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潑水節作文范文

時間:2023-03-16 00:42:2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傣族潑水節作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傣族潑水節作文

篇1

潑水節是傣族人民的傳統節日,在我們這被潑上水叫“落湯雞”。而他們誰被潑的人多,誰身上就洋溢著幸福,吉祥。

每到潑水節,傣族人民都換上華麗的服裝,拿著盆走到大街上,街邊的水桶里已經灑滿了水,水里還撒了五顏六色的花瓣。人們歡天喜地地打好水,往身邊的人身上潑。被潑到的人也“回敬”一下。等到潑累了,個個身上的水順著發絲往下滴,衣服濕透了。街上一片喜氣洋洋,洋溢著歡樂的氣氛。

潑水節是傣族人民最喜歡的節日,也是傣族人民最快樂的節日。如果想去真正體驗一下潑水節的快樂,就去傣族做客吧!

篇2

Water sprinkling Festival is the Dai People's traditional festival, in this is called "splash water soaked through". And they who are with the people, who are filled with happiness, good luck.

每到潑水節,傣族人民都換上華麗的服裝,拿著盆走到大街上,街邊的水桶里已經灑滿了水,水里還撒了五顏六色的花瓣。人們歡天喜地地打好水,往身邊的人身上潑。被潑到的人也“回敬”一下。等到潑累了,個個身上的水順著發絲往下滴,衣服濕透了。街上一片喜氣洋洋,洋溢著歡樂的氣氛。

The water sprinkling Festival, Dai people are put on clothes, holding a bowl on the street, the street has been the bucket with water, the water and be riotous with colour. People lay water be full of joy to the people around him, who poured. Also by people throwing "return". When poured tired, a body of water dripping down the hair, clothes are wet. The streets be bursting with happiness, filled with a festive atmosphere.

篇3

中國有五十六個民族,除了漢族以外,許多民族都有自己的語言,傣族也不例外。其實我們很多人早就會說一句傣語了,那就是“西雙版納”——十二個千田(古代傣王的田賦單位)。下面由小編來給大家分享西雙版納旅游心得,歡迎大家參閱。

西雙版納旅游心得1今年的春節,我是和媽媽一起在美麗的西雙版納度過的。這是我第一次跟媽媽在外地過新年。

西雙版納是一個神秘而迷人的地方,那里是傣族人民的主要居住地。有著豐富的熱帶植被和水果。在我們去熱帶植物園的路上,沿途全是郁郁蔥蔥茂密的植物,有成片成片的香蕉林,也有密密麻麻的棕櫚樹,更有不計其數叫不上名的其它物種……坐在車上,抬頭往天上看,天是湛藍湛藍的,真的是一碧如洗,空氣濕濕潤潤的,非常清新。大約經過一個小時的車程,我們到了目的地。拿著門票進入景區,里面好大好大呀,如果乘坐電瓶車游覽,需另付費25元/人。我對媽媽說:“媽媽,咱們兩個徒步走吧,這樣既可以仔細觀賞園區里的每一處美景,又鍛煉了身體,還可以節省50元車錢呢。”媽媽笑著對我說:“沒問題,好孩子,你真的長大了,有經濟頭腦了,開始會算計講節約了,媽媽陪你走。”就這樣,我和媽媽邊走邊看,邊看邊照……把許許多多的奇花異草留在了我們的鏡頭里,同時也刻在我的腦海里,像“絞殺樹”.“瓶子樹”“望天樹”,還有會跳舞的“跳舞草”……終于又走到了園區入口處,這時已經是下午2點了,從上午10:20入園到離開,我和媽媽足足在里面走了3小時40分鐘,可把我給累壞了,媽媽心疼地說:“寶貝妞,你要學會照顧和愛護自己,不能為了省一點錢而損傷身體,那也就得不償失了,明白嗎?”。

離開植物園,在附近的一家傣族飯店吃飯。我們要了四個菜一份湯,總共才花了80元,菜量很大,非常實惠,傣族人真的很好客。

下午,我和媽媽又趕到了原始森林公園。在那里,我們走了懸在半空的“空中走廊”,真是刺激,一顆心也跟著懸在嗓子眼;在那里,我見到了“大耳黑牙”人,她的一嘴牙齒是烏黑烏黑的,像涂上了墨汁一樣,耳朵垂的很長,聽導游說是因為她們從小就要帶很重的耳環;在那里,我見到了仍然過著原始生活的唯一的沒有身份沒有語言的部落---克木人部落,看到了他們居住的小吊腳樓,我很吃驚:在現在的社會里,還有這樣的一群人,我捐了10元給他們。西雙版納是熱帶氣候,那里很熱,別看是2月份,在那要穿夏天的衣服,我口渴了,媽媽買了一個椰子讓我喝,吸著椰汁,涼涼的很舒服。等回到住宿的地方,已經是下午5點。這一天算下來,我們用了8小時30分來游玩,我暗暗佩服我自己的體力還不錯。晚上,我吃了一份傣族特色香甜軟糯的菠蘿飯,洗了一個熱水澡,很快就進入了甜蜜的夢鄉中了。

我和媽媽在西雙版納玩了3天,那里給我留下了美好的記憶,將來有機會,我還要去。

西雙版納旅游心得2西雙版納,一個美麗的名字。我只知道那里是旅游勝地,是少數民族的聚集地,那里的人能歌善舞,那里風景秀麗……今年暑假媽媽說要去西雙版納旅游,我激動不已。這個地方究竟會有哪些奇特之處呢?我心馳神往。

第一日下午,我們從黃花機場出發,來到了美麗的西雙版納。吃了晚飯,我們便入住了酒店,此時已經是夜晚十點。

第二日,我們來到了西雙版納最有名的熱帶雨林植物園。坐在植物園的觀光車上,迎著撲面而來的 涼 風,愜意極了!植物園里的空氣十分清新,姹紫嫣紅的花叢中盡是我們一行人的歡聲笑語。在一個角落里,我發現了一株含羞草,我輕輕地碰一碰它的葉子,它就像一個害羞的小姑娘慢慢地合攏了。一會又舒展開來,我反復地逗弄它。還有跳舞草,當導游唱起《月光下的鳳尾竹》時,神奇的一幕發生了,樹葉竟隨著音樂舞動起來,真讓人驚嘆!

在這里,我還看到了“絞殺”現象:一棵大榕樹將另一棵小榕樹緊緊地包圍起來。聽導游說,大榕樹是在將自己的營養傳送給小榕樹。小榕樹漸漸成長,最后長成參天大樹,而大榕樹則會因為養分的缺失而漸漸老去,最后枯死。小榕樹長大后,也會選擇以同樣的方式將營養傳遞給小榕樹。“西雙版納真是一個奇特的地方,連植物都這樣有人性。”我由衷地發表了感嘆。下午時分的太陽大多了,紫外線特別強。我們頂著烈日來到了傣族園,廣場中央是一個大水池,水池中央有許許多多大象的雕塑。每一頭大象都會噴出水來,就像噴泉一般。聽說,每年的四月是傣族人民的潑水節,每到這個時候,傣族村民們拿著水盆拼命往游客身上潑水,可好玩啦!可惜我沒趕上,下次一定來親自體驗一番。晚上,我們還參加了篝火晚會,我們和傣族人民手拉手,圍著柴火,邊唱邊跳。后來,我們還到河邊放了許愿燈……

第三天,我們去了傣族人民家中。他們熱情好客,我嘗到了他們獨有的手抓飯,味道特別好;我仔細觀摩了他們做的陶罐,獨特精致;院子里隨處可見各式各樣的水果,真是誘人!

回想起西雙版納之旅,我念念不忘,仿佛一切都歷歷在目。我一定要把這次奇特之旅告訴給我的小伙伴們,和他們分享我的快樂!

西雙版納旅游心得3不到美麗的西雙版納。何以能說,到了云南。我作為“老昆明”當然也決不會錯過這美麗的景色啦。下面我向大家介紹一下。

小橋流水,綠樹從陰。清晨十分,霧在這一片彌漫朦朧的景色也只在夢境里見過幾次,現在親眼所見,還真有讓人不可思儀。只因時間倉促,行程安排的太滿,所以沒能多看幾眼,同時也沒在腦海里留下深深的記憶。

來到美麗的西雙版納,不僅風景優美,民風也別居特色,比如大家都很了解的“潑水節”,“開門節”,以及佛教節日“關門節”。以上都是傣族人民的最隆重的節日了。一當到了節日那天,全縣全村的人都會放下手中的農活,紛紛聚到一起,又是歡歌載舞,又是談笑風生,場面非一般的的熱鬧,好不精彩,傣族也有些風俗很有趣,今天,就是湊個熱鬧我們專程來到傣族村寨,趕個正巧,今天就是傣家每年一度的“潑水節”,“潑水節”顧名思義就是男女老少一起用水往人身上潑!同時也把吉祥如意的水潑到你身,同時把吉祥如意給你!

當地的村長讓我們換上大小不同服裝,把我們幾個遠到而來的客人拉到人群中,高興的說:“在我們“潑水節”上,誰被潑得越多,表示人們越喜歡他,祝福他。姑娘往年青的小伙子身上潑以表達愛意……。

村長給我們一人一個潑水用的水瓢。

節日開始了。當村長把第一瓢水潑到神像上后,人群就開始沸騰了!到處都是飛濺的水花,這我又不的不說。這是一個一個好不熱鬧的場面啊!

第二天,也是在西雙版納的最后的一天了村里人讓我們吃遍了所有的傣味,以表示送行禮,能讓我們高高興興的回去,不留一點遺憾。我想,這么熱情的招待,這么美麗的風光能不讓我們感動和依依不舍嗎?

西雙版納旅游心得4云南的景點很多,例如:大理、麗江、西雙版納等。因為太多,就給你們講講西雙版納吧。

來到西雙版納,我們首先看到的是一個圓形的草坪,園丁修剪了幾個字“版納歡迎您”,非常顯眼。

接著我們有來到了原始森林公園,根據導游的介紹,我們知道了這個原始森林公園可不是專門讓我們看野生動物的,而是一些野人、傣族和白族表演的地方。

我們來到了最后一個景點——野象谷,導游說這里是野象經常出沒的地方,所以叫這個地方野象谷。那里長著郁郁蔥蔥的樹林,盛開著美麗的花朵。那里空氣潮濕作文人網 你也可以投稿,大樹下長著鮮綠的苔蘚,苔蘚上長著一兩個蘑菇,蘑菇的樣子圓溜溜的,可愛極了。雖然我沒見到野象,但是我能想象出來:一群高大的野象邁著有力的步伐,在野象谷里走來走去,他們走起路來耳朵一晃一晃的.,有趣極了。

想到這里,我忽然覺得自己仿佛就是一只大象,長著兩只蒲扇大的耳朵、一只長長的鼻子、四條粗壯的腿。站在茂密的森林里。一陣微風吹來,我就唱起歡快的歌曲,不光是我一只,一群大象都在歌唱。風過了,我停止了歌唱,靜靜地站在那兒。蜜蜂飛過來,告訴我采蜜的快樂……

這就是西雙版納,這就是美麗的西雙版納。

西雙版納旅游心得5西雙版納位于云南省,它雖然面積不大,卻被人們稱作是美食天堂和旅游勝地。

去年暑假,媽媽帶著我還有我的一個好朋友和她媽媽,我們四人一起去了西雙版納。走出西雙版納機場,我們倆個小朋友就像出籠的小鳥,東蹦蹦,西跳跳,開心極了,我們眼前的西雙版納陽光明媚,是跟我們家鄉完全不一樣的風景。

我們先入住了酒店,然后便急忙跑到商場去買了傣族衣裙,準備第二天的行程。

西雙版納最著名的景點之一就是野象谷,我們來到野象谷,坐著觀光車一路前行,到了一個非常熱鬧的地方,跑過去一看,是大象表演,一頭頭大象在園子里笨拙的轉著圈,做著一些簡單的坐立動作,逗得大家哈哈大笑。解說人員說大象是吉祥的動物,去摸摸會有好運,我們便買了食物去喂大象,還有兩頭大象的長鼻子纏在一起,就形成一個秋千,我們便坐在象鼻子上蕩起了秋千,我們開始還有點害怕,手摸在象鼻子上,粗粗的皮膚好扎手啊,不過一會就不怕了。很多人在那排著隊等著坐象鼻秋千呢,所以我們也沒能盡興只好讓別人了。我們繼續往前,來到了孔雀湖邊,看到一群群孔雀從湖對面的山上,隨著音樂的節奏飛下來落在湖邊,陽光照在孔雀美麗的羽毛上面,發出五顏六色的光,漂亮極了。看著這么漂亮的孔雀,我們真是喜歡得不得了,跑去抱著它們照了很多照片留作紀念呢。接著我們還參加了潑水節活動,全身被水淋得濕透了,但特別有意思。

西雙版納的傣味燒烤是很有特色的,一條街全都是賣燒烤的,走在街上,撲鼻的香味讓我們都快流口水了,我們找了家燒烤店,烤了一大桌的菜,有烤豆腐、烤土豆,還有好多叫不上名字的美味,好吃極了。

篇4

關鍵詞:小學語文 閱讀教學 傳授 閱讀方法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注重對學生閱讀方法的指導,不僅授學生以魚,更應授學生以漁。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在理解和運用語言的實踐活動中學法、悟法。學生掌握了一定的語文閱讀方法,就為自主學習創造了條件,能有效提高語文教學質量。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能使學生在愉悅的氣氛中學習,喚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是教學成功的關鍵。情境教學,是指從教學需要出發,教師依據教材,創設以形象為主體、富有感彩的具體場景或氛圍,激發學生主動學習,引起學生的情感體驗,以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呂叔湘先生曾說過:“成功的教師之所以成功,是因為他們把課教活了。”情境的創設主要就在于教師要充分調動和發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使之主動積極地去探索語文的奧秘。那么,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進行情境設置呢?學生接受、理解課文語言所傳達的情感信息,不論是感性的還是理性的,首先需要通過感知、體驗、聯想、想象等思維活動方式,進入情境,才能真正領會和理解。這一特殊規律要求閱讀教學,尤其是記敘文和文學作品的閱讀教學,必須貫徹情境熏陶,激勵思維的原則,同時也賦予了閱讀教學過程中思維訓練的特定內容和形式,即以具體可感的形象、畫面、聲色、情態、情節、場面等,引導學生進入課文情境,激勵學生思維,使其產生思維樂趣。

二、理論聯系實際,激發大膽的想象

閱讀教學不能為教課文而教課文,為教知識而教知識,必須緊密聯系日常生活實踐,特別是讀寫聽說活動,把課文中蘊含的語文知識和語文技能活化為呈現在學生面前的一盤盤美食甘味,使學生真正認識到“學屬所需”、“學有所用”,從而產生學習語文的濃厚興趣,主動自覺地去獲取知識,并積極運用所學知識,發展自己的語文能力。比如在一年級下冊的《要下雨了》一課的教學中,就可以調動起學生的已有生活經驗,這樣引導學生:1、同學們,你們見過螞蟻搬家嗎?誰能給我們說一說?2、那么,你們知道螞蟻為什么要搬家嗎?3、你們還知道有哪些小動物會告訴我們要下雨了呢?通過以上的提問,學生自然會聯系起自己的已有經驗,開始七嘴八舌的討論起來,教師則抓住這樣的時機及時地引導他們去展開想象,從而參與到閱讀中去。更讓學生明白了,原來閱讀是和生活緊密聯系在一起的,自然也就會對閱讀產生出更濃的興趣。

三、引導學生在閱讀中質疑,在閱讀中收獲

學源于思,思源于疑。常有疑點才能常有思索,常有創新。小學生活潑好動,好奇心強,對新鮮、稀奇的事物、問題都喜歡問個為什么。教師在教學時要正確引導學生,大力鼓勵學生問問題,絕對不能抑制他們的特點。因此,教師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打破沙鍋問到底”的好問的好習慣。教師要利用巧妙的教學設計引發學生的思維,使他們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最終通過與“文本對話”解決問題。在教師的教學設計中要多為學生提供質疑的鍥機,使學生發現教材中的疑點,并能夠帶著疑問去讀書,深入地閱讀文本,與文本對話,在閱讀中質疑,在閱讀中收獲。如在教《歡樂的潑水節》一文時,就需要為學生創設一個問題情境,引導學生質疑問難,自主探究。首先引導學生提出:傣族為什么有“潑水節”?為什么潑水節這一天人們都很高興?為什么要往人身上潑水?除了潑水人們還會怎么慶祝?……這樣的疑問,再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讀書,在質疑,探究,品讀,理解課文內容的過程中,真正地感受到潑水節這一天的歡樂氛圍,感受少數民族節日的獨特魅力。

四、賞識教育,讓學生體驗閱讀的快樂和成就感

作為語文教師應努力創造條件讓學生在閱讀上獲取成功,取得成就感,從而激起他們的學習欲望,讓每一個學生都動起來,使課堂真真實實地活起來。怎么做呢?首先,在教學中及時地、適時地對他們進行表揚,能有效地刺激所有學生的學習欲望。一部分閱讀能力較強的學生還可以用他們的閱讀積極性去帶動別人,起到以一幫一、以一帶十的作用。其次,表揚優生,但不能忽略對學困生的鼓勵機制的建立。學困生的點滴進步,都要及時給予肯定,給予激勵性的評價,讓他們體驗成功的快樂,閱讀的快樂。

五、注重閱讀拓展,重視課外積累

閱讀教學,不僅要對教材中的內容進行閱讀積累,還要在用好教科書的基礎上,適當地引導學生進行拓展延伸。給學生推薦讀物,以拓展學習內容,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語文課程標準》積極提倡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材料。因此,教師應通過教材教會學生正確讀書的方法,激勵他們廣泛涉獵課外讀物,以達到拓展閱讀視野,積累語言知識的目的。

總之,學生閱讀水平的提高,是學好語文的體現。在教學中,老師應當注重課堂與課外的結合,尤其是課堂知識和技能的傳授,是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主陣地,同時,要引導學生多進行課外知識的涉獵。所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語文閱讀能力的提高并非一朝一夕,需要長時間多方面的努力,包括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鼓勵學生自主閱讀的意識,同時完善閱讀水平評價標準。激發學生興趣和培養自主閱讀能力的方法和技巧很多,作為老師,需要積極探索,不斷總結經驗,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掌握知識,使其在學習過程中開創新思維并享受閱讀的樂趣。

參考文獻:

篇5

(福泉市第一小學貴州福泉550500)

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作家馮驥才說:“民族文化是民族精神的載體。民族文化包括兩個部分——精英文化和民間文化。精英文化主要是給我們力量、思想、精神,是一種父親文化,民間文化是一種母體文化,給我們情感、血肉、特征、凝聚力、親和力。精英文化和民間文化都是不可或缺的。”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引下,現代語文學科教學日益強調人文性,于是廣大語文教育工作者從當今多元文化教育中尋求新的定位,樹立以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為核心,以民族民間文化為載體,實現中國民族民間文化與人類文化的回歸與統一,豐富學生的語文視野、提高語文教學質量,進一步拓寬語文教學之路。近年來筆者在小學語文教學工作中有的放矢地將地方民族民間文化與教材相結合、與學生實際發展相結合,在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方面作了不少有益的嘗試,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現將做法淺析如下,以期能拋磚引玉,資源共享。

一、在語文教學情境中了解我國豐富多彩的民族民間文化

在新的課程理念中,教師應該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合作者、引導者。著名的心理學家皮亞杰指出:“兒童是有主動性的人,他們的活動受興趣和需要的支配,一切有成效的活動必須以某種興趣做先決條件。”民族民間文化產生于遠古時代,起源于民間,我們現代的學生大多知之甚少,因此,就需要我們教師在教學中有目的地創設情境,引導他們進入所創設的境界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感受到民族文化的魅力,激發他們傳承民族文化的情感。

在教學過程中,我把課文教學與本土特色聯系起來,積極創設情景,讓學生感到耳目一新、潤物無聲。例如在上《難忘的潑水節》時,先請大家觀看傣族潑水節盛況,看看這個情景向我們介紹了一個什么地方?你們知道西雙版納嗎?說到西雙版納,你會想到什么?今天,我們就和作者一起到版納——這個神秘的地方去看一看!這樣創設情境導入新課。在教學中我除了讓學生感受西雙版納的建筑風貌、民族服飾和風土人情之外,我還有意識地加入本地的一些特色文化,讓學生了解自己的家鄉,做一個傳承民族文化的使者。我首先請學生自己收集相關苗族住房的資料,讓學生了解仙橋鄉大花水、大麻窩、麒麟山、以及高坪鎮的王卡等少數民族村寨都獨具特色的一樓一底吊腳樓群的建筑風格;還有建于明朝時期的兩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即是被譽為貴州八達嶺的福泉城墻和被茅以升稱為“北有趙州橋、南有葛鏡橋”的葛鏡橋(俗稱豆腐橋)的歷史價值、建筑價值等。讓學生在對比中了解了苗族的特色文化和有地域特色的歷史文化,既提高了學習興趣、豐富了他們的知識,同時增加了學生的民族文化自覺、增強了他們的民族文化自信。

二、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學習民族民間文學,激發學習興趣

我國民族民間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養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華兒女,雅俗共賞、生生不息。在語文教學中引入民族民間文化,對開闊學生的視野、陶冶學生的情操、豐富學生的語文知識、促進學生作文水平的提高,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例如在上《牛郎織女》時,我讓學生認真學習,弄清文章主旨,體驗到牛郎織女勤勞善良的品格和古代人民對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之后,又安排學生搜集福泉市“福泉”的來源以及張三豐在福泉的眾多民間神話故事。同時讓學生去搜集福泉的民歌(含山歌)民謠。如“腳踏三江河、石筍對石鵝、誰人能識破、金銀用馬馱”;“一顆豆子圓又圓,推成豆腐賣成錢,人人說我生意小,小小生意賺大錢”;“入山看見藤纏樹,出山看見樹纏藤;樹死藤生纏到死,藤死樹生死也纏”等等。將其選擇性地分期登載班級板報,還將其匯編成冊讓學生傳閱,這讓學生既嘗到了自己勞動的成果,體會到一股甜甜的成就感和自豪感,又進一步激起了他們學習民族民間文化的興趣,拓寬了學生進行語文學習的渠道,有效地培養和提升了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

三、在作文教學中運用民族民間文化,拓寬語文視野

我國著名民俗學專家陳勤建教授曾說:“我們民族文化的DNA,存在于民俗、民間文化之中。”新課標的實施給語文教學注入了一股新鮮的血液,給民族民間文化教育賦予了更深層次的發展空間,而作文正是語文教學的回歸,把民族民間文化引入作文教學,用我國富有民族特色的文化藝術去感染學生、熏陶學生,能培養學生的作文興趣,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

“作文這件事離不開生活,生活充實到什么程度,才會做成什么樣的作文。”葉圣陶先生精辟地道出作文和生活的關系。因此在日常的作文教學中,我常常以春節、清明節、端陽節、中秋節、重陽節等我國特有的民族節日為契機,有意識地讓學生的視野走出書本、走出課堂,認真觀察當地和周邊的民族風情、民族習俗,實地觀察、親身體驗,并以此為題材讓學生自由作文。這樣,學生常能寫出許多清新自然、真情流露的好作文,字里行間洋溢著學生熱愛民族民間文化的情懷。福泉是一個山川秀麗、資源豐富的黔中交通樞紐地。建制至今已有2200多年歷史,是一個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的貴州省較早的歷史文化名城。各民族多姿多彩的文化給我們創造了得天獨厚的教學條件,我時常讓學生用實地參觀、采訪等方式,了解苗族的斗牛節、跳月節、蘆笙舞,起源于布依族和苗族青年男女自由對歌戀愛的“六?二四”民族傳統節、清水江殺魚節以及陽戲、花燈等民族民間文化,進行觀后習作。通過描寫民俗風情,較好地培養了學生的大語文學習觀,讓學生深切體會民族民間文化蘊含的民族情感,使民間文化、民族精神逐漸根植到學生靈魂深處,為今后進一步傳承和發揚我國的民族民間文化奠定了情感和思想基礎。

四、在教學評價中滲透民族民間文化,增強民族文化自信

篇6

>> 小學語文情境教學的方法探究 小學語文情境教學模式的探究 小學語文情境課堂探究 關于語文情境教學的探究 再談小學語文情境教學 淺談小學語文情境教學 淺談小學語文情境教學方式 小學語文情境教學探討 淺談小學語文情境式教學 小學語文情境教學實踐 小學語文情境教學策略 也談小學語文情境教學 小學語文情境教學探微 小學語文情境教學淺析 小學語文作文情境教學淺議 淺議小學語文情境教學 小學語文情境教學探析 小學語文情境教學初探 試論小學語文情境教學 小學語文情境教學研究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中國 > 政治 > 小學語文情境教學探究 小學語文情境教學探究 雜志之家、寫作服務和雜志訂閱支持對公帳戶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請告知我們")

申明:本網站內容僅用于學術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告知我們,本站將立即刪除有關內容。 摘要: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快速發展,小學語文教學方法不斷豐富起來。小學生的思想正處于開發階段,其形象思維能力較高,在語文教學中,創設合理的教學情境,有利于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將更多的精力放在教學活動中。加強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的實施,是促進小學語文教學成效提高的有效方法。 關鍵詞:小學語文 情境教學 方法 意義

前言

小學語文學科教學質量,對于小學生的語文能力以及語言意識形成有著重要的影響。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實施,會讓小學語文教學活動更加符合小學生的心理需求,創設小學生期待的教學情境,會讓學生引領到教學活動中去,也會讓教師的情感更加投入。但許多小學語文教師認識不到情境教學法的優勢,不能將情境教學法與實際教學活動進行結合。加強情境教學法于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的實施策略是十分重要的。

一、情境教學實施的意義

1.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情境設計,會讓小學生的觀察能力以及想象能力得到調動與激發,讓小學生自然地融入到教學活動中。學生在情境中自然而然地進行語文知識的探究,感受語文學習的快樂,推動了語文教學活動的高效進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所創設的情境給學生提供了心理時間,從多個角度感染學生。

2.有利于提高學習興趣

小學生正處于好奇心強、活潑好動的成長階段,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讓學生將注意力投入到習活動中。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創設情境,會激發小學生的好奇心,讓小學生的學習動機更加持久,促進學生與情境進行互動,與教師進行互動,保持語文學習興趣。

3.有利于滿足學生個性發展需求

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讓小學生沒有選擇地成為了教學活動中的被動者,成為聽教師說話與講解的聽眾。這樣的教學模式扼殺了學生主動探究語文知識,自主參與語文學習活動的權利,也阻礙了學生的個性化發展。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情境教學法,可以促進小學語文課堂氛圍的活躍起來,促進學生語文學習熱情的提高。

二、情境教學實施的方法

將情境教學法實施于小學語文教學中,需要教師利用正確的教學技巧。

1.利用生活情境實施教學

生活與小學語文知識有著密切的聯系,小學語文課本中的知識全部來自于生活,生活就是小學語文學習的一個天然的情境。在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利用生活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去發現語文知識。在生活實踐活動中,學生的各個感官得到充分調動,更加清晰地認識抽象知識的形象性,促進學生情感的迸發。

比如在講解《春雨的色彩》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去春游,讓學生在春游這個生活化的實踐活動中去理解課文中的文字,理解作者對于春天的感悟。生活情境會加強學生的語文學習體驗,讓學生成為語文學習的主人。

2.利用朗讀創設情境

學生的朗讀能力,是其語文學習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小學生的語文學習離不開朗讀,而朗讀也是教師進行情境創設的重要手段。朗讀是一種有情感的有聲讀書優雅,在朗讀中,學生用自己的理解將文字表達出來,朗讀將本來沒有生命的文字變得豐富多彩。學生的朗讀,可以為小學語文學習創設一個情感情境,在朗讀過程中,學生的眼、耳、腦都得到充分調動。在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利用朗讀為學生創設情境,推進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高效化。

比如在講解《雷鋒叔叔,你在哪里》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全體朗讀課文,讓學生先了解文章的基本內容。之后,讓朗讀能力較強的學生個人朗讀文章,用他強烈的情感表達將其它學生帶入到學習情境中。這時,教師讓學生去分析文章字里行間的情感,思考文章的主旨,有利于課堂教學難度的降低,以及學生思維的活躍。

3.利用多媒體創設情境

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讓小學語文教學有了更多的可能性。當代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的綜合功能,為學生創設生動、形象的語文學習情境,促進小學生參與到語文學習活動中。小學生更樂于接受形象的事物,一直對著課本看枯燥無味的文字,會影響小學生學習積極性。教師可以針對學習內容,在課前為學生準備一些形象化的資料,通過課堂展示讓學生融入到學習活動中。

比如在講解《難忘的潑水節》,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呈現一下傣族人民慶祝潑水節的風俗與真實場景,擴展小學生的語文學習視界。教師最好選擇色彩較為鮮明的圖片,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并且提高小學語文課堂的趣味性。在真實的情境下,小學生的語文學習壓力得以緩解,還能一邊享受一邊學習,成為小學語文學習活動中的主人翁。利用多媒體進行情境創設,是情境教學法最便捷的使用手段。

三、結語

綜上所述,于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實施情境教學,有利于小學語文教學創新以及小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的提高。當代小學語文教育工作者,應當認識到語文教學創新的意義,積極利用情境教學法豐富課堂,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讓語文教學活動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 溫儒敏. 情境教育開啟新課題[J]. 人民教育. 2013(Z3)

[2] 蔣易樺. 蘇教版語文教材的編寫理念和方式研究[J]. 淮陰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 2010(01)

lack'>中等職業院校培養的是一線技術工作人員,在新課程改革標準下加強體育課教學改革,培養學生的體育學習自主能動性,形成良好的體育運動觀念,對于綜合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與心理素質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會對學生職業生活產生重要影響。當下,各個中職院校應當重視體育教學改革的重要性,突破傳統體育教學模式的弊端與不足,加強體育教學方面的師資建設,創新教學方法,豐富體育課教學內容,逐漸培養學生的體育學習興趣,形成終身體育學習鍛煉的好習慣,不斷提高身心素質,豐富自己人生。

參考文獻:

[1]韋毅華. 淺議新課標下中職體育課教學改革[J]. 當代體育科技:學校體育學,2014,04(18):6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