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詩句范文

時間:2023-03-26 11:27:0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雪詩句,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雪詩句

篇1

1、宮城團回凜嚴光,白天碎碎墮瓊芳。

2、朝來試看青枝上,幾朵寒酥未肯消。

3、天風淅淅飛玉沙,詔恩歸沐休早衙。

4、獨有凝雨姿,貞晼而無殉。

5、雪妃月姊宴群仙,珠閣銀樓集玉鸞。

6、萬里彤云密布,空中祥瑞飄簾,瓊花片片舞前檐。剡溪當此際,凍住了猷船。頃刻樓臺如玉,江山銀色相連,飛瓊撒粉漫遙天。當時呂蒙正,窯內嘆無錢。

篇2

2、水晶簾外娟娟月,梨花枝上層層雪。

3、溪深難受雪,山凍不流云。

4、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開。

5、天山雪后海風寒,橫笛偏吹行路難。

6、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

篇3

1、春景詩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宋葉紹翁《游園不值》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唐杜牧《江南春》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唐賀知章《詠柳》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唐韓愈《早春》

2、夏景詩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宋楊萬里《小池》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宋楊萬里《曉出靜慈寺送林子方》

梅五黃時日日晴,小溪泛盡卻山行。曾畿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蘇軾)

3、秋景詩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唐張繼《楓橋夜泊》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唐杜牧《山行》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唐白居易《暮江吟》

4、冬景詩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唐柳宗元《江雪》

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劉長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岑參吹燈窗更明,月照一天雪。(袁枚)

5、愛國詩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文天祥《過零丁洋》

三萬里河東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宋陸游《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宋陸游《示兒》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唐杜甫《春望》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王昌齡)

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李清照)

四百萬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臺灣。——丘逢甲《春愁》

6、水田園詩山

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唐李白《獨坐敬亭山》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蘇軾)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杜甫)

水: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朱熹)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白居易)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劉禹錫)

山水:日照香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李白《望廬山瀑布》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唐李白《望天門山》

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蘇軾)

田園:晝出耘田夜積麻,村莊兒女各當家。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蔭學種瓜。(范成大)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唐孟浩然《過故人莊》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唐王維《鳥鳴澗》

送別詩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唐高適《別董大》

渭城朝雨邑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唐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唐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長安陌上無窮樹,唯有垂柳管別離。(劉禹錫)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白居易)

7、友情詩

渭城朝雨邑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唐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唐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李白《贈汪倫》

8、思鄉詩

詩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靜夜思》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泊船瓜洲》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王維《雜詩》

9、動物詩

百囀千聲隨意移,山花紅紫樹高低。始知鎖向金籠聽,不及根本林間自在啼。——宋歐陽修《畫眉鳥》

不論平地與山尖,無限風光盡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為誰辛苦為誰甜。——唐羅隱《蜂》

10、鳥類詩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杜甫《絕句》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張志和《漁歌子》

11、托物言志詩

我家洗硯池邊樹,朵朵花開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元王冕《墨梅》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清鄭燮《竹石》

千錘萬擊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明于謙《石灰吟》

12、邊塞詩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唐王翰《涼州詞》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唐王昌齡《出塞》。

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唐王之煥《涼州詞》

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平明尋白羽,沒在石棱中。——唐盧綸《塞下曲》

13、描寫月亮的詩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靜夜思》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臺鏡,飛在青云端。——李白《古朗月行》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唐張九齡《望月懷遠》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李煜)

明月松澗照,清泉石上流。(王維)

篇4

【關鍵詞】興趣方法;學習方式

一、激發高中生的數學學習興趣,使教學更具活力

數學學習是比較枯燥無味的,這也有可能使一些原本有自信心學好數學的學生對數學的興趣下降.對一些失去數學興趣的學生而言,如果輔以數學史方面的知識,他們只會對故事感興趣.也經常有人會問:“我們不搞科研,學數學有什么作用?只要會簡單的加減乘除就可應付了.”這種觀點只會讓人覺得他們的視野窄小,他們只看到眼前的應用,然而對于這些數學應用是比較廣泛的,大至宏觀的天體運動,小至微觀的質子、中子的研究,都離不開數學知識,甚至某些學科的生命力也取決于對數學知識的應用程度.馬克思曾指出:“一門科學只有成功地應用了數學時,才算真正達到了完善的地步.”生活中充滿著數學,數學教師要善于從學生的生活中抽象出數學問題,使學生感到數學就在自己身邊,從而產生興趣.總的來講,有了興趣或漸漸地有了興趣,會增加學生的主動性,也會使得教學順利很多.

二、加強新課程中數學教學,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高中學生應該學會自主學習.學生自我確定學習目標,學什么、學到什么程度由學生根據自己的知識結構自我確定.數學教師的作用是幫助學生從不會確定目標到能夠根據自己的原有的知識和能力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目標.學生自我選擇學習方法,每名學生的認知風格是不一樣的,比如,有的學生在學習數學時喜歡獨立思考,而有的學生則喜歡與人交流.其實每名學生都有自己偏愛的、較穩定的數學學習方式.數學教師應該引導學生能夠選擇出適合自己的、最有效地方法來解決問題.學生自我調控學習過程,自主學習強調對學習過程不應由教師整齊劃一地去硬性規定.因為即使是相同的內容,不同的學生在學習時所需要的時間和所采用的方法也是有差異的.學生應該不斷地回頭審視自己的學習過程,根據實際情況及時作出相應的調整.數學教師要用最合適的方法來引導學生形成調控能力.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無論是成功還是失敗,都會有自己的體驗,這種體驗是別人無法替代的,學生在體驗中的感受會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有效的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讓學生在探究中熱愛數學、學好數學.

很多同學對概念和公式不夠重視,這樣就不能很好地將學到的知識點與解題聯系起來.記憶是理解的基礎.如果你不能將公式爛熟于心,又怎能夠在題目中熟練應用呢?高中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應該觀察特例,了解它在題目中的常見考點,無論它以什么面目出現,我們都能夠應用自如.整理自己經常出差的數學習題.學生最難面對的就是自己的錯誤和困難,但這恰恰又是最需要解決的問題.學生做數學題目,有兩個重要的目的:一是將所學的知識點和技巧在實際的題目中演練.另外一個就是找出自己的不足,然后彌補它.這個不足,也包括兩個方面,容易犯的錯誤和完全不會的內容.但現實情況是,學生只追求做題的數量,草草地應付作業了事,而不追求解決出現的問題,更談不上收集錯誤.發現了不懂的問題,積極向他人請教.這是很平常的道理.但就是這一點,很多學生都做不到.原因可能有兩個方面:一是對該問題的重視不夠,不求甚解.二是不好意思,怕問老師被訓,問同學被同學瞧不起.抱著這樣的心態,學習任何東西都不可能學好.“閉門造車”只會讓你的問題越來越多.知識本身是有連貫性的,前面的知識不清楚,學到后面時,會更難理解.這些問題積累到一定程度,就會造成你對該學科慢慢失去興趣,直到無法趕上步伐.

討論是一種非常好的學習方法.一個比較難的題目,經過與同學討論,你可能就會獲得很好的靈感,從對方那里學到好的方法和技巧.須要注意的是,討論的對象最好是與自己水平相當的同學,這樣有利于大家相互學習.

篇5

1、京城數尺雪,寒氣倍常年。泯泯都無地,茫茫豈是天。——韓愈《酬藍田崔丞立之詠雪見寄》

2、潔野凝晨曜,裝墀帶夕暉。集條分樹玉,拂浪影泉璣。色灑妝臺粉,花飄綺席衣。入扇縈離匣,點素皎殘機。——李世民《詠雪》

3、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王昌齡《從軍行七首其四》

4、深意勸客金尊,皚皚千里,瓊臺瑤圃重到。綺羅香暖恣歡娛,暫爾寬懷抱。更幾朵、梅花開了。巡檐聊與花相調。算瑞氣、豐穰兆。來歲強如,舊年多少。——楊澤民《霜葉飛》

(來源:文章屋網 )

篇6

翁貝托?艾柯/著

彭淮棟 / 譯

中央編譯出版社

2013 年 10 月 /198 元

生命有限,我們不可能閱盡世間書目,必須有所選擇,于是便有了書單的存在,不過,清單如何成為一個美學問題?在這里,艾柯從美學“再現”的角度區分了兩種模式,一種是有限而盡善,如描繪了整個宇宙和諧秩序的阿喀琉斯之盾;后一種是無限,是本書的主題所在,無限不僅從程度上暗示了“盡善盡美”,而且內容也極豐富,甚至不僅是內容,也包括一份清單所具有的修辭、隱喻等,例如書中所舉的一首贊美女人的詩歌。

艾柯可能是今日整個西方世界讀書最多的人,近年以其駭人學養相繼推出《美的歷史》《丑的歷史》,和這本美學研究重量級作品《無限的清單》。這本書取材豐富地編選了你聽過和沒聽過的文本段落,和你見過與沒見過的圖畫相片,放足心力處理像他這樣的每一個愛書人都會碰到的最切身的問題。在他看來,任何清單皆不脫兩大范疇,一是實用的,如菜館餐牌、購物清單與派對賓客名錄;一是詩性的,如中古歐洲的《圣母美德錄》。不過,還有那些在閱讀文本或觀賞畫作時常常忽略,甚至厭惡的清單,名字清單、圖像清單、屬性清單,混亂的清單、令人暈眩的清單……艾柯謙虛地“炫耀”著他那非凡的學識。書中囊括的非常多精美的圖片,和奶油般細膩的書頁讓人樂于翻閱。

《臺灣四百年》

許倬云 / 著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3 年 5 月 /29.80 元

本書以恢宏的史家視野與飽含情感的語言梳理了臺灣的歷史變遷,為我們描繪了四百年來臺灣歷史的起落興衰:從16 世紀的大航海時代開始,臺灣經歷了荷蘭殖民、鄭氏集團、清政府、日本殖民和政權的統治,始終未曾擺脫本土、大陸和世界三層因素的糾纏。

書中所談的話題并不僅僅局限于歷史,舉凡臺灣當下的政治、經濟與文化,臺灣社會的由來、發展和變遷,臺灣人曾經付出的血汗和努力,臺灣人今天的精神和困境過去、現在和未來,其實都在書中呈現。

《市場的邏輯》

張維迎 / 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0 年 7 月 /45 元

什么是市場?市場就是好壞由別人說了算、不由你自己說了算的制度。市場經濟是人類的偉大創造,市場基本邏輯是:如果一個人想得到幸福,首先必須使別人幸福。

改革開放導致不平等嗎?市場=價格+企業家?市場如何創造財富?陌生人之間憑什么分工合作?中國經濟如何步入市場化?張維迎是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經濟學教授,院長,本書收錄的16篇重量級文章,分為解讀市場經濟、思考改革過程、理解金融危機、把脈未來發展四個篇章,也許能為你作出解答。

《這書能讓你戒煙》

亞倫?卡爾/著

嚴冬冬 / 譯

吉林文史出版社

2009 年 1 月 /29 元

用一本書就可以戒煙?聽起來匪夷所思,但這不僅僅是一個或幾個煙民的體會,而是1000萬成功告別煙癮的人的共同心聲。作者亞倫?卡爾是一個有著33年煙齡、一天100支煙、聲稱“不抽煙毋寧死”的家伙。正是這位老煙槍發現了輕松戒煙的秘密。他指出,只要停止吸煙1小時,人體血液中的尼古丁成分會下降到1/4;停止吸煙72小時,尼古丁在人體內的反應就會完全消失。許多人之所以無法擺脫煙癮,并不是因為生理上的依賴,而是心理依賴,本書就是要幫你克服心理恐懼。

《站在兩個世界的邊緣》

程浩/著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2013 年 10 月 /35 元

篇7

經常聽人說,那是因為我們的教學太脫離現實,不實用。學什么莎士比亞呢,學如何寫產品說明多實用。這是一個很大誤區。

就我觀察,學得好的人跟學不好的人一個很大的差別是,前者喜歡把玩英語,后者則側重實用。

外語專業的學生和非外語專業的學生,差別多半也是在這里。外語專業經常學一些文學課、語言課,把玩語言的本身,在其中找到樂趣。比如我們會去念布萊克的一首詩,揣摩這中間鏗鏘有力的節奏。比如我們會去思考:怪了,為什么林肯不說eighty,而說four score呢?(倆都是八十的意思,不好理解的話,想想中文里“父親”和“老爸”的區別吧――小編多嘴)

缺乏把玩精神,只把英語當工具,會把本屬語言精髓的東西,大而化之跳過去。

而一旦有了這種精細區分和鑒賞能力,說出來的話就會很不一樣。說說我自己的經歷吧。

很多人在美國畢業后,雖然學的是熱門專業,可是找工作的時候,得四處撒網,發很多簡歷。我卻總是一劍封喉,找一個是一個。

每次面試時,面試官們一看,覺得我這人完全沒有可取之處,中等身材,相貌平平,面無表情。一旦提問的時候,發現這人好像并非弱智,英文好像還行,甚至會引經據典,他們的眼睛頓時就亮了。再深聊,發現這人精通專業,居然還知道一些面試官都不知道的本土作家,有時候說起話來,還文縐縐的,奇了怪了。

我每次就是這樣順利闖關的。這不過都是當年讀英文時打的底,如果當年我只是背單詞,學習外貿單證,可能今天會敗得很慘。

一個人英文功底比較好,實用的東西就能手到擒來。現在一些人搞反了,為了追求實用而實用,三步并作兩步,直接去學“飯店英語”“旅游英語”,多學一點別的都覺得浪費,不再嬉戲于語言文字本身,總也學不好。

我也不知道怎樣給外甥女還原我這種玩出來的學習經歷。于是,我給了她一些具體建議:

1.要求自己每天去看一些英文報刊,如《Reader's Digest》《Times》等。

這些報刊都有網絡版,《New York Times》最好,在其網站上遇到不認識的字,右擊鼠標,會出來一個問號,點擊問號,就能查出英文的釋義。不必什么文章都看,挑選一兩篇自己感興趣的就行。不要把它當成任務,這是一種了解時事的消遣。

2.關于單詞的積累,可以去注冊金山詞霸或其它網絡詞典,把每次查過的單詞順手添加到網絡單詞本里,記錄下來,抽時間去溫習。英語的詞匯量之大,是漢語沒法比的,詞匯量的擴充,是一輩子的事情。

3.多記一些完整的句子。光記單詞沒有用,都是一地散錢,串不起來。每次看到一個新的詞語,查字典的時候,順便要查出怎么使用的,看看例句。

4.訂閱一些有助于學習的英文博客和播客,甚至包括一些輕松的網站,不知不覺地學習。加入一些有助于學習的郵件組,這樣每天它們都會推送一些學習材料過來,每天學一點,就當是一業余愛好。不用拿這些東西去裝點自己的文字,而是可借此學到新的表達方法。英文里的句型不過是主謂賓定狀補幾種,但是這些元素,讓不同人組合起來,結果千變萬化。其間的新穎和獨創,靈活與變化,才是值得學習的地方。

可用Feedly、Zite等訂閱一些英文博客,集中閱讀,免得在網上每天瞎找。當然這些網站也可能耽誤時間,要掌握好一個度。有些語音的播客也很有價值,比如我訂的Moth Podcast,經常有人講故事,生動有趣,又能不知不覺學英文。

5.要善于使用網絡搜索,不要以為我學了英語這么多年就什么單詞都知道,根本不可能。學海無涯,我很多東西都不知道,不過我善于搜索,比如我不知道退貨信怎么寫,我就會用“return letter”加上“template”去搜索。搜索的結果我會看一遍,看人家怎么說,然后我去借鑒(但不要抄襲)。

篇8

1 使用學具幫助學生形成數學概念心理學研究表明,兒童的認識規律是“感知一表象一概念”,而操作學具符合這一規律,能變學生被動地聽為主動地學,充分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參與教學活動,去感知大量直觀形象的事物,獲得感性知識,形成知識的表象,并誘發學生積極探索,從事物的表象中概括出事物的本質特征,從而形成科學的概念。如在教學“平均分”這個概念時,可先讓學生把8個梨(圖片)分成兩份,通過分圖片,出現四種結果:一人得1個,另一人得7個;一人得2個,另一人得6個;一人得3個,另一人得5個;兩個人各得4個。然后引導學生觀察討論:第四種分法與前三種分法相比有什么不同?學生通過討論。知道第四種分法每人分得的個數“同樣多”,從而引出了“平均分”的概念。這樣通過學生分一分、擺一擺的實踐活動,把抽象的數學概念和形象的實物圖片有機地結合起來,使概念具體化,使學生悟出“平均分”這一概念的本質特征――每份“同樣多”,并形成數學概念。

2 使用學具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多種方法。利用學具加強學生動手操作活動不僅可以使學生處于學習的主體地位,同時符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如課堂教學中,,學生通過自己活動,把三根長短不等的小棒圍成不同類型的三角形,并在擺弄過程中,很自然地知道三角形是由三個角、三條邊和三個頂點組成。然后,讓學生來回拉動三角形學具,從“手感”的比較中發現三角形有固定不變的特點,使教學活動在動態中進行。這使兒童把外顯的動作與內隱的思維活動和諧地結合在一起,順應兒童好奇、好動的特點,集中了兒童的注意力,激發了兒童學習的興趣。又在講“認識圖形”這部分內容時,在課前讓學生從家中找來一些各種形狀的小盒子或積木等物體;上課時,通過讓學生觀察手中的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讓學生體會出這些形體的特征。讓學生通過摸一摸教學環節,在手中任意擺弄學具,提高學生的興趣,對這些形體的認識比老師直接告訴他們要好許多。最后還讓學生利用手中的各種形體或實物進行任意拼擺,學生的興趣更高了,每一個學生都在那里興致勃勃地拼擺著各種物體。整節課,學生一直被手中的各種學具吸引著,學習興趣一直很高,學習效果自然也很好。

3 使用學具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加強學具的操作,讓學生擺、拼、剪、制作、測量、畫圖等。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操作能力。剛進校的學生由于沒有接觸過學具,我們可讓他們進行一些簡單的操作,如拿出8個小木塊,把他們分成兩部分:左邊擺5個小木塊,右邊擺6個小木塊,比一比哪邊多;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以后,拿出一些長短不同的小棒圍成各種圖形等。又如:長方體體積和長、寬、高的關系比較抽象,讓學生從操作12個小木塊人手,邊操作邊思考,并借助記錄整理的科學手段。從中悟出這種特殊關系的必然性,探索出長方體的體積:長×寬×高。這樣的教學。成為學生的科學實驗,其知識是學生通過操作實驗“重新發現”的,也容易理解,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探究能力。這樣長期堅持下去,不但使學生在操作中獲取了知識,培養了操作能力,也能有效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

篇9

關鍵詞: 小學數學 學具 興趣

數學是一門邏輯性強、抽象性強的特殊學科,所以,在實際學習中是十分困難的。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適當使用學具不僅能培養學生的學習激情與學習興趣,還能活躍課堂、增強同學的發散性思維和動手能力,令學生不僅掌握理論知識,還能充分發揮想象力,并應用于實際,告別紙上談兵的狀態。而在實際學具應用中,教師總是無法恰當利用學具,使課堂出現混亂低效等局面,所以,在小學數學學習中怎樣才能使學具發揮出最大利處呢?

1.小學數學學習中學具的重要性

1.1學具有利于課堂教學

在小學數學學習過程中,學具充當不可或缺的角色,為教師教學過程提供便利。目前小學數學學習中,部分教師過多地教授理論知識,課堂上學生只能通過聽和看學習理解教學內容,忽略親自動手操作學具理解消化知識的好處。學具在小學課程中是不可或缺的,因為學生可以通過親自動手操作運用學具達到課堂互動,從而鍛煉大腦潛在能力,促進學生大腦抽象思維想象能力提高,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實踐能力,培養自身的創新和創造能力。

1.2學具促進學生學習積極性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合理運用學具教學,不僅可以提高教學效率,還可以調動學生的主動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具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學具的運用不單是對學生大腦抽象思維的鍛煉,而且極大發展學生的自主意識,在學習過程中,學生互相配合理解學習內容,增強團隊合作意識,同時鍛煉動手能力,使學生學習時感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

2.小學數學學習中學具的普及情況

在目前的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一部分教師由于學具規劃統一性不高,因此未在課堂上普及,僅依靠自己完成教學內容,還有部分教師通過大屏幕播放教學幻燈片完成教學內容,但是大多數教師還是通過學具進行教學,因為學具在小學教學過程中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讓學生通過感知理解抽象的未知事物,在腦中形成一定概念后探索學習知識。

例一:在“認識身邊的事物-時鐘的理解”教學中,每位學生拼裝小巧時鐘的模擬學具,拼裝過程中,學生通過安裝三根長短粗細不一的小木棍了解時鐘的時針、分針、秒針是不一致的。接著學生將這三個小木棍依次安放在內置小齒輪的小時鐘表盤上,通過用手指撥動秒針發現分針、時針也跟著轉動,了解三者之間的關系。在此過程中學生通過動手拼裝時鐘,直觀生動地理解了時鐘的構造和相應關系,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

例二:在“多邊形理解-四邊形概念”教學中,學生通過使用七巧板拼合多邊形,而四邊形的概念需要學生動手找出七巧板中的兩個三角形拼接在一起。因為小學生天性喜歡動手又喜歡玩耍,可以讓學生自主拼接多邊形。教師可以適當安排學習任務:正方形和平行四邊形的關系是什么?長方形的長和寬有什么聯系?讓學生在動手過程中動腦思考問題,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樂趣,提高教學質量。

例三:在“體的理解概念”教學中,學生通過教師發放的橡皮泥揉捏出屬于自己的正方體、圓柱體。在動手揉捏的同時,思考教師提出的問題:圓柱體和圓錐體的區別是什么?正方體和長方體有什么不同?對小學生來說非常有吸引力,有了極大的參與興趣和學習興趣,使學生不僅依靠耳朵聽和眼睛看教師說的正方體和長方體都是什么樣的,有什么區別,而且通過自己的手獨立或者團隊合作完成學習任務。

3.小學數學學習中學具的開發渠道分析

因為相關教育部門的重視程度和學校的宣傳發行,學具沒有統一規定,也沒有嚴格的開發流程。主要源自學校統一發放,有部分是教師根據教學內容自制的。統一發放的學具收費大多融入學費中,自制的學具則是教師根據現有材料自己制作的。所以相關學具開發應該根據教學目標和現有教學條件實現,相關部門應該給予重視。

4.結語

學具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在小學課堂上,樂動好玩是學生的天性,充分利用這一天性配合學具使用才是教師們提高課堂效率的根本。學具的普及是相關部門應該重視考慮的,當然缺少不了學校的宣傳推廣,應避免過于花哨的設計和考慮學具的實用性。這樣才能促進學生學習樂趣增強,提高課堂效率。

參考文獻:

[1]唐明發.利用學具操作提高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的課堂效率[J].東方教育,2015(6):270-271.

篇10

關鍵詞:學具操作;教具演示;教學效果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14-390-01

新課標指出:“學生是課堂的主人,教學活動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要讓他們在學習活動中自主探索、操作實踐、親身體驗,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從而感受數學過程”。 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教具學具的使用,不僅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且能使抽象的數學知識變得直觀形象,利于學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結合教學實踐,談談幾點粗淺的想法。

一、學具的操作,可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小學低年級學生更多地關注“有趣、好玩、新奇”的事物。因此,在教具的選取以及學習活動的安排中都應充分考慮到學生的生活實際背景和趣味性(玩具、童話故事等),使他們感覺到學習數學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從而愿意學習數學。例如在教學《比多少》時,一年級的孩子雖然剛入學,但是對多少都有一定的認識,這時我讓學生在小組內比一比帶有卡通動物小兔子和小豬的卡片,誰多?誰少?并且說一說是怎么做的。學生都有學具卡片,都能積極地參與到活動中去,并在活動的過程中感知事物的多少,掌握了比較多少的方法:即“一一對應”的方法。

二、學具的操作,可以提高學生發現規律,解決問題的能力

低年級兒童的思維以形象思維為主要形式,他們的抽象思維必須建立在感性材料的支持下才能進行。因此在數學教學中,通過動手擺一擺、量一量,讓學生體會操作、探索、發現答案的樂趣。如在一年級下冊“擺一擺,想一想”中,通過讓學生把一定數量的圓片分別擺在數位表的十位和個位上,得到不同數的活動過程,鞏固學生對100以內數的認識,體驗位值制思想。我在設計教學活動時分了4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用2個圓片擺出不同的數,并能把擺出的數記錄下來,理解不同數位的位值概念;第二個層次是用3個圓片擺出不同的數,并讀一讀,說說有什么發現?觀察后得到:運用圓片個數3的組成(和是3的加法),即3=0+3、3=1+2、3=2+1、3=3+0,。學生就能不重復不遺漏地擺出、說出所有答案;第三個層次是用4個、5個圓片擺出不同的數,學生在擺的過程中發現圓片的個數與所擺出的數的個數之間的關系及其規律:擺出的不同的數的個數比圓片的個數多1;第四個層次是讓學生根據規律直接說出用9個圓片能擺出的數及其個數。通過操作,使學生在自主探索中體會有序思考的重要性,在合作交流中養成傾聽、有條理地表達想法的習慣和意識,感受到數學“好玩”,喜歡數學并愿意學習數學。

三、教具的演示,可以幫助學生理解算理,掌握計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