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實秋雅舍范文

時間:2023-03-26 10:37:1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梁實秋雅舍,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2、陳設簡樸,易于安排,最能彰顯主人個性,物質形態未能盡如人意。

3、建造:簡陋破敗。

4、環境:荒涼沒有人煙。

5、生活:不方便;交通不便利。

篇2

(教師板書課題、作者)

師:今天我們一起來探究《雅舍》一文。誰知道梁實秋?

生:他的散文寫得非常好,他好像考入了清華,后來在清華教書。

師:還有嗎?

生:他好像還有作品《白貓王子及其他》。

師:知道他的散文集了,很好,這已經不錯了。有沒有人讀過梁實秋的《雅舍》?有嗎?

(學生無人應答)

師:應該很少。雖然說這個人在中國當代文學史上非常有名,但是因為當年被魯迅罵得狗血噴頭,還因為他后來到了臺灣,所以知道他的人不多。但是這個人的一生給中國文壇留下了兩千多萬字的文字創作,其散文集創造了中國現代散文著作出版的最高記錄?,F在,請你根據這篇文章來看看他是怎樣的一個人。

(宕開一筆,聊及作者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看似閑聊,實則有心。這既是傳授知識,也是激發學生對其人其文的興趣。這樣的開場白,平易不平淡、簡約而豐富。)

生:雅舍符合他的性格,而且給人的感覺是很安靜的,他是一個喜歡安靜的人。

師:可能應該是一個很幽靜的地方。

生:也許是某種心態的寄托,帶有一種特別的情調。

師:住在這里的人應該是怎樣的人?

生:應該是很有情調。

師:情調!我很喜歡這個詞。還有嗎?

生:我覺得應該要陳設雅、格局雅、住在里面的人雅。

師:非常好!如果一間陳設很雅、格局很雅、住在里面的人也很雅的屋子,建在茅舍的邊上,或者在茅廁的邊上,雅嗎?所以在常人心目中的雅舍還應該有什么特點?

生:地理位置雅。

師:很好!那么梁實秋筆下的雅舍還有哪些特點呢?給大家三分鐘時間去查找,至少找出三到四個特點,盡量找出五個特點,好不好?

(學生默讀課文三分鐘)

生:第一個特點是非常簡陋,從第一段倒數第二行可以看出。

師:把這句話讀一下。

生:“有窗而無玻璃,風來則洞若涼亭,有瓦而空隙不少,雨來則滲如滴漏。”從這里可以看出它很簡陋。

(師板書“簡陋”)

生:還有,它所處的地勢比較高。

師:地勢只是高嗎?

生:有高有低。

師:有高有低?到底怎么說?你把句子讀一下。

生:“客來則先爬幾十級的土階,進得屋來仍須上坡,因為屋內地板乃依山勢而鋪,一面高,一面低,坡度甚大,客來無不驚嘆,我則久而安之?!?/p>

師:“一面高,一面低”,這叫什么?

生:坡度大。(板書“坡陡”)

師:還有嗎?

生:比較簡陋,樸素。第五段有“簡樸”二字,“雅舍之陳設,只當得簡樸二字,但灑掃拂拭,不使有纖塵?!?/p>

師:這就是叫“樸素”嗎?

生:簡樸。

師:什么簡樸?

生:陳設簡樸。(板書“陳設簡樸”)

師:什么簡陋?你前面提到的。

生:結構。

師:結構或者說構造很簡陋。(板書“構造”于“簡陋”之前)還有嗎?沒有的話請坐。有沒有作補充的?旁邊的同學請。

生:雅舍是很鬧的,在第3段中可以看出來。

師:很鬧的?

生(讀):“篦墻不固,門窗不嚴,故我與鄰人彼此均可互通聲息。鄰人轟飲作樂,咿唔詩章,喁喁細語,以及鼾聲,噴嚏聲,吮湯聲?!保ㄗx錯“吮”字。)

師:嗯?這個字讀什么?

生(集體):shǔn!

生(繼續讀):“吮湯聲,撕紙聲,脫皮鞋聲,均隨時由門窗戶壁的隙處蕩漾而來,破我岑寂。”)(讀錯“岑”字。)

師:“破我”什么?

生(集體):cénjì!

(感動于這個教學細節。為了一個字的讀音,寧愿中斷教學的預設流程,幫著學生正音。細節見理念,一切為了學生的學。再看下面的談話細節,學生認為雅舍“人聲鼎沸”,顯然是誤解。老師的回應雖短短幾句話,卻包含了幾層意思:先委婉否定,再回讀原文,接著簡要解說,最后得出結論。這是以理服人的談話方式,更是尊重學生的教學細節。)

師:這說明雅舍——

生:人聲鼎沸。

師:真能“人聲鼎沸”倒不錯了。來,我們一起把這些句子讀一下?!啊派帷彩橇g”,預備起——

(生集體讀“‘雅舍’共是六間……破我岑寂。”)

師:如果你敢去想象的話,還有其他的聲音可以“破我岑寂”,一點隱私都沒有了,也許隔壁兩個人說悄悄話都可能被聽見了。雅舍的破敗簡陋可見一斑!還有別的特點嗎?

生:雅舍這個地方是看月亮的好地方。

師:怎么說?請把相關的句子讀一下。

(生讀“‘雅舍’最宜月夜……此時尤為幽絕。”)

師:(板書“月夜幽絕”)還有嗎?

生(讀):“在別處蚊子早已肅清的時候……知道我還是住在‘雅舍’!”

師:你知道“猖獗”是什么意思嗎?

生:生活在里面不是很舒服。

師:生活在里面不是很舒服?假如你現在生活在班級里不是很舒服,你能說“我很猖獗”嗎?(朝向所有同學)大家一起來猜猜看,“猖獗”可能是什么意思?

生(集體回答):猖狂。

師:什么東西猖狂?

生:蚊子。

師:不僅蚊子很猖狂,還有什么東西也很猖狂?

生:老鼠。

師:(板書“鼠蚊猖獗”)還有沒有同學要補充關于雅舍特點看法的?

生:(讀“但是陳設雖簡,我卻喜歡翻新布置?!保┱f明雅舍的布局十分精致。

師:(板書“布局不落俗”)非常好,還有嗎?

生:(讀“細雨蒙蒙之際,‘雅舍’亦復有趣。細雨蒙蒙之際,若云若霧,一片彌漫”)說明雅舍富有情趣。

師:說得非常好。

生:但是大雨滂沱之際,屋頂濕印到處都有,雨天非?!?/p>

師:你能不能再聯系一下第一節中相關句子來說明一下雅舍還具有什么特點?

生:屋里小下,外面大下。

師:(微笑)屋里下小雨,外面下大雨,你能不能把這句話倒過來說?

生: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

師:對了,因為外面下大雨,所以里面才下小雨,這里面有一個因果的關系。這地方寫出的是雅舍的一個特點,那就是不能——

生:遮蔽風雨。

師:簡單地說,就是難蔽風雨。(板書“難蔽風雨”)還有同學要補充的嗎?從整體上來說,大家的分析基本到位了。其實,還有一個地方大家沒找到,我還有點不滿意。

生(讀):“若說地點荒涼,則月明之夕,或風雨之日,亦常有客到,大抵好友不嫌路遠,路遠乃見情誼?!?/p>

師:這個句子主要寫什么?

生:主要寫好友之間的情誼。

師:好友之間的情意,換另一個角度來看,倒是可以的。(板書“好友情深”)但是不能證明它地點荒涼,應該說哪一句話?

生:讀“再遠望過去是幾抹蔥翠的遠山,旁邊有高粱地,有竹林,有水池,有糞坑,后面是荒僻的榛莽未除的土山坡?!边@句話說明雅舍地點荒涼。

師:很好,這說明它地點很荒涼。(板書“地荒”于“坡陡”之前)我們一起把這句話讀一下,“雅舍的位置在半山腰”——預備起!

(生齊讀:“‘雅舍’的位置在半山腰……是荒僻的榛莽未除的土山坡?!保?/p>

師:“再遠望過去是幾抹蔥翠的遠山,旁邊有高粱地,有竹林,有水池……”讀完,我們馬上能夠想象得出一句話,就是“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作者說“后面是荒僻的榛莽未除的土山坡”,什么叫“榛莽”?

生:叢生的雜草。

師:什么叫“榛莽未除”?

生:雜草未除。

師:那些雜草還沒有除掉,也就是雜草叢生。這樣一個雜草叢生的地方,應該說是一個比較荒僻的地方了。概括起來講,在客觀世界中,或者說在現實世界中,這是怎樣的一個地方呢?(指著板書)是結構簡陋的,這在文章一開始就提到了。我們一起把第一小節讀一下,“火燒過的磚”——預備,起!

生讀:“火燒過的磚……我現在住的‘雅舍’正是這樣一座典型的房子?!?/p>

師:是怎樣一座典型的房子?就是“沒有人能說不像是座房子”的房子,我們一起來品味一下,什么叫“沒有人能說不像是座房子”?他的意思是講——

生:所有人都說像是座房子!

師:為什么不說“所有人都說是座房子”?(學生沉默)體會一下看,(微笑)我們平時口語中也經常會這樣說“你還像個人”,什么味道?

生:有點不像人。

師:說還像是座房子,就是說——

生:它還有點不像房子。

師:原來那只是個結構簡陋的地方,而且這個地方難蔽風雨、地荒坡陡、陳設簡樸、人聲嘈雜……總而言之,這個叫做“雅舍”的地方“雅”嗎?其實倒有點像劉禹錫陋室那樣,(板書“陋舍”)真有點“陋”了。

(這一段師生對話,教者主要做了三件事:確立漫談的話題——“雅舍有哪些特點”;引導漫談的方向——“你從哪些句子看出來”;總結歸納學生的談話內容——“雅舍其實是陋室”。在這里,我們能夠感受到漫談的輕松氛圍,并且,我們也能看出這種氛圍的創設,正是教者“平等對話中的首席”的理念使然。所以,當學生的表達冗雜時,他幫著提煉;當學生的回答旁逸時,他幫著糾偏;當學生的認知淺顯時,他幫著深化。教師這樣的對話,學生如沐春風。)

師:但就是這樣一個地方,有沒有一些雅事呢?(學生瀏覽文章,找“雅”事。)找到的同學請舉手,同桌之間也可以互相討論一下。

(學生無人舉手發言。)

師:外面下著大雨,里面下著小雨的時候,有沒有雅趣?

生:有。

師:我們再齊讀一下那些句子,從哪一句開始?

生:“細雨蒙蒙……”

師:好,一起讀一下。“細雨蒙蒙——”預備起!

(生齊讀:“細雨蒙蒙之際……若云若霧,一片彌漫?!保?/p>

師:把這幾句話再好好讀一下,我們就品出了其中的味道,也就是說在賞雨的時候有很多的樂趣。(板書“賞雨之樂”)還有其他的樂趣嗎?我們不要單單把目光停留在寫景的地方,有些敘事的地方也要看看。

生:(讀“客來則先爬幾十級的土階……亦不覺有大不便處?!保?/p>

師:什么樂趣?

生:每天爬上爬下就像是散步。

師:散步之樂,還有沒有和作者的身份相關的樂事了?

生:第6段第3行:“雅舍”所能給予之苦辣酸甜我實躬受親嘗”;第7段:“隨想隨寫,不拘篇章”。

師:在這個地方可以“隨想隨寫”,自由自在。(板書“寫作之樂”)可以寫作,倒也不失是一個好的去處。雖然說雅舍從外觀、從里面的設施等等角度來看,的確是簡陋的,但是在雅舍中的這些事情,倒也有點——

生:雅致。

師:雅致,非常好。還有同學用了另外一個詞語“雅趣”(板書“雅趣”)。不雅的陋室,在作者看來,卻有如此多的雅趣,這是為何呢?難道僅僅因為作者有獨特的視角,所以能夠看到雅舍美的所在嗎?還是另有原因呢?

生:應該是另有原因。因為他在這里住了很長時間了,有兩個多月了,有感情了,所以他能夠看到雅舍的美。

師:這是一種解釋。

生:雅舍還是富有個性的。

師:因為雅舍很有個性,看來作者是很欣賞有個性的東西的,請坐。還有沒有其他的想法?

生:“人入我室,即知此是我室?!边@說明梁實秋居住的地方都非常有特點,他本人就是喜歡追求雅興而又脫俗的人?!绑椅獭堕e情偶寄》之所論,正合我意?!绷簩嵡锸且粋€富有閑情雅致的人,他本身就是一個雅人,他的住處怎能不雅呢?

師:她回答得非常好。他本身就是一個雅人,本身就有一顆雅心。剛才她用了一個很好的詞,叫“閑情逸致”,有閑情逸致的人能不感受到這個屋子的“雅”嗎?但是,難道僅僅是閑情逸致嗎?

(漫談的意義就在于,談話的內容不是平面滑行,而是逐層深入。“問題引入”無疑是一個有效的途徑。郁老師設置了三個問題:“有沒有一些雅事呢?”“不雅的陋室,卻有許多的雅趣,這是為何呢?”“難道僅僅是閑情雅致嗎?”這三個問題是有梯度的,第一問,是認知現象;第二問,是探求本質;第三問,是追根溯源。如此,體現了教者漫談中的方向感、責任感。)

師:誰能夠很聰明地從這篇文章中讀出作者是在怎樣的情況下住到這個地方的?找出來的詞,請使用方框將其框出來。不要怕錯,這個題目很難。五年之前上這篇文章,我絕對不敢講這個問題,但是今天我敢講了。

(學生有的看書,有的看老師)

師:(微笑)不要看我的臉,我的臉上沒有答案。

生:(讀“這‘雅舍’,我初來時僅求其能蔽風雨,并不敢存奢望,現在住了兩個多月,我的好感油然而生?!保┧婚_始來的時候只是希望雅舍能讓他安頓下來,感覺作者當時應該是經歷了什么事情,但是社會背景不知道。

師:作者好像是經歷了什么事情,你的這個感覺非常對。在怎樣情況下的人希望找一個地方安頓下來?

生:流離失所的人。

師:你的思考非常好,(板書“流離失所”)流離失所的人最想找一個能夠遮蔽風雨的地方。還有什么地方能隱隱約約看得出來?

生:第1小節(讀“講到住房,我的經驗不算少,什么‘上支下摘’,‘前廊后廈’,‘一樓一底’,‘三上三下’,‘亭子間’,‘茅草棚’,‘瓊樓玉宇’和‘摩天大廈’各式各樣,我都嘗試過。”說明他經常搬家。

師:他經常搬家,從豪華的到簡陋的都住過。我們現在在討論的問題是什么?我們從文章中讀一讀找一找作者是在怎樣的情況下住到這個房子里的。還有同學要發言嗎?

生:第3段“‘沒有法子’一語是被外國人常常引用著的,以為這話最足代表中國人的懶惰隱忍的態度?!边@句話能夠看出作者是在抗戰的情況下住在雅舍的。

師:(微笑,面向全體同學)他從這句話竟然能夠看得出是在期間,我非常佩服你!這不是第六感覺了,這就是第八感覺了。

(生笑)

師:還有嗎?

生:第3段“冬天一到,蚊子自然絕跡,明年夏天——誰知道我還是住在‘雅舍’!”說明他住的地方不固定。

師:非常好,能不能用一個成語概括?

生:居無定所。

師:非常好!請在旁邊寫一寫,這個要寫下來。明年到底是不是還住在這里,還不知道呢。還有嗎?

生:(學生低頭回答問題,站姿不好,聲音甚?。ㄗx“我此時此刻卜居‘雅舍’,‘雅舍’即似我家?!保┭派峤o作者一種家的感覺。

師:你人站好,把本子拿起來,這樣就可以把聲音發出來了。你再把你的觀點重復一下。是家的感覺嗎?你們說是不是家的感覺?“是的”還是“似的”?

生:似的。

師: 有點家的感覺。第6小節第一句話,我們再讀一遍?!把派帷薄A備起!

(生齊讀:“‘雅舍’非我所有,我僅是房客之一?!保?/p>

師:何謂“房客”?

生:暫居的人。

師:而且這一小節中還有一個非常好的詞,叫“卜居‘雅舍’”。什么叫“卜居”?

生:選擇住處。

師:選擇住處,你說如果是一個有家的人,安居樂業的人需要今天擇地而居,明天擇地而居嗎?

生:不需要。

師:看來作者是在怎樣的情況之下住到這個地方的?

生:流離失所。

師:剛才還講到一個成語,叫——

生:居無定所。

師:的確,在1939年抗戰期間,一直到1946年,整整七年的時間,作為一位大學教授、赫赫有名的文學家,作者從北方逃難,一直逃到重慶,住到重慶郊區的一個草屋之中,難道這還能成為閑情雅致嗎?(手指“閑情雅致”)什么情況之下才能有這種東西?。?/p>

生:只有安居樂業的時候。

師:(手指“居無定所”)在這樣的情況下,他竟然能夠發現雅舍是如此之美,這是不是只是閑情雅致的問題?

生:心態。

師:怎樣的心態?一個字,找到了嗎?不要怕錯啊,錯了都是我的,因為我還沒有講。心什么?

生:心雅。

師:心雅因為什么?能夠發現這么多雅,因為什么?

生:遠。

師:為什么用“遠”呢?

生:……

師:不能夠猜的,要從文章中讀出來,請坐。請前面的女同學來回答。

生:安。

師:從哪里看出來的?

生:第3段最后“但是我仍安之”看得出來。

師:因為心安,所以自然有這樣的雅趣。在中國歷史上豈止是梁實秋有這樣一種心態?這樣一種心態,用我們現在非常流行的詞,叫做——

生:淡定。

師:這家伙還真能稱得上是“淡定哥”,在這樣的境遇之下,他的心態還能如此之好。其實在中國歷史上,不止梁實秋一個人有這樣一種淡定,這樣一種恬然,這可能是中國許許多多文人所具有的一種心境?!墩撜Z》中孔子有這樣一句話,可以寫一下。(板書“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大概能懂嗎?什么叫“不堪其憂”?

生:不能承受的憂愁。

師:別人都不能承受那種貧苦。(繼續板書“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保╊伝鼐褪沁@樣的一種心態;再想一下,坡被貶斥到蠻荒之地,夜游赤壁的時候,他的心態怎樣呢?“唯江上之清風——

生(齊誦):“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食。”

師:有了淡定這種心態,陋室亦顯其雅,貧苦難改其樂。這就是梁實秋,這就是中國有志的文人。下課。

(陋室不陋,反生雅趣,其最本質的原因是什么呢?卒章顯志:“心安”。本來談到這里,是可以打住了,文本的研習已經可以畫一個圓滿的句號了。但是,郁老師卻又“控制不住”地拓展開去了,談到了顏回,談到了坡。這樣的漫談,不是隨性放任,而是別具匠心。我們看,他由一個人的心安,延展到幾個人的淡定,歸納到一類人的恬然,這一類人所共有的情懷,就是我們的一種傳統文化。如此漫談,是拓展,更是升華。)

【課例總評】

漫談,其本意是不拘形式地就某問題發表意見或談體會。在語文課堂上,所謂的“漫談”,就是師生之間圍繞文本進行的比較輕松自由的交流,教者既是漫談的組織者、引領者,又是漫談的旁觀者、參與者。

《論語侍坐》給我們描繪了一個最原始質樸而又最熱烈和諧的師生漫談場面,這也是我們追求的最生態的語文課堂。

郁洪千老師執教《雅舍》,頗得孔子“漫談”之真意。課堂上,師生愉悅交談,談笑間,走進了文本的深處。

郁老師的課堂“漫談”藝術,呈現這樣一些特征:

一、漫談不是插科打諢,而是扎扎實實的語文活動

時下有些語文老師,將低俗的笑話乃至段子引進課堂,美其名曰活躍氣氛,還有一些語文老師在文本某個節點上盲目拓展介紹野史趣聞,以示博學,從而博得學生一片驚嘆……這種表面的熱鬧,掩蓋了文本學習應當具有的專注與嚴肅,甚至可以說,是“非語文”的元素。

郁老師預設的漫談話題,如“雅舍有哪些特點”、“雅舍里有哪些樂趣”、“處陋室而有雅趣,其原因是什么”,都便于學生走進文本,都能支撐起某一塊的文本學習活動,都能觸動學生的思考與表達。

圍繞話題展開的漫談活動,更是植根于文本語言,通過對文本語言進行反復的感知、概括、品味、分析活動,形成自己的見解,再通過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交流,完善和提升原初閱讀體驗。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注意到,郁老師經常提醒學生“讓我們一起來讀這些句子”,這樣的提醒,就是培養學生在文本語言中行走的習慣,避免架空分析。

二、漫談不是“放羊”,而是“與羊共舞”

漫談,不是“自由談”,教者首先必須置身局外,引領行進的方向;其次又必須身心俱入其內,拋出話題,激起水花,鼓勵碰撞,推波助瀾。

郁老師的課堂上有這樣一個環節:學生說雅舍給作者一種家的感覺,顯然,這個認識是有偏差的,如何在對話中糾正學生對文本的誤讀呢?郁老師建議學生回讀課文片段,抓住“似的”與“是的”進行辨析;再建議學生回讀課文,找出了與“有點家的感覺”意思相近的詞語“房客”、“卜居”;繼而由“房客”、“卜居”推及成語“流離失所”、“居無定所”,于是乎自然地牽引出寫作背景。在這里,教者將課堂評價巧妙地融于對話之中,“有步驟”地實現了“扭轉”的意圖,而且,看似隨意的漫談,比直接的評判與糾正更能得到學生的理解與呼應。“我不直接說你錯,而是和你一起想辦法去尋找對”,這大約就是漫談過程中“陪伴”的意義所在了。

三、漫談不是東拉西扯,而是一線串珠

這節課,從表面形式來看,似乎就是師生間隨意的交流;但如果我們仔細分析課堂結構,不難發現漫談的主線就是一個“雅”字:“雅舍—雅趣—雅人—雅心”,漫談的過程中,內容有變化,話題在推進,評價方式也呈現多樣性,但始終圍繞主線展開,不旁逸斜出,不游離不定。

漫談式的課堂,最忌諱的就是“游離”,而且是不知不覺的“游離”,遇到這種情況,就需要老師智慧地“矯正”。在這節課中,郁老師采取了延緩評價、善意提醒、話題切換、連環追問等手法,及時矯正漫談的方向,體現了教者高超的課堂引領藝術。

四、漫談不是平面滑行的口頭表達,而是螺旋上升的思維訓練

漫談,首先是一種口頭表達,一種文本閱讀體驗的交流,其次,它還應該是一種思維品質的訓練,體現一種不斷深入的思維態勢。這樣的漫談,才有價值。

郁老師在漫談過程中,很注重對學生思維的“推進”。課堂最后的一個版塊的漫談,充分體現了這種逐層深入的思維訓練理念。先拋出問題鋪墊:“在這樣的情況下,他竟然能夠發現雅舍是如此之美,這是不是只是閑情雅致的問題?”;繼而追問啟發:一步一步得出“心態-心雅-心遠-心安”的結論;然而不罷手,繼續跟進:“其實在中國歷史上,不止梁實秋一個人有這樣一種淡定”,補充資料提升認識:“有了淡定這種心態,陋室亦顯其雅,貧苦難改其樂。這就是梁實秋,這就是中國有志的文人。”課至此,戛然而止,余味深長。

如果我們細細推敲一下這個環節,我們就能更清晰地感受到郁老師的“那一只神奇的手”,它領著學生走進文本的深處,它也將學生的思維不斷推向了深處。

篇3

由于藝術類職業學校與普通中學培養目標的不同,課時的安排也不同。以我們學院為例,專業課程占大多數,文化課時間相對比較少。每周的語文課只有三到四個課時。在這么有限的課時內,要完成教學大綱中規定的教學任務,是遠遠不夠的。這樣,我們藝術職業學校的教師教學就不能像中學一樣細致,眉毛胡子一把抓,面面俱到,只能給每一課“立主腦”,以“一事之始終為一課”,根據教材和教學大綱要求,結合所教文章內容的特點,教授每篇課文中最精要和最重要的知識點,讓學生在每節課上都學有所得。例如,在學習梁實秋先生《雅舍》這篇散文時,我以培養學生的情感為目標,先引導學生認識“雅舍”不雅,再引導學生認識“雅舍”不俗,然后,比較“不雅”與“不俗”,最后說明創作背景,引導學生認識梁實秋先生是在戰亂之際,只能住陋室,但他偏偏稱之為“雅舍”,體會梁先生通過以清貧為樂,以簡樸為美,對自己生活環境幽默詼諧的調侃,表現了開朗樂觀的心態和曠達超脫的情趣以及處變不驚、溫文爾雅的名士風度,引導學生用美的心靈去審視世界,培養學生在逆境中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關于這一課的其他目標,如幽默詼諧的語言風格,托物言志的藝術手法以及一些經典的語句,則略講,或引導學生課外去品味。本人以為,這樣抓住重點,一課只講透徹一個知識點,重點培養學生一方面的能力,比眉毛胡子一把抓,字、詞、句、篇“一個也不放過”,課堂教學效果更好。清代戲劇家李漁在談戲劇創作時,主張“立主腦”“減頭緒”,抓住“一人一事”,突出主要矛盾,從而表現劇作者“立言之本意”。本人以為這一理論可以借鑒到我們藝術職業學校語文教學中來“,立主腦”即抓重點“,一人一事”即一課一事。這一理論,教育學家陶行知先生在《生利主義之職業教育》一文中也曾提出“,職業學校之課程,應一事之始終為一課”。“每課有學理,有實習,二者聯絡無間,然后完一課即成一事。成一事再學一事,是謂升課。”通過課堂實際,本人深刻認識到“立主腦”,以“一事之始終為一課”的教學理念,能讓學生每篇課文都有所獲,并對所學知識有很深印象,使課堂教學更加有效。

二、“投其所好”,聯系專業

根據在藝術職業學校3年的教學經驗,我認識到藝術類專業學生對自己所學專業有很高的熱情,也希望別人認同他們所學的專業,如果我們在上語文課時,提到他們的專業,并表現自己對他們專業的認同、欣賞,會拉近自己與學生的距離。因此,我在課文導入,或中間舉例時,盡可能聯系學生專業,如此,能將學生的注意力拉到課堂上來,提高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例如,我在給黃梅戲表演班學生上《雅舍》一文時,是如此導入的:“大家看過黃梅戲《家》嗎?對劇中的大少爺高覺新有印象吧?”很多同學回答“:知道,侯長榮演的?!薄巴瑢W們一定看過傳統劇目《天仙配》,高覺新的家是成都高公館,可謂高門大戶,董永的家在哪呢?”我接著說?!昂G!”學生異口同聲地回答。“用董永自己的話說‘:上無片瓦遮身體,下無寸土立足基’,同學們認為高家大少爺幸福,還是董永幸福呢?”(我故意說出《天仙配》中那兩句唱詞,表明自己對他們專業的興趣和認同)。有說高覺新幸福的,有說董永幸福的。此時,幾乎所有學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到課堂上來了?!按蠖鄶低瑢W說董永幸福,可見家不在房子之大、之豪華,有愛的地方就有家。同學們,今天,我們去看看梁實秋先生的家,看看梁先生的《雅舍》?!蔽沂樟嗽掝},回到課文上來。從學生的反應看出,這一堂課的導入是很成功的。因此,我在平時上課時盡量聯系學生的專業,如講蘇軾的詞《赤壁懷古》,我會與學生聊到黃梅戲《小喬初嫁》;學習汪曾祺先生的《胡同文化》,我會聯想到徽文化,提到韓再芬的《徽州往事》;學習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會讓學生聯想越劇《祝?!分械陌c嫂等等。

三、創造機會讓學生展示自己的強項,使學生獲得自重感

篇4

是我家,其實,似家似寄,我亦分辨不清?!?/p>

這里遠離喧囂,雖沒有山可依,但卻有水環繞,別墅就躲在綠化中間,儼然一個天然的小氧吧??諝庥兄脖贿^濾,很新鮮,睡覺的時候連做夢也感覺是藍的。

庭院不大,卻種了很多名貴的樹種,有羅漢松,常青樹,桂花,紅楓,尤其是玉堂春,時下正當花蕾待放之際,每當天空飄灑著絲絲小雨之時,此花更顯得儀態俊朗,別具一格,眾花都有綠葉配,唯獨這艷麗的玉堂春不要誰來陪。她孤芳自賞,淡雅怡人,當她婀娜盛開之時,就把整個庭院裝點,美麗了風景,羨煞了路人。也有很多普通的樹種,有王椰樹,秋楓樹,九里香,紫荊花,杜鵑花。說到紫荊花,也是很受人喜愛的,她開花的時間很長,葉子長青,正是紅花配綠葉,旁邊有一撮杜鵑花,與之遙相媲美,煞是好看。也有果樹,黃皮,龍眼,柑橘等等。別墅的后面,推開落地窗,便可觀賞到在水一方的水葡萄,站在陽臺里透過榕樹垂直下來的根須,可以看到閃著粼粼波光的水面蕩著圈圈的漣漪,欣然若甚。榕樹的根系很發達,喜歡暴露在地面,縱橫交錯,盤根錯節,綠蔭如蓋,用梁實秋《雅舍》其中的一句來描寫很合適:“等到月升中天,清光從樹間篩灑而下,地上陰影斑斕,此時尤為幽絕?!?/p>

別墅的二樓,錯落著一個30多平米的露臺,專作觀光品茶之用,靠西北角有一株參天高大的木棉樹,每當花開,一樹橙紅之時,便是告訴人們,春來了。到了夏天便是綠葉成蔭,每天下午的四五點鐘,西斜的太陽就被它婆娑的綠葉遮擋,整個樓臺很是陰涼,在那里喝茶看風景,淋漓暢快。木棉花四季分明,到了秋天便是枝葉蕭瑟了,也在向人們喻示,秋來了。隨著秋味的凝重,片片黃葉在秋風里飄然落下,寒樹禿枝,這已經是冬天了。隔水對岸是一家賓館的別墅套房,坐在露臺品茶,可見姣好妙齡,裙擺飄逸,與她的心上人閑庭信步,花前月下,甚是養眼。當夜深人靜之時,露臺南面的一棵夜來香,芬芳幽幽,彌漫了整個露臺,沁人心脾,舒服極致。

我時常在想,這么美好的居所,也只是臨時的寄居,總有一天要離開這里,到了退休的時候,

回到家里,沒有這樣美好的環境,我不知道會否適應。家里是農村,沒有這樣的景致,更沒

篇5

如花的男人是有品味的,學貫中西的梁實秋就是其中一位。冰心說:“一個人應當像一朵花,不論男人或女人,花有色、香、味,人有才、情、趣,三者不可缺一。”花,色香味俱全;男人,才情趣齊備。缺一,就如花凋謝了色,或走失了香。才,是蘇軾所說的“腹有詩書氣自華”;情,是他的“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趣,是他的“從來佳茗似佳人”,他的“老夫聊發少年狂”。冰心說:“我的朋友之中,男人中只有梁實秋最像一朵花?!绷簩嵡锸且粯淅婊ǎ粯淅婊ㄒ幌拢邼嵱难?。才,學貫中西;情,一往情深;趣,妙趣橫生。梁實秋給自己的書齋取名“雅舍”,高雅脫俗卻食人間煙火,靜心坐擁書城,熱心擁抱生活,開心面對人生???,痛快淋漓;笑,捧腹舒懷;愛了,就把整顆心都放了進去。古稀之齡的梁實秋愛上小自己三十來歲的韓菁清,一天一封情書,硬是用激情的火烤化了堅硬的冰。難怪臺灣的文壇會有這樣的說法:娶女要看祝英臺,嫁君要選梁實秋。

女人像一朵花,但花期易老,容顏易謝。而男人像一朵花,花般燦爛,花般瀟灑,花般從容,花般開落無聲,卻香了一世。男人如花,怒放的是心花。有一種花開在心田,叫才情趣??匆粋€女人,看她的氣質;看一個男人,看他的氣概。男人的氣概,足夠折服冰雪聰明的女子。笑靨如花,是綻放在男人臉上的另一種樂觀豁達。四十男人一朵花,這只是通俗的看法。才華橫溢,妙趣橫生的男人,一生都是花期。如花的男人從蓓蕾初綻起,就從不凋謝。

男人有不同的個性和特色,這也決定了男人也如花一樣多姿多彩。劍膽琴心的男人如梅花,凌霜傲雪,孤然綻放。能夠傾聽的男人如荷花,盛盡月光,解盡人意。男人用自己的幽遠,迎合著她的憂郁,將伊人一腔心事載入,再化做一份堅強的美麗。才華絕代的男人如曇花,花開一瞬,明媚一生。在時間的長河里,一切都是一瞬。曇花般的男人,構成了這一瞬的每一個節點,如同一線陽光,穿越整個世界的黑暗,開啟世界的暗箱。溫文儒雅的男人如君子蘭,瀟灑臨風,玉潤鑒人。他淺淡的微笑,他溫和的眼神,他從容的步履,他淵博的學識,渾然天成,不帶一絲的做作與偽詐。

篇6

手術室門口,她的臉蒼白似一張紙,腦后還在向外流著血。他抓著她的手,慌亂得像個無助的孩子,眼淚把鏡片打得一片模糊:“季淑,你一定要挺住,你一定要挺住!”她費力地抬起頭,艱難地擠出一絲笑容:“華,你不要著急!華,你不要著急啊……”厚重的玻璃門緩緩合上。她半抬的手卻遲遲不愿意放下。

手術臺上,由于醫生操作失誤,她再也沒有醒來。

她叫程季淑,已故文學大師梁實秋的第一任妻子。那一年,她73歲。梁實秋71歲。風雨相伴50年后,她沒能實現自己與他相伴到老的誓言,帶著對他的無限牽掛,于1974年春天歿于美國西雅圖。

她走了,他的世界頃刻間坍塌,人在一夜之間老去。在她的墓前,他默然靜坐,顫抖的手指輕撫墓碑上她的名字,輕聲呢喃:“夕陽啊,你明天落的時候,稍微快一點吧!你的殘光刺得我心痛,你既不肯不去,你就快點去罷,一線的光明刺得我心痛……”這是他寫給她的第一首情詩《荷花池畔》里的詩句,也是她一生珍愛的一首詩。那時正是青春年少,他和她正在北平的昆明湖畔,賞花吟詩,流連在花前月下。

北平宣武門外的初相遇,他激動惶惶,她落落大方。是媒酌之言,把他們牽到一起的。彼時,他是清華校園的才子,她是北平一女子學校的老師。原本對親事懷了滿腔的敵意,見面寒暄后,他才發現她不僅人長得端莊秀麗,胸中也是筆墨縱橫。她喜歡畫畫,喜歡讀詩,談起筆墨紙硯,她是十足的行家里手;說起古今中外的名師大家,她條分縷析……

愛情來得那樣意外與突然,一向清高自負的他不知不覺墜入情網。她懂他,甚至超過他自己。在每一個面臨抉擇的人生十字路口,總是她首先站出來,替他選擇方向。熱戀之中,他接到去美國公費留學的通知,猶豫著意欲放棄,為怕別離。她卻說:“真正的愛情是會經得起分離的,放心去,我在這里等你?!?/p>

3年后,他學成歸國。一對有情人終成眷屬。他教書,她執家,他寫字,她研磨?;楹蟮乃?,把工作辭掉,把自己所有的心思都放在了他和那個家上。

那樣的幸福,卻太過短暫?;楹蠖虝旱奶鹈壑?,他們面對的是長達6年分離生活――北平陷落,他和很多那個年代的知識分子一樣,懷著滿腔的國恨家仇,一路輾轉南下。她留在亂世中的北平,用自己柔弱的肩膀撐起一家人的吃穿用度:替人漿洗衣服,找各種零碎的小事情做。因為有她在,那個家,風雨飄搖中總算支撐下來。

再相聚,在重慶山城,半山腰那間漏風又漏雨的“雅舍”里。她拉著孩子的手,滿面風塵地站在他面前。那一年,她43歲,臉上已皺紋橫生。頭發也白了很多,一雙手被艱辛的生活磨礪得粗糙無光。不變的惟有她眼里對他的那份熱烈的愛。

拉著她的手,他的眼淚就掉下來:“對不起,這6年,讓你受苦了。放心,從此以后,咱們再也不分開?!笔堑?,再也不分開,此后風雨兼程幾十年,他們真的再未分開。

臺北那棟小小的院子里,她和他靜靜相守,度過了平靜的后半生,《槐園夢憶》是他給她的最后的禮物。很小的一本冊子,那年就在臺北上市,冷靜舒緩的文字里,卻句句是爰,字字含情。那一本小冊子一時間風靡臺灣。它曾賺得世人數不清的眼淚。

那時,梁實秋這個名字,是癡情的代名詞。

人們無論如何也想不到,他們手里的《槐園夢憶》墨香猶在,他們臉上掛著的淚水還沒擦干,他與另一個女子一場驚世駭俗的忘年戀已轟轟烈烈地上演。1974年底,梁實秋為《槐園夢憶》出版事宜回臺,在那里,與比他年輕30歲的藝人韓青清一見鐘情,飛速地墜入愛河。

那一場愛戀,注定波折。很多讀者悲憤欲絕,把他的《槐園夢憶》付之一炬。更有他的學生們,聯名寫信給老師,阻止那一段不為世俗接納的戀情。

可再多的質疑與阻撓,都無法抵擋愛情的來臨。他,到底還是牽起小妻子的手,與她走過了13年的歲月。

篇7

我想,大概是某種蚊蟲干的吧。生物書上說,昆蟲毒液可以引起一些人的“免疫系統過度反應”,于是會出現皮膚紅腫,嚴重的甚至還會休克。照目前來看,我除了手指僵直,沒有力氣之外,似乎也并無大礙。唉,也許是這只蟲子境界還不夠,并未修煉到家吧。

說實在的,本人并不愛蟲子。雖然小時候讀《昆蟲記》讀得興致勃勃,但也從未把自己幻想成法布爾。昆蟲世界固然神奇,可供人們編出“黃粱一夢”之類的故事,可是那些有著花花綠綠鮮艷色澤的昆蟲如同毒蘑菇,是不可接近的。更何況,“嗡嗡”地飛來飛去的蚊子是蟲子們中罪惡的代表。聒噪、炎熱、腫癢以及傳說中的疾病,使我對蚊蟲避之不及。

因此,對于沈復《浮生六記》中“留蚊于素帳”中的行為,我曾惑而不解。“夏蚊成雷”很是形象,然而若要把它們比作“群鶴舞空”,就實在是太有想象力了。換做我,面對或千或百的蚊子,頂多能把它們想象成天空中盤旋的戰斗機,怎么也不會產生“鶴唳云端”的詩意。對我來說,只要一只蟲子不給我造成像這個不幸的早晨一般的痛苦,我猜自己還是可以寬容地對待它們的。

可見,我其實還是一個自私自利的人。記得梁實秋先生在《雅舍》一文中說:“滿屋里磕頭碰腦全是蚊子,又黑又大,骨骼都像是硬的。在別處蚊子都已肅清的時候,在‘雅舍’則格外猖獗,來客偶不留心,則兩腿傷處累累隆起如玉蜀黍,但是我仍安之。”大師之風范,真是自愧弗如。再如魯迅先生,童年時在百草園能與蟲子們和平共處,一腔童趣,多少年之后也寫得興致盎然?;貞浧饋?,大約兩年前的一個夏夜,我去鄉下的奶奶家,因為喜愛那一大片斑斕的星空的緣故,執意要在院子里納涼――蟲子們叫聲悅耳,可是蚊子的身影,到哪里都是可惡的。我大概是終究享受不起鄉村里美妙的星光的了,因為景色之得與血肉之失相比,我顯然實際得很。由此推測,我沒能成為作家,又多了一條重要原因:與蟲為鄰的大師們,可以讓自己活得一樣滋潤逍遙。這也許可以歸納為一種大度的胸懷,又或者,可稱為瀟灑的心態。

歸結起來,似乎又是因為工業文明、城市發展,那些大自然中的美麗生靈離我們遠去,而歷盡千辛萬苦在這灰色的水泥森林中存活下來的便成了蚊子、蒼蠅、蟑螂這一類“邪惡”(對人類來說)而又強大的代表。它們在城市生活得風生水起,肆無忌憚地敗壞著昆蟲家族與世無爭的名聲。那些“無毒無公害”的小蟲就算偶爾露個臉,也成了眾矢之的,非被五馬分尸不可。昆蟲們不該出現的地域正在擴散,人類的目光中往往容不下這樣卑微而渺小的生命。是啊,大部分人是不會在乎這些小小的蟲子的――它們是太弱小了,相比他們,人類似乎要強大得多。可是,誰知道呢,人類的這些親密鄰居,大約也不全是只會裝死或擬態的。

我們不可避免地與蟲為鄰――蟲類的家族是地球上最龐大的一支――它們默默地、安靜地出沒在一個個小角落里。大部分人把這些小生物當作天敵,而少有人把它們當作生活趣味所在。無法否認,人類受過不少“毒蟲”的苦頭,然而這個世界并非純粹的人類的世界,為了那些心中暗藏的恐懼,懷著對這些隱形威脅的排斥,我們站在了蟲子們的對立面。影片《風之谷》中,人類在將地球環境破壞殆盡之后,又用盡所能,幻想殺盡怒極而來的大群王蟲。在人們的計劃即將失敗,面臨毀滅之時,一個小姑娘用愛說服了憤怒的王蟲。這確是童話式的想象,然而倘若那樣一個未來真的擺在我們面前,人類又何來“感動”自然的能力呢?

魯迅先生說:“古今君子,每以禽獸斥人,殊不知便是昆蟲,值得師法的地方也多著哪?!边@固然是在諷刺那些吸人血而又大發議論的偽君子了,然而昆蟲之于作家,倒也是一個重要的角色。

篇8

國學大師章太炎,最愛吃的是帶有臭氣的鹵制品。他特別愛好臭腐乳,直臭到滿屋掩鼻。有一位畫家錢化佛,是章府的??汀R淮?,錢帶來一包紫黑色的臭雞蛋,章見到此物欣然大樂,他深知錢的來意,就問:“你要寫什么,只管講?!碑敃r錢就拿出好幾張斗方白紙,每張都要寫“五族共和”四個字。后來,錢又不斷帶些奇怪的臭物來:莧菜梗、臭花生、臭冬瓜等,前后共計得到章的題字一百多張。錢將其裱好,掛在自家店中,以每條十元售出,小賺了一把。

著名語言文字學家大師黃侃,對吃樂此不疲。平生只要得知有某物自己未曾品嘗,黃侃必千方百計一飽口福,并且為了吃上這些美味佳肴不惜出盡洋相。黃侃是會員,有一天聽說一些相識的會員在某處聚會,席間有不少好吃的,但沒有請他。他知道是因為自己過去曾罵過其中一些人,可是怎奈肚中饞蟲作怪,他不請自去。剛一進門,那些人見來的是他,嚇了一跳,隨后又裝得很熱情,邀他入座。黃心知肚明,二話不說,脫鞋坐下,就挑好的吃。吃完之后,他一邊提鞋,一邊回頭沖他們說:“好你們一群王八蛋!”說完,就趕緊跑了。

史學家傅斯年,人稱“傅胖子”,是一個標準的大吃貨。由于患高血壓,老婆很少讓他吃肉。有一天,秘書那廉君正在秘書室吃飯,傅斯年正好來找他??吹侥橇埡欣锓胖屯敉舻柠u肉和黃焦焦的面包,已三月不知肉滋味的傅斯年饞壞了,顧不得面子,一個箭步沖上去,一手抓起來塞到嘴里。邊吃邊滿足地樂道:“面包夾肉,正是很好的三明治?!泵貢凰腔臐M手油膩、大口嚼肉的饞相逗樂了,但大笑之后又覺得幾絲心酸。

文學大師梁實秋,同樣也是個大吃貨,甚至對吃頗有研究。他很喜歡吃湯包,曾在《雅舍談吃》一書里這樣寫道:一籠屜里放七八個包子,連籠屜上桌,熱氣騰騰,包子底下墊著一塊蒸籠布,包子扁扁的塌在蒸籠布上。取食的時候要眼明手快,抓住包子的皺褶處猛然提起,包子皮驟然下墜,像是被嬰兒吮癟了的一樣,趁包子沒有破裂趕快放進自己的碟中,輕輕咬破包子皮,把其中的湯汁吸飲下肚,然后再吃包子的空皮?;蠲撁撘粋€老饕的形象。

篇9

吃得忒油膩膩了。

許多人盡管對咸菜也存有疑慮,但仍然不懼咸菜的高鹽、腌制的副作用,以清理腸胃,清爽味蕾。看了這篇分析,你將會打消恐懼,掌握吃咸菜的分寸,畢竟,咸菜自古就是中國人餐桌上的一道美味,哪能說拋棄就拋棄了?

當然,若想吃對了咸菜,還是自制最好:醬瓜、蘿卜干、蒜茄子、芥菜絲兒、苤藍絲兒……

媽媽奶奶姥姥腌咸菜的老手藝值錢了,快剝削快搶救吧。?老編?

咸菜,小菜兒一碟兒也,不能登大雅之堂,卻也離不了餐桌,有誰這輩子沒吃過一根兒半根兒的咸菜絲兒呢!

回頭一想啊,很多“名著”里都有咸菜的一席之地,譬如《紅樓夢》里的主角兒個個都和咸菜有瓜葛。老太太“只揀了椒油莼齏醬”;鳳姐就只吃燕窩粥和兩碟精致小菜。不過鳳姐的燕窩粥當是淡食,吃“咸味的小菜”送粥;而寶玉匆匆吃了泡飯就了“野雞瓜齏”??梢娺^去的大戶人家,也都有咸菜,只不過不像窮人一樣天天吃、頓頓吃。

《雅舍談吃》,是一部美食家的啟蒙書,我經常讀給幼時的女兒哄睡覺,而今她放在床頭,學習累了,就畫餅充饑。梁實秋老先生在書中說:“北平的醬菜,妙在不太咸,同時又不太甜。”可見,梁實秋喜歡北平,也因為它的咸菜。而老先生緊跟著又提:“日本的醬菜,太咸太甜,吾所不取?!笔且驗樯囝^的判斷,還是愛國的情結?我們不去管它,反正,老北京的咸菜,在美食家的眼中,也是一景兒。

梁老說的,我絕對贊同!老北京的咸菜有幾味還真是讓人回味不已,時常惦記,吃過的人便知道它的美。有一道著名的小吃,“豆汁兒”,不是單獨喝的,定要配上焦圈兒和咸菜絲兒才夠味兒。這道小吃深受很多老年人的喜愛,原因就是它開胃:豆汁兒是綠豆發酵過的,幫助消食兒;而焦圈帶香,最妙的是那咸菜絲兒是芥菜疙瘩做成的,芥菜本身就有芥菜芳香,開胃理氣,且利尿消腫,又富有纖維素,對老年人來說最體貼不過。腌制得恰到好處的芥菜絲兒,鮮香異常,離老遠都能聞到。你說,這豆汁能不好喝么?本來是下腳料,這樣一搭,成了美味,關鍵是這咸菜絲兒給腐朽化了神奇了!

不光是芥菜疙瘩鮮美,很多咸菜且具有不俗的食療氣質,很多都是食療高手。甘露子,又稱“土人參”,是北京特有的咸菜――八寶菜之一,清脆甘甜,是可以入藥的藥材。中醫書中記載:甘露子可祛風熱利濕,活血散瘀。用于黃疸,尿路感染,風熱感冒,肺結核;外用治瘡毒腫痛,蛇蟲咬傷。還可補中益氣,故用以治神經衰弱,頭暈目眩,病后體虛,氣虛頭痛,疳積等。瞧瞧,本事兒的確不??!

鬼子姜,也叫“洋姜”或“陽姜”,有地方也叫“姜不辣”(亦有文詞菊芋,前些日子老編在一高檔超市西餐蔬菜檔得見,叫特拉維夫姜,不到半斤居然26元/盒),是一味清熱涼血藥,從其中提取的菊糖,對糖尿病人有雙向調節作用,既可以降低血糖,又可以在血糖偏低時,升高血糖,所以是甜蜜的保護神。這鬼子姜并不需要用醬腌成深色,只需洗凈晾干,脫去一些水分,然后用生抽泡上兩天,第三天就可以取出切片。滴上香油和香醋,撒上點蔥花,入口鮮脆咸香,就上一碗小米粥或是棒渣兒粥,那就賽了神仙了!

今年的北京菜市上,甘露子和鬼子姜都很俏,想必是咸菜又回歸了,大家也醒過味來,其實,過日子還是離不開咸菜,自己腌制最放心。

東北人愛吃的醬瓜,都是用黃瓜尾巴腌制的,這黃瓜尾巴是苦頭的,含有豐富的葫蘆素C,是難得的排毒養顏好食材。

一般說來,鮮菜在腌制后,鈉含量大大提高了,確實損失了不少維生素C之類的水溶性維生素,但礦物質和微量元素以及蛋白質等是沒有絲毫損失的,反而因水分減少而單位重量中含量增多,最關鍵的是,食材的性味沒變,食療該好使還好使。

咸菜雖好吃,但因含有亞硝酸鹽致癌物令許多人望而卻步。其實,現在的家庭,很少有天天頓頓咸菜的,一周吃個一次,且同時還吃大量的蔬菜和水果,攝入豐富的維生素 C 等抗氧化劑,抵消了咸菜很多負效應。若是自己動手腌制咸菜,只要腌制時間2天以內或20天以上,亞硝酸鹽含量并不很高。

再有,我們還可以人工除毒。腌制成咸菜后,吃前可用水清洗4-5次,或用熱水清洗的方法處理,既可以除去大部分鹽分,又可在一定程度上去除咸菜中絕大部分殘存的亞硝酸鹽。

總之啊,這咸菜,雖說不能一味多吃,但也不必諱疾忌菜,懂得健康吃咸菜的方法了,照樣可享咸菜的美味。

春節過后,咸菜又要作為不可缺少的貴賓登場了。誰說咸菜是小菜兒一碟,過日子沒有小菜兒,就沒滋味兒了!大餐,小菜,缺了誰也不行。

最新發現姜不辣降糖

近年研究發現:姜不辣對血糖具有雙向調節作用。研究顯示,姜不辣含一種與人類胰腺里內生胰島素結構非常近似的物質,當尿中出現尿糖時,食用可以控制尿糖,說明有降糖作用,當人出現低血糖時,食用后又能使低血糖升高。

姜不辣是塊莖,你一定認識它,深秋,當百花凋零時,路邊那些開著如同小向日葵的,不起眼的高個兒,就是它的地上部分。

甘露子

篇10

有個學生寫了一首俳句式的短詩,只有兩句:

“使用前請搖一搖,沉淀的愛情!”

“妙極了!”我說 :“但什么是沉淀的愛情?又怎樣搖一搖呢?”

“愛得太久,疲了,倦怠了,不論朋友或夫妻,愛情都會沉淀!”學生說 :“沉淀的愛情上面都是水,淡而無味,必須常常振動一下,才能有味道。譬如送他一個驚喜的禮物,穿著一件特殊的睡衣,甚至……甚至跟他說有個小男生在追他老婆,叫他小心,別忘了自己老婆還是非常吸引人的??傊?,不要讓婚姻成為一種習慣,常給那睡著了的婚姻一點刺激,就算是搖一搖!”

她的道理固然不錯,但我覺得沉到水底,上面淡而無味的愛,倒也別有一種滋味。好比濃茶有濃茶的美,淡茶有淡茶的妙。

《菜根譚》里說得好:“膿肥辛甘非真味,真味只是淡;神奇卓異非至人,至人只是常?!边@雖不是講婚姻,但那真味只是淡,卻也堪玩味。

我發現許多婚后不久出問題的夫妻,不見得是因為生活變得太淡,而是婚前味道太濃。譬如婚前熱戀期,總是出外旅游、夜總會嬉戲,一下子結婚靜下來,餐館成廚房、風景勝地改為公寓陽臺、蝴蝶鴛鴦成了食譜賬單,生活由熱滾滾,一下子成為溫吞吞,自然容易出問題。

反倒是那些婚前就由熱戀“跌入”現實的男女,能慢慢將飛馳的愛情逐步減速,由求其“快”,到求其“長”,成家之后比較幸福。

有位朋友熱戀多年,突然跑來對我說:“我終于決定娶她了。”

“難道以前這么多年,你都沒想娶她?”

“問題是她也沒想嫁給我?。 ?/p>

“那你怎么知道她現在愿意嫁了呢?”

“因為我們前兩天逛夜市的時候,看到一個很漂亮的瓶子,她喜歡極了,我就說要買了送她。照以前她一定會跳起來摟著我的脖子打轉,這一會居然瞄瞄價錢,說太貴了,以后再談。表示她開始往遠處想,這遠處,不就是結婚嗎?所以送玫瑰花的愛情,不一定長久 ;種玫瑰花的愛情,才是真的!”

還有一朋友說 :“我現在跟女朋友進入了新的境界,過去我們進餐館,別人一看就知道是情侶,現在則會認為是夫妻!”

經我追問,原來因為他現在跟女朋友對面而坐,不再是喁喁私語,而成為“女朋友看菜單,他看報紙”。

這使我想起梁實秋先生,在《雅舍小品》續集里《沉默》那篇文章里寫的,有位朋友去看他,以嘴邊綻著微笑,當做見面行禮。二人默對,不交一語,梁教授遞過香煙,對方便一支一支地抽。又獻上茶,也便一口一口地也左右顧盼,意態蕭然。等到茶盡三碗,煙磬半聽,主人并未欠伸,客人興起告辭,梁教授譽之為“六朝人的風度”。

這也令我想起王維在“山中與裴秀才迪書”,寫他去看老朋友,正巧朋友在讀經,也就不打擾,徑自往山里走了。那種老遠跑去,卻又能以“意到已足”,而淡然離開的境界,不是“平淡入妙”嗎?

還記得古詩中有句“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來”。詩人與朋友一起賞花飲酒時醉了,便徑自去睡,叫朋友:“你要是有意思,明天再抱著琴來玩!”也是在淡遠中,顯示一種摯情。

當然這種淡,不能是無禮,而應該是具有深厚情義,漠然會心,而不拘小節的率性。如同那坐著看報的朋友,他的女伴如果能不覺得自己被冷落,反覺得那只是率真,則未嘗不是另一種境界。

名作家琦君女士曾說,她跟另一半常難得有說話的機會,只好在桌上留字條,我乍聽覺得不可思議,但見琦君好文章不斷,漸漸領悟夫妻相處的另一妙處:“在彼此之間留一點空間,讓大家保留一點自己,而不必成天膩在一塊。”

熱戀中的朋友,一定不會同意我的看法。

因為平淡入妙的境界,沒有十幾年二十年的工夫,是達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