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教學課件范文

時間:2023-03-15 15:56:4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拼音教學課件,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拼音教學課件

篇1

教學目標

1.學會a、o、e三個單韻母,讀準音,認清形,正確書寫。

2.認識聲調符號,掌握a、o、e的四個聲調,能直接讀出帶聲調韻母的音。

3.認識四線格,學習使用四線格。

重點:a、o、e的音、形教學。

難點:掌握o的發音,學會a、o、e的四聲。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a、o、e三個單韻母,讀準音,認清形。

2.認識聲調符號,掌握a、o、e的四個聲調,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有不認識的字怎么辦?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漢語拼音,因為學會了漢語拼音,你們自己就可以讀帶有拼音的故事書,而且還能學會很多的漢字。

我們先來學習三個單韻母,齊說單韻母。

二、 學習a、o、e三個單韻母的發音

1.教學單韻母a

(l)演示課件,問:它們在干什么?(一位醫生阿姨正在給一個小朋友檢查嗓子,小姐姐張大了嘴巴發出a的音)

這就是我們要學習的第一個單韻母a,它就念a,發音時嘴巴要張大,讀音要拉長些。

教師示范發音,學生練習發音。

指名讀,齊讀a。

(2)認識四聲,掌握a的四個聲調

a是單韻母,出示四聲卡片,ˉ、ˊ、ˇ、ˋ,這些就是四聲符號。

我們先給a戴上一聲的帽子,讀1(板書:1)范讀,指名讀,一聲要讀得很平,記

住:一聲平。

(出示二聲符號)這是二聲,把它戴在a上,讀2(板書:2)范讀,指名選,二聲要

往上揚,記住:二聲揚。

(出示三聲符號)這是三聲符號,戴在a上后,a要讀成3(板書:3)范讀,指名

讀,三聲發音時要拐旁,叫三聲拐彎,再指名讀,齊讀。

(出示四聲符號)這是四聲符號,a戴上它后就讀4(板書:4)范讀,指名讀,發四

聲的音要向下降,叫做四聲降,指名讀,齊讀。

復習聲調規律,齊背兒歌:一聲平、二聲楊、三聲拐彎、四聲降。

2.教學單韻母o

(l)看圖,指明說圖意。

(公雞在打鳴,喔喔地叫),我們要學的第二個單韻母和公雞打鳴時發出的喔喔聲很像。

(出示單韻母o的卡片)指導發音:嘴唇要攏圓,范讀,齊讀,指名讀。

(2)掌握o的四聲

依次出示o的四聲,分別問:這是幾聲?怎樣讀,練習發音。

3.教學單韻母e

(1)看圖,你發現了什么?

鵝的音讀平了就是e的音,這是我們要學習的第三個單韻母,指名讀,齊讀。

(2)在學習a、o四聲的基礎上自學e的四聲

分小組讀,指名讀,正音,齊讀。

三、鞏固練習

1.出示a、o、e的卡片,復習發音。

2.出示a、o、e的四聲卡片,依次讀,打亂順序讀。

四、總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漢語拼音的第一課,認識了三個單韻母a、o、e并且掌握了它們的四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能直接熟練讀出帶聲調韻母的音。

2.認識四線格,學習使用四線格。

3.能正確書寫a、o、e。

一、復習導入

1.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哪幾個單韻母,誰想念給大家聽?

2.齊背四聲兒歌

3.復習發音:1 4 % 5 $ 1 7 6

二、認識四線格

在黑板上打好四線格,問:你發現了什么?告訴學生哪格是上格、中格、下格。

三、 教生書寫a、o、e

l.學習a的筆順

教師示范書寫:a占中格,先寫左半圓,再寫豎右彎。

學生書空,并在練習本寫三個a。

2、學習o的筆順

教師示范書寫:o也占中格,一筆寫成,學生書空,并在本上寫三個o。

3.學習e的筆順

教師示范書寫:e也占中格,先在中格的中間寫橫,然后連著寫左半圓。注意:e是

一筆寫成的。學生書空,在本上練習。

4.小結:a、o、e都占中格,并要占滿格。

5.學生練習書寫。

四、練習讀書

教給兒歌:張大嘴巴:aaa

攏圓嘴巴:ooo

扁扁嘴巴:eee

五、總結

我們認識了單韻母a、o、e,掌握了它們的音、形及書寫,又認識了四線格,學會了如何在四線格中正確書寫字母。

六、布置作業

1.在家庭作業本上將每個單韻母的四聲書寫一遍。

篇2

1.運用電教媒體,激發學習興趣

無論學習那一項知識,無論面對什么群體的學習著,興趣都會起到一定的作用,學生的學習興趣對學習效果的好壞,有著直接的影響。而多媒體課件結合了小朋友比較感興趣的各種動畫與色彩,還有音響,顯得生動形象,直觀性極強,對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對待每一屆一年級學生,開學伊始,我總習慣于給他們演示一個CAI課件:一個小姑娘從左邊走出來,一邊向小朋友揮手,一邊說:“嘿,小朋友,你們好,我是拼音姐姐,從今天開始,我就要跟你們在一起了。我的用處可大啦,能幫你們識字、讀書、學說普通話。你們愿意跟我做知心朋友嗎?”這時,在坐的小朋友既好奇又激動,異口同聲地說:“愿意!”緊接著,課件上的拼音姐姐就會接著叫大家朗讀一則兒歌:“拼音字母真是好,讀書識字離不了,幫助講好普通話,我們快快掌握牢。”小朋友對此新奇不已,他們的積極性一下子便調動起來了。

又如,在教學復韻母“OU”時,出示CAI課件,伴隨著樂曲聲,大屏幕上出現了一望無際的大海,在這藍色的海面上,一群白色的海毆在自由自在的翱翔,還不時地發出動聽的叫聲。學生們都高興地叫起來:“大海,大海!”“海鷗,海鷗!”畫面一出現,小朋友便吸引住了,課堂氣氛也一下子活躍起來。這時,我便抓住時機導入新課:“是啊,一群白色的海毆在蔚藍的海面上飛得多自在呀!今天我們要學的復韻母“OU”的讀音和海鷗的“鷗”的音是一樣的。”

導入新課是一門藝術,其方法多種多樣,其中運用多媒體課件導入的方式可以說是一種較為積極的導入方法,通過播放多媒體片段,在教室可以營造一種濃厚的學習氛圍,在不自覺中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投入度,使學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信息傳輸系統處于最佳導通狀態。所以,在教學中激發學生求知興趣,對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益是很重要的。

2.運用動畫演示,揭示拼讀規律

2.1 口腔動畫,輔助發音。在多年的漢語拼音教學實踐中,我遇到了許多關于學生發音上的難點,在我們這個地區,舌前音舌后音較難區別,前鼻音與后鼻音較難區別,另外就是en和ei兩個韻母也經常混淆不清,這樣我利用多媒體就很好地解決了這個難題,我把這幾個容易混淆的聲母和韻母發音部位的不同制作成了直觀感覺較強的多媒體課件,讓學生細細觀摩,對于他們突破這個個發音難點有著很大的幫助。

2.2 動畫演示,教學拼讀。在學生學習品讀規則時,如果很好地利用多媒體也一定會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比如那些聲母和那些韻母可以相拼,不可以相拼的我們都可以制作成多媒體課件,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讓他們聯系選擇那些可以相拼,那些不能夠相拼,這樣就很好地加深了他們的印象,對于他們掌握拼讀規則有著很大的幫助。

3.有利于掃除教學中的障礙

在漢語拼音教學時,我們教學在一線的教師都知道,j,q,x和ü相拼時應該去掉上邊兩點的規則是學生們經常犯錯誤的地方,老是忘記這條規則,教學中,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多媒體動畫課件,一個頭上頂著兩點的小狗與胸脯上貼著j,q,x的三個動畫小動物分別擁抱,但小狗與這三個小動物分別進行擁抱的時候總是要把頭頂上的兩點拿掉,成了習慣以后,后來的每次擁抱,小狗頭頭頂上的小點每次便自然消失了。這樣給每個學生便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讓他們牢牢地記住了這條拼讀規則。

4.運用課件演示,促進書寫教學

在漢語拼音書寫的教學課堂上,一般都是教師在黑板上書寫,學生在底下看,然后再學生書寫,這種傳統的教學方法的弊端是顯而易見的,教師在課堂上的書寫出的字母相對來說是比較小的,速度又是比較快的,對于班級來說,后排的學生有一部分是看不清楚的,另外還有一部分學生是看不清楚老師的書寫筆順與占格情況的,這就對漢語拼音教學帶來許多不良的影響。但是如果能夠合理地運用多媒體課件,這樣的矛盾就會迎刃而解,比如用多媒體課件顯示出的字母書寫大小可以隨著班級學生容量的多少而進行適當的調整,速度也可以適當放慢,并且可以根據實際教學情況的需要多次反復進行播放,這樣對漢語拼音的教學就會產生較大的幫助。

篇3

作為高職院校《大學英語》公共課教學的教師,我在教學中嘗試將國外的優秀電視新聞視頻節目引入教學中,得到了學生廣泛的好評,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教學效果。以下結合自己《大學英語》公共課的教學實踐,談談自己的實踐探索和思考。

將CBS晚間新聞視頻節目引入《大學英語》公共課教學的原因

根據調查,高職學生目前的英語學習的現狀是,學生英語學習基礎普遍較差,學習興趣較低,英語學習成績不理想。隨著自主招生和注冊入學的招生模式進一步推進,學生英語基礎會更差,學習能力也更低。要改變這一現狀,就需要《大學英語》公共課教學的教師采取切實有效的教學改革措施,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

《大學英語》公共課教學旨在為大學生學習英語和運用英語打下良好的基礎,增強英語學習興趣,培養語感,了解和關注世界文化尤其是歐美文化。而國外優秀電視新聞節目恰好能達到此目的。這些優秀電視新聞節目制作水平高,收視率高,是非常難得的教學媒介。在這些新聞節目中,我的首選是CBS晚間新聞視頻節目(CBS Evening News)。這是由于CBS具有如下幾個方面的典型特點:1.主持人音色淳厚清晰、語調沉穩,語速適中,對重音、強調、停頓和連讀的處理具有獨特的風格。2、新聞內容相對嚴肅。3、視頻畫面清晰,技術處理手段到到位。4、每期節目圍繞大致5-6個新聞主題,且新聞內容含主持人介紹、記者采訪分析等,內容深入、透徹、完整、全面。時長約20分鐘。

將CBS 晚間新聞視頻節目引入《大學英語》公共課教學的具體做法

教師要養成對CBS晚間新聞的收視習慣,并將每期節目觀看后利用相關軟件下載下來供教學中選用;由于CBS晚間新聞時長約20分鐘,所以教師課前要結合教學選取其中的一個新聞事件,要求時長大約在5分鐘左右。選取內容力爭與所學內容相近或有聯系。這一環節要求教師上課前要做好視頻剪輯以便節約上課時間;與學生一起觀看視頻,爭取掌握新聞的主旨。此環節要求教師必要的指導并與學生一道完成;選取重要的新聞詞匯1-2個加以簡要解釋,要求學生記筆記,發音準確并學會運用;力爭總的教學時間控制在8分鐘左右。

將CBS 晚間新聞視頻節目引入《大學英語》公共課教學實踐及結論

篇4

〔中圖分類號〕 G623.2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4)18―0048―01

在小學拼音教學中,教師應當結合信息技術,抓住小學生的興趣特點,把信息技術與課堂游戲以及拼音教學這三者有機地結合起來,這樣才能大幅度地提高教學效率。信息技術與拼音教學相結合,不僅深受學生的歡迎,而且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信息技術與拼音教學相結合的優勢

1.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小學階段的學生一般都具有好奇心強、比較好動等特點。作為一名小學教師,正是要抓住這一時期學生的特點,有針對性地制定出相應的教學方案。在日常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將拼音教學與信息技術有機地結合起來,確保聲音、圖像、文字以動態的形式表現出來,挖掘、培養學生潛在的學習興趣,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2.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信息技術是多樣化的,變化多端的,將這種技術應用到小學課堂中,能夠開拓學生的視野,激發學生的好奇心理以及發現問題的能力。只有學生自主發現問題,并想盡辦法解決問題,才能為學生的創新打下基礎。縱觀世界,很多發明創造都是由于發現了問題而得出結論的,只有學生自主地去探索、去尋求,才能達到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

二、信息技術與拼音教學相結合的方法

1.教學內容要豐富多彩,教學方法要輕松活潑。正如前面所提到的,興趣才是學生最好的老師。所以在拼音教學中,教師要使用信息技術,將原本枯燥的書本知識轉變為豐富多樣的圖片、聲音、動畫等形式,以輕松活潑具有趣味性的方法,把知識教授給學生。在課件的制作中,教師可以將所有的拼音制作成小動物的樣子,比如,b就可以制作成小斑馬,g就可以制作成鴿子,h就可以制作成小河馬等等。然后制作一個動物園的場景,再設計一個情節:“今天是禮拜天,爸爸帶我去動物園,什么小動物是你最想看的呢?”在這一切都準備好后,教師可以將制作成小動物的拼音放進“動物園”里,讓學生自己說想看什么動物,然后自己在“動物園”內尋找該動物。在類似的教學方式的刺激下,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得以激發和提高。

2.教學目的要準確明了,教學形式要生動有趣。拼音教學的目的很明確,就是要讓學生準確、快速、熟練地進行拼音讀寫。傳統的拼音教學與學習是比較乏味枯燥的,要想讓枯燥乏味變為生動有趣,教師就需要結合信息技術對教學方式進行創新與改變。比如,“d、t、n、l”這四個拼音字母在形象上很好辨認,但在讀音上比較容易混淆。針對這一問題,教師可以設計一個小游戲,其背景為王子為救公主勇闖迷宮,而這迷宮共有六層關卡,前三層關卡可分別將“d、t、n、l”四個字母中的任意兩個進行組合,另外兩層關卡將這個四個字母中的任意三個字母進行組合,最后一層將四個字母放在一起。然后讓學生進行闖關,每一關都要讓學生將字母讀出來,全部讀對了就可以過關。這樣具有游戲性、趣味性以及知識性的課堂活動,可以幫助學生從讀音與字形上很好地掌握拼音知識。

篇5

【關鍵詞】中小學語文教學 CAI課件 虛擬網絡空間

一、人機交互與拼音漢字教學

信息技術背景下的拼音漢字教學,有一個很重要的實踐基礎就是:人機交互。現代社會中,一個人除了人際交往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交往空間,那就是人機交互。除了對自然語言的處理外,還有對計算機語言和網絡語言的處理。因此,傳統的拼音漢字教學,除了承載原有的任務以外,又承載了另一個重要功能,成為人機交互的接口,并進而成為網上交往的接口。這必然對拼音漢字教學的方式和方法提出新的要求,要求拼音教學和漢字教學進行功能上的擴展。

近50年來,拼音教學已基本形成成熟的套路。但對它的作用的認識就比較多樣化了。有的認為是“工具”,有的認為是“拐棍”。隨著拼音輸入法,如全拼、雙拼、智能ABC、紫光拼音輸入法等的廣泛應用,中文信息處理由字處理向詞處理的過渡,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拼音輸入法的方便快捷、易學易用。拼音教學愈顯重要。相應地,21世紀的小學語文教學,在設計拼音教學時,就很應該加入輸入法的相關內容,使學生能夠比較熟練地運用拼音輸入法打拼音節、熟悉音節,為識字打字做好準備,拓展漢語拼音學習的功能,增強學生學習拼音的興趣。

二、CAI課件與課堂語文教學

1.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更加注重自主、合作、探究式地學習。

2.改變了師生的角色和責任,變傳統的“教師――學生―語文教材”三因素構成的教學模式為“教師――學生――語文教材――教學課件”四因素構成的教學模式,一定程度上減輕了教師課堂教學的負擔,教師處在組織、引導、協調的角色。課堂變為學生的課堂、課件的課堂,增強了互動性和學生的自主性。

3.改變了學生的思維過程,由原來教師引導下的單向思維變為多向的發散型思維。因為豐富所以多向,由于好奇故而探究。

4.改變了教師原有的備課方式,增大了備課的內容和難度。由于語文CAI課件內容的多樣性,學生提問的不確定性,促使教師要不斷地“充電”、精心地準備、認真地引導、準確地作答,否則就難以承擔起課堂調控的責任。

三、信息處理與語文閱讀教學

信息時代的到來不僅改變著人們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而且改變著人們的思維方式和學習方式。信息社會要求必須具有很強的搜集、處理、利用信息的能力,而這正是被傳統語文教學所忽視的重要環節。

1.語文閱讀的形態得到極大的豐富。除了原有的紙介質信息載體外,錄音帶、錄像帶、光盤等聲像資料,電子書(e.book),網絡資源(信息庫、數據庫、各種網站)均已成為學生的閱讀載體。閱讀形態千變萬化,促使學生必須養成開放的閱讀心態,主動適應社會高密度學習、全方位信息輸入的理解方式,否則就會在將來的信息大潮中無所適從。

2.閱讀方式由單一的理解型轉向探究型,字詞典的功能漸漸被電子詞典所取代,查字查詞更為便捷,閱讀密度和強度增大。資料檢索和查詢一日千里。這些都會對閱讀教學產生較大影響。建構主義和網絡環境下,與信息處理相輔相成的新型閱讀教學模式的探索,已經取得了一些成果。如香港大學教育與課程學系母語教學教師支援中心嘗試的“三維六階主動探究式閱讀模式”;華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的“網絡閱讀學習模式”;還有廣東省佛山、深圳、東莞、珠海等地中小學探索的網絡環境下的創新學習模式等等。

四、虛擬網絡空間與作文教學

網絡環境下的作文教學,不論是從文題選定、學生習作,還是從教師批改點評、師生溝通交流幾個環節來看,都具有簡潔、快速、目的性強的特點。因為豐富的網絡資源完全可以拓展學生的知識空間,學生可以利用網絡強大的搜索功能,找到與文題相關的眾多資料,評判處理,有感而發,寫出文質兼美事例豐盈的文章。同時師生也可以就時下的某種社會現象,共同評點討論,確定寫作內容,使學生旁征博引各抒己見,激發起他們獨立思考、獨立表達的能力和激濁揚清的社會責任感。這與課程標準的要求恰相契合:“根據現代社會信息量大、傳播速度快、傳播工具多樣化等特點,中學新教材的寫作教學以學生實際生活和21世紀的社會需要為依據,指導學生寫報告、總結、傳記、讀后感、科技說明文、小論文等實用文,培養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簡潔明了地表達和傳遞信息的能力,適當提高學生閱讀和寫作的速度,并提出量化指標。”作文評改交流也會因網絡的便利更具直觀性、互動性,從遣詞造句到謀篇布局,師生均可以平等地交流,從而促進學生作文水平的盡快提高。

我們堅信信息技術背景下的中小學語文教學雖然遠不止這四個方面,但在整合的初期,應以這四個方面為重點和突破口,采取應有的策略,盡快建立起信息化社會中語文教學切實可行的新模式。

參考文獻:

篇6

關鍵詞:自然拼音;英語學習;認讀;語音群;詞匯

G623.31

一、 Phonics 概述

“Phonics is a method for teaching reading and writing the English language by developing learners’ phonemic awareness------the ability to hear, identify, and manipulate phonemes-----in order to teach the correspondence between these sounds and the spelling patterns that represent them. Phonics 教學在歐美國家至少也有上百年的歷史了,期間它是依據一種發音規則,建立音形合一的學習方略,學生一旦掌握了phonics,他們可以憑借自己的本領朗讀陌生的單詞和課文,為英語詞匯的學習提高了效率。此外,學生通過自然拼音的學習提升英語學習水平,提高了學習效果和升華了學習興趣。

二、 學生學習現狀分析

自研究小課題以來,在三、四、五年級開展教授自然拼音法,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孩子們的英語學習困境。在我校四年級三班,發現學生們英語學習熱情高漲,以前孩子們經常因為不會讀單詞或寫單詞,很大程度阻礙了英語水平的提高。我校根據實際情況確定語音教學目標,通過一系列的語音學習訓練學生,除此之外積極參與浸入式英語的語音專題培訓,參加語音專題講座和觀摩示范課。英語教師利用課余時間,翻查資料,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修養。

三 積極開展phonics教學

1. 活躍英語課堂,激活學習熱情

為了充實自己的英語語音教學,我通過大量的多媒體資源和設計各式各樣的教具來達到增加學習興趣。在課堂上我經常會運用以下的游戲來活化孩子的知識點。

1)Our Magic Body 學生幾人一組,各小組分別選派一位成員背向黑板,老師在黑板上寫出單詞,臺下學生讀出自然拼音的發音。臺上學生做出字母的動作。最快的小組獲勝。

2)flash cards老師出示卡片,最快讀出字母音的學生到教室的四個角落,剩下的學生在中間圍成一個圈,然后老師讀這四個卡片上的詞,圈內的學生迅速選擇四個角落的其中一個,最快跑到而且正確的為勝。

3)比比看。教師選取一段話,學生幾人一組看誰能夠讀得又快又準,朗讀時不能停頓。

2.字母律動插上了飛翔的翅膀

在我教授的班級里,孩子們都會背誦一些簡單朗朗上口的小詩,這些好聽的小詩就成為了孩子們英語學習的助力。我在班級里推廣英語字母操,讓孩子們在學習英語的同時也體會到了律動帶給自己的歡愉,這形象的字母操也幫助孩子們達到了記憶的效果。字母律動用個人的身體語言和字母的音形有機結合。比如在教授B的時候,教師需要借助自己的肢體語言來內化知識,步驟如下:/b//b//b/,banana banana 1 2 3, peel 1, peel 2 , peel 3.教師體態上要求右拳握起,手中似乎拿了3個香蕉,分別剝開吃掉。在教授字母律動的時候,我不限制孩子的思維,引導孩子們把自己編的動作或是小詩為同學們展示,孩子的學習熱情提高了,更加體現了讓課堂于學生,教師和孩子在愉快的氛圍里交流,相互學習合作,學習效率極大提高。

3.分解音節,節奏訓練

幫助孩子們認識音節成為了英語語音學習的重中之重,在日常教授英Z單詞時,老師會引導孩子思考單詞的音節數量,例如單音節,雙音節還是多音節。在教授孩子認識判斷音節后,老師會用一些特殊的符號來劃分單詞,例如音節間一律用虛線表示,碰到silent音,一律在下方畫一個三角形,字母組合用波浪線表示等等。除此以外,我還會增加了英語語音聽寫的力度,每天英語課前3分鐘,我會分音節朗讀單詞讓孩子們判斷并寫在聽寫本上,讓孩子們循序漸進的掌握學習語音的技巧。

四、phonics教學效果

1. 通過學習自然拼音法,孩子們的拼讀能力大為提高,他們不會再為陌生單詞而愁眉不展,拼讀單詞亦成為語言學習的重要一個環節,為英語閱讀和寫作提供了良好的知識儲備,提升了學習效果。

2. 通過參與小課題研究,英語教師積極整理相關資料,通過深入理論學習和探索,編撰和參與編寫浸入式英語語音教材。在教育科研方面,英語教師的教學課件和論文曾多次交流。

參考文獻 :

[1]Shirley Lam. Phonics Bolok[M]. 西安:陜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8

[2]中小學教學與研究 2008-4

篇7

關鍵字:漢語言文字 趣味性 學法

漢字的起源和發展,與我們中華民族的文明緊密相連,可以這樣說,沒有漢字,就沒有我們民族的光輝燦爛的文化。而文字的學習也是語文學習的重要內容之一,尤其是對于接受初等教育小學階段的小學生來講,更是重中之重,而漢語文字的學法眾多,對于小學階段我們的課堂教學則更應該側重于學習的趣味性,培養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好的學習習慣。本文主要談談小學教學中漢語文字的趣味性的一些學法。

(一) 漢語學習的輔助工具—漢語拼音

自1958年中國政府有關部門正式公布漢語拼音方案以來,漢語拼音方案在中國以至世界上都得到迅速地推廣。2001年1月1日起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漢語文字法》,第十八條專條規定:“國家通用語言文字以《漢語拼音方案》作為拼音和注音的工具。”這就從法律上確立了漢語拼音法案的地位,而漢語拼音作為初等教育小學階段中國語文教育的內容來講,對認字的作用是重要的,從否些方面可以說是無可替代的。

目前中國識字教學的方法有很多種:集中識字,分散識字,“注音識字,提前讀寫”,多種形式結合識字等等。無論是哪種方法,都要學習漢語拼音。漢字的讀音用拼音注得一清二楚,學生由此可以自己查字典,提高自學的能力,也提高了識字的效率。如果把字典當作是識字的拐棍的話,那么拼音則可稱之為“制成拐棍的木材”,可見,拼音的基礎性作用。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夯實學生對漢語拼音的掌握,從而達到學生可以對注音課本、讀物中的漢字進行識記,對已學會的漢字進行拼音標識,雙向學習。同時,中低年級的學生進行識字過程中,教師可以制作色彩艷麗的漢字,拼音教具來輔助課堂教學,例如,在“樹”字的講解中,可以制作一張卡片,用卡通簡筆畫的方式畫出樹的拼音“shu”,把h畫成大樹,s、u分別畫成樹旁的小草,這樣把生活中的實景與拼音和認字相結合,附于趣味性,方便聯想,利于記憶。

拼音識字法有助于學生識字量的增加,提高識字的扎實程度,并且可以有效地糾正地方方言語音,提高漢語言文字的規范化以及普通話的推廣。這種方法較適合于小學低年級的語文課堂,適合沒有文字基礎的進行識字。

(二) 從漢字的結構和形體演變談漢字的學習

我們知道,漢字是屬于表意體系的文字,字形和字義有著密切的關系,倘若我們能對漢字的形體結構做出正確的分析,那么對于我們了解和掌握大部分漢字的本義和引申義有著極大的幫助,適合小學中高年紀的學生學習漢字。

我們都知道漢字中的六書包括: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對于一些漢字,我們通過分析漢字結構,對漢字字形的掌握可以更好的了解字音字義,可以輕松地掌握一系列類似結構的漢字。

例如:“步”字,在甲骨文中是腳趾朝上的兩只腳一前一后走路的形象。假若兩腳要從水中通過則怎樣表現呢?那就再把“水”加在兩腳之間,這就是徙步過水的“涉”字。如果兩腳要登高呢?則又把“涉”字的水旁換成“阜”(在阝,即土坡),就成為兩腳登高的樣子,這又組成了新字“陟”。教師可以通過講解字義和字形,對學生進行對比性的漸進式識字,會更快更好的完成漢字的學習,適合于字形相似漢字的教授,輔之以課堂板書、簡筆畫形式分解教學,做到生動不呆板。同時,漢字的形體演變也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了,經歷了甲骨文、金文、篆書、隸書、草書、楷書、行書七個階段,歷史發展源遠流長。在教學中遇到個別偏難漢字,教師也可從漢字的演變起源來講解,以歷史方法研究漢字,可增進學生探究學習的興趣,激發學習熱情。

(三) 漢字教學與多媒體及游戲活動的結合

從各種意義上來說,有了教學活動,就有了教學手段和工具,只是在不同的時期。各種教學媒體在教學中所起的作用不同而已。傳統的書本、黑板以后隨后出現的幻燈機、投影儀、電視機等教學媒體在教學中主要是發揮教學手段的作用,輔助教師傳遞教學信息。而目前迅速發展的多媒體技術、虛擬現實技術、人工智能技術等不再是單純的教學手段,它還可以為學生創設多種學習環境,提高學習效率,可以作為學生的認知工具,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在現在教學中,媒體發揮著愈來愈重要的作用。

而對于小學生的認知能力和小學階段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來說,課堂教學中輔之以多媒體設施的應用是很有必要和效果的。原因有二:其一,小學教學內容相對輕松簡單,老師有足夠的時間進行非傳統意義上的多媒體教學演示;二是,就小學生智力因素的特點來說,他們的注意力需要得到有效地集中,而利用多媒體教學,很生動有趣,學生們可以在觀看影音視頻中,通過逼真、生動的畫面,動聽、悅耳的音響改變教學情景,從而達到趣味學習漢字的目的。

在課堂教學中,有條件的老師需要事先準備好課件,完善自己的素材,運用多媒體設備,教師可以將傳統意義教學上無法展示的在多媒體中進行展示,播放一些有關漢字教學的課件展示。包括文字起源的傳說、漢字的演變、漢字的類型、漢字的字義特點、同音字、相近字,擴展到各種詞語,成語,俗語,以至在各種語境中漢字的應用。

教師可以自制教學課件資源或者查找教學短片,組織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突破傳統教學中枯燥的模式,利用多媒體演示編排一些有趣的小文字游戲,識字大賽,漢字組詞接龍,漢字肢體語言展示,讓每個同學都融入到課堂漢字的學習中來,讓趣味性充分在課堂上體現出來。這種教學模式能以具體、鮮明、生動的形象感染學生,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象,提高學生漢字學習的效率與熱情。

當然多媒體的應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根據具體不同的情況我們應該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當進行多媒體教學中不可完全拋棄傳統教學模式的根本教學地位。時刻記住,多媒體的應用只是一中教學輔助模式,要完全地運用于全部的教學中是不實際的,也是有很大難度的。

總之,在小學課堂的語文漢字教學中,有很多有效實際的方法可以應用,本文在這里只是介紹幾種。但是,依據新課改的方向,我們可以知道,小學課堂中,趣味性是不能忽視的,教師要注意整體課堂氣氛的調動,運用各種教學手段,注重提升教學的趣味性,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學習熱情,最終極大程度地提高學生的效率,達到學生綜合能力的進步。使課堂教學更加精彩,學習過程更加和諧。

參考文獻

[1]周有光. 漢字改革概論[M].北京.文字改革出版社1961

[2]左民安.細說漢字[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5,(6)

篇8

關鍵詞: 多媒體技術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 有效整合培養小學生的語文素養,提高學生處理和運用語文信息的能力,成為新時期小學語文教育教學的重要內容和任務。尤其對于信息相對閉塞的邊遠地區小學,多媒體技術進入課堂教學,不僅給這些學校教育教學帶來了變革,而且給教師的教學觀念與教學方式帶來了一次歷史性的變革。因此,多媒體技術要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機整合,只有這樣才能打造出高效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

一、多媒體技術進入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意義

新課標明確提出,要大力推進多媒體技術與小學語文課程的有機整合,鼓勵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有效應用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21世紀以電腦和網絡為核心的信息技術已在社會各個領域中得以廣泛推廣和應用,信息的高效快捷獲取和應用能力已成為衡量一個人基本能力和素質的重要標志。培養孩子們的語文素養,提高他們處理和運用語文信息的能力,成為小學語文教育教學的重要內容和目標。很顯然,多媒體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整合的目的在于能使學生具備獲取信息和應用信息的能力。將小學語文與多媒體技術有機整合,對于深化小學語文教學改革和提高教學實效,以及培養小學生的語文素養和能力都具有重大意義。

二、多媒體技術能夠有效優化小學語文課堂教學

1.多媒體技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習最好的刺激,就是對所學知識的興趣。只有充分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才能讓孩子們主動、積極地學習,才能在教學中調動孩子們的主體性,培養積極探究精神。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創設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是激發孩子們學習興趣的有效途徑之一。利用多媒體能夠營造愉悅、寬松的課堂氛圍。例如教材中有很多像《草原》這樣描寫美景的課文,而孩子們閱歷比較淺,沒有親自見過美麗的大草原,如果僅憑借課本中的文字,孩子們就很難感受到文章的實質內涵,這時,我們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通過播放教學課件,把一個美麗壯闊的“人間仙境”展現在孩子們的面前,使孩子們有身臨其境之感,這樣會加深孩子們對課文的理解和體會。同時,通過豐富多彩的畫面,能夠調動孩子們的多種感官,使課文內容具體化和形象化,豐富孩子們的想象力。這樣孩子們閱讀課文,欣賞美景,熱愛祖國之感油然而生。

2.多媒體技術,豐富課堂教學內容。

多媒體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能夠強化學習效果,豐富教學內容。孩子們以形象思維為主,對生動、形象的內容感興趣。例如在講《保護大自然》一文時,課前可以先指導孩子們通過互聯網進行資料搜集,然后讓孩子們對這些資料進行整理、篩選和歸納,并總結出規律性的東西,這樣既豐富了教學資源,又鍛煉了孩子們的動手能力和探究能力,拓寬了孩子們的知識面。在我們的指引下,孩子們能夠根據興趣和能力加以選擇,積極開展自主學習和探索。孩子們不再是簡單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成為知識加工和處理的主體,成為課堂學習的積極構建者,這一點是以前在課堂中是難以實現的。課堂上不僅要讓孩子們掌握課本知識,更重要的是要教給孩子們學習知識的方法。把互聯網上的教學資源充實到語文教材之中,這樣不但能拓展教學內容,而且能使教學內容更加完善,更富于多元化、時代性和實效性。

3.多媒體技術,突破課堂教學重點、難點。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我們要解決好重點和難點這兩個問題,只有這樣才能實現本課的教學目標。多媒體技術的獨特功能,在突出教學重點知識和攻克教學難點上有獨特的優勢。在拼音教學中,我們可以通過多媒體的動畫效果,化抽象為直觀,用多媒體展現字母圖片和視頻,調動孩子們的視覺功能,通過直觀、形象和生動的感官刺激,讓孩子們最大限度地發揮潛能,在有限的時間里突破課堂教學重點、難點,提高課堂教學實效。

4.多媒體技術,能夠有效豐富課外知識。

多媒體技術能夠體現很強的網絡優勢,通過互聯網能夠搜集更多的教學資源;能夠將教師、學生和教學信息有機結合起來,提高教學信息量,充分挖掘小學語文教學資源。同時互聯網同課外知識緊密聯系在一起,能夠使孩子們更好地掌握課外知識。例如教學《為人民服務》之后,為了讓孩子們的知識面不只停留在課文中,課后可以讓孩子們通過各種途徑繼續搜集有關為人民服務的故事,開展讀書交流。孩子們立即會通過互聯網、手機、圖書館等途徑搜集資料,并進行有效匯總,做到資源共享。可見多媒體技術帶給孩子們的生動、直觀、快捷的資源,既鞏固了課堂上的知識,又有效豐富了課外知識,同時使孩子們受到了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教育。

5.多媒體技術,培養學生多種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