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母校作文范文
時間:2023-03-18 23:55:1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告別母校作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我在校園里度過了5個春夏秋冬,母校的點點滴滴在我腦海里回放。在這里,多少歡笑在這里灑過;在這里,多少汗水在這里留下;在這里,多少老師的辛勤話語在這里寫下……這些點點事情,永遠地在我腦中留存!
走到操場,我不禁停止了腳步,這里,曾舉辦過一年一度的“盛大杯“足球比賽;這里曾舉行過校五周年慶;這里,曾舉行過”小小運動會”……但每當看到同學們在跑步、比賽,那一幕瞬間涌上心頭……
那次是學校開“小小運動會”,我參加了接力賽跑的比賽。
賽前,我很緊張,生怕一個閃失,誤了全隊的成績。后來,隊員們互相鼓勵,我的心情平復了一點。
比賽開始了!我剛平復下來的心又懸到了嗓子眼兒,腿有點抖。快到我著一棒了,我更是緊張,腿仿佛有千斤重,抬也抬不起來。就在此時,我耳邊響起了同學和老師的鼓勵聲和歡呼聲,對!不能輸!我身上不知從哪兒傳來一股力量,讓我信心倍增。
眼看接力棒就要到我手中了,我連忙做好了準備。接力棒馬上就要傳到我手中了,伸手,接棒,握棒!完成這些動作后,我撒腿猛跑,甩掉了其他對手,如愿以嘗地把接力棒第一個交到隊員手中……
一陣微風吹來,把我拉回了現實,但剛剛那一段回憶就如同剛剛發生過一般在我腦海中久久揮之不去。
母校,是您給了我游戲的天堂;母校,是您給我知識的海洋;母校,是您給了我自由翱翔的晴空!母校,您是我成長的搖籃,您讓我從一個牙牙學語的小孩子,長成了一個有知識的少年,您是我的知識的啟蒙者!
篇2
小學是那樣的普通,又是那樣的溫暖。我不知道走后那美麗的波斯菊是否依舊開放;蒼翠的松樹是否依舊挺拔;美麗的草坪是否依舊青翠……不想離開,我舍不得珍貴的小學時光。但是時光不會倒流,只有大膽地向前走。告別童年,并不是結束,而是走向另一個開始,我要昂首挺胸邁開腳步,大膽地向前走!
親愛的老師,我們分別了,謝謝六年來對我的呵護讓我茁壯地成長,我們分別了,但我們永遠在一起,我們分別了那只是暫時的分別,有一天我們將學成歸來,我想那個時候才是最開心最驕傲的時刻,為此我們共同期盼、共同等待……
四川綿陽涪城區東辰小學六年級:何璐宇
篇3
永遠忘不了,早晨教室里傳來的一陣陣朗朗讀書聲。同學們專心致志的樣子為以后的路打好了“地基”。每一聲都回旋在美麗的校園上空,像一尊尊動聽的音符,久之不去。
永遠忘不了,老師的諄諄教導。老師為我們播下了知識的種子,老師還為我們傾撒下學問的雨露,讓我們吸取營養,慢慢長大。老師又為我們插上一雙翅膀,讓我們去知識的天空任意飛翔。老師就像一位辛勤的園丁,呵護著我們祖國的花朵。
永遠忘不了,相處了六年的同學們。還記得在那片操場上的游戲時間嗎?我們打打鬧鬧,留下一片歡樂的笑聲。還記得那一本本優秀的作業嗎?我們那時好像一個個激戰的雙方,互不相讓,切磋誰的作業做得好。看見了嗎?這就是戰果!
永遠忘不了,校園里的一草一木。在國旗臺上飄動的五星紅旗。曾經,我們在國旗下成為了少先隊員,戴上了鮮艷的紅領巾。我們對著紅旗敬禮,唱著響亮的國歌,時刻準備著做建設祖國的接班人!
篇4
風風雨雨,朝朝暮暮;花開花謝,潮起潮落。在不經意間,我走過了小學六年生涯。六年來,每一個歡笑,每一滴淚水,每一段故事,每一次經歷,每一聲感動,都使我難以忘懷。2009年的夏天如約而至,我們也迎來了收獲理想的一年。兩個月以后,我們就要帶著老師和親人的囑托,邁進升學考場。今天,我們站在這里,升起小學時代的最后一次國旗,不禁感慨萬千。
還記得六年前走進實驗小學校門時的情景:腳步輕盈,嗓音稚嫩,笑臉天真。六年的時光,彈指一揮間,很多記憶將成為我們生命中最為珍貴的收藏:寬闊的操場,明亮的教室,甜蜜的歡笑……我們一定還記得剛入校時你我所立的雄心壯志,一定還記得在教室,圖書館和實驗室中你我孜孜不倦學習的身影,一定還記得老師的諄諄教誨,一定還記得在運動場上你我生龍活虎的鍛煉場景……這是一塊承載了我們六年汗水與夢想的土地,太多太多的希望。當春天又一次來臨,當小樹又一次發芽。哪怕走遍天涯海角,哪怕走過萬水千山,又怎能忘記給予我知識的老師,忘記教育我們的母校,忘記朝夕相處的同學們……如今,我就要畢業,告別可愛的母校,只能把依依不舍的眷戀化作志向,竭力回報母校:在剩下的一個月里,努力學習,奮勇向前;讓生活綻放一次笑容,讓生命澎湃一次潮夕。拿出最好的成績,來回報母校對我的培育之恩。
我們即將告別母校,依依惜別前,我向著朝陽,合十雙手,閉上眼睛,踮起腳尖,讓光和熱燃燒我內心的一份感動,對母校,對老師,對同學深情地道一聲“珍重”。
篇5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歲月匆匆,花開花落。轉眼間,小學的學習生活就過去了。而今,我們即將畢業。在即將離開母校的時刻,我們的心情十分激動,每個人的心中都充滿了留戀之情。回首往事,六年的小學生活歷歷在目,母校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都是那樣熟悉,那樣親切。我忘不了那一次:
那是去年初夏時節。一天,疾風夾著密集的雨點,不時還傳來一陣陣雷聲。僅管這樣惡劣的天氣同學們還在班里上課。乎聞一陣震耳欲聾的雷聲,我驚恐的豎耳聽著。由于那一堂課我沒有認真聽,所以老師講的是什么我一點也不知道。老師叫我放學后在教室等她。放學了,我忐忑不安的在教室等著。伴隨一陣腳步聲,老師到了教室。她坐在我旁邊,給我講剛才上課的內容,聽她那如沐春風的語言,我看著她那股認真勁,我不禁熱淚盈眶 ……
我們身上所有的智慧,所有知識,都是老師辛苦工作的結果。我們成長中的進步,都是老師汗水的澆灌 …… 六年的步覆踏實又匆忙;而當這一切悄然落幕的時候,我才發現,我們走過得辛苦歡樂,過得充實而美麗,我們流過眼淚,卻伴著微笑,我們踏著荊棘,卻嗅得萬里花香,2190天里,我們每個人都長大了許多許多 …… 謝謝大家。
篇6
在學校里我們大家就像一家人從來沒有分開過,作為班里的一員,我感到無比驕傲,大家能夠一起努力,每一次比賽,無論是成功還是失敗,大家都知道,自己努力了,大家從來沒有責怪過別人,記得那一次詩歌朗誦,班里的一個主角出錯了,但大家仍然堅持比賽,下臺以后,老師鼓勵我們說;“大家努力了,不要自責,咱們下一次還可以努力。”知道公布成績時,我們是第2名大家誰也沒有責怪誰。這就是我們班,一個團結的班級。
記得有一天晚上,老師說;“如果有那么一天,我們分開了,你們會怎樣,如果我以后不再教大家了,大家會怎樣做呢?”教室煞那間安靜下來因為大家都舍不得老師,當時,我控制不住眼角的寶石它還是掉了下來,我舍不得老師。我希望老師一折教到我們畢業,這是我們班同學們的愿望。
在這個學校里發生了太多太多太多讓人難以忘懷的事情了,但有一件事情是我這一輩子都不會忘記的,那就是在操場上和我最喜歡的朋友一起唱歌,我們都很有默契,我們都愛音樂,愛的瘋狂。只要可以,我們就會一起唱歌,聊私事,那是最快樂的事我們也吵過,但一唱歌,馬上就和好了,音樂對我們來說是一件讓我們快樂的事,也是一種魔力。
篇7
石修銀 福建省中學語文特級教師、福建省優秀教師。知名作文教學指導老師,已在全國各級報刊發表作文教學文章近400篇。現任職于福建教育學院語文研修室,從事作文與作文課堂教學研究。
風險一:離題風險
文章一離題,70分的作文一般也就30分以下了,你中考的理想也就無法實現了。立意穩當,文章才沒有離題的風險,也才能獲得入手分以上的分數。
規避方法一 加具體中心詞
示例1 以“善待生活”為題作文
這個題目,初看審題難度有點大,如果我們在原題目的基礎上,加上具體的“爺爺”“某同學”等中心語,文章變成“善待生活的爺爺”“善待生活的某同學”,文章立意就清晰了,文章也就好寫了。
規避方法二 前加限制或修飾語
示例2 題目:以“腳步”為話題
“腳步”很模糊,我們在前面加上限制或修飾語,文章選擇的角度就明晰具體了,也就沒有離題的風險。如加上限制語“父親登山的腳步”“母親的腳步”“球臺下的腳步”等;也可加修飾語,如“堅定的腳步”“猶豫的腳步”“疲憊的腳步”等。
規避方法三 加上解釋語
示例3 題目:以“溫暖的時刻”為題作文
寫“溫暖的時刻”,千頭萬緒,無從落筆。我們可以采用加上解釋語,如:溫暖時刻是自己誤解他人而遭遇他人冷眼嘲諷,老師幫我解圍,批評與呵護的時刻;溫暖時刻是我看到冷戰多日的父母午餐坐在一起,母親為父親夾菜,父親為母親盛飯的那一刻。如此審思立意,角度小巧,文章也就好寫。
風險二:另起爐灶的風險
文章朦朧含蓄,在“玩深沉”,沒點明與材料的關系,沒點明與題目的關系,閱卷老師匆忙閱卷,感到文章與話題(或標題),或與材料關系不大,有另起爐灶的風險,往往得分42分以下。
規避方法一 開首點題
示例4 題目:我最想依靠的就是你
開頭:鳥兒羽毛豐滿,便欲展翅高飛,不再依靠大鳥;果實已經成熟,便欲離開枝頭,不再依靠大樹;而我,無論身在何方,長大與否,最想依靠的,始終是你,我親愛的母親。
開頭畫線句,回扣了標題,點明了“你”的所指,讀者清晰了文章思路。而用比喻對比的手法,凸顯了情感,又不失語言的優美,迅即入題予人清朗之美,又予人厚重脫俗的美感。
規避方法二 題記點題
示例5 話題“忘記與銘記”
一考生寫《二胡·江南》,看似與話題關系不大,但他加了如下題記點題就思路清晰了:
想要忘記流浪,卻銘記了江南;想要忘記絲竹,卻記住了二胡的那一抹憂傷。
規避方法三 篇末點題
示例6 題目:以“母親”為話題
一考生以《我的母校》為題寫了篇作文,文章寫母校給“我”良好的學習條件,母校的班主任和老師一直關心“我”、鞭策“我”,同學鼓勵“我”,讓“我”感受到生活的溫暖。文章不寫母親而寫母校,顯然不符合考場作文的命題要求,是明顯的離題。好在該考生聰明,他在文章的最后以如下一句作結:
母校就是這樣關心呵護著我,我在母校里不斷成長、成熟,我的母校也就是我的母親。
如此,就交代了自己的審題思路,讓人知道“扣緊命題要求”,文章則變成巧用擬人手法,“展現”寫作的睿智。
風險三:“小氣淺俗”的風險
文章要反映生活,表現生活,此話沒錯,但有的反映生活的文章,往往會被老師視為小氣,認為“淺俗”或“沒有藝術味”,往往難以得高分。
規避方法一 結尾升華情感或深化主題
示例7 2008年宜昌一考生寫《那一年,應該是上蒼賜予我的冬季》。寫爸爸下崗開了一家工廠,后來“好不容易工廠有了些起色,哪料到工廠失了火,家中的積蓄、爸爸的心血付之一炬”。
【結尾】媽媽說得對,人的一生那么長,總不能全部是春天吧!感謝上蒼賜予我的冬天,縱使有刺骨的寒冷,也會學到堅強,聞到撲鼻的梅香。就算是冬天,我也要給它新的含義——讓我學會了堅強,明白了只要希望還在,便可重來。
我的季節縱使是寒冬,我也會讓它美麗!
如此,文章寫父親的挫折,但作者不低沉埋怨,而是感謝人生的寒冷,感悟人生的啟迪,文章如此彰顯啟迪人生的審美價值,何來小氣的嫌疑?
規避方法二 題記注入文化因子
示例8 以“告別不是悲傷”為題作文
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 ——龔自珍
【開頭】當揮手告別,我們看見他們眼中堅定的信念;當轉身離去,我們看見他們高大的背影。他們化離愁為和平,他們化離愁為奮起,他們化離愁為忠心,他們獨步汗青文化時就:告別不是悲傷。
文章以龔自珍的詩句作題記,一是以形象生動的詩句,表達出“告別不是悲傷”的表現;二是展現詩句,表現出厚實的文化底蘊,讓閱卷老師未見全文而先有脫俗好感。
規避方法三 開頭、中間、結尾以景點染
開頭、中間與結尾以景點染,凸顯畫面感,讀者品味景色意境,品味出作者融入的情感或寄寓的思想,文章也就有了脫俗綿長的韻味。
示例9 一學生寫《過節》,寫自己與外祖父在井口旁賞中秋月,祖孫倆仰望著星空,外祖父給“我”講起月亮的故事、中秋的傳說。這切口小巧但文學味不濃,后作者改標題為《井口》:
【開頭】井口也擁有一個期待,期待每逢中秋月光的籠罩與妝飾。
【中間】我和外祖父賞月……
【結尾】每逢中秋節,我仍舊會回到外祖父的家,徑直走到后門的井邊,俯下身去看看外祖父送給我最珍貴的禮物,這時的月亮雖然不那么圓,可它卻像極了外祖父慈祥的臉龐。
篇8
盧八妹,浙江省新昌縣教育局教研室高中語文教研員。多次擔任稽陽(即“稽陽教育聯誼會”,1991年5月3日成立,首批會員有春暉中學、嵊縣中學、新昌中學、浦江中學、諸暨中學等五所省重點中學)聯考主命題工作,在研究高考命題方面實戰經驗豐富,頗有心得。
2009年浙江卷高考作文是新材料作文,或說命意作文。浙江高考卷自2004年自主命題開始,還是第一次出現命意作文。從本質上講,命意作文脫胎于材料作文,但又不限制文體,同時保持了話題作文的“三自”開放性,相對于老材料作文,它更具靈活性、新鮮性與開放性,也更能發揮考生的主觀能動性。但因為作文之“意”得從材料中出,相比前幾年的話題作文,則給考生設置了一些無形的障礙。筆者認為要寫好這篇文章,必須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審清材料的限制因素。作文要求“根據歌詞所表達的主旨”,那么,歌詞的主旨是什么呢?要確定這一點并不難,因為歌詞中有一句歸結性的句子,這個句子就是“這是綠葉對根的情意”。因此,抓住了這一句,也就抓住了歌詞的主旨。但是歌詞中這一表達主旨的句子并不是非常直白的,而是一個含有比喻的句子,因此,弄清其中比喻的含義至關重要。一般人看到“葉”和“根”這兩個字在一起,往往就會想到“葉落歸根”的情景,但“葉落歸根”中的“葉”,一般只指那些在秋冬季節所飄落的“枯葉”,而這里的“葉”,卻是春天里的“綠葉”,是充滿生機活力的,而且也不是“歸根”的“落葉”,而是離開“根”要飄向遠方的“綠葉”。那么這樣的“綠葉”對“根”會懷有怎樣一種“情意”呢?我們知道,“綠葉”的一部分營養是由“根”所輸送的,“根”與“綠葉”的關系就是養育與被養育的關系,而被養育者對養育者總是懷有深深的感恩之心的,當被養育者要“告別”養育者的時候,必然會產生飽含著濃濃感恩的依戀之情。如此,我們就明白了歌詞中主旨句的寓意。應該說這個題目對廣大考生而言并不太難,從立意上講是比較好把握的。但須注意,要從材料中提煉觀點而不是話題。如有的考生只從材料中引出話題“情意”,以致漫無邊際地寫“情意”,比如朋友之間的互相關心,陌路人之間的善意微笑等,這就與材料中的“感恩”有了距離,因為它們都脫離了“綠葉與根”的關系。只有審清材料中的限制因素,才能保證不偏題不跑題。
第二,拓展材料中的未限制空間。雖要求“根據歌詞所表達的主旨”作文,但可以選擇一個側面、一個角度來構思。審題時可從綠葉與根的辯證關系入手:根滋養撫育綠葉,綠葉才得以蔥綠昌茂;綠葉心懷感恩,縱使飄零一生,也眷戀著根的呵護之情。根作用于綠葉,將水和無機鹽輸送給綠葉;綠葉反作用于根,通過光合作用將制造的有機物輸送給根,反哺給根。考慮到這點,考生自然會聯想到養育我們成長的家和父母,教育我們成長的母校和老師,在即將告別家和父母,或告別母校與老師去遠行時,一定也會深懷感恩、依戀之情,故應該會有很多考生提煉出“感恩”“回報”的觀點,寫“孩子對母親的依戀愛戴”“常回家看看”等等;我們也可抓住歌詞中的“無論我停在哪片云彩,我的眼始終投向你,如果我在風中歌唱,那歌聲也是為著你”,而從“游子對故土的感激眷戀”“華僑對國家的回報感恩”著筆,也是可以的;如有考生能超越“感恩”,從材料中進一步品出根與綠葉的延續性關系,將個體心理上升為一種群體情感――“鄉愁的文化心理”,則更能寫出一定的思想深度。總之,只有拓展了作文中的未限制空間,才能在這個空間縱橫馳騁。
第三,選擇適合自己寫的題材與優勢文體。作文要求中說:“可以寫自己的經歷、感受和見解,可以講述自己身邊的故事,也可以發表評論。”就內容主旨上講,考生如有廣博的知識面、發散性的思維和日常積累的功力,就可以寫出立意較高的文章。其實,蘇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一)第三專題“月是故鄉明”給考生提供了很好的范文,考生如能想到其問的有關課文,如《我心歸去》《鄉土情結》《前方》等,并將相關情節和其間引用的詩文自然運用到自己的文章中,則將加大得高分的可能性。就文體上講,擅長感性思維、長于細膩描寫的考生可選擇記敘文;擅長理性思維、長于議論思辨的考生則可選擇議論文。但要有鮮明的文體意識和集中的行文意識,記敘文就是記敘文,議論文就是議論文;記敘不能東拉西扯,議論不能面面俱到。只有選擇了適當的題材和優勢文體,才能在考試中發揮自己的潛力,做到游刃有余。
篇9
我留戀敬愛的老師。您為我付出了無數的心血和汗水,您的???袒澹?俠髖?潰?郎凸睦?hellip;…這一切的一切都深深地植入我的生命,在您的培養下,我獲獎了,我的作文上報了,我的性格開朗了……這些都是您的功勞。可如今,我就要離開您了,我心中充滿不舍。我多想重溫舊時的歡樂,多想繼續在您的愛護下快樂成長。想起以前,我膽子小,您總是鼓勵我頑皮一點,把我培養得活潑開朗。
我留戀親愛的同學。你們也在時刻幫助我,在我遭遇失敗的時候,你們堅定的目光讓我重新拾回自在我獲得成功的時候,你們高興地祝賀我,又告誡我不要驕傲。在互相的競爭和勉勵中,我獲得了肝膽相照的友誼,這是純真的情誼,將會地久天長!可如今,我們將要分別,在升初中后,我們將會各奔東西,我多想回到過去,品味同學之間的友誼,多想繼續生活在這團結的集體里。面對全班同學,我想起了課余時,互相討論思考問題的情景;放學后,勾肩搭背聊天時的情景;互相請教,在考試后互相切磋時的情景……
我留戀美麗的校園。校園里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都是那樣的熟悉和親切,校園里的每一個角落都留下我的身影,回想起在校園做操,玩耍,打掃衛生的經歷,心中總能涌出無比的甜美。站在母校的操場上,仰望藍天,心中總能釋放出無數的壓力。我的夢想在母校的校園里放飛,我又怎能將她忘記呢?我要將我的心田留出一塊純凈的空間,把我的母校永遠地珍藏在我的心底。
篇10
久違的晴天,和小學時的密友去了母校。
眼前這座“城堡”已是今非昔比:曾經是那么熟悉的教學樓已披上了粉裝,在陽光金色的映襯下顯得高大而別致;那兩棵陪伴了我們六個春秋的蒼松依然挺立,訴說著關于我們的故事;那時最愛去的小天井,改建后竟成了秀木繁蔭的小花園,綠木叢中架著一座小石橋,下面還淌著清水,真有種“小溪流水”之意。
曾記得,我們在這塊土地上吮吸著甘甜的雨露,享受著溫暖的陽光。為了畢業考試,我們努力學習,常常一大早就來到天井念書誦詩。放學了,我們總會再留會兒,問題目,與老師討論,聽老師講評作文。在一天學習的結束曲《回家》中,才依依不舍地離開“城堡”。
踏著我們曾走了六年的臺階,我走到了二樓。那個能容納七百多人的大禮堂,現在已成了舞蹈室:兩邊窗戶的扶桿,擦了油一般的亮。前后各安了一塊鏡子,原來的水泥地也鋪上了三夾板,曾被我們打碎半塊的玻璃門,換上了新的鋁合金門。一切都是新的,惟獨那回憶中的旋律,依然不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