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詞話范文
時間:2023-03-14 20:13:4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人間詞話,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讀詩詞的感覺與我而言,是及其棒的感覺,每當我泛起讀詩詞的時候往往也是我感情最豐富的時候。
但我有一個煩惱,那就是我的三分熱度,常常是我不能去堅持一件事,比如我想把《人間詞話》中的詩詞都背下來,我知道到后面我一定會是做不成的,即使我有那顆心。我一直在找辦法改變,我我一直未能找到最好的方式去逆轉。有人說,三分鐘熱度未必是壞事,三分鐘熱度可以讓你找到自己真正的興趣,之后就會一直堅持下去。
我也相信。
說會《人間詞話》這本書,我才剛剛讀,所以對后面的內容是怎樣的,但我相信一定不會讓我失望的,因為我讀了她前面的幾頁我就覺得非常的不錯。
篇2
:《人間詞話》中包含了“因果思維”和“本體思維”兩種思維方式,這兩種思維方式都是解釋性的,王國維把“高格”和“名句”說成是境界的存在方式或者境界顯示自身實在性的結果,這體現了本體思維,《人間詞話》的學術價值主要表現為對“高格”和“名句”的特性作出了研究、亦即實現了分類,但《人間詞話》停留在科學的門檻之外,是因為它沒有在分類的基礎上實現“異中見同”。
【關鍵詞】 境界 解釋 本體思維 因果思維
王國維《人間詞話》第一則曰:
詞以境界為最上。有境界則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詞所以獨絕者在此。[1](P191)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提出了“境界說”,第一則的這幾句話暗含了“境界說”的理論起點:王國維在“五代北宋之詞”中發現了某些“高格”——高超的風格,還有“名句”,然后就想解釋:為什么會有這些“高格”和“名句”?
“有境界則自成高格,自有名句”,這是把“境界”看成是“高格”和“名句”的本體,換言之,“高格”和“名句”被內在地看成是“境界”的感性顯現、是“境界”顯示自身實在性的方式或者結果。牛頓把“重力加速度”看成是“自由落體運動(大小不同的鐵球從相同的高度開始下墜即同時著地)”這一類現象的本體,“自由落體運動”這類現象是“重力加速度”顯示自身實在性的方式或者結果。“重力加速度”本身是看不見摸不著,“境界”本身也是看不見摸不著。
王國維和牛頓首先都是發現了某些現象背后的靈魂(本體),然后各自用“境界”和“重力加速度”來為這個靈魂(本體)進行命名。不同的是,牛頓在命名之后對于“重力加速度”進行量化研究,最終對“重力加速度”做出了定義;王國維則不僅沒有求得“境界”的唯一定義,反而把“境界”在數量上搞得越來越多,以至于出現了兩兩相對的眾多“境界”:“有我之境”與“無我之境”、“造境”與“寫境”、“大境界”與“小境界”、“真景物之境”與“真感情之境”,諸如此類,不一而足。
王國維搞出眾多的“境界”,既體現了王國維的科學追求,也表明了對于科學研究之常軌的偏離。
王國維從那些“高格”和“名句”中發現了其中的靈魂,并且用“境界”為之命名之后,為了抽象出“境界”的定義,就必須重新回到“高格”和“名句”上來,進一步去觀察這些“高格”和“名句”,觀察的結果,就是發現了這些“高格”和“名句”可以進行各種各樣的二分——分類乃是科學研究工作必有的一個環節。
境界有大小,不以是而分優劣。“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何遽不若“落日照大旗,馬鳴風蕭蕭”?“寶簾閑掛小銀鉤”,何遽不若“霧失樓臺,月迷津渡”也?(第八則)
王國維發現,“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和“寶簾閑掛小銀鉤”都包含了弱小的事物,而“落日照大旗,馬鳴風蕭蕭”和“霧失樓臺,月迷津渡”都包含了強大的事物,但在王國維看來,它們都表現了“高格”、或者都算得上“名句”,只是,王國維的科學工作在實現分類之后停頓了下來:他沒有去抽象出這些風格相反的作品的共同本質。
與科學研究工作的常規恰好相反,王國維把風格絕對化,急于去解釋:為什么會有這些不相同的風格?這就相當于牛頓問自己“為什么會有大小不同的鐵球?”——牛頓當然沒有問自己與物理學無關的此種問題。
王國維把自己在風格分類研究中得到的一對對反義詞,都加到了“境界”一詞的前面,于是就有了“大境界”和“小境界”等等“全新的”概念。包含了弱小事物的“高格”或者“名句”,被認為是“小境界”顯示自身實在性的結果,而包含了強大事物的“高格”或者“名句”則被認為是“大境界”顯示自身實在性的結果。我們知道,自由落體有大有小,但“重力加速度”乃是一個恒量,它與自由落體的大小無關,也不能被用來解釋“為什么自由落體質量上有大有小”。或許,我們可以不敬地問王國維先生:為什么有的名句中包含了狗或牛?王國維先生大概只能尷尬地回答:因為有“狗境界”或“牛境界”啊。
有有我之境,有無我之境。“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有我之境也。“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鳥悠悠下”無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無我之境,以物觀物,故不知何者為我,何者為物。古人為詞,寫有我之境者多,然未始不能寫無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樹立耳。(第三則)
王國維考察“名句”時發現,有些“名句”中的“物皆著我之色彩”,另外一些“名句”給人的感覺則是“不知何者為我,何者為物”。王國維在“境界”之前加上“有我”,就有了新術語“有我之境”,再用“有我之境”來解釋“為什么會有‘物皆著我之色彩’的名句存在?”;在“境界”之前加上“無我”,就有了新術語“無我之境”,再用“無我之境”來解釋“為什么會有‘不知何者為我,何者為物’的名句存在?”。
為本體概念加上前綴,從而產生各種各樣的新概念,意味著本體概念本身不能獲得科學定義。中國古代哲學留下了大量的此類遺跡。
理學大師程頤說:
人之生也,小則好馳騁弋獵,大則好建立功名,此皆血氣之盛使之然耳。故其衰也,則有不足之色;其病也,則有可憐之言。[2](P251)
“氣”是中國古代哲學中的本體概念,它被認為是萬物的靈魂,但萬物相互間難免有矛盾,用同一個“氣”概念去直接解釋彼此矛盾著的萬物,連解釋者本人也不能心安理得。程頤的辦法是從“好馳騁弋獵”和“好建立功名”等現象中抽象出“盛”的共性,從“有不足之色”和“有可憐之言”等現象中抽象出“衰”的共性,再把“盛”和“衰”用作“氣”的前綴,從而有了新概念“盛氣”和“衰氣”,用它們解釋了發生在人類身上的矛盾現象。
朱熹的一段話,同樣顯示了被研究對象相互間差異的難以逾越:
人之性皆善。然而有生下來善底,有生下來便惡底。此是氣稟不同。且如天地之運,萬端無窮,其可見者,日月清明氣候和正之時,人生而稟此氣,則為清明渾厚之氣,須做個好人;若是日月昏暗,寒暑反常,皆是天地之戾氣,人若稟此氣,則為不好底人,何疑?[3](P69)
轉貼于 “氣”自我顯現為人類社會,但人類社會包含了“好人”和“不好底人”兩種相互矛盾的人。朱熹發現,“好人”給我們的感覺是“清明渾厚”,“不好底人”給我們的感覺則是“乖戾”,接著就有了“清明渾厚之氣”和“天地之戾氣”這些嶄新的概念,用來解釋“這個世界上為什么既有‘好人’也有‘不好底人’?”。
總之,王國維的“境界”,程頤和朱熹的“氣”,都不是科學概念,而只是哲學概念,哲學概念在分類基礎上獲得定義,才有可能成為科學概念。
王國維不滿足于把“物皆著我之色彩”的“名句”理解為“有我之境”顯示自身實在性的結果、不滿足于把“不知何者為我,何者為物”的“名句”理解為“無我之境”顯示自身實在性的結果。或許是因為王國維覺得用“有我之境”和“無我之境”來解釋“名句”時說服力遠遠不夠,反正王國維找到了新的解釋方法:“物皆著我之色彩”的名句,乃是詩人“以我觀物”的結果,而那些“不知何者為我,何者為物”的名句,則是詩人“以物觀物”的結果。
就這樣,對于“為什么有名句存在”這一問題,王國維有兩種不同的解釋:它是“境界”顯示自身實在性的結果、它是詩人個人創造的結果。兩種不同的解釋源于兩種不同的思維方式:前一種是本體與現象思維方式,后一種是原因與結果思維方式。《人間詞話》中占主導地位的是原因與結果思維方式,因為其中竟然有這樣的意味:連“境界”也是詩人創造出來的東西。
王國維堅信詩人是藝術上的創造者、萬能者:
無我之境,人惟于靜中得之。有我之境,于由動之靜時得之。故一優美,一宏壯也。(第四則)
不管是“無我之境”還是“有我之境”,都是“人”——當然是詩人——“得之”。詩人想得到不同的“境界”,他有的是各種各樣的辦法:抓住“靜中之時”、或者抓住“由動之靜之時”。詩人憑借這些神奇的辦法,不僅創造出能保證藝術作品“獨絕”的各種“境界”,而且能附帶性地捎來一些了不起的風格:“優美”與“宏壯”是也。可見,王國維從詩人崇拜走到了方法崇拜。
當然,據實而言,這些辦法只是迫于王國維的需要才成為了不起的辦法,因為王國維發現了某些作品具有“優美”或者“宏壯”之風格,然后又想對于“何以有這些了不起的風格”這一問題作出解釋。
王國維的辦法不止于抓住“靜中之時”和“由動之靜之時”:
詩人對宇宙人生,須入乎其內,又須出乎其外。入乎其內,故能寫之。出乎其外,故能觀之。入乎其內,故有生氣。出乎其外,故有高致。美成能入而不能出。白石以降,于此二事皆未夢見。(第六十則)
“入乎其內”和“出乎其外”都是了不起的方法,因為它們分別能帶來藝術作品的“生氣”和“高致”。同樣,據實而言,王國維首先發現某些作品表現出了“生氣”或者“高致”,然后企圖在創作上找出它們的原因。
名句具有“言外之味,弦外之響”,王國維沒有去研究“言外之味,弦外之響”的實質,而是滿足于將“言外之味,弦外之響”視為境界(意境)的存在方式:
古今詞人格調之高,無如白石。惜不于意境上用力,故覺無言外之味,弦外之響,終不能與于第一流之作者也。(第四十二則)
就這樣,境界再一次失去了獲得科學定義的機會。
此第四十二則屬于文學批評。文學批評的根本特性是解釋:鑒賞過程中發現作品的某些突出之處,然后指出這些突出之處的本質。境界一詞不是科學概念,所以它在被用于文學批評時暴露出了自己的局限性——王國維對于自己不欣賞的作品,只能籠統地批評作者“不于意境(境界)上用力”。
王國維根據非科學概念的“境界”,對于自己喜愛的作品(作者),也只能做出籠統性的贊揚。第五十二則寫道:
納蘭容若以自然之眼觀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漢人風氣,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來,一人而已。
王國維發現了納蘭作品“真切”這一特點,而這個“真切”在王國維那里等于“有境界”、亦即等于有“真景物”或有“真感情”;另一方面,所謂“自然之眼”只能理解為“能看見真景物的眼”,所謂“自然之舌”只能理解為“能說出真感情的舌。”這樣,王國維這段話等于是在說:納蘭容若的詞作包含了真景物和真感情,那是詞人“初入中原,未染漢人風氣”,用能看見真景物的眼去觀看事物、用能說出真感情的舌去言說感情的結果。總之,這樣的批評空洞無味,歸根結底是一種同義反復。
.從文學作品中發展出來的文學理論,只能是文學批評的理論,這樣的理論如果沒有足夠的文學批評功能,那就意味著這種理論還沒有成為科學。王國維也許清楚自己曾經引以為自豪的“境界”概念用于文學批評時捉襟見肘,所以,王國維寧愿使用“氣象”之類的傳統詩學術語:
“風雨如晦,雞鳴不已。”“山峻高以蔽日兮,下幽晦以多雨。霰雪紛其無垠兮,云霏霏而承宇。”“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氣象皆相似。(第三十則)
有的學者認為,王國維的“境界說”標志著中國詩學傳統經受西方哲學洗禮之后實現了初步現代化,因此不可避免地帶有中國傳統的印記。現在我們看到這種說法大而無當。王國維的“境界”決不比“氣象”等傳統術語更有解釋能力。“境界說”完全沒有超越中國古典詩學。王國維在藝術風格分類方面做的工作似乎最為突出,但我們知道我國歷史上有《二十四詩品》這樣的風格分類學的巨著。
詩學理論家應當具備三種能力:分辨出藝術杰作的能力——選定研究對象的能力、風格分類的能力、從不同風格藝術作品中抽象出本質的能力。常人都具有第二種能力。沒有第一種能力,詩學就只能是空談;第三種能力則是詩學成為科學的臨門一腳。王國維的第一種能力是值得懷疑的:他竟然認為“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體現了最為了不起的所謂“無我之境”。
參考文獻:
[1]王國維.人間詞話[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61
篇3
1、第一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即開始學習鉆研的階段,要不畏怕孤獨寂寞,才能探索有成。
2、第二境界: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即努力鉆研耗盡心血的階段,即便累瘦了也不覺得后悔。
3、第三境界: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即豁然貫通的境界。
(來源:文章屋網 )
篇4
辛棄疾,字幼安,號稼軒,山東歷程人,自小生活在金人占領區,但卻時時心系大宋朝廷,期盼收復中原失地。曾說:“他(辛棄疾)和南宋的大文人大詩人都往來很密切的。他的天分最高,才氣很發揚,讀書也很多,故他的詞無論長調小令,都能放恣自由,淋漓痛快,確然可算是南宋的第一大家”1,高度贊揚辛棄疾高超的文學才能與藝術天分,不無道理。但是,從辛棄疾曾經上奏過的《美芹十論》和《九議》來看,其政治與軍事上的智勇超群和深謀遠慮似乎更值得人稱贊。正如鄧廣銘先生所言“我一向認為,辛稼軒是一個兼具文才武略的英雄豪杰人物,如果只把他當做一個杰出的愛國詞人看待,那是不夠全面的”2。
一、《青玉案?元夕》鑒賞
《青玉案?元夕》作于宋孝宗乾道七年(1172),辛棄疾時年三十二,這是一首節序詞,描寫的是元宵佳節燈會的盛況。“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上元節夜晚的天空中,燈火璀璨,火樹銀花,煙火消散后,又紛紛垂落,恰似雨點般的星火。而在地上看夜景的人如何呢?“寶馬雕車香滿路”,裝飾華麗的馬匹和車輛擁塞在街道上,熱鬧非凡。“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簫聲迭起,天上的月亮與地上的花燈交相輝映,整個夜晚都是華麗的彩燈在街上流動。上闋從時空縱橫的角度描寫了燈會的盛況,絢爛非凡,熱鬧不已。
到了下闋,則開始寫眾人之集,“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各階層的婦女紛紛佩戴著元宵節的首飾,在大街上觀賞花燈,音容欣愉,好不熱鬧。但是,在最后,“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筆鋒一轉,從剛剛的熱鬧喧嘩的氛圍突然轉到一種凄清與冷靜。喧嘩與熱鬧不屬于我,我不斷尋找著我心中的伊人,突然回首,才發現,你在淡泊寧靜、人煙稀少的地方默默站立著,可謂神來之筆,有深刻的意蘊在其中。此詩也于此戛然即止,余音繞梁,三日不絕,令人遐想連篇。
二、《人間詞話》的活用
近代以來,對此詞的解讀向來不一,“或以為這是說不與世俗合流、獨來獨往之品格問題,或以為這是說,實在是一首地地道道的艷詞”3。而王國維先生對此詞卻另有看法,他認為“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 ‘眾里尋他千百度,默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4。王國維認為此詞最后一句是古往今來成就一番大事的人的最后一個境界。在歷經重重磨難,“獨上高樓”,“為伊憔悴”后,豁然開朗,終有所得。王國維對此句話剖析深刻,也活用得十分靈活。雖然這樣的解釋有生搬硬套之嫌,較為牽強,連王國維自己在后面也說“然遽以此意解釋諸詞,恐為晏、歐諸公所不許也”5,但王國維這番闡釋對于此詞意境的開拓無疑是有很大貢獻的。
王國維又曾說:“幼安之佳處,在有性情,有境界。”6誠然,就此句而言,一個人脫離紛紛鬧鬧,去找清凈的地方,不斷地追尋尋求,最后突然回首,在一個凄清幽暗的地方找到了“他”,顯得多么勢單力薄,形單影只。就此句傳統的“香草美人”比興手法等寄托而言,單單只是把它看作是一首兒女情長的小詞,未免有失偏頗。其中蘊含的深遠寄托、英雄性情和豁然開朗的境界,需要細細品味方可得之。
三、儒家思想的解讀
篇5
崔悅君還曾設計過革命性的直布羅陀海峽浮橋,如果這條世界上最長的“橋梁”得以興建,相信會為西班牙以及北非帶來龐大經濟效益……
不僅是崔悅君,馬巖松以瑪麗蓮?夢露大廈而揚名加拿大,朱锫在阿布扎比古根海姆博物館旁和弗蘭克?蓋里等世界建筑大師“同臺演出”,貝聿銘應法國總統之邀設計的盧浮宮入口成為了巴黎乃至法國的象征……
如今,華人建筑師聲名鵲起已經是不可否認的事實了,而且這些融入主流建筑界的華人建筑師還因為其東方背景,似乎比西方建筑師的視野更寬。
崔悅君&終極塔樓
大城市土地供應緊張,建筑物唯有向高空發展,摩天大樓越建越高。著名美籍華裔建筑大師崔悅君計劃在人口稠密的舊金山市建造一座全球最高――樓高500層的圓錐形“終極塔樓”,樓底直徑達1829米,總建筑面積為163平方公里,能容納100萬人居住,而且能源食水全部自給自足,絕對環保。
這座造價估計高達150億美元(約1065億元人民幣)的高塔矗立在舊金山市海灣附近,湖水環繞四面。崔悅君由樹木從根部吸收水分再運到樹頂的原理得到啟發,設計出類似裝置,令整座塔樓就像一棵樹,可以直接從四周的湖水、陽光甚至空氣中吸收水分和能量,絕不會污染環境。
塔樓使用的能源也很環保,其表面覆蓋光電太陽能吸收板,還使用“大氣能量轉換系統”,利用塔樓頂部和底部的氣壓差來發電;風力渦輪發電機則為塔樓提供輔助電力。崔悅君稱,整座塔樓就是一個大型的生態系統,如同一座“活著而且會呼吸的建筑物”。
為確保居民生活方便舒適,塔樓有144部電梯,圍繞在塔樓的,電梯用壓縮空氣產生垂直推動力,時速可達20公里,只需9分40秒就可以從底層到達頂層。
此外,塔身的窗戶都有特別設計的空氣動力學風帽,將自然風引入塔內,保持空氣新鮮。塔身還安裝無數面反射鏡,讓陽光直接照射到室內,每層都將修建開放式的花園陽臺,供居民休閑散步。塔樓的電動車都由丙烷和氫氣這樣的清潔能源推動,避免排放廢氣。
崔悅君首創以研究自然現象和環境作為全面的設計基礎,包括發展新建材料和方法,開創“進化建筑學”先河。他曾在加州設計一間防地震球形房屋,被當地報章形容為狂野得像一只吃了類固醇的海洋生物。
馬巖松&瑪麗蓮?夢露大廈
2006年3月28日,馬巖松及其MAD建筑事務所獲得加拿大米西索加市超高層住宅建筑的設計權。
早在2005年底的一天,多倫多天氣晴朗,萬里無云。馬巖松站在加拿大米西索加市的空曠土地上,湛藍的天空和風中的泥土氣息讓他感到心曠神怡。幾個月后馬巖松和他的MAD便以一個夸張流線造型的設計贏得了世界的眼光。設計方案用連續不同的角度的水平陽臺環繞整棟建筑形成曲線體,這樣一來傳統高層建筑中用來強調高度的垂直線條被取消。大樓開盤后一天內被賣光,人們趨之若鶩以至于顧不上關心購房的樓層和朝向。這幢大樓被報紙評論稱為“瑪麗蓮?夢露大廈”。
馬巖松自豪地說:“我的設計喜歡用曲線,這樣人們會逐漸認識到高度在城市環境中并不那么重要。同時曲線體也喚醒了大城市里的人對自然的憧憬,感受到陽光和風對人們生活的影響。夢露大廈的主旨就是:我們要讓住在家中的每一個人開窗就感受陽光,抬頭就能看見湛藍的天空,而不是抬頭只能看到鋼筋水泥的陽臺和樓板。”
而2009年即將在加拿大完工的這座超高層住宅建筑,對馬巖松來說是一個重大的轉折――他和他的團隊將再也不用通過各種競賽來獲得設計大項目的機會,而且完成了變被動為主動的角色轉換。這對于一個年輕建筑設計師來說是莫大的激勵,也是太大的誘惑――夢露大廈建造還沒有竣工,樓房便在一夜之間售完,看到商機的開發商希望馬巖松依葫蘆畫瓢,再畫一張一模一樣的圖紙,并且可以提供多倍的設計費。但馬巖松拒絕了,他重新設計了一個作品拿給開發商――馬巖松的“固執”在于他長久以來的設計思想,建筑師不僅僅只是被開發商“利用”,而是要有自己的思想與堅持。
幾年前,馬巖松剛從國外回到北京時,建立了一個只有3人的建筑師事務所,取名為“MAD”,寓意“瘋狂”。但由于國內項目都要投標,屢投不中,結果無項目可做,閑得無聊,馬巖松決定去設計金魚缸。他買幾條魚得到了一個免費贈送的魚缸,浴缸呈方形。馬巖松用錄像機連續幾天記錄所有魚兒到過的方魚缸中的地方,并畫上紅圈。后來發現有些地方魚兒根本不去,可見方形魚缸其實是設計者從容易制作出發作出的主觀設計,而不是從魚兒的角度來進行設計。于是馬巖松將方魚缸重新設計,減去了那些魚兒不去的空間,最后的作品有一種正負空間的感覺,而魚兒在里面游得也相當暢快愜意。
對此,馬巖松有一段精彩的論證:“人和魚有可比性,這個城市有多少人能夠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生存空間,誰能說自己要這樣的房子、這樣的空間?魚不說話,人可以說,但很少有人能說出自己想要什么。”而這樣的“苦功”也為日后他建造擁擠而富人性化的超高層建筑打好了基礎。
朱锫&阿布扎比藝術展覽館“無柱空間”
2006年12月,中國知名建筑師、朱锫建筑事務所主持設計師朱锫收到了美國古根海姆基金會理事長托馬斯?克倫斯的郵件:“這是一個非常激動人心的設計,整體的概念設計令我們印象深刻,我們期待著它對世界建筑領域產生影響。”
何種設計讓托馬斯?克倫斯如此興奮,答案就是朱锫新設計的阿布扎比古根漢姆博物館附屬建筑――阿布扎比藝術展覽方案“無柱空間”。
中國總是被稱為世界建筑師的試驗場,這一次,中國建筑師也終于有機會在另一個國家參與“實驗”。
朱锫于2006年年底意外接到古根海姆博物館的邀請,他設計的概念方案幾乎沒有任何改動就被通過,成為被批準設計古根海姆博物館附屬建筑的第一位建筑師。這表明中國建筑師已經可以在阿布扎比這個海灣城市和弗蘭克?蓋里、扎哈?哈迪德、安藤忠雄及讓?努韋爾這樣的世界級大師一起“同臺演出”。
“設計任務書對我的要求是要表達對未來藝術展示空間的理解,及對當地文化的解讀。這個建筑還要在雙年展期間為當代藝術做展覽,同時在非雙年展期間也會舉辦藝術表演”。朱锫在美國留學期間曾長期在加州生活,也到過迪拜等一些海灣地區城市,針對阿布扎比這個半島城市的基地,他認為海洋性沙漠氣候潮熱的特點最重要的是通風,于是他提出了一個具有未來速度感的“無柱空間”方案。雖有人質疑該結構看起來不成立,但朱锫稱,“結構有多種體系,梁柱只是其中之一,‘雞蛋殼’就沒有柱子支撐,但它同樣好好的。”
朱锫帶領的設計團隊特別強調從當地的建筑及城市中吸收營養。因此,朱锫的設計好似從地上升起,建筑像一個飄浮在空中的屋蓋,為地面提供陰影。人們沿著一個連續的坡道從水邊向上,穿越首層公共空間及飄浮在空中的展示空間,最終到達屋頂平臺,一個可以作為戶外展覽、藝術表演及眺望大海的第二陸地,而在建筑內部則形成一個富有流線型的全新展示空間,從內到外都是三角折面,縫里會有光線宣泄下來,非常科幻。朱锫認為這個建筑不屬于現在,而是屬于這座城市的未來。
建筑評論家史建表示:“這個建筑就像是從地上升起、探出海邊的宇宙飛船,落在了阿布扎比,很有未來感和速度感。但又和這座城市的文化、氣候、習俗很好地融合在了一起。”
貝聿銘&中國駐美國新大使館
曾經沿著華盛頓DC的西北部中心公路――康涅狄格大道向北前行,一眼就能看到大規模的施工現場。在工地現場充滿了焊接濺起的火花和鋼鉆發出的轟鳴聲。但是很少有居民知道在2.323萬平方米土地上的這個鋼鐵骨、水泥構造的“要塞”是中國的新大使館。因為它是“無聲無息地”開始施工。如今,已經竣工并交付使用的這座大使館,已成為進駐美國的歷史上最大的外國大使館。
這座建筑由美國貝氏建筑事務所的貝建中和貝禮中設計,他們的父親就是著名華裔設計大師貝聿銘。貝聿銘曾設計過香港地標性建筑――中銀大廈,而且在此次大使館的設計方案中擔當顧問。這座耗資不菲的大使館建造了3年,帶有世界最杰出建筑師的印記。新的大使館面積約為2.3萬平方米,由中國花崗巖和法國石灰石建成。
篇6
[關鍵詞] 民間青花瓷畫 文人畫 筆墨情趣
青花瓷畫是中國瓷器繪畫中的一顆耀眼的明珠,從唐宋開始經過了元明清三個朝代的發展直到現在,輝煌了七百多年,經久不息。中國文人畫以寫意畫而著稱,其瀟灑的筆法、簡括的造型、豁達的人文精神與民間青花瓷畫有異曲同工的藝術效果。筆墨是中國畫所追求的重要方面,筆和墨實際上不能各自獨立存在,一筆下去,既是用筆又是用墨,在中國畫上每一個筆觸都成為一個基本的造型單元。既是某一完整形象的有機組成部分,又有相對獨立的審美價值。這是因為中國畫具有。寫意性”的特點,而青花則是用類似中國畫的毛筆在具有一定吸水性的坯體上畫線、“分水”的釉下彩。其工藝材料很接近繪畫中的筆墨。因此,它與中國畫確實有著形異而質同之妙。
根據考古資料,從1985年揚州發現的唐代后期的河南鞏縣窯的青花瓷片中可以看出,錐形花葉紋飾畫得十分寫意,但在唐代紙絹畫中我們沒有發現寫意花卉圖,大寫意的筆法幾乎沒有見到,唐墓壁畫及敦煌壁畫雖用筆簡潔,但缺寫意韻味。在唐代繪畫中,人物占主要地位,而且以工筆重彩為主,設色富貴,法度嚴謹。畫風始終呈宮廷氣息,擱人物不談。韓斡的《照夜白》《五牛圖》、韋偃的《牧放圖》其造型結構十分嚴謹,相比唐代青花瓷畫。缺少豪情,揮灑不夠。從寫意的角度講,唐代民間青花瓷畫更多地繼承了漢代和六朝時期繪畫的寫意畫風,填補了這段寫意畫的空白,這是民間青花瓷畫對美術史的一大貢獻。
宋代坡強調文人氣質。提出“論畫以形似,見與兒童鄰”,繪畫當重神韻,形神兼備,超以象外,在文人畫家的大力倡導下,畫壇出現了新的氣象。寫意畫應運而生。梁楷的《潑墨仙人》《六祖伐竹》、文同的《墨竹圖》、馬遠的《寒江獨釣》、《踏歌圖》、法常的《松樹八哥圖》等等都是宋代杰出的寫意畫作品。從青花史的角度,宋代民間青花瓷畫遠沒有繪畫引人注目,但其大寫意的藝術風格并不遜色于文人寫意繪畫。如,宋代在浙江東陽地區燒造的青花瓷,其圖畫為屈原詩意《山鬼圖》就畫得非常出色。
元代中后期,確立了青花瓷日用工藝品的社會地位,其燒造工藝和寫意畫結合得相當完美,此階段的青花器上形成了青白相映水融的畫面,又與器型渾然一體,清淡幽雅,樸實大方。如,元青花四愛花瓶。傳統的百姓題材,青花畫為高士品梅、觀蘭、看荷、賞菊。四圖連貫。構圖飽滿,人物高古脫俗,潦潦數筆,蘭花飄逸。鶴舞翩翩。元代是蒙古族統治,許多文人士大夫走向山林,借酒消愁,消極生活。元四家之一的王蒙則說“一管筆,一錠墨,一張紙,一片山”便能過“一生”。[2]元代野逸風氣的盛行。文人不滿當局,而寫意畫恰恰又是表現文人心境的最好的繪畫手法,故元代的寫意畫較盛。由于受到社會環境和文人風氣的影響,青花人物畫更多地表現為許多忠臣義士的歷史故事,含蓄地、影射地流露出消極的抵制情緒:歲寒三友則是用得最多的紋飾,松有意志剛強,生命力旺盛的風格,竹有虛心向上、寧折不彎的高風亮節,梅有傲雪經霜不畏寒、獨天下而春的個性。這是漢族文人表示自己貞節和情感的一種方式。青花繪畫深受文人寫意畫的影響。雖然人物方面從內容到形式都沒有跳出文人寫意畫的范圍,但花卉及其他方面并不遜色,如元青花蓮花壺把蓮花、荷葉描繪得溫潤而雅,楚楚動人,而青花龍紋盤則是風流倜儻、豪情四溢。花鳥、植物、紋飾方面容易受大眾喜歡,畫工在這方面的寫意造詣要更多些。
明代是資本主義的萌芽階段,手工業相當發達。商品流通和對外貿易非常興旺。明王朝在景德鎮設立官窯,主要生產青花瓷器,這也刺激了民窯的青花器的生產,使得青花瓷器得到空前的發展。在明永樂、宣德年間青花瓷的燒制技術,裝飾水平均達到相當高的水平,至成化年間,民間瓷畫藝人首創“混水”技法,先勾線后分水,使瓷面出現了清亮悅目的層次,這是瓷畫的革新。青花釉里紅早見于元代,明宣德時燒得最好。青花和釉里紅色澤鮮艷,和白釉交融愈加賞心悅目,期間的白釉素有“汁水瑩厚如堆玉。光瑩如美玉”之說,這使得青花瓷更受人歡迎,“至精至美瓷器,莫不出于景德鎮”[3]。明末官窯萎縮以至停頓,民窯乘機崛起,燒造活動日趨旺盛,從而開辟了民間青花瓷的最輝煌的時代,由于沒有官窯的束縛,民間瓷繪藝人自由地發揮,大寫意的筆法得到充分地運用,橫涂豎抹,隨心所欲,青花大寫意得到前所未有的蓬勃發展。
文人寫意畫在明代是處高峰時期,浙派的戴進、吳偉較多地繼承了馬遠、夏圭繪畫風格,山水人物簡潔疏宕,意境深遠:陳淳、徐渭開花鳥大寫意之先河,筆墨酣暢,痛快淋漓:山人的寫意花卉更是孤傲不羈。獨立傲世:周之冕的“落墨花”墨分五色,氣勢甚壯:陳洪綬人物畫,質樸高古,凡塵莫及。寫意大家各領,給瓷畫工帶來非常大的影響。藝術是相互滲透的,明代青花瓷在生產和創作的過程中,自覺與不自覺地吸收和借鑒了寫意畫的藝術,并明顯地帶有明意畫的時代痕跡,從整體上講較唐宋元更為完美,其構圖疏簡高雅,筆勢瀟灑豪放,用筆隨意疏暢,有節奏感、疾速感,勾線亦富有粗細變化。如明代“青花八仙云鶴紋葫蘆瓶”、“青花沐象筆筒”,其人物、樹木、花草的寫意性和明代的繪畫風格十分接近,用筆也相似。如成化“青花人物梅瓶”、弘治“青花人物爐”,畫面空靈明快,計白當黑。惜墨如金:人物簡潔。形神兼備,意趣可品。崇禎“青花人物筆筒”才子佳人不期相遇。故事情節可入深港:筆墨淳厚。輕松自然,有潑墨寫意的韻味。再如萬歷年間“青花山水人物瓶”。秋江待渡、玄遠幽深,用筆簡潔,線條流暢,虛實相間,比戴文進的山水還要寫意。是幅極富抽象性的寫意畫,可謂“山水質有而趣靈”[4]。明晚期的青花瓷畫和繪畫攜手共進大寫意階段,這和當時追求個性,重抒情的藝術時尚密不可分,寫意大家徐渭在其梅花圖中題詩道:“從來不見梅花譜,信手拈來自有神。不信試看千萬樹,東風吹來便是春。”“不求形似求生韻,根撥皆吾五指栽。”[6]詩中傾見畫家自由釋放的創作精神,“不求形似”實指“不似之似”,其《墨葡萄》、《墨花卷》《石榴圖》筆墨酣暢,淋漓盡致。這種簡潔的水墨寫意畫法在民窯青花瓷上得到了充分地運用和流傳,如南京明故宮出土的天啟《爵祿圖》殘片上的小鹿就是用寫意法渲染而成和寫意水墨異曲同工。天啟《青花魚碗》的魚圖和明末清初的山人的魚十分相似。但魚碗在前,在后,這說明從手中瓷碗得到啟示,逐步形成了自己的藝術風格。繪畫影響青花,寫意青花也啟發著天才畫家。
清康熙、雍正、乾隆三代是青花瓷繼古創新的重要時期,康熙青花在“分水”技法上又創造出“青花五色”技法,使青花瓷嬌艷青翠,層次分明,如五彩般絢麗,有著與水墨畫“墨分五色”相同的藝術效果,而且胎細平整,清亮悅目。如清康熙“青花山水瓶”瓷質細膩,溫潤高雅,山水仍屬明浙派風格,用筆豪爽,道勁有力。清三代的貢獻只在于青花工藝上創新,就瓷畫藝術上的創造,沒有明顯的進步,只是延續明末的寫意畫風,乾隆后期趨于復古,而且有相當長的時期。這和當時的畫壇有一定的關系,盡管、石濤是寫意革新的畫家,但清“四王”的復古畫派占據著畫壇的主導地位,畫壇的爭鳴已沒有明末的自由了,清中后期,雖然“揚州八怪”重振寫意畫風,但清王朝內憂外患,國力衰減,對外貿易中斷,生產減產,難以再現康乾盛世,于是,清三代之后,社會生產發生了變化,青花藝術雖有閃光但不再輝煌。
篇7
關鍵詞:適應市場需求;重內涵,提層次;優化護理人才培養
基金項目:江西省中等職業學校省級教育教學研究重點課題 編號:JXZJJG-11-031
如何適應衛生市場人才的需求,培養合格的中高等衛生人才是中等職業衛校面臨的挑戰。本校對近兩年本地衛生系統招聘事業單位人員編制考試內容《公共基礎知識》的調研以及醫院對護士角色期望和要求的收集,提出為適應衛生市場需求,學校近期以“提層次,重內涵,抓安全,謀發展”十二字為出發點。堅持以提高教學質量為中心,注重學生內涵建設,強化教學研究和各方面常規管理,調動全體教職員工的積極性和熱情,團結協作,以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努力開創學校辦學的新局面,以適應現代護理需求人才的培養,現介紹如下。
一、落實黨風廉政建設、推動工作作風的轉變,營造良好的育人環境
(一)抓好黨風廉政建設,注意三個關鍵環節。一是逐層簽訂責任書;二是落實一崗雙職;三是建立問責制。學校把年度黨風廉政建設和糾風工作任務分解到分管領導和各科室;領導班子認真聽取各科室工作進展情況匯報;年底由領導班子成員開展工作落實情況檢查考核。做到決策規范化、監督制度化、管理痕跡化。切實推行黨務公開、政務公開、校務公開。
(二)改進工作作風,提高工作效率和執行力,在管理中實現服務,自覺接受學生監督。提高工作人員的主動性和服務意識。教師肩負著教育的重任,學校要提升,教育要發展,首先要增強服務意識。每一位教職員工從本崗位做起,樹立“以學生為中心”服務理念,強化服務意識,提高服務水平,力求做到“三個一點”,即看到學生多笑一點,聯系學生勤快一點,服務學生周到一點。學校及教職員工為學生服務,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和氛圍,使學生安心學習,寓教育于服務中。
二、加強教學管理,提高教學質量
(一)加強教學的常態管理,完善教學管理制度。
認真抓好教學的常規工作,強化教學常規監控力度,加強教學巡視,教學督導,學生評估,以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教學常態管理由單一的量化管理向內涵管理轉變,切實提高教師授課質量。強化以考治學觀念,完善考務制度,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
(二)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教學水平。
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端正“教書育人”的教學態度,強化職業道德,提升師資隊伍質量。學校在師資隊伍建設方面,采取引進、培養、補充的原則,打造一支穩定高效的教師隊伍。一是有計劃的引進碩士研究生,提高教師隊伍學歷層次;二是通過教學實踐、外出進修學習、教研教改、學術研討會等途徑對現有教師實行在崗培養和提升;三是對流失專業教師進行定量補充,才得以保證和提升教學質量。并且完善教師業務檔案,健全教師信息管理。為對教師的評價、培養、考核和獎勵,提供客觀依據。
(三)重視教師學術水平建設,提高教學水平。
從管理制度上規定教師的定量制,課題實行激勵制。中專護理專業教育教學要培養具有良好職業道德、必要的文化知識、熟練職業技能等綜合職業能力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1],其關鍵之一是要多方面促進教師自身素質的提高及教學、科研、創新能力的開發,而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
三、中職學校要注重多方面、多途徑優化衛生人才培養
(一)提高辦學層次,優化衛生人才培養。學校積極參與打造江西省衛生職業教育品牌,形成涵蓋職業教育模式改革、人才培養和就業的新型聯合體,即江西衛生職業教育集團,以提高學校衛生人才培養層次。在思想、組織、師資、教學諸方面做好“小高職”人才培養的教學準備工作。今年已經與江西某高職學校合作辦學,確保提層次,擴規模,使我校的辦學再躍新臺階。
(二)學校建立教學活動長效機制,優化衛生人才培養。建立健全護理技術大比武的集訓長效機制,突出能力,強化技能,確保在全省護理技術大比武中取得較好成績;每年學校舉辦畢業實習崗前護理技能大比武活動,已為教學常態課目,力求每位學生在常規技能操作上人人過關,體現職業教育以能力為本位的特點。
(三)學校建立健全國家護士執業資格考試輔導長效機制。護考輔導實行“三統一、一提高”,即統一報名、統一資料、統一輔導,提高學生輔導到課率。重視教學質量核心指標護考通過率,2013年的國家護士執業資格考試本校應屆生通過率達高84%以上。
(四)完善學校實驗教學工作,強化實踐教學,優化衛生人才培養。一方面加快學校實訓樓建設,進一步改善辦學條件。另一方面在臨床見習教學上,建立一套完整的課間見習教學機制,解決學校無直屬教學醫院,課間見習教學難以開展的窘況。還計劃招聘有一定聲譽的專家學者,擔任我校的實踐教學顧問,利用他們的教學經驗、教學醫院、教學設備等教學資源,以滿足我校的實踐教學尤其是護理、農村醫學專業的臨床實踐教學需要。
(五)完善畢業實習全程管理機制,優化衛生人才培養。在做好護理專業實習管理的基礎上,進一步做好藥劑、檢驗乃至農村醫學專業的畢業實習管理,建立健全的校企合作機制。通過實習全程管理,進一步完善畢業實習的管理機制,確保院、校、組管理暢通。保證實習質量,優化人才培養。
四、加強安全管理,創平安和諧校園
(一)實行以班為單元的班主任負責制的學生管理模式。學生科加強對班級指導、督查力度,確保班級日常管理工作落到實處,落實到細微處。努力拓展素質展示平臺,開展各種形式的教育活動。實施學生心理安全干預,真正讓學生在學校感受到家的溫暖。
(二)加強班主任隊伍建設,提高班主任業務水平。每月定期召開班主任工作會議,加強班會課教育的實效性。強化學生安全防范意識,提高學生的安全防范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
總之,如何適應衛生市場人才的需求,培養合格的中高等衛生人才,是中職教育者需要探索的課題。我校教育工作在先進理念的引領下,在提升教育質量上,積極創新:通過聯合辦學、提高層次;重視內涵建設、優化護理人才培養。以務實的行動,齊心協力,開創我校教育教學工作新局面,培養適應現代護理需求的人才。
篇8
【摘要】 將磁性微粒與抗體的偶聯,通過優化偶聯條件提高了偶聯效率,制備了高靈敏度的磁微粒生物探針;采用3(2螺旋金剛烷)4甲氧基4(3鄰氧酰苯基)1,2二氧雜環丁烷(AMPPD)堿性磷酸酶(ALP)化學發光體系,建立了化學發光磁酶免疫檢測方法;對檢測方法進行了優化和改進,提高了系統的靈敏度和檢測速度,并對HCG樣品進行相關檢測。結果表明,HCG濃度在0.15~150 IU/L范圍內,光強隨HCG濃度增大而增加,兩者之間線性關系良好,相關系數r為0.960;檢出限可達0.15 IU/L; 相對標準偏差(RSD)小于5%; 檢測總時間少于1 h。本方法可以應用于其它免疫分子的檢測,在臨床免疫檢測方面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關鍵詞】 化學發光,磁性微球免疫分析,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
Abstract A highly sensitive magnetic enzymelinked chemiluminescent immunoassay method was developed for the detection of 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HCG). The monoclonal antibody was covalently coupled on the surface of carboxylated magnetic beads to generate magneticbiotargeting; Alkaline phosphatase(ALP) was utilized as a labeled reagent of another monoclonal antibody, whereas 3(2spimadamantane) 4methoxy4(3phosphoryloxy)phenyl1,2dioxetane(AMPPD) was utilized as the chemiluminescent substrate. Based on this concept, a highly sensitive chemiluminescent immunoassay method was established to test HCG. Then, several modifications were made to optimize the method, and the detection sensitivity and procedure were improved accordingly. The detection of the assay could be fulfilled within 60 min and the test result of HCG concentration was linear over the range of 0.15 150 IU/L with good relativity(r=0.960). The 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RSD) were below 5% and the sensitivity of this method was 0.15 IU/L. The proposed method with wide linear range, simple operation and fast detection showed good prospect in practical application onsite.
Keywords Chemiluminescence, magnetic immunoassay, 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
1 引 言
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是由滋養葉層的合體滋養細胞分泌的一種糖蛋白激素,存在于孕婦的血液、尿、初乳、羊水和胎兒體內,對維持正常妊娠有重要意義[1,2]。婦女懷孕后,HCG濃度會按一定規律變化。醫生可根據異常情況判斷是否先兆流產、異位妊娠、葡萄胎等。某些婦產科疾病、術后治療過程等都需要跟蹤HCG指標變化[3]。目前,臨床診斷中HCG檢測方法有放射免疫分析[4]、電化學免疫分析[5] 、熒光免疫分析和化學發光免疫分析等[6,7]。其中化學發光磁酶免疫分析法將磁性分離技術、化學發光檢測技術與免疫學方法三者相結合,綜合了化學發光法靈敏度高、線性范圍廣、測定速度快以及免疫法的特異性高、準確性好等優點,還利用了磁性微粒在磁場可控運動的特點,可實現待測物的快速富集,具有更快的檢測速度[8,9]。國外已經相繼開發出了基于化學發光磁酶免疫分析法的試劑盒,成功地應用于多種免疫分子的臨床檢測,但試劑價格昂貴,其配套裝置也多為大型檢測儀。
本研究將磁酶免疫與化學發光的高靈敏度優勢相結合,利用3(2螺旋金剛烷)4甲氧基4(3鄰氧酰苯基)1,2二氧雜環丁烷(AMPPD)堿性磷酸酶(ALP)化學發光體系,建立了HCG化學發光磁酶免疫檢測方法。其中發光底物AMPPD是一種新型二氧雜環丁烷類化學發光試劑,可在堿性磷酸酶(ALP)的催化下發光。與傳統的化學發光試劑相比,性能穩定,幾乎無背景干擾,試劑存放時間較長,具有極高的檢測靈敏度[10]。磁性納米材料經過相應的化學修飾后,將一種抗體結合到固相載體磁性微粒上作為捕獲抗體,將另外一種抗體用堿性磷酸酶(ALP)進行標記,加入待測物后,發生免疫反應,形成雙抗體夾心物。利用磁分離技術,經過清洗去除多余抗體后,加入底物AMPPD,根據發光強度檢測待測物的量。本研究優化和改進了磁性微粒與抗體的偶聯和免疫分析條件,可以采用本實驗室自制的小型微弱光檢測儀[11]進行檢測,成功實現了對HCG的快速、靈敏檢測。
本方法也可應用于其它免疫分子的檢測,在臨床檢測方面具有良好的應用前景。
2 實驗部分
2.1 儀器與試劑
F4500熒光分光光度計(日本Hitachi公司); 尼康TE2000U熒光顯微鏡(日本Nikon公司);磁分離架(天津倍爾樂生物公司);JQ1型免疫反應振蕩器(上海強運科技有限公司)。
HCG抗原(青島康原藥業);抗HCG抗體(杭州隆基生物有限公司);堿性磷酸酶標記抗HCG抗體(ALPHCG); AMPPD(福建波生生物有限公司);羧基末端磁性微球(粒徑3 μm,陜西北美基因股份有限公司);碳二亞胺(EDC)、甘氨酸(上海共價科技有限公司);牛血清蛋白(BSA)、乙磺酸(MES)和土溫20(Tween20)均購自北京欣京科生物技術有限公司;0.1 mol/L磷酸鹽緩沖液(PBS,pH=7.4),0.1 mol/L乙磺酸緩沖液(MES, pH=6.0),清洗液PBST(0.1 mol/L PBS, 0.1% Tween20, pH=6.5),保存液(0.1 mol/L PBS, 1% BSA, pH=7.4)均由實驗室配制;實驗用水均為去離子水;其它試劑均為分析純。
2.2 實驗方法
2.2.1 羧基末端磁性微球與抗體的偶聯
取羧基末端磁性微球1 mg,置于磁分離架上2 min,棄去上清液;加入PBS緩沖液 400 μL,吹打均勻,置于磁分離架上分離,棄去上清液,如此清洗2次。清洗完畢后,加入6 g/L EDC溶液(pH 6.0) 400 μL進行磁性微球活化,吹打均勻后,置于振蕩器上,反應30 min。然后加入抗體進行偶聯,向活化后的磁微粒中加入1 g/L抗體溶液400 μL,置于振蕩器上反應6 h;偶聯完成后,加入1 mol/L 甘氨酸400 μL封閉磁性微球表面的活性基團,混勻后,置于振蕩器上反應30 min;加入PBST緩沖液 400 μL,吹打均勻,置于磁分離架上分離,棄去上清液,如此清洗2次;最后加入1 mL保存液,混勻后置于4 ℃備用。
2.2.2 偶聯效率的檢測
為了考察偶聯條件對偶聯效果的影響,本研究采用熒光素標記的抗體作為捕獲抗體與磁性微球進行偶聯。首先利用F4500對偶聯抗體的激發光與發射光進行分析,獲得光譜特性。然后將配置不同濃度的偶聯抗體,利用F4500進行熒光光強檢測,求得抗體濃度與光強的線性關系。依照上述偶聯方法進行抗體偶聯,抗體偶聯完畢后,取上清液檢測其熒光光強;將光強值代入求得的線性方程中,可求得上清液的抗體濃度。由于偶聯時加入的抗體濃度已知,據此可以求得偶聯到磁性微球上的抗體的量,計算抗體的偶聯效率。
2.2.3 化學發光光強的檢測
采用了實驗室自制的微弱光檢測儀[11]進行檢測,將發光底物與酶混合后加入微量光學反應池中,光強信號通過弱光采集模塊被放大并轉化為電信號輸出。電信號與光強信號成正比,可以作為光強輸出值進行分析。
2.3.4 HCG樣品的檢測
取50 μL羧基末端磁性微球抗體復合物加入150 μL HCG溶液,再加入70 μL堿磷酶標記的抗體,37 ℃反應20 min;將反應產物置于磁分離架2 min,棄去上清液;然后加入去離子水250 μL,吹打均勻,置于磁分離架2 min,棄去上清液,如此清洗2次;加入100 μL 0.01 mol/L Na2CO3溶液,再加入50 μL AMPPD,混勻后置于微弱光檢測儀中檢測光強。
3 結果與討論
3.1 羧基末端磁性微球與抗體偶聯
偶聯體系pH的選擇 本研究采用羧基末端磁性微球作為捕獲抗體的固相載體,以碳二亞胺EDC為縮合偶聯劑,使磁性微球表面的羧基與蛋白質的氨基脫水形成酰胺鍵,從而實現抗體與磁性微球的偶聯。EDC是一種化學性質非常活潑的雙功能試劑,受反應體系的pH值影響較大。
實驗采用MES緩沖液,加入不同濃度的K2CO3或HCl調節偶聯反應體系的pH,研究體系pH對偶聯效率的影響,結果如圖1曲線a所示。結果表明,偶聯體系在pH=4時,偶聯效率6 時,偶聯效率開始降低。因此,本實驗中反應體系的pH值為6。
3.1.2 偶聯時間的影響
在其它條件不變的情況下,進行磁性微球與抗體偶聯,然后在不同時間終止反應,研究反應時間對偶聯效率的影響,結果如圖1曲線b所示。結果表明:隨著時間的增加,偶聯效率不斷增加,在0~2 h內,偶聯效率從0迅速增長到50%;2~6 h時偶聯效率從50%迅速增長到70%,增速變緩;反應6 h后,反應趨于平衡,偶聯效率基本保持不變。因此偶聯時間選擇6 h,這樣既保證偶聯效率較高,又避免了反應時間過長造成抗體失活。
3.2 HCG檢測實驗條件的優化
3.2.1 化學發光檢測時間的選擇
取0.1 μmol/L AMPPD 50 μL,加入100 μL 3 mg/L ALPHCG(pH=9.5),于檢測皿中進行發光強度時間掃描(圖2)。結果表明,光強隨反應時間的延長逐漸升高,0~30 min內化學發光光強隨時間的延遲而不斷增長,這是因為ALP催化AMPPD發光過程分為兩個階段:首先,AMPPD在ALP的催化裂解下脫去1個磷酸基,得到1個陰離子AMPD,然后AMPD經分子內電子轉移裂解為一分子的金剛烷酮和一分子處于激發態的間氧苯甲酸甲酯陰離子,當其回到基態時會產生光子,而AMPD在一定環境下有2~30 min的半衰期;當反應30 min時光強基本穩定,繼續延長時間,光強基本保持不變。因此,為了提高檢測速度,檢測時間選擇30 min較理想。
3.2.2 羧基末端磁性微球量的選擇
取50 μL ALPHCG,150 μL 150 IU/L HCG溶液,然后加入不同量的羧基末端磁性微球抗體復合物進行孵育后,清洗3次,然后加入發光底物檢測發光光強,研究羧基末端磁性微球濃度對發光強度的影響,結果如圖3所示。結果表明,磁微球量為20 μg時,捕獲抗體濃度較低,免疫反應效率低,最終產物發光強度較低。隨著磁性微球量的增加,發光強度迅速增加。當磁微球的量達到50 μg時,發光強度達到最大。磁微球懸濁液會吸收穿過溶液的光,濃度越高吸收得越多,磁微球的量超過50 μg后,發光光強開始減弱。因此,為保證檢測時的發光強度,實驗中選擇磁性微球的量為50 μg。
3.2.3 ALPHCG濃度的影響
取50 μg羧基末端磁性微球抗體復合物,加入75 IU/L HCG溶液150 μL,然后加入不同濃度的ALPHCG進行孵育后,清洗3次,然后加入發光底物檢測發光光強,研究ALPHCG濃度對發光強度的影響,結果如圖4所示。結果表明,當反應體系中無ALPHCG時,發光強度為零,隨著ALPHCG濃度的增加,發光強度迅速增加。當ALPHCG濃度高于7.5 mg/L,發光強度增加趨于平緩。考慮到檢測試劑的成本,實驗中選擇ALPHCG的濃度為7.5 mg/L。
3.3 HCG檢測結果
3.3.1 HCG樣品檢測
用PBS溶液對HCG原液進行梯度稀釋,形成不同濃度的HCG溶液;在最優化的配比和檢測條件下,對0.15~150 IU/L的HCG樣品進行檢測得知,HCG濃度與檢測發光強度呈線性關系。線性回歸方程為:y=6.455x+122.36,相關系數r=0.960。檢出限可達0.15 IU/L,每個樣品測定總時間少于1 h,可以滿足對微量HCG進行快速靈敏檢測的需求。
3.3.2 重現性
對75 IU/L HCG溶液連續檢測6次,檢測結果的相對標準偏差為4.9%(見表1),說明本方法重現性良好。結果表明,本方法操作簡便、靈敏度高,檢測速度快,適用于檢測血清中的HCG。表1 系統重現性測試結果(略)
參考文獻
1 Fang ZiLong(方子龍), Yang ZeYi(楊則宜). Bulletin of Biology(生物學通報), 1996, 31(9): 12~14
2 Wang Shan(王 杉), Yang ZeYi(楊則宜), Xie MinHao(謝敏豪), Deng Jing(鄧 靜), Fang ZiLong(方子龍), Wan Jin(萬 勁), Zhang ChangJiu(張長久). Chinese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中國運動醫學雜志), 1997, 16(4): 280~282
3 Silva R A G D, Sherman S A, Penni F, Bedows E, Keiderling T A. J. Am. Chem. Soc., 2000, 122: 8623~8630
4 Santandreu M, Alegret S, Fabregas E. Anal. Chim., 1999, 396: 181~188
5 Zhang B, Mao Q G, Zhang X, Jiang T L, Chen M, Yu F, Fu W L. 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 2004, 19: 711~720
6 Arakawa H, Maeda M, Tsuji A. Bunseki Kagaku, 1977, 26: 322~326.
7 Lode P V, Rosenberg J, Pettersson K, Takalo H. Anal. Chem., 2003, 75: 3193~3201
8 Ugelstad J, Soderberg L, Berge A. Nature, 1983, 303: 95~98
9 Luo LiRong(羅麗榮), Ma LiFeng(馬利鋒), Zhang ZhuJun(章竹君). Chinese J. Ana1. Chem.(分析化學), 2004, 32(9): 1257~1260
篇9
【摘要】 通過構建“產學研一體化的教學實踐平臺和階段式實踐教育體系”,形成三級實踐教學的醫藥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并應用于辦學實踐,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學生的創新能力不斷提高,學校綜合辦學水平顯著提升。
【關鍵詞】 產學研一體化;實踐教育平臺;醫藥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Abstract:A favorable effect has been achieved in running the university through establishing "the Platform of Teaching Practice by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Study & Research, and the System of Phasemode Practice Education, and through forming an innovative cultivation mode of talented medical & pharmaceutical personnel via threeleveled practice and teaching. The innovative ability of students has been increasingly raised and the comprehensive level of running the university has been remarkably enhanced.
Key words: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study& research; practice education platform; medical & pharmaceutical innovative personnel; cultivation mode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文明發達的不竭動力。努力培養大學生的創新意識、創造能力和創業精神,造就一代適應未來挑戰的高素質人才,已經成為新世紀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要求,是高校義不容辭的責任。多年來我們堅持特色,適應發展,依托優勢,銳意創新,不斷探索由傳統的教育模式向創新教育轉變,采取多渠道、多手段的方法,大力開展學生科技創新和實踐教育,通過構建“產學研一體化的教學實踐平臺和階段式實踐教育體系”,形成三級實踐教學的醫藥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并應用于辦學實踐,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一、構建產學研一體化五級實踐教學平臺
實踐教育對大學生的創新思維、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發揮著重要作用,良好的實踐教學平臺是保證人才培養質量的基本條件之一,是培養高素質創新型醫藥人才的根本。近十年以來,學校圍繞培養創新人才的目標,進行了一系列教育觀念和教育理論的探索和改革,提出了“以人為本,發展個性,實施創造性教育”的理念,加大實踐教學平臺的投入和建設,建立了不同層次、各具特色和功能的五級實踐教學平臺,為創新人才的培養提供了基本條件。
(一)建設教授、重點學科帶頭人工作室,構建基礎創新實踐教學平臺
該平臺由教授、重點學科帶頭人工作室等構成,通過發揮教授、重點學科帶頭人的科研帶動作用,指導學生早期接觸和參與任課老師的科研活動,引導學生開展基礎創新活動。
學校為培養和引進的專家教授和學科帶頭人配置專門的實驗室和設備條件,并設立了引進人才科研啟動基金,較好地保障了科研工作的開展。同時,通過制定科技獎勵制度,并把教師指導學生科研納入工作量考核,鼓勵老師引導學生進入工作室學習,使學生在學習專業課的時候就接觸科研,老師嚴謹的科研作風、研究思路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科研思維,促進學生科研創新意識的逐步形成。
(二)建設二級院系實驗中心,構建示范性實驗教學平臺
該平臺由二級院系實驗中心組成,各二級院系充分利用這一平臺,積極推行實驗教學改革,增設開放性實驗、綜合性實驗,鼓勵學生開展設計性實驗,培養學生基本技能,成為學生科技活動和第二課堂的重要場所。
2002年以來學校整合資源,加強了二級院系實驗中心建設,建成了一批示范性的實驗平臺,如“模擬GMP實驗室”、“臨床醫學模擬實驗室”、“數碼互動中藥標本室”、“生物技術創新實驗室”、“藥理藥效評價實驗室”等。而且特別設立設備購置專項經費,鼓勵二級學院和課題負責人利用科研經費購買儀器設備,并給予相應的配套資金支持,加快了二級院系實驗中心平臺建設,學生可以自由的將科研設想在此平臺進行實驗論證,將書本的理論知識運用于實驗,提高了學習興趣,培養了創新思維。
(三)建設三大公共科技服務平臺,構建課外科技活動開放性平臺
該平臺主要包括分析測試中心、實驗動物中心、醫藥科技信息中心等,是我校師生開展科技活動的重要公共服務平臺。利用此平臺,學生開展了多種形式的課外科技活動,為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提供了高質量的科技服務保障。
學校不斷完善公共科技服務平臺的條件配置,建成設備一流、技術一流、管理服務一流的分析測試中心,按照國家SPF標準,建設集實驗動物生產、供應和實驗于一體的實驗動物中心,建設華南地區最大的醫藥科技信息中心,學生通過數據庫和科技信息庫可以迅速便利地查詢國內外最新的科研動態,了解各種前沿的科研信息,三大開放性公共科技平臺成為學生課外科技活動的園地。
(四)建設科研機構及重點實驗室,構建培養專業技能的特色平臺
該平臺包括各相關研究所和重點實驗室。特色平臺集中了我校優勢的學術領域,擁有優秀的科研團隊和先進的實驗設備,承擔了大量的研究課題,產生了一系列成果和先進技術,學生參與高水平的專題研究,是學生專業技能培訓的重要場所。
近幾年來,學校發揮以藥為主的應用學科的特色和優勢,加大對研究機構的支持力度,不斷加強改革,推動體制創新,健全和規范管理,加快研究所的建設,使我校的研究機構形成各具特色的發展方向。多方位籌措資金加強重點實驗室,廣東省藥物新劑型重點實驗室、教育廳現代中藥重點實驗室、現代生物技術與制藥重點實驗室及中藥現代化關鍵技術平臺等獲得各級政府的大力支持以及企業的聯合共建,構筑了先進的新藥研發基地。該平臺每年接受近800名學生開展專題研究,學生涉足到高水平的科研實踐,開拓了視野,創新能力、專業技能水平迅速提高,為創新人才自身素質進一步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五)強化產學研基地建設,構建培養學生社會實踐和綜合能力的平臺
該平臺主要是學校與企業共建的產學研基地和實踐教學基地。多形式的科研及教學實踐聯合平臺使學生在校期間就能完成上崗前的職業培訓,完成學生向企業員工的實際能力轉換,在企業實踐可以較早的接觸社會,同時接受企業文化以及創新理念的熏陶,學生社會實踐能力不斷增強,創新意識得到進一步提高。同時產學研基地建設產生了一批高水平的科研課題,培育了科研團隊,提高了師資隊伍的水平,從而帶動了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
我校是廣東較早開展產學研結合的高等院校之一。早在1990年我校開辦了廣東藥學院制藥廠,1993年與廣東順德容奇城鎮開發總公司共同投資成立了廣東環球制藥有限公司。我們發揮學校的這一傳統優勢,強化產學研基地建設,走出了一條特色鮮明的產學研相結合之路。為了加強產學研實踐教學平臺建設,近年我校又與羅浮藥谷、廣州太陽神等醫藥企業建立了產學研示范基地。學校還分別與香港大學、聯合偉華藥業公司、waters公司、貝克曼公司和等共建聯合實驗室,與中山市人民政府、中山國家健康科技產業基地合作,建設匯集三方優勢,集官、產、學、研、銷“五位一體”的華南現代中藥城。近年來學校進一步拓展實踐教育基地,現有教學實習基地230多個,三間附屬醫院(其中兩間為三級甲等),一間附屬藥廠,為實踐教學創建了更大的平臺。目前我們已經建立了10余個不同層次的產學研實踐教學基地,每年可以接收近1000名學生實踐教育。
二、以實踐教學平臺為依托,推行三級創新教育模式,培養高素質人才
創新人才的培養是一個長期的、循序漸進的復雜工程。根據不同教育階段學生的學習特點,我們將大學四年教育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大學一年級(早期),第二階段——大學二年級和三年級(中期),第三階段——大學四年級(后期),依托五級實踐教學平臺,分階段系統地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創造能力和綜合素質,即“早期創新意識和思維培養,中期創新能力培養提高,后期科研實踐技能培養”,形成空間與時間立體化的醫藥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一)早期接觸科研,培養創新意識和創新思維
培養創新思維是培養創新人才的關鍵。以教授工作室、實驗中心為平臺,通過多種方式的科研學術活動,讓學生在大學一年級就有較多的途徑了解、接觸科研,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思維。
舉辦多形式的學術活動。我們通過開設“教授論壇”、“博士論壇”等,在校園營造良好的科研創新氛圍,學生通過接觸不同領域學者的思維方式,加強學生早期創新意識的培養。
開展創新的第二學術課堂。我們通過教學制度改革,增加學生選修課學分,給學生更多的“自由度”,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特長去選修課程,拓寬了學生的視野,有利于創新思維的培養。
推進實驗教學改革。我們利用二級院系實驗中心,設置各種形式的開放性實驗,各種基礎課、專業基礎課的綜合性、設計性實驗開出率達30%左右,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和實際操作能力,也為開展學生第二課堂、課外興趣小組提供了充分的條件,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
(二)中期專題研究,強化科研能力和專業技能
強化專業技能是培養創新人才的根本。在大學二、三年級,我們提供各種機會,采取不同方式,在學校公共科技服務平臺以及科研機構、重點實驗室平臺的支撐下,鼓勵、組織學生開展專題研究,強化科研能力和專業技能。
設立學生科技創新基金。學校每年撥款專門用于資助本科生科技創新活動,通過讓學生申報科研項目、參與專題研究以及開展各類科技活動來提高創新能力,目前已在全校本科生二年級以上學生中全面啟動。
實行本科生導師制。從2002年開始,我們以生命科學院為試點實行本科生導師制。導師指導學生課題設計,參與自己的專項科研項目,并獨立承擔一部分科研任務,同時指導學生參加各類課外科技活動,使學生在導師的指導下掌握正確的科研思路,培訓實驗技能。
推行創新學分,制定綜合考評制度。允許學生以優秀科研論文、卓有成效的創新活動、課外科技成果等獲得成績和學分,學生的科研積極性極大提高,開展了一系列的課外科技活動,如大學生“挑戰杯”比賽、航模比賽、課外科研調查等,學生的科研創新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三)后期科研實踐,提高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
科研實踐能力的培養是創新人才培養的重要環節。在大學后期,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都有較大幅度的提高,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專業理論知識和實驗技能,此時我們引導學生進入各研究室所、實驗中心、產學研基地開展實踐教育。
推行“雙師制”,在實踐基地聘任具有豐富科研實踐經驗的老師給學生進行指導,學生獨立完成項目的設計、可行性分析和實踐,培養了學生的系統科研能力。產學研實踐基地濃厚的職業氛圍鍛煉和培養了學生職業能力,使他們的理論知識在實踐中升華、能力在實踐中增長。
通過后期實踐能力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全面提高,他們在產學研基地表現出的良好職業道德、過硬的職業技能,體現了強有力的職場競爭力,不僅合作企業吸收我校的畢業生,而且還輻射到合作企業周邊其他相關企業,深受用人單位歡迎。
由多層次實踐教育平臺和三級培養模式構成的醫藥創新人才培養體系見圖1。
三、創新人才培養成效顯著,學校辦學水平明顯提高
通過構建五個不同水平、各具特色的實踐教學平臺,有效地推行三級教學模式,學校的辦學水平和學生的創新能力、綜合素質明顯提高。
篇10
[關鍵詞]意境論;境界論;傳承性;現代轉換
王國維的《人間詞話》是中國古典文論的重要著作,是王國維文學、美學思想的集中體現。“境界說”是《人間詞話》的理論基礎和核心。歷來關于傳統“意境論”與王國維的“境界論”的聯系和差異有多種討論。客觀而論,王國維的“境界論”是對傳統的“意境論”繼承與再發展,就繼承一面而言,《人間詞話》中所討論的理論問題和言說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仍隸屬傳統文論的范疇;就創新一面而言,王國維對傳統意境觀進行了現代性轉換,主要體現在借鑒西方理論給予傳統意境觀新的哲學品質;同時,將“意境”這一傳統的美學范疇與人生直接聯系,凸顯出新的人格內涵。
一、“境界論”的傳承性
在《人間詞話》里,對傳統“意境論”中的重要理論問題,王國維給予了大量的重視,進行了深入細致的研究。首先,在情與景的問題上,情景兩者的關系既是文學的本質關系,又歷來是意境探討的重點。歷來的學者對兩者的關系的闡述眾多,但大都傾向于兩者需迎合上,對情緒的微妙深刻體驗,需有景的逼真描寫;而對于景的精妙摹寫也須有情的縱貫暢通,兩者不可孤立視之。如王夫之在《薹齋詩話》中所言:“情景名為二,而實不可離。神于詩者,妙合無垠。巧者則有情中景,景中情。”在情景須統一的觀點,王國維與傳統詩論家保持著高度的一致,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也曾明確地指出“昔人論詩詞,有景語、情語之別,不知一切景語,皆情語也。”同時,王國維將主觀的喜怒哀樂也涵蓋于“境”之內,拓寬了傳統境界的審美層面。另外從意境的創造角度出發,提出了“寫境”和“造境”。值得注意的是另一組相關概念,“以物觀物”和“以我觀物”。這兩組概念的區別是很明顯的,一為意境的生成方式,一為主體的觀照方式,但兩者均涉及到了意與境也即情與景的問題。“寫境”往往表現的是隨物宛轉,即狀寫自然對象之貌,這時主體的運思方式往往是“以物觀物”,在作品中,此種狀態凸顯于讀者之前的往往是景,創作主體的意識往往消隱于其后,呈現出閑靜的美學狀態。“造境”則更注重對主體內在之意的表達,故對“景”總是表現出由“意”而發的移情改變,這時作品中的“景”區別與“寫境”中對對象的順合表達,以出于主體之意的強烈的情感塑造之下的別樣表現,最常見的是帶有濃厚的主體色彩的擬人化表現,呈現出宏壯的美學狀態。
其次,王國維的“境界論”強調了“真”,他將“真”作為藝術美感發生的基礎。“真景物”,是指自然界和現實生活中的人、事、物,在文中要對此進行真切的描寫,而非籠統抽象的描述。“真情感”,是指對外物的一種自發而真實的感情,帶有主體本性的純真。“真境”在文本的具體表現中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要真情、真景、真境,即要求創作主體以赤子之心的純正之情描繪自然之景以達不隔之境,以不受塵世沾染的天真之心去捕捉自然(對象)最微妙精髓之處。“真”的體現,既有主體之真,也有客體之真,更有表達之真。“不隔”既是情真、景真的境界,更是以氣貫通、道物同一的境界。王國維說:“納蘭容若以自然之眼觀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漢人習氣,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來,一人而已。”這里的以“自然之眼”、“自然之舌”,即是強調由本性的純真而發不受社會污染的真性表現。與此同時,王國維還推崇歷經人生滄桑而對人生而做的透徹了悟,他認為這也是一種“真”境的體現,前者勝在自然真切,后者勝在透徹深邃。在一定程度上,王國維更為強調后者,在此種境界中,詩人往往出于對世事的透徹了悟而不再局限于一己之身,而能真正上升到生命意識和宇宙意識的高度,實現對普通人生的終極關懷。如第十八則:“尼采謂:‘一切文字,余愛以血書者。’后主之詞,真所謂以血書者也。宋道君皇帝詞亦略似之。然道君不過自道身世之戚,后主則儼有釋迦、基督擔荷人類罪惡之意,其大小固不同矣。”此外在王國維對“真”的研究中,往往也很注重語言表達的問題,王國維認為要做到表達的直接真實,故不主張有太多的修辭、或為典雅有意而為的“用典”。同樣出于對“真”的強調,王國維非常重視意境中的“神韻”,即意境是否具有傳神的意味,因為神也可視為“真”的一種美學表現,即精髓微妙之處的精妙直觀傳達。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不只采用了傳統的詩話形式,還常使用義界含混的印象式的批評術語,體現了與傳統文藝的言說方式保持一致的傳承性。如第十則:“太白純以氣象勝。‘西風殘照,漢家陵闕’寥寥八字遂關千古登臨之口。”第十四則:“溫飛卿之詞,句秀也;韋端己之詞,骨秀也;李重光之詞,神秀也。”在這幾則中的“氣象”、“骨”、“神”,均是傳統文藝中常見的批評術語,而傳統文藝批評中常見的其它術語,如“氣韻”、“悲壯”、“豪放”、“沉著”、“凄婉”等詞,在文中也能找到身影。王國維對這些含義豐富沒有明確界定的偏重于感覺的術語保留運用,表明其對中國傳統文藝的美學價值的清醒認識,雖然中國傳統文藝不長于系統性和思辨性,但重視直觀、傾向個人感覺、模糊但含義豐富,不計較細枝末節而傾向于整體氛圍的渲染,這都是傳統文藝批評值得重視的特色。對傳統美學特征的重視也說明王國維在進行中西文化交融的過程中對本土特色的保留,而不是盲目的全盤西化。
二、“境界論”的創新性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嘗試將中國傳統的文藝理論與西方的理論思維方式相結合,努力為中國傳統的文藝理論輸入新的理論品質,借西方學術思想和方法來實現中國傳統學術的創新,使兩者在溝通中實現現代轉換。
首先,在《人間詞話》的編排上可以見出他對理論系統性的重視。前九則是王國維對自己評詞準則的解釋,而十到五十二則則按時代的先后順序對名家作品做出批評,做到理論與實踐的結合。葉嘉瑩指出:“從這種記敘次第來看,《人間詞話》上卷雖無明白之理論體系,然其批評理論之部與其批評實踐之部,透過各則詞話之編排安置,卻仍是頗有脈絡及層次可尋的。”其次,在《人間詞話》中,王國維雖然沿用中國傳統的詩話形式,但在理論內涵的闡釋中嘗試運用西方思想中的重要概念對傳統理論加以闡發。如“以我觀物”、“以物觀物”這一組概念,即是以德國古典哲學中的主客體關系來解釋傳統中的“情景”關系。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對西方文藝思想的運用并非僅限于此,在更深的理論闡釋中,王國維的一些文藝思想的理論基礎也是由西方美學理論化用而來。如王國維在《人間詞話》對境界的界定是由本體論出發,突破了傳統的情景交融層面。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對“意境”獨特的美學價值的強調,已經凸顯了“藝術獨立論”這一現代美學命題。針對王國維的另一組重要概念,“有我之境”和“無我之境”,葉嘉瑩在《王國維及其文學批評》中指出,這組概念乃是受到康德、叔本華的美學思想的影響,“有我”是指因主體帶有自我意志而與外物處于某種利害對立關系,而“無我之境”則是主體泯滅了自我意志而與無利害關系。正如葉嘉瑩在書中所言:“靜安先生所提出的‘有我’與‘無我’兩種境界,實在是根據康德、叔本華之美學理論中由美感之判斷上形成的兩種根本的區分。”而王國維在對詩人素養時所提的“能入”、“能出”的說法能隱約可見“游戲說”的影子,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一刪稿》第四十九則也說:“詩人視一切外物皆游戲之材料也,然其游戲則必以熱心為之,故詼諧與嚴肅二性質亦不可缺一也。”以熱心為之即是“能入”,而以外物為材料即是“能出”。若進一步思索,這一觀點則又與西方的“審美距離說”具有一定的契合。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進行的中西美學思想融合的嘗試,其意義不只局限于對“意境”理論的闡發開拓上,更重要的是,他以西方哲學思辨的方式反思總結中國的傳統的審美經驗,突破了傳統美學研究重視經驗總結和直觀感悟的老套路,為中國傳統的文論引入了新的思維方式,強調了美學研究的現代哲學品格。
在《人間詞話》中,王國維對“意境”觀的現代轉換的另一個貢獻,就在于將意境的美學品質與人生境界相聯系,意境的美學價值與對人生價值的關懷和實現相聯系。如他所謂的“人生三大境界”即是將藝術(學術)的境界與人生境界直接聯系。在王國維那里,追求學術的真理是與追求人生價值相統一的,他的哲學和美學是以人生為基礎點建立起來的,他強調藝術的形而上意義即在于對人生的終極關懷,實現藝術對人生的救贖。李澤厚在《華夏美學》中曾說:“關于他(王國維)的境界說有各種解說。我認為,這‘境界’的特點在于,它不只是作家的胸懷、氣質、情感、性靈,也不只是作品的風味、神韻、興趣,同時它也不只是情景問題。它只是通過情景問題,強調了對象化、客觀化的藝術本體世界中所透露出來的人生,亦即人生境界的展示。”即是指明王國維認為藝術境界和人生境界是相通的,并將審美境界當作是突破現實生活和原始欲望實現完整自我的精神解脫的途徑。王國維將“審美”提到了一個至高的位置,它是超越一切現實功利目的之上的獨立的人類生存需求。王國維美學的人生觀的確立,確定了藝術本身的獨立價值,它以無用之用高于道德倫理價值而對人的生存具有更根本的意義。可以說王國維確定人生為美學的本體,為中國現代美學奠定了形而上的根據。
三、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