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理故事范文

時間:2023-04-01 04:10:0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道理故事,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道理故事

篇1

有這樣一個故事。

在大學里,一個高富帥和一個鳳凰男,同時追一個女孩。女孩很可能選高富帥,因為鳳凰男不帥,家庭條件也沒有高富帥的好。但是鳳凰男有志向、未來和目標。10年后同學聚會,在停車場,當年的高富帥、女生和鳳凰男偶遇。高富帥和女孩開輛QQ參加聚會,而鳳凰男開寶馬740。原來,高富帥家道敗落,而由于沒有追到女孩,鳳凰男發憤圖強,成功了。看到鳳凰男成功了,女孩的心怦怦直跳,盡顯后悔之意。這時,命運重新給女孩一個機會(現實中是不可能的),歷史再次回到10年前。女孩覺得眼光應放長遠些,選擇了鳳凰男。10年后,鳳凰男、女孩和高富帥又一次在同學聚會的停車場偶遇,戲劇性一幕再次上演——高富帥開了輛寶馬,鳳凰男和女孩騎著電動車。原來,環境變了,環境里的人物及其想法也都變了。追不上女孩,高富帥受了刺激,不爭饅頭爭口氣,不坐山吃空,發憤圖強經營公司,開上寶馬740了。鳳凰男來自農村,抱得美人歸后感嘆:今生何求啊。他考上公務員,十年來平平庸庸。

這是鐘君講《幸福方法論——成長中的辯證法 》課時,經常講到的一個故事。之所以講這個故事,因為鐘君發現大學生的一個共性——不看長遠只看眼前。長期從事公務員考試申論寫作研究,鐘君接觸了大量的公務員考生,尤其是大四畢業生。鐘君發現,不少大學生受社會扭曲的價值觀影響,自己的心態也扭曲了,“不少大學生更多關注車子、房子、位子和票子等外在東西,他們重表輕里、輕高重低、重短輕長……缺乏浪漫理想主義色彩。所以,不幸福。”給大學生講幸福觀,涉及哲學辯證問題。解決成長中的辯證問題,就得讓大學生了解有意思的大道理。一談起大道理,很多大學生都覺得空洞、無用,鐘君也從大道理出發,也講辯證法,卻不把辯證法學術化、哲學化,而是講故事,把辯證法通俗法,講有故事的大道理。

通過這個故事,鐘君要傳遞一個信息:從當下起要確立一個偉大目標,“調整自己的功利想法和心態,踏踏實實地把握好當下,努力奮斗,不在沒努力的情況下想無聊的東西。”鐘君認為,“不看長遠只看眼前”反映出,大學生不知道“結合”,尤其不知道理想和現實的辯證結合。理想和現實的辯證結合,既強調理想,也反對把理想當現實,要樹立一個長遠而清晰的目標。

在談“結合”時,鐘君強調5個“結合”,除了理想和現實的辯證結合,還有:理論和實踐的辯證結合、付出和收獲的辯證結合、壓力和動力的辯證結合以及內因和外因的辯證結合。

理論和實踐要結合。而大學生要么完全理論化,要么完全現實化。比如,他們不知道——學歷不等于學力,學歷不等于能力。

付出和收獲要結合。90后大學生大多獨生子女,呈現出“只想享受不想付出”的特點,但是,電影明星曾志偉有一句經典臺詞:“出來混遲早是要還得。”這句話說明,現在不努力、不刻苦、不拼搏、不受罪,將來肯定要受罪的。

壓力和動力要結合。要善于抖一抖背上的壓力,把壓力化為動力,“這樣,你就可以擺平人生當中的很多事。”

內因和外因要結合。很多大學生不明白,總把問題歸結于外部因素,“其實,還是自己沒有做好準備。”

辯證思考問題,能看出事物的好與壞、利與弊后,大學生們也知道了事物的多面性,“看明白了,他們對未來會少些不實際的幻想,能保持一顆平和、平靜的心。所以,就幸福了。”

一張圖表說開

除了在課堂上講授公務員考試《申論》外,鐘君還通過微博、微信等與大學生們交流。有不少報考公務員的考生向他訴苦,“有的人考公務員考兩三年,有的人考了8年,他們的壓力真的很大。不工作沒收入,在家復習靠父母養,不成功遭人白眼,內心的糾結焦慮……這是一個非常大的社會問題。”鐘君也發現,很多大學生不懂“兩分法”——多角度分析問題,“有的偏執,比如,他們覺得只有考上公務員當官才好。”通過這張圖表,鐘君分析從政、從商和從學的利與弊,“至少讓他們看到人生有不同的選擇。”

待遇穩定、職業威望高、收入相對高(不含灰色收入)……這些是從政,即當公務員的好處。但是,當上了公務員,也有不利因素。在地方公務員崗位上掛職鍛煉近兩年,鐘君深知其中的利害。干上公務員,是要用內心的自由兌換外在的自由,“這是我要給大學生們講的道理。”因為公務員屬于科層制管理,即聽領導的,“但凡有一點‘追求’,就要時時刻刻觀察領導的一言一行,完全沒有自由,這是很典型的現象。比如,領導讓你晚上加班,即使有天大的事,你也得興高采烈,但是,內心極度不自由。”公務員也是一份勞神的活兒,本職工作只占個人精力的三四成,“更多精力要處理人際關系,對上、對下和對同事,必須處理好這三種人際關系,很費神,能處理好真的不容易。”

有的人一旦考上公務員,就幻想著當大官。其實,公務員的職業壽命相對比較短,“在基層,很多大學生一輩子也只混個科級干部退休。在縣城,混到科級還不容易呢。”當不上科級的怎么辦?而且“女45歲,男50歲就是公務員的職業天花板,等于賦閑了。20多年的后半生怎么度過?”當上了領導干部,心理落差更大,“上位時,家里車水馬龍,而退了休清清涼涼。所以,公務員的邊際效益不是一直遞增,而是在一定階段遞增后,急劇下降,正如圖表中的A。”

鐘君發現,很多大學生都不愿意踏實做學問、當學者,“他們覺得走從學這條路清苦,但是,仔細觀察圖表中的B線,會發現從學的人起步清苦,但人生的邊際效益一直遞增,越老越值錢,比如教授專家們。”鐘君還不忘提醒大家:這就是事物的兩面性。

C線是從商路徑,這群人自由——想干什么干什么,但是,人生不穩定,常常大起大落,這樣的故事很多很多。

篇2

那個時候他們都不知道這些問題有多么深刻的記憶,也并不知道他們所在意的那些角色,是否都因為這樣一連串的記憶開始變得越來越熟悉。

緣分這個東西是很奇妙的,到底是不是相信那就要看你自己一個人的決斷。你不知道這些所謂的未來于你而言有著怎樣深刻的見解,也不知道這些對于這些無可言喻的神話來說,又有著怎樣不可辯駁的借口。

他們說你不能走那么遠,因為你的使命你的根就扎在這里。

可是同樣也有很多人都在說這些夢想,這些猜測其實都是子虛烏有的事情,一開始你就是一個很淡然的人,你來到這個世界上什么都不圖,什么都不想要。

想看看這些風景,然后有一次自己獨特的體驗之后就離開這里,也沒有什么遺憾。

可是后來你也同樣能夠看到那些人在你沒有看到的角落里飽經風霜,他們也未必就是那些被時光篩選出來的人,他們也未必就能夠真正登上大雅之堂。

你從前不懂得這些意義到底在哪里?

篇3

最近我讀了本名叫《小故事大道理》的書,這本書里有許多短小精練的故事,所闡述的道理簡單實用,但對于指導我們為人處世的意義卻毫不遜色。

我讀了數百個經典小故事后,覺得《重要的尾數》這個故事和其中的道理令我印象最深刻。

故事的內容是一個年輕人到某公司應聘,在最后一輪面試中,主持人出了一道筆試題:假定公司派你去采購2000支鉛筆,你要帶多少錢?第一個應聘者的答案是120美元,他解釋說,采購2000支鉛筆可能要100美元,其他雜用就算20美元吧。第二個應聘者的答案是110美元,他解釋道:2000支鉛筆要100美元,另外需要10美元左右。最后輪到這位年輕人,他的答卷上寫的是113.86美元,主持人很驚奇,要求應試人解釋,這位年輕人說:“鉛筆每枝5美分,2000支是100美元。從公司到這個工廠,乘汽車來回票價4.8美元;午餐費2美元;從工廠到汽車站為半英里,請搬運工人需要1.5美元……因此,總費用為113.86美元。”

篇4

小故事:在一個地方,所有的居民的脖子都比普通人要粗得多,無一例外。一位醫學家到此調研,發現當地嚴重缺碘。他決定利用當地人集會的時間向他們指出這個問題和解決的方法。到了那天,醫學家來到當地居民的中間,他們一個個都好奇地看著醫學家,有個人問:“你的脖子長的好奇怪,怎么又干又細呢?”醫學家說:“是你們的脖子出毛病了,為什么你們不趕緊治療反而譏笑我呢?”那人又說:“我們每個人都是這樣,沒有什么毛病!我看是你的腦子出了毛病吧!”醫學家搖搖頭無奈地離開了那里。

大道理:一個人獨自堅持正確的方向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而錯誤的方向如果眾人都一致認同,對他們而言,那就是正確的。你要是手中握的是真理,就不要顧及旁人的眼光。

(來源:文章屋網 )

篇5

哲人說:“一顆沙粒看出一個世界,一朵野花看出一座天堂,把無限放在你的手掌上,永恒在那一剎那里收藏。”《小故事大道理》這本書中有1000多則的小故事。“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雖然這些都是平平凡凡的小故事,但它卻能撥動理論的迷霧,撥動我們的心靈,直接用心靈獲得透徹的人生感悟,我們找到幸福和成功的答案。

我一直是一個悲觀者,每每遇到事情事物總會低頭嘆息:什么事情都有可能會做的失敗,干脆不做了。由于缺乏自信,許許多多的機會都悄悄的來到我身邊,而又悄悄的離我而去。我一直把機會關在門外,不給自己一點兒選擇。知道今天,我看到《小故事大道理》這本書中的一個故事,我才從悲觀者變道樂觀派——

很久以前有個老國事,他是一個很有智慧的老人。這個老人有一個口頭禪:“這很好啊,是件好事。”一天,國王不小心砸斷了一根手指頭,問老人有什么方法止痛,老人有搬出口頭禪:“這很好啊,是件好事。”國王聽后十分生氣,就把他關進了監獄。后來國王去打獵是被土著人捉去當神的貢品,因為貢品是四肢不全的人不能做貢品,所以吧國王放了。回國后,他爸老人發了,問:“我少了根手指是好事,可你被關進監獄也是件好事嗎?”老人說:“當然如果我不在監獄里,肯定要陪您去打獵,那我現在還活著么?”老人擺了擺他健全的手指。

看完這個故事我豁然開朗。“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禍福之間并沒有絕對的界限,這個故事是我懂得了任何事情都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只要能以樂觀的眼神去看,每朵烏云背后都會有彩虹。現在我走在哪里都想一朵綻放自信樂觀的迎春花,迎接一年又一年美好的春天。

讀完《小故事大道理》這本書,我感到美與力量,得到智慧的啟迪。每一個小故事中都是一次心靈的邂逅,用心感受屬于自己的收獲。它們是我迷失時的燈塔,是我春風得意時的鎮定劑,為我打開了一道道虛掩的成功之門。朋友,快來讀一讀這本書吧,相信你一定會找打符合自己的小故事,給予你幸福和成功的答案。

篇6

關鍵詞:班主任;故事;智慧

中圖分類號:G62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10X(2015)32-0024-02

班主任是世界上最小的主任,但是班主任工作是學校里最苦、最累、最瑣細的工作,是天底下最復雜、最微妙、又最講究藝術性的工作。那么,如何在諸多的“最”中,管理好班級,解決好班里的每一件事呢?我們認為最需要的是智慧。下面,我就把發生在自己身邊的一個故事講給大家。

當班主任的收一下書本費那是很平常的事。那天下午第一節課,我照例讓學生寫作業,我收費。收著、收著,我們班上的一個男孩兒突然站起來大聲說:“老師,我的二百塊錢丟了!”我趕緊走到他身邊問他:“你的錢怎么丟的?”那個男孩說:“我剛才還在手里拿著,一會兒就不見了。”我簡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手里拿著錢怎么能丟了呢?這就邪門了”,我心想,“要是丟一塊兩塊不算事,但現在是二百塊錢,這可是大案子。此案不破,我怎么跟男孩的家長交代呀?”想到這兒,我走到講臺上先講了一番大道理。可當我講完后,班上的學生仍然紋絲不動,沒有一個人站起來承認。

看來用講大道理這個法子不靈。于是我又設計出學校北面的小院里有一臺測謊儀,用測謊儀就能測出來。等了片刻,還是沒人承認。這時,我真有些著急了。看了一下表,還有幾分鐘就要下課了,這學生們一出教室,那二百塊錢就更找不出來了!我急得就像熱鍋上的螞蟻,再也坐不住了。我從講臺上走下來,但是還得努力保持沉著冷靜的樣子。我繞著教室走了一圈,認真觀察了每一個同學。結果一無所獲,沒有發現任何蛛絲馬跡。

這時,無情的鈴聲響了。我想:找不到錢決不能下課。然后,我說:“同學們,咱們再寫會兒作業。”說完,我又坐回到講臺前面,我繼續想辦法。忽然,《百家講壇》中的于丹教授的形象出現在我的腦海里。她的《論語》心得火遍大江南北,一時間老少皆知。她之所以能夠成功,除了淵博的學識、極佳的口才、新穎的見解,還有一個制勝的法寶,那就是將看似高深的“圣人之論”用一個個通俗易懂的小故事加以闡釋。我不妨也講個故事。于是,我說:“同學們停筆吧!現在老師給大家講個故事。”同學們都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用異樣的眼光看著我。然后,我就開始講《誠實的孩子》。我一邊講故事,一邊注意察言觀色。講著講著,我就發現:丟錢那個男孩身后的一位女生臉慢慢變紅,頭越來越低,不時還悄悄偷看我一眼。我想很有可能是她拿的錢。不一會兒,故事講完了。我說:“同學們,我們做人就像列寧一樣,做一個誠實的人。”說著,我又看了那個女生一眼。這回我看出來了,她想承認錯誤又怕班上的學生笑話她。這時,我又說:“那二百塊錢會不會是掉在地上了?大家都找找。”因為已經下課了,同學們一邊低著頭在地上找,一邊趁機說說話,但是我并沒有制止。就趁著這亂勁兒,那位女生迅速地走上講臺對我說:“老師,錢在您那里。”說完,她就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篇7

有一件很不起眼的小事,讓我悟出了很大的啟示。那就是——削蘋果。你聽我一一道來。

有一天爸爸買回來很多的蘋果,我就挑了一個很大的蘋果,可是讓我萬萬沒想到的事情竟然發生了,雖然我以前見過媽媽削蘋果皮,那可真是看花容易繡花難呀!你知道嗎?我都可“悲哀”了。

我試著拿起刀在蘋果上劃了幾道線打算按這幾道線來削蘋果。可是,怎么也削不明白,畫了也白畫連續削了幾次都沒是皮兒帶肉一起削了下來媽媽說我“敗家子”,所以我要做給媽媽看。我又拿了一個更大的,我暗下決心,心想,我就不信我削不好。我拿起刀,在蘋果上穿行自如的劃著,我對這次削蘋果充滿了信心。原以為我想一次就把皮兒削掉,可是,不稱心的事總是在這一刻發生,突然,我一不小心一用力,哎呦!斷了!我沮喪的大叫了起來,爸爸媽媽也在我旁邊笑了起來,我瞧瞧他們,既然這樣,就更增加了我的信心,我一咬牙,一切齒,狠心的繼續削下去,心想,我就不信削不好。

篇8

一個盲人到親戚家做客,天黑后,他的親戚好心為他點了個燈籠,說:“天晚了,路黑,你打個燈籠回家吧!”盲人火冒三丈地說:“你明明知道我是瞎子,還給我打個燈籠照路,不是嘲笑我嗎?”他的親戚說:“你在路上走,許多人也在路上走,你打著燈籠,別人可以看到你,就不會撞到你了。”盲人一想,對呀!

局限思考是從自己的角度思考,整體思考是你把自己放到整個環境中去考慮。系統地思考問題,就會發現,你的行為會對別人產生影響,幫助別人等于幫助自己。

2.三個砌墻工人

三個工人在砌一堵墻。有人過來問:“你們在干什么?”第一個人沒好氣地說:“沒看見嗎,砌墻。”第二個人抬頭笑了笑,說:“我們在蓋一幢高樓。”第三個人邊干邊哼著歌曲,他的笑容很燦爛開心:“我們正在建設一個新城市。”10年后,第一個人在另一個工地上砌墻,第二個人成了工程師,坐在辦公室中畫圖紙,第三個人呢,是前兩個人的老板。

你手頭的平凡工作其實正是大事業的開始,能否意識到這一點意味著你能否做成一項大事業。

3.釘釘子

有一個壞脾氣的男孩,他父親給了他一袋釘子。并且告訴他,每當他發脾氣的時候就釘一個釘子在后院的圍欄上。第一天,這個男孩釘下了37根釘子。慢慢地,每天釘下的釘子數量減少了,他發現控制自己的脾氣要比釘下那些釘子容易。于是,有一天,這個男孩再也不會失去耐性,亂發脾氣。他告訴父親這件事情。父親又說,現在開始每當他能控制自己脾氣的時候,就拔出一根釘子。一天天過去了,最后男孩告訴他的父親,他終于把所有釘子給了。

父親握著他的手,來到后院說:“你做得很好,我的好孩子,但是看看那些圍欄上的洞。這些圍欄將永遠不能恢復到從前的樣子。你生氣的時候說的話就像這些釘子一樣留下疤痕。如果你拿刀子捅別人一刀,不管你說了多少次對不起,那個傷口將永遠存在。話語的傷痛就像真實的傷痛一樣令人無法承受。”

篇9

1、《駱駝和羊》為一則寓言,出于人教版小學二年級上冊語文課本。駱駝向羊證明了它高的優勢,羊向駱駝證明了自己矮的優勢,兩者只看到了自己的優勢,而不愿承認自己的劣勢。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正確看待自己的長處和短處。

2、原文:駱駝長得高,羊長得矮。駱駝說:“長得高好。”羊說:“不對,長得矮才好呢。”駱駝說:“我可以做一件事,證明高比矮好。羊說:“我也可以做一件事,證明矮比高好。”他們走到一個園子旁邊。園子四面有圍墻,里面種了很多樹,茂盛的枝葉伸出墻外來。駱駝一抬頭就吃到了樹葉。羊抬起前腿,扒在墻上,脖子伸得老長,還是吃不著。駱駝說:“你看,這可以證明了吧,高比矮好。”羊搖了搖頭,不肯認輸。他們倆又走了幾步,看見圍墻有個又窄又矮的門。羊大模大樣地走進門去吃園子里的草。駱駝跪下前腿,低下頭,往門里鉆,怎么也鉆不進去。羊說:“你看,這可以證明了吧,矮比高好。”駱駝搖了搖頭,也不肯認輸。他們去找老牛評理。老牛說:“你們倆都只看到自己的長處,看不到自己的短處。這是不對的。”

(來源:文章屋網 )

篇10

2、杞人憂天的意思是總是去憂慮那些不切實際的事物。出自《列子·天瑞》。這則寓言故事,告訴我們不要去憂慮那些不會發生的事情,因為這些擔心毫無意義,不如多花一些時間和精力去做有意義的事。這是一則益智寓言,寫了憂天者與憂人者兩種人。這則寓言刻畫了一個“杞國人”的形象,他頭頂藍天,卻整天擔心藍天會崩塌下來,腳踏大地,卻成天害怕大地會陷落下去,以致睡不著覺,吃不下飯。他還擔心天上的太陽、月亮、星星會掉下來,惶惶不可終日。在別人耐心的開導下,他又放下心,高興極了。一個栩栩如生的形象就浮現在我們的眼前了。另外一個人物,開導杞人的熱心人,他對天地星月的解釋,是不科學的,只是代表了當時的認識水平,但他那種關心他人的精神,耐心開導的方法,還是值得肯定的。這則寓言故事運用對話刻畫人物,人物形象分明。故事短小,但寓意深刻,耐人尋味。

3、這則寓言辛辣地諷刺了那些胸無大志,患得患失的人。“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我們決不做“現代的杞人”,而要胸懷大志,心境開闊,為了實現遠大的理想,把整個身心投入到學習和工作中去。寓言中那位熱心人對天、地、星、月的解釋是不科學的,只能代表當時的認識水平,但他那種關心他人的精神、耐心誘導的做法,還是值得稱贊的。

4、成語本意指杞國有個人怕天塌下來,常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據的憂慮和擔心。杞人憂天原意是要提倡“順乎自然,無為而治”。這是道家的人生哲學的反映。后來,人們常用“杞人憂天”這個成語來形容不必要的無根據的憂慮。但是如果從積極方面看待杞人憂天的話,則是一種積極發現生活中的問題并且勤于探究的良好表現。

5、在人類還沒有完全認識自然界之前,一個人提出任何疑問,其勤學好問、勇于探索的精神本身無所謂錯誤。可是杞人成天為這個問題煩惱憂愁,而影響到自己的現實身心生活就不對了。未來有很多會發生和不會發生的事情,我們成天只是擔憂有什么用?關鍵是多學知識,了解自然,做好防范。