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典故范文

時間:2023-03-19 13:01:0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成語典故,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成語典故

篇1

以事論,則現(xiàn)在的教育界中實無豺虎,但有些城狐社鼠之流,那是當然不能免的。知道有哪些成語典故的可以值得摘抄的呢?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城狐社鼠成語典故,供大家參考。

一、城狐社鼠含義城狐社鼠,漢語成語,拼音是 chéng hú shèshǔ,意思是城墻上的狐貍,社廟里的老鼠;比喻依仗權勢作惡,一時難以驅(qū)除的小人。出自《晏子春秋·內(nèi)篇問上》“夫社,束木而涂之,鼠因而托焉,薰之則恐燒其木,灌之則恐敗其涂。此鼠所以不可得殺者,以社故也。”。

二、城狐社鼠典故《晉書·謝鯤傳》:“隗誠始禍,然城狐社鼠也。”

以事論,則現(xiàn)在的教育界中實無豺虎,但有些城狐社鼠之流,那是當然不能免的。 魯迅《華蓋集·“公理”的把戲》[1]

洪昇《長生殿》第十出疑讖:【商調(diào)集賢賓】論男兒壯懷須自吐,肯空向杞天呼?笑他每似堂間處燕,有誰曾屋上瞻烏!不提防柙虎樊熊,任縱橫社鼠城狐。幾回家聽雞鳴,起身獨夜舞。想古來多少乘除,顯得個勛名垂宇宙,不爭便姓字老樵漁![注:此處柙虎樊熊指安祿山,社鼠城狐指楊國忠等。]

三、城狐社鼠造句1.倚勢害人,真是城狐社鼠,空存無用,何殊陶犬瓦雞。

勢弱難敵,謂之螳臂當轍;人生易死,乃曰蜉蝣在世。

2.這伙人仗著自己后臺硬,為非作歹,簡直是些城狐社鼠。

3.這個人是個城狐社鼠之輩,總想訛詐別人,但看到別人怒目橫眉,就裝出一副寬宏大量的樣子。

4.那兩人爭論得十分尖銳激烈,誰也不理睬他的這一套城狐社鼠。

5.我生平最討厭類似城狐社鼠的人。

6.在高郵軍被城狐社鼠和江湖人士鬧得天翻地覆,熱火朝天地搜尋應君蕙,以便領取雙木商行的賞金的這三天時間里。

7.威力絕倫,孤雛腐鼠難以近之,既使城狐社鼠亦無法破之!“舞,準備好沒?”。

8.管理系統(tǒng)城狐社鼠的貪污揮霍,而不是借口“教育產(chǎn)業(yè)化”。

9.朕一點兒不圣明!要不然早就把這群城狐社鼠清除干凈了。

10.蕭藝知道,這些城狐社鼠最重自己的地盤,只要到了齊樂園夠不著的地方,他就不用擔心對方公然挑事了。

11.有了這群市井中最低層卻又是最活躍的城狐社鼠,江魚在長安城中的耳目,已經(jīng)可以算是靈通的了。

12.南街原本就遍布勾欄酒樓,尤其玉皇閣一帶,乃是城狐社鼠聚攏之地。

13.這些潑皮整日在街巷間胡渾,城狐社鼠之流,能量其實大得很。

篇2

成語典故:春秋時期,晉國大夫俞伯牙很擅長彈琴,他到楚國馬鞍山遇到鐘子期,兩人談論琴律很投機。伯牙看到高山流水就彈奏一曲,鐘子期高興地說泰山江河。兩人結為知己。第二年伯牙去拜會鐘子期,得知鐘子期病故,就在墳前傷心地毀琴。

釋義: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樂曲高妙。

近義詞:知音難覓。

(來源:文章屋網(wǎng) )

篇3

“防微(杜漸”比喻在錯誤或者壞事剛冒頭的時候,就加以制止,不讓它發(fā)展。

此典出自《后漢書·丁鴻傳》:“若敕政責躬,杜漸防萌,則兇妖消滅,害除福湊矣。”

東漢和帝時,竇太后掌握朝政,竇憲兄弟專權,一般官吏溜須拍馬,上下巴結,政治十分混亂。有個做司徒的叫丁鴻,看到竇憲兄弟專權擾民,便借日食出現(xiàn)的機會,向和帝上了一份密奏,信中說道:太陽是君王的象征,月亮是臣下的形象。日食出現(xiàn),是做臣子的在侵奪君王的權力……在春秋的歷史里,日食出現(xiàn)了三十六次,國君被臣下殺死的有三十三人,這些都是因為做臣子的權力太大所致。接著,丁鴻歷數(shù)了竇憲飛揚跋扈君王的罪狀,最后說:“現(xiàn)在上天已給我們預警,我們就應該特別注意禍殃的發(fā)生,如果您能親自處理政事,從小的地方著手,把一些壞人壞事防范在萌芽狀態(tài),那么兇惡的禍源可以除去,吉祥的事就會接連而來。”

根據(jù)這個故事,后人引申出“杜漸防萌”這句成語。后來的《元史·張楨傳》中有“有不盡者,亦宜防微杜漸,而禁于未然”之句。

篇4

這個成語來源于徐整《三五歷記》,天地混沌如雞子,盤古生其中,萬八千歲,天地開辟,陽清為天,陰濁為地,盤古在其中。

遠古人生活在天地之間,他們很想知道天地是怎樣形成的。漸漸地,他們創(chuàng)造出一個開天辟地的神話故事。

據(jù)說很久很久以前,天地還沒有形成,到處是一片混沌。它無邊無沿,沒有上下左右,也不分東南西北,樣子好像一個渾圓的雞蛋。這渾圓的東西當中,孕育一個人類的祖先——盤古。

過了一萬八千年,盤古在這渾圓的東西中孕育成熟了。他發(fā)現(xiàn)眼前漆黑一團,非常生氣,就用自己制造的斧子劈開了這混混沌沌的圓東西。隨著一聲巨響,圓東西里的混沌,輕而清的陽氣上升,變成了高高的藍天,重而濁的陰氣下沉,變成了廣闊的大地。從此,宇宙間就有了天地之分。

盤古出世后,頭頂藍天,腳踏大地,挺立在天地之間。以后,天每日增高一丈,地每日增厚一丈,盤古也每日長高一丈。這樣又經(jīng)過一萬八千年,天高得不能再高,地深得不能再深,盤古自己也變成了九萬里長的頂天立地的巨人,像一根柱子一樣撐著天和地,使它們不再變成過去的混沌狀態(tài)。

篇5

子路不好讀書。孔子勸他,他說:“南山的竹子,不用加工就是直的,砍下來做箭,可以射穿犀牛皮。學習有什么用!”孔子說:“把它裝上羽毛和箭鏃,會射得更遠。”子路不聽。

有一次,子路問:“夫子,您如果統(tǒng)帥三軍,希望誰跟您在一起?”孔子說:“喜歡空手打虎、徒步過河(暴虎馮河)、自以為勇敢不怕死的人,我不喜歡。我要遇事善于冷靜思考、千方百計爭取成功的人。”

后來子路在衛(wèi)國做了官。公元480年,衛(wèi)國發(fā)生內(nèi)亂,死了許多人。孔子知道了說:“哎,子路這一次有難了!”果然,子路一個人奔回京城,堅決要求懲處作亂的人,結果被殺。

“暴虎馮河”比喻有勇無謀的人。

篇6

成語典故解釋:像鵝毛一樣的雪花。形容雪下得大而猛。

英文解釋:fluffy snow

日語解釋:牡丹雪(ぼたんゆき)

成語拼音:é máo dà xuě

英文翻譯:Snow in big flakes

日文翻譯:ぼたん雪

成語來源:唐白居易《雪夜喜李郎中見訪》:“可憐今夜鵝毛雪,引得高情鶴氅人。”

成語造句舉例:每年的冬天北方都要下幾場鵝毛大雪,以此來表示冬天的景象。

成語故事:暫無

篇7

關鍵詞: 大學英語學習 《圣經(jīng)》 成語典故

眾所周知,大學外語教學的主要任務之一,就是通過所學語言了解其民族的文化和思想,提高跨國界交際能力。《圣經(jīng)》是西方傳統(tǒng)文化的主要組成部分,也是西方文化的主要思想基礎,其教義滲透西方社會各階層,影響力遍及哲學、政治、經(jīng)濟、文學、藝術乃至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說,《圣經(jīng)》就像一把開啟西方文明的鑰匙,對于大學英語學習者而言,學習和了解圣經(jīng)知識就更加具有特別的意義。遺憾的是,在目前的大學英語專業(yè)學生中,《圣經(jīng)》還不是一本普及讀物。不要說英文譯本,就是中文譯本,能完整閱讀下來的學生也是鳳毛鱗角。我們不一定要求學生都去通讀《圣經(jīng)》,但是作為英語專業(yè)的大學生,學習、掌握一定的《圣經(jīng)》文化知識是非常必要的。在現(xiàn)行的大學英語教材中,許多內(nèi)容都和《圣經(jīng)》有直接的關系,更不要說《圣經(jīng)》中的許多詞語早已融進了英美的日常語言。由于學生缺乏對《圣經(jīng)》的了解,在學習中常常出現(xiàn)一些誤解。為了更好地掌握教材,英語專業(yè)的大學生至少要從兩方面學習、了解圣經(jīng)知識和圣經(jīng)文化:一是源于《圣經(jīng)》的英語成語、諺語和習語;二是正確理解英語教材中的圣經(jīng)典故。

一、源于《圣經(jīng)》的一些英語成語、諺語和習語

猶太《圣經(jīng)》原用希伯來文寫成,其第一個完全的英譯本出現(xiàn)在14世紀80年代。1640年,英格蘭國王詹姆斯一世授權由大約50位學者組成的委員會,在已有的英譯本的基礎上重譯《圣經(jīng)》。新譯本在1611年發(fā)行,這就是流傳至今的《圣經(jīng)》英語欽定本。它語言樸實,文字優(yōu)雅,用詞簡練,寓意深刻,時至今日英語國家常用的成語、典故、諺語和習語相當一部分都源于其中,下面僅舉一些例子。

1.Forbidden fruit is sweetest.(禁果最甜);the old Adam(本性之惡),這應該是每個有文化的人都知道的故事,據(jù)《圣經(jīng)?創(chuàng)世紀》第二、三章,亞當和夏娃受了蛇的教唆,偷吃了禁果,因而受到懲罰。這個諺語引申為人容易受邪惡的誘惑。

2.sell one’s birthright for a mess of pottage(紅豆湯換長子繼承權),凡是粗略讀過《圣經(jīng)》的人對這個典故也不應陌生。據(jù)《圣經(jīng)?創(chuàng)世紀》第二十五章,有一天,雅各在家里熬紅豆湯,以掃從田里勞作回來又累又餓,十分想喝湯,而雅各提出要用以掃的長子權作為交換條件,以掃為了一碗紅豆湯就把長子權賣給了雅各。此語意為目光短淺,只為一時好處而不惜犧牲長遠利益。

3.worship the golden calf(崇拜金犢),這也是《圣經(jīng)》中一個有名的故事,據(jù)《圣經(jīng)?但以理書》第五章,在出埃及的途中,摩西到西奈山接受上帝的曉喻,而百姓們見他們的首領久久不歸,有人便挑頭收集婦女們的金耳環(huán),鑄成了一只金牛犢,并狂歡膜拜,把它當作帶領他們出埃及的神。摩西回來以后見狀十分生氣,用火焚毀了金牛犢。這可以說是拜金主義的最初來源,崇拜金犢這一成語意為崇拜金錢而放棄原則。

4.The spirit is willing,but the flesh is weak.(心有余而力不足),出自《圣經(jīng)?馬太福音》第二十六章“醒悟祈禱吧,免得入了迷,你的心靈固然愿意,肉體卻軟弱了”,意為“力不從心”。

5.The fly in the ointment.(美中不足),源自《圣經(jīng)?傳道書》第十章“死蒼蠅使香的膏脂發(fā)出臭氣”,意為煞風景的東西。

6.Adam’s apple 直譯為“亞當?shù)奶O果”,實際意思是“喉結”,源自《圣經(jīng)?創(chuàng)世紀》,夏娃和亞當受蛇的誘惑偷吃了禁果,而這種禁果實際上就是蘋果,亞當偷吃禁果時由于心中害怕,結果有一塊蘋果肉被卡在了喉嚨中,留下了一個明顯的結塊,因為世界上所有的人類都是亞當和夏娃的后代,這樣一代一代遺傳下來,就成了男人的喉結。

7.to make bricks without straw(做無米之炊),出自《圣經(jīng)?出埃及記》,“法老不向被俘的以色列人提供稻草,而命令他們自己撿麥茬,但造的磚還要跟從前一樣多”,意即批評某些不切實際的計劃。

8.A tree is known by its fruit.看樹看果實,看人看行為,源自《圣經(jīng)?馬太福音》第十二章,意為只要看一個人的所作所為,就能判斷他的道德行為。

9.an old story of dubious truth無稽之談――源自《圣經(jīng)?提摩太前書6》第四章,原意為“老女人們所講的故事”,寓意是不科學、不合理、不可靠的迷信傳說。

10.No man can serve two masters.一仆難伺二主――源自《圣經(jīng)?馬太福音》,意為一個人不可能忠實于兩個主人。

11.as wise as Solomon像所羅門一樣有智慧――《圣經(jīng)?列王紀上》記載:大衛(wèi)王死后,所羅門即位,在夢中請求上帝賜給他智慧,而不要榮華富貴。上帝非常高興,就讓他成了天下最有智慧的人。因此所羅門成了一個智慧超群、思想精深、學識廣博的王。所羅門用他的智慧來管理國家,大行善事,廣為稱道。由此Solomon就成了聰明人、有智慧的人的代名詞。實際上,除了這個例子,在英語中以《圣經(jīng)》人物形成的習語還很多,如:as greedy as Ahab(像亞哈一樣的貪婪),as forceful as Samson(像參孫一樣力氣大),as devout as Abraham(像亞伯拉罕一樣虔誠),as poor as Job(窮得像約伯一樣)等。

二、正確理解英語教材中的圣經(jīng)典故

現(xiàn)行的大學英語教材種類比較多,但不管哪一種教材,里面都會涉及一些《圣經(jīng)》的內(nèi)容。由于學生缺乏對《圣經(jīng)》的了解,在學習中常常出現(xiàn)一些誤解。因此,教師有必要圍繞教材給學生講解一些《圣經(jīng)》的知識,正確地引導學生理解課文。下面僅舉一些課例。

1.北京外國語學院編寫的“College English”(《大學英語》)第三冊第一課“Christmas Day In the Morning”(《圣誕節(jié)的早晨》)中有這樣一句話:“Then Jesus had been born in a barn,and to a barn the shepherds and the Wise Men had come,bringing their Christmas gifts!”學習這一段話要注意,耶穌誕生的地方――barn――不是“谷倉”,而是“馬廄”;“Wise Men”在此是特指向初生的耶穌基督朝圣的東方三博士,而不應譯成“聰明人”;“had come”譯成“來朝拜”則比較恰當。

2.在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大學英語》第三冊第三單元“Why I Teach”一文中有這樣一句話:“Being a teacher is being Present at the creation,when the clay begins to breathe.”此句的含義是:父母給了學生身體,是教師塑造了他的靈魂。如果了解《圣經(jīng)?創(chuàng)世記》中有關上帝造人的故事,對這個句子就容易理解了,因為據(jù)《創(chuàng)世記》記載:神耶和華用地上的塵土造人,將生氣吹在他的鼻孔里,他就成了有靈的人。

3.北京外國語學院編寫的“College English”(《大學英語》)第四冊第二課“The Big Buffalo Bass”(《大布法羅河的鱸魚》)中有這樣一段話,“No,he’s hunting nothing in trees.He was hunting old King Solomon.Old King Solomon is s bass.We call him that because he’s so smart nobody can catch him.That fellow with the gun hooked him once,but couldn’t hold him.Ever since,he’s been trying to shoot him.”如果學生不知道所羅門王是《圣經(jīng)》中一位以聰明機智著稱的國王的話,就很難弄清為什么要把一條精明的鱸魚叫做“所羅門王”了。在教材中,這條鱸魚之所以被比作所羅門王,就是因為它出奇的機智,以致連最有經(jīng)驗的老獵手都捕捉不到它。一個“King Solomon”,就說盡了“to big Buffalo bass”的智慧。

4.北京外國語學院編寫的“College English”(《大學英語》)第四冊第三課“Solve the Problem――With Humour”(《幽默――排憂解難的鑰匙》)中“Mark Twain penlancing the boils of pomposity”(馬克?吐溫揮筆戳穿了自負的膿包)用的是這么一句話:“Man was made at the end of the week’s work,when God was tired.”(人類是上帝在一周的勞作之后,精疲力竭的時候創(chuàng)造的)。上帝造人的典故是《圣經(jīng)》的開篇之作,耶和華神在第一天創(chuàng)造了晝夜,第二天創(chuàng)造了天空,第三天創(chuàng)造了大地、海洋和植物,第四天創(chuàng)造了日月星辰,第五天創(chuàng)造了所有的動物,第六天創(chuàng)造了人類,第七天上帝休息。上帝在一周的第六天才創(chuàng)造了人類,那他在十分疲勞時所做的工作肯定是不完美的,就是說他那時所造的人并不十全十美。既然上帝本身都不是十全十美的,更何況他所造的人呢?在這篇課文中,作者實際上是借上帝創(chuàng)造人來諷刺那些浮夸自大的人。

以上這些例子說明圣經(jīng)知識與英語教學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學習、了解一些圣經(jīng)知識,對于提高學生的語言水平和鑒賞能力是大有益處的。

參考文獻:

[1]中國基督教協(xié)會.圣經(jīng)[M].2003.

[2]唐逸.基督教史[M].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3.

[3]艾略特.基督教與文化[M].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

[4][美]Bessis Edmond改編.許效禮譯.圣經(jīng)故事[M].航空工業(yè)出版社,2004.

[5]顧東,藍諾斯著.圣經(jīng)的主要概念[M].香港福音證主協(xié)會,2002.

篇8

河北省旅游文化對外傳播中成語典故的漢英翻譯研究

摘要:成語典故是漢語體系中的一種重要語言形式,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語言現(xiàn)象。經(jīng)典的成語典故,承載著歷史文化的精髓,蘊含著時代文化的精神和靈魂。眾所周知,河北省有豐富的成語典故文化資源,這些成語典故以其高度精練的語言濃縮了歷史文化各方面信息,已經(jīng)成為對外文化傳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打造文化品牌、促進旅游經(jīng)濟發(fā)展具有積極的現(xiàn)實意義。

關鍵詞:成語 典故 文化傳播 翻譯

基金項目:本文為河北省社科聯(lián)《燕趙旅游文化對外傳播中成語典故的翻譯研究》課題(課題號200802055);河北農(nóng)業(yè)大學非生命學科科研發(fā)展基金課題《河北省旅游文化對外傳播中成語典故的漢英翻譯研究》研究成果。

篇9

成語順手牽羊的意思

順手把人家的羊牽走。比喻趁勢將敵手捉住或乘機利用別人。現(xiàn)比喻乘機拿走別人的東西。

成語順手牽羊的典故

順手牽羊是看準敵方在移動中出現(xiàn)的漏洞,抓住薄弱點,乘虛而入獲取勝利的謀略。古人云:“善戰(zhàn)者,見利不失,遇時不疑。”意思是要捕捉戰(zhàn)機,乘隙爭利。當然,小利是否應該必得,這要考慮全局,只要不會“因小失大”,小勝的機會也不應該放過。公元383年前,前秦統(tǒng)一了黃河流域地區(qū),勢力強大。前秦王苻堅坐鎮(zhèn)項城,調(diào)集九十萬大軍,打算一舉殲滅東晉。他派其弟苻融為先鋒攻下壽陽,初戰(zhàn)告捷,苻融判斷東晉兵力不多并且嚴重缺糧,建議苻堅迅速進攻東晉。苻堅聞訊,不等大軍齊集,立即率精兵五萬,強渡洛澗,殺了前秦守將梁成。劉牢之乘勝追擊,重創(chuàng)前秦軍。謝石率師渡過洛澗,順淮河而上,抵達淝水一線,駐扎在八公山邊,與駐扎在壽陽的前秦軍隔岸對峙。苻堅見東晉陣勢嚴整,立即命令堅守河岸,等待后續(xù)部隊。謝石看到敵眾我寡,只能速戰(zhàn)速決。于是,他決定用激將法激怒驕狂的苻堅。他派人送去一封信,說道,我要與你決一雌雄,如果你不敢決戰(zhàn),還是趁早投降為好。如果你有膽量與我決戰(zhàn),你就暫退一箭之地,讓我渡河與你比個輸贏。苻堅大怒,決定暫退一箭之地,等東晉部隊渡到河中間,再回兵擊兵,將晉兵全殲水中。他哪里料到此時秦軍士氣低落,撤軍令下,頓時大亂。秦軍爭先恐后,人馬沖撞,亂成一團,怨聲四起。這時指揮已經(jīng)失靈,幾次下令停止退卻,但如潮水般撤退的人馬已成潰敗之勢。這時謝石指揮東晉兵馬,迅速渡河,乘敵人大亂,奮力追殺。前秦先鋒苻融被東晉軍在亂軍中殺死,苻堅也中箭受傷,慌忙逃回洛陽。前秦大敗。淝水之戰(zhàn),東晉軍抓住戰(zhàn)機,乘虛而入,是古代戰(zhàn)爭史上以弱勝弱的著名戰(zhàn)例

成語順手牽羊的造句

1. 她順手牽羊拿走了那頂新尼龍傘。

2. 那個人順手牽羊拿走了她的雨傘。

3. 因為會被她順手牽羊的,你這個傻瓜

4. 順手牽羊的竊賊順手牽羊后從商店的電梯離開。

5. 那天聊完天以后,他就順手牽羊把我的鋼筆和打火機都拿走了。

6. 阿爾巴尼亞報紙和其它媒體報導說,布什的手表被人順手牽羊偷走了。

7. 嘿,你那只昂貴的手表從哪兒來的?別跟我說那是順手牽羊偷來的。

8. 在她背了圣經(jīng)中的一句妙語格言作結束語時,湯姆順手牽羊偷了一塊油炸面圈。

9. 男人浴室有6件東西:牙刷、梳子、剃須膏、剃須刀、一塊肥皂,和一條假日旅館順手牽羊的毛巾。

10. 如果這個理論是正確的,那么,在那些業(yè)主親自當掌柜的店鋪里,我們就不應該看到以99便士結尾的價格,而在不可能發(fā)生順手牽羊行竊的網(wǎng)上店鋪里也一樣。

11. 一般書店都會遇到很多順手牽羊的行竊案,像我的書這樣誘人的產(chǎn)品,更是容易成為行竊的對象。但是,從顧客行竊行為中獲益最多的莫過于店員。

12. 我們所有的食糖都是小包裝的,是藏在深深的大衣口袋里,從餐館里順手牽羊帶出來的,而我們的果醬、果凍、克力架餅干(耗油和蘇打味) 、韃靼醬、一部分的番茄醬和黃油、所有的餐巾紙、一個非常機緣下拿到的煙灰缸;所有確確實實可以從餐館桌子上得到的東西。

13她順手牽羊拿走了那頂新尼龍傘。

14那個人順手牽羊拿走了她的雨傘。

15因為會被她順手牽羊的,你這個傻瓜

16順手牽羊的竊賊順手牽羊后從商店的電梯離開。

17那天聊完天以后,他就順手牽羊把我的鋼筆和打火機都拿走了。

18阿爾巴尼亞報紙和其它媒體報導說,布什的手表被人順手牽羊偷走了。

19嘿,你那只昂貴的手表從哪兒來的?別跟我說那是順手牽羊偷來的。

20在她背了圣經(jīng)中的一句妙語格言作結束語時,湯姆順手牽羊偷了一塊油炸面圈。

21男人浴室有6件東西:牙刷、梳子、剃須膏、剃須刀、一塊肥皂,和一條假日旅館順手牽羊的毛巾。

22如果這個理論是正確的,那么,在那些業(yè)主親自當掌柜的店鋪里,我們就不應該看到以99便士結尾的價格,而在不可能發(fā)生順手牽羊行竊的網(wǎng)上店鋪里也一樣。

篇10

巧奪天工是一個成語,讀音是qiǎo duó tiāngōng,作謂語、定語;指人的技藝。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巧奪天工的成語接龍,供大家參考。

一、巧奪天工成語解析奪:勝過。巧:精巧。本義:精巧的人工勝過天然。形容技藝極其精巧,多指工藝品。出自晉·郭璞《葬書》:“微妙在智;觸類而長;玄通陰陽;巧奪造化。”

二、巧奪天工成語典故甄氏是中山郡無極縣人。其祖父甄邯曾任漢太保,世襲頒布俸祿二千石。他的父親甄逸,曾任上蔡縣(今河南上蔡縣)令。甄氏三歲時,父親病故。甄氏天資聰明,九歲時經(jīng)常到書房外偷聽哥哥們讀書,常用諸兄筆硯寫字,在此執(zhí)教的老師,為甄氏的好學精神所感動,便破例收下了這個女學生。長大后,甄氏才學見識名冠當時,尤以詩作見長;而其貌之美,可以傾國。當?shù)赜幸凰忝壬H有些名氣,據(jù)說能算出一個人的未來吉兇。甄夫人請算命先生為女兒看相算命,算命先生一見甄氏姑娘,大吃一驚說:“此女將來貴不可言!”

當時,出身于四世三公大官僚家庭的袁紹,擔任冀州(今河北省臨漳縣西南鄴城)牧,他的第二個兒子袁熙尚未成親。袁熙聽說甄氏才學出眾,貌若天仙,而且是官宦人家出身,門當戶對,請求父親派人去提親,這樣,甄氏便嫁到了袁家。后來,袁紹在與各地方勢力的混戰(zhàn)中取勝,他的三個兒子也各領一州。但好景不長,公元200年袁紹在官渡之戰(zhàn)中被曹操打敗,不久吐血而亡。他的次子袁熙不久也被公孫康殺死。

此時,袁紹的夫人劉氏和甄氏一起住在鄴城(漢獻帝被曹操迎接遷都至許昌,任命袁紹為太尉、封鄴侯,故家眷居鄴)。曹操的長子曹丕破鄴城后進入袁府,見到甄氏即被她的美貌所驚呆,他當即要她理一下披散的頭發(fā),見甄氏臉上有淚痕,并遞過去手帕讓她擦臉。臨走時,留下一隊衛(wèi)兵保護袁府,不許外人闖入。不久,曹丕稟明曹操,派人把甄氏接到自己府里,與她喜結良緣。

自此曹丕對甄氏寵愛無比,百依百順,曹后,曹丕代漢稱帝,建立了魏國,甄氏被立皇后。當時甄氏已年過四十歲,容顏衰敗。為了能使曹丕長久寵幸自己,她每天早晨都要花很長時間梳洗打扮。

據(jù)說在她宮室前的庭院中,有一條長得非常美麗的綠色的蛇,它嘴里時常含一顆紅珠。每當甄皇后晨起梳妝打扮的時候,它就在她面前簽署成奇巧的形狀。甄皇后后來注意到,這條蛇每天筋同的形狀,從來不重復。于是,她就模仿它的形狀梳頭。

時間久了,甄皇后的頭發(fā)雖然是用人工梳成的,但它的精致巧妙可稱得上“巧奪天工”。當然,她每天頭發(fā)的形狀也是變化不同的,后宮的人都稱它為“靈蛇髻”。曹丕見了后,覺得她仍然非常年輕漂亮,還是對她十分寵愛。

但是,隨著年華的消逝,即使再精致巧妙的梳妝,也無法改變甄皇后失寵的命運。年輕美貌的郭皇后終于替代了她的地位。而她由于對此不滿,惹怒了曹丕,最后被下詔賜死。曹丕死后,甄皇后所生長子明帝即位,追謚其母為文昭皇后,另建寢廟,曰“文昭廟”,世世享祀,與祖廟相同。此成語源于甄皇后為永葆青春秀美,精心梳理“靈蛇髻”,以取悅皇上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