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美老師的最佳名言范文
時間:2023-04-10 14:13:0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贊美老師的最佳名言,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高職英語;課堂教學設計;情境教學法
一、設計背景
《高職高專教育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規定“在加強英語語言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訓練的同時,重視培養學生實際使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可見英語學習的交際功能在高職英語教學中的重要性。如何贊美別人和接受贊美是英語交際時不可避免接觸到的話題,贊美能表達善意和鼓勵,能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使溝通變得更加自然順暢,因此,我們要在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主動贊美他人、尋找他人閃光點這種基本的交際意識和交際能力。為此,我們設計了本次課堂。
二、學情分析
教學對象為電子電氣系自動化專業一年級153,4班的學生。經歷過高考洗禮的他們具備了一定的英語基礎及學習能力,同時作為高職院校的學生,他們整體上詞匯量偏少,英語交際能力較弱,且英語水平參差不齊,但是他們英語學習態度端正,有一定的交際意識和團隊協作意識。根據實際情況,作為英語老師,本學期以來對他們一直采取鼓勵與表揚的正面激勵法,提升他們英語學習的信心和興趣,增加他們的英語交際意識,提高他們的英語交際能力,有一定的效果。
三、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認識到贊美的重要性,明確贊美的原則,掌握表達贊美的相關英語詞匯和語句。能力目標:能熟練運用英語贊美他人和回應贊美,提高英語語言綜合運用能力,提升英語交際能力。情感目標:體驗贊美他人帶來的愉悅,收到贊美后的鼓舞,激發贊美他人的動機,培養贊美他人的意識。
四、學生課前準備
所有同學:請提前查找表達贊美的詞匯和語句。
第6團隊的同學:請根據贊美這個主題編寫情景劇劇本并排練,團隊將在課堂上展示。有需要可以請老師幫助指導。(本學期初,全班同學分為10個團隊,每個團隊表演一個情景劇,根據安排,輪到第6團隊負責此次情景劇。)
五、教學方法
1.交際教學法
交際教學法認為,語言首先是一種社會交際工具,主張以具體的交際功能項目為主要線索來安排教學內容,并根據實際需要來確定其培養目標的側重面,加強針對性。本課就是根據交際教學法的理念,確定了以交際中常見的贊美為主題,通過聽說訓練使學生獲得這一方面的英語交際能力。
2.情境教學法
即“教師有目的地引入或創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以形象為主體的生動具體的場景,以引起學生一定的態度體驗,從而幫助學生理解內容,并使學生的心理機能得到發展的教學方法。”本課中,通過視頻引入表達贊美的情境,讓學生學習如何表達對他人的贊美以及回應他人的贊美。情景劇表演正是情境教學法的一種體現,同時在情景劇表演之后,讓學生們擔任評委給演員們進行評價也是讓學生在現實的情境中表達對同學的贊美,強化對語言的綜合運用。
六、教學過程
(一)課堂導入
(1)一則新聞:Chris Ulmer is a special education teacher in Mainspring Academy,who spends the first 10 minutes complimenting all of his students each day.一位特殊教育的老師每天上課前10分鐘用來一個一個夸贊全班所有的學生(8名)。
提問:1)What do you think of this teacher?(你如何看待這位老師?)
2)Do you Do you like teachers′ compliments?Why?(你喜歡老師的贊美嗎?為什么?)
引出Mark Twain,American writer(美國作家 馬克?吐溫)的名言“I can live for two months on a good compliment.只憑一句贊美的話我就可以充實地活上兩個月。”
(2)提問:Why should we give compliments to others?(我們為什么要贊美他人?)
總結:贊美他人表示了我們的對他人的attention(關注),recognition(認可),encouragement(鼓勵),appreciation(欣p),也體現了我們的kindness(善意),politeness(禮貌)。贊美他人會讓他happy(開心),grateful(感動),confident(自信),powerful(有力量),motivated(有動力)。
(二)學習表達式
提問引入:What are the words and expressions of compliments?(常用的贊美詞匯和表達式有哪些?)
(1)Watch and learn(1)看視頻學習 key words(重點詞匯)
What are the key words used by Dr.J to compliment people?(J博士用了哪些關鍵詞來贊美他人?)
視頻中的J博士主要用了“incredible”。
關于贊美的詞,表示“特別棒,太棒了really good/extremely great”的近義詞詞匯有10多個,包括amazing brilliant excellent fantastic gorgeous incredible marvelous outstanding perfect remarkable superb unbelievable wonderful
帶領學生學習這些重點詞匯。
活動:Exercise:answer race(練習:搶答)目的:通過游戲的形式更好地幫助學生熟悉重點詞匯
Instructions(說明):請6位同學起立參加活動,根據老師手中紙板上顯示的字母,快速反應字母所代表的贊美他人“非常棒”的單詞,最先搶答且正確的同學完成任務請坐下,剩下的同學繼續搶答,依次如此。最后一位同學,選一個單詞直接贊美班上的某一位同學。
(2)Watch and learn(2)看視頻學習key expressions(重點句式)
How does the man compliment the woman?(視頻中男生是如何贊美女生?)
1)看視頻后回答:The man compliments the woman in several aspects,including her 男生贊美了女生哪些方面?
2)請學生根據對話文本找出對話中贊美的句子和回應贊美的句子
贊美的句子:①I just wanted to say well done on clinching that deal!
②You′re a great Manager,you know.
③They did a great job and it looks great with the outfit.
④Very … Fashionable.
⑤Well,you′ve got a great sense of style.
⑥Nice perfume,too.You wear it well.
回應贊美的句子:①Thank you.②I appreciate that.③Thanks for noticing!.④I′m flattered.⑤It means a lot to me.
(3)練習:Exercise:dialogue
Two students a group,make a dialogue based on the following situation.(請同學們兩人一組,根據以下情景進行英文對話。)
A.Your friend is wearing a new dress,very beautiful and elegant.
B.Your classmate won the first prize in the English Speaking Contest.
(三)分析原則
What are the principles of compliments?(贊美的原則有哪些?)
Why did the woman change her facial expression after the man complimenting her perfume?(為什么男生贊美女生的香水后女生的臉色變了?)
總結贊美的原則:Be sincere.Be specific.Be appropriate.
(四)情景劇表演
活動組織說明:
(1)主題:“校園好聲音就是你”(You Are the Voice of HVCRT.)
(2)劇情與演員分工 角色:主持人1位,選手1位,評委3位,記者1位,觀眾代表2位。(共8人)場景一:主持人開場,介紹三位評委,請選手上場。場景二:選手演唱歌曲。場景三:3位評委依次評價選手。場景四:記者現場采訪2位觀眾,點評選手。
(3)非演員學生的任務:擔任大眾評委,點評8位演員的表演。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ir performance?(你認為他們的表演如何?)
Who are the best actor and actress?(l是最佳男演員和女演員?)
(4)教師任務:評價演員表演及大眾評委的點評。
(五)總結和作業
(1)總結:本課的重點
(2)作業:鞏固練習 Two students a group,compliment each other in English and make a video sent to my Email.
Ending:There is magic in a word of compliment.結束:送給同學一句話“贊美能產生魔力”
七、小結
本節課目標明確,即幫助學生學會用英文詞匯和句型表達贊美,提高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和語言運用能力。通過5個緊湊的教學環節,以現在學生所喜歡的圖片,視頻,音頻等動態且緊扣主題的教學資料和互動感強的教學活動,創設情境,帶領學生一步一步實現教學目標。
篇2
目前,積極性對于人們辦事學習都是非常重要的。很多時候積極主動地去學習一樣東西會得到更多的知識與收獲。“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從心理學角度看,學習積極性通常是指學生在學習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那種認真、緊張、主動與頑強狀態。作為學習積極性的一系列心理現象,都與學習需要直接相連,受制于學習動機。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布魯納說:“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興趣是推動學習的內在動力。
在歷史課堂上,教師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喚起學生的求知欲望,可以引用贊美品格、充滿激情的名人名言,能使他們很快進入最佳學習狀態。如:在教學吉林省古代民族和民族政權的時候,可以引用講各大族系發生的小故事來加深學生對吉林省古代民族和民族政權的理解。這樣不但可以傳授了知識也讓學生了解一些相關方面的知識。
二、采用分組討論,設立游戲小組
溝通是人與人之間交流的重要過程,現如今,我們的生活時時刻刻都離不開溝通,而在課堂上采用分組討論則給學生溝通交流的機會,讓學生可以表達自己的想法和對歷史的看法。這樣大家可以互相學習、相互幫助,在課堂上會大大提高學習的效率。設立游戲小組則是在枯燥的課堂里增添一些歡樂的氛圍,游戲可以使學生在歡樂的氛圍里學到更多的知識,加深學生之間的友誼。我認為:“動如脫兔,靜如處子”是對這樣的學習課堂上學生們最恰當的形容。在學習中,我們應該樂學,就如孔子所說“: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快樂的學習不但會使學生記得牢固而且也會讓學生愛上學習,所以我們要充分培養這種學習思想。
三、課后總結,回顧課堂內容
課后總結是學生們對課堂知識了解多少的一種反饋,也是對老師課堂教學的反饋,所以課后總結是非常重要的,現今,任何場合都需要總結陳詞。課堂上老師應該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給學生們概括一下一節課的內容,把每一節課的內容穿針引線,讓學生頭腦里有一個清晰地思路,這樣就會提高課堂效率。老師也可以讓學生概括在課堂上學到了什么、了解到了什么、對歷史有什么新的認識和自己的看法。回顧課堂內容是整堂課中一個比較重要的環節,學生通過在課堂上知識的學習,然后用自己的理解概括出來,不但可以使學生記憶深刻而且也會讓學生對歷史的知識有了新的認識,對歷史有了新的興趣。
篇3
一、營造閱讀氛圍,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學習的內驅力。只有感興趣的東西,學生才會去追求、探索,去求知、獲取。首先,優化校園閱讀環境,營造濃郁的書香氛圍。在校園的顯目處張貼名人像和有關閱讀的名言警句,學校宣傳欄適時進行新書好書推介,利用校園電視臺或廣播站進行美文賞讀,使學生每天目之所及、耳之所聞都能接受大師的教誨與美的熏陶。其次,教師要手不釋卷,潛心閱讀,做好榜樣作用。另外,在課堂上教師的語言要風趣、精練,以淵博的知識、睿智的話語使課堂充滿語文味。這樣,滿園盡是書香氣,學生在耳濡目染下,對閱讀自然會產生積極的情感,形成持久的閱讀興趣和趨向。
二、拓寬閱讀渠道,豐富學生的閱讀內容
班級閱讀是學生最直接、最經常、最有效的閱讀方式。建立班級圖書庫可以使學生的閱讀期待變為現實。有了班級圖書庫,學生的課外閱讀會更加方便,隨時都可以遨游在書海中。課外閱讀不是放任自由、隨波逐流,學校應該根據各年級教材特點、各學段學生的閱讀水平和閱讀興趣推薦課外閱讀篇目。
三、建立閱讀制度,確保學生的閱讀時間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讓學生變聰明的辦法不是補差,不是增加作業,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記憶規律表明,兒童10~13周歲是誦讀積累的最佳時期,我們教師切不可忽視這個黃金儲蓄期,必須拋棄大量的機械重復的作業,把時間還給學生,讓學生在閱讀中聰慧,在閱讀中明理,在閱讀中成長。確定課外閱讀時間,是保證課外閱讀質量的重要條件。
四、指導閱讀方法,提高學生的閱讀質量
閱讀陪伴人的一生,閱讀的內容浩如煙緲。因此,對于小學生來說,掌握閱讀方法就顯得尤為重要。方法如同鑰匙,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閱讀效果。《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也指出:“引導學生學會朗讀、默讀和復述,學會精讀、略讀、瀏覽……培養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課外閱讀既要讓學生有書可讀,更要掌握閱讀的方法。精讀則仔細研討,略讀則快速了解;朗讀則聲情并茂,默讀則深入揣摩。不動筆墨不讀書,閱讀要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自己的書可以進行批注式閱讀,借閱則及時摘抄,寫好讀書筆記,逐步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五、展示閱讀成果,分享學生的閱讀樂趣
篇4
關鍵詞:學生;情境;興趣;情感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3)03-0044-03
梁實秋先生說過:絢爛之極歸于平淡。事實上我們的語文課只有讓學生親身投入到學習中去,才能激發學生學習的動力,才能使更多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將語文課堂回歸到自然質樸的原生態的課。實際上,一節好課無一例外的是,能給人一種美的感覺,一切是那樣水到渠成,一切是那樣引人入勝,一切是那樣扣人心弦,一切是那樣充滿活力,這一切都會成為教師和學生一次難忘的經歷。蘇教版第十二冊《明天,我們畢業》這篇課文,通過對六年學習生活的回顧,抒發了對母校、老師和同學的眷戀之情,這篇課文安排在最后一課,就是想激發學生的這種情感。
【案例設計】:
師:同學們,不久你們就要小學畢業了,你們將要告別美麗的校園,告別朝夕相處的同學,告別辛勤培育的老師,此時此刻你們心中一定感慨萬千,讓我們先聽一首歌吧!(教師播放歌曲《友誼地久天長》,生靜靜地欣賞)
師:這支優美的歌曲,讓你們想到了什么呢?
生:朋友之間的深深離別之情。
依依惜別之情 ……
師:丁雪飛老師在小學畢業時,就是懷著這種情感,寫下了《明天,我們畢業》一文。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一讀文章吧,看看是否能產生共鳴!在能產生想法的地方做記號,并簡要寫出自己的感受。(學生自由朗讀課文,畫出有關語句,寫下自己的感受)
簡評:這樣設計是在在奠定了離別時大家依依不舍的情感基調后,讓學生自己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內容,理清課文的思路,讓學生自己在感受較深的句子旁寫寫想法,讓學生很快進入自由輕松的教學情境。
師:你們讀完之后一定會清楚了作者的思路,作者主要回顧了自己六年生活中哪些情景?
生1: 初入學校時的情景。
生2:六年的學習生活。
生3:老師對我們的諄諄教誨。
師:是呀,六年的學習生活多像一幅五彩斑斕的畫卷!
(多媒體出示這一句:“六年的學習生活多像一幅五彩斑斕的畫卷!”)
師:讀一讀這句話,就圍繞這句話,你能提出幾個問題?
(學生小組內先交流,然后指明一個小組回答)
生1:什么是畫卷?
生2:怎樣的畫卷?
生3:為什么說六年的學習生活像一幅五彩斑斕的畫卷呢?
師:好的,就這個片段作者是怎樣來描繪這幅畫卷的呢?(自己自讀課文)
生:選擇了一天的學習生活場景,進行了描繪。
生:這就是我們平時所過的一天,我們太熟悉不過了!
師:是呀,就在這樣的一天天中,你們茁壯成長,學到不少知識和技能,也懂得了做人的道理,更感受到童年的快樂,這就是母校的給予!你們能說說對母校的感受嗎?
生:對于母校的培育之情,我們不會忘記!
師:母校給予你們的精神財富,能把你們心中的這種感激之情讀出來嗎?
(生自由大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片段)
簡評:這是課文的三、四、五自然段,也是課文的重點部分,從寫作方法以及情感的互動上,都能與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情感體驗相貼近,本段內容采用自己提出問題,再進行小組合作學習交流的方式,讓學生在讀中體會對母校的眷戀之情。
師:我們不會忘記快樂的校園生活,也不會忘記母校的點點滴滴,更忘不了我們敬愛的老師。
師:先各自學習課文的六、七自然段,再進行組內合作交流各自感受最深的地方。
(學生在組長的安排下進行自學,并有序交流。接著一個小組先進行匯報,其他小組進行補充)
出示學生交流的句子:
生1:在我們的心目中,您是天使,您是大樹,您是海洋。
生2:這句話是對老師的贊美,表達了作者對老師的敬愛之情。
師:深入一下,這里“天使”、“大樹”、“海洋”你是怎樣理解的呢?
(生再次交流,體會比喻的妙用)
師:老師有這樣的一道練習,要大家來完成,可以小組共同完成。
投影出示1:在我們心目中,您是天使,您是大樹,您是海洋。在我們心目中,您是______; 您是______ :您是______。
師:在這離別之際,你想為老師做些什么呢?
生1:我們要送您一支歌,讓您休息的時候聽聽我們的心聲。
生2:我們要把火一樣的詩句塞在您的枕下,讓您在睡夢中也能感受到我們熾熱的心跳。
投影出示2:
在這離別之際,敬愛的老師,我要___我要___。
生3:我們要送您一束花,讓您在疲憊的時候,可以聞到花香,驅除一天的煩惱和勞累。
……
師:古今中外,贊美老師的詩詞歌,成語,名言有很多,根據你的特長自由選擇說一說。
生1: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生2: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
生3:夜以繼日 嘔心瀝血。
……
簡評:這一環節,目的是讓學生通過自讀、組內交流的學習方法,在學生自主學習的基礎上,又加以一定的知識拓展,讓學生打開思路,活躍思維,發揮小組優勢,讓學生之間的思維進行有效碰撞,不斷提升各自的學習能力。
[總評]:
1.課前鉆研,深入淺出。鉆研教材,首先要在深入上下功夫,抓住教材的重點、難點和特點,領會、揣摩教材編寫者的意圖、目的。這篇課文關鍵找準了課文的切入點——作者對學校和老師深深的眷戀之情。處理教材首先要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由具體到抽象。其次要考慮到學生新舊知識間的聯系,找準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域”。三是要符合學生的年齡心理特點。如果我們每一個教師在備課前都能深入地鉆研教材,又能淺出地處理教材,而且心中有學生,眼中有資源,那么他在上課時一定會游刃有余,精彩就會“如約而至”,迸發出動態生成的火花。
2.課堂教學,簡單扎實。語文課應上得扎實,注重實效,重視學生語文能力的提高,該訓練時要大膽訓練,該講解時要主動講解。教師應根據課文內容特點在“訓練”與“感悟”之間尋求最佳的平衡點,讓“訓練”與“感悟”并舉,有機融合,訓練之中有感悟,感悟之時有訓練,讓語文學習真正實在起來。如這一課的練習環節:
在我們心目中,您是天使,您是大樹,您是海洋。
在我們心目中,您是_____,您是_____,您是 _____。
意在讓學生先理解把老師比作“天使”、“大樹”、“海洋”的目的,進而讓學生想到用更多的事物來感受老師默默無聞、樂于奉獻的精神。當然語文課還應追求那種樸素、真實、有效的課堂。如關于小組合作,是否每堂課都要小組合作?小組合作討論的問題是否有價值?小組合作的成員是否在合作中有碰撞,而不僅僅是幾個優秀的學生在撐場面。語文課堂力求“簡而精,單而豐”。一堂簡單的語文課教學內容須簡約,做到合理裁剪,大膽取舍;教學過程求簡化,力求突出重點,條理清晰;教學媒體要簡便,為“我”所用,簡單方便;教學語言應簡潔,做到精練、簡潔、準確、生動,最重要的是這堂課學生有所收獲,學到知識,掌握了要點,體會了情感,領會了方法。
篇5
一、激趣引疑,催發互動意識
學習離不開動機、愿望和需求。對學生來說,學習興趣是構成學習動機的最現實最活躍的成分。因此,互動式語文教學要在“趣”上做文章,創設情境,以情激趣,并從教學的具體內容出發,從師生的實際情況出發,把握課堂互動的最佳時機,充分發揮課堂互動的優勢。
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是獲取知識的決定因素。要想達到多向交流的效果,學生就要改掉“等”的被動學習習慣,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全過程,從中獲取知識,增強能力。學生還要大膽的質疑課本,敢于說不同于別人的話,敢于提不同于別人的問題,敢于想不同于別人的辦法,學會觀察,學會思考,學會表達,學會解決問題,學會合作交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激趣誘疑是增強互動意識、培養自主探究能力的起點,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金鑰匙”。實踐證明,在課堂教學中注重激趣誘疑,能激發學生“我要學”的積極性,從根本上改變等待教師傳授知識的狀況,消除學習上的依賴心理,使學生由被動學習者變為主動探索者,把學習的潛力充分挖掘出來,從而誘發師生、生生互動,為精彩課堂的演繹拉開序幕。
二、創設情境,營造互動氛圍
課堂教學中的情境分為兩種:一是由教材引發的情境;二是屬于學習者的心理情境。心理情境,主要指競爭心理和合作心理。心理情境大體屬于非智力因素,在互動教學中主要包括“三感三心”,即責任感,義務感,榮譽感;自尊心,自信心,好勝心,及群體合作心理。它們能使學生產生良好的學習情緒,形成學習動力。通過情境作用于認知,形成“情境――認知――情境――認知”的縱向互動;情境間還產生橫向互動,即教材情境與心理情境互動,增強課堂互動的綜合性,就是互動教學特色之所在。
在語文互動教學過程中,可通過引導對教材情景的感受與體驗,創設情景交融的情境,實現教材與心理情境橫向互動,使學生的求知活動達到更深的層次,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達到。例如《我與地壇》教學時,可以課前放閻維文的歌曲《母親》FLASH創設情境,打出但丁的名言“世界上最美的聲音,那就是母親的呼喚。”在緩緩歌聲中抒情導入,而后配樂范讀課文,配樂“燭光里的微笑”,動情地朗誦緊抓住學生的心。這就是多重情境的交錯作用。
師生間產生感情的共鳴與特定的情境、心境有關。渲染課堂氣氛,創設情境尤為重要。語文教師的情緒和精神狀態,直接影響課堂氣氛和學生精神狀態。要保持樂觀的情緒和昂揚的精神狀態,從而刺激學生的興奮神經,為學生的創造性活動提供廣闊的思維場所。要在每節課開始一、二分鐘內,誘發學生的興奮點,吸引住學生。這猶如小提琴演奏,弓一上弦,第一個音符就定下了樂曲的基調;又如下棋,一著出動,就直接關系全盤的輸贏。
三、探究合作,拓展互動范圍
我國教育社會學者何浩峰在《簡論課堂互動教學設計》中論及,“課堂教學過程就是一個人際互動過程。”這種人際互動,具體指在課堂這一特定情境下,發生在師生間、學生間的一切交互作用和影響,是師生各自人際互動系統中的一種特殊的形式。由此,我們認為,在語文教學活動中,應該采取這種以學生發展為本,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學會學習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學習個體與教學中介的互動,強化人與環境的交互影響,產生教學共振,達到提高教學效果”的梯次互動課堂教學模式。
梯次互動教學倡導多向交往、動態生成,整個教學過程動靜交替,有強有弱,在民主和諧的氛圍中激勵學生自己發現和解決問題,促使學生更多地獨立思考和進行創造性活動。在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的責任不在教,而在教學生學。把教學的要求變為學生自身學習的需要,將被動學習變成每個學生積極參與、動眼、動手、動腦、動口的學習活動。在課堂的互動中,通過感知、體驗、合作、表達來體現師生、生生之間的相互交流,感受成功的愉快,拓寬知識面,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學習的主人。
小組學習是梯次互動課堂教學中最重要的一種形式。無論是課前預習,還是課堂上的討論和展示都是以小組學習的形式來進行,教師以參與者的角色一起投入,及時表揚善于合作探究的小組,從而提高小組學習的交流功能。小組學習過程中,每個學生都有自己明確的學習任務,有獨立自覺和相互交流的機會,最大限度地擴大了參與面,充分發揮了師生間、生生間的相互交流、協作功能。教師適時點撥,亦為學生自主學習指明了方向,能創設探究情景,促成新學習資源的生成,從而有效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創新能力。
綜上所言,語文課堂教學,就是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勞動。這種勞動的成功,首先是由師生關系來確定的。把教學視為一種交往和互動,是抓住教學活動中的主要矛盾,尋求教學改革突破性進展的一個重要方面,將會使我們的課堂教學更加切實、高效。
四、梯次評價,增強互動效果
卡耐基曾說過:“使一個人發揮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贊美和鼓勵。”這就是說,教師要以恰當的評價行為,捕捉學生的閃光點,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快樂,形成良好的生生、師生互動過程。一句樸素的贊美、一道鼓勵的目光、一次表現機會的給予,都能幫學生樹立信心,使整個教學過程沉浸在和諧、優美的氛圍中,從而產生思想的碰撞,形成新穎的觀點。
篇6
我從本人的班主任工作經驗中得出,如果對學生一味的嚴格要求,對于他們出現身上的一些缺點橫加指責,而看不到他們身上的一些閃光點,那樣的教育是不完美的教育,我們要善于發現并賞識學生的優點,讓他們找回自信,從而重新振作起來。那么,在班主任工作中如何進行賞識教育呢?下面我結合自身班主任工作實踐,談談對賞識教育的一些看法。
一、班主任要認知賞識教育理念
所謂賞識教育,就是通過激勵、表揚等手段,充分肯定孩子的優點、長處,鼓勵他們不斷追求成功。周弘說過:“賞識導致成功,抱怨導致失敗。”他的女兒周婷婷年幼時又聾又啞,在運用賞識教育的方法下,經過多年的努力,各種潛能都被發揮出來了,后來成為了一名殘疾人大學生。
丘吉爾曾說:“你要別人具備怎樣的優點,弄就怎樣贊美他。”贊美的教育意義在于通過肯定學生存在的價值。使其產生成就感,從而挖掘其潛力,彌補其不足。
記得有這么一句精辟的話:“說你行,你就行;說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美國心理學家威譜?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則就是希望別人對自己的行為加以賞識。”我們班主任要以賞識的眼光發現學生的閃光點,肯定學生的每一點進步,從而使學生樹立自信,使他們每天都在成長中。
二、要認識賞識教育在班主任工作中的作用
1、通過賞識教育可以讓學生樹立自信心,激發學習潛能
著名教育家朱永新教授說過:“我們培養一個人,就是培養他的自信,我們摧毀一個人也就是摧毀他的自信。所謂的差生最根本的是對自己缺乏自信,父母、老師對他缺乏自信。”在現實教育教學活動中,在每個班級中都有一些后進生,他們學習成績在班級中相對落后,或者經常違反班級紀律,受到老師的批評也較多。因而自卑心理較重,常常會覺得在老師、同學面前抬不起頭,在學習上也喪失了自信心,有點“破罐子破摔”的感覺。但是這部分學生的潛力是比較大的,我們班主任在平時的教育過程中尤其要注意挖掘他們的閃光點,學會賞識他們的每一點進步,并加以正確引導,從而重塑他們的自信,激發他們的學習潛能。
2、通過賞識教育可以建立良好和諧的師生關系
在我們班主任工作過程中,有的老師對于學生過于嚴厲,認為對學生要求越嚴格越好,學生一有缺點就進行嚴厲批評,甚至侮辱學生等,當然這些老師的出發點是好的,但他們的教育方法,使得學生和老師越走越遠,甚至有人把班主任和學生的關系比喻成“貓和老鼠”的關系,我想這樣的教育效果能理想嗎?我們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應該要學會欣賞我們的學生,在指出他們不足的同時,也要善于發現他們的優點,肯定他們所取得的進步,做我們學生的良師益友,從而有利于建立良好和諧的師生關系,使我們的教育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通過賞識教育可以培養學生的耐挫折能力
在賞識教育的過程中,我們不再忌諱失敗,失敗是成功之母,關鍵是在失敗之后要讓我們的學生學會總結經驗,吸取教訓,并頑強地站起來,最終走向成功。我們的學生正是在這一次次的考驗中,逐漸開始走向堅強,并形成較強的耐挫折能力。
三、賞識教育在班主任工作中的運用
(一).采用賞識教育轉化差生
大多數班集體,都有幾個不聽話、好搗亂、學習成績差的學生,即所謂的“雙差生”。許多班主任教育他們時,總是繃著臉、目光嚴厲,振振有詞地逐一指出其身上存在的種種缺點,然后一一要求其改正,并威脅如果沒有改正,將報告家長、送校長教育等等.有的在教育過程中更是夾雜著“”、“笨蛋”等有傷學生自尊的話語。這些班主任想用自己的威嚴來下退學生,使他們變得溫存馴良.但事實證明,結果往往適得其反,許多學生依然“死不悔改”。在教育無效之際,個別班主任甚至做出體罰學生的不當行為。
轉化差生可以采用賞識教育。主要可以從下面幾方面進行。
1.賞識差生的開始一一尋找閃光點
找到了閃光點,可以以此入乎,為差生重樹自信,使他們不致于“玻罐子破摔”.因此,每接一個新的班級,我都不急于把差生抓來教育一番,而是細心觀察他們尋找他們的優點、缺點,為轉化他們尋找突破口。
2.賞識差生的重要手段一一談心
采用賞識教育與差生談心,可以從其閃光點入手以此作為談話激勵的中心,引導其重拾自尊、自信,從而端正其紀律、學習態度.
現在我帶的是普通班,不乏各方面薄弱的學生,曾經有這樣一個雙差生,長得方頭大耳, 目光中有一種初中學生不該有的漠然。他對學校的日常行為規范的要求不加理會,常有遲到、打架、上課不注意聽等違規行為,導致同學們對他很另眼相待。
我找這位同學談話時,他一進辦公室,就擺出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樣子,等著挨批,我對他說“歐昱,坐下來,老師有話對你說”。他一臉疑惑地坐了下來。“老師新當你們的班主任,對同學們還不了解。你告訴老師你身上有什么優點?”“優點?我哪有優點,我身上全是缺點。”“怎么會呢?我覺得你身上的優點挺多的;,你就幫班上同學擦黑板;大掃除時,你一人提的水比兩個同學一起抬的還多……”我把我開學;以來尋找到的閃光點,都一一講了出來。聽著聽著,歐昱同學的眼神從疑惑變為感動,竟然哭了起采:“老師,我以為你一定也討厭我……”原來,歐昱同學因為成績不好,同學罵他是大笨豬,他因此而產生逆反心理:通過違反紀律使班里得不到流動紅旗來報復同學。我指出他這種想法、行為的錯誤,鼓勵他別灰心消極,勇敢地面對自己的錯誤,用實際行動改變同學們的看法。他連連稱是,決心從此改正錯誤,
3.賞識差生的目的——為差生重塑形象
要讓差生順利地以新形象展現在同學面前,班主任必須在班中對他的每一個優點、每一個進步進行公開表揚并要求同學們關心、支持,給他們以改正的機會。在我的帶領下,許多同學都改變了對黃同學的態度,并向他伸出了友誼之手。他的行為也發生了巨大的改變,極少違反紀律,學習也有了進步,當然,學生是善變的,還必須反復找其談心,開導、鼓勵他,使他的轉化保持持久性。,
(二),采用賞識教育激發班干的工作熱情
班干部是班集體的中堅、班集體建設的核心、班主任的得力助手。激發這部分同學的工作熱情,注意培養并發揮其作用,是樹立良好班風的關鍵,我的具體做法是:
1.民主推選班干——因為優秀才當選
在學生相互熟悉了解的基礎上,采用民主推舉方式,讓學生提名心目中的帶頭人。然后讓被提名者進行“競選演說”一一說出自己的優點及準備如何當好班干。最后投票表決,當場宣布結果。這樣做有利于提高班干部的自信心:因為我優秀,同學們才選我為班干部。
2.定期召開班干會——鼓勵和指導的良機
新班委產生后,我便定期召開班干會,鼓勵他們:你們是班中最為優秀的同學,所以一定能起好帶頭作用.對班干做得好的地方進行表揚;做得不好的地方,我不是嚴厲批評,而是從正面指導其應該怎樣做,使班干的工作能力逐漸提高,并保持對工作的積極、熱情。
3.為班干樹立威信——增進信任和團結
如果班干部工作出現差錯,班主任即在同學面前對其大加批評,將會大大挫傷班干部的自信心,也降低他在同學中的威信。所以,批評班干應私下。而對于班干的工作成果,班主任在班中要大加表揚,這有助于樹立班干的威信。如獲得流動紅旗時,我便大力表揚班干對班級紀律、衛生等方面的管理,告訴同學們:奪得流動紅旗,班干們功不可沒。 當同學們信任班干時,他們便會團結在班干周圍,服從班干的管理。
(三)、采用賞識教育增強班集體的凝聚力
有些班主任上班會課時,喜歡指出班中存在的種種不足,批評這個,批評那個,而對于班中存在的好形象卻輕描淡寫或者只字不提。他們認為:對學生要求越嚴格,學生的行為就會越完善。我卻認為:只有集體有了凝聚力,學生熱愛集體,能為集體著想,其行為就會規范.
每周班會課時,我都對那些做了好事、為班爭得榮譽的同學進行表揚.這樣做能給學生一種感覺:班里的好人好事真多,優秀的同學真多,我也應該為集體爭光。從而激發學生對班集體的熱愛和信心,增強集體凝聚力。另外,我非常注意在集體活動中激發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如上次的“體藝周”比賽,我在賽前便鼓勵學生們,在分享上屆“體藝周”優異成績的同時分析我們班相對于其他班級存在著種種優勢。使全班對贏得今年“體藝周”各項比賽充滿信心。果然,比賽時,參加各項比賽的運動員們非常賣力,“啦啦隊”更是喊破了喉嚨,終于奪得了全級第一名.我為這次獲勝特意舉行了慶祝活動,評選“最佳運動員”、“最佳拉拉隊員”,并頒發獎品,表揚他們為集體榮譽而戰的精神.
篇7
關鍵詞:情志;事義;辭采;靈活運用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38-0212-01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學生不會寫作文,最簡單的原因,就是教師自己不會寫作文。”因此,教師要指導學生習作,自己就應先掌握習作技巧。而“欲知水深淺,便得下水探”。師唯有“下水”,方能“深知作文之甘苦”,明其重難點,這樣,才能更好地為學生習作導航。所以,我認為,教師的下水文對學生寫好作文有極其重要的作用。遠在南朝齊代的劉勰便提出文“必以情志為神明,事義為骨髓,辭采為肌膚”。我覺得這不僅是一般為文之道,更是教師寫好下水文的最基本要求了。
首先,“情志為神明”,所以文章的中心思想應為最主,須考慮在先,動筆之前開始構思時,必苦于頭緒繁多。所以下筆之前我們必須先確立好中心思想。舉一個最普通的例子吧!如寫《我的媽媽》一文,“中國式的媽媽”一天所做的事情真不少,既要上班又要操持家務,既要服侍老人又要照顧小孩,學生很容易寫成流水賬。文章的神明――中心已有,就應予文以“骨髓”,這就是作文第二步“事義為骨髓”。從“骨髓”二字可看出根據中心思想來選擇事例何其重要。“意氣駿爽,則文風清焉”。所舉事例要寫得有生氣,快潔爽朗,切中要點。這就好比一根好的原木,按確定的目標,制作某種成品,先要繩好墨線,該削該砍該留要處處留意,步步審視,方能首尾圓合,有條理有系統地完整表達出“情志”。如我所準備的《我的媽媽》第三篇下水文,生活原型中的“媽媽”有很多有淚不輕彈的事例:做飯時有時被高壓鍋燙了個大泡,有時被刀切破了手指,都是把藥一抹,仍然輕傷不下火線,繼續做飯;擦玻璃時從“人字梯”上摔下來小腿骨折了也不見她掉淚;下崗了她不是愁眉苦臉怨天尤人,而是憑她的一點縫紉手藝,買了臺縫紉機,從修個拉鏈,改個褲腿做起,如今,已是遠近聞名的巧手,縣城里的品牌服裝專賣店為滿足一些顧客的要求,都請她當“修理工”。現在的“媽媽”還有個小小“野心”呢,想幫幫以前一起下崗的姐妹們,要把她們召集起來,擴大規模,想把業務伸展到窗簾業、被套業等等呢!……這么多事例都符合“堅強”這一中心詞,但如果每件事都寫就有點“懶婆娘的裹腳布”的味道了,我最后選定了“下崗后的作為”來詳寫,既切中要點,又奏響了時代的強音。我根據這篇下水文指導學生懂得從眾多事例中選擇材料,要是能既扣人心弦又與時俱進則為上品。當時在指導人物描寫系列時,我采用的教學方法是以點到面,先指導《我的媽媽》寫作,再讓學生用這些寫作方法寫出一系列《我的×××》,有一個孩子寫《我的爺爺》時,所定的中心詞是“時髦”,他所選的事例真好:爺爺人老心不老,學習上網,如今他成了“老年大學”里的“大博士”了,大家不懂的地方就請教他,他通過上網查詢來幫大伙兒答疑解惑;他可不滿足于這些,還加入了子孫們的QQ群,給自己的電腦加裝了視頻,經常和遠在廈門工作和在福州讀書的兩個外孫女聊天。他還是個“老頑童”呢!竟然也開了“開心農場”,還經常偷爸爸、小姨他們的菜,不過,他也經常被別人的“農場的狗”咬,哈哈!但他卻“賊心”不死。你說,這個學生所選的事例是不是很能表現一個“時髦”的爺爺?由此可見,我根據那篇下水文來引導學生選材的方法還是對的。這就是劉勰所標第二準:“舉正于中,則酌事以取類”。
“情理設位,文采行乎其中”。文“辭采為肌膚”,文章既有了神明,有了骨髓,不可無肌膚。如何讓文章有一件合體又美麗的羽衣呢?根據高年級學生已學過的一些寫作知識,我在一些下水文中用了比喻、擬人、設問等修辭手法,如《故鄉的小溪》中寫了“小溪宛如一條亮綠的綢帶,依著小村飄繞而過”;“咦,遠處傳來噠噠噠……的聲音,是哪個調皮鬼驚醒了酣睡中的睡美人――小溪?噢,原來是滿載小溪寶貝們――魚、蝦、沙子的船隊又要遠征了。”文中是以小溪的一天時間景色變化來寫的,中間三段每段結尾都用了相同句式:“小溪嘩啦啦,唱起歡快的歌兒,歡送寶貝們踏上建設祖國的征途。”“小溪嘩啦啦,唱起歡快的歌兒,與孩子們的歡聲笑語共同奏成一曲夏之樂章。”“小溪嘩啦啦,唱起歡快的歌兒,洗去了人們一天的汗水,洗去了人們一天的疲勞。”這樣一唱三詠,強烈地抒發了贊美小溪之情。如果老師的下水文都是文采斐然,久受影響,學生自然會懂得如何給自己的文章“披上華裳”了。這就是劉勰所標第二準:“歸食佘于終,則措辭以舉要。”
篇8
關鍵詞:高中語文教學
期望就是教育者給受教育者確定一個可以實現的目標,并以此不斷地鼓勵和暗示受教育者,使其增強自信心并產生強大的學習動力,最終實現目標。期望效應是賞識教育的理論基礎,其理論價值遠遠沒有得到中學語文老師們的普遍重視。筆者認為,在語文教學實際中,我們應從這個期望效應中獲得一些啟發,那就是應給予學生更多的鼓勵與期望。下面結合語文教學實例,談談我的體會:
一、寫作教學中用“期望效應”幫助學生調整目標。
高中階段,由于學業的壓力,寫作訓練反而被數理化教學沖淡了,如何在緊張的課時中加強寫作訓練確實是個難題。筆者認為,應該在學生寫作水平提高的目標要求上加以改進。“期望效應”在學生寫作目標調整上可發揮巨大的作用。
首先是以欣賞心幫助學生定下初始的目標。學生剛進高一,筆者就強調“信心是成功的第一要素”。告訴學生,作為中學生,你們已有很多的閱歷,你們有自己的喜怒哀樂,愛好、追求和理想,這就是你們的寶藏。那么,拿起你的筆,記錄下你的生活、夢想和追求,就是優秀的作文。
其次是以平常心幫助學生調整目標。“高目標嚴要求”是教育中的名言,但它并不適用于每個學生,教師在教學中要以平常心對待每個學生,尤其是心理低落的學生。中學生從心理上渴望得到肯定,所以,筆者在給學生作文寫評語的時候,多肯定學生的優點。講評時,不只注重尖子生,而是面對全體學生。中等生尤其是作文較差的學生,他們更渴望被老師認可。
其三是以肯定心鼓勵學生實現目標。讓學生能看到寫作成功的是,盡力向報刊推薦學生的好文章,或者指導學生參加作文競賽。高中學生,他們有天生的表現欲,他們渴望成功,渴望得到承認。如果學生看到自己的文章變成了鉛字,或者獲得各種獎勵和證書,那該是一件多么令人激動的事啊。這又進一步激發起學生的寫作興趣。
二、閱讀教學中創造實現“期望效應”的最佳時機。
“閱讀不能改變人生的長度,但可以改變人生的寬度。閱讀不能改變人生的起點,但可以改變人生的終點。”因此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是提高學生語文水平的重要環節,那么怎樣才能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呢?筆者在閱讀教學中創造有利時機,嘗試運用“期望效應”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在閱讀課上,筆者在簡短的導入正題之后,便放手讓學生就他們各自的閱讀體驗去暢所欲言,而自己則隱退到他們的身后,除了在人生觀、道德觀、價值觀上以正確的標尺對偶爾偏離的觀點加以校正之外,更重視的是對學生多角度、有創意閱讀的評價,對學生獨特感受和體驗的鼓勵,對學生精彩發言的贊賞,以及對他們未能深入角度的提示。老師的話要言簡意賅,當學生對自己的觀點表述不全時,老師便要把握火候,在不打斷學生思路和語流的情況下,以簡短明快,帶暗示啟示的語言予以追索;或以簡短的鼓勵性話語對他們的見地以應和鼓勵;亦可以當他們發言的內容蕪雜、重點不清時,作些概括,或提出要點,或補上幾句,起到點晴作用,當然一堂課難免也有“中場休息”的時候,此時,作為一名語文教師須急速調整思路,發揮幽默激起討論的興趣;或期待,或暗示,充分尊重學生作為閱讀主體者的地位。
三、口語教學中用“期望效應”打造學生發揮的平臺。
作為社會交際與職業生涯乃至個人生活的一項基本技能,口才也應當成為學生必備的一種能力,訓練和提高學生口頭表達能力已成為學校教學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更何況,新課標強調課堂上師生雙方應在平等的基礎上對話交流,通過對話式的教學來引導學生自主構建知識體系。但目前的實際情況是我們的學生還無法用規范的語言大膽清晰流利地表達自己的思想和看法,對話難以順利展開,教學也難以順利進行。針對高中生獨特的心理特點,要打造平臺,從訓練學生能說、會說、善說的能力入手,提高學生的口語能力。
首先,就要創造良好的說話環境,鼓勵學生敢說。
然而要達到這樣的效果,教師應運用“期望效應”理論要相信學生能說,并在課堂上給他們說話的機會。因此,教師要適時地把“舞臺”讓出來給學生,從“大膽”“大聲”“大方”這一“敢說”的基本程序出發,創造練膽、練大方的說話環境,使學生經受鍛煉。學生的“膽”是“壯”出來的,是“斗”出來的。
其次,選擇恰當的方法。壯膽不能光靠表揚和鼓勵,還應有具體的方法。在高一新學期開學初,由于是新組建的班集體,還沒有確定語文科代表的人選,筆者就舉行了一個小范圍的班級演講比賽,以“假如我是語文科代表”為題,讓學生全部參加,競爭上崗。起初,學生都很緊張,不敢嘗試。在鼓勵之下,學生躍躍欲試,邁出了可喜的第一步。在后來的周記中許多學生寫到此次演講讓他們勇敢地邁出了一步,以后他們會更加踴躍地加入到課堂的教學中來。更有一部分同學寫到雖然此次沒有膽量站出來,但同學們在講臺前的表現深深地觸動了他們,下一次,他們一定會挑戰自己。由于有這堂課做鋪墊,在以后的課堂討論中,學生發言更加踴躍了,課堂氛圍有了很大的轉變。
篇9
孔子說:“言之無文,行而不遠。”要使文章能夠吸引人,能夠流傳,就必須有文采。
2007年以后的《考試說明》對“有文采”的要求是:“用詞貼切,句式靈活,善于運用修辭手法,文句有表現力”,“要求在通順的基礎上充分展示語言風采,提高語言表現力”。
為什么要求“有文采”?因為語言能力是高考作文諸能力中最基本的能力和最穩定的能力,所以,語言能力的考查是作文考查的主項。考生作文如果做到“有文采”,就能夠顯示文化功底和寫作才氣,不僅可以贏得閱卷教師的青睞,也為自己贏得未來。
但是,凡事都應有個度,過猶不及。真正的文采是“有內涵”的文采,是優美暢達語言背后流淌著的思想之源;一味求美,堆砌華麗辭藻,美就會向丑轉化。
之所以提出要“適度”,是基于高考作文閱卷的現狀,近幾年來的高考作文閱卷反對那種表面熱鬧的“文化散文”,倡導清新自然的樸素文風。前些年受到熱捧的題記、開頭的來一段排比、“滿天星”的鋪陳鋪排、華彩炫目的“集錦”、假深沉、故事新編等都已不受閱卷者歡迎了。相反,能得高分的,無不是那種抒寫真性情,關注自我心靈,關注社會生活,質樸平實的作文。
然而,有文采是作文的發展等級之一,最能吸引閱卷者眼球的考場作文,又必是有文采的!怎樣才能做到既有文采,又能適度呢?不妨注意以下幾點:
一、開頭須展示才情,不宜華而不實
作文中精彩的開頭有如春云初展,鮮花含露,像雛鶯鳴谷,乳燕出巢,像小荷剛露出的新嫩尖角,像冬天新飄灑的潔白雪花,一下子就展現出作者的才華與個性,叫人一見鐘情,深深吸引住閱卷老師。因此,許多考生都會別具匠心、精心設計自己文章的開頭,讓文章從“頭”開始“亮”起來。
但是有的考生為了絢麗奪目而不惜胡編亂造。以表面上的熱鬧華彩與假深沉來掩蓋內容的空洞與內心的貧瘠。如有的學生在《拒絕平庸》中這樣寫:
春蠶能夠蛻變成蝴蝶,是因為它拒絕平庸,它想把最關的一面展現給世人:丑小鴨能夠化成白天鵝,是因為它拒絕平庸,它要證明它是美麗的:涓涓細流孜孜不倦地流向大海,也是因為它拒絕平庸,它想讓別人看到它也可以浩瀚。
而有的考生寫的雖然平淡,但很有才情。如:
青草平凡,但它絕不平庸,根在土中,心卻向著藍天伸長。愿做一株小草,平凡的身軀中發出“拒絕平庸”的吶喊。
二、用詞須貼切生動,不宜亂堆辭藻
“用詞貼切”,即一詞傳神,以一當十,寫人形神兼備,敘事高度概括,描寫生動形象,抒情感情濃郁,議論入木三分;達到的效果是非此詞不可用,非彼詞可替換,甚至時時使人耳目一新。它追求語言和內容的高度統一。如作家張曉風在《春之懷古》中的描寫:
春天必然會是這樣的:滿塘葉黯花殘的枯梗抵死苦守一截老根,北地里千宅萬戶的屋梁受盡風欺雪擾,猶自溫柔地抱著一團小小的空虛的燕巢。然后,忽然有一天,桃花把所有的山村水廓都攻陷了。柳樹把皇室的御溝和民間的江頭都控制住了――春天有如旌旗鮮明的王師。因為長期虔誠的企盼祝禱而美麗起來。
“抵死苦守”、“抱著”、“攻陷”、“控制住”等動詞,本來是極普通的動作,但用在“春”上,就有了擬人的性質,使句子一下子變得生動形象起來,并且有了動感,給人以身臨其境之感。而“黯”、“殘”、“老”、“溫柔”、“空虛”等形容詞,在句中使葉、根、燕巢的形態、屋梁的狀態表現得更加形象、突出。
考場作文語言要形象、生動,不可為了追求文采而故弄虛玄,使語意晦澀難瞳。
有些考生,為了掩蓋文章內容的貧乏,常常在遣詞造句上追求華麗,堆砌辭藻,造成文字和話題根本沒有關聯。如:“樹上的小鳥,不會因為沒有美麗的外表而平庸,因為它有自己的歌喉;地上的青草,不會因為沒有炫麗的色彩而平庸,因為它有自己的綠。”不知道為什么小鳥有了“歌喉”,小草有了“綠”就不平庸了?
有的考生平時不去扎扎實實地搞好作文訓練,而去背一些好詞好段以備考試之用,熱衷于搞什么萬能開頭、萬能結尾、萬能精彩段落。考試的時候不管什么樣的文題都往上生拉硬扯。更有甚者,背一些范文,然后朝文題上硬套。這些都是不足取的。
三、句式須靈活多姿,不宜單一呆板
在文中適當地運用一些長句和短句,整散結合句,新穎貼切的比喻句,增強氣勢的排比句,正反鮮明的對比句,引人注意的設問句,發人深思的反問句,句式變化多姿,能使文章生色不少。
因為整句體現語言的均衡美和對稱美,可以加強語勢,強化語言的感染力;散句表現出來語言的參差美和錯落美,可使表意更為自由;長句表意嚴密、準確、細致;短句短小精悍,干脆,明快,活潑有力,節奏感強。各種句式的綜合運用,靈活搭配,就能極大地提高作文的表現力。
然而,典雅的語言,固然言簡意豐,但是全篇如此,便少了活潑靈動之氣;平俗的語言,固然自然鮮活,明白如話,但是全篇如此,便少了華美和燦爛。如果能有機地結合起來,便會產生很好的效果。
你的音樂充滿回憶,眉目當年,流轉心間,最真實的喜怒哀樂全都埋藏在昨天。你的音樂溢滿傷感,人生若只如初見,又何須感傷離別,飛蛾撲火,單人旅途,仿佛都是無奈的選擇。你用音樂眷寫青春,你用音樂道出了學生時代最明媚的傷,我們的世界從此有了你。
(2011年山東滿分作文《這世界需要你》)
聯想豐富,化無形為有形;句式參差,如行山陰道上。
四、修辭須精當巧妙,不宜生硬過分
精彩的修辭“如風吹樹干庭綠,如雨潤花萬戶紅”。作文中常用的修辭,包括比喻、引用、排比、擬人等。恰當地運用修辭手法,會增強文章的審美含量和文化內涵。
而且,不同的修辭格有不同的作用,如寫人狀物,多選比喻、比擬、借代、對偶和夸張,析事論理則多用排比、設問和反問。
高考作文中最能展示文采的修辭就是文別是出現在開頭的比喻性的排比、形象的比喻和恰到好處的引用。
不過,從近幾年江蘇省高考作文閱卷組公開推薦的高分作文來看,像過去那種靠開頭排比取勝的作文沒有了,反而是像《風沙渡》那樣帶有即興慧解的清新開頭作文備受好評。
比喻能化平淡為生動,化深奧為淺顯,化抽象為具體,化冗長為簡潔。
而一位考生這樣描寫,“爸爸很生氣,兩只眼睛迅速充血,像一頭的公牛”,這無論從形象上還是從情理上來說,都是不當的。
恰到好處地引用一些中外名人名言,古詩文名句,既能突出主題,以一當十,增強文章的說服力,又能展示作者的讀書功底與閱歷,提升作文的文化底蘊。如今年福建唯一的滿分作文《熱愛誕下創造的嬰孩》的考生引用紀德的話“我為美好的事物消耗著自己的感情,它們的光輝來自于我不斷地燃燒,但這是
一種美妙的消耗”,非常貼切而有分量。
但是要記住:“萬綠叢中一點紅,動人春色不須多。”有的考生滿篇引用名人名言,把作文變成了名言集錦,這反而會削弱作文的表現力。
五、文句須有表現力,不宜夸大無據
“文句有表現力”,屬于發展等級對寫作語言的較高要求。要求語言不直白,不淺露,言簡意賅,內涵豐富,讓讀者有咀嚼、回味的余地;啟迪人思考,給人以教益。
在記敘文中主要是指生動形象,描寫細致,感情真實。
細節要傳神逼真,不宜虛構失實。描寫要能抓住特征,不宜粗疏荒謬。具體精細的描寫,會留給人鮮明而深刻的印象,孔乙己、奧楚蔑洛夫的形象描寫就非常傳神逼真。而像“忽然父親進來了,雙眼紅紅的,好像沒有光的玻璃,大而空”,“我靜靜地站在父親的面前,突然發現月光下的父親,又多了幾根鬢發”,這樣的描寫顯然不合情理。
感情要真誠感人,不宜無病。在記敘文中,我們有時會忍不住發自內心地抒發對人事物的思想感情,用褒揚、贊美或感嘆的語氣表達自己的感受。如在《拒絕平庸》中有人這樣寫道:“人生并不要做獨一無二的太陽,那滿天閃爍的繁星難道是平庸嗎?它們總是平凡,卻又各放光彩。”雖平實,但感人。
而有人這樣寫道:“平庸是為五斗米折腰的自憐,平庸是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的逃避,平庸是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時的不上進。”本想反彈琵琶而出新,卻文理不通,空洞蒼白,虛假失真,沒有感染力。
在議論文中主要是指邏輯嚴密,思維辯證,意蘊深刻。
六、結尾須讓人回味,不宜畫蛇添足
優秀文章的結尾,應像“豹尾”般有力、剛健:呼應開頭,收束有力,畫龍點睛,給人啟迪,令人回味;能夠“含不盡之意見于言外”,亮出“最后一輪媚人的秋波”。
清代李漁說得好“開卷之初,當以奇句奪目,使人一見而驚,不敢棄去”,“終篇之際,當以媚語攝魂,使之執卷留連,若難遽別”。
請看這樣的結尾:
但我相信,人不會在科技的溺愛下失去追逐真性情的天性,更不會失去奮斗的本能。人是一只簾燕,在自然的窗前徘徊,依然如泉般清澈,依然如茶般香醇,也依舊滿身花雨又歸來……
(2010山西考生《滿身花雨又歸來》)
這是不是充滿諍隋畫意,余韻不絕?
而考生在結尾處空喊口號,或賣弄才情,常常會致畫蛇添足、狗尾續貂。
如一個江蘇考生這樣寫:“創造發展,為人不可平庸;堅守原則,處事不可平庸。橫批:拒絕平庸。”用對聯的形式看起來很好,但空洞無物,只是化用提示語而已。
篇10
關鍵詞:中等職業教育 偏見 信心 欣賞
有人說:人類最無可彌補的一種損失,就是不知道可以通過什么方法使人發揮出充分的自信來。自信,是對自身力量的充分肯定,是促使人們勇往直前的動力。但是,在現實生活中,自信心的喪失給許多中職生的學習和生活籠罩了灰色的陰影,他們就像折斷了翅膀的鳥兒,怎么飛也飛不起來。
一、中職學生自信心缺失的主要原因
1.社會對中職生的認識存在偏差
國家對普通高考的過分重視,使民眾沉迷于“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傳統觀念。社會上多數人都還戴著有色眼鏡看中職生,認為選擇讀職高是因為學習成績差,考不上普高,不得已而為之。在人們的意識里,中等職業教育是一種低等教育,并且固執地認為中職生沒有理想,沒有恒心,沒有自控力。這種社會偏見致使中職生覺得讀職高低人一等,強烈影響了他們自信心的重新建立。就筆者所作的課堂調查了解,筆者學校很多學生一出校門就會摘掉學校要求每人佩戴的校徽,問其原因,大部分同學的回答是不希望別人知道自己在職高讀書,覺得很沒面子,很丟臉。
2.家長對中等職業教育的認識存在偏差
受中國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大多數家長把分數看成是評價孩子優劣的重要標準之一。許多家長愛拿自家的孩子和別人的孩子進行比較,在他們的眼中,人家上普高的孩子是金子,自家上職高的孩子是沙子,上職高是沒本事的表現;也有些家長直接把學校當“托管所”,因為孩子出去打工年紀還太小,所以先在學校混幾年,他們對孩子不寄予任何希望,只要孩子在職高“安分守己”地過三年,混張高中文憑即可。
3.教師對中職生的認識存在偏差
不少教師認為中職生都是中考的“失敗者”,認為他們行為習慣差、智力平庸、不思進取、以自我為中心、經常惹是生非。教師對學生不抱有期望,上課放任自流,不想學的學生可以隨心所欲地干些與課堂無關的事情,只要不制造“狀況”,老師對他們的違紀行為一概視而不見。久而久之,老師和學生成了兩條平行線,彼此“井水不犯河水”,只要學生在校期間老老實實,不要出什么亂子就萬事大吉。同時,也有部分教師過度地把中職生與普高生進行比較,總覺得普高生什么都好,中職生一無是處。在這種環境下,伴隨著學生的是過多的批評、責備、失敗和打擊。
二、增強中職學生自信的方法
自信心如同一對翅膀,可以讓學生飛得更高更快,如果沒有這對翅膀,他們將永遠在地面上徘徊不前,永遠看不到前方那亮麗的風景。那么,怎樣為中職學生插上自信的翅膀,讓他們在藍天下自由翱翔呢?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加以注意。
1.提高全社會對中等職業教育的認識
我們國家的有關部門應不斷加大對中等職業教育的宣傳力度,讓民眾認識到職業教育,尤其是中等職業教育對社會發展的巨大貢獻,努力營造全社會人人關心中等職業教育、人人參與中等職業教育的良好社會氛圍。并且可以充分利用網絡、電視、報紙等多種平臺,大力宣傳中等職業教育在當今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大力宣傳優秀職中畢業生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在社會樹立“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的意識;進一步引導社會加深對中職生的認識和了解,更多地關注和支持中職生的成長和發展,對他們一視同仁,為中職生創造公平競爭的社會環境;進一步引導社會給中職生更多的信心和愛,更多的寬容和理解,更多的鼓勵和欣賞。
2.學校積極創設條件,給學生提供展示自己的平臺
中職生多為中考落榜者,文化課基礎較差,對單一的課堂教學缺乏足夠的興趣。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我們一味地強調以理論為主的教學,學生會感到迷茫,對學習失去熱情。因此學校可以根據本校的實際情況調整課堂教學,更多地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給學生提供展示自己才能的機會。在操作過程中,讓學生自己去看、去想、去做,學生的學習興趣才會提高,自信心才會增強。
筆者學校結合中職學生的特點,積極開展適合他們的社團活動,使他們在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中展示自我、體驗成功。如:學校每年開展校園歌手大獎賽,通過海選、復賽、決賽,選出校十佳歌手,這樣做不僅使學生更好地張揚個性,而且極大地增強了他們的自信心。學校的另一品牌活動是一年一度的服裝大獎賽,要求服裝專業的每位學生都參與其中。學生自愿組成若干小組,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完成設計、選料、打樣、制作、模特展示等一系列活動,最終由專業老師和企業代表評出最佳服裝設計師。這樣做更好地增加了同學之間的友誼,增強了學生的團隊意識。對于應試教育下失敗于考場的學生來說,這種活動不僅極大地激勵了他們,而且為他們實現人生的華麗轉身注入了自信和活力。
3.幫助中職學生正確對待失敗
大多數初中畢業生是以失敗者的姿態,抱著“讀職中沒前途”的心態進入職高的,產生“破罐子破摔”的現象在所難免,再加上對自己所學專業不了解,學生無法對自己做出客觀的分析。因而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應積極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自己,認識自己所學專業的優勢,幫助學生及時調整心態、轉變角色,不要因為以前學習基礎差,上課聽不懂就失去信心,放棄學習;讓學生明白中考失敗并不代表學習就走到了盡頭,幫助學生走出“只有上普高上大學才有出息”的誤區,讓學生明白在校刻苦勤奮,掌握一門技術,并在崗位上兢兢業業,一樣可以出人頭地。
在教育教學中,我們可以利用校本資源向學生介紹學校歷屆創業成功的畢業生,介紹他們的突出事跡。學生看到自己的學長可以取得如此優秀的成績,敬意油然而生,信心也激增,內心有個聲音在喊:“只要我努力,我也一定會成功!”對自己的未來充滿信心,激發其學好專業課的信心。
4.教師給予學生愛和信任
有這樣一句教育名言:愛和信任是一種偉大和神奇的力量。教師一句激勵的話語,一個贊美的眼神,一個鼓勵的手勢,往往會使學生興奮一節課,甚至一整天。教師要相信即使再差的學生身上也有閃光點,要善于多角度發現學生的長處,運用肯定、鼓勵以及創設條件等手段去強化它。
學校服裝設計班的學生,上工藝課時總喜歡拿著自己的作品這樣問老師:“老師,我做得怎么樣?”有一次筆者帶了相機去車間抓拍一些照片,發現被拍照的學生一個個笑逐顏開,那些沒有被拍到的學生則格外賣力,想以此來引起筆者的關注。其實,他們十分在意老師對他們的評價。當學生得到老師的肯定和贊賞時,伴隨著成功的喜悅心情而來的是強大的內驅力,下節課更賣力、更用心。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應始終使學生堅信“我是優秀的”“今天的我很棒”“我一定會成功”,強化他們獲得成功的情緒體驗,逐步使學生擺脫“中職生不如普高生”的困擾,用愛和信任給學生插上一對自信的翅膀,讓心灰意冷的他們感受到冬日的和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