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秋天的詞范文
時間:2023-03-30 21:55:3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關于秋天的詞,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It is autumn. The sky is clem and cloudless. The summer heat is gone. The autumn wind brings us cool. At once the version comes to my mind, "Autumn is rich with fruit and grain. " Actually I see pomegranates red and round on the stall in the market and the pcars big, yellow and juicy. My mouth waters for them. The grains have been harvested, the rice, wheat and corn.
The laurel trees give off fragrance. The perfume makes its way stralght into my nose. The brlght red canna are standing behind rows of tall plane trees. I am waiting for their leaves to turn yellow.Then l can trample on the fallen leaves on both sides of the ground.
At times the autumn rain keeps falling silandy on the trees and flowers and the ground. It washes everything clean. When the sun comes out, the droplets shine bright on the yellow leaves.
What a beautiful painting! Autumn is the season for harvest no pains, no gains. I must study hard so that I can have a big harvest in all my subjects.
秋天,已是秋天了,天空晴朗,萬里無云,夏熱已逝,秋風送爽。我頓時想起秋天是收獲的季節。市場上已可見到紅紅的石榴和黃橙橙而又的大梨,實在令人垂涎。此時,稻子、小麥和谷子等莊稼也已開鐮收割。
桂花吐香,芬芳撲鼻;在一排排高大的梧桐樹后是鮮紅的美人蕉。我在等待樹葉變黃,熱后踩著滿地的落葉。
有時,秋雨無聲地落到樹上、花上和地上。它洗滌一切。太陽出來時,晶瑩的水珠在黃色的樹葉上閃閃發亮。
一幅多么美麗的油畫。秋天是收獲的季節。而不勞者將一無所獲。我要努力學習,以便所有的功課都獲得豐收。
關于秋天的英語作文二:
For me the autumn or fall starts in September when school starts its new term. I usually do some shopping. The mild weather made it very nice to study outside under the trees in a small park close to my house. I like to look up the leaves changing colors from green to red and yellow, and then brown colors. The park also has many bright fall flowers; sometimes I see a small squirrel coming down from the tree to hunt for food on the ground. On the weekends, I sometimes like to fly my kite. Usually on the street corners you can see street peddlers selling warm baked sweet potatoes. This is a nice time of the year.
我覺得秋天是在9月份新學期開始的時候來臨。我常常要去買一些東西。宜人的天氣讓我感覺在離家不遠的小公園的樹下學習是件非常愜意的事。我喜歡抬起頭看蓍枝頭上的樹葉由綠變紅,變黃,然后再變褐。公園里還有許多鮮艷的秋花。有時我會見到小松鼠從樹上跳到地上覓食。在周末,我有時會去放風箏。在街頭的拐角處,常常會有街頭小販在賣烤紅薯。秋天是一年中的好時節。
關于秋天的英語作文三:
Ginkgo biloba are like little fan hung on a tree, while the wind came, the golden ginkgo leaves just like a little butterfly dance, dropped to the ground a golden pile of blankets. Red maple leaves like a little hand, greeted us in the same, like a burning flame, I just feel that our country is in rapid development.
In the fall, there are still colorful chrysanthemums, red sage, the golden rice on white cotton, red apple and persimmon.
Golden autumn, a good harvest season, I love fall!
銀杏葉像一把把小扇子掛在樹上,一陣風吹過來,銀杏葉像一只只金色的小蝴蝶翩翩起舞,落在地上堆成了金色的毯子。火紅的楓葉像一只只小手,在同我們打招呼,又像燃燒的火焰一樣,讓我感覺到我們的國家在蓬勃的發展。
篇2
唐·杜牧
遠上寒山石徑斜,
白云生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
霜葉紅于二月花.
1.《天凈沙秋思》元.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2.《秋詞》唐.劉禹錫
山明水凈夜來霜,數樹深紅出淺黃.
試上高樓清入骨,豈如春色嗾人狂.
3.《秋思》唐.張籍
洛陽城里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
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4.《楓橋夜泊》張繼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5.《山居秋暝》唐王維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6.《秋夜曲》唐王維
桂魄初生秋露微,輕羅已薄未更衣。
銀箏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歸。
7.《子夜秋歌》唐李白
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
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
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
8.《秋登宣城謝眺北樓》唐李白
江城如畫里,山曉望晴空。雨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
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誰念北樓上,臨風懷謝公。
9.《秋登蘭山寄張五》唐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隱者自怡悅。相望始登高,心隨雁飛滅。
愁因薄暮起,興是清秋發。時見歸村人,沙行渡頭歇。
天邊樹若薺,江畔洲如月。何當載酒來,共醉重陽節。
10.《秋夕》唐杜牧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
11.《登高》唐杜甫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12.《中秋月》宋蘇軾
暮云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
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1、《山居秋暝》【唐】王維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2、《秋夜曲》【唐】王維
桂魄初生秋露微,輕羅已薄未更衣。
銀箏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歸。
3、《子夜秋歌》【唐】李白
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
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
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
4、《秋登宣城謝眺北樓》【唐】李白
江城如畫里,山曉望晴空。雨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
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誰念北樓上,臨風懷謝公。
5、《宿建德江》【唐】孟浩然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6、《秋登蘭山寄張五》【唐】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隱者自怡悅。相望始登高,心隨雁飛滅。
篇3
“景物”指可供觀賞的景致和事物。“寫一處景物”是指引導學生運用方位順序、時間順序或移步換景等方法,有條理地介紹一處景物,并寫出它的特征。
在人教版小學第二學段語文教材中,“寫一處景物”的習作安排了五次,體現了有序寫、寫清楚,具體寫、寫出特點的能力發展序列。結合第二學段的五次寫景習作教材編排來看,三年級要求寫出這個地方怎么吸引人,使別人讀了也對這個地方感興趣。習作目標指向說清楚,寫通順,有序寫。
三年級承接著二年級寫句組能力的培養,又啟引著四年級構篇能力的滲透,所以,其構段能力的培養就顯得極為重要。根據第二學段學生的思維方式和習作能力指向,本次寫景習作指導重點可梳理為:
1.引導學生運用方位順序、時間順序或者移步換景等方法進行有序表達。
2.能初步寫出景物的特點。
3.能用上平時積累的新鮮詞句。
【本次習作目標】
本次習作選自人教版三上第三單元習作《美麗的秋天》,根據以上背景分析,確定本次習作的教學目標為:
1.借助圖畫喚醒學生關于秋天的詞句積累,聊出秋天的特點,并能用上有新鮮感的詞句。
2.通過范文遷移、圖式支援等策略,引導學生有序地介紹秋天。
3.運用合適的方位詞,把秋天的畫面寫通順。
【教學過程】
一、課前準備
觀察秋天,畫一幅秋景圖。
二、借助圖畫,提取積累――聊秋天
1.交流:你看到的秋天是怎樣的?
2.賞圖:今天我們把秋天帶到了教室,先來欣賞一下大家的圖畫吧!
(1)有選擇地一起賞圖:這幅畫中藏了哪些詞語?
四字詞語:
天高云淡 秋高氣爽 秋雨綿綿 金秋時節
山河壯美 五谷豐登 瓜果飄香 秋收冬藏
大雁南飛 一葉知秋 層林盡染 疊翠流金
(2)這一幅幅畫,你覺得可以配上怎樣的詩句呢?
古詩名句: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
高樓目盡欲黃昏,梧桐葉上蕭蕭雨。
蟋蟀獨知秋令早,芭蕉下得雨聲多。
(3)佳句積累:看著伙伴的圖畫,讓你想起了哪些課文中的優美文字?
佳句交流:
A.梨樹掛起金黃的燈籠,蘋果露出紅紅的臉頰,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舉起燃燒的火把。
《秋天的圖畫》
B.你看,它把黃色給了銀杏樹,黃黃的葉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熱。
《秋天的雨》
C.它把紅色給了楓樹,紅紅的楓葉像一枚枚郵票,飄哇飄哇,郵來了秋天的涼爽。 《秋天的雨》
……
3.請學生用自己的話來贊美一下這些景物!并運用句式補充形式,讓學生把秋天里一種景物的特點說清楚。
(1)大雁南飛,準備( )。
(2)( )瓜果飄香。
(3)樹葉黃了( ),飄落下來。
(4)果園里( )。
(5)田野里( )。
(6)小河邊( )。
……
(設計意圖:三年級的學生已經積累了不少關于秋天的好詞佳句,但卻不會有效提取運用,所以教師要隨時喚醒學生的記憶。通過聊秋天提取積累的知識經驗和積累的詞句,并通過圖畫等方式幫助學生重溫秋天一個個特有的景象,為接下來的有序介紹奠定基礎。)
三、范文遷移,學構圖式――說秋天
(一)虛實對照,發現無序
1.介紹整幅畫:剛才,我們只介紹了圖中的一種景物,那么介紹整幅畫呢,誰來挑戰一下?
2.聽介紹,腦海構圖:指名一生上臺看圖介紹,其余學生閉上眼睛邊聽邊根據描述想象畫面。
3.虛實對照,發現無序:聽的學生睜開眼睛,看看圖畫,和你腦海中出現的圖畫一樣嗎?有的一樣,有的不一樣,交流中發現介紹無序。
(二)范文遷移,學習有序
1.讓我們來看看一些大作家是怎樣來介紹秋天的。(多媒體出示:二上選讀課文2《秋天》)
2.自由讀短文,思考。
作者先寫( ),再寫( ),最后寫( )。
3.根據學生的回答梳理。
(1)先寫藍天,再寫地面的稻田,是按照從上到下的空間順序來寫。
(2)先寫稻田,再寫稻田的旁邊,最后寫稻田的那邊,是以稻田為中心點來介紹。
(三)圖式支援,實踐有序
1.作者介紹的順序,我們可以這樣畫圖來表示:
2.討論:我們班同學畫的這幅畫可以怎樣來介紹,才能讓人聽得明白?
討論提煉介紹順序:從遠處到近處,從近處到遠處,從上到下,從下到上,從整體到局部,從局部到整體,圍繞一個中心點進行介紹……
3.請你給這幅圖選擇一個合適的介紹順序,完成下表:
4.根據自己的順序安排,向同桌介紹整幅圖,互相提建議。
(設計意圖:以范文為例,激發思維,提供簡單、易操作的圖式支援,就能幫助學生進行有序表達。)
四、調整畫面,圖式支援――寫秋天
1.修改自己的圖畫。
2.圖式支援,介紹自己的畫。
(1)自主思維構圖,完成下表:
(2)選擇合適的順序:四人小組討論、交流這樣的介紹順序合不合理。
(3)說清楚,寫通順:四人小組內根據自己設計的順序進行介紹,相互傾聽,并提出修改意見。
(4)自由寫段:可自擬題目,寫一段關于秋天的話,要求先自構圖式,再用上合適的方位詞,把秋天景物的特點寫清楚,可以用上具有新鮮感的詞句。
3.完成后先自己讀幾遍,再讀給家長聽,請家長提意見,修改后抄到圖畫空白處。
4.挑選優秀文章和圖畫黑板張貼,供大家欣賞、交流。
篇4
一個細雨的傍晚
當我從外面回來
坐在完子上
我突然感到這段距離
似乎若干年了
除非是我醒來時通知了
都睡去了
我還是沒有絲毫睡意
熒白的節能燈光下
我像一本稿紙一頁頁內容
全部攤開在桌面上
攤開內容但
決不是公開的內容
這好比一份簽過字的備忘錄
原本就有著
解密的具體期限
要是我打起了瞌睡
想說就說吧
除非是我醒來時通知了
十 行
秋天出門沒有多大時候
冬天就把白銀的溜冰掛在房檐
下了
我知道這是一場雪的重大
安排
在冰涼的三九天
還能拿什么懷念秋天更好
秋天把什么都給留下來了
秋天什么都沒有帶走
像雁的眷戀 飛翔的夜風下
我想起多年前母親走的那個
秋天
什么都留下了 就是沒留下
一句話
我敲打著很碎的詞
對著空白文檔
我敲打著很碎的詞
我想把詞打磨成鋪上柏油的路
想讓其中一段
靜靜通過老家門前
我敲打著詞 詞在敲打中
仿佛雨后涌動的春潮
長出柔柔的芽及鵝黃的綠
我把詞打磨成浪濤滾滾的江水
但留一條 送給遙遠的北
我敲打著詞詞是今夜
一場原野上空沒有趕到的雪
像
像一個講話的開頭
運用固定的格式語言
這是我與人見面時打的
招呼
可能對方一直沒有注意到
可能對方從來也沒想過
假若進入主題散亂的漫侃
我常常會像半路上
擠出水管縫隙的自來水
毫無目的地四處噴灑著
關于內容一些是新發揮
但大部分是粘貼去年或前年的
當然上次說過的也用上了
至于是否存在別字病句
或者是長長的句子
顯得有點空洞
這些 感覺是感覺到了
卻又說服不了自己
這多酷似一部電影的結尾
我知道自己不是那種
能夠脫俗的人
金屬
一枚有價值的金屬
可以把空氣壓得很薄
可以 撐著船把禮拜者
送到對岸
卻不能告訴他們
每一次聽到的寺院鐘聲
為什么總感覺
空遠
長城
辛苦了幾百年
才修出的萬里城墻
被爬過地圖的
一只回家的螞蟻
不出5秒鐘
就輕松走完了
這絕對是古人
想不到的事情
一朵花的打開
一朵花的打開 我相信
就像風雨中睜開的眼睛
有著閃電的純粹
含蓄敏捷仿佛望見了
千里之外
我是說在春意正濃的時刻
我這樣祈禱著 花兒
是好雨 就知時節地下吧
沿著葉絡的左右側
把滋潤送給根須
是清風 就請在吹拂的早晨
舞動衣袖把綠透的露珠
――放回就近的土壤下
當然假若可以
我希望花是清淺的溪或者是
一條彎曲著鋪往老家的
嶄新柏油路并將依稀的馥郁
逶迤在兩邊
我相信
一朵花粲然打開
那漫漫的過程仿佛
篇5
秋日午后安靜的修德寺
曾經去過廈門的南普陀寺,天還下著雨,寺廟里擠滿了人,從幼兒到老人都對著佛像朝拜,很多人還念念有詞地許著愿。相對而言,韓國的修德寺卻寂寥多了。像南普陀寺一樣,修德寺也依山而建,不斷攀登便會看到更開闊的景色,在晴朗的秋日,游人也并不太多。
爬山途中有許多鮮花,引得游人紛紛駐足。有一位安靜的女僧人手持平板電腦,對著花朵來回拍照,在寂寥的午后,她被美所吸引與感動的姿態,使整個修德寺都變得活潑起來。
金黃稻田依偎著碧綠青山
韓國很多地方都種植水稻,大片的稻田顯得空曠而寂寥,尤其是在夕陽西下時分,稻田上的余暉讓人感動。在很多稻田旁邊,主人種了不少花草,本來粗獷的田野帶上了一絲溫柔和細膩。那些在風中飄搖的花朵仿佛在告訴世人,活著不僅僅是為了生存,田園不僅僅意味著枯燥和辛勞。
還有不少稻田緊緊依偎著青山,山上一般林木茂盛,盡管在秋天,還是一派碧綠景象。韓國秋天一般都是晴空萬里,藍天白云相映,青山稻田相偎,若是看久了也不覺得單調,真是可以作為童話中的一個場景了。難怪一個韓國的朋友說,以前還在讀書,每到秋天的時候,覺得坐在教室里真是浪費了大好的光陰,大自然賜予了這么美麗的秋天,不到她的環抱中打幾個滾,真是太遺憾。
迷失在南怡島的風情中
在中國,提起韓國的濟州島大家基本上都知道,因濟州島對中國游客實行免簽的政策,更方便了大家出游。而提起南怡島,也許有些人還沒聽過,對于韓國人而言,南怡島卻有一股不輸于濟州島的魅力。
從首爾坐汽車大概一個小時便可抵達南怡島,之后再坐船過去,就可以盡享在島上的悠游時光了。南怡島不大,騎自行車幾乎不用一個小時就能轉一圈。像韓國的其它景點一樣,這里的游人不是特別多,與之前的鄉村和大田相比,這里卻有了更多外國游客。
大田的土地上種滿了雕塑
來到韓國城市大田,沒有去看它的田野,在城市的街道上倒是看到了很多雕塑,雖然不是舉世聞名的珍品,但是其細致的表達卻足以打動人心。
在大田的一所大學中,藝術學院的某個角落里堆滿了雕塑作品,有的作品隨意地被扣在泥土上,仿佛自然地從土中長出來的一般。不時有衣服上抹滿了顏料的學生從雕塑邊走過,他們在春天播下的種子,在秋天終于有了收獲。
森林童話故事——開放的圖書館
筆者曾到過廈門鼓浪嶼的圖書館,里面展示的幾乎都是過氣的、邊緣的雜志,也沒有什么像樣的圖書,也只有一兩人在翻閱。而在南怡島上,處處都是圖書角,書香四溢,不管你逛到島的哪一端,都會找到徜徉書海的感覺。并且南怡島還有一個比較大的圖書館,里面不僅布置得美觀,還有大量精美的圖書,不管你來自世界哪個角落,幾乎都可以在那里找到以你的母語書寫的書籍。在這個幾乎沒有什么人長住的小島上,在森林掩映的野外,一本本童話書給童話故事帶來了最美麗的注腳。
直到紅葉都紅透
由于去南怡島的時候還是初秋,黃葉還沒有黃遍,紅葉也沒有紅透,南怡島風景宣傳頁上的金黃的銀杏葉鋪滿地面的風景還無緣觀賞到,有些紅葉也只是星星點點的紅,但秋天的味道已經彌漫在空氣中。綠化密度很大的小島提供著新鮮的空氣和陽光,聽說這里的冬天同樣美麗,怪不得成為了《冬季戀歌》的拍攝地點。
篇6
關鍵詞:語言訓練;觀念;方法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對語文閱讀的要求之一是:積累字、詞、句,運用于說話、寫話中,提高說話、寫話的能力,生動地表述見聞和感受。然而,在如今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尤其是低年級,很多教師專注于文章的思想教育和朗讀、概括能力的培養,忽視了語言積累和運用的訓練。
一、重塑教學觀念
知識與技能目標是小學語文教學目標的維度之一,應該對學生進行全面而深入的培養。對知識的掌握,不能僅僅停留于記憶,必須學會在實踐中運用;對技能的鍛煉,不能僅集中于某一種技能,應該是多種技能綜合培養,即使某些技能的效果并不能顯現于試卷的分數上;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尤其不能忽視的是語言技能的發展,其不僅直接關系到成績的優劣,更與是否能夠成為談吐大方、舉止優雅的人息息相關。
二、訓練方法
1.培養學生語言積累的習慣
語言積累的一個主要渠道便是閱讀教學,所以,教師在課堂上需盡可能地抓住機遇,使學生品味到語言的獨具特色。在小學低年級,主要是通過朗讀、背誦、造句、聽寫等方式增加學生的詞匯量、發展學生的語感。同時,也要教會學生文章是如何進行構造的,潛移默化地在學生頭腦中塑造多樣的表達技巧,以免學生寫作時雜亂無章或平淡無味。
比如,教學《秋游》時,教師通過示范讀、讓學生自讀、背誦課文、聽寫字詞、運用新詞語造句等方式,讓學生積累郊外、秋風、漸漸、涼、郊外、游玩、藍藍的、一望無邊、白兔、綿羊、棉花、農田、嗓子、奔跑追逐、笑著喊著、開心這些詞語。同時,從頭至尾逐句分析,讓學生了解作者組織文章的手法:在哪里―有什么―怎么樣;以及運用的修辭方法及所起效果:反復強調秋天到來的變化以及對秋天的喜愛之情,用比喻形象地展現了秋天白云的變化,用排比,生動地體現出秋天莊稼的變化及喜悅之情,這些鮮明的變化和色彩組成了五光十色的圖畫,最后運用排比表達了孩子們在秋天的郊外盡情玩耍是多么的無憂無慮、自由自在。
2.訓練學生的想象與聯想能力
聯想與想象是創造的必備能力,知識是有限的,想象和創造卻是無限的。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必須善于利用閱讀材料,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培養學生的創造潛力。對于學生天馬行空的聯想,教師應當予以尊重并加以引導。對于低年級學生來說,主要是通過字、詞、文本,使學生在五官上加以豐富,補充色彩、形象、聲音、味道、觸感等想象,組成無數有意思的畫。
比如,教學“山”字時,可以告訴學生:“在地平線上,一座高山立中間,兩座小山立兩邊。”教學“沙”字時,可以引導學生想象“很少水的地方是沙漠”。在正式教學之前,先列出文中的詞串,以《秋天到》為例,把梨、燈籠、蘋果、臉頰、稻子、柿子、大豆、高粱、腰、葡萄等陳列出來,引導學生在色彩、形狀等方面發揮想象,然后通過自己的語言把這些詞語聯系起來;在教學之后,可以對課文進行補充,在教學完成《秋天到》后,列舉在秋天里還有哪些景象,草地、大樹、玉米、楓葉、等,引導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事物,然后用五官去感受這些事物的個性之處,發揮想象,將個性拓展開來,運用課文的表達方式對其進行描寫。
3.附加寫作小練習
寫作是語言的實際運用的一個方面,卻也是能夠促進語言表達的有效途徑。長于寫作的人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經年累月地堅持所致。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必須抓住可能的寫作空間,讓學生進行寫作練習。低年級學生的字詞量和表達方法有限,教師可以先提供材料讓學生摹寫,材料可以是課文,可以是課外閱讀材料,可以是韻文,可以是簡單的小詩,可以記人也可以敘事,可以狀景,也可以說故事。
比如,在完成《看》教學后,教師可以布置學生寫作《秋風的五光十色》,可以提供給學生蘋果、梨、葡萄、、楓葉等事物讓學生選擇,也可以留給學生自行選取的空間。教師也可以讓學生自己選擇題目進行仿寫。多寫多練,才不會下筆無神。
4.鍛煉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說是語言實際運用的另一方面,同樣是提高語言表達行之有效的方法。說話有度、進退得宜并非一日之功,需要持之以恒地說話練習。體現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就是善于提問和巧于回答。教師需引導學生大膽發問,問比較有價值的問題,而不是悶頭苦思或東拉西扯無意義發問。關于學生回答問題,教師需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語、組織成中心答案,而不是哩嗦難尋重點或渾渾噩噩不知所云。在學生回答完畢后,需針對學生回答的用詞及組織做些許點評,無關答案對錯,只是表達在哪些方面可以更加完善。
綜上所述,可以運用多種方式,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訓練語言能力,以使學生熟練并推敲語言運用,體味語言的魅力,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使學生成為有品位的人。
篇7
關鍵詞:多媒體 運用 興趣 情感 滲透 內容美
多媒體現代教育技術運用于美術課堂教學,是實現教學手段現代化,增強藝術教育感染力、說服力,實施素質教育的一條重要途徑。恰當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優化了教學環境,活躍了課堂氣氛、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夠開發學生的潛能,培養創新意識。結合自己多年來多媒體教學的實踐,談幾點收獲與體會。
一、多媒體的應用,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求知的源泉,學習的動力”。小學生活潑好動,對具體形象、生動鮮明的事物最感興趣。教學《留住秋天》時,用多媒體制作美術課件。 師:秋天不僅是收獲的季節,更是一個非常迷人的季節,金秋的繽紛讓人賞心悅目,心曠神怡,下面我們一起走進秋天,來領略一下秋的魅力!(課件欣賞秋景作品)
如畫的秋景,展現在大屏幕上,攝影作品的真實感,再配上音樂,現代信息技術的視聽的美好結合,讓學生欣賞、感受了那么多意境優美、表現獨特的關于秋天的作品,引發了學生豐富的聯想和創作欲望。
師:誰能用最美的詞語來概括剛才看到的秋天美景?
生:多姿多彩、五彩斑斕、賞心悅目、秋天真美啊,我真想把秋天留住……
師:我們可以用什么方法留住秋天呢?
生:相機拍下來、畫下來、拓印樹葉、用樹葉貼畫……
老師出示自己的范作,引出并板書課題:留住秋天――樹葉拼貼畫
二、多媒體技術將音樂融入課堂,有利于喚起學生美好的情感
多媒體技術可以將音樂融入美術教學課堂,引起情感共鳴。音樂是流動的,它與美術具有天然內在的聯系。音樂具有情感性,具有感染力,更容易打動人。把音樂與視頻貫穿在一起,讓學生通過視覺與聽覺有機結合,真正感受秋天的色彩,觀察到秋天給大自然帶來的動人魅力。秋天是收獲的季節,也是最美的季節。
用Powerpion制作《留住秋天》教學課件,以古箏名曲《高山流水》作為背景音樂。隨著音樂時而平緩、時而激越、時而悠遠、時而高昂的旋律的變化。再加上教師的旁白語言,那種秋天高遠,豐收的意境,很好地表現了出來,使學生容易體會到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情感。
三、多媒體技術的應用,有利于加強德育在美術教學中的滲透
思想品德教育也是美術課堂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在實際教學工作中,由于存在美術教學“專業化”的傾向,造成了諸多“只重視技能,忽視了思想品德教育”的現象。多媒體技術的應用,為美術課堂教學中滲透思想品德教育提供了有效的載體。把他人和學生自己的作品圖像投在大屏幕上,配上和緩的音樂和解說。再通過教師的對比講解,使學生產生尊重他人、崇尚高尚、欣賞美的情感。選擇的那些紋路清晰的葉子,拓出印痕,拓葉產生的葉脈自然紋理,能讓學生觀察領會到天然之美。秋景欣賞能讓學生從內心深處產生對祖國大好河山、大自然的無限敬仰熱愛之情,增強了學生對自然生態資源的保護意識。
四、多媒體技術的應用,有利于提高學生理解美術作品內容美的能力
師課件出示幾種樹葉,請學生觀察外形,說說你覺得像什么?
生:卵形、掌形、心形、圓形、扇形……
師:你知道這些葉子能做成什么圖案嗎?
師出示范畫。想知道怎么做的嗎?課件演示制作過程,老師示范做魚。(根據葉子外形聯想,分析樹葉顏色搭配,找合適的葉子,輕點鼠標,選定的葉子可以隨意移動與旋轉,反復嘗試組合,最后拼擺成自己滿意的形狀,利用剩余樹葉進行修剪和環境添加)
師:除了金魚你還想做什么?
生:小雞、小狗……
篇8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育;德育教育;創設環境;樂趣教學
一、教師要主動設置情境教學,讓學生感受語文的美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中,教師要充分結合課文實踐,設置情感教學,讓學生心里對語文有深切的認同感,能夠欣賞語文的美麗與豐富,學生有了興趣,有了認識美、追求美的心靈趨向,才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欲,主動地進行學習,創新地學習,將學習課文蘊含的豐富思想,充分結合自己的生活,深刻領悟,形成自己的個性。本人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力求做到讓學生懂得我們中華文化的美,讓學生不知不覺中精神受到洗禮,對語文課自發形成濃厚的興趣,使語文學習是一種精神享受,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人生素養。如,在教學長春教育出版社五年級上冊《秋天的懷念》一課時,我先在課前精心地制作了關于秋天的美麗、凄涼、詩意、溫暖、凌亂、精致的圖片,如,香山的紅葉、沉甸甸的稻田、羊群、背著小孩的母親、放牛回家的小孩、秋水的精美等,在導入新課時,我采用了作者生平故事導入法,告訴學生今天老師給他們請來了一位坐在輪椅上的可親可敬的朋友,然后出示他的圖片、他母親的圖片,特別是在地壇照的秋天的圖片,把它們貼在黑板上,學生會很容易被老師所描述的秋的意境感染,用心去感受一段秋天的讓人心碎的母愛。在此基礎上,揭示課題。這樣的教學,學生就會容易入情入境,展開想象,比起簡單的講述更能激發學生的靈性,開啟學生學習之門。
二、教師要注重課堂教育的方法,培養學生自主個性
“教學活動是師生的雙邊活動。”記得有一個著名教育學家、心理學家曾這樣說過:“課堂上只有經常性啟發學生動手、動口、動腦,自己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才能使學生始終處于一種積極探索知識,尋求答案的最佳學習狀態中。”所以,小學語文教師在教育實踐中,要結合課文實際,巧設問題,引導學生,點撥學生的思路,同時,給予學生更多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要通過自己的活動,獲取知識,培養感情。經過本人多年的教學實踐經驗總結,課堂舞臺上的主角不再是教師,而是學生,課堂性靈的形成,不在于老師,而在于學生。沒有學生積極參與語文課堂教學,不可能有高質量和高效率,也不可能讓學生在語文學習中,有效培養自己的個性。如,在教學史鐵生的《秋天的懷念》一課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感受課文的中心思想,自己揭示課題是關于一個孩子對于母愛的后悔與懷念,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圍繞課題提出問題,然后讓學生帶著問題自學課文,用心領會,并讓學生把找到的問題答案在課文中用鉛筆勾畫出來,感受深刻的地方用感嘆號標注,不明白的地方用問號標出。自學時要求學生做到邊讀邊想邊動手。通過這樣動手、動口、動腦訓練學生,能促使他們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在自主學習中掌握知識,形成技能。在課堂教學中,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讓學生全方位參與學習,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自主參與率,使語文課堂生機勃勃,充滿活力。
三、教師要注重激發學生思維,讓學生在互動中學習
在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中,教師要構建語義的理解、體會,著重從各個方面提煉課文的多個主題,課堂上引導學生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大膽地各抒己見。與此同時,教師要因勢利導,讓學生對在語文大背景下,對自己提出的問題進行充分的思考,學生根據自己的切身體驗和日常積累的經驗,大膽發表不同的見解。同時,對大家有分歧的問題進行相互辯論,讓學生進一步理解感悟,懂得情感的豐富、母愛的偉大、無窮的智慧。這樣的課,課堂氣氛非常活躍,教學討論中,開放的課堂教學給了學生更多的自主學習空間,讓學生的思維在討論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如,在教學《秋天的懷念》一文時,我問學生:“你們愛你們的媽媽嗎?”大部分學生都回答:“愛。”然后我們會讓他們講講關于他們日常生活中,母愛對他們的愛的故事,并列舉歷史上關于孝順的故事,感染他們的心靈。最后,我在學生發言的基礎上作總結,使他們對這篇課文中秋天寓意有了深刻、感人的理解。這樣,我們的語文課堂就會成為培養思想與個性的殿堂,成為學生樂于學習的場所,讓他們的個性在課堂上飛揚。
參考文獻:
[1]陳焰.小學生語文課文閱讀與性別意識的建構.華中師范大學,2007.
篇9
【關鍵詞】小學語文 閱讀教學 有效對話
【中圖分類號】G623.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3)02-0084-02
現代小學語文教學的目標在于培養小學生的語文整體基本素質,加強閱讀教學工作的順利進行,有助于實現小學生語文素質的個性化發展。語文課堂對話教學環節作為小學語文教學工作中的重點工作之一,其重要性不可忽視。因為通過對話教學的方式能夠有效地為學生的發言提供各種鍛煉的機會,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為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提供基本支持。教師需要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提供各種機會,保證學生們在對話教學中的機會均等,為他們感知語言、運用語言打下良好的基礎。
一、以積極的態度作對話的主人
小學教育工作的進行是我國現階段教育的起始階段,語文教學工作作為小學教育中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它在整個小學教育中起著關鍵作用。所以在整個小學語文教育的過程中必須發揮教師的重要作用。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要以正確的方式來引導學生以積極的態度對待他們學習的整個過程,為學生創造積極向上的學習環境,開導學生消除在現實生活中的各種消極心理。但在真正的實際教學過程中,學生因為年紀和生活閱歷等各方面的經驗不足等原因,很難在語文課堂的教學過程中把握語文教學中的各種知識和技能,在遇到此類問題時,教師必須要發揮其重要作用,教會學生以正確態度來面對教學過程中的各種問題。在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發揮其主導作用,保證為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成為學習的主人提供各種機會,比如在對話教學過程中,教師就應該提供各種機會為學生的對話創造條件。在某案例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求學生對《西游記》中的人物進行評論時,有位同學說:“自己最喜歡的是孫悟空,最不喜歡的是豬八戒,當說到原因時,他說大師兄非常的勇敢,敢于同各種妖魔鬼怪作斗爭,而二師兄則好吃懶做等”。在這位同學講述完之后,教師可以請下一位同學進行評論,則同學們會就這個問題得出不同的觀點和結論,最后教師應總結同學們的觀點和結論,指出其中的不足和缺點,最終得出大家都認為合理的答案。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僅活躍了課堂教學氛圍,更能夠在某種程度上為學生語言能力的表達提供鍛煉機會。
二、鞏固基礎知識,掌握課本內容
在整個語文課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保證學生與課堂課本的親密接觸,進行基礎知識的鞏固,掌握課本的主要內容,這樣才能夠為學生營造更好的學習環境和氛圍。在進行課堂對話工作前,教師就必須做好關于對話的各種準備工作,在課文預習過程中,教師可以有意地安排一些下節課課堂內容的引導語,使同學們有這個思想和準備,并布置少量的有關下堂課教學的問題,請同學們積極的思考。比如在課文《秋天的雨》的教學過程中,就采用了與以往不同的教學方式,首先在這一課準備工作中,請學生們搜集一系列與秋天有關的話題和故事,在課堂開始時可以選出最佳的故事講給學生們聽,然后請同學們感知文章中的秋天,并請同學們朗讀課文,掌握課文中的生字和詞語,在同學們讀過幾遍課文的基礎上,進行課文段落的分析,降低同學們理解的難度。其次,就同學們自己認知的秋天的各種故事和自己身邊關于秋天的事情進行對話和描述,并與課文中所描繪的秋天做一比較,請幾個同學將他心中的秋天描繪出來,并組織同學們進行討論和交流,從中比較這些與課文中秋天的異同,在同學討論結束之后,請老師就這些問題進行講解和總結。最后,將同學們生活中知道的秋天景象與課文中秋天景色的異同總結出來,進行對比,請同學們自己進行概括和分析,最后使得同學能夠很好地理解和掌握課本知識。
三、教師智慧解答和指點迷津
教師是學生成長道路上的第二位父母,其作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教師的作用除了能夠教會學生知識和技能之外,更多的是要教會學生如何做人和做事。在小學教學過程中,教師面對的是一群尚未成熟的孩子,那么在此過程中教師以何種方式和方法對他們進行教導的工作就成了能否教好他們的關鍵。教師要學會用換位思考的方式來對進行他們的教學工作,在閑暇的時間里多和學生進行溝通和交流,知道他們心里在想什么,以什么樣的方式教學才能是他們想要的,最終將學生們想要的東西結合到課堂教學過程中去。面對學生的提問和要求,要進行耐心的解答,在解答過程中注意運用合適的方法,采用他們能夠接受的方法,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探索性,從而達到轉化他們思維的目的,按照他們的思路和角度去理解和思考問題,從而使他們對語文閱讀教學產生良好的興趣,進而迸發學習語文閱讀的熱情。
四、結語
要采用因材施教的方法來針對整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教師的教學方式和方法必須符合學生們的實際接受能力,要從他們的認知和年齡階段安排符合他們的教學過程。此外,教師在對話教學中要將學生置于對話中的主體地位,為學生的鍛煉和發展提供各種鍛煉機會,最終提高學生語文教學素質。
參考文獻:
篇10
關鍵詞:識字教學;趣味識字;識字情境化
中圖分類號:G4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4)01-044-1
識字教學一直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頭戲,而且如今的新教材還加大了識字的量,提高了識字的要求,既要求學生會讀,還要求學生能夠在其他的語境中靈活運用,提倡學生多認少寫,大量閱讀。這些對于低年級的小學生來說,難度還是比較大的,如果單單地依靠機械地記憶,根本無法達成教學目標,教師必須充分地整合現有的教學資源,在培養學生的識字能力和識字方法上下功夫,讓學生掌握一些識字的方法,同時獲得一定的識字能力,然后去快樂識字、輕松識字,但是如何在培養學生的識字能力和識字方法上下功夫呢?首先要摒棄以往的收效甚小的機械識字方法,抓住課堂教學有效的學習時間,在“趣”上下功夫,培養學生的識字興趣,采用有趣的識字方法等等,多渠道培養學生的識字能力。下面我將結合我的教學實踐說說我的一些不太成熟的做法,與大家一起分享。
一、創設愉快氛圍
在一線的老師都有體驗,就是學生心情愉悅時做什么事情都會提高效率,識字也一樣,所以我個人覺得在識字教學時教師可以盡力營造一種非常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讓學生置身于這樣的氛圍中不覺得是和老師在一起,而是跟自己最親密的朋友在一起,一起找尋識字的方法,一起將識字內容融入有趣的話題中,一起“玩”識字游戲等等,和老師這個朋友一起學習,學生非常主動積極,且興趣濃厚,效果絕對是超乎尋常的。非常關鍵的一點是當學生當老師是朋友的時候,他們在識字教學的過程中就沒有任何的心理負擔,在教學活動中敢于發表自己的見解,敢于提出自己的困惑,有效地提高了識字教學的效率。如我在教學《小松樹和大松樹》一課時,我就做了兩個頭飾,一個是大松樹,一個是小松樹,課前我和班上一個學生就排練好一個簡單的課本劇,一上課我就和這個學生將這個課本劇上演給學生看,學生們除了從課本劇中獲悉了大致的文本內容外,學習的興趣也被徹底地激發起來了,因為老師參演了課本劇,所以一下子拉近了老師和學生的距離,學生們不僅在老師的引領下理解了文本的內容,也輕松地學會了文中的九個生字和一個偏旁,因為氛圍愉悅,學生心情也愉快,繼而產生興趣,主動積極地參與識字教學,樂學快識,識字效率提高于無形之中。
二、創設識字情境
小學低年級兒童的思維還是以形象思維為主,這些孩子做什么事情全是從興趣出發,當孩子融入一個學習的情境后學什么知識都會覺得非常快樂,因此在識字教學中,我常常采用一些相對比較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去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以撥動孩子內心深處那根求知的弦,從而樂于學習漢字。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表演、多媒體、圖畫等非常有效的孩子喜歡的形式去創設識字的情境,此舉能夠直觀形象地促進識字教學活動的開展,能夠極好地促使學生養成自覺的識字習慣,當然同時也能夠提高學生的識字能力和識字水平。如我在教學二年級上冊識字一時,我首先認真研讀了文本,識字一的內容是與秋天有關的幾組詞語,通過這些詞語的學習去描繪秋天的美景、秋天的氣候、秋天的豐收畫面,這幾組詞語的排列非常有序,且誦讀起來還能夠朗朗上口,學生容易記住生字,也容易培養好的語感,還能夠在感悟秋天美麗的同時積累一定的詞語。其次我也認真研讀了學生,我發現低年級的孩子也并不都是一張白紙,他們對秋天已經有了一些感性的認識,也獲悉了一些描寫秋天的詞語,要想讓學生了解相對陌生的文本中的幾組詞語,可以創設情境,吸引學生自主識字。于是在具體的識字環節中,我創設了以下情境:“時光老人的三女兒秋天帶著豐富的禮物來到了我們身邊,想看看這些禮物嗎?”接著鼠標輕點,出示一些魅力無限的關于秋景的圖片,最后在學生沉浸在秋天的美景之中時捋去美圖,現出美景后面的詞語,教師同時談話激發學生比誰先學會這些與秋天有關的詞語,并會用這些詞語說說秋天的美景。”在此課堂中,學生輕松融入識字情境,不著痕跡地開始了識字教學。
三、充分利用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