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懷念優秀教案范文

時間:2023-04-06 04:19:5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秋天的懷念優秀教案,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秋天的懷念優秀教案

篇1

關鍵詞:語文教學;創意;教學設計

教師在教學之前的構思教案、取舍角度、勾勒思路、優化細節、斟酌手法,這些策劃,都可以稱為“教學創意”。

一、談談創意的教學設計

1.從《散步》的教學設想來看“創意”

通過鏡頭展現,說人、品情、賞景、析意,抓切入點:你是攝影師,將拍攝一組鏡頭,題為《散步》,你將怎樣拍攝?背景:美麗的田野,遠鏡頭:美麗的田野上有幾個小黑點,特寫鏡頭:我、我的母親、我的妻子、兒子,鏡頭展現年輕一對母子,說人品情,年老一對母子,賞景析意,寫作一得,輕點一筆――概說事件;交代一筆――介紹原委;穿插一筆――烘托點染;簡敘一筆――略寫事件;巧析一筆――寫出波瀾;深化一筆――表達感悟。

2.從《鄉愁》的教學設想來看“創意”

“以讀代講”,即通過誦讀體會詩意。共分為五個步驟:(1)用心聽讀;(2)細膩品讀;(3)優美解讀;(4)比較聯讀;(5)推薦閱讀。

3.從《秋天懷念》的教學設想來看“創意”

一線串珠,最感動的一句話:好好兒活,兒子怎么不好好兒活,母親的好好兒活,母親要兒子好好兒活,兒子的好好兒活。

4.從《荷葉母親》的教學設想來看“創意”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全篇術語點評的,學習方法:以物喻人――寫景抒情;融情于景―― 一線串珠;開門見山――卒章顯志;巧妙穿插――生動照應。局部課文集美的學習方法:背景的設置―主體的形象―心情的表達,細部描點揣摩的欣賞方法:比喻之美―句式之美―升華之美―抒情之美―點題之美―虛實之美。

5.從《春》的教學設想來看“創意”

以讀為線,培養朗讀課文的能力、課堂筆記的能力、認識課文的能力、品析語言的能力、運用語言創意表達的能力、收集整理的能力。第一課時讀樂,(1)認知性朗讀,讀準字音、疏通字詞、了解作者背景;(2)感知性朗讀,了解課文內容,形成課堂筆記。第二課時讀美,(1)涵泳性朗讀,深入到作品的意境中細細地涵泳品味,(2)聲情并茂地朗讀,力求傳達出作品的意境風格與美感。第三課時,類文閱讀《春之聲》詩文朗誦會。推薦閱讀林斤瀾的《春風》,感受不同的風格,明白還有別樣的春的寫法。

二、教學創意的講究

1.教學創意講究“新”

“新”字主要體現在“角度”二字上。因為“角度”好,“角度”與眾不同,便有了個性,于是就叫作“創意”。如《土地的誓言》的教學創意:新在課型的設置,新在課文處理角度,新在對課文的充分利用,新在學生活動的方式,新在學生閱讀能力訓練的角度。活動之一:厚重地鋪墊,鋪墊內容:作者簡介。初讀課文。利用課文練切入教學,切入課文內容:你覺得這篇課文中哪些語句寫得最富有感情,最能打動你呢?找出來,讀一讀,背一背。學生活動,粗知課文內容,體會課文濃郁的抒情性。活動之二:精心地剪輯,教師組織“精選”課文內容的活動。活動形式:分組活動。活動內容與要求:從《土地的誓言》中選三“塊”完整的內容,形成課文誦讀稿:故鄉―土地―誓言。活動之三:激情地演讀,教師組織不同形式的表演式誦讀活動,讓這語言的精華,讓這熱愛的深情,迅速滲透到學生心靈之中。教師進行學習小節。

2.教學創意講究“簡”

好的“創意”能夠讓人一眼看出它的簡明,于是它就“可用”“有用”。“創意”離開了“有用”二字,可能只是“暢想”。教學創意講究“簡”,其實質在于:讓教師的課堂活動精煉起來,讓學生的訓練活動充實起來。

3.教學創意講究“實”

實實在在地指導學生學語文,作積累,練能力,少一些花架子。五個方面的內容應該大量減少:(1)大量減少課堂教學中非語言文字手段的使用。(2)大量減少課堂教學中的碎問碎答和教師的語言量。(3)大量減少就課文教課文而不重視學生能力訓練的教學設計。(4)大量減少完全脫離課文語言環境的所謂“遷移拓展”與“清談感受”活動。(5)大量減少所謂的“小組展示活動”。

4.教學創意講究“活”

“活”,就是靈動,就是有變化。教學創意講究“雅”,“雅”表示語文教學的內容與手法要文雅、優雅、高雅。教學創意講究“趣”,“趣教”之“趣”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1)教師別出心裁,將淺顯的教學內容“變”得有趣,并在“趣”中進行語言教學、思維訓練與情志熏陶;(2)教師開動腦筋,變換手法,將教學的過程撩撥得有趣。如,《秋天》的詩歌朗讀設計創意:就詩歌的朗讀進行“角色設計”與“角色分配”,并在此過程中盡情地品味、咀嚼、欣賞、揣摩。

篇2

這是余江一小校級教研活動啟動前的一幅動人畫面,在余下的時間里,全縣各鄉鎮的農村教師,將有幸觀摩余江一小9名教師的示范課,并參與該校的互動式評課,聆聽市、縣教研室專家的課例點評。

這樣大型的活動,每年在春暖花開的陽春三月都要面向全縣乃至兄弟市縣如期開放。于是,這些來自不同學校的校長及青年骨干教師都會聚集到這里,觀摩學習,借鑒模仿。

折得東風第一枝

走進余江一小,厚重的文化底蘊和強烈的現代氣息迎面撲來。校園,楊柳依依,書香飄飄;教室,設施一流,熠熠生輝;教師,醉心課改,寧靜致遠;學生,天真活潑,朝氣蓬勃。素有“教研示范學校”榮譽的余江一小發揮著領頭雁的作用,在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施以來,與時俱進,不斷地開拓新的教研領域。

五年前的3月24日,這天成了余江一小教育史上值得濃墨重彩記載的日子。余江縣各所小學的校長都到齊了,學校管理業務的副校長來了,青年教師來了,甚至外縣兄弟學校的校長們也領著教師來了,縣教體局的領導也來了。

這天上午,一小先以一以貫之的示范課及課例評析,向與會教師呈獻,用直觀鮮活的形式詮釋著余江一小人如何實踐新理念,走進新課堂。下午,劉更生校長在多媒體報告廳深入淺出、理論聯系實際地做了長達一個半小時的報告。在《立足校本教研,引領教師專業成長》的主題報告中,劉校長生動地詮釋了“什么是校本教研”,應如何去打造一支理念前衛、熱心教研、行動高效的教師隊伍。

“‘學校是教研基地,教室是教研室,教師是教研員’的理念已深入人心。我們以各中心組、備課組為單位開展教研活動;以課例研究為載體,構建‘上課、說課、評課’的教研模式;以行動推進,強化校本教研管理;以同伴互助,促進全員參與;以專業引領,加強業務指導;以信息支撐,拓展教研空間;以課題帶動,促教研與科研有機結合。我校通過校本教研,探索出‘研訓一體化’的教研機制,引領教師實現了專業成長,提升了辦學品位。”劉校長在會上如是說。

余江縣教育局局長于貴福在教研現場會上這樣夸贊一小:“學校的發展,在教師;教師的發展,在機制。由于建立了一個有利于教師成長、發展的機制,一小獲得了持繼發展的不竭動力,一小的優秀教師層出不窮,到一小跟班學習的教師也學有所成。”

這是一次傳經送寶的經驗介紹會,這更是一次出征前的誓師會。

于是,全縣各小學立即行動起來,“興師動眾”向余江一小學習,在借鑒余江一小這種校本教研模式的基礎上,各校根據自己的規模及人力、物力條件,繼承發揚,改革創新。一時間,具有“一小特色”的草根化校本教研,在余江大地如雨后春筍般涌現。東風夜放花千樹,余江縣各小學的校本教研以余江一小這“東風第一枝”為典范,綻放出了滿園春色。

從此,3月24日這一天,成了余江縣的師生們共同期待的一天。

根深葉茂花更紅

余江一小教學樓上鑲嵌著的“以人為本,全面育人,弘揚個性,和諧發展”十六個金色大字格外引人注目,彰顯著余江一小的辦學理念。對此,劉更生校長有著自己的理解:“學校以教師的發展為著力點,在建設優質的教育資源,打造優質的教師資源基礎上,達到以學生發展為本,實施優質教育為目的。”在校長室,當記者翻開《校本教研內部管理制度匯編》時,赫然映入眼簾的是《校本培訓制度》《評選優秀備課組、教研組實施細則》《星級教師考核認定實施細則》《學術委員會成員隨堂聽課制度》等等,這些制度不僅規范了校本教研的各項管理工作,更為每個教師的專業發展注入了生機和活力。

當然,制度容易制訂,但制度執行力則取決于決策者的整體素質,包括思想素質和業務素質。顯然,余江一小擁有這樣的一支決策隊伍――學校的行政班子成員均是從教師隊伍中脫穎而出的市級優秀授課教師,其中5人為市級學科帶頭人,12人是省級以上課題研究成員。所有校級領導都兼任一門學科教學,每周不少于4個課時的教學工作量;中層干部都擔任了一門主課。

為使制度一以貫之地執行下去,學校行政人員以身作則,率先垂范。如單周的教研組活動、雙周的中心組活動,校長親自參與,所有蹲點行政人員均全員參與;再比如,每周的聽課制度,學校中層以上干部必須每周聽三節以上的推門課,便于加強課堂動態監控管理。

在余江一小的教室里,記者看到這樣一幕情景:一位校行政干部帶領著幾位骨干教師,坐在教室里靜靜地聽課,這既不是公開課,也不是研究課,而是一堂再普通不過的家常課。課間十分鐘,聽課者和執教者就在教室門口的走廊,無拘無束地交流起來。這是余江一小學術委員會在抓常規管理中再平凡不過的一個鏡頭。這樣的鏡頭在教學樓的每個方位你都能采擷到,因為《余江一小學術委員會成員隨堂聽課制度》明確規定,每周一至周五分語文、數學、體藝綜合三條線,每天都要有學術委員會成員聽課,因而這樣的隨堂聽課,便成了學校行政動態監管課堂的重要方式,更成為學校管理層與教師增進思想交流、促進共同進步的一種有效方式。

“根深葉茂花滿枝。”作為一名余江一小的教師,是忙碌的、辛勞的,但更是充實的、幸福的。

在教師辦公室里,記者看到同事之間有的在饒有興趣地聊著上堂課的成功,有的在一起構想著下節課的設想,有的正“唇槍舌劍”地爭論著教學中的某一焦點問題……在這里,教師的辦公室也儼然成為了教研室,人人都是教研員,他們用自己的行為詮釋著“團結務實,創新奉獻”的一小精神。

是啊!“星漢燦爛,若出其里”。余江一小那濃濃的教研氛圍怎能不煉出一代代教學骨干?曾獲全省小學數學優質課競賽一等獎的青年教師危群不無感慨地說:“我自從2003年由楊溪村小公開選調進余江一小,有幸在這個大煉爐中得以錘煉,如今成長為一名市優秀授課教師,這一路走來,是余江一小的校本教研滋潤了我,余江一小是我成長的搖籃。”

余江一小在發揚傳統,抓好教研組、中心組常規教研的同時,還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教師業務競賽活動。如教案設計比賽、評課比賽、說課競賽、優質課競賽、教師奧數競賽、教師下水文競賽等。一個又一個的平臺,培養了教師的成功意識,激發了教師的內在潛能,提升了教師的整體素質。

為了了解與把握課改前沿的最新動態,學校堅持派教師到上海、杭州、南昌等課改前沿區域聽課學習,借“他山之石”攻“一小教研之玉”。比如,張紅萍老師參加“西湖之春”閱讀教學觀摩活動歸來,按照學校規定,外派學習的教師回校后務必完成“三個一”:即做一次學術專題講座,上一堂匯報課,整理一份經典性課堂教學實錄(教案)。她借鑒竇桂梅教學設計,上了一堂閱讀課《秋天的懷念》,張老師引領學生深情地細讀文本,在細節中感受母愛的偉大,讓所有的聽課教師為之動容。在接下來的語文中心組教研活動中,她用心地解讀著竇桂梅老師的“主題教學”的精髓,再次讓聽講座的老師感受到語文教學的獨特魅力。“一人引領,共同成長。”這已經成為余江一小校本教研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梅花香自苦寒來。”近幾年來,余江一小先后成功申報并立項六個國家級課題,并已成功完成三項國家級課題的結題任務和多項省、市級課題研究,教師和獲獎論文數逐年遞增,教學研究、教改研究之風充盈著整個校園。

萬紫千紅滿園春

春天,正是百花爭艷,孕育希望的時節。每年的三月,余江一小的校級教研活動都會對外開放。細心的人們發現:每次校級教研活動,都有一個新主題、新亮點,都有一批教學新秀在這個舞臺上脫穎而出,走向成熟。一節節精彩紛呈的示范課,一個個盡顯風采的教學能手,一幕幕師生互動的課堂情景,讓人們清清楚楚地看到了與校本教研同發展、共成長的余江一小和教師所發生的變化。

2008年3月24日,余江一小三個多媒體教室里,座無虛席。這天,學校的校級教研活動以精品課例為載體,通過上課、說課、評課的方式向全市同仁“全程開放,真實展示”。在三個多媒體教室里,語文、數學、體藝綜合三條線的教研課同步進行,情趣融融、師生互動的課堂風景線異彩紛呈。

二年級的語文課《北京亮起來了》,孩子們在奧運福娃的導游下,臉上洋溢著燦爛的笑容。時而興致勃勃地識字讀文,順利通過乘務員妮妮的檢票登上“飛機”,時而乘上寫有生字的“旅游車”來到長安街轉轉,流光溢彩的多媒體課件,讓一個個“小游客們”充分感受長安街的華燈高照,天安門的金碧輝煌。孩子們興致勃勃、意猶未盡,儼然忘卻了這兒還有聽課的教師,整堂課都沉浸在夜游北京的美妙意境中,以至于離開長安街時的那份不舍與童真迸發得那樣精彩。

陳芳老師執教的語文課《跨越百年的美麗》呈現的是一種“簡簡單單教語文,扎扎實實求發展”的簡約教學風格,學生在咬文嚼字中解讀居里夫人人格的美麗;走進危群老師執教的數學課“表面積的變化”課堂,你會看到孩子們正興趣盎然地擺正方體、拼長方體,在游戲般的實踐操作中,探究表面積的變化規律,積累空間與圖形的學習經驗,發展數學思維。再看體藝綜合線李全民老師的體育課“迎面接力”,教師巧妙地將課堂創設成賽場,學生則宛如那一個個快樂的兔寶寶,在“申奧成功選拔奧運火炬接力手奧運賽場奧運拓展九州同慶”的游戲情境中,學會傳接棒,享受體育的快樂。

每個教室后面座無虛席,就連教室門口、走廊上都擠著飛筆記錄的聽課教師,他們隨著課堂探幽覽勝,擊節鼓掌,點頭贊嘆。這生動的一幕幕景象,再清晰不過地告訴我們:我們觸摸到的是一節節靈動詩意般的課堂,感受到的是師生共同成長的快樂。

“教不研則淺,研不教則枯”。為使教研活動的優質課引領常態課的教學,讓每個教師走近優質,對照優質,做到優質。余江一小制定了《教師聽課評課制度》,并下發了《教師聽課有感評比通知》,將把這次活動中獲獎的評課材料編印成余江一小《教改園地》,促使每個教師在這次教研活動中專心聽、用心想、認真記、積極評、大膽問。這天下午,評課也分三條線同步進行,先是執教者就教學構思、教學目標、教學過程及教后得失反思進行說課,緊接著是互動對話式的評課。

“俗話說:涉深水者觀蛟龍,涉淺水者得魚蝦。我想我們的評課也同此理,不管你水涉得深還是淺,只要勇于下水就一定能有收獲。下面就請老師們積極地參與評課,無私地將自己的收獲與大家共享吧!”語文中心組組長張紅萍的一席話拉開了這天下午評課的序幕。

語文組組長鄭玲芬搶先發言:“艾芳菲老師在《北京亮起來了》這堂課中,精心創設各種教學情景,注重一個‘趣’字;在理解文中的重點詞句時,凸現一個‘實’字;在拓展學生語言訓練的空間時,講究一個‘新’字。但教師在課堂上還需要多關注學生,抓住稍縱即逝的課堂生成資料,以使課堂上精彩生成的東西更多。”

這番點評一分為二,肯定中指出了不足,質樸中包含著期待,讓執教教師艾芳菲心悅誠服。

這熱烈的場面,這融洽的氛圍,這互動的辯論,只是余江一小校級教研活動所回放的精彩一幕。

一花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這樣的教研會相繼在余江縣的其他學校舉辦。

3月25日,縣城的韜奮小學也舉辦了類似一小的校級教研會。

3月26日,一小校級教研會的模式再次在錦江小學呈現。

3月27日,中童中心小學的校級教研會正如火如荼進行。

鷹潭市教育局局長張方林目睹余江一小校本教研產生的社會反響,欣喜地說:“余江一小的校本教研工作走在全市的前列,希望余江一小這所教研示范校繼續發揮好引領示范作用,與市、縣各校攜手共進;希望各市、縣教研室要進一步加強對校本教研的指導,關注農村校本教研,促進教育均衡發展,使我市的教研工作勃發出‘一花引來百花開’的滿園春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