、幾個學生現場就餐。實地檢驗中,學生的禮節一一展示,如請老人先入座、先動筷子,就餐時細心照顧老人,就餐完畢,請老人先行,晚輩隨后。抓住這和諧的氛圍,老師順水推舟,帶領學生吟誦這幾句經典語錄,將規范與行為密切融合,水到渠成。當然,尊敬長輩的禮節,在《弟子規》中比比皆是,老師可從中再選取易于理解、便于踐行的語句推薦給學生,如“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路遇長,疾趨揖。長無言,退恭立”,這些規范言行的韻文朗朗上口,再配以生動有趣的動畫視頻,幫助學生理解賞析,從而將尊敬長輩的禮節意識及道德素養植根心間,落實到行動中,使中華幾千年的優秀傳統美德代代傳承。
名言警句中汲取精華
小學品德教材收入了一些格言、俗語、諺語,這些名言警句是人們在實踐中提煉和總結的經驗,是人類精神文化的寶貴財富,言簡意賅,富含哲理,對于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品德教學中,教師要恰當地利用這一教學資源,汲取其精華來指導學生知行合一,用傳統文化引領學生成長,汲取優秀傳統美德。
三年級(上冊)《我想要 我能要》中安排了一個“小調查”。課前,老師制作一張調查表,請家長配合填一下表格,內容含有:家長一個月的工資收入;全家每月必要的開支有哪些,用去的費用;用在孩子生活和學習上的錢有多少。開課,讓學生取出調查表,現場計算每月家庭的開支合計多少元,用在自己身上的費用是多少,將每月支出與父母的工資收入進行對比,并談談計算對比后的感受。此時,出示教材中選用的清朝朱柏廬《父子治家格言》中的“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理解這句話時,讓學生回憶父母上班工作的辛苦,感知飯粥絲縷怎樣來之不易,感知家人賺錢的辛苦。在此基礎上,再取出調查表,看看用在自己生活學習上的開支,哪些是可以減少的費用,還可記下對家庭合理消費、節約開支的建議。老師小結延伸:勤儉節約是一種傳統美德,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
與詩詞牽手,渲染民族情懷
五年級(上冊)第11課《讓我們來尋根》中有一個板塊“為什么是母親河”,其中有一個教學目標:感受長江黃河對中華民族的生存和發展做出的貢獻,歌頌對母親河的贊美、熱愛之情。老師先引導學生在中國地圖上找到長江、黃河的源頭和流經路線,通過書本和課前搜集的資料了解母親河孕育了哪些華夏文明,怎樣造福炎黃子孫。在充分感知到長江黃河被稱為母親河的緣由,欣賞長江黃河的圖片及視頻之后,老師拋出話題:“古往今來,文人墨客為母親河寫下了許多詩詞歌賦,以此來抒發心中的熱愛之情。面對哺育我們的母親河,你想怎樣來贊美她呢?”話題一出,組內成員合作商量,各小組的展示精彩紛呈。一組同學歌唱了關于長江黃河的歌曲,如《長江之歌》《我們是黃河泰山》等,雄偉的旋律中如詩一般的歌詞讓學生熱血沸騰,民族情懷油然而生。四組同學朗誦了一首詩歌《黃河魂》,不算渾厚的嗓音卻演繹出黃河的磅礴氣勢,仿佛滔滔黃河浪奏響在每一個人的耳邊、身邊。最讓人驚訝的是三組同學,他們展示了古今文人描繪長江黃河的詩文,全班群情沸騰,紛紛加入吟詩誦詞的隊伍:“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學生吟誦的已不僅是長江黃河的雄渾氣概,更有每一位華夏子孫不忘母親河幾千年的哺育之恩。
結束語
篇5
一、學會親近學生
每當我接到一個新的班級,我對學生充滿了新鮮感,有時真想快些了解學生的性格特點,以利于今后的工作開展。但是用什么好方法才能盡快達到目的呢?我覺得只有和學生玩在一起,才容易拉近師生的距離。不過我也有疑慮,和學生一起玩,會不會有傷教師的尊嚴?經過事實證明,當我融入孩子們的游戲之中,和他們玩在一起的時候,他們展現給在眼前的才是真實的自我。為了找到和他們溝通的契機,有時我利用中隊活動的時間,組織學生開展比賽,目的想增進同學之間的友誼,營造一種互相關心、團結協作的氛圍,增強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在比賽中,我有時成為組織者;有時是隊員,幫著加油,參加比賽;有時是嚴明的裁判;有時又是維持紀律的“執法者”。各種角色的扮演使小朋友對老師充滿了好奇,他們也想多了解老師的秘密,無形中師生的距離就拉近了。我在和學生玩耍的同時不但收獲了學生的信任,自己也覺得變年輕了,無憂無慮,仿佛又回到了學生時代。
二、學會傾聽
傾聽是實施有效教育的基礎和前提。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在內心深處,都有一種渴望別人尊重的愿望。作為班主任,要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教育,就必須尊重學生,傾聽學生的呼聲,了解學生的疾苦,知道他們在想什么、做什么、有什么高興的事、有什么憂愁的事,知道他們學習中有什么成功的地方、有什么困惑、是方法的問題還是心理的問題、是習慣問題還是基礎問題……對這些問題有個比較清醒的認識,就可以對癥下藥、有的放矢。所以在了解學生的時候,就要放下老師的架子,平易近人,和藹可親,增加老師的親和力,使其親其師、信其道、學會傾聽。
三、學會欣賞
欣賞是有效實施教育的態度,是有效教育的重要途徑之一。在學會傾聽的基礎上欣賞學生,不僅包含了對學生的理解和寬容,更重要的是把學生當做正常的人一樣;不僅欣賞優秀學生的優秀品質,而且,要學會欣賞學生的缺點和失誤。不知道是哪位名人說的:“世界上沒有垃圾,只有放錯了地方的資源。”我可以套用這一句名言:“人沒有不良品質,只有用錯了地方的性格。”我在具體的工作中,注意了贊美學生,就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例如:我班學生楊猛,自由散漫,不思進取,學習成績差,習慣差,對自己沒有信心。在多次的交談中,我了解到他曾參加演講比賽,得到過一等獎。我利用班會的時間,讓他在班級里演講,獲得了成功。幾個同學的發言熱情洋溢,贊美他演講的風度,贊美他演講的語言,贊美他知識豐富、視野開闊。在老師和學生的贊美中,他找回了自信,找回了做人的尊嚴。從此,他改變了自己,終于一步一個腳印地走出了困境,現在已經成為一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
四、學會贊美
篇6
老師是辛苦的園丁,辛勤的照顧著我們這些祖國的花朵。老師你像一只燃燒的蠟燭,燃燒了自己,卻照亮了別人。在這里我要對老師說一聲:“ 老師,您辛苦了!”
今天下午,我們正在上語文課,突然聽見了一聲咳嗽。原來是老師您的咳嗽聲,我望著您,發現你的表情是多么的痛苦!我想您當時的喉嚨疼得像火燒一樣吧。可是您卻忍著疼痛繼續給我們講課。這是我見過的最負責的老師!老師謝謝您!
老師,我感謝你們!是你們辛勤的教育我們。我們身上散發的智慧之光,永遠閃爍著您親手點燃的火花。
老師,贊美您的詩句有很多!烏申斯基的名言--教師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者的一切,只有健康的心靈才有健康的行為。 愛因斯坦的使學生對教師尊敬的惟一源泉在于教師的德和才……都是在說您偉大的成就啊~
老師無論我有千言萬語也無法形容我對你的敬愛!你在我心中的地位是無法替代的!
篇7
一、學會尊重
于永正老師有一句名言:“蹲下來看孩子”。“蹲下來看孩子”就是我們教師卸下在孩子面前的“高大”形象,用心去看孩子、理解孩子、尊重孩子。在孩子純凈的眼眸中,世界是一首詩,他們對一切都感到新奇。我們班有一位被同學稱為“撿垃圾”的學生,每天上學、放學喜歡在路上撿一些瓶子、罐子,大家都以為他在賣廢品,掙一些零用錢。我找到他問到他這些情況時,他只是笑笑。看著他的表情,想著他經濟不是很好的家境,便提出到他家家訪。當我跨入他的房間時,我頓時被一些非常“昂貴”的裝飾品吸引住了,雪碧瓶做的花籃,酸奶瓶做的一個個惟妙惟肖的人物形象……霎時間我明白了,一個個被人們視為的廢品在他手中神奇地成為了藝術品,多么豐富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啊!
千變萬化的世界中,一縷陽光,一片綠葉,一只小鳥都會引起孩子的遐想,他們會發現、會思考、會探索、會創新。幼小的身體里漫溢著無窮的生命力、創造力和想象力,對生活充滿智慧和熱情。因為尊重,我們發現;因為發現,我們鼓勵。兒童的世界是一個奇妙而夢幻的世界。細小的創造行為因為得到及時的發現與鼓勵才能在生命的每一個角落點點滴滴地萌芽。創新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對新鮮事物充滿了好奇,愛探索、愛創新,作為老師“蹲下來”會使我們放下權威,俯下身來,會使我們永遠是孩子中的一員,做他們的知心朋友,拿出理解和尊重,同他們在完全平等的基礎上對話,用孩子的眼光和心靈去傾聽和發現,帶著由衷的微笑,融入他們的世界,走進他們的心扉,捕捉孩子創造性思維的火花,鼓勵孩子探索,引導他們獨立思考,與他們同心協力,攜手攀登跋涉,開掘知識的汩汩清泉,獲得創新的樂趣。
二、學會寬容
寬讓能夠,即容許別人有行動和判斷的自由,對不同于自己或傳統觀點的見解的耐心公正的容忍。寬容是自由的前提,而自由又是創造的前提。
紀伯倫說:“你們可以把你們的愛給予孩子,卻無從把你們的思想給予孩子,因為孩子有他自己的思想。”創新教育,要激發孩子的創造力,就必須給予孩子心靈和思想的充分自由。
有一次數學課上,我發現一個學生正在低頭畫寫什么,走到他身邊一看,原來他正在畫我的速寫,畫得有些夸張。當他猛然發現后,感到很害怕,用手掩蓋。我沒有大發雷霆,只是朝他示了一個眼神讓他收起來。自此以后,那個學生上課再也沒畫畫,各門功課都學得不錯,畫的畫多次獲獎。升入中學后,每學期還給我寄一張畫。這看似“示弱”的舉動,卻有效得“征服”學生,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這就是寬容。寬容,能起到“以柔克剛”,“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效果。
愛因斯坦曾說:“善于寬容也是教育修養的情感問題。寬容中所蘊涵的了解、信任、期待,表明了教育對自己和教育對象積累了足夠的信心,也浸透了一種于事業、于孩子真摯的熱愛。”我們的學生不可能都是“一聽就懂”、“一點就會”,也部可能每個學生“全神貫注”,“聚精會神”。對學生的學習中的一些不甚理想的表現,我們應多從心理學、教育學等角度來思考,要學會理解和科學地引導,不要讓他們置身于成人經驗世界的“應該”和“不應該”中,過分嚴厲會扼殺孩子活潑的天性,束縛孩子的創造天賦,使孩子無所適從,沒有主見,他們的創造意識就會在各種顧慮和經常不斷的失敗體驗中泯滅。“解放孩子的頭腦,使他們能想;解放孩子的眼睛,使他能看;解放孩子的雙手,使他能干;解放孩子的嘴,使他能談;解放孩子的空間,使他能接觸大自然,解放孩子的空間,使他能學自己想學的東西。”只有擁有了寬容的心態,解放兒童的教育理想才能實現。因為在解放的過程中,孩子們會有很多錯誤需要我們寬容。因此,對待學生偶然的過錯,如果采用善意的態度,委婉含蓄的方式能達到我們教育目的,不至于使學生遭受到痛至心處的傷害,那么不妨讓我們多些寬容,少些懲罰,結局也許更完美。
三、學會贊美
教育學告訴我們,學生需要教師的贊美,贊美是師愛的表現。教師沒有對學生的熱愛,就不會有發自內心的贊美之詞。教師只有細心捕捉到學生身上瞬間閃現的火花,才會說出言簡意賅、內涵深刻的贊美話語。我班有一位調皮好動表現極差的學生,每上一課都讓老師頭疼。一次寫字課,寫“永”字時,我講了“永” 字書寫的有些知識,其他同學都寫不好,而他卻寫得有幾分神似。我及時抓住機會當著大家的面表揚鼓勵了他,當時他很自豪。以后只要他稍有進步我都及時鼓勵。漸漸地一些不良習慣改掉了,而且寫字時能觸類旁通,很有成績。教師看上去幾句普通的話語,卻能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教師鼓勵和贊美學生,他首先就是一個美好的發現者,能看到學生的優點。我們都知道,人都有所長,也都有所短。人的能力是多方面的,他這方面不行,別的方面就可能比別人強,即使是最差勁的人也有優點,即使是很完美的人也有缺點。你的眼睛盯住了什么,就肯定能看到什么。如果你帶著欣賞、贊美的眼光,帶著審美的心情去看一個人,就必定能從他身上發現美好的東西,這正如羅丹所說:“美是到處都有的,對于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
篇8
關鍵詞:班級管理 初中學生 六個學會
班級工作是學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班主任利用自己的滿腔熱情和聰明才智對班集體實施教育管理工作,為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接班人嘔心瀝血,默默奉獻。在近幾年的班級管理過程中,我通過“六種學會”,和學生進行情感溝通,為創建和諧而有朝氣、有活力,班風正、學風濃的班集體努力工作,從而實現班級管理的高效率。
第一,學會關愛。世界上的愛各種各樣,而班主任對學生的愛是一種復雜而高尚的精神境界。教育心理學家認為,這種愛是由班主任老師的理智感、美感和道德感凝聚而成的一種高尚的教育情操。內容上表現在班主任深入細致地了解學生,真心實意地關心學生,充分尊重、信任學生,嚴格要求學生等。愛學生是教育學生的起點和基礎。有經驗的班主任都會有這樣的體會,當學生意識到班主任教師是真心愛護他關心他,為他操心時,無論你是耐心的幫助,還是嚴肅的批語甚至是必要的斥責,學生都會樂意接受。“親其師,信其道”。相反,如果班主任沒有取得學生的信任,那么即使你教育目標正確,教育方法科學,教育也無法達到期望的結果。
第二,學會傾聽。傾聽是實施有效教育的基礎和前提。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在內心深處,都有一種渴望別人尊重的愿望。作為班主任,要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教育,就必須尊重學生,傾聽學生的呼聲,了解學生的疾苦,知道他們在想什么,做什么;有什么高興的事,有什么憂愁的事;他們學習中有什么成功的地方,有什么困惑;是方法的問題,還是心理的問題,是習慣問題還是基礎問題。對這些問題有個比較清醒的認識,就可以對癥下藥,有的放矢。所以在了解學生時候,就要放下老師的架子,平易近人,和藹可親,增加老師的親和力,使其“親其師,信其道”,學會傾聽。
第三,學會欣賞。欣賞是有效實施教育的態度,是有效教育的重要途徑之一。在學會傾聽的基礎上,欣賞學生。不僅包含了對學生的理解和寬容,更重要的是把學生當做正常的人一樣;不僅欣賞優秀學生的優秀品質,而且,要學會欣賞學生的缺點和失誤。有位哲人說過“世界上沒有垃圾,只有放錯了地方的資源。”我套用這一句名言“人沒有不良品質,只有用錯了地方的性格。” 我們在實際工作中,對優秀學生欣賞,幾乎每個老師都能作到,但是對差生的欣賞,就幾乎沒有作為一個班主任,要對所有學生實施有效的教育,就必須對差生進行有效的溝通。其實,雖然差生毛病多,但是如果不能從內心深處,尊重學生,欣賞學生,就不能喚起學生對美好人性的熱愛,就不能喚起學生對老師教育的認同。所以教師就要在傾聽的基礎上,欣賞學生,贊美學生。我在具體的工作中,注意了贊美學生,就受到了良好的效果。
第四,學會贊美。贊美是欣賞的結果,是欣賞學生的自然流露,是對傾聽和欣賞的鞏固。她和表揚不同。她不是當著學生的面的表揚,而是在學生背后的贊美。她是融洽人際關系的法寶。實踐表明,兩個互相仇視的人,如果在背后聽到敵人在贊美自己,馬上就會煙消云散了,所有的恩恩怨怨在眨眼之間就歸于烏有了。老師的傾聽是不是假的,老師的欣賞是不是做作出來的,只有當學生聽別的同學說出來的時候,才會從內心深處認同,才會對老師的教育感激,對老師的教育感恩,才會肯定老師的誠意,才會不自覺地在老師的期望方向上,邁出步子。
作為班主任,一定要知道充分利用教育資源,學會贊美他的行為和思想,讓他知道你對他的關注,讓他知道你對他的關懷,是發自內心的對人的尊重。
第五,學會誘導。利用學生樂于接受的方式方法和教育媒介,提高疏導工作成效。成功的教育就是愛的教育。我認為培養孩子的自信,關鍵是讓他們擁有一個團結、活潑、友愛、向上的集體,到處充滿了熱情與真摯。當學生處于這樣的集體中,就會體會到溫暖與熱情,對生活充滿了信心。因此,活動,使孩子多接觸大自然,讓他們多看看精彩的世界,開闊眼界,心胸變得開闊些。在活動中,孩子們不僅能有機會為集體貢獻力量,而且還能體味到友誼與合作的美妙,而會沖淡心中深藏的自卑。
第六,學會教育。讓學生在集體活動中展示才華,修正品德,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提高教師自身素養和教育藝術水平。青少年學生逆反心理的形成,很多都與教師的教育方法不當有關。為此,教育者首先要著力于提高自身素養,包括心理素質、教育教學業務能力和職業道德水平等。教師要具備良好的教育心態,要把關心、尊重、愛護學生放在首位,把學生置于與自己平等的地位。在學生出現過激行為時,教師要學會制怒,善于運用教育機智和教育策略,巧妙化解師生沖突。引導學生進行逆向思維。在學科教學中,教師應充分發揮青少年學生逆向思維的特點,鼓勵學生提出不同見解和解決問題的方案。注重對產生負向逆反心理的學生的疏導工作。
篇9
在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真實地走進文本,讓學生成為文本的知音。教學《伯牙絕弦》這篇文言文,教師應該怎樣讓學生走進2000多年前古人的內心世界,去感受“破琴絕弦”的悲壯呢?如果教師只參考注釋理解每句話的意思,顯然是遠遠不夠的,是沒有用心靈去閱讀課文。于是,我安排學生在課前預習完成理解句意的任務,學生借助參考資料,大都可以理解句意。課堂上進行檢查交流時,果真不用老師多費口舌,學生對句子的理解八九不離十,他們侃侃而談,自信的聲音似乎在告訴我:“老師,這些我們都會了,不用你多說了。”我慶幸沒有浪費時間在課堂上做無用功。的確,一味講學生已懂的知識,他們感到味同嚼蠟,怎么打得起精神呢?教師應該在學生想不到的地方下功夫,帶他們走進一片嶄新的天地里。
“伯牙絕弦”是個千古流傳的故事,學生都愛聽故事,因此,這堂課,我就以故事的方式用設問串了起來。故事的開端,我從俞伯牙為君臣的演奏開始:這位著名的宮廷樂師,把變幻多端的海上風光表現得淋漓盡致,而喝得酩酊大醉的楚王君臣卻在他的琴聲中昏然入睡了。既氣憤又傷心的伯牙心里想什么?盡管伯牙并不缺少別人的贊美,但人們是怎樣贊美的?學生隨著教師的敘述走進故事中,揣摩人物的心理,悟出了只是“太好了”或如“天籟音”“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這樣膚淺的稱贊,讓伯牙這位操琴高手深感“尋知音之苦”。教師所講的故事讓學生學習這篇文言文的興趣一下就被激發起來了。故事在發展,學生從“高山流水”中讀懂了“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又在想象中豐富了故事的內容,當他們把“徐徐清風”“皎皎明月”“瀟瀟春雨”等景象抑揚頓挫地誦讀出來時,學生就水到渠成地明白了這就是“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由此深切地體會到伯牙“遇知音之喜”。
在教師娓娓動聽的敘述中,學生走進故事的結局:伯牙見到鐘子期冰冷的墓碑,“今日重來訪,不見知音人。但見一抔土,慘然傷我心”!學生聽著蕩氣回腸的故事,脫口而出“失知音之痛”,深深明白了伯牙“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的原因。
學生從悲壯的故事中走出來,在教師的引導下,從感性上升到理性,分析了伯牙破琴絕弦將失去的是什么,由此,深化了對“知音”的理解,他們紛紛用自己的語言來表達:有的說知音是“能準確道出自己心聲的人”,有的說知音是“為好友失去了金錢、地位、名譽也不后悔的人”,有的說知音是“能讓你銘記一生的人”。當學生滔滔不絕地用諸多個性化的語言,精辟地概括“知音”的內涵時,我感受到這是從學生心底流淌出來的情感和智慧。接下來在交流古今交友的名言名句時,班上平時不愛發言的學生第一次舉手了:“酒逢知已千杯少。”我發現他這節課學習得非常專注。是感人的故事磁鐵般地吸引了他,同時也激活了他的思維。(作者單位:江西省安福縣嚴田小學)
篇10
【關鍵詞】贊美;愛 ;良藥俗話說,批評人用電話,表揚人用喇叭。
喜歡聽贊美的話,是人與生俱來的本性。英國前首相撒切爾夫人說:“我知道在我身邊有一大批拍馬屁的人,可我就是喜歡聽他們說話。”
大人尚且如此,何況孩子。
穎是個怯怯的女孩,瘦小、單薄,頭發像秋日的枯草亂蓬蓬的。她從來不敢開口跟老師說話,也不敢在課堂上回答問題。課堂上,面對我的發問她總是沉默。我示意她點頭或搖頭,她都不肯搭理我,只是小臉紅撲撲的,眼神很不自然地看著其它“風景”,我能感受到她內心的緊張和恐懼。
一次課堂提問,也許問題簡單,全班同學不約而同地舉起了手,穎的小手在其中,雖然似舉非舉。
呀!她終于舉手了,我驚喜之余自然第一個叫起了她。也許是沒料到老師會點她的名,也許是平生第一次課堂上回答問題,她頓時不知所措,小臉漲得通紅,結結巴巴地說:“老師,我……我……”
“不錯,非常好,小穎同學今天能勇敢地舉起手來,老師非常高興!”我走下講臺,摸摸她的小腦袋,她渾身竟然在顫抖。可憐的孩子!
課后,我問她是否愿意到我辦公室去幫我一個忙,她咬了咬嘴唇,點點頭。我拉著她的小手,把她領到了辦公室。閑聊幾句后,我切入正題:“老師眼神不好使,今天課堂上沒有看清楚你舉的是左手還是右手?”“是右手。” “這樣好不好,對于老師以后在課堂上提出的問題,如果你會答,你就舉左手;如果不會,你就和其它同學一起舉右手,老師不叫你起來回答,好嗎?”
聽我這么一說,她那始終耷拉著的小腦袋猛然抬了起來,眼神中有驚喜,也有疑惑。
“這是我們倆的秘密,好嗎?”
“嗯!”她使勁地點點頭,像一只快樂的鳥兒飛出了辦公室。
“我們倆的秘密”使穎的膽子慢慢地變大了,有了自信心,連走路也昂首挺胸了。
老師給予學生適當的肯定和鼓勵,會使學生產生積極的心理效應。相反,老師的一句批評之言,卻可影響孩子一輩子。
小學時候,我有個同桌,成績在班里倒數一、二名,老師幾乎都不喜歡他。最頭疼的是他的作業,不僅字寫的潦草,還喜歡在本子上亂涂亂畫。終于有一天,語文老師忍無可忍,當著全班同學的面,把他的作業本撕了,然后將他拽上講臺,要他當眾檢討。他被弄哭了。老師又厲聲問他:“你父親是干什么的?”
“瓦工。”
“這就對了!”老師似乎一下子找到了難題的答案。“瓦工是干什么的?是和稀泥的!怪不得你的字寫的像和稀泥,原來是遺傳。看來你也是個和稀泥的料,這書念不成了,干脆回家跟你父親當瓦工去吧!”。今天想來,老師講的話也許是恨鐵不成鋼的氣話吧。可那天以后,男孩再也沒來上學。
好多年過去了,記不清是哪一天,我在街上偶然遇上他,他滿臉皺紋,弓著脊背,像一個小老頭,那時他還未到而立之年呢?我們相見,自然陌生了許多,彼此似乎想說點什么,但卻不知從何說起,沉默了一會兒,我還是說出了心中潛藏多年的疑惑:“你為什么不上學了?”
“我天生就是做瓦工的料。”他怯生生地回答。
老師的話是圣旨,他果然“金玉良言”使那個孩子一輩子成了瓦工。
孩子的心是稚嫩的,哪怕一次小小的挫折,也會在他們的心靈上造成永恒的傷害。
有哪些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應當心中有數,既不夸大,也不縮小,實事求是地去接受現實,及時地擺脫挫折感,排除一切干擾自己心智的因素,以主動、積極、樂觀、向上的態度對待所發生的一切。
其二學會暫時的擱置,忘卻不愉快,離開你所厭煩的情境。讓時間撫平不寧靜的心,填平心靈上的創傷。
其三學會轉移注意力。在受挫折時,要及時轉移思想感情和注意力,“忘我”地去熱衷于讓你開心的事。如唱歌,讀書,繪畫,寫作,工作……
其四學會寬容。越是在遭受挫折,越是要謙讓,對別人寬容大度。這一點是構成健康人格的關鍵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